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7 09:20:1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德育的重要任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阐述了在当前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将物理教育教学与培养学学生人文素养相结合。
关键词:人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 物理教学
国学大师季羡林指出:“历史的发展已以证明自然科学与伦理道德不可分,将来更会证明艺术与人文素质关系更加密切”,在季先生看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特色”二字不是体现在科学技术水平上,而是体现在人文精神上。人文精神是指关注人,尊重人格和人性,以人为中心来看待世界事物的一种思想态度。
一、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人文素养就是关心人的心性完善和成长,体现着以其发展为需要的情感与价值观等。我们的教育要体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就是要通过向学生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阅历经验与智慧精神即人文知识,唤醒和引导潜藏在学生身上的人文需要,进而培养他们对于自己、他人及环境的人文理解与人文关怀的意识和能力,并最终促使他们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树立起高尚的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学科之间的分化加剧,但同时又以高度综合化,这对人们的学习能力与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个体的全面发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需要多元化发展,不仅仅拥有物质财富就行了,更需要的是具备高尚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追求的是求善求美,是人心灵的呼唤、求人之为人的价值取向。
目前,在以功利主义为代表的市场经济中,以经济的眼光为标准,强调了学习的升学功利价值取向,而忽视了人文素养这一内在的价值取向,从学校的角度看,受社会现实功利性驱动,更多地看到或强调考试的应 试价值,甚至以分数作为唯一评价目标。学生整日忙于各种练习考试,淹没在题海之中沦为了“解题机器”、“考试机器”,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对社会的关心和对科学家所应有的崇敬,缺少精神和信仰,没有激情和乐趣等等。这些来自社会的功利性评价,让学校的人文素养教育举步为艰。另一方面,当代教师本身缺乏人文素养阻碍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目前不少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中缺乏人文化的手段、教学中缺乏人文精神的渗透。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只注意到“教书”,却没有看到教育最根本的价值在于“育人”。教师本身缺乏人文素养,这才是人文教育最难突破的瓶颈!
二、新课标的推行,为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机遇
新《物理课程标准》把体现科学的人文价值、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育目标之一,这是对现代教育本质认识的一次飞跃,也是物理学的本质在物理课程中的反映。新教材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特别注重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了让学生无时不在感受物理学的趣味性(设置一些有趣的实验或身边的问题)、实用性(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及物理学的内在价值(利用科学方法动手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进行与他人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新教材以学生为主体,在物理教学中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实现物理的人文价值,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1. 物理学史的启示
物理学史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献身精神对每个学生的人文素质影响是深远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理解了一个规律、原理的起源和发展,这个规律、原理就会显示出其内在的人文性,充满了“情”味。物理学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科学家们为追求真理而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奋斗史,对她知道得多一些,宽一些,学生不就有了更大的勇气,以科学家在创造伟大业绩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为榜样,确立为科学而奋斗,为真理而献身的崇高品德。这就极大地提升了内在人文素养。例如,八年级物理引言部分读一读“富兰克林对天电的探索”就是很好的素材。通过学习学生一方面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了解科学事业的艰辛以及科学家执着的求索精神,同时也将激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又如牛顿勤于思考、悉心钻研的故事,伽利略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向权威挑战的故事;布鲁纳用生命捍卫真理的故事;我国宋代学者沈括的成就---他最早记载了磁偏角,比西方哥伦布早400多年。
2.从物理教材、物理知识本身着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物理教材各章节的语言描述、精美图片、段与节的名称选择皆注重了感召力与趣味性。如第一章“声现象”:“声音是平凡的,又是奇特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这也许使她显得平凡;声音在很多方面丰富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又映射出她的奇特”。 “物体的运动”用诗人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图片“各拉丹冬雪山”、“北京天坛回音壁”等令人神往;三峡大坝、巴塞罗那奥运会上陈跃玲获得第一块田径金牌的飒爽英姿令人自豪。教师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快乐的旅行,获得知识的同时身心愉悦,受到了美的熏陶。
在讲解惯性知识和安全用电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讲光的现象,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讲能的开发和利用、机械效率时,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效率意识;讲功的原理、能量守恒定律时,补充介绍一些科学工作者研究永动机的故事,培养学生遵循自然规律办事的意识。推至人类社会,人是社会动物,就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律和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准则,在社会行为、态度倾向和价值观等方面,与社会保持一致,这也是学生今后所在社会群体具有的稳定性所必须的。
