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化学最基础的知识8篇

时间:2023-07-03 09:41:0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化学最基础的知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化学最基础的知识

篇1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思想;培养

化学在高中是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对于高中生来说,化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在高中的化学学习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最基础的元素概念,还需要学生了解极为简单的化学物质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初中化学相比,高中化学的难度有所提升,还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

一、培养化学思想的意义

培养化学思想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化学思想,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起了推动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课堂教学比较重视,教师处于主动的地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化学思想能够使学生对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大增,课堂的学习化学的氛围高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化学思想的培养能够推动教师教学活动的

开展。

化学思想的培养能够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是学生提高化学成绩的最关键的部分,学生主动学习化学,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

二、化学思想的培养

化学思想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不仅对学生学习化学起着很大的作用,而且对走入社会后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在高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培养创新意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学时,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改进或者设计实验,以更好地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比如,在学习原电池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体制作简易原电池。

化学的学习中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况、判断、推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学好化学所具备的能力,在构建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必须一开始就要慢慢培养和训练。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各种化学思想的培养,化学思想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学习进度的,通过培养一系列的化学思想,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

篇2

初三化学从教学层面上的要求是启蒙性和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从学生的认知层面上分析,学生处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在不断积累新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学习知识的特点是从定性到定量,从宏观到微观。随着知识之间联系的不断增加,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不断提高。

二、化学试题的主要特点:

1.试题充分联系生产、生活。

把对知识点的检测同大量生活现象及生活常识结合起来,题设情景丰富,联系实际广泛。试题会充分体现了从生活中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选材内容突出时代感,注意联系环保等有关知识。

2.突出能力立意,注重对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同时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学生所学过的知识放在情境中再现,学生不能只靠死记硬背学习,要学会在不同情境里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3.卷面活泼,难度适中,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试卷中的试题常以图形、表、信息等多种形式呈现。文字量控制适中,叙述清楚,便于学生阅读。作为学习化学以来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本着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原则,试卷难度一般会控制在中等偏上。

三、复习建议

篇3

一、单元结构

(一)本单元在全书中的地位

初三化学是一门起始学科,第一单元作为起步阶段的化学学习,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第一单元作为化学的启蒙教育,它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逐步掌握在化学学习中紧密联系实际,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积极的学习方式获取化学知识等方面也起着先导的作用。

(二)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的教学内容,内容丰富多彩,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突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方面,体现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化学发展的新成果;并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同时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以丰富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感知化学是一门有用的科学,以及学习化学的价值;并从中认识到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用一些重要的历史史实介绍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学科的历史和方法,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有力地展示了化学的重要作用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中安排了两个由生活实际活动中所提炼出来的“活动与探究”,通过活动来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评价能力。进一步明确了化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化学的方法。

课题3:走进化学世界

在课题2的基础之上,结合具体的实验和“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和仪器的洗涤等基本操作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一些必要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

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化学以及化学有什么用。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交流和评价能力。

(2)引导学生明确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课题3:走进化学世界

(1)知道一些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并学会一些基本实验操作。

(2)初步体验科学的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三、教学建议

(一)课时安排:建议用8课时完成本单元的教学。

课题12课时,课题22课时,课题32课时,单元小结2课时。

(二)教学方法建议

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师收集、筛选、编辑有关的媒体资料,将它们制成相应的媒体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录像等)展示给同学观看。学生看完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我对化学这门学科的认识”,在讨论的基础上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到全班交流。交流完后,再请同学通读全文,并对本课题所学的内容进行反思。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生完成“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要求同学在实验中要进行认真全面的观察,详细记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观察到的现象,评出小组内观察得最仔细、最全面的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则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再在此交流、分析、引导的基础上,学生继续完成“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在再次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并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课题3:走进化学世界

