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小学综合实践探究8篇

时间:2023-07-06 09:28:1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综合实践探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综合实践探究

篇1

一、“综合实践”的教学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对这部分内容重视不够,大部分学校的教学实效性不大。主要表现在:选材内容不符合本地实际,学生操作、理解有困难;无相应的配套教学用具及资源;教学时间安排上一课时完不成指定的教学内容;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一内容的本质:综合性与操作性,缺乏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有效评价;有的学校干脆不开展综合与实践教学活动,或者是室外活动根本就不进行,整体现状令人担忧。

二、“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策略

综合与实践这一内容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它可以发展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有助于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转变教育观念,可以说对师生双方综合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实施,提高教学实效性。

1.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和教学研究,树立学生为本的思想

教师要转变育人观念,不要因为这一内容不考试,就不引起重视,要树立学生为本的思想,重视实践操作,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际中就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研读教参教材,弄懂综合与实践这一内容的编排意图,把握其本质。但是仅靠教师自身的努力还是不够的,各级教研部门及学校要开展相关的专题教学研究,组织相关培训,组织赛课及其他形式的观摩交流活动,建立相关专题研究的资源库,借助网络平台,让所有数学教师相互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开发课程资源

无论是哪一个版本的教材,在选取综合与实践的素材时,不可能照顾到所有的地区和所有的人,有的素材适合城市学生实践操作,有的则适合农村,有的又都觉得不是很适合,具体实施起来困难重重。我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解决:(1)要求教师在认真研读教参的基础上灵活处理,可以大胆对教材进行改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2)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可以自行设计和选取适合本地学生实际的教学素材,认真组织并加以实施;(3)教材编写者、教研部门可以考虑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素材,设置一些不同的题材供城市和农村学校教师和学生自主选择;(4)各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地设计一些综合性实践活动。

3.教学中把握本质,有效实施

“综合与实践”其本质是重在实践与综合。重在实践是指在活动中,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参与,重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重在综合是指在活动中,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内部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应用。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具体实施时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综合与实践的学习内容以及知识应用的综合性,它不是单一的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

(2)教学中选好问题,做好活动的规范设计,注意活动的操作性,注重细节,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教师可以相机点拨加以引导,活动过程中进行正确评价,因此,绝不能将这一内容上成“看图说话”。

(3)活动过程要明确体现探究性,教师要营造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要重视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包括思维的经验以及操作的经验,让学生逐步形成技能,师生共同进行活动的反思与评价。

(5)实际教学中,操作探究活动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部分内容在教学参考书规定的一课时时间内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我认为教师尽可能灵活处理,有的内容可以提前准备,有的内容可以在后面再思考、补充再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结合,拓宽综合与实践的活动平台,不要认为一堂综合与实践课就必须在四十分钟之内完成。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确定起跑线”,一课时时间就很难完成,课堂上需要先出示运动场及跑道情景图,提出问题并思考:为什么运动员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各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多远呢?然后将学生带到操场进行合作探究,实地细致地观察、测量直道、每条跑道半圆的直径以及道宽各是多少米,最后还要再次回到教室,小组合作画图分析数据,列表计算,得出结论,发现规律,实际运用,让学生感受圆的知识的实际价值等,这个活动过程是最重要的,让学生自己积累了活动经验,这就是需要的结果,并不是一定要在一堂课内完成这个教学任务。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策略

综合实践课是小学数学课程设置的一大亮点,教学环境更加开放、活跃,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教学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将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学质量因而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效果,下面将构建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以供广大数学教师参考和借鉴。

一、合作教学模式

由于小学生长期受到家长的溺爱,事事都以自我为中心,逐渐形成了傲慢、自大的心理,不能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所以数学教学工作很难顺利开展。合作教学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数学问题,比学生独立学习更有效率。同时,合作教学还营造了和谐的班级氛围,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有助于培养学生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的美好品德,学生也会主动要求进步,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和长处,改正自身的缺点和陋习,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比如说学习“观察物体”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以桌子为中心,分别坐在不同的位置,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图片、玩具、模型放在中间,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看到的画面;然后互相交换位置,再描述一下此时物体的样子。学生会发现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物体会得出不同的结果,通过这样的训练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更加全面。很多学生会存在疑惑,观察物体和数学有什么联系呢?这是因为很多数学计算都存在规律,比如说125+241+275+359求和,如果依次相加计算量较大,很容易算错,可是通过观察会发现125和275相加是400,241和359相加是600,那么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到最终结果是1000,所以说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

