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初中音乐课程教案8篇

时间:2023-07-04 09:27:1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音乐课程教案,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音乐课程教案

篇1

一、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在学习空间的整合

所谓音乐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音乐课程或服务于学校音乐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它包括教材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各种资源。初中音乐理论课往往需要下载大量的音视频资料开展教学。教师一般依据现有教科书,收集相关的音视频、图书、期刊、图片等教学资源,在课堂上播放。其主要途径来源于学校图书馆或个人存储以及网络。对于一些优质的音视频资源,任课教师只能优中选优,对于一些优秀的音视频不得不忍痛割爱。“云计算是在分布式系统、网格计算等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计算模型,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它面对的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环境,核心是提供数据存储和网络服务。”有了云计算存储空间,可以充分发挥其存储量大的特点,将资源存入其中,作为作业布置,让学生在课下观看。比如,涉及外国民族音乐的印度音乐、非洲音乐在网站有授课视频,存储到学习空间后供学生点击观看即可。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终端下载、转发这些网络资源,开展不受时间限制的全天候学习。这一做法避免了学生上课看视频,下课看网络电影、玩游戏的低效率学习模式。初中音乐的传统授课方式,教师要携带存储课件的数码设备,教学过程必须使用大量的图片及音视频资料供学生观看。如西方各个时期音乐家的作品,中国各个地域、各种体裁的民间音乐等。有了云计算的存储空间,教师所有的教案、课件及音视频资料直接存储在学习空间,教师登录后点开即可授课,免去了携带的麻烦。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云空间直接点评学生在空间的作业、解答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将课堂讲座式教学转变为研讨式,集中解决学习空间不能替代的面对面的课堂讨论。

二、在云空间建立试题库,供学生在线自测

音乐教师可以运用“在线考试自测”系统,将试题库全部的试题按照填空、选择、判断等类型分门别类地放进云计算的学习空间,学生按照个人兴趣,选择各种题型做练习、自测或参加模拟考试。考试结果直接由系统对考生答卷的客观题部分可自动评分或显示对错,现场打分。如果学生试题做对了,增加了对本课程的学习信心,做错了可以参考学习空间系统给出的标准答案,重新做题。以中国民间音乐章节为例,学习空间可以将中国民间音乐的民歌、民间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五大类,及其分支的基本概念、类别及各类别的特征以选择、填空等形式编入试题库,放入学习空间,供学生在网络练习。还可以将中国民间音乐代表性曲目的的音频以判断题、选择题的形式,通过聆听进行模拟考试。学生通过学习空间大量了解、欣赏活生生的民间音乐作品,对于音响的记忆远比文字记忆要深刻而长远。通过学习空间试题的在线练习,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

三、在云计算空间开展互动,延伸课堂教学

本文所探讨的学习空间的互动是指“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做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师生互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普遍采取大班上课的教学模式。云计算学习空间属高互动学习空间,“面向教与学过程,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空间各主体特性和效用,具有丰富、多元的互动形式,具备良好互动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可通过个人空间留言板及时向教师求助,教师适时地给予适当的指导、建议和启发,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空间这种不受时间、空间、频次限制的特性,能拉近师生距离、加深师生感情,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向,促进教学主体———教师的主动性与学习主体———学生的互相配合。生生互动。通过学习空间,学生之间能互加好友,在线交流、讨论、互助,采用合作形式来互促学习、共同进步。学生就某一问题或专题建立学习小组,通过空间互动做深入研究。如对印度音乐中的甘美兰音乐,现代流行音乐中的蓝调、爵士、摇滚、音乐剧“、中国好声音”展开探讨。

