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工程管理职业认知8篇

时间:2023-07-03 09:40:3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工程管理职业认知,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工程管理职业认知

篇1

1.基本概念。

所谓人力资源的价值工程,指的就是将价值工程原理应用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通过分析人力资源的功能,力求降低成本、提高功能,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的价值。如果将人力资源当作一种产品,那么人力资源的功能就是为企业提供的效用,这一点的衡量标准就是绩效考核。而成本则是指人力资源从进入企业开始,到离开企业为止,所支付的所有费用。从这个角度考虑的话,该成本可以分为引进成本、使用成本、开发成本、离职成本等多个方面。价值工程就是对功能和成本的对比,确定在人力资源上的投资是不是应该。应用价值工程的理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成本论改变为利润论,有利于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2.研究对象。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应用价值工程,目的在于获得企业所需的人才,降低人才的流失率,减少人才浪费的风险。简单来说,也就是以最低的人力资源成本,获取最大的人力资源功能。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能够发现,企业怎样获得人才,怎样管理人才,怎样建立起科学的合理的薪酬制度,怎样培养劳资关系、员工关系等,都是人力资源价值工程的研究对象。

二、基于价值工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型

1.人力资源价值模型。

根据价值工程的定义,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得出价值模型是:人力资源价值=人力资源功能/人力资源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绩效考核能够衡量人力资源的功能,但是做不到全面性。因为人力资源除了能够用货币特性表现以外,还有许多非货币特性,例如综合素质、发展能力、工作经验等,这些可以称之为个人特质。因此,人力资源价值=绩效考核×个人特质/成本,以下就分别对人力资源成本、绩效考核、个人特质的计算进行详细阐述。

2.人力资源的成本计算。

从前文的论述中可以知道,人力资源的成本包括很多方面,因此该成本的计算就是各个成本的总和。这其中,引进成本指的是企业在决定应用某个人力资源过程中的一切成本,包括招募、选择、录用、安置等。尽管该成本受到社会经济、劳动量需求等方面的影响,但可以近似看作一个常量。使用成本指的是在应用人力资源过程中的成本,常见的例如工资、福利、奖金等。开发成本则主要指的是培训和继续学习,目的在于提高人力资源的价值。离职成本是离职补偿、空职成本等。除此之外,大部分企业还有一项保障成本,也就是日常所说的五险一金。

3.绩效考核的计算。

所谓绩效考核,就是掌握员工在岗位上的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首先要划分绩效等级,然后计算人力资源创造的利润和单个员工创造的利润。其一,绩效等级的划分,常用的方式是平衡计分卡,其中包括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培训四个方面,计算出这四项的评分,通过加权处理即可划分绩效等级。其二,人力资源利润的计算,要考虑到人力资源成本和归属收入两个方面。其中,归属收入是企业收入的一部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人力资源利润的计算是:归属收入—人力资源成本。其三,单个员工利润的计算,以绩效等级为依据,将员工划分到相同的等级中。具体计算公式是:每个等级员工利润=每级得分/总得分×人力资源利润,单个员工利润=每个等级员工利润/员工数量。

4.个人特质的计算。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个人特质可以分为智商、情商、体格等部分。在智商层面,包括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知识水平等内容;情商则是人际沟通能力、协调合作能力、主动性等;体格就是健康状况。对个人特质进行计算,通常要定性、定量相结合,首先制定考核标准,然后由相关的考核人员对员工进行考察,最终得到一项评价得分。

三、提高人力资源价值的方法

1.成本不变,提升功能。

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通过分析人力资源的功能,改善人力配置情况,但是不再增加成本,以此来提高人员和岗位的适应性,促使人力发挥出使用价值,最终实现投入和产出比的提升。

2.增加成本,提升功能。

对于物质资源来说,存在一次开发、二次开发的问题,因为一旦形成了最终的产品就不存在开发性了。但是人力资源不同,对人力进行使用的过程,同时也是在开发的过程,并且开发是可持续性的,通过培训、学习等途径发挥出人力的最大潜能。

3.降低成本,提升功能。

在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既降低成本、又提高功能是最佳的效果。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最初的物质需求转变为精神需求,人们工作在岗位上除了基本的生存需求以外,更多的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追求精神愉悦。因此,在公开场合下对员工的一句夸赞甚至比私下奖励100元更能发挥出效果。

4.功能不变,降低成本。

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现象就是,面对同一个岗位,会有不同层次能力的人员应聘。在这种情况下,能力较低的人员如果能够满足岗位需求,就不要使用能力较高的人员。我国企业中,岗位招聘时往往不考虑实际需求,一味地追求高学历,既导致了人才的浪费,也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

5.降低功能,降低成本。

对人力资源进行配置和管理,其出发点在于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人力资源要为企业的发展而服务,支持战略转变。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将管理方法和企业经营结合在一起,不断调整、优化,对重要的岗位加强管理,同时对多余的岗位精兵简政,从而实现人力成本的降低。

