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8篇

时间:2023-07-10 09:24:0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

篇1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学习兴趣;途径

一、小学音乐欣赏课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1915―)杰罗姆・西摩・布鲁纳曾这样说道:“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换言之,兴趣就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

在整个小学音乐教学课程体系中,音乐欣赏占据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音乐学习生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正处在全面发育时期的小学低年级学生。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小学音乐欣赏课,采用各种方法尝试着让我们的学生对音乐欣赏产生兴趣,兴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朝一夕培养、感化而来的。音乐欣赏课就起到这样一种效果,只有欣赏了,才会去感知它,之后才愿意去主动了解它、接触它,进而产生一种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音乐就不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了,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享受。

二、小学音乐欣赏课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现状及改善途径

1.小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缺少兴趣的原因

(1)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老师没有遵循学生主体性的角色地位,虽然我校一直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以学生为主,包括课前准备、课中学习、课后思考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并没有根据学生的需要以及依据课程标准来进行授课。在这种局面下,音乐老师常常忽视小学生的主体性,依照着课本教材,按部就班地教授学生每一首歌曲。简单一点说,该问题就是老师在完成自己教学任务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挖掘。

(2)音乐欣赏课堂缺乏创新。在音乐欣赏课上,大多还是音乐老师在讲台上依照着传统的教学模板,一一讲解着相关的音乐唱法,之后再一一弹奏相应的曲调让学生去听、去感受,这种情况下,学生就如同一台台迷茫的“小机器”,只是嘴巴上简单附和着音乐老师,对音乐从里到外毫无感知。

2.小学音乐欣赏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现路径

基于小学音乐欣赏课在音乐课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结合着上述阐述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1)课堂教学策略的转变。①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当下的课堂教学优势,比如多媒体等,清楚认识到学生在音乐课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老师自己则是起到引导、督促的角色作用。换言之,在音乐教学中,老师决不能只看重自己的教学任务,要认清教育的本质,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授课的实际性、效果性。在具体实施上,比如,老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音乐兴趣点,大可不必完全照搬教材课本,抓住小学生的音乐兴趣点,就意味着音乐课程教学成功了一半。②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多元化的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情境。让歌声、画面、动作、旋律完全融合,如此一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除此之外,有一些歌曲与故事有关,像一些民间故事、寓言故事等,老师可以查阅相关的课件资料,以动画/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讲解给学生,寓教于乐,歌曲欣赏与故事讲述结合,增添学生对该音乐/歌曲的兴趣。例如,在三年级《蜗牛与黄鹂鸟》歌曲学习中,老师可以将其故事化,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有旁白、有演唱。

(2)教学细节的精心设计。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敏锐的听觉体验能力是音乐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音乐欣赏对整个音乐教学相当关键,它是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

在教学的具体设计上,关键是导入,导入是一节课的起始环节。换言之,导入环节是否有效果,对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欲望非常关键。低年级小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奇的一个成长阶段,所以,在导入这一环节,可以让其变得更加新颖、生动。从这一点可以得知,以往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上,学生为什么没有兴趣,主要是因为一节课的起点没有把握好,甚至让我们的学生丝毫感受不到这是“音乐课”,缺乏新意的课堂,定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感知欲望。比如,在欣赏《好孩子要诚实》这首歌中,结合上部分提到的课堂教学策略,首先引入一小段故事,在这里作为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件关于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的故事,学生不知道“列宁”是谁并不重要,故事的吸引点在于“打碎花瓶”,故事讲述完之后,与学生展开讨论。问一下学生:“你们有没有犯类似的错误?有没有主动承认错误?”当学生的注意力全集中在“犯错、说谎、诚信”这些字眼时,接下来展开本节课的正题,学习、欣赏《好孩子要诚实》这首歌曲。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夯实基础;学会聆听;分析比较;辅助欣赏

音乐欣赏课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音乐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前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文化是培养道德文明和智慧的重要条件之一”。音乐欣赏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词汇,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乃至世界音乐文化的情感。

音乐欣赏课越来越受到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视,可在许多农村中学,由于经济落后,教学设备简陋,加上音乐教育资源的严重匮乏和教学理念陈旧,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浅薄,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教学活动还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音乐欣赏教学往往被忽视。在不少农村音乐教师的理念中,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课堂上学生并不是认真的聆听音乐,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昏昏欲睡,有的在做其它作业,根本谈不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受。学生喜欢音乐,但不愿上音乐课。

针对农村中学音乐欣赏课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如何搞好农村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提出几点看法。