四、利用云空间开展课程考核

篇2

关键词: 初中 音乐教学 激发兴趣

音乐是初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并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替代品,可以说,音乐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我们所无法预估的。具体来说,初中音乐教学主要包括歌唱、欣赏、音乐知识及创编与探索四个部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音乐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初中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是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并使其掌握基本音乐知识和技能,使初中生成为具备音乐情趣的人。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提升教师个人素养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音乐课作为一门具有综合性育人功能的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气质的主载体,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音乐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则是音乐课的主体,音乐教学要发挥的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作用。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需要提升个人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起到示范作用,在音乐教学中落实言传身教的教学任务。由于音乐课对于教师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相对较强,例如音乐赏析和音乐创编等,学生刚刚接触这些内容,需要教师的引导,如果教师无法理解音乐的内涵,缺乏专业的音乐知识,那么对学生而言,音乐课的学习将变得无比乏味。首先,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才能写出一份优秀的教案。其次,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弹奏能力,在歌曲演唱环节中,除了教师范唱、欣赏录音等手段,有时教师还需要借助钢琴为学生伴奏,帮助学生校对音准,避免“跑掉”等情况的发生,如果教师的弹奏能力不过关,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演唱情况,而且无法对学生的演奏情况做出适时指导。另外,有些曲目要求配合舞蹈,教师如果将这类多领域融合的课程变成单一的演唱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势必会降低。很多学生都存在“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上一门课”的现象,教师要提升个人素养,成为学生所喜爱的教师,将音乐教学渗透于自身的一言一行中,促使学生将对教师的喜爱转化为对音乐的喜爱,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巧妙进行课堂导入

音乐是反映人们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音乐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也是一种美,能够给人带来听觉的享受,让人“赏心悦目”。可以说,音乐是一门生机勃勃的学科。但在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下,音乐这一学科逐渐丧失了自身的活力,对学生的吸引力逐渐降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巧妙地进行课堂导入,借助导入部分,为接下来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说,教师要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给学生以全新的体验,使学生始终保持一本新鲜感,保持对音乐的热爱。我们以《西部畅想》这一歌曲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借助与《西部畅想》有关的古诗句进行导入,例如学生耳熟能详的《使至塞上》中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教师可以朗诵这首诗并提问学生:“这首诗描述的是哪里的自然风光?”借助诗歌概括西部的灿烂与优美之处,实现多学科的融合,让学生先通过诗词领略西部壮阔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壁画艺术、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特有的风土人情,导入后再播放歌曲,这样可以营造一种音乐氛围,使学生准确抓住歌曲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引导学生在疑问中产生学习兴趣。

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初中音乐教学要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教师要学会借助多媒体等手段为音乐课增添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具有便捷灵活、生动形象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的形式更加直观地感知音乐内容,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与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满堂灌”的方式比,这种方式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电教手段是现代化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掌握的教学技术,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丝路驼铃》这一乐曲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电影《卧虎藏龙》的片段,因为《卧虎藏龙》这部电影中采用了这首乐曲中的两段。通过观看电影的形式,可以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乐曲学习的状态。除了观看电影,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与古丝绸之路相关的图片,如丝绸之路上的骆驼队、漫长的跋涉旅途、人们庆祝时跳的舞蹈等,配合播放《丝路驼铃》这首乐曲,使学生能够视听结合,感受乐曲中所描绘的丝路驼商行进的情景,这种方式更具感染力,能够更好地将这首乐曲古朴清淡的韵味传递出来,帮助学生在听音乐时感受和理解音乐。此外,这首乐曲是一首轮响悬殊、起伏大的大阮独奏曲,由新疆手鼓和碰铃伴奏,教师还可以针对乐曲中用到的乐器展开介绍,帮助学生拓展音乐知识,使音乐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

四、结语

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人们现实生活情感的表达,音乐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还可以为学生带来愉悦的心理感受,使学生在音乐中实现自我发展。教师要大胆创新,使音乐课重新焕发生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成为学生释放自我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杨扬.关于初中音乐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4).

篇3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激发兴趣

音乐是初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并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替代品,可以说,音乐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我们所无法预估的。具体来说,初中音乐教学主要包括歌唱、欣赏、音乐知识及创编与探索四个部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音乐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初中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是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并使其掌握基本音乐知识和技能,使初中生成为具备音乐情趣的人。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提升教师个人素养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音乐课作为一门具有综合性育人功能的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气质的主载体,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音乐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则是音乐课的主体,音乐教学要发挥的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作用。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需要提升个人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起到示范作用,在音乐教学中落实言传身教的教学任务。由于音乐课对于教师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相对较强,例如音乐赏析和音乐创编等,学生刚刚接触这些内容,需要教师的引导,如果教师无法理解音乐的内涵,缺乏专业的音乐知识,那么对学生而言,音乐课的学习将变得无比乏味。首先,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才能写出一份优秀的教案。其次,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弹奏能力,在歌曲演唱环节中,除了教师范唱、欣赏录音等手段,有时教师还需要借助钢琴为学生伴奏,帮助学生校对音准,避免“跑掉”等情况的发生,如果教师的弹奏能力不过关,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演唱情况,而且无法对学生的演奏情况做出适时指导。另外,有些曲目要求配合舞蹈,教师如果将这类多领域融合的课程变成单一的演唱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势必会降低。很多学生都存在“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上一门课”的现象,教师要提升个人素养,成为学生所喜爱的教师,将音乐教学渗透于自身的一言一行中,促使学生将对教师的喜爱转化为对音乐的喜爱,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巧妙进行课堂导入

