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09:27:2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重大危险源是指工业活动中危险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量的设备、设施或场所。工业活动中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尽管其起因和影响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其根源是存在大量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或具有引发灾难事故的能量。
重大危险源同重大事故隐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前者强调设备、设施、场所中存在或固有的危险物质(能量)的多少,后者可以认为是出现明显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的缺陷)的重大危险源。从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到重大危险源普查(申报)、监控是重大事故预防思想的进步,是从源头上抓预防,是落实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
由于工业活动的复杂性,有效地控制重大事故需要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重大事故预防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一、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普查或申报)
防止重大工业事故的第一步是确认或辨识重大危险源。2000年9月我国了《重大危险源辨识》国家标准GB18218-2000。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各国应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合适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该标准应能代表本国优先控制的危险物质,并便于根据新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修改和补充。通过重大危险源普查或申报,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可以掌握重大危险源分布、分类及其安全状况,从而对事故预防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突出。
二、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技术性工作,需要系统地收集设计、运行及其他与重大危险源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对重大危险源的关键部分,尤其应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潜在的工艺缺陷、失误因素和预防重点。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三、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普查(申报)和评价后,企业应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安全评价报告。如属新建的重大危险设施,则应在其投入运转之前提交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应详细说明重大危险源的状况,其内容应包括危险设备、设施的情况,工艺过程,使用的危害物质的性质、数量,有关安全系统的情况,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及前提条件,安全操作和预防失误的控制措施,可能发生的事故的类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限制事故后果的措施,现场应急救援预案等。
安全评价报告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变化,以及新知识和新技术进展情况进行修改和增补,并由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进行检查和评审。
四、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事故预防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企业应负责制定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以及在必要时进行修订。场外应急救援预案由政府主管部门根据企业提供的安全评价报告和有关材料制定。
预案应提出详尽、实用、清楚和有效的技术与组织措施。政府主管部门应保证将发生事故时要采取的应急措施和正确做法的有关材料,散发给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公众,并保证公众充分了解发生重大事故时的应急措施。每隔适当的时间应修订和重新散发应急救援预案宣传材料。
五、工厂选址与安全规划
政府主管部门应制定综合性的土地使才用政策,确保重大危险源与居民区、公共设施、其他工作场所及其他危险源安全隔离
六、重大危险源的分级监督管理
根据重大危险源评价结果,按危险源级别,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重大危险源分级监管体系。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派出经过培训的合格的安全监察人员,定期对所辖范围内相应监管级别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监察。
七、基于GIS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系统
在重大危险源普查(申报、辨识)、评价、分级管理和建立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上,建立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县、市、省、国家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系统。有条件的企业可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监控预警系统,对危险源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预警,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有助于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时丁解、掌握重大危险源状况,制定相应的分级监察方案,切实有效地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建立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
1997年原劳动部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岛、深圳、成都等6个城市开展了重大危险源普查及监控工作。6个城市共普查出重大危险源10230个。
继这6个城市之后,重庆市以及南京化学工业集团公司等城市和企业也相继开展了重大危险源普查和监控工作。
