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中医的主要疗法8篇

时间:2023-07-04 09:27:3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医的主要疗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医的主要疗法

篇1

衡阳市中医医院 湖南省衡阳市 421001

【摘 要】目的:对以川芎为主的中医活血通络法联合两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做出系统评价。方法:选择2010 年1 月~ 2013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把60 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西药的治疗方法,另一组为观察组,以川芎为主的中医活血通络法联合两药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试验对比,并做出系统评价。结果:观察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以川芎为主的中医活血通络法联合两药治疗慢性肾炎,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临床还需要进一步试验证实。

关键词 川芎;中医活血通络法;慢性肾炎;系统评价

慢性肾炎在临床属于常见肾脏疾病,慢性肾炎患者多表现出蛋白尿和血尿、高血压及水肿等肾功能损害[1]。按照慢性肾炎不同临床表现,中医把慢性肾炎分成虚劳、水肿和腰痛、尿血等症证。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慢性肾炎有高粘滞血症,随着血液粘度的加大,肾小球血管会形成微血栓,造成肾小球微循环发生功能障碍,使患者肾功能出现急剧恶化[2]。本次研究中,选择2010 年1 月~ 2013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系统评价,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好的参考和借鉴,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 年1 月~ 2013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 例,女18 例;年龄18 ~ 80 岁,平均年龄(25.6±7.2)岁;病程1 ~ 22 年,平均病程(5.6±4.8)年。所选60 例患者均排除了其它肾脏疾病,把60 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激素和肝素进行治疗,而肝素用量为50mg/d,以静脉滴注的方式。患者取晨尿当作尿纤维蛋白降解物FDP 的检查,再抽取空腹的静脉血作为血FDP和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等进行检查,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和出现的副作用进行观察和处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以川芎为主,应用中医活血通络法联合激素和肝素两素两药进行慢性肾炎治疗,以加味四物汤随证加减,配方中包括川芎12g、当归10g、熟地10g、丹参20g 和益母草10g、赤芍6g、半枝莲10g制大黄10g。合并尿路感染,加萹蓄10g,凤尾草15g、黄柏10g;苔厚腻加薏苡仁g、豆蔻仁10g、杏仁10g。一日一剂,水煎服。

两组患者以30d 作为1 个疗程,经过3 个疗程治疗,对60 例患者临床症状和各项体征、尿蛋白、血scr、和BUN 及免疫球蛋白等进行检查。

1.3 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内科疾病诊疗标准》确定本文研究中选择对象要符合以下标准。

1.3.1 所选患者病例的纳入标准是年龄要在18 ~ 80 周岁,有水肿和尿常规的诊断标准,患者是自愿参加本次研究,而且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1.3.2 本次病例选择排除了年龄<18 岁和>80 岁的患者。排除了意识不清和并发其他疾病的患者,排除了妊娠及哺乳期妇女[3]。

1.3.3 所有病例均符合我国中药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患者有大量蛋白尿且>3.5g/d,患者有低蛋白血症即白蛋白<30g/L。

1.4 辨证标准

所选病例符合我国中药治疗临床研究血瘀证标准,患者有舌质紫暗或者瘀点及瘀斑,患者有典型的涩脉或者无脉,患者痛有定处,患者瘀血腹证,患者有离经之血,患者皮肤黏膜有瘀血斑和脉络异常表现,患者肌肤有甲错,痛经且有黑色血块,有狂躁感,患者经理化检查发现血液循环有淤滞等表现,符合其中任一项即为血瘀证。

1.5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我国急慢性肾炎疗效标准进行判断,可以判断出疗效标准如以下几方面内容:

(1)治愈:患者水肿已经彻底消失,而且所有临床症状均消失,经过实验室检测,患者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

(2)显效:患者水肿部分消退,不过消退并不完全,在临床症状表现上明显减轻,经过实验室检查发现,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极大改善;

