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中音乐教研8篇

时间:2023-07-09 08:25:1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中音乐教研,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音乐教研

篇1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初中音乐教学;研究

一、高中音乐教学

高中音乐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因为学生的心智已经逐渐成熟了。这时候老师注重的是学生能够鉴赏音乐,对音乐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各抒己见。老师会将教学课程细化,例如在人教版的课本中,要求学生学习了解中原韵,就选取中原韵《沂蒙山小调》进行教学。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分别从歌词和曲调以及曲式方面对歌曲进行赏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让学生对音乐有自己的见解,教学工作也围绕学生展开,因为学生的自觉性和理解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就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同时,老师在教学中也会选取一些教材上没有的音乐来进行讲解,尤其是现阶段的流行音乐。在讲解流行音乐时,老师往往会舍弃教材上提供的音乐案例,主要是因为教材编制年限的问题,同时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与时俱进。

二、初中音乐教学

因为初中生的身体发育和心智尚未成熟,所以在教学上由老师担任主要的角色;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所以老师在教学方法上要与教学目标相适应,教会学生一些基本音乐技能,例如唱、听等。同时,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常见的方法是老师进行示范,然后要求学生去模仿,在模仿中运用音乐的基本技能。同时,学生需要借助一定的资料才能理解音乐,例如在《伏尔加船夫曲》的学习中,老师通常会对其创作背景进行介绍,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对作品进行理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三、比较

根据高中和初中音乐教学进行简单的说明,它们的相同点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但是在教学主体上存在差异。其中,高中学生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老师只是发挥引导作用;初中音乐老师则决定着课堂质量,这是因为初中学生的心理原因。同时初中还在继续对学生进行音乐启蒙,但是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自行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除此之外,初中音乐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但是高中音乐课堂比较活跃,它不仅学习教材上的知识点,同时还扩展了课外知识。但是初中生的约束能力还不够强,为了降低教学难度,老师通常不会选择引入课外知识来进行讲解。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高中音乐;民族音乐教学;实施策略

我国教育部所推行的新课改中已经明确规定,高中音乐教材中要渗透民族音乐知识,要让高中生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化内涵,以此来弘扬民族音乐,要将我国各优秀的传统民族音乐作为高中音乐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这就表明高中音乐教师要格外的重视民族音乐课程教学,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从而推动我国高中生用传承的民族精神来继续发扬我国民族音乐这一伟大的艺术珍宝。

1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高中音乐教师在平日里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民族音乐文化内涵,要让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同时激发出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使得学生可以对各民族的地域音乐文化特色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此同时,教师在深入引导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学习时,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多元化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吸收各种曲艺以及文学、美术艺术的精华,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以及审美创造的能力,开拓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例如,在学习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的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时,通过播放教材中规定学习的歌曲曲目,来积极地调动起学生对于陕北、西北歌曲的实质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特点强调,促使学生对于西北民歌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学习《刨洋芋》《去上高山望平川》《脚夫调》等民歌音乐赏析时,可以深入地了解“信天游”“花儿”等民歌载体,并带领学生学唱一首经典的民族歌曲。但是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民族歌曲自身的曲调特点,需要歌唱者有较高的唱腔技巧,因而学生学习起来往往十分的困难且枯燥,这时教师可以找寻一些既具有民族曲风又带有通俗化的演唱形式的曲目,来让学生去学习,以歌曲《山丹丹的花开红艳艳》为例,这是一首经典的陕北民歌,同时也是带有浓厚民族风味的陕北信天游。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阿宝歌手的歌唱版本。教师先教会学生歌曲的旋律,然后再将民歌演唱时的发声技巧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尽量用传统的民歌唱腔来进行演唱,但不能对其要求过高,以免遏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完毕后,教师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让每组成员上台来进行演唱,并设置评比环节,以此来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促进学生的学习乐趣。

2加强音乐知识的扩充,促使地方音乐走进课堂

当前我国高中人教版音乐教材当中一共分为18个单元,而涉及民歌教学内容的只有短短的一个单元的4个章节,由此可见高中音乐教材中摄入的民族音乐曲风的内容太少,高中普遍对民族歌曲教学的重视力度不够,因而才会导致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对民族音乐知识的认知度不高,缺乏系统的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于地域文化的情感植入,因此,新时期的高中音乐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补充,可以是适当地融入一些极具地方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鉴赏,如新疆经典民歌《吐鲁番的姑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朝鲜民歌《阿里郎》《卖花姑娘》;陕北民歌《走西口》《送情郎》;湖北民歌《龙船调》以及山东民歌《唱大戏》等,把这些具有高鉴赏价值的经典民族音乐作品科学的编进音乐教材当中,进而激发出学生学习民族歌曲的兴趣,以此来提升学生们的民族情感。

