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09:27:4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德育的方法及要求,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建筑设计;防火;疏散
一、引言
现阶段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迅速崛起,不仅促使经济迅猛发展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减少了土地资源浪费。在高层建筑中由于其楼层高,居民数量多,出现意外时疏散难度较大,所以防火措施和疏散通道的科学化设计是建筑工程尤为重要的环节,本文主要介绍了现阶段我国预防火灾现状和相应处理措施,希望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借鉴本文以下内容设计出更好的建筑火灾预防措施,使人民财产和生命得到有效保障。
二、建筑火灾现状
2.1、建筑使用功能多以至火灾起因多
现代很多的高层建筑是综合性使用大楼,多功能用途就会出现很多的电气设备,这些设备像是计算机组、照明灯、电梯、微波炉、电视等等构成密密麻麻的配电线路和数据通信系统,如果有一处出现火花或是线路老化引起火灾,火势蔓延的速度会非常快,而且现代的建筑使用的新型建筑材料也很容易产生火灾。
2.2、防火的设备不够完善
现代高层建筑的质量不断提升,但是在消防设施方面,有些高层建筑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高层如果发生火灾,主要依赖室内消防给水设施,但是由于消防设施的限制,如果遇到大面积的火灾,给水量会不够用,如果室内消防水泵遇到故障,还要靠消防车进行灭火,这就延误了扑救的最佳时间,造成经济和人身健康的危害。
2.3、火灾蔓延途径多,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的楼层多,人员居住紧密,如果发生火灾,火势和烟雾会顺势向上蔓延,进行人员疏散主要是靠疏散楼道,但是由于人员密集,会给疏散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不仅疏散速度慢,也会出现人员紧张拥堵人踩人的现象,造成很多不堪设想的后果。而且一般的高层内部设置的电梯、楼梯井、电线电缆、垃圾井等,假如这些设施没有附加水平或垂直方向隔断措施,烟雾一旦进入,就会产生大片的烟囱效应,火势会急速的蔓延扩散开来而难以扑救。
三、建筑防火与疏散设计应用
3.1、防火疏散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建筑设计中防火疏散设计应当考虑的因素是多元的,下文在此进行简单的介绍:一是火灾危险性大小,火灾危险性的大小一般是按照建筑本身的功能用途来确定的,因此在防火疏散设计中考虑火灾危险性大小也是符合建筑实际和要求的;二是对于规范要遵守,还要灵活处理特殊情况,因为规范是长时间经验的总结,对于建筑防火与疏散设计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的,但是规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在一些建筑中就不能适用,这就需要灵活掌握;三是建筑的耐火极限,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关乎疏散的设计,包括疏散的宽度和距离都是取决于耐火极限的,计算好人员的安全疏散时间可以解决好有关的疏散问题,同时加强自动灭火系统的设计,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火灾扑灭,对设计遇到的关于消防上的难题是一个解决的途径;四是在设计上要坚持防火与灭火结合的原则,对建筑进行防火疏散的设计本就为了预防火灾以及在火灾发生是降低损害,因此首先要做好防火的设计,对所有火灾隐患进行有效的预防,同时也要加强灭火的设计安排,避免火灾发生后无法进行疏散和扑救。
3.2、控制火灾蔓延的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一些大型的商用建筑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防火分取划分上都存在较大的隐患,同时由于商用中各类装修繁杂,都有可能导致火灾的迅速蔓延。对此尤其是针对大型商用建筑,一定要做好火灾蔓延的控制设计,首先是要在设计中强调安装自动灭火系统,同时对于安装后的系统还要做好维护,确保随时能够启用。
3.3、进行合理的防火分区规划设计
建筑设计中防火与疏散设计的关键还包括在建筑内部设置防火分区,这样的分区设计主要是为了将某一区位的起火限定在该区域,避免火势的迅速蔓延,降低整个建筑物遭受轰燃的可能,分区设计也能够为扑救工作和人员疏散提供时间,是降低火灾损失的有效措施。但是防火分区的设计在商用建筑中却较难实现,因为在功能上商用建筑要体现最大的空间设计就必须依靠大空间来实现,对此可以在商用建筑设计中尽量合理的进行防火分区划分。
3.4、科学设计安全出口
设计安全出口主要是为了在发生火灾时提供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设计关乎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在现代建筑中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建筑中楼梯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但是从安全角度来说,楼梯的布置应当结合建筑内部功能设计,同时在楼梯位置明显标识出安全出口,安全出口的设计与疏散通道是紧密结合的,但是在有的建筑设计中设计了疏散通道却忽视了安全出口,这也是不利于火灾逃生的。
3.5、疏散通道和避难层的设计
在设计疏散通道时要尽量做到平缓、简单、易行,包括细节上不要有门槛、阶梯、管道等障碍物,同时还要结合建筑内的人员集中程度设计好宽度,一般来说在疏散通道上一般不能安置窗口,如确需窗口的也要设计为小面积开窗,不能设外开窗,影响疏散通道。除了在建筑设计中做好防火与疏散的设计,还要加强公民的防灾减灾知识教育,从孩子抓起,在幼儿园、小学等教育阶段以及社会各界都要普及防灾救火的知识,逐步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四、提高消防自救意识的社会教育
