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小学生交际礼仪8篇

时间:2023-07-04 09:27:3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生交际礼仪,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生交际礼仪

篇1

【关键词】记忆能力;遗忘规律;具体做法;小学数学

一、小学生记忆能力与遗忘规律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应。按内容可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等;按感知器官可将记忆分为听觉记忆、味觉记忆、混合记忆等;按记忆保持时间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等;按意识类型可以将记忆分为无意记忆与有意记忆。与记忆相对应的即为遗忘。遗忘是人脑中过去的经验模糊、弱化、不反应等现象。

“记忆―遗忘”与“遗忘―记忆”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相互对抗的两点。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受到学习材料的性质、学生记忆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高低、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时间因素、学生的态度等五个方面的因素的影响;而学生之所以会出现遗忘现象,主要是因为压抑(动机)、提取失败、学习干扰、记忆消退等原因。

二、提高学生记忆能力的方法

(1)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明确记忆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的目的,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授“连除应用题”时,教师需要明确了解该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点:使学生掌握连除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连除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会有条理地叙述思维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明确的目标为指导,课堂的一切教学活动就要围绕此目标开展,引导学生有重点的学习新知识。

(2)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同样,以“连除应用题”为例,教师可以组织探究性的分糖活动,让学生先将糖按小组平均分配,再从小组平均分给个人,思考每人能得到几块?有无剩余?使学生在动手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3)帮助并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及基本方法的理解。例如,在“立体图形认识”章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需要学习的立体图形意义展示给学生,并附以文字表达,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

(4)教师学习并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以供学生使用,并且引导学生主动地组织学习材料。例如,教师可以将应用题按解题方法分为若干类,然后每个类别下设置相应的例题,促进学生解题方法与解题能力的双向学习。

(5)重视复习方式,防止知识遗忘。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多样化的练习活动,让学生达到熟能生巧的水平。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进新的教学思维,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例如,讲授练习题时,可以尽量的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三、教师教学的具体做法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章节学习的目的与目标。小学数学教学的总目标是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统一。小学生对于某一章节学习的目的主要包括两点:第一,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为具体的解题奠定基础。第二,学生通过基础知识的积累,为自身数学综合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目标主要包括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及其满足自身学习需要而指定的更高层次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章节学习的目的与目标,并善于引导学生实现章节学习的目的与目标。

(2)教师积极改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中最基本的一点即是要求教师的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在该理念指导下,教师教学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最基本的生活化教育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与巩固所学知识时,亦要坚持该理念。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比较常见的讲授法,问答法,练习法等等。但是,随着新课程标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逐渐推广,以及遗忘规律提出的要求,让学生自主的探究与体验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首要选择。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深入的融入到教学环境的具体实践中,让学生基于对具体情景的直观感受,全身心投入学习实践的过程里,从而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直观化。

(3)教师协助并要求学生重复记忆与练习。重复记忆与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主要环节,也是小学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识记新知识、以及复习旧知识过程中比较好的基本手段,更是塑造学生良好记忆能力的根本途径。学生可以通过多次的重复记忆与练习,记忆基本的数学知识,并掌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练习与区别,总结学习技巧,养成好的解题习惯。具体的重复记忆与练习可以借助图表、框架、程序、辐射等辅的工具,利用辅助工具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复习的兴趣,及综合性、有区别的记忆基本知识点。

参考文献:

[1]宗学军.小学数学认知策略的改进[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

篇2

关键词:中职;化学教学;质疑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0-0179-02

《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思考,精设问题,激发中职生的质疑能力。中职化学教师要有别于一些充满情感和文学性较强的科目,中职化学的学习有较多的原理和实验,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职生学习化学的困难。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发现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质疑能力

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影响,中职生也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要按照民主教学的理念,尊重学生的发展,不但要鼓励积极思考、爱提问的学生,而且要营造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制造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产生质疑,诱发其积极性,让学生为寻求正确答案而主动探究。同时,鼓励学生踊跃发言,针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以及分析过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实现对其思维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质疑能力

