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09:27:3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儿科护理综述,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 护理管理
1 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1.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护士对病人的管理过程,而管理过程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护患关系,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有病家长格外着急,对护理的要求很高。为此我科安排2个责任心强,静脉穿刺技术过硬,有沟通技巧的护士做责任组长,专门上白班,负责新入院患儿的接诊、治疗与护理,要求她们做到接诊热情,健康宣教全面,治疗护理及时,给家属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负责科内危重患儿的一切护理工作和所管辖组内病人的健康宣教,让家属了解病情与治疗。同时每个病房都有专门的责任护士,除做好健康宣教外,还要利用一切机会多接触患儿、跟他们玩耍,以消除他们的陌生感与恐惧感,并且病人多时护士实行弹性排班,如增加中班与夜班工作人员以保证治疗护理工作的及时,减少护患矛盾。
1.2 关心和尊重护士 现在儿科患者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都视为掌上明珠倍加爱护, 一个小孩就有两个甚至四五个家属围着,对头皮静脉穿刺的要求高, 同时这些父母年青气盛脾气大,护士如果不能“一针见血”,常常遭到家长的责怪和投诉甚至谩骂,“一针打不上”就否定你的一切。而且儿科患儿病情变化快,小孩自我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差,观察护理较成人有一定难度。因此儿科护士在工作中要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多护士都不安心儿科工作,所以护士长在工作中既要对护士严格要求,督促其按要求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又要关心护士,尊重护士,理解护士,在关键问题上勇于为护士承担责任和风险,有错误应在事后单独批评,维护护士的自尊心;如果护士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护士长应尽量创造条件给予帮助,关心体贴他们,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安心在儿科工作。
.3 加强医护合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儿科由于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医护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分歧和磨擦。如:医生对护士的要求是正确执行医嘱,仔细观察和及时反映病情,而护士却要全方位地护理患儿,进行健康宣教、解答有关疑问、解决护理问题、做好护理记录等,工作繁忙。有些医生很不理解,认为护士不务正业瞎忙碌,使护士的工作得不到尊重,而有的医生工作缺少计划性,早上忙于写病情记录,造成查房不及时、医嘱不及时、临时医嘱过多,造成护理工作忙乱,护士对医生有意见等等,对于这些矛盾,护士长首先从护理上查找原因,若主要责任在护士应批评帮助护士,并向医生解释道歉,责任在医生应不卑不亢地给予策略解决,护士切忌同医生发生正面冲突。本着平等、尊重、团结的原则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 灵活使用管理策略,加强病房管理
2.1 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在病房制定并推行“首问负责制” “首问负责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护士要主动开口问:您找谁,有事吗?需要帮助吗?第二方面是患儿家长有什么疑问,如果问到哪位护士,那位护士马上负责解决,不推给其他护士,即使护士解决不了的医疗问题也必须由护士传达给医生,避免家属传达不清或家长认为护士是在有意推委等情况发生。
2.2 根据儿科特点创造人性化环境 为了减轻患儿对医院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在病房创造家庭式的温馨环境。我们在病房透视窗上张贴儿童喜欢的利用静电吸附的塑料卡通唐老鸭、米老鼠等图案;在病房走廊的墙壁上张贴色泽鲜艳的育儿知识并配有好看的卡通图画;在护士站大厅的天花板上挂上风铃;在每个病房里挂有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育儿小册子,病房内有各种温馨提示卡。鼓励家长为患儿买玩具,护患双方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2.3 严格控制交叉感染 儿科是控制交叉感染的重点科室。针对这种情况,我科变过去被动应付检查为现在主动迎接检查,采取日提醒、调、月检查等方法,让每位护士熟练掌握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积极推广一次性物品,厂家为我科特制的各种型号的小儿胃管、小儿肛管、小儿吸氧管、小儿吸痰管及一次性中单已经得到普遍使用,一次性物品既方便了护士操作又受到了家长的普遍欢迎。对不能一次使用的物品如氧气表、负压表、雾化器、呼吸机管道、吸引器装置等均做严格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病房定期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收住肠炎病人的病房每天用消佳净消毒液拖地一次。
3 正确对待护理纠纷
3.1 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 ①采血输液没有做到“一针见血”;②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固定不良,造成液体外渗或针头脱出;③工作不到位,遗漏液体;④拔针后针眼压迫不好而出血;⑤患儿皮肤娇嫩,液体外渗,致局部出现红肿、水泡;⑥护士忙着抢救重病人或处置新病人而没有立即为某位患儿处置;⑦病人多,治疗、护理不能及时;⑧各种处置、操作未告知家属目的、注意事项。⑨解释不耐烦、态度生硬;⑩给小孩镇静后送门诊未能及时安排检查。
3.2 纠纷的防范措施 ①加强“三基”训练,提高自身技术水平;②护士实行弹性排班,护理人员根据年龄大小、技术水平高低、责任心强弱搭配、优势互补,解决了8h外护理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③强化法律意识,进行责任心教育,认真做好每一项护理操作,如实记录护理文档,在保护患儿的同时保护自己;④严格查对制度,每位患儿每日输注的液体(包括临时液体)都要认真查对,药名、剂量、配制人、每瓶液体的输注时间及操作护士都要有记录,责任到人;⑤严格执行告知制度,每项操作和处置都要告知目的和注意事项;⑥须送检查时应提前与相应科室联系,小儿镇静后及时送检查;⑦执行纠纷预警制度,对有纠纷倾向的患儿,除向主任、护士长汇报外,当班护士要做好交接班,将信息迅速传递给各班,使各班谨慎对待,防止事态恶化。
二 对家属心理护理体会
