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9 08:25:1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基层工作特点和难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城乡居保 资格认证 问题 对策
一、城乡居保资格认证概述
城乡居保资格认证是指经办机构证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领取人员符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要求的资格认定活动。根据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政策规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领取人员应从养老保险待遇领取的次年起,定期接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逾期没有办理资格认证手续,经办机构暂停发放其养老保险待遇的发放,待其补办手续后予以继续发放,并补发其停发期间的养老保险待遇。
城乡居保资格认证是防止养老保险基金流失、杜绝冒领养老金情况发生、强化基金管理的有效手段,是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重要环节。
二、城乡居保资格认证的特点及其发展要求
第一,城乡居保资格认证对象数量大,且居住分散,资格认证只能委托基层组织实施。城乡居保资格认证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城乡居保资格认证对象数量巨大,一个县区城乡居保待遇享受人员数万人以上,多为农村留守老人,且居住在偏远的山村,还有一部分老人因高龄、残疾和疾病等原因不能行走,这些因素无形增大了城乡居保资格认证的难度。如果由县级社保机构实施认证,根本无法实施。这就决定了城乡居保资格认证只能向下延伸,而不能向上集中,由基层组织实施更为妥当。
第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过低,影响待遇享受人员参与城乡居保资格认证的主动性,需要建立一套方便、可行的资格认证服务体系来保障资格认证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中央财政每月补助70元,加上地方财政补助资金,月养老金水平跟当地的物价水平,特别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养老金比较,数额过低,只能保障居民的零星开支,稍微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待遇享受人员对城乡居民保险待遇的依赖性没有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职工强。如果城乡居保资格认证给待遇享受人员带来不便和麻烦,就会使部分享受人员放弃养老金的领取或很长时间(2年或3年)参加一次城乡居保资格认证,导致城乡居保资格认证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因此,城乡居保资格认证要充分考虑其特殊性,从群众利益角度出发,必须提供资格认证政策宣传、告知、到户认证等服务,才能确保城乡居保资格认证扎实开展。
三、城乡居保资格认证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第一,基层城乡居保资格认证队伍未建立和经费得不到根本保障。从上面分析城乡居保资格认证的特点和发展要求可知,城乡居保资格认证必须依靠基层组织来实施,并提供方便可行的入村到户的资格认证服务。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地方基层都未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经办队伍,更谈不上建立基层资格认证队伍,更层次的原因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经费未得到根本保障。财政预算没有考虑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及其资格认证的特殊性,按正常情况拨付经费,基层不能聘请专职工作人员或聘请兼职人员因待遇过低而不能认真开展工作,从而使城乡居保资格认证失去了根基,难以开展。
第二,城乡居保资格认证手段和方式落后,未建立全省(或全国)联网的资格认证信息管理系统。目前,大部分地方城乡居民资格认证采取现场见面方式,依靠工作人员现场识别,难免会存在冒领养老金的现象。另外,城乡居保资格认证结果的统计、上报以及待遇的停发等通过手工操作,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不说,还存在“人情”认证、冒领养老金的风险。在城乡居保资格认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面,有的地方尝试开发了资格认证管理软件,实现了其管辖范围信息化管理,但从全省乃至全国范围来说统一联网的资格认证信息管理系统尚未建立,给异地资格认证和流动人员衔接带来了一定障碍。异地城乡居保资格认证只能通过电话、传真、邮寄通知等方式进行,耗时耗力,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异地资格认证开展。
第三,未建立统一规范的城乡居保资格认证制度及其相关的配套制度。国家和省级社保部门尚未出台城乡居保资格认证具体实施细则、操作办法,各地社保机构边探索边开展,制约了资格认证工作开展力度和深度;同时,导致资格认证手段、方法和程序千差万别,群众通过对比也颇有微词,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操作流程和认证标准亟需规范;另外,在城乡居保资格认证过程中,由于相关的配套制度没有建立,比如城乡居保异地资格认证制度、目标考核奖惩制度以及冒领养老金追讨及责任追究等制度,导致工作出现责任不清,配合不力,使城乡居保资格认证工作不能很好的开展。
[关键词]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系统性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9-0093-03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企业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有序推进,烟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使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挑战。因此,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和尝试“立足行业实际、适应形势需要、满足员工需求”的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新方法、新理念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地更新工作理念,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载体,才能不断提高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我们只有善于抓住“主要问题”,善于解决“主要矛盾”,努力做到把“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和“拓展工作空间”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1 烟草企业“5+1”模式的基本概念阐述
所谓烟草企业“5+1”工作模式,是指在烟草企业员工中开展理想信念、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安全法制和岗位技能五个方面系统教育的同时,开展“亲情服务”活动,并将六者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一定的活动载体,打造若干平台,系统实施全面、科学、合理的教育与管理实践活动,以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烟草企业“5+1”工作模式是我们长期在基层从事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分析当前形势发展,结合当地实际提出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载体和方法。它将日常工作中的几项工作或几个工作内容进行有机整合,重新安排、布置,突出重点,实现互补,实现资源共享和成果共享。实践证明,将原来各个“点”上的工作内容整合到“面”上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活动效果。这种工作模式,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实现资源整合。此前,在我们基层烟草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一般都是“想到哪”就“做到哪”,没有计划性,更不具备系统性。开展教育活动也往往是结合某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或重大节日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两个教育活动之间彼此没有联系、没有互补,更没有良性互动。因此,活动是开展的很多,资源消耗也很大,人、财、力的投入也比较多,但是效果却不明显。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所有的教育活动都是“单枪匹马”的作战,不能形成合力,自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我们“5+1”模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则不同,它整合了各类活动资源,加以系统化、科学化的实施,让员工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接受业务素质教育和岗位技能教育。这类教育模式,逻辑性强、针对性强、连续性好、整体效果好,促进员工系统接受教育,全面提升素质。
二是激活教育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载体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因素。载体就是“纽带”,是此岸通往彼岸的“桥梁”。我们此前开展的诸多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一直都在探寻载体创新,都在寻求新的载体,以期取得更佳的教育效果。但是,由于内容没有整合,内容是零散和琐碎的,所以载体创新就比较难实现。加之,单一的教育内容不具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载体条件。而基于“5+1”模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活动,不仅整合了多项教育内容,而且拓展了教育空间和领域,实现了宽领域、多门类、广角度、深层次的对接与互动。诸如此类有计划的整合,可以达成“有步骤的实施”的计划。而且,教育活动的形式可以灵活多变,教育活动的“舞台”可以更加宽阔,教育活动的场面可以更加宏大。无论是理想信念、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安全法制和岗位技能,还是亲情服务的内容都可以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协同开展。因此,我们认为所谓“5+1”模式可以激活烟草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搭建新平台,实现新跨越。
2 烟草企业实施“5+1”模式必要性的多维度解读
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观念落后、方法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二是“大而空”、“虚华不实”,思想教育活动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不能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服务;三是不能与企业员工的思想产生共鸣,教育效果不明显。因此,形势逼着我们要探索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基于“5+1”模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我们认为该模式的不断完善、深化和推广,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维度:
