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7 09:20:0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雷雨安全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通过多年来工作实际,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组织上、领导及具体实施等方面工作,综观各行在应对突发事件等防范工作的教育上所取得的实际成效令人欣慰,广大员工的安全防范思想意识逐步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成效。
在具体工作中,银行要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机关有关文件精神,多方面、有针对性的策划制定各营业场所应急预案,做到一所一情一预案,岗位明确责任清。
在应急预案的实际演练中,银行安全保卫部门要确立统一的演练计划,全程进行跟踪督导。各营业场所要根据网点的内外部环境情况、人员结构等具体情况进行分组、分步实施;演练模式应设“歹徒持枪、持爆、劫持人质等”模拟场景,临柜人员在与“歹徒”周旋时,在实施报警、协助护款等环节上要应对自如,镇定不乱。在“演员”的选配上银行要是“八仙过海”,内挖潜力,所确定的“演员”人选尽可能在外部形象及形态上达到和满足预案的情节要求,以使演练效果更加形象逼真。同时银行可根据工作实际,组成安全教育及应急预案巡回演练培训组织,从分利用晚上和营业外时间进行安全教育及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使安全教育更深入系统、预案演练和业务开展不受影响。
在安全教育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组织领导工作中,银行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具体管,对各项安全教育及应急预案的制定能亲自参与,逐项确定;在具体教育实施和预案的演练工作中,又亲临现场组织指挥,不时的提出这样、那样的指导意见,使安全教育及演练工作更具真实性,更有实效感。
银行要通过各种形式组织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及应急预案的演练,确保员工的安全防范思想意识得到提高,风险意识不断提升,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增强员工应急处置能力和知识水平,确使安全保卫工作为了大家,更要依靠大家的工作理念得到进一步落实,安全经营、创单位内部和谐稳定的工作目标得到保障。
银行要杜绝在安全教育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练工作中领导组织不重视,对安全教育及预案所制定的内容不了解、不清楚、不掌握,安全教育及预案演练时不到场,要尽到领导的责任。同时严禁职工安全教育及演练工作走形式、应付过场,要确实做到全面教育的目的;职工安全教育工作要深入,严防职工存在严重的麻痹大意思想和对安全教育及应急预案的演练有厌烦情绪,这是安全保卫工作的大忌,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就是麻痹大意思想所造成的。
有些问题的存在,主要反映了部分银行领导对安全保卫工作不重视,对具体工作组织不利、管理不到位,职工的思想不稳定,安全防范教育工作不深入、不扎实。也反映了个别银行安全保卫工作从领导到职工只听其声、不见行动的思想行为所在。
为了贯彻执行公安和上级领导机关关于做好各项安全保卫工作的指示精神,要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长抓不懈,银行在努力完成其它各项工作的同时,职工安全教育和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要及时总结、学习以往好的经验,查找不足,要按照公安机关和银监部门关于安全工作的计划部署,努力做到: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职工安全教育及应急预案的制定、演练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统一管理,全面协调,使安全教育及演练工作真正达到警示教育的目的。
二是要严肃对职工安全教育及应急预案演练现场的管理工作,严禁职工安全活动及营业场所的演练现场组织松散、不严肃现象发生。
三是对职工安全教育及应急预案演练活动要做到全员参与,不漏一人的原则,特别是对刚如行的新职工必须积极参加本行所举办的各种职工安全教育及应急预案演练活动。
四是在具体应急预案演练教育过程中,应对“歹徒”的临柜人员之间、观摩职工与应对“歹徒”的临柜人员之间要互相换位、全员参与、多方体会,以达到以演代教,教育全面的目的。
五是要不断完善和创新职工安全教育及应急预案演练的形式、方法及实施措施,要充分结合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以灵活、多变、实际的教育和演练形式,达到提高全体员工遇有突发事件能应对自如、处置得当、保护自身及财产安全的目的。
教育学是这样解释“素质”一词的,即人在先天的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身体品质和素养。
“人才素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生理、心理素质;知识、能力素质;观念、情操素质。用下图表示工程类人才素质这三方面结构。
市场对工程类大学生的,要求是由专业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化。所谓复合型人才,是指具备多种知识结构、技能和心理结构的工程类人才。一般是具有两门以上专业知识,既懂技术又懂安全、经营管理,有广博知识,基础扎实的人才。这种工程类人才应具有三张通行证:第一张是职业性的,即具有较强实践技能与较高理论水平的统一;第二张通行证是学术性的,即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的专业造诣的统一,工程专业技术和安全、经营能力的统一;第三张是关于职业道德的通行证,要求具有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统一,即严谨求实和创新精神的统一。
2工程类大学生人才安全素质现状分析
从工程类大学生的三维结构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状况。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大学生受到了极好的锻炼和考验,各方面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但也存在着种种缺陷和不足。
(1)知识、能力素质方面(与安全有关的)。安全知识指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知识;能力方面指辨识危险源及防止事故能力。在工程类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上,企业欢迎双学位等复合型人才,但一些企业普遍感到,近年来毕业的大学生,外语、计算机的应用知识虽然有了一定基础,也掌握了一定知识,但工作适应能力差,如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和有关的安全知识,缺乏基本的辨识危险源的能力,“三违”现象比较严重,企业安全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少,能力低,或专业知识局限于单一的本专业范围。
(2)观念、情操素质方面(与安全有关的)。安全观念指安全的生产生活观念,如“三不”观念(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人伤害)。从总体上看,工程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是很好的,但是,其中主要缺乏安全观念、缺乏安全责任,如部分学生伤害他人和被他人伤害。
3工程类大学生所必备的安全知识、能力素质
从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关系分析。从它们之间关系来看,工程类大学生安全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是互有联系又各有内涵的矛盾统一体,只有使之辨证统一,才能共同协调发展。安全知识是安全能力和素质的基础,能力升华形成安全素质。安全素质的三个构成要素中,其中一项即为知识、能力,安全素质的提高,能促进知识更快地吸收、掌握、扩展,促进能力的更好发挥与发展。工程类大学生所必备的安全知识、能力、素质。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工程类大学生安全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和内涵后,才能建立合理工程类大学生的安全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才能改进工程类大学生的安全素质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全面提高工程类大学生的培养质量。
一般来说,工程类大学生所需安全知识结构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安全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安全经济学基本理论;事故及预防理论;安全投资理论;事故经济损失、计算事故损失理论;安全文化方面的知识。
工程类大学生的安全能力结构的构成要素一般是:预防事故的决策和控制能力;辨析危险源的能力;协调安全投入与生产的能力;紧急情况下的应急能力;安全经济效益分析技术;安全投资与成本分析的能力。
4工程类大学生安全素质培养的理论依据
我国教育目的,明确规定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任务,一方面要把这种需要不断转化为学生的自身需要,将教育影响转化为学生发展需要的内在动力,引导学生把为社会做贡献、为人民服务作为崇高的理想与不懈的追求;另一方面,要重视个别学生的差异,尊重个性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个性自由而充分地发展,既是学生个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目标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社会目标;另一方面是个体目标。