患儿家属的主要心理问题有:1.恐惧与缺乏安全感:家长对疾病预后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对其他相同疾病患儿的预后敏感,尤其是急、重危患儿的家长,表现得很悲观,避免说一些关于生死的问题甚至字眼; 由于心疼孩子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的检查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患儿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家长表现出不敢看或者躲开的行为。 2.焦虑和紧张:对环境的陌生感引起的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反复询问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答案或不断打听医护人员的情况,希望转到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所管的床位; 住院期间由于病情变化产生的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对病情变化的反复陈述,要求医护人员不断观察,耽心遗漏病情变化;由于长期住院经济负担较重引起的焦虑;表现为不安心治疗,要求提前出院。3.怀疑和不信任:对疾病的不了解引起的对治疗方案的怀疑;表现为拒绝配合医护进行治疗,阐自使用自己所谓的办法或找来许多书籍对医生的诊断进行对比,并以书上的方案为准;对医务人员由于年龄、性别、言语、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引起的不信任;表现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的不信任,要求更换主管医护人员;对医疗设施和治疗环境的局限引起的对治疗能力和条件的怀疑;表现为挑剔住院环境和设施,要求转院等。
【关键词】护理干预;儿科;静脉输液
【中图分类号】B 【文献标识码】R473.7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715-01
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临床治疗的基本手段,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技术操作。但是,儿科对于输液治疗存在一定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常采用哭闹等方式拒绝治疗,同时患者家长关心患儿,多希望穿刺一次成功,这给护理工作的进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也影响了护患之间的关系。我院近年来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儿科静脉输液的顺从性、穿刺成功率、满意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6月-2013年7月于我院儿科病房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10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0例,其中观察组中男235例,女265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4.2±1.6)岁;对照组中男227例,女273例;年龄1-9岁,平均年龄(4.2±2.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对患儿正常接待,与患儿家属交流沟通。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①患儿入院时护理人员接待热情,仔细询问病史,详细了解病情,将患者及家属安排妥当。同时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并征求意见,充分了解患儿及家属的需求并尽量满足。通过语言、心理等各方面交流,促使患儿最快时间内适应医院环境。
②减轻患儿的不良情绪非常重要。在输液室内,布置符合儿童心理的装饰,比如墙面均使用带卡通图案且色彩较温馨;在输液室的墙壁上贴挂各种贴画;建立玩具箱,并对玩具进行严格的消毒,保证玩具类型适合各年龄段的患儿;输液室内配备有电视、录音机等,可供患儿看电视、听音乐等。
③对患儿表扬与奖励:护理人员准确掌握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稳定其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患儿家长信任及理解。多给予患儿鼓励表扬,可采用暗示性语言,比如勇敢、坚强这些带有鼓励性的词。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想办法分散患儿的注意力,可在操作时询问患儿的生活学习等情况,缓解穿刺时患儿的疼痛感。穿刺成功后给予患儿一定的表扬及奖励,比如小红花、小饰品等,满足患儿自尊心,并增加荣誉感。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的顺从性、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顺从性采用文字描述法进行评定:
有效率=(积极配合例数+配合总例数)/总例数。①积极配合:患儿可主动配合护理人员进行静脉穿刺。②配合:患儿可出现哭闹,但不妨碍静脉穿刺的进行。③不配合:患儿出现哭闹、挣扎等行为,无法进行穿刺。
穿刺成功率:记录并统计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治疗时首次穿刺成功次数,计算穿刺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顺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儿中顺从性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4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比较
3 讨论
儿童的自我意识是随着年龄逐渐增长而逐渐增强的,自我评价属于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生活中,儿童的行为、情绪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诱导,所以,采用积极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儿童进行针对性诱导,可使患儿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
本次研究中,加强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有利于取得家属的信任,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及抵触情绪,使患儿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医院环境,可以使患儿的注意力有所转移,尽快融入到医院环境之中,减轻恐惧、紧张感。护理人员加强护理基础上,应提高自身技能,穿刺时一针见血,尽量避免多次穿刺。同时在工作中,增强责任心,端正态度,尊重患儿及其家属,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可协调护患关系。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儿中顺从性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46.00%(P
综上所述,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儿静脉输液的顺从性、穿刺成功率,值得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 费信果.自着性弹力包带在急诊休克病人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45.
