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辩论入门知识8篇

时间:2023-07-02 08:24:0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辩论入门知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辩论入门知识

篇1

一、充分利用好地图

地图知识一直是教材较突出的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从它的实用性出发,在学习之初,我让学生比网上看了看卫星地图,让大家从上面寻找自己的学校,提起学生的兴趣。在学比例尺时,结合教材中某动物园平面图,先给学生布置一项实验作业:学完此章,绘制一张校园平面草图。使学生带着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学习。兴趣来自需要,需要会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学生的学习态度自然比以往认真而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主动找老师提出在准备这项作业时,遇到的各种地图学方面的问题。最后,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不懈的努力,完成了这项难度较大的作业。因为这是一个室外观察,室内绘制多次反复,最后成图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体验到知识的力量,学习的乐趣,更有意义的是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大大深化了课本知识。

二、通过直观的教学和科学的记忆方法,增加兴趣

几乎每个学生桌子上都摆着一架地球仪,难道让它仅仅成为摆设吗?直观的教具和形象的语言,往往可以把复杂纷繁的地理事物由近及远、由陌生变熟悉、由难于理解变得易于掌握,而科学的记忆方法则可降低难度,增加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解大洲与大洋时以及讲解气候时,地球仪就派上了用场,如果只是简单的说北半球、南半球,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而直接从地球上观察,会一目了然,伴以形象生动的描述,给予学生的已不再是静止的画面,而是动态的拟人化的情景,学生学来有趣,记忆牢固。

三、通过培养思维能力,巩固兴趣

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激思,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思维被启动了,兴趣也就得以巩固。讲述课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课型,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可根据该地区的地理特色,提出一些启发思维、引起兴趣的问题。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实现知识迁移,发展兴趣

形式非常活泼的讨论课,就是针对教材某一重点内容展开辩论形式的讨论课很受学生欢迎。如以《我国人口分布现状是否合理》为题的辩论课。在课上辩论双方学生出色地运用了自学课中不断训练培养的地理思维方法,旁征博引大量地理资料,全面分析综合我国人口分布现状的各自然人文地理成因,用以说明自方的观点。这实 际上是一场在辩论双方之间展开的地理知识和各方面能力的竞赛。通过激烈的辩论,最后评出胜方和最佳辩手一名。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复习了旧知识,学到了新知识,预习了将学的知识,又一次达到深化、强化课本知识的目的。并且为学生提供了一次锻炼组织、协作、应变等等能力的难得机会。

篇2

一、视频案例教学的内涵和价值

视频案例教学就是用包括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去捕捉和描述围绕教学问题的典型事件来完成教学活动。视频案例教学通过声音、画面等多种元素的综合作用,增强感官刺激,把抽象、枯燥的案例具体化、形象化。根据当前的实践与研究,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我们发现视频案例教学具有以下的优势。

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可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营销行业入门》这门课程几乎每个知识点都会有相关的案例分析,在之前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的方式是通过文字的方式让学生阅读案例,对于很多以视觉、听觉为主的学生会觉得比较枯燥,没有吸引力,以至有些学生并不愿意参与讨论。而视频案例有清晰的画面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在课堂上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和讨论。通过教学发现在《营销行业入门》这门课程中视频案例的采用极大的增加了学生参与讨论学习的积极性。

2.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学习效率。视频案例通过声音、图片、动漫等方式把枯燥的案例形象化,可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和思维,能给他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学会运用市场营销的知识去认识、分析和处理现实的问题。

二、视频案例在《营销行业入门》课程中的实施

1.视频案例的类型。在《营销行业入门》教学中视频案例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种是利用已有的视频资料。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到很多的相关视频资料,教师也可以从电影、电视或网络节目中选取合适的片段作为案例选择性的使用。比如在讲授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时,为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需要的五个层次,我们就选取电视剧《西游记》的片段,观看后让学生来分析剧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白龙马的性格并对应到相应的需要层次。再比如在营销观念教学中讲到生产观念教师会向学生介绍生产观念的背景及内容,让学生了解工业化初期产品供不应求的景象,可是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90后学生他们是很难想象以卖方为主的市场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时我们会把《摩登时代》里的欧洲工人在工厂生产的片段播放给学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这些视频案例来自学生熟悉的电视、电影、网络场景会让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其中。

第二种是根据相关的知识点自制的案例。虽说网络资源很多但是真正能和课程学习目标和知识点匹配的视频案例毕竟是少数,所以在《营销行业入门》课程教学中多数的视频案例都是教师自制的。市场营销的文本案例非常的多,利用这一资源优势,我们自己编写脚本,搜寻相关图片、视频和动漫,制作PPT,再通过录播软件配上声音、合成视频等。在整个《营销行业入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共自制了福特T型车、爱尔琴钟表公司的遭遇、麦当劳的产品细分、蒙牛特仑苏定位高端奶等50多个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短小视频案例。在教学中这些视频案例很好的激发和引导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视频案例在《在营销行业入门》课程中的实施。针对《营销行业入门》课程我们所开发的几十个视频案例的应用与实施主要分三个阶段。

