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9 08:25:2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职教智慧课堂,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微课信息化教学;计算机教学
计算机教学特别注重于交互式学习,通过教师匠心打造的智慧课堂,中职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并愿意用所学的知识探究新天地,自己创造开发新篇,这样的信息化课堂魅力常在。笔者近年来尝试将微课引入信息技术的课堂,让微课助力计算机教学,智慧推动计算机教学的不断向前。
一、运用“用户体验”,教学上因势利导
因为学生的特殊性,其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不同,学生间差别较大,在上课时,如何利用好每节课的40分钟,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任课教师,不仅要求“微课”内容能直扑重点、击中问题所在,还要求笔者在备课时下一番苦功,运用“用户思维”来思考,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教师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才能满足短时间内各种类型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备课时除了搜集好教学素材,教师将这些素材利用“微课”进行整合,根据教学重难点进行微课的拍摄,集中放于固定的“网络学习空间”,学生可以自由选用。在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学习速度及学习需求不一致,在“满足各类用户”的前提下,教师的备课若是能利用微课让学生自己根据学习菜单进行“点菜”,让优生吃得饱,优生可以继续往难度较高的目标前行,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多次自己点击“微课”回看,直到弄明白为止。“微课”的自由点击学习,激发学生不断向上向善,重要的是葆有一颗探究的学习之心在不断摸索。
二、微课时空广阔,让学习随时随地
微课的制作指向明确,在教师拟定出重难点后,每个微课就只聚焦一个点进行素材的专项整理,让枯燥难理解的内容用信息化技术呈现出来,让学生能“一点就通”。这样“短小精悍”的微课,能使学生产生“聚焦式”的学习体验。如“奖状”的批量打印,笔者就专门制作了微课,专门讲述了如何在EXCEL表格中建立基本数据源,再在WORD中插入“域”,集中批量打印。学生如果有哪个关键环节忘了,只要打开微课多次播放,细细琢磨就能弄懂。因微课的时空较为广阔,学生可以从微课中再获自己所需的新知,让微课成为课堂翻转的支点。
三、微课用心制作,网罗可用之“创意”
对于微课的录制,需要教师下大工夫匠心打造,或是制作PPT切换或配音录制,或是利用智能手机录播详解过程。笔者采用较多的是录屏软件录制的方式,对PPT演示进行屏幕录制,辅以录音和字幕。每一个微课都有可能成为学生的新宠,每一个微课都可能引起学生灵机一动的思考及不遗余力的探索。微课的制作并非一劳永逸,因为软件不断在推陈出新、更新换代。“创意”在微课的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特别关注广告、电视等媒体可借鉴的“创意”,将这些元素用在微课的设计中,能加大教师与学生间的“亲和力”,让沟通无距离。
四、微课学后测评,玩转探究新高度
作为中职教师,放手让学生观看“微课”,在突破了学习难点后,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向更高目标”前进,教师做简单讲解,学生间互相释疑,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自由的。学习效果是否高效,教师除了要出“拓展方面”的题目进行课堂成果检阅,还要知道学生对于微课学习的态度和接受情况。因此,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问卷调查功能让学生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进行评测。问卷调查的反馈,使线上线下的交流让“微课”的实施无缝对接,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借力微课,实现计算机教学的线上线下互动,打造信息化课堂的智慧平台。教师运用“用户思维”,让学习随时随地,不断推进微课制作创意的推陈出新,让信息化课堂因微课的加入而惊喜连连,让计算机教学的探究意识因微课而精彩无限。
参考文献:
[1]马涛.“技术-艺术”:微课制作的融合与突破[J].中国新通信,2015(17).
