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祭祖发言稿8篇

时间:2022-10-11 14:16:5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祭祖发言稿,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祭祖发言稿

篇1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很高兴能参加这次竞选,我竞选的是小组长这个职位,我认为我能胜任这个职位。当小组长不仅可以是我的能力得到发挥,还能让我得到更好的锻炼,使我变得比以前更加优秀。

篇2

大家下午好!

我首先感谢校领导、同志们的信任和支持,给我这个机会,参加竞聘演讲。我本着锻炼提高的目的参加竞聘,向大家介绍自己,展示自我,接受检验和挑战,希望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支持。我从1996年工作至今,已经有有十五年的工作经验,去年担任一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同时担任一、二年级的年级组长。

当决定让我来担任一、二年级年级组长时,我感到压力非常大,虽然我担任过多年低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带过新教师。但一年级除了我全是新老师,我一个人能带好她们吗?但我想,既然领导和同事给予了很高的期望,那我就要努力去干好这份工作。在担任一、二年级年级组长期间,我不断摸索、探索、实践,主要做好了以下工作:

一、未雨绸缪,带领一年级班主任及时开展新生家长会

组建好我们年级组后,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在孩子入学前召开一次新生家长会。家长会对这些新老师来说是陌生的,因此我在在召开家长会之前对一年级各位班主任进行了具体详实的培训,确定了详细的家长会的内容,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并对教室环境的布置、老师的服饰、态度、语言要求,以及一些注意事项,如:要填写家长签到表、联系表等,都做了具体的说明。并在召开家长会之前还进行了模拟演讲,发现问题及时改正。经过一番努力这次得以家长会圆满成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我们一年级的新生以惊人的速度走上了正规,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高度评价。

二、以身作则,带领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做事

从踏进锦绣开始,从组成我们年级组开始,我就以身作则,树立年级组的理念:我们是一家人,每个人的事就是大家的事。一人有事大家要齐上阵,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是这样做的。

例如,刚开学那段日子,各位新班主任面对那么多的学生和家长,面对学校的一些工作,都或多或少遇到过一些难题。虽然我对自己的工作也不是游刃有余,但每当这时候,我总是站在她们身旁,和她们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记得有时候为了一个问题,我们几位班主任之间一晚上就要电话交流好几次。

又如,为了迎接市督导,我们从教学、学生常规、卫生等方面做好了一切准备。全体教师都精心准备了优质课,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和教具,新老教师之间,新教师与新教师之间互相进行了听评课,为督导做好了充分准备。最后抽到了董迪迪老师讲授思品课,这是事先没有预料的。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我们全组人员放弃了中午的休息时间,群策群力,有的帮忙找课件,有的帮着定教案,为了上好这堂课全组教师在共同努力。

还有在新教师参加的区优质课比赛中,我们组全体人员除了帮她们准备课外,班级中的事情也尽全力帮忙。特别是张勇、刘晓霞两位非班主任,看到哪个班级没人上课或者没人放学,就会主动去代课、送队,有时整整上一天课,令人非常感动。经过努力。老师们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有了我们组这种有事扭成一股绳的劲头,我想,无论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什么难题,我们都会迎刃而解的。

三、责任在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作为年级组长,我深知我的责任不只是带好我自己的班级,整个年级组的全面发展才是我最大的责任。因此,在工作中我把整个年级组的事情时时挂在心上,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超级秘书网

篇3

__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纪检组长__

摘 要:树立正确的效率公平观,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现阶段的探讨不应忽略“先市场”机制这一阶段,并应针对不同阶段对效率公平观进行具体 分析 :第一,进入市场前阶段,这一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国家如何使 经济 组织和个人获得公平的准入条件。第二,初次分配阶段,即市场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国家对“效率”应否干预,如干预须限于何种程度,才能有利于公平,又不至于抑制效率?未来应是何种发展趋势?第三,再次分配阶段,在该阶段需要关注的是国家应如何拓展实现公平的渠道,使其得到落实,并避免产生偏差。

关键词:“先市场”机制;“后市场”机制;收入分配;效率公平观

1 现阶段的效率公平观不应忽略“先市场”机制

1.1 “先市场”机制的存在及介入的需要

任何一个经济生活中的问题,都离不开其所嵌入的社会生活网络。从传统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跨越,无疑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极为关键的一步,然而探讨我国现今的问题,并不能在单纯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间进行简单切换,而是要认识到,这两个阶段之间存在着一种过渡状态。尽管这种过渡状态在不同的阶段可能会有所变化,但却能提醒我们在看待改革中的问题时,切不能将问题简单化。首先应当看到的是,在这种过渡阶段中,市场机制不断得到培育。在市场机制中,只要竞争规则是透明公正的,那么先天条件不同所带来的差距,便不能说是不公平。但何谓先天条件不同?这是问题的关键之处。假如说这种“先天不足”是由权利、资源等分配不公而导致的资源占有不均,那么其所引起的贫富差距便不能归结为“先天条件不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资源应指生产性资源,而非消费性资源。“关于资源创造和分配的含义颇复杂且绝不是完全清楚的。然而,没有某种最低程度的资源基础,许多人将无法享有选择不同行动方式的能力。没有最起码的资源,他们将极度脆弱和依赖他人,无法作出完全独立的选择,也无法利用表面上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机会。”虽然这一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进入市场前的阶段,但为了将这种早在进入市场前就存在的权利、资源等分配不均区分开来,权且将其称为“先市场”机制。“先市场”机制的问题不仅仅关系到生产要素分配本身,更会延伸至整个生产过程,并影响生产成果的分配。