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一方面,数学源于生活,很多数学定理都是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另一方面,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应经常设计生活化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与此同时,小学生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善,但是我们已经对其智力进行一定程度的开发。以学生所处年龄段的兴趣、爱好以及认知能力,在不对知识科学性学习造成影响的基础上,巧妙借助生活化的语言对其思维进行引导,让其在童趣化的语言中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科学的学习。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并不要急于教学,而是询问学生最细化哪个数字?为什么会细化这个数字?有的学生说喜欢4,因为家里有4口人,有的学生说喜欢7,因为我们是7班,更有甚者说喜欢1,因为他有一个梦想:期末考试要考第1名。和此相类似的回答有很多,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学生结合学习、家庭以及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效降低了学习十以内数字的难度,构建了高效的课堂,促进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

三、游戏教学模式

数学知识的灵活性高,趣味性强,教师可以用其他的教学形式来替代枯燥单调的书本知识,将学生从固定思维中解放出来,使其逐渐发掘数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并且学会用不同的思路来解决问题,最终形成独特的数学思维。游戏是其中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有趣的游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中,能够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比如说以《田忌赛马》为例设计游戏,让学生抽取标有数字的卡片比大小,每个人抽三张,采取三局两胜制。第一个学生抽到了8、4、1,第二个学生抽到了9、5、3,当所有学生都认为第一个学生输定了的时候,教师要让其思考胜利的方法,如果学生想不到,教师应从旁指导,这时学生就会产生恍然大悟之感,并W会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类似问题,在游戏中逐渐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为数学教学打开了新的思路,转变了僵化、呆板的教学模式,营造了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能够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参与到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对数学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透彻。教师应加强启发和引导,并经常使用鼓励性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策略;优化;评价

一、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综合实践课开展的前提是学生的个体感性认识和积累的直接经验,课程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体现学生对综合知识的掌握情况。生活化的综合实践课有利于学生养成合作、团结、积极等良好的精神和品质。在综合实践过程中,每个人都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学习团队中重要一员,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各种综合能力同步提高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品质,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还能在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成就感,并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

在综合实践过程中,没有资料可供参考和借鉴,也没有教师或家长随时随地的指导,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通过自主或协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优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思维方式。综合实践课让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变得更宽,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内容也变得更为丰富,在广阔的学习空间中能够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打破原先陈旧的思维方式,发挥无限的可能性。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开展为学生动手动脑提供了一个平台,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对学习和接触的东西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不仅能够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而且能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对于学生长远的人生发展乃至我们民族的未来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能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还能让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使学生更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从而使人生变得更加美好!

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注重小学生的实践与参与,重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1]。

二、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依托生活元素,巧设教学情境

感性认识、直观思维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认识世界和思考世界的特点,是小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最主要方式。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还不成熟,加之生活经验积累较少,对一些深刻的内容并不能充分理解,就像刚出生的孩子一样需要慢慢地学习和成长,在时间的积累和逐渐的成长中才能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由肤浅变得深刻。小学生正处在一个好玩、对各种事情充满好奇的阶段,这样的天性使得他们喜爱综合实践课胜过传统教学课程。传统的听授课一般都是教师在前面讲课,讲授的内容都是已经被证明和证实的固定的定理,如果不及时更换学生不适应的学习内容,那么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探究和学习只能在“一潭死水中扑腾”[2]。

比如教师向学生讲解“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一结论时,如果只是让学生通过课本上的几个例子就明白这一结论,而不是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能得到这个结论,学生的思维就被教师的讲课过程所限制,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思考能力。如果不让学生去思考,去创造,就会扼杀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的学习裹足不前。

如果每一位教师都立足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思维的发展水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各种有趣的课堂活动,创造一种充满吸引力的学习氛围,必然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也能使得小学生综合实践课的高度更上一层楼。

比如在学习《杨桃》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应该以真实的杨桃为授课参照,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杨桃,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更加深刻地去理解课文表达的内容。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实践氛围,让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进而深刻地去思考,去想象。