实施重大危险源普查可使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重大危险源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北京、青岛等城市在重大危险源普查基础上,建立了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技术含量,为政府的安全生产管理决策起到了参谋作用。
(作者系国家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相关链接“”版权所有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关键词: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61.6]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发以来,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增强,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产业,同时也是一个事故多发的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更应该强调安全生产。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单一性和类型多样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施工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难以避免,施工过程、工作环境必然呈多变状态,因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另外建筑工程施工手工劳动的非标准化,使得繁重体力劳动多,而劳动者的素质与年龄参差不齐,这些都增加了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因此必须对这些危险源加以防范与控制。
1、危险源预防控制的原则危险源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源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源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1.1 危险源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①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②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③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危险源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源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源、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1.2 危险源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源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源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源;限制和减少危险源;隔离、屏蔽防止危险源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1.3 建筑施工危险源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1.4 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源;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2、危险源控制措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源,施工过程的危险源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源。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源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源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2.1 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2.1.1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2.1.2 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源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2.2 材料因素控制措施①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②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2.3 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2.3.1 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
2.3.2 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2.3.3 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2.4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2.4.1 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
2.4.2 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
2.4.3 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2.5 管理因素控制措施2.5.1 建立健全各项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源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源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2.5.2 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源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源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危险源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源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2.5.3 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源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源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2.6 应急管理措施虽然我们对施工过程各阶段的危险源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具体到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危险源的状态和产生的作用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施工危险源的复杂性。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当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是必不可少的。编制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是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建筑施工的应急管理工作一般应按如下步骤展开进行:1.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六类安全事故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应急预案;
