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9 08:25:1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特殊教育教案,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特殊教育的对象
一般地说,特殊儿童都是特殊教育的对象。特殊儿童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狭义的特殊儿童指生理或心理上有缺陷的儿童,也称身心障碍儿童或残疾儿童,如视觉障碍、弱智和肢体残疾儿童等。广义的特殊儿童除残疾儿童外,还包括超常儿童等。②但事实上,特殊教育实施对象因地区的情况而异。一般地说,教育越是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特殊教育实践的范围也越广,它包含的特殊儿童的类别也越多。
台湾实施广义的以特殊教育儿童为对象的特殊教育,包括身心障碍和资赋优异两大类。③身心障碍包括:智能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语言障碍、肢体障碍、身体病弱、严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多重障碍、自闭症、发展迟缓和其他显著障碍共12种;资赋优异包括:一般智能、学术性向、艺术才能、创造力、领导才能和其他特殊才能6种。
大陆近十几年来主要是以视力残疾、听力残疾和弱智儿童等残疾儿童为主的特殊教育。2006年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时规定为六类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语言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实际在调查和统计中又增加了综合残疾(多种残疾)。根据调查数据推算,大陆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及各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重分别是:视力残疾1233万人,占14.86%;听力残疾2004万人,占24.16%;言语残疾127万人,占1.53%;肢体残疾2412万人,占29.07%;智力残疾554万人,占6.68%;精神残疾614万人,占7.40%;多重残疾1352万人,占16.30%。
通过对两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的比较,残疾人口总量增加,残疾人比例上升,残疾类别结构变动。但在实践操作中,大陆对各类发展异常儿童的区分比较模糊,仅有少数高校招收个别残疾类型学生。面对诸多类型的残疾儿童,仅实施以视力残疾、听力残疾、弱智儿童等残疾儿童为主的特殊教育,其他各类儿童更多地被纳入到普通教育系统内,没有接受特殊教育。
二、特殊教育的教育体系
对于特殊儿童的安置,两岸有很大的相似性,主要是特殊学校、普通学校中的特殊班及普通班,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又有一些区别。
台湾专设的特殊学校,分为启明(收盲生)、启聪(收聋生)、启智(收智力不足学生)、仁爱(收肢体残障学生)四类。目前,台湾各类特殊学校有24所, 2000个特教班,共约4万人接受特殊教育。其程度可分为幼稚部(3-5岁)、小学部(6-12岁)、初中部(13-15岁)、高职部(16-18岁)四个阶段。有启智、启聪、启学、启健、启仁等班;还设有辅导资赋优异和才艺优异的资优、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班。
大陆特殊教育发展较晚,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机构数量有限,各机构和系统之间的关系还要调整。但目前,大陆已把特殊教育列入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不少特殊教育学校开办了职业高中或中专班,普通高中班,10余所高校建立了特殊教育学院和专门招收残疾人的专业、班级,从服务的对象和所负担的任务上,它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残疾儿童的学前特殊教育:主要面向3至7岁的残疾儿童,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担负促进残疾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补偿其缺陷,准备进入小学的任务。
2、残疾儿童的初等特殊教育:面向学龄的残疾儿童(年龄各地不全相同,有的地区从6、7岁开始招收,有的大于7岁)。担负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特殊教育较发达地区可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和进行一定劳动教育的任务,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建设者。
3、中等文化和专业的特殊教育:面向受过基础特殊教育的残疾学生。任务是进一步提高文化科学知识,为升学做准备,或学习一门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达到专业等级水平。
4、高等教育:面向具有高中水平或同等学力的残疾青年,进行国家规定的大学专科或本科的教育,以至研究生教育。
三、特殊教育的法律保障
“特殊教育法”是台湾一部有关特殊教育的专门法,这足以体现台湾对特殊教育的重视,其规划了特殊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自1984年颁布“特殊教育法”后,特殊教育从过去点的实验变成全面性的推广,有84%的身心障碍和资质优异的特殊儿童进入了普通学校学习,其余的进入特殊学校和特殊机构。
从台湾“特殊教育法”来看,台湾特殊教育朝着一个长度、宽度和高度的三度空间在发展。长度是特殊教育向下延伸至三岁,向上可以进入大学学习;宽度是特殊学生的入学率逐渐提高,特殊教育的类别和程度有所增加;高度是特殊教育的质量有所提升,为特殊学生提供合适的个别教学计划和教学服务。
大陆特殊教育的法律的较大发展主要在改革开放后的近20年。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法律体系包括:第一层次,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1982)第45条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这是大陆发展残疾人特殊教育事业的基本法律依据;第二层次,《义务教育法》(1986)和《残疾人保障法》(1990);第三层次,《残疾人教育条例》,对特殊教育的各个方面作了原则而又细致的规定;第四层次,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和教育部门制定的具体规定和地方法规。
