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8篇

时间:2023-07-06 09:28:3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业财融合研究现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

篇1

(一)业财融合的主要方面

业财融合主要是指当经济业务发生的时候,财务能够及时的接受业务给予的反馈,业务也能够通过财务信息来更好的反映,可以更好服务于经济业务,财务人员的工作也逐渐向事前预测转变。其中业财融合的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业财融合的风险管控

业财融合风险管控的过程不能简单的将提高效率为最终目标,而是要科学合理的评估风险,要将即将发生的风险控制到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需要通过财务和业务部门合作,一起研究出一套合理的风险管控的方案。

2、业财融合的财务分析

业财融合的财务分析要在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中更好的实现整合和共享,为了避免分析工作出现分歧,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也要加强合作,要从业务的视角出发,坚持以企业价值为主要的导向,对企业的业财活动进行深度的分析。

3、业财融合的资源配置

业财融合的资源配置就是要兼顾客户的价值和企业的价值,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同时,也要不断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涉及到了财务分析与业务分析、业务需求与投资预算匹配、预算的调整与分配等方面。

(二)业财融合的实施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每个企业的基础管理、管理模式之间都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之处,因此企业为了更好的实施业财融合,就应该在实际操作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从企业的实际管理现状出发,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逐步推进,这样才能够将业财融合的工作落实到实处。

2、坚持全面性、实适用性、实操性的原则

与其他财务理论相比,业财融合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工作,是不能够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个长期不断完善的工作。业财融合的全面性是指业务要尽可能的覆盖到企业经营中的每个环节,要保证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之间能够通力合作,更好的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业财融合的实操性主要是指采用的措施方案要有较强的可行性,不应该仅仅的停留在形式上;业财融合的适用性主要是指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一味的借鉴先进的经验,而是要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方案。

二、实施业财融合的重要意义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实施业财融合可以起到重要性的作用,可以对经济的发展起到支撑的作用,其中对企业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

业务和财务的深度融合可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通过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的有效结合,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合理化的建议,更可以获得从不同部门反馈来的信息,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现代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可以说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通过业财融合可以对企业各个生产环节进行控制和价值分析,及时的将订单信息、成本信息、质量信息反馈给财务部门,更好的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三)有利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和监控

随着我国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将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这些风险主要体现在了企业的财务方面上,因此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是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通过业财融可以对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实施闭合、完整、有效、严格的控制监督,可以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加以改进,更好的实现对财务风险和监控的目标。

三、实施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建议一支高素质的业财融团队

在实施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一支高素质的业务融资团队是必不可少的,这支团队既要有较高的沟通能力、战略思考能力、财务领导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等,因此在企业内部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业财融团队,这个团队需要从企业的资金组、成本管理组、税务筹划组、预算组中的一些优秀人员来组成,例如可以通过成本管理组的专家,来对成本的使用进行评估;可以通过税务专家的知识,来控制可能发生的税收风险。

同时考虑到企业财务人员要承担起管理专家、财务专家、业务专家等重要角色,因此要求业财融合的人员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企业要从不同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出发,设计出比较合理的业财人员的成长路径,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业财融合的团队。

(二)制定业财融合考核评价机制

一个良好的业财融合考核评价机制可以保证业财融合在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实施,在建立考核评价机制过程中,要通过预算执行偏差率和指标覆盖率来进行考核,为了更好的建立起业财融合的考核评价机制要明确相应的责任,要将月、年作为评价的参考指标,提高业财融合考核评价机制的科学合理性。

(三)做好业财联动专题的分析工作

为了及时的发现在实施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可以通过做好业财联动专题的分析工作来实现,更好的发挥出财务预警的重要作用。企业的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要对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详细的专题分析,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识别出高危客户,并且在经营活动中进行重点的催收,避免出现呆死坏账的问题出现。企业的生产部门和财务部门也要对成本管理进行专题分析,要对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编制出模拟利润表,提高降本增效的空间,判断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降本增效的关键点,最终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篇2

关键词:企业管理会计;业财融合;财务管理;财务监督

业财融合是指公司财务管理与业务活动的整合,将财务的核算与分析方法或工具,贯彻到业务运行流程中。财务人员参与到业务的运营中,深入理解公司经营现状。业务部门应当密切配合财务人员对公司业务数据的分析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以提高财务数据核算的精确度。为切实发挥财务融合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及全面性等优势特征,需从优化调整业财融合现状入手,推动企业现代化发展。

一、企业加强业财融合的重要作用

(一)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企业通过业财融合可确保财务管理成效,推动企业尽快实现价值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业财融合涉及的内容较多,工作展开需要多方面力量的支持,还需业务与财务等管理部门的沟通协作。尤其是财务人员,应当充分了解公司的业务工作,明确业务活动中的成本支出与资金流转等情况,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对业务管理工作展开提供价值参照与有效的建议。加强对业务工作的财务管控,能够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性与综合性,可为企业制定经营决策,提供价值的数据信息支持,在精准经营决策的推动下,尽快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二)加大财务监督的力度。企业通过业财融合的管理模式,能够促使财务管理部门切实发挥财务监督等职能,监管企业各经营环节的财务工作,及时发现与解决潜在的问题。业务管理部门向财务管理部门提供财务等数据信息,财务管理部门通过分析数据信息,能够明确掌握业务活动的施行情况,对所发现的存在与潜在的风险及时管控,实现了风险事件的事前预防与事中有效控制。通过对未发生风险的识别与预警,确保风险应对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将财务指标纳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范畴内,在业财融合的支持下,强化财务指标的利用价值,精准预警财务风险,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推动企业稳中求进的发展。(三)加强内部控制。企业施行业财融合的管理模式,对加强内部控制有着积极意义。业务管理部门在展开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可以提出建设性意见,如数据分析方式与财务管理方式等。而业务管理部门可以将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及时向财务管理部门反馈,经过财务管理部门分析与给出指导意见后,可作为业务管理部门调整与改进内部控制管理的依据。在业务与财务管理部门的沟通协作下,企业的内部控制成效得到了持续改进[1]。