2.落实应急人员,建立应急组织;
3.储备应急物质,布置应急设备;
4.组织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总而言之,在施工过程中,按制定的风险管理措施控制重大危险源的是有效地遏制各类事故发生、是建筑施工企业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的必要条件。
企业全体动员,人人参与。加强对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宣传教育和培训,尤其是以预防事故为主的重大危险源风险控制的安全教育,真正做到“安全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使施工现场的全体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能自觉执行所制定的危险源控制管理措施,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和工人自身的安全。
建筑企业的安全施工不只是行政管理人员的事,也不只是安全管理人员的事,它关系到企业每一个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事业和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宁与幸福,企业只有形成了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要安全的局面,才能做到施工和安全的双丰收,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真正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关键字:安全管理地铁危险源辨识危险源防控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0 引 言
安全生产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是以人为本的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特别是从事交通运输中的地铁行业,与人的生命、国家财产息息相关。在目前国内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确保地铁运营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安全管理中,做好安全管理六大系统之一的危险源识别与控制,就是从根本上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消除各类事故隐患,而且还能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以下是我们就危险源识别及危险源控制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1 危险源的定义及存在形式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设备损坏、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深圳地铁三号线范围来说,具体的一个单位(如物资库、高压变电房)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运转系统来说,可能是某台设备、设备中的某一部位(如滑触线供电系统、第三轨)是危险源,一个班的特殊工种作业(如电客车司机、工程车司机)就是一个危险源。
2 危险源特点
危险源应由三个特点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深圳地铁三号线接触轨的防护罩,因天气变化而变形位移,高架段特大台风,影响运营安全。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司机的违章操作是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3 危险源辨识的目的
危险源在没有触发之前是潜在的,常不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辨识(分析界定)。危险源辨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系统的分析,界定出系统中的哪些部分、区域是危险源,其危险的性质、危害程度、及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规律、转化的条件、触发因素等以便有效地控制危险源,使危险源不至于转化为事故。它是利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做出科学判断,为控制事故发生提供必要的、可靠的依据。因此,辨识危险源的目的是让我们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提高思想的安全意识,降低人为的失误率,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或减轻事故产生后的危害性。
地铁运营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按规定、按流程进行操作、检修设备,如司乘人员的特点是点多、线长、面广、工作量大,这导致影响安全生产的危险点客观存在或潜伏于各个生产环节中。因此,正确的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后,才能在后续的危险源防控中做出好的对策或措施,控制事故率。这已经成为地铁运营中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而必修的工作之一。
4 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
(1) 危险源的辨识
在地铁运营中要高度重视危险源的辨识工作,成立专业技术人员、安全员和班组长组成的危险源识别领导小组,对本单位不同岗位、不同地点和不同作业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识别,并进行汇总及学习。例如在深圳地铁三号线车辆部乘务室,每月定期统计存在的危险点或者作业程序,并对危险点进行辨识、分析和识别。进而做出相应的对应措施,控制事故的发生。特殊情况下或紧急情况下,对新增的危险源控制措施通过“运行揭示”或飞信的形式第一时间向全体司乘人员进行传达学习。
事故主要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机械、物质、环境的不安全状态而产生。乘务管理中,主要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未经许可进行操作,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冒险作业或高速操作;人为的使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或违章作业;采取不安全的作业姿势,或方位;再有危险的运转设备装置上或在移动的设备上进行作业;不停机,边工作边检修;注意力分散,嬉闹、恐吓等。例如:超速运行的列车;滑触线出场不按规定进行停车、不按规定进行升降受电靴;未经允许私自切除安全设备等。
