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0 09:24:0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德育的政治功能,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长期以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往往比较注意狠抓双基,重视科学知识的整体性,强调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和逻辑顺序渐进,但对于确立学生的政治素质、培养道德品质、发展能力等方面比较忽视,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其实质就在于忽视了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属性,把它仅仅看成一门文化知识课,而且还忽略了其他的教育途径的作用,如班、团、队的组织活动、课外活动以及社会、家庭的教育活动等。这在事实上而不是主观上把思想品德课置于封闭状态之中,形成单一的说教模式,这种状况严重淡化和削弱了思想品德课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主渠道作用。为了适应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要求,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要切实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实行素质教育,首先应把德育放在首位,中学思想品德中的教材、课堂教学能起到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载体”作用。因此, 如何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这是广大政治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探讨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我觉得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努力:
首先,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应永远成为学生崇尚的偶像。教师自然就是教学内容的率先实践者、领悟者,必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完善的人格。如果政治课教师的师德形象差,学生会因鄙视政治课教师的人格而对政治课的科学性和可信度产生怀疑,从而也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德育功能的发挥。相反,如果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形象高尚、作风严谨,学生就会由敬佩老师的人格而坚信思想政治课的科学性,认识到学好政治课也能够像老师一样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从而充分地发挥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育人功能。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对学生要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生活上体贴入微,学习上关怀备至,政治上高度负责,耐心教育引导,才能在育人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育人的表率作用。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楷模,是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只有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他的教育才有威力,才能在学生的思想深处,打下深深的烙印。很难设想,一个出言不逊、懒散成性的政治课教师能教出勤奋上进的好学生来。可见“身教”重于“言教”。具有表率作用的爱心,才能育出新时代绚丽的花朵。
总之,政治课教师必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政治思想过硬、道德情操高尚、专业特长优秀、奋发向上的、有理想、守纪律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并用自己的赤诚爱心,去关心、去呵护、去精心培育、耐心施教,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其次,教师应该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无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我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栽培他们,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尤其是后进生,我会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激励的办法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益彰班的唐浩宇、司卫、李雨同学,以前上课好像跟他们无关,做作业他们也是应付,后来我想:他们主要是对学习没有兴趣,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光看到学生的缺点,还要从他们身上找到他们的闪光点,然后从他们的闪光点入手,逐渐培养他们的兴趣。比如,每次劳动,他总是特别积极,干得起劲,另外,他还十分有礼貌,每次见到老师远远就笑着打招呼。一发现他们有进步,就及时表扬,然后还会微笑着对他们说:“今天作业完成了吗?我要检查的啊!”随时随地,我会用微笑去鼓励他们,在他们犯了错误时,我也从不大声训他,而是以一颗宽容而博大的心去感化他们、激励他们。经过努力,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课堂上还积极举手发言,我想,这大概是我们说的爱心教育吧!
关键词:思想政治;德育;教学;渗透
G633.2
思想政治课中的德育,对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育人作用,是每个教师的职责。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思想政治课与语文、数学、英语等显性学科不同,属于学校教育中的隐性课程,具有暗示性和渗透性的特点。思想政治课中的德育,对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一种无声的命令和教育,也是感化学生的熔炉,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一、正面教育与积极引导
我们要用正确的思想观点对学生实施教育,用正确的思想开导学生,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向正面转化。如在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今社会道德的重要标尺,也是中学德育的重要内容。首先,要让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所了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在课堂教学中,以卡片或海报的形式直观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内容,并结合丰富多彩案例、见义勇为、乐于奉献、敬业爱岗等真实小故事,在课堂上或课下阅读。如:在众多城市街头,尤其是修建地铁及市政工程的围栏上,都张贴着许多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人事例;多年来把31人从滔滔黄河水里成功救起,被乡亲们敬称为“救人专业户”的王西广,他被评为“中国好人”,又被推荐为中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孝敬母亲,而感动中国的陈斌强等一系列感人故事。收集这样的事例,在课堂上分享讲述,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认识水平,而且还能使学生深刻地认识真、善、美,辨别假、恶、丑。
