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7 09:20:1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经济问题的本质,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垒球;竞技水平;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8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041(2007)10-0179-02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垒球运动在我国呈现出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喜爱垒球运动的人们越来越多,垒球人口和场地设施也在逐年地快速增长。特别近两年,随着中国女子垒球队在世锦赛和奥运会上多次登上领奖台的表现来看,中国垒球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垒球的竞技水平和世界垒球的竞技实力仍有相当的差距,而中国男垒的水平则相差更远。因此,对影响我国垒球竞技水平发展因素的研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1影响我国垒球竞技水平提高的基本问题
1.1垒球运动在我国的普及发展问题。一项运动的发展与提高离不开它的群众性,社会对垒球运动的认可程度、人们对垒球运动的认识深度将直接影响到它的发展与提高。综观我国垒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1.1垒球人口的增长结构失调。近些年,垒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很快,从垒球教学普及普通高校、业余垒球联赛举办频率的上升等方面都体现了我国垒球运动的快速发展。但是垒球人口的增长结构失调,其增长结构处于两头小、中间大的趋势。从中国垒球网上我们可以查到代表着我国垒球竞技水平的垒球专业球员仅有800多人,这一数字就连主管垒球运动的管理部门也捉襟见肘;而作为后备队伍的青少年的发展空间更是狭窄,少儿从事垒球运动多数是受家庭、环境、经济等方面影响,他们主要集中于发达地区或大、中城市,增长速度较慢。增长速度较快的主要集中于一般的业余爱好者,他们从事垒球主要用在工作之余的娱乐与消遣,却无法代表我国垒球的竞技水平。
1.1.2场地设施仍然不足。场地不足也是影响我国垒球整体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在一些发展较快的国家,其每几千人就拥有一片场地,而我国的垒球场地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城市的高校和体工大队的训练基地,平均每几万名喜爱垒球的人才能拥有一片场地。由于目前这种状况,给我国垒球运动的普及带来较大的难度。
1.2青少年后备力量培养的问题
1.2.1青少年垒球运动员的培养选材面过小。后备人才储备的数量和质量是竞技体育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和成长模式都是呈金字塔型的,其塔底宏大,基础深厚,塔顶就会伸展更高,竞技成绩就会更突出。现阶段,我国青少年的培养主要以国家培养为主,兼顾集体培养。作为主体部分的业余体校一直是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最基本环节,也是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塔基。我国业余体校培养的青少年运动员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地区的青少年却从选材阶段起就无缘涉足,对垒球是一项什么样的运动也不了解,这和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的选材普及程度有着很大的差距。
1.2.2训练缺乏科学性。由于我国优秀垒球教练员不多,且大多数的是从事专业队的训练工作。而担任青少年第一线的教练员多是老运动员退役后开始从事青少年训练的,不可否认,这些教练员具有一定的经验。但从总体上讲,文化水平较低,对当代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没有足够的认识。由于缺乏科学的训练方法,教学手段日益落后,这也是我国垒球后备力量和其他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1.3职业运动员问题
1.3.1职业化水平不高。与世界垒球强国相比,我国垒球运动员还处在向职业化转变的过程中,这也是制约我国垒球运动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依然采取以训练为主来提高水平的今天,世界网球强国则依靠自己国内高水平的职业联赛在以赛代练,在实战中锻炼,使运动员在各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职业化水平不高直接影响了我国网球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的次数,没有参加高水平大赛的机会,运动水平的提高就会步伐缓慢。
1.3.2训练方法不够科学、全面。科学的训练是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有效保证。通过研究,本人认为目前我国大部分专业队的训练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3.2.1训练内容不够全面。现阶段我国高水平垒球运动员的训练重点主要放在了技、战术和体能训练上,缺少了在比赛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训练。心理素质在当今世界网坛的比赛中越来越呈现它的重要性。技战术是有形训练,而“无形训练”则是心理训练。有些教练员更重视“有形训练”而忽视“无形训练”,而当运动员达到一定水平时,往往决定胜负的主要方面是心理因素。
1.3.2.2注重数量,忽视质量。过分地追求训练时间、次数的多少,而忽视整个训练过程中的效果,又是我国许多运动员训练的一个弊病。当今世界上许多高水平运动员在训练中更注重训练的针对性、细致性,在训练中着重去完善和解决某一动作的质量、某一技术环节的稳定性,而不是盲目追求训练的时间和次数。
1.3教练员问题。随着现代高水平垒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在理论知识方面,在技战术训练方面,在吸取新鲜理念方面,教练员本人掌握的如何,将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训练与竞技水平。只有全面地掌握到这些知识,才能够洞察和把握现代垒球运动技战术的发展趋势。
目前,随着中国垒球不断地与世界接轨,中国的教练员体制虽然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在特定的体制环境下,中国教练员水平与国外一些高水平的教练员相比仍有相当差距。首先,我国的教练员主要来源于退役的球员,教练员的文化素养、学历以及业务能力普遍偏低,高水平的教练很少,而且缺乏全面进修和知识更新的机会。其次,我国垒球的大环境仍是以省市专业队的模式存在,教练员的选拔、聘用由当地的体育主管部门决定,其职责和待遇与职业垒球教练员也相差甚远。在调查中发现,他们大多数在当地有一个不错的生活空间,生活的很安逸,因此许多教练员对垒球的激情已经消退,没有很高的追求。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垒球的竞技水平,因此,教练员水平的提高同样是中国垒球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2对策和建议
2.1加大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力度,优化选材机制,建立众多的垒球俱乐部,加强有关部门对垒球运动的宣传力度,使人们了解垒球运动、参与垒球运动,多元化、多途径、高质量地提高垒球人口。
2.2完善垒球竞赛体制,建立一套与国际接轨、数量合理、级别适当以及周期安排合理的联赛制度,通过比赛来提高我国垒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2.3加强教练员业务能力的培养,要送出去,请进来,与世界高水平教练员的学习和交流,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建立教练员竞争上岗的机制。
2.4加大垒球市场力度的开发,进一步利用我国现有的契机和资源,广开财路,寻求社会广泛资金的支持,促进中国垒球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J].体育科学,2001(3).
