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3 09:40:4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音乐学科评语,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文关键词:高校 体育成绩客观评定 制约因素
学生体育成绩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及技能情况、身体综合发展水平和教学目标实现情况最直观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为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及教师更好地控制教学提供依据。同时,体育课成绩还是评判学生学业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
由于体育成绩与学生申请“奖学金等级、评选。三好生”等评奖评优挂钩,因此,学生对此十分重视。成绩评定客观与否,将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客观的评定能够使学生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下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非客观的评定只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带来不利影响。那末,成绩在评定过程中是否受某些因素的制约?这是本文所要探析的问题,探析的目的之一,是为今后完善考评制度提供依据。
一、研究方法
(1)调查法:先后收集到湖北、江苏、浙江等地十所普通高校编写的教学大纲,并就其考核评分办法及其实箍情况作了调查。
(2)文献研究法:查阅当代目标教学、课程学、教育学、学校体育学等专著及我国普通高校教学改革论文数十篇,以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1992,简称《纲要》),《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90)》。
(3)逻辑分析法:根据有关原理,对调查资料进行逻辑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对学生体育成绩进行客观评定,首先要知悉成绩的形成要素,弄清成绩的由来,这样才能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目的、客观地进行评定。
高校学生体育成绩客观评定的制约因素是指:在体育课程考评过程中,对考评结果的客观性具有影响作用的因素,这些因素,在成绩评定中能够限制评定结果的客观性。高校学生体育成绩根据学生所上的体育课类型,以及各类课程设置的考核内容测试结果,经评分标准核算得出。也就是说,学生体育课成绩与课的类型、考核内容、评分标准直接相关。作为高校学生必修基础课的体育课,一般上两年,分四个学期进行考核,每学期设四项内容(包含体育理论、技术技能、身体紊质等)。整体考核评价内容还包括学习态度(主要以考勤为依据)。学期单元考核时,四项内容成绩一般占总成绩的80~85,学习态度占总成绩的20~15。学习态度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率虽很大,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在这方面所给的分数相对较均匀.相差不是很大,而对学生最终成绩起决定作用的是四项内容的考核评定。本文依研究需要设置如下制约因素:课的类型、考核内容、评分标准。
(一)不同课型成绩的分析讨论
1992: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纲要》,对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作出规定,它们是基础体育课、选项体育课、选修体育课、保健体育课四种类型。调查显示,目前,高校体育课普遍按照《纲要》中规定的四种类型设置,并基本上按一年级基础体育、二年级选项体育、三年级选修体育的顺序构成课型结构,保健体育作为一种特磷形式贯穿于一、二年级之中。
由于选修体育课在被调查的高校中有半数以上没有开设,所以这里不予讨论。保健体育课由于其特殊性,把它放在后边专题讨论这里主要就基础体育课与选项体育课进行讨论。
基础与选项两类体育课是高校体育的主干课程,在课程比例中占90以上,因此,其影响力也是决定性的。那么,基础体育课与选项体育课两种课型在成绩评定上是否存在差异?对这一问题,笔者曾撰文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剔除学习态度因素,基础体育课与选项体育课、选项体育课与选项体育课之间学生成绩的确存在差异,以班级平均成绩为单位,差距在4.3分~12.5分之间。基础体育课成绩低于选项体育课成绩。造成成绩差异的原因在于:(1)考核项目在技术特性、难易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异,(2)学期单元考核项目组合结构不合理,有的单元难度大的项目组合在一起,有的单元难度小的项目组合在一起;(3)单项评分标准不平衡,单项考核标准缺乏正态分布检验,单项与单项之问缺乏同一性比较,有的标准偏高,有的标准偏低。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学习哪一类型的体育课现实当中并不由学生主观愿望决定,即学生没有选择权。课程的设置由学校管理部门决定,学生具体上哪类课,由教师决定。由于客观原因,学生只好上不同类型的体育课,而各类型课程考评本身存在差异,从而造成学生学业成绩的不平衡,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业成绩的优劣及奖学金的申请等级,不同程度地影响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上可见,课程的设置制约着成绩的客观评定。
(二)同{粜型不同班级成绩的分析讨论基础体育课各学期单元考核内容列于表1中。
选项体育课包括足球、篮球、排球、毽球、武术、艺术体操、体育舞蹈等。由于分项较多,其内容不一一列表调查中发现,被调查的高校,无论是否实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其基础体育课的考核内容都是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内容为主体[100m、跳高、跳远、铅球、l000m(男)与800m(女)等],附加标枪、跨栏、武术、体操等其他内容学期单元考核虽然在项目组合上略有出入,但一致的作法是把l000m(男)与800m(女)跑作为重点,每学期进行考试。而各类选项课考核内容的设置不同程度地显现出高考体育术科测试项目的影迹,其内容设置多数雷同,评分标准大同小异。对于学期单元考核内容中武术、体操等量化程度较低的项目,在考核评分中,由于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教师之间的成绩评定结果差异较大,从而导致班级总体评分的结果出现较大偏差。这是同一课型不同班级成绩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此外,前述不同课型成绩差异的原因同样会影响到班级成绩评定的结果.