(1)培养目标应重视可持续性发展的理论,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安全素质。安全、舒适和健康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制定政策的出发点,也是人类生产、生活过程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可持续的发展对于不断成长的受教育者来说,表现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循序渐进的有机联系,表现为较低层次的教育和较高层次的教育打下坚实基础,表现为个体对环境认识的不断丰富,以及改造世界能力的逐步增强。人的可持续性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丰富的文化底蕴,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以使学生毕业走出大学校门以后,能够接受更多教育,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从而获得全面发展。所以说,高等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而安全素质是基础素质。
(2)培养目标应重视培养生存能力,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安全素质。早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把“学会生存”作为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追求的目标,这也是把自然引入培养目标而形成三维结构的一个要求。
(3)培养目标应重视弘扬人的主体价值,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安全素质。过去由于强调教育的工具价值,即培养目标的社会目标,强调从社会需求出发培养学生应有的素质,忽视了人自身的存在价值,即培养目标的个体目标,而马克思就曾深刻地指出:“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分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为自己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因而,应强调人在社会实践中主体性、能动性的发挥,弘扬人的主体价值,珍爱生命。
(4)培养目标应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段话发人深省,它在道出创新力对国家与民族发展、进步的深刻重要性的同时,亦指明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可以说工程专业高等教育要迎接21世纪的挑战,必须要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除要树立素质教育观等外,还要树立创新教育观。
此外,培养目标应淡化本学科意识,朝着复合型人才发展。因此,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应体现学生的安全素质的培养,这是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这也是培养工程专业大学生的生存能力的需要,这有利于弘扬工程专业大学生的主体价值以及培养创新精神。
5我国工程专业安全素质培养模式的思路
未来的工程专业人才安全素质培养模式总的来说,应是“建立以安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在学习中引入必要的‘安全素质’竞争机制”。笔者仅从工程专业安全素质的培养模式的四个方而即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计划、非教学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1)课程体系方面。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各高等学校工程专业都不同程度地调整自己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逐渐优化,长期存在的“重专业、轻基础,重必修、轻选修,重课程规范、轻内容更新”的现象已得到改善。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安全类课程太少,实践课没有自成体系,仍依附于某一理论课,表现出安全素质差的特点。选修课中专业课占绝大多数,且选修课比重偏低,全国平均选取修课比率仅为11%。这些不足直接牵制了课程结构的功能优化。
(2)在教学方式方面。目前,工程专业的安全课教育没有普及,只是作为全校选修(除安全类学生)。即使校选仍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班级是专科、本科唯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个体化教学方式很少采用。总的来看,教学形式单调,教学方法陈旧,启发式教学方式的推行因难重重,知识的传递过程呈严重的单向性流动,很少注重学生安全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培养,很少要求学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或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安全问题的能力。讨论课、模拟课,参与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教学法方法采用很少。各种现代教学新技术如CAI、CAD、CAM在工程专业安全类课程中推广缓慢。实践教学弱化,这点对工程专业安全教育而言是较为迫切需要改进的。
(3)教学计划方面。各专业在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基本规格确定学生应具有的智能结构以后,应鼓励和允许学生形成不同的、适应本专业未来工作、生活需要的相应的安全素质。而目前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一方面安全选修课的数量、质量、结构、类型达不到学分制所要求的标准,影响学分制的效果;另一方尚未建立起健全的自由听课制度,学生必修课占的学时,精力太多,相应安全类选修课形同虚设,因而造成教学计划弹性较弱。
(4)教学方法。安全类课的教学方法应摒弃过去那利,单一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吸收的传统课堂讲学方式,工程专业人才安全素质的培养还可采用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文件蓝本法、程序化教程法、“事故”处理游戏法。
(5)教学实习。工程专业安全类教学实习作为课堂教的重要补充形式,它对增强学生对安全的感性认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有积极意义。教学实习可采用经验传授法和指导法。
(6)学生考核。考核应分为三种形式:一种是书面考核,考核学生对安全类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第二种是关于安全类基本理论、方法、应用能力的考核;最后一种是实际安全能力的考核。
最近,笔者到一家企业施工作业现场参观,发现有一位在施工现场劳动的中年男工与众不同,他不仅没有按规定穿戴劳保护品,而且操作规程也不熟悉,安全意识比较淡薄,不知道如何防范安全风险。经了解,这一名男工是刚刚从农村出来打工的,来报到的当天就被安排上岗顶班了。
大家都知道,安全工作是全员的工作,企业每一名员工既是安全管理的主体,也是安全管理的客体,只有提高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才能为企业的安全稳定提供保障。新进企业人员,按照规定必须通过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后,才能跟班劳动。新上岗的员工必须在师傅的带领下进行适应性的劳动,待具备单独顶岗条件后,才能让他单独顶岗。像上述企业这样,不对新入厂的人进行安全教育,直接让其顶岗劳动,显然是不符合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因此,在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活动中,应该面向与企业安全生产有关的全体成员,特别是不能忽视以下两类人员:
一是不能忽视新入厂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这些人刚刚走上企业生产岗位,对安全知识可谓是一窍不通,根本不知道那些地方是不安全的,面对安全隐患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和有效防范,他们是企业安全工作必须关注的对象之一。对他们必须按照三级安全教育培训的规定,进行严格的入厂教育培训,要确保培训学习的时数和质量,每一级教育培训都必须进行严格的考试,合格后才能让他们上岗劳动。绝不能为了减少教育培训成本,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效益,而采用简单化的教育培训方式,打打招呼,提醒提醒就万事大吉。对新入厂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忽视,就意味着不是招进了一名员工,而是请来了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随时都可能酿成事故。
