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保险公司数据管理8篇

时间:2023-07-09 08:25:0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保险公司数据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保险公司数据管理

篇1

数据在中国保险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IDMA作为国际保险数据管理协会,它的中国化进程将对提升中国保险数据管理的专业性和推广保险数据管理的先进理念、技术和流程起到关键作用。

IDMA曾任会长Gary主持会议并做了协会在美国发展的介绍,与会成员展开积极探讨,并就IDMA中国化的发展和运作方式,IDMA教育体系在中国的建立和推进,形成了有价值的建议和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将由尚洋数据业务专家进行汇总归纳,最终形成英文报告交由美国IDMA总部,作为实现IDMA中国化的重要参考依据。

尚洋信德在2002年建立数据仓库事业部伊始,即致力研究保险数据业务的管理,并成为行业领先的数据技术服务商。继今年5月在美国参加IDMA“2008数据管理年会”后,尚洋加强与国际保险合作组织的交流,积极推进IDMA组织在中国的设立和开展,协助完善和推广IDMA中国的教育体系。

会议召开前夕,尚洋7名员工参加了IDMA今年的数据管理师考试。尚洋信德将不遗余力的推动建立国内保险行业数据管理体系,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以推进保险企业信息管理的全面升级。

注:成立于1984年的美国保险数据管理学会(Insurance Data ManagementAssociation, IDMA)是美国一个独立的非盈利性专业组织。

学会的宗旨是“促进保险数据管理领域的专业化水平”。IDMA创建之初主要是采取非正式的“会晤”形式,对保险数据管理的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后来逐渐发展成年会和数据管理专题探讨的形式。

中国保险业进入电子商务之路

>>1997年

中国保险信息网收到客户第一张网上投保意向书

>>2000年

保险公司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网页,介绍产品、介绍公司的背景,并与客户进行网上交流,宣传自己,扩大影响

“网险”、“易保”等保险电子商务网站开通

>>2005年下半年至今

B2B、B2C逐步健全;B2E模式初现

在网上保险方面,发展尚处在摸索阶段,主要以展业、咨询、投诉等在线服务为主,少数网站实现了在线投保、核保、网上支付、报案等业务功能

篇2

【关键词】云计算;保险公司;信息技术建设;应用

云计算是对计算模式和信息技术应用产生革命性影响的一个主题,目前在国内,云计算带来的虚拟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云计算围绕着如何更好地完成数据的计算、存储、迁移、分析而展开,催生出“大数据中心”的概念,并在悄然改变数据管理的传统运营模式。

一、云计算在保险领域应用的优势

众所周知,我国保险业是国内较早全面应用信息技术的行业之一,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促进保险业务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目前,国内保险业面临着转型发展的任务,要求保险企业尽快提升创新能力,而云计算所体现的技术优势,将有利于加快推进保险业的信息技术升级,对行业转型提供巨大助力。

从技术特性来看,云计算集成海量存储和高性能的计算能力,其按需服务、高可扩展性、虚拟化等特点,符合保险行业的灾备及核心系统连续性、高效性、稳定性、跨地域性的需求,具有明显的技术与需求的契合点。

从成本收益来看,无论企业借用外部运营商搭建的“公共云”,还是建设企业内部“企业云”,通过应用云计算虚拟化技术,都可以大大节省IT基础设施投入,减轻企业建设数据中心及日常数据管理的成本压力。

从技术成熟度来看,目前国内外IT领军企业都在加快研发成熟的IaaS基础设施服务和PaaS平台服务,以及SaaS软件服务,相关技术已相对成熟,保险企业可以灵活运用这些技术和工具,有针对性地提升管理和运营效率。

从技术安全性来看,为了保证敏感信息在“云”中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云计算目前已经开发有一系列技术手段以保障应用安全,随着我国对数据安全方面的监管不断加强,云计算在数据安全上的可靠性也有望不断提升。

二、云计算为保险企业解决的实际问题

云计算最重要的特征和作用,就是彻底解决了海量数据存储、并行计算和数据挖掘等问题,并通过应用的形式向客户提供服务,结合保险行业的经营特点,云计算可以在保险业目前的转型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满足保险公司的现实业务需要提供有益的帮助。

1.满足IT基础设施物理升级的需要

传统意义上,多数保险公司的数据集中往往是按照地域或业务分库处理,业务系统多采用小型服务器集群方式,随着业务量的增加,保险公司只能不断地采购和升级软硬件系统来提高数据处理性能,这种技术不利于提升数据运行效率,而且成本投入也会越来越高。而运用云计算方式建立企业的数据中心,有利于充分节省企业IT基础设施升级的成本,并充分体现出数据库、服务器及存储系统可扩展性的优势。