音乐是反映人们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音乐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也是一种美,能够给人带来听觉的享受,让人“赏心悦目”。可以说,音乐是一门生机勃勃的学科。但在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下,音乐这一学科逐渐丧失了自身的活力,对学生的吸引力逐渐降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巧妙地进行课堂导入,借助导入部分,为接下来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说,教师要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给学生以全新的体验,使学生始终保持一本新鲜感,保持对音乐的热爱。我们以《西部畅想》这一歌曲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借助与《西部畅想》有关的古诗句进行导入,例如学生耳熟能详的《使至塞上》中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教师可以朗诵这首诗并提问学生:“这首诗描述的是哪里的自然风光?”借助诗歌概括西部的灿烂与优美之处,实现多学科的融合,让学生先通过诗词领略西部壮阔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壁画艺术、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特有的风土人情,导入后再播放歌曲,这样可以营造一种音乐氛围,使学生准确抓住歌曲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引导学生在疑问中产生学习兴趣。

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初中音乐教学要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教师要学会借助多媒体等手段为音乐课增添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具有便捷灵活、生动形象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的形式更加直观地感知音乐内容,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与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满堂灌”的方式比,这种方式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电教手段是现代化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掌握的教学技术,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丝路驼铃》这一乐曲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电影《卧虎藏龙》的片段,因为《卧虎藏龙》这部电影中采用了这首乐曲中的两段。通过观看电影的形式,可以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乐曲学习的状态。除了观看电影,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与古丝绸之路相关的图片,如丝绸之路上的骆驼队、漫长的跋涉旅途、人们庆祝时跳的舞蹈等,配合播放《丝路驼铃》这首乐曲,使学生能够视听结合,感受乐曲中所描绘的丝路驼商行进的情景,这种方式更具感染力,能够更好地将这首乐曲古朴清淡的韵味传递出来,帮助学生在听音乐时感受和理解音乐。此外,这首乐曲是一首轮响悬殊、起伏大的大阮独奏曲,由新疆手鼓和碰铃伴奏,教师还可以针对乐曲中用到的乐器展开介绍,帮助学生拓展音乐知识,使音乐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

四、结语

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人们现实生活情感的表达,音乐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还可以为学生带来愉悦的心理感受,使学生在音乐中实现自我发展。教师要大胆创新,使音乐课重新焕发生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成为学生释放自我的舞台。

作者:赵文珺 单位:淮安市徐杨中学

参考文献:

[1]杨扬.关于初中音乐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4).

篇4

【关键词】音乐教学 细节 创新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8—0077—01

音乐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表现方式,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段,展现的魅力不胜言语。也正因为有了音乐,思想才得以释放。音乐已不是最初的只供人类消遣娱乐的工具,它承载的是未来,是希望。现今的音乐教学改革也正在顺应这一规律,体现的是学生能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得以受到艺术的洗礼、情感的升华,而并非是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和技能训练。

一 细节在于教案的撰写

教案的撰写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积极主动地体验、表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首先,要能创设激发学生学习自身动机的教学情境。例如,在上《小小的我》一课前,本人提前让学生去寻找家乡春天的绿,如柳树枝芽、从黄枯到现在自家返青的麦子等。学生自己找到绿色后,本人上课时再引导学生进行歌词的梳理,在演唱歌曲时谁能快速表现好歌曲,谁就是最先破土而出的那颗小草,谁就是山间那破冰的小河。教师可以用事先准备好的带有春天颜色的花环奖励给有表现突出的学生。这样设计好场景的音乐课,学生就能主动参与,并且课堂气氛很活跃。

