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物联网行业发展状况8篇

时间:2023-07-04 09:27:1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物联网行业发展状况,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物联网行业发展状况

篇1

自1990年创办以来,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专注ICT领域25年,已成为助力企业拓展中国及亚太市场的行业盛会。展览会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紧扣行业发展脉搏,成为零距离洞悉行业发展状况,拓展亚太市场的平台。

“201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为期5天,以“感知未知,智能互联”为主题,展出规模近45000平米,吸引了来自芬兰、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卢森堡、瑞典、英国、美国以及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家知名企业参展,将在5G、4G LTE、宽带网络技术、移动互联网、移动转售业务、信息安全、铁塔产业链等方面向业界呈现最前沿的技术、产品以及解决方案,展示内容覆盖ICT全产业链。

2015年,全球信息通信产业高速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中国信息通信产业更是作为国家经济基础产业得以充分重视,于2014年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提出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之后,今年陆续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若干政策措施。

信息通信技术与各产业领域技术的融合创新,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推动了发展方式、模式的深刻变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篇2

【关键词】价值网 物联网 产业链协同 创新 对策

一、引言

产业链协同作为一种构建并有效提高产业发展竞争力的重要思想,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还比较落后,物联网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主体概念被提出来,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但受多行业发展、行业壁垒、核心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产业链协作程度相对较低,且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不均衡性发展状况较为显著。只有通过对价值网及产业链协同工作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构建客观的基于价值网的物联网产业链协同模式,并对协同效应进行评价,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对策,推动物联网产业协同的创新发展。

二、基于价值网的物联网产业链协同模式研究

(一)价值网对物联网产业链协同的影响

价值网来源于价值链,通过以价值链的思想为载体,实现了价值创造从链状到网状的发展思维跨越,一方面能够解释企业内部价值创造的基本过程,另一方面还能从整体的价值创造角度出发,满足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基本需要,进而引导企业积极的推动自身发展,以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与市场的变化。价值网是对传统的产业链形态的重塑,基于价值网的产业链协同管理是对传统的产业链管理模式的一种创新,价值网模式使得网内成员超越传统模式中的线性关系,在运作中更多的表现出共享与互通的发展状态,以提高整体的协作性,推动良好效果的产生。

(二)物联网产业链价值网协同效益

现阶段,中国已经有一些地区成立了物联网产业联盟及产业园区,但并没有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同时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与不同部门之间,也存在较为显著的不均衡性发展状况。另外,协同机制与规划意识的相对弱化、研究成本过高以及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相对较低等因素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产业规模化的形成[2]。因此需要加强产学研的结合,推动国际合作与政企合作的发展,进而提升整体科学技术水平,是中国物联网实现长足发展的重要前提。另外,加强不同行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也构成了中国物联网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推动产业链不同层次的协作,实现内外联动与上下联动,成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基于价值网的物联网产业链协同网络模型

现阶段,中国的物联网产业还没有真正的实现协同发展,从现阶段中国市场发展与市场环境分析,物联网产业还处于发展的摸索时期,很难有创新与发展。只有加强对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以及运作模式的研究,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因此构建产业链协同网络模型,促进物联网产业行业融合与技术融合是实现物联网产业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

基于价值网的物联网产业链协同网络模型可以用下图表示出来:

管理协同主要表现为整个产业链的战略性机能,参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企业之间需要根据市场的发展及消费的基本属性,并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战略规划。这一战略规划需要有共同的价值目标,并促进企业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管理协同主要是指通过制定整个产业链的运作原则,指导产业链不同的不同企业实现自身战略发展目标与全局发展目标的统一,进而不断提升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率。

物联网产业链运作协同主要是以产业链协同管理为基本途径,不同企业按照共同的战略发展目标与发展规划来进行运作,包括信息的采集与支撑等,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物联网产业链的产品应用协同主要指信息平台协同、销售网络的共享、产品与应用的合作开发等内容,产业链上的不同企业要有效的利用信息共享机制,以保障信息的准确性,同时及时了解用户的需求。

三、基于价值网的物联网产业链协同效应评价体系构建

物联网产业链协同效应评价目的分析。物联网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中国物联网的国际化发展,物联网产业链协同发展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与传统产业与行业发展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需要对物联网产业链协同效应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了解现阶段物联网产业链协同效应的实际水平,以建立有效的产业链协同效应评价体系,进而实现物联网产业链协同的最优化发展。

本文提出的物联网产业链协同效应评价体系,如下图所示:

第一,管理协同效应评价指标。管理效率主要是通过发挥产业内核心成员的重要作用,围绕物联网产业进行协调与管理,以最大化的利用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产业链的管理水平;目标一致性主要反映了物联网产业链上不同节点成员的目标协同度,通常目标的一致性越高,则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就越好;协作能力主要是说物联网产业整体的协调能力与沟通合作能力,同时还包括产业组织的工作效率等内容,反映了产业链各节点成员彼此之间的协作程度;信任度主要反映了产业链上不同节点成员之间的信任程度,会影响到资源、信息的共享,一般信任度越高,说明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就越好。

第二,运作协同效应评价指标。资源共享主要是指物联网产业内部有效实现资源共享的程度,包括对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财务与知识资源等的共享,通过共享来提高物联网产业链的整体实力;技术合作创新主要是指物联网产业内成员技术合作的能力、先进性与创新程度;技术合作范围主要是指物联网产业内部技术合作的范围,比如传感器等的制定标准,通信网络等协议的规范性,产品的开发等,是否有技术壁垒,是否能够跟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平台共享主要是说物联网产业链不同成员能否共同利用一个通用的平台,不同成员的SCM等系统能够实现互通互融;传输网络共享主要是说采集到的信息能不能在共有网络上进行传输,实现信息的有效融合。

