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8篇

时间:2023-07-06 09:28:3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

篇1

关键词:历史课;心理健康教育

一、历史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管理

初中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非常丰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爱好和特长,因此,教师要改变课堂中枯燥的、单一的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能够对历史学科知识进行加工,结合身边的典型事例,建构综合性的历史课堂。

1.构建课堂管理模式要选择适当

我们首选的课堂管理模式是民主型管理方式。即在历史这一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种民主型管理模式使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较为自然、和谐,并营造出让学生感觉到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一种气氛,其氛围使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了,提升了学生的安全感和自主性,这样学生能从中汲取更多积极的心理养分,相对减少了师源性的心理伤害,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活动课、现场教学等,学业成绩考评不再局限于考试,可以采用辩论、策划组织活动等开放的测验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2.历史课堂管理要行之有效

通过历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影响学生心理成长和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教学,对于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使用的处理策略是否恰当,以及能否正确使用奖励与惩罚手段,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课堂管理方法要有效实施并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就要在正确的学生观的指引下,充分利用历史教育学的有关原理和知识,并在心理学配合下教学。

3.课堂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置问题,还要坚持课堂教学的心理卫生原则。即应在愉悦性、激励性、差异性、支援性为前提下,着力于通过情境等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历史教学建立在快乐之上,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并在平等、民主、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注意力,学习情绪愉悦,对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历史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策略

教师的教学魅力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该门学科的重视程度和兴趣。如果历史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做到课堂上幽默风趣,课下平易近人,学生也会在喜欢教师的基础上逐渐爱上历史学习。因此,如果教学是盖一座大厦,那么师生关系就是这座大厦的地基,没有好的师生关系,无法盖起一座高楼大厦。教师一是要用爱心和耐心感化学生,二是要通过谈心、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找准学生的心理需求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1.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发展上存在了成熟化与幼稚性并存的现象,一方面,他们的思想、能力、知识储备都不足,很多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另一方面,他们的内心又非常敏感,渴望教师的尊重,需要独立的空间和思想。因此,历史教师在对待学生时要坚持“民主、平等、真诚”的原则,做到绝不勉强学生做他们不情愿的事情,绝不做侵犯学生的隐私,伤害学生人格尊严的事情,要通过说服、引导等办法使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历史教育、学习历史知识。

2.渗透要讲究有机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渗透点可以依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这些内容所蕴含的可利用资源,不能只为了渗透而渗透,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历史课程虽然含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但也要因材施教,不能强行渗透,有些教好像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不论什么内容,也不论时间是否合适就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些教师为了方便制作课件,寻找“渗透点”,这样都会走进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教学中的内部渗透与整个学科教学的具体过程是紧扣的,是有机融合的,它贵在自然、贴切。

3.渗透要讲究适度性

历史课教学中课程本身的内在规定的知识性目标才是“主目标”,而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副目标”“辅目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应“适时有度”,即在一节课中,时间是40分钟,其中如果有20分钟以上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就有点过长,也达不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使这节课变成了心理健康教育课而不是学科渗透了,因此,要“适时”。与此同时,“有度”主要指以下三点:(1)渗透目标不适合太高也不适合过低,即要注意渗透高度;(2)尽量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可接受性,并根据学生个性心理及个别差异循序渐进地渗透,即要注意渗透梯度;(3)教师要经常搜集学生的有关动态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渗透的策略,即要注意渗透效度。

