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企业金融决策8篇

时间:2023-07-02 08:23:4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金融决策,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金融决策

篇1

关键字:行为金融 并购决策 过度自信 羊群行为

一、引言

并购是企业进入新业务领域最通行的一种做法,可以说是进入目标市场的一条捷径。它作为企业成长战略的一种战略选择方式,能够快速的取得外部资源以促进企业的成长和发展。【1】许多企业基于并购所能带来的管理、经营、营销和财务的协同效应而纷纷加入了并购的热潮。但企业的并购并非真的像管理者想像的那样美好,许多企业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遭到了失败的恶果。从管理者的角度看,管理者的认知行为和资本市场往往是非理性的,为此做出的决策也就相应的表现出非理性。对于管理者的这种非理性的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已有众多的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将这些研究成果引用到金融理论中来,从而产生了行为金融学,对传统金融理论关于金融市场上无法解释的"异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得出正确的实用的研究成果。行为金融学关于投资者个体行为特征的研究同样适用于管理者的行为决策,本文就是从行为金融理论的角度出发研究企业管理者的并购决策。

二、管理者非理引导下的并购决策

(一)管理者过度自信影响下的并购决策

过度自信这一行为特征,可以追溯到由Roll提出得的"狂妄自( Hubris Hypothesis)" 假说,其假定市场是有效的,而经理层是无效的, 以此来解释现实实践中大量的并购失败现象。【3】管理者所表现出的对企业未来收益及成功概率的过高估计以及对风险及不利事件的过低估计的认知和行为偏差称为管理者过度自信。研究发现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往往表现为以下四种:自我归因指管理者往往认为他们的成功是自身能力的必然结果,却常常把失败归咎于运气不好、环境复杂等外部因素。知识幻觉指企业管理者相信随着自己所获得的知识和信息的增多,自己所做判断的准确度会逐渐提高。控制幻觉指人们会相信对于一些事实上不可控制的因素,如果由自己决定则会更容易成功。过度乐观是指人们对有利和不利事件所做估计的偏差是单向的,通常会高估有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低估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Heaton(2002)研究发现,乐观的管理者往往高估企业绩效良好的可能性,低估企业失败的概率。

实证研究证实,在具有丰富的内部可动用资源的经理人中, 过度自信的经理人比理性的经理人更易实施并购活动; 证券市场股票价格对过度自信经理人执行的公司并购行为会做出消极的反应, 市场累计超额收益率是负的,即并购的绩效差。Brown和Sarma (2006)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关系的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程度与企业发生并购的频率正相关,特别是与企业多元化并购正相关;同时,过度自信的管理者进行的并购收益更低,甚至会损害企业的价值。

(二)管理者"羊群行为"影响下的并购决策

羊群行为是指投资决策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 行为受到其他投资决策者的影响并过度依赖舆论, 模仿他人的决策。最初的羊群效应是由Keynes提出的,见于他的"选美论"将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比作选美比赛,无论自己认为的选手多漂亮,评委易于根据其他评委的观点进行投票,即羊群效应。【2】学者对公司理论的研究主要探讨公司融资的非理和公司非理性的股利行为。对公司融资非理探讨了市场非理性和管理者非理性框架下的上市公司融资决策问题,该文详细探讨了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理性和非理性因素,剖析了公司经理羊群行为和过度自信对融资的影响。【4】

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正是管理者普遍存在的羊群行为导致了管理者盲目的并购热潮并且集中于高利润的行业。当企业面临其他企业因并购所带来的企业规模扩大及经营效益迅速提高时,这时企业就会过度依赖舆论而模仿其他企业的决策。或许企业可以通过其他比并购决策更好的决策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但管理者的羊群行为特征促使其进行跟风行为,盲目采取并购决策。不论是公司制企业还是合伙制及个人企业都表现出一种盲从,也许是管理者们只看到了其他企业光鲜的业绩,而没有看到其并购的复杂程度和困难程度,就加入了并购的热潮。

三、管理者非理引导下并购决策的风险分析

(一)高并购费用风险

管理者在制定并购决策时,往往会表现出志在必得之势,而这种过于乐观的心态促使企业加快了并购的步伐。因此,管理者只对并购方案和步骤做了详尽的规划,却忽视了目标企业所能做出的反应。企业在进行要约并购时,目标企业往往会表现出抵触情绪,还可能对收购企业采取极端措施并且设置种种障碍。比如,目标企业可能会重组股本结构,以降低收购方的持股比例,在短期内提高并购成本,增加了过高并购费用风险。