众所周知,由于地理地质的原因,使得日本受到地震、台风的常年影响,同时,日本也是一个火灾多发的国家,无论是日本政府还是日本的居民,对于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是非常强的。每年的九月一号是日本防灾训练日,社会各界的人员都要参加,通过现场模拟防灾演练,普及防灾知识,身临其境场景中,增强人们对于灾难的感性认知,通过训练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在面对灾难的时候,可以做到临危不惧,从容淡定。例如在遇到地震的时候,房屋在进行剧烈的摇晃,东西开始摔在地上,烟雾缭绕的走廊里,一手用毛巾捂住口鼻,一边按疏散通道,有条不紊的进行前进,整栋大楼上千名人员仅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全部疏散完毕。通过这样经常性的演练与安全自救知识的教育,取得了很不错的社会效果,我们也可以从中借鉴学习,只有通过不断的相互学习,反复的研究探索,才能找到一个适合我国本国国情发展需求的防火疏散设计,可以通过普及防火疏散知识,提高国民防灾意识,这样双管齐下,才能有效的避免火灾发生或是发生火灾造成的损失。
五、结束语
建筑设计中的防火与疏散要求的方法和设计是关乎建筑安全与居住者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当前建筑形式越来越复杂的形势下,做好防火与疏散设计就显得更加重要。设计人员一定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做到有效的预防和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安全的疏散,要全面考虑防火疏散的要素要求,结合建筑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设计,从而为预防火灾和火灾发生后的安全疏散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石国志.时空特质:建筑设计的内省与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03)
[2] 马文林.环境保护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推广[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5)
(1.江苏省兴化市大营畜牧兽医站 225767;2.江苏省兴化市大邹畜牧兽医站 225700)
鸡球虫病是危害养鸡业的最主要疾病之一,病鸡死亡率可达20%~30%,严重时高达80%,给养殖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鸡球虫病的防治主要是依赖抗球虫药物。目前,可使用的抗球虫药物种类很多,但在用药过程中要加以注意,合理运用抗球虫药物才能避兔鸡产生抗药性和中毒事件的发生。
1 使用原则
①重视预防用药。球虫药大多在球虫发育早期(大约4天)起抑杀作用,如果出现血便时用药已经太晚了。②要根据抗球虫药的作用阶段和作用峰期合理用药。球虫生活周期一般为7天,无性生殖期4~5天,有性生殖期2天,体外形成孢子化卵囊1天。作用峰期在感染后第1~2天的药物其抗球虫作用较弱,一般用于预防。本类药会影响对球虫免疫力产生,一般用于肉鸡,蛋鸡和肉用种鸡一般不用或不宜长期使用;防止因突然停药而引起球虫暴发。作用峰期在感染后的第3~4天的药物其抗球虫作用较强,一般用于治疗,不宜作饲料添加剂。本类药对于球虫免疫力影响不大,可用于蛋鸡和肉用鸡,但在产蛋期应慎用。穿梭或轮换用药时,一般先使用作用于第一代裂殖体的药物、再换用作用于第二代裂殖体的药物,可以避免耐药性的产生,而且可提高防治效果。③使用抗球虫药时要定期变换或联合使用,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④要选用理想的抗球虫药。⑤注意抗球虫药的毒性与配伍。⑥选择适当的给药方法。如饮水给药比混饲给药好,特别在鸡患病时,宜在晚上投药。⑦合理剂量和疗程。首次剂量要充足,预防疗程3天,治疗疗程不低于5天。
2 用药方案
抗球虫药的使用方法:①连续用药法:从雏鸡8日龄开始,饲料中连续添加某一种抗球虫药。②轮换法:更换一种新药后往往可改善鸡的生产性能和减少耐药虫株的产生。以鸡的批次或3个月至半年为一个期限,使用的替换药之间无交叉耐药性,药物化学结构不能相似,作用方式不能相同,作用峰期也不能相同,以免产生交叉耐药性或变换用药后效果不明显的现象。③穿梭法:同一批鸡不同生长阶段用不同药物,使用的药物化学结构、作用方式不相同,一般先使用作用于第一代裂殖子(即第2~3天)的药物,再换用作用于第二代裂殖子(即第四天)的药物。或者在育雏阶段使用一种药物,到生长期时使用另一种药物。如开始时使用盐霉素、马杜霉素等抗生素,至生长期用尼卜巴嗪等化学合成药进行穿梭作用。④量递减法:开始用全量,以后每阶段逐渐减少药量,直到完全停止用药。⑤联合用药法:其目的是为了扩大抗虫谱以及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增强药效和减少用量,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抗球虫药与增效剂合用可提高效果;抗球虫药与抗球虫药合用也可提高效果,注意合用的药物不能发生配伍禁忌,应分别作用于球虫的不同发育阶段。
用药方案的选择:不同经济用途的鸡,由于用药的目的和效果不同,用药方法也存在差异。肉鸡使用抗球虫药的目的是通过减少球虫病的发生而获得最快的生长速度和最高的饲料报酬,可采用连续用药法、穿梭用药法和轮换用药法,如使用盐霉素、地克珠利等半衰期短的药物。种鸡和蛋鸡使用抗球虫药的目的不仅在于使鸡群不发生球虫病,而且要使鸡群建立起对球虫的免疫力,可采用渐减用药法,在前5~6星期饲喂全量抗球虫药,以后每阶段逐渐减少20%药量,在鸡群爆发球虫病时使用对免疫力无影响的药物进行治疗的用药方法,治愈后的鸡群即获得对球虫的免疫力;还可使用球虫疫苗进行免疫,可避免使用抗球虫药所带来的副作用。
关键词:地形图测量;全站仪;数字化测量;GPS-RTK;精度
中图分类号: P216 文献标识码: A
一、地形图测量工作的特点
地形图测量指的是测绘地形图的作业,即对地球表面的地物、地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和高程进行测定,并按一定比例缩小,用符号和注记绘制成地形图的工作。地形图的测绘基本上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利用航空像片主要在室内测图。但面积较小的或者工程建设需要的地形图,采用平板仪测量方法,在野外进行测图。地形图的测量一般在空旷城郊、偏远的农村、山区人口密度低的环境