3.从物理学科特点着手
物理学科是实验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和课后的小实验,也可补充一些学生条件允许的小实验,养成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补充一些“生活中的物理”思考题,如拍打衣服上灰尘的道理,骑自行车上坡走“S”形路线的道理。如何从地图上测出上海到天津铁路线的长度等。学习了光的折射,能解释海市蜃楼现象;学习了电学、声学,能解释雷电的形成及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学习了热学,能回答为什么海边及大森林里一年四季气候宜人,为什么当今国家推行退耕还林的政策。学会观察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形成将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激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养成对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学生也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从物理教学方法改革着手创设人文课堂。
个性解放、思想自由是人文思想的内涵之一,树立相互尊重的人文情感氛围,平等的去看待学生、关爱学生、鼓励学生开放思想、敢于质疑。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感到压抑,而是轻松活泼的,学习是在和睦、友好的氛围中学习。在这种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健康迅猛发展。彻底改革过去陈旧的教法和手段,把学生放进教学主体中去,采用“探究导学”的教学方法,“探究导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导学”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在探究过程中,需要个体研究、小组或集体探讨相结合。在探究过程中,需要个体研究、小组或集体探讨相结合,需要他人的协作;需要彼此尊重、理解,需要容忍;需要讲求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倡导主动的、体验的、发现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
5.课外实践的拓展,人文素养的催化剂
教材编排中十分主意物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教学中在WWW及信息库的基础上,要近一步向学生介绍物理与交通、物理与通讯、物理与能源、物理与材料以及物理与其它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尽情领略物理带给人们的便捷与舒适的同时,增强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不失时机地介绍我国古代科学家取得的一些科技成果,像古代的一些用具中也内涵了深厚的人文气息,适时配合教材让学生课外去收集与查阅有关资料并利用其来介绍,会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起催化剂作用。如欹器盛水“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这种研究物体重心位置变化的实验,对提高物体稳度的研究很有科学价值。古代陀螺,酒胡子(即不倒翁)也是类似研究重心位置的器具。学生在对古人的智慧肃然起敬中受到熏陶,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激起对古代器皿的“情”,视其已不是无生命的摆设,以后每次参观博物馆等看到此些文物都会自然视其为有生命之物,对其充满了“情”,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我的欣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6.从物理试题改革着手体现人文素养
深入改革评价体系,对于促进学生人素养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课本习题的设计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近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出现了大量富有人文气息的好题目,尤其是在中考当中体现得很充分。列举两道题目:
例1:(教材P120)唐朝大诗人李白根据北魏散文家郦道元“早发白帝,暮宿江陵”的句子,写成千古名句:“早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请估算出该船的平均速度。
本题巧妙的借助于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句,将一幅美丽的画卷呈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出速度之美,培养了学生的美感。
例2:(2008镇江中考题)“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救援现场,废墟下的被困人员往往用砖块敲击周围物体求救,这是利用 传声效果比气体好;地面救援人员冒着余震的危险,利用撬棒来施救,是因为撬棒是 (省力/费力)的杠杆。
本题不仅考察了声学和杠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还能激发起学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热情,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此类题目,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一旦学生领悟到物理内在的美,就会在学习物理和解决物理问题中,主动的去探索、去发现,并乐此不疲,学生的学习动力、探索精神得到提升。
四.结束语
中国是个文明的古国,一个文明古国的教育要传承华夏传统,纳四海文明。新《课程标准》把物理教学中要展现科学的人文价值列入目标,这是对教育本质认识的质的飞跃。通过物理教学,来培养学生对物理科学的热爱,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加强人与人的沟通与协作,将物理教学着眼于现在与未来,让学生将学习物理知识与认识社会、解决与社会相关的物理实际问题相结合起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内在人文素养。
李岚清副总理在《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一文中指出,“中国对外开放,我们一个弱点就是对外交际的语言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中国人用什么办法学英语才能了取得最好的效果。”这说明实施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外语人才,是我们当前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英语教学方法也要有所改变,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课堂上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就往往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它直接影响着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努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学生能力的发展进行教学。可采用“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作为确定学习状态的特征变量,从而为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服务。教师要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观察全班学生的反应,要随时根据情况变换自己的角色,保证所教的内容大家都能接受,达到完成课堂的整体教学任务。
