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3 09:41:0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Abstract: The proposed embankment project of city section of Taizi River is by way of Dongjingling township in Taizi River district, Shuguang township in Hongwei Distric, Qingyang street office in Wensheng district, Xiaotun town in Liaoyang county, Ludatai town and Xidayao town in Dengta city, Anping township in Gongmaling area, and is the important area of flood control. In the area, there is almost no embankment, and the function of flood prevention can not be implemented. According to the city floo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lan of Liaoyang, the embankment modification is urgent. Taking the projec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ethods of such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xploration,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imilar projects.
关键词: 河道;地质勘查;方法
Key words: river channel;geological exploration;methods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0-0088-03
1 项目概况
1.1 勘察范围 此次地质勘察范围为:左岸太子河一号桥~汤河入太子河河口处,右岸太子河一号桥~施官屯村,左岸总长度约11.5公里,右岸总长度约21公里。
1.2 勘察任务 调查区域地质构造情况,进行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基本查明堤防工程方案各堤线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初步预测堤防挡水后可能出现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1.3 勘察内容 基本查明:堤线区地形地貌单元、微地貌类型、特征及分界线,河道变迁情况,注意古河道、古冲沟等的分布位置、规模及特性;各地层成因类型、地质年代、结构组成、岩土性质、分布规模、埋藏条件及其性状。重点是堤基范围内的软土层、粉细砂层、人工杂填土层、卵砾石层及易风化、软化岩层的分布范围,并提出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基岩浅埋或出露区基岩的时代及岩性特征、岩层产状、风化程度、岩土接触面起伏变化情况等;喀斯特发育特征,论证其对堤基渗漏的影响程度;穿越工程区的地质构造及不良物理地质现象的发育程度、形成原因及分布范围,前分析其对工程的影响;透水层的性质和渗透特性,地下水类型、水位变化规律、补排条件、与地表水体的关系,堤基相对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和特性。地表水、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初步评价对混凝土的腐蚀性;评价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确定地震基本烈度;对各堤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评价,并对堤线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初步的分段评价;涵闸址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对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评价。
1.4 勘察依据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钻探规范》SL291-2003;《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SL299-200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200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DB21/T214-2001)。
1.5 勘察方法及完成主要工作量 按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要求,结合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布置勘察工作量如下:
①勘探线沿拟建坝顶中心线布置,钻孔间距为1000米,共布设钻孔30个;横剖面每隔2000米布设一条,堤顶1孔,堤外1孔,堤内1孔,孔间距50米,共布设钻孔30个;坝堤沿线排水闸等建构筑物各布置1个钻孔,共布设钻孔3个。根据以上布孔原则,本次勘察共布置钻孔63个,孔深8.0-10.0米。
工程地质测绘沿拟建堤防进行,测绘宽度堤线内侧500米,堤线外侧1000米,测绘比例尺1:25000,测绘总面积约43.8平方公里。
【关键词】藏木电站 固结灌浆 试验
中图分类号:TU2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概述
工程概况
藏木水电站是雅鲁藏布江干流中游桑日至加查峡谷段规划5 级电站的第4 级,上游衔接街需电站,下游为加查电站。工程位于自治区山南地区加查县境内,坝址距山南到林芝的省道(S306)约7km,距加查县城约17km。加查县城距山南地区行署泽当镇约140km,距拉萨约325km,对外交通较方便。
本工程为二等大(2)型工程,开发任务为发电,无航运、漂木、防洪、灌溉等综合利用要求。坝址控制集水面积157668km2,占我国境内全流域面积240480km2 的65.6%,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1010m3/s。正常蓄水位3310.00m,相应库容0.866 亿m3,调节库容0.13 亿m3,校核洪水位3310.61m,死水位3305.00m,电站具有日调节能力,坝后式厂房内安装6 台85MW 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510MW,设计引用流量1071.3m3/s,额定水头53.5m,多年平均年发电量25.008 亿kW.h。
工程地质
厂房及安装间自然边坡高陡,地形完整,无沟谷切割。3240~3270m自然坡度为25~35°,分布覆盖层块碎石土层,厚一般5m~10m,结构松散,架空明显,稳定条件较差;高程3270m以上自然坡度50~60°,大多基岩。边坡岩体坚硬较完整,宏观上呈块状、次块状结构为主,部分镶嵌碎裂结构,岩体质量较好,自然边坡整体稳定。3320m高程以上分布小规模的拉裂及危岩体。
工程项目
本工程钻孔与灌浆施工包括厂房(安装间)的基础固结灌浆、勘探孔、观测孔等工作项目,同时包括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指示的其他钻孔灌浆作业及相关的配合工作。
试验区的选择与布置
