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产品的市场需求8篇

时间:2023-07-05 15:57:0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产品的市场需求,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产品的市场需求

篇1

■ 企业的利益想象往往和消费者有差异

既然需要把产品市场需求关系搞对,就要搞清楚产品是否对应着这个市场。不是说我做一个休闲装,就对应休闲装的市场了,而是消费者脑子里的休闲装跟我们设计出来的休闲装的概念是否对应得上。比如说消费者喜欢阳光,需要淡雅的颜色,需要不浑浊的颜色,需要放松,需要跟上班产生出来的劳累紧张的颜色分离开。而我们用一个紧张的颜色做了一件休闲款的夹克,从款式上是休闲的,但从色彩或者面料上来讲又是紧张的。或者,我们希望这件衣服适合在海边散步,但做出来的却是一件可以在森林打猎的服装,虽然都是户外的衣服,但利益点不同。也就是说,我们对应的群体的需求与满足需求的东西本身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让产品无法去对应,然后我们努力地去教育这个希望放松的市场,但实际上用一个紧张的产品去满足它。这样,产品就卖不动,也竞争不过其他产品。

■ 产品利益对应市场需要从多角度对应

篇2

【关键词】集团式新收入群;新生力量;层次产品需求

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段,市场产品的新层次需求群是中国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需求的反映,在发展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社会,这是对中国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发展的时代需要。要使新产品层次化的市场需求得到满足,就需要有新的收入群出现,新收入群来自新生产的的出现、新生产方式的出现,新就业体系的出现。这样需求市场产品的新层次就找到了市场经济的入口和出口,这样新需求产品市场就开拓了初级阶段的新发展市场占有面,而集团式的新收入群、新生力量的收入群则是构成市场产品的层次需求的主要消费群。

一、集团式新收入群将成为新层次产品的需求消费群

集团式的新收入群来自层次性产品需要大规模的消费群,这是增加收入群的集团式需要的生产条件。而来自集团式的新层次的产品主要是新智能产品,这些新智能产品对现有的初级阶段的市场具有层次提升的需求。新层次需求主要是对市场的层次对象的理解,对层次的新市场结构性明显的具有层次满足。集团式的新收入群需要自己的市场体系,自己的市场体系是开放的,又是明显的集团式消费模式,统一的智能产品,智能的产品具有方向的服务对象,具有自己创造财富的功能,具有财富流通市场的轨道;这样生产的智能产品具的层次性的再生产,并能服务于市场发展的需要。

这些智能性的产品主要是规范市场集团式新收入群的消费市场,具有服务集团式的消费群的生活产品智能化层次性产品,具有前行特征的层次性智能集团式产品,具有定标、定层次的产品结构,进入集团式的市场则是自由开放的,进入者可以购买任何类的智能生活用品、智能和智慧产品,智能层次性产品,这些购买者可以是集团体系内的消费者,也可以是集团外的消费者,这些进出入者都是对现有市场产品的非层次性消费感到需要改变、需要提升、并具有自己购买力的收入能力,以及购买的欲望;更多的是集团的新收入群体系的购买者,因为他们可能更需要层次性的产品,以及他们就是层次性产品的创造者,也知道层次性的集团式产品的品质高于非层次性产品的效用,这些层次效用的产品在使用方面可以保证质量的时空效用,其智能产品可以保证提升的价值存在,其智慧产品是可以确保层次性智能产品的扩大再生产能力存在着开启的运行轨道。

此外,集团式的新层次性产品也是由独特的产品所构成。集团式收入群的层次性产品主要是创新产品、应对世界经济动荡产品,应对世界经济危机产品,引领国内经济先进生产力发展a品,给予创新者、创造者新生产方式的新经济发展运行的保障产品。

二、新生力量收入群将成为新层次食品的需求消费群

食品层次的效用性,是对现有食品一般层次提升性的层次要求,这是对食品的层次明显功效需求的满足。生活的食品类,构成了新力量收入消费方向的层次性产品。层次性的食品需要基础类的生活品具有对需求体能的影响,肌肉体的影响。长期食品的保质量标志性的规范,以及食品配置、更加肌肉合理性需求的满足,从而规范人的肌肉体不良生长限制,改变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肌肉体难以消解,所产生的肌肉体病菌,给人的肌肉体带来的炎症、疾病,以及无法医治的重病,还有需求的无限制的饮食导致的“富贵病”。具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富贵”类疾病,主要来源于富裕的生活方式。改变新生力量“富贵”类疾病重现就需要新的层次性新食品生产、新市场生产方式运行。