因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在英语教学中,尤其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英语情景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具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一改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
近几年来,我国的教育部门一直在提倡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减负”,但是,如何减负呢?大多数人认为,少布置作业、不搞题海战术就很好。这固然是片面的认识,但是要学习一种语言,那些单词、词组、句子、成语、谚语、习惯用语、语法等等不花时间去记忆,能行吗?不少学生为此大伤脑筋。为了确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联系本人的实践经验,我认为课堂瞬间记忆是一种科学化的学习方法。瞬间记忆由于时间短,内容相对集中,往往效果很好。英语中的单词、词组、短语、习惯用语、谚语、句型、段落以及语法规则等都可以进行瞬间记忆训练。学一点,让学生记一点,这种成功感往往能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为了培养学生瞬间记忆的能力,促进学生不断提高瞬间记忆效果,给予适当的检测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检测可以多种多样,比如个体、集体、分组、全班、书面、口头等等。
[关键词] 米非司酮;卡孕栓;利凡诺;羊膜腔注入;引产
[中图分类号] R719.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8(b)-065-01
对孕12~16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过去常采用利凡诺羊膜腔注入引产法,近年采用米非司酮配伍卡孕栓法,现将这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5~2010年116例孕12~16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均无急慢性疾病,无药物过敏史,经妇科及B超检查确诊为妊娠后,常规检验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肝肾功能检查及心电图检查。
1.2 分组
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的年龄、孕产龄、孕周无明显差异。A组60例为利凡诺羊膜腔注入法,B组56例为米非司酮配伍卡孕栓法。
1.3 给药及观察方法
A组:利凡诺100 mg羊膜腔内注入。B组:米非司酮50 mg,12 h 1次,连服4次,总量200 mg,服药前后2 h空腹;第4次服药12 h后每隔1.5~3.0 h于阴道后穹隆放置卡孕栓1 mg,放药后卧床半小时;根据宫缩持续时间和强度酌情掌握放药时间,宫口开大2~3 cm停止放药。注入利凡诺后每4小时、放置卡孕栓后每2小时观察血压、脉搏、体温并记录阴道流血、宫缩及胎儿胎盘排出时间,准确记录流产后2 h内阴道流血量,发现流产不全或流血过多及时清宫。
1.4 效果评定标准
①完全流产:胎儿、胎盘、胎膜完全自然排出;②不全流产:胎儿排出、胎盘、胎膜部分或全部残留行清宫术;③失败:用药72 h胎儿胎盘胎膜未排出改用其他方法者[1-2]。有效=完全流产+不全流产。
2 结果
2.1 流产有效率
见表1。
两组间比较,米非司酮配伍卡孕栓组明显优于利凡诺组(P
2.2 流产时间
有效病例从利凡诺注入或卡孕栓放置始至胎儿、胎盘排出的时间A组为(64.51±13.0) h,B组为(6.5±3.5) h,B组时间明显短于A组(P
2.3 两组流产2 h内阴道流血量
A组为(70.56±23.69) ml,B组为(31.5±7.4) ml,B组明显少于A组(P
2.4 副反应
利凡诺组很少出现副反应;卡孕栓组副反应发生率高,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3 讨论
终止12~16周妊娠是计划生育工作者感到棘手的问题,以往采用扩宫行钳刮术,此术风险大,常等孕周增加再行引产,这一时期的羊膜囊穿刺技术要求高,成功率低。米非司酮可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宫颈复原分解加强,宫颈软化扩张,并通过抗孕酮作用子宫处于兴奋状态,并对前列腺素敏感性增高[3-5]。卡孕栓是PGF2G的类似物,适量可引起子宫规律性收缩,与米非司酮配伍可起到良好的终止妊娠作用,此法操作简便、出血少、痛苦轻、损伤小,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愉,程利南.药物终止16-24周妊娠的临床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1,9(6):348-352.
[2]翁梨驹.前列腺素与引产[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2):267.
[3]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4.
[4]刘晓瑷.米非司酮终止中期妊娠[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4(2):11-14.
[5]路松.不同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6周妊娠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89.
成长期专业定位的“蚯蚓攻略”
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方式是独立操作,独立承担工作任务,因此必须有独立操作的能力。而且这一期间最重要的任务便是要完成自己职场人生的专业定位。所以这时期的主要攻略应该是“蚯蚓攻略”。
什么是“蚯蚓攻略”?荀子在劝学篇中讲过:“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螣蛇无足而飞,鼯鼠五技而穷”。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蚯蚓虽然没有挖洞打穴的利爪和牙齿,也没有强壮的筋骨,但它为什么能够进入坚硬的地下得以生存呢?因为它用心专一,别无他顾,它一生的唯一职业就是松土。而有一种螃蟹虽然生有八条爪子,可是它却连自己的住所都没有,只能住在别人的洞穴中,因为它浮躁而不专心。有一种蛇虽然没有脚,但它却能用心学会了腾云驾雾的本领,所以它可以飞。有一种鼠类叫鼯鼠,有五种本领,但会飞却飞不到屋顶那么高;能爬树但爬不到树梢;能游水但过不了河;能挖洞但连藏身那么深都挖不到;能行走但还没有人走得快。所以它很容易就会被各种天敌捉到。因为它没有一样可以保证生存的最高本领。
荀子这段话显然是在劝诫人们要想生存,就必须用心专一,有一技之长方可为立身之本。所以人在进入职场成长期后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专业定位。并要努力练就他人不可替代的一技之长。那么,一个人怎样才能科学地确立自己的职场专业定位呢?