藏木电站厂房基础固结灌浆试验区选在2号机上游块,部位坐标为厂(横)0+09.50~厂(横)0+031.59,厂(纵)0-011.50~厂(纵)0+000.00。
固结灌浆试验区布设四排固结灌浆孔,孔排距3m×3m,共布置28个固结孔,并分两序施工。固结灌浆总段长182.0米。
施工依据
(1)《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01;
(2)《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
(3)《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1999;
(4)《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1989;
(5)《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25-1992;
(6)《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01;
(7)《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L264-2001;
(8)《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SL326-2005;
(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
(10)本工程招投标合同文件、设计文件、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指示等
完成工作量
试验区完成工程量见表3-1。
完成工程量表
施工程序及施工工艺
施工程序
总体施工程序:抬动变形观测孔钻孔、测试仪安装物探测试孔钻孔、灌前测试、临时封孔保护第Ⅰ序固结灌浆孔钻孔、灌浆、封孔第Ⅱ序固结灌浆孔钻孔、灌浆、封孔检查孔钻孔、压水试验、灌浆、封孔物探测试孔灌后扫孔、测试、封孔抬动变形观测孔封孔。
施工工艺
钻孔
钻孔布置:所有灌浆孔都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放样,钻孔均统一编号。
造孔:抬动孔、声波测试孔及固结检查孔采用地质钻机成孔,灌浆孔采用风动钻机成孔,钻孔分两序施工。
抬动安装及观测
灌浆前先进行抬动观测孔施工,并在灌浆作业前完成安装工作。
钻孔冲洗
固结灌浆前进行孔壁冲洗和裂隙冲洗。孔壁冲洗采用大流量冲洗方法至回水澄清10 min后结束;裂隙冲洗采用脉冲冲洗方法,直至回水澄清延续10min后结束,且总冲洗时间不少于30min。冲洗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
压水试验
固结灌浆压水试验在钻孔冲洗后进行,采用简易压水,压水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检查孔压水采用单点法,压水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
灌浆方法
灌浆泵采用3SNS型灌浆泵,灌浆过程采用自动记录仪进行记录,能自动检测压力、流量及浆液比重。灌浆采用循环式水压灌浆塞阻塞。
① 固结灌浆分两次序施工。即先施工Ⅰ序孔,再施工Ⅱ序孔。
② 灌浆水灰比采用2:1、1:1、0.8:1、0.5:1四个比级。
③固结灌浆压力标准:Ⅰ序孔灌浆压力为0.3MPa,Ⅱ序孔灌浆压力0.4MPa。
④ 固结灌浆结束标准为:在规定压力下,灌浆段的吸浆量小于1.0L/min时,再继续灌30min后结束。
⑤固结灌浆时,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吸浆量均匀减少时或当吸浆量不变,压力均匀升高时,不改变水灰比;当某一级水灰比浆液的灌入量已达300L以上时,而灌浆压力和吸浆量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显著时,改浓一级灌注;当吸浆量大于30L/min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越级变浆。
⑥封孔:
固结孔灌浆结束后即可进行封孔,封孔采用“浆液置换封孔法” ,封孔浆液水灰比采用0.5:1的浓浆,待凝24小时后清除孔内污水、浮浆,使用水泥砂浆封填密实。
成果分析
透水率分析
透水率分析见表5-1。
透水率分序对照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Ⅰ序孔最大透水率为无穷大,最小透水率为0Lu,平均透水率为47.1Lu;Ⅱ序孔最大透水率为49.61Lu,最小透水率为0Lu,平均透水率为7.65Lu。Ⅱ序孔透水率较Ⅰ序孔透水率递减83.8%,符合灌浆规律,Ⅱ序孔除J2-4-Ⅱ-7特殊孔透水率大以外,其余孔段透水率都比较小,剔除该孔Ⅱ序孔平均透水率为4.42 Lu。
单位注入量与孔序之间的分析
单位注入量与孔序之间的分析见表5-2。
单位注入量对照表
从表5-2可以看出CⅠ>CⅡ,递减率为95.6%,符合灌浆规律。
单位注入量分析
单位注入量分区统计对照表
Ⅰ序孔灌浆施工共计25段,单位注入量小于10Kg/m的孔段有13段,占总段数的52%;单位注入量10~50Kg/m的孔段有4段,占总段数的16%;单位注入量50~100Kg/m的孔段有2段,占总段数的8%;单位注入量100~1000Kg/m的孔段有5段,占总段数的20%;Ⅱ序孔灌浆施工共计21段,单位注入量小于10Kg/m的孔段有18段,占总段数的86%,单位注入量10~50Kg/m的孔段有2段,占总段数的10%;单位注入量50~100Kg/m的孔段有1段,占总段数的4%。
从以上区间分布和单位注入量区间段可以看出,Ⅰ序孔的灌浆施工充填了较大裂隙,灌浆效果显著, Ⅱ序孔吸浆量较小,可灌性较差。
检查孔透水率分析
(1)根据灌浆资料分析,在固结灌浆试验区共布置了2个质量检查孔,压水采用单点法,压水压力0.32MPa。具体情况见表5-4。
由上表可以看出所有检查孔的透水率均小于3Lu,符合设计要求。
灌浆评价
(1)本固结灌浆试验施工材料、机械、人员配置均满足施工要求。
(2)本固结灌浆试验施工过程控制严密、施工工艺及灌浆参数合理,灌浆效果显著。
(3)固结灌浆试验所采用施工参数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4)固结灌浆试验区自评结果为优良。
建议
关键词:病害成因;地质勘查
Abstract: the jiangxi province is reservoir, reservoir in the number came second in the decades of use, many "senile" reservoir dam there are unstable and leakage problems, the author of the problems involved in the reinforcement of the reservoir in recent years work experience summary for reservoir puts forward some safety problems in the survey scheme, so that water conservancy workers are discussed and using for reference.
Keywords: disease cause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中图分类号:TV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水库病害成因分析
水库病害主要受运行条件、气候、地理、地质条件以及建设时期的特定环境影响,各水库工程就存在各种各样的病害,使得水库达不到设计蓄水量,甚至许多水库空库运行,有效灌溉面积减少。不仅如此,由于水库存在不安全隐患,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带来严重威胁。如何兴利除弊,首先就必须及时准确地分析水库病害成因,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必要性和设计提供可靠依据。在对全区病险水库实地踏勘和室内分析整理,病险水库病害成因主要是以下几种。