2.满足数据处理能力提升的需要

对于保险企业来说,无论是核保、理赔还是保全等日常经营数据,还是客户信息数据,随着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数据流量也会呈几何式增长,面对海量的数据访问和交互式操作,企业要保证系统具有持续且稳定的响应性能。以云计算为代表的大数据管理模式就能有效应对这样的局面,满足爆发式的数据存储需求,并提供足够的灵活性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

3.满足数据容灾备份的需要

保险企业的数据灾难备份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手段,它是基于灾难实际发生时保险企业所能承受的能力来考量,立足于业务的需求,对数据备份进行规划。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并提供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平台服务,当灾难发生时,云计算数据灾备能够快速进行数据恢复,并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应对救援服务。

三、云计算在保险企业应用的建议

1.合理搭配使用“公共云”和“企业云”

使用“公共云”就是采用“租用数据中心,数据托管”的模式,其优势之一是节约成本,另外服务的扩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具有一定的服务定制功能,能够随时应对意想不到的数据处理需求。而劣势就是所谓的安全问题,以及在数据管理上可能仍受限于相关监管规定。使用“企业云”即采用“自建数据中心,数据自管”的模式,优势是企业拥有自有的数据中心,自主运营、自主管理,对云计算各个环节都能进行精密把控,但劣势是成本较高,需对技术团队要求较高。

综合考虑,笔者建议可采用“公共云”与“企业云”搭配使用的策略。一方面,构建私有云架构,选择若干地点分别建设服务器集群,采用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把集群虚拟为集中的大型机,实现虚拟的数据大集中,将核心业务纳入私有云管理。另一方面,探索向第三方运营商定制云服务,购置SaaS服务软件,尝试将非核心业务的数据处理外包给云服务商,并在合作中逐步积累云计算管理的能力。

2.探索应用SaaS服务

运用云计算技术,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一批相对成熟的SaaS服务,如CRM、ERP、E-HR等,在此以SaaS型CRM服务为例,说明云计算在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中可以扮演重要角色。CRM可以实现360度的“客户全景”识别,做到客户数据和客户价值的深度挖掘,为营销活动提供精准依据,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目前,企业级CRM的实施方式基本为购买CRM套装软件、自主开发CRM软件以及采用云CRM服务三种。与传统CRM软件相比,SaaS型CRM即云服务CRM,是基于开源平台搭建,不仅能够满足企业客户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实时数据整合等功能,另外还可以融合3G移动、智能移动终端、数据库同步、与SNS等社交网站互动等新媒体和移动互联技术,有效增强了CRM的交互能力和实时处理水平。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SaaS服务应运而生,SaaS服务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提高保险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3.培育云管理领先优势

笔者认为,从战略角度看,那些有志于在新技术引领下有所作为的保险公司,应对信息技术建设进行长远规划,抓住云计算革命的契机,不仅要应用新技术,还要加强运用保险企业在产品开发、精算、核保、理赔、客户分析等领域的自身专业优势,培育优秀的IT专业队伍,开发领先于行业的云计算管理平台和应用软件,打造企业的技术竞争优势。同时考虑到未来保险行业的竞争将向规模化和差异化两个方向发展,市场将更加细分,可能出现一些只在产业价值链的某些环节利用领先的技术或规模效应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专家型公司。保险企业可以在适当时机,建立专家型信息技术服务子公司,面向整个行业提供专业的IT技术服务,从而使新技术应用的内部性和外部性均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匡胜徽,李勃.云计算体系结构及应用实例分析[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0,(3):60-63

[2]张化群.云计算在保险业IT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金融电脑,2010,(11):18-21

[3]吕海东,葛日波,沈海龙,.云计算环境下CRM系统设计和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0):7926-7928

[4]杨虎群,冉林.云计算的发展与应用前景展望[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2,(14):116-117