第一,要立足于个人兴趣、爱好、优长与本职岗位本行业的需要。当然,你志不在此,就是没有办法的事。如果个人不感兴趣,又不适合于个人的优长,那么你赶早离开这个职位。而与本行业本专业本岗位无关的选择则是一种浪费。只有这二者的结合才能称为最好的而且是恒定的专业定位。人这一生,你总得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卖什么吆喝什么,干什么得琢磨什么,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学哪门武学练哪门功夫,才会有所成就。
第二,要有一种职业坚守的精神。我们还讲战国时代的另一个大说客张仪。他是与苏秦对着干的,是专门搞合纵来瓦解苏秦连横的。他一开始到楚国去游说,让楚王单独与秦国联合,但被楚王打了三百鞭子,遍体鳞伤地回到家中养伤。夫人嘲笑挖苦他说:你不出去到处游说,能受到这么大的耻辱吗?可是张仪什么都不抱怨,也不做任何辩解,只是张开口问他的妻子:“看看,我的舌头是不是还在?”妻子说:“在。”他说:“这就够了。”这也许是世界上最精彩绝妙的对话。不发人深省吗?暂不论德行与否,他至少成为一业中的双雄之一。
第三,要有科学的选择性。进入职场之初,不要考虑定位问题。无论你干什么、学什么,知道和经历什么,对初入职场中人都是一笔财富。但在经历了几年之后,自己对于自己的职场优长、兴趣、潜力之所在,基本上有所了解;对于行业专业岗位特点也有所了解了,这就要选择一个主攻的专业方向了。
我们为什么讲“蚯蚓攻略”?因为蚯蚓只适合在土里去钻、去专。把它放到锅底上它就钻不动;把它放到水里,它只能成为鱼食。人的专业定位莫不如此。最科学的选择就是因人因时因需而宜。
第四,还有一个选择方向问题。这个问题搞错了,你选择什么,你做出怎样的努力,都会化为乌有。前面讲到的苏秦和张仪他们都有志于一种职业,都为此在发愤、努力、勤苦、坚守上做到了极致,他们也都因此而成功了,达到了各自的目的。但一切都是过眼烟云、昙花一现,而且都没有好下场。为什么?从一开始就选错了方向。说客本身就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畸形产物。虽然很时尚、很流行、很显赫,功名利禄几乎都在其中,但毕竟是一个无根的流水浮萍,一旦时过境迁、浪涌潮动,自然没有它的生处死所。所以选择的方向是专业定位的大前提,一定要考虑到它的适才性、适职性、有用性、恒定性、可发展性,这些必不可少不可忽略的要素。
发展期的方式转型与“王者攻略”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扩大自己的成就,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到了这个阶段,人在职场上至少有了十几年的经历,不但职业经验有所积累,而且专业成就也有所提高扩大,因而一定要在此基础上去寻求新的突破,如果没有新的突破就有可能无所成就,甚至还会发生退步的现象。
在这一阶段要采取的职场攻略应该是“王者攻略”。什么是“王者攻略”?