这就需要层次性的提升食品的各种新需求,而新层次食品可以更好的开拓饱满感、又合理的合成新食品类。这些可能是多种组合的食品产品,也可能标志性提示可能面临的局限食品的使用说明,还有更多的可能开垦、新开垦的更多食物品种类,这些都是可以层次化生产、并满足市场需求的新领域。食品类的新层次可以从新生力量所面对的过份消费、消费不足、消费非合理方面展开层次性研究。过份消费需要的新层次产品在于减少过份消费产品的生产量,提高价格来减少过份消费产品生产的非合理性带来的肌肉病菌,从而减少医疗费;消费不足是收入与食品质量引发的状态,可以从增加消费不足者的收入量来改变消费需求欲望与消费能力之间的差距,增加生产者的生产支付水平,刺激消费新收入群的出现;消费合理性是食品层次化提供新生产的更多合理化生活用品,改变单一的原生态食品成份,增加更多的提升性新食品的新产品,如替代类的新产品,或新合成产品,使传统的消费习惯更接近人体肌肉合理化的状态。

此外,新生力量收入群还将创新更多的新生活方式的新收入产品,新生活方式的新产品涉及情感的新生活方式产品、新生活事业化的新产品,新生力量的智能、智慧、智商等方面的层次性产品,而以智能为核心的层次性新市场化产品则具有更强的支撑能力,特别是智能性层次产品将创造更多的新独立式的投资群,这些新产品都将具有开拓新领域的价值。

综上所述,新收入群的新探索研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希望所在,也是新生活方式创新发展的希望所在,更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创新市场经济的新动力希望实现的前景。

篇3

当今企业的营销策略的优胜基础源自于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入研究和洞察,消费者的需求是多元的、复杂的,也是多变的,如何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寻找市场机会、评估市场机会、并进行有效的营销策略的组合,成为企业市场营销的重要任务。DMB新力市场研究多年从事消费者研究,拥有丰富的各行业消费者研究经验,针对产品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提出在不同阶段中的消费者研究任务和重点。

第一阶段:新产品导入期: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胜在庙算”、“多算则胜”这些千古名句都是在强调做好市场营销前期调研和论证等基础准备的重要性。识别与发现市场机会并按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开发更是直接影响产品/品牌顺利导入市场和健康发展的关键。识别与发现市场机会包括:消费者需求洞察、消费者及经销商的探索性定性研究、消费者使用习惯与态度研究、市场细分及定位等;产品开发调研包括:产品组合研究、产品概念设计与测试、产品包装研究及测试、产品/品牌名称测试、价格研究及敏感度测试、产品品牌形象与定位研究、广告研究等。

第二阶段:产品成长期

完成了前期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基础工作和使产品的成功导入市场,接下来就是成长期,需要产品和品牌按既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成长。此阶段的市场调研主要任务是获知产品及品牌发展状况及对市场活动效果综合评估。包括对品牌及广告的连续性跟踪研究,消费者使用习惯与态度研究、产品及品牌形象与定位研究、市场活动效果综合评估等。

第三阶段:产品成熟期

产品处于成熟时期其市场营销任务是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扩大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这时期应该把研究重点放在探索产品的优化组合、明确品牌定位和品牌传播策略研究,主要包括对品牌和广告进行连续性跟踪研究、深入了解目标消费者使用习惯与态度研究、品牌健康状况和品牌资产研究、媒体策略研究和包装改进测试研究等等。

第四阶段:产品饱和/衰退期

篇4

[关键词] 企业市场营销预测

企业的市场营销预测是建立在市场信息和企业内部资料的基础上的,它把与企业未来产品发展有关的各个方面情况汇集在一起。营销预测既要给企业设定的方向与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相适应,也要为市场营销的科学决策划出一张宏伟的蓝图。

市场营销预测是对未来的预见和推测,是企业根据得到的各种营销信息和资料,运用一定的方法或数学模型,对于营销有关的未来状况作出估计和判断。如对一个产品的市场需求预测,对一个地区的市场购买力预测等。

市场营销预测可以为企业的营销决策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从而为企业制定计划目标和作出各种营销决策提供资料和依据。企业进行市场营销预测的基础是广泛而周密的营销调查研究。

一、市场营销预测原则

1.连贯原则。即把未来的发展同过去和现在的发展状况联系起来,任何割断历史联系的预测都是不可取的,其预测结果也往往是片面的或不科学的。

2.相关原则。也称系统原则。一切事物发展的内部要素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营销环境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等作为企业营销系统的要素也都是相互关联的,一种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对其他因素发生影响,因此,企业的市场营销预测应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的变化情况及相关作用。

3.类推原则。由于许多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相似或类同性。掌握了某一类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就可以推测其他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即“举一反三”、“依此类推”。利用这一原则在市场营销预测中,可以使我们从一种产品或服务的变化趋势,也可以从自己企业状况相似的企业的发展变化中分析本企业的发展趋势。