地铁中的乘务人员应按以下3个方面进行危险源的辨识。
人为危险源(重点),主要从生理特点,本人素质,以及违章、违纪等方面进行查找。影响人的行为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受教育和技术培训情况等。要减少人的失误,就应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例如:在深圳地铁三号线乘务室,每月必须学习司乘人员岗位上的相关危险源、每月对违章、违纪进行统计分析。
按工序进行危险源识别。例如可以按出场、入场、洗车、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等工序进行危险源识别。
在现场工作时,不但要对静态危险源进行识别,也要对动态危险源进行识别。静态危险源就是现场客观存在的、不随时间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危险源,例如:第三供电轨。动态危险源就是在现场生产时,由于客观条件不断变化而产生的危险源。例如:滑触线出入场、信号、道岔等。
(2)危险源的评价
防止事故发生的第一步,是辨识或确认高危险性的设备设施、特殊工序作业行为(危险源)。它应由上级主管部门在工作环境、物质特征、工序顺序或操作人员的违章作业基础上,制定出危险物质临界量标准和人员的安全作业标准。通过这些标准,可以确定哪些是可能发生事故的潜在危险源。并对危险源进行评价,主要包括:
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与机制。
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
进行风险评价,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
风险控制,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了可接受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
(3)危险源的管理
三号线车辆部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针对每一个危险源制定出了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包括设施的改造、建造、维修以及有计划的检查)和组织措施(包括对人员的培训与指导加强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提供保证其安全的设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职责的确定,现场安全的管理),对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5 危险源的防控
要做好危险源的防控,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 危险源的报告
要求各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主管部门提交安全报告。如属新建的有重大危害性的设备设施,则应在其投入运转之前提交安全报告。安全报告应详细说明重大危险源的情况,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以及前提条件,安全操作和预防失误的控制措施,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限制事故后果的措施,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
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单位应负责制定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以及在必要时进行修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是抑制突发事件,减少事故对工人、居民和环境的危害。因此,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提出详尽、实用、明确和有效的技术措施与组织措施。主管部门应保证将发生事故时要采取的安全措施和正确做法的有关资料下发给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单位及员工,并保证员工充分了解发生事故时的安全措施,一旦发生事故,应有安全有效的防范措施。应急救援预案方面,深圳地铁三号线运营分公司组织编写并印刷了《运营分公司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汇编》,其中和司乘人员相关的应急预案,司乘人员必须牢记心中,公司、部门、室、班组也定期进行检测,掌握司乘人员的掌握情况。
3、加强员工对危险源的辨识能力
首先,通过强化危险源辨识提高员工防范能力。在班前会讲解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上级也要对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效促进各班组班前会危险源辨识水平的提高。为了便于员工学习和加深对危险源的认识,根据岗位操作规范流程,印发了乘务室危险源管理手册,手册应汇集了司机岗位的危险源,让岗位危险源更加全面,也便于员工随时随地的学习。并
其次,对照司机岗位安全操作流程、场所查找各类危险源。一方面是通过管理人员现场查找,管理人员在现场发现危险源要组织人员立即进行整改,并不定期再次复查。一旦查到对危险源掌握不彻底的员工,该员工就变成了“危险源”,管理人员还要现场对这类人员进行考核记录,以此督促所有人员安全操作;另一方面,每个月组织班组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考核员工对危险源的掌握程度。
再次,员工自找自梳自理危险源,鼓励每一名员工自己发现危险源,寻找解决办法,思考安全作业思路,积极将存在的危险源上报室、部门。在此基础上,公司、部门应对这类员工进行奖励。
6 结束语
司机在确保地铁运营安全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运营中,只要有人的作业行为,就必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险源。要把它们完全、彻底地消灭是不可能的;唯有如何合理地、有效地去发现并控制它们,阻止它们的发展与扩大,这才是保证地铁长期运营安全的关键,司乘人员要认识到制定危险源意义和目的,并积极参与危险源的辨识,提高警惕。按要求规章、流程作业。防止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吴宗之,高进东.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年6月
[2] 刘诗飞,詹予忠.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危害后果分析.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
关键词:工程 危险源 辨识与控制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目标是,建设过程安全。其基本要求是,最大限度地控制一般性安全事故,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如何辨识建设工程危险源并找出重大危险源,及时采取预控对策及措施,是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所谓危险源,就是可以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源头。重大危险源是指发生危险的概率大、损失大、后果影响大的安全事故根源。就建筑工程而言,由于产品固定、体积庞大、生产周期长、工序复杂,加上露天作业、高处作业、手工作业的特点,建设工程施工不安全因素多、危险大、后果严重,及时辨识危险源并确定重大危险源是非常必要的。