二、拓展现实生活资源,
思想政治课的老师首先要真切的感悟生活,在感悟下创建出真正有德育价值的生命课堂,关爱着生活中的学生,这种真切体悟过生活的“爱意”一旦渗入课堂,便能感染课堂,熏陶出的情感才是“真情”,而学生走出课堂后才能“真爱”于生活,在生活中去体悟课堂中的那种“真情”,这才是真正的情感教学,而非戏子搭台唱戏般的虚情假意。课堂是老师的前线,而学生的前线是生活,只有当“真情”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并最终真切实践于生活,才能真正完成思想政治课的使命。
因此,《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不只是局限在校园里,更应该拓展到生活、到社会,将学生引向社会。如要遵守交通规则、了解法律常识等,或针对少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吃穿、贪图享乐、认为艰苦奋斗已经过时等不良生活习惯,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知识进行讨论,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发现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在讨论中潜移默化的提升自己,达到以德育人的目的。
如讲授《商品》这一知识点时,可让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中所购买的商品来理解商品的含义。而“商品――货币”这一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一定是商品所有者?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就理解“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就意味着白白的付出了劳动,就没办法把钱赚到手”。而在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参的要求,挖掘思想教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都追求自己或者本单位的利益,获利是商品生产者的直接目的,但只有把商品卖出去才能获利,要想卖出去,就必须为购买者着想。即市场经济也包含着利他的因素,与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是相容的。
三、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
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仁义为基础,以大爱和谐友善为基准,具有历史悠久的恒久魅力。
关键词:德育现状 政治课堂 德育教育
一、更新观念,切实把德育目标当作必须完成的教学目标之一
新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基本要求。特别强调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行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作为教师应改变以往片面追求学科成绩的不合理的教育观念,及时更新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人的行为是在观念的支配下进行的,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作为政治教师应把德育教育看作与传授知识同等重要的地位。英国教育家纽曼曾说过:“学校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灵魂,健全地到达博雅的高度,即具有完整的人格。一个心灵健康的人做什么事情都可以;一个灵魂健全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更容易胜任。”一个人只有拥有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有可能为社会做贡献,这应是教育的首要目标。否则一个人的学识越多、能力越强有可能他对社会的危害反而越大。简言之,对学生教育要“先成人,再成才。”作为学校德育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课堂如果只注重对考点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德育教育,绝对是不合格的课堂。作为中学政治教师,应切实地把握住思想政治课的内涵,全面深刻地理解政治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协调统一到课堂当中,真正做到教学目标的三维统一。
二、更新方法,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作为新时代的政治教师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陈旧的德育教育方式方法。改变以往把让学生乖乖听话为目标,以枯燥的理论为内容进行简单的机械的说教进行德育教育。时代环境在变,学生在变,倘若教师还抱着“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及方法进行德育教育,那注定是吸引不了学生的,效果当然也就不明显。对于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1)认真研读、挖掘教材,找到适当的德育切入点。高中政治课堂毕竟不是纯粹的德育课堂,因此德育教育必须结合教材,在教材中寻找适当的切入点进行德育教育。巧妙的切入点可以让德育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果只是把德育生硬地镶嵌到课堂上会显得别扭,效果自然不好。例如在《经济生活》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中,笔者在讲授“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 时就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了诚信教育,且并非是简单说教。结合教材的案例,给学生简单拓展了当前我国正在进行诚信体系建设,指出如果一个人对银行没有诚信的话贷款就不方便、交通违章购买保险就要多出钱、考试作弊就要受处罚等等。从实用的角度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诚信的重要性,增加学生对诚信的认同感,使其自觉形成诚信意识。从当时课堂学生的反应来看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构建和谐课堂,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理想状态,也是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和追求的价值目标,只有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学生才能充分地展示其个性,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我们在课堂上都要求学生毕恭毕敬、正襟危坐,那么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也自然会有隔阂,而这种隔阂感会让学生不敢或不愿意说出自己的观点,甚至对老师话也缺乏认同感。古人说:“亲其师而信其道”。要让学生‘亲’其师,就应努力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心理认同感,学生对老师有认同感自然对老师的话也就有认同感,这时候我们对其进行德育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要使我们的政治课堂有一定的自由度,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目的是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感。
