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09:27:2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项目经费预算情况,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前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中存在预算执行缺乏严肃性、预算执行偏离批复预算、预算控制力度不足、预算执行缺乏效益性评估等一系列问题,加强预算管理刻不容缓。本文以上海复旦天翼账务管理系统V4.2为基础,探讨如何利用该系统管理功能实现科研经费预算控制管理。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 预算管理
预算控制贯穿于科研经费管理的全过程,预算控制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影响科研项目进展。鉴于目前江苏省属高校均使用上海复旦天翼账务管理系统,本文以上海复旦天翼账务管理系统V4.2(以下简称V4.2系统)为基础,探讨如何利用该系统管理功能实现科研经费预算控制。
一、高校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研项目数量的不断激增,国家及高校相关部门纷纷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科研经费使用管理规定和办法,各类科研经费支出日益规范。高校科研相关部门在经费支出的总预算控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对于子项目预算执行的过程控制力度尚显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算执行偏离批复预算。科研经费执行过程中,特别是中长期科研项目,受科研人员预算管理意识淡薄、科研计划微调、市场价格波动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与批复预算存在一定的偏差,具体表现为:
1.预算执行内容与项目预算内容不匹配,主要表现为:(1)部分科目支出超出批复预算,如差旅费科目中调研费、租车费、汽油费、过路过桥费等支出过高,项目结算时往往严重超出子项目预算金额。(2)部分科目支出低于批复预算,如会议费,部分项目负责人在会议费和差旅费科目的理解上存在偏差,将项目组成员外出参加会议产生的会议费和培训费纳入到会议费预算中,导致会议费预算虚高,课题结算时该科目出现较大结余。(3)项目执行过程中,因研究需要变更采购设备的型号、新增实验耗材、更换协作单位或测试化验加工单位等情况,导致预算执行超出预算支出范围的情况时有发生。
2.预算执行进度与项目研究进度不匹配。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申报至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确定并下达经费往往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待项目经费下拨到账时,科研项目往往已经无预算运转了几个月甚至半年之多,导致项目研究接近尾声而预算经费执行较慢,引发突击使用经费的现象;反之,科研项目研究进展较慢而经费预算执行偏快,项目未完成而经费已用完,引发挤占、挪用其他来源资金以完成科研目标等现象。
(二)预算执行缺乏严肃性。根据相关文件规定,高校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未经规定程序不得随意变更或调整。目前,预算执行过程中超范围列支经费、随意增加、调整预算项目,“突击花钱”,挤占、挪用、截留预算项目资金,巧立名目套取科研经费等违规现象依然存在,导致科研经费预算形同虚设,严重削弱了预算执行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预算执行缺乏效益性评估。目前,我国高校尚未形成健全的科研经费预算执行及绩效考核制度,多数高校针对科研论文、科研成果、科研课题经费总量等指标实行科研奖励,很少关注科研经费执行的效益性评估,更无针对经费执行不合理、不合规行为的惩处措施,无法对科研人员起到警示作用。
二、高校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重立项、轻预算,预算管理意识淡薄。目前,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科研经费的额度已成为衡量高校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同时科研项目也是高校创收的重要来源之一。为提高科学研究的积极性,鼓励科研人员多渠道争取和申请科研项目,部分高校将科研经费到位额度作为工作量指标,列入教师岗位聘任条件及工作考核当中。高校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但科研经费管理预算控制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科研经费支出不合规的情况屡见不鲜。
(二)预算编制不科学。目前,高校科研经费预算主要由科研项目负责人编制,财务人员参与度较低。而项目负责人主要从事教学科研,财务制度和预算知识储备不足,预算管理意识相对淡薄,因此,在申请立项编制经费预算时缺乏科学的经费测算方法和依据,往往按照个人主观经验或意愿进行预测划分,较少考虑财务预算规定和会计科目设置,无法保证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的真实性、精确性和科学性,进而影响经费执行管理的有效性。
(三)项目立项与经费下拨到账存在时间差。科研项目一旦开展就必须得到充足的经费支撑。为保证一些前期经费投入较多的科研项目能够顺利开展,项目负责人往往通过筹集其他来源经费的方式垫付前期研究费用,待该项目经费拨付到账后再进行调账处理,从而造成项目研究进度与预算执行进度不匹配的现象。此外,部分纵向研究课题经结项评审合格之后才能划拨余款,本身就违背了预算执行进度与项目研究进度相匹配的初衷。
(四)预算控制力度不足。科研经费预算控制主要由项目负责人和财务部门把控,由于缺乏切实有效的经费预算执行管理办法,预算控制力度尚显不足:
1.项目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往往同时承担多个科研项目,且课题组中一般无专人进行经费支出管理,科研人员往往根据研究需要进行经费支出而不严格执行项目批复预算,仅控制经费支出总量不超出预算总额,而忽略对每个明细科目预算实行科学有效的过程控制。此外,经费额度较大的科研项目可能会设置子课题,任命课题组成员为子课题负责人,各自负责部分课题研究,并下拨一定的科研经费,使得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过程控制更加复杂。经常在项目结题验收的准备阶段,才发现项目预算的明细科目存在支出内容与预算批复不相符、不相关等情况,最终不得不在无充分依据的情况下进行项目间调账。
2.多数高校财务部门尚未设立专门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岗位,且财务会计核算明细科目与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科目尚未统一,财务部门只能查看项目的整体执行进度数据,无法掌握每一个预算明细科目的详细情况。因而,财务人员审核报销单据只能关注报销发票的合法性、合规性,核实单项经费支出是否符合批复预算要求,暂时无法实现对子项目预算支出的金额控制。项目结题验收时,需要根据经费预算科目对财务数据进行重新分类、调整及整理,既加大了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又影响实际支出数据的准确性。
(五)科研经费预算执行考核制度不健全。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估、考核与奖惩是预算管理最后一个环节,是发挥预算约束与激励作用的必要措施。但目前我国高校尚未形成健全的科研经费预算执行及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和评价指标体系严重滞后。多数高校针对科研论文、科研成果、科研课题经费总量等指标实行科研奖励,很少关注科研经费执行的管理评价,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效果、效益、效率未进行及时跟踪和调查,预算执行的效益性评价成为一纸空文,更无针对经费执行不合理、不合规行为的惩处措施。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主要对预算完成情况和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核,发现报销票据存在瑕疵、实际支出偏离批复预算或超出预算范围等情况,一般建议项目负责人完善相关材料或进行课题间调账,无实质性的惩处措施,无法起到警示作用。
三、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财经法规宣传,强化预算管理意识。高校科研主管部门、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等应密切配合,加强财经政策法规宣传力度,确保学校管理层和科研项目负责人充分认识到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控制的重要性,明确学校科研、财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不断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同时学校管理部门应通过专题讲座、集中培训、开展服务咨询平台等多种方式,引导科研人员积极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了解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把握支出科目的内涵,提高对科研经费执行重要性和严肃性的认识,坚持预算执行“三性”原则,即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
(二)推进科研经费预算模板化,实现预算精细化管理。随着科技部、财政部推进“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一系列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出台,对于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精细化控制及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科研项目负责人负责科学合理地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并合法合规地使用科研经费;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按照批复预算将科研经费下达到具体的预算科目中,并设置预算控制额度和自动警示功能,指导并监督项目负责人严格按照批复预算使用经费;高校科研部门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审核,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管理工作。通过如上精细化管理,减少科研经费支出的随意性,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通过V4.2系统项目预决算模板化管理功能,将项目经费预算引入到财务系统中,针对各子项目和明细科目预算分别设置“浮动限额”“禁止超支”“警告提示”等多种控制方式,可以摆脱以往只控制项目总预算的粗犷型管理模式。当子项目经费支出接近或超出预算数额时,财务系统会发出警告提示,确保经费支出符合批复预算。项目负责人可以随时查询项目总预算和各子项目执行进度及明细情况,做到经费支出心中有数。同时,经费预算的精细化管理有助于财务人员报销审核时对经费支出的合规性进行控制,同时可以对每个子项目经费限额进行控制,防止结题经费超支,减少财务调账。在科研项目结题审计时能够快速准确地导出预算执行的明细数据,避免人工归类整理的误差。
(三)细化会计核算科目,与科研预算科目有效对接,提供预算精细化管理保障。2013年12月30日,财政部修订印发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详细规定了会计科目使用及财务报表编制,细化高校支出的分类和核算,更为全面地规范了高校经济业务或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但尚未结合高校办学和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现状,实现会计核算科目与科研经费预算科目的有效对接,财务会计人员在科研经费支出报销时仍无法参照明细科目预算执行进度,对科研子项目成本进行有效核算。
V4.2系统为适应新制度改革的要求,进一步细化了会计科目,系统能够支持10级科目,并提供资产计提折旧、摊销等方面的便捷管理功能。因此,财务部门能够结合该软件与系统开发方共建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数据库,建立财务核算系统与财务项目管理系统的有效对接,实现财务会计核算科目与科研项目预算科目的有效对接,并实现实时查询科研项目经费及其明细科目执行情况的功能。