二、市场营销预测种类

1.预测范围。预测范围可分为宏观市场营销预测(如对全国市场需求变化的预测等)和微观市场营销预测(如对某一企业产品的销售情况的预测等)。

2.预测时间。预测时间可分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短期预测和近期预测。长期预测是指5年以上的预测。这种预测要求把注意力放在商品销售的长期营销方向上,一般用于新厂的建设以及扩充,添置新机器、新设备的投资计划安排、商品结构的变化、潜在市场的需求、商品的生命周期阶段的预测等。中期预测是指1年~5年间营销因素变化的预测。主要用于生产周期较长产品的设备及原材料的采购,企业经营在近期内应做的改进的预测。短期预测是指一年内营销情况的预测。主要为了解决在较短的时间内,企业应该采取哪些经营策略,或对原有策略进行哪些方面的调整,以及对消费者应提供的商品数量等。近期预测是指一两个月内的预测,如节日市场需求预测,这种预测能使企业选择最适当的时间、地点和产品的供应量。

在一般情况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因预测时间的长短而不同,预测时间越短,其误差越小。但是,由于预测内容的差别,有些预测又必须是长期的。因此,各企业在进行预测时,要根据被预测的内容和决策的需要来决定。

3.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定性预测是对营销因素未来发展的性质的判断或推测。如某产品需求量变动趋势是增长还是减少的预测。定量预测是对营销因素未来发展的程度和数量关系的预测。如某产品的市场需求在五年内将增加多少的预测。为了保证预测的准确性,一般在采用定性预测后再采用定量预测,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4.单项预测和综合预测。单项预测是对某一项产品或某一个问题的预测。这种预测一般用于解决某一方面的重点问题,如重点产品的发展,某一产品的式样、价格变动将对顾客引起的反应等。综合预测是指对包括许多项目的综合影响所进行的预测,这种预测应用的范围较广,可用于企业全部营销情况的预测、产品群的预测等。

5.乐观预测和悲观预测。乐观预测是对营销状况未来变化趋势的从宽估计。乐观预测容易鼓舞人们的斗志,但在预测时要注意不能过分乐观,以免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甚至造成损失。悲观预测是对营销状况未来变化趋势的从严估计。悲观预测一般都有可靠的资料及市场调研作基础,但企业过于悲观容易趋于保守。在这种情况下,目标虽然容易达到,但有时会错过良机,影响营销事业的发展和壮大。

三、市场营销预测的内容

市场营销预测的内容和步骤正确与否是决定市场营销预测是否科学合理的关键。抓住了这一关键问题,就能使企业的市场营销获得成功。

1.市场需求预测。市场需求预测是市场营销预测的最重要的内容。一个产品的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和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营销环境和一定的营销方案下,由特定的顾客群体愿意购买的总数量。

第一,产品的市场需求。即市场需求八要素。(1)产品。市场需求的预测要确定一个产品种类的范围,是哪一个产品,是哪一种产品还是那一类产品的市场需求。(2)总数量。一个产品市场需求量的大小可用实物量(如1亿吨)、金额数量(如1亿美元)或相对数量(如占20%)来衡量。企业进行预测前应明确其衡量指标。(3)购买。在市场需求衡量中,确定“购买量”必须明确是指定单数量、装运数量、付款数量、收货数量或消费数量。不同的指向,市场需求的“购买量”将很不相同。因此,在市场营销预测中明确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4)顾客群体。市场需求的预测可以针对整个市场或任何一个、几个细分市场。不同的市场既不同的顾客群体具有不同的购买和需求方式以及不同的需求量。(5)地理区域。市场需求的预测应依据明确定义的地理边界来衡量,如下一年度轿车的需求量预测是指美国国内,还是中国国内,还是在世界范围内。(6)规定的时期。市场需求的预测应有一个规定的时期。可以指下一年度或未来五年,或21世纪头十年。预测的时间越长,其准确性越差。(7)营销环境。市场需求受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的影响。每一产品的市场需求预测都应该详尽地列出人口统计、经济、技术、政治和文化环境所作的假设。(8)营销方案。市场需求也受一些可控制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企业制定的营销方案的影响。大多数的市场需求对产品价格、促销、产品改进和分销努力都多少有些弹性。因此,市场需求预测就要求对未来的行业价格、产品性能和营销费用作出假设。

第二,市场的预测。企业所要预测的市场是潜在市场还是有效市场;是合格有效市场还是渗透市场。潜在市场。是指对某一确定的市场供应品自称有些兴趣的一群消费者。有效市场就是对特定的市场供应品有兴趣、有收入和有通路的一群消费者。合格有效市场是对一个特定的供应品,感到有兴趣、有收入、有通路和有资格的一群消费者。渗透市场是指实际购买该产品的一群消费者。