(3)有效:患者水肿有所消退,在临床症状上也有所减轻,经过实验室检查,患者各项指标有所变化。

(4)无效:患者水种及临床症状未有变化,而且经过实验室检查发现,各项指标没有明显变化。

总有效率= 治愈+ 显效+ 有效/ 总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的统计学研究方法,以对计量资料进行分析,以X2 进行组间对比,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12 例,显效8 例,有效8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6 例,显效5 例,有效13 例,无效6 例,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选择2010 年1 月~ 2013年10 月我院收治的性肾炎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研究中所选病例样本量小,无法对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做出全面的判断,但是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可以加强临床的研究和试验。

参考文献

[1] 王亿平,史良平,王东等. 参地颗粒治疗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临床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30(4):17-19.

篇2

关键词:中耳炎;分泌性;穿刺治疗

目前我国分泌型中耳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成人和儿童均为易感人群,长期性的分泌性中耳炎可间接导致听力损害、患儿语言发育受限及增加中耳炎发作的危险。即积极合理的联合治疗对此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9例(88 耳),其中男性 38 例(52 耳),女27例(36耳);年龄9~45岁,平均(31.47±6.13)岁;病程 3~24个月,平均(12.73±4.19)月。对照组35例45耳采用单孔鼓膜穿刺结合常规药物局部给药或者口服进行治疗,观察组34例43耳患者用鼓膜双孔穿刺结合鼓室注药和外用或口服常规药物进行治疗,临床症状主要为耳鸣、耳闭塞感、耳痛。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上差异无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用一个孔鼓膜穿刺抽液结合常规药物治疗,具体过程: 首先对患者的外耳道皮肤进行碘伏擦拭消毒,然后将在1.0%丁卡因中浸润过得棉签贴于患者鼓膜上5~8 min,进行麻醉;麻醉结束后采用5号细长型针进行穿刺;穿刺针进入鼓室后,导入注射器针头,用注射器抽搐内部积液,抽尽积液后,拔出针头。同时给予常规治疗药物,包括鼻剂滴鼻,口服适量的糖皮质激素,同时口服广谱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药物治疗1w为1个疗程,患者手术结束后服药1个疗程后复查,效果欠佳者可重复以上过程进行第2次治疗。

试验组:用碘伏对患者外耳道及鼓膜进行全面消毒,运用2%的丁卡因棉片对患者外耳道的皮肤和鼓膜行表面麻醉。以长5号针头,在内窥镜下从鼓膜前下象限刺入鼓室,缓慢抽出鼓室的内分泌物,再用糜蛋白酶4000 U和地塞米松5 mg混合液1mL轻度加压注入鼓室,同时让患者行下吞动作数次。术后口服适宜抗生素和粘液促排剂1w,嘱患者近期避免头部接触水,保持耳内干燥,预防感染,1w后复诊,没有治愈者可重复治疗,不超过3个疗程。

1.3疗效判定[1] 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通过耳镜检查耳膜恢复正常,鼓膜标志明显、颜色正常,患者的听力恢复正常,进行纯音测试正常,患者没有复况;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出现明显好转,耳膜基本恢复,鼓膜颜色和标志基本正常,听力提高 10 db以上,患者在半年内无病情复况;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加重,检查耳膜无明显变化,鼓膜标志不正常,听力没有恢复,或患者于半年后复发。

1.4数据处理 采用 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分析和处理,计量数据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资料采取χ2检验,以P

2结果

出院后随访1~6个月,试验组治愈21耳,治愈率48.8%,试验组治疗痊愈15耳,治愈率为33.3%,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有差异(P