就是古人讲的“王者坐而论道,士人作而行之”。而这种“论道”不是空谈,而在一个“道”字——要学会靠自己的智慧去运筹,而不是再靠个人的体能去拼搏,要靠自己的经验去创造,去开拓,要靠群体的力量去发展,而不是再靠一己之力去运作、去拼搏。
尤其是到了这一阶段,许多人都成为带领团队的人了,所以必须根除单兵作战的所有固习,不管是优良的,也不管是拙劣的,必须把原有的一切实行职场转型,由操作者变成操纵者、操盘者;由“作而行之的士人”,变成运筹帷幄坐镇指挥的“王者”。否则一旦弄到心神俱疲、心力交瘁的程度,就会有职场崩溃或职场失败的可能发生。一个人一生在职场打拼的成就有多大,成长到多高,这个阶段是最关键的阶段;而能否实行职场攻略的转换、职场运作方式的转型则是关键环节所在。这一阶段只有靠头脑,靠大家的智慧和能力才能实现质的突破。
成熟期的夕阳效应与“长跑攻略”
经过20年左右的努力,人开始进入了职场生涯的“后半场”。到了这个阶段,无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职场成就,基本上都到了成熟的阶段,头脑的兴奋点由“前半场”的“进攻”开始向“防守”转换。这一阶段的人极易产生消极情绪。所以,自古便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伤感和无奈。在职场的这种“夕阳效应”主要表现为不求进取,精神状态萎顿,表现与此前明显不同。
这一阶段的主要职场攻略应该是“长跑攻略”。职场生涯本来就像一次长跑,以往的途程已耗去了大部分的体力,剩下的路程虽然已不是很远,剩下的体力也不是很多,但却是决定你一生成就最关键的一段。所以,只要是运动员就一定会聚集起所有剩余的能量,提前加速去冲向终点。这是一个职场中人职场品质的检验。
一、引导和发展学生想象力
想象是指人的大脑对曾经知觉过的各种有关事物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来未曾知觉过的甚至是不存在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力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学生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进行合理地想象皇帝举行完大典以后的情景。同学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想象,想出许多出乎意料的结局。这个问题引起全班轩然大波,个个争相发言,点燃了学生的思维之火。在教学中,对个别学生的离奇想法,教师不能简单粗暴地处理,不能用“胡说乱扯”为理由而抹杀。这正是学生创新思维的真正体现,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鼓励学生踊跃发言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提倡学生大胆说话,放开学生的手脚,这样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材无非是例子”,在教学中要提倡大胆、自由发言,鼓励学生敢于开拓创新,要做到宁鸿彬老师提出的“三、三、三”原则,即“三不迷信”:(1)不迷信古人,(2)不迷信名家,(3)不迷信老师;“三允许”:(1)允许说错做错,(2)允许改变观点,(3)允许保留意见;“三欢迎”:(1)欢迎质疑,(2)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3)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要“解放学生的嘴,使之能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避免内向、拘束,从而大胆发言,说自己想说的话,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我在教学《陌上桑》一诗时,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不理解的内容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鼓励他们要做到宁鸿彬老师的“三、三、三”原则,大胆发言,说错也没关系等等。当解释“来归相怨怒”一句时,我解释说:“耕田、锄地的人,因为看了罗敷,耽误了活儿,回来后互相埋怨”。这时一位学生当即提出:“老师,这句可以解释为‘耕田、锄地的人,因为看了罗敷,回家后嫌自己的妻子长得不好看’行吗?”这位学生的发言很有创造性,于是我高度表扬了他这种可贵的创造性的思维,并号召大家学习他敢于怀疑、敢于大胆发言的精神。
三、正确对待学生出格的疑问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朱熹曾说:“学贵有疑”,“读书须有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往往是一系列创新思维的开端,创造发明的起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出格”问题,老师要给予学生鼓励,表扬他们的怀疑、创新精神。如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当讲到愚公的人物形象:愚公不怕艰苦、持之以恒、愚公不愚时,一位学生立即站起来提出疑问:“我认为愚公就是愚,他为什么不把家搬到山外呢?人家智叟就是聪明,只凭傻干是不行的,要讲究方法”。又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有学生提出疑问:“皇帝不是精神病就是近视眼,为什么连自己身上没有穿衣服也看不清呢?真是不可思议”。我首先肯定了这个学生的见解,并引导解释:这是夸张手法的运用。这些创新性思维的闪现,有时连老师也意想不到。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对问题思维的内光点,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要正视学生的疑问,给予表扬鼓励,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启发学生自由地写作
教育、学校,仅仅提供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不够的,更要抛开顾虑,放开胆量,放飞孩子,将他们放养到社会大环境中,学会生活和生存。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在社会化的跌打滚爬中,肯定会遇到诸多不顺利、挫折,甚至是社会冷脸,但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自我煎熬和拔节,孩子在人格发展、思维发展、道德发展、情商发展方面,才能得到更为和谐的进步。
学会生存带来的不仅是技能,更能带来“无形的收获”,比如哈佛大学的调查显示,爱做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做家务的孩子差别很大,失业率是1∶15,犯罪率是1∶10,收入相差20%,而且,爱做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健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强调说,“反生活教育容易造就病态儿童”。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里,任何学生都需要学习丰富的知识和掌握高强的能力,但是必须牢牢记住,学生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学会生存。