[2] 田浩,杨新凤,余健,等.白萝卜局部外敷治疗儿科输液渗漏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2):2101.
[3] 李君丽,韦琴.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儿科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5):1116-111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观察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期间接收的206例儿科门诊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中,男患儿58例,女45例;年龄从1岁至13岁,平均(7.29±2.51)岁;观察组中,男患儿54例,女49例;年龄从1岁至13岁,平均(7.96±1.42)岁;两组在基本的年龄、性别与病情等信息上没有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2.1健康教育需要针对患儿与家属做好必要的健康教育,通过专业知识的引导来促使患方配合输液工作的开展。要通过解释说明来达到患儿逐步熟悉治疗环境,减少焦躁情绪的效果,避免其过于紧张导致的心理压力与躁动[1]。要让家属保持平稳的情绪,让其意识到家属的安抚对患儿平稳情绪有较好的辅助作用。要家属提升治疗配合度,由此保证工作开展的顺畅性。教育指导要通俗易懂,同时要配合一定情绪安抚的意识,让家属快速理解护理工作配合要领,迅速做好配合角色中。可以指示家属观看墙面宣传内容,快递理解注射注意事项与流程。要指导家属掌握基本的儿童保健知识,做好基本的疾病说明指导,防控病情进一步恶化或者复发,嘱咐其做定期复诊[2]。
1.2.2心理护理要充分的意识到心理护理对患儿与家属的重要性,提升其治疗配合度来有效的减少护理工作差错与纠纷。可以让患儿观看手机动画视频,或者播放趣味音乐[3]。在穿此前需要充分表扬患儿,穿刺后要进行进一步的口头鼓励与表扬。甚至可以通过聊天、讲故事的方式转移患儿注意力,提升其疼痛耐受度,减少其过度的关注注射导致的工作干扰,转移注意力有助于快速的完成穿刺。输液中,需要做好巡视强化,避免异常变化。优化环境管理要做好输液室温度湿度管控,温度在24℃左右,湿度在50%至60%。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每天2次,每次半小时,保持空气新鲜[4]。或者通过设备做好空气更换管控。要保持柔和充分的采光,提升视觉舒适度,避免过于昏暗导致的患儿心理惧怕感。同时注重整个环境的温馨设置,避免严肃环境构成的患儿情绪紧张。可以适宜的张贴卡通图片等细节设置,色彩也可以保持温和的粉色。保持输液室环境管理,避免人员过于嘈杂,保持有序秩序安排,及时做好人员疏散。
1.3评估观察
分析各组护理操作后患儿配合率、护患纠纷率、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家属护理满意度主要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护理总满意率为非常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的总和。
1.4统计学分析
收集护理数据,采用SPSS23.0分析,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患儿配合率、护患纠纷率情况
见表1,在患儿配合率、护患纠纷率上,观察组为76.70%和3.88%,对照组为55.34%和18.4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各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
见表2,在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89.32%,对照组为72.82%,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新生儿科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法律意识淡漠:在护理过程中,因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慎独精神和法律知识,服务意识不强,不耐心解释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也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操作规程和交接班制度,因此出现疏忽大意或用药错误或各种医疗仪器的使用方法不当等,也未落实医疗器械用前检查和治疗中观察等措施。尤其在夜班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护士任意简化操作规程,致使护理记录不准确或不及时,从而造成护理风险的存在。
护理人员技术不熟练,知识经验缺乏:新生儿科护理人员严重不足,达不到规定的床护比例要求,特别在工作繁忙之时,常造成患儿家属长时间的等待。同时再加上一部分护士对新药的作用和药物配伍禁忌缺乏足够的了解、穿刺技术不太熟练、专科知识及经验缺乏、护理工作量较大以及护理人员工作负荷过重等原因,导致某些护理流程不尽合理,因此易引起纠纷或产生护理技术风险。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加强护士风险意识教育,做好风险评估:要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程序和执业范围,认清当前形式,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转变护理服务观念,实施全程护理质量管理,并有计划、有目的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与风险教育意识,以减少护理中的风险。在护理中,由于患儿家属有权知道各项护理操作内容和应承担风险的事宜,因此护理人员要严格做好疾病发展的可预见性和风险评估[2],通过识别与评价风险,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对于风险评估较低的新生儿,应做好重点监护。我科在明确护理工作具有高风险的基础上,针对潜在的护理风险,制定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如新生儿沐浴、抚触等技术的指导和护理常规等,达到了预防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目的。