1 夯实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欣赏技能训练

在一些农村小学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没有开设音乐课,即使开设音乐课,也被语、数等学科占用,好点的也就是把音乐课上成单一的唱歌课。加上教学设备简陋,使音乐欣赏枯燥、单调,这样就使得学生音乐知识缺乏,他们上初中后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减小,因此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也难以理解音乐作品。很多学生对一些基本乐器都不认识,不能鉴别这些乐器发出的音色,又怎么能对一部音乐作品进行体验感受呢?因此需要对学生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欣赏技能训练,如节奏、节拍、拍子、拍号、调式、调性、常用符号,以及有关的欣赏知识。当然,讲授这些知识应在运用的过程中有机穿行,注意方法,以免将音乐欣赏课上成枯燥无味的理论课。加强基础训练主要是指节奏的训练。小学六年的音乐课,多多少少学生都在节奏韵律上有些感知。上初中后,在音乐教学中进行以学生为主的创编。比如,教师写出各种小节奏型,让学生去用不同的拍号编写出各种节奏型,或用格字式编写出各种节奏,能让学生用不同的拍子,按不同的顺序编出节奏进行节奏韵律练习,或者两人或多人编节奏进行练习,然后让学生来拍击自己编写的节奏,这样训练往往会获得较好的效果,并能在训练中让学生懂得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通过以上措施可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进一步提高音乐素养,为上好音乐欣赏课完成重要的一步。

2 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使学生学会聆听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也是欣赏音乐和鉴赏音乐的基础,只有培养学生具有聆听音乐的习惯,才能谈得上音乐的欣赏与鉴赏。使学生学会聆听,就要从感悟自然声音做起。没有反复的听,反复的鉴别,反复的训练,听觉技能是不可能形成的。周围有着广阔的活动环境,是一个天然的“听觉训练场”,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讨论,培养他们的聆听习惯。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欣赏音乐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让学生学会聆听。比如,选择作品中富有感染力的部分作为倾听的重点,使学生专心倾听,并对这一段音乐产生兴趣。初听全曲后找出音乐的部分,把握音乐的整体结构,让学生闭目静听,在聆听的过程中,教师少讲,让教室里回荡的只有音乐声。让学生跟随音乐的速度或音乐情绪进行体验,可用挥拍、轻哼鸣或选一段学生能演奏的旋律,让学生参与,教师范唱、范奏。或者运用对比性倾听。如在一部音乐作品中可选择不同风格的、不同的版本的音乐进行对比性的聆听,让学生始终保持聆听的兴奋状态。如让学生欣赏聆听不同的版本的《梁祝》时,感受不同版本的同一作品在音色、节奏、速度、旋律、力度、调式等方面的变化,可以帮助学生触摸到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音乐作品。

3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转迅即逝。因此,音乐的欣赏需要反复的进行,在反复中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分析,掌握音乐的主题,认识主题的对比、发展与变化,辨认音乐的曲式结构等,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对于音乐的分析最好利用乐谱和简明的图示。

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欣赏教学,可使学生将音乐表现手段与音乐情绪联系起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如将同类的音乐表现手段作比较:音乐的上行与下行;音乐节奏的密集与宽松;速度的快与慢;力度的强与弱;西洋大小调与民族五声调式的比较;调性的转换等,在这些音乐表现手段的对比当中,可以感受、理解音乐的情绪变化。

4 结合节奏律动辅助欣赏

篇3

关键词 视听结合 高职院校 音乐欣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音乐是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学会欣赏音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审美情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想象能力,提高其思维创造力。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大力推崇音乐欣赏教育,并通过不断改革和完善音乐欣赏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并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欣赏不仅要通过“听”来感觉,还应该通过“视”来感受,“视”能够把学生“听”到的东西进一步具体化,同时视觉,作为一种人们重要的学习和收集信息的手段,能够在音乐欣赏课中发挥积极作用。

视听结合是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发展趋势,通过研究视听结合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音乐欣赏的教学质量,还能够带给学生一些新的体验,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参与和想象空间。

2我国普通高职院校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

2.1学校对音乐欣赏课的开展重视严重不足

普通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术技能的学生,虽然很多学校也在高喊素质教育,但是落实能力较弱,学校对音乐欣赏课的开展重视严重不足。

作为一个普通高职院校,学校往往会把学校发展的战略重点放在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扩大学校规模上。所以会出现一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很高,但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却不够高的现象。一些高职院校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也许会开设音乐欣赏课,但是很多时候都会半途而废,并不能够把音乐欣赏课坚持开设下去。有一些高职院校很积极的开设了音乐欣赏课,也能够把音乐欣赏课坚持开设下去,但是并不能够保证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之所以会出现以上几种情况,就是因为学校对开设音乐欣赏课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2.2授课老师综合素质有限,对音乐欣赏课的认识严重不足