篇3

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关键词:人寿保险公司;数据整合;应用

中图分类号:F8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120104-01

1 数据整合概述

当前,有关“数据整合”的概念较为模糊,如数据库整合、数据存储

整合、数据集中、应用整合等。不同的概念主要针对不同角度、不同层

次,阐述了系统整合的内涵。在信息系统熬合的大背景下,各种整合形式

与技术手段应运而生。例如,当前我国电信产业以及大型商业银行等,正

在逐步实践全国范围内的数据集中,就是数据整合的有效方式之一。鉴于

人寿保险公司的行业特点,采取的数据整合技术奠定在异构平台基础上,

通过数据整合手段,极大限度地挖掘客户信息资源,提高客户投资回报

率,增强公司经济效益。

另外,数据整合通过各种数据源之间的相互抽取、存储、转换、集成

等功能,以市场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综合分析当前数据信息与处理流程

等;通过整理、提炼数据,将原本以“信息孤岛”状态存在的信息资源整

合化,形成完整的数据系统,支持数据共享。

2 人寿保险公司的数据整合现状

当前,对于人寿保险公司来说,建设业务系统是公司发展的重中之

重,尤其建设整体IT规划与架构,应以全局角度为出发点,实行整体规划

和布局。因此,数据整合已成为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由

于保险业务的进一步扩展,金融应用越来越普遍,但是其信息的分散化明

显,共享程度不高,挖掘深层次的数据更是难上加难,不利于及时、科

学、有效的决策。对于保险公司发展来说,海量的原始数据并不能发挥作

用,必须经过调查、分析、整合、处理等,才能真正对保险公司形成价

值。对于保险公司发展来说,海量的原始数据并不能发挥作用,必须经过

调查、分析、整合、处理等,才能真正对保险公司形成价值。因此,提高

数据整合的开发水平与应用效率,对保险公司的信息化发展非常重要。当

前,很多保险公司已经开始建设并应用数据仓库。但是由于建设数据仓库

与传统的业务系统有所区别,主要面向决策层,因此系统的成败与否,与

决策层的认识及支持密不可分。

3 数据整合技术与信息架构

3.1 ETL技术

ETL技术,是Extraction—Transformation—Loading的缩写,意思是数

据提取、转换、加载,是一种数据整合的基本形式,也是构建数据仓库的

重要环节和灵魂,主要应用于数据获取、数据等环节。用户通过

ETL技术从数据源中提取所需数据,再经过数据清洗,最终按照事先定义

好的数据模型将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中如果将数据仓库看作是大厦的设计

蓝图,将数据看作砖瓦,那么ETL技术就是完成大厦建筑的整个过程。在

整个项目中,用户的需求分析和项目模型设计无疑是最难的部分,ETL设

计的工作量占整个项目的60&以上。当前,ETL不仅在保险行业,也开始在

不同行业的系统整合方面发挥作用。

3.2 数据复制技术

数据复制是增设数据库级别、更新数据的基本技术,以此确保数据的

协调性、一致性,可在相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环境中应用。一般的数据复

制技术分为多种模式,包括:单项复制、双向复制、广播复制、合并复

制、层叠复制。

单项复制以生产系统作为数据源,如果目标数据库只作为报表和查

询,那么它仅仅是生产数据库的一个子集,只包括报表和查询所需要的内

容,而不是源系统的所有信息。单项复制作为一种简单高效的复制模式,

可以满足任何需通过剥离报表和查询来优化系统性能的需求,这种方案可

以直接卸载生产系统的压力。

双向复制是一种数据复制的典型配置,它可以在正常工作的方式下将

主数据库的数据复制到子系统,如果出现系统故障,则需要切换到子系

统,从而实现逆向复制。

层叠复制也被称作多级复制,可以实现原系统——目标系统——下级

目标数据库的复制,中转不需Oracle数据库。此配置能在无法实现直接通

讯的系统间实现数据传输。

3.3 企业信息架构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与完善,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数据管理与整合的重

要性,开始大量资金投入,完成数据架构。在计算机与网络时代,数据海

量增长,而数据的繁殖与共享离不开数据架构。人寿保险企业应用数据整

合过程中,发现在不同地区、不同业务数据中,实行数据架构整合,具有

极大优势。而引入新兴数据整合技术,极大提高数据应用效率。对于大型

企业来说,整合原本分散的应用系统,一般通过客户自行提供的接口来实

现,由于业务较为重要,再加上接口普遍复杂,如果以复杂的整合方式来

实现,必然增大难度。再加上来自法律法规、经济等各层次的压力,企业

聚焦于商业智能角度。但是,如何获得数据、组织数据、整合数据,又是

一个全新挑战。以数据整合角度为出发点,应该关注数据的质量与数据标

准,才能从中获得回报。因此,人寿保险公司通过科学的数据管理与数据

整合,实现企业信息架构建设。

由上可见,结合人寿保险公司的数据应用现状,在保护已有资源的基

础上,整合各种数据、信息,尽量控制运营成本,避免“信息孤岛”现

象。通过数据熬合,提高员工生产效率,增强保险服务的响应能力,促进

保险公司、银行、市场、监管机构等交流与沟通,对实现人寿保险公司的

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立博,面向服务的多源异构数据整合平台的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

设计,2011(1).

[2]王波,数据整合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D].湖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

术,2010.

[3]潘珊珊,企业信息中心的存储虚拟化与数据整合[J].中国新技术新产

品,2010(16).

[4]张晓星、唐朝晖,企业多源异构数据库数据集成研究[J].可编程控制

器与工厂自动化,2007(3).