四、结语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人力资源管理

1引言

改革及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特别是建筑业、房地产业对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日益明显,奠定了其支柱产业的地位。基于这一重要性,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已初步形成完善的省、市、县区级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网络,但当前的社会监管体系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比如监管资源相对分散、监管过细等,无法形成有机的统一。因此,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行业人力资源机制与管理模式上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于增强建筑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人力资源管理的概述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人力资源是指由企业支配并加以开发、依附于企业员工个体的,且对企业效益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劳动力综合。人力资源管理以开发和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作为基本内容,通过控制、组织、协调和监督等手段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整合,以充分发挥企业团体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是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在现代化的大生产中,员工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已成为现代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也是现代化大生产方式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只有通过培训和开发,员工才能掌握、熟悉并提高自己的技能,参与复杂的劳动协作和企业的管理工作;(2)是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需要。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社会和知识时代,技术更新、产品更新、设备更新、管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适应并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不断充实、更新和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素质,而上述这些只有通过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管理才能实现;(3)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学习新技术能增加员工的人力资本存量,提高劳动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活动,员工更新了知识,提高了技能水平,产品质量会大大改善,企业的管理水平也会有很大提高,从而增强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3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监督结构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地级质监机构(除省级质监站是独立的外)大部分是事业性质、企业化的管理模式,质监部门由市政府部门发文设立和定编,故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结构的人员相对紧缺,人事部门大多主要是根据本单位的情况灵活设定的,基本上是由办公室兼职。多数质监站基本上都是设立劳资与人事两块机构隶属于办公室,其中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比如一个人事部门,人员、编制不变的情况下,除了要管理干部劳资工作以外,可能还要承担向各级或各部门上报各类统计报表,管理各种保险、住房基金、职工培训等工作。这种情况下,由于事务繁杂,管理部门往往疲劳应付,造成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低下,进而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的弱化。

3.2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不清晰

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观念落后、理解狭义等均会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随意性,进而造成规划及目标不清、职责不明。诸多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结构在招聘人员时,明确了本单位本科生应达到多少人、高级职称人数应占多少比例等简单化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要求离人力资源管理所要求的组织分析、岗位调查、岗位分析、岗位评价、配置机理、绩效薪酬、激励机制、考评体系等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在管理人员的观念里,通常认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只是人事、办公室或某一级领导的事情。由于这种认识欠缺、理解偏差,部门或单位的管理者主动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性不高,进而缺乏与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的沟通与协调,形不成合力,呈现出一种置身事外的“旁观效应”。而事实上,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做好整体性规划外,需要机构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例如:某部门空缺一个职位,而某员工申请了未获批准,其在日常工作中会表现的较为消极,影响工作情绪。若组织一套完善的提升政策,员工可以在组织中实现其职业发展,则员工对组织就会产生更强的忠诚感和献身精神。

3.3管理工作缺乏创新性

质监机构人事的重大决策权集中在政府行政部门,在机构设置、干部任免、职工进出、工资标准等方面自不够,大都还是沿用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模式,多为被动的“管家式”管理,根据上级劳动行政部门的工作部署或要求,以站劳动人享事务性管理为主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范围仅局限于上级部门的框框内,如:人手不够时招聘员工,需打报告请示上级领导及主管人事部门层层批准,给指标方可进人等。而人力资源管理应更加注重整个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对该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实行主动开放式的系统管理。

4关于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4.1合理设置监督机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明确当前的质监机构人力资源管理仍处于传统人事管理阶段,多数管理人员并未对人力资源管理有着一个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故应强调重视对物的管理转变为对人的管理,决策人员应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意识到人力资源是单位的第一资源,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而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奠定一个可靠的基础。同时还应加强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需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成立具有战略意义的人力资源部门,该部门要求具有专业人力资源能力的人员胜任,且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熟悉机构的业务;在机构中享有良好的个人信誉;能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熟知能如何推动机构的变革与重组等。

4.2坚持与时俱进,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

目前,管理水平和技术已成为决定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行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人作为技能与技术管理的载体,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调动与发挥可直接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最终决定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因此,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从当前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结构的体制与现状来看,要想留住人才,应与其建立一种承诺和心理上的契约:(1)承认人才的表现,为其提供创业、发展与参与的机会;(2)营造宽松的工作氛围,使其能够控制住自己的生涯规划;(3)改革物资激励的方式,创造更合适的激励工具,增强员工的事业使命感;(4)提供公众广泛认知的奖励,满足人才的真正工作需求、成就感和事业地位感,以实现其工作的稳定。

4.3改善工作方法,注重工作的信息化发展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的灵活性增强,比如可通过网上沟通、网上招聘的方式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确保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将精力聚焦在更重要的管理工作方面,同时也可利用一些行政工作分包给专业化的公司来执行,由此,企业组织机构可由复杂化向简单化过渡,由金字塔向扁平化发展,增强员工工作时间的弹性及工作内容的选择性。

4.4塑造机构的社会形象,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行业应意识到当前建筑企业的竞争已逐渐由产品竞争上升到品牌竞争,质量监督行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应以“诚信”、“效率”为基础和核心的市场经营观;努力树立“信用就是生命,精品就是市场”、“求实守约、追求卓越”等先进的理念,依靠企业文化的建设,来改变队伍作风,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程质量,增强社会信誉。

5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行业应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支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力量,在企业使命、经营战略、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使其能与组织机构、企业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能在短时间内提升企业业绩的目的,进而逐步实现企业长期战略性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冯胜平,李一军.基于成熟度理论的集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等级评价理论和方法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6,25(2):133~137.

[2]颜爱民,魏佳,黄浩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困境结构维度的本土化探索[J].管理学报,2012,9(7):1058.