[2]陈鑫.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探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
一、一堂课的评价标准
“评分标准”是评价一堂课的框架,作课者要善于利用评分构成项目来构思自己的课堂教学。采用什么手段去教,在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找准疑点上下功夫,特别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对课堂内容处理效果达到:对学生有用值得学,有兴趣想去学,容易懂愿意学,操作简单肯上手,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想、合作探究。而评分标准大多是结论性描述,对作课者的要求很明确,但涉及学生学习方面标准条款却没有,使得评课侧重评教甚至只评教。课堂的成功与否在于通过老师讲授,学生的状态是否发生了改变,又处在什么水平,有一个客观的对比,从而评价老师课堂教学的贡献大小。因此应增加评学方面的项目,同时考虑学生基础、班级、专业、课型等客观状态不同。
二、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著名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教学做事一件事,而非三件事。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以“做”为中心,在做中教,在做中学,边做边教,边学边做,将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这些好的教学方法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其好处还能避免学生学理论时的不愿学,也避免了学习理论以后进行操作时的易遗忘,由学会做,到会学做。老师组织教学中要注意摒弃被做被听,似听似做,没有效果的第三状态,注重培养学生做事果断,培养要做就做好的习惯。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会较快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在不断地重复运用中形成了,老师学会了学生学习方法,上课自然就轻松,所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我们职业技术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三、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设计要遵循学的法子,学的法子依据做的法子,以做定学,以学促教。同时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创新,像感性教学法让学生动心、动情、动脑、动手;处境教学法用“当……的时候,怎么办?”具体处境操作指导;问题教学法提出问题、思辨问题;项目教学法、生命体验式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式体现了体现在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老师在礼仪沟通,语言表达、学习能力、信息处理等职业核心能力,因此,开展中职教师的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对提升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很有益处。改造传统的教学方法,注入新的内涵,教法要始终遵循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善于设问的思路;用简单明了“做”化解复杂的“教”。以简单直接的学做或做事的思路,这是“简易教学法”的思路。揭示学习或教学的本质,是教学进展始终处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四、课前准备要有针对性
课前准备包括教(学)案、PPT、设备等。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呈现时,学生学得最好。比较课前准备的素材,用设备讲比较真实,用PPT讲比较直观。素材要倾向于动态的描述,加深学生印象,满足学习欲望,刺激学生大脑皮层兴奋点,增加记忆长度和硬度;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老师把知识点,按照认知规律,一点一滴渗透在教学情境中,让知识看得见。使用视频、动画等媒体素材能弥补现场设备的不足,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
老师精心设计导入环节,目的是一上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导入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有明确的目的性。导入过程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3-5分钟。导入方法很多,像直接导入(单刀直入)法、实例导入(任务)法、衔接导入(承上启下)法等,导入的形式,一般分两类,一是做铺垫回忆,温故而知新类型;二是“情境”导入类型。对于中职学生,激发兴趣、诱导思维的导入更符合“情境任务式”教学要求。老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地对导入的方法加以变更和创新,使之更符合教学的目标需求。常态的导入复习旧课,引入新课。导入的方法要保持常导常新,避免惰性思维。做到因课型而异,善于应变,达到“集中注意、激发兴趣、明确目的”的作用。
六、课堂交流互动的智慧
提问是课堂交流互动的主要形式,提问又是教学对话的关键。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有梯度,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要有启发作用,只有激励学生思考,激励学生自发的反思自己回答的提问,才能推动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教师提问,学生解答和学生提问,自己解答”以及“他提出的问题的回答,而不是我的问题”的提问形式,能利用有效提问来引导和知道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思考体验;鼓励学生“敢”提问题;“会”提问题;在发现问题后,尝试解决问题。互动的形式还有很多,像情感交流,问题驱动,把课堂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变“教本课堂”为“学本课堂”。老师的隐退会让学生“动”的更精彩,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去解决,因为问题是课堂的灵魂,问题是我们开展教学和教科研的出发点,“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
七、老师善于“抖包袱”
“抖包袱”是相声中的一个词汇,意思就是情景到了,需要暂时“盖着”,吊观众的胃口。老师在课堂教学上要善用“抖包袱”来设疑,保持课堂的探究氛围。抖包袱就是在状态低谷酝酿,同时要不断地制造小,就像风浪聚集,成为海啸一样,小的设计,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重难点”来做。“点而不透,戛然而止”的悬念,促使学生进一步探讨、验证的兴趣。老师善于抖包袱,保持积极的教学状态,老师不仅能教、会教、更能乐教。
[关键词]“互联网+”;汽车专业;职业教育;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一、引言
2012年业界首次提出“互联网+”概念,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此后我国互联网跨界融合迅速展开,当今互联网创新效果深度影响各个领域。智慧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职业教育领域研究智慧课堂教学之风迅速兴起。目前国内关于“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大多研究侧重于智慧课堂的硬件技术实现,如智慧教室、移动终端教学工具、数字化教学平台、虚拟仿真软件等,搭建智慧教室或依托互联网智能教学环境。本文将总结“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总体架构,建立适应高职汽车专业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构架和教学活动程序,开发“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资源,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多元化的动态评价体系,并进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将移动智能终端和大数据有效融入教学过程中,巩固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智慧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促成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对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有意义的探索。
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路径
(一)明确概念,确定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结构框架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活动规范,具体包含教学活动结构框架与相应教学活动程序,使教学过程较为稳定,且具有与之相对应的程序和策略。其中,教学活动结构框架是宏观上确定教学活动整体规划,而教学活动过程主要突出教学活动的具体操作。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有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体现了职业教育现阶段的教学理论思想,基本构成要素由智慧技能教学理论基础、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程序、智慧教学辅助条件、教学评价与拓展迁移六方面组成,“六方面”既要满足企业需求,又要实现学生的智慧技能可持续发展,并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构架的设计提供依据。