由上可见,考核的内容制约着成绩的客观评定。
(三)男、女生成绩的分析讨论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原本是针对青少年的一个统一标准,然而调查结果显示,除个别学校完全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基础体育课进行评分外,大部分高校采取的办法是: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为评分基准,男生降一个分数档,女生降两个分数档。这样就从主观上人为地造成了男、女生成绩评定不平等,出现差异也就可想而知了。基础课如此,选项课同样如此,人为地降低女生考核项目难度,降低女生评分标准,在普通高校中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男、女生在生理特点上固然有所不同,但不能因此而忽视评价的客观性。主观的倾向使女生在学业成绩及评奖评优中获利,结果会挫伤男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由上可见,评分的标准制约着成绩的客观评定。
(四)保健体育课成绩的讨论
对于部分身体异常和病弱学生开设的保健体育课,目前已成为高校普遍存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其功能,各高校在考核内容设置上,不约而同地以武术、健身及理论知识加学习态度评定其成绩。保健体育课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保健班学生的体育课成绩,不应与普通班学生等同比较也就是说,保健班学生80分的成绩实际上只相当普通班学生60分的成绩,而不能只看其表面的分数。保健体育课的成绩不应以分数形式进行评定,最合理的评定应为合格与不合格,且应在成绩单上注明“保健”宇样,以与普通班学生相区别。这样做,还可消除普通班个别学生为获得考试成绩及格而冒病混入保健班的隐患。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对此往往有忽略的现象。
由此可见,学校考核管理规定的某些方面也制约着成绩的客观评定。
三、结束语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即时评价;动态关注
音乐课堂规范讲到,评论内容不但包含音乐中各个教育范畴,而且还需要注重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致、趣味、参与度等等,应该在动态教育中运用实时评价,促进学生成长,提升老师教育的水准,改善教育管理方式。在音乐课程教育中,实时评价具备监管以及指导的功能。对比别的评价方法,学生能深刻记住实时评价的内容。
一、更新教学手段,增加音乐情感体验
爱因斯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老师应该把兴致看作指导方向,改善教育方式,改变教育措施,密切联系教育的目标,训练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致。音乐教学被看作学生艺术教学的关键构成部分,跟美术、体育相比具备广泛性,但是其还具备自身的独特性,对比其他科目,在进行音乐教育时,音乐教师不应该死板地进行教学,而应该改善以前的教育模式,转变成互动式教育。老师可以将音乐和游戏演出相联系,按照教育的知识,制造相关的音乐小故事,然后学生可以进行演出、赏析,提高鉴赏能力。例如,老师教导《郊游》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听完整首歌曲,学生经过倾听创建体会的思维,可以轻易掌握歌曲。进行聆听时,老师应该提醒学生打出节拍,跟着一起读歌词,积极地听,感受音高,给确切地歌唱曲目创建听觉的准备。
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评价
美国教育家克莱・贝德福德讲过:“老师一天只能给学生上一堂课,但是,若老师运用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导学生学习,那么这些学生一生会一直进行学习。”音乐教学时,兴致被看作学生内心最重要的成分,特别对于小学生而言,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致,这一内容被看作教育目的中关键点内的一点,所以对小学音乐课程中实时评价来说,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致被看作教育的核心。例如,老师教学生演唱《快乐的音乐会》这一歌曲时,第一句学唱后,师:能不能停顿得再明显一点?第二句:可以将小乐器的声音加上吗?(师弹一遍伴奏,生填词)第三句:小狗小猫……第四句:大跳使用肢体语言教导学生。第五句,师:你们学得可真快啊!“喜呀得儿喂”可不可以展示得再得意快乐一些啊?老师教完以上内容之后,问学生:“你们学会了吗?我们来合作一下。”学生演唱之后,老师进行鼓励:“你们的歌声真的很响亮啊,歌内有很多个得儿喂,这一位置可以使用两个不一样的方法演唱,你们听一听哪种方法更悦耳?”师:得儿喂(使用两种不同的唱法进行演唱)。学生再回答。老师继续说:“那请你也来唱得得意点。”老师教完第一段之后,问:“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第一段结尾产生了一个什么标记?”生:反复记号。师:应该从哪里反复?这是区域反复还是重头反复?学生再进行回答。老师继续问:“那第二段能不能唱唱试试?第三段呢?试试?”等到三段都唱完了,老师问到:“发没发现有一句没有唱啊?这一句被称为结局句,老师弹奏,你们来听。”等到学生唱完之后,老师再问:“可不可以添上结尾句,全部再演唱一次?注意不要忘记得意的‘得儿喂’。”学生完整地唱完后,老师说道:“你们的声音使音响师感动了,这位音响师说,给你们播放音乐,让同学们进行歌唱。”《快乐的音乐会》歌曲生动有趣,活泼欢快,耐人回味。老师可以把这节音乐课创建在一个音乐会的环境内,使课上的环境非常活跃,提升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致。
三、让学生充分享受音乐的评价
平时活动中到处都有音乐,老师应该教导学生学习音乐,使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美好,明白音乐的节拍,知道音乐在平时活动中的运用,使学生享受音乐。小学音乐的实时评价,应该根据学生内心的特点,使学生体会音乐的快慢以及情感,增加学生对音乐的体会。比如,教《春晓》这一歌曲时,先让学生通过歌曲《春晓》的学习,体会音乐和古诗的联合,了解这一歌曲。然后使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春晓》,使学生感受不一样的速度对音乐情感以及音乐形象所造成的影响。最后,老师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联想,使用自身特别的方式展示《春晓》。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享受音乐,通过即时评价,更好地体会音乐。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中小学音乐 教学评价 “育人” “以人为本”
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社会的教育性质、方针和政策,运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按照所确立的教育目标,对实施的各种教学活动的过程与效果,完成和满足个体学习与发展需要的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音乐教学评价是指以音乐教育的价值观为标准,以学生为评价对象,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技术,对学生的音乐素质的发展,音乐才能的成长,以及审美能力、艺术情操的形成给予价值上的判断。通过教学评价来促进课程不断完善,质量不断提高,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最终达到使音乐教学价值增值的目的。
一、音乐教学评价的依据和标准
(一)依据教育方针和教学大纲。