4.渗透要讲究灵活性

篇2

内容摘要:本文就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课程标准到教材再到教学实际浅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说明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重要地位,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心理健康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心理健康纳入了学校德育体系,并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和重要任务。这一规定无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教材还是教学实际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全过程。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蕴含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笔者对七级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做了如下归纳:七年级学生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走向新的学习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八年级学生处在青春期过渡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处理学习分化、同学关系等各种心理矛盾;九年级学生面临升学和就业,如何选择和规划未来,如何更好地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生活。以上这些都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在旧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心理健康方面新增加和突出了以下教学内容:(1)正确认识自己;(2)认识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3)了解自己的生理变化;(4)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5)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6)正确认识与父母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7)认识情绪的多样性,合理发泄自己的情绪;(8)学会区分情趣与兴趣,追寻高雅的生活;(9)了解好奇与从众心理,学会自我保护;(10)学会拒绝不良诱惑;(11)积极与教师交往,提高生活适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12)学习在社会交往中养成宽容、谦让、合作和共享等社会行为;(13)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4)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压力,提高心理承受力,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对学习、事业的坚定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形成健康人格。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本身蕴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我们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人教版)为例:七年级上下册共有16课,分别是珍惜新起点、把握学习新节奏、珍爱生命、欢快的青春节拍、自我新期待、做情绪的主人、品味生活、学会拒绝、保护自我、珍惜无价的自尊、扬起自信的风帆、走向自立人生、人生当自强、为坚强喝彩、感受法律的尊严、法律护我成长。可以看出,其中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八年级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程中也有许多可利用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这些都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行性。

三.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把握学生心态,引导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渐趋成熟。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实施心理素质培养,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渐趋成熟。对此,本人就教学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营造良好课堂教学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应该在课堂中营造师生关系和谐的良好教学环境。要做到师生关系和谐,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特别是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时,教师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那些品德、智力、心理不健全的学生。这是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2.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策略。

首先要讲有机渗透。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内容所蕴含的可利用资源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渗透点,任何为渗透而渗透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策略就是“顺其自然”.其次,要讲究适度渗透。在具体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适时有度”。所谓“适时”,就是在一节课的有限时间内,花在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只能利用5~15分钟时间)。所谓“有度”,一是要注意渗透高度,即渗透目标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二是要注意渗透梯度,即在了解学生个性心理及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尽量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可接受性及渗透的循序渐进;三是要注意渗透效度,即教师要经常搜集学生的有关动态信息,适时调整渗透的策略。

3.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适当巧移植。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直接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关,有许多知识点蕴涵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发掘这一资源,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进行巧妙的移植,以此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在新课教学的环节,老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分组辩论、演小品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产生愉快、满意、自信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

(1)心理测验。借助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测验及其他测评工具,有助于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有的放矢。

(2)角色的"移植"。根据活动需要,让学生扮演活动中某一人物角色,按角色需要进行思考和体验,揣摩该角色的思想和心理。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短剧表演。例如:在讲《老师伴我成长》时,设计了一个学生在超市遇到老师打招呼的短剧。让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和老师打招呼。让学生懂得和老师打招呼的正确方法。换位思考表演。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增强,但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正确对待自我。例如: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否被别人起过外号,是否被别人捉弄过,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3)示范的作用。示范是一种借助于榜样来学习或掌握新行为的方法。教学中,教师通过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辉形象,使学生认识到信念、精神的作用,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把榜样的精神化入学生的人格培养之中。

(4)合作学习。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人,就要在教师的指引下学会合作学习;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拓宽他们学习知识的渠道,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和社会。例如,第二单元第四课《欢快的青春节拍》,首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收集的描写青春的词汇和显示青春活力的图片,再让学生诵读歌颂青春的优美诗歌和散文,并让小组之间展开竞赛,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青春的美好。在这一课时中,主要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应变能力、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同时使一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表演能力等也能够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

总之,思想品德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途径。这不仅是因为学科课程标准、教材本身和学科教学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而且它确实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不断渗透,不断完善与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将进入每一个学校,进入每一间教室,进入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最终定会走出一条现代教育观念下的思想品德教育新路。

参考文献:

[1]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思想品德教学心理学【M】林崇德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1,7

篇3

【关键词】初中政治;心理健康;渗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2-0039-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心理健康已经逐渐成为衡量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而对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初中生来说,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多数人的自身压力也在不断增多,而初中生更是如此,因为家庭、学校及个人等因素使其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利于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各学校应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进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坚实的人格。