同样由于学校对音乐欣赏课的不重视,音乐欣赏课还处在一个尚不完善的阶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设计尚不明确,因此授课教师在不能够明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情况下,很难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也很难认识到音乐欣赏课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开展音乐欣赏课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由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等种种原因,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学科发展尚不完善,而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较普通高校的学生素质较差,学习底子薄,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时对授课教师素质要求较高。但是当前的情况恰恰相反,高职院校的授课教师综合素质非常有限,同时对音乐欣赏课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再加上学校的重视不足,对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要求不够严格,因此并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

2.3教材质量参差不齐,不能满足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需求

高职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主要目标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而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加上高职院校学生本身音乐素质不高,因此必须选用合适的教材来进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当前市面上的音乐类教学教材种类虽多,但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教材几乎没有,更不要说浅显的只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方面的教材了。

近年来,人们对音乐欣赏课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有关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开展研究少之又少,即使是针对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研究中,也并未明确应该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体系。因此当前有关音乐欣赏课的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并不能满足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需求。

3视听结合教学模式在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意义

音乐欣赏课的开展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欣赏课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视听结合作为一种新型音乐欣赏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感官上认识到音乐独特的魅力。也可以这么说,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既离不开“听”,更离不开“视”,只有视听结合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视觉去培养学生利用眼睛来认识音乐的形式,通过听觉来培养学生去感受音乐的韵律,通过视听结合,音乐不仅仅能够以声音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能够以画面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这种艺术的魅力,因此视听结合教学模式在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意义。

4视听结合教学方法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实施要点分析

4.1在音乐欣赏课上充分利用视觉的学习优势

自古以来,人们都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式来学习的,其中视觉是人们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调查显示略有八成的信息是人们通过视觉所得到的,因此在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充分利用视觉的学习优势,为学生们营造一个更加丰富立体的学习环境,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音乐中所包含的优美旋律和生动节奏,来刺激学生的听觉,为学生们打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听觉盛宴;同时再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通过播放精彩的音乐演奏场面或音乐声波模拟画面,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立体的学习环境,肯定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看得见的音乐”一定会给学生带来更加丰满的音乐欣赏效果,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2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现代技术提高视听结合的教学效果

4.2.1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分析

多媒体是集声音、图像和视频为一体的新型互联网技术,因此多媒体不仅能够提供图像和声音这两种形式的信息,还能够提供视频信息,能够完全满足视听结合这种教学模式的需要,人们甚至可以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把声音以波、泼墨等形式表现出来,真正做到视觉和听觉的完美结合。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立体的,既有声音,又包含图像的音乐欣赏学习氛围,让音乐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同时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给学生以音乐美的享受。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体现了教学模式的先进性和与时俱进,它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音乐欣赏课抽象和难以理解的缺点,让音乐变得更加立体和具体,因此多媒体技术在音乐鉴赏中的应用具有重大优势。

4.2.2多媒体技术在视听结合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加具体形象的展示音乐作品的魅力。例如,老师在教授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如何欣赏中国传统音乐时,可以根据选用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向学生展示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中国传统泼墨画中讲究以“虚”来展示“实”,寥寥几笔也能够表达丰富的内容,展示广阔的空间。而中国传统音乐的“大音希声”与中国传统的泼墨画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因此可以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泼墨画,让同学们“看”到中国古典音乐的特征,从而加深同学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同时也能充分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令音乐脱下神秘的面纱,更加形象的展示在同学们面前。

4.2.3多媒体技术的利用有利于音乐欣赏课进一步拓展向课外

多媒体技术的依托是互联网技术,而互联网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方便同学们随时随地的进行搜集资料和学习,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欣赏的积极主动。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学习音乐的网上论坛,并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多多参与进来,针对不同的音乐作品积极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并通过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4.3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师的整体素质

当前高职院校中音乐欣赏课的看展效果不理想,与授课教师的素质水平较低脱不开关系,因此必须提高音乐欣赏课授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当前的教师水平较低,严重制约了视听结合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欣赏课上的应用,为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视听结合教学方式的顺利开展,音乐欣赏课的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重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工作;然后,提高自己多方面技能,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技能,因为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离不开多媒体的应用;最后,教师必须对音乐这门学科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多门音乐类型和其特点;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多多了解其他的艺术形式,例如绘画、电影等,因为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有时要求把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教学。

参考文献

[1] 彭丽娜.基于校园课程资源网的高职音乐欣赏主题教学设计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14.