篇4

每个班级都有很多学困生,同时也存在很多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如果我们仅凭自己的力量来转化学困生,会比较困难,不但劳心,还可能会影响教师对到全班同学的关注,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班上的差异资源来进行课外辅导,使优等生对学困生进行课外辅导。我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首先根据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我选取了一部分优等生作为班上的特约“辅导员”,请五到十名小小辅导员,将他们的照片贴到教师墙上,设置专门的一张课桌作为辅导站,每天的自习课上都请值班辅导员到辅导站,只要是学困生遇到了问题,都可到辅导站请教辅导员,辅导员要耐心讲解,而且辅导员还有监督课堂纪律的权利。并且每个月都要评出“最佳辅导员”奖,对获此殊荣的辅导员进行奖励。这样不仅使学困生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也使得优等生逐渐形成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而且使其对班级有了一定的责任感,此外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可谓是一箭三雕。事实证明,我的策略非常有效,经过两个多月的课外辅导,学困生的成绩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抓概念、基础的教学

学困生之所以学习困难,主要就是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就没有打牢基础,知识上存在很多漏洞,这些漏洞越积越多,导致上了初中以后漏洞无法修补,学习成绩总是无法提高。因此,引学困生入门,打牢基础知识,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因此,我们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要重视概念和基础的教学,多寻找、发现学困生的知识漏洞,发现一个补一个,然后多加训练,让他们对那些漏洞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使他们能真正掌握这些知识。我在教学中就是这样的,将最基础的概念等整理出来,再将学困生的学习漏洞统一整理出来,打印成册,在自习课上根据这些资料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并针对这些设计一些问题让学困生巩固训练。最终使得学困生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基础知识也更加扎实了。

三、利用课堂信息反馈,提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篇5

关键词:高考备考;化学实验题;特点;启示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高考化学试题变化愈来愈明显,与传统相比命题越来越灵活,内容越来越丰富,考查学生科学素养的特点日益突出,尤其是实验成为考生较难把握、 较易失分的题型,针对这个问题,对2013年及其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进行分析,揭示其试题特点,最终为实验复习教学提供有效指导。现总结如下:

一、高考实验题的命题特点

从实验题命题内容及角度来看,试题的设问往往是围绕实验基本技能涵盖内容展开, 同时兼顾了对元素化合物性质、化学反应本质的认识、流程图的理解、简单的化学计算,并融合了相关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和理论等内容。详细情况如下:

1.以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考查基础

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化学实验的基础,主要有分液漏斗、 容量瓶、滴定管等仪器的科学使用,以及关于萃取、分液、过滤、结晶等基本操作技能,还有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滴定实验、晶体制备、物质的定量分析等等基本实验是2013年化学高考实验题中考查的重点。

如2013年浙江高考第28题,考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含量的测定,滴定的操作及最基础的实验所需的仪器等。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的掌握程度,定性与定量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等。不难、不偏,考查的都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最基本的化学素养应该具备的基本的能力。可见,高考这个主要的选拔考试,也从以往的重知识量,重习题的难度的形式转变成作为普通公民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而这往往是一些教师容易忽略的,甚至在高三复习中,总认为这些最基本的,最基础的学生都会,或者是这些最简单的高考都不会考,而这些想法恰恰违背了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就今年高考命题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也是课标中对学生要求的实验能力的一项基本能力。

又如,2013年山东高考第11题4个选项全都是有关基本实验基本技能的,涉及到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就有蒸发、结晶、过滤、分液、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本题考查实验仪器及基本操作,旨在考查学生基本实验能力。由此可见,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是高考的基础和重点,在平时的教学中规范地进行化学实验是高考复习最有效的基础。

2.以化学学科主干知识为考点

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方法的一种,通过化学实验可以验证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等知识,因此化学实验的命题紧扣化学学科核心知识,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实验所需要的储备知识,以及通过实验总结出的实验结论更是命题的关键,并且多知识点、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2013年福建高考第24题,本题以ClO2 为载体,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配平、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的计算、沉淀溶解平衡、电解原理的应用。试题呈现形式新颖、内容要求综合,试题将化学知识有机融合在实验题目中,但解决问题的落脚点全在学科主干知识上。又如2013年大纲全国卷第29题更是加大力度对元素化合物性质及其转化关系的考查,问题中让学生从铝土矿提炼铝的流程图中书写5个化学方程式。“万变不离其宗”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永远是高考的重点。