1.1 库岸不稳定
很多病险水库中是因水库的水下岸坡存在不稳定体,在水库建设的蓄水前期则已产生一定的基料位移或滑塌,在建水库时未进行处理。建成使用蓄水后,由于地下水环境的改变而加剧其不稳定性,尤其是近坝不稳定体,对水库的安全影响最大。库岸滑坡主要受岸坡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厚度、岩体风化程度、岩体软弱结构面的优势面、岸坡坡度和地下水环境改变的控制和影响。不稳定体滑动面一般是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与基岩接触带,或岩体软弱结构面的优势面,或全、强风化岩体中的应力集中接带。山高坡陡,基岩裂隙水位较高,地下水多从谷坡裂隙渗出,并经松散堆积物与基岩接触带排泄于谷底,同时软化和接触口,这些因素导致接触口抗剪强度降低,从而引起坡积层沿基岩面的滑动,危及大坝安全。
1.2 土石坝沉降
在小型水库中,坝体均为土石坝,由于当时的施工条件限制,这些土石坝坝基不同程度的保留了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堆积厚度一般是2~4m,软弱层极少见,但这些堆积物的天然密度多大于坝体填筑密度,同时在坝体土自重多年作用下已逐渐压密固结,坝基土的压缩变形是极有限的。因此土石坝的沉降问题主要来自于土石坝坝体本身因填筑物的不密实而产生的自重固结变形。
1.3 土石坝裂缝
常见的土石坝裂缝是平行坝轴线方向的纵缝和垂直坝轴线方向的横缝。土石坝背水坡的纵缝多由坝坡偏陡、上下游差异沉降、坝体土粘粒含量太高产生干缩和坝体向下游的渗透动水压力作用所引起的。但多数土石坝背水坡较为平整,且布有贴坡或棱体反滤排水,因此土石坝背水坡的纵缝一般不多见。土石坝迎水坡或坝顶的纵缝多由坝坡偏陡、坝体向上游的渗透动水压力作用和坝体土粘粒含量太高产生干缩所引起的。由于水库的不断蓄水和放水,使土石坝迎水坡的坝体土频繁出现饱水和失水过程,尤其是在库水位发生骤降情况下,这种纵缝更容易产生,严重时还会产生坝体滑坡。土石坝的横向裂缝除了坝体土粘粒含量太高产生干缩外,另外的原因就是坝体在分段填筑时施工缝处理不当,坝体产生差异滑动与沉降所造成的。
1.4 土石坝渗透稳定
土石坝渗透的不稳定渗漏原与防渗体在建造期间空隙过大或穿坝涵洞设计及其他构筑物差异变形产生的渗漏缝隙。当渗透流速大于砂、土的涌动流速时,土石坝则产生渗透破坏,还有因生物作用而产生渗透破坏的。
1.5 坝基抗滑稳定
除了上述情况外,有些水库大坝是坝底宽度较小的刚性坝,由于接触面抗剪强度不足、基岩优势面抗剪强度不足、坝基扬压力太大等原因使大坝发生险情。
1.6 坝基渗透稳定
已建大坝的坝基出现的渗透稳定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松散岩土孔隙、断层软弱破碎带、软弱破碎夹层和岩溶洞穴存在所引起的。库水通过这些薄弱带侵蚀坝基,促使坝基发生渗透破坏,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贯通土石坝基的砂砾石层及风化破碎岩体上部。
1.7 绕坝渗透稳定
水库在长时间的运用成为病险库的情况下,绕坝渗透破坏也是一个经常发生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近坝肩处断层破碎带管涌影响坝肩抗水稳定;二是绕坝渗漏引起坝肩下游深风化岩坡或土坡的滑坡,进而影响坝肩稳定。
二、病险水库地质勘察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实施能否起到兴利除害的目的,使水库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前期地质勘察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病险水库为已建工程,所以其地质勘察与新建工程的工程地质勘察有比较明显的区别。首先是坝基地质情况呈隐蔽性,资料记录不完全,水库蓄水后地质情况发生改变;其次是对一些构筑物的质量和位置需要进行勘探和测试,所以称之为病险水库地质勘察,而不单纯是病险水库的工程地质勘察;三是地质勘察工作集中在安全鉴定勘察和除险加固初步设计勘察阶段,安全鉴定勘察时,无可参照的规程或规范,需根据现场勘察情况及经验得出结论和建议。就病险水库安全鉴定勘察的精度问题,现行可以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和《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 55-2005)所规定的“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和“技施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之专门性工程地质问题勘察”精度实行。结合病险水库的前期建设资料和后期成为病险库时勘察的地形地质条件,工程地质勘察一般采用施工、运行调查与地质勘探、地质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才能使地勘工作有的放矢,同时查明其他存在的病害隐患,确保地质勘察成果的全面性和可靠性。病险水库地质勘察的原则是以病险工段作为重点勘察,必要时做专门勘察,一般工段做常规勘察。
2.1 库区地质勘察
病险水库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是库岸稳定、水库渗漏和水库淤积问题。其中水库渗漏和水库淤积问题的地质勘察,视病险的实际情况进行。而库岸稳定的地质勘察,不管病险是否存在,均要进行,尤其是要对近坝库岸的潜在危险进行研究。勘察方法一般采用地质测绘和槽坑探的地表研究以及必要的工程钻探或硐探的深层研究。
2.2 坝区地质勘察
坝区地质勘察分坝体勘察和坝区工程地质勘察
2.2.1 坝体勘察。
勘察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坝体的填(浇) 筑质量,裂缝位置、宽度、性状,渗漏通道、范围、性质,浸润面分布状况,滑坡体范围、滑移面宽度、性状,施工缺陷,结构体材料的性质及其他病险特征和相关问题。勘察方法一般采用钻探、坑探、井探和物探等地质勘探手段,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结构体的岩土试验和压(注、渗)水试验、连通试验、示踪试验、波速测试、堤坝病险探测、孔内电视等观测手段对坝体病害进行综合勘察。对于不同水库的病险工段的勘察,宜针对病险情况,选择合适的勘察手段和测试方法,勘探点的间距视需要而定;对于一般工段的常规勘察,宜结合坝基工程地质勘察范围布置勘探点,勘探点的间距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 50487-2008)和《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 55-2005)所规定的“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要求布置。
2.2.2 坝基工程地质勘察。
工程地质勘察内容是在分析前期相关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地质踏勘,了解工程区地形条件,调查施工和运行期间的坝基险情及隐患,查明坝基清基情况和坝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坝基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坝基工程地质问题对坝基稳定的影响程度。勘察方法一般采用地质测绘、钻探、槽探、坑探、井探和物探等地质勘探手段,以及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岩土试验、压(注)水试验、坝基承压水头(扬压力)观测、连通试验、示踪试验、声波测井、孔内电视等观测手段对坝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重点勘察坝基前期及调查了解的险情及隐患。对其他坝基的勘察手段和测试方法以及勘察范围和勘探点间距可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和《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所规定的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要求。