1.2 有利于减少探讨效率公平关系时的偏差

有学者指出,在分析收入差距扩大同经济改革的关系时,需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把收入差距的扩大以及出现的问题都简单归罪于经济改革本身;另一种是把收入差距的扩大简单地归结为经济改革所应该付出的代价”。 一方面,舆论对收入差距过大的批评,往往不仅是针对收入差距本身,而更是针对产生过大差距的一个重要前提,即进入市场时机会的不均等,如果这些舆论被片面渲染,便容易出现将收入差距扩大简单归罪于改革本身,而完全否定效率的局面。另一方面,收入差距的扩大确实也不能简单归结为改革应该付出的代价,并因此完全否定公平,在我国这种过渡型的渐进改革中,付出代价可能不可避免,然而在今后如何破除“先市场”机制的弊病,并使这种公平在进入市场后得到延伸,减少不必要的代价,是现阶段必须考虑的问题。

2 “先市场”机制中的效率公平观

(1)“先市场”机制的公平是前置性的公平,如不能使各经济主体真正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由此产生的“效率”将缺乏正义的根基、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对此的第一个疑问是,“先市场”机制中公平的缺乏,对进入市场后“效率”的影响是否被夸大?笔者认为,“先市场”机制中的公平具有决定性作用,权利分配和资源占有的差异,将导致经济组织间或个体间付出近似的成本,却会获得差异较大的酬劳,在这种情况下,“先市场”机制中公平的缺乏始终牵制着市场机制。第二个疑问是,解决“先市场机制”的问题难以一蹴而就,何不放开这一问题,转而在进入市场后的分配中进行弥补,以找到更加现实、可行的解决途径。然而笔者认为,一方面,如前文所述,这种解决思路可能导致忽视问题的本源,而将矛盾中心转移至市场机制本身;另一方面,进入市场后阶段所能进行的弥补是有限度的,如果国家能在分配权的行使中逐步赋予经济组织间和个体间起始的公平,才能带来根本的收入分配格局变化。再者,如果仅在分配阶段寻求解决方案,那么在“先市场”机制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将得不到及时扶持,缺乏终极关怀的制度,即使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其本身的合理性也将备受质疑。

(2)扩大“先市场”机制中的公平,需采取系统的解决方案。除了运用法治的力量加大对违法、违规现象的惩处外,扩大“先市场”机制中的公平,需要多方面手段的配合。①主导性手段。即逐步从制度上破除市场进入条件的不等,也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首先,在企业等经济组织之间,除了被赋予公共职能的企业外,其他经济主体间的垄断须被逐渐破除,这同时也将影响不同经济组织内部的收入分配。其次,在个体之间,需要培育和健全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城乡之间可以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市场,以逐步消除劳动力流动的种种障碍,为人们在参与收入和财产的分配过程中提供比较平等的机会。更加科学、人性化的劳动力流动体系,将赋予个体间更多的公平。②配合性手段。解决了经济组织间和个体间表面的机会不平等或许远远够,因为种种问题都与其背后的许多话题息息相关。首先,应赋予起步者更多的扶持和引导。对弱者的扶持并非应一概放在再分配阶段虑,如对于中小企业等处在起步阶段,并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效益的经济组织,在现阶段应给予其法律 、政策上更多的支持,并充分考虑其特殊性,为其获得更公平的准入机会提供助力。其次,应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赋予个体更充分、平等的教育资源,破除一些僵化的体制,将会惠及众人,并为个体进入市场创造更多平等的机会。

3 市场机制中的效率公平观

3.1 对效率的充分尊重是保持企业竞争力、维护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基础

探讨市场机制中的效率公平观问题时首先要辨明收入差距和分配不公的概念,市场机制的运行必然产生一定的收入差距,而分配不公是在先市场机制中的不公平、再分配中公平难以落实等综合因素下产生,其与单纯的收入差距不能混同。在区分先市场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前提下,对于市场机制来说,选择市场就是选择效率。效率不应成为权利分配不公、资源占有不均的替罪羊。市场机制中的竞争带来优胜劣汰,带来资源的优化配置,

讳言效率无益改革。唯有尊重社会成员在竞争中获得的劳动成果,才能引导整个社会走向更加宽阔的发展道路。故而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市场机制中的初次分配仍应是以效率为主导的。有学者认为,“政府的职责是创造一个能充分激励财富创造的社会环境……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分配上,只坚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去激励人们创造财富,到最后就没什么东西可分了,分配只是解决贫富问题的一个方面,不是全部。”回顾历史可以看到,在1956到1976年,国家实行了工资和物价的“双冻结”,这种僵化的分配机制导致了非常不利于青年一代的收入分配格局,在劳动者积极性被遏制的情况下,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难免会成为一潭死水。3.2 这一时期的调整应着重制度的完善,并确立理性的目标模式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表述,似乎隐含了在初次分配中也要注重公平的涵义。第一,总的来说,进入市场机制后的初次分配仍应是以效率为主导目标的,而现阶段调整的重点应放在相关制度的完善上,如确立各项标准和保障制度。因为如果缺乏制度支持,部分主体现有收益的获得也将缺乏保障。这种制度完善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因而具有过渡性质。例如相关报道指出,《工资条例》可望在年内出台,其核心 内容 是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以及支付机制,旨在解决一线职工工资偏低、工资增长缓慢和欠薪现象。 第二,这里强调的公平应当是一种“适度公平”、“理性公平”。首先,在处理这一问题上切忌一刀切,应当在区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基础上来“限高”、“扩中”和“托低”,从而在不同地区和行业中逐步形成稳定的收入分配结构。举例来 说, 目前,我国私营制造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5%-6%,如果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这些企业员工的工资,企业将有可能大量倒闭或裁员,这样就会使得这种努力是得其反,也不利于产业升级。 其次,从生产单位等内部来看,“限高”、“扩中”和“托低”宜被处理成“一体两翼”的关系,即着力扩大中等收入者队伍,并在此基础上合理限制较高收入,提高最低收入的标准,形成“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假如在内外都能理性地调整收入分配结构,那么其与效率目标的冲突便可以缓和,而这种过渡性的调整也将冲淡进入市场前资源占有不均、权利分配不公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3.3 效率与伦理观的冲突与融合