第三,产品与应用协同效应指标。市场信息的共享主要是指产业链中一些成员在了解市场需求并收集相关信息后,将共用的信息到平台上以供其他的成员参考,以节省产业链信息收集的成本;新产品的应用开发主要是指以物联网为基本载体实现不同企业产品与业务的合作开发,根据市场的基本发展要求研发出面向用户的产品;产品应用开发种类与成本中,种类主要是指物联网产业开发产品是否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成本主要是指产业链内不同企业进行合作开发的计划与预算,通过对成本进行预算,以避免不必要的开支;销售网络共享主要是将物联网产业链上不同成员的多种产品与销售渠道进行组合,以充分利用彼此之间的资源与销售渠道,全方位的推广物联网产品,扩大市场占有额。

四、基于价值网的物联网产业链协同对策研究

(一)管理协同对策分析

第一,要通过不同的合作方式,建立价值网内相对稳定的合作模式,充分发挥产业链的聚合效应,促进物联网产业的深入发展。产业链协同合作需要有一个中心成员来领导其他成员,并利用网络与用户资源来获取产业的最大经济效益,形成合力的价值链增值结构与分配模式,鼓励多种合作模式的形成,比如物联网的运营商可以与网络设备商或者内容提供商等进行合作,以有效解决技术、服务内容、平台建设等方面的难题,开发出更优质的产品。

第二,要强化价值网内企业文化假设,以推进整体价值目标的实现。现阶段物联网产业链内不同成员之间的独立性较强,彼此之间的文化观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在不同的企业之间树立一种统一的文化意识,以便于用相似道德理念来实现经营,从而为产业链协同管理提供方向。

(二)运作协同对策分析

第一,产业链价值网内采集与标识协同的对策要求,应重点建立以RFID技术为中心的无线电监测中心与电子标签产品检测中心,建立自主的物品编码,实现整个物联网产业链内不同行业之间的信息与资源共享。

第二,产业链价值网内感知协同对策要求,应十分重视信息的采集与感知,利用手机与传感器作为信息采集与感知的基本平台,形成信息的规模化采集模式,积极推动区域传感中心的建设,以实现不同区域中心联网,推动信息采集与感知的协同化发展与管理。

第三,产业链价值网内处理协同对策要求,要突出云计算、海量存储与智能处理等几方面的内容,云计算将计算机人物分布到计算机服务器上,使各种系统按需获取计算能力与存储空间等,另外还能有效消除信息孤立的缺陷,实现数据规范化处理与存储,使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有效推动信息协同处理的发展。

(三)产品与应用对策分析

第一,要强调价值网内的市场调研与信息收集能力,在动态的市场中,不确定的需求使企业无法按照计划来实现自身的管理职能,因此需要借助价值网系统的不确定性过滤机制,使企业与用户实现紧密的互动来对产品需求变化与购买进行预测,以及时了解市场信息,预测产品的需求波动,形成特定的产品体系与弹性化的需求模式。

第二,突出价值网内的共性平台,通过共性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掌握实际的供需要求与生产运营状况,保证产业链不同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以共同应对市场需求的波动与变化。比如建立云计算整合平台等,进行资源与业务的整合,推动物联网应用的协同化发展。

五、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物联网作为中国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一项新兴产业,已经越来越受到各行业的重视,物联网产业链作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的完善程度与运作的高效程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产业实现持续与稳定的发展。因此分析产业链协同与价值创造活动能够有效的解决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推动物联网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冰,黄以卫.基于价值网的物联网产业商业模式研究[J].电信科学,2011,(27).

[2]鲁铭,陈玉川.物联网价值网络的结构研究[J].经济纵横,2011,(3).

[3]左超.基于价值网的物联网产业商业模式研究[C].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第29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

篇3

关键词: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物流领域;创新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has become much more common in all walks of lif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has also been further developed under such background. In recent years, the rise of online shopping has promoted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However, since the application time of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s still relatively short, there still exists many problem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blems of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logistics, analyzes how to improve these problems and proposes the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 computer;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logistiecs; innovation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很多的购物网站兴起,比如:淘宝、天猫和京东等,同时也带动了物流业和物联网的发展。为了促进物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就要加强对物联网技术创新,不断完善其服务的能力,从而促使物流行业能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1 计算机物联网对物流行业的影响

就现在看来,我国的物流行业仍然处在一个刚刚起步的发展阶段,所以如何提高物流工作的效率,节约其成本,实现物流信息的共享和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整合资源,提高物流行业整体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是我国现代物流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最为主要的问题。因为物流这一行业的工作中有多个环节,而且涉及的领域也比较广,网络化作业的特点比较明显,所以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也就比较高。而现在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大量应用,也给其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促使了物流行业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

物流企业使用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它对联网中的物流各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比如:在工作过程中对货物的生产、入库、整理和装卸等环节都可以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些工作环节都是相互制约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物流工作。而物联网可以对每个工作流程进行适时的监控,从而改善传统的管理状况。在物流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对货物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安排配送路线,减少配送环节中的人工和交通成本等,而且也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库存情况,通过互联网对货物运输车辆的实时监控和跟踪,可以有效的提高车辆的装载率,从而减少对车辆的使用。同时可以很好的监控到货物状况,以免货物在运送路途中,被损毁或者被盗等情况的出现,在责任划分的时候,也可以做到有理有据,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的情况。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验证信息,使得客户可以清楚的查出自己货物的物流情况,从而提升了物流行业服务的透明度,而且也使物流查询变得方便快捷,使物流行业的服务更加高效和全面。所以通过物联网对物流进行动态化的管理,可以很好地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物流行业整体的服务质量。

和传统的物流业务相比,现在的物流行业发展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方便和快捷的获取相关的物流信息。通过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各环节中的应用,实现了物流行业许多工作环节的自动化。并且通过对每个工作环节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人们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到物流的整个配送过程。所以随着物联网的技术的发展,会使得企业内部之间和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更加便捷。

2 计算机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物联网存在信息安全问题

物联网技术是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递的,并通过信息共享完成基本信息内容的构建。但是由于互联网是一个信息较为开放的平台,所以在信息进行传递时很可能受到网络黑客的攻击,或者网络系统出现安全漏洞,从而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这样货物的信息和客户的信息都容易被窃取,无论是对于物流企业还是对客户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2.2 成本过高的问题