中。
二、地形图测量的技术要求和常用的测量方法
(一)地形图测量的技术要求
1、地形图测图的比例尺,根据工程的设计阶段、规模大小和运营管理需要选用。1:5000 用于可行性研究、总体规划、厂址选择、初步设计等;1:2000 用于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矿石总图管理、地质灾害监测评估等的基础性工作,城镇详细规划等;1:000、1:500 用于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城镇、工况总图管理;竣工验收等。
2、地形图的类别划分和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确定,应分别根据地面倾角(α)的大小,确定地形类别。平坦地 α<3°;丘陵地 3°≤α<10°;山地 10°≤α<25°;高山 α≥25°。
3、地形测图,可采用全站仪测图、GPS- RTK测图和平板测图等方法,也可采用各种方法的联合作业模式或其他作业模式。数字地形测量软件的选用应该适合工程测量作业特点;满足规范的精度要求、功能齐全、符号规范;操作简便、界面友好;采用常用的数据、图形输出格式。对软件特有的线型、汉字、符号,应提供相应的库文件;具有用户开发功能;具有网络共享功能。
4、地形图应经过内业检查、实地的全面对照及实测检查。实测检查量不应少于测图工作量的10%,检查的统计结果,应满足规范的规定。
5、图根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测量,可同时进行,也可分别实测。图根点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 0.1m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10。对于较小测区,图根控制可作为首级控制。图根点点位标志宜采用(铁)桩,当图根点作为首级控制或等级点稀少时,应埋设适当数量的标石。
6、地形图实测前应进行实地踏勘,确定测量范围,并制定实测方案才可进行实地测量。测绘完成后,应对地形图的内容进行检查并打印图件到实地进行现场核对,发现问题应及时补测、修改。
(二)常用的地形图测量方法
1、全站仪测量技术
(1)全站仪测量的优点
①利用全站仪进行地形图测量可以将地形测量和控制测量同时进行;
②在进行工程施工放样时运用全站仪测量技术可把设计图纸中相关点位快速的测设到地面上;
③可以实现对地质灾害、建筑物变形等的实时监测;
④运用控制测量时,全站仪具有后方交会、前方交会、导线测量等功能,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测量,且使用仪器操作简单,可以有效的提升测量作业速度;
⑤只需要在一个测站就可以完成全部的测量内容,并可以存储和传输测量数据;
⑥全站仪可以通过传输设备实现与绘图仪、计算机的连接,从而建立一体式的测绘系统,极大的提升了地形图测绘的工作效率和测绘质量。这样就可以减少地形图测绘时间,为工程建设提供时间上的保障。
(2)全站仪测量的技术过程
全站仪测量技术进行地形图测量时主要过程是数据采集即获取地形图测量所需的数据信息、数据处理、图形编辑以及图形输出等。
①建立地形图测绘的平面控制坐标系
首先要建立地形图测绘的平面控制坐标系,在测量区域范围内选择一个可以观察到测区内绝大部分测点、视线开阔的点作为全站仪的站点,设置好测量标记,将全站仪等测量设备按照测量要求放好,开启测图精灵即可进行数据的采集。
②测量数据采集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应根据测量现场的环境特点及测量的实际情况确定进行几个点的数据采集,测量的关键是合理的确定采集站点的位置和具体的采集数目,并把数据测量采集的误差降到最低。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应注意棱镜的高度及变化;要做到及时的沟通,以免因沟通不良而出现测量差错;在测量设点时要进行编号,使所采集的数据与测点编号相统一,严禁弄混现象的发生。
③处理数据,绘制地形图
做好测量数据的采集工作后应及时进行采集数据的处理,据据已建立的地形图测量测点的坐标,参照测图要求进行地形图的绘制,而后完成制图,并参照实地测量时所绘制的草图进行地形图的绘制,将各个测点用标准符号相连,在完成地物绘制后,结合测区实际的地形情况进行等高线的绘制,以对其进行修补。
2、数字化测量技术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系统主要由基准站、流动站以及数据链共同组成。
(1)数字化测量技术的优点
①运用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可以使测量结果和动态实时的显示出来,将整个测量过程透明、直观的反映出来;
②可以任意查看坐标的定位精度,解决了其他地形图测绘技术不能快速成图、实时动态放样的问题;
③运用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外业作业时间;
④另外还具备不受作业时间的限制,且操作简便、自动化水平非常的高,可以大幅度减少测量人员的工作量,已达到了智能化的标准。
⑤运用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测图所需的控制点数,改变了传统的测量方式。只需一个人采集点位坐标数据,将所采集到的数据传到数字化软件中,就可以生成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因此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有效的减少了劳动量并大幅度的提高了测图效率。
(2)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工作流程
采用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进行测量作业的流程为:测量前应做好测量所需相关资料的收集,包括测区内已知的高等级控制点的收集。做好准备工作后实施数字化地形图测量工作,采集外业数据、整理内业数据,最后进行地形图的精度分析。在地形图测量中应用数字化测量技术测图的结果不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因而出现测量误差的概率就比较小。数字化的技术还可以对坐标、距离、面积、方位等进行自动提取,因而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的精准度极高。数字化地形图也就更加规范、更加精确、更加美观。
