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7 09:20:2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医的基础知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董仲舒;政治儒学;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B23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059-02
一、董仲舒政治儒学的内涵
董仲舒的政治儒学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涉及国家社会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
1.政治方面,他提出“天人感应”与“政治大一统”的主张
“天人感应”的本质是君权神授。董仲舒“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其意思是“王”要为百姓谋福利,不是一人役天下,而是一人为万民。因而,他在提出君权神授观念的同时,又用“天”来限制皇权,从而体现了他重视民生的思想进步性。
他的大一统主张也是由“天人感应”推出来的。他说天生万物是有目的的,“天”的旨意是要大一统的,汉朝的皇帝是受命于“天”来进行统治的。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家庭关系中,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这一层层的统治关系,都是按照“天”的意志。
2.经济方面,他提出“限田、薄敛、省役”的主张
在董仲舒生活的年代,土地兼并十分普遍,阶级矛盾十分剧烈。大多数官僚、贵族目无法纪,他们凭借着自身的封建特权,对土地进行大规模的圈占。为此,董仲舒主张践行儒家仁政的思想,采取限田、薄敛和废除盐铁等措施,竭力减轻农民的税赋负担,实施休养生息政策,保证农民有充足的体力进行生产,这样也是为了缓和日益严重的阶级矛盾,强化和巩固封建统治阶级执政的合法性。
3.文化方面,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精髓,不只完全源于儒家的思想,它还集合了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精华。其有力地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巩固了封建统治阶级和强化了封建专制王权。为此,这种思想备受封建统治者汉武帝的重视,发展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当时,董仲舒提出的崇儒、尊儒思想,主张施行德政,兴办学堂,得到了封建统治者汉武帝的重视。这些有效的举措有力地促进了西汉政治、经济、文化和卫生等诸方面的快速发展。
4.社会方面,他倡导汉朝政府应“以德治国”,民众则应遵循“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董仲舒认为要缩小贫富差距,协调各种社会矛盾,提出“调均”的主张。董仲舒提倡德治,进行“更化”。他认为,“德教”能否收到“教化行而习俗美”的社会效果,与最高统治者能否以身作则、为民表率有着极大的关系。他建议汉武帝应首先从自己的“正心”开始,由己及人:“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做到之后便可收到“四海之内闻盛德而皆来臣,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的社会大治效果。
而在民间,要求人们遵守以“三纲五常”为主的封建伦理道德,提倡民众在人与人相处的问题上,能积极运用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和而不同”等观念在内的中庸之道。
5.教育方面,他提出“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的主张
董仲舒指出:“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及“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据此,我们可以看出,他认为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办好太学上,而且他主张的办学宗旨是:养士育才、推广教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贤才的典范作用可以促进习俗的改善,另一方面教化的推广又为贤才的培养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6.国际方面,他提出对边地实施“羁縻政策”的主张
董仲舒提出,对边地实施“羁縻政策”,反击匈奴,并且建议汉武帝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习俗、社会组织和经济形态,得到了汉武帝的允许。在此指导思想之下,把西汉的文治武功推向了鼎盛时期。
综上可知,董仲舒的政治儒学对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们现在所说的董仲舒的政治儒学,并不是要把他的思想生搬硬套,而是要从他的思想主张中得到一定的启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国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服务。
二、董仲舒政治儒学的启示
第一,将其思想与现实相结合,以彰显现代社会的特征。比如树立科学、自由和民主的理念。第二,去除和弱化其思想中一些不科学的理念。比如男尊女卑的观念、人格等级之分、重农抑商的思想、重义轻利的倾向等。第三,兼容并包、博采众长以重构理论系统。理论系统的建构不只要汲取国外先进的文明成果,比如的思想精华等,而且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思想,要将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流派的先进思想融入进去。这样一个包罗万象的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必将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第四,在实践中对其思想进行不断创新。如:用“现代仁政”和“现代礼治”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化进程;把传统的“五常”之说演进为现代民主法制国家建设的“五常”之道,即:民主(仁)、公平(义)、法制(礼)、科学(智)、信用(信)等。
三、董仲舒政治儒学的现代意义
1.政治方面:有助于加强和改善执政党建设、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促进两岸和平统一
在当今中国,其学说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政治追求、“吾日三省吾身”内修之道,都可成为我国的执政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和加强领导干部自身修养,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执政智慧和有效的思想武器。而且“现代仁政”和“现代礼治”的观念也有利于加快中国特色现代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进程,从制度和体制上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思想保障。董仲舒所主张的爱国、大一统及“和而不同”的思想,亦可成为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文化基石。大陆积极弘扬包含儒学思想在内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加强两岸人民的思想共识,对推进两岸的和平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2.经济方面:有助于促进中国市场经济稳健发展、优秀企业家群体的健康成长和中国和平发展
董仲舒的政治儒学和市场经济都含有大一统的观念,如果他们能够成功联姻,将不仅是现代中国的福,更是未来中国的福。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日本、韩国、新加坡把“以义制利”、“义利相辅”的思想运用到指导市场经济建设之后,在约束和推动市场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趋于甚至高于西方市场经济的效率和成就。支撑日、新、韩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一批优秀企业集团的飞速发展,而带领这些企业前进的则恰恰是能做到“学而优则商”,将个人、企业、家(地方)、国、天下利益兼顾的优秀企业家。同理,运用董仲舒政治儒学中“学而优则商”的思想,将有利于打破中国长期以来优秀人才多从政的局面,将一流人才引向工商界,从而能大大促进“修身、齐家、治企、富天下”的中国优秀企业家的培养。