(二)企业整合风险

企业通过并购决策进入一个新的经营领域,并且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规模,但这一并购行为的结束只是成功的一半,并购后的整合状况将最终决定企业并购决策的成功与否。由于前期并购的成功更加增强了管理者的信心,甚至表现出过度自信,高估自己对被并购企业的管理能力,认为短时期就可以内实现企业的整合。岂不知企业所面临的战略、组织结构、制度、业务、人员、职务和文化等方面的整合是相当困难的,需要企业进行有效的安排和组织,尤其要关注企业文化的差异。通过并购方式而得到迅速发展的海尔集团有着自己的经验:在并购时,首先去的地方不是财务部门,而应是被并购企业的企业文化中心。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风险如果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今后的发展。

(三)盲目行动风险

企业不是孤立地在市场中存在, 其经营行为或多或少受到其他企业的影响。在竞争中处于优势的企业, 其" 成功之处"又往往起着示范作用,为其他企业所效仿。企业进行竞争, 规模的大小是一个重要因素。在企业规模扩张中, 兼并是一种短期、直接的有效方式,于是不少希望获得超常规发展的企业, 往往在行业领头企业进行大规模兼并的时候, 也会效仿采用兼并重组的方式进行扩张,而自身企业的实力是否达到兼并的要求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即使兼并行为可能极不适合企业本身发展的特点,企业却一味地追随、效仿, 而产生盲目行动的风险。

(四)行业集中风险

企业为了获得长远发展, 总是倾向于不断进入能获得较高利润的行业, 而退出利润极低或者亏损的行业。在" 羊群行为"的指引下, 市场中往往会出现在某一段时间内, 众多的企业大规模进入或者退出某一行业。而兼并是企业比较青睐的快速进入新行业的方式, 当众多的企业几乎同时采取兼并行为的时候, 所进入行业的规模扩张过快, 竞争加剧, 利润率不断下降, 行业集中风险也就产生了。

参考文献:

[1] 郝颖,刘星.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与投资决策的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5,(10) .

[2]熊智,周雪.投资过程中管理者的羊群效应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报,2011,(6)

篇2

【关键词】定价策略;营销目标;顾客需求;供求关系

前言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风暴以其迅猛之势席卷全球经济,所有的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在逆境中存活,各行各业都迅速调整了定价策略,以期用最小的代价换取存活的机会以待黎明的到来。服装业自然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处于尚在进行中的金融危机下,服装业的定价该如何做调整,这是服装业界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值得其他性质相类似的行业市场思索。

一、定价策略及分类

企业定价策略是指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企业定价的内外部因素的基础上,为达到企业预定的定价目标而采取的价格策略。企业生产通常不止一种产品,企业的产品通常面临不止一个市场,企业的近期目标可能不止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还可能是追求最大的市场份额、最高的满意度等等,以上这些因素都决定了企业在竞争中会有多样化的定价方法。几种常见的定价策略包括:

(一)成本导向定价法

也称全部成本定价法。首先估计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接着估计固定费用并将固定费用分摊到单位产品,求出单位产品的总成本,最后在总成本的基础上加上按目标利润率计算的利润额,这样就得到了价格。经此种方法计算出的价格还应该依照市场情况做相应调整后才能应用于实践。

(二)顾客导向定价法

以顾客对产品的感受价值作为定价标准。定价时,更多考虑的是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感受,而不是产品的成本,不同的服务方式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价值感受,因此同样的产品定价会有很大的差异。

(三)竞争导向定价法

竞争对手的价格直接决定自己的定价。定价时,竞争对手的价格成为主导指标,而忽略上述两种方法中所重视的产品成本和顾客需求。至于所定价格究竟该高于、等于还是低于竞争对手,也要视行业特征、企业目标和企业自身特点等因素而定。

二、影响定价的因素

企业定价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无论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都会对最终的定价策略产生重要影响。

(一)内部因素

企业定价应考虑的内部因素主要有:

1.营销目标。目标越清晰,定价越轻松,营销目标直接决定了定价的方向,如果定价策略与营销目标相左,就好比船航行时偏离了航向,无法到达彼岸。

2.营销组合策略。定价策略要与产品设计、销售渠道、促销策略相配合,因此定价时要从整体方面考虑营销组合策略。

3.产品成本。控制成本是企业的第一要务,若企业的成本高于竞争对手,就必须制定具有竞争性的价格甚至接受赚取较少利润的结果,但价格高于成本是做任何定价决策的绝对前提。

4.定价组织的影响。负责人在制定价格策略时,必然无法忽视整个定价组织的影响因子,小型企业由高层管理者直接定价的情况暂且不提,在大型企业中,诸如市场经理、销售经理、生产经理、财务经理,甚至是销售人员均是定价决策的影响因子,他们的作用不容小觑。

(二)外部因素

影响定价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

1.市场形态。经济学家将市场形态划分为自由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四种,不同的市场形态相应的定价策略各不相同。

2.顾客需求。定价时应该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到消费者对价格的态度及其购买产品的动机,据此来制定价格策略。

3.供求关系。这个因素的影响是直接并且显而易见的:再好的商品如果供大于求,价格势必放低,再普通的商品如果市场紧缺、供不应求,价格都可以一涨再涨。

4.竞争对手的价格。这是定价决策需要参考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在产品质量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如果占有价格优势,势必会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在竞争中抢得先机。

5.其他外部因素。例如经济状况,包括通货膨胀、经济繁荣/萧条、银行利率等因素会影响到定价决策,此外,政府、供应链等其他利益相关方也都是需要考虑的外部因素。

三、金融危机给服装业整体带来的冲击

金融危机的不期而至,使整个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会给企业定价决策带来什么影响?下面以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服装行业为例进行分析,可以从这些数据中找到一些答案。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限额以上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零售额为2655.6亿元,增速相比2007年下降2.8个百分点;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08年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是近五年最低值,相比2007年下降4.96个百分点。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销售增速出现明显下滑,第四季度各月销售增速均跌至20%以下。由此可见,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服装市场销售量的绝对值——销售总额虽然仍在增长,但其相对值——增长速度是明显下滑的。我们在评判整个市场行情的变化时,显然相对值更具说服力、更能反映真实现状。

在价格方面,2008年我国服装类商品零售价格持续下滑,零售价同比下降1.6%,降幅高出2007年1个百分点,从各月价格变化来看,除12月份下滑幅度较大之外,其他各月幅度相当。由此可见,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服装行业整体选择的定价策略是降低价格。

四、金融危机下服装业选择降价的影响因素

影响到行业降价决策的因素源自于何?总的来说就是因为文中第二部分里提到的一些影响因子发生了变化,促成了降价决策的产生。下面围绕具体是哪些因素产生的变化来进行分析:

(一)内部因素

从内部因素的变化上来看,最主要、最明显的在于营销目标的改变。在整个经济态势岌岌可危的情况下,此时的服装行业首要的营销目标是维持企业的生存,保证其盈利状况能够覆盖维持企业基本运营所需消耗的最低成本。虽然有个别企业怀揣的想法是在乱世中伺机称雄,期待在危机中挤占市场,但大环境背景的威胁还是决定了自保才是整个行业共同的声音。

(二)外部因素

在外部环境的影响因子中,最主要的变化发生在以下几方面:

1.顾客需求。金融风暴带来的经济不景气,必然导致节俭主义的重新盛行,服装消费在人们的日常支出中占有较大比重,而且变化快、流行周期短,因而是体现节俭主义的最好载体,未来顾客需求普遍趋向节俭应该是情理之中。与此同时,仍有一部分特殊需求无法忽略,那就是富裕阶层的奢华主义。经济危机无法给这部分人的消费需求蒙上阴影,他们对奢华消费、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不会降低,所以体现在服装上,一定范围的奢华仍将存在。将目标市场定位于这部分消费者的服装企业做定价决策时必然需要充分考虑此类特殊需求,有的放矢。两种主义并存体现在市场价格上就表现为:整个行业普遍定价下调,但部分奢华服装的定价仍然居高不下甚至有一定幅度的上调。