3、GPS-RTK测量技术
(1)RTK技术的原理
GPS一RTK技术系统主要由基准站!流动站和数据链三个部分组成。其作业方式为:基准站接收机架设在已知或未知坐标的参考点上,连续接收所有可视GPS卫星信号,基准站将测站点坐标、伪距观测值、载波相位观测值、卫星跟踪状态和接收机工作状态等通过无线数据链发送给流动站,流动站先进行初始化,完成整周未知数的搜索求解后,进入动态作业。流动站在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时,同步观测采集GPS卫星载波相位数据,通过系统内差分处理求解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根据基准站和流动站的相关性,得出流动站的平面坐标x,y和高程h。
(2)应用RTK技术测量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基准站的设置
设置RTK基准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是对基准站周围的环境的选择,GPS接受到的卫星信号是经过20000KRA的空间传播,且有电离层、对流层、反射、大气折射等干扰,GPS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已经很相当微弱了,一般只有50一180DB。GPS电台运用的是功率小、频率超高的电磁波,发射的电磁波频率一般在450一470MHz之间,其波长较短,电磁波的传输距离与地球的曲率半径、天线高、以及大气折射有关。为了将多路径效应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基准站的周围应没有明显的大区域的信号反射物(如高山及大型建筑、大面积水域等):依上述的要求选择基准站第一是要避开高层建筑物,第二发射电台有一定的高度。
②接收机参数的设置
在运用GPS一RTK技术时,不仅要求移动站接收机和基准站接收机有相同的卫截止高度角和波特率,而且还要考虑到流动接收机观测时间的长短和接收机
内存的大小,这需要把采样率设置为适当的数值。如果接收机的内存在16M以上,可以将采样率设置为15,将流动接收机观的测时间设为为0.15,这是电子手簿所能设置的最小值,此时,GPS接收机接受的约7H以上的观测数据。
③野外作业与常规仪器配合使用
在流动站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很差并且可以观测到的卫星数少于5颗的地段,常常需要配合全站仪采集碎部点,RTK与常规仪器联合作业模式,可以达到优势互补,提高测图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帮胜.浅谈房地产测绘的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8.
关键词:建筑设计;防火;疏散;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建筑防火是建筑本身保障人员安全的重要设计内容,在设计防火规范中规范的设计要求包括了对烟火的控制与高效的疏散人员,而人员疏散是防火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标准。但是在实际的设计实践中,我国的防火设计起步很晚,在应用中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与体系,性能化的分析与设计思路还没有成型。虽然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明确了相关规定与要求,但是其灵活性欠缺,从本质上还不能全面指导建筑设计中的防火,在实际的设计中应在规范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并设计出适应建筑本身的防火体系。
1、概述
经过大量的火灾案例所总结出来的传统规范在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已经不再适用,因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总迎合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虽然建筑物让人感觉非常的壮观,但是出于防火方面考虑却让人头疼。早期的做法是通过专家论证,从而得出建筑物的防火投入,虽然专家论证能够为建筑物量身打造一份防火方案,但是由于专家论证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方案所得出的结论,所以不具有推广性。这样就出现了对于不同的工程遇到的同样的问题需要不断重复的论证,由于不同专家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造成了极大的资产浪费。同时由于专家水平的高低存在差别,不同的业主面对同样的情况会有不同的观点,这样也对论证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笔者认为只有运用成熟一条则修订一条的原则,才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使标准能够与时展相匹配。此外,应提高防火性能评估设计的研究速度,此项在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实践了一定的时间,已经属于比较成熟的阶段,故我国可比照国情进行修改并借鉴。
2、工业建筑设计中的防火问题分析
工业建筑是指供人民从事各类生产活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主要包括生产(加工)车间、实验车间、仓库、独立实验室、化验室、民用锅炉房、变电所和其他生产用建筑工程。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基于以往经验及科研成果制订出来的建筑防火设计很难适应功能高度集中的各种工艺生产区间。在工业建筑设计中防火与疏散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2.1、采用不科学的防火分区设计