3.文化方面:有利于化解文化认同危机和信仰危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向我们证明了一个道理:文化不败,国家永存,民族不灭。董仲舒政治儒学中的有益成果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巩固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以及培养和振奋民族精神,解决国民文化认同和信仰危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4.社会方面:有助于化解中国社会现实矛盾,建设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是董仲舒的“仁和”文化在当代的重构和发展,更是一次伟大的政治实践。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既要效率又要兼顾公平,而公平和效率是两难选择,用“过犹不及”的中庸之道处之才是上策。而其“仁和”观念、中庸之道、“忠恕”之道以及“克己”以复现代之“礼”的主张,对于调节和融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阶层与阶层等之间的关系,消除不和谐的因素,重建现代“礼仪之邦”,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具有不容忽视的时代意义。
5.教育方面:有助于解决现代学校应试教育的弊端,强化人文教育和道德教育,提升国民素质教育的质量
运用其在教育方面的主张,如积极发展现代书院、现代学堂教育,大力开展以“与经典为友,与圣人同行”为宗旨的中华经典教育、礼仪教育、美德教育,作为对现代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从幼儿开始用中华文化中的大智慧和君子之风对其进行熏陶和感化,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先进的文化风尚,以有效解决现代教育中重智轻德的弊端,巩固人文和道德教育,提升国民的人文素质。
6.国际方面:有利于建构公平的、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实现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繁荣与进步
与其他学术思想相比较,包容性与和谐性是董仲舒政治儒学的主要特征。世界上有好多战争是源于排斥性强的宗教或者文化冲突,而董仲舒的政治儒学的实施则不易引发战争。比如董仲舒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和而不同”的思想就是对其包容性和和谐性特征的生动诠释。此外,其积极倡导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为公”的观念,大力主张的“协和万邦”、“和为贵”、“与邻为善”等与临邦友好和睦相处的观念,均有益于人类的和平相处与世界的和谐安宁。
总之,董仲舒政治儒学的当代价值,绝不仅限于上述所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人类优秀的政治思想更加充盈。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讲中华民族的复兴,这复兴的基础是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其灵魂则是传统文化的复兴。让古代优秀的政治思想与传统文化真正参与到当今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来,才能真正挺立起一个文化的“自我”,使之真正关乎世道人心,从而实现中华民族全方位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刘雯.重研政治儒学兴衰的标准[EB/OL].娄底新闻网,,[2010-01-01].
[2]陈其泰.春秋公羊学说体系的形成及其特征[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关键词】中职;基础会计;探究式教学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来说就是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方式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一、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1.自主性。探究式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去探究教师提出来的问题,从而获得知识,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理解记忆现成的结论。这正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刨根问底的心理特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主动探究,自行获得答案,教师只是一个启发者、指导者。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由“学会”变为“会学”。
2.差异性。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教学内容选择时,要注重提供给不同学生都可以发挥的空间和层次,组织合作小组时要注意学生之间的组合,使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学生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自学置疑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批判;鼓励学生敢于动手、敢于大胆设想、敢于标新立异。
3.实践性。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
二、探究式教学方式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意义
基础会计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入门较难。学生没有实践经验,较难理解与掌握。学得往往是会计理论的知识,很难理解和体会到会计原理的精髓。根据笔者将探究式教学方式运用在基础会计学科教学的体验,认为运用探究式学习有如下几点意义:
1.探究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探究式教学过程一般都是围绕问题进行的,教师可利用一些教学素材,通过精心加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以导入新课唤起学生探究的动机与欲望。在基础会计的会计分录教学中,有很多的经济业务,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情景来教学。当然,教师创设的问题必须与教学的难点重点内容有关联性、指向性,难易要适中,能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不能给学生提供结论性的答案,而要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以便充分发挥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参与新课教学奠定基础,通过教师设置疑景,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
2.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探究式教学既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能注意个别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暴露出来的认识不一的问题,便于教师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和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努力使他们达到各自最佳发展水平。比如:在坏账的计算过程中,有多种方法,有些学生擅长计算公式,有些学生擅长通过账户结构解析。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方法,只要方法正确,不用拘泥于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有利于扬长避短。
3.探究式教学可以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本身来源于实践,探究式教学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与时俱进,引导学生从对现实的理解和把握中去提高对理论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应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探究、解决现实问题。基础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技术性的学科,要使学生真正学好这门学科,就要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现场观摩,对会计环境形成感性认识,了解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和会计核算的处理程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正是探究式教学的又一大特点,也是我们将基础会计、会计实务、会计技能相结合的目的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基础会计课中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能通过对本课程学习、了解和掌握会计的基础知识,明白会计的应用领域,和自己将来如果做会计这一行时能做什么,以及学习会计对自己专业、对自己将来的帮助。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带给学生,它也必将成为学生进行探究获得发展的乐园。
参考文献:
[1]黄丽华.论探究式会计课堂氛围的建立[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10(4).