但总体上,大陆的特殊教育立法比台湾起步要晚,而且至今还不健全,特殊教育法律体系本身还有许多重要的方面需要加以完善。首先,在现存的特殊教育法规体系中缺乏核心的特殊教育法,也就是说,从法律的整体系统来看,大陆还缺乏一部较为权威的至少应该与《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具有同等效力的特殊教育法。其次,现有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原则和制度不能满足“特殊”教育本身的需要,致使残疾儿童接受适当教育的权利没有得到保障。再次,现行的特殊教育法律有些条款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操作性,没有规定明确的法律问责制,导致了对特殊教育法律法规的执行不到位。如:1990年12月2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就已提到了要积极发展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1994年8月23日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中又规定了学前残疾儿童的教育方式、教育机构、支持保障系统等。但由于法律法规执行、监管不到位,致使大陆目前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发展非常薄弱。以经济、文化和教育比较发达的北京市为例,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北京市7岁以下的残疾儿童仅有160名接受到学前机构的教育,而此部分儿童不到学前残疾儿童总数的10%。⑥因此,大陆要借鉴台湾的成功经验,通过立法, 对特殊教育的资源配置、教学管理、经费保障、教师队伍建设等作出具体的规定,加强普法执法,迅速提高我国残疾儿童的入学率,切实解决当前现实中最紧迫也是最棘手的难题。
四、从事特殊教育的资格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师资的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台湾重视特殊教育师资的正规化与专业化, 于1975 年颁布了“特殊学校教师登记办法”。该办法规定了从事智能不足、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言语障碍、肢体障碍、性格或行为异常、学习障碍和资赋优异等类教育的教师的登记资格。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资格采取双重资格认定,除了特殊教育系所毕业者以外,均要求须具有普通教育教师资格者再修特殊教育16个学分,并对三种级别的学校教师有不同的要求。对高职部特殊教育教师的要求较高,一般要求至少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特殊学校教师登记办法”第十条第一款规定:应是岛内外大学或独立学院特殊教育系毕业者;第二款规定:应是岛内外师范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或研究所本科系,或相关科系,或有学士以上学历者。对于仅有大专文凭的教师,该办法规定至少要在高级中学有3 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且成绩优良者。对于中学教师部的资格,台湾规定,获得高职部教师资格的教师,可以在中学部任教而不必重新登记,因为中学教师的资格要求水平较高职部低些。台湾对小学教师登记资格有些特殊,不但允许本科学士水平的教师,还允许在普通小学或幼稚园教师在修习特殊教育科目后可以担任小学教师。
随着台湾特殊教育的发展,目前台湾各类特殊教育师资培育制度也竞相出现:(1)短期特殊教育师资培育制度。为了推行特殊教育计划,针对实际参加工作的教师施予短期的,大约一年或半年,乃至更短时间的特殊教育师资的专业教育;(2)特殊教育师资正式专业教育制度。主要是由师范或教育院校的有关系组作较长更具系统性的专业课程以培育师资的制度,目前有两种系统:师范专科学校的系统和师范或教育学院的系统。⑦这保障了特殊教育师资的质量,提高了特殊教育教学水平。
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大陆也陆续建立了一些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对特教师资进行长期、短期培训,但发展较快的地方只是少数。如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大陆在1994年《残疾人教育条例》第37条作出过明确规定,但缺乏措施来保障落实,这一制度只是在经济发达的上海率先得到了实施。可是在其他省市,这一制度并未得到普及,一些特殊学校由于师资不足而不得不聘请没有资格证书的老师。因此,除部分特殊教育教师来自中等特殊师范学校或高等学校的特殊教育专业之外,大部分来自普通教育系统,基本没接受过特殊教育理论训练,对教师的培训更多地停留在传帮带阶段,即老教师带新教师。使得特教学校师资严重老化,素质不高,专业知识缺乏。目前大陆仅有4所高等师范院校设有特殊教育本科专业(每年毕业生总数不到50人)、两所大专层次特教专业(每年培训30人左右)、34所中等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机构(每年毕业生不到400人),算下来,大陆每年培养的中、高等特殊教育师资不足500人。据统计,到2000年,在3.1万专业教师中仅有3%的人是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获得了完全资格认证。到目前为止,仅有1.1%的具有特殊教育大专以上学历,27.6%具有特殊教育中师学历,17.7%的教师经过半年以上的短期培训。⑧特殊教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严重制约了大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五、台湾特殊教育的启示
通过对台湾和大陆特殊教育以上四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 台湾的特殊教育对大陆特殊教育的发展具有借鉴价值和启示。
1、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特殊教育本身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 对特殊教育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大陆的特殊教育体系处于初步形成阶段, 教育目标定位尚未具体化。因此,有必要借鉴台湾地区的经验,建立纵向通达、自成体系、横向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特殊教育体系,即纵向上使特殊教育在各个学历层次开展,横向上使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成为可以互相交叉的立交桥体系,使特殊教育体系逐步完善。
2、培养特殊教育师资。目前大陆特殊教育师资队伍比较的薄弱,严重影响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针对此现状,一方面要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基地的建设,在重点建设好特殊教育师范院校的基础上,要在一部分有条件的普通院校增设特殊教育专业,增加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数量,适度扩大招生规模;另一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特殊教育学校应采用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在职教育的岗位培训,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也可以像台湾地区那样,经过特殊教育培训后上岗。