加强护理质量监控,明确风险管理职责: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医德修养,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切实履行护士的职责。要根据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成立新生儿护理质量监控小组,并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及宣教制度,明确护理风险防范措施,使大家对各项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护理质量管理要职责分明。不断强化对护理人员的知识培训,定时进行护理安全管理讨论,找出潜在的不安全隐患,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改进措施。注意加强巡视和记录新生儿体温、大小便次数、新生儿吸吮等情况,不断促进新生儿科护理质量。在收送新生儿沐浴或护理操作时,应坚持逐个拆开清洗,不可同时脱掉多个新生儿的衣服,待洗完后应及时查对新生儿识别带或手圈是否正确,在确定无误后及时包裹好。注意沐浴期间应随时调节水温,工作人员更不得随意外出,亦不可有非工作人员进入,避免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
实行人性化管理,合理安排人力资源:人性化服务是强调以人为中心,在护理工作中不断转变护理人员的服务观念,制定护理服务用语和护士风险防范培训计划,使其了解风险管理的作用与目的,明确护理人员和患者各自的权利,这不仅有助于护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与持续改进,同时也对降低医疗护理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3]。要根据新生儿科具体情况,制定可能发生的各项护理风险应急预案,并制作成册,发到每位护理人员手中,要求人人掌握,从而进一步完善制度。另外要加强夜间、午间以及交接班期间的薄弱环节的工作,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尽量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巡视次数,以减少不必要的护理风险。
讨 论
新生儿科是临床高风险科室,但由于患儿家属对医疗或护理风险认识不足,加之病情变化较快和患儿无家属陪护,且从住院到出院均有护理人员操作进行,所以如果稍不注意某个细微护理环节,就可出现差错,导致潜在护理风险的存在或造成新生儿不良后果。本组通过不断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隐患以及各项措施的落实,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强和健全了新生儿科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做到了持续质量改进,使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得到了增强,提高了护士主动查找护理安全隐患和工作中薄弱环节的积极性,都能严格按照护理范围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进行护理操作,并有针对性地规避了相关风险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收到了满意效果。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改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护理风险管理已成为一项长期性和持续性的工作。尤其作为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只有不断加强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健全护理管理机制,合理配备人力资源,完善各种规章制度[4],努力从制度规范、护理服务流程、人员培训、风险评估等各个环节入手,善于观察,总结和分析护理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从而才能有效推进科学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杜绝护理风险的发生,确保新生儿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淳德,郑思炳,王渠江.医疗风险管理浅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8(7):405.
2 夏纯,邓瑛瑛,王晓艳.临床科室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2):44-45.
