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初中历史科研课题8篇

时间:2023-07-07 09:20:1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历史科研课题,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历史科研课题

篇1

初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与体验式学习原理有相一致的取向,因此在地理课堂中尽可能创设模拟或真实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体验式学习平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最终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效率。地理教学中常用的体验式学习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角色扮演体验式学习

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学内容的特点,有时候可将整堂课创设为一个完整的模拟情境,让学生在整个情境中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贯穿课堂始终,完成一堂课的体验式学习。

二、知识竞赛体验式学习

地理学科有很多地理小常识,如果对小常识进行简单机械的记忆,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效率低下。针对这一现象,可根据电视上的《开心辞典》、《一站到底》等比较受欢迎的节目开展相应的知识竞赛,这样便能让学生在“赛中学”“学中赛”,寓教于乐,极大地激发其学习热情,成为积极主动的知识探求者,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愉快地接受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学习的种种乐趣。

三、课堂辩论体验式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的《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中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就是说,教师不要把自己的见解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而是把矛盾交给学生去讨论。例如“人口增长快好,还是慢好呢?北京的四合院是拆还是留?”等问题可交由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辩论。

四、课堂游戏体验式学习

针对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通过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玩中体验、感悟地理知识,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如“经纬网”与“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知识历来是初中教学中的难点,前者抽象,后者枯燥。针对这两课内容,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竞赛比传统的教学效果好很多。

在“经纬网”的教学中,教师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基本原理的学习,然后将学生带到室外广场(用石灰画好局部经纬网),学生分组抽签进行游戏竞赛,如通过“寻找地标”“查找路线”“播报地标”等游戏项目加深对经纬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教学中,利用中国政区拼图进行多种形式拼图竞赛游戏,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国省级行政区分布的识记。

五、体验式学习对师生的要求

1.体验式学习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在体验式学习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如领导者、协调者和教练者等等。

首先,教师既是教练,又是学员。在体验式学习中,教师要制定活动目标和活动方案,机智地创设情境、引导讨论、提炼精髓和延伸主题,无一不需要教师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同时,这类活动特别强调全体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为了较好地维护团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气氛,教师又要降低自己的高度,做学生的学习伙伴,要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并把这种理解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让学生知道。

其次,教师既是“局内人”,又是“局外人”。体验式学习中,分歧和碰撞是经常发生的。教师既是“局内人”,能敏锐地洞察学生的思维与情绪的变化,分析、判断学生真实的声音,引导鼓励学生更具体、更明确地提供信息和表达意见。而在表达时,又要充当“局外人”,尽量避免主观意见介入,力求公正性和客观性,使学生感受到充分的关心与尊重,帮助他们进行更深入的自我探索。

篇2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初中地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223-02

体验式教学是指通过创设或模拟某些实践类的活动,来使学生亲身了解、感受周围的事物。学生通过在模拟或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来获取知识并反思自我学习态度。地理来源于生活,是一门对生活有用的学科。体验式教学符合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并能很好地适应当下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变化。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往往能得到超出预期的学习效果。

一、体验式教学应用于初中地理课堂的意义

体验式教学从本质上让学生不受空间的限制,通过情境创设来为学生展现课堂学习内容。这种体验式教学能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大幅度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改变以往初中地理课堂枯燥的教学模式和单一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地理概念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得学生能对知识有更深刻的感悟与触动。

二、体验式教学开展的具体要求

1.对老师的要求。体验式教学开展的前提是,老师本身具有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能够在开展体验式教学时很好地把握住课堂整体节奏与课堂氛围,设立合理的情境、完善的活动方案并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讨论,适时的活跃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再者,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了解学生的性格,感受到学生的思维变化,如此才能了解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索,在这期间把握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并以学生为主体,做到充分尊重学生。

2.对学生的要求。学生首先要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体验式学习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需要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相配合与交流,才能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并且学生要敢于探索与思考,学会将自己的想法进行完整流利的表达。因为新型教学模式并不是同从前一样,老师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找出答案。所以这要求同学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此才能保证初中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三、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开展