一般为了解决常规工业建筑内生产辅助区内使用人数不多,并且需要和工艺生产区紧密联系的问题,厂房会采取合并分区的防火设计模式,就是将工艺生产区和生产辅助区二者合并为一个防火区进行设计。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了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厂房每个防火分区及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但是仍然有部分生产厂家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即使没有达到上述条件也采取这种合并分区的防火设计,再加上工业建筑中内隔墙数量都比较少,内隔墙与外墙、屋盖间的空缝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也没有采取有效的封堵措施,防火隔墙和疏散通道起不到应有的防火、隔烟作用。
2.2、工艺生产区功能复杂
工业建筑里也有大量的综合性厂房,往往会使用各种电气设备,比如照明灯具,驱动电机、大型电子计算机等,这些电子设备的配电线路密如蛛网,一旦一处出现电火花或线路绝缘层老化短路而发生火灾,火势将会沿线路迅速蔓延。例如,服装加工厂这种生产厂房内不仅存放有大量布匹和毛线类衣物,厂房内由于生产需要还配置了照明工具、大功率的服装缝合机器、生产原料和成品服装的传输工具等电器设施,生产区间内到处都是衣物的棉絮,一旦出现明火或是电火花,厂房必定会陷入熊熊大火的危机之中。此外,一些新型的建筑装修材料的使用也提高了厂房发生火灾的可能性。
2.3、火灾蔓延途径多,疏散困难
工业建筑里的一些高层建筑物内部一般都配有电梯和楼梯井、电线电缆井,如果这些竖井没有加设水平或垂直方向的隔断措施,火势大起来必然会上窜到上层楼房,这样火势就更难以控制和扑灭。而且,有些厂房本身就生产一些易燃的液体,一旦出现火苗,火势也很难控制扑救。在人员疏散时,由于疏散主要靠楼梯,对于一些人员比较集中的高层建筑里,火灾发生时人们由于本能而盲目的选择逃生路线,跟着人流量比较大的队伍走,这样极易出现拥挤的状况,大大减慢了疏散速度。
3、建筑设计中的防火与疏散措施分析
3.1、合理设计防火分区
根据建筑工程的性质,按照国家的消防技术规范确定防火分区允许的最大面积。在划分防火分区时,人防工程的防火分区按使用面积算,其他建筑按建筑面积算,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其允许最大面积可按规定增加一倍,局部增设时,增加面积应按局部面积的一倍计算,而不能机械地全部面积增加一倍。建筑设计中处理好各类建筑的防火分区划分与合理使用之间的关系并不容易,但通过认真的研究和实例分析就可以发现,合理划分防火分区、优化分隔措施并不一定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例如可以使用防火卷帘、防火水幕系统代替防火墙,这样既不会占据厂房的使用空间,危险发生时还可以起到隔离起火区的效果。
3.2、提高自消防安全意识,增强防火自救能力
若要从根本上杜绝火灾发生的可能,那就要从平时加强我们个人的消防意识开始做起。不乱扔烟头,不在厂房禁烟区吸烟,不在厂房内点明火等这些要求我们都必须做到。同时也要学习一些火灾发生时自救的本领,例如火灾发生时,应尽量走楼梯向下疏散,靠近楼顶的楼层,也可疏散至楼顶;或者可躲进避难层、避难间等待消防人员解救;如果发现整个楼道浓烟弥漫,分不清东西南北时,干脆就不要乱动,可紧闭房门减少烟气、火焰进入,并用水浇湿房门,用湿毛巾堵塞缝隙,等待救援。
3.3、完善消防设施
在一些建筑中,扑救火灾还是主要依赖于室内的消防供水设施。所以为了减少火灾发生时扑救工作的难度,我们在最初的建筑设计中就要充分考虑到,室内消防水量够不够用、消防水带耐压系数等问题来配备消防设施,做到防范于未然。
3.4、定期检查相关的电器设施和线路
由于部分工艺生产区间的功能比较复杂,厂房内有大量易燃物体和电器设备,配电线路很多等因素容易引发火灾,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应当在建筑设计的开始,根据实际的生产区域面积,计算好一定条件下工艺生产区间所能承载的生产负荷,尽量简化其功能,增加生产的安全系数。此外,对于那些在生产活动中需要电器设备较多的工业建筑里,人们应当定期检查电器设备和线路,以免出现电线绝缘层老化脱落引发火灾的情况出现。
3.5、设计性格的醒目标示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面对危险时,他的身体做出的动作并不是理智有意识的行为。特别是在火灾现场,人们的认知和决策能力会变得很差,人们往往是本能地选择逃生行为,并不能在合理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疏散决定。所以,从这点出发,我们可以在建筑物标示的设计中改进,比如我们可以在醒目的地点放置一个建筑物的小模型,让人们能清晰地知道建筑物的构造,在电梯内张贴紧急逃生的线路图或者用醒目的颜色来显示逃生指示灯等措施,让人们即使在危险发生时,也可以按照这些指示路线逃生,避免人员伤亡,减少企业损失。
4、结束语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制定在不断的改善,但是其不能包含所有的实际情况,建筑的形式和用途的复杂性导致其所要求的规范并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建筑设计要求。因此应从建筑功能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避免经济利益对防火设计的不利影响。充分利用耐火极限、通道设置等合理配合,利用规范的基础性作用,合理设计建筑的防火结构,并充分考虑疏散效率的影响,这样才能提高建筑火灾疏散的实际效果,最大限度的保障人员安全。而对于工业建筑,由于其一定的特殊性,必须充分考虑厂房的具体规模、设备和工艺等方面的特点,我们应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来设计防火分区,在建筑内活动生产时,工艺生产区和辅助区要隔开,定期检查电器设备的性能和配电线路,建筑物疏散标示要醒目,同时,在厂房内生产活动的人们也要在平时加强消防安全意识的教育,提高防火自救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林.初探高层建筑防火与疏散设计技术[J].科技资讯,2014,06:61.
[2]毛应.商业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2014,06:45.
[3]郝进.高层商业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4,03:94-96.
[4]王延尚,王贝先.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6:219.