(二)探索“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框架
根据教学模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将智慧课堂与当前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相结合,从智慧技能教学理论基础、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程序、智慧教学辅助条件、教学评价与拓展迁移六个层面进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框架的设计。1.智慧技能教学理论基础“互联网+教育”是当今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新教育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完善。教育部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现代教育技术要嵌入学习系统,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大资源,建设人工智能的思维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开启智能教育。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及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对行业企业需求、教师需求、学生需求、学习情境进行多方位获取,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有效记录和分析,依托课前备课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问卷和答题系统等信息化技术手段为个性化学习的开展提供智能教育支持。2.课堂教学目标智慧课堂教学目标在于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建构有意义的教学内容,注重元认知的调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会求知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学习反思的习惯,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启迪学生的心智,最终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3.课堂教学程序教学活动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一个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完整教学系统,包含师生活动全部行为,教学活动一般可以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教学环节。在课前环节,要求教师依据课堂教学目标制作预习材料,结合学生特征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前设计,设计预习活动内容,资源;要求学生预习汽车相关的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然后实施自主预习活动,在线交流,实时反馈,数据呈现学生预习结果,科学应用课前预数据,适当调整课中和课后教学设计。在课中环节,教师创设情境,项目引领,问题切入,布置任务,导入新课,课堂随测限时提交,实时点评;学生整理问题,确定问题,多屏参与互动,巩固内化,举一反三;课中保持师生立体化互动,持续沟通,合作探究,教与学乐在其中,在寓学于乐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课后环节,要求教师设置差异性学习拓展、比预习题型多样化的课后习题,提醒学生反思,开展个性辅导;学生学习相应拓展,提出疑问,提交必做的课后作业,提交录制的操作视频;课后巩固学习内容,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教师对此进行点评,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中形成持续深入学习的能力。4.智慧教学辅助条件(1)硬件条件。智慧教室应具备便捷、实时、可靠的电脑、平板、手机、笔记本等信息化智能移动学习终端,话筒、摄像头等移动终端硬件采集设备,多个显示屏幕、光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智慧教室布局灵活桌椅;学生使用智能手机。能满足多设备、大数据量的互动需求,采集相关数据,记录存储教室内各种互动数据与轨迹。提供生产实训环境,智慧课堂需要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支持,汽车类专业智慧教室,最好能配置前教室、后车间的一体化教学环境。(2)软件条件。智慧课堂教学系统需要智能诊断、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现实等技术支持,支持智慧学习系统需求;结合生产岗位具体需求,设置虚实相结合的虚拟仿真实训环境,解决个别实操设备、实践场景等受限问题。5.教学评价在“互联网+”背景下,充分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教师、企业、学生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师生交互”动态评价体系,以便更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把学生在线学习、在线交流、在线测验、课堂表现、小组协作、技能操作、学习活动、行为轨迹、平时测试和期末考试等作为评价指标;借助移动工具、教学平台、考试平台、第三方问卷平台、调查问卷和综合考试等开展在线评价、面对面评价;开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和督导评价等多元评价活动;进而多元评价学生应知应会、操作技能、求知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教师教学质量效果等。应用评价情况动态调整教学活动,促进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督促学生注重过程学习。6.拓展迁移教学中要注意学习迁移的作用,利用大数据掌握学生喜好以及对解决问题的程度,设置有关学习拓展,推介相关拓展学习内容,充分利用正迁移,消除负迁移,促进学生智慧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三)开发“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资源
汽车技术日新月异,为了更好地适应汽车行业岗位需求,立德树人,要以行业需求和企业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对高职汽车类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将“1+X”证书要求、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新技术新规范、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融入课程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智慧课堂教学必须依托校企深度合作,进行产教融合,共同开发课程,建设优质教学资源。1.建教材优结构开发可及时更新的新媒体化活页式教材,内容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首先,紧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将基础知识及先进技术融入教材,比如汽车底盘检修课程的教材,内容选取要着重汽车底盘各系统结构原理、检修方法,同时将汽车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的新技术、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融入教材,对于使用频率不高的相关原理可以选择性摒弃或设成拓展学习。其次,优化实践教学内容,理论、实践有效结合,促进学生融会贯通。最后,教材要能形象描述或动态演示专业设备仪器使用及汽车底盘系统检修方法、技术规范等。2.建课程配资源校企合作培养能熟练应用“互联网+”教学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与教材同步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讲解视频、实操视频、三维动画、课件、学习评价、测试题等,建设教学资源云平台,建设优质颗粒化网络数字资源,建设核心专业资源共享课程,保障学生课程学习兴趣和主动自主在线学习的积极性,建设拓展迁移资源,多门同类课程云平台改造整合,充分利用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和大数据,进行深度互动,通过拓展资源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及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
关键词:智慧云录播;专递课堂;远程评课;教研活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1-0094-03
一、建设研究背景
1.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出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提出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的目标。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最终实现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目标。通过在名校、偏远山区多家学校之间建立云录播系统,实现同步课程“专递课堂”、一校带多校,解决教育资源不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难题!