篇4

1 有助于学生理解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

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音乐感受和鉴赏”,在“音乐感受和鉴赏”当中列入“欣赏”是音乐新课程的要求,这是由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感受能力的有效方式就是音乐欣赏。可是由于小学生的自制力是比较差的,他们不能够完成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就更不用说欣赏了。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时候,学生常常是不以为然,听不进去。在以往的时候,教师应用提示、讲解、画图、编故事等方式,可是学生常常是仅仅注意教师所说的,而听不进一些该听的。倘若教师借助多媒体,把实践、观察、聆听统一起来,再加上适当的解说,那么就能够感染学生,使趣味性和知识性统一起来,从而让音乐变得形象和具体,便于学生理解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当前,多媒体在大部分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运用还是以多媒体呈现教学作为主导,还是以教师作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因此,反思多媒体运用于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现状,对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是非常有帮助的。

2 给学生以感受的时间和空间

在音乐课上欣赏《龟兔赛跑》的时候,教师把《龟兔赛跑》的故事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导学生听故事。等故事讲完,课堂上的时间已经过了一半,教师还要在剩余的时间里讲解音乐特点和故事背景等。这样,时间就变得比较紧张了。教师提问学生:“这一堂课讲解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关于《龟兔赛跑》的故事。”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欣赏音乐的内涵、情节和音乐的元素。导入故事能够指导学生更加有效地对音乐进行理解,但不可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讲故事上。并且,尽管能够运用课件,可是课件的时间设计是非常关键的,由于播放课件是程序化的,不可以说慢就慢,说快就快。教师的意图是指导学生更加有效地对音乐进行理解,却违背了学习规律。

多媒体能够集影像、动画、图像、声音、文字为一体,是一种辅的教学方式。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不可以一味地创设情境和画面。如今的音乐课教学不可以仅仅注重使用一种什么方法、什么形式,而不重视音乐本身这项重要的内容。倘若教师仅仅是注重教学的形式,就会使课堂教学效率降低。因此,多媒体的图画是服务于音乐的听的。若教师过多地依靠多媒体这种教学方式,就会使学生在理解音乐上只是为了视觉上的刺激,使音乐课成为了视听课。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务必要为学生听音乐留下一些时间,与此同时,也要为学生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感受,且要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加以表现。这样,教师才可以更加有效地发现学生的理解是不是到位了。

3 在体验中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要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在传授教学中,教师充满感情的范唱和范奏、对学生的鼓励的眼神,这些都是电脑所不能做到的。教师的个人角色、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是自身最大的财富。因此,在制作课件时要有一个科学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要给教师留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要给学生留有参与和交流的空间。课件的设计不能禁锢教师的教学行为,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制作精美的课件,却单单忽略了音乐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而应与其他音乐实践活动形式(歌唱、演奏、律动、音乐讨论、评价以及创造性活动)相结合,通过创造性的引导带领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让学生在听、演、评、想象等多种形式的体验下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4 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统一

在《彼得与狼》欣赏课教学上,教师为了让学生对各种乐器的音色进行细致的感受,进而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音色所代表的形象的不同:当出现一种新乐器的时候,教师就暂停音乐为学生讲解;在整个乐曲结束的时候,学生感觉到非常疲倦,失去欣赏音乐的兴趣;当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的时候,学生会非常茫然。

首先,每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是不一样的,教师一定要明确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性的,不可以为学生强加过多的定义与概念,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尽管应用多媒体教学是非常方便的,可是不考虑乐曲的完整性,随意暂停音乐的做法是不合理的,这样会打乱学生的思维,阻碍学生理解音乐。在众多的教学手段当中,多媒体仅仅是其中的一种,教师一定要明确多媒体教学手段是辅的,不可以完全代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有一部分教师感觉跟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多媒体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几乎在每一节课上都运用多媒体,尤其是一些示范课与公开课。甚至是在有些地方,要求在音乐评优课当中必须运用多媒体。这会使教师变得比较盲目,因而是一种误导。比如,把教材上一些清晰的插图加以扫描做成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可以进行的范唱非得通过多媒体来播放;等等。貌似有了多媒体,音乐教师就不需要演奏和歌唱了。教师在音乐课教学中过多地运用多媒体而不重视传统教学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只有使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统一起来,才可以真正地体现多媒体的作用。

5 更加有效地服务于教学目的

在教授学生《欢乐颂》的时候,有一部分教师首先提问:同学们知道《欢乐颂》的作者是谁吗?你还知道关于他的哪些事情呢?在学生回答完,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补充一些内容,以致占用了过多的时间。教师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了关于贝多芬的一些音乐,然后让学生一起唱《欢乐颂》。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变得比较紧张,大大减少了欣赏音乐课的时间。