[2]朱庆辉.试比较传统教学模式与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区别[J].江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制 高中学校
一、普通高中学校的财务管理与国库集中支付制
(一)普通高中学校的日常财务管理
如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快速发展中,普通高中学校的内部财务管理主要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而纳入到国家的公共财政管理系统里的。在中国普通教育体系中,普通高中学校的工作重点不仅要管理好日常的教学管理和行政分配安排,而且也要处理好学校的日常财务管理。在配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财务统筹和相关政策等外界因素中,普通高中学校要建立好校园内部的财政规则制定,保证资金的正常有效使用,从而定期统计好学校资金的收入、支出和结余等。
(二)普通高中学校在管理财务体系中的基本特点
普通高中学校共同的发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从而在理论和实际的共同基础上,综合提升学校实际开支的资金预算、财务收支等管理水平。在管理校园物质上的日常消费和精神中的培训支出,都需要符合普通高中学校在开展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基本特点:一是普通高中学校在预算途径、预算设计和预算操作上的单一化;二是普通高中学校的财政补贴是由国家根据学校的实际运行和具体效果而统一分配的;三是“不以营利为经营目标”是普通高中学校在主持和分配经费流动时的重要宗旨。
(三)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与普通高中学校财务管理的联系
在国家的财政资金管理中,虽然政府内部负责资金管理和流动的相关部门会安排特定的统计人员、核对人员和监督人员,但客观上,财务资金的实际支出往往会在不同角度、不同细节或不同方面等情况中出现信息的模糊性。如果管理体系在进行考核监督中没能针对资金发展目的、发展方向、发展情况等实际情况而运行,那么,就很容易造成管理内部的贪财贪污事件。当类似情况出现时,就可能导致国家的财政资金流失,引发分配不公,造成管理漏洞。
因此,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的执行,不仅可以最大范围地规范和统筹普通高中学校的资金流动,而且也可以淡化学校经营时面临的财务负担,促进普通高中学校能继续以教育指引为重点,安排行政管理为途径,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国家栋梁。
二、学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实施中的隐患
(一)财务统计上报工作上的繁多
为了合理合法地配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财务分配,普通高中学校要及时、定期地汇总学校内部的资金运行情况,如教科研支出、活动经费和日常管理开支等。在处理相关问题时,相关工作人员要及时整理和核对相关资料,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往往会需要运用很多零碎的时间去统筹相关资金流动。同时,在与上级汇报情况的时候,学校都要分配合适的财政管理人员进行后期的跟进,并协调好学校内部与校外相关合作单位的沟通。而普通高中学校如果要定时安排大量人手进行财务的统计、考核和监督等,就会在不知觉中降低校园内部的财力与物力,从而拖慢了校园的日常管理秩序。
(二)学校的电子信息平台发展缓慢
如今,财政管理与电子信息平台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为了配合普通高中学校和当地财政、相关代办银行等部门之间的相互协商,学校在处理财政管理时,如果不能及时、主动地结合电子信息平台,那么,很容易会造成管理过程中信息更新慢、资料繁杂混乱或者公示形式不恰当等现状。同时,学校在处理电子信息平台时直接忽视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巧的共同联系,就会造成信息公告失去其时效性、推广性和传播性。
(三)处理办公经费面临的多种困境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统一实行和管理的体系中,普通高中学校要考虑教研活动经费的流动。除了教育结构以外,还需要考虑行政管理中与办公经费流动的合作与经营。为了更全面、客观、综合地对学校体系中各个附属部门的经费进行分配,那么普通高中学校在整理平常学校行政、教学或其余活动时,就不得不面临相关收入、支出和资金变动等现象。同时,在处理办公经费统计时,学校一方面要考虑到相关统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也面临相关人员数量过多或过少等情况。总之,在执行管理活动中的办公资金核对方面,可能会通过不同的途径产生很多安全隐患。
三、学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实施中的建议
(一)控制学校资金流动,完善考核监督制度
在管理和控制学校的财务资金分配时,大部分普通高中学校都需要配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后的新的管理模式。在处理相关问题时,就不得不考虑各个部门之间的等级,通过一层层的资金拨款,从而促进普通高中学校与财务征收机关之间相互沟通,相互监督。
虽然普通高中学校会在建立财务体系时要配合征收机关,但在实际操作中,国家统一管理的财政部门通常都是运用事后监督的考核形式去进行统计。如果要追究学校在用款时的时间、地点和事件等,往往会造成很麻烦的连带关系,并且得出的结果有待考核。