《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深入推进“三个课堂”建设,继续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
《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深入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普及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常态化应用,新增参与活动中小学教师200万名,新增“晒课”200万堂,评选年度“优课”2万堂。明确以“专递课堂”形式推动为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提供免费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共享优质资源,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2.淮安市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
“十二五”期间,淮安市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全市九个县区均通过了江苏省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的验收,硬件基础设施得到了彻底的改善,各县区均建成主干达万兆、互联网出口达千兆的教育城域网,全市中小学实现光纤连通,建成校园网络管理中心以及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备课、教研及日常管理数字化、网络化;建成符合省规定标准的网络教室;实现“班班通”,每位专任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班班建成多媒体教室。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大幅改善,信息化应用基础条件进一步夯实。然而我市义务教育发展仍然处于不均衡状态,县城学校与乡镇学校、乡镇中心学校与农村小学之间的办学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名师与农村教师之间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在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不高,数学、语文等学科教师占大多数,而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和计算机等学科教师却很少,大部分农村小学音乐、美术、体育、英语、计算机专业教师远远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只能以非专业的兼职教师代替,或者改成其它科目。如何以“信息公平”促进教育公平?如何提高农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他们的教学观念,改进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如何发挥名校、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使名校、名师的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促进全市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针对上述问题,2015年底,淮安市电教馆开展了一系了调研活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讨,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录播教室,构建淮安市智慧云录播课堂教学系统,拟通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远程评课、教研活动”等模块功能,推动名校带动薄弱学校,一校带多校远程教研,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农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
二、建设四大原则:多、快、好、省
多:即智慧云录播课堂教学系统可同时支撑师生在线数量多!可同时超万人在线。
快:即学校应用部署方便快捷,教师上手操作快,网速好,直播传频传输快。
好:融合教学工具多,高拍仪、微课笔等,无限接近实际教学环境,师生体验好。
省:后台管理省事,家长省心,投资成本节省。
三、教学系统架构
智慧云录播课堂教学系统建设是为教育局、学校提供备课、录课、晒课、评课等功能的综合解决方案,帮助教育局、学校深入推进 “三个课堂”建设、“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形成资源共享体系,沉淀本地名校名师资源,为“翻转课堂”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资源。帮助建设网络教研系统,做到远程评课。给教师制作精品课程或微课程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环境,使得教师可以对教学工作进行反复学习和研究,提升教研水平。根据实际需要,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提出三级搭建模式:一在全市层面建立淮安市智慧云录播教学系统中心(见图1),二在城市名校建立智慧云录播系统及在线授课、资源上传等平台(见图2),三在乡镇学校、教学点建立网络直播、点播、远程教研平台(见图3)。
四、应用研究
淮安市智慧云录播课堂教学系统是依托互联网和市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与公司合作,整合全市中小学云录播硬件、教学硬件、教学软件,搭建的软硬件一体化的综合性资源共享平台。它包括资源共享模块和远程评课、教研活动模块。
1.资源共享模块的功能及应用特色
资源共享模块主要包括三种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和教学软件等云存储服务功能。
(1)三种课堂