在如今的市场机制中,“效率”目标日益被赋予了其他的要求,如在公司法制中的企业社会责任, 金融法制中的“社会责任投资”、“绿色金融”等等,都从正面或反面要求经济主体能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逐渐承担主体内外的伦理责任。有观点指出,效率与公平背后,实际上是商业社会、经济活动是否存在道德的问题 ,比起“非道义理论 ”来说,“道德同一论”更值得赞同,即认为商业社会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故应遵守社会的常道,受社会伦理纲常的激励和约束。 从经济组织的角度来看,效率的获取与其被赋予的伦理责任存在一定冲突,然而,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效率被赋予伦理责任或许确有其内在动因,并且可能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篇4

年级组老师聚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今天晚上是高一年级组的全体师生大会,大家汇聚一堂,来总结我们前一段时间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也将进一步明确我们今后的目标。八月十号,同学们怀着一份新奇,来到了一中这陌生的校园,在这里,你们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氛围,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并且尝试着融入这种生活,适应这种生活。你们努力了,你们成功了,凝成了自己的特色,创造了自己的精彩,大家高中生活的画卷正在展开,没有谁能阻挡青春的飞扬!生活在一中,每一个瞬间都蕴蓄着成长,智慧在闪耀,汗水在流淌,每每前行一步,都伴随着老师们深情的期望!

篇5

一、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是较早发展牧区合作经济组织的地区之一。截至2009年10月,全盟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为465个(其中牧民专业合作组织293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72个)。其中比较规范的有260家、占总数的56%。辐射带动4.28万户,占全盟农牧户的36%。按产业分,肉羊协会151个,占总数的32%;肉牛协会60个,占总数的13%;奶牛协会36个,占总数的8%;饲草料组织30个,占总数的6%;蔬菜组织102个,占总数的22%;绒毛类组织8个,占总数的2%;农机服务类组织18个,占总数的4%;其他类协会60个,占总数的13%(资料来自锡林郭勒盟农牧业经营管理站)。因此,课题组把实地调研工作放在此地,选择了几个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锡林浩特市朝克乌拉苏木宝力格嘎查萨其日拉图育肥销售专业合作社的特点是以销售为主攻方向,薄利多销、加快资金周转为目标,由刚起步的几户牧民自愿组成的小型合作社,这类合作社牧区较多,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东乌珠穆沁旗哈日高毕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是较早发展起来的协会,2008年起在协会内部部分牧户又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这个协会(包括合作社)的主要特点是协会成立较早,涵盖牧户多,已有一定的基本建设基础,这类合作社在牧区为数不多,但具有很强的带动性和发展潜力。西乌旗查干呼图勒牛羊育肥专业合作社也是牧区较普遍的一种类型。虽然成立较早,但发展缓慢,属于互助合作型的、公益型的性质,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扶持非常有必要。西乌旗沁绿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是锡盟龙头企业。其带动性对牧户的影响较大。旗内50%的牧户(本旗共计1万余户)已入会,成为龙头企业+协会+牧户的联合形式。龙头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当地牧户稳定增收直接相关。

(一)萨其日拉图育肥销售专业合作社个案调查

1,基本情况

朝克乌拉苏木宝力格嘎查距锡林浩特市向东30公里处,2008年被划定为国家禁牧范围。为了生计,牧民不得不离开草原和自己所熟悉的放牧生活寻找新的出路。萨其日拉图是萨其日拉图育肥销售合作社的创建人,2007年起进城经营肉铺,销售新鲜羊肉。当时屠宰的牲畜一般都临时从牧民手中收购,而且收购和销售都在熟人或邻近的小范围内进行。每天屠宰2-3只羊,一年屠宰零售总数达900多只,获纯收入3万元。经过1年的经营销售后,萨其日拉图得知鲜羊肉销售市场潜力大、风险小、有利益空间,因此,主动带领本嘎查6户贫困户成立了萨其日拉图育肥销售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建立初期人股总价值达到115万元。其中合作社成员的羊1940只、房屋和棚圈370平方米、饲养场地600平方米、机井1口、资金5万元。2009年申请到信用社30万元贷款,现正在准备积极申请相关单位的项目资金。合作社目前在距锡林浩特市区40公里处的宝力格嘎查有房屋2间、棚圈3所、机并1口、饲料储藏圈200平方米、饲养场地600平方米,合作社的羊群圈设在那里,合作社6户的承包草场共计19525亩,每亩地年割草量达45公斤,年割草总量达到88万公斤,还有一辆小型货车用来屠宰羊运输等。目前,合作社在锡林浩特市区有3所销售点,其中中心销售店1所、分店2所,每个店铺月租金平均为500元。销售点的工作人员都是合作社成员户。合作社现在每天屠宰销售3-5只羊,1只羊零售纯利为103多元。合作社除了成员人股的羊群之外,有时也临时从附近的牧户收购活羊,经过一段时间的育肥后屠宰销售。合作社内部也有明确分工,一户专门为合作社放羊群,一户专管收购,还有3户负责加工销售。合作社每月为务职户发放503元的固定工资。此外,年收入的60%用于分红,40%作为周转资金、奖励和补贴用。

2,合作社经营特点

(1)采取现屠宰现销售的方式,因此当日屠宰的新鲜羊肉与市场上的其它成品羊肉相比,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由于鲜肉是以蒙古族传统的屠宰方式进行的,要比市场上放血屠宰的羊肉更加新嫩美味、营养丰富,销售价格自然略高于冷冻羊肉。目前锡市市场上的冷冻羊肉每斤为14元,而合作社当天屠宰销售的新鲜羊肉每斤为18元左右。(2)将屠宰的羊肉分部位块、带骨头销售,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特点,更适合牧区消费者需求。(3)加工销售内脏,用蒙古族传统工艺制作血肠和肉肠。每只羊加工内脏的收人大约40多元。还使用传统熏制方法,加工羊头、羊蹄不采取任何化学脱毛技术,销量好。(4)承担着从收购、屠宰、加工到销售的全部过程,节省了冷库和产业链中转的成本,从中获得直接利益。