其次,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的学生制订出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根据苏少版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在每个单元得有一至两首会唱的歌曲,还有最基本的乐理常识和知识的学习。但是农村孩子的音准可以说都是“自然音准”。“自然音准”这是本人给现在农村孩子接受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起的一个名字,城里的大多数孩子往往在小学入初中之前要学至少一至两门乐器,而农村的孩子一般在升入初中之前未接受过什么音乐培训班之类的艺术培训。因此,根据不同的学情制订相应的目标和内容很有必要。

最后,教案的撰写细节上还应注重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和改革。每节课上下来,教师要把这节课的实际效果认真地记下来,音乐教师往往一个人带的班级和年级都比较多,一般至少是一个年级,教师要考虑每个班级上下来有哪些不足,在下一个班级上课前和上课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寻找更好的方法。

二 细节在于教学方法和手段

音乐是通过音响结构及其运动节律形成的音乐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音乐艺术所采用的手段及其特征决定了这种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所以就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较为通俗的教学理念和行为让学生对抽象的作品深入地体验和理解。比如,可以增添部分流行音乐及通俗音乐的练习,虽然现行教材中已经逐渐渗入了一些流行元素,但毕竟数量有限,所以我们应与时俱进地针对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方面进行细致的研究。

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还应加强师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教师其实只是起引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如以学生身体作为能发出音响效果的节奏乐器进行拍打节奏练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主要起提示性作用,告诉学生打的节奏,可以用什么样的节奏性来记录或表示,教师可以让学生拍打自由的节奏,不一定非得刻意要求学生去记忆节奏,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反而记得快。

当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也是促进初中音乐高效课堂和音乐教学创新的重要方法。音乐课中要想将抽象的知识很好地让学生掌握,教学媒体的辅助不可缺少。如在教授弱起小节该如何演唱时,可以提前让学生去表演,然后教师将正确和不正确的演唱方法用DV机录下来,通过教学媒体再放给学生看,这样就能很形象地告诉学生什么才是正确的演唱方法。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也能很快主动地参与其中,因为录像资料中有自己的同学,感觉书本中的教学知识和自己并不遥远,树立了自己的信心,这也是下面将提到的实践环节。

三 细节在于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人类的音乐事件包括三个过程:创作、表演和欣赏。艺术活动是一种直接经验,任何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应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把亲身参与作为对音乐美感体验,形成音乐审美能力的主要手段,这对于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也应不断学习新的音乐教学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就某一细节认真研究并实践,让书本知识不再枯燥无味。如歌唱练习中,可以让学生们在音乐课上体验正确的呼吸方法和不正确的呼吸方法在平时的呼吸当中的不同感受;可以让学生对有控制的呼吸和正常的生理呼吸作比较,从而让学生真正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体验和理解两者的异同。

当然,音乐教师不仅要注重自身的教的创新,还要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大胆的学的创新。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需要以创造为核心,通过即兴创作、即兴表演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善于用自己独特的音乐方式进行自我表现,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体验充满创造性的愉悦。

四 细节在于重要原则和保障

要想推动初中音乐教学的创新,不能进行“大锅饭式”的教学方法,必须结合因材施教原则进行,注重培养具有创造性能力的人才。这样,音乐教学创新才能有不断涌出的动力和资源,毕竟人才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创造者。

篇5

【摘 要】初中音乐教学不仅需要教学方式的变革,还需要改变课堂参与方式,提高其参与度,用团结合作的精神来互相激励彼此更好地学习。通过合作努力互利共赢,让初中音乐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关键词 初中音乐课堂;合作与学习;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1-0114-01

初中是一个美好的学习阶段,是告别六年小学生涯迎来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学生对各门学科满怀期待的同时对音乐课更加充满向往,因为音乐是具有神奇力量的美妙旋律,能缓解疲劳给人以振奋。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怎样让学生既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又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来参与到课堂中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目前流行的课堂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音乐知识、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使整个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一、当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合作学习互助的问题