2.市场购买力预测。市场购买力预测是指对市场上现有的购买力水平和潜在的购买力水平的预测。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市场购买力是由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决定的。因此,对购买力的预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化趋势。(2)国家的工资政策和投资政策的变化趋势。(3)基本建设投资增建趋势。

3.企业资源预测。企业资源预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原材料供应的保证程度。(2)能源的保证程度。(3)使用新材料的可能性。(4)资源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及发展趋势。

4.市场占有率预测。市场占有率预测是指对一个产品、一系列产品或企业上市销售的所有产品,在市场同类产品总量中所占比重的发展趋势的预测。在进行预测时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要统计分析本企业产品历年的市场占有率,从数量比例、成本高低、质量优劣等方面排列名次,以分析本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并推测出来。(2)要调查、预测竞争者的情况,掌握竞争对手的经营策略及变化趋势,并预测可能出现的新的潜在竞争对象及对本企业产品的威胁,以全面把握竞争形势。(3)要预测市场上可能出现的新产品,尤其要预测新产品在质量、成本、价格等方面与本企业产品的异同,加以评价,从而进一步对代替老产品的状况及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以便及早采取措施。

5.产品生命周期预测。产品生命周期预测是市场营销预测的重要内容,这种预测不仅包括预测这类产品在市场上将要经历哪几个阶段,更重要的是要预测各阶段的转折时间,即何时进入发展期或成熟期,尤其要注意何时进入衰退期。为了追却预测产品的衰退期,还应对产品的市场饱和点及代用品的出现情况进行预测等。

6.新技术发展趋势预测。新技术发展趋势预测是对技术发展对产品发展影响的预测。技术发展对产品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在生产上的应用,即会创造出新的产品已取代老产品,又会产生新的产品需求。这种预测主要包括对新技术、新发明、新设备、新材料等所具特点、性能、应用范围和应用速度、经济效益的预测,以及它们对社会生活和本企业产品的影响程度的预测。

篇5

关键词:需求方牵引;农业企业;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0-0118-02

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和历程已经证明,技术创新是人类的财富之源,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还带动了新产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演进,促使经济持续发展。但是技术创新无论是作为一种企业行为还是一种企业绩效,都要经过市场的检验,都要符合市场的需求,能够满足和创造需求的技术创新才是持久的,有生命力的。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的需求是人们的基本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对农产品的消费开始由数量满足型向质量保障型的方向发展,百姓对农产品及服务的需求无论在需求宽度还是需求深度上都有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国的农业企业必须以分析和预测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把握市场需求的脉搏,进行适时的技术创新。有研究表明,在市场因素中,对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影响最大的是潜在市场容量大小和农户、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接受。[1]

一、农业企业的特点及其技术创新的意义

相较于工商企业,农业企业有其明显的特点,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也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企业的特点

农业企业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一般指使用一定劳动资料,以现代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为主,进行专业分工协作、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从事商品性农业生产以及与农产品直接相关的经济组织,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有关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等活动的经济体。主要包括从事种植、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等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还包括以农产品为直接原材料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企业除了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外,还具有本身的特征。一是农业企业经营对象的鲜活性。农业企业区别于工商企业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农业企业经济活动的自然性和有机生命性比较明显,以生物、动物农产品作为农业企业的经营对象。二是农业企业生产面临多重风险,经济效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农业生产是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自然生产过程。这两个过程交织在一起,使其必须同时面临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农业企业无法像工业企业一样进行标准化生产,这给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带来难度。三是农业企业自身素质不高。农业企业以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为主的特点,很多农业企业处于人口规模不大、人才流动性不强、交通不够方便的二三级城市或农村乡镇,市场营销观念较为落后,缺乏竞争、质量和品牌等意识。基于农业企业的上述特征,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项具有高风险的活动,相对于其他类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而言有较强的地域性、极大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较长的创新周期。

(二)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意义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主体又是企业,而农业企业作为上联农民、下联市场的农业经济组织,是现代农业最主要的经营主体,因此,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发展现代农业关键所在。农业的技术创新关系到老百姓的基本生活,企业依据市场而进行的创新,可以更好地满足百姓的需求,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此外,农产品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农业企业本身要要提高竞争力、获得超额利润也只能通过创新活动才能实现。

二、市场需求和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

研究表明,技术创新要想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开展,需要企业内外动力的支持,概括起来主要有市场推动、技术发展的推动、政府政策行为的推动、企业家行为的推动、市场结构的作用推动。而在这些创新动力中,市场牵引是最为重要而持久的力量,包括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的行为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它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目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分析表明,绝大多数创新都是由市场需求引发的(而不是由技术推动激发的)。[2]