第一是行业发展维度:顺应烟草企业发展的主流。同志指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的一件大事,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烟草专门局局长姜成康在国家局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年会上也指出: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结合行业实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共同价值观,把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作为烟草行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对消费者负责,为国家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我国既进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又进入了矛盾凸显期。所以,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类问题不断交会,有一些思想方面的问题已经影响了我们的一些行业和领域正常的发展。我们烟草企业也同样面临新问题、新困难和许多新的制约因素。在行业改革的过程中,在行业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在国际“禁烟令”日益常态化的过程中,我们烟草企业的发展肯定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员工的思想问题、经济生活问题等都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烟草企业领导关心和关注的重点。
思想政治工作本身也有一个改革的问题。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也是烟草企业改革中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认为企业需要改革,而且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改革。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建立以烟草商业分公司为主的市场主体的客观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种种的不适应和必须改革的紧迫性。烟草企业的改革必须与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相辅相成。我们一直强调烟草企业改革发展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和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我们认为,开展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构建新型烟草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是新形势下实现烟草企业和谐成长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先决条件,是新形势下烟草企业的新任务。
第二是基层工作维度:推动基层烟草企业的和谐发展。基层工作是烟草企业的重点和难点。基层单位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的影响,工作的难度比较大,困难比较多。例如,一些基层烟草企业由于执行力不强,在改革发展、经营管理工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基层烟草企业缺乏全局意识和纪律观念,在执行上级的政策规定上存在患得患失的思想,符合自己和单位利益的就积极执行,反之就拖延或不认真执行,实质上这是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一些基层烟草企业管理能力较差,民主意识淡薄,管理不到位,致使经营管理效率低下,等等。所以,基层烟草企业的和谐问题、发展问题仍然是困扰基层工作的两大难题。如何通过系统的思想理论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素质,改善员工面貌,促进基层工作的和谐发展成为我们烟草行业关注的重点。因此,我们认为通过“5+1”模式的烟草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竞争的文化软实力,为基层烟草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是符合基层烟草实际的,也是实现基层烟草长足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是思政创新维度:找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创新发展结合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发展新型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面对新形势、新情况,要完成上述任务,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结合烟草企业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5+1”模式是一种很好的载体,是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发展提升有机结合的最佳切入点。通过理想信念、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安全法制、岗位技能和亲情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就能凸显政治思想工作的生命力。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人的思想境界更好了”、“人心更齐了”、“人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充分展示了”,同样可以提高软实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3 烟草企业“5+1”思政工作模式的实施
概念是逻辑的起点。在烟草企业“5+1”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实践与探索这个问题上体现为三个方面:“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是什么”讲的概念问题、“为什么”讲的意义及其重要性问题,“怎么办”则是实施方法与途径问题。其实,无论是概念,还是意义,最终都是为实施服务的。归根结底还是“如何实施”问题,也就是“怎么办”的问题。我们认为,实施基于“5+1”模式的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整体考虑,系统推进。所谓“整体考虑,系统推进”是指将理想信念、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安全法制和岗位技能五个方面系统教育与“亲情服务”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整体考虑教育活动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整体设计活动的方案,整体推进活动的进程,整体评估活动的效果。而不能“单打独斗”,将每一项思想教育活动都独立思考,单一实施。例如,我们在制定《烟草企业“5+1”员工思政工作创新实施方案》的时候,就要整体思考,哪些教育活动需要开展,哪些教育活动不需要开展,哪些教育活动重要,哪些教育活动不重要,努力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还要结合单位年度的工作重点和要点,来制定实施方案,不能脱离党政中心工作。特别是要考虑六个方面教育活动的逻辑性,努力做到在“整体协调”的同时,系统推进。
二要有抓有放,重点突出。在研究或实践烟草企业“5+1”思政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提纲挈领,抓住重点,明确要点。因为,所谓“5+1”是将六个方面的琐碎的工作整合起来通盘考虑的过程,其实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我们不认真思考主次,不认真思考轻重,那很有可能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教育重点。而我们基层烟草企业人力资源有限、经费有限、场地有限、时间精力有限,假如没有重点,没有要点,就等于迷失了方向,教育效果自然不佳。所以,在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处理好“抓住一些”和“舍弃一些”这两个方面的关系,善于在诸多活动中,有重点和有的放矢的打造“精品工程”。
三要多措并举,激活载体。载体是探索与实践的关键点,也是重点。我们认为,无论是理想信念、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安全法制和岗位技能五个方面系统教育,还是“亲情服务”活动,寻求新的教育实践载体都是提高效果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能过分保守,更不能用传统的观念引领课题的实施,而应该结合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丰富内容,活跃形式,不断激活载体,以期取得更佳的效果。例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把主题网站建设、红色QQ群的建设等作为一种形式,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实现“网上”和“网下”的互动;我们也可以利用青年自组织等社会新型团体的功能,发挥各自优势,做好“取其之长,为我所用”,采取多种措施,激活实践载体。
四要结合实际,注重实效。我们认为“结合实际,注重实效”是“5+1”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最大优势。我们强调,不能光讲理论,不能只追求形式,而应该重视内容建设,突出实践指导作用。我们应该立足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正视实际问题和困难,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该项目的实施。要对员工反映的实际困难,不管能否解决,都不能回避,应当满腔热情、主动关心。特别是事关企业、员工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我们更应该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排查各类需要解决的问题,尽最大能力创造条件一一加以解决。我们要实现的目标是,通过“5+1”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活动,使员工的整体素质提升了,人心更齐了,企业的发展后劲更足了,使烟草企业步入科学、和谐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唐庆根.浅谈新时期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OL].,2006-05-31.
[2]崔玉良,李宪泉.浅谈新形势下企业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J].当代矿工,2000(6).
[3]赵延升.烟草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00(2).
[4]游知.烟草行业BPR实施方案研究[J].物流技术,2002(8).
[5]赖青莎.加入WTO对烟草行业的影响与对策[J].发展研究,2002(7).
[6]张文涛.适应烟草新形势 努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J].今日科苑,2008(4).