一、学校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1.坚持以人为本是高校管理的客观需求。学校的管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校管理者对学校进行管理必须使用一定的管理手段。是学校做到培养人才的目标,保证学校的正常运作。学校管理设计到方方面面,包扩教学工作,教学计划,学校后勤等。其中,学校后勤管理是学校正常运作的基础。
2.坚持以人为本是适应时代。现在世界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所谓的知识经济时代,就是指知识经济时代就是以知识运营为经济增长方式、知识产业成为龙头产业、知识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形态的时代。这就要求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创造力,平等和民主。而人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中心工作就是培养人才,这就需要学校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3.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克服传统管理的弊端。以前传统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存在着对于人性的忽视,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和现在对于人才的要求培养不符合。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改变学校的种种弊端。
二、高校管理现状
1.高校管理缺少民主。在现在的高校管理中,管理过程中的行政化问题比较严重,缺少民主性,不能针对出现的情况及时的做出反应。在高校管理中,不能征求教师和学生的想法,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往往是脱离实际,不能详细的照顾到每一个方面。教师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权利落实不到位。学校领导对于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能彻底够了解。对于民主不能彻底的执行。在制度制定的时候,不完全的考虑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不考虑学生的发展。
2.高校制度不够完善。高校要想做到效果良好的管理,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但是在现在的高校中,虽然有着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但是难免还是存在着缺点。比如说:对于学生的管理中,出现任何情况还是一言堂,不让学生进行辨别。在管理队伍的建设中,还有一些考核制度和将成制度不完善。
三、以人为本管理制度的有效策略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要在高校的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对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进行了解。以人为本注重的是民主性和平等性。高校管理人员必须在平时的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深入了解学校的各种任务。在任务的执行中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以人为本的实质,才能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用民族和平等的观念来管理学校,才能保障教师和学生的权益。同时为了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教师和学生必须做到提供自己真实的建议和意见。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以便于建立完全平等的校园。
2.注重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在高校的管理过程中,管理对象最多的就是学生,因此,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就必须从学生身上作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的人文关怀管理。第一,在对学生展开管理工作的时候,必须重视学生的地位,必须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比如:关注学生的心理情况,及时的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和矛盾,之后再进行解决,教会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第二,管理人员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尤其是新生出道学校之后对于校园生活的适应,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校园中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的学习能力。第三,在管理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尊严和自由,建立一个良好的关机网络,是学生了解管理工作的不易,可以主动的配合学校的管理工作。第四,在平时要大力提倡人文关怀的管理观念,创造一个美好,平等,健康的校园环境。
3.创新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高校的管理制度不是每个学校都是一样,需要体现自己学校的不同,尽心创新。管理制度是否符合人性是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的关键。要做到使学生和教会四自觉主动地遵守学校的制度,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采纳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学校制度的制定,需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意见。要强调学生和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制度的制定,可以设立意见征集箱,在最大范围内收集学生们对于管理制度的建议,将学生的建议在修订制度中体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学校召开职工大会来进行讨论。提前选出教师的代表,让教师对管理制度的修订有一定的权利,代表提出更符合自己需求的制度和方针。第二,让教师和学生对于管理制度做出评价。管理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及时的进行创新,这就需要在每学期末对学校的管理制度进行恰当的评价。学校在每学期末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教师和学生对于学校管理制度的评价,学校根据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及时的修订管理制度。第三,高校管理制度的修订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原则,通过不断的创新来保障管理制度时刻坚持以人为本。
四、结束语
[关键词] 网络组织 竞争情报 基本问题
[分类号] G350
作为新兴的竞争情报研究领域,网络组织竞争情报与基于单一企业组织的竞争情报有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也昭示了研究网络组织竞争情报的理论意义――丰富和发展竞争情报理论。而要研究网络组织竞争情报,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其基本理论。在其基本理论中,网络组织竞争情报产生的原因、作用和流程模式等又是三个重要的问题。在此,笔者不辞浅陋,把前一个阶段对此问题的思考和想法提出来,目的是抛砖引玉,求教于专家和同人。
1、网络组织竞争情报产生的原因
具体来看,网络组织竞争情报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1 企业网络组织具有竞争性
在市场上,作为一个整体,企业网络组织是一个竞争性“组织”(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竞争性的“中间性组织”),是一种赢利性“组织”,这决定了它会与其它商业生态系统和网络组织展开竞争。这是网络组织外部取向的竞争情报产生的根本原因。
在网络组织内部,在共享网络资源的过程中存在竞争,这种竞争往往表现为网络成员核心知识让渡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这在本质上是一种竞争关系;另外,在网络成员的相互学习过程中,各成员都力图学习对方的知识,培育和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因此网络组织中的学习是一种你追我赶式的学习,学习中隐含了竞争的关系。
网络组织中还存在成员的“成长性竞争”,即大家在互动中总是向拥有核心能力、竞争力强、收益好的伙伴看齐,于是不免暗中较劲,以争取有更好的现实成长,争取有一个更有利的发展前景,或者努力成为网络组织中处于控制地位的成员,这也会造成网络组织成员之间的竞争。
合作并不能消除竞争,竞争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法则,是推动自然演化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达尔文揭示了物种的进化规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样符合这一规律。合作的作用在于减弱竞争的强度,使竞争从原始的你死我活式的单纯对抗竞争转变为双赢、多赢和共赢式的合作竞争。但是合作并不能消除竞争,因为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资源在一定的时空中总是有限的,甚至是稀缺的,企业要获得更多的收益,必然要通过竞争来夺取;从目标的实现、计划的完成来看,企业往往通过制定赶超对手的竞争战略,采取针对性竞争行动来达到。在有些情况下,本身就是直接竞争对手的企业结成网络合作组织,在这种网络组织中,成员之间的竞争关系更是无法隐藏的。有的网络组织是一种交易性网络,在交易过程中存在议价方面的竞争,目的是能够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较多的收益。从网络成员之间的竞争关系来看,有的体现为直接竞争关系,而有的体现为间接竞争关系;从网络组织成员的行为来看,存在贡献不足、搭便车等不良行为,这实际上是个别网络成员采取不正当手段在网络组织内展开的竞争。
网络成员通常又称为“网络结点”,“网络结点”是构成网络组织的一个基本要素。从性质上看,有所谓“同质结点”和“异质结点”之分。同质结点在功能上相同或接近,可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替代,同质结点之间的合作往往是竞争性合作,即表现为竞合关系。
网络组织合作具有非全面性,即网络组织成员之间常常在某些职能上合作,而在另一些职能上竞争。网络组织中时常存在成员“左手挥拳,右手握手”的情形,如通用与丰田、福特与马自达、克莱斯勒与三菱之间建立的战略联盟型网络组织实际上一直保持着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