研究表明,发现问题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的开始,也是开展思维活动的助推力,没有问题的思维是浅层次的思维。因此,在中职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尽力营造问题环境,鼓励和引导学生多方位、多层次地探究问题。人的思维能力来源于问题,有疑问才有思考。用质疑启发学生开展思维,拓展学生思维,指导他们勇于迎接挑战,享受探究问题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可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三、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质疑能力

中职生处在好奇心较强的年龄阶段,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的灌输方式,变讲授教学为动手活动教学。通过实验过程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让他们结合相关化学概念进行总结分析。在将实践和知识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形象理解,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拓展思维,有利于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另外,在实验活动中,教师应充当的角色是引导者和实验活动的组织者,而非简单示范一次了事,否则只能重回传统教学的路子。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拥有展现自我的空间和平台,使他们敢于动手,亲身参与,主动思考,有效激发质疑能力。例如,在“温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学生上台对一盆热水进行测量,并将各自的测量结果写在黑板上。当学生发现自己与大家的答案不尽相同时,必然会对标准的测量方法产生兴趣,激发起探究欲望。此时,教师再适时引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显然有较好的效果。

四、精设问题,激发质疑能力

教师应在教学探究中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不能在课堂上一言堂,而让学生充当录音笔,只管接收不思考,否则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思考。值得注意的是,问题要少而精,突出教材重点,解决学习难点,并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以全面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另外,提出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太容易就起不到锻炼和引发思考的作用,太难则无从开口。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多关注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创设符合其认知情况的问题,诱发学生思考。例如,某考题问去除铁锈后溶液的变化,要求写出铁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的反应方程式。学生都知道酸可以除铁锈这个基本知识,但不会发散思维,以至于束手无策。为了解决这个现象,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并提出问题。

五、增强课堂趣味,激发质疑能力

化学教学主要通过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因而在课堂上通过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化学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神奇、快乐、充满神秘的体验过程。通过实验带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快而准确地掌握化学基本概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除此之外,还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化学思维模式。例如,在“盐类的水解”教学中,针对“盐溶液是否都呈中性”的问题,将分别盛有3种盐溶液的烧杯置于学生面前,先让学生推断它们的酸碱性,然后指导学生用PH试纸或紫色石蕊试液测试、验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认知冲突:盐不能电离出H离子,为什么有的盐溶液却会呈现酸性或碱性。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质疑能力和学习激情,并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六、授予质疑方法,激发质疑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陶行知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则是在于“不教”。教无定法,然而就中职化学教学而言,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敢问、想问、会问,还要授予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和提问的技巧,有效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另外,应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化学知识来阐述生活中的现象,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例如,用石灰浆抹过的墙过一段时间后很坚硬;新买的铝锅,烧过自来水后有黑色斑点;经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得很茂盛,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对这些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深入了解和探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授予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鼓舞学生大胆思考,勇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被现有的答案或理论所束缚,这样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层层深入探究。

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人的很多潜能都藏于心灵深处,中职化学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质疑,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教育学生更高效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敢于思考、勇于辩驳教师意见,这样思维才能变得更加活跃,才能使中职化学课堂教学异彩纷呈、绚烂多姿。当然,如何在教学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还需要教师用与时俱进的精神去探索,去实践,去完善。

参考文献:

[1]徐崇文.学习理论与学习潜能开发―中小学教师读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篇3

现在使用的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包括了几十个实验内容,结构科学、简单,操作方便、容易;记录及处理实验结果真实、准确.计算机作为生理学实验教学的必需设备,其作用是传统的实验仪器所无法替代的.不断提高和完善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功能,是计算机取代传统实验设备的重要条件.实验技能是通过反复练习而获得的一种动手操作能力.在加强大学生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和现实实验条件之间通常存在矛盾.因为生理实验课的学时数有限,而且实验设备、药品、动物等也并不都能满足某些实验开设条件.所以,在实验课上并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练习基本的操作技能.模拟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就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模拟实验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意识训练和科学学习方法训练的有效途径.模拟实验演示的整个实验过程是教师备课时精心准备,认为比较理想的实验操作录像.录像有配音讲解和放大特写,让人一目了然,且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在实验课前进行有效地预习,由于模拟软件采用了虚拟实验环境,不受环境温度、动物状态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它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随意选择,直接观察实验过程中的每一步,并可重复多次,实验结果理想,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有效地节省了教学资源,消除了不稳定因素的干扰.进行计箅机模拟实验,学生对实验线路清晰,能把握技术要领,使真实的生理实验成功率明显提高.另外,模拟实验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让他们养成预习实验的好习惯,强化了实验准备意识.当然,实验模块还可以细化,如分成实验原理模块、实验步骤模块、虚拟实验模块、复习小结模块、实验报告模块等.

2多媒体形式的多样性

心理学实验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90%来自视觉和听觉.而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大部分来自于看、听、阅读及交流.多媒体的使用让知识的保持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可同时供多位同学观摩.因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多媒体组合教学能较好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传统的生理学实验教学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受到学时数、实验仪器、经费、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生理实验在现有的条件下难以对本科生开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视野难以得到全面提升.传统的实验教学是老师利用板书进行讲解,学生对于实验的原理和操作的理解和观察是静态的,在原理、目的、技术要领、步骤、注意事项等讲述上耗时多.而生理学动物实验内容较为抽象难懂、手术操作难度较大.演示操作不容易照顾全体学生等,关键步骤和难点不易重复,学生和老师的沟通上有距离,学生动手操作时动作不规范,参差不齐,教学效果差.据统计,传统教学方法在动物操作实验中,成功率为70%左右.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后,生理学实验的成功率达到95%以上.

目前,使用多媒体较多的形式有:flash,录像,PowePoint等.Flash无疑是模拟实验最好的方法之一,其技术简单,制作容易.通过Flash可以模拟多种生理调控的机制.其中的图片经photoshop软件处理,清晰美观,再设置人机友好界面和在线帮助系统,能方便学生灵活使用.教学实验录像的应用:将教师讲课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演示视频、动作要领、相关的演示文稿、解说声音及动画等集成在一起进行同步播放,制作成系统、完整、规范、形象的实验演示教程.并设置播放控制按钮,如快进、暂停、快退、按帧播放等.对于难掌握、易错的重要实验操作,学生可根据需要随意调节,反复观看、仔细斟酌,直至准确规范掌握.在进行一些涉及动物或动物组织操作的实验时,教学录像的作用尤为突出.如在进行“兔动脉血压的直接测定及其影响因素”和“蛙心离体灌流”等实验时,效果十分明显.还有一些常规实验手段因受客观条件限制难以进行的实验;瞬间变化或缓慢变化过程、高速微观世界和可见度低的实验.使用录像使学生完全看到实验的内容,进入到实验氛围之中,既节约了实验资源又掌握了实验.同时也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PowePoint(PPT)的应用,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此外,PPT还可以很方便将的讲视频,Flas等多媒体形式载入其中,方便老师的教学,保证授课的持续性.PPT是教师授课的主线.实验课程的多媒体课件主要是为实验操作立体思维服务的,避免展示太多的理论,重点应是动物的操作要领、实验步骤的图片、视频和注意事项等.使用PPT时要注意:避免PPT画面花哨;PPT内容应精炼,层次分明;利用PPT授课时,切换幻灯速度不能太快,在美观前提下,文字宜大不宜小.多媒体课件演示清楚、直观、易学、好记,缩短了教师的讲解时间,学生亲自动手参加实验的机会和时间大大增加,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为一体,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据主体性地位,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过程更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明显提高了生理学实验教学效果和教学育人的质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计算机多媒体应用于实验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在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中,教师边学边做.提高了综合素质.发挥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来管理实验室从而促进实验室管理步入现代化.

