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6 09:28:1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就业需求调研,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
[摘要] 为促进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提高高校就业指导效率和方向,特对我校312名本专科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指导需求和现状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统计工具,进行了数据分析和差异性对比。针对调查结果,结合高校现状,提出了四条就业指导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
关键词] 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大学生需求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1-0116-03
[收稿日期] 2015-01-16;[修回日期] 2015-01-26
[基金项目] 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就业导向的三本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构成指标与培养策略的研究”
[作者简介] 马改红(1988-),女,山东聊城人,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护理管理,护理教育;通讯作者黄群(1969-),女,湖南长沙人,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护理学专业是人们常识中的“容易就业”的群体,但也渐渐凸显出就业压力。2013年,湖南省大专学历以上的护理学毕业生人数达到2.1万人,为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谋得一席之地,毕业生们必须更加明确自身对就业指导的需求状况,更好地提升自己[1]。身为辅导员,必需更加了解毕业生对于就业指导内容、方式及相关策略等的需求,以便改进工作方法,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就业。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我校护理学院部分实习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本科225人,专科87人。
(二)调查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文献研究设计了“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需求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前进行了预调查,通过专家咨询法对调查问卷进行了修订,检测了其效度和信度。发放问卷338份,回收有效问卷312份。
(三)问卷内容描述
问卷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基本情况,含年级、专业方向、学历层次、家庭情况、专业认可度等内容。第二部分为职业规划情况,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时间、就业方向明确度、专业就业前景认识、对自身就业竞争力的评价等。第三部分为就业指导需求情况,包括对就业指导方式的需求、就业指导内容的需求、就业指导信息开始提供时间的要求等。第四部分是对我校现有就业指导和就业教育的有效度测评,如对现有就业指导方式、内容的接受程度等。
(四)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工具SPSS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和X2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二、结果分析
(一)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就业方向明确度的差异性比较
就业方向即对所从事行业的明确性,主要调查就业地区和就业目标的明确性,不强调就业岗位。
由表1可以得知,2010级本科学生选择“很明确”或“明确”的学生比率较2011级专科学生偏高。选择“从未考虑”的学生2011级专科明显比2010级本科学生要多。虽然2011级专科和2010级本科是同一届毕业生,但是在就业方向的明确性选择方面,高年级本科生就业更确定。另外,同一年级的涉外护理和护理本科相比,涉外护理就业方向“未明确”明显较多。
(二)学生对于就业影响因素的评价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关注的问题比较集中,主要是在实际操作技能(87.1%)、气质风貌(83.3%)、表达沟通能力(81.4%)等三个方面。而在校所获荣誉奖励只有27.5%的人认为重要,30.2%的人认为不重要。社会关系则排在第四位,学生受到了社会现象的影响,并逐渐适应此现象。
(三)学生在选择工作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从表3得知,学生对于工作前景、工资待遇、工作强度是最关注的,同时对于医院等级类型也有68.5%的人认为是重要的,只有3人认为不重要。学生最不关注的是深造和培训机会,这也是由临床护理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
(四)学生对于现有就业指导的评价
我们对开展就业指导时间、开展就业指导方式等问题进行调查。有75%的同学认为开展就业指导是“一贯式”的[2],应当贯穿大学全程,而不是在大一上完就业指导课程就搁置一旁,希望能够将课程与实践能力锻炼相结合,与模拟职场训练相结合。78.6%的同学认为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过于抽象,不够贴近专业现状,希望增加护理专业就业现状、前景、工作特点、今后发展途径、用人单位信息等内容。目前80%的同学认为就业信息传递的途径应该多样化,不仅仅通过实、班级QQ群等方式传递信息,还应开通就业微博、就业飞信等。在进行我校就业指导满意度现状调查时,有47%的学生认为不满意,29%的学生认为一般,24%的学生认为满意。因此,我校的就业指导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五)不同年级学生对于就业指导需求差异性分析
不同年级学生对于就业指导需求差异性分析结果见表4,除了考研策略指导以外,不同年级学生对于就业指导需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为了帮助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就业环境中把握好重点,形成良好的职业价值观,职业指导及教育便是关键性环节。通过本调查,研究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和改进我校及同等院校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
(一)建立“四年制一贯式”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应贯穿于整个大学过程,根据不同时间段、不同专业学生设计不同的授课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观念培养期—目标树立期—竞争力提升期—技巧应用期。大一入学阶段的就业指导课程应着眼于引导学生认识本专业的就业形势,消除自我满足的心理,主动了解本专业的特点和优劣态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大二进入第二阶段,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剖析,树立符合自身水平的就业目标,如对医院等次、就业地区、职务等进行分析。进入大三后,通过鼓励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最新就业政策、解答就业程序和方式等,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大四便是就业技巧传授期,随着实习招聘和就业招聘会的开展,学生的就业技巧投入应用,老师应针对性地进行求职技巧、求职简历、招聘单位介绍等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缺点,弥补不足,力求展现出每个学生的特点。
(二)建立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团体档案
学生对于就业指导的需求不同,职业生涯规划也不同。我们应根据不同团体学生的特征进行针对性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如对于今后计划考研的同学,在辅导上应注重考研目标的选取,考研时间安排和考研策略的应用。今后不从事临床护理的同学,帮助其了解兴趣所在,确定职业方向。对于毕业后决定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我们应该多提供有关护理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发展前景、招聘单位的用人要求及薪酬等方面的信息。
(三)就业专干职业化,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
在我校,就业指导中心力量过于单薄,很难发挥实效作用。就业指导的重心仍在二级学院的学生科。作为就业专干,我们是跟年级走,每年换人很难形成职业化团队。因此,建议二级学院的就业指导专职人员定岗定人,与就业专干的工作区分开来,专门针对各年级,配合年级辅导员进行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专干结合各专业的现状、各专业的招聘单位特点指导学生。辅导人员首先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接受过就业指导专项培训,对于获得由美国国家职业辅导协会颁发的全国注册职业辅导证书[3]的给予相应奖励。
(四)改进传统就业指导方法,从灌输式向体验式转化
不断改进传统的职业指导内容和方法,指导方式从灌输式转向体验式。通过职业测评、情景模拟、企业实践、体验式培训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和实践[4],提高就业指导效率。
(五)利用“特色成长辅导室”,开展成长成才的职业教育
1. 进行“天使一齐飞”的团体辅导
定期请已经就业或者已经确定工作单位的优秀毕业生,在特色成长辅导室进行经验分享、小组式讨论。开展“传递正能量”“就业经验谈”等团体辅导活动,传授就业经验。
2. 进行“第二课堂”个体辅导
我院与索菲亚美业集团联合开办了“第二课堂”, 对毕业生进行题为“如何成为自信的女人?”的含形体、品质、内涵等方面的辅导,塑造知性美、心灵美、品行美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赵雅娟,陈长香,周艳梅,等.对护生的就业指导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10):2183-2184.