2.供求关系。从严格意义上说,服装市场上并不存在市场饱和的问题,因为人们对于服饰美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衣服再多也不会嫌多。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的情况下,市场需求萎缩的现象已经显露了出来。与此同时供方市场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部分实力较差的企业和品牌已经被淘汰出局,市场份额进一步向优势品牌集中。对于这些优势企业来说,或许这是他们提高定价、赚取更多利润、抢占更多市场份额的潜在机会。:

3.其他外部因素。显然金融危机本身就是外部因素发生变化的最大体现。经济状况萧条、国内通货紧缩压力增大、银行利率调低以刺激内需等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外部因素的变化都左右着行业定价的调整力度和方向。

五、对服装行业定价前景的展望

对于服装业定价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态势,笔者个人有以下看法:

企业可以通过降价来刺激销量的上升。为了应对危机、提升销售量,从2008年11月服装零售企业就开始加大促销力度,打折促销让利活动明显升级,到12月份就已颇见成效。零售企业通过价减量升的途径一定程度上挽回了整个行业的颓势,这也解释了前面所提到的为什么2008年各月服装价格下降幅度相当,而唯独12月份的降幅明显。因此,在可预见未来市场销量增长持续减缓的情况下,定价只有相应走低才能期待一个利润最大化值来维持行业的稳定。

在金融危机的特殊背景下,调整定价,更要特别考虑居民购买力水平的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相比2007年分别下滑了3.8和1.5个百分点。收入虽然在增加,但增速明显下滑的现象必然会对服装市场的定价产生影响。居民消费的理性意识增强,对于需求弹性较大的高档服装产品,较之以前已观望态度将更为明显,此时定价若有一定程度的下调会对观望的部分消费者形成一定程度的刺激,随之增加其购买的欲望。

其实人们都有这样的常识,那就是降价总比提价容易得多,降价是永远不会受到抱怨。金融危机的冲击,让服装行业的企业决策者们将注意力全部放在关注顾客的需求上,而放弃选择成本导向定价和竞争导向定价这两种策略,倾听顾客的声音是最重要的。此时顾客需要什么?他们需要更高的质量、更好的服务,他们需要服装式样、功能上的创新,更主要的是价廉。除去一小部分高消费层,对绝大多数普通消费者而言,对服装提出的所有特质的要求都建立在价格可接受的基础上,此时,价廉的商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吸引力。然而,对于将目标市场定位在奢华主义人群的服装品牌来说,金融危机反倒是他们提价的一个有利契机,抓住这小部分人的心理需求是关键,越是遭受大范围的经济冲击他们想要体现个人价值的心理需求越强烈,此时若是对这部分服装降价,反倒让顾客觉得该商品不足以显示他们的地位、价值,这种提价从某种程度上提升了该服装品牌的可信度。如能考虑针对这部分高消费层,推出高端品牌的限量版个性服装,也可以印上他们的镶金签名等,通过这种创新,使得提价更为合理,也更满足于目标市场的消费者。

【参考文献】

[1]王长友.试析企业定价策略[J].山东煤炭科技,2004(4):40-41.

[2]舒少泽.国际化企业的定价策略[J].统计与决策,2007(10):183-185.

篇3

关键词:行为金融;误区;企业投资;思考

行为金融是当前金融领域的一个新发展,这一金融理论创造性的将心理学引入到了金融学中,从金融决策的微观主体来对于金融行为进行一个解释,这一理论对于创通金融理论是一个创新以及发展,目前行为金融理论应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金融行为决策领域。在企业投融资领域行为金融理论有很广泛的应用,其对于企业投融资行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不过目前我国行为金融在我国企业投融资方面的应用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很少有学者从行为金融的角度分析指导企业投融资行为。本文试图从行为金融理论角度出发,针对企业投融资误区,分别从多个维度进行了具体的解决策略,从而帮助企业更好的去开展投融资。

一、行为金融理论概述

行为金融理论是传统金融学与心理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金融理论,这一理论关注个体心理状态对于金融决策行为的影响,这一理论的基本假设以及核心理论具体如下。