因此,为了防止腐败贪污现象的滋生,学校在处理资金分配时,一方面要注意资金的详细预算和落实,另一方面要结合校园内部活动的实际问题进行考核和监督制度的补充和完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而促进学校能提高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全面性。
(二)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开拓资金合作途径
在传统的国库集中支付制行使体系下,普通高中学校在处理财务分配时,一般会直接依附于国家统一管理的政策协商或资金补贴等。虽然这样能够很大程度地降低学校对教学经费的顾虑,但在实际管理中,大部分学校都不得不与银行进行合作。同时,学校也会考虑校园的客观条件,如学校的发展重心、进步方向和挖掘潜能等,然后合理地、有针对性地定期检查行政、教育和业余活动等各个方面的实际经营开支,并开展相关银行贷款。
因此,如果要最大程度地减弱普通高中学校教育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与分歧,学校就应该尝试打破对传统经营模式的盲从,学会联合社会中合适的投资者,通过增强对社会闲散流动资金的充分利用,从而提升学校内部的硬件或软件相关建设,增强学校、政府和银行三者的相互合作。
(三)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增加业余素质培养
国家在统筹安排国库集中支付制时,学校内部通常是在一定的经费支付的基础下,同时兼顾校内的多种活动。在一般的条件下,大部分普通高中学校都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困境: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及面对数量庞大却异常繁琐的统计数据,财务人员难免会产生被动性想法,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管理程序随意,阻碍了数据统计的合理性和客观性。
因此,为了指引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打破被动的工作状态,普通高中学校可以结合校内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和校园资金分配的余额比例等适当安排业余培训。一方面是使员工增强职业道德,坚持以“诚”为贵,学会以人为本等基本理论;另一方面也淡化部门工作分配的详细工作安排,使员工学会灵活、高效地统计好相关数据,促进学校能在教育和管理中做到教研合一的良好管理模式。
四、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如今,普通高中学校在配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开展相关实施时,不仅要考虑到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客观问题,而且也要挖掘财务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当学校能够结合当地政策法规、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学校开发空间等因素时,就能增强学校的竞争力,促进普通高中学校向更美好的发展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负弯矩缩锚;T梁体裂缝;T梁体侧弯
通过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T梁实际施工中容易出现的负弯矩缩锚、梁体裂缝、梁体侧弯3个问题的分析,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归纳了针对问题的有效防治措施。
1、负弯矩缩锚
先简直后连续这种梁桥结构减少了桥墩上的伸缩缝,增强了结构的整体性与行车的舒适性。因而在大中型桥梁中被广泛采用,但是这种桥梁结构在施工过程中负弯矩缩锚一直以来是施工单位经常遇到的问题,即使通过种种补救措施也对桥梁留下了质量隐患,影响了桥梁的安全性与使用寿命。
1.1负弯矩缩锚的原因
1.1.1波纹管及锚垫板定位问题,图纸上一般给出的定位支撑间隔为1m,这就导致实际施工中由于混凝土的倾泻与振动棒的扰动会使波纹管产生波浪或者倾泻,这种不平顺及倾斜会使钢绞线对混凝土产生不垂直于锚垫板的其他方向的力,很可能导致缩锚;
1.1.2混凝土振捣问题,负弯矩齿板处锚下加强筋密度非常大,振捣棒甚至混凝土骨料都无法通过,这就非常容易产生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或者混凝土离析现象,导致锚下混凝土强度降低产生缩锚。
1.2负弯矩缩锚的预防办法
1.2.1对于波纹管的定位,可采取加密定位钢筋的办法,定位筋间距控制在0.5m,并且为保证波纹管刚度防止波浪,在混凝土浇注前在波纹管中插入与钢绞线直径相同的圆钢,施工过程中对波纹管的定位严格控制,减少对波纹管及锚垫板的扰动,一旦出现扰动及时调整;
1.2.2由于锚下钢筋密度太大,可以通过将每间隔一定距离锚下“口”型钢筋改装成两个“U”型钢筋,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且未产生离析后将开口向下的“U”型钢筋按照满足规范要求的链接方法与开口向上的“U”型钢筋链接,这种方法虽然比较繁琐,但是能有效地预防以后的缩锚问题,杜绝质量隐患,提高工程质量。
2、T梁施加预应力前裂缝
预制T梁在未施加预应力前,在预制台座理论上并未承受弯矩及外力的作用,产生的裂缝绝大多数都是自身应力引起的裂缝,一旦产生裂缝,就会增加混凝土的渗透性,使混凝土渗水性增大,严重降低混凝土强度,从而影响其耐久性。梁体自身应力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着重谈的是施工方面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2.1施工过程中梁体产生裂缝的原因