3.以与社会生产、生活相关素材为考查载体

新课程高考化学实验题的选材背景都与社会生产、生活相联系。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从化学角度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问题。对2013年高考化学实验题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化学生产技术的工艺流程题已成为新课改后高考的热点和主流题型,在全国各省份高考化学所使用的 1 5 套试卷中,除重庆、天津、福建高考的实验题没有采用工艺流程图,其余12套试卷均以常见的原料和生产工艺为载体,考查学生应用化学反应原理和理论来制备和分离提纯产品,并运用绿色化学、增大产率等观点分析实际生产中的各种问题。真正落实课程标准中选拔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前提下,做到“学以致用”。真正考查学生生存、生产能力。

例如,2013年江苏高考第16题,氧化镁在医药、建筑等行业应用广泛,考题以菱镁矿为原料制备高纯度氧化镁的工业流程呈现给学生,考查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混合气体的分离及收集等知识。又如,2013年全国卷Ⅱ第27题,氧化锌为白色粉末,可用于湿疹、癣等皮肤病的治疗,考题以纯化工业级氧化锌的制备流程呈现给学生,考查物质除杂、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简单计算等知识。结合化学工艺流程考查化学实验比单纯考查实验难度又上升了一个档次。有关生产工艺中的技术所涉及的化学反应与目前学生所具备的化学知识虽然还有一定距离,但往往起点高,落点低,万变不离其宗,考题仍然是以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考查基础,以化学学科主干知识为考点。

二、由高考实验题引发的启示

1.源于教材,注重基础

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困生;转化

每个学科都会有学困生,因此每个学科学困生的转化都是该学科教师的重要任务。初中化学是一个基础的化学学习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因为不适应,或者没有产生兴趣,所以也会有一部分学生暂时没有跟上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成为学困生,然而毕竟化学是刚刚开始学的,这个阶段的学困生转化工作还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可也是十分重要的,若这些学困生一直到高中成绩都上不去,那么其化学成绩更是难以提高。那么,如何转化这部分学困生,使其化学学习成绩差的情况从一开始就得以解决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关爱学困生,给他们更多的关注

学生是需要爱的,学困生因为学习成绩差受到来自同学的异样眼光,更是迫切需要教师的关爱,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困生充满爱心,了解其性格,尊重其个性,努力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学困生学习成绩很难进步,原因就是他们把自己放在一个角落,好像已经脱离了集体,与课堂没有关系。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就要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教学活动,尽量提些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千方百计给他们创造“露脸”的机会,让学困生能经常享受成功的快乐,增加自信心,减少自卑感。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肯定和赞许,要经常和学困生促膝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励其克服困难。

二、注重学困生基础知识的辅导

基础知识是学困生最缺乏的,而初中化学又是最基础的阶段,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就像楼房的地基不稳固一样,学困生的转化就会十分困难,因此对学困生的辅导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不要追求庞杂的内容,而是从基础知识开始,查漏补缺,把他们课上没听懂的都捋一遍,讲一遍,要求学困生多加练习,扎实地掌握最基础的化学知识。

三、采取科学的转化策略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过程,新课标的实施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不再那么枯燥无味,而是生动有趣,充满了探究性,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但又充满了科学性,因此学习的要求更高了,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因此,教学中应十分重视教法的转变,更注重能力的培养,以“教是为了不教”为最高的目标去追求,使学生逐渐能够独立学习,独立钻研。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爱学变为爱学,从不会学变得会自己阅读,自己观察,自己动手,自己总结,自己创新的境界,学困生也就不复存在了。

四、尊重学困生,真诚对待他们

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原则便是真诚和尊重,否则必定会产生矛盾。在教学中,教师和学困生这对矛盾共同体更是需要真诚和尊重,我们要真诚、平等地对待学困生,尊重学困生,坦然地接纳他们的缺点,而不是讽刺挖苦和讥笑,如有些学生没有学会某些知识,教师心里很着急,希望他们尽快的学会,就可能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如,责骂学生笨、罚站,甚至不理不睬,最后的结果是学生的心离教师越来越远。要想学困生改变学习成绩差的情况,教师要先使他们不抵触自己,尊重自己,而要想赢得学困生的尊重,就必须互相尊重,因为只有互相尊重才能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使学生乐意听从教师的教诲,乐意跟着教师努力学好化学知识。