适当的竞争可使网络组织保持竞争优势。在网络组织中过分强调合作的一面,或者说忽视竞争的重要性是危险的,因为网络组织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缺乏正式的契约、严格的约束条款和准确并可度量的回报,网络成员都拥有相对的独立性,成员之间的松散关系仅通过信任、信心和对于未来的期望而维持着,合作竞争的结果可能偏离原来的设计,甚至陷入某种误区。首先,忽视竞争有可能导致自身优势丧失;其次,强调合作可能培养出比自己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如果竞争对手在合作中掌握了对方的核心技术,从而弥补了自身原来的不足,可能会全面提升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第三,忽视竞争可能会窒息企业的发展活力,过分追求合作,往往会形成依赖心理,总想借助别人的力量,使企业不再专心于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关键资源的建设与积累,或者使企业不再努力巩固、提升核心能力,也使企业对培养新的核心能力不再热心。
当然,过分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也是不可取的,因为过度的竞争会损害网络组织的整体利益,降低网络组织的凝聚力,使资源趋于分散,收益降低,最终可能导致网络组织的瓦解。
总之,合作与竞争是网络组织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两者必须取得平衡,只有这样,网络组织才能既保持凝聚力,又具有必要的活力。“合作造饼,竞争分饼”恰当地概括了网络组织中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基础上的价值创造和利益分配。意思是说,在市场开拓、创造价值的时候,企业之间最好进行合作,企业要与对手、顾客、供应商结成网络合作伙伴,展开紧密的合作;但在分配价值,切割市场份额的时候,网络合作伙伴之间要展开必要的竞争。
1.2 成员合作为网络组织竞争情报的产生提供便利条件
竞争是网络组织竞争情报产生的根本原因,但这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而必要的条件。只有竞争并不一定就必然产生竞争情报,它还需要具有开展竞争情报的便利条件。有了便利条件,网络成员在开展竞争情报时才能少花费时间和精力,多获得竞争情报收益,这对网络组织中的一般成员尤其重要,因为网络组织的一般成员所拥有的资源、能力非常有限,在不便于开展竞争情报的情况下,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竞争情报活动的开展。在网络组织中,却恰恰具有开展竞争情报的便利条件,这就是网络成员基于合作而产生的联系和互动。大家在频繁的联系、接触和互动中实现密切、有效的合作,加强了信任,相互之间的戒备心理都有所降低,从而为网络成员之间的竞争情报开展创造了条件,打开了方便之门。此外,由于网络组织的情报共享和知识共享功能,客观上促使网络成员,尤其是网络盟主在网络组织竞争情报活动中相互协作,合力开展竞争情报活动。
2、网络组织竞争情报的主要作用
网络组织竞争情报的作用和网络组织竞争情报产生的原因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络组织竞争情报产生的原因,具体有以下几点:
2.1 选择网络合作伙伴,进行前期风险防范
对每一个企业来说,寻求合作伙伴,组建网络组织,不是随便进行的,它需要对所选择的合作对象进行全面、详细的了解,看对方是否适合自己。具体来说就是要弄清以下一些问题:对方是否面临比较大的经营不确定性,如卷入战争、财务危机、破产倒闭等;对方为什么要与自己合作并有意建立网络组织合作关系,它的意图或目的是出于长期考虑还是出于短期考虑;它的市场状况或者在市场上的表现如何;它有无自己的核心能力,突出的优势在哪里,其资源状况能否与自己形成互补性合作;它在以往的合作经历中履行承诺的状况如何,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是否顺畅、融洽,与之合作过的企业对它的信任状况以及对它的评价如何;对方的战略是否可以与自己形成协同,对方的目标是否与自己一致,对方的组织结构是否胜任未来的合作和网络管理协调,对方的企业文化是否与自己的企业文化有明显冲突;对方想要合作的项目是其的核心业务还是边缘业务;对方愿意投入多大的时间和精力与自己合作;对方乐于接受的未来网络组织的退出门槛是高还是低,等等。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竞争情报作用的发挥来弄清,具体来说就是发挥情报审计在网络组织合作伙伴选择中先期风险控制的作用,即进行全面的资讯调查,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对其资源、能力与信誉度等进行综合评估、甄选,找出合作的基础与切入点,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合适的网络合作伙伴。这种竞争情报的作用可以看作是一种“前网络组织风险防范”。有了这种情报审计,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组建网络组织时就不会盲目进行,错选对象,从而先期控制了未来网络组织的一些风险。
2.2 不良行为监测,控制恶意侵害
在网络组织正式组建并开始运行以后,就存在一个如何保证其稳定、健康和有效运行的问题,存在一个各成员有效合作、共同创造价值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本质是各成员的贡献与收益的问题。如果有的成员只想收益,不想贡献,只想获得,不想付出,或者乘机攫取网络资源,搞一锤子买卖,就会对其他伙伴不公,就会对整个网络组织造成损害,在此情况下,就有必要对这种不良行为加以控制。控制不良行为的前提是发现,特别是及时发现,在其刚出现苗头时就及时发现。做到这一点,网络组织就可以根据网络协议灵活反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纠正,避免给网络组织带来损害,或者把损害降到最低。那么如何才能发现网络成员的不良行为,特别是及时发现其不良行为呢?竞争情报是一个有利的选择。通过竞争情报活动可以对每一个网络成员的行为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有不良行为,就及时向其他网络成员通报,依后果的严重性而对之进行相应处罚,或责令其限期改正,或立即逐出网络组织。
2.3 掌握伙伴经营状况,规避运行风险
在网络组织正式组建以后,网络成员对于合作伙伴的经营状况仍然要持续加以掌握,不能因为双方是合作关系就掉以轻心,因为对方的经营状况往往会影响到与己方合作的质量,影响它对于整个网络组织的贡献。如果对对方的经营状况一无所知,则万一出现经营上的重大,会让自己和整个网络组织措手不及,从而给自身和整个网络组织带来冲击和震荡。如何规避或降低所带来的风险呢?仍然可以通过竞争情报来实现,即对网络合作伙伴进行严密的情报监测,全面、及时地掌握合作伙伴的经营状况。有了这种情报监测,就可以对那些有可能出现重大(苗头)的伙伴有所警惕,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比如减少或者切断业务往来,有效地规避网络组织运行中出现的这种风险。从联系的角度来看,这种情报监测可以看作是网络组织正式组建前的竞争情报审计的延续。从情报活动执行的角度看,这种风险防范情报活动与网络组织内部的不良行为情报监测可以一体化地开展,但是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为搞清楚它们之间的界限,我们仍然要把它们区别开来。
2.4 了解网络外部竞争对手的优势与劣势
企业组建网络组织或者加入网络组织以后,它仍存在外部竞争者,存在着来自外部竞争对手的竞争,这种竞争并不因为企业加入了网络组织而消失,相反有可能意味着竞争的恶化。原因在于这些竞争对手有可能把你建立网络合作关系看成是一种有针对性的竞争行为,从而会采取一些新的加强竞争的策略,会有一些相应的反应行为。因此,对于网络成员来说,不能因为自己建立了网络合作关系就可以高枕无忧,就可以放松对网络组织外部竞争对手的警惕,而是要时刻留意网络组织外部竞争对手的行为。在网络组织内部开展竞争情报的同时,还要对网络外部的竞争对手开展情报监测,观察它们近期的竞争行为,掌握它(们)的一举一动,弄清它们的竞争策略,判断它们的竞争强度,进而了解它(们)的优势和劣势有无发生明显变化,等等,从而为自身的决策和行动提供情报支持。
2.5 了解网络外部的环境变化,把握机会,避免威胁
对于网络成员来说,睁开警惕的眼睛观察外部的世界,不仅仅需要监测网络外部的竞争对手,也需要掌握网络组织的外部环境变化,因为环境的变化意味着可能带来机会或威胁。网络组织组建后,形成了内部合作的“小环境”,但是内部合作的“小环境”不能成为减弱对外部大环境关注的理由。网络成员要时刻留意网络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明确各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是什么,这些变化对自己有何影响,自己应当采取怎样的对策,等等。为此,网络成员或网络组织整体(式)需要对外部环境开展情报监测活动。持续的情报监测能够让网络成员或网络组织整体敏锐地感知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帮助自己抓住机遇,特别是利用自己的网络合作关系抓住机遇,促成自己的成长,也可以帮助自己避免威胁,特别是如何利用自己的网络组织资源,与自己的网络合作伙伴一道,共同避免这种来自外部的威胁。
此外,网络组织竞争情报还有支持网络组织学习和消除网络组织知识转移障碍的作用,关于这两方面,笔者将另撰文论述。
3、网络组织竞争情报流程模式与基于单一企业组织的竞争情报流程模式的比较
3.1 网络组织竞争情报流程模式
网络组织竞争情报流程贯穿于网络组织建立的整个过程和网络组织运行的各项活动中,根据网络组织建立的酝酿、选择合作伙伴、正式组建、有效运行与风险防范等环节及各环节的活动,我们可以把网络组织竞争情报流程分解为6个步骤:
确定企业的合作和建立网络组织的情报需求。其主要任务和内容是根据企业战略,定义企业的情报需求,明确情报需求的范围和重点。
为选择合适的网络合作伙伴而对潜在合作对象进行情报审计。
网络盟主出面协调或各成员平等协商对网络组织竞争情报进行总体规划。
依据上述规划展开信息搜集。其中包括对网络组织的新申请加入者的资信信息搜集。
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形成网络组织竞争情报产品。其中包括对网络组织的新申请加入者的资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
依据各网络组织成员的具体需求分报,共享情报。
据此,简要构建网络组织竞争情报流程模式(见图1),并指出各步骤竞争情报的主要内容。
3.2 两种竞争情报流程模式的简要比较
要对两种竞争情报流程模式进行比较,就需要确定单一企业组织的竞争情报流程模式。综合霍忠文先生和阎旭军的情报过程链模型、王琦提出的四步骤流程模型、Jan Herring的竞争情报周期模型(CI Cycle)、包昌火五环节竞争情报过程模型、中央情报局情报分析与预测程序模型、Gates.B的竞争情报三环节模型、Kahaner.L的竞争情报四步骤模型、Calof和Breakspear(1999)的六环节情报流程模型、Calof(1997)和Kahaner(1996)的“竞争情报循环”模型等等中外有代表性的专家的观点和理论,我们综合出一个基于单一企业组织的竞争情报流程模型(模式),如图2所示:
可以看出,与非网络组织框架下的基于单一企业组织的竞争情报流程模式相比,网络组织竞争情报的流程模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在第二环节“网络组织竞争情报审计”和最后一个环节“网络组织竞争情报共享”。后者基本上对应于过去基于单一企业组织内部的竞争情报活动过程的“竞争情报利用”或者“竞争情报扩散”环节,还说不上是网络组织竞争情报的基本流程环节发生了大的变化,但是“网络组织竞争情报审计”环节的出现,并且是作为第二个环节出现,则标志着网络组织竞争情报基本流程环节发生了显著变化,因为这是网络组织竞争情报流程模式新增加的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环节,这一环节不同于非网络组织框架下单一企业组织的内部情报审计,而是外向型的针对“他人”――潜在合作对象――的情报审计,而且非网络组织框架下的单一企业组织的内部情报审计也不是发生在其竞争情报流程的第二环节中,并且学术界也没有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环节来对待。两个流程模式的其它几个环节从名称上看没有什么差别,但是由于所立足的“组织”背景的差别,导致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也有一些相应的变化,由于前面已经有所涉及,这里就不再赘述。
4结语