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对象是中小学生,《音乐教育行动纲领》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人、健全人格、培养人的审美情操、提高人的鉴赏美的能力等,即“育人”。由此,音乐教学评价也必须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音乐教学大纲是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制订的教学指导性参考资料,它按照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制订不同的教学目的、任务、要求和内容。教学大纲是教学评价的依据,教学评价只有准确把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音乐课才能达到大纲要求标准。否则,评价就会出现主观随意性,导致评价的不科学性和不公正性。
(二)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
学生在各个年龄段有着不同的身心特点,如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中高年级学生有好奇探索的心理特点;初高中学生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爱思索分析、讨论研究。因此只有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教学评价,这样才能对被教育者及教学实践活动作出合适、正确的评价。
(三)根据被评价对象的不同,以及评价目的的各异,确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1.以“发展”的角度去评价学生,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导向功能。
2.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评价。既关注学生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运用,又重视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参与、交往合作和探索等表现。
3.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如学习音乐的兴趣、动机、方法等。
二、音乐教学评价的原则
任何评价都不是随意的,音乐教学评价也不例外。为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获得理想的评价效果,中小学音乐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这是音乐教学评价必须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它要求在对音乐教学进行评价时必须把握素质教育的大方向。具体地说,即看音乐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看音乐教学是否实施基本素质教育,看音乐教学是否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方向性原则作为音乐教学评价的一条总原则,它统领和规定了音乐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及方式方法。
(二)科学性原则。
评价的科学性原则就是评价必须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也就是说,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必须以音乐学科特点和音乐教育客观规律为依据,体现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性质和价值,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审美教育规律。《音乐课程标准》所确立的课程价值观、课程基本理念和各项目标,必须作为建立评价体系和实施评价的依据和基准。科学性的评价要求做到准确、客观、公正,具有较高的效度、信度和鉴别度。
(三)教学目标评价和学生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既要从学生音乐兴趣爱好、参与态度和程度、业绩表现等方面来评价,又要注重对其人文素质的评价,更要注意用发展的眼光,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和对比当中,把握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使评价能够发挥激励和促进的作用。
(四)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的指标和方法要简便、清晰,易于操作和推广。根据音乐教学的特点,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评价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使自评、互评和他评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生动活泼的良好评价氛围。
三、音乐教学评价的方式
音乐教学评价应遵循教育评价的指导思想,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以人为出发点,体现对人的价值重视,促进个体健康、和谐发展,尊重个体的差异,激发人的主体精神。因此,建立评价内容多元,方式多样,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并有效地促进音乐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的评价方法包括: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等等。但在实际音乐教学实践中,运用以上方法只是一方面,还应开发其它形式的音乐教学评价方式。
(一)差异性评价。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音乐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音乐学科的特点来进行。每个孩子的个性是不同的,他们学习音乐的悟性更是有所区别,因此,评价要关注学生个体的需求,对学生的评价要采取因人、不同的教学情境、不同的家庭音乐氛围等而异的策略,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注重评价的层次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各个层次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的激发,从而有利于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鼓励性评价。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评价时,他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百倍的信心、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反之则有可能产生挫折感,引发消极情绪和抵触行为。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许多成功的课例都与教师恰当地应用激励手段分不开。”为了保持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应及时发现、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对学生的出色表现要及时、巧妙地运用鼓励的艺术,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让学生知道你在关注他、赞赏他,而不要吝啬自己的感情和语言。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不断提高学生参与的水平,提高学习效果。
除此之外,包容式的评价、随机性的评价、信任性评价等也可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随着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音乐教学评价模式的探索也会更加全面和深刻,新的、更科学的音乐教学评价体系和机制也必将诞生。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拓宽作文教学的内容,丰富作文命题的形式
1.密切作文与阅读教学的联系,进行多种形式的随文练笔