各位领导、同志们: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县区的同志向即将到基层赴任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省委组织部表示衷心的感谢!我觉得,省委选派省直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农村基层工作,不仅是全面锻炼培养干部的重要举措,也是对我们基层工作的极大关心和支持。尤其是这次在十六大召开之际,省委组织这批优秀干部下派基层,更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今天,省委组织部青干处的领导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基层情况,我感到十分荣幸,又觉得压力很大。我先作个自我介绍,我叫杨国志,生在农村,长在基层,当过教师、中学校长、县委宣传干事、市委办科长,1994年到##县任宣传部长,后又兼任县委办公室主任,97年任县长,去年5月份担任县委书记至今,在一个县一干就是8年。在县里工作已九个年头,多年来的基层工作,虽然谈不上有经验,但也有不少感触和体会。按照青干处的安排,借此机会,我把县区工作的基本情况和自己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给同志们作以简要介绍,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主要谈三个方面:
一是简要介绍一下县区工作的基本情况,以便大家了解现在县区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特点。
县级政权是党和国家设在基层的职能相对完备的一级政权组织,处于党的组织结构、国家结构以及全局工作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权稳固的基础。县区地位如此重要,工作千头万绪,同志们下去后要想尽快进入角色,开展工作,就必须首先吃透情况、熟悉情况,抓住重点,关注难点,把握特点。
关于县(区)工作的重点,虽然各地情况不同,各有侧重,但概括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二是社会稳定,正如陈奎元书记讲的,“稳步扎实抓发展,全力以赴保稳定”。
首先要抓好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抓好经济发展,既是党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集中体现。如果一个地方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就说明那个地方的工作有成绩,干部有成色。如果一个县经济老是上不去,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就只能说明那里的工作没有干好。在一个县为官从政,就一定要从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摆脱贫困,奔向小康,走向富裕。只有这样,老百姓才会支持我们,拥护我们。
同时要确保稳定。如果一个县老出问题,今天这里杀人,明天那里抢劫,再加上群众集体上访不断,四处冒烟,搞得终日人心惶惶,不得安宁,就没有心思抓发展,搞建设。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事情也干不成。所以必须全力以赴保稳定。
那么经济发展怎么抓?当然有很多途径和办法,但简而言之就是三句话,一是抓改革,二是抓开放。三是抓创新。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改革是大势所趋,只有革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陈轨旧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适应新的形势需要的新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开放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当今时代的鲜明特征。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今天,各地竞相发展的态势十分逼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县域经济,特别是比较落后的县区要加快发展,仅靠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不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借力发展、借势起跳是赶超先进、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无论是改革或是开放,核心点都在于创新,都在于与时俱进。没有与时俱进和创新能力,改革就无从谈起,开放就无从谈起。江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用了九十多个新字,从中可见创新对于推动我们的改革开放多么重要、多么必要。
维护稳定怎么抓?主要也是抓两手:一是抓教育,二是抓法制。抓教育就是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增强广大干群的法制观念、纪律观念,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把人的思想引导到发展经济、发家致富上来。无事就会生非,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导到干事创业上来,是保持稳定的治本之策。抓法制,就是在抓好法制建设、依法治县的同时,对那些目无法纪、寻衅滋事,故意制造事端的人严厉打击,毫不手软。通过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实施依法治访等多种手段惩治坏人,弘扬正气,起到打击一个,震慑一片,教育全民的作用,确保社会政治大局持续稳定。大家很快就要下去投入县(区)的实际工作了,我想除了应当始终把握发展和稳定这两个总体性、长期性的重点工作外,还有必要了解一下当前县区基层的具体重点工作。目前县一级共性的工作重点大致有这么几项:首先是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十六大精神,这一点无疑大家都十分清楚。同时,还要抓好 机关干部驻村工作,这是省委的要求,也是全省县级工作的重点。再一个是,大部分县(区)年前年后要进行县(区)委、人大、政府、政协换届,这是基层干部群众十分关注的一件政治大事。另外,时值年未岁尾,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税收入库、冬修水利、双节稳定、困难群众的生活安置等也是近期比较紧迫的工作重点。
关于县(区)工作的难点,我觉得千难万难,但最为突出的,我看是两个:一是财政增长难,二是农民增收难,县区的同志无不深感头痛。有的说自己是“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也有的说自己的财政是“吃饭财政”,事实上,有很多县连“吃饭财政”的标准都达不到。特别是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确实减轻了,但县乡财政紧张问题仍十分突出。现在基层有这样一句顺口溜:中央已富裕,省里是小康,市里吃饭心不慌,最穷莫过县和乡。如何增加财政收入,可以说是县区考虑得最多的问题,但按县里的实际情况和农业税政策,农业这一块潜力不大,主要得靠工业。但这几年的县域工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原有的县办、乡办企业普遍不景气,新上企业又很难,并且也需要一个发展过程。现在县级财政的状况是,一方面新的财源增长点不多,财政增收十分困难,而另一方面增资增人、社会保障等刚性支出又不断加大。但财政再难,干部教师的工资必须发,正常的办公办案经费必须保证,否则就要出问题、出乱子。再拿农民增收来说,制约的因素也很多,调整农业结构需要一定的过程,劳务输出的条件也大不如前,寄希望于提高农产品价格已不现实,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对农业冲击很大。农业是县里工作的大头,农民不富则农村不稳。破解农民增收这一难题,任务非常艰巨。
除了以上两大难题,农村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而又十分棘手的热点问题。特别是目前的体制转轨变型时期,一些固有的矛盾仍然存在,一些新的问题又不断产生,新旧矛盾交织出现,以致出现了“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窘况。比如怎样处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调整农业结构,实行土地规模经营,但土地经营权在农民手中,上级又有30年不变的政策,即使只有一小部分群众思想不通,县乡调整农业结构的规划就很难落实,如果硬推就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现在农村就有这样的说法:分田到户不靠你,法律撑腰不怕你,出了问题我找你,解决不了我告你。又如减轻农民负担与兴办农村公益事业的矛盾。像建校办学、修路办电等这些直接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都是我们必须得干而且必须干好的事情,干就需要钱,而县乡财政很困难,农民负担又是碰不得的“高压线”,没钱难办称心事,但办不好这些事群众又有意见。还有一些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如农村宅基地问题,责任田承包问题,以及乡村干部处事不公、财务不清、权力之争,困难及破产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安置以及城镇建设、道路建设拆迁赔偿等等,都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再加上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稳定、处法工作等诸多一票否决,样样牵着“帽子”,样样不能回避,左了不行,右了也不行,干不好更是不行,解决起来十分复杂棘手。可以说基层干部就是在这种上级要求严、下级期望高、工作难度大的夹缝中生存的,处在一种各种矛盾交织、工作千头万绪的包围之中。可以说,在县区工作精神高度紧张,压力非常之大,整天都是战战惊惊,如履薄冰,冲破这些包围,实现难中有进,破解各种难题,力争有所作为,并做到干成事、不出事,是我们到基层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于县(区)工作的特点,我觉得有三点比较突出:
一是工作复杂繁重。县级是宏观之尾、微观之首,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机构设置相对比较完备。就目前各县(区)情况来看,机构设置虽不完全一样,但也大致相同。以我们##为例,全县60万人,十四个乡镇,全县县直单位共45个,其中县委部委8个,政府职能部门24个,县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5个,其它单位8个,另外上划及驻舞单位有20多个。全县干部教师等财政供给人员有120__多人。关于乡镇的机构设置,过去我们通常说是七所八站,经过最近一轮的机构改革,情况有所变化,目前乡镇主要机构有三个办公室,分别是党委办、政府办和经济办,乡镇直属事业单位有4个中心一个站所,分别是农业服务中心、村镇建设中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和财税所。另外还有司法所、派出所、工商所归 县直部门垂直管理。一般来说大乡机关人员有七、八十人,小乡有四、五十人。从以上情况不难看出,县(区)部门虽然与省市相比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并不是一一对应。机构改革后,县(区)部分职能部门进行了合并,往往一个县直部门对应上级多个部门,所以,一个县级干部大多身兼数职,有的分管教育工作还抓计划生育,分管工业工作还抓交通、流通,分管城建工作还得抓民营经济等等。此外,还有分包乡镇、分包企业、联系行政村等方面的具体任务,以及许多临时突发性任务、上级下达的中心任务、事关稳定与发展的急难任务等等。以##县为例,我们县四大班子的运作模式大致是这样的。按照组织原则和上级有关要求,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职能明确,分工协作,四大班子每个领导成员也有明确分工。但由于基层事务太多太具体,如果死扣既定分工去运作,一些重点工作、急难任务在推进中领导力量就明显不足,所以我们县,包括其他很多县区都是这样,在明确分工的同时,更强调协作,对于全县性的重点工作、阶段性的中心工作、突发性的急难工作,就要打破四大班子的原有分工界限,按照实际工作需要和每个领导干部的工作特长,通过成立县四大班子领导重点工作合力团或攻坚组,统一调配领导力量,确实是分工不分家,重点都来抓,除了抓好正常分管和统一分工的工作之外,还实行了领导干部分包乡镇、联系企业、联系行政村、分包重点项目推进、处理热点难点问题等制度,领导干部要经常到分包的点上去调查研究,具体指导工作。因此,作为县区的领导,线上的工作得抓好,面上的分工又很多,下基层的任务也很重,为保证各项工作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基层的同志常常要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工作。
二是事务非常具体。与省直机关工作相比,基层干部与群众接触直接,工作也更为具体。作为基层领导干部,既是决策者、领导者、指挥者,又是带领群众进行各项社会活动的具体实践者,既要理思路、做决策,当好诸葛亮,又要具体抓、促落实,当好猛张飞。应该说,作为县这一级,很多具体工作是指导督促乡村两级来完成,但也有很多工作仅靠乡村是不行的,县级领导必须抓具体,具体抓,甚至要亲自安排,具体落实。比如抓农业结构调整,从宣传发动、制定规划、研究机制到督导推进、检查落实等每个环节都要有领导负责,如果仅限于开个会议布置一下,发个文件安排一下,工作就很难扎实推进到位。再比如工作,现在交通、通讯都很便利,基层群众遇到不明白、不理解、甚至是不满意的问题,往往直接找领导反映,这些问题大多涉及到十分具体的人和事,虽然事情不大,但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对此,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具体安排,有些甚至要亲自协调和处理。
三是条件比较艰苦。比如工作条件,现在省城电脑普及率很高,办公自动化已基本实现,可在基层大多没有这个条件。在省城直机关办公室,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在县里还不能全部达到这个条件。下乡就更不用说,由于基层工作难度大,事务多,整天有干不完的活,所以工作、生活也没啥规律性。在省直单位恐怕一般来说每周都有双休日,可以休息一下,睡个懒觉,外出旅游,做一些休闲娱乐活动,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基层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由于突发事件多,需要处理的问题多,常常忙得昏天黑地,头脑里基本上没有星期天的概念。生活条件也很艰苦,别说高档的消费享受不起,很多地方连一些基本待遇也难以完全保障。现在县里干部就是工资也比省市同级干部少一大截。到基层工作必须有吃得辛苦、耐得艰苦、乐得清苦的思想准备。
当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基层工作也决不只是艰难困苦。这几年我就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基层工作确实做难很多,但只要去做就会难中有进;确实吃苦不少,但不怕吃苦就会苦中有乐。1998-20__年,##连续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特别是20__年的特大洪涝灾害,使全县直接经济损失20多亿元,县乡财政短收5000多万元,当时全县干部教师每月只能发260元生活费,干部群众情绪低落,各种矛盾复杂交织,各项工作困难重重,形势极为严峻。但是我们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牢固确立了实事求是、苦拼实干、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思想,一个困难一个困难地去克服,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去解决、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去落实,通过实事求是反映情况争取上级支持、积极申报扶贫开发重点县、大力推进企业改制和农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措施,千方百计攻坚破难,使##逐步摆脱了困境,焕发出新的生机。目前,全县上下,风正气顺,实干创新、干事创业的大势已经形成,基本实现了由保稳定、求生存到求发展、图振兴的转变,并得到了广大干群、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今年建党节前夕,全县老干部和群众代表还敲锣打鼓把写有“求真务实、开拓奋进”的条幅送到县委。“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那时我们心里真是感到很充实、很踏实、很高兴,克服困难、干事成事,在与艰难困苦的搏斗中体现人生价值,实在是一大乐趣。老百姓就是这么厚道,只要你真心诚意地为他们办好事,他们就会给你充分的肯定和很高的回报。这种干成事业、造福群众的极大快乐不到基层是很难体会到的。更为重要的是,“艰难困苦,予汝于成”。经过艰苦环境的锤炼,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驾驭复杂局面、处理疑难问题的能力会大大增强,可以说,这是人生的一大财富,对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大有好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想省委派我们到基层锻炼,将来也是要降以大任的,大家也肯定做好了吃苦创业的充分准备。
要给大家说的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就是如何转变角色,适应基层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从省直大机关到县区基层,将面临一个全新的环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的规律,我看也同样适用于我们干部的锻炼成长。如何适应县区工作,更好地融入基层?我的体会是应着力做到“三个适应”:
(一)角色上适应。对此,我想给朋友们提三点建议,也就是“三个把握”:一是把握“上下大小”。一方面,过去大家从省直部门下基层,是代表上级,是钦差大臣,而下派到基层后则是基层领导集体中的一员,自己要由上变下,由大变小。另一方面,在省直机关大家是中层干部,,更多是决策的执行者,是冲锋陷阵的战斗员,但到县区之后,就是独挡一面的领导干部,更多是决策的制定者或参与者,是运筹帷幄的指挥员,自己又要由下变上,由小变大。二是把握“先后左右”。大家到县区后,都是担任县区的副职,从某种程度上说,副职难当,下派的副职更难当。如何当好副职,我总的体会是把握先后,照顾左右,做到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添彩不添乱。先要种好“责任田”。对自己分管的工作,把情况吃透,思路理清,措施拿准,然后争取主要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做到与全局工作合拍共振。推进中既扎实稳妥,又勇于负责,认准的事,敢于坚定不移,一抓到底。在与其他副职相处中,注意协调左右,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配合,既不插手干预他们分管的工作,又在需要时积极主动地配合支持,协调运作。三是把握“主辅缓急”。在集体决策中,自己为“辅”。决策前围绕主要领导意图,超前调查,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决策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力求参谋到点子上;决策后不要妄加评论,品头论足。落实自己承担的任务时,自己是“主”,应有主见,敢于负责,大胆工作,以有为求有位。对集体研究决定了的事情和自己承担的任务要“急”,抓紧推进见成效,如果发现偏差和问题,提出改 进办法和不同意见要“缓”,尽量思考成熟,并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提出,而不自作主张,先斩后奏。我想,以大家的理论功底、看待问题的深度和灵活敏捷的思维,这方面一定会做的很好。
(二)方法上适应。身份变了、环境变了、工作变
了,如果仍一味沿袭机关的工作办法,有时会行不通。根据自己的体会,给同志们提点建议:一是“活机制”促进工作。在省直机关工作,一般都有比较规范的运行程序,工作内容比较单纯,而且下属的基本素质都比较高,很多工作只要照章办事或者交待下去就行了。而到县区后,一般都要分管几个方面的工作,摊子大,战线长,涉及的单位和人员比较多,仅靠开会议、提要求、下任务推动工作,往往难以奏效,必须针对不同的任务研究不同的工作机制。人叫人动人不动,机制调动积极性。建议大家注重综合运用行政的、政治的、物质的手段,研究政策、研究机制,靠机制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二是“软着陆”对待群众。随着农村改革进程的加快,农民的自主性不断增强,民主意识不断强化,过去那种“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的办法已不适应,即使对群众有利的事情,如果他们没有理解也不能硬推,否则就会搞出乱子。因此,造局造势,宣传发动,培养典型,搞好示范,干给群众看,引导群众干,应当是主要的方法。三是“冷处理”化解纠纷。农村很多矛盾纠纷是长期积累的,有的还掺杂不少宗族矛盾,派系矛盾。如果内在问题没有拿准就表态解决,往往是越解决问题越多,甚至会进一步激化矛盾,处理基层矛盾纠纷必须冷静,冷静处理,似慢实快。