二、企业推进业财融合中的问题

(一)目标不统一。企业的业务部门受业务限制等因素影响,在工作中对市场与生产及利润等要素更加重视。而财务部门对收益与成本等要素更加关注,两部门的工作目标普遍存在不统一的情况,直接影响业财融合工作展开的成效。企业的决策层更注重财务信息,会将更多的投入在财务信息整理等方面,对企业的业财融合重要性的认识片面,直接影响业财融合的推进与财务工作的优化进度。(二)信息采集共享的进程缓慢。信息共享是影响业财融合推进的重要因素,是财务部门充分监督业务部门的重要前提,也是财务部门充分考虑自身问题,根据财务状况业务侧重点的关键部分。但企业信息采集共享工作的展开效果并不理想,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信息设备的版本老旧。虽然企业的企业信息技术越发成熟,可满足基本工作的智能化处理需求,但信息设备的更新进度缓慢,大部分企业对信息技术的更新相对忽视,导致信息设备的功能发挥受限,难以有效整合信息,甚至存在各信息设备间的版本不同问题,转移的时间相对较长,不利于业财融合工作的顺利展开[2]。(三)参与度不高。财务人员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业财融合工作的推进。但实际上,大部分财务人员对业财融合工作的认识片面,参与管理模式的积极性相对较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财务人员对业务的了解片面,在业财融合中无法对业务工作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决策,从而影响各部门间的关系与发展。二是在业财融合工作中,需要改进传统的方式,加强思想观念与职责理念的转变。(四)监管机制不完善。受专业人才数量缺失等因素影响,很多企业都未做到绩效管理的细化工作,无法量化评定项目,导致绩效管理中的反映不够直接,促使绩效管理工作形式化,作用价值发挥受限。

三、企业加强业财融合的对策

(一)统一目标。首先建立共同愿景。企业推进业财融合工作,需要领导者创建明确的目标,根据企业情况科学制定策略,加大宣传与传导的力度,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促使其朝着共同发展目标而努力。以企业的经营策略与经营目标为理论,做好财务与业务人员的未来发展引导工作。其次加强企业业财融合的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可指导企业的工作展开。但企业文化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规章制度与发展目标及发展方向等,加强业财融合与企业文化的整合,能够让各部门在企业文化的指导下进行工作,从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尤其是在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目标统一上,还需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调整:一是加大业财融合的宣传力度,让各部门深入了解业财融合,以此夯实业财融合工作展开的理论与思想基础。二是积极展开集体活动,打破业务与财务部门间的隔阂,统一两部门对业财融合的思想认识。三是完善业财融合制度,从硬性方面引导各部门间的协作,以此强化业财融合的价值意义。四是作为企业的高层,应当定期了解业财融合效果,纠正影响企业发展战略的部门与战略不符的部门,以此提供业财融合顺利发展的基础保障。(二)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紧跟网络时展步伐的有效手段,俨然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但企业业财融合的信息化建设是系统性工程,还需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调整:一是加强企业各部门信息设备的更新配置,统一信息设备及其版本,缩短各部门沟通交流的转移处理时间。为确保业财融合工作顺利展开,企业需要建立一个统一化的、标准化的作业管理模式,并且实现财务与业务融合发展,其目的是在短时间内完成企业的优化,找到最佳的运行管理模式,确保业财融合质量得到提升,展现出其运营模式的积极性。要求企业内部所有的财务人员需要深度分析、了解各种不同的业务,其自身的运行模式以及业务收支管理、资金控制等不同的内容,统计各种财务分析报表。在业务的财务流程中,业务与财务部门应当相互配合,打通业务系统,将公司业务数据传输至财务系统中,防止出现核算错误的情况,以强化财务数据分析的准确性与实效性。在业财融合下进行数据处理,可统一企业的业务运行标准,提出企业实际业务运行情况的工作重点,在统一标准下确保财务核算工作顺利展开。二是在企业系统中引入业财融合软件,通过网络的开放性与时效性等特征,拓展企业内部的沟通渠道,以此夯实业财融合工作展开的基础。随着企业财务系统的逐渐完善,领导应当分配专业的财务人员应用财务系统内的基础功能,在以往的财务系统上进行需求配置,实现各项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是企业数据流转的基础系统,应当加强对财务与业务系统的融合管理,清理各系统数据逻辑对应关系,加大数据传输软件的开发力度,确保数据传输的高效性与智能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取代以往的人工传输,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与强度,提升数据传输质量。三是加强各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提高其对信息化设备的掌握程度,确保其能够在业财融合中直接便利的操作信息系统,从而推动企业的业财融合建设,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综合实力。(三)加强团队建设。为提高工作人员参与业财融合工作的积极性,还需从以下两方面入手调整:一是拓展工作人员的晋升渠道。完善与执行奖惩制度,通过奖励措施,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潜能与主观能动性。通过阶段奖励与现金奖励等措施,切实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自主性。从基础管理会计岗位工作人员中提拔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以提高企业现代化发展的活力。在管理会计与业财融合的工作中,为满足企业一体化的需求,应当注重综合性管理人员的吸收,培养更多具备丰富经验与扎实理论的财务会计人员。企业在人才招聘中,应当根据财务岗位工作的要求,聘请具备实际业务能力与专业财务水平及懂得专业业务核算流程的人员。加强对工作人员管理会计思维与管理意识的培养,使其能够以全局性的眼光处理各项工作,实现管理会计理论的高效落实,从而有效推进业财融合。二是加强团队建设。通过团队建设强化企业的氛围,发挥工作人员的示范榜样带动作用,从而推动业财融合工作顺利展开。团队人员应当充分考虑各方主体的需求,共同商讨工作流程与注意事项。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加快资金流动速度,使其能够充分体会到业财融合的价值意义。三是完善人才流动机制。让财务人员轮流驻守在业务部门,以端正财务人员的工作态度,更新其专业的知识技能,得心应手地展开工作任务。通过每周例会或户外拓展活动等方式,加强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人员间的沟通,让其了解彼此接待客户与供应商的方式。同时利用互联网的力量,通过微信群等方式进行交流,彼此交换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实现相互学习。四是加大对人才的培养教育力度。业财融合工作展开复杂烦琐,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在引进新的财务人员时,可以让其在业务部门中夯实知识技能的基础,熟悉业务工作,从而为财务工作与业财融合展开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企业应当定期举办专题培训活动,请专家介入指导,将准则与规则制作成手册,并向工作人员发放,以此丰富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体系。作为财务人员,应当充分了解业务工作情况,可以将财务语言翻译成营运语言,向运营人员简单明了的介绍财务知识,以此夯实业务人员的财务知识基础。五是完善业财融合的绩效考核制度。找到财务与业务绩效管理的平衡点,对双方展开规范性与统一性的考核。考核的过程中,应当细化双方的任务,以提高监督效果。在业财融合中注意量化处理考核目标,直观了解其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合理设置部门指导,在财务部门中设置业务指导,业务部门中设置财务指导,以及时发现与解决绩效中的问题,从而加速企业业财融合的进程。由此可见,通过合理选拔财务人员与完善人员培训体系及注重人员素质考核等措施,更利于弥补业财融合团队人员的不足,从而提升业财融合团队的专业能力水平。(四)参与项目管理。企业在施行业财融合时,应当加强业务与财务人员间的沟通交流,确保财务人员充分掌握业务开展的情况。只有财务人员全面管理业务的运营项目,才能确保财务在项目应用中有效贯穿,从而实现对业务的科学管控。企业应当尽快完善业财融合的管理机制与方案,实现资金合理配置,以避免出现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等不良情况。不断提高财务人员参与业务工作的主动性,使其获取完整的业务数据,以确保业务分析研究工作顺利展开。财务人员应当充分发挥其专业的优势,在项目设计与研究与预算等环节,充分了解业务运作流程与业务资金的去向,实现业务发展资金的合理分配。根据业务运行环节的实际情况,合理执行财务核算与财务分析方法,加大监管业务资金流转的情况与过程,确保业务得以规范的展开。丰富财务分析方法,制定出详细的工作程序与报告内容,从全面检视到详细分析,再到方案改进。聚焦问题并掌握问题关键,追根溯源建议向业务最前端延伸,从而实现问题有效解决。落实业财融合的全过程管控工作,包括事前准备与事中监督及事后评价等工作。在业财融合运行期间,财务人员应当做好项目的准备工作,以确保业务规范展开,从而降低业务的展开风险与成本。财务人员应当对项目的可行性做出专业的财务判断,跟踪项目宣传中的数据信息与资金流动等情况,做出项目履行与风险分析及合同的决策等工作,切实规避风险,预防出现公司经济损失等情况。财务人员应当总结分析项目的整体运行状况,检查与规避运营中的问题,分析项目产生的效益与成本。尤其是在业财融合流程的再造环节,首先应当加强事前审核。在业务活动开展前,充分评估业务流程,以尽快发现潜在的风险,确保业务活动制定环节更加高效准确。财务人员应当积极参与工作进行,对业务活动进行营销资源与账务落地及风险防控等全方位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优化的意见想法,并且深入到企业发展的内部,了解当前社会发展、行业发展、不同项目业务的实际需求,做到资源的高效率配置并且防止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出现配置质量较差,资源配置不够高效,在进行预算评估的过程中其出现了违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等问题。其次,应该加大在监督管理中的管控力度,以及监督力度,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切实的了解所有的业务的内部工作流程,切实地发挥出财务管理监督的职责,对业务活动的规范性与开展效果及资源实用情况等方面做出严格的监督,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要求业务部门及时改进。尤其是对于业财融合中的重要业务,需采取定期抽查及实地检查或报表跟踪等方式进行跟踪分析,并在实践中逐渐完善沟通与汇报制度。最后做好事后评估工作。根据重要程度合理分级业务活动,采取不同的方法评估各级别的业务活动。用专题分析的方式评估新开展或资源用量大的业务。用数据效果分析的方式,评估延续性与资源占用小的业务。根据该企业的发展、业务活动等内容进行事后的评估、分析,可以充分地了解不同企业发展中其业务活动本身含有的价值、意义,结合项目中存在的潜在的风险对其效益进行深度分析,可以作为业务活动是否继续进行与优化改进的有力依据。