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习作资源,补充文章的语言空白,实现阅读文本的超越。如,补写(补写背景、补写结尾、补写文章的语言空白等)、改写(改变体裁写,改变人称写,改变时空写等)、仿写、扩写、缩写等。在阅读教学中开发学生感兴趣的习作资源,创出习作教学的新天地。
2.密切作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互通
语文的学习不应是语文本身知识的传授,而应是各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其他学科也蕴涵着丰富的习作资源,充分挖掘其他学科的习作资源,将写作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结合美术学科,如,低年级记绘画日记,中年级可以创作连环画,高年级编辑作文小报;结合音乐学科,可以上一堂音乐作文课;还有常识学科中的研究实验为学生的科学小论文提供了素材;信息学科更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虚拟天地……
3.密切作文与生活的联系,生活有多广阔,作文教学的天地就有多广阔
学生置身于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里并有所感悟,才能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丰富他们的生活,把学生的视野带出校园,使学生感受生活,熟悉生活,从而激发表达欲望。
二、开放作文教学的形式,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
1.激发兴趣,精心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表述的激情,才能写出好文章。在课堂作文训练中,教师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征,找准小学生生活的热点、焦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缩小作文和生活的距离,实现“生活向作文的转化”,让作文成为儿童生活的有趣部分。可设计“演一演”,如,小品、课本剧表演;可设计“做一做”,在动手实践中丰富生活,增加体验;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身临其境之感。
2.释放情感,放手让学生自主表达
习作可以释放学生的情感,快乐作文,我手写我心。学生的情感世界丰富,个性色彩浓郁,他们各自都有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为此,习作就是要引导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让学生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既可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也可批判生活中的假恶丑。
3.创设机会,为学生搭建展示写作才华的舞台
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作文成果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让成功激励成功”。如,在学校的广播电台、宣传橱窗里,在班级的板报、墙报上开辟习作园地,并在一旁附有师生的小评议,诸如“自由谈”“心里话”“新发现”等;指导学生编写作文选集,再配上学生自己用电脑绘制出的封面,加上家长或老师写的序言,不仅能够展示每位学生的才华,而且能进一步激发全体学生的创作欲望,让每一位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参加写作活动;引导学生向各级刊物投稿,可专门印发省内外小学生报刊的邮编、地址,供学生选择,使投稿有针对性。学生作品一旦发表,立即向学生表示祝贺,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积极地做出行动。
三、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说起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一般教师采用的方法是在学生的文章中圈圈画画点点,将学生的文章修改通顺,然后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最多加上几句论断式的评语,如,“内容具体、中心突出”“事情经过不够具体”等。《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的评价建议有:“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因此,尝试着作文评价让老师、学生、家长等多方参与,每个人的评价侧重点和层次性又有所不同,比如,让学生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进行自我评价;让同学之间互相修改作文,互写作文评语;让家长监督孩子是否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对孩子的作纵向比较,看是否有进步,指出努力方向;让老师对学生作文过程及结果进行终端评价。这些举措为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又添上了有力的一笔。
关键词:变;激活;随意性;开放性;联系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141-01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这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学的侧重点应落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陶冶学生情操的内容上。
传统的音乐课一般过程是发声练习、音乐知识、突破重难点,然后教唱歌。这往往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教材的使用也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等等。于是我在课堂实践中注重一个“变”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拉近了师生关系,激活了音乐课堂教学。
一、学生给老师写评语
刚送走的那届六年级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因为我们用笔交流过。这届六年级我连任了他们三年音乐课,有一定感情,也比较默契。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我觉得他们有点“不听话了”。骂、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和他们真心的谈一谈。
这一天,我拿了一沓白纸走进教室,学生们面面相觑。“我发现你们不喜欢上我的课了,肯定是我这里出了问题,所以请同学们在这张纸上写上你对我个人及我的课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我改正。”学生们对这种形式大概没见过,愣了一会儿,只见他们个个认真的想着、写着。
通过这次用笔的交流,我看到了学生眼中的我,也知道了学生需要怎样的我,于是我的音乐课增加了一个内容:每月有一节课是他们带着我欣赏他们的音乐;于是我的课上多了几许幽默少了几分严肃;于是我常常为了学生的“你笑起来很好看”而笑着……
虽然他们已毕业,但他们写下的意见和建议我仍保留着,我常常告诫自己“站在学生的立场是一种修养,一种襟怀,一种气度,更是一种智慧。”从此,每学期快结束时,我都会请学生为我写评语。其实,师生心与心之间的呼应就像人们站在群山之中得到回声一样,教师对着学生心灵呼唤:“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学生便在心灵深处呼唤:“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
二、上课发言的“随意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规范做法先举手后发言,并作为学习规范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不允许学生“插嘴”,记得恩格斯说过:“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便是人的思维。”那么创新思维便是花中之王,而“想好了就站起来说”便是培养花王的“尿素”,它不仅使学生心理上得到愉悦,更能练就学生的自信。