2.1.1混凝土的拌制:拌和过程中由于人为及环境因素出现搅拌不均匀现象。导致水灰比过大,混凝土干缩量增大,易产生干缩裂缝。
2.1.2混凝土的浇注:T梁由于梁肋较薄,浇注过程中采用插入式振捣器配合附着式震动器,浇注过程由于梁肋波纹管非常密集,振捣主要靠附着式震动器导致操作人员,由于害怕漏振以及缺乏经验出现过震现象,致使混凝土表面粗细骨料离析,靠近模板表面的混凝土细骨料集中。
2.1.3混凝土的拆模:施工中,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往往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早拆模,早期拆模,会在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出现“温度冲击”现象,即由于水化热的散发,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此时表面温度亦较气温为高,此时拆除模板,表面温度骤降,必然引起温度梯度,从而在表面附加一拉应力,与水化热应力叠加,再加上混凝土干缩,表面的拉应力达到很大的数值,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
2.1.4混凝土养生:由于白天气温较高且梁体侧面不易吸附水分,气温过高加快了梁体水分的蒸发,致使表面产生干缩裂缝。
2.2施工过程中梁体裂缝的预防措施
2.2.1在混凝土的拌制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合理掺加外加剂。控制搅拌时间,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严格控制加水量。另外,在实际生产中,减水剂的添加也经常出现不规范的情况,还应尤其注意的是减水剂的加放时间,以保证减水剂拌和均匀充分反应。
2.2.2 T梁振捣过程中尤其是梁肋部分的振捣操作人员必须细心负责保证振捣处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改变只追求不漏振的错误观念,杜绝过振造成的粗细骨料离析。
2.2.3 T梁在拆模及养生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的是避免早拆模和及时覆盖,应在混凝土浇筑收浆完成后,尽快覆盖,使混凝土表面始终保持在湿润状态,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必须在侧模外喷水散热,以免混凝土由于温度过高,体积膨胀过大,在冷却后体积收缩过大产生裂缝。所以拆模后及时覆盖保温材料对于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具有显著的效果。
3、T梁张拉后的梁体侧弯
预制T梁在预制施工过程中,在施加预应力后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梁体侧弯,少则几毫米多则甚至可以达到5cm以上,尤其是大跨度T梁,侧弯现象更为严重。梁体侧弯不但影响后续施工,如存放吊装的梁体稳定性,桥面系施工,而且对结构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控制梁体侧弯就成了施工单位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之一。
3.1 T梁梁体侧弯的原因
3.1.1 T梁在张拉过程中,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两端受压的杆件,且越大跨度的T梁,其长细比也越大易屈曲。
3.1.2纹管定位过程中偏差大,在浇筑前先穿入钢绞线或穿入胶管的过程中扰动波纹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对混凝土的振捣以及混凝土倾泻冲击,使主梁中内置波纹管发生位置,产生较大的位移,都会使张拉后产生一定量的偏心压力,使梁体产生侧弯。
3.1.3梁内预应力钢束张拉顺序一般为N2-N1-N3-N4-N5,N4、N5从跨中到端部的平弯走向,故分为N4左、N4右、N5左、N5右4束,张拉时N4、N5产生横向分力和侧向弯矩,故出现侧向弯曲。一旦梁体出现侧向弯曲变形,则在该力的作用下将产生更大的侧向弯矩,增大侧向变形。
3.1.4设计图纸往往对混凝土构件张拉强度明确要求,但为未对其龄期明确要求,这就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强的达到设计要求,但由于龄期较短,混凝土弹性模量未达到设计要求,不但加大梁体纵向拱度,同时也加剧了侧弯量。
3.2 T梁梁体侧弯的控制措施
3.2.1在波纹管的定位过程中,严格控制孔道坐标尤其是孔道横向坐标,控制振捣时间,加密波纹管定位钢筋防止穿入钢绞线或胶管及浇注过程中梁内孔道中波纹管受到干扰产生左右偏移。
3.2.2如要使N4、N5不产生横向分力和侧向弯矩,最好的办法N4左、N4右,N5左、N5右同时张拉,但是梁端截面尺寸限制了不能同排放置两套千斤顶,所以施工中只能采取尽量减少张拉不同步产生横向分力和侧向弯矩的办法尽量减小侧弯,即:先将N4左张拉至控制应力的50%,再张拉N4右至控制应力的100%,之后补张拉N4左剩余的50%应力,N5同理。通过此措施实际张拉过程中与张拉后梁体侧弯都达到了明显的改善。从理论上讲可以以每次左右钢束逐级施加左右一定的控制应力通过多次左右对称张拉将侧弯控制在最小范围。
3.2.3在工期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不要过早张拉,也可以有效地控制侧弯。
参考文献:
[1]袁永清.箱梁施工中负弯矩施工质量的控制[J]山西建筑,2010,(26).
[2]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S],2000.