【关键词】球感 少年羽毛球运动员 训练方法
前言:所谓“球感”,是指运动员对球在空中的轨迹、弧度、角度、形态和时间的快慢,即在运动中对打球的感觉,也就是对球控制能力的感觉。“球感”是大脑感觉神经系统对球的一种感觉,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又实实在在存在。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珥陵初级中学男子少年儿童13-15岁运动员20名。采用文献综述法和训练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二、讨论与分析
1.“球感”的重要性。(1)掌握“球感”是培养羽毛球控制力的基础。大家都知道,羽毛球运动是一项间接性、控制力量的运动,它不象篮球、排球直接触球的运动,而是通过羽毛球拍,最后完成击球动作的一项运动。这里有两个手对球拍接触一刹那的感觉,如此反复,以培养运动员对球的“差异感觉”。“球感”掌握的好坏,对于发挥技术、战术的运动,对于提高战术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球感”掌握得好,我们对球的控制能力就强,在任何性质的比赛中,对自己所击的球都能应用自如,感到得心应手,那么,这场球的技术、战术就会发挥得较理想。反之,如果我们对球的速度、角度、弧度等难以控制(失误多),那么,这场球的技术、战术的发挥就不会理想,失利的可能性就大。每个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对球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个人,在静止和运动状态时,对球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在同样静止或运动状态中,对球的“感觉”也不尽相同,这是由于一个人每时每刻大脑感觉神经系统都在变化着。这就要求我们尽量抓住大脑感觉神经系统常常出现对球的感觉处于比较稳定状态的那一瞬间,再加上运动员掌握了较为合理的技术动作,适应了掌握“球感”的手,手臂肌肉群不断的击球动作印入大脑感觉神经系统,再由感觉神经系统反馈给手臂来完成击球动作,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使运动员掌握较为合理、稳定的“球感”。(2)掌握“球感”是合理、灵活运用技术、战术的重要保证。我们在教学训练的实践中,常常发现有的运动员经过几年的训练也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水平,但有一个时期,总是出现技术进展不大、水平徘徊不前,甚至停滞下降的现象,这是由于对技术缺乏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没有注意把平时训练的技术感觉和印象有意识地、很好地印入大脑感觉神经系统,对球的感觉表象不深、灵敏度不高。对于对方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力量击来的球,他(她)较难感觉出对方的变化(尤其是网前的微弱变化),往往用一种力量来回击对方的来球,必然造成失误多,水平难以提高。所以“球感”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技术、战术的提高和发展(当然还有心理、生理等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
2.“球感”的训练方法。在教学训练的实践中,如何培养和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球感”呢?我认为在校的业余运动员大多数是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此时的力量、速度都比较小和慢,不是力量和速度的敏感期,但他们的神经系统已基本发育完成。前面说过“球感”是大脑感觉神经系统对球的一种感觉,而少儿时期的大脑感觉神经系统,相对力量和速度来说是敏感期,此是对于他(她)们来说,是培养、掌握和提高控制球的感觉能力的好时期。力量和速度不是敏感期,不急于提高和发展(小力量的爆发力,快速度短距离练外),而且力量大、速度快不一定就能很好地掌握“球感”。俗话说从小训练和培养,就是要从小掌握该项目的感觉和属性,这里主要是指灵巧性项目而言的,如体操、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但举重、柔道、摔跤等项目,不能从太小的年龄(8岁左右)进行训练。(1)培养运动员的视信号感觉,在训练中,应要求运动员眼睛始终看着球,甚至让球把自己“迷住”。在看球的过程中,逐步了解球的属性,加强“球感”意识的表象,储存到大脑感觉神经系统里去。打球的过程中,把储存在大脑感觉神经系统里的“球感”意识反馈出来,通过手――球拍来区分不同球的感觉,这样就能把握住自己所击球的速度、弧度和角度。同时,还要不断地把对球的感觉印入大脑感觉神经系统里,对“球感”的表象(意识)就深,且能很好地掌握它、运用它。(2)采用多球训练法。用多球训练的方法来培养运动员“球感”,对于球龄长、技术水平掌握较好的运动员可采取发不同距离、弧度、角度、速度的球的方法来训练,使其在运动状态中区别球的变化,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球打到规定区域内,以提高他(她)对球的“差异”感觉。对于训练时间不长、技术水平一般的运动员可采取动作定点、重复训练的方法来训练,使其在静止的状态下掌握球的属性和“感觉”。
三、结论
1.少年羽毛球训练,要在发展的敏感期着重培养“球感”。
2.在选才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考查运动员手的控制力。
[关键词]地籍测量 补测方法 精度要求
[中图分类号] P2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141-2
0引言
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及用途等,并用文件、数据、图件和表册等各种形式表示出来;地籍测量是测量技术与土地法学的综合应用,即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权利的测绘,城镇地籍图是县级国土管理工作的基础, 由于社会发展和经济活动使土地的利用和权利经常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对地籍测量成果进行适时更新,且不可能人为地固定更新周期,只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实际变化情况,日常的地籍图补测是保持地籍系统现势性和准确性的关键。
漳平市城区地籍图于2008年施测,2009年全面完成,由于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的推进,每年均出现一些新宗地需要更新,因财力、技术等原因,无法年年更新城区地籍图,补测宗地面积小,分布散,如何采用简易的补测方法,能够达到地籍测量精度要求,又节省财力,是基层测量工作者需要探索的现实问题。