[2] 黄桂荣,吴娜,张丽,等.实习护生就业指导需求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0):3780-3781.
[3] 廖永珍.高护生职业生涯规划及生涯辅导需求调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54.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问卷调查 结果分析 建议
一、指导思想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认真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莆田市大学生就业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莆田籍大学生,在外求学的相当部分莆田籍大学生在大学毕业后选择回莆参加工作;二是在我市高校就读的本地市、本省外地市或者外省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当中也有相当部分毕业后决定留莆工作。为了解我市大学生对就业的态度和需求,我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但因为莆田籍大学生在外求学,范围广,地区分散,做问卷调查存在一定难度,所以我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只涉及在我市高校就读的大学生。目前我市高校有两所,莆田学院和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湄职院),一所属本科院校,一所属高职高专院校。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0份,其中莆田学院发放500份,湄职院300份,回收问卷788份,回收率达98.5%。调查对象为莆田学院各系在校的大三学生和湄职院各系大二学生。在被调查对象中,女生349人,男生439人,问卷涉及两所院校各系学生。问卷采用SPSS统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一)就业意识比较模糊。在择业方面,近年大学生择业观念有了明显转变,有55.7%的学生选择毕业后先就业后择业,但仍有27.3%的学生希望择业时一步到位。仅有7.4%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在择业时考虑的首选因素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就业后的个人发展机会,占38.7%,但有18.7%的学生就业时首先考虑的是经济收入。追求合理的经济回报无可厚非,但重要的一点是,经济上的回报应该与所付出的劳动和个人的能力相适应。大学生在刚走出社会,缺乏工作经验,能力有待提高,在各方面能力还未达到预期的薪酬值时,片面地追求高收入只会适得其反。
(二)就业力缺失。大学生就业力直接影响到就业问题。就业力的缺失已经成为阻隔在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难以逾越的门槛。在对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调查中,选择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占到最大比重,为39.6%,选择沟通协调能力和专业知识及技能不足的分别占28.4%和22.4%。而当被问及要从同等求职者当中胜出优势在哪里,有25.1%的学生认为优秀的综合素质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其余依次是社会实践、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求职能力。对于大学生刚走出社会缺乏工作经验,用人单位更愿意聘用有工作能力、适应性强、职业素养高的大学生。然而从调查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现在大学生最欠缺的素质就是个人能力,大学生的现有素质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一项调查显示,现在“无业可就”与“有业难就”并存[1]。
(三)高校就业指导现状。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调查结果显示,全部学生均表示上过就业指导课,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首先在时间上,接触就业指导课的时间较晚,83%的学生表示他们都是在大二、大三时才接触到就业指导课,像这种临阵磨枪式的教学往往会导致他们虽然马上面临就业,但是就业方向仍不明确或就业准备不足。其次,在内容上,就业指导课程化,学习理论化。很多同学认为老师教授的就业指导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最后,在师资上,很多高校对就业指导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缺乏专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就业指导教师大多是从政治、经济等相近专业改行而来的,这些教师本身对就业指导这门课程缺乏系统的了解,理论的知识还能应付,实践就无从指导。
(四)求职花费预算。求职有成本,这几乎成为大学生当中不争的事实。调查结果显示,选择不同级别花费的同学比例相当,求职花费预算在500元以下的占12.6%,500―800元之间的占20.8%,800―1000元之间的占16.9%,1000―1500元之间的占18.4%,1500―2000元之间的占17.9%,2000元以上的占13.5%。根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求职花费最集中体现在通讯费、交通费和制作简历费用上。还有相当部分学生为了增加自信,在面试时能给考官留下好印象,也在外表、服饰、化妆品等方面下足了成本。甚至有小部分同学花钱整容、减肥等[2]。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建议
本次调查显示,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接近七成的大学生认为要解决就业问题要靠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以及调整好个人心态,降低择业标准。22.5%的学生认为解决就业需要学校和社会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还有8.6%的学生认为解决就业问题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我认为,只有学校、政府、社会和大学生形成合力,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大学生方面。大学生面对就业难的问题,应积极从自身找原因。一是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自己能力经验还欠缺的情况下,将自己的期望值降低,平衡眼高手低的心态,通过脚踏实地的“分步达标”及终身学习和调整的方式[3],循序渐进。二是注重积累自身专业知识,博学专长,多参加校园活动,注重能力培养,增强综合素质。
(二)学校方面。一是高校建设发展应与地区发展相适应,必须以市场作为办学原则,按需培养[4],认真做好专业结构调整。二是深化校企合作,增强扩大内需,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三是重视高校就业指导,加大就业投入,建立对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5]。四是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和引导,从新生入学开始进行全员化、全程化就业指导,而且就业指导应该贯穿于大学始终,不同阶段,内容要有所侧重。另外,还应大力开展各种形式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三)政府方面。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我国目前应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0.3%,与一些发达国家40%的创业率相比,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空间和潜力还很大[6]。因此,政府应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大学生积极创业。
(四)社会方面。企业在选人方面适当放宽条件,不应求全责备,大学生虽已不再是“天之骄子”,但他们独立、自学能力强,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成长,一定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都来关心爱护大学生这个群体。
四、结语
解决就业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全员参与,紧密配合,使大学生这一高素质队伍能够充分发挥反哺作用,为社会发展作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啸.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就业导向、市场依托和毕业生推介[J].中国高教研究,2004,(7).
[2]谢勇,王勇义.大学生就业成本的调研报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报,2009,(7).
[3]付嫦娥.扩大招生后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4).