3利用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们的鉴赏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高中课堂教学当中,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其涉及的音乐内容丰富多彩,单凭教材学习以及播放歌曲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高中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民族音乐鉴赏课上,教师要将现代信息设备与传统的民族音乐进行有机结合,把民族歌曲内在的文化内涵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传递出去,来为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以此来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例如,在讲解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中提到的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族歌曲特征,来为学生挑选出一些优秀的歌曲视频,如《苍老的大雁》《我要去》《半个月亮爬山来》等;教师也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播放一些较为出名的演唱家所唱的曲目,以及来激发出学生们的观看兴趣,如:腾格尔的《蒙古人》、克里木的《掀起你的盖头来》、才旦卓玛的《北京的金山上》等,并结合歌曲内容来为学生讲解创作的背景等,以此来增强学生们对于民族区域文化的了解,从而感受到中华民族音乐的无穷魅力。

4结语

民族音乐以其自身丰富的文化内涵继承了我国各民族的精神情感以及地域特征的共性,因此,把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并在各大高校中广泛的宣扬民族音乐文化以及开展相应的传承活动,是当前音乐教师所要做的首要任务。身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们的民族音乐素养,制定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以此来让学生都知晓自身的传统音乐文化,使其都能够感受到民族音乐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作者:鹿培培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张俊萍.如何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J].新课程(下),2014(12):56.

篇3

学生强烈呼喊:我们努力过但没有“兴趣”

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因为音乐课堂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所以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要么是迎合老师,做出一副很认真的模样;要么是趴在课桌上睡觉或听音乐;要么是带上其他文化科作业或课外书籍等等。总之,他们在音乐课堂上找不到他们的需求。那么,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需求是怎样的呢?

与时俱进,追求音乐的流行美

现代世界,包括音乐在内的各方面都在飞速的发展。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都在技术上,艺术上有了很大突破,紧紧的体现了时代气息和人们对音乐文化的需求。作为欣赏主体的学生,理所当然对音乐的品味也越来越高。经过笔者教学实践发现:

时尚旋律美,是学生音乐鉴赏的首要需求。在《学堂乐歌》单元中,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陌生,缺乏兴趣,甚至认为其旋律老土,没有新意。课后,我认真的反思并作出了调整,我将“学堂乐歌’和 “校园民谣”结合起来,课堂上简略的聆听“学堂乐歌”,重点是欣赏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民谣”。比如《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又自然的进行了同类音乐的拓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明星表演美,是他们内心的“榜样”需求。在欣赏民族歌剧唱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时,我首先播放了演唱的版本,学生没精打采,接着播放了王菲演唱的版本,同学们立即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调查发现他们大多数不知道,对王菲特别喜欢,甚至是很多同学的偶像。因为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偶像,都有自己的“明星梦”。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找到不同明星的多个版本的音乐给同学们欣赏,以便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共鸣。

浪漫意境美,是他们放飞心情的需求。在钢琴音乐单元,我们欣赏了肖邦的《“革命”练习曲》和李斯特的《爱之梦》,两首音乐都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杰作。但学生更喜欢《爱之梦》,因为《爱之梦》更让他们觉得“浪漫”,更适合高中生的情感需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总是从他们的兴趣入手,由浅入深,选择一些诸如《神秘园》、《神话》等音乐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逐步过渡到对他们来说较“难”的音乐,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动听配器美,是他们体验音乐魅力的需求。在流行风单元,我们欣赏的是毛阿敏198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思念》,学生反映普遍较差,随后我立即播放了同样是毛阿敏在“同一首歌”上演唱的《思念》,学生马上兴奋起来。因为音乐家对这首歌曲进行了重新配器,使其在音色、和声等更富于流行美。

由于高中生的年龄结构和心里特征,他们对“流行美”的需求还很多很多,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用“心”去发现,用“行”去实现他们的“需要”。帮助他们挖掘出时尚、经典的音乐作品。

简单直观,力求音、画、舞结合

音画结合。例如:在欣赏《西出阳关无故人》和《高山流水致家园》两个单元时,我们可以根据音乐所蕴涵的意境,选择《唐之韵》等视频音乐文件进行播放,使学生在听觉中领悟意境,在视频中理解音乐。这样就让较难的音乐变得直观简单、一目了然。

音舞结合。例如:在欣赏《非洲歌舞音乐》单元时,由于其音乐和舞蹈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忌讳对他们进行孤立的欣赏,而要让音乐与舞蹈有机的结合,从而更加深刻的了解非洲歌舞音乐的相关知识。