(3)激发、引导学生发挥主体地位以实现自我教育。根据新课改的精神,课堂要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同样应该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在方向上给学生以把握和点拨,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完成自我教育。学生在彼此的启发甚至争辩中完成的自我教育比教师枯燥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例如笔者在讲授《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时,一位同学突然提出“中国的选举都是假的,中国的民主也都是假的。”看着这位同学一脸的不以为然,我并没有直接去否定他的观点,而是觉得这是一个进行国民意识教育的好机会。所以我提醒其他同学思考这个问题,并得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我临时给出几分钟时间让同学思考讨论,接着没等我点名就有同学站起来驳斥那位同学的观点:有的从中国民主的发展历程角度考虑;有的从不同选举方式的选择角度考虑;有的从我国当前的客观情况考虑,等等。接着我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我国的民主、选举虽然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根本性质是好的,正如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最后那位同学也认同了我们的观点了。那节课虽然我原本的课堂节奏被打乱,但我觉得非常值得,因为这是一次很成功的学生自我教育,完成了一次很好的国民意识教育,而且对教材知识进行了自学和运用。我想这比我直接的讲授的效果要好得多。
但是,从中学政治课教学来看,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存在着许多令人忧虑、深思的问题:也就是说,德育功能在政治课的教学中还没有得到贯彻和体现。对于中学政治课,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也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学生家长都认为,政治学科的学习就是为了在不同类型的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所以政治课教学就应该以学生的成绩为主要目标,这种观点的普遍存在就成为当今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的主流。这一点,可以从中学政治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
作为学校德育教育主体力量的政治教师,他们教学的性质、重点和方向直接决定着学生政治课学习的性质、重点和方向,而反观政治教师的教学活动,无论哪一环节都是把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作为中心和出发点,而不是德育功能的贯彻。
首先,作为教学活动的准备,政治教研活动就决定了整个政治课教学是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核心的。为了更好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在研究教材时,着重研究的是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各单元间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尤其是重点知识考察的方式、角度和深度,重点知识考察的切入点。从教师方面来说,每个政治教师都要针对教材、学生和考试研究如何备好课,准备好教案,在教案中必须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选取与知识点相关的现实素材,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又可以开拓学生思路,扩大其知识面。从学生方面来说,教师要研究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做到因材施教,共同提高,总之,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目的的教研活动对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只字不提或者没有时间去提,这实际上已经决定了政治课教学的功利性质。
其次、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成绩更是重点。在授课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教学内容,教师可谓用尽全身解数,说学逗唱无所不为,采用各种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之所以这么辛苦的上课,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学生更快更好的记住所学,为提高学习成绩奠定坚实基础。
对此学生也很无奈,也只有硬着头皮去学习那些枯燥的、理论性的政治知识,强打精神去听课、复习、记忆和做题。由于政治在考试中的地位不及语数外,所以学生平时思想上也重视不够,他们只是到了考前采取搞突击的方式,强化记忆基础知识,这样的学习态度和方式更具有功利性,根本不可能使学生感受到政治的德育效果,更谈不上心理体验,进而难以对学生内在品德造成影响。
学生如此,以学生家长为主体的社会公众,甚至包括部分学校领导也对政治课持有一种轻视的态度。他们主张学生在政治上不必下太大功夫,而应该把时间和精力更多的投入的到语、数、英和其他理科知识的学习上。
由于教师、学生、家长、部分学校领导对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忽视甚至漠视,致使德育教育在政治课教学活动中严重缺失,造成的一个严重后果是,当今的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明显下降,目前各种未成年人犯罪不断增加的残酷现实不断警示着人们,如不认真解决这个问题,势必误人子弟,造成严重后果。
但是,如果这一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和教师尤其是政治教师来承担,未免有失公平,毕竟他们各有各的苦衷以及不得已而为之的原因。德育功能的缺失,教师、家长、学生都有责任,但这只是现象,而现象背后存在着更为深刻的原因。
第一、现行的考试制度和评价机制使学校和教师不得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
虽然素质教育问题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从教育实践来看,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还远远没有实现,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考试制度及学校教育评价机制还落后于素质教育的需要。在考试中拿高分就成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目标,这就大大降低了政治课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严重地窒息了政治课教学的生机与活力。