篇3

一、切实提高对做好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安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军队是保卫国家和的坚强柱石,是保卫国家安全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做好退伍安置工作直接关系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妥善安置好退役士兵的生活生产,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对促进征兵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现役士兵安心服役,激发他们保家卫国的热情,推动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乡镇(街道)、县政府各部门要从军队建设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积极承担国防义务,努力完成安置任务。

二、进一步深化安置工作改革

城镇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退役安置实行货币化安置,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今年我县继续以货币化安置为主渠道,积极鼓励重点安置对象自谋职业。

(一)重点安置对象

荣立二等功(或三等战功)以上的人员,大军区以上授予荣誉称号的人员;服现役满10年以上的士官。

(二)安置方式

允许重点安置对象在缺编的县属企事业单位进行双向选择,在安置期内如无接收单位则实行货币化安置。

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发给一次性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补助金和《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证》,并享受〔〕10号文件和浙政发〔〕3号文件及地方有关对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优惠政策。复工复职复学的退役士兵不再发给《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证》。

城镇退役士兵入伍前原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正式职工的,退役后根据《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的规定,原则上回原单位复工复职。也可以选择自谋职业,领取一次性安置费。

(三)货币化安置标准

城镇退役士兵满两年发18000元,每超服1年加发2000元,第七年起每超服1年加发1000元;农村籍入伍的进藏义务兵服役期满退伍后,根据浙政办发〔〕57号文件精神,按所在城镇退役士兵安置金标准的一半发给一次性安置金。重点安置转业士官自谋职业,满10年发42000元,每超服1年加发2000元;为鼓励转业士官自谋职业,重点安置人员在年9月30日前办理自谋职业手续的奖励5000元。城镇退役士兵、转业士官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费按当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标准每人每月360元计发。

复员或转业士官(包括农村入伍士官),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的,每次发给奖金500元;荣立二等功以上的奖励或大军区以上授予荣誉称号的,每次发给奖金3000元(本人档案有记载、立功勋章)。

(四)安置截止时间

城镇退役士兵和重点安置对象安置截止时间分别为: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城镇退役士兵和重点安置对象必须在截止时间前办理货币安置手续,否则作自动放弃处理,不再享受一次性安置补偿金、生活费及其他优惠待遇,县安置办只予办理落户手续。

篇4

关键词:工程承包 企业项目 管理责任制

Abstract: improv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level, and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projects and investment returns, and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enterprise strength, speed up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as to join the WTO to adapt to the demands of the new situation, need management concept, management methods and management method and so on various aspects of the improvement. In this paper, the engineering contracting 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 form, responsibility goals and 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accounting system are discussed.

Keywords: project contracting 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 TL37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项目承包责任制是一种新型的项目管理策略。是由人们经过分析、论证,建立的一种融心理学、运筹学、管理学于一体的员工激励和项目管理策略。他的提出得益于“施工企业项目承包责任制”。

项目承包责任制是以工程项目为对象,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中心,以项目承包责任制为基础,以经济合同为手段,以政治思想工作为保证,按照工程项目的内在规律和用户需求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成本等实行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达到全面实现项目目标,提高项目投资效益和公司经济效益的一种科学管理策略。项目承包责任制包括两模式:项目承包制和项目责任制。

2工程承包企业中项目的组织关系

在施工总承包中,工程承包企业需要为业主开展工程建设全过程服务,即从立项、征地、地质勘察、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土建施工、设备采购安装、单机试车到联动调试,最终交钥匙移交运行。同时,还要向多元化发展,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在提高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同时,注意向主业的两头延伸,积极发展设计、监理、地基处理、智能化、钢结构、机械租赁等专业化配套能力。作为协作体,在项目责任体系中承担着以下责任内容:

2.1为项目输送合格的管理人员并组成高效工作的项目经理部,如项目部需求的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质量管理、健康安全管理、施工管理等各方面能够负责的工作人员;

2.2为项目供应材料、设备、建筑构配件加工;

2.3提供劳务及技术工人等;

2.4提供场内外的运输;

2.5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如协助项目处理工程出现的生要技术问题,进行技术鉴定、质量评定等;

2.6在总包项目中还要由企业的设计部门完成工程设计工作;

2.7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的项目融资机构及相关人员对项目的支持。

总之,项目管理的任务的非单一性决定了协作部门与协作人员的组织复杂性,这也体现了大型项目 科学 管理的重要性。

3工程承包企业责任制的目标

工程承包企业的项目责任制应围绕着以下目标设置:

3.1使项目的运作符合企业的总目标和经营战略,对企业的发展提供积极的贡献和有力的支持。

3.2要使项目管理和部门管理具有合理的驱动力和参与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项目利润最优化的前提下使同一企业的项目间利益合理化,部门和项目间利益均衡化。

3.3保持企业对项目的有效控制和调配,保证项目在企业的控制下健康实施,在财务上不失控,在产品上不失控。

3.4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并充分调动各个合作企业的专业优势,集中力量,高效完成工程项目。实现企业内部的资源优化整合和企业间资源的优化组合,防止在项目上的个体行为。

4承包企业的责任制形式

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的和部门围绕项目目标为项目提供支持各种有益的支持,包括管理服务、资金支持、资源共享、专项施工、提供技术支持等。在企业中,这些部门的责任制形式也各不相同。