正因为这样,日本新修订颁布的最新课程标准《学习指导要领》,将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定为日本义务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学校必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使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能够拥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学生在高中毕业时是否具备“社会人基本能力素养”,是日本衡量学校是否为社会培养出合格人才的全新标准。生存教育已经列入了教育规划大纲,他们的生存教育意识显然比我们富有远见,比我们深刻、博大很多。
【关键词】 无痛人流术; 健康教育; 重要性
近年来无痛人流的广告屡屡出现在电视上和街巷中,很多育龄妇女和女性误认为人工流产是一件轻松、安全的事,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所以,让无痛人流患者全面了解手术给自己身体带来的伤害,积极预防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不断提升女性自我保护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1 现状与危害
现实社会人流行为已十分普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无痛人流为受术者带来了福音,就象“睡了一觉”很轻松地解决了问题。因此许多育龄妇女,就误以为人流对人体及有伤害。实际上,虽然无痛人流术手术小,较安全,时间短,但毕竟是一种创伤性手术,也会给受术者肉体上带来较大痛苦。人流是一种消极的、迫不得已的终止妊娠方法,只能作为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绝不能作为避孕方法的补充,甚至当作常规的避孕方法。因此,育龄妇女应充分认识人流术带来的严重后果。相关部门对不同对象应加强多种形式的避孕节育、生殖保健和性健康等知识的教育,提供咨询服务,转变人们对人流的错误认识和态度,努力降低人流率。
1.1性知识贫乏
笔者调查2005年11月~2007年3月期间,来我院做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对象计272人。调查采取询问登记方式,直接了解手术对象对有关医疗保健和避孕知识的掌握程度。其中仅有10%的人知道妇女最易受孕时间为两次月经中间或者经前14天, 而90%的人对生理、生殖知识一无所知。有资料表明,当前婚前妊娠及人工流产的比重有逐步增大, 年龄低龄化的趋向[1]。
1.2人流并发症多
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2],一是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出现心动过速、心率不齐、血压下降、头晕,严重者甚至出现晕厥、抽搐等。二是吸宫不全,可能有部分胎盘或胎儿残留。三是子宫穿孔,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此外,还有生殖系统感染、羊水栓塞等。
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一是月经失调,少数患者术后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较多的患者术后出现经量增多。二是宫颈或宫腔粘连。宫颈粘连可致宫腔积血,临床上表现为月经量过少及周期性腹痛等。三是多次人工流产的妇女,当再受孕时容易发生胎盘粘连不下、前置胎盘等,引起临产前或分娩后大出血;还可因多次人工流产引起宫颈内口机能不全,易致早产或晚期流产。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不少女性人流手术后,得不到休息,这对于她们的健康极其不利。此外,人流作为一种手术,也会导致3%的患者发生继发性不孕等症。
2 受术者的心理护理
人工流产使患者心理上、身体上经受了一个生物、社会及情感方面的快速变化,表现为术前焦虑,受术者对手术耐受性降低,增加手术时间和人工流产综合症的发生率[3]。所以医务工作者在人工流产手术前后与受术者进行平等亲切的交谈是非常必要的。
2.1 术前护理
因大多数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内疚的心理症状,在门诊预约手术时,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同情心,耐心地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告之患者术前应注意的事项。如:术前应禁食、禁水4~6小时,手术当日来院的时间及所需物品,并简要介绍手术的过程、麻醉方式等的问题,减轻患者术前的心理负担,同时做好家属工作,取得他们的配合。为防止患者忘记对术前、术后应注意的事项或记不清而耽误手术,我院专门将以上内容制成卡片说明清楚,这样不但保证了患者安全,也保证了手术的按时顺利进行。手术当日,护理人员认真阅读病历,了解孕周长短、胎囊大小、有无胎芽,宫内有无节育器等,以便在术中与医生核对,避免疏忽给患者带来痛苦。
2.2 术中护理
护理人员将患者领入手术室的同时,简单介绍手术室的环境, 多与患者交谈, 以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的情绪,并讲解静脉全麻的方式,为患者开放静脉通路,主动配合医生、麻醉师进行工作。设专人守护在手术台旁观察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及药物反应,防止患者在全麻下无意识的活动、躁动而并发子宫穿孔及坠床等事故。台下巡回者应认真检查刮出物是否与病历相符,并与手术者核对,防止发生漏吸等。
2.3 术后护理
患者术后转回观察室休息, 在麻醉未完全清醒前保留静脉输液, 观察病人的自主呼吸及生命体征。为防止发生术后子宫出血过多或迟发物过敏反应,事先应做好抢救治疗准备。术后30分钟患者一般能完全清醒,这时可停止静脉输液,并再次向患者说明术后注意事项,叮嘱家属协同配合。
3 体会
加强对育龄妇女节育避孕知识的宣传与培训力度,对无痛人流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能有效缓解病人的焦虑心理[4],使患者在轻松安全的状态下接受手术,并在术后能主动进行自我监护,避免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此举增强了育龄妇女自我保健意识,从而提高了妇女的健康水平,促进了家庭与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马海根.预防青少年未婚妊娠及人工流产行为的思考[J].人口与经济,2008,19-21.