(1)视频案例的课前准备。首先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课前选好相关视频案例,视频案例应该具有典型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现视频案例教学的优势。比如在讲到市场细分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市场细分的标准有哪些?就选取了在市场细分方面做得非常成功的麦当劳的视频案例,讲述了在麦当劳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的市场细分的情况,每种市场细分都列举了现实的案例,学生看完视频案例对于市场细分的标准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2)视频案例的课堂操作。在课堂上视频案例可以用于课程的导入或讲授新课。比如在讲到生产观念的时候,我们会在课程导入部分为学生播放福特T型车的成功的视频,要求学生观看完视频案例后思考案例福特T型车为什么会成功?其经营理念是什么?引出要讲的生产观点的理论知识。在新课讲授方面视频案例应用的也比较多,比如在讲到企业营销环境分析的时候,讲授完理论知识,我们会应用雷利自行车的视频案例,让学生观看完视频案例后讨论分析市场环境对雷利自行车的公司的影响,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无论是哪种教学设计应用,教师都要就本视频的内容要求学生谈体会,进行师生互动。可以是根据主题分组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在学生讨论期间,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防止学生偏离主题;也可以是由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的方式,通过一问一答使学生更加了解视频案例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是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根据案例由学生双方辩论,把双方观点呈现出来,老师做好记录,最后由教师做总结性评判,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总之良好的互动才能看出学生是否理解视频案例,思路是否合理,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否正确等。

(3)课后延伸。课后延伸分为两类,一是有些学生对于课堂上播放的视频比较感兴趣或有些疑问,就可以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进行交流直到学生对于视频案例完全的理解。第二就是有些视频案例课上来不及播出,会在知识点讲解完后把视频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自学视频案例,通过写作业或感受等形式,对视频案例进行归纳总结,进而对相关知识点更好的掌握。

三、《营销行业入门》课程中应用视频案例应注意的问题

1.视频案例一定要在梳理知识点的基础上播放。视频案例教学有很多的优点,但是它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对于大多数的视频案例老师在播放前,必须对课程知识点比如重点难点进行必要的梳理。如果一上课就直接给学生播放视频,会导致学生对观看的视频案例产生偏差,学生思路会不连贯,对知识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在播放视频案例前教师应该对相关的理论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做适当的启发和引导。这样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去观看视频案例就会很好的把握视频案例要传达的信息,会把案例和知识点融会贯通,从而有一个更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前面提到的生产观念的讲解如果教师一上来就直接播放《摩登时代》的视频不对生产观念的背景和内容进行介绍,可能学生只是把它当作一部喜剧电影,所以没有知识点梳理的视频案例是达不到学习效果的。

2.视频案例应与其他的教学手段平衡应用。虽说视频案例以其生动的画面和声音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校内外实践实习基地建设;把校企合作从形式落到实处,使之卓有成效;管理创新,形成廉洁高效的后勤保障体制;把校园精神通过文体活动和科学的奖惩制度落到实处,推进学风建设等等。

3根据专业特点,深入研究与探索经管类各专业进行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途径。深入了解各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地探讨各行业与学校各专业的契合度,前瞻性地分析各专业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是否适应行业的需求,岗位的需求。一方面,每个专业都要明确定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体系,科学规划对应的课程体系和实践实习体系,每门课程要设计面向应用型的授课大纲、授课计划、考核标准。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要根据行业标准和学生情况适时浮动,既不可拔苗助长,也不可停顿滞后。另一方面,可以探索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群和创新创业机构,进行科学的课程融合、人员整合、机构整合,通过在横向联合的机构中或实习基地中进行综合性的实践实习或创新创业,以更好地为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服务。

篇3

1、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为五份,试讲次数为五次,上课节数为五节。

2、班主任工作:组织一次《迎奥运主题班会》观摩课。

3、教育报告;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比如在我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在我第一次深入课堂时,我就遇到了许多师范学校里没学过、没想过的难题。即当自任口才出众的我绘声绘色地讲完一节课后,我问学生:“你们听完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面面相觑,茫然无语。学生何以如此呢?在我看来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兴趣是学习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溢生动力。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在班主任实习工作中,我在班上开展了“迎奥运”主题班会活动。起初,我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学生的不配合就常常令我痛心疾首。当时,有人建议我使用强制方法。比如说罚站、罚蹲等。诚然,这种方法可以勉强维持班级秩序。然而,这也无疑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发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知心朋友。