1.社会实践参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是体验式教学最直接的教学手段,比如在苏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介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这节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某些地区的自然景观,通过实地的考察了解当地农业发展情况、经济发展情况,或者组织一些社会调查,这一系列的过程都会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索精神,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地理对于生活的作用,并且一定程度上加强社会积累。学生在进行社会调查的过程中通过对自己整理的资料和活用所学知识来完成调查报告,将对所学初中地理知识有着更为深刻的认知。

2.情景模拟。有些地理知识本身十分抽象,学生光凭老师的讲解和自身的想象,很难真正地理解。比如苏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所涉及的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这一部分一直是初中地理教学的一项难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果不够,很难将所学知识熟练掌握。故而采取情景模拟的手法来开展教学。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手段让学生观看地球公转与自传的动态变化,或者让学生自己制作相关的模型。通过教师在一旁的逐步引导,逐渐解开与地球运动相关的一系列的重点难点问题。并且提高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3.动态化信息软件的应用。随着时代科技水平的提高,许多软件可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比如“谷歌地球”的运用,谷歌地球是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其中的动态信息使得地理知识从抽象化到具体化,其三维立体效果极佳,更能形象直观地反映地理信息,有更强的实用性。相较于传统的地图更容易查找。通过该类软件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接纳地理知识,使得地理课堂更为生动。

4.课堂趣味活动的开展。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在课堂上为了激励学生们学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可开展各类趣味性活动。比如地理知识竞赛,参考电视上知识问答节目的环节设定,进行小组合作竞赛。使得学生在比赛中更有效地学习地理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或者设立课堂游戏环节,在游戏中回忆所学、应用所学知识。比如进行中国地图拼图比赛游戏,在游戏中加深对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具置分布的了解。

5.合作性探究学习的开展。设计一个内容涵盖量较广泛的课题,并以小组为单位要求通过下小组分工与讨论合作完成课题。学生通过合作性学习能明显发现自己个人的优、劣势,并且小组同学一起研究与合作完成课题,搜集相关地理资料,每个人都能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长处,保证人人参与,每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都会得到学习能力与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体会到完成课题的喜悦之后,将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的教学方式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不断的革新,如此才能保障学生真正将地理这门科目学以致用,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学习初中地理为日常生活带来的实际性帮助。体验式教学的开展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对于今后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的进一步深化有着深远的影响。着重体验式的教学也将成为日后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张蓉.谈“体验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2010,(04).

篇3

一节成功的历史课堂,问题的设置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历史是一门比较复杂的综合性学科,教师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使得提出的问题都是高效的,来保证教学的效果。问题的设置应该要结合课本内容的情景,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现很多与课本内容联系紧密的资源,较好的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生在对课本的内容有了一个较为详细的认识后,教师可以结合当时的情景来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解读。问题的设置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教师提出的问题既要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又要结合时代性,让学生能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历来进行分析。切忌提出的问题很难,学生不能够回答。教师的知识和生活阅历要比学生丰富,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要求,否则问题的设置就是失败的,在课堂上的问题设置要使学生能够抒发自己意见,同时能够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说的有理有据,教师在学生回答时要注意尊重学生,对学生的思想进行保护,学生有回答得不对的地方,教师要尽力的引导,这对于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二、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设置的建议

要想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置达到预期的效果,还要注意考虑教学课堂的实际情况,不是所有的问题设置都能够对课堂的教学效果有提高的作用,因此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问题的设置应该要把握好时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主导的地位,要对课堂的进度有较好的把握,问题适合在什么时候提出,提问的时间应该有多长,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时间占课堂教学时间多少,学生是否能够有较充裕的时间来进行问题的表述,教师能否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些点评和解答,这些都是要考虑的。很多的教师在提问后,为了追求教学进度,会匆匆结束,学生的思维还没被打开就被关闭了,往往导致到学习的最后,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失去了思考的兴致,最终使得问题的提出没有预期的效果,因此恰当的提问时间设置能够更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问题的设置不宜过多,所以教师要对问题进行精简,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时间去思考一个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评述和解答,让学生在思考后找到不足,逐步提高思维能力。