2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00.
3 彭玲,蔺玉红,徐红梅.人工流产综合症的调查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6).366.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育 人文价值 新课题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81-02
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把物理教育的目标由单纯注重知识传递的一维目标转变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这种改变还了物理教育的本来面目,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教育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体现。在物理教育中进行人文价值教育正是“物理教育三维目标”在学科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是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需要。物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课程文化的浸润与陶冶。完整的物理教育不应该忽略人文精神教育,如何实现“物理教育的人文教育价值”,是我国高中物理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一、什么是物理教育中的人文价值?
起码包含以下六个方面:
1.物理学理论体系表现出的完美性、简洁性、自恰性。
2.物理学理论体系及其发展过程中体现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自然观。
3.物理学家追求“真、善、美”的执著精神及其科学研究过程中善于发现解决问题,善于克服困难,面对挫折“愈挫愈勇”、不屈不饶的精神。
4.物理学家不惧权势、崇尚真理、献身物理的高尚情操。
5.物理学家热爱祖国、为全人类谋幸福的宽广胸怀及其优秀的个人品德。
6.物理学对社会政治经济、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贡献。
二、物理教育中实现人文价值的必要性
物理教育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物理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可见,从培养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角度看,必须在物理教育中体现人文价值,也就是要在物理教育中体现求真、求实、求新,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进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要求尊重人的需要、情感,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提倡每个人在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社会、自然的责任。
从世界物理教育的趋势看,“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物理教育远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也不满足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是要全方位关注物理科学对人的个性、品质、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同情心、质疑的习惯、人生观等多方面的影响。各国物理教育已关注到道德文化层面,强调价值观的培养和道德教育。物理教育不仅要让人知晓自然界的奥秘,而且要体现丰富的文化价值观念,知识不能成为物理教育的唯一依据和唯一目的。物理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求真、求知的活动,而且具有价值导向、人文负载。在物理教育中必须做到教书育人,充分发挥人文素养的价值功能。
三、物理教育中实现人文价值的可能性
科学的本质是真善美的统一。物理学也一直以其求真、求善、求美为自己的最终使命,这为物理教育与人格培养相结合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
从教育内容看,物理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结构和物质运动基本形式和运动规律的基础科学,给人们带来视野广阔而又深邃的世界观和宇宙观。如伽利略的理论,改变了地球中心说;建立在广义相对论基础上的大爆炸宇宙学描绘了整个宇宙演化的图景,正在不断改变和深化人类关于整个世界的看法。又如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在天文学上的极大成功让确定论的认识模式长期渗透在人的思维中,而大量分子运动的统计分布、量子力学中的海森堡测不准关系、天体力学中三体问题的不确定现象等使随机论的思维模式得到承认。再如按经典的还原论,要认识物质必须首先认识物质的分子结构,而认识分子结构就要揭开原子的奥秘,即任何复杂的、整体的事物可以把它还原为简单的、部分的子系统来研究,然后把各部分的性质、规律加起来,就能得到整体的性质、规律,但还原论忽略了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而部分间耦合性质对整体的贡献有时却是必须正视的,如强相互作用的结合能与强子自身的能量是可比的,这样我们就应以系统论的观点来研究问题。可见,作为一种认识真理的探究活动,物理学不断丰富、深化或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导致人们在认识论、方法论及自然观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
从物理教育的实施上看:首先,物理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者之间在认识上、感情上和行动上的交流与探讨。既然是交流与探讨,必然会使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得到反映。其次,现代教学重视把物理学家认识世界的模式和科学思想方法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习主体从目的、需要、动机、情感等方面仔细感悟,让学生体会形成科学的过程,把握科学、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关系。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倡学生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养成尊重他人和成果的正确态度,以及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这为物理教育中人文价值的体现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四、物理教育中实现人文价值的途径