(二)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满足学生乐学的需要

小学综合实践课应该切合实际生活,注重生活时间和空间的多元化,构建一个三维网络体系,这个三维网络体系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减少课堂固有知识的讲解,更多地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社会的各个领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并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和探究世界。所以,实践活动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动方式以班级或者小组为活动单位,让学生通过参与不同的实践活动来丰富学习内容,增加知识的深度,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过程中,既可以轻松完成教师留给的学习任务,又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此外,在小组活动中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学生在共同协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进了友谊,提高了自我认知。

比如在“零用钱,我们该怎么用?”的主题综合活动实践中,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分组,适时引导学生可以对身边的同学和朋友的实际情况展开实践调查,如对身边的学生怎么花钱进行调查,还要对周围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进行调查访问等。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使参与活动的学生认识到零花钱的来之不易,也能使学生体验到综合实践活动带来的无尽乐趣,从而实现快乐地学习。

(三)尊重个性,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个体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生活环境。在小学综合实践课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理论联系实际,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慎重,首先必须贴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比如在进行《通讯工具的发展》这篇课文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父母和亲戚朋友使用的手机进行观察,然后带领学生去手机专卖店观察手机流行的品牌型号以及外观,再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手机发展相关的知识,如果当地有通讯科技类博物馆,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博物馆,最后让学生根据接触、认识的知识和整理的内容,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设计出自己理想中的概念手机,并手工制作成简单的模型,在课堂中进行展示介绍。教师则根据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综合评定,选出“最优小组”或“最佳作品”,对优异的学生予以奖励,对有待提高的学生予以鼓励,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思考创造的快乐和成就。

(四)生活实践导学,推动主体探究

小学综合实践课应该减少课本上的讲解内容,以生活实践为导学内容,让学生的生活情景和状态成为教学导学内容的依据,让学生在生活中思考,探究,想象,与同学交流、探讨结果。在整个过程中,要以学生主体探究为核心,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框架,发挥主要作用,避免学习只停留在空想和强行灌输知识的状态。例如在《亡羊补牢》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还要让学生深刻体会文章主旨和教育意义,可以设置一个让学生反思自身不足的小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纠错并能马上体现这些不足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让学生主动进行自我纠正,自我体会,自我理解,让主人公的精神品质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和理解文章的真谛。

在学生展示特长的时候,教师不应该仅将终点停留在学生具备的特长方面,还应更加注重学生展示自身特长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过程的重要性,即实践的重要性。例如在“今天我当家”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安排学生负责家中部分的家务劳动,让学生养成做家务的习惯,培养其勤劳不怕吃苦的精神和品质,也体会一下父母的不容易。如在展示拿手菜的时候,我们期待的不应该是孩子对菜谱的讲解有多么熟练和生动,而应该注重孩子“做”的这一行为,品尝孩子用“心”做出来的手艺,感受孩子的劳动付出后的进步和成长。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知识和思想传导就可以实现的,而是要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

三、u价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课有着传统教育模式不具备的突出优势,弥补了传统授课方式的不足。综合实践课生活化,让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服务于自己的生活,并在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潜能,不断提升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3],使得学生能够用丰富的知识结构更合理地规划出自己的人生,使人生变得更加精彩和美好!

当前,综合实践课的开展还有待优化,面临的各种问题还有待解决。然而,依托生活元素,巧妙设置教学情境;注重生活时间和空间的多元化,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注重生活实践导学,推动主体探究是当下让小学综合实践课的生活化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综合实践课程应该落实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其他领域。政府应该积极提倡和鼓励各级学校落实教育部关于增加教育实践课的倡议,有效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和活动,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推动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宝珍,熊鹏,马光明.深挖资源,积极探索农村小学综合实践的新路子[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2(10).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整合

一、遵循《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扎实拓展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范围

在深入落实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学科知识的整合过程。所以,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拓展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范围,要从课上向课外延伸,尤其是读书活动,能够更好地推进学生知识面的拓展,提高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兴趣。在鼓励学生自主读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班会定期举行阅读交流活动,推荐好书,交流读书方法。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学到好的读书方法,了解到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还提高了语文素养,大大提高了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这样,读书就成了一种享受。而且最重要的是,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更强烈的兴趣,对于加强他们今后自主学习的行为是非常有益的。