本文针对Deep Web资源的信息抽取,总结了信息抽取过程中处理查询接口和抽取结构化数据这两个主要步骤所使用的技术,并实证基于模板的抽取方法的可行性。基于模板的抽取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并且模板结构使得抽取程序具有较好的可移植性,但它在模板生成和抽取准确率上过于依赖网页结构的局限性,限制了它在Deep Web众多结构的网络资源抽取工作中的进一步应用。随着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抛弃了信息载体的结构特征而基于信息内部联系的抽取技术将是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力企业成本控制解决途径
Abstract: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is the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important force, is the power sourc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has made an indelible contribution. Power company must abandon the old concept, the cost control is improved continuously expanding, can in the competition in an advantageous position, realize the enterpri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urrent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existing cost issues, and science proposed the cost problem solving important way.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cost control; solution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施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政策后,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电力企业想要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保持在竞争上的优势就必须加强成本控制,这已经是电力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火力发电厂为例,火力发电厂的利润就是电力的收入总额减去成本的费用,成本费用主要有燃料支出费用,所用材料支出费用,水资源费用以及员工工资等管理费用。对电力企业的成本予以合理控制其实也是增加利润的一种有效措施。如果成本得不到有效地控制,不但会造成亏损,还会使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甚至还会使国家在改善公共事业以及经济调控等方面受到一些影响。电力企业施行成本调控政策必须要结合公司的宏观战略规划在统一的指导下科学进行。目前我国的一些电力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时还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有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需要解决,才会实现电力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对此问题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探讨,并有科学性的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电力企业的成本控制原则
(一)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在企业成本控制中具有重要地位,加强对电力企业的成本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但是施行成本控制所附的代价不能高于所得到的经济效益,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为企业增加利润。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电力企业在实行成本控制时,必须要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进行,肆意的进行成本控制是对企业和人民不负责任的表现。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系统必须要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三)领导重视与全员参与的原则
电力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如果得不到单位领的重视或者领导的成本控制意识比较淡薄会直接影响到所在单位职工的情绪,使职工有力而无法进行;如果单位的领导对此过于关心,但是得不到职工的有力配合,同样难以达到企业的理想效果。所以对电力企业的坑本控制必须要得到领导的充分重视,全员参与,充分发挥成本控制的积极作用。1000
二、我国电力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电力企业存在成本管理理念处于落后、成本控制意识薄弱和的素质水平不高的问题
电力企业的管理者与企业的运行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他们的管理理念以及综合素质的高低影响着电力企业未来的发展。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电力企业在成本管理上还存在着注重事后轻视事前,注重短期轻视未来,注重局部轻视全局的不正当作风。想问题办事情拘于传统,还在把扩大投资,完成产值等来实现企业的盈利,忽视了企业的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加强成本管理对于实现利润最大化有着巨大的作用。在一些中小型电力企业里的员工,从事年限较短的比较多严重缺乏企业管理经验和财务会计知识,所以造成这些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的理念与现代化电力企业的成本控制理念具有较大的差距。另外这些中小型企业的员工综合素质不高,他们的水平总体上在中专以上水平加上企业对员工的后期培训与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没造成员工素质难以再提高。员工的素质不高就决定企业在提高先进技术、采用先进工艺以及贯彻科学管理方法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最终导致资源浪费难以控制和成本管理难以贯彻的局面。
(二)成本预算管理不完善
有的电力企业没有比较科学的成本管理理念,尤其在预算管理上还并未建立比较健全的预算管理体系,电力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的作用也没有发挥切实的作用,另外企业也应该建立比较独立和有权威性的预算管理机构有助于加强成本预算的科学性。通过对预算方法的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增量预算编制方法主要是把以往发生的成本都假设为合理的,这种核算方法都是把上期预算执行结果的实际数为基础,再结合预算期各种变动因素的情况,加以适当调整来编制预算,这样以来使预算的准确性大为降低。在预算的执行上有的电力企业往往把编制出科学的预算作为重点,缺忽视了对电力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际监控,所以也就无法把执行效果当做考核的标准,更无法做到合理的奖惩,负责成本控制员工的积极性被严重削弱。
(三)成本控制手段相对落后,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成本管理体制
21世纪我们已经迈进了以信息经济为主的时代,电力企业利用计算机进行成本核算已经非常普遍,但是并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只是简单地利用计算机进行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账簿的登记等,这些功能主要体现在算账、记账、报账、数据的存取和成本计算等功能,并没有体现出会计分析、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以及会计控制等方面的管理功能。所以目前电力企业对计算机的运用远远没有达到对信息处理的需求,建立完善的现代化成本控制体系更是遥不可及。在中小型电力企业中有部分企业至今还未建立成本管理系统,只是简单地把系统的末端延伸至生产班组,有的班组和操作工责任心交差,不能认真的把工时表格和材料消耗表格等填写准确,致使数据失真和漏报数据;有的则是不能在第一时间把表格填好;有的则是字迹模糊不清,致使难以辨认。2200
三、电力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途径
(一)树立现代成本控制观念
成本意识是实现成本控制的基石。电力企业的各级领导要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把以前“重产量,重收入”的管理观念,逐步改变成“重成本,重核算”的管理观念。只有让领导清醒的认识到,成本控制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全领导才能自觉地把成本管理工作做好。树立全员成本控制意识,做好成本节约的工作。成本控制要落到实处,各主管部门要把生产任务与生产消耗紧密的联系起来定期进行成本分析。有意识才有主动性,员工要树立起成本意识,积极探讨现代化成本控制措施,才能使成本控制取得明显效果。
(二)致力实现全面成本绩效管理
成本是一个企业在产品产生过程中的总消耗,通常我们把成本分为两类即未耗成本与已耗成本。已耗成本是指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已经消耗掉的成本,并且今后也不会有收益了。未耗成本与已耗成本有很大的不同,它是指这类支出在未来的会计期间能够产生收益,可以把其列入到当期的资产负债表中,所以电力企业的管理主要是对已、未耗成本的管理。资产管理和销售管理与成本管理的好坏有着重要的关系,还决定了企业的投资回报率。所以全面成本绩效管理就是要对每一项成本的发生都需要考虑成本效益的管理。
(三)提高员工素质,保证成本管理质量
要保证成本管理工作的质量需要抓住两点,第一点就是要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成本管理人员;另一点就是把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素质提高,让企业员工了解到目前企业面临的处境,激发他的节省意识,深刻明白到成本管理所能产生的重大影响。如果已经完成了生产任务,在思想上也不能放松,还要继续精打细算,为企业想尽办法节省开支,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成本管理的好坏既关系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还关系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竞争力的高低。地方电力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有的地方电力企业还没有形成比较科学和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造成浪费的地方比较多,可见提高职工素质,加强成本管理对于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必然途径。
结语:
电力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也是今后电力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目前我国供电形式日益紧张,深刻解决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充分运用现代的管理办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加快电力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贺越涛.浅谈电力施工项目管理【J】.科技信息,2008,(26).