业务活动与财务管理的整合,是企业在新时期环境下加强经营管理的有效途径。公司通过业财融合,可加强对业务与业务数据的整合,通过数据分析,可为企业的业务规划与流程建设等工作展开提供价值的参照。企业应当尽快从信息系统建设与流程再造及人才培育等方式,确保业财融合工作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李梅.加强业财融合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研究与探析[J].经贸实践,2019(12):205.

篇3

【关键词】 业财融合 现实必要性 切入模式

一、引言

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的、全面的、动态的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并且实现对企业各项业务的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的动态管理。财务管理工作包含预测、决策、预算、记录、对比、差异分析、纠正、评价、激励等一整套循环流程,但是,当前很多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仅停留在记录这一环节,既没有发挥财务的决策功能,也没有实现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能。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打破现有的常规模式,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由幕后转移到幕前,财务人员参与业务部门管理,财务与业务充分融合,实现决策监督性的主动式财务管理模式。

二、加强业财融合的现实必要性

1、业务和财务融合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基础

在很多企业,财务工作都被视为是事后的反映工作,反映工作只是财务管理工作一个环节,并且是一个事后环节,而诸如预测、决策等功能根本没有发挥的余地。这是因为,实际情况是财务部门往往单打独斗,没有深入业务部门,了解业务内容和现金流特征,这样的结果造成财务工作无法体验出管理作用。以项目投资管理为例,领导层希望财务部能够制定出一套可行性评估报告,这就需要财务部获取详细的数据进行加工分析,财务部不可能凭空想象,需要与其他部门协调,参与整个项目规划过程,这样才能正确全面地搞清现金流。只有财务与业务的融合,财务人员才能对业务的具体性质有深入的了解,这样,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否则,财务预测无法做到精准,财务核算也无法做到精准,财务分析就无法做到有理有据。财务工作要想从幕后转移到幕前,从被动转向主动,首先做到财务工作方式转变,即改变以往财务工作与业务相分离的状态,实现两者的融合。