1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1)地籍控制测量是在国家等级控制或城市等级控制等基本控制点的基础上,加密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控制点,为实测地籍图和界址点做好准备。地籍平面控制点的基本精度: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0.05m; 四等以下网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0.05m。
(2)地籍要素测绘:主要包括界址点、线及其他重要的界标设施,建筑物和永久性构筑物,地类界和保护区界线。在此基础上绘制地籍图,进行宗地的面积计算。
界址点对相邻图根点点位误差指用解析法勘丈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及界址点对相邻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指各种方法勘丈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
2地籍图的补测方法
地籍图补测是依托规模化地籍测量的控制成果、符合精度要求的界址点坐标成果,对新增的宗地、界线变化的宗地界址点测绘的过程,并在地籍图上变更、修正,根据补测宗地位置(内插宗地、外扩宗地)情况,按照补测精度不低于原图精度的原则,选择不同的补测方法。
(1)内插宗地:指原可通视的相距50米(一个钢尺长)以内两相邻宗地间新增加的宗地地块,在检查两相邻宗地界址点间距无误后,常用图解勘丈法、部分解析法补测新增宗地界址点。
①图解勘丈法(适用规则图形小面积宗地,界址点为墙角、围墙角等建筑物特征点或建筑物特征点外偏一定距离):采用经检定合格的手持激光测距仪野外勘丈新增宗地建筑物特征点全部边长、建筑物特征点与原宗地相邻界址点距离,根据实测数据绘制新增宗地与相邻宗地相对平面位置图,以相邻原宗地界址点为基点,利用南方CASS绘图软件测站改正程序功能,将新增宗地与相邻宗地相对平面位置图纠正到原地籍图坐标系统,展绘新增宗地界址点。
②部分解析法(适用不规则图形宗地,应注意精度控制):采用解析法勘丈新增宗地与原宗地界址点通视的界址点距离,再用图解法勘丈新增宗地其他界址点及其他地籍要素的平面位置,以原宗地界址点控制新增宗地,以解析法勘丈的界址点为基础展绘出新增宗地部分界址点,再依据图解法测定的宗地位置、形状,对宗地草图的丈量数据校核后展绘新增宗地,补测成图。
(2)外扩宗地:指新增宗地仅与原地籍图宗地一侧相邻,或与原宗地距离较远(不通视),常用RTK引测图根控制点、全站仪直角坐标法补测新增宗地界址点。
①RTK引测图根控制点:在合适的地点架设基准站,在新增宗地附近选择原图已知首级控制点求取参数,在新增宗地附近设置可通视的图根点,采用三脚架对中RTK移动站,求取引测的图根控制点平面坐标值。
②全站仪直角坐标法(坐标测量法):在已知点上安置全站仪,输入已知点坐标,后视另一个已知点,输入坐标值,观测或支站观测新增宗地特征点或界址点,直接获取特征点或界址点坐标值,展绘新增宗地,补测成图。
3地籍图补测方法精度分析
3.1界址点点位中误差对宗地面积精度的影响
宗地面积的量算是利用界址点坐标来完成的,则界址点点位中误差对宗地面积的精度有一定的影响,宗地面积一定时,宗地面积精度随着界址点点位中误差的增强而减弱;界址点点位中误差一定时,宗地面积精度随着宗地面积的增强而减弱。
3.2图解勘丈法精度
我国现行地籍测量规范要求最大距离误差不得超过10;激光测距的误差仅由仪器本身的精度决定,而我们使用的喜利得PD系列手持激光测距仪测距0.2m―70m,测量精度±2mm,因此操作误差成为测距的主要误差,操作误差主要来源于对点误差、倾斜误差,对点误差属偶然误差,倾斜误差与倾角成正比,相对误差=(1-cosA)/ cosA,当倾角3°时,测距相对误差约1/700,当倾角1°时,测距相对误差约1/6700,如果测距作业时,保持管水准器气泡居中,测距精度完全可以达到我国现行地籍测量规范要求。
3.3部分解析法精度
由于宗地图中相邻界址已经丈量,虽然存在由解析法和图解法坐标反算出的相邻界址点距离与丈量距离不一致现象,但只要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及界址点对相邻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符合地籍测量规范要求,新增宗地在相邻界址点的控制下,通过平差,其与原宗地界址点间距误差及界址点对相邻地物点关系距离误差将减少,可以满足地籍测量规范要求。
3.4全站仪直角坐标法精度
在图根控制点引测达到地籍控制测量精度基础上,采用2″级全站仪直角坐标法测量界址点坐标,与地籍碎部测量一样,可以满足地籍测量规范要求。
4优化界址点测量精度的方法
(1)手持激光测距仪测距:严格操作方法,保证测距时管水准器气泡处于居中状态,两次测距读数,避免粗差,两次较差符合规范要求时,取平均值。
一、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要求
1. 对于学生来说,会计基础知识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为此,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会计电算化只是将手工会计处理流程利用计算机处理罢了,如果没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甚至连会计分录都成问题,即使电脑操作得再好,也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
2. 对于学校设施来说,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殊性学校应建立两个会计模拟实验室,一个是手工模拟实验室,主要用于手工会计的实验,且实验项目不能仅用于会计核算上,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收、金融等均应设置。另一个为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主要用于财务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练习,且在实验室中备有各种商品化财务软件。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财务软件的演示,利用教学案例进行电算化会计的实际操作。
二、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法
1. 展示案例
在这一阶段老师所要做的是向学生展示并讲解案例,指出分析案例时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案例。
例如:在会计要素教学中,资本公积这一帐户的应用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
给出案例:某集团收到海外投资300万美元,以当日汇率1:7.8入帐,半个月后收到300万美元,当日汇率为1:8,应怎么账务处理?
案例思考:(1)半个月前确定有这笔投资时,折合成人民币记入什么账户?(2)半个月后收到投资折合为人民币,还和我们入账时的价值相等吗?