作者简介:

篇4

[关键词]SPSS 人员构成 受高等教育比例

一、SPSS简介

SPSS是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tatistics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的缩写,该软件是公认的最优秀的统计分析软件包之一。经过几十年的改进,该产品发展成为集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商业智能、顾客关系管理等多功能的统计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s Product For Service Solutions)的软件。首先,它采用现今广为流行的电子表格形式作数据管理器,使用户变量命名、定义数据格式、数据输入与修改等过程一气呵成,免除了原DOS版本在文本方式下数据录入的诸多不便;其次,采用菜单方式选择统计分析命令,采用对话框方式选择子命令,简明快捷,无需死记大量繁冗的语法语句,这无疑是计算机操作的一次解放;第三,采用对象连接和嵌入技术,使计算结果可方便地被其他软件调用,数据共享,提高工作效率。特点:完全的菜单、对话框方式完成统计分析;可以生成内容丰富的图表;也可以用程序语言来控制。因此SPSS几乎是一项无所不包的完美软件。

二、应用举例

研究步骤:利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的一般步骤为:数据的准备阶段――数据的加工整理阶段――数据的分析阶段――分析结果的阅读和解释。下面就根据以上步骤对数据进行分析。

1.数据的准备阶段:将已收集到的数据文件导入SPSS统计分析软件。点击File里的Open,选择Data.双击“各保险公司人员构成情况(1999年)”,即完成了数据的导入工作。

2.基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主要包括各保险公司各自的总人数、男/女员工人数、博/硕/学士生数、大专及中专以下人数和每个部分的最高值、最低值、极差、平均值、标准偏差(方差)等。

操作过程:点击Analyze中的Descriptive Statistics,选择Descriptives,把除公司类别、年轻人比例、受高等教育比例、class外的所有变量加人到Variables中,点击Options选项对话框,选中Mean、Minimum、Maximum、Range、Std.deviation、Variance。点击Continue,再点击OK。

结果分析:在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友邦保险等等这些市场上知名的保险公司中,保险人员平均约有11239人,其中男员工与女员工人数大致相当。另外,从文化程度角度看,中专以下和大专人数占绝大部分比例,推其原因应该是保险从业人员人数众多导致。从年龄组成上看,保险人员的构成仍以中青年为主,青年均值为6435人,中年约为3530人。

3.推断统计:

A.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对观测变量各总体分布有两个基本假设前提:(1)观测变量各总体应服从正态分布;(2)观测变量各总体的方差应相同。

主要研究不同公司类别的保险人员受高等教育比例有无显著性差异

操作过程:点击Analyze里的Compare means,选择One-way ANOVA。将受高等教育比例选入Dependent List,将公司类别选入Factor中。点击Options 选项,选择Statistics中的Descriptive然后点击Continue回到One-Way ANOVA界面点击OK完成操作。受高等教育比例结果如下表所示:

结果分析:F较小,且P值为0.064大于0.05,则不能拒绝原假设,认为公司类别不同的保险人员受高等教育比例无显著性差异。

B.相关性检验:

检验博士人数、硕士人数、学士人数等与受高等教育比例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

操作过程:点击Analyze里面的Correlate,选择Bivariate,将博士人数、硕士人数、学士人数、大专人数、中专以下人数和受高等教育比例选入Variables里。在Correlation Coefficients里点击Spearman,点击ok,即可得到结果。结果分析:除博士人数与受高等教育比例无关外,其他变量均和受高等教育比例显著相关。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不同公司类别的保险人员受高等教育比例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相关分析,对数据分析进一步知道,除博士人数与受高等教育比例无关外,其他人数均和受高等教育比例显著相关。依此类推就可以顺利地完成调查的其他工作,并且这项工作为今后保险公司对人力资源的进一步整改和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乔海英:SPSS在“毕业生追踪调查”方差分析中的应用.河北广播电视大学,2005

[2]李跃平 邵永真:SPSS在大学英语教学测试统计中的应用.外语电化教学.2003

[3]肖玮 苗丹民:SPSS 在心理数据检查与筛选中的应用.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

篇5

关键词:保险公司 资金管理 信息化

我国对于保险行业所采用的管理方式通常为开放式管理方式。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保险公司自身业务员不断增加,规模亦逐渐壮大,使得各大保险行业认识到了资金管理对于促进企业发展、增加收益的重要性。然而,由于保险行业的业务具有一定的跨区域性,更加剧了资金管理的风险,所以,改善保险公司资金管理现状对保险公司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保险公司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账户集中管理程度不高

账户管理是保证保险公司开展清算业务员、收支业务等业务的重要基础,由于保险公司数据量异常庞大,管理层级较多,弱化了原本较权威的执行力。而且,由于各层级的管理水平有着较明显的差异,对风险的防范意识逐渐减弱,与此同时,资金管理人员亦无法对账户进行全面且有效的监控,使得保险公司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升高。保险公司账户管理中一般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例如,保险公司往往在同一银行体系开设相同的账户,分别用于处理特定事项,造成了保险公司账户冗余,业务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使得账户管理人员的专户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增加。

(二)缺乏信息化应用,系统功能不全面

由于早期的保险公司缺乏统一的结算平台,个层级间进行资金调拨或结算时往往采用手工方式,不利于实现对资金流动的实时监控,更增加了管理成本,无法提升工作效率。在近几年,部分保险公司已经采用了信息化管理,然而,仅仅是将公司内部账户的资金清算进行了电算化,并不具备对外支付等功能。而且,在保险公司内部缺乏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和管理机制,限制了资金管理系统的业务范围,对于资金的管理无法保证其有效性和实时性。