4.1成本责任型的,它们有一定的经营权和管理审批权,对企业在项目上的成本负责,按企业的要求达到一定的成本目标。

4.2利润责任型的,即部门有独立的经营自,在生产和销售方面是相对独立的,它向项目提品或服务,企业通常按照年度考核它们的利润。

5 承包项目实施过程的责任分析

在考虑工程项目的要求和业主方的要求的条件下,工程承包项目一般分为投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生产)阶段、项目结束工作四个阶段。

5.1投标阶段。发挥企业经营的优势,估价、合同谈判、作实施方案必须集中企业的优势,而且投标报价要服从和贯彻企业战略和经营策略。按照招标工作流程的规定,要求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指定项目经理,在评标过程中对拟定的项目经理进行考核和审查,赋予一定的评标分数。

5.2施工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现场的准备和项目经理部的筹建。这个阶段需要各部门支持施工项目,仍需要集中企业的优势。在这个阶段项目组已经投入,并开始项目的工作,承担项目责任。

5.3在施工阶段,施工项目经理部承担主要责任和任务,按照计划和设计实施。按“总部宏观调控,项目授权管理,专业施工保障,社会力量协调”的机制运行;组织结构按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理顺项目层次与企业层次的关系、项目经理与企业法人代表的关系、项目经理部与劳务作业层的关系有助于项目的实施。

5.4项目结束工作,项目结束工作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调试、试运行、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等。在项目结束工作阶段,涉及企业的利益,需要企业较多介入。通过验收项目成果、进行决算、考核项目组工作等对项目直接和间接地进行监控,项目经理部组织生产的功能逐渐减弱。

6建立完善施工项目承包责任制体系

承包责任制体现了施工生产方式与建筑市场招投承包制的统一,有利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要做到承包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错,不留死角。根据实际经验,本文在建立施工项目承包责任制体系方面总结出以下内容:建立实行“一条原则,两个坚持,三种承包类型,四种分配制度”。

“一条原则,两个坚持”:即本着“宏观控制、微观搞好”的原则,坚持推行以项目管理为核心、业务系统管理为基础、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的全员承包制;坚持运用法律手段建立企业内部全员合同制。

“三种承包类型”:项目、栋号、班组这三个层次之间的发包与承包必须首先体现企业的利益,本着“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额分成,欠收自补”和“指标突出,责任明确、利益直接、考核严格、个人负责、全员承包、民主管理”的原则进行。

“四种分配制度”:一是一线工人实行金额累计计件工资制;二是二、三线工人实行结构浮动效益工资制;三是管理人员实行岗位效益工资制;四是对于无法用以上3种方法计酬的部分职工实行内部待业,用时再根据工作岗位定出工薪,实行待岗工资制。

7工程承包企业项目核算机制的建立

7.1确定核算方法的基本原则

7.1.1符合企业的利益,合理地保证了企业的总利润的增涨。

7.1.2使部门(以及企业的其他独立核算单位)在项目上都有积极性,使利益均衡。

7.1.3尽可能保证企业各个项目上的均衡性,使各方面感到公平。

7.1.4有利于项目的责任制和部门的核算。

7.1.5有利于今后在新的项目上的报价,有利于与业主的工程结算和索赔的 计算 。

7.2必须解决的问题

7.2.1确定考核项目管理成果的指标体系。由于各方利益主体的参与,为平衡各方的利得与利失必须建立可衡量的多指标的考核体系。

7.2.2部门向项目提供的资源和服务的数量和价格确定方法。必须合理确定企业内供应和服务的价格,使企业项目责任的评价和考核有统一的尺度,对考核项目组织和部门的业绩是十分重要的。

7.2.3企业应该有一套核算考核办法和内部指标(定额)体系。企业通过长期的实践,逐渐要有意识地形成适宜的企业定额体系,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7.3部门的供应和服务的内部核算价格的确定

7.3.1如果仅以部门成本(仅包括变动成本,而不包括固定成本)作为这些供应和服务的内部结算价格,这样企业的利润都归结到项目上,最后项目上实现的总利润是虚假的,包括供应或服务部门的固定费用。这会造成部门收益不均,不能调动部门的积极性。这种方法仅适用于成本责任的部门,企业对这些部门的考核仅以成本的降低率或降低额决定奖励。

7.3.2以市场价格为基准,内部价格等于或略低于直接采购的市场价格。这样一方面可以做到项目上比较真实的核算,为以后报价和业主的核算提供条件,统一了口径。另一方面也使得各部门、各项上报责任清楚,不容易推诿。

篇5

关键词 人力资源 人才开发 管理 创新

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作为国家重要的交通运营企业,始终把人才的培养和开发作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多年来为乘客提供了安全、准点、优质、文明、高效的服务,而从赢得了大众的认可。本文就此试作分析。

一、建立健全现代化的组织架构

第一,公司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对组织机构进行了整合,并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以及公司发展战略加强科学管理,有效利用组织资源,为科学化、专业化决策提供前提条件,最终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目前,根据发展需要,按照“人、权、信、绩”的管理模式对公司进行管理。其中,“人”就是培养和优选高级经营管理者;“权”就是授权与受控的有机结合,明确权责,为开展好各项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信”就是借助信息化实现广泛、深层的信息沟通;“绩”就是基于发展战略和全面预算管理的绩效管理体系。