在农业企业所面临的各类风险中,市场风险不容忽视。因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终成果要在市场阶段实现,如果市场阶段失败,整个技术创新活动将是功亏一篑。据美国工业协会统计显示,在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中,工业品失败率大约在25%,消费品失败率则在30%~40%。进一步对失败原因调查研究表明:技术失企业生产而言,成功的标志是其生产的农产品在市场上获得认可,这样才能实现其商业价值。所以在农业企业经营中,企业家需要考虑农产品的市场需求,考虑消费者是否可以接受其农产品。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要通过创新来争得市场的一席之地,这样才能使其产品在市场中占有相对优势,从而获得超额利润。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选择是否符合当今社会需求,是否能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是企业在竞争中成败的关键。另一方面,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也要通过分析和预测农产品市场需求作为其出发点。所以农业企业要技术创新,要以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为出发点。

篇6

关键词: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5-0164-01

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好“新农村”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力发展农产品营销。可以加快农产品流通,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

一、农产品市场营销的特点

农产品是指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水产业生产的各种植物、动物的初级产品及初级加工品。农产品市场包括粮油市场、蔬菜市场、水产品市场、肉食禽蛋市场、干鲜果品市场等。由于农产品与其他产品有着本质性的不同,因此它的市场营销有自身特点,农产品营销包括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过程中的农产品生产、采集、加工、运输、批发、零售和服务等。

(一)农产品市场需求具有时效性、地区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对农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鲜、营养、无公害的农产品成为时尚消费,因此农产市场需求表现出明显的时效性。农产品生产分散在农村千家万户且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农产品市场也多为小型分散的市场,通常采用集市贸易的形式进行经营,因此农产品的市场需求表现出地区性。

(二)农产品市场供给具有季节性、周期性。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农产品市场的货源随着农业生产季节变动而变动,特别是一些鲜活农产品。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农产品经营者必须及时采购和销售。而农产品生产有的表现为季节生产、常年消费,供给在一年内出现淡旺季。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因此在农产品供给中应解决好季节性、周期性矛盾。

(三)农产品市场风险比较大。农产品具有鲜活的特点,在运输、储存、销售中会发生腐烂、发霉和病虫害,极易造成损失,所以农产品在销售时要尽量缩短流通时间,妥善保管,降低风险。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对自然条件依赖性较大。销售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且投入产出比小,投资回收期长,回报率低,营销风险性较高。

二、农产品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营销观念落后。随着市场营销观念的不断深入,农产品企业也普遍重视市场营销,但是营销观念落后,营销理念和方法有待改进。大部分企业还处于推销观念阶段,仍然以生产为中心,只重视生产和田间管理,片面强调抓生产、抓技术,忽视农产品市场供应和社会需求变化,没有从消费者的需要出发,主要还是依靠加强推销来获取利润。

(二)品牌意识淡漠。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漕养、保健意识显著增强,消费者更看重产品的质量与品牌。然而农产品市场中大部分农产品存在无商标无品牌的现象,品牌意识淡漠,不能有效地开展品牌经营。农产品的包装也主要以保护商品为主,缺乏个性特色。不利于产品的识别与宣传。更谈不上树立品牌形象。

(三)产品定位准。从农产品的市场需求看,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消费观念发生了转变,多样化、优质化、绿色化的农产品需求成为主流。而大多农产品经营者未能很好地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市场需求的变化,仅仅是依靠现有的农业资源进行生产,使得农产品同质性高,差异性小。产品的市场定位不准,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不能凸显企业的竞争优势。导致企业产品销售不畅。

(四)组织化程度低。组织化程度不高是制约农产品营销的一个主要因素。从生产领域来看,农户生产经营分散,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经营效益,农业生产波动较大,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民收入难以提高。从市场流通领域来看,农户经营行为分散,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谈判能力低,很难与大市场、大流通相对接,很难与销区建立相对稳定的供货渠道,占据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

三、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

(一)市场营销观念创新。农产品经营者应顺应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确立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绿色营销观念。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实现经济利益、消费者需求和环境利益的统一。市场主体通过制造和发现市场机遇,采取相应的市场营销方式以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管理过程。消费者日益重视食品安全,环保意识迅速增强。消费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已成为人类的共同向往,绿色农产品越来越受到青睐。因此应发展农产品的绿色营销,不断满足消费者的市场需求。

(二)强化品牌意识,提升品牌价值。同工业产品一样,农产品的市场营销也应该重视品牌建设。具有良好品牌形象的农产品是农业产业中质量水平高、消费信誉好、市场占有率大、经济效益显著的产品。随着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只靠以低价促销而不在品牌上下功夫。已经难以在农产品市场上站稳脚跟。因此,农产品营销过程中通过塑造品牌形象,凸显品牌个性,实现差异化的品牌竞争优势,同时。通过各种媒体对品牌进行宣传。提高其知名度,提升品牌价值,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