通过和学生的接触也使得我对班上的一些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班上有几个同学家庭相当困难,于是有人向我提议:在主题班会上为这些同学献爱心——为他们捐款。可是,经过我的再四考虑,我还是把他否定了。因为,为贫困生捐款献爱心动机非常好,可是这样做却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没有了自尊,也就很难再有强烈的学习兴趣了。最终,我还是把班会主题敲定为一个十分时尚的主题——迎奥运。

篇4

[关键词]辩论式教学法;《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

《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中基》)是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等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入门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科学理论存在差异,其学科属性具有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具有社会科学特性、受古代哲学深刻影响、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我国的中学教育目前主要采用直观形象教学法,偏重数理推论,学生们从中学跨越到大学,初次接触到《中基》课程时会遇到一些问题[1]。针对《中基》课程教学的问题,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在辩论式教学法的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1辩论式教学法概述

辩论式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些有争议的内容归纳为问题,分配给学生,学生通过收集资料,研究分析问题,最后把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有效表达的一种训练过程[2]。辩论式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仍可以采用标准的辩论赛赛程,辩论赛程看似是一个直线过程,其实是一个循环过程。无论是前期准备阶段,还是比赛中与对方辩友辩述过程都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辩论双方需要再次搜集资料进行迅速有效的分析判断,再予以精彩表达。这个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事实上就是我们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所以,通过长期、规范的辩论训练,学生将逐渐具备出色的研究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中基》课程中引入辩论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传统《中基》课程课堂教学主要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辅以多媒体手段。大部分学生习惯灌输式教学模式,能认真地听讲,期待从老师的讲述中获得知识。但是,中医学具有特殊的学科属性,绝大部分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中医学的知识,很难全盘接受《中基》教材上的内容,逐渐在心理上产生了抵触,使得《中基》教学愈加难以深入。小部分学生能够接受中医理论,试图通过自学探索中医知识。由于缺乏认知基础,在探索中往往也是徒劳无功的。辩论式教学法以老师命题、学生思辨,既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基》教材中重点、难点内容的教学问题,又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弥补了学生对中医认知不够的缺陷。辩论式教学法符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潮流,也是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形式之一。《中基》教材以《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为内容蓝本,用现代白话文表述,采用分章节的编写体例。各章节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段落之间因果联系、前后连贯,文字表达平铺直叙、侧重说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难以抓住重点、内容枯燥乏味。引入辩论式教学法,以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抓住重点难点、提炼总结辩题,学生围绕辩题积极思考、收集资料、整理论据再恰当表达。这个过程既可以将枯燥乏味的医学理论生动化,又可以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更有利于老师在学生辩论中发现学生认知上的错误,予以及时引导和纠正,使学生加深对重点内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中基》课程开设对象一般为大学一年级新生,长期的灌输式教育使得他们基本没有查找文献的习惯。辩论式教学法应用于《中基》课程教学,就可以促使学生在收集资料、整理论据过程中去查找文献,从大一开始养成查找文献的习惯,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查找和利用文献的能力。

3辩论式教学在《中基》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3.1辩题拟定

根据《中基》课程教学大纲中确定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各专业的特点,拟定辩题、制定学期辩论计划。如《藏象》章节中的五脏是重点内容,中医对五脏的生理功能的认识是难点。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和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同时也学习了《正常人体解剖学》,中医与西医对五脏的认识不完全相同。根据以上重点和难点,结合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可以拟定辩题“五脏功能认识更重要还是形态认识更重要?”通过辩论,引导学生明白中医所认识的五脏是“形态功能合一”的概念。

3.2辩论前期准备

学期初,将辩题和辩论计划公布给各班全体学生。委托学习委员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随机分成两个组。每组确定1名组长,再推选出3位辩手,其他同学负责收集资料、整理论据。每场辩题由抽签决定所持立场,确定辩论正反双方。

3.3课堂辩论实施

任课老师担任辩论赛主评委,邀请3位高年级学生担任评委。指定1名学生担任辩论主席,选定1名学生评委兼任计时员。正反双方辩手辩论过程包括立论陈词、攻辩、自由辩论和总结陈词4个环节,评委从4个方面给予评分,再结合回答评委提问情况给予附加分。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按标准辩论赛赛程计时并适时提醒辩手,评分结果当场公布。双方的辩论成绩是由去掉1个最高分,1个最低分,其余求平均数得出。