[4]李守信.消除认识误区.积极化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J].中国高等教育,2003,(5).
关键词:食品企业;人才需求;专业技能;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得以生存和维持生命健康的物质基础,与一个国家的兴衰与成败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逐渐发展,食品工业已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结果表明,食品行业总产值在全国工业部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首次上升到第一位。到2020年食品工业与农业的产值比达到1∶1,届时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分别突破3万亿元,食品行业将成为我国的第一大产业[1]。而食品专业人才正是推动我国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核心力量[2]。伴随着食品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供给结构的不断优化、效益规模的继续扩大,食品企业对食品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和期望值也越来越大。然而与其他的传统专业相比,虽然食品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促使了高校食品专业教育的发展,我国开设食品相关专业的高校已有235所,但由于人才培养模式及起步较晚等原因,人才培养不尽人意[3]。而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统计显示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2014年就已经达到了727万人[4],相对应产生的就是大学生面对的严峻的就业问题,在这样矛盾突出的形势下,食品企业招不到所需专业人才,毕业大学生找不到满意工作或长期无业。同样,食品类专业毕业也存在“就业难”“就业不满意”等严峻问题。目前高校课程设置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而且企业用人和高校培养人的模式对接不够完善等[5]。本文就食品企业的人才需求特征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定的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贵州省及周边地区的58家食品企业为调查对象。
1.2调查实施
对企业人事部门主管、其他部门经理、一线职工、其他职位人员进行人才需求类型、企业人才流动原因、人才学历需求3个方面进行重点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60份问卷,实际回收6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58份,有效率为97%。在问卷发放过程中填写企业的规模数据,以人员数量进行划分,分为100人以下、100~500人,500~1000人,1000人以上4个档次。在调查过程中也同时收集了人才成长周期,人员技能等辅数据的收集。
1.3数据处理
在数据归类处理中,采用EpiData302软件录入数据,以调查人员职位和企业规模进行数据筛选,计算其出现的频率,如出现实际频次较小的数据,进行同类项合并,然后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被调查职位人员对企业人才需求的认知情况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部分企业高层人员参与了调查,但实际频数为4人,频数较小,其认知与其他岗位经理较为相似,将其合并到经理类别中,数据整理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被调查职位人员认为技术型人才数量需求最多,达到36次,占62.07%,创新型人才需求量最少整体较少,占比17.24%。但在经理、人数主管、一线员工认为创新型人才需求的比重分别为16.67%、0.067%、0.24%,差异较大。
2.2不同规模企业对人才类型需求情况的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人员规模达1000人以上的数量为4家,频数较小,其人员数量与500~1000类型相近,将其合并到500~1000人类别中,数据整理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不同企业规模对人才类型的需求之间存在差异,都为技术型类人才量最大,占比62.07%,虽然在各个规模企业内部构成比有一定差异,但其各种企业类型合计数据与不同类型被调查人员的数值保持一致。
2.3不同规模企业对企业人才流动情况因素的认知调查
从表3可以看出,影响人员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工资待遇,占比39.66%,其次是发展空间占比25.86%,再次是工作环境,占比22.41%,其他影响因素较小,占比13.79%。在100人以下的企业中,发展空间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占比36.84%,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影响基本一致。100人以上企业的工资待遇是主要影响因素,分别占比37.5%,64.29%。
2.4不同被调查职位人员对企业人才流动情况因素的认知调查
从表4可以看出,从整体上看,不同被调查对象和企业规模数据分类中,工资待遇都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占比39.21%,其次是发展空间占比25.86%,再次是工作环境,占比22.41%,其他影响因素较小,占比13.79%。但在一线员工中,认为发展空间是企业流动的最主要因素,占比36%,远高于经理和人数主管的17%和20%。
2.5不同规模企业对人才学历需求情况的调查
从表5可以看出,在企业人才需求中,本科以上学历需求量最大,占比48.27%,专科以上学历需求34.48%,无要求的17.24%。但不同企业的人才需求较大的特点,100人以下的企业人才需求主要集中于专科以上学历,占比58%,而500人以上规模的企业比重最大的为本科以上,占比大71%。
2.6不同岗位被调查人员对人才学历需求情况的调查
从表6可以看出,不同岗位被调查人员在企业人才学历需求认知中,专科以上学历需求量最大,占比48.27%,本科以上学历需求占34.48%,无要求的占17.24%。但在一线员工和经理对人才学历的需求中出现了一定的差距,一线员工本科学历占比最大,达48%,经理认为专科以上学历占比最大,达61%。
3结论与讨论
在不同岗位的被调查人员和不同规模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整体趋势一致,技术类人才需求量较大,通用型人才次之,其次为创新人才,但不同岗位被调查对象和企业之间规模之间的内部构成比差异较大。技术型人才需求量大的原因可能是现有食品企业主要是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为主,对产品的创新具有审慎态度,这可能与调查的特大型食品企业数量有关,现有市场产品的创新主要以特大型食品企业为主。在对人员流动的因素调查过程中,工资待遇是主要影响因素,这可能与食品企业整体盈利能力较弱及私营企业为主有关。但不同规模企业关注点也不相同,在小企业中,员工主要流动的因素是发展空间,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中,发展空间的占比显著减小,这可能与企业的经营状态和社会因素有关。在学历需求中,专科以上人员需求量最大,这可能与食品企业整体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有关,但随着企业规模的加大,对学历的层次要去也越高,这跟企业的产品生产规模,风险控制意识有关。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较落后,不能很好的适应各行业的迅速发展变化,而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不仅要关注应聘者的知识面、技术能力、经验和综合能力是否满足其企业的多元化、多变性的需要;同时企业还注重人岗匹配、人格类型和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情操等多方面的问题等,这些与大学生就业难、就业不如愿有一定的关联,如存在专业知识不扎实、专业知识不会用,实践动手能力较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现象[6]。这与本次调查专业技能需求情况基本一致,这一方面反映出高校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也反映出高校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为更好的培养“三型人才”[7]即“工程型”“研发型”“创新型”人才,以满足当代食品企业对食品多样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应从学生基本兴趣点出发,激发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综合竞争力[8]。只有具备过硬的本领和扎实的基础,才能够进一步获取更好的选择机会和薪资待遇。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该认真专研一门技术,提升专业技能,并适当降低薪资期望,这是当前解决就业的良好办法。
参考文献
[1]许诘.试论当前食品行业现状与对策[J].科教文汇旬刊,2008(6):156-157.