1不同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1.1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I)教学法自20世纪7O年代起,国外医学院校兴起PBI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其基本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引导。以临床问题为基础,以自我学习及小组讨论为教学形式的课程模式。两篇独立的Meta分析对2O年来有关PBI在医学教育方面的研究做了综述,一致认为,采用PBL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在临床知识测试、临床工作能力及专科培训方面的能力远远超过传统教学方法教授的学生。
采用PBL教学方法教授儿科护理学,可以通过以问题为载体的方式学习典型临床病例,采用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查找文献资料一解决问题的滚动学习链的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解决临床病人的疾病问题获取知识。目的在于培养护生将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临床技能、护理管理的知识有机融合,培养其将知识融会贯通的思维。
PBL教学模式从现象上看教师无须再围绕某个知识点讲细讲透,实际上教师必须对某些知识点精通掌握才能提出中心问题,才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形成一个知识链甚至知识网。因而PBI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有驾驭问题的能力,因此该课题的核心问题是师资培训。而且,由于教学方法本生的特点,PBL教学需要的师资较多。在培训师资时可以以教学单元为单位,对参与教学的师资进行相关培训,包括本教学单元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知识。临床知识包括某一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后及疾病转归等。
同时还包括对临床相关疾病护理中需要观察的重点,出现相应的临床问题时如何考虑和分析。通过PBL教学,护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护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对儿科护理的兴趣及日后在见习中的主动学习,同时对护生临床推理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l.2模块教学模块教学依据知识结构体系,形成教学模块,实现一种“立体化”的教学方式。在l临床课程中应用模块教学可以加强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之间的纵横联系,提高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对临床工作的总结和做临床科研奠定研究基础,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从事儿科护理工作,需要在严密观察病情的基础上独立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协助医生解决临床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以病人为中心,从临床实用角度去认识概念,加强概念知识的纵横联系,提高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开展模块教学教师必须对某些知识点精通掌握才能开展。另外,临床病例的选择和病情观察与处理也会对教学效果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
1.3教学中临床场景的设置及多媒体的应用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实践学科,如果在教学中设置临床场景,病例在病案基础上,以多媒体形式给出相应的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就能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开展该方式的教学,便于学生日后在临床工作中快速回忆所学知识并适时应用于临床工作,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现象。结合临床场景的模块教学,从临床护士观察病情,医师针对病情变化处理病人的角度人手学习典型临床病例,引入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同时,帮助学生通过解决临床病人的疾病问题获取知识。教学目的在于培养护生将疾病的发病、诊治及转归与l临床工作有机融合,培养其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并且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通过典型病例讲解使学生判断临床病人是否有脱水,脱水的程度和性质,如何纠正、补多少液、补什么液体、补液速度如何,解决上述临床问题必须要理解血液渗透压的概念,脱水情况下液体转移的问题等。。2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关键问题
[摘要] 目的 探讨加强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该院儿科住院就治的28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黄疸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加强护理模式。干预后,对两组患儿的相关疗效性指标进行观测、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有131例、对照组有122例完成观察,完成观察的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生产方式、喂养情况、年龄、体质量、Apgar评分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黄疸持续时间为(4.02±1.01)d、黄疸消失时间为(7.05±2.20)d、胎粪初次排出时间为(12.94±4.06)h、经皮胆红素(8.98±1.31)mg/dL及血清胆红素(12.01±1.61)mg/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加强护理模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3(a)-0149-04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tensive Nursing Model in the Hyperbilirubinemia of Newborns
CHEN Qing, MA Yi-qiu, WEI Su-lan, HUANG Xiao-ming, CHEN Cui-la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Yongni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Nanning, Guangxi, 53029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tensive nursing model in the hyperbilirubinemia of newborns. Methods 280 cases of newborns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une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jaundice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intensive nursing model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the related curative effect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gender, fetal age, delivery method, feeding situation, age, body quality, Apgar score and severity of diseas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131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122 case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jaundice continuous time, jaundice disappearance time, first meconium discharge time, transcutaneous bilirubin and serum bilirub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4.02±1.01)d, (7.05±2.20)d, (12.94±4.06)h, (8.98±1.31)mg/dL and (12.01±1.61)mg/dL,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Intensive nursing model; Hyperbilirubinemia of newborns; Nursing effect
目前,新生焊叩ê焖匮症占新生儿住院病因第一位,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还未发育成熟,因此游离胆红素易通过该屏障[1-2],由于游离胆红素具有神经毒性作用,特别是对大脑基底核及各种脑干神经核的毒性,导致脑细胞损伤出现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可引起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死亡率极高,50%~75%死于急性发作期,幸存者中75%~90%可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是造成患儿听力障碍、视觉异常及智力发育迟缓的重要原因[3]。近年来,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有呈增高的趋势[4],由于胆红素神经毒性的可逆性,故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发生关键,也是新生患儿护理的工作重点。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采用加强护理模式干预13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综上所述,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经过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可明显缩短病程而早日康复,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该次研究所采用的加强护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但同时也应该加强新生儿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工作,许多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若能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是完全能防止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因此关于该方面的前瞻性研究可能会成为今后新生儿护理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颜云,李清平.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诊断研究进展[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5,38(1):101-103.
[2] 陈陆飞,吴坤海,刘琛,等.高胆血症新生儿溶血症血清学检测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23):3173-3175.
[3] 范倩倩,王少华.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的临床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7):1186-1189.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4(10):745-748.