建设工程安全事故主要有“五大伤害”,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机械伤害、触电。”五大伤害”发生是瞬间的,但却是由诸多因素促成的。根据安全科学理论对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在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是,如果这些约束或限制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故障),则将发生事故。导致能量、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就建筑工程来讲,第一类危险源主要存在以下施工活动中,即基坑支护、土方开挖、高大模板作业、拆除爆破、高度大于6米或高度虽然不足6米但地质条件复杂的高大边坡工程、起重机械安拆及其起重吊装工程、高度超过24米落地式钢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包括整体提升与分片式提升。悬挑式脚手架、门型脚手架、吊篮脚手架等。施工机具及施工用电、四口、五临边防护、其它危险性较大或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施工部位。以上第一类危险源,是可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源头,是安全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着安全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建筑工程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存在于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及人物存在的环境中,是约束第一类风险源的措施失效或失败。物的故障是指机械设备或材料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的功能的现象。比如,脚手架折断、电缆线漏电、提升机械失灵等,都属于物的故障。物的故障可能是固有的、是由设计、制造缺陷造成的,也可是由维修、使用不当,或磨损、腐蚀、老化等原因造成的。人的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被要求的标准,即没有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人的不安全行为属于人的失误,包括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人的失误会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系统故障,使屏蔽破坏或失效,从而导致事故发生。就建筑工程来讲,人的失误包括人的行为和方法,也应包括管理失误。比如,在高处进行大模板施工发生高处坠落,往往由于缺乏安全意识不系安全带、作业者患有恐高症、脚手架搭设不合乎要求、安装模板方法不当、安全网设置不规范等造成的。管理者对高处作业未进行技术交底、没有预防控制措施等管理因素,均包括在人的失误范畴。人和物存在的环境,指生产作业中的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照明或通风换气等环境,也包括现场安全、技术等方面的管理环境,它是促使发生人的失误或物的故障的重要条件。比如,施工中触电事故的发生,有时与作业现场潮湿、雨雪天气、电线在水中浸泡有直接关联。在管理层面,不安设漏电保护器、不实行三相五线制、作业不带防电器具也是导致触电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可以看出,对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关键在于辨识第一类风险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第二类危险源。也就是说,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不意味着危险事件一定会发生,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造成安全事故的必要条件。第一危险源决定安全事故的危险和危害程度,而构成限制或约束第一类危险源的措施失效,是导致出现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二者相互关联互为依存,安全事故的出现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危险源进行控制,首先要建立危险源清单。通过专家调查、经验数据、事故统计等方法,全面归纳建设工程危险源清单。要对第一危险源和第二危险源进行详细梳理,确定第一类危险源所在施工部位、危险程度和危险结果,找出危险大、概率大、损失大的重大危险源。同时,查找出构成约束和限制第一类危险源失效、失败的第二类危险源,也就是要从人、机、物、法、环五个方面,查找出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对危险源进行控制,就要在建立危险源清单的基础上,进行危险评估并确定重大危险源。可以采取风险评价公式:
D=L*E*C
其中D代表危险值,L代表发生事故可能性大小,E代表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代表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伤害结果。根据专家调查和数据分析,结合工程实际,确定L、E、C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用经验数据确定对应的中间值。用危险值D的计算结果,判定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
对危险源进行控制,就是要建立重大危险源告知制度。施工单位施工作业前,对重大危险源应书面报告当地建设安全主管部门,建立重大危险源登记备案制度。在施工现场,应在明显位置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公示。
对危险源进行控制,就要对重大危险源制定专项预案。施工单位应当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情况,结合工程实际,制定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建立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制度。定期不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管控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应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对危险源进行控制,就要加强工程监理和行政监管。监理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进行旁站监理,建设安全管理部门对备案的重大危险源应重点进行监督检查。对建设工程项目中未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应采取严厉的促改措施予以纠正,确保建设过程安全。
参考文献:
中国建设监理协会编写的《建设工程监理概论》第四章“建设工程风险管理”。
保留作者简介:
王珊明 1954年2月6日出生性别:男
2 本制度适用于沾化分公司区域内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及管理。