音画舞结合。例如:在欣赏《爵士乐》时,笔者找到了著名爵士舞的视频片断进行欣赏,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哼唱,一边模仿舞蹈,既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又使课堂得到了良好互动。

教师理性思维,紧跟专家方向调节学生需求

1、改变观念,借助“选择”的力量,选择一些时尚、积极、动听、影响力强的作品,使学生在课堂上充满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充满乐趣。科学看待“努力”的力量,明白“努力”需要技巧,需要“选择”。相信专家,但不要迷信专家,因为专家不一定都有一线教学经验的,他们对教学实际情况了解得并不是特别到位。

2、相信学生,他们在某些方面并不是“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思维,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能够为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因为他们代表自己,愿意为自己负责。

篇4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声乐曲目拓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高校音乐教学中声乐曲目拓展的重要性和现状分析

1.高校音乐教学中声乐曲目拓展的重要性分析

高校的声乐教学专业的教学曲目的选择以及教学方式会对音乐教学的质量产生影响。在招生中,由于没有对学生严格考察,生源的整体声乐水平相对比较差,这对声乐教学也增加了很大难度[1]。

由于高校的学制为三年,在学习的时间上和普通音乐学院相比较来说就有着差距,这也使得授课内容的容量上不能太大,内容要尽量简单化,不能简单地追求正规化而忽略了实际的教学情况。在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情况下,慎重选择声乐教学曲目也是促进音乐教学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

2.高校音乐教学中声乐曲目拓展的现状分析

从当前高校的音乐教学当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声乐曲目的选取比较单一化,在对音乐的理解以及感悟方面相对比较缺乏[2]。当前的声乐教学曲目在内容上相对比较陈旧,已经脱离了教学的现状,对学生的声乐教学就存在着诸多阻碍。

影响高校音乐教学中声乐曲目拓展的因素也比较多,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难以结合学生的具体需求来开展教学。受到学校的制度层面的影响,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缺乏科学性,这些对声乐教学都有着很大影响。

二、高校音乐教学中声乐曲目拓展的方法探究

第一,要结合实际对声乐曲目进行选择。老师要充分注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曲目的选择过程中,要注重选择简单的曲目,且扩大选择范围,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对声乐的认知程度。

第二,高校要注重多元化声乐曲目的拓展以及选择。在高校的声乐教学课堂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声乐曲目布置和声乐理念的教学作用。还要将曲目的范围进一步拓宽,开拓学生的视野,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声乐知识与技能学习。

第三,为了提高高校学生的声乐知识的学习效率,在扩大曲目选择范围时,就要以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作为保障,在对基础声乐的发声以及技巧训练的曲目选择上,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时间等,进行全面的考虑。要在初级的声乐学习方面选择一些 比较常见的歌曲,在民族风格以及民歌的创造歌曲方面按照相应的比例进行搭配。

例如:在对声乐曲目的选择过程中,保留民歌以及民族风格的曲目,将国内外的歌曲按照相应的比例进行配置。在曲目的内容上能够广泛化,并且有着相应的侧重点,对我国的民族传统音乐的精华开发加以重视,在曲目的拓展目标上加以实现,才能有助于音乐教学的良好发展。

第四,对高校音乐教学当中的声乐曲目拓展,也要能注重阶段性的选择。在学生不同的阶段方面要选择不同的歌曲曲目,在教学的要求上也要呈现多样化。例如学生在初级学习阶段中, 主要就是对声乐的基A知识的掌握。 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以及音准等教学就要加强,要选择节奏感强的曲目。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

三、结语

加强高校的音乐教学的声乐曲目拓展,要以学生的学习效率水平的提高为基础,注重对学生专业化的教学。在声乐曲目的选择过程中,要能和新的教学要求相结合,对一些陈旧的曲目要能及时更新,对教材的应用以及教学技术的应用等方面,都要能充分地重视,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声乐曲目拓展的目标实现,以及促进声乐教学的质量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高中音乐 教师学生

高中是培养青少年综合素养的关键时期,“德智体美劳”是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前提,作为美育之一的音乐教育,是高中生美育培养的关键要素。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利用音乐独特的表现形式及其内在美,让高中学生获取美的熏陶,提升审美素养,促进健全人格的养成。为了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教育目标,打破传统教育对音乐教学忽视,大量资料显示,体验式教学在高中音乐教学活动中,可发挥有效作用。

一、体验式教学的涵意

体验式教学,意指于教学活动中构建实际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及机会,重现或还原教学内容。让学生于学习活动中尽量亲身经历情景,且于此过程里实现认知与理解的构建,进而发展能力,生成“情感与意义”。体验式教学模式,将学生放在主要位置,破除了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地展开感知、学习、理解、体验及领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及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前提条件