二、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生活化的理念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教学活动

生活是学习的源泉,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就是从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的语文现象,在生活中运用在课堂上所学的语文知识。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生活的作用,发挥生活在语文教学中不可替代的资源扩展作用。所以,语文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深入学生的生活,这就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如果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有一些坏的习惯,那么,教师就可以和学生家长一起设计一些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改变学生的错误习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有的学生有挑食的毛病,这使得学生缺乏营养,发育不良,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在讲述课文的过程中,适当地穿插一些这样的内容,并且给学生安排这样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记录自己一天三顿饭都吃了些什么,吃这些食物的感受如何。然后再让学生回到课堂上,将自己的感受分享出来。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影响,那些挑食的学生可能就会有所触动而改变。

三、通过小组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就可以使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身能力,也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加强合作,从而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一起完成并承担教师分配的任务,在小组中发挥彼此的优势,让学生学会去关注别人的优势,并且尊重别人的优势。在小组当中取长补短,发挥出团队最大的力量。所以,在增强学生团结合作能力的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凸显了出来,个人的优势越来越突出,让学生找到自信点,不会因为某一个方面表现得太过劣势,而产生自卑心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完成分内工作的前提下去帮助其他小组成员,协助其他小组成员开展调查研究,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体验其中的乐趣。

篇5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 有效运用 综合实践操作课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39-01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趣,掌握程序与方法。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特点和性质,采用探究式教学习是一种能够实现“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短时高效的教学方式。但受到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学习能力形成尚处于初级阶段的现状影响,探究式学习不可能全过程完整的运用于课堂教学。在实施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了一些误区,它影响和制约了“课堂转型”理念的有效实施,这需要我们去研究、在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1 在探究学习中正确处理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要动手也要动脑。在大力推广“课堂转型”课改理念的课堂上,教师们非常重视探究过程。但很多时候,教师将探究理解为只要让学生的收“动”起来,甚至误认为课堂上活动越多,学生越活跃越好。课堂呈现出一派热闹、忙碌的状态,表面上看学生都在参与,但在看似热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后,学生的头脑依然一片空白。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动起来,没有感悟,他们的观念、认识、探究技能仍然停留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并没有将探究能力有实质性的培养、提高。

真正高效率的探究活动是学生在活动中认真的动手操作,并在做中有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决不能厚此薄彼。我在教学《吹泡泡》一课时,就给了学生这样一个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的探究空间。首先让学生利用所带的材料尝试调制泡泡液,提醒学生不要浪费,也不要弄脏环境,先想好应该怎么调试泡泡液后再动手实践。调好液体后,试吹泡泡,可能出现吹不出泡泡,液体挂不住泡泡器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失败的原因,是泡泡液过于稀释了还是泡泡器的大小不适合等原因。学生在活动中会经历反复的“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 重视小组合作,提高探究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显得特别重要。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的发展,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识过程,而且成为交往的过程和探究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但关键在于怎样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的互动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要理解集体协作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就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在小组互动活动中要做到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组员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形式,达到相互支持;在小组互动学习中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同时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的消极、自私、依赖等不良的心理,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拥有健康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其次,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比较缺乏合作意识,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思想,不善于与人交流,缺乏竞争、协作意识,因此必须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竞争合作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使他们逐步体验到合作学习不但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而且可以解决很多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设既合作又竞争的环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从而提高探究的实效性。

3 让交流与评价成为为探究学习中的“催化剂”

评价是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必须注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的全面参与。因此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华,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以往的课堂评价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主要看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否与课本知识或自己心目中的想法一致,而对一些富有创意的想法,独特的看法持不温不火的态度,要么不管对错,一律肯定;要么含糊其词,不予深究。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策略和智力表现,因此,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展示学习展示学习的结果,而且要展示学习的过程,教师评价时要指出学生回答中所要包含着的智力价值,以及采取了何种学习方法。尽量给予学生客观、真实、恰如其分的评价。

在平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我让学生个人观察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完成练习内容,对他们的探究结果或用适当的文字加以点评,或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他们的探究活动的关注,促进他们更加努力的研究;还促进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

探究的美不是空中楼阁,更不是遥不可及的。它是一门技术,也是一种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孩子在探究、体验与实践中感受活动的快乐。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要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要尽量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让他们从中获得最大的快乐,从而让他们真正在实践中得到成长。

参考文献

[1] 宁涛.综合实践应以探究性学习培养为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1).