【关键词】建筑工程;经济预算;成本控制
前 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需要施工,使得建筑行业中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下,建筑工程行业之间的竞争最重要的还是对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竞争,在现代市场竞争机制下,科学合理的施工成本控制是一个建筑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一、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现状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正逐步走向完善,但是由于比如市场的竞争机制不合理,比如在进行工程竞标时候存在着暗箱操作等多种人为或客观的原因,工程建筑企业对工对建筑工程成本实施成本预算,难以达到标准,建设施工单位缺乏严密的成本控制体系,工程设计施工中存在着多种浪费。从整体而言,我国的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系统存在着很多问题,要想推进我国工程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加强对这些问题或缺陷的改善。
2、我国建筑工程建设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1、施工过程中能源材料的浪费情况严重。工程的施工过程是整个工程建设成本管理的关键部分。由于在这一部分中,各种材料能源等消耗大大增强了成本的支出。施工人员操作不熟练,难以对材料合理科学利用,造成的浪费,施工过程中的细节浪费,和仓库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材料失窃等浪费,都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成本的管理。而目前,我国的工程建设单位在这些问题上表现很明显。浪费严重。
2.2、工程竣工时候成本控制管理不力。当一项建筑工程已经接近完工时候,很多建筑工程企业忽视了竣工后的工程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工程财务人员在面对突况或者是成本涨幅,施工的格局变化,工程变更等一系列问题,很多工程企业难以很好的处理,从而大大增加了整体的成本支出。
二、加强建筑工程经济成本控制的措施
1、完善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体系
针对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需求、针对建筑工程企业施工项目经济成本管理现状与问题,工程施工企业应对自身经济成本管理体系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与评价,了解企业经济成本管理体系的不足,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完善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体系。在经济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中,应明确项目责任体系,以岗位职责、权限的完善确保施工过程中各岗位人员能够严格按照经济成本管理要求开展工作。同时,将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内容纳入岗位绩效评定中,督促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各岗位人员具体工作内容的实施与执行,保障经济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
2、强化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控制制度及成本核算
在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中,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制度的建立及成本核算工作开展是影响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目标的重要因素。受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管理能力及经营理念影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制度及核算工作中存在诸多的不足,影响了成本分析及核算工作的开展。
3、完善建筑施工项目财务激励机制
财务激励机制是保障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基础。针对新时期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成本管理需求,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必须加快财务激励机制的建立,以此是个人利益最大化、企业项目价值最大化目标得以实现。以财务激励机制,最大限度的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及奖励政策,对不同员工进行激励,保障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4、强化预算管理与执行,实现经济成本管理目标
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经济成本管理中,预算管理与执行是保障企业经济效益、保障经济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工作。根据预算编制、审核、执行等各阶段管理需求,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各环节的管理与控制,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保障预算编制、审核、执行的科学性。例如: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工程所在地材料、人工成本,避免套用不同区域成本影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5、强化监督建筑工程项目预算管理
为全面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监督预算工作,我们首先应了解工程项目监督预算各个环节过程,合理制定实施监督程序,明确管理项目造价部门、承包方、中介预算机构、贷款银行在实施监督预算进程中的责任与职能。同时我们应明确监督预算工程各项制度纪律,杜绝监督管理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6、展全过程管理造价,构建信息化动态造价系统
在明确合理项目投资基础上,我们还应对其动态发展变化展开充分预测,确保项目资金充裕并顺利开展。同时在实践设计阶段还应强化成本管理,注重其影响成本因素并更好的控制项目工程造价。实施项目阶段,我们应对执行设计方案状况进行细化检查,将原有设计与竣工验收实施综合对比,不应擅自进行设计变更或追加投资,这样会令设计变更引发成本投入的巨大增加,对于该不良现象,相关单位应审查造价并追究相应责任。为有效改善建筑工程体质管理滞后、欠缺精度性、投资成本控制易高出限额等不良局面,我们应科学构建信息化动态造价管理系统,通过动态管理在系统引导下认真探析工程项目量价分离,促进施工单位公平竞争,并通过市场决定与形成价格。通过该系统运用我们还可令相关管理人员及时获取有效信息,令日常处理业务工作更加简化,并为其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与支持。
7、质量为先,合理控制工程项目质量成本
质量是建筑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之本,倘若在施工建设工程中发生质量事故则会给各方造成严重的损失,影响效益的良好创设。因此为有效提升工程建设质量,确保质量费用支出合理科学,我们应强化质检管理、质量控制,树立质量第一的生产经营原则,提升施工作业人员整体技术素质,严格把关各道施工工序,提升工程项目质量合格性,避免质量事故的大面积发生。同时我们应树立防患于未然的安全管理思想,通过全面监督、定期不定期抽查,发现质量隐患责令相关部门及时整改,进而有效降低由于质量不达标而产生的事故损失投入费用成本,进而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另外在施工进程中我们应确保建筑施工人员人身财产安全,促进设备机械优质安全运行操作,强化现场安全控制管理,细化制定安全建设管理规定,降低安全事故机率,进而控制工程项目成本。
结束语:
工程成本高低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实施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措施,对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筑工程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施工企业要结合工程项目情况,从自身实际出发,从建筑工程的投标,施工,竣工等各个环节,加强成本的控制,严格成本控制规范,促使企业成本的合理化,为企业获换来强大竞争力的同时,保证工程质量,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强大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海鹰 . 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 [J]. 工程施工管理资讯 ,2012,9.
【关键词】施工阶段;成本控制;问题;解决
1 引言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对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就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因此,项目成本管理就成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途径之一,是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施工企业要充分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将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落实到实处,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减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浪费现象,降低工程项目成本。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及费用开支等加以控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之内,保证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可见,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能否有效进行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但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中还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2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体系不够完善