3存在问题及不足

篇4

中学地理教学教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一直是困扰中学地理教师的一个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总结,本人发现换一种思维习惯方式,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记忆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逆向思维的联结。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一想”。

逆向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的范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教学往往对正向思维关注较多,长期正向思维形式的思维定势会影响逆向思维的建立;又由于经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需要重新调整心理过程,重建心理过程的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正逆向思维联结的难?度。凡此种种,使得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成为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呢?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在讲授新课中,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记忆课堂知识

1.执果索因,讲解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在地理教学中,我们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正向思维去?获得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某些探索性内容,执果索因,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掌握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例如,在讲授“海底扩张学说”这一原理时,首先可引导学生阅读?“太平洋洋底地层年龄分布图”,然后利用学生读图所得的结论提出问题:①为什么海底岩石离海岭愈近,年?龄愈年轻,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呢?②为什么大洋地壳岩石年龄都不超过二亿年?接着引导学生阅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让学生自己表述大洋地壳的生成、移动、消亡的原理,最后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这一理论:喷出―生成―推移―俯冲―消亡―循环。通过执果索因,启发学生自己去猜想、推理、判断、验证这一学说,启迪了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知道这一理论的来龙去脉,而且教给学生科学家是如何运用地理思维去逐步得出该学说的方法。

2.反向逆推,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是研究地理科学的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学完“流水沉积物的颗粒由大到小,循序排列,分选性?较好”这一特点后,可以引导学生反向逆推:分选性较好的沉积物是否一定是流水沉积物呢?(否,风力沉积物分选性亦较好)。象这样的反问,学生可能一时答不出来,但只要教师略加点拔,学生就可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正确答案。通过反向逆推,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发问、发现,可以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深化和升华所学的课本知识。

3.辩证分析,从矛盾的对立面去思考问题。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如果我们从矛盾的不同方面去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往往能认识事物更多的方面。在学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时,我们既要阐述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又要说明大气污染使尘埃增多,可能使气温下降,产生“阳伞效应”。这样讲解,可以提高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反证”,证明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反证法是正向逻辑思维的逆过程,是一种典型的逆向思维。反证法是指首先假设与已知地理事实和结论相反的结果成立,然后推导出一系列和客观地理事实、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相矛盾的结果,进而导致否定原来的假设,从而更加有力地证明已知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例如,当我们讲解“地球的公转”时,不少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意义感到理解困难,一些空间想象力差的同学更是如此。为此,我在讲究有关内容后,提出一个假设:“如果黄赤交角为0,地球公转的特征及意义如何?”,在学生思考议论的基础上,再由教师演示讲解,学生的疑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正面讲解某些内容比较困难时,反证法不仅可以起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之效,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二、在习题教学中,强化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并提高记忆效率

1.例题示范,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在习题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讲解一些与学生原有认知相冲突的范例,可以打破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开拓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例如:近年来,科学家在青藏高原的一些高寒地区发现了十分发育的喀斯特地形,试解释这种现象。由于学生一般都知道喀斯特地形发育的两个基本条件,即首先要有范围广大的可溶性岩石,其次必须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现在的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不具备上述条件,这样的思维定势无疑会使学生感到求解无路。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从青藏高原发展历史寻求答案,则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青藏高原在地质史上曾是一片海洋,沉积了巨厚的石灰岩,后来地壳上升,在上升的初期高度不大,气候高温多雨,发育了喀斯特地形。青藏高原急剧抬升后,喀斯特地形亦随之上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道题既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又串联了有关知识,使学生以其所知解决其未知的新问题。

2.一题多变,活跃逆向思维的思路。很多习题,只要改变某些条件,或将条件和结论相互对调,或将已知?和未知相互对调,就可供训练逆向思维之用。这样做,既可以收到举一反三之效,又可以活跃逆向思维的思路。

篇5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5―0069―01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自制能力差,由于体育课的室外教学特点,极易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进而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提示,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体育教学中,才能有效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课堂常规“规范”注意力