一、关于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1.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当前大多数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都不具备较为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虽然一部分学校有这一职位,但大多都是由其他部门调任过来的,自身不具备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教学经验。长此以往,心理健康教育自然也就成了空谈,无法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帮助。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并且在升学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教师往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选择忽视,不对学生心理问题加以引导或是对学生心理问题疏导得不够深入,只关注学生的综合学习成绩,甚至在课时紧张时还会占用正常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时间。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教师自身心理也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无法放下身段,跟学生展开深入的沟通交流,往往都是高高在上,不能听取学生的观点看法,进而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愈加严重。

3. 家庭教育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

大多数家长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和独生子女观念的影响,重视孩子的物质生活和学习成绩,忽视心理健康,很少有人和孩子进行深入交流,致使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4. 不良社会环境给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途径也日益广泛,进而导致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对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如逃学、酗酒、打架及吸毒等,个别学生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关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重要性分析

1. 有利于促进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常发展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大多数初中生的生理成熟较早,但心理却严重落后,具有严重的依赖性、幼稚性等特点。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过于重视学生的生理发展情况,忽视了其心理方面的成长教育,进而使其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没有实现有效统一。因此,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2. 有利于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

当下,初中生逃学、厌学及顶撞教师等现象较为普遍,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出现偏差,进而使其做出了一些极端的行为,尤其是大多数独生子女自身存在着自私、偏僻、骄纵及心胸狭窄等特点,在实际生活及学习中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 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不但能对学生进行知识方面的指导学习,更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由此可知,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初中政治课教师若想取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就要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及时改变教师自身的角色,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最大限度地带动学生积极学习。例如:在教学第六课“丰富多样的情绪”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目前的实际学习情况,如考试后的失利、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学习成绩的小进步等情绪,适当引入“一位钢琴家”的故事:“一个钢琴家来到一个城市进行演奏,哪知道,第一次演奏,观众仅仅四成,这对于钢琴家来说实在是非常丢脸的事,也容易对其日后的演奏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其自身演奏情绪,致使演奏质量大大降低。然而那位演奏家却没有为此而感到难堪,而是对观众说:‘你们这个城市很有钱啊,一个人都能订到2个座位’,观众们听闻先是一愣,后来则是会心一笑,为钢琴家的幽默和乐观鼓掌。”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但能有效缓解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看待事物的心态,还能使师生之间的情感得到良好的融洽,进而达到初中政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

2.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深入挖掘心理健康教育

在目前的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大多数教材都包含着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带领学生对其进行深入挖掘,进而促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例如:在教学“为坚强喝彩”一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播放《最初的梦想》这一首歌曲,“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最初的梦想绝对会达到,实现了真的渴望,才能算到过了天堂”。歌词激昂澎湃,听完之后,大多数学生都陷入了沉思安o之中。这时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提问:“大家从这首歌曲中体会到了什么情感?听完之后自己有什么感悟?”学生在短暂的思考之后就会踊跃发言,最后教师再进行适当的引导:人生路途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连面对它的勇气和决心都没有,即使失败了,也要坚强地面对,不放弃总会成功。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展开了有效的政治教学,便于其对政治内容进行理解,还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 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进行初中政治课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基础,精心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进而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其主动融合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并且教师也可以积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和活动展开教学,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会、演讲会及谈论会等,以此来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友好交往礼为先”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平时与朋友进行交往的事例,以演讲的方式展开,如课堂教学之前安排学生制作一份“我是如何与人交往”演讲文稿,通过不同学生的演讲叙述,可以让我们了解到“金钱并不是衡量一切的基础,只有以礼为先才能巩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进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观。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初中政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还能逐渐提高其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实现政治教学的最佳效果。

现阶段,随着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一个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但要关注学生政治知识的提高,更要对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加以重视,使初中生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进行日常学习,从而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车玉雪.在初中政治课堂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7):87.

[2] 于海涛.试论初中政治课程改革教学的创新策略[J].卷宗,2016,6(6):511.

[3] 王莉.初中政治有效教学方法初探[J].学理论,2012,(31):201-202.