在教学时间充足的前提条件下,音乐教学倡导开拓学生的视野,可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多地运用多媒体为学生讲解大量的知识是不可取的。这样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以致弱化了对《欢乐颂》的感受。教师所实施的这种教学策略为学生呈现了很大的信息量,然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没有亲身的感受,而是教师对音乐的含义以书面文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理解音乐的思维。

篇5

一、音乐欣赏教学现状

音乐欣赏课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各个学校对其都十分重视,但只有部分学校单独开设了音乐欣赏课,其中大部分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又流于形式,教学设施落后,资金投入不足,造成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普遍不高。部分音乐教师的教学也仅仅局限于看懂五线谱,学唱几首歌曲,欣赏一些音乐作品。

(二)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目前音乐欣赏课程以中外古典音乐作品欣赏为主要教学内容,授课形式比较单一,教学过程沉闷,教学效率低下。大多数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还只停留在感官和娱乐层面,老师对欣赏作品先做简单介绍,然后放音乐,学生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能从音乐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更谈不上从音乐中获得启迪和思想升华。

(三)流行歌曲成了音乐的同义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流行音乐充斥校园,而比较高雅的民族音乐和交响乐则无人问津。这种现象与学生人文素质基础相对薄弱,审美水平不高,所受艺术教育不多的生源特点息息相关。他们对歌曲的欣赏以“好听”或“不好听”来形容,缺乏对歌曲的意境、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因此也就缺乏对艺术歌曲进行欣赏的能力,“从音乐中提炼美”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二、优化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对策

(一)创设情境以激发兴趣

1.以图画创设情境

教师指导学生在以听觉为主的前提下巧借视觉激发兴趣,是通过视觉作用共同解决其情感与作品内容难融的教法。但要明确,图画是辅助手段,为创设情境所绘制的图画必须紧扣音乐内容,且要形象明显,力求“意在画中,藏而不露”,体现以听为主、以看为辅的原则。在初、复听中播放录音的音量要随需要而变化,做到适度对比,效果方好。

2.演讲故事创设情境

教师借助文学故事形式,通过口头语言揭示音乐作品内容的方法。爱听故事是青少年的特点,故音乐欣赏教学时要充分满足学生这一需求,做到所讲故事紧扣音乐作品内容,而且语言生动形象,声态、体态、情态密切配合,务必引导学生以欣赏音乐为中心,以听讲故事为次之,必要时把音乐主题或重点乐句的范唱(奏)巧插于演讲故事之中,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3.配音描述引入情境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审美的情感交流极为重要,特别是在以谈话描述方式进行时,更需借助相应的乐曲声。在欣赏教学中进行语言描述时,我常同时用轻音量播放该作品或相关乐曲为背景音乐,以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其迅速进入情境。

(二)音乐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欣赏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音乐中通过感知、联想、想象与情感的激发,再以赏析、比较、认同等理的参与为手段,获得审美体验。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欣赏主体“学生”的音乐感受,而把“听”这一活动看做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完全依照欣赏教材、介绍作者、年代、背景等,从标题着眼讲述音乐,最后进行欣赏。或是把自认为最完美的理解“灌”给学生,把音乐作品说“死”、说“僵”,或是把想象中的视觉形象描绘得有声有色,而让学生按图索骥,最终导致学生对音乐欣赏兴趣的丧失。

因此,我们应该探求一种新的欣赏途径:不以语言讲授为主、不拘泥于欣赏教材、不从作品感受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欣赏、感受、讨论、表现音乐。具体表现为:课始,不告之作品名称、作者情况等,让学生先聆听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特点、情绪,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音乐,展开想象,之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讨论。这种教学,有可能会与作者的表现意图有所出入,但学生所说的音乐形象,都是通过认真聆听而得到的,具体、实在。课堂上,往往同学听得认真,教师上得轻松,气氛活泼热烈。同时,使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

(三)欣赏多种风格、类型的音乐,从各种音乐中吸收营养

我国著名音乐家朱践耳先生主张音乐家必须具备四副耳朵:听古典音乐的耳朵、听民族民间音乐的耳朵、听现代音乐的耳朵、听流行音乐的耳朵。这一观点在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同样适用。但目前的情况是,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特别是高年级学生,你问起他们喜欢什么样的音乐时,他们会告诉你喜欢流行音乐,对此讲得头头是道,老师有时候都插不上嘴。他们热爱甚至崇拜这一种类型的音乐,对艺术性更高、内涵更丰富的高雅音乐漠不关心,这样就很难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对于这些学生,在欣赏教学中,应积极地给予引导和指导,培养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比较与评价能力,在欣赏过程中去粗取精,不仅在课堂,在平时也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只有广泛地欣赏各种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才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增长音乐知识,对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大有裨益。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只有通过欣赏者自己的聆听、欣赏,才能逐步获得音乐欣赏能力,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捷径。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