二是不能忽视临时劳务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一些施工作业现场,往往是以本企业人员施工为主,同时还需要外方人员配合,有时还要招一些临时劳务人员参与生产劳动,而这些临时劳务人员对施工作业现场的安全规定并不清楚,在他们进入施工场地以前,必须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要对安全重点防范部位和预防知识进行特别交待,使他们知道如何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要坚决克服把临时劳务人员当外人看待,不重视他们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关心他们生命安全的消极排外思想。其实,不重视临时劳务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对他们的生命安全不重视,说到底是对企业安全工作的不重视,也是对本企业职工生命安全的不重视,是对人的生命的不尊重。
以上两类人员具有共同的特点,都是缺乏安全常识,不具有安全生产技术和技能,不是企业的熟练工人,他们不仅是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对象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应该是教育培训的重点,忽视了他们当中哪一个方面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都会给企业的安全工作造成极大的危害,必须统筹兼顾,把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覆盖到企业的每一名员工,特别是上述两类人员,如此,才能为企业的安全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上的素质保障。
关键词: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5-0067-02
一、引言
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是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自2001年至今国内一些高校先后设立了信息安全专业和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已经为社会输送了上万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人才。与此同时,为普及信息安全教育,近年来许多高校也面向非信息安全专业学生开设了信息安全类选修课程。
我院自2005年开始就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个专业开设了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计算机安全技术两门专业选修课程,考虑到教学过程中不同专业在学习信息安全类课程时的不同特点.2007年调整教学计划后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专业开设了信息安全技术选修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了网络安全技术课程。
二、教学目标
信息安全类课程具有涉及面广、内容和知识体系更新快、对先修课程要求高、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等特点。并且对于非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学重点应该是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将来可能面对的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和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我院信息安全类课程的教学目标被定位为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普及常用的信息安全技术,使学生具备信息系统中的安全防卫能力和新技术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非信息安全专业的信息安全课程大部分都是该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一般都是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开设,此时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但对信息安全类课程来说如何做到在一门课程中既要覆盖信息安全专业的主要知识领域,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选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这些苛刻的教学需求使得该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下面将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分别阐述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采用的解决办法。
1.课堂教学环节
(1)教学内容较多和学时偏少的矛盾
按照各专业的前导课程,遵循培养信息安全意识和普及常用的信息安全技术的原则。制定了如表1所示的教学内容。
其中只有信息系统安全与网络安全技术这两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根据教授专业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和区别。总体来说,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以培养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人才为目的,扩大学生的信息安全知识面为导向,教学过程中不过多地纠缠于理论细节,以此来解决课程内容丰富而学时较少的矛盾。
(2)部分教学内容枯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教学意见反馈调查发现,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密码学基础这一知识领域中。密码学基础是信息安全技术的基础知识,也是学习信息安全技术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知识组成,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如下教学方法。
首先。将一些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整理成自学材料并引导学生自学,以降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密码学知识的枯燥感;其次,在讲授密码学的基础知识时,多穿插一些小故事和影视作品的情节,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密码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如:以电影《达芬奇密码》中的故事情节为线索,为大家讲解古典密码算法中置换类算法的加密思想以及密码分析中暴力破译法的基本原理:然后,在介绍现代密码算法时,应重点介绍主流算法.并配合一些Flas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理解算法的加密解密原理。此外,还可以推荐一些和密码学相关的小说,如《密码故事――人类智慧的另类较量》,供学生课外阅读。
这些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密码学知识的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3)如何获取恰当的教学案例带动课堂教学
对于课程中信息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部分的知识点,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注重原理的讲解,会使得教学过程显得极为生硬抽象,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以案例为驱动,带动基本原理的讲解,是较为合理的教学方法。而如何获取恰当的教学案例,是困扰教师的难点问题。
目前,教学案例的获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教师亲自整理制作;另一种就是参考其他院校相关课程选用的教学案例。因此,在今后的课程建设过程中将重点考虑引入课程教学软件,以进一步解决教学案例匮乏和更新速度慢等问题。
(4)学习方式被动
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课堂的灌输式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信息安全课程,同样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因此在课堂教学环节,尝试采取了学生分组的教学形式,并在课堂上组织分组讨论、演讲比赛、分组对抗等多种教学活动,通过多样化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尤其是分组进行的演讲比赛,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搜集整理演讲材料和赛后讨论,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2.实践教学环节
信息安全是一门较新的学科,同时也是跟实际联系非常密切的技术,因此实践教学环节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而如何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找到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能调动学生兴趣的实验内容是非信息安全专业信息安全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难点问题。
我院信息安全类课程设置了如表2所示的实验项目。