[2]李金宝,胡瑞君,闫波.我国食品专业技术人才市场需求调研报告[J].食品与生物,2008(3):17-18.
[3]周民生,张光杰,马雪梅.食品类专业“专业教育”“思想教育”并重培养模式的探索[J].农产品加工,2017(1):77-78.
[4]樊泽民.吹响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战”的号角[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9):55-56.
[5]陈炜.基于就业需求导向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研究[J].人才培养与就业,2014(24):44-45.
[6]牛贵宏,周子健,商敏.培育适应社会需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N].高职教育研究,2017(15):48-49.
[7]肖瀛,周小理,陈丽花.食品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实施效果调查与思考[J].饮料工业,2016(19):61-62.
关键词: 专业英语 需求调查 医学英语
1.前言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外语的学习的工具性和应用性都显著增强了,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性和实用性也随之大大增强,此外,国际化的交流对大学生的学习交流(如、参加学术会议)和以后的深造都要求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这里的英语水平或能力不仅是公共英语的体现,在很多时候也是专业英语的体现,在这种背景下,专业英语的教学显得格外重要。
2.文献综述
Richterich(1972)第一个提出了外语教学中的需求分析的模式,从那以后,很多学者都意识到了需求分析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和重要性。Hutchinson&Waters(1987)提出以学者为中心的需求分析模式。国内关于专业英语的研究为数不少,大多数文章集中在理论研究上,有刘法公(2001),陈冬纯(2001),李红(2001),韩萍、朱万忠、魏红(2003),刘法公(2003),蔡基刚(2004),陈冰冰(2005)等,他们对专门用途教学的性质及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都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在实证研究方面的文章很少,有孙秋丹、张健、董哲(2003),王蓓蕾(2004),马雁(2009)等,他们通过调查发现教材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至关重要,学生期望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要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课程,其中,孙秋丹等(2003)和马雁(2009)都论述了基于网络的ESP课程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结目前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下述问题:
(1)运用需求调查来分析专业英语教学的文章少之又少。
(2)学生需求与参与度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没有得到关注。
笔者通过在某大学医学专业展开需求调查,以医学英语作为案例来分析专业英语教学所涉及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给目前的专业英语改革提供一些依据和建议,最终达到提高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和能力的目的。
3.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采取Hutchinson&Waters(1987)模式来设计问卷,在某大学医学院2004级和2005级医学生中展开需求分析的调查,我们随机抽取73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辅之以访谈,有效问卷数是69份,有效率为95.5%。
3.1学生对英语语言能力的需求
表1 英语语言能力的需求
如表1所示,对学生来说,专业英语写作技能的需求总体上要比公共英语的要大,这主要是因为步入高年级的学生日益认识到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尤其是写作能力的需求达到58%,他们无论是查阅文献获取最新的国际上医学领域的信息还是撰写自己的论文,都感到专业英语在本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在问到专业英语在从事本专业研究的重要性时(单选题),认为“重要”、“非常重要”和“至关重要”的学生分别是14.5%、44.9%和8.7%,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都一致认为专业英语在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此外,他们对一般口语技能有着较高的需求,而对公共英语阅读技能并不怎么看重,这可能是由于国内的英语教学一直重视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而忽视口语技能,所以大多数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好而口语却比较薄弱,他们期望加强自己的口语交流能力。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阅读专业文献或资料是专业英语学习中主要的学习任务(88.4%选择阅读专业文献或资料的能力),因为对国内学生或是将来的从业人员来说,阅读文献在他们接触到外语的情形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3.2对专业英语教学的需求
表2 专业英语教学的需求
在专业英语教学的需求方面,如表2所示,有将近70%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的教学应突出实用性,这里实用性主要指的是进行医疗对话、撰写英文病例和英文摘要或是论文、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文献。有超过50%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应有相关学科的侧重点,这就说明专业英语还要进一步细化到具体的医学领域。除了经典的专业文献外,也有不少学生认为最新的专业文献应该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得到体现。在问到专业英语的题材时,分别有58%的学生认为国外医学优秀期刊论文,42%的学生选择国外医学教科书选读,34.8%的学生倾向于经典医学文献。
4.调查结果对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
4.1课程设置
公共英语(EGP)之后的医学专业英语(ESP)除了要培养和训练专业英语的阅读和翻译能力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写作能力,此外,学生的口语能力也要得到加强。因此,笔者建议:医学英语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主要是专业英语基础课,选修课包含一般口语课、医学英语口语课、外国医学期刊选读、医学应用写作等。学生普遍反映自己的英语论文写作能力有待提高。而英语论文写作能力对学生非常重要,所以开设医学应用写作课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在课上可以多介绍英语论文的格式、科技论文的语法语言特点等,笔者认为加强医学英语基础课和丰富医学英语选修课将是今后的改革方向。
4.2教材
医学专业英语基础课的教材选文要注重实用性,最好改编自国外医学优秀期刊论文、国外医学教科书和经典的医学文献。王蓓蕾(2004)在调查中发现教材的难度系数和实用性在专业英语的教材建设中很关键,在访谈中,学生也多次提到实用性在医学英语的重要性,期望专业英语教学加强针对性,着重培养他们阅读原版文献、撰写英语论文的能力及真实场景中交流的能力。由于国外原版教材的难度较大,改编的过程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还要体现听、说、读、写的训练。阅读和翻译是传统专业英语教学的重点,写作和听说往往遭到忽视。阅读课教材要包含医学期刊文献、仪器和药品的说明书等有针对性和实用的材料,写作课教材要着重培养学生撰写病例和医学论文摘要和论文的能力,听说课教材要着重训练学生的医学会话,比如医生和病人、医生和护士、医生和医生之间的交谈、病例报告或是模拟会诊等。
4.3教法
学生普遍反映英语教学气氛不活跃,教学模式、教学媒体单一,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把网络与多媒体引入到专业英语教学当中是21世纪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的制高点(马雁,2009),在课堂内,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展现自己搜集到的医学英语学习资料,可以是医学对话音频或视频剪辑,可以是网络上搜索到的医学期刊文献等。将最新而又实用的专业英语材料展现在课堂上,这样不仅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还大大提高了实用性和新颖性。在课外,教师可多采用任务教学法把学生课外的学习与课堂学习紧密结合,使课外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比如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把课外网络上搜索到的英文版的医学知识带到课堂上分享展示辅之以谈论,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都能得到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也会在这些过程中得到提高。
4.4师资
医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英语语言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基础。目前医学英语教师主要有两种类型: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英语水平较高的医学专业教师,前者虽然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良好的英语教育素养,但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后者虽然自己能较好地使用英语查阅文献和撰写英语论文,但面对英语教学,也感到捉襟见肘。调查中,超过70%的学生希望外语教师与专业教师合作来完成医学英语的教学,笔者也认为这是将来ESP教学发展的方向,加强和双语课程的专业课教师的业务合作,结成对子,在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方面相互协商、相互帮助(蔡基刚,2004)。李红(2001)也提出专业英语合作教学模式,即专业人员或专业学科的专家和语言教师共同承担专业英语的教学,但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合作,这值得进一步地探讨。
5.结语
ESP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就要求我们把学生的需求纳入到专业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去,这对我们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课程安排、教材、教法和师资各方面结合学生的需求作了一些探讨,专业英语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从事专业英语教学与研究的人士不懈地追求和探索。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T.,& 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Richterich,R.A Model for the Definition of Language Needs of Adults Learning a Modern Language.Strasbourg:Council of Europe,1972.