2、业务和财务融合是企业强化风险预警和防范的需要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企业的经营业务会不断拓展,甚至会涉足于新型业务,并且企业的机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企业的管理幅度将增宽,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为了应对可能面临的经营风险,企业需要建立起一套风险预警机制予以应对,而业务和财务的融合能够进一步增强风险预警机制功能的发挥。首先,财务部门参与到业务管理上来,打破了以往业务部门闭合的运作,财务部门能够及时获取业务数据,掌握预算执行情况,这种协作工作模式能够加强业务部门的财务监督职能。其次,财务工作延伸至业务的全环节,财务部门能够了解业务部门的运作过程,有助于帮助业务部门更好地评估内部控制缺陷和潜在的风险点,特别是在采购、销售等关键性的资金流动环节,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再者,企业在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时,往往采用一些财务指标进行衡量,业务与财务的融合有利于财务指标和标准的科学性,加强财务指标的预警作用。

3、财务和业务融合是实现价值管理的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目标,价值管理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价值最大化就是要实现经济资源配置的最大效用。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是融入的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例如,采购环节要实现采购成本的最小化;项目投资要实现现金流量现值的最大化;资本结构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对于这些工作,单纯依靠业务部门是无法完成的,因为业务部门大多情况下追求是结果,容易忽略到工作的效果。财务部门的参与能够改变这一现状,财务部门对于成本和效益比较敏感,当业务部门要做出决策时,财务部门可以通过预测、测算、预算等方法,恰当地识别各项生产要素和成本费用,提供有关决策的详实数据。如财务部门要实施作业成本法改进成本管理,通过与生产部门的合作,识别出产品生产的各个增值作业,从而为成本管理提供更加精确的信息。因此,财务与业务的融合使得企业的价值管理成为可能。

三、财务与业务融合的实现途径

1、组建业财融合团队,建立业财融合机制

业财团队和业财合作机制是实现业财融合的前提。业财合作团队通常是由财务人员、业务部门和营运部门等共同参与的合作团队,财务人员应该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业务理解能力和丰富的管理会计经验,能够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整体团队提供成本预算、效益测算和风险评估等基础性数据资料,以实现优化业务流程和决策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目前,这种业财融合有两种模式,一是派驻财务人员驻进业务小组;二是成立业财融合组,设立业财融合岗位。另外,确定业财融合团队的运作机制也非常重要,运作机制本质上就是权责利的恰当分配,就是要确定业务融合团队的各个岗位的分工和领导地位,要明确团队的决策流程和工作方式。

2、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切入点

全面预算管理是具有计划、协调、控制、激励、评价等功能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战略方针的机制,具有全方位、多点面的特点,能够把企业所有部门都融入进来,是实现业财融合非常恰当的一种管理方法。因为预算是一个反复沟通、反复反馈和反复纠正的结果,需要全员参与和各个部门与单位的积极配合。预算管理中最麻烦的问题在于预算过程中的协调问题,因此,企业应该专门成立预算委员会全权负责企业的整个预算管理过程,预算委员会应由企业的领导负责,便于各个机构之间的协调,委员会应由财务、生产、销售、后勤等多个职能部门抽出业务骨干参与,并下设预算编制组、内部仲裁组、内部审计组和考核评价组。预算在编制过程中,应有财务部牵头,由专人直接对接各个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应积极配合,详细分解部门业务环节,认真研究历史数据和市场价格信息,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因为预算的各项收支都要经过财务支持系统,财务部门应及时监控预算执行进度,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信息。

以上海电力公司为例,以往的预算管理暴露出很多问题:执行力度不强,奖惩机制流于形式,瞒报预算执行情况。为了改善目前现状,充分发挥预算控制作用,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努力:(1)利用信息技术,精细化预算编制;(2)统一平台,财务系统及时追踪预算额度执行进度,杜绝瞒报现象;(3)财务部门在每一月度和每一季度编制预算报表,及时评价分析,提升预算执行力。经过以上努力,上海电力公司的预算偏差大幅度减小。

3、以成本管理工作为切入点

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条主线,也是连接财务部门和众多业务部门的一条主线。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预测、成本预算、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考核分析一整套的管理流程,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和消除不增值作业,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成本管理的本质就是将控制的重心前移,从源头上明确成本控制的目标,将目标分解到每一道工序和每一道作业,将责任划分到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员工。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有:(1)企业的成本目标模糊,缺少成本预测;(2)成本定额缺乏科学的标准;(3)成本核算过程粗放,成本信息失真现象严重;(4)成本分析和业绩评价流于形式。以上问题反映企业管理上的突出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财务与业务相分离,不管是成本预测,还是成本分析,成本管理的所有环节都缺少不了财务部门的参与管理,缺少财务部门的牵针引线,业务部门就难以实现业务流程再造。以定额管理为例,定额管理的精髓在于将业务流程分割成不同的作业单元,从而实现定额结果的“精”与“细”,它需要财务人员深入到业务部门或加工车间,详细了解业务运作流程和识别增值作业,与业务人员相互沟通和协作,这样才能做出具有激励和控制功能的定额标准。

以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在面临外部市场不景气的压力下,武钢股份决定利用财务支持系统,重新规划成本流程,已达到减少效益差的生产线,提高经营效益。武钢股份采用目标成本法的管理方法,重新倒置以往的管理流程,具体表现为:营销部确定产品结构、销量和价格方案,由领导小组审核确定,然后由计财部测算成本和利润,领导小组安排会议,根据利润预测调整产品结构,根据成本预测倒逼工序费用和钢铁成本,再由钢铁成本倒逼原料成本。通过这个管理流程的再造,2013年武钢股份的盈利产品比例增长5个百分点。

4、以投资管理为切入点

在企业的不断扩张过程中,投资似乎成为企业管理者不可避免的一个话题,投资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小到投资一条生产线,大到企业的并购扩张战略。投资管理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前期评估和预算过程控制以及后期维护管理。不管在哪一阶段,都离不开财务决策支持系统,都离不开财务专家的参与。在前期评估和预算阶段,财务决策支持系统为可行性评估提供市场分析数据和运营支持数据,并且可以采用特定的管理会计方法建立决策模型,为实施方案提供预算决策方案。在过程控制阶段,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充分发挥其监控能力,及时捕捉投资执行数据,掌控投资执行进度,并结合市场反应数据合理分析投资过程面临的风险,从而及时控制和防范。在后期维护管理阶段,财务部门通过专门方法,建立现金流预测模型,为投资标的的生命周期进行理性的勾勒,从而提供决策支持信息。因此,业财融合模式为投资管理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支持。