关键词 信其道 兴趣 信心 效率 终身学习 发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其“尊其师,信其道”
学生刚入初中时,由于环境和教学的对象变了,往往对老师采取一种琢磨的态度,因此,教师要以火一般的热情去温暖学生的心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当教师的情感灌注在教学内容中,就能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师所教的数学学科。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期待,感受到教师对学生深切的爱,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教师都要满腔热情,让学生从教师的 “热情”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总之,要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要善用自己的眼神、语调、表达对学生的爱,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
二、挖掘教学内容的 “娱乐性” ,提高其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材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已有体现,教材中的 “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实习作业等正是试图增强数学娱乐性,使枯燥的数学变得更有趣,变得学生好容易理解了,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但其所占比例极小。教师可在不冲击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娱乐性。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具有娱乐性的素材。初中学生已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已拓展到许多方面。教师在教学素材的选取、数学情景的假设和数学模式的建立上要多花功夫,使其更具有娱乐性。
三、适时鼓励赏识他们,增强其自信心
进入中学以后,随着数学学习的不断深入,解题的难度加大, 再加上几次考试的不理想,顿令有的学生一下子悲观起来,缺乏学习信心。针对同学的这种状况,要让哪些缺乏学习信心学生随时可听到“你真行!”“你讲得真棒!”“大胆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等鼓励赏识的教学评价语。再适时不妨举几个成功的例子,在不断鼓励和引导下,学生就会逐渐消除自悲心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焕发斗志,最终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可喜转变。特别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培育学生的成就感,从简单处入手,从细微处入手,平时提问题,出考卷,要注意循序渐进,分层要求,把握好难度、梯度,要敢于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使之能产生一种成功的感觉,一有进步就要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鼓励他们,消除他们对数学的恐惧感,培养信心。另外,对考试,作业中的失误,不能责怪、讽刺,而要耐心地帮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到知识上的缺陷,然后用类似问题对他们重新测试,从而增强自信心。
四、处理好中小学教学内容的衔接,提高其学习效率
小学生主要是学习具体的数及其运算,而进入有理数的学习后,由于数的扩充引入了负数、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新的概念,会使那些认为“数学就是解题算得数”的学生望而生畏。因此应先复习小学学过的有关内容,尽可能用已有的知识引出新知识。例如负数概念的引入,这是一个关键问题,要耐心地让学生表示物体的长度、重量……但温度的表示仅用自然数、零和分数是不够的,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获得理性认识。
到了初一接触到的是用字母表示数,建立了代数概念,研究的是有理式的运算,这种由“数”到“式”的过渡,是学生在认知上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飞跃。如何使学生适应?在具体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用字母表示数和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挖掘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如对整数与整式、分数与分式、有理数与有理式、等式与方程、方程与不等式等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从而搞好知识间的过渡,提高其学习效率。
五、重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学习,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基
【关键词】室内设计;植物景观;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7-161-01
室内植物景观作为室内环境创造的重要条件,主要是指在宾馆、广场等公共建筑空间及住宅等自用建筑空间中引入植物材料,通过合理布置池、石、植物等形成独特的室内庭园绿化风景,并引进采暖、采光、空调、通风等现代科学设备,满足人们精神追求。通常而言,在室内设计中科学糅合植物景观要素,有助于为室内空间增添活力,促使人们与自然进行亲密接触。笔者综合自身多年来实践经验,从室内设计方面出发,简要论述了植物景观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一、室内设计中植物景观应用价值概述
在室内设计中,植物景观属于一个重要的设计要素,其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美化环境。植物景观自身具有生命力,能彰显自然美。在室内设计中,所选取的景观植物都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其本身生机、形态、芳香、色彩都属于美感的集中体现。室内其他装饰与植物进行有机组合,可保证整体构图和谐。同时,植物景观具有投影美,情调异常柔和,为室内空间增添了一份亲切感;2.净化空气。植物生理功能具有多样化,属于天然净化器,经由吱声生物反应,可将周围环境中的有害化学物质进行吸收并降解。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植物景观可预防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了微量污染物代谢通道;3.增湿作用。植物经由呼吸作用释放大量水汽,增大了室内湿度;4.心态调节作用。由于室内空间环境存在归属感,而植物景观的完美融入可起到调节作用,可缓解眼部疲劳,醒脑作用显著。
二、植物景观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一)应用原则
在室内设计中,针对植物景观应用原则而言,必须要注意三个方面:1.摆放合理,布局和谐。在美化室内空间的过程中,室内植物布局禁止随意摆放,要以不妨碍室内娱乐等活动为原则,确保重心稳定,摆设适宜,并与艺术规律一致,可彰显植物景观的艺术美感;2.尺度、比例相适宜。考虑到室内空间存在大小不一,因此在植物选取过程中,要以室内空间大小、宽度、高度、陈设物体量等为设计依据。此外,必须要考虑到植物生长空间与光照条件,综合人们视觉感受。譬如植物体型太大易生成窒息感、压迫感;太小较为单调、疏落;3.质地、色彩相统一。在室内设计中,就植物色彩配置而言,必须要分析其与周围环境色彩间的和谐。譬如环境属于暖色,则选取冷色调植物。此外,在色调上,必须要考虑季节变化差异,春宜艳丽,夏宜清淡,秋宜艳红,寒宜青绿。而质感作为一项重要的设计要素,具有可触摸性及可视性。一般而言,植物质感主要包括三类,即细、中、粗。在设计过程中,以环境要求为依据,可择取质感不同的植物进行有机组合,来增强情趣变化;4.彰显视觉中心。植物装饰要坚持主次分明原则,彰显视觉中心。具体而言,以室内绿化为关键陈设,突出视觉中心,彰显其色、形魅力。需要注意的是,于同一空间内,必须要配景与主景,以主景为布景核心,突出醒目感,才能发挥其吸引作用。
(二)布局形式
在布局形式下,首先必须要注意点、线、面间的布局。在室内设计中,采用点式来进行植物景观布局,将高大灌木或乔木置入室内中心区域,可突出室内空间层次;应用线式进行植物景观布置,将植物排成曲线状、直线状或其他线状,有助于时间室内空间层次的分隔,促使室内形成流线区域。而就面式布局而言,在大堂、中庭等面积大的室内空间中应用较多,形式具有多样化,可自由组合。另外,还包括综合式布局。在室内设计过程中,综合式布局主要是将点、线、面式布局形式进行综合应用,经由各种不同组合形式形成不同效果。对大堂等面积较大的室内空间进行设计时,可采用综合式布局,按照各个位置的不同设计需求,将不同色彩、形态的植物进行有机组合,实现整体景观的契合。此外,可将草、乔、灌及地被植物进行组合,彰显层次的不同,基于质地、色彩协调下,还可借助水景、假山,形成大自然景观,于整体协调中彰显局部对比,具有引人入胜的作用。
(三)养护与管理
要想提高植物景观的观赏性,必须要重视植物景观日常养护与管理工作。首先,择取适宜的培养土质,基于把握不同植物习性的基础上,选择田园土、河沙、珍珠岩、锯末等土质,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此外,在日常维护工作中,要定期对植物进行施肥、浇水、捉虫等处理,确保植物迅速生长。另外,要定期对观叶植物进行修剪,维持植物观赏外形。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室内设计过程中,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景观的作用,必须要完善设计思想,重视景观设计个性化特征,多借鉴与学习国外优秀设计,从实际状况出发,突出我国现代室内设计风格。
参考文献:
[1]郝熙凯.植物景观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08):149-153.