由于物联网技术在应用时需要使用很多电子仪器和设备,比如电子标签和视频读写器等设备。使用这些设备在提高物流的工作效率和服务的质量的同时要花费比传统的物流行业更多的费用。现在的物流行业发展中,一些相对较小的物流公司会比较注重其工作中的成本,入不敷出很容易导致公司倒闭,所以他们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就不会选择高成本的设备和物联网技术。所以物联网在进行发展和推广的时候,应该重点减少自身的成本,降低其门槛,使得每个物流公司都可以使用物联网这一新的科学技术,从而给人们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和快捷。

2.3 存在物联网技术问题

在物联网技术不断l展和不断扩大的应用过程中,网络传输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和可追溯性管理技术等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有关的无限射频识别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方面,我国依旧处在一个比较落后的阶段,而且远远无法达到可以灵活使用的地步。但是在现代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这些技术在未来的应用一定非常广泛,所以对此应该加强研究。目前,我国物流行业中精通物联网技术的专业人才还很匮乏,使得其技术在一定时间内很难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 计算机物联网在物流领域中的创新和举措

3.1 培养出专业的技术团队

相关的政府机关和部门应该重视起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建设,并针对其服务的领域和工作性质制定出相关的扶植政策。可以通过调动各方面的科技人才,加大投资的力度,联合相关的技术进行创新和探究。这不仅需要很好的专业的物联网技术,同时还需要研究如何降低其中的成本,从而使得物流行业获得最大的利益。与此同时,各高等院校不断提高物流专业的教学质量,从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出相关专业的人才,为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从而促使物联网技术可以全面、协调的发展。

3.2 加强信息安全的管理建设

在网上购物越来越活跃的今天,人们的个人信息安全也越来越难以得到保障。所以在物联网运作的时候,需要加强对各种防御安全系统的建设,在网络信息遭到攻击或者入侵的时候,可以通过这个系统进行识别和防护,避免个人信息在物联网中遭到损失,同时还可以通知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出现的系统漏洞进行及时的修复,从而有效避免个人信息的泄露。工作人员还可以增加物联网中对人们身份的验证步骤,有效地限制异常的访问,通过联合计算机技术对异常的信息进行检测和分析,及时拦截异常的访问,加强物联网对信息的安全管理,通过对信息进行加密有效保证信息的安全。

3.3 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时间还很短,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还不齐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行业的不断进步,物联网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针对物联网发展状况建立起与其配套的法律体系,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修改,从而保证法律法规的健全性和时效性。有序地促进计算机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3.4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创新和应用

物联网具有三种主要的技术,分别是全面感知技术、智能处理技术和可靠传送技术,但是在中国的物流行业中主要应用的是全面感知技术和可靠传送技术。在智能处理技术方面应用则比较少。比如物联网技术主要应用在货物的运输和配送环节的可视化管理的方面,如生产仓库和配送中心的自动化作业和对物流全程的追踪和监控等。尽管如此,物联网的创新和应用对物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许多物流公司都非常注重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而且物流信息网络技术是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信息技术。比如有关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主要是为全省的物流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它不仅把省内的各种物流信息进行整合,放在同一个标准上,然后共享信息,而且可以和其他省的物流平台相连接,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有关物流信息的资源共享。企业可以通过了解物流业的信息,掌握目前物流业发展的状况,做出企业的经营策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从而为我国物流行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4 总 结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物联网对于物流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物流领域也应该加强自己的科技建设,从而跟上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物联网给物流行业带来了更加简单方便的工作方式。所以在物流行业的发展中要加强对物联网的建设,从而促进这项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使其逐步成熟,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物流行业经济的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团购;SCP范式;行业分析

一、引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1年12月,电子商务类应用稳步发展,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上银行和在线旅行预订等应用的用户规模全面增长。其中团购成为全年增长第二快的网络服务,用户相比2010年增加4590万人,年增速高达244.8%,用户规模达到6465万,使用率提升至12.6%[1]。团购行业经历了2010年全年和2011年上半年的低门槛迅速扩张式快速发展之后,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进入发展低谷期。截至2011年末,全国共诞生团购网5877家。其中,2010年诞生2612家,2011年新增3265家。2011年末全国范围内已有1968家团购网站在激烈的竞争中退出市场,占团购网站总量的33.5%。团购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凸现出网站盈利率低、缺乏监管、信用体系缺失、同质化竞争等问题。面对团购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各大团购网站都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同时相关监管部门也拟在2012年出台团购相关监管措施支持团购行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基于SCP框架,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分析了团购市场结构、行为、绩效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互动作用,对我国独立运营的团购网站的行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为团购行业的参与者提供决策的依据,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政策制定的建议。

二、网络团购产业的SCP分析

(一)网络团购的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指特定的行业中具有相同性质的企业在数量、份额、规模上的关系,是决定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的主导因素,主要通过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和进入壁垒指标来衡量。

市场集中度是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常用的衡量指标为行业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io)。根据行业集中度的计算公式及表1得出2011年CR4和CR8数值分别为47.79%、77.19%,依照贝恩对美国产业垄断和竞争类型的划分,我国网络团购产业属于中集中寡占型。团购网站分化明显,其表现为:一方面综合性的大型团购网站相对稳定;另一方面大量中小规模团购企业退出市场。大规模的团购网站竞争优势明显,市场集中度日趋集中。

表1 2011年团购网站销售额数据统计 单位:亿元

进入壁垒方面。团购行业不同于资金密集型的自然垄断行业,进入团购行业所必须的初期资金投入不高;在技术上网络团购具有低技术的特点,作为产品和服务的信息交易平台,没有技术上的特殊要求;在我国通常注册一个网站需要在工信部备案,而经营性网站还需要向工商部门备案。但是在实际上,即使没有在工信部和工商部门备案的团购网站还是可以向消费者经营团购业务[5],政策法规壁垒也不高。总之,目前我国团购行业进入壁垒相对较低,随着竞争机制的完善和团购精细化经营的趋势,进入壁垒会不断提高。