2.3 涵洞工程地质勘察
穿坝输水涵地质勘察。混凝土坝中的穿坝输水涵病害勘察内容主要是了解涵管裂缝。通过管内检查、工程钻探、压(注)水试验和声波测井、孔内电视等,查明裂缝宽度与分布状况;土坝中的穿坝输水涵病害勘察内容主要是了解涵管裂缝、位移以及管周坝体土的性状与浸润线高程。一般通过管内检查、工程钻探手段,以及标准贯入试验、土工试验和注水试验等测试方法,查明涵管位移和裂缝状况,评价管周坝体土的渗透稳定性和抗冲稳定性。
总结
病险水库特别是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是保障农业灌溉、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民生工程,对于病险水库治理工程要充分地分析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得出初步适合的防渗加固措施,并根据所选防渗措施的技术可行性、效果可靠性、工程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研究,以找出适用于所治理病险水库地质条件的最优防渗加固方案。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密度电阻率法;裂缝;岩土体导电性差异;阵列勘探方法
1 工程概况
本次探测范围为槐荫黄河堤防4+000~4+700堤段。位于北店子黄河滩区内,该堤段现作为玉清湖水库沉砂池围堤使用;该段黄河大堤2000年进行了加高帮宽,2004年进行了道路硬化,硬化路面宽度6m,同年完成机淤固堤工程,淤区宽度100m。
2012年下半年,槐荫黄河堤防4+000~4+700堤段堤防道路中线附近开始出现纵向裂缝。随着沉砂池蓄水位的变化,堤防顶部裂缝也随之不断变宽、加深,并向两端延长。
2 工作原理及方法技术
本次探测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以岩土体导电性差异为基础的一类阵列勘探方法,研究在人工施加电场的作用下地层中的传导电流以达到解决各类地质问题的目的。当地下介质间电阻率存在较大差异时,人工施加电场作用下的传导电流的分布会因电阻率的高低而分布有疏有密,传导电流的分布与地下介质(土性、裂缝、孔洞等)的性质、大小、埋深等赋存状态各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探测到的传导电流的分布规律可以分析地下电阻率在不同区域间的变化,从而可以推测地下的地质情况,尤其是地下裂缝、孔洞、松散带等不良地质体的发育情况。
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二维地电断面测量,兼具剖面法与测深法的功能,有点距小、采样密度高的特点,实测时,一次布好所有电极,电极切换工作由仪器自动控制,敷设一次导线后可进行数多个记录点的数据观测,其信息量大、工作效率高,因此在堤防隐患探测方面得以广泛应用。
本次探测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由于堤身裂缝走向均为纵向,近似呈直线展布,基本与大堤走向一致。限于场地及堤防两侧边界条件的影响,为侧重于堤防基础隐患的探测,并兼顾堤身质量的检测,选定垂直堤身布置探测剖面,以临河堤脚为探测起点,堤中心为探测剖面中点,测线垂直路面,横跨路面两侧路沿石至临、背河堤坡。为探明整个堤身情况,沿堤顶裂缝走向靠近大堤轴线布置测线两条。采用受地形影响较小的四极装置(α2),对沥青路面采用人工钻孔穿透硬化层并于测前半小时在孔内注入盐水以提高其导电性。由于该段堤高为 9.00 ~11.00米,堤顶宽约8.0米,受地形所限,高密度电阻率法总电极数40个,测量点距采用1.0m,测量层数为13层,测量最大极距(AB/2)为13.5米,最大供电电压220V。
3 工作质量评述
本次探测工作遵循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计量认证质量管理体系,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资料整理皆处于质量体系管理下,保证了工程质量。并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
①测线丈量:以相对应的百米桩为起点对大堤桩号进行测量并记录。
②保证测量精度的措施:a、观测前先对分布式电极单元进行检测。确保每个单元都通畅。b、电极单元检测完毕并合格后,应对其进行接地电阻检测,对接地不良的电极,要先处理再观测。C、测量中应随时注意观测电压、电流值,保证每个测点电压值不小于2mV,电流值不小于10mA。如达不到要求,要查明原因,予以排除后再继续观测。d、加强数据观测和复测工作。在探测过程中,发现异常数据,即行复测,以确定异常是隐患引起的不是由于接线等原因造成的失误,并作出正确的选择。
③按要求对探测仪进行系统检查。
4 依据规程及办法
①《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 SL 326-2005
②《堤防隐患探测规程》 SL 436-2008
资料分析与解释:
按要求选取2个剖面,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堤身裂缝发育情况进行了检测,检测数据的处理采用了多次迭代的方法,得到该探测剖面视电阻率剖面图,反映了区域内地下电阻率的变化情况,从而推断探测区域的地质情况。纵坐标表示供电极距的一半(即影响深度AB/2)(m),横剖面灰阶图的横坐标表示平面位置(m)(从背河堤肩至临河堤肩),纵剖面的横坐标表示大堤起始位置(大堤桩号),不同的色阶表示不同的电阻率区段,色阶深且与周边色阶差距大则认为有隐患存在。
现按剖面(测线)分述如下:
D1剖面:该剖面为垂直堤身横向布置,断面位置在4+385。该区在距背河堤肩2.0、4.0及6.0米处肉眼可见三条较大裂缝分布。由ρs灰阶图可以看出,该区上部呈高阻分布,推测堤顶筑堤土较为干燥松散;在距离背河堤肩2.0~3.0米处上部分布一竖向高阻体,推测为松散体伴随裂缝,埋藏深度至3.0~3.5米;距背河堤肩6.0~7.0处分布一高阻体推测为表层松散体并伴随裂缝,其下延深度为1.5~2.0米。
图1 D1剖面灰阶图
D2剖面:该剖面为垂直堤身横向布置,断面位置在4+500。该区在距背河堤肩3.0~5.0米处肉眼可见较大裂缝两条并有多条小裂缝发育。由ρs灰阶图可以看出,该区上部呈高阻分布,推测堤顶筑堤土较为干燥松散;在距离背河堤肩3.0~5.0米处上部分布一大范围高阻体,推测为松散体,埋藏深度至3.5~4.0米。
图2 D2剖面灰阶图
5 结论与建议
本次抽检在委托方指定的测段内共完成了2个断面的探测工作,符合《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DL5010-92)要求。根据资料解释结果和现场观察记录可得出以下结论:
5.1 测段内有明显的裂缝发育现象,裂缝目前主要发育在堤顶中线附近 基本贯穿该堤段,长约700米,其两侧局部分布有长约几十米~百余米的伴生裂缝,该区发育裂缝均有向下发展趋势,裂缝深度集中分布在3.0~3.5m之间,部分位置可达3.5~4m,局部有松散体或松散体伴随裂缝发育。深度最大的裂缝集中出现在路面中部,裂缝一般2-10cm,最宽处宽约15cm。
5.2 根据测线布置较密测段断面图结合现场观察记录分析,裂缝发育基本上是相互贯通的。
关键词:计量认证 物探 仪器 自检方法