其中所有的选做实验项目的实验指导书以及相关软件等材料都上传到公共邮箱中,并由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独立完成。实践表明,这些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将来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安全问题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考虑到社会各界对信息安全人才需求的变化,在今后的教学计划调整中准备将所有信息安全类课程合并为一门公共选修课程――信息安全概论,结合这一变化对信息安全概论的教学工作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首先需要为信息安全概论增加前导课程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该课程以Win32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熟悉掌握Win32汇编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并以具备分析Win32汇编程序、编制和调试汇编程序的能力为教学目标。
关键词:药学 高职学生 实验室 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0(c)-0145-02
实验实训室是药学类高职学校进行教学实践的重要场所[1],也是学校对学生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必备场所。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实验室的学习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实验室安全问题正在变得刻不容缓。
高职药学是一门直接与实际生产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密切相关的学科[2],学生在实验室中,既可以巩固和加强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提高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又可以以实验室为平台进行创新性研究,为以后的深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但是实验室中药品、仪器设备等潜在危险因素的存在,要求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和应急处理措施。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如何将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贯穿到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开展实验实训安全教育的必要前提。
1 开展好全校范围的安全教育
营造全校范围内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观念,是学生在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中,接受安全教育的熏陶,提高安全素质。让“以人为本、预防在先”的安全理念以及“严格遵守,安全规程”的安全准则深入人心[3],该校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
1.1 将安全教育纳入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是每一届学生新入校时必须进行的,我们在以往的校史教育、专业介绍、校纪校规教育等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加入了职业教育的部分。针对药学、生物制药、药物分析等不同专业的特点,以教研室为单位,给新生做好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讲座。通过讲座,既强调了职业学校实验实训课的重要性,又突出了实验实训操作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求新生从入学第一次实验课开始,就要严格遵守实验实训室的要求,听从实验实训人员的讲解和指导,用心完成好每一次实验实训课程。
1.2 定期开展安全知识竞赛。
每年定期开展安全知识竞赛,以班级为单位,结合所在年级、所学专业,既对实验实训室的共性的安全内容,又结合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开展知识竞赛。以赛促学,使每一个班级、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安全教育的主动学习中。并利用升旗仪式等对安全知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进行表彰,引导学生对于安全教育的关注和重视。
1.3 真正配合消防演习和疏散演练
配合学校保卫处,做好每学期的消防演习和疏散演练活动。做好实验实训室突发安全事故的模拟演练,以演习、演练为契机,认真检查实验室灭火器、黄沙等设备的完好程度,做好实验实训室紧急疏散的演习,提升实验实训场所的安全系数。
1.4 将安全教育融入开学第一课教育
每学期开学,都要利用班会课进行开学第一课教育,作为职业学校,安全教育是需要反复强调,三令五申的,故利用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向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凸显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2 夯实理论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教育
药学类高职的实验几乎涵盖了整个药物从研发到生产的全过程,其中不可避免要涉及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危险化学品,用水、用火、用电以及压力容器等的使用[3]。因此,作为高职校,学校要求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环节结合相应的知识点给学生传授相关的安全知识以及自我防护知识,使学生在理论层面上提高自身的职业安全素养。例如,通过课程认识到哪些试剂有剧毒,哪些试剂或反应容易发生爆炸,高温高压反应如何操作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减少事故的发生。
例如,《生物制药设备》课程的教师在讲授反应釜的时候,对一些压力反应,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及虚拟操作平台模拟事故发生,告诉学生若反应釜出现温度、压力失控的情况,应立即关闭所有物料、蒸汽(或热水)进口阀,迅速开启防空阀、冷却水系统,观察温度压力变化,如温度压力仍不能控制,可以开启放料阀并通知所有岗位人员立即撤离[4]。
在过程性评价考核以及期中、期末的考核中,适量的引入安全操作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这方面的知识内容。
3 落实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教育
进入实验室进行首次操作前,要进行实验室简介和实验室平面分布的介绍。每次实验前,教师要严格检查学生是否预习过实验是否已明确所用药品的性质和操作中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实验实训带教老师和实验员的言行对学生有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5],从“安全意识”的培养角度来说,应做到以下三点。
(1)做好演示实验,对于一些有危险隐患的实验更要充分备课,认真做好实验的操作演示和讲解工作,对于易出现安全隐患的环节要充分考虑,妥善安排,对于容易引起事故的关键点要重点强调,反复提示。
(2)严格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要求学生严格要求规定的SOP进行操作,严格禁止学生在实验实训室内追逐打闹,不得随便串走,不准搬弄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对学生的着装等也要根据工种和企业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要求,对于压片机、发酵罐等,要严格控制每个工位前的学生数[6]。
(3)仔细巡视,实验开始后,带教老师和实验员要合理分工,在实验实训场地内仔细巡视,一是解答学生实验过程中的疑问;二是随时关注学生是否有产生事故的危险操作或误操作。有些工位更是不能有一点掉以轻心,例如混合制颗粒岗位,要随时关注学生,防止误操作造成的人身伤害。同时,提醒学生遇到仪器发生故障,立即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4 强化实验室安全守则教育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安全守则》《学生实验守则》《危险化学药品使用制度》《药学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三废”处理措施暂行规定》《药学实验室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使学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了解注意事项,熟悉实验内容,掌握实验技巧。
综上所述,该校扎实推进,积极落实,确保了零事故的发生。“警惕安全在,麻痹事故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切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端正思想,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有针对性的开展好实验室的安全防范工作,确保实验实训场所的安全稳定运行,构建平安校园。
参考文献
[1] 赵文武,李桂桃.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3):27-28.