3.4点评与总结

任课老师根据评分结果和选手表现点评和总结本场辩论。首先,点评各组的团结协作情况。再点评每一位选手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文献引用、观点对错等。最后,对《中基》课程相关内容进行总结。指出同学们在辩论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关于该部分内容理解上的错误,指明该部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4辩论式教学法在《中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辩论式教学法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运用于中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是有效的,如何形成体系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以辩论赛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一个扩展学生知识面的过程、也是一个训练学生中医思维能力的过程,还是一个培养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最终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中基》课程课堂教学中引入辩论式教学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4.1老师拟定辩题需反复斟酌

《中基》课程内容涵盖面较广,拟定辩题时以突出课程大纲中的重点概念为主、以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课程难点内容为目的,不宜涉及医学流派问题、各家学说观点等较难、较偏的内容。

4.2评判标准要重过程轻结论

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3]。辩论式教学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氛围、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认识,而不仅仅是评判学生辩论技巧。任课老师要从学生们在《中基》课程课堂教学中的辩论表现,去发现学生掌握某方面内容时出现的偏差,及时纠正、积极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中医思维方式。

4.3因材施教促进辩论式教学法的深入开展

遴选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主席和组长、选拔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担任辩手、安排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论据,因材施教、各取所长,让每一位学生在辩论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的定位,将会有利于辩论式教学法在《中基》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孔沈燕.中医基础理论教育现状分析及革新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6):142-143.

[2]卯明艳.辩论教学法在《护士人文修养》的应用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8):202-203.

篇5

    (一)视觉文化与当代美学教学的理论研究

    重点探究视觉审美、美术鉴赏、影视文学、电影批评等专题下的美学教学理念与方法等关键性理论问题。具体而言,拟从文化视角考察美学教学的特质,探讨视觉文化视域下视觉审美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美学教学对于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二)视觉文化与当代美学教学的实践探讨

    重点在于探究影视批评、多媒体美学课件与美学教学专用网页制作等专题下的美学教学的关键性实践问题。关注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开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美学教学。1.重点采用影视专题讲座以及教师讲授、设问与学生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教学。2.制作多媒体美学教学课件。3.扩充教学资料,购买美学教学光碟如《百家讲坛》、影视经典光碟等。4.为美学教学提供师生互动的平台,制作美学教学专用网页。栏目包括:主讲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大纲、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思考题、参考文献、教学研究、学术研究等。5.在全院非中文专业学生中开设《艺术美学入门》、《身体美学入门》、《美学经典作品导读》等选修课。

    二研究方法、实施计划与预期成果

    (一)研究方法

    坚持教育“三个面向”的发展方向,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具体而言,文章将采取调查访问、资料汇集、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等具体研究方法和手段:1.调查访问这是研究的前提。调查访问可以为课题研究的理论分析提供直接的第一手材料。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为目前国内高等院校文学课程的教学状况,调查对象以省内高等院校中文专业师生为主。2.资料汇集这是完成研究必要的辅助手段,主要收集国内外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现代网络技术与高校图书馆为文章资料的收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理论分析这是研究的关键。全球化的背景与中西文化交流的空前盛况为本研究提供了丰沛而多彩的理论资源。项目申请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项目参与者绝大多数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理论分析能力的高学历高职称教师。这些都必将给本研究带来极大方便。4.实践探索实践是检验效果、运用成果的重要手段。课题研究源于教学实践,课题研究的过程离不开教学实践,课题研究的成果也必然要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并最终用于实践。笔者一直在高校从事第一线的美学教学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随时将研究所得运用于教学实践。

    (二)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

    1.调查研究与收集资料。这项工作拟在2011年8月底完成。2.理论分析。对美学教学作理论上的分析与研究,包括:美学教学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作用、艺术学与美学教学的关系、语言学与美学教学的关系、教育学与美学教学的关系等,旨在视觉文化视角考察美学教学的特质。这项工作拟在2012年6月底完成。3.实践探索。包括美学教学方法的革新,美学教学课件和专用网页的制作及其选修课的开设等。这项工作拟在2012年12月底全面完成。

    (三)预期的成果形式

    1.在经费、时间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公开发表关于美学教学理论研究的高水平系列论文1—2篇。2.修改完善《美学》、《文艺美学》两门课程的教学大纲。3.在经费、时间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买相关教学光碟,扩建中文系影视鉴赏室。4.在经费、时间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制作“美学”、“文艺美学”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5.在经费、时间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制作师生互动美学教学网页。

    三创新之处

    (一)理论性、实践性、实用性、前瞻性强

    文章研究立足于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美学教学实际,对理论的研究来源于教学实践,但不仅仅是由教学实践归结出教学理论,而是同时从理论的演绎和探讨开始,从视觉文化视域文化视野着眼,从教学现实入手,力求用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从而使研究成果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实用性、前瞻性。