二、改善保险公司资金管理的措施

(一)实现账户全面管理

好的账户管理需要较好的维护银企管理的同时,更大程度上促进公司业务的发展,降低管理成本,从而提升公司的管理效率。而为了使得账户管理效率提升,首先需要明确账户管理范围,使得账户管理权责分明。由于每个层级的业务范围和管理权限均不同,应根据不同层级的管理需要,设定账户配置的规则。在银行方面,应在系统中进行明确的登记,避免不同银行中开设多个不同类型的账户,方便对银行账户的管理。此外,应使资金管理系统具备全面监控的功能,便于系统对各个账户的资金流动情况进行统计和检测。保证资金管理系统能够对所有的账户信息进行总结和管理,并对信息流动情况进行实时、准确的监控,对于各项资金信息能够获取到交易明细。对于账户中潜在的风险能够及时预警,针对于异常数据,系统能够进行及时提示或警示,方便管理人员及时制定应对措施,避免风险的发生或减少风险所带来的损失,提高资金管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强化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实现资金管理信息化的首要任务即需要具备完善的资金管理系统。目前,各大保险公司所使用的资金管理系统一般包括资金清算和监控、账户管理等,基本实现了公司各层级间的资金调拨等功能。而为了使得资金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能够更大幅度的提升,仍需要对信息化平台进行功能的完善。应尽快完善系统对外支付的功能。由于保险公司需要大量的进行费用报销和对外支付等业务,完善对外支付功能使得资金管理的可靠性得到保障。此外,在企业内部应大力宣传资金管理系统的重要作用,使得公司全员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促进资金管理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提升工作效率。

三、保险公司资金管理信息化的收益

保险公司采用资金管理信息化后,使得资金的调拨和清算更为便捷,减少了人力、物力和时间,使得公司的管理效率大大提升。在资金管理方面,通过系统的预算以及费用核算等功能,实现了信息管理的自动化,提高了资金调拨的时效,使得资金能够快速有效的流转。而且,通过系统自动产生的凭证,更减少了人工参与,实现了自动化管理的目的,提高了数据的准确率。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保险公司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使得保险行业的服务更加专业和及时,为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有效的保障。由于早期的资金管理不具备统一性,通过资金管理系统,使得公司内部的各项业务得到统一规划,并能够实现对数据的自动分析功能,方便了预算管理,避免盲目的进行资金申请和调拨。通过资金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系统的操作直接反应出资金流动情况和资金分布情况,方便了管理人员对现有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充分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保险公司施行了资金管理的信息化,提升了保险公司本身的资源利用率,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提高了资金利用率,避免保险公司资金冗余现象的发生,使得保险公司的资金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增加公司收益。与此同时,资金管理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社会稳定发展,使得我国保险行业的市场竞争力逐渐提升,稳固市场地位。

参考文献:

[1]姜涛.保险公司资金管理信息化收益[J].中外企业家,2014

篇6

一、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

(一)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大幅度增长

自2007年试点以来,河北省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持续增长,保险规模逐渐扩大。根据中国保险统计年鉴显示,2007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为10351万元,同比增长2430.81%,2015年全年保费收入达到22.02亿元,同比增长23.01%,是2007年的22倍。2007年至2015年,河北省保费收入年均增长率为66.99%,居全国第六位。可以看出,河北省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规模不断扩大,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为农户提供了更高的保障。

(二)农业保险产品种类增多

河北省2007年开始作为农业保险的试点,保险标的只有玉米和能繁母猪。到2008年,标的物又增加了花生、棉花、小麦和奶牛等品种。2010年,河北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增加到了9种,包括玉米、棉花、小麦、水稻、大豆、花生、油菜、奶牛和能繁母猪。到2017年,河北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加到了14种,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马铃薯、糖料作物、森林保险、设施农业和育肥猪等。农业保险种类的丰富,提高了农户投保的积极性,对开拓和发展农村保险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三)特色农业保险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强

近几年,特色农业逐渐发展起来,被各地政府作为新引擎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张家口市在几年前率先将马铃薯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大部分保费由政府财政补贴,农民减轻了负担,生产积极性提高。河北省财政厅、省保监局印发了《关于开展特色农业保险保费财政奖补试点实施办法的通知》。为了推动我省早日脱贫,支持全省自治县农业产业发展特点和农产品特色,省财政对62个全??、省级贫困县和全省民族自治县财政拨款,以高于其他县(市,区)10%的财政资金进行奖励,让农民享受更多的保障。