在体育教学中,影响教学质量好坏的最直接条件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常规里集中注意力,是学生能够学好的重要保障。因此,体育教学的课堂常规,正如我们生活中的法律法规一样,可以让学生在玩、乐当中有所收敛,有所顾忌,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学习效果。体育课堂常规教育,从第一节课开始教师就应该有所具体要求。如,在课堂中的安全常规教育、动作中的保护和自我保护教育、器材使用教育、课堂纪律教育、游戏规则教育等等,在一开始教师都要一一明确告知学生。这些都需要从课堂的点点滴滴抓起,从严抓起,从细抓起,并且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只有抓好了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在其他众多外来的影响中不受到干扰,才能集中注意力投入到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去。

二、教学组织“引导”注意力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无意注意的特点,把握直观性原则,通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来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常常对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表现出集中的注意,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变换教学手段使教学方法充满新意,多采取能够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使得体育课的传统方法得以奏效并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例如,当学生进行练习时,可采用交换的方式或者竞赛、游戏、讨论、互相纠正等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相对的集中。

三、教学方法“吸引”注意力

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的不同时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接力跑教学中,可使用游戏、竞赛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在练习队列队形时可以采用竞赛法,也可以采用分组练习法;而在学习前滚翻时,则可采用竞赛的方法看谁滚翻得快,等等。除此之外,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可以采用讲故事法、哨声法和提问法来集中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的准备部分,可以采用游戏法让学生充分热身,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贴烧饼游戏:男生、女生各一队分别手拉手站成一个圆,分别进行“1、2、1、2”报数,喊2的学生站到喊1的同学后面,这样游戏就开始了,然后一人跑一人开始追,跑的学生要贴到站着的学生的前面,若是注意力不集中被逮到了,不但要受到惩罚,而且还要去抓别的同学,这样学生就会集中并长期保持注意力了。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热身的作用;在教学的基本部分,可以采用哨音法、报数法、提问法和比赛法等让学生保持长期的注意力集中。

篇6

一、创新思路,设置悬疑,激发兴趣

任何知识的学习,要想让学生兴味盎然,兴趣浓厚,其必由之路是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断突破陈旧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同样,地理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对地理课堂常听常新,教师必须适时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疑,让学生在疑问的破解中有所感、有所悟,从而产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1.巧用课题,设置疑问。地理教学中,教师针对一些有价值的地理课题,将其设置成问题呈现给学生,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诱发学生献身地理事业的热情。如在教学水资源开发的相关知识时,谈到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教师可针对这一课题,设计问题:这一工程的实施是否会影响长江水域,长江能否会变成中国的第二条黄河等问题。

2.呈现图像,生成疑问。图像是地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巧妙运用课本上的插图,或者其它的图表、图片,挖掘其中蕴含的地理信息,设置疑问,不但可以提高课题教学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运用假设,引发探究。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针对一些学生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与学生开展假设,启发学生思考,会让学生产生耳目一新之感。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时,我突发奇想,向学生提问:假设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兴趣,也为地理课堂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二、注重方法,生动形象,培养兴趣

初中学生正处于认知的最佳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教师要针对他们的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学习之初就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是第一章,其教学的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生平时的所见所闻息息相关,因此,也最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地球的奥秘,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诸如极昼、极夜、昼夜交替、四季交替等现象,学生似有所悟,但却又难以说得清楚,此时,教师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具,通过形象生动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地理课堂的精彩。再如。对于一些知识的记忆,教师可教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如我国各省的轮廓:黑龙江省像只天鹅,辽宁省像个大逗号,福建省像相思鸟,安徽像张兔子皮……这种形象具体的方法可使呆板的政区轮廓变得生动和富有趣味。再如在教学“多民族的大家庭”时,教材中讲到“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600多万人,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人口也较多,在500万人以上”。对于这一知识点的记忆,我与学生开展联想记忆:(将好东西)装(壮)满(满)了回(回)到苗(苗)家,唯(维)一(彝)的方法是用土(土)蒙(蒙)起来藏(藏)好。这种诙谐有趣的方法一呈现给学生,顿时让枯燥的知识充满了趣味元素,学生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对知识的记忆。