体验式教学环境下,需由师生共同努力完成。体验式教学的实施及实现对师生有如下要求:①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转换好与学生同为教学主体的自身角色,于教学活动中,要先了解教学内容,然后进行有关教学活动情境的创设,来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关键,如此方可令学生于学习活动中获取音乐教学特有的美的体验。②对学生的要求。师生在教学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学习活动当中学生需采取主动思考及发表看法,摆脱等待教师讲解,勇敢地将切身体会与所学知识相结合,更深入理解与认知所学的新知识,充分发挥积极能动性,与教师教导相配合,与实际教学目标相结合,来完成教学任务。

三、体验式教学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将流行元素引入教学活动中

浪漫、追求美好事物是青少年突出的特点。在高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勇于摆脱音乐本的束缚,不妨将普遍受到学生喜欢的歌曲及歌星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教师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及歌星,将其与教学有机相结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地接受新知识。如此,即让学生可以充分接触流行音乐的同时,又让学生在新知识下充分体验、理解音乐的魅力。在引入流行元素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歌曲及新知识进行展示,采取包括“语言、情感体验、歌曲演唱及角色扮演”等模式,实现学生进一步对音乐的理解及把握,让学生由音乐中感受到作品原作者的内心世界,深深感染学生的灵魂,让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

(二)利用多媒体等创设情境教学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若仅仅是依传统的语言及黑板书写的模式展开,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可是,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以多媒体对所说的知识及歌曲进行“音、画”播放,尤其是播放普遍受到学生喜欢的歌星的演唱视频,则学生的情绪将立即被调动起来,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的抓住,此时,教师便可依视频的发声、及举手投足展开新知识的灌输。高中音乐教师通过情境教学,引导及加深学生来对音乐的理解及把握。通过情境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对真实及完整的情境,可以重现生成知识的背景,让学生们于情境体验里体会音乐的独特魅力,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由学生所学的文学及历史知识展开体验式教学

若想提升学生音乐欣赏水平,首先要懂得音乐教学务必遵循循序渐进的音乐教学手段,要由表及里的逐层深入的展开音乐欣赏教学。要让学生由“喜欢”听音乐,至“用心、用情”来听音乐,至对音乐的“分析、理解及评价”的过程,不断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及理解能力。利用学生已然学过的“文学、历史”知识展开音乐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高中音乐教村内的《白毛女》选段,初中时学生就学过《白毛女》的课文,对歌剧内的故事情节及人物遭遇有深刻的了解及掌握,当老师播放《北风吹》选段时,学生们立即便会想到张灯结彩、热闹的春节,当学生听到杨白劳选段后立即感受到剧中人辛苦一年却无钱过年的凄苦。如此,教师利用此体验式教学模式,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合作体验式教学模式展开音乐教学

高中音乐教学活动,可充分利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所学的音乐知识进行探讨。小组成员可以对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表演模式、演唱技巧等进行讨论。小组合作式体验式教学模式,可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议论的机会,每位学生都在合作式教学模式中对所学的音乐知识展开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所说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弥补了教师课堂提问中,仅仅是片面的少数学生有回答问题的状况。此种体验式音乐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音乐鉴别水平,提升了学生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的熏陶及升华。

体验式教学模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美好追求。学生在“追求美好、体验美好、赏欣美好”的过程中,可喜的是能够积极配合教师音乐教学活动,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提升审美情趣、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实现了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妍.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特征和应用价值探讨[J].国际论坛,2008,(04).

[2]苏燕.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普通高校音乐教学[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7,(S1).

篇6

音乐能给人带来愉悦。《乐记》说:“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就是讲音乐可以使人得到快乐,满足人的愉悦情感的需要。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利用音乐本身愉悦性的特点,因势利导,引发学生高峰体验。当学生处于愉悦状态时,最有利于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产生高峰体验。在顿悟、感动、愉悦中,学生会感觉到学习音乐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当学习从一种艰苦的劳动而变成快乐的活动时,教学的目标就基本实现了。

音乐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愉悦,使他们产生高峰体验?笔者在日常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以“情”促“悦”,引发高峰体验

音乐作为一种最富于情感表达和最具有情感力量的艺术形式,蕴涵着巨大能量,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因此,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利用音乐的情感性特点,以“情”打动学生,让学生在情境的交融中,感受学习的愉悦,进而产生高峰体验。

1.设境激趣。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引其进入特定的艺术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产生探究的欲望。如讲解音乐要素“节奏”时,可以通过视频欣赏盲人钢琴家罗伯兹、贝斯奇才葛温、鼓手马沙利斯在2003年柏林温布尼音乐会上的一段演奏《我找到了节奏》,以学生感兴趣的爵士乐风格乐曲导入,唤起学生的体验欲望,为后面达到高峰体验打下基础。