三种课堂是利用网络直播或点播的方式,通过精品课程或微课程,向农村中小学师生,特别是边远的“开不起课、开不齐课”的教学点推送优质教育资源的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推动名校带动薄弱学校、一校带多校,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农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在淮安市电教馆的组织下,淮阴师范第一附小、淮安市实验小学、淮安小学、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学校、淮阴中学、清江中学、淮安中学等名校先后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名校网络课程课题组,利用智慧云录播教学系统录制名师、骨干教师的精品课程、微课程,每年有近14000名教师进行网上注册晒课,建设“特色教学模式”系列数字资源近100G,供全市中小学广大师生共享。2015年,在教育部开展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淮安市遴选精品课例经省市逐级推荐、网络投票和专家在线评审,共有79位教师获得部级“优课”。其中,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共有17位教师的精品课例获得部级“优课”,优课数名列江苏第一,全国第六。
(2)教学软件等云存储服务
资源共享还加载了淮安市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为教师提供备课、授课所需的各类教学资源,解决了教师查找资源困难、资源分类不清晰等问题,方便教师快速完成素材查找、课件制作、教案编写等备课工作。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利用教学软件,点击课件页面“微课录制”可以随时启动、停止课程的录制,所录制的视频文件作为校本资源自动上传到智慧云录播教学系统共享平台上,如图4所示。
2.远程评课、教研活动模块的功能及应用特色
智慧云录播教学系统中的远程评课、教研活动模块是为了充分发挥名校、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研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途径和方法,打造高效课堂,促进教师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信息技术与学校教学深度融合,打造“在线教研”网络平台,构建市、县(区)、校教研共同体而搭建的,其操作流程如图5所示。
淮安市电教馆通过定期举办“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系列在线观摩研讨活动,每年有近200位教师上了观摩课,8000多名教师参加在线观摩研讨。2016年1月5日,由淮安市电教馆主办的“互联网+远程同步互动”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分教学展示、互动研讨和专家点评三个环节,淮安小学朱海英老师执教了一节六年级英语课,全市近千名教师远程观看网络直播,部分教师利用云平台在线进行文字点评和提问,并重点与车桥小学、马坝小学和长江西路小学教师网络视频互动与教研,还邀请淮阴师院朱风云教授和市教研室英语教研员丁海英老师分别进行了远程视频点评和现场研讨,取得较好评价。
参考文献:
一、关注学生是打造智慧课堂的基本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他们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体验,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便利,允许他们各抒己见,创造一种开放、宽容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主体性。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优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达到促使学生积极成长这一目标。既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一些在学习上暂时处于弱势的孩子,他们的发展在一段时间虽然无法与优势学生相比,但我给他们的阶段学业水平的评价是“优”,是“你真棒”,是一封封表扬信。我看重的是他们的变化、他们的进步。对处于学习优势的孩子,则给他们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激发他们通过努力,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二、提高教学效益是打造智慧课堂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进步,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三、不断反思教学是做个智慧型教师的前提
教师应不断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反思教学需要一套策略,如①教学准备策略。在备课时,我注意在教学设计中留有“弹性区间”。这样做是为了让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可能去关注不同的孩子,倾听不同的声音,促进每个孩子的进步。在课前,我花力气关注、了解、分析学生,研究学生在每一课学习时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根据学生间的差异分层制定适当的目标,使教学目标留有“弹性区间”。根据以上认识制定教学目标:基本目标、发展目标。在目标制定中,我就对优势学生提出了发展目标,发展要求。主要是鼓励优势学生发挥原有的能力,并在老师的点拨引导过程中逐步规范、丰富,获得提高。目标的制定留有“弹性区间”,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把每个孩子在课堂中的发展放在心上,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所预设的策略与方法才会更有针对性。实践中,我发现把研究精力花在教学前,可以使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做到心中有数,运用不同的策略方法,增强对学生活动的针对性,课堂的教学效益提高了。②教学实施策略。我尝试实施分组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既有同质分组,又有异质分组。怎样看待分组?有些老师也对我提出过这样的疑问。分组会不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会不会造成一些弱势孩子的自卑心理?会不会造成“优势”孩子的“趾高气扬”?家长是否认同这样的分组?当然,这都是我必须面对的问题,大家的疑问恰恰是我在尝试分组时应该把握好的“度”。③教学评价策略对评价的这一认识,也是出于对不同学生的关注,它教会我用充满期待的、发展的眼光去看每一个学生,绝对不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孩子。④合理使用多媒体资源。它把生动的动画图像,清晰的文字注解,优美的声音和大量的图像资料,呈现在屏幕上,提高了教学信息的传递效率,有助于克服受教育者、教育者在学习或传播知识方面的弱点,有助于克服他们固有的局限性,扬长避短。