(二)网络团购市场行为分析

本文从价格策略、产品策略以及合并与兼并行为三个方面对网络团购市场行为进行分析,由此得出:在价格策略上,目前团购网站更多采取以长期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策略化定价行为,表现为低价策略,通过低价实现薄利多销。影响团购价格和成团量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商品本身的性质,另一个是组织团购的目的[6];在产品方面,网络团购提供的产品主要有本地的服务和实物产品,产品差异程度不明显,对新产品的创新开发程度不高。网站经营初期出现了低端的同质化竞争,表现为产品同质、高推广费用和人工成本、低毛利率运营等;在企业合并与兼并行为方面,鉴于企业的合并是支持市场控制力的战略[7]。表2是2011年全年团购网站数量统计。2011年1月至8月团购网站数量由3283个扩张到5039个,9月份达到峰值,10月团购网站数量减幅最大达到1001个,其后网站数量持续递减。团购行业合并行为主要表现为横向兼并,如12月退出的219家团购网站中,部分被排名前十的团购网站兼并。

表2 2011年团购网站数量统计

(三)网络团购市场绩效分析

以下将从市场规模、产品状况、技术和模式创新三个方面来考察团购行业的市场绩效:从团购市场规模来看,《2011年度团购行业报告》显示:2011年国内团购市场交易总额达110亿元,同比2010年实现了550%的增长,全年超过3亿人次参与团购消费。全国团购市场总体量在持续攀升,市场规模效益增加。在团购产品方面,团购产品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和高端化,产品覆盖面广,其中餐饮美食类产品在2010年和2011年均占有团购销售的较大份额。更多团购企业侧重本地生活服务类商品的团购。团购产品地区差异分化。团购技术和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技术的运用,如嘀嗒团首创“在线预约系统”,减少用户因电话预约信息不全、忘记预约等造成的低质量消费体验;团购模式的差异化也开始显现,团购网站开始发展线下商务和互联网的相结合。如聚美优品在限时特卖的基础上,正式向B2C模式进行过渡。

三、团购行业发展建议

基于本文的分析,不难发现团购行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诚信体系尚不完善、市场竞争同质化以及利润空间和用户粘度过低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发展建议。

(一)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市场竞争秩序

篇5

中资机构投资比例下降

从全球来看,中资机构投资规模占总投资规模的比例有所下降。本季度,中、外资平均单笔投资金额环比均有所增加,但是外资机构仍大幅领先中资机构。

其中,外资为1416万美元,中资为619万美元。对此,北京安邦咨询公司分析师张巍柏认为,这样的数据产生并不能代表整体的一个发展趋势。

他说:“因为资金从规模上来说是比较小的,任何单笔投资的增加都会引起整个数据的变化。”但是从某种方面来说,这增强了中国行业发展的信心。

中国创投市场地区投资仍然集中在北京、上海以及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其中北京投资规模最大。但是在平均单笔投资金额方面,重庆和广东分别为1671万美元和1533万美元,平均金额超过北京。

从投资地区来看,或许投资地点并不是最主要的,投资者更加注重行业和领域的投资,当然也说明地方企业吸引投资的实力在增强。

从投资行业来看,2008年第3季度,中国创投市场TMT行业投资案例数量与非TMT行业持平。这一点表明,中国创投市场的投资情况还相对比较均衡的。TMT行业投资案例数量43起,占总投资案例数量50.0%;投资金额为5.75亿美元,占总投资金额56.1%。其中TMT行业平均单笔投资金额创历史新高,达1338万美元。

“随着TMT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增大,同时部分企业如网络视频和网络社区企业所处市场需要继续培育,需要依靠资金加速发展。而投资商也会看中其未来发展方向。这也是TMT行业平均单笔投资金额创历史新高主要的原因所在。”张巍柏解释说。

互联网、IT和医疗健康成投资热点

分析报告中显示,互联网、IT和医疗健康等行业是本季度投资热点。互联网、制造业和IT行业投资案例数量占总数量比例较高,3个行业所占比例均超过10%。(见图1)

其中,互联网行业所占比例较为稳定,保持在23%左右;IT行业所占比例从21%下降到10%,下降幅度较大;医疗健康行业所占比例小幅上升。是不是这也说明了在创投市场中这些领域会更占优势呢?数据表明的这些行业的投资“热点”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呢?

张巍柏说:“医药及IT行业是具有巨大潜力市场的,这些都属于提高生产力的企业。医疗正在向高科技领域发展,比如生物医疗科技等,同时也是人们必需品的消费,不论与波谷时期,都会成为投资者青睐的行业。”

尽管众所周知的IT行业面临“严冬”,市场调节已经在起作用,投资比例也有所下降,但并不防碍其成为热点,因为这些行业的共同点是都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投资者更看重未来发展趋势中的收益,而并非短时期的效应。

张巍柏说:“任何投资都是具有风险性的,只能是投资者对未来发展势头的一种预测行为,即使并非热点的投资,也不能排除合理与可取性,或许目前相对冷淡的投资行业就是将来的热点。本季度的热点行业在某种程度反映了当前投资的方向。”

“低谷”行业的创投市场

从本季度的热点来看,以电子商务、网络视频和网络社区最为显著,在互联网行业20起投资案例中,电子商务5起,占互联网行业投资案例数量25.0%,投资金额为6216万美元,占互联网行业投资金额23.3%;网络视频投资案例数量4起,占互联网行业投资案例数量20.0%,投资金额为9760万美元,占互联网行业投资金额36.6%。(见图2、图3)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视频行业平均单笔投资金额2440万美元,高于TMT行业平均单笔投资金额1102万美元。记者发现,诸如网络视频类的企业并没有随着巨额资金的投入而获取利润,相反却一直并未赢利,这样的现状,对于VC投资者来说将面临的是什么?是继续投入还是抽身退出?