1.基本假设

在基本假设方面,传统金融理论都认为金融决策主体是理性经济人,对于风险厌恶,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行为金融理论则认为决策主体一般都过于自信,实际决策总并不能够充分表现出来理性经济人特质,从而很难实现决策效益的最大化。传统金融理论认为市场竞争是有效的,理性的经济人总是能够把握住各种机会套利,因此市场上最终幸存下来的人基本上都是理性经济人,而行为金融理论则不认同这种假设,因为现实中存在大量反常行为,市场实践中并没有一条最优的路径。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参与者并不都是理性经济人,人的非理性行为将会对于金融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行为金融的研究重点侧重于实际发生金融行为,而不是建设的行为。

2.核心理论

期望理论以及后悔理论是行为金融的两个核心理论,期望理论认为在人为投资决策中,等量的亏损所带来的负面情绪要远远甚于等量盈利所带来积极情绪,期望理论认为在人们股票投资获利的情况下,其往往会继续持有,而一旦股票投资亏损持续减少,其持有股票的信心就会减弱。后悔理论在投资领域的表现就是在投资赚钱的时候,人们会为了没有及早进行投资而感到后悔,而在投资出现亏损的时候,人们又会因为没有及早的退出而感到后悔。当投资者投资股票有亏损、有盈利的情况下,如果其脱手套现,其往往更倾向于售卖赚钱的股票。

二、企业投融资存在的误区

企业在投资融中存在很多的误区,这对于企业投融资决策正确性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总结企业投融资中存在的误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投融资行为从众

投融资行为的从众性是企业投融资中存在的主要失误,企业在投资中往往理性思考不足,在投资项目选择方面,看到其它企业投资赚钱,就会盲目跟进,结果进入之后却发现并不能从中赚钱,从而感到后悔。融资方面,同样存在这种情况,看到其它企业纷纷开展融资投资一些新的项目,企业也不管企业自身是否需要,一味进行跟进,结果往往导致企业背负沉重的债务包袱。投资行为的从众行为表现出来了企业管理者投融资决策的不理性,盲目进行投融资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决策失误。

2.止损机制不完善

企业在投融资方面止损机制不是很完善,在投资亏损发生的时候,企业经营管理者总是心疼沉淀投资,不愿意退出已经发生亏损的投资项目,结果导致亏损的越来越大,进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隐患。在企业的投资项目中,究竟亏损多少企业必须要果断终止投资,很多企业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止损是投资中的关键点,没有这一机制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难以承受的损失。止损机制在企业融资领域的运用不足,主要就是在借贷方进行资金回收导致的风险方面没有应对机制。

3.风险分散不健全

风险分散是企业投融资决策中必须要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做不到风险分散则很容易出现风险一旦发生,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的情况。在投资领域,企业风险分散的不健全主要就是在投资领域部分、区域分布方面没有综合考虑,投资主体方面没有多元化,投资风险转移不够完善,从而导致企业投资风险比较高。在融资领域,企业风险分散的不健全主要表现为就是融资渠道单一、融资结构不合理等等,这导致了企业融资风险的居高不下。

三、企业投融资决策思考

根据行为金融期望理论以及后悔理论的内涵,结合目前企业投资行为存在的误区,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尽量减少投资者的不理性行为,全面提升企业投融资决策的正确性。

1.避免投融资行为从众

从众是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大忌,正所谓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企业投融资需要做到足够理性。在企业投融资活动开展方面,需要注意进行投资项目的分析,对于投资项目的发展前景,盈利空间等进行的全面分析,避免脑子一热进行盲目投资。企业在投资项目的选择方面要独具慧眼,建立起来投资收益评估机制,对于那些过热的投资项目不能够眼热,不能因为自己不介入而后悔。在企业融资方面,需要注意分析融资的必要性,融资使用安排、融资成本承受能力等等,通过全面了解这些方面的内容来确保投融资的准确性。

2.合理确定止损机制

企业投融资决策开展中需要确定止损机制,止损机制包括减少风险发生措施以及风险发生之后的具体损失减少应对。在企业投资项目发生亏损之后,企业要资信分析项目的前景,如果短时间内扭亏无望,而长期来看,项目也没有良好的前景,一旦损失超过临界点,企业就要果断舍弃这些投资项目。不能够因为企业投资发生了亏损,有大量的沉淀投资无法回收,就不愿因进行投资项目的舍弃。在融资风险止损方面,关键就是要面对筹资风险进行预警,通过预警发现风险,并及时进行应对。