(二)设置问题应该将学生的特点考虑进来

设计问题尽量避免一些无效的问题和效果比较低的问题,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时间应该留给价值大的问题,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学生的能力有一个比较好的把握,问题的设置要能够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的探讨,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的同时又能够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探讨中来。因此,教学的问题设置难度要适当,太难或是太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够达到预期效果,问题的设置好比一个梯子,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借助这个梯子能够看到更为广阔的平台,让学生拾级而上,不断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得到提高。

(三)历史教学中问题的设置要有目的性

历史教学过程中对问题的设置就是对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检查,同时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也能够体现他们在课堂教学上的主动性,教师的问题设定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提高教学的效率。目的越是明确,学生越是能够掌握住重点,学生的掌握程度也就越好,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三、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上问题设置的意义

高质量的问题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拓宽学生的思维,教师通过不断在课堂上的设问,解答,会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能够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做到活学活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逐渐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而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不仅能够高效地掌握知识结构,还能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勇于探索的精神,从根本上提高学习质量。提高学生能力的这个过程,同时也是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才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篇4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程资源;实验课;日常生活用品;利用

日常生活用品来源于学生生活,且易取、易得,是对学校实验室资源的补充。日常生活用品开发成为实验课程资源,能把学生的学习视点从书本逐渐引向生活,引向更广阔的自然时空,使学生对科学现象获得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科学知识就存在于生活之中。

一、利用日常生活用品直接替代实验用品

如果没有合适的课程资源,可以由那些特征和性能近似的其他资源代替,课程资源具有替代性。中学科学实验创造技法中的替代法是通过对原型的观察研究,洞悉其材料结构、工艺造型、功能原理等,在原型的引发下进行创新的一种技法。替代法不是消极的顶替和被动的替换,而是主动、积极地创造。利用替代品做实验能打破常规实验的条条框框,启发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可直接替代的实验仪器:白色厚薄均匀的瓷汤匙可作代蒸发皿,用于一般固体的加热,少量溶液的加热、蒸干等;口大、口边光整、无色、大小适宜的药瓶、罐头瓶等,都可作集气瓶;用塑料吸管或水性笔芯代替导管;用泡沫塑料代试管架;包装药片的塑料凹槽可作井穴板;光亮的纽扣、灯泡、表蒙子、罐头盒等,根据上述物体表面是凹或凸的可以成为凸面镜或凹面镜;老花镜代替凸透镜等。

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可直接替代的实验药品:废旧干电池外壳剥下洗净替代锌,废旧干电池中剥取的石墨棒替代石墨;破铝锅、铝壶、青霉素等瓶口剥取铝片;精装香烟的铝箔代替铝箔;铝质废电线中剥取铝丝;铜质废电线中剥取铜丝;大理石可替代碳酸钙;食用小苏打可替代碳酸氢钠;厨房用精盐可替代氯化钠;厨房用醋可替代醋酸;豆油、菜油、猪油可替代油脂。

二、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实验用品

学校实验室应提供一些常用工具盒,为师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自制教具,进行科学实验提供便利。有些制作精巧的自制教具和创意新颖的实验器具不是登不了大雅之堂,而是可以作为学校的常规仪器保留下来。它们不仅有助于科学实验教学,而且可以激发广大师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给学生以亲切感和成就感。正如麦克斯韦所说:“演示实验的教育价值常常是与仪器的性能成反比,学生用自己自制的仪器,即使在用的过程中总是出错,却常常比用细心调整的仪器易于学到更多的东西。”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也曾说过:“自制的仪器永远比买来的好。”有些药品也可以利用一些身边易得的原材料自制。尽管不是很纯净,但用于一般实验还是可以的。