3结论

中耳炎是一种耳鼻喉科对见疾病之一,分泌型是中耳炎中最常见的,其特点是鼓室有积液和听力下降,属于中耳非化脓炎性疾病,有急性和慢性2 种。病因较多,主要包括先天性咽鼓管功能不正常、中耳黏膜的气体交换功能异常及乳突气化功能低下,后天性的咽鼓管表面缺乏活性物质、外界感染及一些高危理化因素等,但多数研究表明咽鼓管功能缺乏是分泌性中耳炎的最主要病因[2]。目前我国本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成人和儿童均为易感人群,长期性的分泌性中耳炎可间接导致听力损害、患儿语言发育受限及增加中耳炎发作的危险。即积极合理的联合治疗对此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篇3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房地产业发展很快。尤其是城市住宅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地以综合开发的方式建成一大批住宅小区。据不完全统计, 现在我市已经有各类不同类型的住宅小区8 000多个,房屋建筑面积已达上亿平方米。这些小区的建成,不仅给城市面貌带来了显著的变化,而且也缓解了城市居民住房困难,提高城市建设的社会化水平,增强城市建设的有序性,合理性和完整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本文依据档案资料对居民住宅小区管理及模式,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住宅小区的管理是城市管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表现在:

1.住宅小区是国家和人民的重要财富,应通过必要的管理手段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住宅小区是国家化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起来的,是人民的宝贵财富。因此,更要加强管理,使其达到它应有的使用年限,发挥其社会功能和效益。

2.加强对住宅小区的管理是国家对人民群众关心地具体表现,搞好小区的管理,这应该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通过小区管理和服务可以联络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感情,可以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凝聚力。

3.住宅小区管理关系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关系到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精神面貌的体现,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表现。

住宅小区是人们居住生活的活动空间,从封闭的室内延续到开敞的室外自然环境空间。由于采取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所以住宅小区集合了土地、道路、房屋、市政绿化、环卫、供水、供电、供气、电讯、公用设施等多项建设,同时,还包含行政,文教,经营,服务等多种社会职能和经济活动的综合载体。是多种因素的复合反映,过去由于小区重建设,忽视管理,不注意小区档案原始资料的积累,给在建或已投入使用的住宅小区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

二、小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小区建设是个新事物,没有现成的管理方法、模式,档案资料记载不全,住宅小区普遍存在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全,物业管理与小区管理不相适应的问题。

2.小区管理跟不上建设速度。多年来,小区建设发展快,规模大,但小区管理却是个薄弱环节。据档案资料记载国内、国外小区住宅建设从形式到布局种类繁多,但小区管理资料档案都很少,小区管理无从借鉴。

三、通过小区管理模式,确定小区管理方法

小区住宅管理模式即管理与经营结合起来,成立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机构,依据物业管理条列以经营的方式对住宅小区进行有偿服务,综合管理。它的优点:

1.有利于边建设边管理。一个住宅小区从建设到全部建成交付使用,由于建设周期长,许多管理中的矛盾还没有到小区全部建成就已经发生。因此,物业管理机构就可以在边建设的同时边进行管理。这样,能及时解决发生的矛盾,保证小区管理的即时性和连续性。

2.各种原始档案资料齐全,有利于售后服务。由房地产开发公司对住宅小区进行综合开发,从规划设计、征地施工、管道铺设、各种图纸、表格、数据都有第一手档案资料,为便于日后小区管理工作,物业公司应有专业的档案管理部门。

3.有利于管理资金的筹措。在商品房屋销售成本中,分摊一部分管理维修消费,可以弥补小区管理费用不足,而这部分费用的提取,只有房地产开发公司才具备优越的条件。

四、依据档案资料,完善小区管理办法

物业管理机构对住宅小区进行管理优点明显,但同时也还要解决综合管理中的其他一些问题。

1.必须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应根据国家颁布物业管理法规,完整准确的收集好与开发建设小区有关的档案资料,并以此制定小区的各项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定。

2.必须建立一支专业管理队伍,特别是档案管理人员及时提供给专业人员各种数据资料,以解决小区住房维修和管理方面的需求。

3.经常对住宅小区进行日常管理,除了档案管理要保证必要投资外。还要解决维护管理,养护修缮,改造添置的经费开支,应当有一条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保证小区管理工作正常开展。