(三)习惯上适应。大家从省直机关到县区后,很快就会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机关虽然也很忙,但比较有规律,很多工作都可以提前预见,但县区就不一样了,工作头绪繁杂,急难任务繁重,突发性事件很多,没有规律就是县区工作的规律。像我们##县这几年,虽然县委没有不过星期天和节假日的规定,但大家总感到有干不完的事情,都自觉放弃星期天和节假日,有的虽然离家只有几十里的路程,但往往一个月也顾不上回家一趟,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另外,基层生活条件、卫生条件也比较差。在乡里吃饭,到村里调研,到农户家中走访,一开始可能觉得脏乱,不舒服,但心里有想法尽量别表现出来,不然基层干部群众就会产生距离感。
第三个方面,就大家下去后如何发挥作用、创业基层,谈点想法与大家共勉。
可以说,这次大家到基层挂职锻炼,群众热切盼望,省委寄于厚望,如何不负组织重托、赢得群众拥护一定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做到这一点,就要了解基层干群最需要、最盼望、最喜欢什么样的下派干部。根据这些年我在县里的工作体会,我觉得基层最欢迎的就是干实事、会共事、有本事的干部。
一是干实事。老百姓是最崇尚实际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是他们的普遍心理,所以做基层工作特别是群众工作就是说一万句不如干成一件实际事。只有那些脚踏实地、真心为民的干部,才能赢得基层的拥护和支持。而那些说空话、说大话、说假话,特别是小官光说大话的干部老百姓最反感。这一点,近几年我们体会特别深。20__年##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几乎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当时我们确实感到压力很大。但我们认定,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求真务实,就能干成实事,就能脱困发展,就能赢得民心。所以,我们把实事求是、实干为民作为总的指导思想,在全县叫响了“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保肚子不顾面子”的口号,实事求是向上级反映我们的困难和问题,得到了上级的理解和支持。为解决##的长远发展问题,我们坚决挤干数字水份,积极申报扶贫开发重点县。在申报过程中,有不少好心的朋友劝我们:你们就不怕将来影响个人的进步。但我们觉得,尽管贫困县的名称咋说都不好听,对我们个人进步也没任何好处,但这确实对##的发展有利,确实能给##的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所以我们一直是义无反顾,并最终申报成功,为##长远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带来了重大契机,更重要的是让全县老百姓看到了县委县政府务实为民的态度和决心,从而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为全县脱困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同时,我们本着每年都要干成一两件造福群众、致富百姓的实事大事的指导思想,去年10月份,就提出把20__年作为“公路建设年”,迅速掀起了公路建设,抢占了全省大力支持公路建设的先机,争取和筹措资金5个多亿,新修公路500多公里,比建国以来##所修公路的总和还要多。公路建设大头刚刚落地,我们又适时提出了“林业生产决战年”,力争通过一年集中大干,全县新植树600万株,使林业成为致富群众的一个大产业。由于这些决策切合##实际,符合群众利益,所以基层干群十分拥护,推进起来也十分顺利。再比如我们的驻村工作,为啥驻村工作队目前这么受群众的欢迎,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各级工作队入村后抓住了办实事凝聚民心这个关键点,切实为老百姓办了一大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所以我感到,千难万难,实事求是就不难,只要实事求是,就有真招实招,只有真招实招,才能干成实事,只要干成实事,群众就会支持。
二是会共事。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是赢得支持、干好工作的重要条件。在基层工作的这几年,我体会很深的一点就是关系也是生产力,善共事就易成事,无论是对同事,对基层,对群众都存在这个问题。在班子内部,应坦诚相待,以心换心,建立一种同志加兄弟的关系。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同志们能在一块共事,本身就是一种缘份。工作中,大多数时候班子成员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是大致相同的,但有时候也会有些分歧。这时候就要看修养,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相互理解,做班子团结、和谐运转的促进派。就是一种较高的境界,对下属也应尊重、理解和支持。我感到与下属间虽有职位高低之分,但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以诚相待,以德昭人,以才服人,靠一种人格力量,感召下属才能赢得真正的敬重和拥护。特别是在处理与群众的关系上,更要注意平易近人、入乡随俗。越是没有架子、不打官腔的干部,群众越愿意亲近他,给他掏心窝子,说真心话并真心地拥护和支持。到了这种程度,即使我们工作中有些失误,群众也会理解、谅解,工作起来也就得心应手,十分顺利。
关键词:差异化经营;基层;金融服务
中图分类号:F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5-0187-01
1 邮政储蓄银行经营的优劣势分析
20年来,邮政储蓄通过在负债业务上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自己在基础零售金融业务方面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
(1)网点优势。目前,邮政储蓄拥有储蓄营业网点3.6万个,汇兑营业网点4.5万个,国际汇款营业网点2万个。其中,有近60%的储蓄网点和近70%的汇兑网点分布在农村地区,成为沟通城乡居民个人结算的主渠道。
(2)品牌优势。多年来持续经营形成较高的客户认知度,特别是在偏远地区,邮政储蓄的品牌更是深人人心。
(3)规模优势。作为全国统一的法人模式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不仅能够做到系统内的资源优质分配,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同时也具有全国一体化的储蓄、汇兑、中间业务信息系统。
(4)成本优势。邮政储蓄银行依托于中国邮政的运营体系,作为邮政普遍服务的一部分,基层网点的设立时间长、运作经验丰富,单位成本低。在此基础上新开展更多的基础金融业务所增加的边际成本较少。
(5)文化优势。多年来,邮政储蓄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的提供基础金融业务,锻炼了一支了解群众基本需要、服务能力强的基层工作队伍,树立了为广大城乡居民服务的企业文化。
相对于为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的比较优势,邮政储蓄银行由于资产业务开办时间短,特别是参与大型企业融资和项目融资的经验有限,综合化经营也存在下列明显的劣势:
(1)对企业经营和行业发展了解有限,企业客户营销经验和能力不足。邮政储蓄多年来未开办企业业务,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金融需求了解有限,同时缺乏行业和企业分析技术。持续性的企业客户关系尚未建立,企业业务营销能力有限。
(2)风险承受能力和管理能力有限,业务开展范围有限。邮政储蓄银行资本金有限,风险承受能力较弱。
(3)产品创新和基础服务深加工能力有限。
2 邮政储蓄银行实施差异化经营的四个领域
(1)挖拥有效播求,为“三农”服务。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和网点无法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是金融服务不足的主因。我国的二元经济特点决定了农村、农业和农民弱势性,有效金融需求挖掘难度大,农村业务成本与收益不匹配。但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村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农村地区对存款、贷款和结算三大传统业务的需求最大,在这类基本金融服务的提供上,邮政储蓄银行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因此,挖掘、培育“三农”的有效金融需求能够成为邮政储蓄银行错位竞争的一个切人点。
(2)全面开展城乡居民的零售金触服务和社区银行服务。当前各商业银行均将利润较高的高端客户理财服务作为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很多中低端客户的金融需求都被忽视了。邮政储蓄银行应利用邮政金融传统的比较优势,开办符合我国居民财富结构现实,适合居民大众、社区的全面金融服务。提供“便捷、低廉和可靠”的基本金融服务,填补市场真空地带也是差异化竟争的重要手段。
(3)为中小企业成长提供金融服务。在开展个人零售信贷业务的基础上,利用其经验开展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贷款。发挥邮政储蓄深人基层的信息优势,有利于挖掘信贷需求,防范信贷风险。
(4)资金批发业务。邮政储蓄银行资金规模大,自主运用资金规模已经超过一万亿元。如此巨大的资金规模可以有力的支持各级城市商业银行、城信社、农村金融机构和社区、村镇银行,为他们提供稳定、长期的资金来源。
3 邮政储蓄差异化经营的实施
(1)坚持邮政储蓄的服务精神。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基础金触服务。20年来,邮政储蓄银行一直为城乡居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这不仅是今后邮政储蓄银行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也是多年来塑造邮政储蓄品牌价值的核心体现。邮政储蓄银行今后新业务的发展也只有在维护、发展现有网点和客户的基础上实现,坚持邮政储蓄的服务精神,以为客户服务为核心,正是“人嫌细微,我宁繁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的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