3 本制度中所称的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4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登记,建档,定期开展检测、评估、监控。
5 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应在投产前完成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建档工作。
6 指定专人负责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登记工作。
7 按相关国家标准、规定在重大危险源处设置自动检测、报警、通讯等装置,保障其稳定运行,并定期进行校验和维护。
8 按国家法律、标准规定或根据本单位安全生产的需要,定期对安全设施、重要设备等进行维护、校验、检查、报检,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9 在重大危险源岗位的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管理知识,取得安监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
10 向从业人员告知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
11 按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制定、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并保证定期开展应急救援的演练。
12 根据危险源的化学特性,配备必要的应急防护用品、应急救援物资,并保障其完好备用。
13 剧毒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其他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报告应经专家审查通过。
14 对安全评价报告中提出的问题、隐患立即组织整改。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问题,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措施。
15 重大危险源控制目标:
15.1.1控制目标:无煤气泄漏、无氧含量超过控制极限、无气柜抽空、无气柜顶翻。
15.1.4事故处理措施:见《造气气柜目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5.1.5方案有效期限:合成氨系统化工生产运行及带压停车期间。
15.3 合成车间甲醇贮罐区重大危险源。
15.3.1控制目标:无甲醇贮罐及管道、无阀门泄漏、无充装过量甲醇溢满、无人为错开阀门。
15.3.3控制措施:见《甲醇库区安全运行控制措施》。
15.3.4事故处理措施:见《精甲库区目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5.3.5方案有效期限:合成车间甲醇工序生产、销售期间及甲醇贮罐内有甲醇期间。
15.4合成车间甲醇中间槽重大危险源
15.4.1控制目标:无甲醇贮槽及管道、阀门泄漏。
15.4.3控制措施:见《粗甲醇中间槽安全运行控制措施》。
15.4.4事故处理措施:见《甲醇中间槽目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5.4.5方案有效期限:合成车间甲醇工序生产期间。
15.5 尿素车间甲醛贮区重大危险源。
15.5.1控制目标:无甲醛贮槽及管道、阀门泄漏。
15.5.3控制措施:见《甲醛贮槽运行控制措施》。
15.5.4事故处理措施:见《甲醛贮槽目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5.5.5方案有效期限:大颗粒尿素运行、甲醛贮槽贮有甲醛期间。
16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16.1公司建立有完整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运行体系,安全环保部、 生产管理部、按职责分工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业务管理,重大危险源所在车间按安全管理制度负责其生产操作控制、检查、检修等日常管理。
16.3对已经列入重大危险援的设施、设备、装置、岗位,定期进行工艺、设备及操作安全检查,检查出来的事故隐患,公司保证资金、技术的投入使其能够得到及时整改,确保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控制,每年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评价。
16.4重大危险源岗位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生产岗位操作技术规程的培训,取得安全作业证及相关资格才能上岗独立操作。安环部每年组织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16.5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运行控制措施、应急救援预案下发各有关部门及相关单位执行。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云南煤化工集团公司备案。
篇二:泸州分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1目的: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消除事故隐患,规范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使用范围:公司生产区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领导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负责领导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3.2分管副总协助总经理进行重大危险源管理,在总经理不在时履行总经理对重大危险源管理职责。
3.3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工作,并组织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监督、档案管理等。
3.4各生产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管理,并对管理结果负责。
4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
4.2重大危险源管理:
4.2.1配备灭火器等必须的消防器材和设施,所有器材和设施要完好。
4.2.2配备监视设备,实施全天候监视。
4.2.3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半年不少于一次演练,并不断完善。
4.2.4公司、所在厂每月一次进行专项综合检查,检查要有记录。
4.2.5生产班组必须按规定进行巡检,检查要有记录。
4.2.6所在厂安全员进行每周不少于一次的检查,检查要有记录。
4.2.7在重大危险源区域作业必须严格按照《工艺(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消防安全制度》、《化学危险物品管理制度》、《作业许可证管理制度》进行,实施谁签字谁负责,谁作业谁负责。
4.2.8发现隐患,必须立即向厂和综合管理部报告,并及时进行整改。
[关键词]油库,安全隐患,辨识,防控
中图分类号:TE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7-0335-01
前言
石油具有易挥发、易燃易爆的特点,油库中大量成品油的堆聚对油库安全管理提出了重大的考验。在石油转运和存储过程中,油罐、输油管道等设备性能的优劣以及操作人员的技术是否得当,都会对油库安全产生重大影响。加上石油本身易燃的特点,想要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就需要对油库各类危险源作出科学合理的辨识,并做好防控措施,准备应急方案。