篇4

中西医康复相结合是中医康复教育的一个方法。中医康复教育的对象是在职中医人员和中医本科生;最常见的康复病种以神经损伤为主,例如脑损伤、脊髓损伤等,对主要病种进行中医康复教育,尽快掌握康复流程及主要内容,使从事中医康复的人员将中医康复理念及方法推广到心肺等其他领域应用。

现职中医工作者的康复教育

由于现在许多医院的康复科是在现有中医科人员基础上组建而成,因此对现职中医师、针灸师、按摩师的培训和教育大多采用送到康复医疗发展较全面的医院进修学习,因此对进修生的培训在重视中医康复疗法的同时应该进行现代康复疗法及评定内容的补充,在培训方式上采用理论授课及实际操作相结合,使进修人员在进修后能将中西医康复知识运用于临床。

1培训计划:将康复评定及中西医康复疗法设置为培训内容,与中医针灸、按摩、中药的使用与具体问题相结合。以脑血管病及脊髓损伤的评定、康复为切入点,将现代康复理念融入中医康复疗法。针对具体的康复问题,如假性球麻痹、痉挛、肩手综合症、偏瘫平衡障碍、认知障碍、失语及脊髓损伤并发症等,设置相关课程,使进修医生对中医康复有全面认识。通过以上培训,使中西康复融合贯通。

2现代康复疗法的介绍:在介绍以上评定和不同障碍康复的基础上,介绍物理治疗法、作业治疗法的基本方法及内容。培训计划目的是将中西医康复概念及方法融会贯通,必将对中医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篇5

关键词:中医康复;优势;特点

【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111-01

中医是我国的医学国粹,其中中医康复医疗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各代医学家的努力下,中医康复医疗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正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医康复学。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加大,人口老龄化进展变快,中医康复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优势也日渐明显,它必然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1 中医康复学的概述和特点

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康复医学是用医学手段达到预防、恢复或代偿患者的功能障碍伪目的的医学分支学科。在医学手段中,以应用物理因子为主。康复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各种疾病引发的功能障碍,应用评估和康复等手段,达到使病人回归社会的目的。

1.1 康复医学的对象:康复医学的治疗对象主要是急性伤病后及手术后的患者,各类残疾者,各种慢性病患者,有老年病的人群。中医学中没有独立的康复医学学科,但有中医的康复疗法的理论和丰富实践。“康复”一词,据《尔雅释诂》解:“康,安也”《尔雅释言》解:“复,反也。”是指恢复平安、健康,是疾病的治愈和恢复,非指现代的康复医学。中医康复,是指采用精神调节、合理饮食、功法训练、针灸推拿、服用药物以及沐浴、娱 乐等各种措施,对先天或后天各种因素造成的机体功能衰退或障碍进行修复,达到提高或改善病残者生命质量的目的。属于第四医学(康复医学)。

1.2 中医康复的基本观点:中医康复有一个显著的基本观点——整体康复观。强调“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即充分利用自然环境,适应和改造社会环境,形神兼顾,全面康复的观点。第二个基本观点是功能康复观,强调加强或恢复脏腑组织功能,加强或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功能补偿的观点。第三,康复预防观,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说法,强调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

1.3 中医康复疗法的组成:传统康复疗法有两大部分组成,内治法,即内服药物;外治法,包括药物外治法、器械外治法,手法功法外治法。

1.4 中医康复疗法特点:中医对于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立体的,将健康与疾病看做一个整体,对于人体的认识着重于功能,因此康复的重点也在于功能的康复。中医治病主张综合治疗,内外兼顾。中医重视外治法,针法,手法,功法等,特色鲜明。