现在工程项目一般都是项目经理负责制。施工企业一般在工程项目施工之前,成立项目小组,由项目小组定期向企业回报工程的实施情况,权力下放了,但没有明确和权利对应的责任。而项目小组呢,有的项目经理根本就没有将成本控制提上日程,因为成本控制所带来的效益是企业的,而由此可能带来的质量问题是要由自己承担的。有的项目经理把成本控制作为可有可无的部分,直接将其作为任务交给财务人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从项目全局进行成本的控制。
2.2 缺少对施工过程中人、材、机等各要素的有效管理
工程项目中成本的主要构成因素有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企业对施工过程缺少有效管理,导致材料的浪费和窝工现象,这大大增加了工程项目的成本。
2.3 对成本控制认识上存在误区
有的人所认为成本控制只是财务人员的事情。这种认识造成的后果是,工程技术人员只注重工程的技术问题,采购人员只关心设备、材料的采购问题。虽然这看起来分工明确,但如果他们都不关心工程的成本,就会为了将自己的工作干得最好,而通过增加工程成本的途径来提高自己工作的质量。从决策上来说,每个职能部门工作达到最优,对于企业来说未必是最优的。企业是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2.4 忽视了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质量成本”是指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质量成本”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等。保证质量往往会增加成本,但不能因此把质量与成本对立起来。由于在人们的意识里,质量的提高必然是以增加成本为代价,所以项目经理为了免于承担质量责任,往往就片面地强调质量,而不进行成本的控制,这就降低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的项目经理片面强调工程的成本控制,致使质量上不去,可能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还给企业带来了名誉上的损失。
2.5 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奖罚分明,是促进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动力,也是实施低成本战略的重要武器。当前施工企业在员工的绩效考核方面,尤其是成本控制的绩效考核方面,很少有明确的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使成本控制做不到实处。
2.6 缺少索赔的意识
由于工程项目涉及的合同项目很多,就很容易产生违约行为。施工企业如果缺乏索赔的意识,就不能有效地进行索赔和反索赔的工作。
3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中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3.1 强化成本控制理念,完善成本控制体系
成本控制的各项指标都有综合性,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直接负责人,负责项目的一切经济活动,包括成本的控制。项目经理应该领导项目小组制定工程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对项目小组的成员进行培训,强化成本控制的理念,建立适合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岗位责任制,规定项目小组成员在核算中的作用、地位和所负的责任及考核奖励的办法,还要对工程成本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找出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和工作中的不足,并使之与项目组人员绩效挂钩,进行奖罚,制定项目组内部的奖罚措施,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3.2 要加强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的科学和有效控制
3.2.1 有效控制人工费
人工费约占建筑产品成本的10%~20%,并且随劳动力市场价格变化而变化。要根据有关劳动定额、工时定额及经验,认真、科学地进行劳动力安排,这样既可提高劳动效率,又可消除过多占用劳动力现象。还要对生产工人的工时利用加以控制,使实际消耗的工时总数不超过规定的工时数。此外,对职工的工资和奖金也要加以控制,工资和奖金的发放,必须按照工人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认真计算,要做到多劳多得,按劳取酬。
3.2.2 科学控制材料费
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项目成本的65%~75%,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材料费控制包括材料订购、材料价格和材料用量的控制三个方面内容。
在材料订购方面,应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比如可按照价值工程理论采用ABC分析法将公司的所有材料成本按金额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分为ABC三大类,不同类型材料采用不同的采购原则、领料制度。A类进行重点控制,B类实行一般控制,而C类只需采取简单的控制方法即可。
材料价格控制包括买价控制、运费控制。作为施工方,为了控制工程成本,应主动走向市场,了解市场,比较多家材料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价格,筛选出几家质优、价廉的材料、设备供应商,并与这些供应商建立长期的联系,及时了解材料、设备的价格变化情况;同时也应适时掌握周边商家的材料、设备价格情况。从而能较好的控制材料、设备的质量和价格,降低工程造价。同时,要合理组织运输,尽可能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降低运输成本。
材料用量的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二次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杜绝没有收入的支出,把返工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认真计量验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
3.2.3 合理控制机械费
机械使用费约占建筑产品成本的5%~8%,机械费控制指标,主要是根据工程量清单报价数量参考定额计算出各类机械的使用台班数。要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进行内部合理调度,力求提高机械利用率。在设备选型配套中,注意一机多用,减少设备维修养护人员的数量和设备零星配件的费用。同时,施工机械的完好率和施工机械的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机械费的高低。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每天的工作日记录,采用了什么机械,用了多长时间,在此期间是否存在维修等。如存在现场停电超过合同规定的时间,最好当天同业主作好现场签证记录,月初依据计划量进行控制,月末应把实际使用台班数同控制台班数进行对比。分析发生的原因,制定出相应对策,以降低各项费用。
3.3 要提高认识,遵循齐抓共管原则
项目成本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的指标,它涉及到项目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与每个职工的利益密切相关,需要各个部门及人员齐抓共管、群策群力、全员 参与,各工种之间相互配合,落实到实际施工控制中去。
3.4 加强质量、安全管理
工程项目成本与产品质量水平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质量成本包括控制成本和故障成本两个主要方面,控制成本属于质量保证费用,与质量水平呈正比关系;故障成本属于损失性费用,与质量水平呈反比关系。应该以工程成本承包合同为标准,确定适宜的质量目标。一次性完成合格的建筑产品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要把工程质量管理当做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在施工中严把质量关,必须严格按工程质量要求作业,努力减少不必要的返工损失。
要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积极预防和避免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对安全事故的多发区域时刻监控,减少和避免发生安全事故,要使全体员工树立起安全意识,从源头上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安全工作越好,处理安全事故支出费用就越少,施工所受的干扰也就越少,因而费用支出也就越少。否则,出现重大安全事故,不仅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也会影响工人 的情绪,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影响各项施工进度,从而加大施工成本。
3.5 成本控制要做到奖罚分明
施工企业应该明确项目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等责任和相应的奖励措施,加强员工成本控制的绩效考核,做出明确的规定,奖罚分明,提高项目经理和项目组人员的积极性,使成本控制落实到位。
3.6 做好施工阶段的索赔工作
施工索赔是由于业主或其它方面的原因,致使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付出了额外的费用或造成损失,施工单位通过合法途径和程序,要求业主偿还其施工中的费用损失。索赔已经成为工程项目合同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常见的索赔内容有:①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为障碍导致费用损失加大或工期延误引起的索赔;②由于业主和工程师方面的原因,引起施工临时中断和工效降低导致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增加而提出的索赔;③业主和工程师加速指令,要求承包商投入更多资源,加班赶工来完成施工项目,导致工程成本的增加;④业主材料质量问题或材料供应不及时引起的索赔;⑤由于物价上涨因素,带来了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费的不断增长,导致工程成本大幅度上升引起的索赔;⑥其它方面的索赔:如工期延长和延误的索赔、拖欠支付工程款引起的索赔、停电、停水的索赔等。施工企业一定要增强索赔意识,加强索赔管理,做好索赔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保存工作。并且要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重大问题作好记录,有关部门签字,然后存档。
4 结束语
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的内容很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已经成为施工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施工企业应克服这些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常见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控制项目成本,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体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陈志江,陈静,浅谈项目开发中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四川建材,2006(2),119-120.