有时候我让学生想象音乐所描绘的场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有时候我运用多媒体介绍音乐所表现的文化背景,让学生体验音乐的内涵;有时候我运用图片和影像拓展音乐的各个侧面,让学生理解音乐的精神内核。不同的设境方法,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激情投入。一个没有激情的老师,课堂如一潭死水,学生何来的愉悦,又怎么能产生高峰体验?课堂上,教师应该是学生的知己、朋友和伙伴,一起和学生感受音乐的内涵,一起为之激动、喜悦、感奋和陶醉。一个充满激情的教师在课堂中的激情投入,能够给课堂增添活力,极大地感染学生,甚至震撼学生的心灵。像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合唱》等,都是师生共同的精神食粮,那优美的旋律,那丰富的和声,那精美的结构,那生动活泼的感性形式,都会让学生获得审美享受。教师要把自己对这些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充满激情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情绪为之起伏,情感为之激荡,形成全身心的音乐体验。

几年前笔者在首都师大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课标培训,有幸聆听了北京八级教师李存老师的一节课,印象非常深刻。课堂中,处处感受到李老师与音乐的心灵交流,抒情的朗诵、优美的语言、传神的手势、会说话的眼睛,充满着深情和陶醉。他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显示着一种忘我的境界,一种全身心的投入,学生被感染了,听课老师被感染了,音乐已浸入到大家的心灵。

3.真情交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与学生志同道合的老师。”实践证明,一个教师若能以真情对待学生,学生就会向教师敞开心灵的大门。师生之间这种真诚相待,彼此不断的沟通和交流,是建立良好师生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教学活动得以生机勃勃开展的前提。

音乐学科,在其教育、教学形式与过程中,与其他学科有着显著的区别,淡化了教育活动中完全的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音乐是以流动的音响塑造形象的情感艺术,音乐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也是学生自己的情感与音乐所表现的情感产生共鸣的过程。情感既是音乐欣赏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在这种情感交流活动中,师生间没有权威性和强迫性,取而代之的是平等、尊重。在和谐的氛围里,学生会感觉到上音乐课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而处于愉悦状态的学生,极易产生高峰体验,当学习变成一种享受的时候,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二、以“美”促“悦”,引发高峰体验

在艺术审美中,高峰体验指的是审美的极致,是最高层次和意义上的审美。马斯洛曾明确地指出,审美的体验和创造性的体验都能达到“高峰”的境界。在体验中审美动之以情,感知以形,才能晓之以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对艺术的审美,不同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一般不能通过简单的“教”或者“学”的方式获得。对艺术的理解、感悟、审美必须通过个体的体验,通过欣赏主体与艺术的全方位接触才有可能获得。

新课标明确提出:音乐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这就决定了音乐教育的过程应转换为一种自觉审美的过程,音乐课程价值必须升华为一种审美体验价值,音乐教改的理念必须定位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上,同时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审美体验,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体验中完成对音乐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当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时,就有可能长久地沉浸在无法遏制、无以名状的欢愉心情之中。这种状态的产生就是美感体验的产生,而任何美感体验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逻辑进程,当这种美感体验达到高峰状态时,即是美感的极致。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被称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肖邦作品魅力所在,教学中教师可从感受肖邦作品的“美”入手,以“美”促“悦”。如欣赏肖邦《升C小调夜曲》时,教师先演奏乐曲,让学生用心聆听,展开丰富想象。教师出示曲名,简介夜曲,并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对肖邦夜曲的印象:肖邦的音乐美得无以复加,尤其是他的夜曲,让人感到“落花流水春去也”的凄美与忧伤。仿佛置身月下,赏满地的落花,醉盈路的芬芳,真可谓“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陶然于听香之美。教师还可以结合语文课《肖邦故园》,引导学生分析肖邦作品中优美旋律的来源,尤其是通过对演唱方法、音准、音色的介绍,让学生把握“音乐本体”因素,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出示小诗《夜曲》,学生合着教师钢琴伴奏朗诵,进一步感受乐曲描绘的意境。优美的音乐伴着抒情的朗诵,学生对乐曲美感的体验达到极致。

三、以“动”促“悦”,引发高峰体验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生动活泼的音乐活动,能够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唤起学生参与体验的热情,使他们处于愉悦状态,最终引发高峰体验。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给学生创设展现创造才能的机会,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体验中来。要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动口,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在活动中切身体验音乐所包含的情绪、情感和情境,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发展个性和创造才能。