2 中医康复学的优势

中医康复学有其特点也有其特有的优势,最重要的是它强调整体康复与辩证康复相结合。一般疾病引发的或者事故引发的身体障碍多是局部障碍,中医康复疗法将局部的功能障碍从整体出发,采取全面康复措施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其次,在采取措施的过程中不急功近利,从顺其自然、适应社会中求得个体的康复。强调循序渐进的功能恢复。最后,康复学继承中医的重要的辨证思想,辨证是康复的前提和依据。采用因人而异、因证而异的个体化辨证康复。中医康复学第二个重要的优势是形体康复于情志康复相结合,这是相比于西医较显著的特点。西医通常会根据功能体质也进行修复或者训练,但常常忽略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中医康复强调“形神合一“,功能康复即是训练”神“对”形“的支配作用,用病患者的强大意志力来支配身体的行动;强调”形神兼养“,是既有一套形体康复的手段,又有一套情志康复的手段。注重病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共同康复。最后一个优势在于自然康复和药物康复相结合。中医的治疗手法多样化是其特点之一,在中医康复上,内服药物和外治手法相结合使得病患者的康复更加容易。内服药物以外还注重饮食疗法,外治手法上包括针灸、推拿、功法训练等多种措施。

3 中医康复学的现状

中医康复学与现代康复有着学术观点(全面康复的整体观念)相同的共同点,治疗理念也较接近(被动和主动),也有着相似的运动疗法。但中医康复指导思想源于中医治疗理念,特色鲜明。中医康复主要适应病证的病机主要是不外虚实两端,虚在脏腑气血津液不足,实在痰饮淤血停滞。这些病证的主要病理是由气血衰少,津液亏虚,脾肾不足,血瘀痰阻导致的。使用中医康复学治疗需要有确定的康复指证,例如疾病或意外损伤后,留有残疾或脏腑组织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者;慢性病证或疾病缓解期;病人体弱,活动受限,生活自理困难者;临床治疗的后期或疾病愈后,仍有不适症状者,或理化检查仍不稳定者;手术后或放疗、化疗后有并发症或其他不适者。康复应用动静结合、药食结合、内治于外治结合、调神与养形结合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有:调摄情志法、娱乐法、传统体育法、自然沐浴法、针灸推拿法、饮食法、药物法等,其方法简单易行,不需要昂贵的医疗设备和复杂的操作技术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可由病人自身或者其家属或基层医务人员来完成,适合家庭康复和社区康复。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视,中医康复学也得到了发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医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一方面,全国各地中医药类院校都开设了针灸、推拿、营养学等专业课程,培养中医康复学人才充实各地中医康复医疗机构。另一方面,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医康复学,其学科的学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学科带头人通过开展各种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来提高中医康复学人才的理论和临床水平。有关专著杂志也相继出版,如《中医康复学》等。

但在看到进步的同时也要了解中医康复学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例如,中风病人中医康复理论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早期康复意识仍需要加强,多数中风病人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只重视了生命体征的抢救,错过了康复的最佳时机,给后期肢体功能的回复造成极大困难。现在关于中医康复学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还有待加强,需要增强研究结果的可行性和可信度。另外,要注重对疗效评定标准的统一,国际上公认的疗效评估方法还没有得到普遍的应用。这些问题都要在学科实践中得到解决。