3,合作社面临的困难及问题

(1)资金短缺、周转资金不足是合作社现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如合作社2039年欲扩建房屋棚圈建设,购买80平方米的以备屠宰畜圈1个、80平方米的屠宰场1所、40平方米的内脏加工室1所、80平方米的销售点1处,这些共需资金约50万元。除此之外,合作社还需收购羯羊、购买冷藏设备,租用草场等。现有的30万元贷款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2)合作社仍未解决长期租用固定草场放牧羯羊群问题。(3)合作社成员均为本土蒙古族牧民,经营畜牧业经验非常丰富,但由于语言沟通不便而不能很好地宣传其产品特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销路和其他工作。

(二)东乌珠穆沁旗哈日高毕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个案调查

1,基本情况

在草场退化、牧业生产日渐艰难的情况下,2003年1月23日,以嘎查书记浩毕斯哈拉图为首的8户牧民自愿联合,以16000元的入股资金成立了哈日高毕畜牧业专业协会,并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成立当初,协会根据本嘎查没有打草场,牧民每年从外地大量购置饲草料的实际情况,以降低牧民饲草料支出为目的,放弃牧户一家一户开发饲草料基地的做法,采取集中开发种植200亩饲料地,牧民自家种饲草料的路子。刚开始,牧民不会种植饲草料,只能从外地雇用农业技术人员;后来协会专门派2名年轻牧民到外地学习饲草料种植、收割及田间管理等农业技术,很快把种植饲草料学到手,全部过程实现自行承担,节约了雇用农业技术人员的费用。就这样,哈日高毕畜牧业专业协会开始了为牧民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工作。协会成立后,通过统一种植饲草料、统一购置兽药及牧业机械、统一搜集市场信息及时销售畜产品、整合草牧场轮牧经营等方式,大大降低了牧民生产成本。于是,协会成员从2003年的8

户逐年增加,到2009年已达70户,其中36户为人股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公布实施后,协会11名成员联合成立了哈日高毕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并在旗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但协会与合作社并没有完全分离,而是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协会入股的36名成员仍参加合作社利益分配,合作社仍对协会的全体成员提供原有的服务。目前,该合作社拥有乌珠穆沁绵羊34937只,乌珠穆沁山羊5473只,乌珠穆沁牛880头,西门塔尔牛115头,287匹马及70峰骆驼。合作社经营200亩饲草料基地,建立2处种公羊基地,整合40万亩草牧场,以轮牧方式利用草场,统一购置生产资料、统一出售畜产品,提供信息服务,经营旅游点。哈日高毕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不仅与其他专业合作社相同设有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财务管理等内部制度,还有自身特有的一些做法。

2,经营特点

(1)分为人股成员与普通成员。协会成立后,哈日高毕协会把成员分为人股成员和普通成员。人股成员即2500元作为一股向协会入股的成员。牧民可以以现金、草场、牲畜和劳动力人股,把人股资金作为协会(合作社)流动性资金,用于协会(合作社)临时性生产支出。人股成员以入股程度参加合作社利润分配。普通成员即非人股成员,协会(合作社)对他们提供与入股成员同样的服务。协会(合作社)全部服务项目首先向协会(合作社)成员提供,在此基础上可以向非成员提供。(2)建立种公羊专业户。牧民可以把种公羊按503元作价入股,协会(合作社)把入股种公羊转让给专业户,建立种公羊专业户;专业户拥有经营和收益权,承担所有经营成本,获取效益;专业户向成员提供有偿服务(以前一年一只种公羊租金150元,2007年后根据市场供需情况通过成员大会其租金提高至300元);合作社负责种畜场的基础建设投入,并对其经营管理进行监督,即专业户必须保证种公羊膘肥、优先满足成员需求、租金稳定等;专业户向合作社上缴管理费用(这种收费制度从2039年开始实施,并根据专业户收支情况收取5000-10030元的管理费);专业户相互联合。(3)入股成员参与利润分配,全体成员享受合作社所提供的所有服务。虽然只有11户成员登记设立了合作社,但原协会36户人股成员共同参与合作社利润分配,全体成员享受合作社所提供的全部服务。(4)分组。合作社与嘎查合作,把全嘎查170户分成7个组,每个组安排一名合作社成员,负责宣传、组织工作;合作社推荐成员参加组长选举;组长在嘎查、合作社与牧民之间起到桥梁作用,把牧民的畜产品销售、购置饲草料、购置兽药等需求传达给合作社和嘎查,并把嘎查、合作社的信息传递给各个牧户。这与过去生产队的做法相同,有效吸收了其积极因素。

3,合作社经营中面临的问题

(1)在草原生态严重退化、牧草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恢复草原生态的难度较大;(2)购置饲草料等生产资料的流动性资金严重缺乏;(3)搭建棚圈、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需要大量资金;(4)农业专业技术缺乏,需要政府给牧民进行培训,特别是一些应用技术的培训;给那些中老年牧民或接受能力较低的牧民提供参观学习的机会和条件等。

(三)西乌旗查干呼图勒牛羊育肥专业合作社个案调查

1,基本情况

查干呼图勒牛羊育肥专业合作社是由巴拉嘎尔高勒镇牧民那顺格日勒及其附近7户牧民在自愿的前提下在2005年5月19日成立协会的基础上,2008年8月注册转为专业合作社。现有8户成员,近30人口,其中劳动力17人。合作社整合的草场共有16000多亩,共同财产达12万元。2005年起成员户每年上交约4000元当作合作社流动资金,根据实际情况可上下浮动。2005年协会成立时有100多头牛、700多羊,2009年已发展为300多头牛、1200多只羊、30匹马、100亩高产饲料基地规模。2006年起在旗经管站建立财务档案,有专业核算人员。合作社现阶段主要从事整合草场轮牧(联户经营畜牧业)、接冬羔与牛羊育肥等项目。