以《生活中的节奏与音乐中的节奏》一课为例,课中教师设计了以下几项活动:让学生表演生活中的节奏场景,感受生活中的节奏;让学生做由弱渐强、由强渐弱的节奏练习,感受不同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让学生对Rap、踢踏舞、鼓乐等简单片断进行模仿、练习,感受存在于歌唱、舞蹈、器乐、京剧等不同艺术表演形式中的节奏;让学生创编节奏等等。在活动的体验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节奏的魅力,品尝到学习的快乐。

篇7

在高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因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教学工作一直属于“尾大不掉”的地位,音乐教学更多地属于从属教学工作,可有可无。这些都影响了高中音乐教学的正常开展,不利于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反作用。

(一)重视音乐技巧,忽视内涵知识

高中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一直属于从属地位。在教学进度安排上,音乐课程也被摆在了非常尴尬的位置,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其他主流课程的教师还经常挤占音乐教学的课程安排,这些都使得音乐教学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长久的开展。即便部分高中开设了音乐课程,也按照教学进度安排合理调试了音乐课程,但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因音乐课程大多每周一节,所以音乐教师更加注重音乐技巧的培养与提升,而忽视了音乐文化素养的培养,这就使得很多的音乐教育课程,其关注点往往仅仅停留在认识五线谱、认识音律等技巧方面,对于音乐如何产生、音乐如何发展等内涵性的东西涉及不多。学生也只是掌握一些皮毛,难以深入地了解音乐的丰富魅力。还有因应试教育的存在,很多高中生,因文化课成绩不理想,为了上大学而转攻对文化课要求不高的音乐等艺术专业或艺术院校,这部分学生的初衷并非是为了提升音乐素质,而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些都影响了高中音乐教育的功能。

(二)重视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能力

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师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音乐课程的安排较少,如果增加实践的内容,教师无法完成教学计划,另一方面还主要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存在,高中音乐考试也主要停留在闭卷或开卷考试,没有实践考核的环节。

二、高中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一)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影响分析

高中音乐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音乐作品中,特别是优秀的经过历史检验的音乐作品,在作品当中,包含着创作者丰富的个人情感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因为只有饱含思想的音乐作品才最具有生命力。高中生在享受这些美妙音乐的过程中,通过静心享受,屏气聆听,能够从音乐中感受到画面的冲击力,也能从音乐中,与创作者“隔空对话”,在聆听的过程中,高中生的聒噪的心态会得到放松,世俗的想法也会得到进一步的释放,能够舒缓身心,减少压力,在感受与体验中,高中生能够在美好的情感享受中,学习创作者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在不断的学习与聆听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感知音乐中的美好。高中生涯是人身的关键阶段,为了冲刺考大学,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很大,在繁重的课业学习中,学生的心态会变得急躁,享受音乐从音乐中,静心地感知美好的情感,学生能够感受到欢快与愉悦,从而提升其精神面貌。从音乐传递的情感中,还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鼓励他们积极应对困难,及时排解心理压力,养成健康的心态对应对未来的一切挑战。

(二)高中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高中音乐教育是一项全面的综合性的教育,也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音乐教师应该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一定的理论知识,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让他们了解音乐的来源与发展,积累丰富的音乐励志故事,并将这些励志故事运用到自己身上,激励自己不断攀登,不断学习。如贝多芬在听力消失的情况下,仍能创造出举世闻名的交响曲,学生在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到这些音乐大家身上的勤劳刻苦。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还能锻炼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记忆力与理解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学生其他科目学习成绩的提高,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在音乐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乐器的演奏,能够综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因为乐趣演奏是一项综合性的运动,需要学生手、脚、精神等高度集中并协调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所以,高中音乐教学工作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它们的功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三)高中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想象力

篇8

关键词:高职;声乐教学;因材施教

自古至今,从先贤、大家到普通的教学工作者,都一贯提倡、努力践行因材施教,使之成为了一条普遍遵循的教学原则。不同门类的学科、不同类型的教学平台、无数差异的受教群体和个体,提供了异常丰富、发展变化的“材料”,使之成为一个永远值得探究的课题。因为声乐教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合作性、实践性、操作的主观性以及不直观性,因材施教对于声乐教学无异于一条生命线,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阶段、每一天、每一节声乐课,以致每节课上半节课和下半节课,学生的反应都很难准确预知,必须根据学生每时每刻的变化进行不同的教学,教师使用什么方法、选什么样的练声曲、选什么样的作品、对施教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办法等等都要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调整。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声乐教学要同时面对几十、上百的学生,因材施教的实施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探索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因材施教方法和模式,成为各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研究人士尤其是教师十分关注的事情。