3、建立健全政策、法规。政策和法规是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社会进步,特殊教育立法的社会基础条件将逐步成熟。保障公民受教育机会均等是《义务教育法》的重要原则。“人人共享,普遍受益”是教育公平的基本宗旨,也已成为各国或地区教育制度、法律和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受教育权利更是被视为基本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吸取和借鉴台湾先进的特殊教育理念,与时俱进,逐步完善内地特殊教育的法律体系。通过法律法规来促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以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益、保障特教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质量。重点通过法律来解决特殊教育学校数量明显不能满足需要的矛盾,真正达到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目标。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注释:
①朴永馨:《特殊教育辞典》,华夏出版社,1996年。
②汤盛钦:《特殊教育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③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中心编印:《特殊教育季刊》,1997年63期。
④李惜雯等:《中国残疾人口研究》,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10。
⑤《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及其回答》,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2006年12月1日。
⑥张毅、陈亚秋等:《北京特殊儿童学前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11月。
在教育方法上应避免高高在上的教师权威。教育民主化是一个世界性潮流,它的第一要素就是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因为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师生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教师不应以“教师爷”的身份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应以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引导学生,应当“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不能说红即红,说白即白,应帮助学生查找犯错的原因,鼓励学生讲实情,说真话。我当时严词训诫,迫使学生低头,学生看似臣服,实是心灵伤害。试想当初,我若把学生当朋友,心平气和的去处理此事,那么就不会造成学生刘某的反常行为。
反思二:教师不恰当的教育方法会催生后进生
案例中的刘某原本是一个追求上进的,诚实守纪的孩子,由于我没有用信任的耳朵来倾听他诚实的语言,没有用善意的心态去领会,却用粗暴教育导致学生道德意识改变,出现不思进取走向后进生行列的趋势。这些都跟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很大关系。试想,如果教师在当时不是严厉威逼,不用“冷暴力”体罚学生,让他说真话的美好心灵得到保护,那么学生就不会出现后来的反常行为。作为教师,为避免损伤学生心灵,催生出后进生,要多了解自己的学生,相信自己的学生。面对学生这个大群体,处理意外事件的教育方法、教育方式一定要谨慎。
反思三: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学生的基础,应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案例中,我对学生不分青红皂白的斥责,这实际上是对学生缺乏真爱,它往往会导致师生关系对立,从而造成学生由厌师到厌学。古代哲人曾说:“亲其师,信其道。”这是对师生关系巨大作用的高度概括。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既可以减少学生心理疾患,还可以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是师生情感的剂,学生求知上进的助推器,还是学生心灵活动的支撑点。心灵之门只能用心灵的钥匙来开启,情感之火只能用情感的火种来点燃。教师只有发自内心的真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换来学生真爱的。当师生心灵相通、情感相融时,教育事业就能闪烁出动人的生命光彩,教书育人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在爱的氛围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潜能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自我教育、自我锻炼才能变成美好的现实。
反思四: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只有加强业务学习,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
沉默在这个时候是最好的语言,我后悔自己刚才的武断,应该走进孩子的心里去帮助他,我轻轻抚摸这个“小刺猬”的小脑瓜,怜爱地看着他,他在回避我的目光。“玉林,就因为一句话大打出手,同学间的友谊都打碎了,不是吗?当然那个同学也有他不对的地方,不该说你的父母,那是不是打一架就能解决问题呀?”小玉林低头不语,我知道他是在想自己到底是对还是错。“你对父母的事,很敏感,能跟我说说为什么吗?”他摇摇头,眼泪顺着小脸儿留下来,终于找到问题所在了,就以这儿为突破口,我的心里一阵窃喜。“这样吧!咱俩交个笔友吧!有什么烦恼就相互写信倾诉,然后想办法解决,行吗?”玉林抬起了头,充满泪水的眼睛疑惑的看着我,看来对我还是不相信,“没关系的,你可以先考察我一段时间,看看我是不是个合格的笔友,好吗?”“老师,一言为定!”
这只受伤的小刺猬终于笑了!
来自小笔友的第一封信:
李老师:
你好!我现在有很多烦恼,你能帮我么?也不知为什么,爸爸妈妈一天到晚的吵架,邻居的叔叔阿姨都瞧不起我们了,我觉得他们看我的眼神都跟以前不一样了!怎么办呢?
经常会有小同学笑话我,说我的爸爸妈妈要离婚,说我是没爸没妈的孩子!上次我真的是难过加生气才骂小刚的,还打了他!老师,你能原谅我吗?