三、优化环节,创新手段,诱发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是诸多方面共同影响的结果,兴趣的培养也与教师平常的教学方式息息相关。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有耳目一新之感。

1.运用多媒体教学。地理教材中相当多的地理地貌,学生并没有机会去亲身经历,因此他们对其中涉及的地理知识也只能停留在书本上。而如果我们借助多媒体,将其展现给学生,就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深化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如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时,以视频展示中国纵横交错的山脉,可以给学生如临其境之感,让学生在欣尝美景的同时,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2.注重学以致用。教师配合地理课堂,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既可提高他们学以致用的本领,更可诱导他们的学习兴趣。如针对七年级第一章“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内容,我让学生注意观察昼夜的变化和四季的交替。在教学天气和“气候”时,让学生课后收看“天气预报”。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都有地理知识。

四、挖掘地理美,诱导感悟,滋养兴趣

初中地理学科趣味十足,它内容广博、包罗万象,处处洋溢着美的因子,给人以美的享受。尤其是我们伟大祖国多姿多彩,地形、气候多样,各有千秋,处处彰显着无尽的生机与活力:有的绿洲片片,葡萄串串;有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有的水网密布,阡陌纵横;有的群山连绵、雄伟壮观……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美,适当放大,让学生体会,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

篇7

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为“哑巴英语”现象所垄断。课堂上,单词学习热火朝天,句型练习推陈出新,但如果来个“实兵演练”,则犹如赶鸭子上架——难为人。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张口说英语,培养中小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始终是一件令英语教师煞费苦心的问题。我们知道。语言学习是用来交际交流的,如果只是学习单词、识记语法,而很少运用他们,这样的语言学习,没有也罢。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张口说英语,让学生参与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过程里,则达到了英语教学的本质目标,实现了英语新课标下的语言学习的真正意义。

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呢?这是我们研究的课题之一,根据我们多年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提出以下措施。

一、从新课标出发,重视语言交际

英语教师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是孩子们学习英语学科的向导;英语教师的举动、要求直接关系着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动向。因此,英语学科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标,了解英语语言学习的相关要求,从全体学生语言发展出发,重视英语口语交际的训练,注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设计多样的练习,制订相应的计划,提出有效的措施。有了这样的理念,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就有了充分的保障。

二、英语教师率先垂范,提出要求

英语教师一口流利标准的英语口语,往往成为学生羡慕的对象,也为学生喜欢英语、热爱英语学习的榜样。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地使用英语进行教学,为学生学好英语、说好英语做出榜样,进行示范朗读和示范交流,并就学生英语语言学习当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纠正,引领学生正确的发音、准确的诵读,为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创造轻松的氛围。

同时就英语口语交际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运用英语,使用单词、句子进行交际,借以交流思想,服务生活。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时,应端正态度,放下心理包袱,克服胆怯、拘谨的心理,大胆参与,不怕出错,大声地说,用心地想,认真地听,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逐渐的,相信在教师的示范和要求下,学生的语言交际水平会上一台阶的。

三、创设轻松的语言交际的教学环境

我们知道,语言是在情境中使用的,不存在没有环境的语言交流。英语口语交流,因为有了具体的环境而更精彩。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创造轻松适说的交流环境,对调动学生语言交际的积极性,舒缓交际前的紧张心理及语言的习得是十分重要的。

如在学习水果的单词后,老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水果头饰,在轻松的音乐声中进入情境,老师带领大家来到“果园”:啊,这么多的水果,有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有粉红色的桃子,有紫色的葡萄挂满枝头,香气诱人啊!那水果们就来介绍一下自己吧!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交流开始了。