    (二)系统性、现代性强

    本研究建立在较为全面而系统的现状调查、资料分析、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力图对高等院校的美学教学从理论和实践两大方面作较为全面的研究;同时将研究置于当代全球化背景之下,从视觉文化视域的角度,多层面地对美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作较为深入的探讨。因而研究体现出明显的系统性、当代性特点。

    (三)覆盖面广

    主要在中文系本科学生和专科学生中实施,同时,我们通过在全校非中文专业学生中开设《艺术美学入门》、《身体美学入门》、《美学经典作品导读》等公共文学课程,这对于非中文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也是大有好处的。不仅如此,本研究的改革成果还可以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文教育专业中推广实施,因而研究具有覆盖面广的特点。

    四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美学教学对于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一,通过美学教学向学生传授人文知识,可以奠定学生良好的人文基础;第二,在美学教学中,通过生活情感、爱国情感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第三,以美学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心理、正确的人生观、积极的进取精神,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文个性,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对于美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通过影视美学专题讨论或辩论、观看教学影碟、制作教学互动网页等多种教学手段,可以培养学生对美学课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进一步提高美学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相长,教师实施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美学教师自身素质、自身能力的提高,必然有利于美学教师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美学教育教学质量。

篇6

一、析形辨义,激发文字理解之“意”趣

许多汉字有象形表意功能,无论是独体字还是合体字,它们都有其独特的形之美或意之趣,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文字资源,培养学生对文字理解的兴趣。

如《核舟记》中,学生对“其两膝相比者”中的“比”的理解有难度。教师只要分析“比”的字形是两样东西放在一起,学生就知道“比”可理解为并列、靠近,是会意字,运用了“比”的本意。

再如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中对“八百里分麾下炙”中“炙”的理解。教师只要讲清“炙”的字形为上“肉”下“火”,学生一下就明白是烤肉的意思。若能与形声字“灸”做字形和字义上的比较,教学效果就更好了。

文言文中大部分是会意字和形声字,用本意理解的情况较多,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文字资源,适当展示文字之形,尤其是大篆和小篆字体,进行字义辨析,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文字的兴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意之美。

二、读文悟调,提高情感表达之“韵”趣

几千年来,中国古代诗文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并把语言艺术运用到很高的境界,汉字的音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南宋教育家陆象山说过“涵咏工夫兴味长”。教师善于设计形式多样的诵读,才能使学生读出情趣,才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古汉语语感,使他们感悟到文言文的美好意境。

如教授《岳阳楼记》时,教师在学生读准字音之后,就要引导他们注意文言文的韵律美。第二段中的部分韵脚为江、汤、涯、千、观、峡、湘,朗读语句时就要读出“a”的韵味。文中多处运用了叠词:浩浩汤汤、霏霏、郁郁青青、喜洋洋者矣。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读,做到先快后慢,先重后轻,先连后拖,音韵悠远,在轻重缓急中读出画面的意境。学生在朗读中读出了节奏音韵之抑扬顿挫和语气语调之痛快沉着,体会了文句内在的音韵之美。

再如《曹刿论战》中“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用“……也”表示判断,中间用排比短句论证,最后用因果复句得出结论。朗读时要读出短促连贯、坚定有力的语气。

文言文中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语调,教师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其中的变化,领会原作的基本精神和独特风貌,积累丰富的朗读经验,使原本困难的文言文诵读变得妙趣横生。

三、品言赏文,提升文言感悟之“情”趣

这里的品言赏文,就是说文本解读必须“文言并重”。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语文教学提倡教师“披文人情”,就是要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将文言词句和思想内容的理解巧妙结合,努力挖掘语言感悟之“情”趣。

如在《小石潭记》第四段写潭境的“凄神寒骨”的教学中,教师在帮助学生用使动用法理解了“凄神寒骨”的含义后,就引导学生理解主旨。教师设问:小石潭环境如此洁净幽美,为什么作者却说“寂寥无人”、“凄神寒骨”、“其境过清”呢?学生一下子反应不过来。于是教师先安排学生讨论,然后引导学生看柳宗元写《柳州八记》的背景,使学生逐渐领悟:作者因仕途上的失意而心情悲凉、抑郁,导致他看潭境时产生清幽冷僻、凄神寒骨的感觉,这一层只要结合时代背景不难理解。教师进一步追问:为何细致描写洁净雅致、充满情趣的幽美潭境?为何补充同游随从?讨论得出:作者的抑郁悲伤该是何等的深沉厚重。同时在积极的思索讨论之中穿插着教师或学生那充满抑郁悲凉感情的朗读,从而成功唤起学生的审美联想,使他们与作者、文本对话,做到文言并重,情趣相生。