[3]建设工程投资控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4]工程经济与项目评价[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5]建筑技术经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黄东进,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探索,科技资讯,2006(31),51.
[关键词]文体社团职业生涯教育指导教师
[作者简介]李战军(1975-),男,河北徐水人,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工程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日语教学及日本高职教育研究;李颖(1976-),男,河北徐水人,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日本文化研究;李广松(1982-),男,河北徐水人,河北科技学院教务处,助教,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研究。(河北保定07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借鉴日本高专经验,促进高职高专职业生涯教育发展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2010327)
[中图分类号]G7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9-0112-02
日本高专院校以“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实践型技术人才”为教育目标,在创立以来的近五十年中为日本科技产业界培养了大批掌握优秀实践技能的毕业生,受到了日本科技产业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大力推进以文体社团文化为主体的职业生涯教育是日本高专教育能够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之一。
一、日本高专院校的文体社团文化
(一)日本高专院校的文体社团文化
日本高专院校的文体社团课外活动称为“部活动”,其前身是文体俱乐部。日本高专院校的文体社团由学校给予指导和协助,学生会负责具体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除体育类活动、文化类活动之外还有一些参加人数较少的兴趣协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在授课之余担任每个分部的指导顾问,监督、指导各分部学生按照活动计划开展活动。各高专院校的体育类活动大多是网球、棒球、空手道、剑道、乒乓球等,文化类活动大多为插花、美术、乐队演奏、英语会话等。
(二)日本高专院校文体社团文化的特征
1.学生参与度较高、活动时间长。各高专院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体社团活动,在校住宿学生参加大多参加一至两种文体社团活动。各高专院校学生参加文体社团活动的学生比例都很高,文体社团中尤其是体育相关社团年度开展活动的天数也较长。如佐世保高专课外活动中网球、乐队演奏、足球、田径、排球等社团的年度活动天数达到了60天左右,各社团的年度平均活动天数为30.7天(见图1)。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社团活动,提高了学生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文体社团活动中彼此的交流与协作提高了学生的自我陈述、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社交能力,成为学生培养就业竞争能力、积累社会经验的平台。
2.教师指导、参与程度高。日本高专院校的各文体社团都配备有指导教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日常活动及参加各种比赛。日本高专院校从制度层面对文体社团的指导工作做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各专业相关专业课教师必须担任社团的指导教师,在职称晋升、考核等方面与文体社团的指导成效紧密挂钩,如长野高专的教授评聘标准中明确规定,“参加评聘教授的人员必须在课外活动指导中取得显著成绩(例如在课外活动指导中担任主要工作4年以上或率队参加全国大赛等)”。佐世保高专每个文体社团指导教师的平均指导时间为51人日/年,最高的吹奏乐队高达170人日/年,橄榄球、足球、垒球等文体社团都超过了100人日/年(见113页图2)。
3.与职业生涯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在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首先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个体自我在社会中的社会价值,把文体社团活动当成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通过不断累积对生活与工作的认识,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稳定的价值观,为将来从事具体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日本高专院校编制面向本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指导手册,引导学生在第一学年进行自我认识及工作规划,在第二学年进行自我体验与目标设定,在第三学年上半学期进行就业准备与将来人生规划。
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又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大有提高。
二、文体社团文化在日本高专职业生涯教育中的作用
职业生涯教育的基础是生存(生活)方式的教育,学生只有弄清了自己喜欢什么、自己擅长什么、自己更为看重什么,才能去探求适合自己的生存(生活)方式,考虑适合自己的生存(生活)方式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和技术。
在今后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人格完善及社会适应性能力最为重要。人格完善及社会适应性能力的重点是交流与沟通能力和做出抉择的能力,仅凭教室内教师的课堂讲授很难培养学生应对变化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指导、自我认识、人格完善及社会适应性培养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仅通过职业指导课教师的讲授和短暂的企业实习、就业体验很难取得很好的成效。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社团活动,具有健身功能、导向功能、教育功能、激励凝聚功能、娱乐调节功能、规范约束功能、心理疏导功能、窗口功能、开发创造、个性塑造功能等。学生通过参加文体社团活动,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与特长,培养自己自信、自强的品格;学生通过参加文体社团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环境适应能力;学生通过参加文体社团活动,锻炼了自己的交流沟通、团队合作及组织能力。通过在校期间持之以恒的课外文体活动,定能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工作意识及愿望,关爱他人并实现团队协作,为今后的就业及整个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在指导、参与学生文体社团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能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潜移默化、持久渗透的方式进行教育引导,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指导教师在进行文体社团指导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社会适应性培养、人格完善、团队协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保证整个职业生涯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
三、对我国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启示
职业生涯教育,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自我价值,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今后的整个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系统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过程中,借鉴日本高专院校开展文体社团活动的成功经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社团课外活动,必将极大地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更大的发展。
(一)开展多样化的文体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及交流沟通能力
各高职高专院校为了大力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学风建设及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资金投入、人员配备、组织社团文化大赛及将文体社团活动纳入综合考评等措施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大学生社团组织。但据调查,由于投入不足、管理体制陈旧等原因,当前各院校的社团组织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充分利用现有学生社团,组织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文体社团课外活动,激发广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课外文体社团活动,充分发挥武术、空竹、沙包、陀螺等传统运动项目以及书法、剪纸、围棋、象棋等传统文化类项目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促进校园主流文化的良性发展,又可防止学生长时间在宿舍内沉迷于网络游戏等。在提高管理效果的同时,通过持久渗透,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调动广大教师参加文体社团指导工作的积极性
高职高专院校的社团发展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奉献,但据调查,大部分社团中指导教师的指导、参与率很低,很多文体社团的指导教师多为挂名,很少参加学生的文体社团活动,这不利于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也不能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能调动广大教师参加文体社团指导的积极性。广大指导教师在进行参与、指导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文体社团活动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战军.日本高专院校的就业体验[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4).