我的回信:
玉林:
老师知道你心里有很多的委屈,爸爸妈妈的不和睦让你很伤心,同学的嘲讽也让你很难过,这件事不能完全怪你!我相信,跟小刚讲清道理,他以后也不会再说你了!我原谅你了,因为你是我的朋友啊!你能跟我把心里话说出来,我真的很高兴,只是你最近变得太大了,同学们都不敢接近你了,小家伙你都快变成“小刺猬”了,这怎么办呢?爸爸妈妈之间的问题,我们一起想想办法解决,只是再不要用打架、骂人来伤害别人了,好吗?
我特意在信封的反面画了一只受伤的小刺猬在悄悄落泪,在正面画了一个可爱的大笑脸并写道:希望你能早日走出烦恼!(^-^)
赵育林收到我的信后,果然精神好了很多,跟同学相处得也比较融洽了,而且目光中也多了几分和善,我也经常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这都给了他很大的鼓励。看来书信的交流开始起作用了!但是我总是能感觉到孩子心里那抹不去的烦恼。
于是我再次拿起笔给他写了第二封信:
亲爱的小刺猬:
我觉得你最近表现得非常好,继续努力,我会支持你的!只是我特别想帮我的好朋友解决他心里最大的烦恼!你有没有试试帮帮爸爸妈妈,让他们和好呢?我告诉你个好办法吧!你也给爸爸妈妈写封信,告诉他们,你心里的感受,让他们知道,你是怎么想的!给他们每人写一封!希望我的小朋友能成功!
(^_^)又是一封笑脸信,我悄悄放到了玉林的文具盒里,心里特别期待小家伙的回信!接着,我给玉林妈妈和爸爸分别打了电话!……
第三天的早晨,我在办公桌上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信封,封面是蜡笔小新跟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合影,我期待已久的那封信终于到了!
亲爱的大朋友:
谢谢你!我现在心情非常好,我照着你的话做了,我觉得你真棒,爸爸妈妈真的和好了!我真开心哪!妈妈昨晚还抱着我哭了呢!还说以后不再让我伤心了!我跟妈妈说我会做个男子汉的,也不让她为我伤心!哈哈……!
在我的班级中有一位较特殊的学生,他叫杨××。他思维灵敏,口头表达能力很好,写得一手好字。可他虽然思维敏捷,发言超群,但上课时常不遵守纪律,不举手就随意发言;平时为人较自私,经常只以自己为中心,不顾别人的感受。他的这些表现让我头疼不已。
有一次,班级布置黑板报任务,我把主题和大致框架跟身为政宣委员的他讲了一遍,并要求他在周末前完成。他满脸不情愿地说:“啊?又要出黑板报啊?”随后又满不在乎地说:“好吧好吧!” 结果到了周末,班级后面的黑板还是一片“狼籍”。我对他的行为感到非常的生气,为他对班级的不负责任感到痛心,于是决定给他一个小小的“教训”!
我认识到,杨××同学不理会老师的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他有自我中心的性格障碍倾向,其主要表现为:自视甚高,认为自己了不起,以自我为中心,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于就怎么干,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毛病的产生与家庭的过分娇宠、生活中的一帆风顺、片面的自我认识有关。于是,我马上挑选了几个负责的同学完成黑板报任务,并把他叫到办公室:“杨××,方老师之所以选你负责黑板报有两个原因:一是你的书画非常出色,是班里数一数二的;二是你以前就是负责政宣工作的,在这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但你这次的表现让老师非常失望。既然你不想为班级、为同学服务,那么以后,我就减轻你的负担,以后你不用负责了!我会找个愿意为班级服务的同学来完成你的工作!”本以为他会有点难受,就无疑让我有了教育他的切入口。因为以前我让他为班级做些事情,他都能推则推,在班里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我正愁无法对症下药呢。谁知他居然高兴地答应了!我决定继续观察他这以后的表现。
虽然口中很开心地接受老师给他的“特殊待遇”,但真正不要他出力的时候,他还是有点难受的!当其他负责同学在卖力地为班级出黑板报时,他只能在旁边看,大有“英雄无用武之地”之势;当同学和老师在教室打扫卫生时,让他一个人坐在位置上“享福”,看到的却是他如坐针毡……其实他不知道,这些都是老师为了“逼”出他对班级、对他人的热情而故意安排的,我要有意地帮助了杨××正确地认识自己,让他懂得既要看到别人的缺点和不足,更要看到优点和长处,不要以为别人都不如他。
1 建设教师教育特色大学对图书馆、档案馆的新要求
教师教育改革是目前高师院校改革的大趋势,其基本方向是用教师教育取代师范教育,强调要将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纳入教师教育体系之中。二者结合,使教师教育呈现出一体化、专业化、系统化、终身化的师资培养培训过程。伴随教师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和高师院校向教师教育特色大学的逐渐转变,高师院校图书馆、档案馆的职能也势必有所改变。图书馆、档案馆的服务理念需要创新,服务范围需要扩大,服务模式需要提升,馆藏资源需要充实,信息资源建设需要加强,馆员素质需要提高,等等。这一切对传统的高师院校图书馆、档案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或者说是一种革新。唯此,才能顺应建设教师教育特色大学的时代新要求。
2 高师院校图书馆、档案馆教师教育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尚未树立为教师教育服务的理念。当下,建立教师教育特色大学已经被国内很多高师院校定为学校的发展方向,一些师范大学甚至成立了教师教育学院,这说明,建立教师教育特色大学的办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然而图书馆、档案馆由于其馆藏储备及信息资源建设的长期性,对贯彻落实建设教师教育特色大学的办学理念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未将为教师教育服务作为图书馆、档案馆建设的主导思想。很多高师院校图书馆、档案馆建设和服务依然保持多年来的固有模式,尚未树立起为教师教育服务的理念。
2.2 尚未有专门、系统的教师教育馆藏资源和文献信息保障系统。图书资料建设是一个学校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的基础,其建设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学科发展和学生培养的水平和质量。然而,由于诸多高师院校图书馆尚未真正树立为教师教育服务的理念,故而其采编部门亦未将增加教师教育方面书籍纳入资源建设计划之中。现有的馆藏主要以学术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为主,缺少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指导及教师职业发展方面的资料,尤其是与国外教师教育发展状况有关的图书购置不多,有关各层次教师培训方面的资料也准备不足。另外,与教师教育有关的信息保障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诸多教师教育特色大学仍未建立起一套为教师教育服务的文献信息保障系统。显然,目前高师院校图书馆对图书资料购置及文献信息系统建设尚未跟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
2.3 尚未建立以教师教育特色为中心的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是指熟悉某一或某些类的馆藏资源,熟悉某个或某些学科知识,为对口单位和相关读者提供深层次、有针对,在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相互沟通桥梁的高级专门服务人员。学科馆员制度虽然在部分高校建立,但并不普及。在教师教育特色大学,不仅学科馆员制度尚不普及,即使已建立起学科馆员制度,但也并非是以教师教育发展为中心。这不仅影响图书馆有关教师教育的图书资料购置、信息系统建设,而且,无法建立起与相关教学单位,尤其是教师教育学院沟通的桥梁。既影响相关教学单位的教师教育培养,又阻碍教师教育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最终制约着建立教师教育特色大学的努力。
3 高师院校图书馆、档案馆服务教师教育特色大学建设的新思路