(四)实现科研项目预算信息共享,深化预算监督控制。V4.2系统已完成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财务信息平台共享,但高校相关管理部门经申请审批仅能获取部分财务预算数据及执行情况,无法获得详细预算内容执行相符性信息。目前,许多高校正大力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应能实现财务数据管理库与科研管理部门的科研项目管理库有效对接,形成科研项目信息全面共享的局面,有助于课题承担院系、科研部门、财务部门、资产部门、审计监察部门等相关管理人员实时监督预算全面执行,实现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深化预算监督控制。
V4.2系统后续开发应致力于实现财务管理数据库与校内科研项目管理库的有效对接,将科研经费预算执行信息纳入财务信息共享范围,分别开放课题承担院系、科研部门、财务部门、资产部门、审计监察部门等管理部门操作端口,便于实时查询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内容执行的详细情况。财务部门与课题承担院系、科研部门、审计监察部门相配合,不定期开展在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检查,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实现预算管理事中监督;资产部门与课题承担院系、科研部门相配合,实现仪器设备信息共享,满足其他课题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要求,节约科研经费;科研部门、项目管理部门建立信息公开机制,实现学校各职能部门间信息互通,以及全体师生进行有效监督,促使项目管理更加公开、公平和公正。
(五)建立科研项目的绩效考评制度,提升经费预算执行成效。我国今后的审计发展主要不是查处违法违规问题,而是开展效益审计。开展课题结题审计和效益评估是监督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有效手段。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研经费预算执行及绩效考核制度,探索有效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指标体系,从科研项目的技术水平、科技含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经费开支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不断增强科研竞争意识和服务社会意识。
参考文献:
1.李爱武.高等学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2,(32).
2.冉洪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创新与审计实施探索[J].会计之友,2013,(12).
3.沈菲,沈立峰.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8,(12).
4.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1).
5.张海燕,于志刚,邓建华.加强高等学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10,(36).
6.卿文洁.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探讨[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高等学校因其软硬件实力雄厚,在我国的科研体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科研经费拨款越来越多。为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高等学校可采取预算管理作为科研经费管理的手段。结合国际先进经验可以看出,只有加强预算意识,建立与科研活动相匹配的经费预算管理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从实践看,我国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很多问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问题
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没有独立的预算编制机构、编制理念淡薄、没有预算执行与调整机制、预算考核缺失。
(一)没有独立的预算编制机构
我国高校没有独立的科研经费预算编制部门,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多是由科研项目负责人独立完成。项目负责人对财务制度知之甚少,无法保证预算的详细、科学、完整,项目研究过程中也难以保证按预算执行。科研部门只关注项目是否能够顺利立项,很少注意项目经费是如何使用的,而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中并未规定财务处参与经费预算的制定。项目负责人、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各自为政,没有一个独立的机构保证三方可以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预算。
(二)预算编制理念淡薄
科研项目组成员预算观念薄弱,普遍认为编制科研经费预算只是为了应付项目立项的需要,申请下来的科研经费就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无需受预算的限制,财务处和科研处更无权干涉,在这样一种理念的指导下,编制的预算无科学合理性科研,更达不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更高层次的要求了。
(三)没有预算执行与调整机制
科研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申报完成,获得经费后,重视的是项目的进展,研究成果的水平,其关注点通常不在预算执行上。作为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的科研处、财务处,缺乏项目经费使用及预算调整制度,使得项目在实际执行中,出现超预算甚至是无预算支出的情况,无法及时得到纠正。
(四)没有预算考核机制
我国科研项目结项,考核的只有科研成果,如是否有、是否申请了专利等。并未要求对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和效果进行考核。编制科研经费预算的初衷是为了激励科研经费使用者合理使用科研经费,用有限经费获得更大的科研成果,但是科研经费预算考核机制的缺失,使得预算本身的激励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二、高等学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总体构想
运用预算管理控制高校科研经费既符合现行科研制度的规定,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能够促使科研经费高效使用。下面从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组织机构、内容两方面论述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总体构想。
(一)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组织结构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形同虚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项目负责人、科研处、财务处三个部门各自为政,没有一个独立的机构为其沟通协调提供便利条件。要想使预算管理发挥作用,必须建立严谨完备的科研预算管理组织机构。该机构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责任部门组成。1.预算管理委员会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委员会是预算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整个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的中心。职能在于审议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编制方法、编制程序;审议科研项目预算方案;审议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预算调整;协调预算执行中各职能部门、科研项目负责人的矛盾等。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委员会成员主要有:主管副校长、科研处长、财务处长。2.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管理办公室是委员会的常设机构,负责日常科研经费预算管理。职能在于:制定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制度、编制方法、程序,并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指导各科研项目组编制经费预算,并将方案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指导各科研项目组调整经费预算,审查方案的合理性,对不合理的方案予以驳回;建立预算考核机制,并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对项目组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调解矛盾等。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办公室成员由科研项目组成员、科研处和财务处共同组成。3.预算责任部门各科研项目组是预算责任部门,项目组组长是科研项目预算负责人。职能在于:在预算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在科研过程中严格执行预算;向预算管理办公室及委员会反馈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并接受监督检查;制定预算调整方案等。
(二)高等学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内容
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控制、预算考评与激励①等方面内容,本文运用预算管理高校科研经费也涉及这三个方面。预算编制是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开端,其编制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预算能否顺利执行,预算考评能否发挥作用,预算编制前应做好科学规划,充分考虑完成科研项目所需要的全部资源及相关制度的要求,合理、具体、科学的编制预算,避免因预算不合理造成科研项目无法完成的情况出现。预算执行是指以预算为标准组织实施科研生产活动的行为,是预算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包括从预算立项审批下达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②预算执行的过程,是不断纠正—反馈—纠正的过程。由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要求各项目组及时反馈执行情况,对偏差较大的项目,预算管理办公室有权要求项目负责人调整预算或改变科研活动的经费支出结构。预算考评与激励是对科研项目预算的执行结果的一种评价,对于预算执行好的项目予以额外经费奖励,对于超预算支出项目不予报销。只有建立有效的考评激励机制,才能保证项目经费预算的刚性,有效保障项目按预算执行。
三、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实施流程
本文将从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科研经费预算考评与激励三个方面构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体系。
(一)科研经费预算编制
科研项目预算分为项目收入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纵向科研经费的来源包括政府拨款和高校配套两部分,横向科研经费则来自于企业投入和高校配套,这部分比较简单。科研项目预算的重点在于支出预算。研究科研经费支出预算要具体分析科研经费支出的内容。科研经费支出专用设备费、材料费、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下面将以材料费及管理费为例,论述如何分明细项目编制科研经费支出预算。材料费是指进行项目研究、开发、实验所需的原材料、低值易耗品、零配件的购置费用,以及为此发生的运输费等。理工类高校科研项目多涉及此项支出。在编制此项预算时,要考虑项目实验的次数,每次材料的用量及材料的单价,再分别汇总。管理费指研制项目应分摊的管理费。包括办公费、水电费、取暖费、图书费、维修费、保险费、审计费等。预计管理费支出金额时需将发生费用汇总。在科研项目收入算及支出分项预算编制完成后,应将收入预算及各支出预算数据进行汇总,填制科研项目预算汇总表。