2,合作社经营特点

(1)整合草场轮牧。合作社的8个成员户为保护生态环境、增加经济利益,在共同持有的16000亩草场上经营季节性的轮牧。轮牧是最适合恢复草场和保护生态的放牧方式,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牛羊抓膘。轮牧不但减少了经济支出还节省了劳动力。目前该合作社有8户17名劳动力,其中经营合作社的羊群由较贫困的2户承担,其余6户劳动力可从事其它行业增加畜牧业以外的收入。(2)接冬羔。该合作社与嘎查签订冬羔购销订单,并向旗内指定肉类加工企业(沁绿企业)出售冬羔。接冬羔益处在于:一是可以提前销售羔羊,使周转加快,提前赢利。一般情况下,春季羔羊在8-9月份才达到销售要求,而冬羔在6-7月份便可销售。二是对母畜的抓膘也有很大益处。三是可以提早减轻草场载畜量,有助于草场恢复。但劳动力增加;饲料于草的需求量加大使得经济负担增加。(3)合作社成员在自由、平等的条件下在共同的草场上对共有的牲畜进行季节性轮牧。合作社对负责羊群的2户每月发放600元的工资。各成员户无偿地分到饲料基地种植的饲料。而出售羊羔、卖羊毛等的收入均由各成员户自己收益。

3,政府提供的扶持

(1)政府出资建立了100亩高产饲料基地,因而改变了合作社往年从外地购买饲草料等不便,畜牧业成本明显降低。(2)提供了浇水的设备。其中由政府部门拿出60%的资金,合作社出了40%(2600元钱左右)的资金。(3)订单销售羔羊有补贴。牧户将达到27公斤以上(含27公斤)的羔羊出售给由政府指定的本旗沁绿肉类加工企业,企业以市场价格收购,保证即来即收、不压价,政府给予补贴,引导羔羊提早进入市场。(4)牧户一次性从旗外引进6头以上(包括6头)优良品种牛(指纯种或三代以上高代杂交西门塔尔牛、夏洛来品种牛),政府奖励相同品种的优良品种牛1头。在此基础上引进数量每增加5头,政府奖励相同品种的优良品种牛1头。每户最多可享受50头引进优良品种牛的奖励,超出部分不奖励。奖励以现金形式兑现。(5)旗政府免费提供80捆网围栏用于围封较贫困两户牧民的草场,作为合作社的夏营盘。(6)为了保证并改善乌珠穆沁羊的品种,旗畜牧局采取了种公羊生产专业户与“特一级化”统一管理,嘎查每成交1只种公羊政府补贴150元。其中出售方享受50元、购买方享受100元,达到乌珠穆沁羊核心群标准的基础上母羊补贴50元/只。(7)联合经营优良品种牛和乌珠穆沁羊的牧户,切实能达要求并取得显著成效的,旗政府对每一组联户经营给予5万元的直补或根据实际要求给予等价的项目支持等。

4,合作社面临的问题

牧民们获得信息,把握市场的条件较差,影响合作社的扩大和发展。尤其是在撤乡并镇,取消苏木后,牧民之间的相互联络也变得较为困难,信息交流不畅通。因此,上级相关部门在推出每一项政策和项目前都要深入牧区,做详细而深刻的调查,使政策和具体办法都尽量符合牧区及牧民的实际情况。

(四)西鸟珠穆沁旗沁绿肉类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食品加工协会个案调查

1,公司及协会发展情况

西乌旗沁绿肉类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以牛羊屠宰加工、销售、出口为主营业务的民有民营企业,其前身是西乌旗食品公司。成立于1964年,2000年转制为民有民营企业,目前企业拥有总资产2035万元,设有董事会、监事会,下设6个事业部和3个直属牛羊加工厂,12个牧民分协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贮藏能力1500吨,结冻能力100吨,预冷能力每日600只白条羊,日加工能力羊2500只,牛250头,总资产由转制前的800多万元增加到现在的2035万元。在册职工人数88人。

2000年,由沁绿公司牵头成立了西乌旗肉食品加工协会,从建会初期的65户发展到现在的5000户,12个分协会,协会会员拥有草场面积2000万亩,牲畜存栏数达80万头只。2002年,沁绿肉类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全面实施西乌旗肉羊产业化项目,并以企业+协会+牧户的形式确定企业与牧户的关系,以畜牧业订单机制明确牧户与企业的利益关系。近年来,企业用于牧户会员基地建设投资达1450万元,为3000多个牧户家庭提供购买饲草料、棚圈建设等扶持资金。为结合旗政府减少草场载畜量、进一步保护草原植被、缓解乌珠穆沁草原的沙化政策,公司自2004年开始制定了企业保护价+奖励返利和政府补贴的接冬羔项目政策,使牧户改变传统接羔饲养办法,与公司签订冬羔羊“订单合同”。2007年,企业加工25万只羊,销售收入5300万元,实现利润540万元。2008年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在国际、国内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企业加工活羊20万只羊,销售收入4800万元,实现利润达460万元。另外,2003年新增对中东国家和对港出口产品10多个品种,出口产品占年产量的20%,2006年,对中东国家出口产品达500吨,占年产量的30%。

肉食品加工协会现已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企业+协会+牧户(基地)”的经营模式,把松散的牧户连结在一起,发挥地方产业优势,将资源优势变为产品优势,提高畜牧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逐步建立起具有西乌旗特色的新型经济模式,形成了以沁绿公司为龙头,肉食品加工协会为载体,上连市场,下连牧户,中间由龙头企业带动的新型旗域性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机制。