1.“穿新鞋,走老路”,没有实现真正的教学变革。大部分中学课堂已经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但配合度不高,总是出现教师在课堂上讲教案而学生开小差或漫不经心听讲的现象。教师提问时,无人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沉默几分钟后,教师就会迫于无奈地讲解答案或在黑板上抄答案,让学生照做,或者对着乐谱进行教学。其实,这样的形式无异于以前的“填鸭式”教学,根本没有体现出合作共享的学习过程。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互动不够。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参与到互动合作的过程中时,让学生进入良好的合作状态需要一定时间,往往学生讨论问题正激烈时上课时间不够,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会强制中断讨论。例如,在一次教口风琴的课堂上,提出“口风琴的由来是什么?它的演奏方式有哪几种”时,学生兴致勃勃地讨论这个问题,但正当大家提出各自的见解时,教师却因为赶时间就自己解决了而并非学生解答,这样就大大挫伤了学生讨论合作的积极性,在以后的课堂中也不会积极思考,学生认为最后教师会给出正确答案,这样的心理会阻碍合作学习方式的展开。

3.教学工具落后,缺乏吸引力。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即使采用合作化的学习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致也不能被最大限度地开发,因为音乐需要伴奏和声音,当美妙的音乐从多媒体里播放出来时,无疑会使学生在单调的学习环境中焕然一新,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二、解决对策

1.实现合作互助学习的真正变革。如何让新型的互动式合作共享教学真正地被运用到课堂中来呢?以学习乐器和唱歌为例:首先分小组进行乐谱辨识,使学生辨认长音、短音、高低音,接着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较量,让各组派代表进行歌唱比赛,这样的小比赛既不伤大雅,也不会影响教学进程,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对歌唱环节进行评论,增强学生的信心,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再接着就是乐器的使用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让学生享受音乐的同时,还可以对自己的发音进行修正;最后,让各组成员自行练习,此时教师可以走下讲台,对学生随机指导,实现真正的合作学习目标。

2.给予足够的合作学习时间。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要有耐心地指导学生,学生积极讨论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互动,尽量不要因为时间问题而随意中断讨论,避免打击其学习合作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客观地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价,消除学生心中的疑惑,做到合作互助出结果,让学生更喜欢这样的课堂氛围。

3.更新教学工具,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尽量利用多媒体,通过声像结合的传播手段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享受多媒体播放的动听音乐时,还可学习歌曲的旋律、思考歌词的含义,做到勤思考、学会体味词语搭配的妙处,也有利于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理解歌词,把握歌曲的基本主调,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整首歌的情感主题。最后,教师积极开导,引导学生该往哪个方向思考,还要时不时地教导学生转换角度思考旋律的搭配,引导学生试着改变歌曲的旋律,尝试创新和突破。

三、合作学习在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1.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率。合作学习就是让同桌或前后桌一起参与音乐课堂的学习,以小组的形式对教师讲的音乐知识进行讨论,然后共同商讨答题对策,个人就是代表整个团队的荣誉,使学生更在乎每个人的想法,在如此自由的环境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最容易被激发出来的,这样也大大减少了教师的教学任务,效率更高。以初中音乐教学为例,以前的学习只是单纯地认识乐谱和乐器,提高修养,但现在的教学方式是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前提下提高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学习课堂内外的知识。

2.开放性的合作教学能激发创新意识。合作性的教育方式更加具有开放性,合作学习的主要途径是分小组的方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到团结的作用,意识到集体的奇思妙想不仅能快速完成任务,或许还能有所创新。所以,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最大限度地被激发,也为学习其他课程做了比较好的铺垫。

3.团结班级,体现个人价值。小组学习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不论是音乐理论知识,还是歌唱方法练习或窍门的掌握,都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训练,这样个人的才能在每个小组中能够更好地展示出来。在小组中,个人才能被尊重,其能力也能被无限放大,这样就能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关系,能在思想交流中传播音乐知识。同时,还可鼓励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互相推荐优秀歌曲,发表对歌曲的不同见解,提高音乐欣赏水平,交到更多的好朋友,整个班级也更加团结。

当教育面临教学方式的改革时,要努力迎接挑战而不是打着创新的幌子“穿新鞋走老路”。在初中音乐课堂上采用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这种依靠集体的力量来改善学习环境的好方法是值得采纳的,要继续探索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合作交流的方式。音乐是世界上共通的语言,上好音乐课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无国界,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教学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殷璐.浅议初中音乐教学的创新[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2):25-26.

[2]杜建萍.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艺术教育,2013,(4):69-70.

[3]谢建平.对初中音乐开放性教学的分析[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7):159-160.