[2] 何雅辉.职业中毒事故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6,24(8):511.
[3] 何晋浙.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2-6.
[4] 赵庆双,闻星火,李明.加强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9):8-11.
关键词安全教育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
1实验室安全教育层次
1.1新生入学教育
对于进入化学类专业学习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将有相当多的学习时间是在实验室做实验,甚至多于在教室上课的时间。实验室安全教育应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采取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请有经验的教师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普及讲座,要让学生一进入大学就接受安全教育,提高对实验室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实验规程,杜绝安全隐患与安全事故的发生,既是对个人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对国家财产负责,是一种良好责任感的体现。此时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是通识性的,针对化学类试验的共同特点进行。重点在于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1.2面向实验室的安全教育
不同实验室承担着不同的实验课程与实验项目,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安全要求。在通识性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学生在第一次进入某个实验室做实验之前,根据实验室的水、电、气的布局特点和实验设备的安全操作特殊要求,该实验室的安全责任人或实验技术人员要向学生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主要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范、注意事项和易出安全问题的操作环节及不当操作方式等。重点在于让学生熟悉该实验室的设备特点和环境特点,结合实验室仪器设备特点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及应急处理知识。1.3面向实验项目的安全教育在实际开始某个实验项目前,针对实验项目的特定安全要求,由实验指导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安全操作规程和所用设备及试剂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废气、废液、废渣的正确处理方式。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实验设备与试剂的安全操作程序、“三废”的正确处理方式以及一旦出现安全风险后的应急处理技能。从2016年4月15日开始,每年的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借此机会,可组织一些有特色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活动。除此之外,通过计算机网站、微信公众号、试验室安全手册等形式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试验室安全教育,也使学生能够有方便的途径查阅到需要学习了解的实验室安全知识。
2实验室安全教育形式
2.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就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其特点是对安全知识的介绍系统、全面,容易组织,受众面大。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全面、系统地了解实验室安全知识、实验操作规程、使用实验设备与实验试剂的注意事项,系统了解一旦出现问题后的安全操作要领及应对技能。课堂教学可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以讲座的方式进行。当然,课堂教学也可以穿插一些提问、讨论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激发学生学习了解试验室安全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结合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进行安全教育的方式,其特点是直观直接、印象深刻。针对一些典型的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介绍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实验室安全事故危害的直观印象,使其能够更自觉主动地学习安全知识、遵守安全规范。
2.3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是一种学生参与的教学方式,也可以看作是应急演练,模拟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后的应急处置措施及避险方式与避险技能,其特点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通过情景教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避免更大的危害和损失发生,另一方面可以检验应急预案是否可行和有效,并据此对应急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情景教学可以有计划地开展,每次针对一类实验项目、一类实验设备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也可针对应急预案中的某个处置方案进行。情景教学要认真设计,精心准备,要有严密的实施方案。既不能搞成娱乐化游戏,也要严防伤害学生风险的发生。
2.4示范教学
示范教学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让学生近距离直观了解实验设备、实验试剂正确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步骤,避免因不规范操作甚至错误操作引发的安全事故。示范教学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指导老师演示,同学们跟着一步一步操作,主要针对实验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步骤,这对于学生准确掌握一些容易因操作不当引起事故的设备和试剂的操作规范和操作技能,是非常必要的。以上几种安全教育方式,各有特点,各有功效,既可以在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教育形式,也可以几种教育形式交替进行。
3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
3.1实验室安全意识教育
由于学生在中学阶段进入实验室的时间比较少,独立操作实验设备和实验试剂的机会也不多,实验室安全意识比较弱,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进入大学,会逐渐接触到许多的实验设备和实验试剂,包括一些操作不当会有较大安全风险的设备和试剂。安全意识不强是最大的安全隐患。[3]培养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是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首要任务,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无小事,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学生只有充分意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
3.2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
有了安全意识,认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要想保障安全还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在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环节,除向学生介绍一般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外,还应该根据实验室、实验项目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熟悉实验室的水、电、气等开关、节门的位置及实验设备的操作规范、实验试剂使用的注意事项,让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防火、防毒、防水、防触电、防灼伤、防腐蚀等方面的实验室安全知识以及废气、废液、废渣的正确处理知识。
3.3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
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教育是为了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实验室安全,了解并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和操作程序,避免发生安全事故。试验室安全技能教育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应急处理能力和避险自救能力,以备万一发生安全事故或意外险情时,能够沉着应对,利用平时所学到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有效措施防止险情的扩大,最大程度的降低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4实行实验室准入制度