(2)学习世界邮政金触先进经验。做好产品创新和精细化服务。世界各国邮政金融依托于邮政普遍服务的网络,都在继承和发扬邮政服务的公用型和普遍性原则,以为客户提供全面、满意的金融服务为己任,不断开发出灵活、新颖和实用的金融创新产品。荷兰邮政银行把自己比作没有门槛的金融商店,以“方便、可靠性”为最重要的服务理念。在竭力向客户提供便宜且通用化的标准产品的同时,时时跟踪客户需求,创造出“便士账户、贷款专线”等新产品.德国邮政银行在日常经营中提出了“产品、网络、技术和业务创新”四大战略,以支付转账业务为核心,创造“活期账户邮政划拨、家庭储蓄贷款和一站式购齐”等新产品.日本、韩国的邮政银行也都推出了各种“一台清”的全面服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也应向世界先进邮政金融企业学习,在现有存、贷、汇基本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出“方便、便宜和可靠”的高质量金融产品。
(3)发挥深入基层的信息优势,激励自下而上的业务创折。遍布城乡的邮政储蓄银行网点不仅仅是邮政服务的窗口,也是信息收集的最好渠道。20年来邮政储蓄高速发展的负债业务培养了一支了解群众基本需要、服务能力强的基层工作队伍,他们了解基层情况和居民的实际金融裕求。邮政储蓄银行应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充分利用这种信息优势,将其转化为切实的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能力,这也是体现邮政储蓄银行网点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4)正规金融向非正规金融形式学习,开拓农村信贷市场。邮政储蓄银行要想为“三农”服务必须解决农业金融市场很多固有的难题,实现“三农”经济与金融机构的和谐发展。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众多非正规金融形式,操作简单易行、灵活、便捷,有信息化的优势,监督控制能力强,搜长于小额个人和中小企业贷款。邮政储蓄银行在开展农村金融业务时向非正规金融形式学习能够更有效的开展业务、控制风险。
20年来,邮政储蓄通过在负债业务上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自己在基础零售金融业务方面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
(1)网点优势。目前,邮政储蓄拥有储蓄营业网点3.6万个,汇兑营业网点4.5万个,国际汇款营业网点2万个。其中,有近60%的储蓄网点和近70%的汇兑网点分布在农村地区,成为沟通城乡居民个人结算的主渠道。
(2)品牌优势。多年来持续经营形成较高的客户认知度,特别是在偏远地区,邮政储蓄的品牌更是深人人心。
(3)规模优势。作为全国统一的法人模式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不仅能够做到系统内的资源优质分配,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同时也具有全国一体化的储蓄、汇兑、中间业务信息系统。
(4)成本优势。邮政储蓄银行依托于中国邮政的运营体系,作为邮政普遍服务的一部分,基层网点的设立时间长、运作经验丰富,单位成本低。在此基础上新开展更多的基础金融业务所增加的边际成本较少。
(5)文化优势。多年来,邮政储蓄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的提供基础金融业务,锻炼了一支了解群众基本需要、服务能力强的基层工作队伍,树立了为广大城乡居民服务的企业文化。
相对于为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的比较优势,邮政储蓄银行由于资产业务开办时间短,特别是参与大型企业融资和项目融资的经验有限,综合化经营也存在下列明显的劣势:
(1)对企业经营和行业发展了解有限,企业客户营销经验和能力不足。邮政储蓄多年来未开办企业业务,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金融需求了解有限,同时缺乏行业和企业分析技术。持续性的企业客户关系尚未建立,企业业务营销能力有限。
(2)风险承受能力和管理能力有限,业务开展范围有限。邮政储蓄银行资本金有限,风险承受能力较弱。
(3)产品创新和基础服务深加工能力有限。
2邮政储蓄银行实施差异化经营的四个领域
(1)挖拥有效播求,为“三农”服务。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和网点无法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是金融服务不足的主因。我国的二元经济特点决定了农村、农业和农民弱势性,有效金融需求挖掘难度大,农村业务成本与收益不匹配。但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村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农村地区对存款、贷款和结算三大传统业务的需求最大,在这类基本金融服务的提供上,邮政储蓄银行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因此,挖掘、培育“三农”的有效金融需求能够成为邮政储蓄银行错位竞争的一个切人点。
(2)全面开展城乡居民的零售金触服务和社区银行服务。当前各商业银行均将利润较高的高端客户理财服务作为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很多中低端客户的金融需求都被忽视了。邮政储蓄银行应利用邮政金融传统的比较优势,开办符合我国居民财富结构现实,适合居民大众、社区的全面金融服务。提供“便捷、低廉和可靠”的基本金融服务,填补市场真空地带也是差异化竟争的重要手段。
(3)为中小企业成长提供金融服务。在开展个人零售信贷业务的基础上,利用其经验开展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贷款。发挥邮政储蓄深人基层的信息优势,有利于挖掘信贷需求,防范信贷风险。
(4)资金批发业务。邮政储蓄银行资金规模大,自主运用资金规模已经超过一万亿元。如此巨大的资金规模可以有力的支持各级城市商业银行、城信社、农村金融机构和社区、村镇银行,为他们提供稳定、长期的资金来源。
3邮政储蓄差异化经营的实施
(1)坚持邮政储蓄的服务精神。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基础金触服务。20年来,邮政储蓄银行一直为城乡居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这不仅是今后邮政储蓄银行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也是多年来塑造邮政储蓄品牌价值的核心体现。邮政储蓄银行今后新业务的发展也只有在维护、发展现有网点和客户的基础上实现,坚持邮政储蓄的服务精神,以为客户服务为核心,正是“人嫌细微,我宁繁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的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
(2)学习世界邮政金触先进经验。做好产品创新和精细化服务。世界各国邮政金融依托于邮政普遍服务的网络,都在继承和发扬邮政服务的公用型和普遍性原则,以为客户提供全面、满意的金融服务为己任,不断开发出灵活、新颖和实用的金融创新产品。荷兰邮政银行把自己比作没有门槛的金融商店,以“方便、可靠性”为最重要的服务理念。在竭力向客户提供便宜且通用化的标准产品的同时,时时跟踪客户需求,创造出“便士账户、贷款专线”等新产品.德国邮政银行在日常经营中提出了“产品、网络、技术和业务创新”四大战略,以支付转账业务为核心,创造“活期账户邮政划拨、家庭储蓄贷款和一站式购齐”等新产品.日本、韩国的邮政银行也都推出了各种“一台清”的全面服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也应向世界先进邮政金融企业学习,在现有存、贷、汇基本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出“方便、便宜和可靠”的高质量金融产品。
(3)发挥深入基层的信息优势,激励自下而上的业务创折。遍布城乡的邮政储蓄银行网点不仅仅是邮政服务的窗口,也是信息收集的最好渠道。20年来邮政储蓄高速发展的负债业务培养了一支了解群众基本需要、服务能力强的基层工作队伍,他们了解基层情况和居民的实际金融裕求。邮政储蓄银行应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充分利用这种信息优势,将其转化为切实的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能力,这也是体现邮政储蓄银行网点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4)正规金融向非正规金融形式学习,开拓农村信贷市场。邮政储蓄银行要想为“三农”服务必须解决农业金融市场很多固有的难题,实现“三农”经济与金融机构的和谐发展。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众多非正规金融形式,操作简单易行、灵活、便捷,有信息化的优势,监督控制能力强,搜长于小额个人和中小企业贷款。邮政储蓄银行在开展农村金融业务时向非正规金融形式学习能够更有效的开展业务、控制风险。
(5)赋予网点功能和信息化渠道同等的重要性。广泛的分支网络和复杂的IT基础设施是世界各邮政金融机构向零售金融市场进军的利器,电子信息化系统令大银行可以减少管理层次,实现扁平化管理,向客户提供最新、最便捷的服务。
综上所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要想在激烈的银行业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扬长避短,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走差异化竞争之路。这种差异化竞争战略的确定应该站在中国本土经济发展趋势的高度,充分利于邮政金融本身的特长,结合中国邮政储蓄的优势和劣势来确定。为广大居民群众提供“方便、低廉和可靠”的金融产品、服务,培养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是硬道理。
一是该做好什么。
知道自己该做好什么是大学生村官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农村工作千头万绪,而且很多工作对于大学生村官来说,不仅仅陌生,而且工作难度大,例如社会稳定、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等等,大学生村官难以施展才华。因此,大学生村官要立足年纪轻、文化高、观念新等特点和优势,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对自己的活儿。