第二,随着企业组织模式的不断升级,以人才测评、绩效评估和薪资激励制度为核心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得以确立。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立足于公司的发展战略,明确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架构,规范组织中的部门和岗位设置、职责配置及定编定员,对组织中的“人”进行科学有效的招聘、考核、激励、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真正实现“人岗匹配”,为人才的成长搭建平台,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

二、大力实施全方位的人才引进策略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员招聘是一个重要环节。必须从公司的组织结构、各部门岗位的实际需求出发,分层次、有步骤地实施招聘。

第一,开拓招聘渠道广招人才。根据对各类人才的不同需求,提前制定年度对外招聘计划,并借助各类招聘网站和公司外部网站信息。在专业对口的高校举办应届毕业生洽谈会,在校园网上招聘信息,并在院校举办招聘讲座及文艺晚会等进行招聘宣传。此外,要有选择性地参加人才劳动力市场举办的大型双选会,从中直接获取求职信息,对于急需的专业人员,则通过与相关高校的协商,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

第二,借助技术工具甄选人才。要想保证每一名新员工都是符合公司发展要求的人才,只通过招聘的方式是不够的,还必须制定用人标准及使用科学的测评工具。近年来,公司根据所招聘的岗位,分别从知识、经验及能力等方面制定用人标准。同时,利用科学的素质测评软件,对应聘者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掌握应聘者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在哪些方面具有优势,适应什么样的岗位,从而在岗位安排上扬长避短。

第三,创造良好的环境吸引人才。面向市场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积极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这些理念的不断创新吸引业内有着不同专业和经历背景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公司,并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从而形成强有力的工作团队。公司始终坚持双向选择、“能位匹配”的用人机制,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在新的机制下,员工珍惜竞聘得来的岗位,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建立完善个性化的人才激励机制

第一,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绩效薪酬体系。通过对公司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业评价,将业绩成效用于公司的日常管理活动。绩效管理重在过程管理,使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能够直接进行面对面的有效沟通,从而激励员工持续改进并创造高绩效,最终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公司对薪酬制度进行改革,推行岗位薪点制度,即一岗一薪,易岗易薪,针对不同的人群建立不同的薪酬制度。公司实行的分配方式主要有年薪制、岗位薪点工资制、弹性工资制、协议工资制等,通过多种分配方式,提高了对企业有突出贡献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收入分配水平。

第二,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员工培训体系。要从培训需求调查入手,分析现有员工受教育程度及受培训的状况,制订出人员培训计划。一是鼓励和引导经营管理人员开展自主培训。充分利用高级经理会议开展专题讲座和讨论,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文化、资本经营、市场开拓、管理创新等内容培训,还邀请有关专家来公司授课。二是组织短期外培或外出考察学习。着重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加深交流、相互促进,由此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经营管理人才驾驭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岗位轮换的方式,使经营管理人才积累在不同部门工作的经验,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沟通、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第三,制订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企业必须依靠员工的不断成长才能得以持续发展。为此,公司要始终将员工的成长和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员工成长的角度对员工进行管理,为员工建立多种职业发展路线,员工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寻找机会。比如,成长为技术、维修等方面的专家。另外,公司还积极开展“成功行动”活动,协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人生成本管理和人生阶段目标设计,同时定期召开成功交流研讨会,及时给予员工帮助和指导。

四、适应公司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进一步明确各项管控要素、权限和方法,构建统一、高效、资源信息共享的集团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第一,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要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善经营、会管理的干部队伍,就必须不断完善干部选拔制度,坚持“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并重的选拔任用原则,不断提升经营管理者队伍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努力拓宽培养渠道,推动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快速成长;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考核评价体系。此外,要特别关注对技术带头人和项目攻关带头人才的培养。为其搭建创新舞台,通过个性化的培养措施,并为其优先提供科研项目、优先落实科研经费,并以项目为纽带,建立跨部门、跨专业、多层次的项目攻关团队,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专业技术带头人才。要加强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把职业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纳入人力资源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之中。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师带徒、技术练兵、五小成果等活动,不断将技能员工的技能优势转化为生产和经济效益优势。

第二,广泛吸纳优秀人才,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政策。要根据公司人才引进规划,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人才引进。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建立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此外,加大柔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建立特聘专家制度,聘请一批专家学者,把公司科研及管理向外延伸到院校及科研院所,借助更广阔的社会资源,实现双方的共赢及发展。

第三,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不断完善现行分配制度,坚持以岗位管理为基础,合理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和技能岗位序列。根据岗位价值,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薪酬体系,提高薪酬的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更加有效地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