2,龙头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困境

沁绿有限责任公司是当地乃至锡林郭勒盟的知名龙头企业,贡献大、带动力强。企业已形成一定规模,资金周转量大,扩大再生产仍需大量资金支持,但经常性的流动资金不足等问题困扰其发展进程,希望能得到政府资金、政策等多方面的扶持。

二、对策建议

(一)从案例分析和多年牧区研究态势看,在牧户与市场的连接上,发挥作用较大的还是地方龙头企业和以嘎查为主的协会、合作社的效率更高。其涵盖牧户多,带动力、抵御风险能力都较强,因此,重点扶持引导这类型是今后发展的选择之一。当然,更要及时扶持那些无基础、规模小、刚起步的小型专业合作社,给予政策支持,使其发展壮大。

(二)进一步加大自治区各级政府部门对牧区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政策越具体、针对性效果就越好。

(三)保护规范已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扶持政策。特别要突出当地特色,发挥规模效应,创造草原品牌。如苏尼特羊养羊区域、乌珠穆沁肥尾羊养羊区域及以此为依托的畜产品产加销龙头企业、协会、合作社等。

(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牧区专业合作社的数量会越来越多,根据建社时间的长短、资产积累程度、规模大小等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引导将更起效。在广大牧区一定要因地制宜,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工具,坚持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分散生产为主、相对集中为辅的原则,体现牧区特色。

(五)较长一段时期,牧区合作社仍保持规模小、相对独立的状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将向较大规模的地区性联合专业合作社方向发展。因此,应鼓励发展、及时引导。

篇6

××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尝试,近一年多来得到较快的发展,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在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及基本情况

××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同全国一样由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三种形式组成,发展分为能人领办型、企业带动型、政府创办型三种模式。至今全县有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拥有会员余人,社员人,其中专业技术协会个,专业合作社个,综合服务社个,主要发展产业有五倍、黄牛、茶叶、乌鸡产业,主要经营茶叶产品加工、农副产品流通、农资供应、商品黄牛、商品乌鸡、鸡苗供应等。这些合法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进程,推动了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形势急剧变化,我县部分农民、能人、加工企业渴求致富的新门路,寻求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品种以及相关的技术、信息服务,寻求先进的生产管理、市场营销、抵御市场风险的新模式。因此,我县出现了自发、自主、自愿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良好态势。早在年前牛寨新华成立过五倍子专业协会,也是全县××年前唯一的一个专业合作组织,因市场等各种因素,现已名存实亡。在××年盐津宏发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带动组建了“××乌鸡专业协会”,重新拉开了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序幕,紧接着县供销社创办了“农副产品流通协会”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今年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对自发、自愿要求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地区进行指导和帮助,建立了程序合法、手续完备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个。这些合作经济组织分别是:兴隆乡蒿芝村创办的“养牛专业协会”;兴隆乡远江黄牛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带动型“大田村养牛专业协会”;普洱供销社茶厂带动型“串丝乡龙溪茶叶专业社”;盐津乌鸡协会和宏发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带动型个乌鸡专业合作社,即:牛寨胡家湾、牛寨包谷厂、兴隆灯草田、盐井田坝、庙坝大坝专业合作社;滩头乡能人领办型“新田村农资综合服务社”。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特色产业的良性发展,促进了科技进步,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县个合作经济组织也有部分初见成效,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今年,盐津县乌骨鸡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在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帮助下,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形成生产销售一体化的服务格局发展乌骨鸡产业。在个多月的时间里,相继成立农民自发组织的农村乌骨鸡专业合作社分社个,申请入社会员人,通过讨论,批准入社会员多人;培养小鸡孵化户户,每户年可孵化小鸡至万只;建立盐津生态乌骨鸡县外销售点个,分别是重庆、昆明、宜宾、昭通。通过盐津乌骨鸡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引导,盐津乌骨鸡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年全县年养鸡万只,今年—月,全县养鸡万多只,比去年全年养鸡增加多万只。乌骨鸡产业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以来,成立农村养牛专业技术协会个,起到了发展农村产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丰富的草资源和大量被浪费的植株桔梗,促进了黄牛产业的发展。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年月蒿芝村“养牛协会”成立以来,发展会员名,产生了《协会章程》。成为盐津县第一个真正由农户自发组织的养牛协会,该协会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建成一个冻精改良站,现已配种头,有的已经产仔,且效果明显。通过该协会的引导,已有个会员从大田中心牛场引进西门塔尔牛头,一部分会员与大田中心牛场实行利益分成饲养良种牛,该种牛长势喜人且肉质优良,已逐步得到大家的认可。目前,蒿芝村黄牛存栏达头,产值近万元,年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串丝农村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使近亩失去管理的高标准良种茶园得到科学的管理,新田村农资综合服务社,解决了该村农资难的问题,社员和农民十分满意;其他协会目前正在发展中。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生产的产品不愁销路,利益有了保障。

篇7

初中的少先队教育是青少年实现社会化、身心成长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织基础。初中少先队组织所面对的是一个身心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特殊年龄段的青少年,他们理应比小学少先队更活跃,但较长时间以来,中学少先队的发展呈现一种“滞后”的状态,因此可以这样说,中学少先队成了整个少先队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究其原因,除了初中学生面对升学率压力大等因素外,最根本的我觉得还是一种工作方法的问题,它长期以来沿用小学少先队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来领导管理中学少先队,缺乏与中学学生这个年龄段相对应特点的活动,没有以前瞻的、动态的教育理念来建立有利于促进初中少先队成长和发展的组织和教育机制。

初中的学生就人的身心发展过程来说,他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速度最快、任务最重的阶段。因此学校的少先队组织应根据未来社会人才素质结构的标准,以初中少年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为核心,构建富有中学特色的少先队教育体系,开展具有少年化特征的教育活动,更要认真贯彻总书记的“八荣八耻”思想。以大化小,以面化点,以适合中学生特点的“八荣八耻”来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从我做起。介于中学生这一特殊的年龄发展阶段,我校少先队组织不断研究适合中学生发展和接受的制度、活动,一切以他们的特点为出发点。