[2]田耀全,尚阳.植物景观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2(18):87-88.
[论文摘要]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是操作性、技术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学好基础会计是非常重要的,而要学好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训的学习是并重的。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后续各门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由于该门课程涉及的概念多,理论抽象,核算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会计学本身是一门操作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讲授起来显得比较枯燥,如果教师一味的讲述理论知识,不辅助一定的实训或实训工具,面对一群对会计知识一无所知的学生,要提起他们对该课程的兴趣和一定的感观认识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训的重要性。通过实训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会计专业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过程式知识,分别通过会计理论教育和会计实践两条途经获取。这两条途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一、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实训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国教育正朝着把大学教育普及的方向快速发展,就业成了教育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大学生是不愁工作的,但在教育全面扩招的今天,就业成了国家、企业、家庭中最大的问题。是工作机会减少了吗,不全是;是我们的用人单位太挑了吗,也不全是。因此,我们的教育单位“觉醒”过来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了。所以很多院校都在改革,针对用人单位的普遍意见(学生缺少实践能力),都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上花了很多的成本。但在改革的过程中,又走入了一个误区—忽略的理论知识。在近十年的会计教学中,笔者发现,会计实训是很重要的,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面对初学会计的学生来说,应如何打好他们的基础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授课程中应做到语言风趣,尽可能的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很抽象的概念。比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大多学生对于生产成本这个会计科目非常难理解,我举了一个炒“宫爆鸡丁”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把“直接材料”的投入、“直接人工”的投入、“其他直接支出”的投入和“制造费用”的分配转入比喻成 “鸡丁”的投入、“花生米”的投入、“油盐”的投入和“水电煤气”的分配转入,增强了学生的感官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实训和实训工具是理论知识的保障
注重理论,加强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基础会计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每当碰到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内容时,在课堂上很难下定义和解释,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即使花费了大量精力,其效果仍不理想。如果我们在会计实验室中进行实物教学,复印一些典型的原始凭证, 购买各种格式的记账凭证、报表,要求学生完成填写、鉴别、审核原始凭证,正确填制记账凭证,自己动手装订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编制会计报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循环。若有条件可领学生到实习企业进行参观, 在参观中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工厂的生产流程、业务内容; 在实习企业会计工作室, 让学生多看一些不同类型的原始凭证, 了解从原始凭证到会计报表的整个核算过程和会计工作组织知识。这样学生所接受的将不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实战演习,从初始记账、算账、报账到关键的用账、可以弥补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缺憾,可以为我们培养出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素质全面的会计人才。
三、理论知识应和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会计专业理论与会计实训的衔接,能突出会计知识的适用性。会计理论来自于会计实践, 是会计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 同时又对会计实践工作加以指导, 所以教师在对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构建出较完整的理论框架, 而且还要树立起完整的操作理念。因此, 在讲授基础会计课程时都需组织配备相应的会计模拟实训资料与教材进行衔接, 将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指导学生实训, 将较系统的实训资料发给学生, 把需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 将实训作为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通过指导学生会计实训, 把学生的理论思维引到与会计相结合的实际中去, 通过实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增强会计知识适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学生太“懒”了,许是高考压得他们太久了,一进大学就松懈下来。确实大学学习较之高中要松的多,所以为了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基础会计教学应将会计专业理论教学与会计实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许多理论问题根据实训需要由学生自主去钻研解决, 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 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个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教师的讲课精力可也放在学生通过钻研而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上来, 便于体现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误区与规避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理论教学与实训的比例,如果课前没有充足的准备工作,很容易造成厚此薄彼的现象。特别是实训,根据学生的配合程度和教师的控制能力,所需时间会不尽相同。因此为了能更好了教学,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做到课前收集资料、课中精炼讲解、课后留有内容,让学生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总之, 对于基础会计的教学,需要在注重会计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会计实训, 并且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基础会计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学好后续课程打好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兆英:会计理论教学与模拟实训的衔接问题探析.会计之友,2006,(11)
[2]强锦:关于《会计学基础》教学的思考.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7,(01)
【关键词】元认知;物理教学;理论基础
1 关于元认知
自弗莱维尔(Flavell)于1976年在其《认知发展》一书中明确提出元认知的概念以来,人们对元认知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弗莱维尔认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自身系统进行反思的一个知识系统,即对认知的认知。其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包括认知操作的各个方面,以及对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操作进行监视、控制和调节。近年来心理学家们已经逐步认识到元认知对于人心理的发展的价值。
元认知知识就是关于个人的认知活动以及影响这种认知活动的各种因素的知识;元认知体验是任何伴随着认知活动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是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控和调节。在实际的认知活动中,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