学生根据老师所提供的案例与案例思考题,便会带着兴趣和疑惑去分析,或是独立准备,或是小组以讨论的方式进行集体准备,对疑惑之处进行相互交流,以便为课堂上的案例讨论打好基础。
2. 案例分析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案例的广泛讨论,根据学生自己的分析和评价报告,各树己见,教师进行归纳,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阐明会计案例的重点和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评价报告中的优、缺点,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让学生进一步自己分析和评价是否正确。
例如:根据以上案例可以引导学生分析:(1)半个月前确定有这笔投资时,折合成人民币记什么账户?(学生回答:实收资本)(2)问学生:半个月后收到投资折合为人民币,还跟不跟我们入账的相等?(学生回答:不相等)(3)提出问题:能不能再记一次?(学生回答:那就重复了)(4)问题关键:多出来的怎么办?能不能补记实收资本?回答:根据实际成本原则,企业的各项财产以实际取得时的价值入账,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给出正确答案:多余部分记入资本公积帐户。
通过这种引导分析和评价复杂多变的会计和理财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 案例实践
根据有关调查发现,目前90%的企业开展了会计电算化,但是66%以上没有丢掉手工账或手工账与电脑账并行,因此,会计电算化教学应重视与手工会计处理的结合。为了促进学生对手工会计处理流程和计算机会计处理流程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全面掌握,应该将手工会计模拟实习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相结合,将会计理论知识系统化、整体化。模拟某一企业会计数据,把一整套会计业务资料,利用手工处理方法,完成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然后进行会计电算化实验,首先利用软件的初始化功能进行相关业务处理,完成两种处理方法的衔接,再利用软件完成接续月份的会计业务处理。通过两种实习方法的操作比较,增强学生对两种处理流程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巩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效果。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运动。其中,网球运动深受人们的喜爱,并且有着很多的乐趣;它不仅可以作为一种消遣,还可以增强人们身体的健康状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网球教学的质量,就需要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提高人们网球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文简要介绍了网球运动的特点,然后分析了兴趣对网球教学的重要性和教学方法,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网球运动 网球教学 教学方法
一、网球运动的特点
网球运动具有独特的健身价值:根据相关的研究证明,如果网球比赛具有一定的水平,那么运动员需要跑大概5000米左右的路程,有些比赛甚至需要跑超过1万米的路长;并且在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还需要不断的进行判断,是前进还是后退、是左移还是右转等等,这样就可以很好的锻炼网球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以及灵敏性等等。此外,在网球运动中,一场比赛需要不下千次的挥拍,这样就会对手臂进行锻炼。
网球运动具有独特的欣赏价值:网球运动虽然是激烈的对抗,但是需要十分强的技巧性,比如上旋球、下旋球等等;如果运动员有着高水平,那么就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其次,令人回味无穷的还有网球比赛中巧妙运用的战术;虽然网球战术只是缩前或者吊后,在两边进行抽打,但是正是网球高手的这些真假左右变化,让人们感受到眼花缭乱。网球还有着特有的美的艺术氛围,不管是选用的场地设施还是器材,在实用的基础之上,还注重营造一种美的氛围。
二、兴趣对网球教学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的这句俗语有着十分实用的意义。任何一门学科,要想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都需要让学生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让其在网球教学中感受到足够的魅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美好,愿意主动的去学习,才能真正的学习好网球。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选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非常单一和乏味的,对教学策略也不知道创新,那么学生就会对网球渐渐的失去兴趣。
兴趣对于网球教学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俄国一位著名作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教学不是进行强制,而是将学生的兴趣充分的发挥出来。在现实教学中,这句话完全的适用,学生只有对网球感兴趣,才会积极的去学习网球。正值新课程改革期间,体育教师也应该不断的创新网球的教学方法,将学习学习网球的积极性给充分的发挥出来。
三、教师在网球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的时候,可以采用培养网球意识,增强对网球情感的方法:我国著名的思想教育家孔老夫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就是说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网球的兴趣,学生首先具有主动学习和掌握技能的意愿;在教授网球课时,首先要将我国的网球概况介绍给学生,还可以将世界级中国网球比赛情况纳入教课的范围,同时鼓励学生看一些精彩的网球比赛等等,树立几个网球偶像,比如我国的金花李娜,让学生们在观看的时候领会各种动作的巧妙之处,比如削球、还击、弧圈以及扣杀等等。学生们长时间的观看之后,自然会产生跃跃欲试的想法,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网球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需要多应用一些鼓励和表扬的手段: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实践证明,在网球教学过程的学生评价中,表扬等手段比批评更能有效的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经常适时的给予表扬,让学生获得继续学习的动力,学生获得一个微小的进步,教师就应该不吝惜的进行鼓励和表扬,还需要将表扬的原因明确的告知给学生,让学生明白每一个赞扬和鼓励都是真心的,从而更加积极的学习,提高网球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在网球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安排一些竞赛:网球运动即使有着很强的欣赏价值,但是从实质上来讲,它是竞技性很强的运动;并且这个年代的学生都有着争强好胜的特点,那么如果将竞技比赛恰当的安排在网球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有效的将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充分的激发出来。但是,要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来安排竞赛,不能够让学生在失败的过程中感到完全失望,失去未来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还不能让学生们赢得很轻松,这样在未来的学习中就会下全部的功夫和力气。比如,在现实的网球训练中,要合理的安排比赛,安排比赛的学生应该有着差不多的水平,这样他们不管在竞赛中是胜利,或者失败,都不会产生过激的情绪,从而促进以后的学习。
四、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网球教学中,教师应该致力于激发学生们学习网球的兴趣,充分的利用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扩展教课的内容,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