3.1 应树立为教师教育服务的新理念。鉴于目前教师教育特色大学图书馆、档案馆存在的诸多制约教师教育发展的问题,高校图书馆、档案馆领导要主动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并深入了解我国教师教育工作的现状和本校教师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树立起为教师教育服务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尽快将这种意识灌输到每一个馆员,并落实到图书馆、档案馆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去。只有这样,图书馆、档案馆工作才能跟上学校建设教师教育特色大学的步伐,为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图书资料储备和文献信息保障,保证教师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3.2 建立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馆藏资源。在向教师教育特色大学转变的过程中,建立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馆藏资源,已成为高师院校图书馆、档案馆资源建设的核心目标。首先,围绕突出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特色,图书馆要购置有关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各类图书资料,以供在校师范生和在岗培训教师查找、阅读和研究。其次,围绕教师教育内含继续教育的特点,从教师继续教育的角度出发,及时采购能够满足教师读者需要的最新图书资料,把图书馆办成教师终生学习的基地。最后,围绕教师教育体现素质教育特点,高师院校图书馆在注重教师教育类专业书籍储备的同时,也要辅助收藏大量通识类图书,为提高师范生和在岗培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奠定基础。
3.3 建设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数字文献信息系统。在发展教师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教育特色大学应加强数字文献信息系统建设。这既是现代图书馆必不可少的内容,更是满足教师教育发展所需远程教育、继续教育的基础。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第一,加强图书馆网络环境建设,更新图书馆管理软件,建设内容丰富、功能健全、运行通畅、更新及时的数字图书馆。第二,加大数字资源的引进与建设,提高数字资源使用效率。第三,在图书馆网站上设立教师教育电子资源库,并与相关电子资源进行有效链接。第四,联合院系资料室,建设全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高水平的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文献信息系统。
4 加强图书馆、档案馆员队伍建设,建立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学科馆员制度
随着教师专业化程度的加深,教师教育特色目标的确立,需要进一步加强图书馆、档案馆员队伍建设。第一,加强对所有馆员教师教育理念的熏陶和教育,使其树立为教师教育服务的工作理念。第二,采用多种手段提高图书馆员、档案馆员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增强馆员的文献咨询与检索能力。第三,培养一批既熟悉本馆文献信息资源,又熟悉教师教育相关专业知识的学科馆员队伍,以便更好地为相关院系和专业的职前、职后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的文献信息服务。第四,积极鼓励学科馆员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提高为教师教育发展服务的素质和能力。只有学科馆员本身的素质和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参与学校教师及学生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5 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
随着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由师范教育转向教师教育,高师院校图书馆、档案馆需要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以满足教师教育发展的需求。在服务模式上,需要充分考虑到教师教育发展的需求,增加教师教育方面的专门服务内容;需要考虑到大量在职培训的外地教师的需求,增强网络信息服务的能力。首先,高师图书馆、档案馆可以向用户充分介绍现有馆藏资源,方便收集网络上的教师教育资源,进行分类整理,或建立网络链接,或转载于图书馆网站,以帮助在校师范生和在岗培训教师方便获取有用的信息。其次,建立教师教育信息交流网络平台,及时与用户进行有关教师教育信息交流,一方面及时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可以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最后,增加网络服务项目,主动为师范生和在岗教师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除了现有的网上馆际互借服务外,还需要增加信息指导服务、网上信息导航服务、网上文献订购服务等,最大限度方便用户查阅资料。
总之,在高师院校向教师教育特色大学转变的过程中,图书馆、档案馆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图书馆、档案馆必须紧跟高师院校教师培养模式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的大趋势,积极树立为教师教育服务的理念,锐意改革,积极创新,为实现教师职前培养与在岗培训一体化的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这不仅是高师院校图书馆、档案馆在教师教育特色大学创建过程中必须承担的责任,同时也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文书工作 档案管理 教学特征 教学改革
0 引言
文书与档案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文书,“经国之枢机”,“政事之先务”。文书的系统整理和保存,最终使档案形成,有了档案,人们就可以“疏通知远”,了解历史。档案,历史的真实记录,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文书与档案是人类社会本身发展的需要,文书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书的延续。
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在秘书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是高校文秘、行政管理等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相关职业岗位群的关键技能模块,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和操作性。现代社会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特征表现为:在理念上应尽力适应社会上相关职业岗位群对秘书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新要求;在教学内容上要着力从学科体系建构、理论知识完整向注重实用、知识精讲、侧重实务操作转变;在教学方法上从学科式、授课型教学方法向技能型、训练式、体验式教学方法转变。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建构系统的学科体系,具备完整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公务文书协作处理和档案管理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尽快胜任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