(三)美化商品注重包装。在现代市场营销中,产品包装已不仅仅具有保护产品的基本功能。而发展成为产品营销中的一种重要竞争手段。包装不应该仅仅是给农产品装个盒子、套个袋子,还应包括在进入市场前对农产品进行加工、等级处理。为了便于消费者消费、储存、携带等,还应该注重包装的环保与特色。农产品要根据其质量档次和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进行分级包装、按质论价。使产品包装能够凸显产品特点。

篇7

1.1市场需求与技术创新

“需求拉动论”认为是需求引致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源自市场需求,需求导向、需求规模的变化是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最有效的内在激励机制,技术创新从研究分析当前以及预测未来的市场需求出发,同时也要考虑其最终产品能否被消费者和市场所接受,市场对技术和产品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技术创新来创造出适合市场需求的适销产品。同时,技术创新的平均成本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而不断减少,较大的市场需求能有效分摊研发投入成本,同时降低研发失败的风险,最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创新成功所带来的收益,促使企业有更大的动机来增加R&D投入。据此提出研究假设:假设1:市场需求与技术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假设2:市场需求与技术创新产出显著正相关。

1.2政府补贴与技术创新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技术创新进行补贴是通行的做法。尽管有研究表明,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投入存在挤出效应或无效应,但是,更多的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投入存在激励效应,政府补贴能有效弥补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以及融资短缺问题,并兼有信号传递效应;不仅能促使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对专利产出也有显著的激励效应。我国政府补贴每增加1%,专利创新量就相应增加0.72%。基于以上分析以及政府补贴的政策期望效应我们提出以下假设:假设3:政府补贴与技术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假设4:政府补贴与技术创新产出显著正相关。

1.3政府补贴与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的变化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政府也可以通过制定政策来影响市场需求,如制定强制性标准、实施政府采购、直接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创造和扩大对相关产品的需求。通过对产品制定强制性标准,迫使消费者使用标准性产品,会扩大特定产品的市场需求,也会迫使企业不断的采用新技术。政府采购一方面占据新产品市场的一定份额和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引导社会其他主体的采购行为,扩大了市场需求。新产品或技术被消费者认识与接受需要一个过程,政府补贴表明了一种政府政策倾向,具有社会导向作用,指引产品市场的发展方向,引导公众接受和支持新产品,创造并刺激产品市场需求,使市场需求规模得以扩容。因此提出下面的假设:假设5:政府补贴与市场需求显著正相关。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政府会制定一系列政策来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因此提出以下假设:假设6:市场需求在政府补贴和技术创新投入之间具有中介效应。假设7:市场需求在政府补贴和技术创新产出之间具有中介效应。

2研究设计

2.1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我国中药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2007~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观测值来考察政府补贴、市场需求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剔除ST股以及研究数据不全的样本后,最终获取172个有效样本观测值。本文的公司报表数据来自巨潮资讯网,专利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其他数据来源于相关统计年鉴。

2.2变量选取

(1)政府补贴(Subsidy)。政府补贴数据采用合并报表下营业外收入明细中与技术创新相关的政府补贴总额来表示。政府补助明细项目很多,我们仅选取与技术创新相关的直接补贴,主要包括:科技三项经费、新产品研发的直接资助,新产品研发的补助与奖励,产品研发的贷款贴息,技术研发与技术改造项目的补贴,专利申请补助与奖励,以及与技术创新相关的专项发展资金等。

(2)创新投入(R&D)。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中常用的指标是R&D投入、R&D强度、R&D人员。本文选取研发投入费用作为创新投入变量。对于研发费用披露,我国会计准则没有强制性的规定,使得上市公司对于研发费用披露的科目也不尽一致。但主要是披露在“开发支出”、“管理费用”以及“与经营活动相关的现金流量”中,本文的研发费用主要是对这些科目下的研发费、技术研究与开发费、科研费、咨询及技术开发费等费用进行计算获得。

(3)创新产出(Patent)。创新产出是技术创新行为的最终结果。创新产出有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之分。直接产出主要有专利和新产品产量,间接产出可以表现为成本的降低以及生产率的提高。而由于间接产出以及新产品销售数据难以取得,我们采用专利来衡量创新产出。专利主要有专利申请数和专利授权数,从专利申请到授权的时间间隔较长,专利授权与否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而专利授权量在反映当前技术创新水平时可能存在缺陷;而由于我国专利保护制度在不断的健全与完善,普遍的都会选择申请专利来保护其研究成果,因而专利申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且专利申请数据也相对比较容易取得,故选择专利申请量来衡量创新产出。

(4)市场需求(Demand)。市场需求主要从内、外部两方面来衡量,外部市场需求参照范红忠(2007)方法,选取上市公司注册地的人均GDP的对数来衡量。内部需求(In-demand)采用Smith(2005),Piva,Vivarell(i2006)的方法利用销售收入来表示企业需求规模,因为对主营业务的需求能驱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来达到其盈利目标,而对非主营业务的需求并不能直接驱动创新。