由此可知,元认知实际上就是指导、调节自身的认知过程,选择有效认知策略的控制执行过程,其实质就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
将元认知教学与物理学科相结合,就能形成一种元认知物理教学:以物理学科知识为载体;充分发挥教学活动不同层面的功能,既注重学生物理知识技能形成、又注重学生物理学习和问题解决策略积累;促使学生构建知识、技能、策略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统一网络性结构,并借助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使学生形成正确态度、价值观。
2 理论基础
2.1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理论”,把课堂学习按两个独立的角度划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认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其条件是:学生表现出一种在新学内容与自己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学习内容能够与学生己有知识联系起来。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中,要学习的新内容供给学生后,学生需要主动地在意义上把它同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己有的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并予以保持,以便于以后的回忆和再认,或者把它作为学习有关新材料的基础。至于发现学习,就要使学习的新内容在能够被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以前,必须是被学生独立地发现出来,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奥苏伯尔提出了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和顺应,这是学生用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发生联系,建构新知识的心理意义。奥苏伯尔认为知识是有丰富的内容、网络性结构和认知功能的,认知结构就是知识在学习者脑海中存留的一种表述。学生可以通过概念图的制作进行知识的完善、方法的整理,是知识的再建构过程。
2.2 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源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学说,皮亚杰以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或者说,认识并非思维对外部或现象简单的、被动的反映,而是认识主体的一种主动建构活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加工者。
2.3 维果斯基社会建构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社会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在一定的情境中协作、会话对意义建构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设计的学习环境一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课堂教学可以以学习小组形式进行,“协作”发生在学习小组学习的全过程,协作使学习小组成员之间更好地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使各学生个体的学习才能形成互补,也是小组内个体的学习收获成为整个学习群体的共享资源。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就是在这一定的情境中的协作、交流通过“同化”和“顺应”来完善和丰富个体认知结构,认识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完成意义建构的学习过程。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主动建构过程,是主动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发生联系的过程,并形成学生个体的知识结构,还可以以概念图的形式呈现。学习小组这种课堂合作学习形式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特别在思维过程回顾分析,将思维过程言语化,并进行交流、讨论,更好地构建策略。学生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积累学习策略、问题解决策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自我监控的水平,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
3 元认知理论结合物理教学实践的意义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学习过程中蕴涵着大量的思维活动。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有效开发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将元认知理论融入到物理教学实践中,即会成为提高学生物理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的突破口,也会对物理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3.1 元认知能改善物理思维品质
物理认知活动的核心是物理思维品质与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物理思维品质主要表现在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等方面,比如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会发现学生思考问题的速度有快有慢,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灵活也有死板,对概念的理解有深刻也有肤浅等。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元认知与思维品质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元认知的差异是形成思维品质差异的根本原因,思维品质的提高是元认知能力提高的结果。也就是说上述物理思维品质上的差异其实是由学生元认知水平的不同引起的。因此,开发学生物理元认知能力,正是改善物理思维品质的关键。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有助于他们提高思考问题的速度,灵活解决问题,对物理概念和问题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3.2 元认知能发展物理学习能力
学习的过程不只是对认知任务、认知材料的识别和加工的过程,同时也是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的自我监控和调节的过程。同样物理学习能力也应包括学习中的各种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制约着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元认知能力,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分析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且能及时反思寻找问题的原因,并准确纠正过来,能不断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教训,根据不同情况调控好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保证学习质量,提高学习效率。
3.3 促进自我反思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体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自我反思,这也是策略积累的自我建构过程,外界点评只是外因,自我反思才是策略积累的动力因素,是提升学生元认知水平的根本。教师要注意明确要求学生在讨论中多回顾自己的思维过程,自己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在回顾评价中感悟。教师的点拔要导向策略学习,就不要仅停留在会不会做,学会做那一步,而要学生回答为什么这样做。
3.4 元认知能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物理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只向学生灌输“概念”和“规律”的过程,而是通过指导学生主动探究,获取并加工新知识的(下转第307页)(上接第148页)过程。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元认知能力,能使学生时时清醒地关注到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通过不断监测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学习进展与认知目标的差距,并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使其能深入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完善认知结构,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总而言之,培养物理元认知能力能使学生明确物理认知过程认知活动过程中的盲目性,对提高物理教学具有明显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