然而当前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教学工作往往立足教材,以阐述文书学与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论知识为主,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甚至没有见过档案柜、架、盒等实物,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视专业技术能力的实践培训。一旦参加实习或工作之后接触实际问题,又要从头学起,因此课程教学的目的难以达到,专业特色也无从体现。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文档管理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实际问题,例如文件和档案数量日益增加,给保管和提供利用带来困难。传统的管理方法直接影响了文件和档案的质量等。这些实际问题要求在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教学过程中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1 转变教育观念,完善课程体系
传统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理念的弊端是有目共睹的:“老师讲,学生听,从理论到理论”。因此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首要前提是转变教学观念。要坚持“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方针,切实遵守学有所用、用有所长的原则。从培养实用性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人员入手,在讲授档案资源的利用、文档一体化管理等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前提下,加大实践环节的力度。密切联系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领域最新的动态、资料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岗位需求设计专业培训能力模块,在边教学边实践的基础上,安排理论知识学习后的集中实习周或实习月,系统训练涉及该课程的所有操作技能,强化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2 积极探索研究,改革教学方法
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的课程设计从总体上讲要以实用为原则,以必需和够用为尺度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在教学方法上不局限于条条框框,强化针对性和实用性,将教、学、用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作了如下尝试:
2.1 编写修订教材 教材是学科知识的基本载体,学科发展的程度、深度应该在教材上体现出来。传统的《文书档案管理》教材,包括一部分针对高职院校编写的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大多是对本科教材或档案专业教材的简单“改良”,只是泛泛地罗列一些理论知识,对于实践环节和工作场景的模拟几乎都没有涉及到。针对这一现象,根据社会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特点,在传统的教材基础上,我主动追踪文书与档案工作相关知识的发展前沿,结合新时期新形势下出现的有关电子文件的形成、处理、鉴定、归档,新的档案归档载体的使用和介绍等新兴问题,多方面整合知识资源,修订编写了顺应文秘专业特点、实用性较强的校本教材,这样做不仅保证了知识的前瞻性,同时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学有所用,为学生提供职业环境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事实告诉我们,科学知识并非一成不变,有些知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被认识和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眼光来看问题。
2.2 加强实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科学规律加大了教学实践过程中实践训练的比重,以此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并在课程中体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再认识理论、发展理论”的基本思路。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应改革过去纯理论教学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实习实践的教学力度,实训实践课时数应占40%以上,将平时的所有实训、实践课都结合相应理论教学,在适当的时机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同时用一个学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书档案的办公现场进行实习,实现理论在实践中的升华。实习实践的基本形式可以打破传统,可以到学校的文书与档案课程实验室、学校综合档案室或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强化学生对文书与档案工作的直观认识与切身感受。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对课程以及相应的实习实践教学进行课题分解,确定每个实习实践课题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所需课时,灵活设置相应环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欲,提升实习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2.3 探索新型教学方法
2.3.1 范本教学法 俗话说:“熟记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范本学习和借鉴他人的长处。教师可以收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不同类型的文书范本和档案范本,在此基础上适当加以修改和加工,作为案例以小组讨论、分析答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当前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领域最前沿的规定以及出现的新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2.3.2 情境教学法 面对没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学生,打破枯燥无味的教学桎梏,情境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现代社会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使教育与人的生活紧密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重点教师创设相关场景,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模拟中体会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讲授“收文处理”这一知识点时,设置如下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秘书、主管领导的角色,绘制收文登记簿和文件处理单,将收文处理的程序一一进行演练;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指出其中的正确与不足之处;然后由教师作点评。通过情境模拟,使学生对收文处理工作有了直观的认识,掌握了收文处理工作的基本处理环节,与纯理论式讲授相比,情景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3.3 实物演示法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教学,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文书与档案教学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一旦出示实物,学生便能豁然领悟。例如在讲解“档案保管的物质条件”这一章节的内容的时候,可以结合知识点给学生展示档案盒、小型缝纫机、塑料螺钉、起订器等专业工具,同时也可以充分挖掘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展示档案库房、缩微品阅读复制设备、易耗低值物品等的相关图片资料,把枯燥的理论介绍变成直观生动的形象演示,更加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为学生所接受。