1、全面提升初中少先队的地位、作用

进入中学之后,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小学时戴红领巾是很值得骄傲的事,但是到了初中,即使没有离队,但要学生戴红领巾还是有一定的障碍的。这就是他们心理上的一种转变。中学少先队一般在初二年级举行离队仪式,学校行政往往把少先队定位在初中一、二年级的少年群众组织,没有把少先队作为初中三年全程性的组织,因此难以实现初中三年组织教育与初中三年学校教育同步,从而做到保持九年义务教育的一贯性和连续性。这学校和个人两者因素的结合使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进入初中之后就脱离了组织关系,没有了组织生活,从而导致中学生缺少一种组织上的归宿感。因此学校应该坚持把离队时间推迟到初三,这不仅满足了初三大少年的组织归属感,还大大扩展了少先队的组织作用,消除以往初二到初三的组织教育断裂层,保持初中组织教育的完整性,同时使许多大龄少先队员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让每一位体会自己的价值感。也全程性地发挥初中少先队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逐步实现初中少先队改革的目标:九年义务教育,九年素质教育,九年组织教育。

2、在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的转变工作方面,力争做到从团队脱节转化为团队衔接。

初中是共青团发展的基础和源头,而少先队则是为共青团输送优秀人才的组织。团队组织的自身发展需要两者紧密结合,自成一体。但初二离队这种做法容易引起团队分离脱节的现象,队员离队后,就成了团和队两不管的“孤雁”。因此,我们一直坚持初一建团、初三离队的做法,在强化中学少先队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团队组织双向延伸、协同教育,积极推荐优秀少先队员作为团组织的发展对象,优秀少先队员入团后仍保留队籍,同时留队带队,让他们在少先队组织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担负“以团带队”的任务。另外我们还做到有计划地建立团组织,初一建立团小组,成立年级团支部,初二、初三建立中队团支部,在初中各年级建立“团队”组织交叉并存的组织建设网络,达到“强队建团”、“强团带队”、“团队共兴”的双重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少先队工作在共青团事业中的基础地位,并把少先队工作纳入团组织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考核体系。

3、在帮助队员适应中学生活方面,从要求队员适应到主动适应满足队员需求的转变。

队员从小学进入中学,其学习环境、少先队活动、组织管理、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这时少先队组织往往容易疏忽的地方就在于如何积极有效的组织初一新生更快更好的适应初中生活,以往的做法是学校单方面地要求队员如何如何去适应变化了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却很少考虑如何改变我们少先队组织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从而去主动地适应学生,并竭诚地为中学队员的成长成才更好的服务。其实,众所周知中学少先队活动与小学少先队活动相比,应具备更深刻的哲理思辨性,更综合的活动生成性,更自动的主体参与性,更广阔的知识包融性,更广泛的社会实践性。我们学校在这方面针对初中学生已有的较为独立的思维能力,根据其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处于初步形成但还相当不稳定,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等特点以及他们的心理非常需要得到成人世界的接纳和认同,社会化的心理需求不断增强等实际情况,设计符合这种过渡性特点的各项组织活动。如一直坚持开展的“新三好”活动,并以此活动为载体开展的“实践体验新三好”教育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探索并理解“新三好”(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家庭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的标准,感受“新三好”的情感,体会“新三好”的要求,从而履行“新三好”的标准,最终成为真正的“新三好”。这一教育活动将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外在的静态的强加要求,变成了学生内在的动态的自我要求,德育的目标在自然而然中内化成了学生自身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另外我们还以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和成长需要为出发点,多次开展“我们喜爱的中学少先队”、“我所希望的21世纪少先队”活动、“成长的烦恼”问卷调查;后又开创了以“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为主要内容的“深入生活、节约资源‘四个一’”活动,引导少先队员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小养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以适应时空变换、环境变迁、队员变化的特殊性,增强中学少先队工作的针对性。创造“情境性”和“合作性”的互动,引领队员到社会、社区、大自然中去体验,去感受,在丰富多采的具体实践中,使队员们能自主构建、动态生成一系列具有少年化特点的活动,如“成长有烦恼、体验是良药”、“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征文大赛、“放飞宏志”绘画比赛、“在花季中健康成长”演讲比赛、“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内容的生动性、丰富性、具体性、特殊性,充分激发了队员的体验热情,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另外我就少先队工作中得到的两点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首先我觉得中学少先队工作就领导的关心与支持,辅导员的齐心协力及全校教职工的主动参与非常关键,这是开展中学少先队工作的有利保障。如我们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少先队工作,尤其是注重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因为大家都明白只有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才能带起高质量的少先队活动,培养高素质的少先队员,从而为团校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学员。所以学校为我们订阅多种杂志,如《少儿研究》、《少先队研究》、《辅导员》等。有时学校还从其它地方获取好的信息,挂在校园网上供大家参阅,学校总是默默的支持着,使我们及时了解少先队最鲜活的信息,及时供给我们最新鲜的精神氧气,给思想充电。每次少先队的重大活动,教育、教学干部都会出面帮我们协调工作,统筹管理,全校师生团结一致,上下一盘棋,才使我校的少先队活动得以顺利成功地开展。