四、结语

以往的核算型财务管理模式具有滞后性和被动性的缺陷,无法实现财务支持对业务流程再造和价值增值的推动作用,而业财融合模式是财务运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支柱,能够提升财务管理的价值和企业的管理效益。推动业财融合模式的实施需要建立新的组织机构和确立协作模式,可以从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和投资管理等为切入点,实现财务支持与业务决策的充分融合。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财务管理体系;业财融合;制造企业

1引言

制造企业中的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和财务管理职能都与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其中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融合,能够满足最基础的发展目标,促进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将经营管理的各项指标都融入营销管理与生产管理过程中。业财融合的基本概念就是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工作业务融合,保证财务人员在掌握基础财务目标的基础上,了解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内部的资源进行优化与合理的配置。为了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促进企业核算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2基于业财融合的财务管理体系构建

2.1目标层

在开展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发展目标不同,业务部门更加注重销售、生产环节等目标达成,财务部门更加关注企业的经营情况,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关注度不足,促进业财融合的发展,使业务部门统一目标,更加关注经济效益。通过业财融合与各个部门的交流协作,将风险评估与管理贯穿各个环节当中,支撑企业的战略性计划编制。在此基础上,对制造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加强财务管理的力度,并利用财务信息协助业务部门,注重事前的风险评估、事中的延伸管理、事后的监督管理等,并将财务数据专业分析的特点凸显出来,促进业务活动的持续增长。

2.2内容层

就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从企业的价值链关键部分入手,促进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合作。只有开展全面的价值链分析工作,注重采购管理、战略性规划与产品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并了解企业的客户服务情况与员工的业绩情况。在编制战略性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制造企业的发展方向,合理的利用财务信息,对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与资源的匹配程度进行完善。在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时候,将采购管理作为基础目标,实行采购价格与财务部门的分析,逐步降低采购成本的支出,为企业创造出更高的利益。在产品制造管理过程中,开展对产品的利润分析、原材料价格与损益分析,并与财务人员进行沟通与交流,摒除无法创造实际价值的产品,将更多的营销费用投入盈利的产品中。在提升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做好客户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客户的满意度。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要对服务成本与质量进行测算与分析,逐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在实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开展量化的分析工作,了解各个部门的价值效益,贯穿全员的管理过程中。

2.3架构层

从新时展的要求开展分析,制造企业要明确企业财务发展的需求。在搭建健全财务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对内部的各项工作进行优化与管理,并以财务工作作为基础,业务工作作为辅助,开展合理的财务核算工作。在实现信息与财务数据共享的基础上,使财务人员能够从繁重的会计交易活动中脱离出来,并使用更多的精力开展经营分析与业务分析活动。

3业财融合下制造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策略

3.1渗透业财融合的理念

许多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仍然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后续的工作中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在理解创新与认同新时代管理理念中存在较大的差异。许多管理者无法在短时间内接纳全新的理念,认为贯彻业财融合的基本理念,会对财务管理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也没有了解到业财融合一体化发展的优势。所以,制造企业应当在各个阶层与岗位中渗透业财融合的理念,并得到全体员工的理解与认同,避免流于形式。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管理者要理解业财融合,并编制长远的发展计划;从微观的角度进行考虑,制造企业要提前进行融合理念的宣传与教育工作,保证全体员工都能够参与进来。只有合理利用信息化系统与业财融合工具,才能够加快信息的传递与交流速度,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制造企业的财务人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例如全面预算管理、作业成本法等。在结合市场经济环境变化与企业财务状况的基础上,利用科学化的业财融合方式。

3.2完善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

制造企业为了促进业财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优化内部的组织结构,了解传统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对原有的组织框架进行优化。例如,可以在制造企业内部建立业财融合组织队伍,还可以成立专门的业财融合部门。在提升全员业财融合理念的基础上,对组织结构框架进行适当的调整,还能够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制造企业要为业财融合的岗位提供更多业务出色的工作人员,并提升其处理业务活动的能力,为业财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3.3利用高效的财务管理方式

制造企业应当从全局性的角度进行分析,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促进业财融合工作的实施,借鉴优秀企业都是采用什么措施落实业财融合,还要对实行业财融合不理想的企业经验进行分析,发现最适合的业财融合工具。制造企业的业财融合人员要开展理论性的学习工作,并对业财融合的理念与措施进行研究,例如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建立业财融合机制,相关的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强化资金预算的工作,还要设立相应的预算控制小组,可以由销售部门、制造部门及财务部门构成,并根据市场的实际价格,进行资金预算表的编制。企业在进行资金预算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业务量增加的问题,就要立足于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资金预算调整工作,不仅要适当地追加预算资金,还要保证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督,避免财务风险问题发生。

3.4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第一,务必要梳理制造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并对核算体系进行重新设置,例如二级明细科目、三级明细科目等。财务人员要保证设置的科目与业务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在完成会计核算工作之后,结合业务的实际数据,了解业务管理需要什么数据,财务报告都能够展示出来。但就实际情况,这些方面的工作与财务专业的技术涉及较少,使用更多的就是归纳统计性思维与加减乘除。核算基础工作除了要设置会计科目之外,还涉及与业务部门的配合,为各个环节提供财务需求相关的数据。许多制造企业的财务活动都是因为财务数据问题没有解决,无法为制造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相关的数据支持。第二,只有做好基础性的工作,才能够实现业财融合的发展目标。如果财务管理工作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就会导致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三,依托于信息化技术,实现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的融合,依托先进的ERP系统,对各个环节的风险进行把控,强化业财融合的目标。制造企业搭建数据库,促进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资源共享,不仅沿用传统的手写会计凭证方式,而是利用SAP系统中的管理模块,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逐步形成财务凭证。只有合理利用报表的编制工作,使管理人员能够参与到业务活动当中,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效率。

篇5

关键词:业财融合;管理会计;价值链

一、引言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餐饮行业的收入总额也逐年提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2018年餐饮业收入达42715.9亿元,而2019年上半年就已达到了2127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8.4%)一个百分点。有数据显示餐饮行业中快餐占比将近30%。肯德基作为众多快餐行业之一的品牌,从劣势转为优势,是管理会计的运用起到了作用。管理会计具有一系列相对完善的方法论体系,通过财务信息贯穿企业战略、内部价值链,并将业财融合的理念有效传输于各行业。对肯德基业财融合下管理会计运用的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和启示,不仅可以了解该类型的跨国企业管理会计运用,更能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意义相结合,为国内相同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业财融合下肯德基管理会计运用的现状