可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的实验仪器:利用墨水瓶(代灯座)、汽水瓶盖(固定灯芯)、塑料瓶盖(代灯罩)、废铁皮(代防风罩),可做成很实用的酒精灯;取下废灯泡上的金属套(可在酒精灯上转动着烧一会儿),再小心取出灯泡中的玻璃柱。金属套内外涂一层漆,干后配上皮塞和导气管,把金属套用油灰黏合在玻璃泡上,即可做成代烧瓶;用眼药水软塑料管或其他类似的软管,在管口上套上一支拉尖的细玻璃管,就是一支非常实用的滴管;用大小适宜的圆玻璃瓶,截取上面部分,可以做成漏斗;用油灰或熔蜡把大号废旧注射器的顶端的小孔堵住,配上水泥座或厚木座,就成了一个很实用的小量筒;用普通食品塑料袋制储气袋,储用都很方便;简单的木质天平可以自制:用木条作横梁,用一段废锯条磨成刀口作支点,在横梁上等臂两端各挂一个塑料盘子作托盘。砝码可用硬币(三个一分硬币作2克砝码,三个五分硬币作5克砝码,误差不大)、空药瓶(盛上相当的沙砾,可当10克、20克、50克的砝码)和砖头(切成所需的重量,例如100克、200克、500克、1000克)来代用。如自制简易显微镜的材料完全可以废物利用,可以选用圆形花镜片两个、马粪纸1张(鞋盒即可)、三合板或薄木板1块,小镜片1个,铁丝和圆钉若干,乳胶和小木条。

可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的实验药品:用稻草等烧制少量即得草灰;用柳树枝自己烧制,研细即为炭粉:取蛋壳数个洗净、晾干、捣碎,可制得碳酸钙:用铜丝在水焰上燃烧,表面可生成氧化铜;一些花草、果实及蔬菜如卷紫心菜、紫萝卜、红萝卜、紫罗兰花等均含有育翅酸碱指示剂作用的色素,可以用这些植物来自制酸碱指示剂。

近年科学实验改革正在向着贴近生活的方向进行,从生活性、实用性和符合年龄特点的角度来考虑设计实验是很有必要的。要善于从熟悉的环境和事例中发掘实验课程资源,丰富教材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加深对周围事物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蔡铁权,姜旭英.浙江省综合科学课程改革二十年[J].全球教育展望,2008(9):65-70.

篇5

论文摘 要:现从两个方面入手对初中科学实验课日常生活用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进行探讨,包括:利用日常生活用品直接替代实验用品、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实验用品。

日常生活用品来源于学生生活,且易取、易得,是对学校实验室资源的补充。日常生活用品开发成为实验课程资源,能把学生的学习视点从书本逐渐引向生活,引向更广阔的自然时空,使学生对科学现象获得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科学知识就存在于生活之中。

一、利用日常生活用品直接替代实验用品

如果没有合适的课程资源,可以由那些特征和性能近似的其他资源代替,课程资源具有替代性。中学科学实验创造技法中的替代法是通过对原型的观察研究,洞悉其材料结构、工艺造型、功能原理等,在原型的引发下进行创新的一种技法。替代法不是消极的顶替和被动的替换,而是主动、积极地创造。利用替代品做实验能打破常规实验的条条框框,启发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可直接替代的实验仪器:白色厚薄均匀的瓷汤匙可作代蒸发皿,用于一般固体的加热,少量溶液的加热、蒸干等;口大、口边光整、无色、大小适宜的药瓶、罐头瓶等,都可作集气瓶;用塑料吸管或水性笔芯代替导管;用泡沫塑料代试管架;包装药片的塑料凹槽可作井穴板;光亮的纽扣、灯泡、表蒙子、罐头盒等,根据上述物体表面是凹或凸的可以成为凸面镜或凹面镜;老花镜代替凸透镜等。

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可直接替代的实验药品:废旧干电池外壳剥下洗净替代锌,废旧干电池中剥取的石墨棒替代石墨;破铝锅、铝壶、青霉素等瓶口剥取铝片;精装香烟的铝箔代替铝箔;铝质废电线中剥取铝丝;铜质废电线中剥取铜丝;大理石可替代碳酸钙;食用小苏打可替代碳酸氢钠;厨房用精盐可替代氯化钠;厨房用醋可替代醋酸;豆油、菜油、猪油可替代油脂。