(二)科研经费预算的执行
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是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关键一环。预算是支出的依据,预算管理办公室应在执行中严格监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应对项目经费进行分解前述编制的项目经费预算涵盖了整个项目周期的收入和支出,如果到项目结束时再考察各项支出是否超出了预算金额,预算控制就失去了价值。因此,要将整个项目周期的项目收支预算根据项目实施的进度分解到各个预算年度及支出项目中去。2.建立相关部门参与的全过程预算控制体系预算编制是科研经费管理的事前控制,预算执行则是事中控制,建立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预算控制体系,在制度的保障下,项目负责人、财务处、科研处各司其职。经费预算经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后下发,科研项目组成员依据预算进行经费支出,科研处根据预算对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控制,财务处依据批复的预算审核经费开支,对符合预算的支出予以报销。财务处、科研处定时汇总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偏差,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及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反馈。3.严格控制预算调整科研经费预算是项目组进行科研支出的准绳,一般经批准的预算不应调整。但科研项目是具有周期性的,科研工作有一定不确定因素,如国内政策变化、科研项目组人员调整、科研研究方法变化等内因外因都会导致科研经费支出偏离预算。为保证科研任务顺利完成及科研成果的质量,必须建立制度,完善预算调整机制。预算调整机制应明确数据分析周期、预算调整主体、各部门在预算调整中的职责等内容。预算调整可由项目负责人主动提出,也可由预算管理办公室在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中,发现较大偏差后,提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应向预算管理办公室提出预算调整申请,列明调整原因。预算管理办公室重点对调整原因进行分析,若为正常原因,由预算管理办公室撰写报告,提交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并根据额度决定是否需要向科研项目主管部门按程序重新申报;若为非正常原因,预算管理办公室应对项目负责人提出的申请予以驳回,并要求项目负责人按预算调整经费支出,或自行承担不能报销部分支出。
(三)科研经费预算的考评
科研经费预算考评的主体应为预算管理办公室。在科研课题结项时,应进行项目经费结项,将项目预算的收支情况与实际数相比较,特别关注经费支出项目的实际使用情况,在科研经费预算的调整部分已述及,对于不能调整预算的超支,要求项目组自行承担经费超支带来的损失,这只是考评后奖惩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科研经费预算的考评应纳入高校科研任务考评体系中去,对于超出预算的开支、不按预算用途使用的开支、不允许调整预算的开支,应在相应的奖惩制度中规定措施予以惩罚,而对于严格按照预算使用经费的科研项目,应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
四、结语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不足,并提出了构建有效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体系。该体系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总体构想,第二个层次即具体实施流程,对科研经费实施全员(项目组成员、财务处、科研处)全过程(事前、事中、事后)的预算管理。虽然国家有相关文件要求科研经费进行预算管理,但没有具体实施办法,本文也只是对管理会计中的全面预算管理运用于科研经费管理进行初步探讨,在奖惩措施方面考虑不足,没有对文科类高校和理工科类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不同特点进行区别研究,没有针对横向课题和纵向课题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研究。财注释:①史焱.S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②孙玉红.华光研究所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D].吉林大学,2009.
参考文献:
[1]许进军,粟学俐,陈可夫.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0(12).
[2]史焱.S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
[3]孙玉红.华光研究所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D].吉林大学,2009.
关键词: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组织架构;制度体系;管理系统
随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的颁布,国家大幅增加科研投入,科研经费的来源更加多元化,医院获得的科研经费不断增加[1]。在科研经费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核算模式和预算管理制度暴露出比较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医院科研项目的正常开展和科研经费的使用。本文通过分析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保证科研经费合理和高效使用,发挥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1经费管理部门缺乏沟通协调机制
科研经费的外部管理部门是科研项目主管单位,其监管作用发生在项目立项环节和结题环节。项目立项时项目主管部门审核项目负责人提交的项目预算书,判断科研经费的经济合理性。项目结题时项目主管部门审核或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审核科研经费明细账,核对经费支出与预算科目是否一致。科研项目主管单位无法对科研经费使用过程进行监督。科研经费的内部管理部门由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组成,各部门相互独立,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管理科研经费,发挥监管作用。
1.2核算系统不能满足科研经费管理的要求
实施新《医院会计制度》前,旧制度对科研经费的核算未作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导致科研经费收支未列入医院收支管理中。在实际核算中一般列为专用基金核算,科研经费的收入和支出都在同一科目下核算,并且未设置明细核算科目,管理粗放。科研部门和项目负责人不能准确掌握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无法满足管理需求。科研经费管理水平较高的单位设置了辅助账,根据科研经费预算明细设置明细科目,按照项目进行辅助核算,归集项目收支。经费报销在会计核算系统,明细核算在辅助账中,二者无直接对应关系,给日常经费查询和项目结题带来困扰和不便,也无法达到医院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要求。2012年新《医院会计制度》正式实施,明确了科研经费收支纳入医院收支统一管理,并单独设置了会计科目“科教项目收入—科研项目收入”和“科教项目支出—科研项目支出”核算。涉及医院配套资金的科研项目,配套经费支出在医疗业务支出中反映。1.3对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缺乏预算控制科研项目预算书由项目负责人编制,在此过程中一般是根据经验编制,未对项目预算书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核。项目负责人权限过大,具有科研经费的完全审批权。因此,项目活动经费使用的随意性较大,未严格执行预算。财务部作为科研经费的报销审核部门,只是审核费用的合规合法性,由于专业限制,无法审核与科研项目的相关性。
2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缺乏沟通协调机制
科研部门在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中管理项目合同。科研经费到账,财务部门在核算系统中反映经费使用情况。科研经费的使用由项目负责人管理使用,科研部门缺乏有效监管。财务部门接到科研部门的立项和到账通知后,在会计核算系统中建账并确定经费性质,经费的使用由项目负责人审核报销。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总额控制,并审核科研经费的形式要件。在这种管理模式下,项目负责人对经费使用自由度过大,导致随意开支情况严重,科研经费是否真正使用在项目目标不得而知。
2.2核算系统无法满足科研经费管理需求
新制度规定单位配套经费在医疗业务成本中据实核算,但是未明确具体科目。在目前科研经费核算模式下,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实际业务中有的科研项目除了外部资金还有单位配套资金,科研经费资金性质不同,使用的核算方法和核算科目完全不同。外部资金的核算在科教项目收入和科教项目支出中核算,而配套资金使用时据实在医疗业务支出中反映,在会计核算系统中无法完整反映科研经费使用明细;其次,会计核算系统按年度结账,在会计核算系统中查询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只能按年度显示,无法连续反映经费使用情况;最后,会计核算系统中能反映项目可用额度,无法统计各预算科目使用情况,科研人员无法清楚掌握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科研部门无法参与经费管理。
2.3对科研经费管理缺乏预算控制
2.3.1对预算编制缺乏足够重视
项目负责人项目申报编制预算书时对经费预算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多半是根据经验编制,而且由于对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财务规章制度不熟悉,未将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结合起来,对经费预算中各科目内容和分配比例计算不准确。在预算编制环节,医院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未对预算进行审核,在预算批复执行后,才发现部门预算内容不合理,影响科研项目开展和经费预算执行进度。
2.3.2对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监管
预算书作为科研经费使用的依据,项目负责人在开展项目活动时并未严格按照预算书执行,经费使用随意性较大。科研部门作为科研项目的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并未对科研经费的相关性进行审核。项目负责人具有科研经费的完全审批权。财务部作为科研经费的报销审核部门,不熟悉科研项目的内容和要求,无法判定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只能根据国家财经法规和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审核支出的合法性。过度宽松的管理环境滋生了的风险,极少数人弄虚作假、利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产生了严重的法律后果。
3加强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
3.1健全医院内部科研经费管理组织架构
传统的科研经费组织管理架构中只有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两个部门相互独立,各司其职。这种组织架构在科研项目数量小、科研经费金额少的情况下,尚能满足基本科研经费管理要求。新的科研经费管理环境下必须对传统组织架构扩展,建立由院级科研经费管理小组、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和采供部门共同构成的组织架构,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和采供部门在院级科研经费管理小组的领导下分工协作,全面负责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院级科研经费管理小组负责全院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在项目立项、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项目结题、财务结算等环节参与管理和监督。