全面、准确地识“材”,客观、系统地

梳“材”,确立因材施教的落脚点

首先,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的声乐及音乐基础综合状况是很不理想的。学生录取批次为第三批a类或b类,为最低批次,且不对学生进行任何的专业招生考试,只要达到分数线的学生有学习相关专业的意愿,就可以入学。学生怀着对艺术或音乐的兴趣而来,抱着“学成后能当个音乐教师”,或找个从事与艺术相关的工作的意向而来。从学生资质角度分析,他们对音乐有兴趣、有热情,但缺乏对学习音乐及音乐技能的规律和困难的基本认识;对接受职业教育和就业方向目标清晰;年轻,接受能力强;对自己的音乐能力有较“低调”的认识,一般不会过于好高骛远,学习会比较努力。但作为学习音乐的人才,存在着明显的先天不足,文化及综合素质偏低,声乐基础知识、对声乐的认识几乎为零,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相关音乐知识和音乐能力,如乐理、钢琴、视唱、音乐欣赏和艺术综合修养偏低或完全缺乏等等。面对这样的学生,必须要充分考虑施教的“材”,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才”?即我们常说的培养目标。以音乐教育和表演艺术(音乐方向)专业为例,主要培养学生有一定的歌唱和音乐教育技能,为小学、幼儿园、青少年宫、地方剧团或企事业单位提供合格的教师,成为有一定音乐特长的文艺人才。遵循高职教育“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必须与歌唱实践同步进行。

其次,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现状也是必须要全面认知的“材”。学制三年,对于声乐教学显然是很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仅要提升学生声乐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声乐教学很特殊,它可以有大方向的教学计划或规划,但因为声乐教学的个体差异性,教学过程千变万化,不宜对教学过程做很具体的实施性计划。人们常说“有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声音”,很形象地道出人的声音差异性;加上学生的领悟力、文化素养、音乐素养、气质及性格等方面的差异,需要教师高度集中注意力,在千变万化的教学问题面前,准确地判断学生的优缺点,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次,当今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的课型,一年级多为合班教学,一般为10~20个人1班,亦可以5~6人1组实施小组教学。2~3年级时,班型逐渐缩小,三年级多会采取针对个别学得好的学生进行小课教学,以选修课的名义开“专长班”;

又次,在课时分配上,以10个人、2节课连上为例,90分钟加上课间,分配到每个学生只有10分钟。包括给学生练声、听学生唱、找出问题,讲解原因,布置新的任务,10分钟显然是捉襟见肘的。

最后,在教学内容上,10个人10种状况,就算按学生的能力或嗓音条件就近分成4个小组,1次课要对至少4首不同的作品进行指导,是很难做到的。教师常常在午间和下午放学后还在给学生上课。