二、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实验用品

学校实验室应提供一些常用工具盒,为师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自制教具,进行科学实验提供便利。有些制作精巧的自制教具和创意新颖的实验器具不是登不了大雅之堂,而是可以作为学校的常规仪器保留下来。它们不仅有助于科学实验教学,而且可以激发广大师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给学生以亲切感和成就感。正如麦克斯韦所说:“演示实验的教育价值常常是与仪器的性能成反比,学生用自己自制的仪器,即使在用的过程中总是出错,却常常比用细心调整的仪器易于学到更多的东西。”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也曾说过:“自制的仪器永远比买来的好。”有些药品也可以利用一些身边易得的原材料自制。尽管不是很纯净,但用于一般实验还是可以的。

可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的实验仪器:利用墨水瓶(代灯座)、汽水瓶盖(固定灯芯)、塑料瓶盖(代灯罩)、废铁皮(代防风罩),可做成很实用的酒精灯;取下废灯泡上的金属套(可在酒精灯上转动着烧一会儿),再小心取出灯泡中的玻璃柱。金属套内外涂一层漆,干后配上皮塞和导气管,把金属套用油灰黏合在玻璃泡上,即可做成代烧瓶;用眼药水软塑料管或其他类似的软管,在管口上套上一支拉尖的细玻璃管,就是一支非常实用的滴管;用大小适宜的圆玻璃瓶,截取上面部分,可以做成漏斗;用油灰或熔蜡把大号废旧注射器的顶端的小孔堵住,配上水泥座或厚木座,就成了一个很实用的小量筒;用普通食品塑料袋制储气袋,储用都很方便;简单的木质天平可以自制:用木条作横梁,用一段废锯条磨成刀口作支点,在横梁上等臂两端各挂一个塑料盘子作托盘。砝码可用硬币(三个一分硬币作2克砝码,三个五分硬币作5克砝码,误差不大)、空药瓶(盛上相当的沙砾,可当10克、20克、50克的砝码)和砖头(切成所需的重量,例如100克、200克、500克、1000克)来代用。如自制简易显微镜的材料完全可以废物利用,可以选用圆形花镜片两个、马粪纸1张(鞋盒即可)、三合板或薄木板1块,小镜片1个,铁丝和圆钉若干,乳胶和小木条。

可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的实验药品:用稻草等烧制少量即得草灰;用柳树枝自己烧制,研细即为炭粉:取蛋壳数个洗净、晾干、捣碎,可制得碳酸钙:用铜丝在水焰上燃烧,表面可生成氧化铜;一些花草、果实及蔬菜如卷紫心菜、紫萝卜、红萝卜、紫罗兰花等均含有育翅酸碱指示剂作用的色素,可以用这些植物来自制酸碱指示剂。

近年科学实验改革正在向着贴近生活的方向进行,从生活性、实用性和符合年龄特点的角度来考虑设计实验是很有必要的。要善于从熟悉的环境和事例中发掘实验课程资源,丰富教材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加深对周围事物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政治课;“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160-01

一、创设情境故事,激发体验乐趣

在高中政治课中,为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应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以外的所有具有教育工作者意义的信息资源。比如:教师可以结合传统的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道德两难故事、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对社会某些现象的看法和困惑等现实生活中的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还原知识产生的背景,恢复其原有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让学生更真实地融入到情境中去,让其“亲心”体验。

如我在讲解高三《我国实行自由政策》一框时,我们在开始课堂导入时,预先让小林同学用多媒体给全班演示一组图片,一边加以文字解说:中国佛牙舍利抵达泰国接受供奉,以庆祝泰国国王寿辰.中国北京灵光寺佛牙舍利抵达曼谷后,在泰国接受为期76天的供奉,中泰两国政府在北京就中国佛牙舍利去泰国供奉一事达成一致并签署协议,这是中泰两国佛教交往的一大盛事.这则新闻说明了我国实行自由政策,有利于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学生兴奋领略新闻图片和专注聆听讲解之际,我们导入了新课。