[3]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4.
[4]陈冰冰.关于建立ESP教师教育模式的思考[J].外语教学,2005,(3):75-78.
[5]陈冬纯.提高21世纪大学生专业英语水平[J].外语界,2001,(2):33-35.
[6]韩萍,朱万忠,魏红.转变教学理念,建立新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J].外语界,2003,(2):22-27.
[7]李红.专门用途的发展和专业英语合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1,(1):40-43.
[7]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31-33.
[8]马雁.ESP理论视角下的医学英语课程设置及其教学探索―基于医学英语教学的个案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9,(125):60-63.
[9]孙秋丹,张健,董哲.专业英语教学探索――计算机与网络的应用[J].外语界,2003,(2):29-33.[J].外语界,2003,(2):22-27.
关键词:酒店业 人才流失 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9-0056-01
一、行业背景分析
1.国际旅游酒店业发展分析
旅游与酒店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迅猛的行业之一。目前全球旅游业的接待规模每年约7亿人次,据预测,到2020年将增至15亿人次。行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未来10年中,全球旅游与酒店业将每2.5秒创造一个新的工作机会。
2.国内酒店及餐饮行业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截止2013年底全国共有五星级饭店600多家,近一两年增长近5倍。另外,在五星级之上增设“白金五星级”酒店,北京的中国大饭店、上海的波特曼・丽嘉酒店、广州的花园酒店三家饭店被正式批准为“白金五星级饭店”,星级饭店从业人员超过160万人。“高星级”从业人员2010年前缺口超30%,星级酒店每年需补充各级管理人员20%左右。
3.黑龙江省旅游酒店业的发展现状
2013年, 我省旅游业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全行业上下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全年全省共接待入境旅游者200.6万人次、旅游创汇8.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86%和35.36%;接待国内旅游者8352.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02.0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21%和31.96%;旅游总收入562.53亿元,比上年增长31.03%。2008年全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已达18万人。照此推算,我省间接从业人员估计在90万人左右。这足以表明旅游业强大的吸纳就业功能,作为旅游行业中重要构成部分的酒店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酒店人才现状分析
1.人才流失严重
我国一般企业的人员流动率在5%~10%之间,旅游饭店业最适合的流动率在8%左右,然而中国旅游协会人才培训开发中心对全国二至三星级酒店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旅游饭店人员流动率达到了23.95%,部分酒店人才流失率竟达到了45%以上。
以下是酒店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1.1旅游业本身固有的特性
从旅游行业发展来看,一方面旅游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人才引入的门槛较低,不需要较高的学历和较强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旅游行业发展本身的波动性和脆弱性影响,季节性的人员流动,也导致了整个旅游行业的员工需求弹性较大,一些酒店根据淡旺季的员工需求来安排长期工和固定工的人数,而让其他员工停薪留职甚至“去职”,这种变动无疑让员工增加了不安全和不稳定感,对有志于从事旅游业的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1.2人们的观念问题
传统择业观念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很多人认为饭店工作没有地位,一些员工具有老思想观念认为自己所从事服务性工作就比人矮一等,因而,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地到其他行业中工作。
1.3寻找更高的工作报酬和更优的工作环境
饭店员工,尤其是身处第一线的服务人员,工作量大,工作辛苦,有时还要遭受少数客人的人格侮辱和有意刁难;在有些饭店里,出于管理者自身素质不高或管理方法欠妥,致使员工感觉没得到应有的关心和尊重。另外, 许多员工把饭店支付给自己报酬的高低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尺。由此,导致一些员工在寻找到能够提供更高报酬的企业后,就有可能选择跳槽。
1.4多数旅游饭店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旅游酒店中薪酬的高低、薪酬结构和薪酬分配的合理程度成为影响员工离职的主要因素。对于优秀的、具有核心地位的员工来说薪酬固然重要,但他们更关心的是自我发展前景和潜力。
1.5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员工没有忠诚感
年轻的雇员,特别是有才能的雇员,因其跳槽倾向而闻名,他们都愿意向最高的出价者出售自己的技能,并对任何雇主都缺乏忠诚感。劳动力成本以几何级数上升,同时生产率呈代数级增长,这对任何成长中的经济都是一个危险的趋势。劳动力密集的酒店业尤其难以承受。
2.中高层管理人才竞争激烈
近几年,我国旅游饭店业发展迅速,大部分酒店都面临人才缺乏的困境,培养人才不如猎取人才的观念促使人才竞争的重心转移到那些具有十分丰富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具有良好业绩的营销人员群体。
三、酒店人才需求状况
酒店业呈现了集团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人才需求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1.星级酒店的用工特点
1.1酒店业目前供应和需求量均较大的主要集中在低端服务人员,从业人员主要来源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这部分人进入酒店后主要担任前厅和客房服务人员,但要成为高级管理人员,存在一定难度。
1.2目前星级酒店紧缺的专业人才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宾馆酒店总经理、各部门经理等中高层管理人才;第二类是技能级别较高的餐厨、服务等技能型人才;第三类是具备较强“补位”意识的服务型人才,这类人要能弥补酒店各个部门之间的服务空白点。
按照酒店部门来分析,酒店业目前在餐饮部、销售部、客房部三大部门用人需求比较大。酒店业内人士介绍,餐饮部是企业对外的部门,用人需求最为旺盛。从基础服务人员到餐厅经理都有需求。销售部紧缺的是营销管理人才,需要有若干年的行业经验,并且熟悉酒店特色和产品,熟悉酒店客房、餐厅、前台等各岗位工作特点,有很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此外,随着各类进口保洁工具价格的攀升,如今酒店越来越重视客房部的工作,优秀的客房管理者首先要熟悉各类进口保洁工具,能进行工具性能维护和维修,此外还将承担下属员工的技能培训工作。
2.酒店中高级管理人才特点
调查发现,认为经理人必须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占76.08%,10.88%的酒店认为,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一个合格的酒店经理人必备的条件,而11.04%的酒店认为酒店经理人必须有“艰苦创业的精神”,只有2%的酒店认为经理人的“学历”是最重要的。
在酒店经理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方面,不同的酒店显然有不同的要求。调查显示25.11%的酒店要求经理人具备“团队协作精神”,20.82%的酒店则要求经理人有“开拓精神”,而要求经理人必须“善于协调”和“善于沟通” 的分别占14.58%和12.50%,14.58%的酒店认为经理人最重要的素质是“勤勉敬业”,10.41%的酒店则比较看重经理人是否“诚实守信”。
因此,在酒店管理这个特殊行业里,最重要的素质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发自内心的热爱”,以前有人看不起服务业,不愿意在酒店这种“伺候人”的行业里做,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对职业没有认同;酒店经营管理人才还要具备一项素质,即处理人际关系的高超本领,因为酒店业做的是“人”的生意,比起其他行业更需要频繁地与人打交道,如果性格不适合与人沟通,就比较难在这一行立足;酒店职业经理人需不断升华自身职业素养,衡量成熟的职业经理人能力的最高标准是对旅游市场的正确决策和把握,既要熟悉旅游市场动态,在把握发展趋势、确立市场定位等决策层面上具备判断力,又要精通业务,懂管理,能进行实际操作。