4 中医康复学的进展

篇6

关键词:肝阳上亢型偏头痛;中医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属中医学头风、头痛等范畴,临床上常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小便泛黄,心烦易怒等症状[1]。《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将偏头痛证候类型共分为脾气虚证,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和瘀血阻络证四种,其中肝阳上亢型最多见,且以中青年患者居多。肝阳上亢证的辨证要点为:舌红苔白,脉弦数,头痛而胀,时常裂开,易急躁,同时易感冒发热,口苦咽苦,小便泛黄等[2]。目前,西医治疗偏头痛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加压治疗等,其常见的主要治疗药物为β-受体阻断药、麦角碱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钙通道阻滞剂、选择性5-HT受体激动剂、激素类、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等,上述药物发挥疗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副作用,严重的限制了上述药物的广泛应用。中医对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认识历史悠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且副作用小[3]。笔者总结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病因病机和现代中医治疗研究进展,以期为肝阳上亢型偏头痛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1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学认识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病因病机历史悠久,大都与肝相关,或肝阳上亢,上冲于脑;或肝气郁结,风挟上扰;或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于脑,皆发为头痛[4]。《素问》有云:“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若情志暴怒,则肝失疏泄,肝之阳气上亢,气血逆乱,发为偏头痛”。关竹洋[5]认为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是由于阳亢风动,火邪上冲,从而导致头胀头痛,面红目赤,口苦等。高美富[6]认为肝阳上亢型偏头痛主要是由于肝木失养、肾阴亏虚和气郁化火等,进而使肝阳偏亢所致。陈卡玲等[7]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素体肝木偏旺,又因情志不畅,肝失条达,气机阻滞,郁而化热,加之水不涵木,而致肝阳上扰清窍,因此宜采用清肝养血法治疗。陈如松[8]认为肝阳上亢型偏头痛共有肝阳上亢与肝肾阴虚并重,肝阳上亢重与肝肾阴虚,肝肾阴虚重与肝阳上亢三种病机,治宜平肝潜阳,益肾养阴。因此,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发病皆和肝有关,或肝阳上亢,或肝肾阴虚,或肝失疏泄,或肝风内动等。

2现代中医治疗方法

2.1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遵循“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基本规律,近年来,针刺疗法由于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创口小、不良反应小、依赖性低、无成瘾性,价格低廉等优点,越来越普遍用于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治疗。针刺疗法主要包括穴位注射疗法、电针疗法、毫针疗法、针刀疗法、埋线疗法、刺血疗法等。李黛颖[9]采取“平腕立指针刺手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取百会、印堂、太阳等作为主穴治疗,使平肝潜阳,息风镇痛,总有效率达到了90%。陈硕康[10]采用赖氏通元针法治疗本病,主要以调任督二脉为主,调节阴阳气血为辅,使阴阳调和,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97%。魏燕芳等[11]采用巨刺法,以疏泄肝气,调理气机,滋阴潜阳,总有效率为86.67%。莫小琴[12]采用浅刺疗法通过“治皮”、“治络”激发经气,调节营卫脏腑虚实,使气血顺,阴阳和,从而达到抗病祛邪的目的,总有效率为90%。张月圆[13]采用子母补泻配穴法治疗本病,其有效率为66.6%。由此可见,针刺疗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具有显著的疗效,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针刺各种穴位达到平肝潜阳,息风清热,滋水涵木,疏通经络气血和止痛等作用。

2.2中医方药治疗

肝阳上亢型偏头痛多为本虚标实、虚实交杂的内伤头痛,治疗基本上遵循平肝潜阳,息风止痉,滋水涵木,疏理气机的原则。方药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历史悠久,各大医家采用不同自拟方辩证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代研究表明[14],在治疗本病方面,与西药相比,中药的不良反应更少,疗效更佳。张轶丹[15]使用平肝潜阳、化瘀通络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未见不良反应。于红专等[16]采用平肝熄风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36例,总有效率达94.44%,该药主要起平肝息风,活血通络的作用。陈卡玲等[7]采用清肝养血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旨在清肝平肝,养血柔肝,疗效确切,总有效率达82.9%。支应鹏[17]使用平肝镇痛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64例,有效率为90.63%,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头痛次数和头痛时间,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头痛程度。张捷等[18]使用人参石膏汤联合盐酸洛美利嗪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60例,患者头痛发作频率、头痛缓解维持时间均得到明显改善,有效率达91.67%。洪良才[19]使用头痛宁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76例,效果突出,总有效率为97.37%。张正学[20]采用石决明、栀子、川芎、天麻等药物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达到平肝息风,补益肝肾,清热泻火的作用,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头痛症状和睡眠质量。王铃清[21]采用柔肝息风汤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能以柔肝息风,活血通络,总有效率为90%。由此可见,现代的中医方药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主要以自拟方为主,且疗效显著,与西药相比,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2.3针刺疗法与方药结合