1.油库安全隐患辨识的总体思路与措施
1.1 全面加强对危险源的研究和评判
危险源包括第一类和第二类危险源,从生产上就决定的可能释放的能量源或者危险物质叫做第一类危险源,这其中包含的可能释放的能量大小就决定了事故的严重程度,也是我们在生产中最为关注的类别;而第二类危险源是针对可能引发第一类危险源的有关人、物、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方面的缺陷,它属于状态危险源。
危险源的排查辨识主要从现有设备状况、作业内容和环境等方面入手,具体包括道路建筑物等环境因素,生产作业过程,储罐和收发油等主要装置设备和电气设备。在排查辨识过程中,首先要按照作业操作方式等因素将辨识区块划分为储油、装卸、辅助生产等三个识别单元,然后列出具体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清单,有效识别第一类危险源并进行分类。
1.2 做好安全风险评价及相关措施的制定
按照当地的风险等级分类标准,组织相关专业科室、车间对已发现危险源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明确和落实危险源防控责任。
为确保消除安全隐患,需要对职工现场作业制度(包括班前、班中和班后)进行规范,强化安全风险的他控力度,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的专业素质水平,同时需要落实干部的现场安全管控力度。
2.油库安全隐患的辨识与防治措施
2.1 强化对油库危险源的辨识
这里指的危险源主要是油品,它潜在的危险事故就是火灾和爆炸。我们知道,燃烧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接触、点火能量。只有当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才会发生化学反应。油品属于易燃易爆物品,它在油库相关设备中存储时,由于设备老化、密封措施不得当等原因会发生泄漏或直接与周围空气相接处,这些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一旦自然或者人为原因导致明火能量的传递发生,那么就会造成油库火灾的发生。对于前两个条件我们是无法在根源上克服的,要想杜绝潜在灾难的发生,控制点火能量是我们能够采取的有效措施。而日常生产运营中点火能量可能来自于雷电、碰撞、静电能量等,此外包括生产操作失误在内的人为因素也会产生明火。
2.2 油库及周边雷电危害的防治
雷电的危害可以从三方面展开论述:雷电直击、引入雷电波、雷电反击。
(1)雷电直接攻击:直接遭受雷电攻击可以在瞬间产生几十万甚至上千万伏特的高电压,这种高能量的冲击电压足以使油库内的各种电器设备在短时间内被烧毁,它能够毫不费力地击穿电气的绝缘线路,使变压器、发动机等陷入瘫痪,这种灾害是毁灭性的。与此同时,雷电还会产生强大的电流,尤其当它的强度达到几千安培的级别时,即使是金属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融化甚至于气化,而且,电流产生的高能量会迅速转化成热能,引发设备燃烧,造成火灾、油库爆炸等灾难。
(2)雷电波的引入:它产生危害没有直接遭受雷电攻击来得强烈,但引入雷电波同样会使配电装置遭到破坏,它也能击穿绝缘线路,而且它极易引发易燃易爆物品的燃烧和爆炸。
(3)雷电的反击和遭受雷电直击一样,同样会烧毁电气线路的绝缘层,产生的强电流和强电压引起热能的迅速蹿升最终导致火灾的发生。
针对上述罗列的雷电攻击产生的潜在危害,雷电防控工作迫在眉睫,实际生产过程中常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加入消雷器等引雷装置,避免油库罐区遭受雷电的攻击,大地作为良好的导体能够很好地吸收雷电,将其产生的高电压和高电流传入地下,因此,油库在建设时可以选择配备良好的接地装置,将雷电引入安全放电通道中;定期对防雷装置进行检查和维护,由于长期暴露在外或是埋藏于地下,防雷设备会遭受一定程度的磨蚀、生锈、截面积减小等破坏,加上地面作业、土地挖掘等可能造成其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需要定期对其防雷性能进行检查,对于那些不满足防雷规格的装置要及时更换或维修;雷雨天气应尽量减少收发油室外作业,情况严重时应立即停止作业,避免油气挥发逸散在空气中聚集,一旦遭遇雷电事故,聚集的油气会发生燃烧,牵连周围油罐的安全。
2.3 静电事故的防范
静电的产生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对于油品而言,油品之间的相互摩擦,生产过程中油品与容器内壁相互冲击,油滴飞溅与空气发生摩擦等都会产生较强的静电电荷,由于油品的导电性较差,如果这些产生的静电电荷不能及时地疏导,当它们聚集使得其产生的电场强度超过空气中的击穿场强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此过程必然伴随电火花的产生,只要微量就足以点燃空气中弥散的油蒸汽。此外天气和温度也是影响静电产生的重要因素,干燥的冬季和炎热的气候都是静电易发的情况。
从静电产生的原理出发,我们可以制定相关的措施进行防治。首先我们需要通过减少使用明流灌装和禁止在出油部位绑扎过滤设备,从源头上减少静电的产生。再者,做好静电接地,保证接地装置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加快静电电荷的释放,减少其在油罐或管道的聚集。油库工作人员需要按照行业标准和规定,在作业期间穿戴防静电衣物和鞋帽。
2.4 防止人为因素导致的火源
人为点火能量是引发油库火灾的重要原因,要防治灾害的发生就需要从源头上进行根治。通常情况下,人为点火能量的来源集中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直接将明火携带入内;二是进入防火防爆区的车辆未安装防火装置。不管是哪种情况,油库管理人员都应该加强检查和监督的力度,严格执行标准,对于油区内部分存在安全隐患的管线应及时记录并汇报,做到零容忍。同时,行业内部要加强安全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3.加强油库安全的管理防控力度
油库安全作为油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周边民众的生活,也是企业提高自身效益和信誉的重要保证。针对传统管理模式中缺乏合理科学目标,管理队伍素质差等问题,在当下油库安全隐患防控中,我们需要落实好人和物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油库安全制度,利用制度的约束力,加强油库安全隐患的防治,做到以安全制度建设为核心,注重安全教育和宣传,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同时提高现场管理力度,明确职责,严肃纪律,落实各项安全隐患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保证油库各项工作的安全运转。
结束语
如今油库生产作业的规模不断壮大,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因此,对系统控制线路的掌控至关重要。油库安全生产运营始终是石油生产中关键的环节,掌握安全隐患的研究和评价方法,及时做出必要的防控措施是油库安全的重要保证,一旦该环节操作不到位,酿成灾难,对于石油行业、对各企业以及民众安全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危害国家经济发展建设。因此,各部门需要从火灾危险源出发,加强从管理部门到一线操作员工,从仪器设备到人员素质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完善石油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 陈勇,油库安全隐患的辨识与防范措施分析,科技传播,2013.08.
[2] 任全伟,浅谈油库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科技与企业,2013.09.