篇6

>> 谈谈怎样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 谈谈音乐欣赏课 怎样提高音乐欣赏课的质量 关于提高中职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问题的思考 怎样上好音乐欣赏课 浅谈中职音乐欣赏课 谈谈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探论怎样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 怎样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 浅谈怎样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 怎样上好盲生音乐欣赏课 怎样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怎样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 怎样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 怎样让学生爱上音乐欣赏课 浅淡怎样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怎样使音乐欣赏课充满活力 浅析怎样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 上好音乐欣赏课,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浅谈中职学生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谈谈怎样提高中职音乐欣赏课 谈谈怎样提高中职音乐欣赏课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音乐教育能陶冶人的情操,对于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音乐欣赏课在中等职业学校是一门选修课,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优秀的音乐文化,增强审美情趣,陶冶中职学生的高尚情操和提升自身修养。现今音乐欣赏课堂教学存在满堂灌、教学模式僵化等问题。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实现教学目标,必须要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审美教育。 【关键词】中职音乐中职学生音乐欣赏课 在中职学校的课程教育中,音乐教学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是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关键。音乐欣赏课作为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音乐欣赏,在美好的音乐享受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并且渐渐的通过音乐情感的熏陶培养出正确的审美观念,完善自己的人格。但是由于音乐欣赏课在中等职业学校是一门选修课,并出现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且教学效率低下,导致音乐欣赏课程没有发挥本应该发挥的作用这样的状况。那么究竟在中职学校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该怎样去设置教学,从而让教学真正的有效呢?

一、音乐欣赏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一定要调动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学习兴趣。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找准突破点,提高学习兴趣。要实施音乐欣赏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前单纯的“灌输”只能使学生感觉到听觉疲劳,而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流行歌曲就是一个好的突破点,由于流行歌曲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喜爱,因此在教学内容中寻找流行的因素,是让学生接受音乐的一个突破口。

(2)、 视听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的便利条件,从视听视觉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传统的教学只是听赏教学,在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赏析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学生集中精力听老师讲叙背景、特点后再进行听赏,是有一定难度的。现代多媒体的运用对于成功实施教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单纯的听觉赏析缺乏丰富的想象力,视觉感官比听觉感官更具有加深印象的作用,所以通过视觉的联想,可促进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视听两者结合才是音乐赏析教学的一个完美形式。

二、以学生熟悉的内容对课题进行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在上课伊始,教师能迅速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创造一种与教学情调相融洽的课堂氛围。巧妙的导课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音乐课教学与其他的学科教学一样,导入新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好的导入有着其他环节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则是他们学习的最大出发点。

对于陌生作品而言,选择学生平时熟悉的作品进行导入,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既能够初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消除学生对陌生作品的反感。如在欣赏教学《电影、电视剧音乐欣赏》时,可利用学生爱看电影、电视剧的心理,设计如下的教学过程:第一,生活中你最感兴趣的影视作品是什么,最喜欢的影视音乐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第二,选择一部很熟悉的电影比如《卧虎藏龙》,但是是无声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里,讨论并设计出自己熟悉的一段音乐来做背景,说明原因。第三,欣赏着名影片《神话》、《集结号》、《赤壁》、《妈妈在爱我一次》等,让学生带问题思考:音乐在这些影片中到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第四,就你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影视作品音乐介绍给大家,并当场讲解,说说喜欢的理由及乐曲的特点。其余的同学可以自由发表提问和感想。第五,找一部自己喜欢的影视片段,让学生们可以自己想象一下配上什么样的旋律。在整个单元教学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会被极大的调动起来,并且也参入了学生们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意识,积极主动的去配合教师的教学。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如今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加深,各类外来音乐形式的引入,加之本土音乐创作日益繁荣,形式呈多样化,传播途径也呈多元化。一些新的作品创作出来以后被大小媒体,包括书面媒体和网络大肆的宣传报道,可以说手法多样。而处于青少年阶段的中职生正值标新立异、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年龄。他们凭着自己的兴趣选择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如果完全按照传统的教材去上课,他们在上课的初期往往热情很高,可是时间一长,随着一些篇幅相对较大、知识相对深奥作品的推出,他们的兴趣慢慢减退。所以,教师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考虑音乐课的内容选择和设置,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加入一些新近创作出来的或者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作品。如在欣赏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的时候,把它与流行歌曲《不想长大》联系起来欣赏。还可以把即时流行、思想健康的音乐作品直接引入课堂,开设专题讲座。如结合以“旭日阳刚”和“西单女孩”为代表的草根艺人的作品和故事,既能够欣赏新作品,又能够体会到生活的不容易,以此来激励学生,使学生在音乐艺术中得到艺术的享受、精神的升华。