2017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17〕2号),其中明确指出“高校要建立教学实验室的安全准入制度,对进入实验室的师生必须进行安全技能和操作规程培训,未经相关安全教育并取得合格成绩者不得进入教学实验室。”为保证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效果,保证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的实验过程安全和人身安全,学生正式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前要进行安全知识考试,实行实验室准入制度,以考促学。实验室安全知识考试通过后,发给实验室准入资格证,持有准入资格证的学生才能进入实验室。获得准入资格证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和操作规范。根据违规程度与造成危害的不同,扣掉不等的分数,扣满10分之后,撤销准入资格证,需要重新考试通过后,才能重新获得准入资格证。每门实验课的成绩,应包括10分的安全操作分。[4]如果在一门实验课中安全操作分扣满10分,该门实验课的成绩记为0分。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督促同学们平时注意学习安全知识、实验过程中注意学习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安徽建筑大学数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4)
【摘要】信息安全学,是研究信息安全防护问题的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课程学习中涉及到大量的数学、计算机和通信方面一些专业知识,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非常抽象、枯燥,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课程教学过程的改革迫在眉睫。我们期望创立一种创新的多层次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采用 “三结合、四训练,五注重”的教学模式和双主线的教学设计。实验教学实行逐层递进实验设置:从基础型实验,到提高型实验,再到创新型实验。此模式下的学习,能够激起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的课堂、实验氛围中进行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学习。
关键词 信息安全类课程;创新式教学;教学改革
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全球网络化的发展, 改变了信息交换与传递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安全已变得至关重要。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积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另一方面,危害信息安全的事件不断发生,形式是严峻的[1-2]。2013年,“棱镜门”事件的曝光,信息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此,人们加大了对信息的表示、存储、处理等相关方面的研究力度,并进一步促进了相关专业的发展和应用。我国十分重视信息安全问题,在国家技术研究发展计(863计划)中,信息安全是信息领域的四大主题之一。我国高等院校也纷纷开设与信息安全相关课程。特别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学科专业,如通信工程专业、信息工程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等,信息安全类课程已经成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因而如何有效、合理地进行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成为各高校信息类教师所面临的现实问题[3-4]。
信息安全类课程中运用了大量的数学知识,覆盖了理工科学生所学的大部分数学知识,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过程以及数值分析等。这些知识本身就比较复杂、抽象,同时还涉及到通信方面一些基础专业知识,而学生一般在这些方面恰恰是薄弱环节,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显得非常抽象、枯燥,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容易使学生形成畏难情绪,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5-6]。
鉴于以上的现状,信息安全类课程教学过程的改革迫在眉睫,我们期望创立一种多层次创新式教学模式,能够激起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在欢乐轻松地课堂、实验氛围中进行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学习,这样的教学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多层次创新式教学的研究内容:
(1)多层次创新式研究性教学需要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不片面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以信息网络安全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来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实验教学环节,融合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2)寻求适合多层次创新式研究性教学的教学、实践策略。通过研究任务和课题的设计,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成果的思维习惯和方法。学生借助学校已有的“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学科竞赛”等实践性训练平台,将实践教学中课程设计、课程学习后产生的研究想法以及创新型实验项目等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3)多层次创新式研究性教学应该在教学成果、考核方式有所表现。改革考核方式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能够独立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又要能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独立制作书面研究报告。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流畅地书面和口头表达,小组成员养成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有效地弥补在选课教学中出现的相互监督力度的的缺失。
(4)多层次研究性教学体现在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建立起了传统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并重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充分使用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通过PPT、MOOCs、微课等手段,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课程的学习和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适时在线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利用网络及时回答学生留下的疑问和难题,了解学生的学习建议等等。
多层次创新式教学的主要特色及其具体实施方案:
课堂教学模块创新:对参加研究性教学课题的老师将创新式教育模式融入到日常的课程教授中,多层次创新式教学不是简单的向学生“灌注”的过程,它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环节的活动才能完成。
在课堂教学模块中,我们主要采取这样的方案进行:在教学中,采用 “三结合、四训练,五注重”的教学模式和双主线的教学设计。
三结合是指“教学内容与上机实验相结合”“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例相结合”“课程设计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例如,在信息理论对于通信工程的指导意义中,引入了先进通信技术(如:扩频技术,OFDM技术等),一方面用于说明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另一方面拓宽了学员的知识面,有利于加深其对信息理论的理解,提高了学员学习热情。
四训练是指基础训练、技能训练、综合训练和开发训练。信息类课程部分抽象概念较多,一般来说这些概念都是由数学模型引入,进而分析数学表达式,数学性质等,难于理解和记忆。而这些抽象概念的理解是要经过基础知识训练和综合训练才能够熟练掌握,课程讲述时必须注重开发训练过程,即抽象概念物理意义的分析,让学生从具体的物理现象理解抽象概念,加强学生对概念的拓展和应用。