篇4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黄金阶段,同时也是初中生形成健全人格,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讲,这一时期的教育尤为重要。作为初中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心理困惑,减少负面情绪对他们的影响,从而让他们开心快乐地成长。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及特点

(一)学校和家长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初中生面临升学的压力,所以学校和教师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很多教师将学生的思想品德课“霸占”过来,为学生补习,以此来提高学生该课程的成绩。还有很多学校即使开展了初中思想品德课,也并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当中,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不过是敷衍了事,照本宣科之后,留下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习。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不仅是学校的重视度不够,家长更是缺少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在快速成长,他们开始迈入青春期,而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思想极其不成熟,容易冲动,逆反心理严重,并且容易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情绪变化很不稳定,过于敏感,一点小事也会让他们的心理产生很大反应,而且自卑、厌学等心理问题尤其严重。

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学校提高对思想品德课的重视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首先,学校必须安排充裕的课时,保证初中生思想品德课的时间,对于其他教师占用思想品德课的现象坚决予以杜绝。其次,教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以身作则,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正能量的影响。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除了要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要积极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此外,还要能掌握班级内学生的思想动态,一旦发现某个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一定要及时对其进行疏导和帮助。在农村或者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学校,更应该提高对思想品德课的重视度,教育部门要下达相关文件,关注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力求学校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能够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点内容讲授,并在授课过程中针对初中学生反映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办法为其解决,让其健康无忧的成长。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紧密联系教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是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相关的。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同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让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应当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我,让学生能够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其次,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教会学生如何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对于初中生而言,不良情绪的堆压,是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后,教师要注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对于敏感的初中生来说,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认可和尊重,只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就一定会让他们更有自信。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思想品德《做自尊自信的人》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制定一份关于学生是否具有自信心的评测问卷,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凭借第一直觉进行作答。然后在评分后,教师针对不自信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解决他们自卑的心理问题。

(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特点是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设置一些能够反映学生学习生活会遇到的问题,并且鼓励学生自己对教材进行解读,让学生从书本中获得情感体验和独特见解,以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实验、心理健康对话实验等教育形式,让学生将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然后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给予疏导和帮助,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三、结语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很多内容都与心理健康教育联系得比较密切,二者能够有效地结合。并且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让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篇5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分析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深厚的基础和显著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对象一致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一致的,即“育人”,可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都是初中学生,同时两者也都集中在对初中生道德、情感的引导和教育方面。

2.教育内容存在交叉

虽然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且两者的教育内容和侧重点也不完全相同,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对学生情感、意志、认知等心理层面上的正确引导和教育,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则更注重对道德认知、道德行为和观念的引导与教育。但两者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交叉性和一致性,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且都是从青少年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认知层面实施教育。

3.教育目的一致

初中教育的对象尚处于青少年阶段,在此阶段学生的思想、情感、身体健康均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做好心理引导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初中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的所在。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调整和改善,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以及健康的人格,而思想品德教育则是通过人文熏陶和引导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两者虽在途径上和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却均以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共同目的。

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以下方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通过情境体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体验式教学就是通过假设或模拟真实场景创设特定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体验并获得个人感受,再通过与教师和同学交流经验与感受获得知识和经验,并将其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的过程。由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与青少年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而运用情境体验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使其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思想和态度。例如,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某同学在一次期中考试中,把自己的强项科目考砸了,回到家受到了父母的批评,此时应该如何表现?教师可引导同学将自己发泄情绪、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表演出来,再开展小组讨论和教师点评,借这一情境体验教会学生合理控制情绪和发泄压力的方法。

2.通过案例启发式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案例教学法即通过一个真实的或假设的案例,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思考和讨论,让学生从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启发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中有着很强的可行性。例如,苏教版思想品德课程八年级上册《人不能选择父母》一课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案例:小丽看到小明的父亲开车接小明放学,回到家冲自己的父母大发脾气,抱怨父母不能开车去接自己放学。请同学就这一案例发表自己的看法,再请同学举一些事例来表达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最后教会学生如何转移对生活的不满并使之成为自己奋斗的动力,同时学会感恩父母,关爱父母。