篇8

在__当地,大大小小存在着女性社会组织近10家,成员共500多人,负责人绝大多数是女性,团队中女性成员比例很高,有的达到70%以上。这些女性社会组织根据自身特点以及贴近群众的方式,参与敬老慰问、扶贫帮困、农业互助、妇女维权,在保障女性权利、培育女性参与意识、缓解社会压力与矛盾等方面不断拓展自己的影响力,逐渐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各种女性社会组织的成立与发展,得益于方方面面,在与这些组织负责人的交流中,镇妇联发现主要有一下几点。1.农村女性独立自主意识的觉醒与提升。随着男女平等价值观的普及,倡导夫妻和睦、共担家庭责任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越来越多的农村女性开始意识到要彰显女性自身价值,认为不应将女性固化于婚姻生育之中,而应跨向涉及女性权益的更广阔的公共领域。2.农村女性知识能力的不断提高。经过几十年的义务教育,农村女性已经基本具备了自我发展的能力,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客观上增加了女性自我发展、自我组织的可能性与可行性。3.全社会对群团组织发展的重视与引导。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关于社会组织建设与发展的论述,也为女性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政部门、各级妇联也积极培育、孵化新领域新阶层社会组织,促使更多的女性群众从配角、观众向主演转变,鼓励她们参与到社会事务管理中来,弥补当前妇女工作的空白。4.女性群体多元化需求的现实诱因。妇女维权、文化娱乐、心理缺失感、农业技术问题等妇女群体的问题复杂又多样,女性问题的解决需要更多的组织力量和有效平台,这为发展女性组织提供了直接的动力。

1.女性群众参与意识相对不强。妇女群众的公众参与意识虽然在逐渐强化,但相对而言仍旧不强,其自发成立的社会组织大多停留在兴趣爱好层面,真正有意识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数量很少。组织工作更多地是靠负责人等个别年轻骨干的职称,还没有将普通妇女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更多的妇女群众在在社会组织之外徘徊,没有主动参与的热情。

2.女性社会组织自主性不足。长期的“大政府、小社会”管理体制,使得妇女群众对社会组织的地位、作用等问题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对社会组织的发展规律认识还不到位,对新形势下社会组织发展的意义、发展趋势以及功能作用认识不清楚。各类女性社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主要是基于妇联、街道、社区等主管单位的推动,上面有布置,下面才有活动;上面有需要,下面才会行动。

3.女性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能力不足。女性社会组织大量的都是以兴趣爱好为结合点的社区组织,还没有具备完整的科学组织能力,真正能承接政府让渡职能的女性社会组织数量极少。同时,女性社会组织负责人及有关骨干成员的管理能力也有欠缺,绝大多数的领导者都是兼职,大多在本职单位中从事一定职务,工作繁忙,精力不够,不能适应组织管理的需求。

4.组织管理规范性还有待提高。全镇所有女性社会组织中,仅有2家在民政部门登记或备案。管理方式没有针对性,服务内容没有新意,发展空间也收到限制,严重阻碍了女性社会组织自身功能的发挥。同时存在监督力量薄弱、监管乏力等问题。另外,在组织成员的招募上,主要靠朋友介绍推荐,口耳相传,在吸纳会员和管理会员方面还没有做到系统性、科学性。

5.可利用的资源仍旧相对匮乏。女性社会组织普遍存在资金、场地、物资、人才、项目等资源匮乏问题,缺乏沟通展示平台和渠道。女性社会组织硬件条件比较落后,拥有自己固定办公场所的组织很少,甚至需要妇联、村居等相关合作部门提供活动场所,经济也无法独立,仍是以政府拨款为主,社会捐赠为辅的模式。

6.女性社会组织整体结构不平衡。受制于基层女性社会组织层次不高,目前决大部分组织的涉及领域仍旧仅限于文体活动类、志愿服务类,而行业协会类、技能培训类、就业创业类等涉及比例相当少,具体分布在关爱留守儿童、照顾孤寡老人、文艺慰问演出、困难群众结对帮扶等最基本需求方面。服务的内容还较为单一、集中,服务的层次还较浅显。

如何引导、扶持基层女性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事关社会稳定大局。目前全镇在民政局登记注册的女性社会组织有2个,没有注册的据不完全统计也有近10个。这些女性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成长,需要基层妇联花更大力气,为它们搭建孵化、培育、服务平台。

1.建立联动工作机制。积极向民政部门进行登记注册,争取共建孵化、共同培育方面的工作经验,争取民政部门在政策支持、人才建设、项目运作等方面的支持,获得培育、指导、服务,增强参与承接政府让渡公共服务的竞争能力,为女性社会组织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争取党政、司法等各部门的保障与支持,为女性社会组织建立社会化维权保障体系。

2.培育专业工作队伍。一方面,对组织的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开展培训,提升社会组织成员的社会化工作专业素养,使组织成员掌握基本的组织技能,不断积累,不断发展,通过组织人员的专业化,提升组织服务和活动的专业化水平,不断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妇女群体需求的提高;另一方面鼓励组织骨干、社区干部报考社工,学习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提升基层妇联干部联系、指导各类社会组织,并积极投身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能力。

3.规范组织运作机制。引导女性社会组织建立和完善以组织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一方面要使女性社会组织克服依赖性,增强自主、自立和自治的能力,建立规范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另一方面要使女性社会组织加强和规范内部管理制度、

财务制度、信息公开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建设,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公信度。4.搭建交流展示平台。通过政府网站专栏、qq群等平台加强女性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基层妇联整理汇总各类女性社会组织信息,建立女性社会组织信息库;组织开展各类妇女文体、才艺团队展示比赛活动、评选表彰优秀组织和项目等活动,展示女性社会组织风采和项目运作成果,培育典型,塑造品牌,强化示范。

基于当前女性社会组织的发展阶段及特点,女性社会组织应积极在政府指导下完善内部管理,找准定位,促进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使得女性社会组织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1. 组织相互借助实现新突破。

一方面,妇联自己要实现角色转变,工作由过去的“独唱”、“领唱”转化为“指挥”和“导演”,还要从自身循环的老模式中跳出来,拓展开去,直面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引导妇女群众参与进来,真正把妇女工作融入社会大舞台。另一方面,借助草根女性社会组织,大批妇女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更多的农村妇女增加了社会交往联结,要组织想进一步有所发展,就必须学会“借东风”,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