参考文献
中国的经济面貌在新世纪以来发生的两大变化,不可否认的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各行业用人特点的格局。无论是XX年
加入wto还是其后的XX年金融危机,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发面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同时,大学生就业正逐步走向市场化的工程,这要求我们不仅得牢固自身素质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把握住市场的起伏走向与用人需求特点的变化。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社会总体用人需求特点进行调查了解,以便发挥自身特长优势为上岗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研究目的
1. 关注社会变化,了解受调查行业的特点与未来发展走向。通过调查了解人才市场动态,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2.通过了解三大行业特点,简要概括出社会总体用人需求特点
3. 增加社会经验,提高自身认识,加强素质培养。
三:调查方法说明
1.在这次调查研究中选取平时生活中接触比较频繁与密切的行业作为调查对象。
2.本次调查选取服务业的几个行业进行调查,具体有服装业,餐饮业,房地产业
3.本次调查以文献资料、时事新闻报道研究为主,实地访谈为辅。
四: 调查时间
1月20日至1月29日
五:研究成果与说明
(一)概述
鉴于现身实际情况不利于对更行各业用人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所以我们讨论决定将调查目标主要锁定在衣、食、住这三个方面,希望能从这三个方面总结概括出服务业的一些特点。
(二)、对象选取考虑与决定
经过讨论我们决定首先对具体商场店铺进行登门访谈,这些商场店铺均是我市知名度较高的一些单位,在整个过程之中,受访商场店铺的经理代表都非常配合我们的工作。具体如下
在“衣”这一方面,访谈对象:建设中路的“星期六名鞋店”以及位于步行街中段的“太平洋服饰购物广场”。
在“食”这一方面,访谈对象:江北路的“美味螺丝粉总店”和“泰丰美食馆”。
在“住”这一方面,访谈对象:江北路九龙新城的售楼部。
在以上的访谈中得到的资料仅供归纳总结各行业特点及用人需求时参考使用,访谈内容不列入文中。
(三)、浅谈各行业特征及用人需求情况
服装行业——求贤若渴:
从调查中得知,中国服装行业虽然没有继续沿袭前几年高歌猛进的发展态势,但是作为我国“第二大消费热点”,服装 行业的发展前景依然被大家一致看好。“服装经济”作为一种深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形态仍被外界关注与认同。中国服装人才网提供的数据显示,前三年中供需规模仍有着增长的态势,而且继续保持着供需两旺的势头。该行业招聘的专业岗位主要集中在首席设计师、设计总监、质检、外贸人员、销售主管、区域经理、导购店长、营销总监、市场督导采购主管等岗位。而且招聘企业集中的区域省份分布: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福建、湖北、xx等地。
根据收集到的现有资料,针对目前中国服装行业的人才需求行情,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热点专业供不应求、服装学校毕业生紧俏、网络招聘持续发力。而且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化,整个行业普遍存在这求贤若渴的现象,尤其凸显在服装设计这一块,缺少优秀设计师已经成为企业品牌发展瓶颈。而服装设计师、服装制版师又间接决定企业的命运。所以要在该行业中大展身手的话就必须得熟练地掌握自己的专业技能了。
关键词: 唐秦区域;日资企业;人才录用标准;可塑性
一、引言
唐秦区域(指河北省唐山市、秦皇岛市,下同)因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交通便利、资源相对丰富,吸引了境外多家外资企业,其中,日资企业处于迅速增长的趋势。唐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秦皇岛高新技术开发区、唐山开平工业园区、曹妃甸和京唐港等地均有多家日企落户,目前大大小小已经达到70多家。有的是刚刚起步,有些虽然建厂有几年历史,但是因其经营业绩良好,也呈现出规模扩大的趋势。引进企业之后,解决人才需求问题是各家外企的其当务之急。
从研究现状来看,关于河北省曹妃甸区域经济的研究日趋增多,无论从投机渠道还是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以河北省唐秦区域日资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展开的调研尚不多见。
从全国来看,就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研究也很多,但是往往集中体现在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满方面,指责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低、实践能力差等内容占据了主导地位。外企在录用人才之际,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可塑性。具备了这两点,单位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他们才能迅速理解指导人员的讲解内容,企业才能够将他们培养成自己所需的人才。
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唐秦区域外企人才需求现状的调研,首先,分析与指导目前我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其次,通过对日企人才录用标准的分析,也为高校培养人才指出合理的道路。为我省高校在调整教改方向方面尽绵薄之力。
二、唐秦区域日企高校毕业生需求现状及人才录用标准
从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分析,国企、事业单位缺编极少。面对日企优厚的待遇,良好的发展前景,国内外高校毕业生趋之若鹜。但是,究竟日企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毕业生在准备进日企就业或面试之前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是很多高校毕业生深感迷茫的问题。
1、近年来日企人才需求现状
2、日企人才录用标准
近年来,各个不同职位人才录用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趋势:
(1)语言翻译类人才录用标准
首先,要求有较强的独立性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能很好的与翻译团队成员沟通协作,保证翻译质量;此外还要求精通翻译资料的整理收集、知识管理工作;并且方便外出工作者优先,因而男士在竞聘时常常占有一定优势。
(2)销售管理类人员人才录用标准
首先,本科以上学历的2011届应届毕业生,取得证券从业资格者或者承诺在2011年7月前通过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优先考虑;性别不限,金融、经济学专业;此外,优秀学生干部和社团骨干优先考虑;要求立志投身证券事业,自信乐观,敢于挑战自我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
(3)专业技术类岗位的技能要求(此处主要指产品设计类):
①要求可以熟练使用三维设计软件(建模、渲染、动画制作);
②要求参加过平面设计软件类工作;
③可以基本操作使用FLASH等二维动画软件;
④具有参加使用AE等后期制作软件及相关硬件的经验;
⑤基本可以熟练使用摄像照相等设备;
⑥具有网站的建站和网站设计类相关工作经历。
三、近年来日企人才录用标准的特色及趋势
今年来,诸多外企人才录用标准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汇总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要求被录用人员综合素质高,且呈现一专多能的录用标准;
2、多重岗位均重视沟通能力,主要指语言水平和语言交流技巧);
3、日趋重视团结协作精神;
4、对工作经验日益重视,多个岗位均只招聘有经验者;
5、在面试等诸多环节,非常重视对被录用人员可塑性的考核;
6、注重对被录用人员吃苦耐劳的精神的考核。
四、日企与我国企业录用标准的异同点
日本企业在录用人才之际,有着与我国不同录用标准:
第一,在同等学力情况下,首先录用高学历者,但是更加看重一专多能的实用形复合式人才;
第二,在学力相同情况下,录用人才由多名领导综合评定,其中以沟通能力、处事风格、人员的可塑性、吃苦耐劳精神的评判为主要评价基准。
因为日企每录用一名员工后,会迅速开始对员工进行为期半年至三年的培训。能否尽快领会培训内容、迅速融入集体中,适应新的环境、在新的岗位上发挥自己潜在的才能都是他们所看重的项目。