二、河北省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保险供给相对短缺

1.农业保险供给主体较少。我国的农业保险经营组织体系在不断完善,但农业保险的供给主体还是相对缺乏。专业的农业保险有限公司在我国不足十家,河北省目前只有7家。在河北省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和中国大地保险公司都是实力雄厚,资产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经营风险可以在各险种之间分散,但与专业的农业保险公司相比,缺少专业化经营,经营主体较为单一。直到2015年四月底,河北省承包主体才打破由这三大保险公司对市场多年的垄断。低于一定的赔付率是保险公司长期存在的关键,因此,承包的主体越多,风险可以在各个保险公司之间分担,赔付率不高,保险公司就能得以继续生存下去,达到共赢的效果。

2.保险公司专业的农业保险业务员较少。根据调查显示,河北省农业保险公司的农险业务员一般在2~3人,这对于广大的农村市场来说,人数相对较少。这些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对保险业务和一些国家政策都不熟悉,很难根据农户的需求合理的解决各种问题,农业保险的发展受到影响。我省高校每年培养的农业保险专业人才大约有1200人,但在这些人中,毕业后从事保险工作的人却寥寥无几。农业保险的标的物比较分散,工作也比较辛苦,这也要求农业保险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所以很少有毕业生愿意接受这份工作。专业农业保险业务员的培养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有更多的专业人员,才能更好地发展我省的农业保险。

(二)农业保险的需求不足

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重视程度不够,农业保险的需求严重不足。 目前农业保险的投保人群大多数是一些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农户和企业。但是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农户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差,大多数人还是被“靠天吃饭”这样的想法制约着。因此,多数农户的风险意识淡薄,对于通过投保农业保险来规避风险这样的方式在认识上存在很大偏差,没有正确的理解农业保险的意义,意识不到投保农业保险是保障自己的利益,是在受到灾难时可以减少一些损失,对保险的了解很浅,农业保险得不到重视,这也就导致农户缺乏投保的积极性。到2015年5月,河北省参保人数增多了,但是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有限,接受农业保险这种新型的保障方式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仍然有超过半数农户认为保额低,农险不足以弥补损失的五成,对农业保险持有怀疑甚至陌生的态度。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重视程度是制约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个原因也使得农业保险的市场需求量不足,受重视程度远不及其他商业险。

(三)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较小

1.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政府的扶持力度与农业保险的发展密切相关。河北省财政补贴从上级逐一落实到下级,到最后根本所剩无几,所以农民得到的补贴很少。河北省的县级财政一般担负着5%~30%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配套任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农业保险覆盖面与县级财政的补贴成正比,覆盖面越大负担就越沉重。而河北省的种植大县多是一些金融贫困县,地方财政拮据,补助进行缓慢,经常造成补偿性拖延,不利于农户自身的利益,这也是一些地方政府没有很高的积极性来发展农业保险的原因。

2.农业信息方面的管理不到位。政府相关部门在农业种植信息的搜集、整理和等方面的工作做得相对欠缺。政府搜集完整的农业信息较难,对农业信息没有详细的调研,不清楚每家每户的种植养殖规模,没有完整的土地数据管理库,对于农业信息的管理相对薄弱,因此保险公司没有办法从政府获取相关的准确的种植信息。这就导致在灾害发生后,保险公司在勘察定损、估计农作物的受损价值和数量时,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保险公司如果对投保农民的种植养殖信息进行调研的话,不仅要耗费人力物力,增加了经营成本,而且对农业保险的承保和理赔问题等也会产生很大的制约,延迟对农户的赔偿,农民投保的积极性也会降低。

三、河北省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

(一)增加农业保险主体的供给

1.增加农业保险的供给主体。目前河北省农业保险的主体仅仅有7家,要想更好地发展农业保险,河北省必须要增加更多的主体,也需要有足够的网点来为农民服务。河北省各保险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可以在一些乡镇试点,多增加乡镇网点,建立“三农”保险服务站,并按照一定的程序聘请当地一些熟悉三农的骨干负责各镇的保险工作,建立更全的保险体系,让农户可以更清楚的了解保险产品,投保农业保险更方便。河北省也可以多设立一些专门的再保险机构,增强偿付能力,尽可能的多给农户一些补偿。目前河北省的农业保险分公司只能独自办理再保险业务,承担着巨大风险,所以增加专门的再保险机构也是有必要的。

2.培养专业的农业保险人员。农业保险在河北省实施的时间较短,专业的农业保险人员非常缺乏,这些专业人才又必须对相关的保险知识和“三农”问题非常了解,所以农险专业人才的培养是迫切的,必须足够重视。保险公司可以与高校进行合作,定期在高校举行与此有关的商业活动,宣传农业保险知识,增强相关专业学生对农业保险的兴趣,鼓励他们将来从事保险工作。公司也可以从农村招聘一些对农业保险感兴趣的,文化素质较高的,有从事农业生产经验的人才,保险公司定期对这些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对专业农业保险相关知识的理解,扩充农业保险专业人才。