1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一切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单位),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这就要求从事产品质量检验的机构(单位)必须进行计量认证,并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后,方能开展产品质量的检验工作。而计量认证的主要内容是:①计量检定、测试仪器设备的性能;②计量器具的工作环境;③考核检测人员的素质;④保证量值统一、准确的措施及检测数据公正可靠的管理制度。由此可见,由于在产品质量检测中所使用的计量器具品种繁多,只有对这些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校验或检验且合格后,才能保证所用计量器具的量值准确可靠、性能完好,从而保证了检验结果的正确,即可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检验结果具有统一可比性。这说明产品质量检测是一项以数据说话,数据面前人人平等的公证性工作,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上水平的检测队伍,选择切实可行的检测手段,使用先进可靠的检测设备,制订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是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的重要方面。而仪器设备满足检测技术要求、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又是全部检测工作质量的基础保证。对于计量器具的检定可分为强制检定和自行定期检定,而物探仪器多属于专用计量器具一类,所以一般以自检为主,为此就要首先选择并制订“物探仪器自检方法及操作规程”以满足物探仪器定期自检的要求。本文就是基于此点,与计量检定同行共同探讨仪器自检方法的选择问题,鉴于水平所限,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2 自检方法
物探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一般无现成校验规程可循,此时应按照计量认证考核合格的自编校验方法或者应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校准。而自编的校验方法是对计量器具受检项目进行检验时,所规定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它应具备明确、科学、具体、简便、实用、可操作的一般原则,且所用公式及其使用常数和系数都必须有可靠的依据或来源。
2.1 弹性波类仪器自检方法
该类仪器可选用空气纵波速度标准值与实测空气纵波速度值对比的方法进行自行定期检验。具体操作如下:
⑴ 将拾震器及波源发生器按一定的间距一字排开并置于空气中,通过观测仪器记录空气中拾震器所接收的由波源发生器产生的震动波。
⑵ 以拾震器到波源发生器之间的一系列间距为横坐标,空气中纵波传播旅行时为纵坐标绘制“时——距”曲线,并按最小二乘法求出实测空气中的纵波传播速度(Vc)。
⑶ 计算空气纵波速度标准值Vo,见(1)式。
式中TO为校验时大气温度(℃)
⑷ 按(2)式计算空气纵波速度标准值Vo和空气纵波速度测量值Vc之间的相对误差δ。
⑸ 判定标准:δ≤±0.5%,即认为合格,反之则认为不合格。
此类仪器还可以用标准钢棒、纯水的纵波速度作为对比标准进行自检,但这些方法均较空气纵波速度的自检方法相对烦琐或困难。
2.2 直流电法类仪器自检方法
该类仪器自行定期检验可按《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中有关规定,首先对该仪器在同一测点、同一电位差两次观测数据的相对误差进行检验,同时满足①1~3mV测程:相对误差小于3%;②大于4mV测程:相对误差小于1.5%,即为合格,此后再按下列方法进行自检。具体如下:
⑴ 按表1准备纯水并兑制其中一种盐类溶液(不同矿化度)。
表1
常见盐类溶液的电阻率表
矿化度(g/l)
水溶液的电阻率(Ω·m)
NaCl
KCl
MgCl
CaCl
纯水
25×104
25×104
25×104
25×104
0.010
511
578
438
483
0.100
55.2
58.7
45.6
50.3
1.000
5.83
6.14
5.06
5.56
10.00
0.657
0.678
0.614
0.660
100.0
0.0809
0.0776
0.0936
0.0930
⑵ 实测纯水和已兑制不同矿化度水溶液(如NaCl溶液)电阻率值。实际应用表1时,由于矿化度较高时(如矿化度≥10g/l),水溶液的电阻率较小,难以测试,且误差较大。所以一般取水溶液的矿化度范围为0~1.0g/l即可满足自检要求。
⑶ 计算水溶液单一矿化度时表1中标准电阻率与实测电阻率之间的相对误差,见(3)式。
式中:ρo为标准值;ρc为实测值。
⑷ 按(4)式计算n个矿化度水溶液的观测均方误差M。
⑸ 判定标准:M≤±3.5%,即认为合格,反之则认为不合格。
此类仪器设备还可以用标准电阻等作为对比标准进行校验,但标准电阻也要进行定期强制检验,故一般不予采用。需要说明的是此类仪器的自行校验还是比较烦琐的,实测时也较困难,不知同行有无简便明了的自校方法,可以探讨和共享。我注意到有的公司采用一台仪器在同一测点的二次测量结果进行对比校验是不科学的,因为如果该台仪器存在系统误差时,一般不易通过自检查出该仪器存在的问题,应引起注意。
2.2 地质雷达仪器自检方法
该类仪器可选用空气电磁波速度标准值与实测空气电磁波速度值对比自行定期检验的方法来实施。具体如下:
⑴ 选择一处空旷的地方,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应无金属导线、块体等良导体类物质,在适当位置竖立放置一定面积的金属板(如铁板、钢板等)。
⑵ 在金属板面中垂线方向的一定距离处设置地质雷达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
⑶ 观测并记录电磁波通过空气遇金属板后反射的雷达波形图。
⑷ 由原始记录的雷达波形图,读取金属板反射的双程历时t,进而计算空气电磁波传播速度Cc,见(5)式。
式中d为天线至金属板之间的距离。
⑸ 根据空气电磁波速度标准值(Co=0.3m/ns),按(6)式计算空气电磁波速度标准值Co和空气电磁波速度测量值Cc之间的相对误差值β。
⑹ 判定标准:β≤±0.5%,即认为合格,反之则认为不合格。
此类仪器还可以用标准延时光纤等时基延迟作为对比标准进行自检,但其延时光纤的标准传输数据及其长度应经过严格的定期强检,才能使用,采用时应予注意。
3 结束语
以上简要介绍了水工物探常用仪器设备的校验方法,其它物探技术方法所用仪器设备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自校方法进行自检。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应考虑自校方法的可行性、简便性、科学性,易于接受也易于实施,有利于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保证测试数据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同时,充分认识“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计量为基础”的内在关系和涵义。质量是目的,计量是基础,是保证和提高检测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勘察设计市场的逐步开放,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质量意识的日益提高,市场经济对质量的要求和规范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质检机构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挑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管理办法,才能促进和保障质检机构健康良性发展。
4 参考文献
⑴ 西安地质学院等编. 水文地质物探方法[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81,6~12.
⑵ 吕列民. 检测仪器设备的质量管理与保证[J]. 水利水电技术,2001,10,40~41.