第三,当日企无法录用到合适的有经验员工时,他们很少像我国多家企业那样到其它企业挖人,采用正规途径,对可塑性人员进行及时培训,甚至不惜重金送到国外学习的也不在少数。
五、日企人才需求现状对高校改革的启示
1、我国高校改革中的困境
高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学府,虽有专业区分,但是毕竟不是职业技术学校,也不是某一家企业的附属学校,指望高校毕业生刚刚进入某一家单位就对工作得心应手是不可能的。外企在录用人才之际,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可塑性。具备了这两点,单位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他们才能迅速理解指导人员的讲解内容,企业才能够将他们培养成自己所需的人才。
在我们对高校或其毕业生进行多方指责之际,有人提出增加实践环节,增强创新型课程的教学等改革建议。殊不知当前这些改革进展得很不尽人意。有多少单位愿意接受还没有经过严格培训的学生进现场实习?按照目前的学生规模分析,一个教师动辄指导几十人实习,又能有多少创新,单单学生的安全问题就让教师提心吊胆,那还能有创新内容出炉?即使是为了应付各所高校的任务,搞了一些所谓的实践,又能有多大收获?全社会对大学的指责让高校的教师左右为难。学习与借鉴外国的人才评价机制,也成为高校及全社会转变思想观念的途径之一。
2、日企对高校人才的不满意之处
在笔者调研中发现,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在企业均得到企业的好评,但是也的确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学生在成为企业人员后,敬业精神的培养成为一大难以逾越的关口。
第二,接受事物的能力和态度都相对缓慢;
第三,团结协作的能力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培养出来;
第四,对就职企业没有责任感和忠诚意识,动辄辞职,使得企业花费重金培养的人才随时流失;
第五,高校毕业生刚进公司时不良习惯极多:迟到、早退、撒谎、推卸责任等,和自己的学历不符的行为习惯过多。
以上是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因为长期学生在大学中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到了就业岗位,就表现为对工作不重视,即使工作中出现错误也不会认错,一切均无所谓的态度令诸多企业很是不满。
3、日企人才需求现状对高校改革的启示
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极为困难的特殊时期,适当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笔者建议高校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提高授课教师对社会及就业市场的认识水平;
(2)学校多开设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类的课程,并为每个班级配备高水平的人生指导类的教师;
(3)指导大学生开展多方面的交际活动,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交际水平和团结协作精神;
(4)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以及正确的责任意识;
(5)逐渐改变目前死板的大学生考试制度,制定从多角度考核学生素质的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孙国玲等.河北省对外贸易发展与翻译人才需求现状研究.中国商贸[J] 2010(19)
[2]史岩等.我国外贸行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商业时代[J] 2011(10)
[3]黄建军等. 美国、加拿大和日本高校学生评教的特点和启示. 医学教育探索[J]2010(5)
关键词: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人才需求;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2-0145-02
人才需求调查研究的
目的、思路与技术路线
(一)调研目的与基本思路
调查目的 使我院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加具有实践性、针对性和先进性,缩小与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距离,实现与用人单位岗位“零距离”对接,了解省内外各地区、各企事业单位对我系专业设置的意见及对专业的需求情况及需求量;了解省内外各地区、各事业单位对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意见;了解我院近几届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表现及用人单位对我院往届毕业生的工作、岗位能力评价;了解其他同类院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情况及教学管理模式。
调研时间及地点 在2010年度的专业调研中,为了更好地达到调研目的,获取更多的调研资料,我院主要选择全国具有代表性的国土行业企业以及国土局来进行调查,全面覆盖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专业拟定的调研范围,采取分时段、分地点进行的方式。
调查对象 用人单位及近几届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专业毕业生。
调查方法(方式) 通过现场交流、问卷调查、走访、会议交流座谈、电话调查、网络调查等形式。
参与调研的企业 湖北省国土测绘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测绘院、荆州市长江勘察设计院、荆州鑫地源土地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松滋市国土资源局、北京苍穹数码测绘有限公司、武汉鑫华夏土地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爱华测绘有限公司、广西苍梧县国土局等。
调查方案(内容)设计 (1)企事业单位对现有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专业人才的使用情况;(2)企事业单位对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3)企事业单位对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4)企事业单位对高职院校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专业毕业生的态度、知识与能力的期望及现实感受。
(二)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企事业单位对现有地籍测绘与
土地管理技术专业人才的使用情况
深圳市爱华测绘有限公司:在深圳市爱华测绘有限公司就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土地整理、土地规划设计等相关工作,公司在全国业务量较大,对我院近几届毕业生反映良好。
武汉鑫华夏土地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武汉鑫华夏土地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以及有关土地整理设计项目。公司反映我院2007届毕业生通过在公司两年多的磨炼,大部分都已经成为公司技术骨干,部分毕业生已经可以独立带队做规划修编项目以及做土地整理的相关工作。
武汉科岛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毕业生在武汉科岛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土地资源调查和绘图相关技术工作,用人单位反映也比较好。公司还特别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也对我们有所启示,对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很重要,更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广西苍梧县国土局:通过对进入国土局“顶岗实习”的毕业生进行调研,毕业生主要从事地籍管理、绘图、土地整理等相关技术工作,单位反映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强,有敬业精神,目前在广西苍梧县国土局“顶岗实习”的20多位毕业生,该局准备全部留用。
北京苍穹数码测绘有限公司:毕业生在该公司主要从事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以及土地规划工程设计相关技术工作。单位建议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各种绘图软件的认识与熟悉,提高学生计算机使用能力。公司以后还会大量招聘房产测量员、数据处理员、土地整理设计人员、项目经理等。因此,调研认为该专业要从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着手,以适应市场需求。
企事业单位对地籍测绘与土地