(二)提高农户的需求水平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户的保险意识,是提高农户需求水平的关键。对于农民来说,文化水平远不及城镇居民,所以必须得增强农户的保险意识。政府和保险公司都要明?_自身的宣传责任,要定期向农村进行农业保险的宣传,宣传内容一定要合理。政府要向农民宣传惠农政策,保险公司要向农户宣传保险利益和保险服务,让农民能真正的了解保险,达到实际的效果。政府和保险公司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政府除了让村委会通过广播宣传和“农村大喇叭”外,还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尤其可以在一些与农民有关的节目上做宣传,比如农民频道上的各类节目等,向农户普及保险知识,宣传保险政策。保险公司可以定期在农村开展保险知识讲座,请专业的农业保险专家回答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与农户进行深入交流。

(三)加强政府行为作用

篇7

对许多企业、人来说,往往要等到遇上了天灾人祸,才会想起保险的好,人们对于信息安全的认识也是如此,就连保险业也不例外。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处长李春亮在今年春天的一次保险业会议上表达了他对保险业信息安全的担忧:“目前保险业的信息化建设滞后于信息安全形势的发展。”

他表示:近年来,经济和金融领域的信息安全事件不断发生,保险业是信息密集型企业、行业,保险信息系统作为国家重要信息系统之一,目前信息安全基础还比薄弱,安全意识有待于提高,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还不完善,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经过几年的建设,保险业信息化走过了最初的电子化和后来的数据大集中,绝大部分保险公司实现了业务、财务数据处理的全国集中,部分公司完成了业务数据的省级集中或实现了省级业务处理的集中。基本完成了大集中的保险公司和机构下一步该怎么走下去?首先当然是信息整合,对数据质量的控制和数据资产的利用,这是数据大集中自然而然的要求。另一项重要的工作则是维护信息安全,以保障集中后的庞大系统稳定运行。

其实,自信息化建设初期起,保险机构和公司就应该着手信息安全工作,但是,由于意识上的不重视,不出事就不会想起的常人思维,直到大集中的完成,他们才觉悟从技术和管理上采取最优的安全措施至关重要。

特级重要性

作为以信息处理,数据管理,金融保险服务为核心的保险企业,其信息系统面临的主要威胁也是病毒、网络攻击、网络犯罪、系统设备的损坏和各种自然灾害。但是众所周知,不论是商业保险还是社会及医疗保险,保险期短则一年半载,多则几十余年,因此,每个订单涉及的时间很长,这就意味着,这种电子化的订单可能需要一直保持几十年,这几十年的数据都必须要保存,数据何时何地发生更新都需要记录。一旦信息系统发生问题或者故障,保险企业损失的将不只是金钱,还有信用甚至可能是生存。另外,从竞争的角度来看,保险企业的客户数据都是属于高度的商业机密,一旦泄露出去将会给竞争对手以可趁之机。

所以,除了在日常运营中完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信息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规定,开展信息安全教育培训和宣传等工作外,保险企业还需要有抗风险和应急反应能力,以保障业务的连续性。这一点也是保险企业信息安全的重要内容。

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教育了全世界的企业:如果天灾人祸降临,你得公司是否能够生存下来就要看你是否之前就进行了有效的灾备工作。作为对安全最为敏感的行业之一,保险业更是积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提高自己的抗风险能力。据统计,目前,我国超过50%的保险公司开展了灾难演习或制订了灾难演习工作计划,中国平安建立了上海数据备份中心,部分公司正在建设异地灾备中心或计划建设异地灾备中心。

政府支持

保险公司积极建设灾备中心和加强各项安全管理的背后,是国家和政府对于保险信息安全的重视和支持。

中国保监会出台了一系列保障信息安全的措施,比如制定并下发了《保险机构计算机系统重大系统性故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保险信息系统应急协调预案》以及《关于做好保险信息系统灾难备份工作的通知》,转发了国信办《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并与国信办、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建立了联系、沟通、通报机制。

另外,中国保监会在督促各保险机构重视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上也积极行动:首先明确了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主管领导,落实了责任部门,设立信息安全管理的专门岗位,有效地加强了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其二,加强了信息安全相关的制度建设,目前各保险机构参考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基本建立了信息系统安全、网络安全、机房安全制度。

篇8

    关键词: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公司

    合作医疗是由体现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等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保险公司可根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的特点,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发挥保险公司的社会管理功能。