关键词:岩土 工程 勘察 报告 编写 质量 控制
一、有关岩土工程勘察
1.岩土工程勘察定义。岩土工程勘察,英语为geotechnical invesigation,就是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
2.岩土工程勘察阶段。按其进行阶段可分为:预可行性阶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补充勘察、施工勘察等。
3.岩土工程勘察对象。根据勘察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水利水电工程(主要指水电站、水工构造物的勘察)、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港口码头、大型桥梁及工业、民用建筑等。由于水利水电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港口码头等工程一般比较重大、投资造价及重要性高,国家分别对这些类别的工程勘察进行了专门的分类,编制了相应的勘察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等,通常这些工程的勘察称工程地质勘察。因此,通常所说的“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指工业、民用建筑工程的勘察,勘察对象主体主要包括房屋楼宇、工业厂房、学校楼舍、医院建筑、市政工程、管线及架空线路、岸边工程、边坡工程、基坑工程、地基处理等。
4.岩土工程勘察内容。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主要有: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勘探及采取土试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和检测,最终根据以上几种或全部手段,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编制满足不同阶段所需的成果报告文件。
5.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与技术。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或技术手段,有以下几种:(1)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是认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高质量的测绘工作能相当准确地推断地下地质情况,起到有效地指导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2)勘探与取样。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各种方法。它是被用来调查地下地质情况的;并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应根据勘察目的及岩土的特性选用上述各种勘探方法。(3)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包括岩土的物性指标、强度参数、固结变形特性参数、渗透性参数和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参数等。原位测试一般都藉助于勘探工程进行,是详细勘察阶段主要的一种勘察方法。(4)现场检验与监测。现场检验的涵义,包括施工阶段对先前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验证核查以及岩土工程施工监理和质量控制。现场监测则主要包含施工作用和各类荷载对岩土反应性状的监测、施工和运营中的结构物监测和对环境影响的监测等方面。检验与监测所获取的资料,可以反求出某些工程技术参数,并以此为依据及时修正设计,使之在技术和经济方面优化。此项工作主要是在施工期间内进行,但对有特殊要求的工程以及一些对工程有重要影响的不良地质现象,应在建筑物竣工运营期间继续进行。
二、努力提高报告的编写能力
1.要具备牢固的地质地貌和工程理论地质基础理论方面,主要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工程地质方面,主要是土质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分析、工程动力地质学、工程地质勘察。
2.要熟悉和把握有关的规范规程规范规程既是经验的总结,又是技术的指南,具有很强的勘察工作指导性。对于国家的、行业的、省和地方的有关规范规程,必须熟悉把握,并在具体勘察工作中认真执行。
3.要了解工作区的地质情况对于勘察地段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应尽可能地搜集并熟悉。对于邻近地段已有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也要尽可能了解,以便在勘察工作中发挥其参考作用。
4.要把握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的技术要点只要明确了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方法,作出的工程地质评价才能有的放矢、正确客观,提出的建议才能合理适用。
5.要切实保证第一手资料的质量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勘察的最终成果。一份高质量的勘察报告,必须来自于高质量的第一手原始资料。
6.提高综合知识方面的技能。如基本的数理统计知识、文字表达能力、编图技巧、综合分析能力。
三、确保岩土工程勘察质量
1.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先进行地质勘察后设计。对无地质勘寒资料工程的设计应不予报建,对(未能按照相应的等级)降级进行地质勘察的工程不予报建。
2.提高地质勘察单位员工的质量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培养良好的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避免出现地质勘察资料的失误。
3.建立审查、复核制度,对室内室外技术资料要有资深的专业人员进行审查和复核,敢于对钻探、土工试验结果提出质疑,并通过对相近建筑物的钻探资料对照分析,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必要时可重探可疑探点、可重做相关试验。
4.要根据建筑物的安全等级与场地类别,并结合地质历史(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与地形特色进行探点的布设,并按规范进行相应比例和数量的取土探孔和原位测试探孔的布置,避免漏探特殊地质现象。
5.勘察布孔。勘察与设计的接口:收到设计人的勘察任务书后,应认真阅读,仔细分析,充分了解设计意图,不明白的地方及时与设计人沟通,存在疑虑的地方需向设计人提出。设计人往往有偏于保守的倾向,如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过高、要求一桩一钻、对桩基承载力提出过高要求等。由于岩土体始终是一个灰箱,无法彻底查清岩土体的分布及其物理力学参数,在做与岩土相关的工程设计时固然要留有一定的安全富余度,但是必须在了解场地岩土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准确把握安全的尺度,采用过于保守的岩土参数,过高的安全系数将不可避免的造成工程建设的极大浪费。做岩土工程勘察的人一般比做结构设计的人更清楚或者更容易把握场地的岩土条件情况,因此岩土工程师应当,也有必要提出意见供设计人参考。在勘察任务书与工程平面布置图确认无误后,勘察人员应到现场踏勘,了解场地情况,并提出勘察纲要供钻探等供外业使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程勘察 新技术 工程建设
工程勘察是调查研究拟建工程场地的地形、地质环境特征及其与工程建设相关关系的综合应用的活动。它为工程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施工和使用提供地质资料和依据, 是设计的基础环节。工程勘察技术包括工程地质勘察、工程物探检测、工程勘探、工程测绘、水文勘测及试验与监测技术等。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及“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工程勘察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 对工程勘察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各专业由于技术装备逐步改善, 注重引进、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 并不断开拓市场, 除了常规的水电河流规划、前期工程勘察及施工地质工作以外, 还不断向市政工程、公路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工程、新能源工程及国外工程拓展, 技术手段也趋于多样化, 勘察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