四、运用英语展开有益的小讨论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数是一言堂、满堂灌,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低下。而用讨论式、民主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让学生提出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接下来让学生试着去解决问题,老师给予参谋或指导。在这样的英语课上,学生们会积极踊跃的发言,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

例如,我在教动词swim , jump, sleep 等时,要求学生用动作表示出来。这样,既使本课的主要句型和单词得到了很大程度地练习与运用,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一起欢快地做着上述动作,投入其中,不知不觉中知识也已经进入了脑海,这样,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就能很好地提高。

五、使学生不断使用英语交流与合作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掌握一种语言,重在开流。沟通与交流应该是互动的、双向的、合作的。同时交际双方要学会倾听彼此,并经常性地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应该建立起多维的交流、交际空间与途径,积极引导学生多向参与,让每一个学生真实、充分地表达自己。而对大多数小学生来讲,只有在课堂上,也只有老师和同学是他们使用英语交际交流的对象,这种相互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实践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所以必须告知学生予以珍惜,并从中获得交际的乐趣,获得提高的动力。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生活越来越重视英语口语交际。英语教师只有紧密结合当地的教学实际,遵循英语口语教学的原则并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那么,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一重要课题一定会得到有效解决。

篇8

我们会惊讶于一个5,6岁的外国孩子能懂两门外语,而对受过四五年英语教学的中国孩子无法开口说英语的现状颇为担忧!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就是环境,气氛,习惯!

环境:有大环境,小环境。现在上海的语言环境应该说是非常优越的,为学习英语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随处可见的中英对照标记,各类外语书籍,各种形形的外文课。小环境:就是要优化校园,教室,课堂的环境。这个环境是学生习得语言能力的根本和源头,也是我们老师需要精心设计,合理布局,才能使这个小环境得以发挥大作用!而课堂就是我们教师的主阵地。

一、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是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形象,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发展英语的语言能力。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眼睛是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比耳朵等其他感官有更特别的贡献;而且眼睛识别事物最快,获得知识以后,记得最牢。根据这个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现阶段的教具层出不穷,有最简单的图片(包括单词图片),剪贴画,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充实了直观教具的阵容,这些都对我们的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我们不可避免的看到教师为制作这些直观教具所付出的相当大的前期工作,而且并不能深入到每一堂课,每堂课的每个步骤。

而我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运用了简笔画这一直观教具。简简单单的几笔画在刹那间就能表现一件事物,一个行动,一个情景和一个情节。而且简笔画概括性强,能准确表达意思,几乎可以用于一切场合,一切课型和一些环节。它的特点是:简练,概括,工具简便,线条简明,容易学习,占用的时间少,却具有形象,风趣,活泼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这样学生看到人和物,根据联想,进行描述,既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又可以初步利用英语进行思维,表达思想,发展了语言能力!

二、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恰当运用游戏可以调节一个学生紧张的状态,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增强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上英语课,喜欢上课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我要学’的学习热情,形成一种教师’善教’,学生’乐学’的良性循环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游戏可以贯穿于整个过程,使之成为提高课堂质量的剂。每一个游戏的运用都有其特殊的目的,为了巩固知识,抑或为了引出新授内容,有的是要加强学生说段能力的培养,有的是为了提供给学生可说的话题,增加他们对语言的支配能力。

如我在教学三年级牛津英语的时候,比较注重对学生听说的培养,以听说促动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我设计这样一个猜谜游戏,我在黑板上写上一个单词,让一个学生猜是什么,其他学生通过用句子描述这个单词来提供给他信息。例如,我显示了一个“mirror”,同学们就很踊跃:It’ssmooth.It’shard.It’sasquare.Maybeit’sacircle.Icanseemeinit.由于把最显著的特征说出来了,该生一下就猜到了。然后,我趁热打铁,反过来要求学生试着用刚才的话来描述下“mirror”。这样由听-理解-猜意-说,循序渐进的几步下来,学生的语言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在复习阶段如果运用游戏,往往事半功倍,也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自觉的气氛中复习巩固基础知识和语法点。例如在复习havehas这两个经常混淆的单词时,我放弃了一贯的题海战术,在黑板上画了代表havehas的两大篮子,然后再给出一些常见的人物名称,让学生把这些名称放入正确的篮子中,最后由老师统计,看谁篮子里的东西都放恰当了。由于代替了以往枯燥的练习,学生的兴致很高,就算错误多多,也乐于接受改正。