五、坚持不懈转化学困生

学困生的形成不是一时半会的事,其转化更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可能在我们的精心辅导下,他们成绩会有所提高,但是毕竟底子差,这次考试考好了,下次可能又会遇到没完全弄懂的知识,成绩下滑也是有可能的。因此,我们教师还是要有心理准备,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重“学困生”的控制和转化,才能让全体学生学有所获,才能真正实现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困生的转化是所有教师都头疼的问题,但是如果真的做好了,又是一项十分有意义和有成就感的工作,为了转化本学科学困生,我们可谓是做了不少的努力,也投入了不少的精力、爱和热情,虽然有见成效,然而还是需要我们同家长、学生共同努力的,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初中化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可以取得更大的成效,真正地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孔祥斌.促进初中化学“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5).

篇7

关键词:中学化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情感体验;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113-02

一、概述自主学习

1.关于自主学习的内涵。自主学习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于机械学习、被动学习和他主动学习来说的。笔者对众多国内外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自主学习一般要具备下面几个特征:其一,学习者要主动提出自己学习的目标,自己自觉地制订出学习进度,自己还要主动客观地制订说评价方案;其二,学习者必须要积极地充分地发展各种各样的学习策略和思考策略,学会在解决问题中进行学习;其三,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要有丰富的情感投入,使学习具有内在动力,能够在学习中获得大量的情感体验;其四,学习者还必须监控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活动,并进行恰当地调节。

2.自主学习中的基础理论。自主学习的思想基础是建构主义中的知识观。知识是什么?建构主义理论认为:那些客观的、稳定的、结构良好的信息就是知识,这些都是学习者可以利用训练和记忆去掌握。还有部分信息则是主观的、不稳定的、结构也不完整的,这些信息也是知识。这些知识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始终进行着不断地发展,学习者需要不断地重新构建知识结构。另外,自主学习的思想基础还有建构主义中的学生观。对学习者而言,不仅要记录事实信息,还要在交往、学习、生活中解决问题时对大量的现象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老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结构的促进者和指导者,也还是高级的合作者。

二、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就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老师对学生提出适当的期望,并不断地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坚信自己能学。对一个班级而言,学生层次多。一部分学生化学基础好,可以说是学习化学的佼佼者。当然,还有部分学生化学基础较差,在化学学习中缺乏必要的信心,甚至有些学生有放弃学习化学的想法。笔者在教学中,努力促进所有学生的归属感得到有效增强,也帮助学生形成集体感,使全班能够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此外,个别辅导和分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学形式。在个别辅导过程中,老师可不断地赞赏和暗示学生取得的哪怕是很微小的进步,从而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效应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对那些化学基础较差的学生,老师在进行个别辅导时,要不断地给予鼓励和关注。首先让他们从最简单和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学习,帮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从而使他们获得成功,当他们不再满足于解答那些简单题目时,老师就要给予适当地赞赏,使他们相信自己原来是能学的,不再惧怕学习化学。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时,必须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还要有丰富的情感投入、细致耐心地工作。

2.老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对学生进行不断地激励,能够不断地加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以及对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在相信自己能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在学习动力,能够在学习化学中得到积极的成功体验,使他们产生想学的意识。创设情境,从新课程开始执行以来,几乎是课堂环节中的必备部分。情境创设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形成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努力寻求能够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老师在处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时,都必须要高度重视情境创设。引入新课,不管采取什么方式,笔者认为必须具有启发性、生动性和科学性,确保在引入时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以《原电池》第一课时为例,利用化学史创设问题情境:用动画效果演绎了17世纪生物学家在做解剖动物实验时看到一只被挂在铁栅栏铜钩的青蛙发生剧烈抽搐的情境,老师借此向学生提出有电吗、电是从哪里来的?等等问题,激发学生去积极地猜想,从而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激发,也为课堂营造出了浓烈的探究氛围。创设情境的所有素材都会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十分重要作用,利用化学实验进行情境创设也是如此。