五注重是指在教学中,注重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注重通过问题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注重通过探索导引培养学生问题的能力,注重通过项目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注重通过问题扩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譬如,制作了完整的、与教学内容配套的高质量的Powerpoint教学课件。课件中通过图片、动画和相关文字说明,配合课堂教学,较好地体现了教学内容。
双主线的教学设计是指,第一条主线就是教学过程中贯穿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过程,第二条主线是教学过程中贯穿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模块创新:在实验教学环节的改革是我们项目的重要部分,不再沉浸在以往的实验教学的套路,应有意向的引导基础课程实验逐步并入多层次创新式课程实验的轨道上。通过实验学习,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同时,选拔出一批兴趣高、能力强的学生,分别参加到学科竞赛、科研机构以及企业中去实习。挖掘出学生的潜力也扩大了学生就业面。
在实验课题的设计中,实行逐层递进的模式:从基础型实验,到提高型实验,再到创新型实验。具体实验项目:
1)基础型实验:DCT变换实验、Huffman码编译码实验、Hamming码编译码实验、中文熵统计实验、JPEG压缩系统演示分析;
2)提高型实验:静态图像压缩编码实验、文本压缩传输实验;
3)创新型实验:CCSDS中的前向纠错系统设计、DVB中的前向纠错系统设计、短汉字压缩系统设计。
信息安全类课程实施教学改革后,学生获得的信息安全知识将得到优化,在有限的学时内学到较多的知识,降低了学生接受信息安全知识的难度,提高培养的效率;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来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实验教学环节,融合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能使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学习过程中培养了高效率的教学团队,增强师生互动,把大学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学习和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下转第55页)(上接第28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结束语:
运用多层次创新式研究性教学理念更新课程老师的教育观念,提高老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改变传统的专业课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开发出的整套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网络互动课堂等资源库等网络资源。大大增加了学生和老师互动交流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对学生学习起到很好的监督。
参考文献
[1]安桂清.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1(1):25-28.
[2]周洪春,黄雄,等.大学生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05(6):40-42.
[3]郭文莉.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16.
[4]巨瑛梅,刘旭东,编.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56-67.
[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Z].2004:19-21.
[关键词]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6(b)-0129-04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内科疾病,因冠状动脉收缩狭窄、冠状动脉内血栓、血管病变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胸部放射性疼痛、心悸、恶心、呕吐、心绞痛、呼吸困难、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症状[1]。患者不定时出现疼痛症状,每次疼痛时间能达到30 min,部分患者夜间疼痛明显。严重心绞痛患者就会出现心源性猝死、心肌梗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所以尽早采用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可以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避免发生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3]。本研究通过对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别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比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观察,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38~75岁,平均(53.8±2.5)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3.2±0.5)年。常规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2~78岁,平均(51.6±3.7)岁;病程20 d~8年,平均(3.1±1.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心绞痛、恶心、呕吐、心悸、胸痛等,所有患者经心电图监测、血脂血糖检测、心肌肌钙蛋白测定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排除对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过敏患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硝酸盐制剂、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他汀类药物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同时,每隔2 d对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进行检测,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注意药物的副作用,记录检测结果。
治疗组采用国产硫酸氢氯吡格雷(乐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30507)联合拜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号:BTA8466)治疗。国产硫酸氢氯吡格雷的规格为25 mg/片,每天1次,每次3片,在就餐结束前与食物一同嚼服,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坚持服用2周,症状有所缓解后用量改为每2天服用1次,每次1片,继续服用2周。口服拜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饭前服用,坚持服用4周。定期检测记录患者血脂、心率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评定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和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1个月后,通过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和相关检查,将治疗结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4]。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者很少出现心绞痛现象。有效:患者心绞痛次数明显减少,病情得到控制。无效:患者心绞痛症状没有改善,甚至有病情加重的迹象。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出现3例药物不良反应,其中腹泻1例、胃肠道反应2例。常规组出现7例药物不良反应,其中腹痛2例、胃肠道反应2例、白细胞减少3例。同时治疗组出现并发症2例,其中心绞痛复发1例、心肌梗死1例。常规组出现并发症7例,其中心绞痛复发3例、心肌梗死3例、心源性猝死1例。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疼痛持续时间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比常规组少,疼痛持续时间明显比常规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冠心病,是一组内科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疼痛持续时间比稳定型心绞痛要长,而且患者胸痛、心绞痛的程度比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程度要深,病情恶化后就会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所以患者在轻度劳动、休息时出现心悸、胸闷、心绞痛的症状时,要尽早到医院进行抗心绞痛治疗。高龄心绞痛患者可以给予吸氧,避免心肌缺氧引起急性心肌梗死[5-9]。