篇7

一、欣赏教学中的求异思维

中小学音乐欣赏的教学现状:从教师的主观感受出发,以一成不变的素材为主要内容;以枯燥、单调的分、合为基本手段;不注重学生的求异思维的训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我认为:音乐欣赏教学中大胆地让学生说不,不断锻炼学生的求异思维也许能帮你走进素质教育的殿堂。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同样,没有批判和否定就没有常青而旺盛的生命之树。我们单从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种乐派的交替更迭就足以看出求异思维对音乐文化的巨大推动作用。教学中大胆地让学生说不.实际上就是对传统文化遗产的批判性接受和创新性发展,也是素质教育形式下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二、突出主体,重在欣赏

传统的欣赏教学已愈来愈不受师生的欢迎。因为它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途径,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中学生年龄特点及社会环境等原因,教材中的某些音乐作品(特别是时间较长的作品),不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于是往往出现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如醉如痴,学生听得昏昏沉沉、打不起精神的尴尬场面。

“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为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欣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有时,教师一味的强调作曲家的创作目的、表现意图,而忽略培养学生欣赏习惯,把自认为最完美的理解“灌”给学生,把音乐作品说“死”、说“僵”,也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

于是,我们便探求一种新的欣赏途径:不从作品感受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去欣赏、感受、讨论、表现音乐。突出主体,重在欣赏。如上《梅花三弄》一课,组织教学后,教师只作简单导入(今天我们要欣赏一首非常有名的古曲《梅花三弄》,听完曲子后,每个人都根据音乐给你的感觉,找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以激起学生兴趣,接着便让学生初听,因为学生己适应这种教学,彼此都非常认真。初听部分曲子后,教师让学生说说音乐特点,各自感受。有同学说这首作品节奏平稳、曲调流畅,有一种清雅高洁的感觉,然后他随着音乐投入地朗诵了一首《咏梅》。曲子听完后,有的同学画了一幅梅花凌霜傲雪图,还有的同学自己编写了一首《颂梅词》,这样,教师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作为合作伙伴。无需步步传授,学生已把内涵基本体验和感悟,并展示了各自己特有的才华。最后,教师对作品背景、乐器情况作简单介绍,即可完成教学。

三、好的欣赏音乐的方法,可以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欣赏音乐的关键是倾听。怎样培养学生倾听的兴趣并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是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的前提条件。下面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一些方法和体会。

1、故事导入法:孩子都爱听故事,中学生也不例外,针对这个特点。可在倾听乐曲前讲一下关于这首乐曲的奇闻佚事,象海顿的《惊愕交响曲》的故事,听完故事,一下子就有了想听这首曲子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们听这首曲子,一定是“两只耳朵竖起来”。

2、听音乐取名法:孩子都有表现欲,于是我们可以用给你听到的乐曲起名字的方法来吸引他听音乐。如欣赏《玩具交响曲》时,边听边提示他们。听到了些什么声音?(鸟叫、水响)是现实生活中的鸟叫、水响吗?(不是,是什么东西模仿出来的)那么是什么东西可以模仿发出这些声音呢?(公仔、玩具)……由此一步步引导他们达到教师吸引他们听音乐的目的。

3、谈天说地聊天法:中学生的知识面比小学生宽了很多,对生活对社会也有了自己的认识。这时的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他们的经历体验无法感受到的东西,教师正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可以讲一些教师亲身经历的对音乐的一些感受。看一些演出的感想。这种体验的分享,同样会感染学生。

4、畅所欲言讨论法:在音乐欣赏课中,音乐是第一位的。学生是音乐的主体,是有自己主观色彩的,而教师则是为这两者服务和联系而存在的。因此要时刻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反应,不忽视他们一点一滴的音乐感受,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例如:有一次给学生听《那不勒斯舞曲》,有学生就说后面这段越来越快,感觉象跑马,老师就不能批评他,而是应积极引导,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跑马带给你的情绪是怎样的?(紧张、兴奋、激动)而这首乐曲速度逐渐加快,力度也越来越强,带给人的情绪体验的确是相同的。在我做这些评价时,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因为他们在关心自己的想法是否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碰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抓住小细节控制课堂气氛,创造环境,吸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

篇8

关键词:技术;艺术;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20-0071-04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音乐已经成为除信息技术外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学科,音乐教师教学生涯中,音乐课、课外音乐活动、音乐选修课程等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始终与艺术紧密结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音乐教师除钢琴、声乐等专业技能之外一项主要的教学技能。