(一)业财融合下管理会计运用的战略层面

肯德基对于基本的经营活动有着明确的战略导向,这也使得业务与财务部门必须服务于该目标,达到一致。餐饮连锁企业是指通过同样的形象、活动和管理,经营同种餐饮服务的若干个独立企业,组合为规模化经营以此盈利。再通过特许经营,可运用品牌的名声快速打开市场,发展业务不受阻碍,更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肯德基更是采取了无须加盟者选址培训等的前期工作,将已经在运营且盈利的店面转手出去。在供应链管理上肯德基采用星级系统对供应商实施了一套标准化的评估体系,现今肯德基食物原料与包装原料大都来自国内,对供应源本地化肯德基不仅使国内供应商与各农商户联系整合规模经济,而且还带入一批国外供应商在国内发展产业种植原料。这些供应商基本都由总公司确定,如鸡肉、调味品等,保证了品控。

(二)业财融合下管理会计运用的战术层面

战术层面更注重方法的调节,细化了方法的运用。肯德基在一开始没有太大的优势,作为一个快餐品牌,讲究便宜与便捷。然而肯德基的定价使得一顿要二十多元,与普通的炸鸡和快餐店的十几元套餐价格有着明显的差距。为了打破局面肯德基通过价值链优化与供应链管理,稳步发展。其中一套CHAMPS冠军计划,正是价值链优化的体现,C指整洁美观的餐厅,肯德基的形象深入人心,店内常有工作人员清扫,H指热情友好的接待,与“微笑服务”相关联,A指准确无误的供应,M指优良维护设备,资源合理配置,P指高稳定供应,S指快捷服务,无论是堂食或外送都体现了该点。肯德基所属公司也有很多其他品牌,在某些材料供应上体现出多品牌的组合的协同效应。以及肯德基的顾客满意链分析,是对经济业务的分析,种种措施体现出财务与业务人员都需了解对方数据才能比较分析问题。

三、业财融合下肯德基管理会计运用的启示

肯德基在经营中使用的方法,可分为战略与战术两大块。从战略层面切入,成本动因分析为着重点,价值链与经营预测体系则是战术层面细分下的有效工具,以下将从这几个方面讨论。

(一)成本动因分析

从战略驱动因素中的结构性成本动因下分析,肯德基这类快餐连锁企业运用扩大生产规模使单位成本下降,在实际经营中又有学习曲线的推动,达到规模经济的现象。再者企业无论是为了成本还是宣传,从资源获取、食材源头进行整合。还有自我的定位,店铺的选址,常常可以看到肯德基与麦当劳总是相邻而建,作为定位相同的企业麦当劳在前期会做大量的市场调查,肯德基实行跟进策略从而省去这些成本。

(二)内部价值链优化

财务是企业内部的重心,负责对价值的信息传输,管理会计中内部价值链分析是对企业中有无增值行为的排查,或实施产品差异化增加吸引力提高竞争和附加值。餐饮连锁企业从采购开始,再至验收到进入库存开始生产继而销售,这五大环节最能体现内部分析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在采购环节执行分级定价方案,对采购计划预先控制,了解市场知道价格走向。确定验收标准,要求责任人如货物数量质量的检查等。仓储对餐饮企业尤为重要,良好的盘存制度可反馈给使用者合理的报损率,从供货程度上分析供应速度,侧面反映市场的走向。做到更规范化的存储。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作业来决定发放、加工的运作,控制成本支出,算出净料率废品率再进行比例调整。针对各个季节原材料价格的区别调整出品价格以稳定毛利率。销售环节中对菜品畅销与否进行调整或停售,保持一定的利润率。对收款和每日账单严格审核提供更为标准详尽的财务依据。

(三)应用经营预测体系

管理会计善用情景分析,5C分析法被广为关注。5C为公司、竞争对手、客户、合作者和业务氛围的缩写,这里我们分析顾客条件下的量与消费预测。在快餐行业下,顾客量是决定成败的第一指标,成熟的快餐企业会每年进行估算,从成长期到成熟期到衰退期,增长比例会有不同。顾客的平均消费也是如此,消费者年消费水平的递增,导致人均消费额的增长,融入理性成本控制合理预测人均消费额,决策也应根据变量调整。从而设定未来期限的目标,下达给业务部门,更为合理人性化。

四、总结:

我国的管理会计才起步,业财融合的运用也并不完善,需要时间的累积与理念的渗透。肯德基的成功正是由于它的管理会计理念,融合于各个方面。很多措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转换思想观念,从战略战术层面着手,分析出企业最为适合的管理体系,以取得国内餐饮企业的持续性发展。

篇6

关键词:校企融合;对策;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4-0100-02

我国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具有各自不同的行业背景和专业背景,其校企合作模式各具特色,很难概括总结出具有普适性的模式或经验,这使得在某个院校的成功经验很难被其他院校所借鉴。

因此,笔者针对于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投资与理财专业所面临的具体情况,概括了目前以资金为纽带的高职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模式的类型,提出了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从而对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校企深度融合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投资与理财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和问题

(1)“2+1”订单培养模式的弊病。

目前,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投资与理财专业属于“2+1”订单培养模式,存在着与大部分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投资与理财专业与企业在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方面进行单项合作或者只停留在捐助教学设备、提供实习基地等合作层面的现象, 最终所谓的深度合作也只是浅层次、低水平的合作,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难以实现,办学的整体效益无法实现。而学校自己投入建立实验室,成本太大,资金成问题。

(2)陷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的传统思维方式。

学校仍然处于教育的主导地位,企业处于“配合”的辅助地位。由于培养对象的身份是学生,毕业后的走向未定,企业投入不见得能得到直接的回报,所以缺乏热情。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必然追求,在人力资源利用方面也是如此。企业总是希望学校能够培养出其所需要的人才,而对投入精力和资金参与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则必然会予以计较。由于企业与学校之间缺乏直接利益的兼容,致使合作过程中校企之间缺少互惠互利的合作基础。