我的音乐课上要求学生“想好了就自己站起来说。”一开始学生不习惯,面面相觑,我就跟学生说:“你大学毕业后需要找工作,在招聘会上,谁充满自信,谁就会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你们也可以把回答问题看作是一次次招聘会上个人资料的投递,谁投的快、投的多就会比别人有更多的机会。”于是在我的课堂上,孩子们不用举手,想好了就自己站起来回答问题,有时会一次站起来四五个人,这时,我会面带笑容用寻问的眼神看着他们,在我的眼神提醒下,孩子们还学会了谦让。其实,唤醒孩子的自信,就是唤醒孩子生命中最美好的那部分人性;培养孩子的自信,就是培养孩子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呵护孩子的自信,就是呵护孩子的意志和毅力;激励孩子的自信,就是激励孩子焕发生命的活力和潜能。
三、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音乐教学的教学内容决不能局限于课本、教材,我们应当及时敏锐的捕捉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沟通艺术与学生生活、实践,让学生感受艺术源于生活,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艺术活动,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当然,关键在于我们所开发的教学内容能激起学生的“玩”性。
传统的音乐教学认为音乐就是音乐,忽视了音乐所蕴含的文化与历史的内涵。《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是以“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社会交往、文化传承价值”的实现为依据的。教学中,我注重发掘音乐教材中的多学科元素,以音乐教学为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姊妹艺术学科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实施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型的音乐实践课。
四、音乐欣赏的“联系性”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是满足与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激情,走进音乐世界的重要途径,这对学生的一生都很重要。音乐欣赏具有题材广、题材多、容量大、方法灵活的特点。它寓知识于音乐,在开阔学生音乐视野上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歌曲;学唱课欣赏
音乐课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在新课程的改革下,新课标更是明确地指出了:音乐的教育要把审美作为核心,主要是对人的情感世界进行作用。对小学生实行音乐教育,能够使学生在了解音乐作品的同时,在心灵上产生共鸣,有效促进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更好地培养意志力、自信心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近十年的教学实践让我对这一认识逐渐深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应根据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过程,结合音乐学科的心理学特征,将音乐教学建立在心理健康的科学基础之上,让学生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健康成长。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不仅要分析唱歌教学、欣赏教学、乐理知识、综合训练、多元文化这些课型,更需要将情感心境等不同感知融入到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唱歌教学中,进行心灵的洗礼
一首歌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一直以来,我们的音乐课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填鸭式”、“教唱式”等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最终导致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更谈不上教学目标三大维度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那么究竟如何打造情感课堂,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是我们每位音乐教师深入研究的方向。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一些改变,更多地去关注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采用律动的方式。律动是人类以身体的动作为介体的一种充满节奏韵律的动作,律动作为一种人类心理、生理特点的综合反映,从根本上说使听觉、运动觉参与其间的一种审美活动。通过律动来体验音乐情感,用身体对音乐的节奏、旋律、力度等作出即兴反映,锻炼人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最终使审美的能力得到提高。《小乌鸦爱妈妈》是一首旋律比较欢快、柔美又略带伤感的歌曲。采取叙事性手法,记叙了乌鸦反哺的感人故事。本课的情感目标是让学生懂得感恩母亲,回报母爱。但是歌曲学唱之后,情感的表达却有所欠缺,于是,我进行反思:该如何让学生敞开心扉,让感谢母爱的情感自然地流露呢?好的素材能激起孩子心灵的震撼,情感的共鸣。结合我国201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网》对于我国亲子关系状况调研结果,我探索以《小乌鸦爱妈妈》这一课,增进孩子和父母的亲子关系。在歌曲导入环节让孩子们观看动画《小乌鸦爱妈妈》,用温和的语气与学生交流,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了解歌曲的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节奏渗透环节用故事引出小乌鸦、小鸟、小青蛙,以动物的叫声来模仿歌曲的节奏,避免枯燥单一的节奏训练;在歌曲教学环节用“lu”音轻声随琴哼唱旋律,引导学生用平稳的气息歌唱,渲染出歌曲“爱”的气氛;在能力提升环节以小组形式讨论分角色扮演小乌鸦、乌鸦妈妈、小花等来表现歌曲,让学生在换位体验中学会爱的表达;在情感抒发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说出想目前表达爱的方式,好多孩子都能回答出为自己的妈妈干家务、洗脚等等,这节课所有环节的设计给了学生创设情感的空间,丰富了音乐课堂教学,让过去只唱不感受,重技能轻情感的音乐课,变得有血有肉,生动活泼。在这节课中,正是抓住学生纯洁质朴的爱,抓住了学生的动情之处,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演唱歌曲达到情感共鸣,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原来,在音乐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变化正是音乐课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的表现,是音乐课堂变的灵动美好的魅力所在。
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丰富人生的历练