对此,张巍柏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会经历一个必然的创业艰难期,然后才是赢利期,按照正常事物发展规律来说,视频网络目前还没有发展到赢利的阶段,处于积蓄力量阶段。视频网络对于中国国情来说,可能进入的相对提前了一些。但是它所带来的效应将是深远的。尽管相关技术有待完善,但是视频传播的强劲势头仍是无法阻挡的。对网络视频传播前景还是相当看好,前景广阔,只是目前还没有突破停滞的局面,我想VC们会继续支持中国视频网络行业,相信很快会有质的飞跃。”

“中国2008年第3季度创业投资市场研究报告,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创业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创业投资商可以分出一部分资金给目前正处于低谷时期,在未来有巨大潜力市场与开发空间的行业上会更好。任何一笔资金的投入,对于成长阶段的行业来说都是非常需要的,也会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融入,这样不仅有利于赢利目标的最终实现,同时在中国行业发展上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张巍柏说。

(数据来源:Chinaventure)

■观察:资本冬天 优胜劣汰

在互联网行业20起投资案例中,网络视频投资案例数量4起,占互联网行业投资案例数量20.0%,投资金额为9760万美元,占互联网行业投资金额36.6%。网络视频行业平均单笔投资金额2440万美元,高于TMT行业平均单笔投资金额1102万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如此高额的投入换来的是什么?事实给了提问最真实的回答:至今为止,没有一家网络视频企业能够盈利!

目前国内网络视频厂商只有2%能做到盈亏持平,其余98%都在亏损,从赢利模式上来看,这个行业同质化严重,赢利模式单一,目前为止仍以网络广告、用户服务费为主。在目前国内网络广告用户仍习惯于免费服务的情况下,网络视频业距离成熟商业模式仍然有差距。

寒冬到来之后很多广告公司倒闭,优酷总裁古永锵认为投资互联网公司或者风险投资行业现在有没有出现优胜劣汰的局面是可能出现的。

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前在中国的热钱是客观存在的。从资本的角度去选项目的时候已经多元化了,很多人看新能源,很多人看快消、餐饮、酒店这种领域。

更多的热钱从国外进来,虽然理性了,但是还是有优胜劣汰。优胜劣汰在这种环境下所有的价值链都会加速,巴菲特说了另外一句话“潮退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如果外面是夏天的话不穿衣服身体不好还可以生存,同样的条件资本层面公司层面也出现问题。

现在虽然是资本冬天,但是我们看到一个很好的时机,网络视频行业有核心竞争力,有兴趣,就会去做,但是会谨慎,考虑更周全。但是资本寒冬的时候,创业者会紧跟投资方,因为投资方更谨慎,所以企业必须更谨慎。

篇6

1新形势下的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一种全新高新技术,其自身优势较多,计算能力突出,已经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而程序设计、计算机维护、计算机管理,都少不了计算机智能化设备的支持。当下较为常见的计算机包含嵌入式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超级计算机工程控制计算机等,而在时代前沿,光子计算机和生物计算机的应用还有待推广。实际应用中要求相应操作人员能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核心技术,同时自身有扎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和相应的使用经验,可以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归纳,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完成一些复杂信息的处理工作。要求对应操作人员能灵活应变,根据行业不同单位不同,针对其诉求,对信息优化整合,以网络渠道传播信息,满足实际需求,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最大化价值。

2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状况

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自身的优势受到大众追捧,各行各业都引进了相应的计算机技术。但是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研究领域还处于冰山一角,我国对该技术的研究时间较晚,虽投入大量精力,但整体发展仍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此外,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还受到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差异影响,在东部地区普及率高,而在西部地区普及率较低。由于人们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使用需求,计算机硬件设备发展速度迅猛,但现阶段一些半导体的研发已经进入瓶颈,要打破瓶颈,需尝试不同方向的努力,以不同途径优化计算机应用技术,满足市场需求。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方面,我国整体展现出来的状况是缺乏高专业水平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导致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全面发展创新受到制约,所以大部分人员可采用计算机搜索相关资讯,完成简单操作,但这仅限于满足日常生活行业发展需要,专业化的人员完成安全维护工作,故障处理工作等专业化工作,要求其按照行业发展单位需求完成监督管理,还要能够针对客户的要求,开发有创意的软件、开发功能性较强的硬件,为客户提供优质化的服务。

3新形势下计算机应用技术如何实现创新

3.1进一步强化专业人员综合素质

时代在不断发展,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也会不断发展,但其发展必须依靠有专业能力且综合素质较强的优秀团队,以此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基于此,需不断强化专业人员综合素质,满足技术发展要求。相应的,研发机构可针对机构现有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人员安排具有针对性和侧重点的培训,将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计算机应用技术引进研究机构中,引导科研人员对其攻破学习,并结合我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创新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全新技术。此外,要对计算机领域出现的相关技术和信息给予重视,将国际前沿的研发理念及技术引入到实际的研究创新中,跟上国际上相关技术的发展步伐。此外,在人员聘用上,要求研究机构优先对高学历专业对口的技术人员优先录取,在人员聘用上开出较高的薪资待遇,以吸引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入研究团队,实现技术创新,提供更多可能。研发公司可以和一些研发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聘请计算机专业人员到公司开展教学讲座,通过交流和协商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公司员工综合素质。必要情况下,可以针对研发各个阶段的要求,吸收一些国外研发工作人员,壮大公司实力也打破计算机技术创新瓶颈。