1 .勘察专业新技术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随着建设项目规模的增大, 面对的工程地质问题越来越复杂且极具挑战性。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和提高, 我们在诸多领域具备了很强的技术实力,如: 工程岩质高边坡的工程地质勘察研究、高坝大库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研究、大型地下洞室群的工程地质勘察研究、喀斯特地区水文地质勘察研究、高地震烈度地区高坝大库水库诱发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研究等领域。地质分析的手段和方法也得到不断发展。
1.1.我国工程地质研究部门引进和开发实用软件。引进边坡稳定计算程序用于滑坡、塌岸稳定分析, 提高勘察成果的定量化判识水平; 引进开发了勘探图件、地质剖面制作程序及三维成像技术, 开发并进一步完善“工程地质软件包程序 ”, 较好地解决了钻孔成图中的很多难题, 也为地质平面及剖面图的绘制起到了较好的辅助设计作用,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2.结合工程实践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我国工程地质研究部门开发边坡斜面摄影成像技术用于工程实践, 提高了地质编录工作效率, 获得了大量的工程地质数字信息;开发水电站枢纽区工程地质三维可视化建模与分析研究系统, 已应用于生产之中。
1.3.积极引进并应用新的地质勘察和分析手段。在水电站勘察过程中, 根据地质分析的需要, 在右岸构造软弱岩带勘察中, 使用了地震波 CT 测试技术; 采用模型洞原位变形观测分析地下洞室稳定性; 在右岸构造软弱岩带稳定性分析、左岸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溢洪道边坡稳定性分析均采用了目前比较先进的三维弹塑性有限法分析和三维流形元分析方法, 为稳定性评价和工程施工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1.4. 其他新方法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地下洞室围岩分类、坝基岩体质量分类、边坡岩体质量分类、边坡稳定分析、岩体弹塑性理论、地质力学模型、岩( 土) 体物理力学性试验方法的发展应用; 电脑与工程地质软件包的开发应用; 勘测手段及钻进取芯技术的提高、物探各种测试手段的广泛应用强有力地促进了工程地质勘察中获取工程地质资料周期的缩短和工程地质条件快速分析评价;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 进一步提高了地质专业劳动生产率。
近几年, 我国从生产需要出发,新技术新工艺得到很好地推广应用:选取适合各类地层(的金刚石钻头, 提高钻进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继续完善大坝灌浆变形观测和抬动观测技术, 确保坝体安全和工程质量满足要求; 在河床冲积层勘探中, 采用了 SM 胶取芯技术, 保证了试验样品的原始状态, 为冲积层特性研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材料。
1.5 水文勘测开发的电波流速仪, 在电站简易测流中投入使用,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近年, 又开发出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现已逐步应用于大型水电站的测报中; 为改善以往在水情测报中一直采用的点测量及测流时间过长等问题, 水文勘测技术人员正着手对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 简称 ADCD) ”技术进行论证和调研, 并逐步将此技术运用在对西部山区性河流的水情预报中, 计划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 最终实现水情的“瞬时”测量预报。
1.6 工程物探在水电站开展了大范围的河床冲积层地震波探测;应用声波垂直反射波法、声波 CT 法及红外线热成像三种相结合的方法, 准确地探测到了坝体面板脱空等工程质量问题; 在多项水利工程和多个水电站勘察中, 应用高密度电法勘探方法, 解决了水库漏水问题和断层构造发育范围及深厚覆盖层地质问题, 且成效显著。研究并应用“隧洞施工监控量测一体化”, “坝基岩体质量测试的空间分析”, “数字式全景钻孔摄像系统”,“堆积体的综合物理探测技术”, “大坝面板脱空综合物理探测技术”, “小波变换在水电工程地球物理中的应用”等新方法新技术, 拓展了物探的应用领域, 提高了物探的探测精度。
2 .勘察专题研究成果应用
2.1 大型水库库岸稳定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应用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采用了航空遥感技术与实地验证相结合的方法, 相继对一批大型水电站进行了库岸稳定性研究, 为快速、高质量地评价库岸稳定性及其他水库工程地质问题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勘察、研究、评价、预测水库区天然状况和蓄水运行条件下库岸稳定性问题的思路和工作方法, 包括岸坡类型划分及其变形破坏机制、库岸再造及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及预测、岸坡失稳及水库诱发地震灾害调查与分析预测、移民安置选点与处理措施建议等。该项目成果在后来开工建设的大、中型水电工程水库库岸稳定性地质调查中得到广泛应用, 提高了水库库岸稳定与移( 居) 民点调查地质工作效率及成果质量。
2.2 大坝面板脱空无损探测研究与应用“大坝面板脱空无损探测研究与应用”是通过试验比较论证提出了采用 3 种物探方法( 声波垂直反射法、远红外热成像法、地质雷达法) 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为消除大坝病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提高大坝的安全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与传统的单一物探方法相比,本项研究成果具有多种方法互为验证、利用了不同的物性差异特征﹑探测成果准确可靠的优点。大坝面板脱空的处理质量, 节约了处理成本, 而且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 采用 EH4 进行深厚堆积体厚度探测应用该方法测量深度大, 野外劳动强度小,生产效率高, 现场测量直接成像, 能十分清楚地辨别地下二度体的异常。该项新技术即 EH4 电导率成像探测非常实用。而该方法不受这些因素影响, 较准确地探测出了堆积体厚度。研究成果及时运用于工程中, 减少了工程量, 节约了工程投资, 节省了时间, 经济效益显著。
2.4 软弱岩带的工程地质特性研究成果应用:对坝址右岸构造软弱岩带的分布范围和工程地质特性进行了大量有针对性的勘探以及室内和现场试验工作, 并完成了现场高压固结灌浆试验和现场渗透变形试验, 针对软弱岩带的工程特性、成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证, 对工程适宜性进行了分析评价, 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基础处理措施。该专题成果为可行性研究的经济技术分析论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对国内外同类工程的地质勘察和设计工作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转贴于
2.5 “深挖高边坡快速地质编录成图技术”在高陡边坡地质资料收集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引进该项技术用于水电站具有针对性强、收效高、安全快速等良好作用。该技术运用摄影测量的原理, 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 完成高陡边坡影像的正射、线画图的生成, 从而完成了地质编录工作。其技术特点: ①在地质编录生产中高效、实时; ②减少现场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 ③利用无站标测量技术和手段可完成传统方法无法完成的任务; ④高边坡计算机快速编录成图还可以不断地积累边坡数字化的编录数据, 为以后建立工程地质数据库提供良好的数据源。该技术在小湾主体工程边坡及坝基开挖中均有应用, 可实现安全、高效、准确地进行地质编录, 通过软件功能还可在图像上对地质现象进行较精确的定位, 这是传统的地质编录所难以做到的。
3.今后工程勘察技术在实践中应用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工程勘察新技术工程建设
工程勘察是调查研究拟建工程场地的地形、地质环境特征及其与工程建设相关关系的综合应用的活动。它为工程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施工和使用提供地质资料和依据,是设计的基础环节。工程勘察技术包括工程地质勘察、工程物探检测、工程勘探、工程测绘、水文勘测及试验与监测技术等。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及“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工程勘察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对工程勘察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各专业由于技术装备逐步改善,注重引进、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并不断开拓市场,除了常规的水电河流规划、前期工程勘察及施工地质工作以外,还不断向市政工程、公路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工程、新能源工程及国外工程拓展,技术手段也趋于多样化,勘察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