音乐欣赏教学能通过音乐特殊形式——歌曲、乐曲,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培养学生茁壮成长的过程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是健康的音乐能陶冶情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有助于身心发展。使人得到美的感受。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的乐感,进一步诱发其对学习乐器、学习唱歌的兴趣。二是通过音乐欣赏,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接触到中外古今各种题材、体裁、风格的音乐作品,从中获得了广泛的社会知识、自然知识。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不断吸取养料,而点燃了智慧的火花,发展了智力、形象思维能力,也启迪演绎推理能力。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应以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感和培养学生积极的音乐思维活动为主要目的,在欣赏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想像力、审美力。每周一次的名曲推荐课上,我把时间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发表自己最近欣赏的乐曲,谈谈乐曲中描述的事件以及最感兴趣的内容片断。学生们各个兴趣高涨,跃跃欲试。有时多出来的时间,我会推荐名曲给学生,学生们总能沉浸在音符中,尽情地汲取乐曲给予的丰富养料。几年的实践证明,音乐欣赏课让孩子们感受古今中外优秀的乐曲作品鲜明、生动、准确、有力的语言和它们承载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个广阔而深邃的人类精神世界,让学生有机会去认识善良、勇敢,热爱自由,追求真理,追求正义,认识到生命的神圣、个体的尊严、自由的无价,为个性发展储备必要的精神资源。如在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这一拓展欣赏课时,我以图片的形式介绍阿炳的坎坷人生和悲惨境遇,正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一幅缩影,自然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关注与同情。阿炳威武不屈,忠诚爱国的品格和气节,表现了一种民族的气度和精神,令人佩服。阿炳的《二泉映月》等音乐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必然会引起同学心灵深处的极大共鸣。其次,它的旋律发展,使用了中国民间的乐句首尾衔接,同音承递的旋法,使音乐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起伏,连绵的律动美感,仿佛是道不完的苦情话,流不完的辛酸泪,给人以“叹人世之凄苦”,“独怆然而涕下”之感。另外,乐曲的艺术美感还表现在于深沉中含质朴,感伤中见苍劲,刚柔并济,动人心魄。再则,这首乐曲体现了注重情深、着意传神的法则,发人联想,令人回味。这类课充分借助名曲拓宽学生的听觉世界,让学生更广泛地从音乐作品中领略人文文化的博大精深,获得崇高的思想教育和积极的人生教育,充分地感受人物坚毅的形象美、崇高的品行美和庄严的生命美,从而健全自己的人格,让自己成为一个理想纯洁、内心充实、精神丰富的人。
三、在多元评价里,激发学习的欲望
传统的教学效益观是以学生知识、智能的获得为标准,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我们必须转变这种效益观和评价方式,应以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来衡量和评估教学,综合地评价教学质量,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特长,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新课程标准提出,“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给我们从事音乐教学的人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考,所谓“多元评价”,就是要改变单纯以学业成绩作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更加全面地对学生学业水平状况进行评价,多以鼓励性的积极评价为主,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课堂多元评价,促进学生深层次的体验,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师对学生适时、恰当、正确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喜悦感,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欲望。注重每一节课的评价方式,以点带面促进全学期的课程质量。注重学生平时音乐学习习惯的培养,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评价体系。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以及学习习惯分学段制定课程学习评价表,贯穿学生的学习当中,每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评价反馈。教师评语,从学生明显的长处或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要努力的方向或建议提出。学生心语反馈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收获或感悟、自己的困惑或困难、希望得到帮助和支持在评语的撰写过程中,主张使用激励性的语言,以正面评价学生的主要行为和进步作为评价的主体。首先,要肯定学生在本学期的主要行为表现。这里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体现综合性,突出重点;二是要体现激励性,就事论事。其次,要肯定学生在本学期的明显进步。教师要对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及学生因这种努力而获得的点滴进步与成功,都予以特别的关注。在评语中也可以顺便提及对该生的希望即尊重、宽容、发现“闪光点”、表达出期待。如下面一则评语:活泼可爱的你在这一学期有了很大的进步,唱歌比以前大方自然、响亮了,上课也能大胆发言,愿意和别人交流,音乐学习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老师为你取得的成绩而高兴,希望你继续努力,争取更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深信,音乐的美是思维丰富的源泉。”音乐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浸染式的溶物细无声。对中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寓教于乐,以乐促学,既能扩展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感觉器官的感知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眼、耳、手、脑、脚并用的多项思维能力和综合活动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音乐美的感知、享受和再创造能力,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最终达到人格素质的提高。在当代激烈的竞争中,人们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要有强健的身体,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这些心理健康教育和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范畴。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一方面要加强美育、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学习,正确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到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重视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真正地实实在在地把中小学音乐教育办成是学生终身享用的“审美教育”。