(3)办学定位思想的局限性。

高职院校作为区域性高校,其办学定位首先必须考虑所在区域的人才需求和经济发展,突出地方特色,紧密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由此才能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同时,高职教育应坚守培养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这一价值取向, 因为这类人才与一定区域的市场、职业等有着更直接、更密切的关系。

二、目前以资金为纽带的高职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模式的类型

(1)股份制合作模式。

高职院校校企股份制合作模式,即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校和企业以股份制形式进行校企合作。股份制校企深度融合的主体(股东)来源有院校、相关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或个人及其他院校。企业以设施、场地、技术、师资等多种形式向高职院校注入股份,也可以直接参与办学全过程,但各股份最终收益均会以资金形式体现。

(2)企办校合作模式。

所谓“企办校合作模式”是指由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投资创办职业教育的一种校企深度融合模式。尤其是大型企业直接介入职业教育在西方一些国家已较为普遍。

(3)校办企合作模式。

所谓校办企合作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依托相关专业创办企业,或将现有的相关企业纳入校办产业范围进行合作经营的一种校企深度融合模式。这是目前我国不少职业院校经常采用的一种校企深度融合模式。

(4)校中校合作模式。

所谓“校中校合作模式”是指企业投入一定的资源,在高职院校内联合创建职业院校,或创办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双方合作共同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一种校企深度融合的一种模式。

(5)教育集团合作模式。

教育集团合作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依托其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与行业企业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教育集团的组成主体包括政府机构、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职业院校、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六类。通过组建教育集团,不同主体可以充分发挥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教育集团是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组织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而组织的教育团体。

(6)融入式合作模式。

校企融入式合作模式是院校与企业的一种广泛、深入、全面、长期的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中,校企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双方在资源、设备、管理、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互利互惠机制形成。创建高职院校校企融入式深度合作模式关键在于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三、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专业的跨越发展(1)教学融入,企业需求成为人才培养的目标。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位于武汉光谷软件园附近,优越的地理位置与环境给予学院投资与理财专业校企深度融合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在校企融入式合作模式下,学院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深入到武汉光谷软件园内的多个金融企业,认真调研新形势下金融企业的需求,对接金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校企共同确定以高素质金融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教学为主线,构建基于金融行业岗位设置的课程体系,创建合作教育工作站,搭建“做中学”课程实施平台。

(2)引企融入,共享资源,搭建师资培养新平台。 通过与金融企业的直接和深入的合作,从技能人才需求信息、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计划、教材编写、教案制作等多个环节都体现校企合作,做到所教、所学、所用有效对接,部分课程由企业派专家讲授,部分教学实习也由企业承担。另外学院积极派遣专业教师去企业顶岗实践,使学校专业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有质的飞跃。

(3)科技融入,校企紧密融合结成利益共同体。 学院一方面争取企业主动寻求合作,向学院投资,建立利益资源共享关系。向学院提供技术、设备甚至是资金的支持,承担人才培养任务,为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机会和岗位,使学生感受企业氛围,了解企业经营操作过程。另一方面,学院积极主动地参与金融企业的技术革新和新技术的运用,针对金融企业的发展需要设立科研课题,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文化融入,引“技能名师”入校,实现学校技能特色名片化。 学院既要注重学生技术技能的熟练与提高,也要注重学生对金融企业精神的理解。对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的吸收以及自身职业道德的养成,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尽快尽早的融入,能够不出校门就能成为一个“准职业人”。

学校通过“融入式合作模式”的校企合作,能极大地缓解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资金、技术、师资中的矛盾, 促进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促进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促进师生的成长,学生的就业。

参考文献:

篇7

一、企业财务文化的记录功能

在企业财务文化的形成和创造过程中,语言文字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企业财务文化会破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自觉不自觉地记录下来,为后来者继承前辈的财务文化遗产,为进一步研究、认识企业理财过程,提供多方面的依据和基础。一个优秀的企业,其财务管理的经验教训往往都会被系统地记录保存下来,供企业的新人和其他企业参考借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企业财务文化的记录功能将会越来越被企业理财者及管理当局所重视,并会被广泛深入地加以研究和自觉运用。

二、企业财务文化的认知功能

借助于符号系统的记录,人们阿以了解和认识企业财务管理的历史、现状,了解和认识与其他企业的差异,考察自身财务管理的具体运行过程,探求企业财务管理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只有了解了一个企业的财务文化,才算真正认清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真面目,也只有对一个企业的财务文化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才能真正把握住企业财务管理的精神实质,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高级的财务管理专家应当对企业财务文化的类型进行理论研究,在这种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财务政策才能行之有效。通过研究企业的财务文化去认识企业如何才能搞好财务管理,是明智而且成功概率很高的选择。

三、企业财务文化的传播功能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财务文化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一个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制度安排、方式方法、习惯等方面的情况,都舍得到广泛的传播。企业财务文化的传播是超越国界的,中国企业的财务文化可以传播到其他国家,国外企业的财务文化也会传播到我国各企业,并且产生一定影响。通过这种传播,可以极大地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文明的发展。企业在财务管理中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不同企业财务文化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愿望,是企业财务文化传播的心理动力。对自身理财成功经验的总结及宣传,吸取其他企业理财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是企业财务文化传播的现实需要。通过企业财务文化的传播,企业理财世界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四、企业财务文化的教化功能

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企业财务行为背后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即有不同的财务文化。企业财务文化被人创造,同时它又反过来塑造企业中的每一个人。企业中每一个成员常常处于财务文化的熏陶之中,人们在有意无意之中调整自己的财务行为和思想,使之合乎所处环境的要求。企业财务文化的教化功能就表现于这种调整过程中,人们总是生活在某一群体之中,企业就是一个群体,每个人都经常处于他人利益和自我利益、个体私益和集体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当中。企业中每个人都会处于某种期待状态,企业财务管理在满足人们这些期待、化解各种矛盾的同时,无疑是在对企业中的成员进行着财务文化的教化。