正因如此,课堂上通过讲解此类的时事、歌谣、笑话、谚语等,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能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亲眼”体验者。

二、优化情境问题,启迪体验灵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通常与问题联系在一起,思维因问题而动,因问题而深入,并以问题的最终解决为目的。在设计问题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边看边思边探究,如由教师或学生提出一些现实问题,并设计出具体问题,让学生思考,以此达到理解某个概念或观点的目的,或有目的地设计矛盾,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全面地辩证地解决,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迁移能力,养成变换角度思考问题习惯。

又以讲解《我国实行自由政策》这一框为例,在提到中学生能否信教问题时,有学生提出了一种在平时旅游中常碰到的现象:旅游风景区常有名寺神佛,游客中常有人要去拜祭名寺里的神佛,那么学生是否可以拜祭名寺里的神佛?当这一问题一提出,学生的争论声音就四起:

有学生说:不能拜菩萨,这是迷信活动。

有学生说:我觉得不能,因为我们是学生,不能相信泥塑菩萨。

有学生说:为什么不能呢?我就看见过有学生在拜菩萨,那又怎么样?

有学生说:当然能拜了,菩萨在那里,自然是让人去拜,别人能拜能,中学生也可以。

“能”与“不能”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形成了对立的两派,这时我意识到这是很好的教学契机,这是一个现实问题,而大家对这问题的兴趣已被激发起来,何不让学生作一次自主的探究学习,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让学生明白自己应有的行为选择,经过师生短暂的讨论,我们确定了以下几个问题:

1.我国有多少信教群众?如何分布?2.我国对宗教问题有那些法律规定?3.在庙堂寺院中拜菩萨的人心里是怎么想的?4.怎么看待看相、算命等活动?5.我国对学校教育有那些规定?

然后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形形的宗教活动与迷信活动进行探究,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活动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学习内容与自我建构,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体验的欲望。

三、搭设情境舞台,展示体验风采

“和谐教学法”创始人王敏勤教授研究表明,80%的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弄懂80%的课本内容。有些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学生可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到理解,教师只要给予合理的空间和恰当机会,让学生自悟和体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兴趣。又如我在讲授《我国实行自由政策》一课时,针对如何全面贯彻执行我国的自由政策的内容,让几位学生根据在社会中碰到的问题,自选体材,自编小品进行表演,其中小张和小吴分别扮演信佛教的母亲和上高二的女儿.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虚拟情景,让学生上台尽情表演:

母亲:好孩子,明天是我县鲸头某寺重新开放的好日子,你跟我一起进香吧。

女儿:妈,我不想信佛教。

母亲:傻孩子,信了教,菩萨就会保佑你的,你必须要信教,这件事由不得你了,信也得信,不信也得信,明天必须跟我去。

女儿:我不想去,我们政治书上说世界上没有神仙,我劝你也不要信教.我不赞成明天你去烧香。

母亲:某寺的烧香活动又不是,怎么不能去?该地政府为了保证进香活动的安全进行,派出了较多人员去维持秩序.这说明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女儿:我是共青团员,如果你一定要我去,我就在该寺门前向广大信徒宣传无神论,课堂里传出同学们的笑声。

母亲:那不行,该寺是烧香拜佛的地方,怎么能在哪里胡说八道呢?如果有机会,我去你们学校里宣传佛教教义,让菩萨保佑你们。

篇7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类型;研究

1.选题意义

提问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一直以来都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也一直受到国内外相关学者、教师的高度重视。精心地设计、合理地利用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并能真正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交流的活动中来,从而增加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为了唤起地理教师对课堂提问的关注,对地理课堂提问重新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如何设计和利用不同类型的提问,才能构建起对课堂提问策略的教学知识体系,真正地以学生为中心,优化地理课堂提问,确立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目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问的分类、各类问题出现的频率、提问方式和技巧,以及提问后的等待时间等方面。在我国有关课堂提问的研究中,有学者对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现状及有效性的课堂观察与调查比较多,结果显示,提问问题类型的比例不当;地理高中教师对有效提问的认识与了解不够深刻,缺乏有效提问的整体设计意识;问题的指向不明确;教师对学生回答反馈有待改进;在实际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几乎没有提问。但是,对初中地理课堂提问类型的专门论述比较少。