篇6

【关键词】初中音乐;师生互动;案例分析

一、音乐课堂互动的含义

人类在交流的过程中就是互动。互动这一交流方式从人类出现开始就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类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推广都是通过互动的方式进行的。而且,不只是在人类社团中会有互动方式的产生,在其他动物群体中互动也是十分重要的,有区别的是,人类的互动通过手势、语言、眼神的等方式。而动物的互动确实通过气味和动作进行互动。互动的作用不单单包括信息传递,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双向沟通。当信息发出方发出了信息,并且接收方也通过同样的方式回应发出方,互动的过程才算完成。

根据不同场合、不同的环境,互动所产生的意义及互动的形式与内容都会产生不同的内涵。比如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互动,这样有利于调动观众的观看情绪,是演员的表演发挥的更加出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这样老师就能根据同学们的课堂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教案。由此可见,互动是一种群体之间的交流方式。单方面的互动我们不能称之为互动。

互动具有很多的意义,,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互动是群体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基本形式,是一个群体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从心理意义来看,个体要想在群体中成长,必然要对群体中的其他成员进行互动。所以,从人类诞生之日起,互动就开始出现并且逐渐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由上可见,互动对于人类学习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是我们人类在群体发展的学习手段。

课堂互动,顾名思义。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行为方式成为课堂互动。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现阶段学生接受能力进行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能够鼓励学生在音乐堂上主动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做到及时的信息反馈,收集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的掌握程度,并且及时调整接下来的教学计划。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的高效进行。收集学生的返回信息,可以保证教师清楚的掌握学生学习中感兴趣的部分,这些事教案中不具备的,这样教师就可以有根据的对学生音乐课程教学提出独创的教育手段。既能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又能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

从课堂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课堂的师生互动其实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监督的过程。教师监督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监督教师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这样的课堂互动是一个良性的教学课堂,师与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双方进行互相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避免了“填鸭式”教学和“散漫式”教学。这样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更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最新动态,两者之间缺一不可,否则教学互动过便无法完成。

在教学内容互动的基础上,教师更应该注重和学生之间心理方面的互动。从学生对于所学信息掌握情况来看,及时发现学生学习音域方面的心理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内心的真是想法,才能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进一步增加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改进教学质量。学生也能够根据教师的调整做出积极的应对,从而达到对于音乐欣赏水平的提高,增强学习音乐的主观性。这些措施对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音乐课堂互动的基本要点

1、互动模式的创新

要进行课堂互动,必须要求教师能够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能以领导式的态度跟学生进行互动,否则会达到事与愿违的效果。要积极主动的帮助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信心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要针对音乐课堂进行师生互动,就要对音乐课堂进行必要的了解。音乐课堂与其他课堂类型基本相同,音乐教学也采用教师为主,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的教学方式。

音乐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是学生掌握音乐中的基本知识和规律,进而进行音乐创作,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题必须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师应当进行正确引导,适当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索。音乐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对旧有知识进行充分掌握,进而主动探索新知识,形成由简到难、由旧到新的知识网络。在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将课本上的基础致死传达给学生,学生在接收到新知识之后,能够在所学知识韩总快速的反馈,进而对新旧知识做出自己的判断比较。还可以通过大脑的高级思维方式,通过知识的积累长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思维。与其他课程相比,音乐课更加活泼,上课方式也不再是刻板的。音乐课堂的互动更加注重心理之间的互动,可能教师和学生对于某一首音乐、某一个旋律产生共鸣,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心里交流。

初中是一个人的青春时期,学生已经从懵懂的小学生逐渐成长为具有个人想法的个体,但是他们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在于教师交流的时候会有抵触、不安等情绪问题。在出现这样的心理问题时,教师不应该急迫催促学生,而是要采用引导的方式,循循善诱的让学上放掉戒备心理,打开心灵与老师进行深入的沟通。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力的创造出轻松地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包容每一个学生。

2、师生关系要和谐

在与学生互动交流之前,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思维定式。并骑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不足之处,首先师生关系要融洽,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对于不足之处要进行引导,教师与学生之间要缩短心理距离,这样才能更加轻松地进行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结束语:互动是传达信息和接受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尽量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点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主动根据学生的心里状况进行交流,要加强初中音乐课堂上师生关系的互动,多多合作,积极探索出适合学生状况的教学新模式。另外,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对学生采取放养,必要情况下必须对学生行为进行干预,这样也是互动方式的一种。

参考文献:

[1](英)柏西布克.音乐家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3.