李栋[22]用针刺法联合养血平肝方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43例,其结果显示与仅服用药物比较,结合法治疗病患头痛发作的次数更少,持续的时间更短,疼痛的强度更低。尹理娜[23]通过针刺配合天麻钩藤饮综合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50例,其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头痛伴随症状以及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功能受限及情感障碍这两个维度上均优于单纯口服天麻钩藤饮的治疗。彭英[24]采用针刺配合蝎麻散综合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38例,疗效突出,结果显示其总有效率为97.4%。刘舰遥[25]采用针刺配合天麻钩藤饮加减口服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其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药物组,有效率为90.9%。由此可见针刺疗法和方药结合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效果优于药物治疗,此法可值得推广。

2.4中医其他治疗方法

此外,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治疗还有耳尖放血疗法,耳尖放血合散偏汤综合治疗,眼针疗法,五音疗法,刺血疗法配合耳穴疗法,刺络放血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法,针刺宁神穴配合羽调式乐曲治疗法,中西药联合使用法等。对于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治疗,现代中医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且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因此,在临床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中医治疗方法相结合治疗,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3结语

篇7

【关键词】中医康复疗法;现代康复;联系

引言

中医康复疗法以其“悠久的历史、系统的理论和丰富多彩的医疗方法”而闻名于世,近年来在国内以及国际医学界备受所重视、挖掘、整理、研究、开发之后,已有迅速的进展。特别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医在国际上的认可度更为提高,中西医结合式的康复疗法也备受医学界的关注与重视。

一、中医与中医康复疗法的内涵与外延

1.中医的精髓

中医以人体为整体,以气元论,天人合一、五运六气、脏象经络的形与神具及整体恒动的理论作为约定俗成的指导思想,以直观洞察为主要思维方式,以取类比象为演绎形式,以精、气、神为人体生命三宝,将人体内气系统如精、气、神和外气系统如自然、社会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以辩正论治为临床诊疗技艺,以证侯为调治目标。

2.中医康复疗法的主旨

中医康复疗法是结合疾病后期机体处于正虚状态及器质、功能同步损伤的特点,从而确立顺应自然、调摄阴阳、益气养形、积精全神、谨慎起居、形神共养、动静适宜、精气流通、协调脏腑、通调经络、养正祛邪、综合调理的康复原则,以使病残者的功能障碍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或重建为着眼点,以病残者恢复正常、回归社会、同健康人平等地分享社会与经济发展成果为实现目的。

3.中医康复疗法的精神

中医康复疗法将冶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原则融于一体,尤其强调医疗康复的作用,即以具有中医特色的传统医疗康复作为康复医学的主要康复手段。不仅具备现代康复医学所强调的多科性、广泛性和社会性,而且充分体现了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特点,不仅将疾病的预防、治疗和保健延寿作为自己与疾病做斗争的方式,而且也把残废和残疾者的功能障碍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作为自己的目的指向。

二、现代康复医学的内涵与外延

1.现代康复医学的简述

1947年,康复医学被美国医学界正式承认,被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研究;1960年,康复医学成立了世界性的国际康复医学学会;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康复医学”命名为“康复医学是综合地、协调地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措施,以便最大限度地使患者达到最好的工作能力与功能”;近年,对国内外对康复公认的提法为“康复是应用所有的措施,减轻残疾和残疾所带来的后果,使残疾和残疾者能够重新参加到社会中去。”

2.现代康复医学的主要思想

西方对康复医学的认识是“康复医学是应用所有的措施,减轻残疾和残废所带来的后果,使残疾和残废者能够重新参加到社会生活中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医学的康复并非单纯的医疗,而是包括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在内的全面康复。