1.勘察专业新技术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随着建设项目规模的增大,面对的工程地质问题越来越复杂且极具挑战性。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和提高,我们在诸多领域具备了很强的技术实力,如:工程岩质高边坡的工程地质勘察研究、高坝大库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研究、大型地下洞室群的工程地质勘察研究、喀斯特地区水文地质勘察研究、高地震烈度地区高坝大库水库诱发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研究等领域。地质分析的手段和方法也得到不断发展。
1.1.我国工程地质研究部门引进和开发实用软件。引进边坡稳定计算程序用于滑坡、塌岸稳定分析,提高勘察成果的定量化判识水平;引进开发了勘探图件、地质剖面制作程序及三维成像技术,开发并进一步完善“工程地质软件包程序”,较好地解决了钻孔成图中的很多难题,也为地质平面及剖面图的绘制起到了较好的辅助设计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2.结合工程实践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我国工程地质研究部门开发边坡斜面摄影成像技术用于工程实践,提高了地质编录工作效率,获得了大量的工程地质数字信息;开发水电站枢纽区工程地质三维可视化建模与分析研究系统,已应用于生产之中。
1.3.积极引进并应用新的地质勘察和分析手段。在水电站勘察过程中,根据地质分析的需要,在右岸构造软弱岩带勘察中,使用了地震波CT测试技术;采用模型洞原位变形观测分析地下洞室稳定性;在右岸构造软弱岩带稳定性分析、左岸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溢洪道边坡稳定性分析均采用了目前比较先进的三维弹塑性有限法分析和三维流形元分析方法,为稳定性评价和工程施工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1.4.其他新方法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地下洞室围岩分类、坝基岩体质量分类、边坡岩体质量分类、边坡稳定分析、岩体弹塑性理论、地质力学模型、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试验方法的发展应用;电脑与工程地质软件包的开发应用;勘测手段及钻进取芯技术的提高、物探各种测试手段的广泛应用强有力地促进了工程地质勘察中获取工程地质资料周期的缩短和工程地质条件快速分析评价;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地质专业劳动生产率。
近几年,我国从生产需要出发,新技术新工艺得到很好地推广应用:选取适合各类地层(的金刚石钻头,提高钻进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继续完善大坝灌浆变形观测和抬动观测技术,确保坝体安全和工程质量满足要求;在河床冲积层勘探中,采用了SM胶取芯技术,保证了试验样品的原始状态,为冲积层特性研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材料。.5水文勘测开发的电波流速仪,在电站简易测流中投入使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近年,又开发出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现已逐步应用于大型水电站的测报中;为改善以往在水情测报中一直采用的点测量及测流时间过长等问题,水文勘测技术人员正着手对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简称ADCD)”技术进行论证和调研,并逐步将此技术运用在对西部山区性河流的水情预报中,计划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最终实现水情的“瞬时”测量预报。
1.6工程物探在水电站开展了大范围的河床冲积层地震波探测;应用声波垂直反射波法、声波CT法及红外线热成像三种相结合的方法,准确地探测到了坝体面板脱空等工程质量问题;在多项水利工程和多个水电站勘察中,应用高密度电法勘探方法,解决了水库漏水问题和断层构造发育范围及深厚覆盖层地质问题,且成效显著。研究并应用“隧洞施工监控量测一体化”,“坝基岩体质量测试的空间分析”,“数字式全景钻孔摄像系统”,“堆积体的综合物理探测技术”,“大坝面板脱空综合物理探测技术”,“小波变换在水电工程地球物理中的应用”等新方法新技术,拓展了物探的应用领域,提高了物探的探测精度。
2.勘察专题研究成果应用
2.1大型水库库岸稳定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应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采用了航空遥感技术与实地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相继对一批大型水电站进行了库岸稳定性研究,为快速、高质量地评价库岸稳定性及其他水库工程地质问题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勘察、研究、评价、预测水库区天然状况和蓄水运行条件下库岸稳定性问题的思路和工作方法,包括岸坡类型划分及其变形破坏机制、库岸再造及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及预测、岸坡失稳及水库诱发地震灾害调查与分析预测、移民安置选点与处理措施建议等。该项目成果在后来开工建设的大、中型水电工程水库库岸稳定性地质调查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水库库岸稳定与移(居)民点调查地质工作效率及成果质量。
2.2大坝面板脱空无损探测研究与应用“大坝面板脱空无损探测研究与应用”是通过试验比较论证提出了采用3种物探方法(声波垂直反射法、远红外热成像法、地质雷达法)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为消除大坝病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提高大坝的安全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与传统的单一物探方法相比,本项研究成果具有多种方法互为验证、利用了不同的物性差异特征﹑探测成果准确可靠的优点。大坝面板脱空的处理质量,节约了处理成本,而且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采用EH4进行深厚堆积体厚度探测应用该方法测量深度大,野外劳动强度小,生产效率高,现场测量直接成像,能十分清楚地辨别地下二度体的异常。该项新技术即EH4电导率成像探测非常实用。而该方法不受这些因素影响,较准确地探测出了堆积体厚度。研究成果及时运用于工程中,减少了工程量,节约了工程投资,节省了时间,经济效益显著。
2.4软弱岩带的工程地质特性研究成果应用:对坝址右岸构造软弱岩带的分布范围和工程地质特性进行了大量有针对性的勘探以及室内和现场试验工作,并完成了现场高压固结灌浆试验和现场渗透变形试验,针对软弱岩带的工程特性、成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证,对工程适宜性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基础处理措施。该专题成果为可行性研究的经济技术分析论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国内外同类工程的地质勘察和设计工作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5“深挖高边坡快速地质编录成图技术”在高陡边坡地质资料收集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引进该项技术用于水电站具有针对性强、收效高、安全快速等良好作用。该技术运用摄影测量的原理,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完成高陡边坡影像的正射、线画图的生成,从而完成了地质编录工作。其技术特点:①在地质编录生产中高效、实时;②减少现场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③利用无站标测量技术和手段可完成传统方法无法完成的任务;④高边坡计算机快速编录成图还可以不断地积累边坡数字化的编录数据,为以后建立工程地质数据库提供良好的数据源。该技术在小湾主体工程边坡及坝基开挖中均有应用,可实现安全、高效、准确地进行地质编录,通过软件功能还可在图像上对地质现象进行较精确的定位,这是传统的地质编录所难以做到的。
3.今后工程勘察技术在实践中应用的总体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