目前还未发现可以根治该疾病的治疗方法,最主要的措施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治疗和抗心肌缺血缺氧治疗。同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等容易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服用相关治疗药物,减少诱发冠心病的概率[10-11]。临床实践经验提示,硝酸盐制剂、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可以控制患者心绞痛症状,降低病死率和梗死发生情况,可以作为心绞痛治疗的常规药物。阿司匹林为抗血小板药,具有抗血栓、镇痛的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的环氧化酶、抑制血小板在体内聚集,阻断血栓素生成,发挥抗血小板功效,减少再次冠状动脉栓塞的情况[12-15],从而起到缓解患者症状、减少心肌梗死、降低死亡率的作用,是临床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抗血小板治疗的首选药物。小剂量服用时不良反应较少,但是长期大量用药就会引起胃肠道反应,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部不适,此外还会出现肝肾功能损伤、皮肤过敏、支气管痉挛性过敏反应等。所以,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每日的用量维持在75 mg可以使药效得到最大发挥,而且此时的并发症较少[16-17]。长期服用患者剂量超过160 mg时,其毒副作用就会超过治疗效果,所以医生要根据患者实际症状控制用量,在用药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对症处理。本品忌与水杨酸类药物联用,孕妇和儿童不宜使用。国产硫酸氢氯吡格雷既是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也是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经肝脏代谢,不影响血小板聚集,对自身正常血细胞没有影响。通过与血小板表面的二磷酸腺苷受体结合,间接抑制血小板聚集,一般使用1周就可以稳定机体正常血小板数量。临床上主要用于防治心肌梗死、中风、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栓塞引起的心血管病变等。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减少血管栓塞、减少心肌梗死、降低病死率、减少不良心脏并发症的作用。长期服用氯吡格雷的不良反应有皮疹、皮肤紫癜、腹泻、腹痛、血尿、消化不良、消化道出血、结膜出血等,但是一般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3%,主要是因为患者心绞痛症状严重或者氯吡格雷用量过大,所以医生要根据患者症状更改患者用量,一般服用氯吡格雷2周症状有所缓解时,就可以隔天服用氯吡格雷。对本品过敏和严重肝肾损伤患者禁用,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和华法令不宜与氯吡格雷联用,孕妇和儿童慎用。临床也常采用阿司匹林配合氯吡格雷使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长期临床治疗经验发现,在阿司匹林配合氯吡格雷使用时,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并不影响氯吡格雷通过二磷酸腺苷引起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但是氯吡格雷会增强阿司匹林通过胶原蛋白质引起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18-19]。两种药物之间不会发生相互作用,长期联合使用,可以增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稳定患者心绞痛情况,减少并发症。使用时要注意调节两种药物的用量,选择毒副作用小、疗效最好的剂量。
肖守忠[20]研究提示,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以起到镇痛、抗血栓、减少心肌梗死和心脏不良事件的效果。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效果安全可靠,在合理剂量内不良反应较小。在本研究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治疗组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常规组使用硝酸盐制剂、他汀类药物进行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经过1个月的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出现3例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其中腹泻1例、胃肠道反应2例,说明长期服用药物对肠道有轻微的刺激作用,患者要注意服用方法,阿司匹林在饭后服用,氯吡格雷在进食结束前与食物一起嚼服。常规组出现7例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其中腹痛2例、胃肠道反应2例、白细胞减少3例,说明常规药物发生胃肠道反应、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出现并发症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常规组出现并发症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5%。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常规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2.5%,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比常规组少,疼痛持续时间明显比常规组短。结果提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并发症少、患者心绞痛次数少、疼痛持续时间短的优点,能明显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朱剑锋,李原玲,吴海林,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7):871-872.
[2] 顾永丽,于锋,葛卫红,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Meta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8):1402-1404.
[3] 刘冬梅.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55,63.
[4] 黄健雄,刘晓凯.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业,2011,22(24):2270-2271.
[5] 邓华.阿司匹林合用两种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对比[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24):1984-1987.
[6] 陈玲.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 5(12):53-54.
[7] 张锋.联合用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26):84-85.
[8] 肖丽芬.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9):4402-4403.
[9] 杜汾智.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5):571-572.
[10] 吴荣恒.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11):1473-1474.
[11] 任楼生.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0):228-229.
[12] 孙魁,史沛霞,张培培,等.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0):1081-1082.
[13] 德华,张莉.阿司匹林并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98例的疗效[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23(5):560-562.
[14] 盘德辉.氯吡格雷、阿托伐他丁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IL-6、hs-CRP及预后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4,26(3):325-327.
[15] 邵莹,崔卫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12):30-31.
[16] 马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5,36(6):1087-1088.
[17] 苑霞.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3):28-29.
[18] 刘刚.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评价[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5):46-47.
[19] 张清.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3):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