——当好国家政策的宣传员。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政策开始聚焦三农,越来越多的惠农政策纷纷出台,广大农民是惠农政策的直接受益者,但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村干部因文化水平问题,不能全面正确理解国家政策而造成政策宣传不到位,引起农民不知晓、不理解国家政策,政策惠农效果大打折扣。大学生村官应该当好国家政策的宣传员:利用网络帮助自己全面掌握政策内容,简明扼要掌握政策精髓;运用文字和电脑技术制作设计宣传单、宣传口号等,便于诵读、记忆和掌握。
——当好农民致富的指导员。从历年来科技下乡活动来看,农民对于科技知识的需求量很大,通过科技发家致富的心情迫切。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传统种养方法在农村依旧普遍,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大学生村官作为接受过现代科技教育的知识分子群体,也要担当起致富的指导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指导农民致富。例如用农牧业专业知识指导种养环节,用市场营销、广告专业知识指导销售环节。总之,大学生村官就要充分挖掘自身专业、专长与农民致富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专业、专长的优势作用,帮助农民发家致富。
——当好基层组织的服务员。大学生村官基本上定位为村支部书记助理和村主任助理。助理相对于基层组织来说,就是服务员,协助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处理事务:电话通知,起草通知、请示、报告以及相关证明材料,党员组长会议的会务准备、接待。通过当服务员,不但使大学生村官更全面的了解农村工作,了解群众的需求,了解基本的办事程序和规矩,还能使大学生村官获得较好的声誉,有利于个人成长锻炼,有利于营造出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
二是该学会什么。
大学生村官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基层工作来增长才干,为今后的工作打基础。那么,大学生村官就要明白自己下基层到底该学会什么。
——学规矩,推进科学决策不武断。大学生村官是领导干部的后备力量,将来扮演着决策的重要角色。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时期,以人为本,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决策的基本要求就是科学,而科学决策的基本要素就是讲究民主、遵守法律、尊重规律。在基层,需要执行上面林林总总的政令、在落实政令的过程中,就能体会到决策与科学的密切关系,上级决策科学才能确保效果,否则只能为执行者带来麻烦。甚至造成巨大损失、决策流产。因此,大学生协助村主职领导落实上级政令,态度一定要认真,思考一定要积极,要准确把握政策要求,要在深入实践中分析上级决策的科学性,增强自己对科学决策的感性认识,有助于自己日后在决策时把握科学性,提高决策落实的效率。
——学交际,密切联系群众不孤傲。在基层,面对的是农民群体,这个群体的基本特点就是淳朴、义气、维权意识强、文化水平不高,也会有地方民风特点以及个体差异。大学生村官在实践中要学会跟农民群体交流。在农村,乡镇一级政权组织的权力是很有限的,要推动工作,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用感情做事。学会跟农民交流,增进与农民的感情,有利于开展工作。大学生村官切不要因为自己学历高而藐视农民,真正的智慧来自于实践,而且,民间也是各路人才汇集地。因此,大学生村官一定要多向农民群众请教自己不懂的生产生活知识、当地民风民俗,一定要多联系农民,多走访农民,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困难以及其他诉求,及时向他们作出回应。这些都有利于拉近距离。更要善于跟喜诉讼的人交流,要善于从交流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关键词] 农村 乡镇干部 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001-01
1 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偏低的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
调查发现,乡镇干部中普遍存在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保守,习惯于用旧思想、老观念看待新事物,缺乏改革的勇气和胆识;满足现状,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不愿意下功夫钻研理论并用以指导实践;懒散怠惰,缺乏勤奋苦干的精神,不善于思考钻研,不能及时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提出新见解、理出新思路;习惯于坐在办公室发号施令,遇到棘手的矛盾和问题,不积极主动想办法解决,而是上交或者拖延。主要原因如下:
1.1 待遇偏低,缺乏保障影响乡镇干部积极性。
1.1.1工资难提高。从目前的工资制度来看,乡镇干部的职务上不去,工资级别也很难上去,很多乡镇干部干了几十年临到退休仍然是“科员”。
1.1.2 生活条件差。乡镇干部每天风尘仆仆地来回,奔波于乡镇与县城之间;如果乡镇干部长期住在乡镇,还会存在子女的入学教育、夫妻分居、文体生活、住房等问题。
1.1.3 工作费用多。实行阳光工资后,乡镇干部的下乡工作交通费,联系工作电话费、进城办事差旅费都没有了,干部工资都在一个等次上。领导安排工作后,干得越多、越好,相应的费用也越多,工作起来也没有积极性。
1.2 政治前途,待遇不公影响乡镇干部积极性。
1.2.1 身份制约,有为无位。在乡镇干部的身份构成中事业人员占到了绝大多数,而占少部分的公务员中领导干部又占多数。相对于事业干部而言,乡镇公务员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不高。据了解,30%以上的乡镇事业干部都在行政岗位上串岗。从政治待遇来看,由于"公务员凡进必考"规定和其身份的限制,乡镇事业干部干得再好也只能是个事业干部。
1.2.2 难出成绩,提拔渺茫。乡镇行政干部工作在第一线,任务繁重,条件清苦,工作难度大,难出成绩。有的乡镇领导干部二十多岁就当上副科级干部,政治上提升无望,经济上没想头,想回城又比较困难。
1.2.3 一般乡镇干部进城的机会少,年轻优秀的干部又多被县级部门借调。一般的乡镇干部默默无闻在乡镇计生、民政、综治、林业、国土、农技、联系村等岗位上工作了几十年,却没有机会进城,调到其他条件好的乡镇去也不可能,工作时间久了,工作激情也没有了。
1.3 学习进修机会少,思想境界难提升影响乡镇干部积极性。
乡镇干部本身就处于基层,事务性工作多,与老百姓打交道的时候多,但与外界世界接解少,造成部分乡镇干部思维狭窄,思想落后,对新知识、新信息了解较少,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1.4 管理欠妥,机制不健全影响乡镇干部积极性。
1.4.1 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规章制度落实难,很多时候乡镇工作是靠感情联系,难以打破情面,管理上比较灵活,工资、奖金、补助不好分谁多谁少,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1.4.2 存在混编混岗现象。乡镇工作千头万绪,编制有多种,各项工作不可能截然分开,行政干部、事业干部、工人都归乡镇统一使用、统筹安排,只能混编混岗使用。
1.4.3 管理制度不健全。平时乡镇干部较县级干部较懒散些,上下班要求不严,有些制度也不健全。
2 提高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2.1 思想上激励
组织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对乡镇干部存在的问题,应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责怪。逐步建立起关心基层、重视基层、照顾基层的长效机制,让乡镇干部感到“生活有保障、工作有希望、基层能干事”
2.2 政治上激励
2.2.1 加大县级部门与乡镇干部交流任用机制。打破县级部门与乡镇的界限,加大县乡干部交流力度,发挥两种干部的优势互补。在县级部门、乡镇领导班子配备中专门拿出一定比例的职位,提供给有能力、有作为的同志去竞争。
2.2.2 探索建立优秀乡镇干部回城制度、交流制度。可在县级部门拿出一定名额定向在乡镇干部中选调,凡在乡镇工作达到一定年限,工作业绩优秀的,均可向组织申请或经所在乡镇推荐回城。对一般干部也可探索交流、轮岗制度,同一乡镇工作到一定年头,交流到其他乡镇,
2.2.3 加大提拔使用力度。对乡镇优秀的干部,应打破身份限制,不分编制给予提拔使用。在提拔时对乡镇干部在学历、年龄、综合知识等方面可适当放宽。把优秀的年轻干部留在基层,安心基层工作。
2.3 经济上激励。
2.3.1 要在现有条件下,财政转移支付向乡镇倾斜,多增加乡镇工作经费,能否在乡镇增加交通补贴。
2.3.2 要在政策范围内,尽可能提高乡镇干部的待遇,缩小其与县级部门干部收入的差距,让乡镇干部觉得在乡镇工作也有干头。
2.3.3 建立激励基金。财政每年拿出一部分经费用于奖励在乡镇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工作并做出出色成绩的乡镇干部,使乡镇干部在其岗位上保持奋发争先的精神状态。
2.4 机制激励。
2.4.1加大乡镇干部学习培训力度。制订乡镇干部培训方案,有计划地组织乡镇干部进行培训,增加乡镇的干部的视野和认识。
2.4.2 感情和制度相结合。制定详细的干部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用制度来激励人,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
关键词 教学基层组织 管理创新探索 民主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On College Teaching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Democratic Management Methods
ZHU Yaming
(Fundamental Department of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Shenyang, Liaoning 110136)
Abstract Management is a comprehensive interdisciplinary, but also basic rules and general methods of systems management activiti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mocratic management of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to improve the way of college teaching, play a role in promoting the change of college teaching basic units management methods.