关键词:工程施工;危险源;风险评价;控制
一?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及辨识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是指建设施工活动中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及物质损坏、环境破坏等意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管理者和作业人员等的不安全意识、情绪和行为;机具、材料、施工设施及辅助设施等的不安全状态;环境、气候、季节及地质条件等的不安全因素,以及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单危险源以及导致的事故主要有:物体打击;高空坠落;坍塌;起重伤害;机具伤害;车辆伤害;触电;火灾;爆炸;雷击;中毒;窒息;气象灾害及地质灾害等。以上危险源或事故,既单独出现,又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同一个危险源对于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建设条件、不同建设者、不同作业技术水平、不同工程建设阶段出现的概率及导致的事故风险不尽相同。不同的建设工程,其危险源之间的相关性、因果性及由此导致的事故风险也不尽相同。
建设工程危险源的辨识包括以下内容:辨识材料、能源、运输、生产装置、设备安装、建设对象、自然环境、人的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危险;辨识各子系统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时可能对其他系统的危害及其它系统发生事故时对本系统的危害;辨识由于物体打击、高空坠落、坍塌、触电、火灾、爆炸等单危险源造成的危害;辨识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雷电等对系统的危害以及由此诱发事故的可能性;辨识重大危险源被激发酿成事故后,生命财产损失严重程度及其概率;辨识生产系统在设计和施工时所采取的安全措施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辨识系统的结构、布局是否满足检修、维护的要求,测试作业对操作空间、通道等条件是否满足要求;辨识建设工程施工人员操作条件对防止人为失误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等,列出影响施工安全的危险源,实事求是地设立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的辨识标准。
二?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安全风险评价的任务是对识别出来的危险源进行评价,判断各危险源的危害程度,进行危险源分级,确定不可容许的安全风险,其评价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定性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和综合评价法三大类。
(1)定性评价方法
安全风险定性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评价者的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施工工艺、施工设备、设施、项目环境、操作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的分析和判断,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如危险因素发生可能性的等级、危险因素发生后果的类别、是否达到某些安全指标等。
定性评价方法的优点是评价过程简单,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是评价过分依赖评价人员的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同评价人员的评价结果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其结果可比性差。
(2)定量评价方法
安全风险定量评价方法是在大量的调查统计资料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施工工艺、施工设备、设施、项目环境、操作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的计算和分析,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量的指标,如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的伤害(或破坏)的范围、危险因素与事故的关联度、危险因素的重要度等。
定量评价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比较精确地得出定量指标,为安全控制和事故防范提供更多的信息,但是评价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过分依赖数学模型和基础资料的准确性,而且大部分定量评价方法建模复杂,计算工作量大,难以在施工现场第一线推广。
(3)综合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是多种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一般是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
三?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制定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管理标准,构建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制度及应急救援体系,对每一重大危险源制定控制和管理措施。对于给定的地域、施工企业以及施工条件的建设工程,应能确定施工安全的重大危险源和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性质、分布、规模、事故关联和后果,提出有效、实用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对可能影响施工安全的危险源进行登记。重大危险源登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危险源类别、时间、地址、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联系人、联系方式、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施工安全的主要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针对建设工程企业和危险源的特点,对施工企业与人员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设备与设施安全、影响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的自然和环境危险源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控制措施。
应急救援预案是事故预防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企业应负责制定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进行必要的修订。场外应急救援预案由政府主管部门根据企业提供的安全评价报告和有关材料制定,应提出详尽、实用、清晰和有效的技术与组织措施。政府主管部门应保证发生事故时要采取的应急措施和正确做法的有关材料,发放给可能受事故影响的企业和个人,并保证企业和个人充分了解发生重大事故时的应急措施,每隔适当的时间应重新修订和应急救援预案宣传材料。
完成了运行规程编制的工作
污水厂2020年11月试运行,由于没有系统的运行规程作为技术支持。为此,污水厂在2020年,根据运行需要,完成了运行规程初稿的编制工作,并于今年上半年,在初稿的基础上,按照公司的要求,进行了多次改版,最终完成了运行规程的编制工作,已通过公司审核下发。
推动主体责任年活动的开展
1、分解污水厂安全生产目标,明确安全职责:按照公司规定对污水厂安全生产目标进行了分解,逐级签订了责任书,明确每个了员工在污水厂年度安全生产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同时,依据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污水厂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对污水厂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进行了分解,规定了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内容,和考核标准,明确并各岗位人员安全责任。确保安全生产目标明确,责任清晰。使安全工作步入“常态化、标准化”机制。
2、完成了污水厂危险源辨识及防控措施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的修订工作:2020年,根据公司工作安排,污水厂完成了现场危险源辨识及防控措施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的编制工作。2020年4月按照公司要求及现场环境的变化,污水厂再次组织员工进行了危险源辨识及防控措施的讨论,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了污水厂危险源辨识及防控措施修订工作。11月,根据公司要求,污水厂完成了现场应急处置方案修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