3.2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机制
科研部门作为医院科研项目唯一直管机构,医院所有项目申报和立项必须经科研部门审核同意。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工作由科研部门牵头,项目负责人主导,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和采供部门共同配合,提供专业意见,提高预算编制水平。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预算内使用科研经费,并需要掌握预算科目使用情况,平衡项目进展和经费使用进度。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核算和管理工作,根据国家财经法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审核科研经费的使用合法性,并根据管理要求提供科研人员可理解的科研经费使用明细账,统计出科研经费总额和明细科目执行进度,定期向院级科研经费领导小组、科研部门和项目负责人通知经费使用情况。审计部门在院级科研经费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抽查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发现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院级领导小组和科研部门通报。审计部门在项目结题财务审计环节,配送第三方审计机构,安排科研经费审计工作。采供部门主要在预算编制环节提供设备或材料的采购意见,提醒项目负责人应遵循的政府采购和公开招标规定,使科研经费使用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各职能部门消除管理障碍,在院级科研经费管理小组的领导下,密切沟通,有效协作,消除条块分割、管理脱节等现象,形成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模式。
3.3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体系
医院科研经费渠道的多样性,造成科研经费管理要求的差异性。医院院级科研管理小组应协调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和采供部门,以科研项目全过程为主线,制定符合医院科研管理水平、满足医院科研经费管理要求的覆盖面广、操作性强和清晰易懂的制度体系。该制度体系既有总则又有细则,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既全面又具有针对性,满足医院科研经费整体管理的需要。利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体系内在联系,院级科研经费管理小组易于掌握各种经费的管理要求和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便于统一和协调科研经费管理工作。项目负责人明确了项目从立项到结题的环节、流程和手续,也明确了预算编制要求和项目经费使用的范围,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减少不符合科研项目管理要求和医院财务管理要求的开支。
3.4建立高效的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系统
针对目前会计核算系统核算科研经费出现的问题,结合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和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体系,建立科研经费管理系统,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优化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完善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和预算执行控制等环节。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包括项目管理、财务管理、预算管理和资源共享四个模块。项目对外申报前,必须在科研管理系统中提交立项报告,并编制项目预算书,要经过科研部门、财务部门、采供部门审核,院级科研经费管理小组审批才能对外申报。未经科研管理系统审批的科研项目不能纳入医院科研管理系统,在医院各种评比考核中都不能采用。通过该系统可以解决项目负责人不重视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工作,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的问题。项目管理模块包含科研项目管理的功能,满足科研部门的需求。项目负责人新增课题时,需根据科研合同填写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项目性质、资金来源,合作方等基本信息,信息提交后由科研部门审核。项目经科研部门管理人员审核成功后会自动生成一个项目编码,它是科研经费使用和查询的唯一标识。项目负责人根据系统预算书模板编制科研经费预算书,并提交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审核,反馈审核意见。财务部根据审核后的预算明细表中各预算科目的额度和资金性质,将预算科目和会计科目一一对应。
财务管理模块独立于会计核算系统,可以根据科研经费管理要求多层次、多维度反映科研经费使用情况。既可以反映科研经费收入、支出和余额情况,也可以反映预算科目明细使用情况。该模块还集成了科研费用报销功能。在该系统中,根据预算科目完成的会计凭证可根据预算科目与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自动转换成会计核算系统中的凭证,且在科研管理系统中显示会计系统中对应的会计凭证号,方便日后科研经费审计查询工作。预算管理模块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查询等功能,项目负责人、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都有对应的权限。相比在会计核算系统中核算科研经费的模式,项目负责人方便查询预算执行数据,清晰了解预算使用情况,容易接受预算管理的方式。预算管理模块还可以根据结题时间定期提醒项目负责人和科研部门,强化科研部门的管理作用。资源共享模块是开放式模块,可以根据医院管理需求,将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数据有条件的向各职能部门开放。如科研部门可以查询医院所有项目的预算执行数据,对于即将结题而科研经费预算不好的项目,科研部门可主动联系项目负责人,了解项目开展和经费使用存在的困难,帮助项目负责人按时完成科研项目目标,达到项目结题和财务结算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蔡秀芳.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3,27:79-81.
[2]马娅丽,孙淑岭,胡兰.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优化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综合),2015,(2):87-89.
[3]张兆许.基于预算管理视角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J].财会研究,2015,(2):52-53.
[4]孙小瞻.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析[J].财会研究,2015,(5):77-78.
[5]李兴灵.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提升研究[J].现代医院管理,2015,(3):77-80.
[6]黄波,陈晓丽.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现代医院,2015,(1):128-129.
关键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科研管理经费;监管平台
近年来我国的科研经费投入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长,而与此同时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的仅占40%左右。为响应国家科技部和教育部对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要求,杜绝科研经费管理漏洞,提升科研经费投入效率,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对经费制度、管理理念和监管手段等多方面的改进,于2009年在全校推广使用了经费监管平台。此系统提供信息化的监管平台,从预算监管、执行监管和经费公开等方面为经费合理使用提供了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本文将对此信息化监管平台的结构进行全面详述。
一、财务经费对接科研经费监管的前提
必须实现科研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系统对接,只有科研和财务实现系统的对接,才能将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进行有机的整合,实现财务经费严格按照预算使用,杜绝经费使用过程中的科研腐败现象发生。
(1)经费预算监管
通过经费预算控制系统可对经费报销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所有的经费必须在预算范围内进行支配。如预算经费需要变更,必须提交预算变更申请,经经费来源部门审核后方能生效。预算控制系统可从根本上杜绝执行预算和批复预算存在偏差的可能,杜绝执行预算不在批复预算范围内的可能。预算执行和任务进度不匹配与当前经费拨付的现状有关,在经费及时拨付的前提下,可通过经费执行进度预警来督促科研人员经费的及时使用。
(2)预算科目定义
针对不同来源的项目设定不同的预算科目,并按照经费来源部门的相关经费管理规定,设定每个预算科目经费的可超比例,实现对不同来源项目预算的监管。
(3)批复预算科目和执行预算科目关系对应
针对项目立项的批复预算设定对应可报销的执行经费科目,可针对不同类别的项目设定其独有的预算执行科目,各项目类别均可结合来源部门的经费管理规定和校内经费执行科目进行关系对应。见上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算》。
(4)经费报销经费报销时,根据经费报销的科目自动匹配批复
预算科目,获取批复预算科目上剩余经费金额,根据预算科目的设定,自动计算各批复预算科目经费的可超金额,保证经费报销金额在预算设定的合理超出区间内执行。
二、经费执行监管预算监控
可从根本上杜绝预算的违规使用,然而在预算按规定支出的前提下如何才能保证经费执行进度的合理性,避免结项突击花钱等现象的出现?如何降低项目经费执行进度和项目任务执行进度的偏差,进而提升经费的使用效率?为此经费执行尽管应运而生,项目管理人员可通过经费执行监管平台了解各类项目的经费执行进度,结合经费预警功能,督促科研人员按项目计划合理安排进度,提高项目的按期结项率。
1.项目经费执行进度监控
可针对项目分类和项目的立项年度有针对的展示特定批次的经费执行情况,针对特定批次的项目可进一步的钻取数据,显示该类项目每个预算科目的经费执行进度。针对存在问题的立项批次或预算科目可查看相应的每个项目的经费执行进度,及时发现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经费执行预警经费执行过程中存在经费执行进度落后
任务执行进度、项目结项经费未执行完成、经费执行完成项目未结题等情况存在。为督促项目负责人及时顺利结项,系统可针对不同类型经费执行情况设定相应的信息预警,督促项目负责人使用经费、加快任务进度、准备结项材料等工作的推进。
(1)经费执行进度预算在项目计划结项日期前特定时间范围内,核查项目的经费执行进度,如经费执行进度低于额定值,系统自动发出预警信息。
(2)经费完成未结项预算经费使用完成后,立即向项目负责人发送结项预警,提醒负责人准备结项材料办理结项手续。
三、结论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经费监管体系包括预算监管、执行监管和经费公开等几个方面,在六年的使用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管理效果和用户体验。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管理人员将不断响应上级的管理要求,收集用户的使用需求,不断地改进和扩展,以达到科研经费管理的与时俱进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60-61.