[2] 张培华.《浅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性学习》浙江嘉兴市秀城区新丰镇中心小学[Z].

[3] 张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框架[J].教育发展研究,2001(1).

篇6

一、合理调整活动内容和时间,增强活动的整合性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教材内容一般来源于现实生活,是其他三个知识领域的延伸.但有些内容离学生的实际有差距,在课堂上很难完成.在组织实践活动时不能仅限于教材提供的形式和内容,还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好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内容.

在教学“环保小卫士”时,一年级学生对“环保”理解有困难,不明白植树与环境有关系,垃圾为什么要分类,回收利用是怎么回事,如果单独放在数学课堂上完成,学生很难理解,不能真正体会到数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本次活动前我上了一节“矿泉水瓶手工制作”的美术课.让学生在生活中收集了一些矿泉水瓶、易拉罐和一次性纸杯带到学校.美术课上,先让学生欣赏易拉罐和纸杯手工制作的作品,激发出学生制作的热情.再拿出孩子们收集的物品,小组分类整理出三种物品的数量,接着让学生说说矿泉水瓶还能有什么用途,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想出了许多花样.如可以制作笔筒,瓶盖上打几个孔用来洒水、浇花,装饰玩偶、飞机等玩具.然后为孩子们提供剪刀、胶水、彩纸、双面胶等材料,指导孩子们动手制作了笔筒和收纳桶,并带回家收放自己的东西.在活动中孩子们真正体会到了旧物的利用,对垃圾的回收就不再陌生.既渗透了环保的知识,又为“环保小卫士”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将数学与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二、加强交流与合作,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在活动中,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参与,重视学生积极参加动脑、动手、动口.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离不开合作交流,只有在师生、生生、组与组的交流中,学生对活动内容的理解才更丰富、更全面.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交流合作的条件,学生在亲历活动的过程中自然想说、敢说、乐说、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展现思考过程,交流收获体会.例如第二册“有趣的数”安排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后,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两位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发现百数表中数的一些简单的规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教学时,我为每个小组准备了花生、大豆、不同的数字卡片百数表等活动材料,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议一议等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自己活动体验并与他人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篇7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目标;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150-01

一、引言

综合实践活动是让学生联系社会,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它以学生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为基础,以个人或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以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为资源,使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与思维训练、科技制作、科学探索、创造科技和综合能力为活动形式,无论哪一种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直接与具体事物接触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成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载体。

二、综合实践课对小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小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载体,《活动资料》是根据课程改革基本精神,突出了研究性学习,特别注重组织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获取直接经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活动资料》在活动形式上包含五个系列:思维训练系列,科技制作系列,科学探索系列,创造科技系列和综合能力系列。这五种活动形式,无论是哪一种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直接经验的积累。这样使学生能够在直接与具体事物接触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同时还能让学生直接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事物的基本过程、遵循了创造发明的一般规律,能够真正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

三、提升综合实践课对小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

1、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传统的教学中,也是提倡与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它前提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在此基础上结合。而综合实践活动与社会实践的相结合则是全新意义上的结合。从内容看,“主题”是从生活、社会实际中产生的,是发生在学生生活中事情或现象。从过程看,实现“主题”规定的目标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和实验室实验操作就可以完成的,必须让学生围绕主题,去参加社会实践,到真实的世界中进行各种感受和体验。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过程,就是社会实践的过程。在实践中形成技能,在实践中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参与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2、在社区体验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家庭、社会是活生生的课堂,学生自我服务内容在家庭中体现得最充分,父母的家务劳动或一技之长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利用家庭里的这些潜在的教育资源,发挥其隐性的教育力量,形成教育的整体合力。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服务。服务的过程就是能力提高、领悟劳动价值的过程,并以此达到学生关心他人,参与社会活动,服务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打破了学校围墙的束缚,走出学校建立起学校社区二位一体的综合教育园区,在服务于社会之时,不断开发社会教育资源,有利于资源共享。