再如《咏雪》中有两句名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时,先让学生讨论“拟”、“因”的词义和译注时语序的调整,进而探讨比喻的美妙之处。让学生体会描写的不同角度后,再继续想象谢朗、谢道韫说话时的心理与神态,讨论说话人的内心情感。这样,谢安一家其乐融融赏雪时的欣喜、满足之情就呼之欲出了。这样的“文”“言”结合,引导学生把握文意、体悟生活情趣,感悟过程显得“情”趣横生。

四、辨事析人,发挥思维碰撞之“辩”趣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要选择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或论点,创设激烈紧张的辩论氛围,借助学生的求胜心理,去激发辩论之趣,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如教师在上《陈太丘与友期》一课时引导学生质疑:元方入门不顾,元方的为人处世是否合情合理?学生进行激烈的正、反辩论,逐渐引出“汉代名士的由来与标准”,引导学生理解元方入门不顾的真正原因:元方所敬仰的是“信”与“礼”,而来客失去了名士的风度,所以元方会对无信无礼的来客做出那样的举动来。元方的行为,是良好的“五常”教育的结果,是符合他的年龄特点的,也是真实的记录。这不仅不是无礼,而恰恰是最知信崇礼的表现。学生的辩论发展了存同求异的思维,对人物形象的感悟更深刻了。

再如《爱莲说》一文,教师采用比较式提问,自然界中的牡丹、、莲花各有什么突出的特征?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惯例,爱牡丹、爱、爱莲花的人各自会有怎样的生活态度?对这个问题,不同个性的学生就有不同的选择。学生在比较中不仅了解了不同花的特点,体验到丰富的象征意味,更感受到莲花之高洁情操。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课堂呈现浓浓的思辨之趣,个性张扬,情趣盎然。

五、引经据典,增添文本解读之“乐”趣

在解读文本时,教师要在学生多元解读基础上,引导学生尊重和还原作者的创作旨意(一元解读)。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时,可能会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时,教师要选择相关的背景、故事、名言、逸事等,帮助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学习之乐。

在学习《论语十则》一课中,教师组织学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适当展开对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一“仁”的讨论,并补充“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反面要求。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补充韩非子的法家的思想核心和庄子道家的思想核心,并加以区别。这样的补充,使学生的阅读过程充满“乐”趣。

又如学习《岳阳楼记》时,教师可由“古仁人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生发开去,借助《宋史·忠义传》对范仲淹的评价“以名节相高,廉耻相尚”,并借用范仲淹的《四民诗》中“道从仁义广,名由忠孝全”的句子,引领学生走进中国古代正直知识分子崇高的精神世界,并与屈原、杜甫和陆游等高贵灵魂对话。这种引经据典的学习,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接受精神的洗礼,阅读的乐趣就更浓了。

文言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所以文言文课堂要努力挖掘文本“趣味”资源,达到“文”“言”并重、“情”“趣”相生的艺术效果。只有这样,文言文教学才能进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理想境界。

篇7

政治经济学课程是经管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整个经济学的入门课程。但是,在很多高校,特别是民办本科院校,政治经济学多有被边缘化的现象。从民办本科院校政治经济学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入手,笔者发现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一刀切都是造成政治经济学教学效果差的主要因素。基于上述几点,笔者提出了高校应提高对政治经济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优化教材内容,更新知识结构,提升政治经济学教学方法与手段,调整考核方式等对策。

关键词:

民办本科院校;政治经济学;参与式教学法;改革

政治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我国高校的经管类专业的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高校的经管类专业都把它作为大一新生入学后的经济学入门课程,但就现实的政治经济学教学效果而言,不甚理想,很多高校都存在着政治经济学课程被边缘化的现象。提出,要重视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党政干部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而作为政治经济学学习的大本营,高等教育更应该走在学好、教好政治经济学的前列。本文将以笔者所在的民办本科院校为例,探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困境,并且试图从这些困境形成的原因入手,探讨如何提高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民办本科院校政治经济学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1.对政治经济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从课程内容的角度来说,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包括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今年还包括了经济全球化的内容。而笔者所在的学校只在大一上学期开设政治经济学课程,而且也只有短短的48学时,这个课时长度只够讲授资本主义部分的内容。而笔者通过对于学生的了解,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民办本科院校的大学生,他们的知识结构中所欠缺的就是对现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了解,砍掉了社会主义部分,更是导致政治经济学课程与我国现有的经济体制改革脱钩这一结果。其次,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民办本科院校的教师构成基本上可以分为自有教师和外聘教师两部分。由于学校的教学任务重,自有教师的数量很难满足每年庞大的招生规模的需求,因此,从校外聘请教师也就成了必然选择,但是校外教师并不了解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没有动力进行教学改革,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对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兴趣非常低,学习效果也比较差,出现大规模的不及格现象也就在意料之中了。从自有教师的角度来说,迫于科研的压力,很多青年教师不会把研究方向放到政治经济学中,而会把目光投向西方经济学或者其他的应用经济学当中,从而导致青年教师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功底比较薄弱,承担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任务时也抱有完成任务的心态,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第三,从学生的角度来讲,高中时期的政治经济学课程属于政治课当中的一部分,致使学生并没有把该课程看成是专业基础课,并且就现在的学生而言,他们会觉得政治经济学说教的味道比较重,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另外,就民办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学生考虑的问题非常现实,那些与就业相关的实践性强的课程比较容易受到学生的青睐,而抽象的理论课会让他们感觉比较枯燥,这种观念会从高年级学生流传到大一刚入校的新生,更加影响了学生学习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性。