第二、现行教材的编写以及内容使德育功能地发挥难以实现。
当然,与以前的教材相比,现行教材在科学性、可读性和趣味性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总的看来,整个教材仍然没有摆脱说教式的特点。而且,教材中有些内容知识理论性太强,而有些知识则又显得深度不够等等。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极大降低,进而严重影响了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发挥。
第三、当前社会现实中存在着的不良社会风气问题对政治课德育功能地发挥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德育功能;弱化;原因
下面我将分析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德育功能弱化的具体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复杂化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发展阶段。在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无序性。②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对广大高中生带来消极的影响,形成不良的社会示范效应,也大大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课德育功能的效果。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缺陷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高中生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道德修养是通过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来实现的。因此,教材内容是否科学合理,能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去认可书本知识并自觉实践,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发挥。但经过七年的教学实践和与学生的交流,我发现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有些内容过于理论化,例如,必修2《政治生活》、必修3《文化生活》的第三、四单元和必修4《哲学生活》的第一单元尤为明显,学生没有相关的生活体验,很难理解教材中的观念;有些内容超越了学生思维能力阶段,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教材中的某些事例已经过时,有些论断也失去了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学校对思想政治课的不重视制约了德育功能的发挥
一些学校认为思想政治课是副课。在师资力量、课时安排等方面都把思想政治课放在次要的位置。思想政治课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本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环节。但学校出于安全、为语数外科目让路等各方面因素,对此并不理解,更不支持,认为思想政治课只要在教室里上课,讲解知识点就可以了,外出社会实践完全没有必要,反而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思想政治课只能局限在课堂中,影响了德育功能的发挥。
另外,学校对思想政治课的轻视也往往造成思想政治课教师心理上的失落感,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思想政治教学评价机制单一化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的应试观,极大地改变了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与方向。在很多学生眼中,思想政治课只是自己叩开大学殿堂的一块敲门砖而已,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的学习价值。③德育本来是塑造学生的思想品质的、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但思想政治课却有意识地把它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立起来,高分成为学生心目中最耀眼的光环。
五、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因素
1.思想政治课教师重视知识传授,轻道德教育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向学生传授及社会科学常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价值观转化的教育工作者。因此,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重要职责。但事实上,大多数思想政治课教师只关心学生考试成绩,至于学生的思想问题、道德问题与己无关。
2.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化,说教味过重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式的选择不仅受制于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学生主体的思维方式和道德批判能力。高中思想政治课主要集中在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采取强制灌输的方式,很少通过与学生发生真实的价值交流来引导和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常常是以权威者的身份向学生灌输思想观念,不能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疑惑解答。这种无视学生自愿的“不道德的道德教育”④方法,不仅让学生反感,而且不被信服。
基于以上原因分析,我们也很清楚地明白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德育功能为什么会弱化,这绝对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单方面的问题,而是学校、社会等众多因素导致的结果。要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还需要从各个方面努力,尽可能在高中阶段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条路任重道远。作为一名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的普通教师,我也要尽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提高自己课堂的德育功能。
注释:
①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82).
②吴少荣,丽湛,贺军.高中政治教育新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8-19.
③田建国.树立以人为本德育新理念[J].理论与学习,2004(07).
④杨孝如.道德的道德教育:学校德育的伦理回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02).