3.开展小组讨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组讨论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当学生之间观点矛盾时可能引发争论,关于道德、情感等话题的争论有利于使学生明辨是非,从而纠正自己在道德和情感上的偏差。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应贯穿于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始终,对于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教师应选择那些涉及心理健康因素的话题、案例、情境等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小组讨论,并请小组代表总结讨论的结果和产生的矛盾,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要对创造性的观点表示肯定,另一方面也要客观分析那些错误观点,尤其是指出消极的情绪和态度对人们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使学生的错误思想得到及时纠正,进而促使其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结语

篇6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托尔斯泰说:“教育的唯一规范就是自由。”只有当学生的心灵处于自由轻松的积极状态下,思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才有利于使学生产生兴趣,并使之将兴趣转为学习动力,学生才能积极去追问世界、自主探究知识。因此,教师应当以平等之人格、除伪之语言同步实行与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心灵交流。其内容除了曾被视为人类力量之表征的课程知识外,更有激活知识、导向创新的态度、情感、意义和价值生成;其形式更不是含有强加性意味的“灌输”,而是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的共享型“对话”。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敢于提出问题,才能逐步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进而形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不盲目崇拜的健康心态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对于初中生来说,课堂上难免有许多疑惑或困难:包括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因此不少学生在数学学习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在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些时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如在教学《平面图形》时,大胆让学生独立完成将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任务。“你能不能把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组织小组讨论,学生经过讨论,畅所欲言。有的同学用了好多种方法分割三角形,也有的同学分成了很多三角形。由于多种结论的产生,学生产生质疑:这些方法是不是都正确?哪种方法最好呢?分割的三角形太多有没有用?等。这样完全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的方法,情绪高涨,同时也发现很多规律。

要善于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在一个一个的认知冲突的解决中不断前进。让学生永远保持“好奇”的天性,不迷信权威,不盲目崇拜,敢于质疑,这本身就是一种健康的心态。

三、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善于交往的能力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而且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他也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缺少与他人合作的机会,性格上也很自私和好强,听不进去别人的建议。在数学学习中提倡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学会接受他人,善与人相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有意给学生提供创作合作的机会。

篇7

关键词:心理健康 语文教学 悦纳自己 人生观 坚韧意志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2-105-01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物质享受,同时也让人们承受着越来越多心理危机所带来的痛苦。这样的问题对于正处于人生独特发展时期的初中生来说尤为紧要,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一些情感心理特征。心理发展的不稳定性决定了这个期间的青少年学生极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影响:社会竞争的激烈性、父母的过高要求、自身愿望的难以实现……对此如果不加以正确教育引导,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在语文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初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我们作为教师必须教书育人,而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教文育人。那么,在语文课教学中应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认为,语文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里健康教育,实际上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把教材的无声文字转化成有声语言,一方面增长学生知识,另一方面塑造健康的心灵。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在备课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在备课时要注重发掘课文中蕴含的思想内容,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例如在七年级上第一单元以人生为主题,里面的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教师在备课时要怎样才能挖掘它本身具有的思想性呢?《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通过写作者小时候在父亲的教导和鼓励下,走出了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一步,最终成功脱离危险,从悬崖上爬了下来。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外,可加入情感体验,让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有什么经验教训?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如果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灰心,要敢于迈出第一步,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个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取得好成绩。

二、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朗读与综合性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悦纳自己的态度

悦纳自己是健康心理的标志之一,但不少人不会悦纳自己,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有的人嫌自己长得丑,嫌自己家里穷,父母的职业不光彩;有的人认为自己的成绩不如人,比别人笨等。从而产生焦虑、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在语文教学中,可通过朗读和综合性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悦纳自己的态度。

(二)在阅读与品读中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愉悦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性情,让人得到美的熏陶。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也是理解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对课文的品读,学生就能感悟到话中理、言外意、文中情,体会出文章所蕴藏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遇到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不妨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例如《白兔和月亮》,语言精美,寓意深远。教师可引导学生认真品读文中语言,适时指导点拨,让学生明白得失之道,再以一个反思体验――我们应该有怎样的人生态度引发深思,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取舍观和审美观,以豁达、平和的态度面对巨大的财富,从而达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的目标。另外,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名著,如《海伦・凯勒的传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朱彦夫的《极限人生》等,让书中的故事感染学生,让主人公身残志坚、自信自强的人格力量震撼学生,使学生悟出作为一名肢体健全、风华正茂的青少年学生,更要有无穷的斗志和毅力去迎接人生的挑战。

心理健康教育是各门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语文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又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这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程的新理念指导语文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研究,让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一步落实、深化,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愉快面对每一天,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理论[M].现代出版社,2001.7.