五、企业财务文化的凝聚功能

每个企业的内部都有一种或大或小的向心力、凝聚力,这是文化凝聚功能的具体体现。企业财务文化系统存在着一种双向辐射现象,一种是内辐射,产生向心力,发挥凝聚功能;一种是外辐射,产生发散力,发挥融合功能。这两种功能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相辅相成,是企业财务文化形态保持相对独立、相对完整,同时又在不断发展的内在规律之一。由企业财务文化的凝聚功能导致的员工的向心力,在企业财务危机来临之时表现得最为鲜明,那些有良好财务文化的企业往往能渡过难关,而那些财务文化不良的企业往往难免破产倒闭的命运。企业财务文化的凝聚功能首先是“凝”,即人们的心理状态在财务文化的作用下呈现出一致性和一体化状态。其次是“聚”,即由共同的财务文化活动所导致的原来并不在一起,甚至思想并不一致的人们,在企业这个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时间内趋向同一种财务行为。

六、企业财务文化的变革功能

企业财务文化活动,能够变革自身的财务状况,改善自身的物质条件、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断利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促使企业财务状况朝着有利方向发展,他们的努力不但能变革企业的财务状况,还能变革人们的精神状况,变革人的观念,扩大企业理财的思想领域。企业财务文化的变本功能,可以进一步推动企业财务管理改革和创新,推动企业改造和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史,无一不是一部财务文化变革的历史。企业财务文化不仅具有变革的功能,而且往往是双向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财务文化交流、东西方企业之间财务文化的交流也是这样,在各自进入对方的财务文化之后,都会在对方企业财务文化的演变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变革作用。而这种变革都能由对方得到补充和丰富,获得新知,从而促进企业财务文化整体的不断发展。伴随着企业财务文化的发展,我们许多企业的理财观念、价值标准、财务管理的精神风貌都已经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企业财务文化的活力来自于它的变革功能,丧失了变革功能的财务文化必将走向衰退。

七、企业财务文化的融合功能

企业财务文化是传统与现代、本企业与其他企业、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理财文化结合的产物,比如我国企业应用量本利分析。标准成本法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是中西方企业财务文化融合功能的极好例证。改革开放后,西方企业的财务文化先是和我国三资企业有了一定程度的融合,并借助于三资企业发展壮大得以传播。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西方企业财务文化对我国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广泛。但是中西方企业财务文化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然而,财务文化毕竟具有融合功能,并具有自调节和自组织机制。不同企业财务文化交流过程中,各自都会进行一些适应性变革和调和,进而在新的基础上融为一体。企业财务文化还可以把一些优秀的理财思想,如职工当家理财思想、主人翁思想、勤俭办企业思想等潜移默化地融合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使职工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个人融合到集体的财务管理的洪流中去。

篇8

[摘 要]大学生理财观是其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集中体现之一,也是其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因而进行理财观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民族高等院校大学生理财观的现状,从社会、家庭、学校、个人四个方面解析民族院校大学生理财观现状的原因,最后结合民族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理财观教育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民族高等院校 理财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实现了“大学梦”,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中一个庞大而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没有经济收入、经济承受能力普遍较低, 家庭经济状况不一等特点,而这些特点在民族高等院校尤为突出。民族院校具有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大,贫困生多等特殊性,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同时各民族学子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差异明显,所以针对民族院校的大学生理财观的研究,正确指导民族院校大学生树立健康的理财观,对有效地开展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 民族高等院校大学生理财观与思想政治教育

(1)大学生理财观的内涵

理财观是指个人财务管理方面的观念, 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大学生理财观是大学生对钱财使用所持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态度,对其消费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是其价值观、金钱观、劳动观的重要体现。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他们的理财观念直接决定了家庭、社会的理财导向,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而我国百姓的理财观仍处于启蒙期,如何使理财行为成为国民的习惯,加强大学生的理财观教育势在必行。

(2)民族高等院校大学生理财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现阶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性质上仍然继承其阶级性的特点,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此基础上,民族高等院校更加肩负着培养政治可靠、立场坚定的少数民族建设人才的重任。因此,民族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紧紧围绕“维护民族团结、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立校之本,更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具有统一性和融合性,通过二者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满足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 民族高等院校大学生理财观现状及原因分析

(1)民族院校大学生理财观的现状调查分析

第一,学生经济来源单一。根据我校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中家庭供给占92.32%,国家的奖助贷占5.64%,勤工俭学占10.41%,后几种经济来源途径与家庭供给相互交叉,总体上看,学生的经济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家庭的供给,“开源”的途径较少。

第二,消费结构出现新变化。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消费更加多元化。据调查,大学生的日常消费中生活消费(包括饮食、服饰、生活用品等)仍占较大比重,约为60%-80%,人情消费(包括朋友聚会、谈恋爱等)比重有所增加,约占20%-40%,更有甚者达到60%以上,除此之外,由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加大,大学生用于从业、技能考试的费用在逐渐增加,但是在书籍等传统学习用品方面的消费却在逐渐减少。

第三,大学生消费缺乏理性,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不够成熟,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消费缺乏理性,盲目追求时尚和潮流,在高科技产品、服饰、化妆品等方面存在攀比消费和浪费消费的现象,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容易形成冲动消费,导致大多数学生每月花费基本没有节余成为“月光族”。

第四,大学生理财观念淡薄,理财知识匮乏。在我校的调查中,只有不到10%的学生会将每笔花销记录在账本上,争取每个月有一定的结余,但当问及如何理解“理财”,却少有人能回答,由此可见,大学生理财知识严重匮乏,理财观念淡薄。

(2)深入探析造成民族院校大学生理财观现状的原因

第一,社会因素。伴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传统的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而大学生正处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可塑性大,社会上不良的消费观以及价值观,都会给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形成了大学生扭曲的消费心理。同时,在现行社会教育体制下,大学生缺乏独立理财的环境。实际上,在大学里打工的学生比例还是比较少的,这种大环境下,学生很难独立理财,更难树立正确的理财观。

第二,家庭因素。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本着“自己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宠溺观念,对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政策,家庭竭尽所能,削减其他开支也要尽量保证孩子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支出。据调查显示,大学生一年的花费占家庭年收入的40%至60%之间,而来自边远民族地区的学生家庭供孩子上大学的费用所占的比重就更大了,达到80%以上。而家庭的经济状况从来不要求大学生分担,因而许多学生不知金钱来之不易,家长更没有在理财方面给孩子必要的教育和引导,致使大学生大脑里没有理财的概念。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