物理教育中,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展现人文精神:
(一)加强物理科学价值取向的指导。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要使科学真正造福人类,必须从人文价值的视野中来看待和理解科学。因此,物理教育中要加强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使人掌握真理,具有理性,能够从科学的层面扩展到社会的层面,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使物理教育在人文的关照下,真正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避免出现有悖于物理教育目的的负效应。如学习原子能,既要让学生了解核技术可以用作医疗、能源,同时也必须向学生介绍核污染、核放射可以杀伤人类甚至摧毁地球;介绍水力发电,可适当介绍修建大坝对环境的影响。另外,要鼓励学生将物理学习与生活实际以及社会问题(如能源、环境)相对接,在课堂与大世界连接的氛围中吸吮人文思想的乳汁,学会与他人和谐共处,增强社会责任感,确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如:学习了能源的知识后,让学生扮演未来的工程师,根据当地的地形特征、能源分布及社会发展要求情况,对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电站的建设进行大胆的设想;学习了声学知识后,组织学生到工厂车间现场体验,调查噪声的危害,并尝试提出减少噪声的有效措施;学过电磁场和电磁波的相关内容之后,让学生研究身边的电磁污染,了解电磁污染的产生原因、电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公众对电磁污染的了解程度以及怎样防治电磁污染等。这样,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二) 发挥美育功能。
物理教学内容虽然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规律,充溢其间的是概念、公式、定律和定理,但让学生领悟其中的简洁、对称、和谐、统一,发挥美育功能,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对自然的认识。物理模型的简单、明了,物理概念、规律表达上的简练、准确,是物理学家对物理简洁美不断追求的体现;运动与静止、引力与斥力、反射与折射、电磁光三者的相互关系,体现了物理理论的对称与统一;下抛与上抛、加速与减速、地面物体运动与天上星体运动的统一,体现了理论的自洽完备。反粒子存在的预言、相对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高度统一,堪称20世纪物理的美学珍品。物理学中美育因素客观存在,教师要善于发掘,用审美的眼睛来感知美。当然,教师不能停留在对美的感知上,而应将美育体现在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幽默风趣的连珠妙语,旁征博引的知识功底,新奇巧妙的实验设计,不断求新的教学风格,同样是一种美的意境。潜移默化的美育陶冶,能激发起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
(三)培育科学精神。
客观求实、理性求真、批判创新等科学精神的培养应贯穿于物理课程的教育过程中。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精神与科学活动内在地直接相关。物理学史上许多实验发现都经过曲折,只有靠物理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才最终取得了成功。物理家尊重事实,坚持不懈,勇于探索,他们在致力于科研活动的同时,处处重视人的价值,孜孜不倦地追求社会的和谐发展,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的楷模。牛顿的名言“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既表现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也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爱因斯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人类的正义感出发,劝说美国总统罗斯福抢在纳粹德国以前研制原子弹;当研制成功以后,他又从人类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和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一起,联诀反对使用原子弹。教学中,将这些物理史内容与物理知识相融合,其中蕴涵的物理学家充满人文主义的态度和精神将激起学生心灵的震动。
(四)寓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于物理教学中。
物理课程面对的主要是物质世界,探讨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如电荷间、磁体间相互作用,表面上与中介物无关,被称为超距作用,法拉第提出电荷、磁体周围存在着电场、磁场,赫兹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场是物质便毫无疑问了;“作用与反作用”、“分子引力与斥力”、“波粒二象性”、“辐射与吸收” 等都是辩证唯物主义中“对立统一”的物理事实;“物质的三态”、“全反射中的临界角”、“光电效应中的极限频率”体现了事物在相互作用与转化中的“量变引起质变”……这些丰富的素材对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的作用不容置疑。
(五) 弘扬道德价值。
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需要相应的道德修养, “公”、“诚”、“勤”、“勇”、“谦”、“和”等美德在物理教育中都有极为丰富的内涵。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物理态度的良好载体;《墨经》中杠杆平衡与小孔成像的观察研究、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上天都能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科技落后必遭污辱的道理又能激起学生的历史责任意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淦昌、邓稼先等隐姓埋名、顽强拼搏,玻尔在尊重老师与科学之间的抉择,居里夫人发现镭后将成果的无偿奉献,这些物理家的人格力量让人肃然起敬……物理教学中,爱国主义与社会责任感的教育、道德价值的弘扬可有机地融入教学内容进行。
(六)发展学生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