3.老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积极个性和各种能力进行培养。老师以鼓励学生相信自己能学以及激发学生想学为基础,更为重要的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积极指导学生去发展各种学习策略以及思考策略,使他们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使他们能够真正做到会学。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欲望进行有效激发了后,就必须要思考怎样学生去完成知识的探究,也就是会学。优秀的课堂很多都是以问题为主线开展的,对问题进行探究是其主要特征,教学的组织也是利用问题的形式实现的。因此,笔者认为老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要有层次性,使课堂教学进程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宏观到微观,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演变成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再不断分析问题、最后再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

利用有针对性的训练以及有很强目的性的指导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进行培养,学生能够把某种学习方法掌握好也只是掌握了相应的策略知识,只有能够在遇到不同情境时能够做到灵活运用策略、恰当地改变策略去对问题进行科学地处理,这才算学生学会了会学,这也是自主学习观念的最高境界,也还是建构主义观的最终目标。要实现所有的这一切,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在一朝一夕都是不能做到的,因此,笔者认为:广大同仁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知识与方法并行的原则,高度重视过程教学,努力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学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8

一、明确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必由之路,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通过探究实验,可以开拓学生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独立思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尊重知识、追求卓越的上进精神,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最基础、最重要的教学手段。

二、补充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既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在教学中,教师可演示一些兴趣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兴趣实验一:魔棒点灯。

教师问:怎样能点燃蜡烛、酒精灯呢?

生答:用火柴、打火机等点火工具。

此时教师用一根玻璃棒蘸点药品(白磷)后轻轻一碰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奇迹般地被点燃。

兴趣实验二:“清水”变“牛奶”。教师准备一小烧杯“清水”(澄清石灰水)和一根吸管让一学生往“清水”内吹气,过一会儿“清水”变为“牛奶”。通过兴趣实验,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神秘与好奇,从而把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起来,使他们在一个又一个的疑问中激发出求知与探索的强烈愿望

三、重视实验分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化学实验中,强化学生思维培养,是掌握化学知识的需要,也是学习活动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和化学入门的向导,学生以实验操作为基础,初步了解化学原理,归纳化学知识的规律,从而形成完整的化学知识网络,构建化学知识框架。

切实加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根据实验的三个关键步骤,指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化学实验的三个关键步骤为:①反应原理;②仪器组装;③实验操作过程。任课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对三个关键步骤进行理解、探索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首先是反应原理的思维培养。反应原理,是一个化学实验的理论原理,即用什么反应物,通过什么条件,得到所需要的物质。

其次是仪器组装的思维培养。“仪器组装”是指为了完成某个具体的实验,应选择什么设备、仪器,进行什么样的连接,达到反应的最佳效果。

最后是实验操作过程的思维培养。“实验操作过程“是根据反应原理、仪器组装,由学生根据一定程序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活动的过程。

运用化学实验的三个关键步骤可以积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学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后,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本身就是一件动手动脑的活动。只有动手做实验,才能观察到生动有趣的化学变化,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风,通过动手、动脑、动眼,发挥人体潜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自已动手做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在讲述氢气的制取时,教师可提供稀硫酸,让学生自备药品铁钉、废干电池外壳,让学生做铁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和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的实验,观察对比实验现象,通过师生讨论,对比得到锌和硫酸反应的速度比铁和稀硫酸反应快,而且锌的价格比铁便宜。因此,实验室制取氢气用锌和硫酸。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又增强了化学与社会联系的意识。实验时要求学生一边做实验,一边观察记录并注意规范的实验操作、仪器组装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对实验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分析。让学生参与实验,不仅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并能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设计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化学实验的探究,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设计一些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如

探究实验:啤酒瓶打开后逸出气体的主要成份是什么?

通过探究实验,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式,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激励学生的创造意识,增加求知欲。

六、重视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家庭小实验是化学实验的补充和延伸,其仪器和药品均可从生活中寻找,可以使学生在一个心理状态比较宽松的环境中,反复做、反复观察,直到满意为止,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可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例如蜡烛及其燃烧等。通过家庭小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身边的化学,极大地诱发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七、精心设计实验习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习题有助于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可设计一些开放性题和实践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如:小明对妈妈杀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鳔产生了兴趣,他确定以“探究鳔内气体体积和成分”作为探究实验,他认为鱼鳔内含氧气约占四分之一,其余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氮气。

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通过习题和练习,可以充分发挥实验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