很多游戏具有竞赛性,抓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引导他们主动投身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必然更加热烈。经常采取一些小组比赛,个人比赛或者男女之间的比赛非常有效。例如为了加强对学生说段的训练,我设计了一个竞聘教师的广告。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在广告上我给了他们一些提示:Areyouyoung?CanyouspeakEnglish?Canyoutellstories?Doyoulikechildren?AreyoutheteacherIneed?为了要得到这个岗位,学生们非常踊跃,积极组织语言阐述自己是最佳的人选。有一个学生这样说到:IamMary。Iamveryyoung。IcanspeakEnglishverywell。Icantellfunnystories。Ilikechildren。Icanrunandjump。Icanplayfootball。Ilikeswimming。Icandoanything。Iamgood。Iamtheteacheryouneed。

在运用游戏时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游戏的设计既要求合理,更要求新奇,有想象力。这样比较容易满足学生的胃口。

2.游戏不应为了玩而玩,而应经过精心设计为本课的中心和内容服务。

3.游戏必须有一定的参与面,让大多数学生动起来。

4.老师应控制好游戏的时间和规则,这是游戏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5.游戏应常换常新,不然多次使用后效果会不明显。

三、在情境中,抓住一切契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冲破学生的开口关,培养学生交际合作的能力。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师生之间的交际,是师生之间进行感情,思想和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而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与交流思想,交换信息和表达感情。不同年龄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达到不同的交际水平。只有将语言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才能使语言教学走向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在课堂中,教师应尽可能的创设出真实的交际环境,让学生围绕所学内容进行语言交际实践活动。尽管这模拟的情景并不就是自然生活环境的再现,但比起机械的语言操练,它更贴近生活,学生也容易掌握语言的正确意义。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设置’表现’的舞台,当学生从’无法表现’中燃起学说的愿望时,再于学习进程中递进的设计表现层次,辅以激励效应,顺应学生思维发展,让他们产生交际的愿望,而且会越说越好。

1.教学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主要围绕“愉快,竞争”四个字进行。

设置情景结合表演是很好的方法。例如在教学theanimalsIlike这个topic的时候,我设计了让四个小组竞争的情景。他们每个小组就是一个代表团,带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头饰),然后设计台词,对下面的同学进行一番现场演说,最后由下面的学生进行投票,选出哪一组的小动物为今天的明星。学生的表现欲望非常强烈,他们用简洁明了的口语加上适当的体态,争先模仿动物的憨态,急切的想让大家认可他们的动物是最好的,随着学生表现欲越来越强,表达的效果也越来越好。有的小组合作地非常地道,有专人表演小动物,专人演说,还有专人学扮声音,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这样的情景教学在课堂中是屡见不鲜的。

2.通过听说读写等语言活动,创设情景,输入大量语言信息,文化背景,为学生的交际创造外部条件。

学生通过感知,理解,记忆,归纳等思维活动,才能输出正确,得体,流利的口语。外因只有通过内应才能发生作用,交际化的课堂模式必须充分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经常的给学生讲讲外国的一些风俗习惯,阅读一些简短的外国笑话或者一些常见的外国谚语,对孩子们来说非常好奇,求知欲望增大。这些信息量的输入对于他们今后的口语及写作打下了基础。

3.课外发散,利用一些场所活动进行交际合作。

刚刚提到了引导学生用英语交际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但是课内几十分钟的学习与表现,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只是开始,其练习量远远满足不了操练的需要,更别说进一步交际了。由于语言环境的限制,学生缺乏大量的生活与社会实践,有必要创造一些小环境。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