2.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很多教师在讲解政治经济学的时候,囿于理论基础所限,只能照本宣科,完全按照书本上的条条框框来讲,很少用到案例,也很少探索更新的教学方法。单纯从教学内容上讲,《资本论》出版于1867年,距今已经有100多年时间,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现实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在讲授时,若不注意到这些问题,不能和当代经济发展相结合,势必导致马克思经济思想的精髓无法传递给学生,自然也就无法达成政治经济学教学的目的。从教材的选择上来说,现在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教材数量很多,但是,内容上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把政治经济学分为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两大块内容。资本主义部分的内容源于《资本论》,从逻辑体系上来说非常严谨,但是教材中讲解知识点时,相关的案例比较少,即使有,也非常古老,和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严重脱节。而社会主义部分主要讲解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从内容上来讲则显得比较松散,而且和资本主义部分的关联度也比较差,缺乏深度的理论分析,也未能充分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问题。

3.教学方法单一

在政治经济学的课堂上,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依然大行其道,依旧是教师按照PPT讲解,学生要么抄笔记,要么抄PPT,而且心思经常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其结果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较少,对于学习态度较好的学生来讲,这种方式还有些作用,而对于民办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本来就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弱,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更是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随着现代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有些课程对于PPT的依赖性越来越严重,教师只是把PPT上的内容讲了出来,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也认为手里有了老师的课件就万事大吉,反正老师讲的内容也和课件上的没什么区别,这大大削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课堂也显得很沉闷。

4.考核方式一刀切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对于政治经济学的考核方式也比较单一,由于平时上课就没有较好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导致在考核学生成绩时,也只能或完全采取一刀切的闭卷考核方式。虽然有平时成绩,但是,并没有办法考察教师是如何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的,其结果要么大规模的不及格,要么就只能调高平时成绩,保证通过率。而正是这种一刀切的考核方式,导致教师更没有动力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等互动教学,同时,也由于学时有限,教师更是不敢耽误课堂上的时间,当然,也认为没有必要。对学生而言,即使课堂包括了案例教学,学生也会认为,这和考试成绩关联不大,缺乏了参与的动力。这两个方面共同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平时上课听讲不认真,考前临时抱佛脚,只能死记硬背知识点,考试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这很显然与政治经济学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二、民办本科院校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的路径

1.提高对政治经济学课程的重视程度

对于民办本科院校而言,其培养目标固然是应用型人才,但是,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我们必然也要考虑到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没有对问题的理性分析,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自身遇到的问题时,会感到迷惑和彷徨。因此,从学校的层面来讲,不应该只重视实践,而忽视理论课的设置。那么,短短48个学时的政治经济学,想要既吸引学生,保证案例教学,又要理论联系实际,显然是一个挑战。同时,学校应进一步关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可以组织教师参加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观摩,组织教师到外校进行考察等等。从教师的角度来讲,要想讲好政治经济学,夯实自身的理论基础非常重要。有很多讲授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师,甚至没有读过《资本论》,其对于政治经济学的理解仅仅是各种各样的教材。而理论基础的脆弱也造成了教师讲课能力的低下,只能照本宣科,不能够很好地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现实,自然也无法传递给学生一个对于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正确态度。

2.优化教材内容,更新知识结构

马克思经济学是科学的理论,它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本质分析,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机制的深刻理解,都已为实践所证实。但是,马克思写就《资本论》的时间距离现在已经100多年,现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比如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并存,并且相互竞争的现象,在马克思的时代并没有出现。因此,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也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进行更新。在教学中应注重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及其经济发展规律的讲授,同时还要突出经济学研究方法。注重讲授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并且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相比较。持续地更新教学内容,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又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提高教学质量。