(5)控制变量(Conteol)。本研究控制了其他一些可能影响政府补贴发挥作用的因素。Area表示企业所在区域,采用虚拟变量表示。由于不同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会有显著的差异,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政府R&D补贴对技术创新产出促进作用高于相对落后地区,且不同地区取得的政府补贴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设置区域虚拟变量进行控制,并将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设为1,其他地区设为0。Cull,Xu(2005)表明政府在决定对企业提供补贴时,通常会考虑企业的赢利能力。因而把企业的盈利性也作为控制变量,即选择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控制变量。

3实证结果与分析

3.1描述性统计

表1反映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特征。从研发投入来看,最小值为18万元,最大值为41970万元,均值为3456万元,表明中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平均水平还较高,但两级差异比较严峻。从专利申请来看,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115,均值为19,说明创新产出整体水平不高,且两级差异也较大。政府补贴的最小值为1万元,最大值为7195万元,均值为643万元,这表明中药行业技术创新获取的政府补贴整体水平较高,但获取政府补贴数的差异很大。

3.2相关分析

内部需求、外部需求与创新投入的相关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了市场需求扩大能显著激励企业R&D投入,验证了假设1。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与专利申请量的相关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了市场需求规模扩大能促进创新产出,验证了假设2。政府补贴与创新投入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政府补贴显著促进R&D投入的增加,初步验证了假设3。政府补贴与创新产出的系数显著为正,初步表明政府补贴对专利产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假设4得以初步验证。政府补贴与内部需求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政府补贴对内部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补贴与外部需求的相关系数为正相关但不显著,表明政府补贴对外部市场需求的正向影响不显著。

3.3多变量回归分析

在进行多变量回归分析前,我们进行了共线性检验,方差膨胀因子VIF值都小于2(限于篇幅未将表格列出),而表2表明了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均较小,因此不存在明显共线性。

4结论与启示

篇8

关键词:本地市场;需求水平;出口贸易;传导途径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6-0177-02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战略使中国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贸易出口额由1978年的99.5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18 986亿美元,三十余年的时间增长了190倍,2009年中国出口额超越德国,跃居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毋庸置疑,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基于要素禀赋理论,中国通过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使得出口额得到飞速增长,但是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世界分工由产品分工不断向生产工序分工深化,中国出口产品结构也在改变,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分工中呈现竞争优势,而要素禀赋理论不能解释这种变化。Krugman(1980)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的理论范式下,提出本地市场效应(Home Market Effect)理论,认为本地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会促使出口增加而非进口增加,以此为理论依据解释了传统比较优势理论无法解释的贸易出口现象,从而为各国探寻贸易发展的路径提供了全新的经济视角。Krugman(1980)的本地市场效应理论是从本地市场需求规模的角度来分析影响一国出口贸易的动因,而本文认为,本地市场需求水平同样也是影响一国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本地市场需求水平通过FDI、技术水平以及教育水平等传导途径会对出口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一、本地市场需求水平影响出口的理论分析

1.偏好相似理论学说。瑞典经济学家Staffan B.Linder(1961)提出偏好相似理论,首次阐述了需求偏好对一国出口贸易的影响,Linder认为一国潜在的出口商品范围由国内的典型需求决定:国内对新发明的强力需求是激发厂商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国内对某种商品的广泛需求是厂商将其付诸生产的直接原因,国内消费者提供的产品信息反馈是厂商改进和完善产品的主要信息源。进一步地,Linder认为一国人均收入水平代表了需求水平,是影响一国需求结构的决定性因素。

2.国家竞争优势学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Michael E.Porter(1990)提出著名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他从竞争优势的角度分析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质量比需求数量更重要。需求要素对国家竞争优势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1)如果一国产业的国内需求相对于别国来说更具有全球性,那这种普遍特殊偏好很容易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2)如果国内存在内行而挑剔的消费者,会更好地督促本国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改进产品性能;(3)如果本国消费者的需求具有超前性,那么为他们服务的本国企业也就相应地走在了世界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前面。