管理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一)人才需求量分析
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 在国家“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战略的指导下,全国企业和国土系统急需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专业人才。以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专业从事工作的性质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从事管理型工作的专门人才。这部分毕业生主要在国土资源系统就职,主要从事地籍管理。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熟悉相关土地法律法规,熟练掌握确权发证的依据和步骤。(2)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主要从事地籍测绘、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以及土地估价等相关工作。
企业在招聘时对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专业人才的期望 (1)专门技术能力:具有对地籍图和地形图判图的能力;具有一般地形测绘的能力;具有地籍测量的能力;具有房产测绘的能力;具有数字化测量绘图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的能力。(2)关键能力:具有献身测绘行业,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吃苦耐劳的行业精神;具有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3)职业延展能力:具有一定的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管理方面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土地估价与交易方面的能力。(4)基本素质: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协作创新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高职人才所需的人文和文化知识;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生产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5)核心职业能力:计算机绘图能力;测绘仪器操作能力。分别有90%的人力资源主管和90%的项目主管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不少企业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条件。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看,加大了学生在校实习与参与实践的力度,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由以前的2∶1调整为1∶1,缩短企业再培训的时间,为企业直接输送上岗员工提供条件。
(二)企事业单位对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毕业生毕业后主要在国土、城建、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的地籍测绘单位从事地籍测绘行业工作,同时也可以在国土局、土管所、规划设计院以及房地产估价部门从事土地调查、土地估价、土地利用规划及地籍管理等相关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地籍测绘和土地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测绘和管理的相关方法及原理,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综合素质,从事地籍测绘和地籍管理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对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
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依托行业,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搞好继续教育 通过本年度专业调研,对促进我院的产学研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同时可以有效促进教学与社会的联系,对本专业以后的办学思路、教学模式、招生就业等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技能型”为主旨,整合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对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专业相关课程进行整合,不再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而以实用性、技能性为特点,删除陈旧课程,合并重复课程,适当精简必修课程,以实用、够用为主;增设选修课程,开设遥感、土地信息系统等课程;突出现代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特色,设立AotoCAD、MAPGIS、ARCGIS、农田水利、土地整理工程设计等类课程,补充新兴科技发展对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工作的影响和要求等内容,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由以前的2∶1调整为1∶1,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实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要着眼于对学生五种素质和三种能力的培养。五种素质是指德、识、才、学、体五个方面。三种能力,一是语言能力;二是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创新能力。特别是要培养良好的人格特质,主要包括敬业、奉献、诚实、可靠,善于与他人合作、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等。
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探索多证多能教学模式 合理设置实践课程,精心设计课程实训、实习、社会实践,使学生获得从事土地管理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进入土地管理职业所需的职业技能证书。在专业实践体系中,使基本技能与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人文素养、国家职业标准相结合,强化学生的现代商务、现代办公设备应用、人际交往和企业管理等职业技能训练,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事)业对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人才的需求,尽力为高职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提高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专业学生就业适应性、更好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专门人才提供依据和建议。尽管在调查过程中我们的调研工作存在着局限性,在思考分析中会出现一些偏差,但我们相信,这些具有实践应用价值和参考意义的调查研究成果,定会促进高职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文,刘仁钊,杨德全.新形势下我国国土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与主要类型[A].国土资源行业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研究[C].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2.
[2]徐文,刘仁钊,杨德全.加强宏观规划和政策扶持是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A].国土资源行业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研究[C].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朱晓斌.文化形态与职业教育——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文化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