参考文献:
[1]谢树平.思想政治教学评价研究[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关键词:增强 思想政治课 德育 功能
如何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增强其德育功能,是摆在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教学内容上引导人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思想政治课我们讲究通俗性教育,所谓的通俗性,主要是强调教学要为学生所能接受,学以所得,做到学以致用,而不是盲目强制灌输,强调死记硬背。其次,我们要了解授课对象。我们教学的对象是知识较少、阅历较浅,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尚未形成的初中学生。面对这样的受众主体,如果教学中一味地强调抽象的概念、原理,这必然会导致让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对所学困惑不解。第三,我们要结合学生特点,优化教材。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生动形象的比喻、典故、历史故事、当前的国情、新闻时事、英雄模范的事迹等典型事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刻的道理通俗化,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进而使其做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二、在教学方法上启发人
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让思想政治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德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上好思想政治课,笔者从对以下几种方法作了尝试,且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以活跃的课堂讨论激发人
讨论法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讨论的范围可大可小,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需要,适当安排,讨论教学法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是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要有吸引力,要贴切学生生活,贴近实际。如初二年级在讲授四项基本原则时可以讨论“为什么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身边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是好还是不好?”,“改革开放对中国利多还是弊多?”等等,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身边着手去思考这些问题。二是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启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踊跃发表见解。教师的引导要注意让学生讨论不偏离主题,讨论的内容逐渐深入,达到让学生启发思维,提高道德修养,深受教育的良好效果。三是教师在讨论后要善于总结,提炼,帮助学生接受教育。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很难对一个问题形成系统的认识,此时教师就要注意总结、概括讨论的成果,对学生片面的和错误的观点要及时纠正,并予以说明,使学生从思想上切实得到提升,切实领会课本内容,并将其外化于现实生活。
2.以生动活泼的教法吸引人
趣味性是指在教学中为使受教育者产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动机,教师运用的为其喜闻乐见,可知可感的基本德育手段,更能够符合初中学生思想实际的迫切需要。要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提高,还在于使政治理论能够在实践中予以体现,使学生切身感受其中原理的价值。这必然要求教师要注重教法改革,教法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而不仅仅是单纯的课堂教学。现今教学设备都比较便利,思想政治课可以通过多媒体、实地参观、社会调研等多种活动进行,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既能够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每一个原理产生的背景和意义,更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也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学与不学,大不相同”,进而使思想政治课产生无穷的美丽,使其德育功能尽情发挥。
三、在实践活动中培育人
思想道德教育涉及大量的实际问题,单靠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解决,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十分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社会实践可用“请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法。“请进来”就是有针对性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邀请社会上的有关人士来校做专题讲座,然后在课堂中再进行讨论,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专题调查是根据教学内容或学生疑惑的问题,走进社会,学习运用观点细致地考察社会现象,详细地分析综合资料,以达到正确认识社会的目的,学生可以调查内容很广泛:如市场经济、乡镇企业、、人口和环境等。通过社会调查,学生获得大量丰富的社会实际知识,能够加强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of Tongren University Guizhou,Li Ke-qiang
Abstract: high school is society of high-level personnel training, is the "cradle" of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social reserve force". Moral education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high school, Marx's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behavior optimization function,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and mental function.
Keywords: political theory class;moral education;thought oriented function;optimization function;andbehavior development
高等学校是社会高层次人才的“摇篮”,是培养“社会后备力量”的重要阵地。高校政治理论课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的德育功能,是每一位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职责。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德育功能主要表观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政治导向功能
所谓思想政治导向,就是通过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在人生道路上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以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政治理论课的导向是德育的生命,是德育的灵魂。有教育家说过:“一个学生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心理、思想不健康是个危险品。”高等学校必须把思想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今日的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是社会发展的希望,是历史的未来,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为此,应该努力突出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突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导向教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必须臾不可偏的政治原则和方向,我们要将近几百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奋斗的英雄事迹贯穿到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热爱家乡、热爱基层的导向教育,使学生“进得来,学得好,留得住”,为献身家乡的各项事业作出贡献。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用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指导行为,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避免主观性、盲目性和片面性,突出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政治导向功能。
二、政治理论课的行为习惯优化功能
所谓优化就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符合学生实际的各种教育手段,达到最优化的教育教学效果,以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理,它是以内心修养(知识、情感、意志、行为)为基础,通过实际行动外化为行为习惯。教育心理学认为:思想品德的发展过程是“知、情、意、行”诸要素的综合发展过程,是引导学生逐步实现由“知到情、到行”的转化过程。一般地说,“知”是行为的前提和依据,“感情”和“意志”是“知”的外在表现,“行”则是“知、情、意”的综合结果;同时,通过“行”的训练和养成,实现道德认识的升华;再则,通过道德认识的升华,经过道德情感的催化、意志的努力逐步转变为道德行为。如此往返、往复,实现大学生的人格升华。