[5] Bhutani VK, Johnson L, Sivieri EM. Predictive ability of a predischarge hour-specific serum bilirubin for subsequent significant hyperbilirubinemia in healthy term and ner-term newborns[J]. Pediatrics,1999,103(1):6-14.
[6] 张德芬.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1):2626-2627.
[7] 林一霞,王颖慧,李志宏.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s志,2013,22(22):2424-2426.
[8] 陈昌粹.新生儿黄疸护理研究进展[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4,20(4):279-285.
[9] 张宁.护理因素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及其措施分析[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5,6(2):77-70.
[10] 许文波,周丽,陈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J].中外医疗,2015(15):62-63.
[1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国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研究协作组.中国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华儿科学杂志,2012,50(5):331-335.
[12] 王艳丽,邹静静,汪惠琴,等.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转归情况[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108-110.
[13] 张恒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93例临床病例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8):140.
[14] 马繁荣,单玲.优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4):150-151.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护理
手足口病为急性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症状表现为发热、手足口部皮疹或疱疹等,部分患儿会伴有肺水肿等症状。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已经严重累及中枢神经系统,预后比较差,病死率比较高,患儿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时,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抑制患儿病情进一步发展,促进患儿康复,改善患儿预后,降低患儿病死率。
1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
手足口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生于0~5岁婴幼儿群体中,尤其易发于0~3岁儿童群体中,由于手足口病具备传染性,因此,该疾病的一项显著特点为聚集性暴发。0~5岁儿童尚不具备完全的个人卫生意识,玩耍时可以自己跑动,且喜爱与众多儿童一起玩耍,同时,儿童自身的肠道病毒保护性抗体缺乏,增加了手足口病的发生率[1]。男性儿童的发病率要高于女性,主要原因与男孩性格好动,多暴露机会相关。6月~8月为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地区不同时,流行月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说明,手足口病发生与发展的因素中,气象因素为一项重要因素,在气象因素的影响下,儿童免疫力会出现降低,增加了肠道病毒侵袭的几率,而且生物病原体的繁殖与传播在某些气象因素的促进下会加快,同样增加了手足口病的发病率。除了气象因素外,个人的卫生保健意识、免疫力等也是手足口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2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中的护理方法
2.1消毒隔离
手足口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为呼吸道、消化道密切接触,为了避免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儿科重症监护室中设置隔离区,患儿入院后经由隔离通道,进入到隔离区中诊治。护理人员为患儿提供各项护理服务时,穿戴隔离装备,同时,手部利用含氯消毒液清洗,预防护理其他患儿时发生交叉感染。各种医疗器材使用完毕后,利用紫外线器械消毒。患儿的各种生活用品,比如奶瓶、玩具等,同样需要进行消毒,可采用煮沸消毒法或者擦拭消毒法。利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患儿的呕吐物及排泄物,3h后,在卫生间中倒掉。在双层黄色垃圾袋中放置生活垃圾,并最好标记,及时给予其相应的处理。定时消毒病房,采用空气消毒机进行,过道及医护办公室利用紫外灯每晚照射消毒。