2.3.4 参观学习法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前往地区、县市的档案馆参观,将档案馆、档案室变成我们的第二课堂,通过实地观摩学习加深学生对档案馆的库房建设、检索工具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切身了解。同时也可以学习现代数字化、科学化的现代档案信息处理技术,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通过网络为相关单位进行档案全文信息查询业务等服务。除此之外,通过参观也能使学生学习档案工作人员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对档案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对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3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往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着片面性,例如重理论,轻技术,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知识应用;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偏重于理论水平等。为了弥补这些缺陷,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正确定位和有机结合,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要加强宣传,转变人们的观念,一是要转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将培养计划纳入议事日程,制定相关的政策,将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转变专业教师自身的观念,树立竞争意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中去。对于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文秘专业的教师,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到秘书岗位进行专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并为他们获得文秘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职称提供实践和机会;对于从行政转行过来的教师,可以给予他们进修学习的机会,引导鼓励他们开展学术研究,提升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此外,还可以从有关单位引进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第一线的高素质人才,寻找、鼓励并帮助优秀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人才到学校任教,通过他们把积累多年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行业发展的信息和新观念带入学校,帮助在校任职教师开阔眼界,了解市场需求,从而提升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因此,积极引进高素质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人才也是提高“双师型”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教师队伍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将先进的教学改革理念有机地融入到传统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教学中去,使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与时俱进的专业技能,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文书档案管理人才的需要,是文书与档案管理教学工作者的使命。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改革还将继续深入开展,我相信,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积极创新,教学改革之路必定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王文亮.浅论高职教育秘书专业《档案管理学》的教学改革[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1.
[2]张小玲.“双师型”文秘教师队伍的建设[j].秘书杂志.2005(12).11-14.
[3]梁健平.浅析技校《文书与档案管理》的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07(7).85.
--“十五”期间,全国残联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呈快速发展趋势。技术应用环境覆盖全国,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队伍扩大。
--80%的省级残联完成了局域网和互联网网站建设;85%的省级残联积极推广使用业务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全国已有200余个不同形式的残疾人网站,形成一定规模的网络宣传平台和信息资源集合地;80%的省级残联实现统计数据到县,初步实现了电子化管理。为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制定本方案。
二、任务目标
--逐步健全和完善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工作基层服务体系。
--连接现有省级残联局域网,建立覆盖全国省级残联的广域网。
--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残疾人工作业务数据管理系统。
--建立中国残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残疾人事业信息资源共享。
--制定网站建设指标体系,进一步推动残联系统互联网网站建设。
--优化完善残疾人事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统计制度管理和统计台帐建设。
--组织和推广信息无障碍技术与应用。
三、主要措施