篇6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素质锻造培训开发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1-221-02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深入推进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势不可挡,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已连为一体,致使我国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严酷,再加上政府逐渐放手让企业自己闯荡市场,优胜劣汰就成了常态,甚至很多曾经声名显赫的企业也惨遭“滑铁卢”。可见,若不紧跟时代、紧跟市场、开拓创新,企业就难以“基业常青”,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给各家企业带来的起落沉浮也更证实了这一点。企业的生命力来自于优质的技术、管理和服务。而这又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总体素质和技能,也就是企业人力资源的水平和质量。现代社会人力资源已然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是超越物质资源的稀缺资源,因为企业的所有资源中能够被不断开发、有无限增值潜力和回报空间的资源只有一个:人力资源。所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力资源潜能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已成为拉动现代经济高速增长的强有力杠杆,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然而,人是非常复杂的,要把人管理好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欠佳往往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通过参考相关调研报告和本人实地调查,发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欠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高层领导重视不够,缺少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全盘规划和统筹,对人力资源部的职能定位缺少与其他部门的横向协调及沟通。二是未能发掘人力资源管理助益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功能,过多缠绕于事务性工作的繁杂琐碎中。三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各模块之间缺少整合,加上计算机软件应用水平不高,难以发挥整体效应。四是对员工的激励不足,无论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都缺少合理的制度设计。针对这些问题,发现观念和制度上的欠缺固然是重要的原因,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其实是最主要的原因,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不仅直接决定了人力资源工作能否系统高效开展,在推动企业上下对人力资源管理认识上的观念革新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在制度上的重新定位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具体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体现在对人性的了解不够深入,缺少系统的专业训练,职业技能不够水准,对如何选人、用人、养人、留人缺少灵感和技巧。此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做好并不是单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就能胜任的,还需要有管理综合素质以及健全的人格和心理素质,这方面的欠缺也不可忽视。

因此,为了充分发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功能,就需要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进行全面提升,这算得上是一项艰巨的素质锻造工程。众所周知,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是组织效率最重要的来源,而这其中管理者的素质是关键。国外统计数据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每增加1%,生产率增加0.2%面优秀的经营管理者每增加1%,生产率则增加1.8%。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与开发比较容易操作,只需要安排系统的课程学习和实践练习,往往就能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而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与开发则困难得多,效果也常常不令人满意,因为管理技能是一项综合性技能,需要广阔的知识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做支撑,更涉及不可言传、难以量化的具有艺术性的技巧和感觉,所以对管理人员的素质锻造颇具挑战性,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又是管理人员中素质要求最高的,因而对其进行的素质锻造无疑也是最难的和最有价值的。故而本文的着力点就在于探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锻造的具体实施方案。

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通用素质模型

素质叉叫胜任特征,是指能将从事某一工作的成绩出色与成绩一般的人区别开来的深层特征。那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到底需要何种胜任特征,这就要从人力资源管理本身的职能内涵着手,只有在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深入了解、对人力资源管理职位进行细致的工作分析之后,才可以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胜任特征模型。

从传统人事管理中挣脱出来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其主要职能有:吸纳、维持、使用、开发人力资源;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通过制定规则与标准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益;搞好员工激励、沟通和关怀,让员工、组织成为利益共同体;为企业转型与变革提供支持与服务。可见,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该是集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企业战略合作伙伴、员工利益代言人与变革推动者四种角色于一身的高素质人员。

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这些职能相匹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需要哪些素质就可以在实际工作中逐渐总结出来。笔者通过对几个企业的实地调研以及结合他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建立了一个粗略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通用素质模型,如表1所示,其中,每项索质的权重根据对若干企业相关调研资料的分析得出。

表中的9类素质不能代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所需素质类型的全部,但却是主要部分。这9类素质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四种角色中有着不同的分布,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角色更偏重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导与培训,企业战略合作伙伴角色更偏重关系建立能力、影响力,员工利益代言人角色更偏重人际理解力,变革推动者角色更偏重影响力、控制力。由表可知,教导与培训、影响力、人际理解力是较为重要的几项素质。另外,此素质模型虽较通用但并不绝对,企业在实际运用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个模型进行适当的修正和必要的增减。有了这样的模型,无论对于招聘还是培训,都是个不错的参照。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锻造工程的实施

素质锻造指的就是对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上文介绍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通用素质模型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培训开发的参照模板。

培训是针对员工当前职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等的教育。使员工具备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须的素质,并能尽快把它运用于工作之中。从而给组织带来较为明显的收益。而开发是针对员工在未来的职务上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的教育,它更多着眼于组织未来的发展,从长远来看会给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力。

培训与开发对组织来说意义重大。培训与开发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宗旨,能保证员工与企业的发展保持同步;可以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潜能,使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佳状态;可以使员工感受到组织的重视,增强归属感和忠诚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和故障;可以通过提高员工的竞争力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除此之外,若企业裁员甚或倒闭,之前的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再就业的能力,从而尽一份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

很多有远见的企业都不再把培训与开发看作是开支,是一种成本负担,而更多地看成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并把培训与开发看作是企业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尽管培训与开发在行为目的上有差别,但两者的关系非常密切。首先,两者都是教育活动、学习活动,在方法手段的使用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补充;从效果来看,培训既可以拓展知识、提高技能、更新观念,也可以增强素质、激发潜能,实际上已经承担了一部分开发的功能,并对以后进一步的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由于培训与开发方法相似、功能相通,本文基本把二者并用。

人力资源管理的素质锻造工程应该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既能解决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又能确保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功能的实现,因此这个系统应当包括实施主体、实施流程、实施方式、实施原则这几个部分。

1.实施主体。实施主体就是培训开发的主体,这个主体是企业自身,是企业的自主培训。自主培训强调企业是整个培训活动的主导,但并不等于全由企业自己来培训。有的培训动用企业自身力量就可以,但更多的培训内容尤其是关于最新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企业的培训资源往往不如企业外部的咨询机构、培训机构、职业教育机构来的专业化和丰富化,这时候自主培训则更多地体现在自主选择外部资源。