篇7

1.思想认识模糊:虽然音乐课是必修课,但却未列入中考科目之中。在学校把升学率摆在首位,强调中考成绩的背景下,有的学校领导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有的教师认为音乐课可上可不上,大部分家长认为音乐课没什么用,既耽误孩子学习的宝贵时间,又有引导孩子不务正业的嫌疑。正是这些认识偏差,给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思想认识的模糊既是中学音乐教育的无奈,也是素质教育的悲哀。  

2.教学任务无法完成:由于音乐不是中考科目,被称为学校里的小科、副科。有的学校,同样的一节课,但却不能同工同酬,再加上有的音乐教师自己本身就不重视自己的学科,当其它学科挤占音乐课时,一部分音乐教师是庆幸的心理。殊不知,挤占音乐课的教学时间,会在学生中造成音乐课可上可不上的不良影响。

3.设施利用能力不足: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如:学校和区域的限制、信息的闭塞等,滞碍着新课程的实施;此外,开展音乐教育需要一定的经费,特别是乐器、音像器材的购置,需要的经费相当可观,这对于有限的教育经费来说,也是一大难题。

二、对初中音乐课程改革的思考

1.寻求帮助满足教学需求

共享教学资源,学习优秀经验。在师资方面基本解决、音乐教学设备也基本达标的情况下,音乐教师更加渴望的是:能够共享优质音乐教学资源。怎么样来提供给音乐教师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呢?我想一是组织教师进行多方面的教学培训学习;二是分享教材课件与优秀案例;三是提供教材中的钢琴伴奏谱例,做到电子备课资源共享。

2.积极进取提高自身能力

(1)认真研究学习教学大纲。教学改革不管怎么改其实都是在进步,作为教师来讲一定要了解教学大纲,把大纲吃透,这样在教学中你才能目标明确,不至于茫然。在教学中往往都是不知道怎么教好,其实很重要的原因是目标不明确。不知道一个学期教材需要学生掌握哪些内容,不知道一个单元内的目标要完成什么,所以也就无法确定一节课怎么讲了。对于教学目标来讲一定要通读大纲,这样你才有大的目标,再制定学期目标和每个单元的目标,以至于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做到心里有谱,知道自己的学生这学期,这个单元,这节课要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提高对于音乐欣赏的水平,更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2)班级的集体教学也要因材施教。我们经常提到的是把课备好,备学生,但如果你想上好音乐课,你必须还要注意备班级,因为我们每个教师往往教的都是一个年级,乃至整个学校的音乐课。教师在备课时要有针对性的来记录,做到总的备课,但是不同的班级在讲课时还要有所不同,侧重点不一样,教案要根据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改进。所以教师要做到不光对个别学生的因材施教,更应该做到对每个班级的因材施教。

(3)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更多利用教师自身优势来感染学生。多媒体课件是为教学服务,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但是不能剥夺了一个音乐教师应有的给学生的范唱与示范。所以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要什么都依赖现代媒体课件,更多的用自己的示范教学去感染自己的学生。

(4)注重每节课的课后反思。教师在讲完每节课的时候,一定要重视课后的反思。在每一节课后的反思自己一定要认真对待,做好记录并分析,对于不足找到好的教学方法,在下一节音乐课中要加以补充推进和实施。反思既是反思教师的教学环节,也要反思学生的学习环节。

(5)教学中一定要注重音乐本位原则。在教学中要以音乐为重点,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要自始至终的以音乐为主线,不要讲成学科综合课,很多牵扯到的非音乐文化点到为止,不要喧宾夺主。音乐课更重要的是实用性,知识的掌握性。学生在课上活动方面,一定要围绕本节课的音乐来进行,注重本节课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6)解决初中变声期唱歌方面的问题。在变声期阶段,有的孩子说话都是有影响的,更不用说来唱歌了。如果是处于哑音的孩子,一定要让他们轻声地用高位置的轻声演唱,不要随便的瞎唱,这样能让孩子保证音准,同时也能学会歌曲。每学完一首歌曲要让学生背唱一段。在每节课的教学活动中肯定有些课是有剩余的时间空隙的,利用好这些空隙,让孩子用这些时间来歌唱,既巩固了歌曲演唱又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气氛,要让孩子从开始就养成张嘴就能唱的好习惯。