【关键词】初中英语;复习;听力训练;对策
目前,听力训练与测试是能够了解学生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其在平时考试或中考中都占有一定的比重。要想在英语的听力测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在复习时,不得不充分重视对学生的听力能力的训练与提高。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英语的听力测试当中取得突破呢?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谈在初中英语的听力复习中应该注意的训练、考试的技巧与方法:
一、初中英语测试中的技巧
在初中英语的听力考试中,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抓紧时间,提前审题。若是能够在听力开始之前审题,可以帮助学生预知重点,捕捉关键信息,降低难度。例如,可在播放前用易写易记的数字、字母缩写来记下关键点,以提高记笔记的速度。播放后则要迅速地浏览问题、捕捉关键信息,以加强针对性与选择性。
2.排除干扰,沉着答题。听力考试是有时间限制的,对一些不能确定的内容可用音标来记录,对于一些听不懂的应果断放弃,不要在某一处耽搁过多时间,否则很容易跟不上材料的播放节奏。
3.仔细检查,并理顺关系。在听力材料播放结束后,不要急于答题,应充分利用脑中的短暂记忆与做过的记录内容来对某些不确定的答案进行推敲。
4.相信第一判断。一旦做好了选择,就不能轻易地改答案,除非有十足的把握。
二、初中英语听力训练的有效方法
1.心理素质
要想提高听力的水平,就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多数学生都寄希望于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很容易产生厌烦、忧虑的情绪,如此只会增加听力提高的难度。所以,在英语的听力训练中,一定要克服学生的表现的这些不好的情绪,并树立信心,做到科学、客观地认识英语听力。
2.语音关
学好英语的关键就是语音听力。多数学生出现英语比较差,就是由于没有过语音听力这一关。通过语音听力,不但能够提高对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信心,还能让学生掌握词汇、语法知识以及句型等,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有所提高。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先学习好26个英文字母与48个音标,为语音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进而,在进行元音字母的学习、以及动词的过去分词(+ed)、过去式、名词或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变复数(+s或es)等进行语音教学,以加强英语的听力训练。
3.”五字”方针
这里所说的五字方针是指:看、想、听、答、查。其一,“看”,在听力训练之前,先理清所给出的四个选项的异同点;其二,“想”,根据“看”到的异同点来猜测听力材料的大概内容,以做到在播放听力材料时心中有数,能集中精力去寻找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其三,“听”,在听时应注意不同的点,用符号记下数字或字母,但不能强行,能记则记。其四,“答”,在进行答题时速度一定要快,对于比较浅显的听力材料,在听时就可划出;对于无把握的题目,则先猜,不能停留过长的时间,否则将会影响下一段材料的预览。其五,“查”,在听力结束后再检查、核对答案。在听完所有的听力材料后,再对之前没有把握的问题进行回顾,思考并核对无误之后再进行机读卡的填涂,以确保能够做到万无一失。例如,在这个题目中有这样四个选项:
A.He travelled by plane B、He travelled by bus
C.He travelled by ship D、He travelled by plane train
从这些选项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选项之间的不同之处是交通工具的不同,因此,在听的过程中要多注意交通方式,在听力材料中有这样的一句话“He had a window seat during the flight”只要听出关键的单词“flight”,就能够轻易的选出正确的答案:A。
4.听说结合
善于听是语言模仿学习的第一步,英语的声音并不是单纯的声音,是一种复杂的、含有高智慧的声音,要想能够识别并理解这种声音,就需要多听,以习惯这种声音。同时,还要让这种声音从自己的嘴里发出,亲自体验与创造这种声音,以练就对其的熟悉能力与程度。要想真正地识别并听懂这种语言,就一定要亲口说出来,听力与发音应一并重视,且不可故此失彼。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应让学生大声地朗读来练习听力,也可朗读给其他学生听,或是学生间相互练习并纠正。同时,也可在每天早晨读英语,以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读的越多,对英语的理解就越到位,进而就会更喜欢读,兴趣也就会更浓。所以,在英语听力训练时,不能抱有英语考试只考听力的想法,就只进行听力的训练时也要一并重视发音的练习,切不可因为怕发音练习耽误了听力训练而不进行发音练习,否则会造成听力进步的障碍,加大听力进步的难度。
5.听写并用
在听力训练中,听写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单词、词组、句型以及课文的一个重点听写。其听写形式可为全班听写、抽查听写以及小组听写等,并要及时地对听写内容进行反馈,其听写的形式也一定要尽力做到多样化,尽量避免枯燥乏味。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英语的听力复习中,教师应以学生作为主体,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一些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来进行英语听力的训练。促使学生自觉地运用到复习中,高效且快捷地提高学生在听力中的成绩,达到提高英语整体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刚健.初中英语听力复习策略与思考,[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4
[2] 雷小容.初中英语听写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1.1