Key words teaching grassroots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nnovative exploration; democratic management
1 教学基层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教学基层组织的管理存在三个主要问题:(1)在当下在大学管理中,没有实施剔劣原则和措施,仍保留着金饭碗的陋规,使一些教师养成了混日子的心态和作风,不仅伤害了积极向上的教师的进取情绪和利益,也增加了教学基层组织的管理难度。(2)大学管理制度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案,教学基层组织虽然是大学中的最小单位,但却是全校80%以上的教师工作的地方,担负着全校日常教学工作的重任,这种管理设计对基层教师来说,会产生一些水土不服的现象。(3)教学基层组织的管理,往往是复制上一级部门的管理制度,形成一个比较“硬朗”的制度化管理模式,所谓制度化管理模式,就是指按照已经确定好的规则来推动部门管理。随着大学历史的延续,在教学基层组织中,教师们对这种条条框框的管理,逐渐产生了抵触心态。
如何设计出新教学基层组织的管理方式,从而更好地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2 教学基层组织工作管理方式创新
如何设计又可行的教学基层组织管理方式,清华大学教授许章润认为:“管理方式转变首先要自觉推进思维方式的转变,怎么转变可归纳为:(1)从对立型思维向团结包容型思维转变;(2)从封闭型思维向开放吸收型思维转变;(3)从控制型思维向服务引导型思维转变。”因此我们认为:教学基层组织的包容、开放、服务型思维的确立,为教学基层组织管理方式的变化,带来了新的理念,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认为:“国家昌盛得益于民众的热情参与,得益于每一个人能够去创新。创新的活力只能用正确的价值观去激发,人人创新可能做不到,但让人人在工作中都有活力,在制度设计上还是容易做到的,这就是要以激励人们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人们在工作中去体验。”中国大学发展到今天,其管理目标的核心也是创新,这也是广大教师们的努力方向,所以我们认为在教学基层组织管理方式,存在着自下而上设计的可能,从而激活教师们的工作热情。
此外,教师参与管理创新工作的最佳途径,是主动请教师 “参政议政” ,教师们间接、直接参与教学基层组织的决策,意味着教学基层组织民主化管理大门的开启。民主管理就是集中多数人的正确判断,实施合理的疏和堵,使管理水平不断地从旧向新演化,民主管理依赖高度的民主氛围,而中国大学教师的学识、文化素质,育人环境,完全可以作为大学民主管理方式创新的先行者。
3 教学基层组织的民主管理方式设计思路
(1)搭起以公平、公证、公开为基本特征的民主化管理工作平台。(2)民主化管理的原则是:监督基层组织共同遵守的规定,及时反映教师的想法和做法。以充分体现民主管理的公开、透明的特点。(3)实行民主管理方式要以三个确保为前提,确保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能够及时落实,确保上一级的各项规章制度顺利得到执行;确保教学工作能够完成好;在此基础上确立一个自下而上的民主化管理方式。(4)实施民主化管理方式的目的:寻找符合教学基层工作特点和规律的管理方式,也就说通过教师们讨论、对话、交流、沟通的形式,直接参与和影响教学基层组织的管理变化,使基层组织管理的决策更具有正当性、可行性。
4 教学基层组织民主化管理具体思路
(1)教学基层组织工作分担制。工作分担制是指教学基层组织负责人,根据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特点和特长,将部门的常规工作交给教师承担,教师可以协助部门领导共同工作,也可以主动开展工作,以提高教师们的参与意识。具体实施方法:将教学内部评估、教学检查、教学备课、科研评估、新技术推广、办公室卫生监督、内部矛盾调解、会议召集和组织、教学设备采购等工作,让组织负责人和教师们共同承担管理工作。(2)教师工作状态公开化、动态化管理制。教学基层组织负责人,要及时收集教师们近期工作业绩,每周以简报的形式公开教师的工作状态,真实地记录教师们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以激励为目的,主动影响教师们的心理变化,督促教师总结和反思近期的工作状态,树立组织内部的正气。
(3)教学基层组织活动容提案制。教师将工作中的想法和做法,以及合理化建议,通过提案申请的方式,作为教学基层组织会议的容,并实施谁的提案谁主持和主讲的会议方式,教师们可以自由发表个人意见和看法,培养广大教师的参与意识和组织才能,建立提案制的目的就是要充分体现出教师群体的主人翁地位。(4)教学基层组织会议论坛制。教学基层组织会议本应该是教师们相互交流的场所,因此要建立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会议论坛机制,教学基层组织负责人应有意识地淡化角色,避免会议出现一言堂的现象,会议讨论时出现争论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教师都能参与讨论,正确的观点就会逐渐清晰,讨论的问题会逐渐趋于统一,不仅提高了部门工作决策的正确性,也会减少今后工作开展的阻力。(5)教学基层组织内部工作决策制。民主管理的终极目标是民主决策。民主决策要本着少数人服从多数人的原则,组织内部的各种决策,必须要通过投票表决,以投票数的多少确定决策是否通过。具体规定如下:①决策内容必须是教学基层组织内部的工作内容;②决策结果需要通过上一级部门的批准;③提案要必须经过教师们的充分讨论;④如果提案没有获得通过,三个月以后还可以重新申请。民主决策需要高度的民主氛围,依赖教师们协商智慧和互相尊重,因此要做到小的合作需要放下态度,大的合作需要放下利益,长期合作需要放下性格。(6)教学基层组织负责人任期制。教学基层组织负责人的任命权,通常在上一级部门手中,尤德才教授认为:“民主管理体制是迄今为止,最能体现人类社会对官员和权力的约束力。”实施民主化管理方式之后,会削弱组织负责人的权力和权限,但负责人的任职期限也应有章可循,任职期一般为2年而且不得连任,总之,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是解决负责人任期过长的最好措施,同时使更多的教师有机会施展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