2.2病情观察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变化非常快,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密切的观察,以便于患儿发现异常时及时抢救。早期阶段中,病情进展的主要指标为血压上升,病情加重的主要症状为持续发热、心率加快,此时,应密切监测患儿的心电图及血氧饱和度,并检测患儿的血压、血糖及心率情况,对患儿面色、四肢温度、指甲和趾甲的颜色等变化进行严密的观察,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给予患儿抢救[2]。患儿的年龄比较小,陈述病情的能力比较差,护理人员应对患儿的精神状况及病情变化情况进行仔细的观察,及早发现患儿病情进展,给予患儿对症治疗,改善患儿预后。
2.3发热护理
手足口病患儿的主要症状之一普遍表现为发热,护理人员应将病房温度控制在20℃左右,适当的减少患儿的衣被,避免过厚,采取适当的方法增加患儿的饮水量,对体温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如患儿体温低于38.5℃,可给予患儿物理降温,比如减少衣物、温水擦拭等,如患儿高于38.5℃,遵医嘱给予患儿退热药物,比如布洛芬混悬液等[3]。患儿比较容易出汗时,及时擦拭患儿汗水,并保证衣服干燥,避免受凉。
2.4口腔与饮食护理
患儿的口腔黏膜会伴有溃疡,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患儿的口腔清洁工作,当患儿口腔溃疡程度比较时,利用生理盐水清洁患儿的口腔,当患儿口腔溃疡比较严重时,帮助患儿清洗口腔,清洗时采用4%碳酸氢钠、1.5%过氧化氢,每天2次,完成后,口腔溃疡部位喷开喉剑,降低口腔的疼痛程度,促进愈合。患儿饮食以流质和半流质食物为主,需清淡,多食用维生素及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刺激性食物禁食,少食多餐。
2.5皮肤护理
避免患儿的皮肤受到刺激,衣服以宽大、舒服为主,并保证干燥、清洁。患儿皮肤利用温水擦拭,保证皮肤清洁,每天1次。将患儿的指甲剪短,避免指甲抓伤患处皮肤,引发感染,必要时,将连指手套戴在患儿手部。如皮疹或疱疹已经发生破裂,将碘伏涂抹在破裂处,进行消毒。
2.6心理护理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期间,采取隔离治疗的方式,父母不能一直陪护在患儿的身边,再加上病房环境的陌生性,导致患儿心理发生不良变化,比如恐惧、紧张[4]。护理人员护理期间,对患儿病情观察的同时,可加强与患儿的交流,以和蔼、亲切的态度面对患儿,赢得患儿的信任,与患儿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如患儿的年龄比较小,不能用语言交流时,可采用非语言交流的方式,如肢体语言,通过抚摸患儿的头部或手部,给予患儿安慰,缓解患儿的不良心理状况,提高患儿的配合程度。
综上所述,重症手足口病由于具有传染性,患儿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时,采取隔离治疗的方式,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儿全面的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并给予患儿关心、安慰和鼓励,促使患儿能够配合治疗,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钱美英.28例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循证护理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1,v.4612:1179-1182.
[2]王岩,高玉梅.血糖升高再护理重症手足口病中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5,13:175-176.
[3]罗秀状.危重症手足口病护理进展[J].右江医学,2015,v.43;
【关键词】护理细节护理纠纷防范
在医疗工作中,护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医院发生的医疗纠纷中常出现在护理工作某个细环节问题上,因此要真正理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理念转向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护理。儿科护理人员面对的是一种特殊群体性工作,患儿是情感表露坦率,对自身疾病不会表达,年龄不一,性格不一;家属文化程度不一,经济条件不一,道德修养不一,随着人民的需求越来越高,给儿科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儿科护士必须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涵养,以严肃、认真、谨慎、耐心的态度为患儿、为家属做好每个护理细节工作,满足其心理需求,减少护患纠纷。
1儿科护理细节影响的纠纷
1.1人员配备和环境影响
护理队伍配备不足,是目前护理一大问题,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影响护理质量,尤其是儿科护理工作,随着季节性的发病率增多,工作量大。医院无限制地加床不加人,严重导致护士缺编,由于人力不足所致的超负荷劳动,致使基础护理不到位,更不用谈做好细节工作,有时某个细节工作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护患关系。影响护理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而引起的纠纷。
1.2护士的言行举止对家属的影响
护士的言行举止对患儿及家属很有影响力。患儿及家属刚到医院,本来对医院就产生陌生感和恐惧感,对患儿的病情焦急,望医护人员尽快给予治疗,护士常处于患儿哭闹的嘈杂环境中,除要付出较大的体力外,还要承担沉重的心理压力,造成身心疲惫,此时护理人员用冷漠的表情,生硬的态度,以及不恰当的语气对待患儿家属,患儿家属就对你评价为态度恶劣,不可信任的护士。使家属对医护人员产生极坏的影响,从此纠纷就出现了。