音乐具有德育的特性,好的音乐可以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思想境界,鼓舞他们向着美好的理想迈进。教育是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在评价中获得心理满足感,在舒缓的旋律中缓解身心疲劳,在音乐教育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感、道德观。我们有理由相信,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音乐教学中,定能让学生在徜徉音乐海洋的同时享受到精神提升的喜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吴文漪.思维、情感与音乐教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陆明德.现代中小学艺术教育论[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5]薛丹.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问题分析与探讨[J].教师,2012(12):125-126.
关键词:音乐渗透新课改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目的在于使学生拥有丰富的直接经验.《音乐课程标准》也进一步加强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音乐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学会若何巧妙自然地寓音乐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课堂班级层面,变理想的,现实的课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为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做到了以下几点,也从中感受到了新课改的实效.
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自主学习是自主,主动,创造性的一种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又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尊重学生的自主想,满足学生在学习内容,形式,地点和时间上自由选择,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得到成功体验,形成自主意识.
合作式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没有合作,音乐就不能产生和存在.
探究式音乐教学是指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以教材为基础,以生活实际和周围世界为参照对象,自主确认和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收集数据,信息,寻求解决方法,最终以个人,小组,集体等各种形式进行有效交流和形成客观评价的一种教学模式.
对于音乐课堂来讲,"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就是在音乐学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师需要让学生经历实践过程,满足表演的欲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由于我的课堂上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能主动的参与,积极体验音乐情感,并且师生双方能像朋友一样相互交流,沟通,补充,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使音乐课变的丰富多样,更充实,更有活力.学生从中也体验到了音乐的魅力.
二.创设音乐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统一,在认识方面有启迪学生的可暗示性,从而使学生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接受教育输入.即:"临其境,触境生情."如临其境可以使学生的感知的过程变的容易,触景生情可以使学生的认知更加牢固.
艺术学习是人不断的丰富和升华,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从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在音乐课堂中,创设情境,是根据音乐的情绪,风格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想象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学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的局限,具有信息储存量大,变换速度快,反应灵敏,试听效果好等特点,能使声音和形象,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情景有效结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较好的作用.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技术走进了校园.多媒体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使传统的"粉笔,黑板"的单调的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形象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用计算机创设的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提高音乐兴趣.在音乐课堂中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创设教学情景,可以伏化课堂教学,有效的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表现能力.
由于学校的条件有限,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师,但我还是力求的,充分利用多媒体结合教内容,设计一些歌曲画面让学生理解,律动,受到良好的效果.使教室中的学生欣赏到歌曲画面,也想自己跃跃欲试.这样一种十分融洽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就形成了,学生也形成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使用合理的评价手段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对学生评价的作用,评价也是一门艺术,好的[评价手段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产生不断向上的精神.学生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形式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价与他人,小组评组合等级与评语相结合,在教学中要灵活的使用,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才是全面的,合理的.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对于学生来讲,都是莫大的鼓励和欣赏,都能自然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作为音乐老师,我抓住教学中的每一个契机,很自然及时地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赞扬.评价的语言如:"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了不起."树立起学生的信心,使学生能体验音乐表现音乐的喜悦.