一、音乐学科技术运用的现状分析

制作、使用PPT课件,下载各种信息资源,在广大音乐教师群体中已经成为工作常态,音乐学科教育信息化已经普及,正向深度应用迈进,其特征就是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深度融合。从现状来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5年8月,笔者利用在徐州市讲学的机会,使用问卷星网站,对高中音乐教师进行了有关信息技术运用现状的调查,其中两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1.学校已有的音乐课专用信息设备有哪些[多选题]

2.您希望学习哪些信息技术用于改进教学[多选题]

从这项调查来看,音乐学科信息化运用普遍还处在“通用”的初级阶段,学科特色不明显,音乐教师有迫切使用专用设备和学习专业软件的愿望。

二、技术启迪艺术

本文以笔者所在学校杭州高级中学音乐学科信息化建设为例。在配备了上述表格中所列的信息设备、掌握了学科专用软件的使用后,实现了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深度融合,在三个方面取得了突破。

1.技术提升了音乐欣赏课教学品质

音乐欣赏课是高中音乐学科的主阵地,笔者和信息技术教师合作,1995年就率先在浙江省开展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蓝色多瑙河》、《黄河协奏曲》、《1812序曲》这些课件制作完成,并成功在音乐欣赏课上运用,在省内引起了广泛好评与关注。1998年9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来学校视察时,听了笔者的一节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技术手段的音乐课。技术与艺术紧密结合,笔者的教学能力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以交互式课件制作、“私人定制”音乐课程音视频资源、网络辅助教学为主要技术手段,有效地提升了音乐欣赏课教学品质,最大的研究成果是2011年获得全国第六届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一等奖的《欢乐颂》。2012年7月,《欢乐颂》参加第三届音乐教育名师大讲堂,再次获得了全国顶尖音乐教育专家和来自全国各地1000多位音乐教师的一致好评。2012年9月,《欢乐颂》参加浙江省第十五届教师多媒体课件评比,在所有学科参与的50多个作品中,获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案例一等奖第一名。《欢乐颂》是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下载高清素材

高质量音频及视频,是音乐欣赏课最重要的素材,笔者始终坚持“高清”的标准,下载高清的音频及视频,从源头上保证了音乐课的质量。,提供了海量高清视频及音频下载,《欢乐颂》一课的成功,得益于在这个网站下载的高清电影《复制贝多芬》。当笔者以大音量在音乐教室播放影片中再现第九交响曲首演场景的感人场景激动地不能自已时,这节课的关键节点已经打通。

杭高音乐教室配备的音响是运用于专业录音棚的“真力”品牌,5个监听音箱,再加上低音管理器和多声道音频卡实现5.1环绕,营造了身临其境的欣赏环境。

(2)反复聆听中寻求灵感

音乐教师备课,必须将聆听音乐作为重中之重,聆听环节要在文本研读之后进行,一定要在音响设备上以接近音乐会的音量播放,反复聆听之后,文本研读留下的印象会与自身的感受产生共鸣,产生属于自己的“灵感”,也就是对教材的深度理解与表达。

《欢乐颂》是一堂观点见地独特的音乐课,所有的灵感均产生自聆听过程中,“寻找欢乐”、“确认欢乐”、“发展欢乐”、“升华欢乐”这样四个部分的结构确立,也是在聆听过程中决定的。

(3)定制课件素材

使用各种信息设备和软件,“定制”音乐课素材,包括图片、乐谱(以图片格式保存)、音频、视频等。乐谱通过扫描仪输入电脑,使用ACDSEE进行明暗度处理;从ED2000网站上下载的APE格式的音频文件,使用格式工厂转换成44100khz采样率、16位立体声的WAV格式音频,使用Audition3.0音频编辑软件进行剪辑以及淡入淡出处理;ED2000上下载的高清MKV格式的视频,使用格式工厂软件转换成MPEG2格式视频,再使用“会声会影X2”视频编辑软件完成视频剪辑后,加入乐谱、图片、字幕等,成为本课最重要的视频素材。

(4)交互式课件制作平台

笔者的课件非常有特色,只用了一个页面,所有媒体都预设在这个页面中,通过点击有文字提示的按钮,即可实现单独或同时呈现,音、视频媒体播放时有滚动条同时出现。如在“确认欢乐”环节时,设计了一个问题:“欢乐颂”主题由什么乐器、什么力度呈现?播放音乐的同时,可将屏幕上的乐器及力度的图标拖动到答案框中,用无线鼠标实现学生实时完成拖动的功能。

课件制作平台使用了比PPT更专业的“方正奥思”。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