2.实施流程。首先,要进行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即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位和占据职位者分别进行工作分析和个人胜任力分析。如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整体绩效有问题或者有了新的部门目标,还要进行本部门的组织分析。培训需求分析到位就可以授学员与部门所需、补学员与部门所短。其次,要恰如其分地确定培训目标和制定培训计划,培训目标中能定量的部分尽量定量,不能的话也要能定性。然后,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与培训方法,具体实施培训计划,并辅以培训管理。最后,要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估。评估既要看培训结束时学员考试考核的结果以及学员对培洲师的评价,更要跟踪评估学员日后的工作表现。培训最终的评估结论还要与学员的奖惩和任用挂钩,实现培训的激励效应,从而避免使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3.实施方式。实施方式包括培训开发的类型和方法。培训开发的类型大致可分为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在职培训是指不脱离工作岗位、在工作现场对员工进行的培训,要求员工通过培训具备一定的技能,达到完成工作的基本要求。常见的在职培训方式有工作轮换、接班替补训练、员工发展会议、配指导教师懈决问题会议、特别任务、师徒制。脱产培训是指离开工作现场,由专家对员工进行工作外的集中教育培训。脱产培训的主要方式有夜大或在职进修、短期交流研讨会、高级管理培训、企业外工作会议。总体来看,脱产培训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不如在职培训,但脱产培圳中得到的知识、信息往往更系统和全面。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技能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要求培训开发过程中更多强调学员的体验、掌握和领悟,这就需要培训开发方法上的革新。现在,个性化培训、实战性培训、学习一思考一实践三结合的LTP模式以及e-learning、课题实践、专案实践等新培训开发方法层出不穷,但精髓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启发式讲授。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技能主要用于解决具体的管理问题,单纯的讲授不利于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需要问题式、互动式且培训范围不可太大的启发式讲授。二是案例分析法。这是一种归纳总结式的学习方法,在这里,培训者只是引导者,尽量不要对受训者的观点过多评判,因为这样会影响受训者的独立思考。削弱培训效果。三是情境模拟法。在培训过程中模拟工作情境,使学员实况演习对实际管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具体形式有角色扮演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管理游戏法、公文处理法等。

4.实施原则。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锻造工程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要围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职业技能和管理综合素质不足的问题,同时结合企业的现有实力、行业特点、发展阶段以及战略目标,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掌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不系统或者知识不能转化为职业技能,还有就是管理方面的通用知识和综合素质不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强化培训的实践性以促使知识迅速转化为能力和绩效。如何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的不同模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不同模块,选择实践性强的培训开发方式,笔者基于自己的调研作出一些归纳,大体如表2、表3所示。

其次要坚持针对性和实用性相统一的原则,也就是做到“学以致用”,使员工所学的知识技能与工作的要求相一致,并且受训后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针对企业发展的需要,针对不同对象和不同情况,对员工进行分层、分类,分别给予不同方法和内容的培训和开发,实现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在人力资源部门,对所有员工进行的培训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体系、最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及最前沿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技术的培训;对新进人力资源部的员工进行的专门培训,叫员工导向培训,是给新员工指引方向的适应性培训;对人力资源部的基层员工进行的培圳有候选人教育培训、调职或晋升教育培训等,目的是拓展工作领域、提高专业技能;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管进行的培训,则是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身为企业核心部门的主管,自己的工作成绩关系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企业所有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让他们掌握高级企业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学习先进模式或先进经验,探索提高部门绩效的新思路。

篇7

关键词:交通工程施工企业;知识型人才;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01

知识型人才是交通工程施工企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如何吸引知识型人才、用好用活知识型人才、留住知识型人才是交通工程施工企业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加强交通工程施工企业知识型人才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交通工程施工企业知识型人才较多,加强这些人才管理,不仅对于企业本身意义重大,而且对于知识型人才本身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知识型人才是交通工程施工企业突破技术难题的有效保障。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推进,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交通项目不断增多,同时国家对交通工程项目的技术要求也不断提升,这就要求施工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施工能力和水平,而知识型人才不仅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具备应用这些知识甚至创新性应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从而成为能力和水平提升的关键,这就必须加强知识型人才管理。

2.知识型人才是交通工程施工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必要补充。目前,交通工程施工领域竞争激烈,不仅存在大量实力强劲的国有企业,而且有大量不断成长的民营企业,并且我国交通工程行业投资总量规模已经较大,未来市场进一步扩容的空间已经不大,这就要求交通工程企业不断提高竞争实力,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企业发展上水平上台阶。而知识型人才不仅具有较强的企业管理能力,而且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适应未来企业发展的需要,从而要求加强知识型人才的管理。

3.知识型人才个人的发展要求交通工程施工企业强化管理。知识型人才与一般性的人才具有较大的区别,表现在对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较好,并愿意努力朝着人生规划前进,这就要求交通工程施工企业根据职工的发展意愿,不断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这也必然要求加强知识型人才管理。

二、交通工程施工企业知识型人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交通工程施工企业知识型人才流动性较大,部分区位优势不明显、效益较差的企业甚至出现知识型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这表明知识型人才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而言表现在薪酬管理、职称职务晋升管理不健全等方面。