二、本地市场需求水平促进出口的传导路径分析

1.教育传导路径。人均GDP代表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能够反映本地市场需求水平的高低,人均GDP高,则本地市场需求水平也较高,人均GDP同样是影响受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人均GDP/PPP每增长1 000美元,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就会提高4.769个百分点(胡咏梅、薛海平,2004),因此我们以人均GDP为起点,分析其对教育水平的影响,进而反映对出口的影响。由于教育消费支出在家庭消费支出中占较大比重,人均GDP的增加,则意味着教育消费较大比例增加,将有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这是人均GDP对教育的传导。而教育对出口的传导路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消费的提高本身就代表一种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品不再停留在只满足基本生活的日用品的层面,而更加注重教育等相关产品的消费,从而推动中国相关出口产业的发展,促进相关产品的出口;(2)人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促进消费观念的提升。经验表明,高学历消费者往往更倾向于通过个性化的消费展示自己的价值选择和文化思维,一方面,他们的超前消费、预期消费意识更加强烈,这使得内需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另一方面,他们更加注重医疗保洁、休闲健身、出境旅游、教育培训等产品消费,也更加崇尚绿色消费,这将更快更有效地带动整个社会消费观由生存型消费观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观转变。而中国各产业为适应消费观念的提升,会增加资本技术投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提升出口产业竞争力;(3)人均受教育水平提高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培养高技术、创新型人才,提升劳动力素质,从而有助于研发高技术含量的出口产品,提高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促进出口增加。

2.FDI传导路径。本地市场需求水平的提高,意味着消费市场需求质量和结构的总体提升,这将吸引更多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跨国公司来中国投资,进而通过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资本积累效应等促进中国出口企业的资本、技术积累和发展,提高中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体通过两个传导路径:(1)技术溢出效应,首先,中国本地产业通过“干中学”以及人员流动可以学习和吸收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对新技术的消化和改进加快出口产业创新升级的速度;其次,跨国公司的进入打破了中国原有的竞争格局,使竞争更加激烈,这种激烈的竞争使本地企业危机感增强,本地企业会加紧技术开发,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满足市场新的需求,避免被市场淘汰;再次,本地市场需求水平提高促使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也会带动前向和后向等相关产业的进入和集聚,这将有利于实现产业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效益,有利于中国出口产业链条的升级和完善;(2)资本积累效应,资本、技术密集型跨国公司的进入不仅给中国注入了新的资本,提高了中国利用外资的能力和资金的配置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流入资本质量的提高。

3.技术进步传导路径。本地市场需求水平提高也就意味着消费者对高质量、高技术含量、差异化产品以及创新型产品更加偏好,如果高水平的内需成为整个社会的主导需求,厂商必然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改进产品、设计新产品从而满足这种市场需求,获取利益。具体通过四个传导路径:(1)为保住原有消费群体,厂商首先会不断地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完善原有产品,提高了原有产品的出口竞争力;(2)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领先优势,厂商会不断增加研发成本,尝试开发新产品,从而满足新兴消费群体对差异化、创新型产品的需求,开拓新的出口消费市场;(3)本地市场需求水平的提高也会促使物流配送、商品营销、售后服务等相关产业加快技术创新,提高服务质量,从而起到对更多相关产业的带动,提高出口产品的综合竞争力;(4)更高的本地市场需求水平意味着跟国际市场需求水平差距缩小,厂商为满足国内高需求水平所生产的产品同样也能更加符合国外市场消费者的偏好,从而促进产品的出口。通过以上四个方面,本地市场需求水平的提高会促使产品生产产业和相关服务产业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以满足高需求水平。

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从偏好相似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出发,分析本地市场需求水平对出口的影响,进而从教育、FDI、技术进步三个方面分析本地市场需求水平促进出口的传导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本地市场需求水平通过教育、FDI、技术进步的传导路径能够促进出口的增加,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教育方面,首先,国家应该大力宣传,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认知程度,使其更深入认识到教育对于个人及其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其次,国家应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尽量减小家庭的教育费用负担,提高国民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国家应该制定及完善各种教育法规,为中国教育健康、稳定、快速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使中国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能够与人均收入水平同步提高,进而促进中国本地需求水平出口效应的更好发挥。

在引进FDI方面,我们在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更要注重吸引更多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跨国公司来中国投资,特别是提高吸收外资的技术含量和研发含量,充分实现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干中学”效应,鼓励大中型出口企业的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

在技术创新方面,为了满足本地市场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争取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更大的主动权,我们就必须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实力,在企业自主研发新技术的过程中,必须集中相应的人力、财力,尽可能缩短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的时间,保证其研发的新商品尽快体现其优势,通过国际贸易实现其价值,在国际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利益。从而不断优化贸易结构,提高中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这样才能保证中国出口商品核心技术的领先性,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中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崔日明,等.国际贸易[M].沈阳: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 范剑勇,谢强强.地区间产业分布的本地市场效应及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J].经济研究,2010,(4):107-119.

[3] 梁莉.要素禀赋、技术差异与中国的对外贸易[J].经济问题,2010,(2):29-42.

[4] 林毅夫,李永军.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J].管理世界,2003,(7):21-28.

[5] 邱斌,尹威.中国制造业出口是否存在本地市场效应[J].世界经济,2010,(7):44-63.

[6] 钱学峰,陈六傅.中美双边贸易中本地市场效应估计——兼论中国的贸易政策取向[J].世界经济研究,2007,(12):49-54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