(三)在科研项目验收的过程中经费管理考核不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的管理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经常使用的工具,但是目前农机科研院所的信息化管理程度还比较低,所以这也算是经费验收工作比较复杂的原因之一,目前很多科研院所在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专业财务人员的配合,同时还需要查看经费支出账单,因此工作效率会受到限制,再加上科研项目的经费支出记录在不同的账册,增加了查找和监管的难度。另外,很多科研院所没有建立相关的经费监管部门,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而且也没有职责分配机制,导致很多部门在科研项目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缺少实时的交流,忽略了经费的使用效率,包括事前预算、事后评估等方案的缺失,也降低了科研验收过程中经费管理考核的全面性。
二、有关农机科研院所经费财务内控管理问题的完善途径(一)加强农机科研院所经费预算方面的财务内控管理预算是财务管理的基础,也是财务内控管理的重中之重,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科研项目的小组需要设立预算小组,负责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协调工作,并在预算的过程中明确编制的原则、要求等,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需要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介入操作,科研工作人员负责帮助预算编制人员了解项目的全过程,保证预算的合理性和和科学性,让整个预算编只能够更加的精细化,保证经费的预算结果与实际支出的结果相符合,提升预算的规范性。另外,财务专业管理人员在经费管理的过程中要协助科研人员,对经费的预算和申报情况加以了解,科研人员也要协助财务管理人员了解研究过程对经费的需求,以此形成互帮互助的情况,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合理进行。
(二)提高核算管理质量和经费管理水平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对经费的预算情况进行落实,并做好经费使用过程中的工作,尤其是核算工作非常的重要,首先,在经费预算实施之后,需要先设立专门管理经费的部门,并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防止科研经费的随意使用,从而杜绝占用、挪用经费代替企业基本资金的情况出现,同时将预算的经费进行信息化的管理,方便财务管理的核查人员对账目的情况进行核查;其次,我国应当结合有效的费用渠道在经费急需的第一时间进行资金拨付,保证科研经费的到位;最后,在配套筹资方面,农机科研院所应当采取多元化的筹资渠道进行筹资,以确保配套资金能够及时到位,对此科研院所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自身项目的宣传,运用专业的特长、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进行配套经费的融资,以防止经费出现匮乏的现象出现。
关键词:科研项目 经费预算 经费管理 预算执行监督 信息化
引言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对农业科研项目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仍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农业科研需求,不能摆脱我国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低下的现状。如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如何对有效的农业科研经费进行监管,使有限的科研经费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财务人员如何提前介入项目申报立项前期,参与经费预算编制?如何加强项目经费预算执行监督,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加强项目经费预算执行监督?本文试图从制度建设、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技术手段等多个层面对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进行探索与尝试。
1. 存在的问题
1.1项目经费预算存在的问题
1.1.1对科研经费申报预算的编制认识不足
科研经费申报预算的编制应遵循“目标相关性原则”、“政策相符性原则”和“经济合理性原则”。但科研单位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意识淡薄,科研单位的负责人对编制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进行经费预算编制时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1.1.2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和执行存在差异
部分项目经费预算编制不科学、实际可操作性不强,导致预算执行和预算编制存在较大差异。差异形成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项目指南的制定者并非真正的项目实施者,他们很多人可能从未经历过真正的科研工作,而且农业科研过程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项目实施中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往往在项目指南中并不能完全体现,导致项目预算的不科学。
第二,项目实施者并非财务专家,对项目指南中可列支费用的科目内容的不熟悉和不理解出现超比例开支,进而违反预算的情况。
第三,预算编制依据与预算执行依据的差异。科研事业单位执行的是《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经费预算往往是依据项目指南或者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编制的,项目预算的具体内容与所执行的会计制度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容易导致预算的编制偏离预算的执行。
1.1.3未建立科研经费预算监督考核制度
在科研项目结题验收环节未进行经费预算监督考核、实施奖惩。目前各农业科研单位只是针对科研论文、科研成果、科研项目经费总量等情况进行奖励,并未对项目经费的实际使用情况与预算执行情况的差异进行分析、考核,更未对预算执行较差的项目进行惩罚。没有建立以预算为基础的考核制度,使预算流于形式,缺乏控制力,也因此导致现实中存在大量科研项目大多结题未结账,结余项目资金仍然由项目主持人自由支配,用于非原项目预算列支的开支范畴。
1.2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2.1重科研项目经费的申报,轻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对于目前的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来说,科研项目资金是稀缺资源,争取科研经费也成为科研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广大科研人员对科研项目的立项、申报都特别重视,但一旦争取到经费后,又疏于对项目经费的使用进行管理。尽管国家已经开始实施财政经费的绩效评价,但科研项目经费的绩效评价毕竟还未有成文规定,国家对项目经费管理缺乏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对科研项目的管理更注重项目立项评审,其次是项目结题验收,而没有阶段性的定期检查和绩效评价。一旦项目未通过项目审计和验收,科研经费被浪费已成事实,由此所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进行弥补。
1.2.2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强
从上个世纪中后期以来,各企事业单位基本上都实现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特别是企业财务管理与ERP(企业资源计划)已实现了无缝集成。我单位于1997年即进入到会计电算化阶段,所用财务管理软件为用友系列。但财务管理系统相对封闭,其账套数据不能被其他系统共享利用,而财务管理软件供应商又不可能为账套数据的特定应用进行定制开发,这就限制了财务信息的流通、挖掘、综合利用,甚至形成了财务信息的“信息孤岛”。对于项目核算数据来说,其结果是无法有效完成对项目经费预算的全程监管。
2. 加强农业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与手段
2.1创新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
因为农业科学研究具有创新性和研究过程的不可预见性,从而决定其工作量和所消耗的费用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很难对科研项目工作的各项经费开支进行准确地估算和测算。对一个不确定具体项目而言,所需费用将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显然,当前普遍采用的固定预算编制方法不符合科研经费运动的规律。应采用在一定区间值范围内的弹性预算编制法,对研究活动中发生的不可预见因素造成的预算调整事项,按照有关规定报有关部门核批。需要追加预算时,可按照规定程序报相关部门审核、批复。另一方面,在项目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遵循目标相关性原则,项目经费的预算一定要与项目研究的任务目标相关;遵循政策相符性原则,符合有关的政策法规;遵循经济合理性原则,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益。
2.2创新管理机制,财务人员全程参与科研项目管理
预算具有严格的指令性和约束力,是财务决策的实施过程。它从本质上体现了财务管理的宏观特征,体现了预测未来、规划现在、约束过程、实现目标的财务管理过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指导性,因此确保懂财务管理的人员参与预算编制是使预算管理发挥作用的前提。由于各科研项目所研究的领域不同,每个项目都有其研究的特殊性,其经费使用的侧重点亦不相同,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整体发展战略以及阶段性目标,提出总预算方案,然后财务人员再根据具体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总体预算方案进行全方位分析、分解、论证以及反馈、沟通和协调,并在调整中达到一致目标。在此基础上编制的预算方案一经确定通过,便具有了一种强制性的约束力,所承担责任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甚至个人就会充分发挥一切潜能,严格执行实施,顺利完成。
在项目经费使用过程中,财务人员应定期(每月或每季度)对项目经费的各项开支,参照经费预算进行管理、监督并提出合理建议。定期将项目经费的各项开支情况进行分类、归并。具体核算出每个预算科目的实际开支金额,并与预算数进行对比,以便及时发现每项开支的结余和超支情况,进而进行调整,保持与经费预算的高度一致。如有不可预见事项发生导致项目经费实际支出与项目经费预算出现较大差异时,可以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申请预算调整。财务人员应参与项目经费的验收、审计工作,建立内部审核制度。只有在项目经费管理中做到了科研人员、财务人员、科研管理人员三方共同参与、密切配合、责权明确、各负其责,科研事业才到蓬勃发展,才能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2.3加强科研项目经费全过程管理,完善对科研经费使用过程的监督机制
预算行为本身是一种控制行为,预算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控制制度,任何一项控制制度的实施必须有相应的监督机制来保证。因此只有建立和完善科研项目预算评审机制,对科研项目预算的遵循性进行有效监督,才能保证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制度创新的实施和开展。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应采用全过程管理,从项目立项申请、资金预算、阶段性的中期考核到结题验收建立起一整套的管理、监督评价机制,从项目质量、进度、财务支出预算多个方面进行跟踪控制,减少资金浪费,降低项目风险,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主要措施为:
第一,加强项目的中期评价,不但要重视立项评审和结题验收,更要重视中期检查。对中期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弥补,并以中期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经费预算划拨的依据,避免结题验收不过关时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第二,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做好日常成本费用的登记,尤其是间接成本费用的分类和登记,确保间接费用合理分摊到项目成本中;
第三,监督项目经费及时按进度形成支出,这不但需要经费划拨部门的配合,也需要科研项目执行部门的努力。
2.4加强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监督,建立考评激励机制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实时跟踪预算执行、及时发现、分析预算差异并调整预算,加强预算的事中控制。农业科研项目要进行项目研发的全生命周期过程管理,加强预算执行监督。
在科研项目结题验收环节进行经费预算监督考核、实施奖惩。对项目经费的实际使用情况与预算执行情况的差异进行分析、考核,对预算执行较差的项目进行惩罚,对预算执行较好的项目进行奖励。建立以预算为基础的考核制度,加强预算控制力。
2.5利用信息技术成果,实现项目经费管理信息化
当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地提高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提升其竞争力。
项目经费管理的信息化正是要打破财务管理“信息孤岛”,使财务管理软件中针对各项目的经费收支数据能够被提取、二次加工,形成项目经费支出的监控数据源,对项目经费收支进行实时监控,加强项目经费预算执行监督。
3.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
3.1系统目标
完成财务管理软件项目核算数据的采集,预算数据的采集,生成项目经费收支动态数据,完成项目经费支出与预算数据一致性的比对及监控,成为财务管理人员进行项目预算执行监督的有效工具。
3.2采集接口
3.2.1用友账套数据采集接口
针对用友的账套数据库建立专门的数据侦测机制,当有相关项目核算凭证数据变化时,其对数据采集模块发消息,由数据采集模块主动向用友数据库建立连接,提取相应的凭证数据通过网络传送给项目经费数据库,通过特定的业务逻辑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最终形成项目经费的收支、预算汇总结果。
警示功能:若项目出现支出金额超过预算金额时,提醒财务管理人员加以注意,及时检查财务凭证数据的准确性或及时通知项目负责人调整预算(超支金额及超支比例用红底白字标出,参见图3)。
查询功能:根据给定的项目编号或项目名称,系统自动检索符合条件的项目经费预算金额、实际发生金额,按成本费用的代码降序排列。系统用绿色3D方块表示预算金额,用红色3D方块表示实际支出金额。
警示功能:若项目出现支出金额超过预算金额时,提醒财务管理人员加以注意,及时检查财务凭证数据的准确性或及时通知项目负责人调整预算。此时代表实际支出金额的红色3D方块会闪烁(图4中“5.差旅费”的红色方块高度超过绿色方块,其会闪烁)。
3.3.3项目经费实际支出与预算的构成图
如何有效控制项目经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使之与预算相一致,有必要在各个成本费用的支出比例上进行平衡,防止出现一些成本费用支出超出预算比例,而一些成本费用无法按预算完成支出的情况发生。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项目经费预算的构成比例饼图和实际支出的构成比例饼图,两者布置在一起进行比对。
同样的成本费用其预算占预算总额的比例及实际支出占支出总额的比例一目了然,以预算构成图为参照,提醒项目人员均衡使用经费。如图5所示,淡蓝色代表的“5.差旅费”占实际支出总额的比例为11.41%,而其在预算中所占比例为8.08%,已超过了预算比例(超出并不一定代表相应的成本费用已超支,只是提醒其比例结构有问题)。在项目结题审计前期,两个饼图比对的结果趋于一致,则表示项目经费的实际支出与预算相一致,预算执行很好;反之,则表示项目经费的实际支出与预算相背离,预算执行很差。
4. 结束语
加强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既要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更新管理理念,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预算编制质量,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切实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高校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探讨[EB/01].豆丁网
.
[2]隋玉银,王蔚.预算会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3]刘勇、王茜.关于建立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思考[J].中国科学基金,2008(5):305-308.
[4]沈建新,郭媛嫣.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591-6593.
关键词:事业单位 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预算管理
年来,国家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财政资金支持促进科研创新,科学事业单位在资金方面有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方面却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一、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科学事业单位来说,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是其经费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提高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科学事业单位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不健全、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长期以来,财政部门对各专项资金均要求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与此相对应,各科研项目均应有一套适合项目本身的管理制度,以明确经费的使用方向、结构和目的。随着科研事业的不断发展,科研资金的体量不断增大,一些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就显得过于宽泛,导致经常出现一些与科学研究不相关、不必要的开支,究其原因是因为缺少一套适时健全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管理便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将使科研项目经费出现滥用与浪费。
(二)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不科学。在科研项目中,经费的使用需要接受监督、审计和决算,而这一系列经费过程管理的基础就是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为了提升经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对经费的使用范围、使用目的和使用标准进行规范非常重要。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科学事业单位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均由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组组长负责,其掌控着从预算到执行各个阶段全过程的管理。然而由此衍生的问题是,项目负责人虽说是其研究领域的专家,却往往缺乏财务管理知识,难以应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另一方面,项目组组长或项目负责人,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也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很少以消耗指标和基础数据进行测算与编制,多数情况下仅凭经验估计,难以客观反映科研项目的支出需求,使得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大多形同虚设。
除此之外,科研项目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其与市场产品等生产性项目的成本预算不同,无法准确估计项目的研究周期与经费消耗。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可能需要多种方法才能保证项目研究的顺利开展,这就决定了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不确定性与个体差异性,在经费执行过程中也会导致出现偏差。
(三)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过程中管理不善。将经费支配权交给项目组组长,从主观层面上放松了科学事业单位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监督和管理。通常情况下,科学事业单位都会制定自身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但是多数科学事I单位在经费管理方面,其规章制度不能完全满足可操作性的要求,或者在经费支出管理方面缺乏考核办法和监督机制,无法真正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
此外,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和项目组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上也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对科研项目及其预算内容并不熟悉,经常出现比如经费报销时,机械地按照财务规章制度监督经费的使用情况,但与项目实际情况并不相符,难以将经费支出与预算完全对应,经常在事后才发现脱节的问题等。
(四)对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科学事业单位的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部分,这两部分不仅是科学事业单位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也是对其科研实力进行衡量的重要标准。科学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流程包括资产形成、资产支配、资产处置等,在各环节都存在问题,比如在资产购置之前,没有对其进行统一规划,从而产生重复购置等问题;或者由于科学事业单位的资产大部分来自财政拨款,属于非偿还性资金,因此导致科学事业单位在购置资产时,缺乏长远规划,仅考虑眼前一时之需,而且部分仪器设备仅有极少数科研人员懂得操作使用,一旦这些科研人员离岗离职,这部分仪器设备就如废铜烂铁般堆放在实验室,导致资产的使用效率极为低下;不少资产直接归属项目组管理,项目组画地为牢、轻视资产管理,导致出现小而全、重复购置等现象愈演愈烈。
(五)财务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参与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意识。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上,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片面地认为,科研项目经费是项目组争取来的,因此经费管理也是项目组的事情,经费开支、预算编制与决算均由项目组负责,超支或结余经费由项目组掌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水平与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无直接关系。财务管理人员在经费管理方面的参与度不足,且参与意识较差,造成了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中责任意识缺失的重要问题。