3.现代康复治疗的规程

康复治疗应先对病、伤、残者进行康复评定,然后根据其康复需要与客观条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综合的康复治疗方案。康复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通常以康复医师为主导,康复专业治疗师和相关临床医学科研人员共同协作或组成一个康复治疗组来完成,并在治疗实施的过程中根据病、伤、残者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小结、调整治疗方案,直到治疗结束时为止。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假肢与矫形器技术是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四大技术。

三、中国传统康复医学与现代康复医学的联系

1.内容的异同

共同之处,康复医疗时针对病人的整体,采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体育治疗、物理治疗等等,毋庸赘述。不同之处,是由两种“康复”方式的不同的义而引起,现代康复医学的“康复”有特定的涵义,它针对于一种经过治疗也不可能恢复到健康状态而言;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的“康复”范围较广,包括经治疗后也可能恢复到健康状态而言,从这种意义上说,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的“康复”似乎可以理解为“恢复”。

2.康复措施的差别

现代康复医学的“康复”包括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在内的全面康复;而中国传统康复医学侧重于医疗康复,而对功能评定、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康复工程等方面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也就是说,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在促使患者回归社会,重新参加到社会生活中去,自食其力,创造物质财富,并同健康人平等地分享社会与经济发展成果的方面缺少具体措施。

3.发展阶段的不同

两者的康复对象和具体的康复医疗法也有一定的区别。如以康复疗法而言,现代康复医学的康复疗法包括物理疗法、药物疗法、饮食疗法、体育疗法、作业疗法、心理疗法、生活训练、技能训练与语言训练等方面;而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则主要有针灸、按摩推拿、气功、体育锻炼、饮食、药物、心理治疗等疗法。

4.康复对象的异同

世界康复界认为康复医疗的对象主要有十一种疾病,即心脑血管病;慢性肺病;慢性疼痛;老年病,神经科疾病;骨伤科疾病(包括意外事故);肿瘤;慢性胃肠道疾病;精神疾患;酒精、药物滥用成瘾;大量吸烟。后三种疾病尚未成为严重问题,康复医疗对象主要是前八种。

四、结束语

综前所述,中国传统康复医学与现在康复医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为了有效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我们必须将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和现在康复医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医者仁心”的行医理念投入医护工作,才能使病人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篇8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会长晁恩祥教授介绍说,中医药管理局的专家组已经根据我国人禽流感易感人群的年龄拟定了三种可预防人禽流感的中医疗法。这三种中医疗法是:①清热解毒、益气化湿法。此疗法适合人禽流感疫区的老年人使用。②清热解毒、化湿透邪法。此疗法适合人禽流感疫区的中青年人使用。③清热解毒化湿法。此疗法适合人禽流感疫区的儿童使用。由于目前人禽流感并没有大面积流行,而且该病疫区也不十分广泛,故上述三种中医疗法中所涉及的具体药物及用法尚未公开。人禽流感疫区的易感人群如欲使用上述中医疗法,应咨询专业的中医师。

同时,卫生部根据人禽流感患者的病情和症候,拟定了六类可防治人禽流感的中成药。这六类中成药是:

1.解表清热类药物:此类药物主要包括连花清瘟胶囊、柴银口服液、银黄颗粒等。

2.清热解毒类药物:此类药物主要包括双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粉针剂等。

3.清热开窍化淤类药物:此类药物主要包括安宫牛黄丸、清开灵口服液及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等。

4.清热祛湿类药物:此类药物主要包括藿香正气丸、葛根芩连微丸等。

5.止咳化痰平喘类药物:此类药物主要包括苦甘冲剂、痰热清注射液、喉枣散、祛痰灵等。

6.益气固脱类药物:此类药物主要包括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

推荐期刊
  • 中医
    刊号:11-2166/R
    级别:北大期刊
  • 陕西中医
    刊号:61-1105/R
    级别:统计源期刊
  • 中医正骨
    刊号:41-1162/R
    级别:统计源期刊
  • 中医研究
    刊号:41-1124/R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