3.2强化应用技术创新

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对我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且这个影响还在不断加深,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计算机业务技术的要求逐渐严格。在此背景下,对应工作人员需全面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将应用技术和互联网+结合,开展新型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在相关技术研发中,可以利用综合效率强,但实际成本较低的技术为基础,如半导体技术、封装技术、装配技术等,对现有的领域进行革新,在将其应用到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中。也可以将时代前沿快至人口的一些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结合,如人工智能、人机交互、超级计算、嵌入式技术等,以此充分提高计算机性能,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操作体验。此外,可以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云计算,云储存技术应用到,实际的操作管理工作中去,构建新时期网络生态化的管理系统。例如在工业方面,可以以智能化的系统实现对整体生产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一些智能化的设备还可以代替人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不合格产品造成的成本浪费。再比如,在手机研发中,可针对不同受众的使用需求,开发智能机型,对APP进行优化,实现智能服务、精准服务、个性化服务。在医疗领域则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一些医疗影像数据实现极速分析,设备对人体扫描之后迅速得出结果,为生判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一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研发,甚至会对未来工作轨迹造成重大影响,例如语音识别技术可强化人工智能虚拟助理研发,大大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比如以语音识别技术应用,在医疗领域可构建全新电子病历,配备对应的网站,使患者可以足不出户的和医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医嘱、也了解对应的检查结果。现阶段研发人员还需对以往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有足够的经验,了解市场变化和社会需求,分析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从而研发出有针对性或应用性较全面的软件。同时,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及安全风险也是不能忽略的,技术研发需考虑到信息篡改,信息泄露可能对使用者造成的巨大损失,从而针对非法使用资源,网络资源错误等作出调整,设计好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护。例如可以将先进的人脸认证技术和声音认证技术引入到信息管理系统当中,只有对应使用者按照要求验证之后才能查阅信息。针对一些企业的核心研发技术,其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等级要求较高,可以在该类系统中加入信息数据加密技术,构成复杂且完善的整体,只有获得授权,且通过验证才能够解读相关信息。即使如此,也要注重防火墙技术的研发,不断引进入侵检测,做好病毒预防,不断更新防火墙。

3.3强化人才培养

在全新时展背景影响下,计算机的操作和软件逐渐向多元化和智能化方向进一步加深发展,相应的信息产业对其操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标准门槛也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互联网思维需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更好地生存。而同时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也需要源源不断的专业化人才。故需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高职院校是国家技术性人才输送的重要场所之一,通过高职院校的教育,可以教给学生更多更专业的操作技术,从而直接满足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需求。当下众多高职院校已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其积极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完善教学体系,将更多的教育资源放在计算机技术的实践方面,强化校企合作,积极建设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还应对计算机技术教学体系进行创新,进一步开展学校和校外计算机企业的合作交流,注重树立学生的互联网思维,不断拓宽学生的认知,让学生能够运用自身掌握的技术进行创新。此外,相应企业单位也要重视强化人才培养,主动和高职院校进行合作,开展人才定向培养班,派遣专业的技术人员担当实训教师,为学生提供切实且专业的计算机应用教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正处于发展关键阶段,其发展展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企业要吸纳更多具有新思维的专业人才,多多培养,致力于提高自身软件技术开发实力。

篇7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物联网 因子分析 竞争力

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加快了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为摆脱金融危机、振兴本国经济、占领国际竞争制高点,世界各国都在大力研究和发展物联网。发展物联网产业也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2011年3月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作为未来物联网发展的主要任务。目前,依托国家“863”计划等相关扶持政策,我国的芯片、通信协议、网络管理、智能计算及大规模并行处理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已初见成效,而IEEE近距离无线通信、3GPP移动网络优化、ISO/IEC物联网体系架构准则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国内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泛在网技术委员会的建立使我国的传感器网络建设及泛在网体系架构等相应技术准则的研究进入实质阶段(卢涛、周寄中,2011)。同时,以江苏无锡物联网示范中心为代表的各地相关产业基地和科研中心的落成又带动了一批示范项目的实施。可以说,物联网产业在我国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作为高科技与新兴产业融合的物联网产业,投资大、风险高。在探索和实现物联网领域的发展和突破上,上市公司成为了我国物联网产业的重要主体,并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国内对物联网行业竞争力的研究尚不多见,完善这方面的研究,一方面,能增强物联网企业对自身综合实力的了解,明确其在行业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以此来制定竞争战略,完善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可辅助政府和投资者对物联网行业内各企业的竞争力进行评价,提高对物联网行业整体竞争力的认识,了解行业发展的走向,为制定科学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理论依据与文献综述

企业竞争力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史蒂芬·海默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他认为,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在开放且具有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中通过配置或创造企业资源,在市场占有、满足顾客需求、创造价值、发展成长等方面与其他企业竞争而形成的一种比较能力。此后又出现了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企业内在成长论,以伯格·沃纳菲尔特为代表的持续竞争优势论等不同的理论流派,他们从不同侧面的特殊性和动力来阐述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性和创新性。

竞争力评价方法是对竞争力理论的发展。最早,学者们利用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占有量来评价企业的竞争力。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一指标已无法全面衡量企业的竞争力。于是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直接或间接、多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企业竞争力的综合性评价指标。由于财务绩效指标可间接反映企业市场占有、满足顾客需求、创造价值、发展成长方面竞争力特性。此外,由于因子分析法能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帮助企业专注于关键因素,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较大的利润,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所以,本文将基于财务绩效视角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我国物联网上市公司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当前国内学者对我国物联网产业的理论研究正在深入,如卢涛等(2012)对物联网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施卫东(2012)、王建平等(2011)对物联网产业技术链问题进行了研究,詹正华(2011)、何家凤(2012)等则从财税政策等角度对物联网发展支撑体系进行了研究,但涉足物联网行业的企业竞争力的研究目前还未深入,本文试图在这方面有所探究。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说明

自2009年8月在无锡首次提出“感知中国”、“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以来,物联网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于2010年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产业在我国尽管起步时间较晚,但截止到2011年底,国内有物联网相关概念业务的上市公司已达72家。可见近年来物联网在政策扶持下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本研究样本数据来自CCER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为确保数据的有效性,本文对样本数据进行了进一步筛选,剔除了17家数据不全的公司,共选取55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市场占有、满足顾客需求、创造价值和发展成长等维度,对样本公司基于财务绩效视角的竞争力进行研究。

(二)变量选取与标准化

基于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本文从市场占有、满足顾客需求、创造价值、发展成长等维度选取有代表性的17项指标作为绩效评价指标,通过SPSS19.0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为了消除指标间量纲和数量级的不同,确保分析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在对样本数据分析之前,首先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由于SPSS在调用因子分析的过程中,会自动对原始数据作标准化处理,所以得到的计算结果都为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变量。