1.知识型人才薪酬管理体系不完善。首先,薪酬总量不具有竞争力,部分交通工程施工企业不善于、不敢于利用富于竞争力的薪酬吸纳、留住知识型人才,认为过高的薪酬虽然可以吸引人才但会打破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薪酬平衡体系,甚至引起内部职工矛盾,从而导致知识型人才薪酬过低,难于留住人才。其次,薪酬激励机制不健全,部分交通工程施工企业没有制定富于激励性的薪酬计划,知识型人才所付出的劳动、为企业所做的贡献没有通过薪酬福利进行反映,从而难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2.知识型人才晋升机制不灵活。首先,从职称晋升来看,部分交通工程施工企业缺乏配套的管理制度,如缺乏知识型人才继续教育培训制度等,同时也难以为知识型人才职称晋升提供良好的环境,导致知识型人才在职称上面临上升难的问题。其次,从职务晋升来看,部分交通工程施工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人才选拔、任用制度,知识型人才难以凭借其过硬的技术水平获得重用,职务上难以得到提升。

3.知识型人才管理其他方面的问题。首先,知识型人才发展配套环境不优,部分交通施工企业出于成本等因素的考虑,没有为知识型人才建立实验室等用于科学研究的平台,甚至图书资料都较为缺乏,难以为知识型人才素质提升提供支持。其次,知识型人才生活配套环境不优,部分交通施工企业知识型人才长期在野外作业,工作生活条件较差,企业缺乏足够的配套能力,导致知识型人才流失。

三、强化交通工程施工企业知识型人才管理的建议

知识型人才是交通工程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只有拥有一定数量的知识型人才,并用好这些人才,才能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实践中,强化交通工程施工企业知识型人才管理可以从营造良好的环境、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体系等方面着手。

1.高度重视营造知识型人才管理环境。首先,交通工程施工企业要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并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等渠道体现在管理中,在整个企业内部营造重视知识型人才的环境,让知识型人才获得存在感,为知识型人才的工作、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其次,要加大投入努力改善知识型人才工作生活环境,企业要根据知识型人才发展需求,不断加大实验室等平台设施建设力度,为知识型人才的发展提供支持。同时,还要加大知识型人才培养投入,如选派部分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知识型人才外出学习培训,帮助这些人才快速发展,以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完善知识型人才管理制度。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交通工程施工企业要强化知识型人才工作岗位分析,并根据工作分析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考核标准,以此为基础对知识型人才进行考核。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制度,交通工程施工企业要建立与考核结果相对应的绩效工资管理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职务晋升等的重要参考,以此构建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此外,还要构建完善的知识型人才福利津贴等管理制度,通过这种配套制度让知识型人才的付出得到回报。

3.创新知识型人才管理体系。首先,交通工程施工企业可以建立内部职称聘用制度,对于业务水平高、为企业做出贡献的职工,可以内部聘为高级职称,以此形成一种激励,为知识型人才的发展提供平台。其次,要创新知识型人才的使用制度,交通工程施工企业要敢于突破按部就班等用人制度,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用人制度,使知识型人才得到发展平台。再次,要创新知识型人才配套管理制度,要从工作需要的视角出发,创新性的帮助知识型人才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难题,使知识型人才产生归属感,为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篇8

一、薪酬管理与人工成本控制

薪酬管理是企业根据员工所付出的劳务,并以此来确定它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并确定报酬结构和形式的过程。人工成本控制是企业薪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制定企业薪酬制度,是具有激励性质的促进企业长期发展的管理方式。具体而言,人工成本控制是企业在特定的时期范围内,生产经营活动中对所使用的劳动力所支付的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的总和。主要内容包括:员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员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以及其他人工成本支出等。

二、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1.落后的成本管控体制。有的企业未能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体制,使得薪酬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方法落后,成本管理效能低下。企业会计信息记录失真,人工成本核算缺乏有效的方法。从其控制的内容上看,往往大多重视产品生产中的成本管理,而对企业经营过程产生的成本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

2.缺乏市场竞争观念。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最终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价格是决定产品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的最终要素,产品成本的控制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常用管理手段。然而有的企业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到位,缺乏市场竞争的意识,忽视对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

3.缺乏规范的成本核算方法。有的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未能建立起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使得人工成本的各项费用核算方法和内容不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的领域较多,人工成本构成的项目内容广泛,成本核算就成为企业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加上财务会计报表无法反映全部人工成本的数额,对具体的资金来源和支出统计的数据不真实等,都会给人工成本的核算带来更大的阻碍。

4.不合理的人工成本支付。当前有的企业未能根据市场变化的要求建立企业人员流动和岗位动态的管理机制,多数的部门岗位仍处于静态管理。企业内部未能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分配机制,企业岗位工资水平和劳动力的市场价位严重脱节,挫伤企业经营人才工作的积极性,造成大批人才流失。

三、企业加强人工成本控制的对策

1.重视人工成本控制。人工成本控制在企业薪酬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应改变其在企业管控中仍处于被忽视的尴尬位置,努力提高企业领导层和员工对人工成本控制的正确认识。应做到以下三个认识:认识到人工成本控制对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战场上生死存亡的极为重要的战略因素;认识到人工成本控制是协调国家、企业和员工三方利益的主要经济杠杆;认识到人工成本控制是关系到企业开发人才的重要因素,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科学管理劳动力队伍。劳动力队伍是企业进行人工成本控制的主体,企业应做好人员的岗位分流工作,组织员工定期展开技能培训和文化素质培训,实行持证上岗的竞争制度。优化劳动力组织结构,做好富余劳动力的分配工作;实行社会公开招聘的岗位制度,在社会上吸纳优秀人才,丰富企业的劳动力队伍。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