3.研究过程

3.1研究对象

将临汾六中地理教师魏国丽老师的一节《走进巴西》教学实录内容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初中地理课教师提问类型的情况,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提问来促进高中地理教学。

3.2研究工具

《问题类型编码表》:参照布卢姆(1956)教育分类理论的六个层次,从简单、具体的最低层次到复杂、抽象的最高层次分别是:Knowledge、Understanding、Application、Analysis、Synthesis、Evalnation。根据此理论,布鲁姆从学生思维层次将提问分为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水平的提问[3]。我使用1认知、2理解、3应用、4分析、5综合、6评价水平的提问进行编码。

《问题类型编码表》:根据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不同教学目的,谢志贤(2006)把课堂提问方式分成以下三种提问类型:任务式提问、练习或复习式提问、交互式提问。任务式提问,即以教师有目的地设计一定的任务,并使学生在回答过程中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的提问。练习式和复习式提问都是对知识的巩固与提高。交叉式提问就是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温故而知新,把一段时间前所学的知识与新学的知识结合起来提问的方法。我使用任务式提问、练习或复习式提问、交互式提问进行编码。

3.3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法

3.4数据收集、分析

2013年5月29日在临汾六中进行了《走进巴西》的授课观察。本研究对这节课进行了随堂的录音,以便转化成文本文档。(见附录一)然后,利用《问题类型编码表》统计出每种提问类型的数量,计算出占教师提问总数的比率。(见附录二)最后对统计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4.结果

4.1学生思维层次的分类

从表1中可以看出,教师总共提问36个,其中认知水平的提问有19个,占到提问的52%;理解水平的提问有9个,占到提问的25%;分析水平的提问有4个,占比为11%;应用水平的提问和综合水平的提问分别有2个,共占比为6%;而最高层次的评价水平提问一个也没有。说明教师低认知水平的提问占绝大多数。教师作出这种选择主要趋向于了解和检验学生对于地理基础知识也就是最基本的地理教学内容的了解与掌握,所以教师选择了77%认知水平和理解水平的提问。

4.2回答对象的分类

从表2中可以看出,教师对于学生全体提问的百分比为61%,个别提问为22%,转嫁提问为11%,没有回答的为6%。全体提问明显多于个别提问。全体提问可以促进全体学生一起思考问题,而个别提问可以有助于教师吸引单个学生的注意力,并一对一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所以,不管是全体提问还是个别提问,都有其相对的优点,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其优点,以发挥课堂提问的最大优势。

4.3提问内容的分类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开放性问题仅有5个,仅占总共提问的15%,比重较小。很大比重的提问还是封闭性问题。教师提问大多选择封闭性问题,原因在于该类问题答案唯一,教师容易在课堂中把握。而开放性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控制,但是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所以也有少量的开放性问题的提问。

4.4提问目的的分类

表4的数据中显示,教师的任务型提问(58%)的使用率比较高,说明教师在课堂实际教学中注意到了任务型提问的重要性,这也符合了我国提倡任务型教学的教育思想,教师把着眼点放在使学生完成某种任务而设计问题。

5.结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的课堂观察在课堂提问类型中的低认知水平的问题多、全体提问的多、开放性问题少这些不足,提出以下可供一线教师参考的教学建议,希望能给一线地理教师一定的启示。

5.1注重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尽量多提一些综合、评价类问题

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职责是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复杂而真实、全面的问题。他有义务挖掘或发现这些问题,而且认识到答案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方法产生多重观点,这显然是要求教师多提出锻炼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问题。教师适当地运用评价问题可以让学生把地理习题中出现的信息和观点与教师提供的信息进行对比,并能结合学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形成各种判断,使学生具备独立的判断能力,从而达到锻炼学生独立思维的目的。