(三)指标数据的适用性分析及因子选取

由于指标间的相关性是因子分析的前提,因此在提取公因子之前,本文首先对指标数据进行了Bartlett球形检验和KMO检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是1390.066,显著性水平等于0.000,小于1%,KMO值为0.511,大于0.5。根据Kaiser给出的度量标准可以判定,本文选取的数据基本呈正态分布,可以进行因子分析。成分分析提取原则是因子特征值大于1,选取六个主因子,总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86.541%。并且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处理后,因子载荷矩阵在6次迭代后收敛。因此,本文选取F1为规模因子,F2为投资收益因子,F3为偿债因子,F4为获利增长因子,F5为营运因子,F6为规模扩张因子。六个公因子代表了指标体系的六个不同侧面,通过综合运用它们进行分析与评价,大致能够清晰和全面地了解我国物联网上市公司竞争力的总体状况。

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基于样本公司因子得分情况的分析与评价

在研究的物联网样本公司中,在规模因子(F1)上有73%的样本公司的得分小于0,说明多数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业绩波动风险较大,难以产生规模经济效应,自身也不能为其技术创新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在投资收益因子(F2)上有62%的样本公司得分小于0,这些公司获利能力较差,投资价值较低,说明它们的资产管理水平低下,资产利用率较低,投资方向存在问题,从而影响了它们的市场竞争力。在偿债因子(F3)上49%的样本公司得分小于0,说明这些公司对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不高,资产负债率过低,没有利用好负债这一融资工具,发展后劲不足。在获利增长因子(F4)上有76%的样本公司得分小于0,这些公司获利增长能力和成长性都较差,公司在未来可预期的投资回报较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在营运因子(F5)上有65%的样本公司得分小于0,这些公司的资产营运能力较差,急待加强各项经济资源的有效运用及资产管理水平,提高其总资产周转率,减少坏帐比率,采取折扣等优惠方法提高其应收账款周转率。在规模扩张因子(F6)上有75%的样本公司得分小于0,它们的成长性不强,未来的发展情况存在问题,亟需提高它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表1所示。因此,从整体来看,我国物联网行业仍以中小规模企业居多,行业内两级分化比较严重,整体的规模实力、投资收益能力、偿债能力、获利增长能力、营运能力、规模扩张能力不强,尚有待进一步提高或改善。

(二)基于样本公司综合得分情况的分析与评价

从综合得分情况来看,可以将样本公司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像中兴通讯、大族激光等综合分在1以上,占全部样本公司的3.6%。这类公司综合竞争力较强,有自身突出的竞争优势,但仍有不足。以中兴通讯为例,其在F1上得分最高,但F2、F3、F4、F6上得分均小于0,说明企业综合竞争力强但发展不均衡。所以这类公司所要做的就是结合行业特点进行改进提高,保持优势弥补不足,以进一步增强竞争力;第二类则是像长电科技、积成电子等综合分在0-1之间,排名居中,属于竞争力一般的公司,这类公司占全部样本的40%。这类公司通常发展情况处于行业的平均水平,应把经营的重点放在从基本的生存做起,加强公司的经营管理,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率,提升盈利能力与核心经营能力,最终实现提升公司持续发展能力的目标;而余下56.4%的公司的综合得分为负数,其综合竞争力未达到行业整体水平,为第三类竞争力较弱类型,它们的发展情况不够理想,处于行业竞争中的不利位置。这类公司的经营核心在于通过技术改造、管理革新等方法管理好公司资产,至少实现收支平衡,以维持公司的生存。并提升经营管理理念,努力提高经营效率与效益,不断改进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扭转竞争中的被动局面。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物联网上市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存在两极分化现象,我国物联网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不强。

(三)基于各领域综合得分情况的分析与评价

从不同领域分析观察,两极分化现象在二维码和RFID、传输网络及互联网应用服务、软件与系统集成、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内同样存在。比如,同处于云计算领域的中兴通讯和浪潮信息这两家公司,得分差异超过1.5。那么,是否不同物联网领域间的竞争力情况也存在类似差异呢?于是,本文在对各领域的综合得分进行平均值求值后发现,激光扫描器领域分值最高,接下来依次是云计算、金融和保险系统、软件与系统集成、家用电器智能控制、IC卡应用、智能交通、二维码和RFID这七个领域。上述这些领域的平均值均大于0,意味着它们的发展水平超过了整个行业的平均水平,其中所包含的公司整体上竞争力也都相对较强。而余下的领域的平均值均为负数,说明它们的发展在整个行业中要显得相对缓慢和落后些,尤其是传输网络及互联网应用服务等少数领域内的公司,其竞争力整体上都较弱,发展也比较滞后,如表2所示。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物联网行业内不同领域的发展状况也良莠不齐。这也正是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十二五”规划为何在提出要继续加大对金融和保险系统、智能交通、二维码和RFID等发展势头良好领域扶持的同时,也提出要积极加紧对智能电网、智能医疗等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发展现状又不太理想的领域进行帮扶的原因所在。

(四)基于综合竞争力影响因子的分析与评价

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各因素对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的影响程度却又不尽相同。所以,为了更为有效地提升我国物联网上市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必须找出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于是,文章将各公因子对整个分析过程的贡献度大小制作成表3,直观地反映出来。

从表3可以看到,投资收益因子(F1)对整个指标评价体系的贡献最大,其次是规模因子(F2),两者的贡献率比其他公因子的贡献率高出许多。因此可以说,我国物联网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投资价值和规模实力是左右综合竞争力的三个关键因素。正如在前面分析中谈到的,中兴通讯排名第一,主要是其在F2上的得分很高,而这一因子对整个指标评价体系的贡献又很大。由此可以看出,在获利能力、投资价值和规模实力上,各公司间的两极分化必然会最终导致其在综合竞争力上出现两极分化,这三因素对我国物联网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企业经济效益好,投资收益能力强,才能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企业才能有用足够的资金来扩大规模或进行技术研发,并在未来获得持续发展。然而,通过分析各公司在F1、F2上的因子得分情况发现,约71%的公司在F1的得分低于0,约64%的公司在F2的得分低于0,由此可以说明,如今我国物联网行业仍以中小规模企业居多,行业整体的获利能力不是很强,投资价值仍被外界低估,尚待进一步发展。