1.3心理素质差,基本技能不熟练
儿科的护理工作对象是一种特殊群体性工作,他们之中都是独生子女多,一个患儿住院就有1-4人陪护,患儿身体娇嫩,又处于无知无助,适应能力弱,见到穿白大衣的医务人员就哭闹不愿接受各种治疗,加之家人的宠爱,心痛小孩痛苦,同时对护理人员期望值过高,对护士的技术操作无信赖感,造成挑剔、否定拒绝的态度,为将患儿痛苦降低到最低限度,要求护士操作一针见血、一次到位。此时,无形中造成护士精神高度紧张,加上护士心理素质差,技术操作不够熟练,操作时未达到家人的期望,给小孩带来痛苦与恐惧而引起纠纷。
2忽略某个护理细节工作
做好护理某个细节工作是体现护理人员的工作作风,是防范医疗护患纠纷的环节之一,细节工作是比责任心更细致的一层工作,也是对病人关心照顾周到一种体现,是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在护理工作不要忽略某件小事,如患者入院时,由于其特殊性,家人大包小包的拿来,护理人员给予帮忙,也会令其感激。细节也是体现一个人的作风优劣和职业道德、修养和行为。忽略了他家人就产生一种不信赖,不安全,不满意的表现,从此纠纷就出现了。
例如:
2.1人员编制问题
由于人员编制不足,加上工作琐碎,工作量大,从病儿进到住院部住院至护理人员完成对患儿的各项操作治疗,需要一连串的手续及需一定的时间,患儿入院后未得到及时的治疗而产生焦虑,引起争执。或因输液过程中,输液针口肿,拔针后未及时给予重穿刺输液和接液体不及时,有的患儿只有一个人陪护,在各种生活问题上无法照应,护理人员无法关心、帮助、照顾到位而引起的纠纷。
2.2护患沟通问题
儿科工作是一种特殊性工作,而对儿科护理人员的要求越趋严格,心理素质差,操作不熟练,在进行儿科静脉穿刺,特别是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在操作前未与家长做好细节解释工作,一旦穿刺不成功,家人就对你产生不满意、不信赖,以为你把他的患儿作练习、作试验而引起纠纷。在无菌操作方面不注意某个细环节的消毒,家人产生质疑而引起纠纷。输液点滴速度根据小儿年龄大小、体重、病种、病情而调节点滴速度,由于护理人员未交带好速度快慢理由及注意事项。家人不理解而引起纠纷。输完点滴后拔针,因小儿特殊,粘贴的固定胶布较多,而且有部分粘贴在头发上,护理人员匆匆忙忙的拔针,不注意某个细节动作,引起小孩的疼痛哭闹,家长的不理解引起家人反感而产生纠纷等等。
2.3患儿家属问题
由于家属对医护人员期望值过高,缺乏医学知识,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效果难以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易造成挑剔,有的经济条件好的,认为出了钱给医院,就要求护理人员由他摆布,不听从解释,不理解医护工作,影响各项工作及沟通的工作进行。
3纠纷对医院、对护患双方的影响
一旦发生护患纠纷,不仅影响了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也增加了医院经济负担,损害了医院合法的经济效益,挫伤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影响了医院和医护人员在社会上的声誉,同时处理和调节医疗纠纷相当棘手、而且具有难度大、技术性强,环节多,工作量大,不论何种原因,何种类型引起的最终采取的方式以解决的纠纷,均会对社会、对护患双方造成很大的影响。
4防范
4.1合理配备护理人员
壮大护理队伍,增加护理人员编制,加强临床一线护士的配备,特别是儿科护理人员的配备,合理调配人员,合理排班,改变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从而提高儿科护理质量,促进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做好、做细,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4.2加强护士业务素质提高
过硬的技术是架起患儿及家长对护理人员理解与信任的桥梁。在儿科护理人员没有过硬高超的护理技术,是通过平日锻炼培养的结果,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总结经验,特别是年轻护士,要虚心学习,虚心请教,年轻护士向高年资护士学习,有过硬的本领,才赢得病儿及家属的称赞和信任,才能提高病人满意度,降低投诉率,减少护患纠纷发生。
4.3恰当语言沟通与细节观察
在沟通交流中护理人员态度和蔼、热情、关心、同情心,应用恰当的语言,注意语言上的某个细节谈话,对患儿语言温柔,清晰易懂。赞美,称呼尽量用小名和昵称。对家属语言规范礼貌,多用解释性语言,对家属提出的疑问,给予合理的解答,同时提供微笑服务如高雅脱俗的言谈,诚挚温馨的笑容,亲切谦逊的态度,融洽护患关系,并观察家人的细节表现如何,是高兴、焦虑、抑郁等。对此细微观察做出判断,根据情况予以安慰。并用手轻轻抚摸患儿的额头,握握小手,当家人照顾不便时给予帮助解决。取得其配合和认可,杜绝护患纠纷。超级秘书网
4.4具有良好形象
护士个人形象代表着医院的整体形象,也代表着护理队伍群体形象,护理人员除着装得体、仪表端庄、举止文明大方得体给患儿家属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外,还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取得家属的宽容、谅解信任,所以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衡量护理工作、护理质量好坏的一个尺杆,护理细节之处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护理人员更要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做好护理细节工作,任劳任怨。俗话讲:细微之处见精神,细微之处见作风,细微之处树形象。细节工作决定护理人员服务工作作风,质量水平和效率。
4.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