今天的大学生是将来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这就要求他们在学校就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用科学的理念、观点规范行为。政治理论课就应起到优化学生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突出政治理论课的行为习惯优化功能。
三、政治理论课的身心和谐发展功能
【关键词】思想政治;德育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进行目标、价值和行为的导向,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极为重要的规范性,在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视中学生的个性化教育。这就决定了必须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思想政治课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全过程。笔者就当前中学思想道德教育谈谈体会。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强化德育功能的优势
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目的任务、地位和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应突出其德育功能的特点,抓住思想政治课强化德育功能具有的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思想政治课的导向性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工作,首要的体现应在于引导学生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思想观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现阶段,就是要集中体现在引导学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就是要把学生的思想、言行、判断是非和衡量得失的标准,以及抱负、理想,导向基本路线指引的轨道上来。这是思想政治课应该发挥的最为基本、最为首要的功能。
2.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可塑性
提高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萌芽到初步形成的时期,是道德信念和理想逐步形成时期,也就是开始以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指导行为时期。中学生开始具有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能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来分析,作出评价。中学时期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既有渐趋成熟的条件,又有着可塑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培养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要在日常教学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下功夫,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要帮助学生从最基本的区分该做与不该做,区分好与坏,到逐步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逐步形成正确的、高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3.行为习惯的养成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而指导与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言行一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在发挥思想政治导向功能,道德品质的塑造功能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实际行为表现,引导他们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落实和加强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措施
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目的、任务和地位、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应针对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应具备的功能,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必须承认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的广泛性,分层次,讲实效,注意可行性
对学生的教育应是多功能的,除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外,还负有实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及文明习惯的培养。以往的德育工作,要求过高,过急,超出了学生可接受的程度,以致欲速则不达,出现了动机与效果的矛盾,愿望与实际的矛盾。
我们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要把握好可行性,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恰如其份地确定不同阶段、不同年级、不同群体的德育目标,分清层次要求,脚踏实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只能根据学生身心和智力发展水平和特点,从他们成长的实际出发进行。例如实现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时,应该有个引导学生从尊重,接受一定的规范的约束开始,到逐步“自律”,再有可能达到“自觉”,真正做到以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理想支配自己的行为。我们应从学生常见的和较为熟悉的心理现象入手,抓住最需要解答的心理问题和最应该解决的心理矛盾,展开品德培养内容的几个方面和层次,作为教育的课题,讲述必需的知识,最后归结到提高个人修养的自觉性和自我修养能力上来。
我们要认识到德育工作的系统性。思想政治课要通过“紧密联系实际地生动活泼地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和其他的社会科学常识来实现的”。可见,其“教育性”离不开“知识性”,而“知识性”虽有基本身的目的要求,但归根到底是为了“教育性”。所以必须坚持教育性与知识性的统一,同时要自始至终地突出教育性。
2.要把灌输与自主自律结合起来,力求知、情、信、意、行统一
现代中学生勤于思考而不善于思考,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向青年学生进行的灌输,正面的东西不灌输,反面的东西就会侵蚀。“愚蠢来自无知”,要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首先要解决好“知”与“不知”的矛盾,实现德育功能有扎实的思想认识基础。实现了“知”,还要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要把“信”与“不信”的环节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在“信”基础上引导学生落实在“行”上,实现“知、情、信、意、行”相统一。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摆事实、讲理、有分析、有说服力、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律。要把正确思想的灌输与引导和培养学生自律的能力相结合,使正确的观点、理论、伦理、信念占支配地位,全面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3.对思想道德教育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思想道德教育有特殊性,重视思想道德教育,解决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就把道德教育的功能完全归结为量化管理,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一思一想都纳入量化。但全部转化为量,也是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在德育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对象和不同任务目标中具有不同的功能,二者不能互相替代。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养成教育,可以量化,而具体思想问题的解决,个性心理的指导,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就只能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办法,才有较好的效果。“定性”与“定量”应结合实际灵活运用。
4.言教加身教,发挥教师表率作用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实践证明,身教是无声的的教育,也是最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不带任何强制性,完全是用示范作用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可以说,身教是一种最具体、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直观教材。因此,“打铁先得本身硬”,我们必须重视自身建设,坚持不懈地致力于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以适应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第一章第六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P38-41第一章第七节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 P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