(六)内部审计的作用有限。维护国家财经法规、准确执行财会制度是科学事业单位的重要管理内容,科学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监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部审计监督可以发现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种种缺陷,为了减少直至杜绝国有资产流失,促使其使用效率得以提升,应通过内部审计及时发现漏洞,及时填补,做到未雨绸缪。不过,现阶段的科学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并不重视,一些单位甚至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而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也无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独立性仍然较差。
二、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对策
从对以上问题的梳理中不难发现,当前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为了提高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作用,确保科研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科学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科研项目负责人应充分认识到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增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法律意识,对单位的科研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等定期开展培训,提高科研人员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重视,同时提高科研人员编制经费预算的水平。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预算标准不科学、计划期制定不合理、执行考核评价不规范和可比性较差等。因此,在项目需求方面,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准确把握,保证预算支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还要规范预算管理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过程中,在充分保证预算刚性的条件下,要对其作出一定的动态调整,从而形成动态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机制,提升预算的准确性,不但能满足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需要,也能节省财政资金的消耗。
(二)健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制度。为了提高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水平,科学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具有经济管理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识,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作为单位管理的重中之重,列入日常管理规划。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应建立健全与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相关的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单位情况,保证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不冲突,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可以使管理人员遵章进行管理,并起到相互制约、制衡的作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应确保可执行性,按照管理制度,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可根据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批复书、财务制度要求,对项目支出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规划,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可监督控制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进度,实现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相结合,管理功能与预算执行相结合,避免发生偏差,提升经费使用效益。
1.科学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过程中,科学地编制经费预算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形成的基础。为了妥善解决科研项目与经费管理程序脱节的问题,在立项时,应规范和加强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为经费使用确立依据,保证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有章可循。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科研管理部门应以课题指南确定科研项目的立项方向,并按照项目申报条件与规定严格审查,指导项目负责人填写项目申请书,清晰、完整地表达出项目思路:第一,从专业角度,项目组需合理设定项目任务与目标,按照历史数据分析科学假定环境、限制因素,合理确定项目基本预算;第二,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单位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从财务角度,为科研项目提出有价值的管理建议,尤其是项目支出预算中的支出类别、控制额度,并充分考虑预算的专业性,严格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审查。
2.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规范调整。确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后,应根据批准文件执行,不得随意调整或追加预算。但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为了保证预算的可操作性,需要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做出规范合理的调整。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调整是经费管理的重要环节,需建立规范的调整审批制度和程序,并健全分类申报、审核和定期研究制度。严格审查经费超过一定金额的项目,从源头上防止出现经费申请混乱的状况。健全经费使用计划和决算制度,使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做到计划性、科学性。与此同时,还要建立科研项目经费决算制度,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管理,并公开支出明细,通过公开的形式,确保科研目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也能够起到引导和威慑的作用。
(三)充分发掘科学事业单位资产的功能。首先,科学事业单位为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应树立和加强资产管理意识,通过整体规划所购置资产,提升资产使用的合理性;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以项目组具体的实际情况为标准,构建完善的资产共享平台,实现统一管理,避免重复购买资产。其次,充分发掘单位现有资产潜力,最大程度上发挥现有资产功能,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也是避免资产重构的有效措施之一。此外,还需要建立相关制度,比如资产使用制度、维护制度和报废制度,严格监督制度执行情况,安排专人负责监督检查,人员调离或离职时,及时办理交接手续,保证单位资产不闲置、不流失。
(四)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科学研究是科学事业单位一切工作的中心,为了确保科学研究的顺利推进,需要做好单位的各项管理工作。而在管理工作中,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科研项目经费的有效管理,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支撑,让科研人员创造出更多的新科技和新产品。
为了提高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有效性,单位管理人员应增强管理意识,提升参与意识,主动参与到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去,了解和掌握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范围、开支明细等,监督管理经费的使用,确保一分一厘都用在科研项目上,而不挪作他用。
三、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项目绩效评价制度
根据科学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将经费投入和效益分析相结合,按照投入产出原理,科学评估项目绩效目标。同时,根据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等,制定可实现的绩效考核目标,为提高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效益保驾护航。S
参考文献:
[1]王琪.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现状与对策建议[J].江苏科技信息,2015,(03).
[2]黄红花.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财政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探讨[J].中国农业会计,2015,(04).
[3]张川,娄祝坤,王志成.我国科研经费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财务研究,2015,(02).
[4]张川,娄祝坤,王志成.科研经费管理效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08).
[5]高新华.浅析农业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的预算管理[J].农业科技管理,2015,(04).
[6]邱从龙.加强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5,(22).
【关键词】 科研经费; 预算执行; 动态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36-0054-04
一、引言
随着科研事业的发展,国家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强,科研经费的规模和复杂性也与日俱增。科研经费管理主要包括三个环节:预算编制管理、预算执行管理和预算考核管理。其中,预算执行管理是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预算执行是一个动态过程,伴随科研项目的进展而进行,因此,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管理应重视科研单位的内部控制。传统的经费管理依托于财务部门,而财务部门的工作核心为日常会计核算业务,这种职能在经费管理中只起到单方面监控的作用,并不能真正反映复杂的经费运行状况。同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涉及的部门和人员较多,受各自职能所限,相互间较为独立,经费管理过程不能形成完整的体系,导致经费使用信息反馈不灵敏、不及时。因此,在目前新形势要求下,传统的经费管理方法亟待更新。鉴于以往经费管理的经验和不足,本文结合目前ITER电源采购包项目经费管理实践,对如何加强科研经费执行过程中的控制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一种以“经费管理员”为核心,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的动态经费管理模式。
二、ITER计划及ITER电源采购包简介