对策与建议

篇8

[关键词]:物联网 技工院校 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物联网发展状况

2009年8月总理在考察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指出,要积极创造条件,在无锡建立中国的传感网中心,发展物联网。11月在首都科技界大会再次提出发展物联网。虽然物联网的概念在我国最近才得到广泛关注,但物联网的应用很早就在我国开展,目前主要以RFID、M2M、传感网三种形态为主。国内在传感器网络方面则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基本上还是依托于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的示范,使用的协议也还是专用协议。2010年国家工信部和发改委出台系列政策支持物联网产业化发展。2020年之前我国将规划3.86万亿元的资金用于物联网产业化发展。

二、技工院校物联网专业建设背景与需求分析:

(一)物联网专业建设背景

1、行业发展状况

物联网旨在实现人、设备与系统间的智能互连,在业界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必须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2、国内外发展现状:

(1)在政府层面,美国总统对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给予了积极回应,将“新能源” 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 使“物联网”概念开始走入大众视线。此后,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各国相继出台了自己的物联网战略,例如中国国家总理提出的“感知中国”计划;

(2)中国在以互联网技术为先导的上一次科技发展浪潮中未占先机,在目前的物联网研发中要力争抢占先机,把握主动权,分享新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恩惠。而抢占先机最关键的是人才培养,中国要想成为物联网强国,必须加快本土物联网人才的大规模培养,改变互联网时代人才总是从国外引进的局面。

(3)推动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也是在经济社会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体现。正如主席所指出的那样:“实现科学发展,必然要求我们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当前我国发展物联网,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创新发展与中国创造的水平,加快社会进步的步伐。另一方面,发展物联网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二)技工院校物联网专业建设需求分析

从物联网产业链的角度来分析,物联网产业主要有感知控制、 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三个环节。感知控制主要通过感知设备来对物获取感知信息,涉及到物联网中的硬件系统,这个环节需要电子设备技术人员以及芯片设计和制造人员;当物的信息被感知到,就可以通过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环节对 数据进行分析、控制,从而进行应 用,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网络进行 传输,涉及到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 术,因此需要通讯和计算机网络人 员;数据处理环节主要对传输过来 的数据进行处理,涉及到系统分 析,因此需要系统设计、系统应用 和系统管理人员。根据以上物联网产业特征分析,物联网人才需求可以概况为三类:电子设备技术和芯片设计技术人才;计算机网络和通讯人才;系 统集成和应用人才。

三、技工院校物联网专业建设的思路

(一)物联网人才目标岗位分析

根据物联网市场人才需求特征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高职物联网专业应培养具有物联网基本理念,具有物联网行业相对应岗位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物联网岗位操作能力、一定的系统开发能力,能从事物联网技术及物联网系统管理等工作的业务能力,具有良好服务意识与职业道德的系统集成技术员、工程现场管理员、项目主管及辅助设计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可以在物联网系统集成、物联网设备维护、运营服务等企业,从事无线传感网、RFID系统、局域网、安防监控网等工程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

(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物联网专业是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控制以及软件工程、管理工程等多个学科相融合的综合性专业学科,因此在一个专业内要学习整个物联网相关知识是不现实的,所以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可以根据岗位目标定位。针对新兴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以及目前新疆人才紧缺情况,初步培养掌握射频、传感器、无线传输、信息处理等物联网技术,能适应新疆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具有从事无线传输、传感网、RFID系统、局域网、安防监控网等工程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的业务能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

课程体系的建立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人才培养的具体表现。主要围绕学生基本道德品质、职业素养、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同时兼顾一定的知识面和专业延伸,来构建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物联网专业课程主要有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物联网技术导论、电子技术基础、数据库应用、单片机技术应用、无线组网技术、RFID系统安装与调试、无线传感器网络安装与调试、工程图识别与绘制、系统集成与项目管理等组成。这些课程主要解决数据传输环节问题,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相关知识,具有通讯系统的运行维护与管理能力,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能力。

(四)物联网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为了提高物联网专业人才的技术含量,加强物联网专业人才的技能培养,必须开发和建设物联网专业实训演练基地。由于目前物联网实验建设没有一个完整、成熟的方案,因此要在原来实验室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或者自建。一是自主研制物联网实验室,包括多媒体传感节点、温度传感器节点、RFID节点以及多种传感器节点实验室。二是搭建物联网融合实验室,包括传感器节点、网络传输节点、数据处理和控制节点,实现完整的物联网系统功能。三是与不同行业的相关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与不同的物联网企业合作,利用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验平台来弥补学校没有相应领域实验室的不足。

四、物联网专业建设应注意的要点

(一) 物联网专业建设应确定专业以及专业的独特性

在专业设置中,首先要考虑教育对象的就业需要,专业的设置具有明确的职业定向性,物联网专业就是培养既懂得物联网知识又拥有物联网相应技术的综合人才,有了明确的定位,才能对课程和教学实践进行规划和实施。同时,在强调智力技能培养以外,还应考虑教育对象的态度和对这一职业理解力的培养。

(二) 物联网专业建设应考虑目标多元化和兼容性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只限于正规的学历教育,还必须实施非学历教育,要发挥专业的独特优势,多元办学目标并举。

(三) 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突出职业性

课程开发应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强调“职业”又突出“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红旭. 论物联网在高校的发展前景现代计算机,2011,(Z1).

[2] 程远东 . 物联网发展趋势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思考物联网技 术 ,2011,(2).

[3] 杨从亚 . 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探索 职业技术教育 ,2010,(3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