[2]认识初中教育[J].教育参考.2005-5.

篇8

学生语言学习的能力与其心理素质密切相关,保持积极的英语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中学英语教材的改编,给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提供了在英语教学中融入心理教育的契机。在教学中,英语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格,为他们今后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一、初中英语教师要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较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英语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和心理健康的承担者,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用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和作用促进英语教学,以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获得和人格健全的发展。因此,英语教师除了要有健康的心理外还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有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心理观,

在教学中,教师要真诚接纳、关爱每一位学生,努力去营造和谐、宽松、民主、愉快的教学气氛,要善待愚钝的、顽皮的、自卑的学生。给愚钝的学生以爱的滋润,使其智慧开发;给顽皮的学生以爱的感化,使其行为改善;给自卑的学生以爱的抚慰,使其信心恢复,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理解、信任和关爱下有不同层次的发展。

二、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和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首先,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兴趣,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力使用实物、图片、录音、投影、VCD及电脑等直观教具使课堂教学形象化、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语言现象。还可利用手势、动作等形体语言以及画简笔画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于学习英语。《新目标英语》教材提供的话题大多数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这就使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参与话题的讨论,比如:七年级上册第10单元的话题是“Movies(电影)”,学生都很感兴趣,说起同学们喜欢的电影以及演员,他们是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的话题“Hobbies(业余爱好)”等等。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及胆怯等心理因素,不敢在课堂上发言,教师应多鼓励他们,消除自卑心理,增强信心,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表达,以尝试成功的喜悦。对于进步的学生教师应及时表扬,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兴趣高昂、信心百倍地投入学习之中。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展学生兴趣。通过开展小组竞赛、编排游戏、角色表演、采访汇报等活动,使他们在学中乐、乐中学,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强对语言的感受,轻轻松松地习得语言。这样,学生既能学语言知识,又能培养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使他们的心理素质也能得到提高。

2.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

首先,用爱贴近学生,满足学生安全的需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 要用自己百倍的爱心去尊重信任他们,理解宽容他们,才能拉近彼此的距离,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不担心不焦躁,有安全感。对于部分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尽量创制机会让他们也能体验成功喜悦。

再者,激励启发学生,满足学生尊重的需要。一个默许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一声由衷的赞许,都会极大地满足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们要随时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尊重的满足。

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坚定的信心去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树立英语学习的心理优势,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

3.积极实践分层教学,树立和增强学生坚定的学习信心

(1)任务设计难度分层,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上,要把教学中的问题分成等级,创造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应以大多数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为基点,设计难度适中,切实可行的活动和任务,使学生敢于去尝试。《新目标英语》教材中的各个单元涉及的话题都是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比如在教八年级下册第8单元时,可以先让学生回答一般疑问句提出的简单问题,如Do you like gifts? Have you ever got your fiends any gifts?等。接下来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曾经送给朋友的礼物,包括礼物的名称、什么时候送的、为什么要送这个礼物给朋友等,能说多少是多少。第三步提高一点难度,可以设置某个同学下周要过生日的情景,让学生讨论:给这位同学送什么礼物好?为什么?为了得到更好地课堂效果,我把要问的问题按难易程度分为几个等级:难度大、有发挥性的问题让优等生答;较容易的客观题让中等生回答,那些简单的问题让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回答。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动起来,都有机会表现自己。这样设计教学,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堂课中都受到关注,并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

(2)对学生学习要求分层,照顾不同需要的学生。课堂活动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织的。同一小组内成员也存在着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小组活动可以使各种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发挥各种的作用。在活动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每个人的努力都得到了认可,即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照顾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价值实现需要。

4.结合教材,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