3、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发展探究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阶段的发明创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把创造教育渗透于生活性活动之中,是一切教育根本目的所在。在教学中,教师应到学生中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亲自体验。由于发明创造学习内容的重新整合、综合,学生在完成某一主题时,或是观察记录,或是动手实践操作、制作,或是尝试实验。在一定的意义上,增加了学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营造活动氛围,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综合实践课开展的国策和能够在,如果学生仅有探究的兴趣,而缺乏探究的能力,那么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目标达成会受到影响。因此,要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需要在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不断的探寻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在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探究能力发展,为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钟秀萍.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01).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整合、实践

现阶段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立,改变了以往数学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一贯做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以数学游戏和实际动手操作为主,把教学内容通过数学游戏活动和实际动手操作的形式一点一点地展开,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增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得学生们一想到学校就想到了“游乐场”。教育能达到这种至高境界是需要下一番苦功的,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要做到这一点就简单多了。信息技术使得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变得生动而且丰富多彩。

一、应用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情境,改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却忽视了教法、学法、能力的培养,然而教学实践表明,对这些抽象的概念与规则的学习并不但不能增加学生们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反而弱化了学生们的创造性与灵活性,这样,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往往会显得无所适从。而应用了信息技术的新教改则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情境性学习方面进行了加强。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因此而增加了许多学习的趣味性,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更是学好数学这门功课的前提条件。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给我们提供了实时、开放、灵活、生动的教学内容,使得问题情境变得更加地逼真,更加适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弥补了小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使小学生进入角色快、积极性高,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着双向的促进作用。

二、 应用信息技术,扩大教学资源的外延,使得知识点的展现更灵活

1.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课堂教学资源的外延大增,使得知识点的展现更灵活生动。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就要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学生理解的进程,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开展不同的情境教学,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在增加课堂容量的同时,学生的领悟力和学习能力也得得到了提高,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也要留意把学生推到活动的主体地位上去,制造一些游戏活动与数学学习挂钩,在信息的海洋中让学生自由选择,增强学生的自主认知能力和选择能力。

2.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给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生动的视听材料,利用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更乐于接受新知识,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要恰当利用多媒体,以使得在课堂上出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3.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特点,可以使得数学的重点部分得到突出,进而能够促进学生们的学习,增加知识的内化。小学生们在遇到知识难点时往往不容易解决,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学生感知的过程,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调动起来促进知识理解,这种方式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达到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企及的教学效果。

三、 应用信息技术,发挥网络优势,改变师生的互动方式

1.在网络环境下课堂的反馈与评价更及时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们不可能全面了解学生们的反馈信息,但在网络环境支持下,一对一的解答与教授学生成为可能。在校园局域网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电话将自己的答案上传给教师接收,教师能及时了解情况有针对性的加以指点和纠正学生的习惯性错误,同时教师要采取正面的评价,这样才能正确引导,起到激励学习的作用。比照以往的课堂,网络环境下的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师可以顾及到更多的学生,甚至是全班,并且能及时调控学生的上课状态,有张有弛。

2.所学知识在网络环境下可以进行扩展和延续。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辛辛苦苦准备的内容,只能在这一节课上发挥它们的作用。这节课结束后便缺乏可操作性,学生不能对所学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而在网络环境下,如果我们设置了BBS这样的交流版块,这节课的素材可以随时再拿出来看,学生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教师进行交流。使这节课得到很好的延续。

3.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实际是师生关系的转变,网络的优势,可以使师生由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网络的信息传递具有快速、隐蔽、灵活等特点,可以丰富师生互动方式,丰富反馈与评价功能,使师生之间增加更广泛、更民主、更有针对性地交流。运用计算机监测记录教学过程,可研究学法和反馈信息,促进数学教学改革。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的有机部分,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小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整合对教学而言,信息即资源,它是教材内容的一部分,信息资源应满足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对教师而言,信息技术应是得心应手的工具,就像黑板、粉笔、三角尺和圆规一样使用方便;而对学生而言,信息技术是理想有效的学习环境,就像图书馆、资料室一样;有时还可以是提供答疑解惑的“老师”,也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学习、创新的有力工具。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