篇8

关键词:教学目标;音乐教学;有效性

一、制定精准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一堂高质量的音乐课首先要求教师掌握教材内容,因此课前教师必须对教材有透彻的了解和认知,这样才能准确的拟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和体验音乐,因此,无论是唱歌课,还是欣赏课,都不要忽视“听”的环节。音乐课堂中的“音乐性”要结合教学设计,并在教学中加以强调和体现,这样才能保证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巧妙设计教学中的“提问”,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达成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的教学设计和上课的每个环节都应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中“提问”的环节也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运用“提问”这一环节时,教师课堂语言的组织和表达必须准确、精炼,切合教学目标。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关于提问的设计方面,我有以下一些感受:课堂中尽量避免无效的提问,所有的提问应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为目的,所用语言要规范、简洁、明了;提问的过程中避免出现过于深奥的专业术语;若遇到卡壳的情况,要及时启发,不要一个答不上来再来一个,结果是同样的效果,浪费了时间;遇到学生无法作答的情况,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引导或者运用选择题的方式让学生解答;提问的设计要严谨,不得有原则性的错误,以免误导学生;问题的答案或概念性的陈述要求是:相对准确的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答案。

三、教师通过自身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投入课堂

教师的亲和力来源于一个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领悟和对学生的关爱。教师的感染力来源于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艺术素质以及教师个人扎实的基本功。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和启发,学生唱得还真有点味道,突然让人感觉到这节课很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逐步把学生带入了音乐的殿堂,音乐的种子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了。教师的感染力逐步形成了影响力、个人魅力,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很好的。在器乐方面(包括除了钢琴的其它乐器)比较突出的可以把器乐的演奏融入课堂教学,例如学习江苏民歌,可以把笛子、二胡等乐器运用于教学,记得有一位教师在上《江南好》这个单元时,导课用了竹笛的演奏,由于他演奏技巧非常娴熟,学生很快就被吸引了。总之,教师只要有心、用心,练好基本功,就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投入到音乐课堂,你的课堂教学就会与众不同,效果突出。

四、策划独特新颖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体验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从而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围绕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欣赏、表现、创造四个方面进行。初中音乐课包括唱歌课和欣赏课两大类型。简单谈一谈欣赏课:首先教师课前准备要充分,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特点策划欣赏教学设计中的活动方案,课件制作要切合课题,若要使得整个课堂的气氛欢快活跃,教师在课堂上应精神饱满,激情洋溢,教态亲切自然,容易跟学生亲近、互动;独特新颖的课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教案设计应整体化、系统化,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现状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能尽力在课堂上完成教学目标,音乐欣赏课中运用动静交替的原则:课堂中有唱、有律动、有旋律的创编,尽量让学生去展示,以多种方式去全方位地感受音乐、表达音乐,并在活动中掌握音乐知识技能和体会音乐的乐趣。这不但让学生掌握了音乐知识,增强了自信心,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五、课堂中运用小乐器,促进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合唱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平时的教学实践得知:小乐器进课堂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了合唱教学的开展。小乐器(竖笛)进课堂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巩固了学生的音高概念,辅助了合唱教学。教学中音高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训练的结果,除了教师具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学生密切的配合才能完成,例如在合唱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唱好两个声部,学生必须有一定的音高概念,否则无法完成合唱任务。一首二声部的作品在一节课中完成可能有一定的困难,若尝试让学生用中音竖笛吹奏二声部,并尝试与一声部的配合,让学生对合唱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印象,这样对二声部的旋律掌握就比较容易些。因为竖笛的吹奏不会产生音准问题,只要通过练习掌握吹奏技巧就可以了。因此,当学生逐步对二声部产生了印象和概念后,再和一声部配合就比较容易、轻松了。例如七年级上册《念故乡》和八年级下册《划船曲》两节课,都是合唱的教学,第一课时都是用竖笛吹奏二声部,与一声部配合,第二课时再让学生演唱二声部,这样学生对二声部就有了一定的印象,接受两个声部也不会太困难了,竖笛的吹奏使学生在音准、节奏方面掌握的更快、更牢固。因此,“竖笛进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全身心地投入合唱,有利于合唱教学的有效和高效的开展。以上是我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实施有效性教学的一些探索和感悟。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技能、培养音乐修养和提升艺术素质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音乐教学的质量,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生涯中,还将不断作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以进一步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