    一、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作用

    (一)有利于保险公司发挥较为成熟的医疗保险管理经验。保险公司在费率厘定和风险管理方面具有优势,善于对征缴补偿标准进行测算、拟订合理的征缴补偿标准和办法,进行赔偿额度的设置。发挥理赔管控的专业优势,有效防范道德风险。通过成立专门的农村医保业务管理中心,选聘医保专管员派驻各定点医疗机构,负责参保人员的政策咨询、资格核准、住院登记、转院管理及现场现金结报支付等工作。利用保险公司的业务网络系统和专业人员的优势,在业务管理中心和各定点医院间建立远程审核结报网络平台。业务管理中心建立数据库.各定点医院设立工作站,专管员对结报人的医疗费用进行初审,然后将数据传输到业务管理中心,业务管理中心即时核准。农村医保专管员制度和远程审核结报网络平台的建立,缩短了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的距离。业务管理中心通过制定支付管理、专管员培训与管理、档案管理及信息数据管理等办法,规范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可积累农村保险经验数据,便于保险公司设计和开发有针对性的农村保险产品及拓展农村保险市场,实现保险公司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

    (二)有利于政府发挥指导和监督职能,实现政府职能从办农医保向管农医保的转变。政府设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办公室,负责监督业务管理中心的基金运作情况和各定点医疗机构参保病人的医疗行为。加强对农保基金的监督,真正做到农保基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卫生行政部门不参与农保基金的运作和结报补偿等日常性事务工作,只负责监督管理和政策的调研与完善,真正实现监督管理与具体经办的分离。

    (三)为群众提供便捷专业的补偿支付服务。保险公司的参与可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使农民体验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增强农民群众的参保意识,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参保率,有利于改善政府和群众的关系。

    二、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方式

    我国建立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困难在于资金的缺乏,农村在进行税费改革后,作为乡镇政府重要财政收入来源的农业税被取消,财政资金大幅度减少,有限的资金在维护公共卫生投入方面政府的力量就显得非常有限。而对保险公司而言,占据我国人口70%的农民却还是一个尚未打开的潜在市场,保险公司向农村市场的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及责任保险必然可让保险公司与农民实现“双赢”。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委托管理”模式。保险公司采取基金管理方式,向政府收取一定额度的管理费用,按照政府确定的补偿方案为参保农民提供医疗费用补偿服务,不承担新农合基金的运行风险。在具体操作中,根据是否使用保险公司指定条款,又可包含“基金条款”和“委托协议”两种不同做法。这种模式下,保险公司为政府提供新农合补偿费用支付服务,实现新农合“管与办”的有效分离,有利于基金安全;而保险公司自身不承担基金管理与运作风险,有利于规避政策风险,是目前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试点工作的主流模式。

    (二)“风险管理”模式。完全按照商业保险规律运作,根据双方协商确定保费和补偿标准,保险公司为参保农民提供医疗费用补偿(报销)服务,承担新农合基金的运营风险,自负盈亏。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商业保险的保障功能,调动经办公司在风险管控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新农合向公平与效率的方向发展,但鉴于国家有关政策限制,目前仅限在个别地区进行初期探索。

    (三)“风险共担”模式。为提高公司经办管理效率,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在“基金条款”委托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双方约定按一定比例,分享新农合基金盈余,共担基金亏损风险。这种模式具有平衡机制,结合了前两种模式的优势,有利于调动双方共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但难以确定双方的法律、经济关系,具体操作相对复杂,保险公司面临较大风险。

    三、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积极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与主体。虽然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中农民的应缴费用降低了,减轻农民的义务,但农民做为此项制度的核心地位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上世纪90年代由卫生医疗部门主导重建农村合作医疗时,由于制度设计的问题,导致资金缺乏并造成没有给参保农民报销医药费的现象。因此,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积极性不高。

    (二)政府和监管机关尚未完善制度保障。目前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还缺少政府有关的法律、税收等方面政策法规的基础支持。政府没有出台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的指导意见,也没有明确的鼓励性税收优惠制度安排。保险监管机关对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建设的产品开发、精算技术标准、基金运营管理、盈亏核算方法等缺少相应的保险法规和监管政策的规范与支持。

    (三)保险公司缺乏经验和动力。首先,目前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缺少针对农村地区整体人群的卫生统计数据或经验数据的积累和储备。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情况的统计工作一直未能全面建立,没有详实的统计数据储备,导致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建设的保险费率厘定缺乏科学数据支持,无法确定合理的标准费率。其次,新农合建设遵循的不赢利原则,迫使保险公司对于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缺乏长期的动力支持。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建设往往只能寄托于参与新农合建设所带来的农村保险市场开发的潜在附加效益。再次,对医疗机构在医疗费用使用上的管控,保险公司无法真正做到对医疗机构的有效监督,往往只能依托政府的监督。最后,保险公司普遍缺乏长期开拓和服务农村市场的经验,对保险公司来说往往缺乏针对新农合业务的风险识别评估、服务流程、业务系统网络,没有针对这个特殊市场的配套人才、制度、流程和技术支持。

    四、对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村务公开栏、黑板报及发放宣传资料等,搭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平台。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选择参保受益农民的典型事例进行报道,努力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农民心中的地位。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和好处,自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二)加强对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指导和监督。卫生行政部门是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主管单位,卫生部门和保险监管部门应对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指导和监督,规范工作流程和服务标准。共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使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作模式得以持续健康发展。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