--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省级残联至少配备3-5名专职技术人员,地市级残联至少配备1-2名专职技术人员;加强各级残联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普及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切实有效地提高残联系统计算机应用整体水平,保障各级残联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应用需求。
--中国残联制定全国残联系统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技术规范与标准,负责整个网络平台的组织实施、协调管理;省级残联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逐步完善适应残联业务需求的骨干网,积极推进地(市)以下残联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完成局域网建设的省级残联应尽快实现与中国残联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未完成的省级残联,应加快局域网建设,尽早实现与中国残联的网络互联。
--整合残联系统现有业务数据库,建立统一的全国残联综合业务数据管理平台;继续做好"十五"期间业务数据库的推广应用与维护;制定残联系统数据和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保证各级残联与中国残联之间的数据正常交换。
--配合重点业务领域做好信息化技术保障工作,完成2010年残奥会残疾人体育综合数据库建设。
--继续推进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经济发达地区基本形成覆盖市、区、街的信息网络;欠发达地区要建立起城市中心网络,并努力向基层延伸。定点城市要建立残疾人求职、招聘信息网络数据库,并负责向上级网络提供数据。
--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开发利用残联信息资源。中国残联规划制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整体框架、管理目录和管理办法,承建全国残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各省残联负责本省的综合信息管理工作,落实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与。
--建立残联系统互联网网站建设指标体系,规范各级残联互联网网站建设,丰富网站信息内容,增强网站服务功能;加强各级残联互联网网站的自身宣传与推广,增强网站与媒体的合作与联系。
--省级残联要建立一支熟悉残联业务、具备统计上岗资格、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专业统计队伍;地市和县级残联要在综合部门至少配备一名专(兼)职统计人员从事基层统计工作,统计人员要加强统计分析能力的培养,提高统计工作水平,配合残联重点业务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做好统计辅助决策服务工作。
--中国残联负责制定基层统计台帐指标和基层统计台帐制度,开发统计台帐管理软件,逐步实现省、地(市)和有条件的县级残联统计台帐电子化管理,条件不成熟的县级残联首先实现纸介质统计台帐并逐步过渡;各省残联要加强统计部门的管理职能, 健全基层统计管理制度,按照统一部署,组织实施本省基层统计台帐的建设,定期做好培训、检查、监督、管理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积极推动信息无障碍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协调国内外相关单位和技术部门开展信息无障碍技术交流、业务研讨、产品及其它计算机辅助设备的考察、研发、推广等,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四、经费
1.中央经费:用于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规范的制定;全国残联系统广域网、信息平台的基础性建设与维护;省级以上残联信息、统计人员的培训;中国残联互联网网站的建设与宣传;信息化建设相关课题的研究;信息、统计资料的编辑及应用软件的开发等。
2.地方经费:各级残联要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当地政府发展规划,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本地网络平台和网站的基础性建设,以及数据库的维护、基层统计工作和信息、统计人员的培训等。
五、检查及总结
1.各地须根据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十一五"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发展规划。
一、加强特殊病例档案的收集、整理
1.拓宽特殊病例档案的收集范围。要对全院专、兼职档案员及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强调特殊病例档案收集、整理的重要性。特殊病例档案不仅要收集文书档案,还要收集医疗活动的档案;不仅要收集传统的纸张档案,还应当收集照片、声像、电子等新型载体档案,这样才能为更好地实现教育功能提供丰富的材料。目前,由于医务人员对特殊病例材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诊治过程中未及时留存资料,或留存后个人保存,未能让更多的医务人员分享经验,导致医疗资源及经验资料的流失。针对这一现象,作者所在单位的(以下简称我院)做法是挖掘室藏档案,通过宣传窗、院报等将医院“第一例起搏器手术”、“第一例心脏搭桥手术”等的文字、照片进行刊登;组织兼职档案员收集特殊病例材料并及时进行宣传;与专家联系把经治过的疑难病例整理后组织医务人员讨论等形式,用事实去教育医务人员,特殊病例档案是历史的记录,特殊病例档案对教育的重要性,告诫医务人员建立和珍惜档案材料应该从己做起。
2.健全档案员职责,加强部门合作。要健全医院兼职档案员职责,特别是重点科室及手术室的兼职档案员,要由档案室组织定期培训,并与医务科、病案室等科室及医务人员统一思想,对符合特殊病例档案标准的材料要及时进行复制备案。为提高留存档案资料的硬件设施,医院档案室应专门配备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扫描仪等设备,及时将资料录入保存。
由于目前医院病案室、医务科等部门也保存部分特殊病例材料,要完整收集这些材料,档案室必须要密切与这些部门合作,主动或有效配合这些部门做好材料的收集整理,避免行政部门人为丢失。近年来,我院档案室通过与科教科合作运用手术录像资料对实习医师进行教学收到良好效果,使得科教科主动收集的特殊病例材料明显增多。
二、利用特殊病例档案开展教育
1.开展医学教学。我院作为高校附属医院,医院要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医院利用特殊病例材料对实习同学开展教学具有非常好的效果。这些材料是医院医疗活动中自然产生的,是医务人员理论与实践,即既当教师又当医生的自然产物,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教育更加直观。如一份完整的疑难病例档案,是医务人员在临床医疗实践活动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真实文字记载,详细记载了病人病情变化、病例分析、治疗效果等,具有特殊的经验教训可供借鉴,可以指导、预防和警示学生,较之与普通病例更能为以后的诊疗、医学科研积累临床实践资料。
2.开展病例讨论。临床病例讨论主要是对某些疑难、复杂、易于误诊误治的病例,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集体讨论,以求得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目前,医院临床病例讨论往往是讨论医院内正在治疗的病例。因为诊断还不明确,所以讨论时往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而特殊病例档案材料为医院提供丰富的病例讨论资源的同时,由于其既存在疑难性、复杂性,又能较全面地反映病人的诊疗、检查及最终诊断,讨论后能让医务人员获取更多的I临床经验。
我院从2003年开始,在医务科、科教科组织下,每月利用特殊病例档案材料举行一次全院病例讨论,医院学术气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