关键词:乡村精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利他行为;社会资本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43-01
对于现今农村中所存在的组织可以分为体制外和体制内两种分类,比较有影响力的组织有基层的党支部以及相关的村委会。在最近几年内,对于农民的组织化思想已经大幅度提高,而且还出现了较多的体制外组织。而对于体制内的组织来说,体制以外的组织在实际发育程度上还比较低。乡村精英因为有较强的社会性资本,并在相应的组织和创新中多脱颖而出,在农村社会资本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有关乡村精英在合作经济制度下的崛起
如今,在农村的土地使用制度中对于土地的安排过分分散,其决定了在实际经营中土地使用必然是分散、小规模的,这将导致了在农业生产上严重出现了低水平的特征。在农业的生产中相关的低水平由相关制度所决定的稳态,尽管在一定的时期内农村的生产水平会提高,但是在最后会总是因为大市场和无法克服的小规模之间的矛盾回到比较均衡的状态。所以,对于农村收入的相关水平总是在生存线左右浮动,而且对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扩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农民是很难去克服生产组织的形式所带来的弊端。在此背景下农村合作组织就在不断兴起,对于合作化的运动来说它是由相关政府所引导的,所以在制度的需求上存在着不足。农村合作性经济的崛起,表现了诱导型的创新特征,已经不是由供给者主动性的安排。
二、正式的制度供给已经完全的替代了乡村精英的社会资本
对于农村社会经济的组织数量较多,但是相应的离散度也比较高,依据实际的观察,农村的合作组织的发起和绩效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整个制度供给不足的实际情况下,对于农村经济组织的运转主要依靠乡村精英的社会资本。对于社会资本这个理论来说,其起源于对社会网络的研究,其具有社会组织的性质。
对于相应制度的供给不足,乡村精英主要提供了其自身所应有的社会性资本,而这种社会资本在整个社会合作经济中确有不可替代性的作用。第一,对于乡村精英这一社会资本来说其可以充分动员有关社会制度资源。比如,在实际组织的融资中,因为相应的组织严重缺乏法律地位的界定,对于融资问题一直是发展的瓶颈,但是乡村精英可以借助较良好的社会信任和社会关系的网络去筹措资金。第二,对于乡村精英的社会资本来说其实可以弥补在契约上可能出现的不完备状况。因为实际制度供给的不足,就会导致信用制度的不完善和信息的不对称性,将使契约双方很难在行为上进行约束。在这个方面就会大大的提高了在相关契约上的纠纷,从而也增加了在信用市场上的费用。在另一个方面,也会使契约双方不能通过有关契约的最优设计,从而形成了相应的约束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乡村精英具有较好的社会信任度和社会关系,这促使了因为制度不足所带来的契约不完备,可以以个人的信用为基础提供在契约上可能出现的不完善。
三、相关制度演化对相关经济组织的具体走向
在社会资本的分享特征下来分析农村精英的利他动机,就可以充分说明相关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内在原因。当有关制度在双方都可以达到一个比较均衡的时候,有关制度才可以有效的运行,但,均衡也是相对的。因为双方的受益和成本在不断变化,所以有关制度就会面临相应的演化和调整。有关合作组织的运行对于乡村精英在社会上的资本有着较强的刚性需求,但是作为一个较理性的经济人来说,相关的精英人士就要使自己的受益趋于最大化。
对于农村有关合作经济的组织进行异化主要有两种情况:首先,有关农村的合作性经济正向资本性企业进行转变。资本企业的本质和相应的合作经济组织在实际的本质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其体现在弱盈利性和非盈利性的有关特征。一旦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之后,乡村精英就会将合作企业转化为以个体的私有权和相关资本核心,来获得较多的受益。日前已经有大部分的组织有合作经济的组织名义。其次,就是有关的行政组织逐渐向合作经济的组织上发展。相处精英如果想要获得较多的社会资本,就要进人体制内,来充分实现经济精英与政治精英的重合,促使经济的相关组织失去独立的性质。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为了保证有关农村合作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以农民为主的宗旨,相关政府要积极解决相关制度不足的重要问题。对于合作组织所要运行的制度性资源,其中主要属性为公众性产品,主要包括在达成相关合作之后要遵循相关制度的运行环境和组织条件,主要表现为相关的财产安全和融资规范以及相关的法律支持等一些基础设施和无形的产品。而对于这些公众性产品一般都是政府提供的,对于农民的组织资源是比较有限的,对于政府的相关组织制度来说是可以使制度创新,使实际的成本上趋于最小化。所以,提供充分的制度性资源有着较强的优势。本文对农村的合作经济与乡村精英、社会资本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给有关人士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林丽琼.破解合作社信贷融资困境:社会资本与制度安排――基于成村镇养猪协会会员联保贷款的案例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
[2]黄岩,陈泽华.信任、规范与网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会资本测量――以江西S县隆信渔业合作社为例[J].江汉论坛,2011(08).
[3]刘婷.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区域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J].商业研究.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