关键词:小学音乐 问题 教学效率
在我国教育体制全面、深入改革的今天,小学音乐课程俨然已经成为了一门开阔小学生视野、开发小学生潜质、激发小学生创造力的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就像冼星海先生所说的,音乐是人们生活的源泉,是陶冶我们情志的熔炉。所以,音乐课程一定要从娃娃抓起,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引导下一代人吸收健康、积极的音乐,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体制改革深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小学的音乐教学也随之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现阶段应试教育仍然占有主导地位的思想下,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一直不被学生和家长所重视,也正是由于长时间的不被重视,导致学校中一些音乐教师上课时会有应付课时的现象,这对于我们的课改以及学生素质的全面拓展都有着极大的制约。这样的忽视与应付导致了很多学生接受的音乐往往是消极的、不健康的,或者热爱音乐的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把音乐课程狭义地理解为流行音乐、通俗音乐等。这对我们音乐教学的进行产生了巨大的阻力,这样的恶性循环也十分不利于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推行。
为了积极响应新课标的改革,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小学生的素质,培养小学生的爱好并使其拥有一技之长,越来越多的家长能够接受学校开设的音乐课程,并且积极地配合学校和教师的工作,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对学校和教师都有很大的鼓励作用。但是,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大背景下,音乐课堂的建立不论是在内容、形式上,还是风格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
二、如何有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
1.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以培养为主要
小学是学生接受各种教育的起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一切事物都有着无限的好奇与很强的模仿能力,只要我们教师能加以正确、耐心的引导,小学生很快就能吸收接受。所以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作为音乐教师,在小学阶段的课程设置上,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一阶段的特点,引导和鼓励学生多听、多想,听大自然的声音。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顽皮的年纪,所以对于新鲜事物的追求欲望较高,但同时,很快就又会表现为不耐烦,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课程有足够的吸引力,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热情,如果能够适时地培养小学生即兴发挥、即兴表演的能力,效果可能会更加显著。而在高年级则可以让学生多接触各种乐器,培养学生更深层的音乐兴趣。
2.由简到繁按部就班
教师在引导学生接触音乐时,应该将乐理知识与音乐欣赏相结合。在讲解乐理知识的时候,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吸收程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一个脚印把基础打牢,不要贪多、图快,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如果音乐教师可以把握课堂动态,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计划,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教师讲到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那么就能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重大作用,这对教育体制的改革也是一种积极的响应。
3.鼓励创新,切勿束缚学生思维
小学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很大的潜力和创造能力,有着一股什么都敢想敢干的冲劲。而正是在这个时期,学生的思想也很容易被教师和家长所影响,其仅有的一点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也经常被扼杀在摇篮里。因此,教师和家长应本着不怕学生犯错,错误很严重就配合改正的原则,保留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同时,教师应该提倡学生在音乐解读方面有着自己的个性,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自身的经历不同,所以,会对同一乐曲有着不同的理解,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无论是看似肤浅幼稚的想法,还是抽象大胆的想法,教师都要认真对待,要给出开放性的答案,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与大家分享。
4.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
在音乐课上,学生才是主角,是整节课的核心,而教师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只要在学生严重偏离课堂时将他们拉回来就行了,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应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导作用。
教师还应该多给学生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音乐本身就是一个参与性很强的学科,要想让学生占有主体地位,就应该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在展示自己的同时树立信心和对音乐的喜爱。
5.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学习气氛是教学成功的保障,也是对一名优秀教师的巨大考验,因为要想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但要有诱人的教学内容,更要有优秀的个人魅力,这是对每一名音乐教师的挑战。
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在师生之间亲密、融洽、和谐的基础之上,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在课堂上发现自己,展示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像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在融洽、良好氛围的包围下,相互合作、相互提高、共同进步。学生可以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从优美、欢快的音乐声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6.科学合理评价
一堂快乐、和谐又有效率的音乐课一定要有一个诚恳又带有鼓励性的结束语,而这个结束语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节课下来每个同学都要能得到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评语。这不但是教师给学生的一种肯定,更是对学生积极、主动配合音乐教学的一种鼓励,是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尊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认可,能使小学生更积极参与支持教师的每一堂音乐课。但是,我们音乐教师的评价一定要认真仔细,不能敷衍了事,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
当然,评价不是最终目的,它只是一种完善的手段,通过评价给每一个学生一个肯定的评价,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使教育体制改革真正落到实处,这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