一、智在设疑,引趣激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人新课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生动直观的导人手法,能很快地创设有益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比如:在讲第五课第二框《意识的作用》时,问:“路上有块石头,是先有石头。还是先有人们对于石头的认识?”学生听到老师问这么简单的问题,便异口同声地回答:“先有石头。然后才有关于石头的种种认识。”笔者再问:“但是,如果把石头换成电脑,再想想是先有电脑,还是先有人们关于电脑的设计?”这时,学生一时无法作答便纷纷交流,笔者见状便引导:“石头和电脑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存在,石头是自然界中固有的,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而自然界本来没有电脑,它是人制造出来的。大自然可以演化出秀美的庐山、龙虎山、三清山,但是即使再过几亿年自然界也不可能演化出一台电脑。”学生若有多悟,笔者我顺势导入:“要准确地回答这一问题,就必须认真地学习意识的作用。”如此,学生学习新的内容,探究新问题的动机、兴趣油然而生。
二、妙于点拨,抛砖引玉
课堂上,教师设疑提问后,常遇到学生恩路阻塞,回答停顿的情况。这时教师可以打开智慧之门,可用多种方法点拨导答。其中,利用课堂现成的实物进行演示点拨,往往可以起到迅速面有效的启发作用。在引导学生理解王夫之的“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这句话时,―位同学站起来后,一时语塞,难以说明,笔者便指着开动的电扇说:“你看到电扇了吗?“它是转动的吧。”学生回答是。然后,我指着挂在教室里的55英寸的液晶大彩电“它是静止的吗?”有些同学答是静止的,但有些同学则马上反应过来说不是静止的。笔者再问学生:“大家坐过火车吗?”学生饶有兴趣,回答说“坐过”。“同学们再想想车内的旅客―火车一人三者是处于绝对运动与绝对静止的关系吗?”学生在遐思。笔者再引用名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进行点拨。如此,学生对运动与静止关系的理解便自然地形成。
三、旁征博引,趣昧盎然
生动活泼,新鲜有趣的事例、情景,往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深悟哲理。在学习第八课第二框《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第二目“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时,许多学生对“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理解比较容易,但对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引起质变”比较困难。为了阐明道理,笔者利用学生学习过的杜牧的一首诗《清明》,对此诗稍加艺术处理,使其变成多种文体。如将每句删去一个字,此诗就成为一首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数量增减引起质变)如将此诗重新标点,此诗就可变成一首意境凄凉的小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如将此诗适当重排,又可变成一幕短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如此一改,学生恍然大悟,自然领悟了不仅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而且在事物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构成事物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了也会引起质变哲学道理。
四、课堂小结。巩固运用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细节
正如汪中求先生所说:“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 ”小小的细节中往往蕴涵着课堂大大的智慧. 传统数学课堂注重整体课堂的构建和横断面式的结构剖析,而忽视了以点为单位的微小细节,造成形象、夯实的课堂实践缺失.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聚焦于课堂细节,挖掘细节的闪光之处,进而放大、分解细节的“枝梢末叶”,及时捕捉思维火花,生成课堂精彩,从而推动课堂向纵深发展,以提高课堂效率.
精心预设中把握细节
细节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巧妙的细节往往是教师独具匠心、蓄意安排的结果. 教师通常在整体把握课堂节奏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专注于学生知识生成的某一个环节,通过精心的引导、穿插、安排,使知识输入的链条衔接自然、松紧有度. 此时,教师就像是一个编剧,精心预设每一个小故事的情节,看似不经意的细节设置、留白置放都具有极其深刻的用意,从而为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埋下伏笔、做好铺垫,并一步步地推动剧情向处发展. 关键之处,教师就利用细节来揭晓谜底,使学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1. 深掘教材是把握细节的前提
编剧在动笔之前必须在脑袋里形成故事的轮廓,进而形成提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成竹于胸,保证故事发展的基本脉络和方向. 教师自然也不例外,预设细节必须要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把握,进而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体系,从而为细节与蛇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巧妙的步骤安排,产生庖丁解牛的效果. 教材一方面能够为教师的细节设置提供正确的思路,另一方面,教师从中往往能够把握知识中的重要细节.
如学习“正数和负数”一课时,负数的引入是对数的范围的一次重大补充,且与学生已有的关于正数的知识结构相反,会对学生已有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冲击,因此学生需要一个知识顺应和自然过渡的过程. 教材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尽快地接受这一个抽象的新数,引入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概念,如温度、净胜球、增长率等,通过生活案例来说话,使学生相信生活、生产中确实存在着两种相反意义的数. 注意到教材的这一细节,教师可以延伸课本的例子,运用图片、数学小故事中出现的负数加深学生对数的感知和认识. 当然,教师也可以创造学生亲自体验的机会,使学生感受负数的生成过程,如跳格子游戏等. 通过细节来正确把握教材意图,进而主动地将细节进行放大、放缓,以达到促进课堂效率的目的.