教学元素的内容适应于“材”、分解适

度于“材”,确保教学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教学目标通过让学生练声及演唱一定量的声乐作品,理解科学的发声原理,掌握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有质量地演唱一定难度的声乐作品,对声乐作品有一定量的掌握和积累;培养相应的社会应用能力,科学发声和歌唱的能力,科学、客观的声乐鉴赏、审美和评价能力;一定的声乐和音乐表演和指导能力;熟练的小学、幼儿园音乐教学能力;自弹自唱能力;声乐自学能力;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授课形式(1)合班课。用于声乐理论教学及最基本的声乐发声实践教学。比如:认识歌唱器官和它们在歌唱中的功用、歌唱的发声原理与特点等。歌唱的任何技术的学习和掌握都需要经历“自然不自然自然”的过程。因个体的差异,有的学生可能一个星期就能掌握,有的学生可能一年也不一定能学到“皮毛”。因此,在合班课里不适宜对学生要求过高,只需学生对教师的示范或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的示范有一定程度的认可,并掌握所讲授的概念和原则,教学目标就达到了。比如讲吸气的位置,学生能从理论上知道,气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吸到什么样的位置就够了,至于学生能否做到,不宜做过高要求。(2)大课。大课一般用于初级声乐教学,以10~15人为宜。建议教师按学生的声乐基础程度、嗓音条件和特点分成3~5组。练声环节集体开声,时间以10分钟为宜,之后可1组继续练声,留下1组听第一组练声,其余组可安排自行练声,下一次课的练声环节由不同的组轮流做“第一组”;作品演唱环节每组作品相同,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挑选学生可能完成最好或完成最不好的段落进行检查,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即有明显优点或明显不足的学生进行示范练习,要求其他学生仔细听。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指出示范学生的优点或缺点,并讲解原因;教师可根据学生上课情况,按组布置作业,示范并讲解作业要求。(3)小组课。大部分高职院校用于二年级声乐教学。建议教学组织模式与“大课”相同,但各环节时间可以延长,讲解可更加详细。上面三种集体课,特别需要教师把握课堂观摩与旁听,利用有效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声乐理论、实践及思维方法教育。(4)个别课。这是因材施教最能得到体现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别情况进行练声、歌唱教学和作业讲解与示范。也可适当增加课时数,以加强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教学内容(1)选曲程度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情况,从基础做起,重视加强基本功的训练,重视学生正确的发声理念的建立,建立科学的、正确的歌唱审美观,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忌演唱能力不能驾驭的歌曲,否则会浪费教学时间,容易造成“成就”的错觉,其实一无所获,也容易引发“不良定型”。(2)选曲风格需要全面。高职院校的学生选曲,不宜按常规的唱法划分,并过早定论。鉴于学生的就业特点,选曲风格需要全面;学生唱歌的过程也是作品积累的过程,对声乐作品风格尽量全面了解,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3)选曲内容要丰富。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体裁、不同演唱形式以及不同人群喜爱的歌曲都应在选曲范围内教学手法(1)示范与模仿。示范包括教师示范和学生示范,正面示范和反面示范。两种示范需要有效利用集体课的优势,要求学生在对比过程中进行思考,然后,教师再结合个体提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或者让学生自己讨论,再进行改进,教学效果非常好。(2)一主兼顾。因为上课人数较多,声乐的技术问题和演唱的情感问题会同时出现,而且问题会非常多,按高标准要求,一个问题不解决都不能放过。但是在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急于解决所有问题,而是应抓住不同阶段学生出现的最典型、最普遍及最严重的问题进行解决,这样声乐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就不至于手忙脚乱,顾此失彼。在解决主要问题的同时,教师需要客观地告诉学生还存在的其他需要逐渐解决的问题,这样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歌唱水平,巩固歌唱技术,又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将认真、客观、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教给学生。(3)灵活使用两种教学语言。第一种是科学地、真实地叙述情况的语言;第二种是形容性、诱导性和比喻性的语言。在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中,一定要多用“第二种语言”。例如,一个学生气息不深,不会用横膈膜向下和小腹扩张的感觉去吸气,要么就是“挺肚子”,如果教师总是说“横膈膜”要放下,没学过声乐或声乐基础不好的人都会很茫然。但是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像“闻花”一样的去吸气,学生会在“闻花”的动作中很快找到横膈膜下降的感觉。教师应该多使用类似这样的“第二种语言”。(4)要充分利用合唱进行声乐教学。基于高职院校声乐课班型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声乐和视唱能力后,结合合唱进行声乐教学,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合唱中,不仅可以充分进行声乐教学,还可以同时进行和声、听力、歌唱审美、视唱、音准以及合唱指挥等技能的培养。

善扬其长,施教于短,把培养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课堂教学是基础,但“功夫在课外”。因施教之“材”的特殊性,一定要把培养学生较好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歌唱审美和评价能力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培养高职院学生声乐自我学习和练习的能力,一是要注重基础、基本功训练,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声乐学习循序渐进的特点和规律,拒绝好高骛远,防止出现“不良定型”。二是注重声乐理论知识的灌输和理解,并学会灵活、合理地运用。三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要透明、清晰、准确、透彻及公开,切勿故弄玄虚,不得要领。四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学要以鼓励为主,批评要客观、中肯、到位。学习的每个阶段,特别是学习结束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及长处和短处进行详细、明确的指导,善扬其长,施教于短,为其自主学习指明方向。五是其他与声乐学习相关的能力要强化训练,视唱、练耳及钢琴配弹能力要跟上。自主学习的主要方法,一是自己练习,学生需要坚持每天进行自主的练声和练唱,且要求无论从技术上和情绪上与课堂教学尽量保持一致,所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宜过难;二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能有效地补充学生课堂学习和实践的不足,比如,学生参加课外的合唱或小组唱训练等;三是课外模仿,一种是视、听模仿,主要对象是大师的声乐示范课以及与声乐教学内容相当的歌唱家的演唱;另一种是“教与学”模仿,即学生互为老师,互相指导和评价。当过教师的人都有一种体会叫“教学相长”,将“教与学”模仿植入学生的学习中,既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相吻合,又结合了学生的声乐学习特点,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声乐评价及审美能力;四是社会实践,适当地组织演出,不论规模,甚至可自组团队在校园为同学演唱,指导或参与学校及社会团体的演出和排练。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改革,给在声乐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提出了新的难题。只有做有心人,全盘考虑学生的需求、人才的需求,遵循声乐技能训练的规律,因材施教在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课堂里才能得到较好体现。

参考文献:

[1]陈晔,孙忠梅.因材施教与高校教学管理创新问题的探讨 [j].教育探索,2009,(1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