ITER(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计划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其目的是验证和平利用聚变能的科学和技术可行性,是人类发展聚变能源的必要环节。我国于2006年正式参加ITER计划,ITER计划所需的设备费用和服务费用被分解成大小各异的采购包,经过统一的价格核算,分配给各成员国按照约定的计划完成。
2011年12月21日,ITER电源采购包项目在国内正式启动运行,它是中国承担ITER计划中最大的采购包,主要负责完成ITER极向场变流器电源系统前期的初步设计和最终设计(含首套样机研制、集成及相关试验等),以及后期13台变流器单元设备的生产和国内集成任务。
三、ITER电源采购包项目科研经费管理的特点
ITER电源采购包项目属于国际合作的大工程项目,涵盖了14套电源设备从初步设计到最终交付的全过程任务,因此其经费管理特点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典型性,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经费管理过程复杂,涉及业务类型较多
ITER电源采购包项目主要任务包括设备的设计、研制、生产、安装、集成、试验、拆卸、存储、包装、运输和交付等,根据这些工程任务,其相应的经费支出业务较多,涉及到了各项任务的多个方面。例如:有关键部件设计费用、关键部件研制费用、零件加工费用、安装设计费用、设备拆除费用、生产制造费用、包装运输费用以及临时存储费用等。同时,各项费用支出数额也不尽相同:有小到几元的材料费,有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研制费、安装费,还有上千万元、上亿元的设备制造生产费等。因此,整个工程项目运行期间,经费管理过程较为复杂。
(二)供应商较多,合同量大,合同经费管理难度增强
根据项目任务需求,有些工程需要与国内其他研究院所、高校、厂商进行合作,因此涉及到的供应商较多,合同量大,并且合同经费、周期均不相同,项目经费管理难度增强。例如,有些合同执行期从2012年开始,至2018年结束,合同经费根据合同任务进展情况分阶段分批次支付,每年支付情况各不相同,并且合同支付情况要受技术要求和质量管理双重约束。
(三)经费执行时间跨度较长
ITER电源采购包项目从2011年12月开始,预计2018年12月结束,中间历经7年时间,经费执行周期相对跨度较长,经费使用情况需要长期跟进、严格管理,并且项目工程大,工期紧张,经费使用频率高。
(四)经费执行过程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ITER电源采购包项目技术要求高,而且具有特殊性,所交付的设备大多数为非标产品,均无先例,这导致该项目在运行期间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这种风险性相应也会对科研经费的执行过程造成影响。例如:可能会影响经费支出结构比例,或者影响预算情况的调整等;同时,这种风险性也可能会影响与供应商之间的合同执行,增加了更改或中止合同的不确定性,这些特点对经费管理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四、科研经费执行过程动态管理模式分析
根据ITER电源采购包项目经费管理特点,并结合目前经费管理研究进展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以“经费管理员”为核心,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以科研经费执行过程中三个阶段控制为基础的动态管理模式,如图1。
(一)以经费管理员为核心
会计核算监督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经费管理需求,面对复杂的经费运行特点,应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形成体系化管理,依靠体系的作用强化科研经费执行过程的管理力度。因此,在动态管理模式中,设置了经费管理员一职,利用经费管理员的核心地位(如图1),促使经费执行过程管理的体系化。例如,通过经费管理员,对科研经费执行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并将经费运行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同时,通过管理人员自身的枢纽作用,协调期间所涉及的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强化各环节的经费管理力度,将管理过程系统化。
(二)信息化管理
随着科研经费投入力度的加强,科研项目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合同多、时间长、风险大已成为当前众多科研项目的特点,以前项目经费主要通过EXCEL表格反映经费执行情况,这种方法有其自身的局限性:EXCEL不能进行大量的、较复杂的数据统计分析,不能实时、快速地反映经费运行状况等。因此,充分利用当前发达的网络资源,建立经费管理信息化平台系统已十分必要。
通过经费管理信息化平台,能将项目预算、阶段经费批复、日常经费支出、合同经费支付等情况合理集成,对科研经费实现从预算到支出、统计、分析、反馈等多环节的动态控制,并且通过网络信息对经费执行现状随时进行监控。
目前,信息化管理方式逐渐成为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三)三阶段控制
科研经费执行控制是动态化的过程,根据支出经费所处的阶段不同,可以把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控制,如上述框架图:申请审核阶段、数据处理阶段、信息反馈阶段。
申请审核阶段:主要对科研经费使用前进行监控,对使用申请进行审核、监督,确保经费使用合理。
数据处理阶段:利用经费管理信息平台,对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输出结果。
信息反馈阶段:通过经费管理员,对经费执行信息和过程进行反馈、沟通和协调。
在科研经费执行过程中,把这三个阶段有机结合,及时发现经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妥善解决,预防经费使用风险的发生,确保科研项目任务的顺利完成。
五、动态管理模式实践
该模式是基于ITER电源采购包项目管理提出来的,并进行了实践。本文以经费执行过程中的三阶段控制为基础,具体阐述该模式在项目经费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一)申请审核
申请审核是科研经费动态管理的第一个阶段。在此阶段,项目经费的每笔支出使用都要经过三重监控:
首先,科研人员根据工程任务需求提出经费使用申请,由项目负责人进行首次审核。
审核通过后,在经费管理信息平台中产生使用数据和相关资料。
其次,每笔经费经财务部门支付前,要经过会计核算职能进行二次监督。
最后,根据经费管理信息平台资料,经费管理员将再次确认每笔费用的使用情况,并确认财务核算数据,关联预算。
针对科研项目经费执行过程复杂的特点,三重监控确保了经费支出的安全性,最大程度上预防了预算外支出,违反文件规定的支出以及不合理的支出。
(二)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科研经费动态管理的第二个阶段。目前,面对科研项目规模逐步扩大、合同增多、周期变长、风险增大的特点,要确保项目经费始终按照最初预算目标使用,必须对已支出数据时时跟踪,并不断地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及时地对支出情况进行调整,保证经费支出结构合理,避免预算超支及合同款项支付问题的发生。这一阶段控制主要通过经费管理信息化平台来实现。
1.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经费支出统计
对于项目支出形成的庞大、复杂的数据,利用经费管理平台,对经费支出明细情况可实现多层次、多角度的数据统计:可单项统计,例如,按预算科目统计、按项目阶段统计、按课题统计、按时间节点和按职员姓名统计;也可多项混合统计,例如,按项目阶段和按课题组合统计、按预算科目和按项目阶段统计,或者按预算科目、按课题和时间节点三项统计等,根据统计结果,可以同时多方面了解经费运行现状,方便进行调控和监督。
2.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全过程的管控
ITER电源采购包合同量大,金额和支付情况多不相同,因此每份合同签订后,初步基本信息都要录入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对合同经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记录,避免合同经费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遗忘支付、重复支付、支付错误、超前支付等情况的发生。目前经费管理平台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反映合同经费的执行信息:
静态监控:通过合同支付情况汇总报表,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该合同的金额、已报销金额、在借款金额、目前未付金额、相关预算科目、所在课题及项目、合同经办人、合同负责人、供应商信息以及合同其他基本信息(包括签订日期、合同名称、合同编号等)。
动态监控:通过合同单报表,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该合同的金额、所在项目阶段、所属预算科目阶段、所属合同付款阶段、付款阶段日期、付款阶段金额、付款阶段说明、关联付款(已支付阶段)、关联关闭(合同完成情况)以及相关供应商信息和合同其他基本信息等。
3.多种类型的数据分析
在上述数据统计基础上,结合项目预算、阶段经费,经费管理信息化平台对经费支出情况可以进行多方面分析,包括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预算执行预警分析和预算执行预测分析,以此来指导经费将来的使用趋势和方向。
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通过把已支出的经费数据和预算情况进行比较,输出预算执行情况报表,说明目前预算的完成情况以及两者比较的差异情况,并据此进行差异情况分析。
预算执行预警分析:管理平台对预算科目进行了相应级别的预警提示:当科目经费支出为预算的80%时,管理平台会发出二级信息警告;当科目经费支出等同于预算时,管理平台会发出一级信息警告。如果继续支出,管理平台将禁止数据录入。
根据上述预警设置原则,管理平台会输出相关的预警分析报表,据此可了解各科目的预警情况。
预算执行预测分析:管理平台根据目前经费使用情况,结合项目以后各阶段完成任务量,运用相关预测分析方法对未来经费使用情况进行预测,输出趋势预测报表和趋势预测图,以此反映项目经费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便于对当前执行情况进行控制或调整。
(三)信息反馈
信息反馈是科研经费动态管理的第三个阶段,通过该阶段,将经费管理过程中涉及的人员、部门等有机联系起来,利用沟通、协调等方法促使经费执行过程管理的系统化。这一阶段的控制主要通过经费管理员来实现。
首先,根据经费管理信息平台的输出结果,经费管理员定期把经费运行分析报告提交给相关负责人,及时反映经费运行现状,对于预算差异所反映出的重点问题进行原因追查,必要时提出警示。
其次,在经费执行过程中,各负责人如有建议和意见,或者某方面经费出现了问题,经费管理员会及时把有关信息传达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例如:如果合同进度款支付出现问题,经费管理员会及时联系项目负责人、合同部门和财物部门进行协商或者解决,并提前做好相关事宜安排。
最后,在经费管理过程中,各管理部门如有意见和问题需要联系项目组,都将与经费管理员联系,由经费管理员把相关信息传达给项目组成员。
因此,在经费运行过程中,经费管理员的枢纽作用强化了科研经费执行过程的管理力度。
六、实施效果
目前,该动态管理模式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不断地深入开展,并经历了ITER电源采购包项目经费管理的实践验证,其效果较为显著,表现出了及时性、高效性和系统化的优点。
(一)及时性、高效性
在项目经费管理过程中,通过运用上述动态管理模式,各相关负责人可以实时地跟踪、监控到经费运行的现状,并能够全方位地了解经费的执行情况;同时,对已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快速地进行解决;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较早地发现和预防,发挥出了这种管理模式的及时性、灵敏性和高效性的作用。
(二)系统化
经费运行过程是多个部门以及众多科研人员共同参与的过程,通过动态管理模式三个阶段的控制,将经费运行过程中由单方面的财务核算监督转变为有效发挥多方面的监控力量,并通过这种合力的作用推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过程不断地系统化。
【参考文献】
[1] 顾岚敏.高校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管理探讨[J].会计之友,2013(12下):102-105.
[2] 夏友全.以ARP预算管理系统为手段创新财务服务机制[J].科技促进发展,2012(11):105-109.
[3] 李海涛,徐磊.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3(4下):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