2. 了解学生是把握细节的关键
一个优秀的编剧必须要洞悉观众的心理,了解观众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特点,只有在了解观众的基础上展开创作,才能诞生出一部令人耳目一新、吸引观众眼球、深受观众青睐的作品. 教师在构建课堂、预设细节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地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尽可能地使得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期待相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出更加高效的课堂. 如相对于抽象枯燥的直接知识理论呈现,学生对直观形象的教具和图片更加感兴趣;相对于教师喋喋不休的“独角戏”课堂,学生更喜欢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合作. 因此,为迎合学生好奇心重、爱玩、爱动的心理,教师可以将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活动融入细节的预设过程之中.
如学习“数轴”一课时,面对烦琐、枯燥的数字,学生的学习兴趣瞬间被浇灭,教师不妨转换思路,将数、形统一于生活情境中,以学生所熟知的或感兴趣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并要求他们尝试读出温度. 接着,教师可以设置“我说你画”的环节,让学生根据所给的情境进行画图: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上,有一个便利店,便利店东4米和5米处分别有一个饭店和一个水果店,便利店西2.5米处和6米处分别有一个服装店和美发店. 相较于纯理论知识的输入,学生更愿意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点,更倾向于形象直观的图片展示.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促进学生的思维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
在灵动探究中捕捉细节
课堂中的一些突发状况是教师无法提前预知的,而细节往往蕴涵于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情节之中. 教师面对突发事件,必须能随机应变,于变化中把握不变,于变化中衍生出细节,于变化中捕捉值得细究的细节,机动地调整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进而抓住细节、解剖细节,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大处转移到小处,通过细节的展示来及时地解决更深层次的数学问题. 此时,教师就像是一个侦察兵,必须具备鹰一样的眼睛,从细节之处窥探得事件的前因后果,敏锐地觉察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而改变“作战方式”.
1. 在发现中尽显细节美
教师并不是要遏制突发事件的发生,相反地,要鼓励学生质疑、提出疑惑,从而为细节的挖掘创造更多的机会. 对于一个优秀的侦察兵来说,观察能力相当重要. 正所谓“察一叶可见春秋,观滴水可知沧海”,侦察兵对于事物的变化必须具备很高的敏锐度. 教师所扮演的侦察兵角色自然也不例外,其必须充分地调动各种感官,善于用眼睛去发现细节,用耳朵去聆听细节. 简而言之,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如质疑、疑惑等,通过自己的智慧,捕捉瞬间的细节,进而借此“大做文章”,生成精彩课堂.
如学习“有理数加法”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将适用于正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引入有理数的加法中,进而得出在“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的结论. 如30+(-20)=(-20)+30,8+(-5)+(-4)=8+[(-5)+(-4)]. 于是,有些学生就像教师提出疑惑:“正数和负数相加,是不是实质上就是通过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把加法运算转化为‘小学’学过的减法运算?”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疑惑中捕捉到一些难能可贵的细节,如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新有的知识之间搭建了桥梁,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不妨顺着学生的这一思路深究下去,帮助学生分析疑惑,进而探究负数加法运算和正数加法运算两者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深入地探寻有理数的运算规律. 学生提出的疑惑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必须牢牢抓住转瞬即逝的思想火花,在细节中发现值得探究的细节,进而以小见大地引出新的问题,引发新的思考.
2. 让讨论生成细节亮点
所谓“水本无华,因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光,因相击而出火花”,智慧的火花往往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 讨论是分享彼此想法的重要途径,也是思想碰撞的重要过程. 师生、生生讨论交流的过程常常能激发思维、引发新的论点,教师要善于从中捕捉思维的火花,从集体的智慧中探寻细节亮点. 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讨论环节的设置,在加强合作交流的同时,为细节生成创造机会.
如学习“垂线”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来探讨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垂直关系的实例,并说明如何判断其是垂直关系. 学生单独思考往往受固定思维模式的束缚,很难举出例子,而小组成员你一言、我一语的探讨,常常能激发新的思维创新点,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比如小组中的某一个成员提出桌面相邻两条边存在着垂直关系,小组其他同学受到启发,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室的角角落落,马上会发现黑板、方格纸相邻的两条边也是垂直的. 教师可趁热打铁地补充:“同学们,我们身边还存在着很多垂直现象,大家要睁大眼睛寻找.”
3. 以评价展现细节魅力
评价是数学课堂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包含着总结、反思两个方面. 评价并不是简单地区分好坏,而是引导学生重新进行思考,弥补之前学习过程中的错误,以探寻新的学习思路,延伸知识内容. 评价一般聚焦于本节课中的不足之处,将不足点细节化、具体化,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学生往往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肯定,以激励性、委婉型为主的评价既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学习动力,又能引导学生思维向深处发展. 如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在鼓励学生不要气馁的同时,还要从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等方面分析其出错的原因,进而各个“击破”,避免其他学生也陷入同样的思维误区. 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引导少强制,以在评价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展现细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