3.提升政治经济学教学方法与手段

(1)案例教学法。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讲,单纯的理论教学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因此,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比如,教师在每一章开始时,可以设置导入案例,这个案例应该和本章内容相关,但是又不能太直白,关键能够吸引学生关注教师讲授后面的内容。比如,讲解货币起源时,教师可以应用人民币国际化的例子作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价值规律时,可以引用最近一段时间内猪肉价格的波动,追问:猪肉价格到底能不能“飞上天”?这些方式都可以激发学生对市场经济运行基本规律的兴趣。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尽量选取与学生现实生活接近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做足功课,不光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同时,教师在讲解案例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应把案例的答案囿于某个固定的点上,而应该刺激学生多思考。(2)参与式教学法。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够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引入参与式教学法就显得势在必行。参与式教学法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辩论赛、课堂讨论、课堂论坛、学生主讲、角色扮演、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形式。举办课堂辩论赛。教师可以根据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辩题,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把握。所谓真理越辩越明,通过辩论的形式,鼓励学生讨论甚至争论,打开思想的大门。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选定适合辩论的辩题,如对于价值的形成,教师可以设置辩题,劳动创造价值还是自动化创造价值?教师可以按照标准辩论赛的模式设置正反双方,也可以抽签决定。这样,学生为了获得辩论的胜利,自然会认真准备,也就达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辩论结束后,教师要进行点评和总结,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3)讨论式教学。现在的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非常广泛,对很多问题也有自己的看法,并不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就能完全让学生信服的,学生对很多问题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思考。教师应抓住并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讨论式教学。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本着宽容的心态,哪怕学生的想法比较幼稚,也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4.调整考核方式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如果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参与课堂教学,那么考核方式的改革就势在必行,必须调整唯考试论的考核方式。教学考核可以形成特定的考核方式,具体来说,要把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尽量完全体现在考核当中,学生参与的每一项课堂活动,比如辩论赛、课堂讨论、课下小论文、调查报告进行具体量化,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在试卷的内容上也要进行调整,合理分配基本概念的记忆、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对于知识的运用等部分的比例,重点考察对知识的运用。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而不仅是记住。

总之,要改善政治经济学被边缘化的现状,教师就应该在讲授内容上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夯实理论功底,同时,通过优化教学手段,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升政治经济学教学效果的目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政治经济学能够成为受到学生欢迎的课程。

作者:孙亚君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参考文献

[1]甘元玲.参与式教学模式在政治经济学课程中的探讨与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40-42.

[2]左红艳,叶菊华,蔡正军.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政治经济学”课程考试改革研究[J].轻工科技,2016(03):150-151+153.

[3]易正容.参与式教学法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02):95-96.

[4]李先科,李重燕.财经类院校政治经济学教学“被边缘化”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2016(06):84-85.

[5]张庆.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050:49-50.

篇8

对于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流去向———实务界而言,法学本科教育过于学术化和脱离实践了。而作为法学教学中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法则对增进学生以法律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意义重大。就法学教育极为发达的美国而言,其教育的实用性就极强。“教学内容除了基本的法律知识,更加重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了三大能力即法律知识能力、职业思维能力和驾驭法律信息资源能力”,其目的就是培养合格的律师,毕业后就可以进行法律实务的操作。这种“利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多最实用的东西”的教育理念值得我国法学教育效仿,且最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中心,以案例是教学平台,教学过程围绕案例展开。学生通过研究、分析、讨论案例,可以将所学法学知识和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经过不断演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定得到较大提高。同时案例教学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的课堂活跃起来。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能够得到大量的锻炼,展现自己的才华。对案例的解读与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进行热烈的辩论。通过对案例的辨析和讨论,学生的表达能力会有很大提高,也增进了自己对专业的高度自信,案例教学非常有利于职业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实务人员的培养。

案例教学之方法

就中国法学本科教学的现实条件看,法学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应遵循选择合适的案例、课前认真准备、进行案例讨论、课后总结、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步骤。对于合适案例的选择,主要需注意三个方面,即:一、案例的新颖性;二、案例的典型性;三、案例的多样性。对于案例的具体展开,需注意学生是讨论的主角、课堂的主体,教师起到的是主持人的作用。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热情,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除了引导学生积极发言,也要让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分析和见解,再对比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认识更深刻和全面,从而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教师要把握讨论的主题不要偏离教学的正常轨道,讨论内容与案例所涉理论内容相关。讨论完毕后,教师的总结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教师在讲解、分析案例时,要语言精练、要点明晰、重点突出,并将案例分析与所涉及的法学原理、法律条文融合起来,使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来掌握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能够熟练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在具体案例材料的选取上,可以参考近年来出版的各类教学案例汇编教材、判决汇编教材、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案例汇编等。近年来法学案例常见于各种媒体,有些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和学界、舆论界的热烈讨论,选用这些案例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理论问题。以上述原则选取的案例,笔者在本人实际教学中使用的效果反映良好。

司法考试检验法学教育之质量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