5.2选择问题时注意全体和个别提问相结合

在本研究观察中发现,有时,在课堂上教师会先找出回答问题的学生,然后再提出问题,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由于回答问题的对象已经指定,其余的学生就会采取忽视的态度而不去思考问题;相反被提问到的学生由于突然被老师点到,而产生了思维的紧张感,思路跟不上问题,无法形成有效的师生间的互动,耗掉了课堂的时间,也降低了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将提问的时间顺序换一下:先提出问题,再指定回答问题的学生。

5.3开放型问题与封闭性结合使用,增加开放性问题的数量

教师在课堂上也应多提一些开放型问题。《课程标准》提倡地理课堂应该形成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应该形成一种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地理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汪美明.英语课堂提问的类型[J].湖南教育,2002,18.

[2]雷霞.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及策略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3]李明.中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06:11-13.

[4]段志贵.优化课堂提问的六个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3,(8).

[5]张铃.中学英语课堂提问方式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12.

[6]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7]丁旭红.优化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果[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5).

[8]张岳.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9.

[9]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0]夏志芳.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篇8

一、竭尽全力做好每个实验

物理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以观察实验为主的学科,有一些原理、现象,不是三言两语,一时半会可以说清楚的,本着百闻不如一见,课前准备好实验器材,课堂上给同学们认认真真地演示,通过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观察和总结,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味的追求空洞的说教,对有些理论性比较强的知识点,反复讲解,有时会挫伤同学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若我们教者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大家参与,人人动手,动脑,观察思考,效果就会好一些。就这点而言,做好实验,上好实验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和谐平等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

要理解、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上进心。在成长的道路上,谁都免不了要犯错误或跌倒。对待学生应像园丁对待生病长虫的小树苗一样,耐心地给小树苗治病、捉虫,而不是砍掉小树。冰心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对待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尊重并理解他们。课堂上是师生关系,课后应该是朋友关系,需和他们多接触、多交流、多沟通、多谈心。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正直包容,富于爱心。其次:“亲其师,信其道。”在实验课中,同学们动手的能力可能存在着千差万别,应该耐心指导,同学们之间要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帮助,不能动不动就横加指责,要充分尊重学生。作为老师,应深知要想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在实验课中,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提出问题,发散思维,创造性的开展一些设计,使我们的实验课真正意义上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大舞台,对学生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都要肯定和表扬,表扬和称赞的话语不离口,让学生人人参与,个个进步。

三、敢于放手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人

在我们农村中小学,在实验设施设备,器材等资源的配量上,很有可能缺胳膊少腿,一般情况下,就只能准备那么一两套完整的实验,教师一手包办代替。十有八九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在下面听的伤脑筋,结果事倍功半。鉴于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为多准备几套实验,教者应该因地制宜,有时候土法上马,积极的行动起来,自己动手,经过自己一段时间的努力,几套像模像样的物理实验就成型了。同学们终于有机会人人动手操作实验,看着同学们认认真真地操作演练,得出一个又一个丰富多彩的结论,或者一个又一个的结论被证实,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和欣慰。这样一来,即使有些器材制作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可能就只能准备一套实验,我也一改以前的一手包办代替,尽量多的让学生动手操作演练,通过他们的口和手,向同学传递一些信息,让学生们在愉快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真正意义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关注发展注重探究性教学实验的指导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平台。追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获得理解知识的实践经验,达到科学素养的培养,既不能为探究而探究,也不能将实验探究全部交给学生,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对探究性实验的指导,是建立在符合学情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探究性实验课题与所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教材中对探究性实验课题从问题的提出到交流讨论,分析实验数据,均会给出指导性意见,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所面对的学生,思维层次,学习习惯均有较大差异,所以教学在指导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时,一定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针对探究的每一个环节,给出符合学生学情的引导性问题。探究性实验教学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的训练作用是不言自明的,引领学生亲历探究过程,感悟知识获得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形成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能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雄厚的基础。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