3.健全投资风险分散机制

企业的投融资行为总是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在投融资决策中必需要健全风险分散机制,确保对于投融资行为风险的可控性。在企业投资中,企业可以通过投资多元化,投资具有相反行业周期的行业来对冲投资风险,可以选择和一些投资伙伴合作来分担潜在的风险等等,这样就能够较好的实现风险的可控。在企业融资风险分散方面则关键就是要进行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分散融资渠道单一的风险,避免单一渠道抽贷给企业现金流带来巨大的冲击以及影响,通过合理安排融资结构,避免某一时间段内,企业还债压力过大。

总之,行为金融理论在企业投融资决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深刻理解行为金融理论的内涵,有助于企业在投融资决策中规避各种误区,减少决策失误。目前行为金融理论在企业投融资决策中的应用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未来企业在投融资决策中要注意汲取行为金融理论的思想,全面提升企业投融资决策的科学性,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管理者过度自信;投资行为;融资行为;股利政策;并购行为

一、引言

在企业进行价值创造的活动中,金融决策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决定了企业资产的配置,影响着企业现金流的大小,而且决定了资金的来源以及资金成本的高低。科学合理的金融决策,能促进企业顺利发展,不断提高企业价值,反之,则阻碍企业的发展,损害企业的价值。行为公司金融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引入公司金融的研究,以行为人非理性或非完全理性为假设,拓展了公司金融的研究视角,解释了很多传统公司金融理论解释不了的现象。在非理中,尤以过度自信最为引人注目,而企业管理者往往比一般人表现出更强的过度自信。

二、管理者过度自信

在心理学中,过度自信被认为是一种认知偏差,即人们常常过分高估自身能力,而低估风险,并夸大自己对事件结果的控制能力。过度自信并不意味着无知或不称职,而是自我感觉比实际情况更好。在行为金融理论中,行为金融学家主要从两方面对此进行了解释,一方面表现为人们把自己的成功都归功于自己准确的判断和个人能力,把失败归因于运气不好而不是因为自己不称职;另一方面表现为在事件发生后,人们认为事前的预测好于他们实际上所做的,因此他们也会相信自己对将来的预测好于实际。对于管理者来说,他们的过度自信主要表现在决策时高估自己的经营才能和信息的精确性,高估项目的未来收益,高估企业的价值,而低估风险或项目未来现金流的波动性。相对于一般人,管理者更容易表现出过度自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当人们相信事情在他们可以控制时会更加过度自信。由于管理者在企业中处于主导地位,大多数经营活动都在他们的控制之中,这可能让管理者认为自己能够对行动结果进行控制,而低估了失败的可能性。其次,面对的问题难度越大,人们的过度自信程度越显著。公司管理者面临的金融决策问题常常牵涉到许多方面,不确定程度较高,通常没有现成的解决办法,因此管理者常常表现出过度自信。第三,人们在面对与自身利益高度相关的事件时容易过度自信。通常管理者的薪酬高低,以及是否被公司聘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业绩,即他们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密切相关,这使得他们对自己经营企业所做的决策更容易过度自信。最后,传统的公司治理机制可能强化管理者过度自信。如高额的报酬可能使CEO认为自己之所以获得高薪,是因为自己干的好,具有非常高的能力,因此加剧了他们的过度自信。

三、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金融决策的影响

(1)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投资行为。投资决策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务决策,它对企业的经营风险、盈利水平,以及资本市场对企业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的评价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管理者过度自信常常会扭曲公司的投资水平,这与企业拥有的自由现金流密切相关。一方面,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倾向于高估投资项目的回报率,忽视投资的风险。在公司现金流充足时,他们会利用自由现金流进行投资,实施一些实际净现值小于零但他们自认为大于零的投资项目,从而引发过度投资。另一方面,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倾向于认为市场低估自己公司发行的风险证券的价值。当公司自由现金流短缺时,由于他们认为外部融资的成本高于内部资金成本,因此不愿意从外部融资,而是选择首先使用内部现金流,最终会放弃一些净现值大于零的投资项目,进而导致投资不足。这种由公司内部资金充足或短缺而造成的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的表现恰恰说明了过度自信管理者的投资行为对自由现金流的敏感性较高。(2)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融资行为。在公司融资过程中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将通过影响公司的融资行为进而影响公司的融资结构。由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有过度投资的冲动,而且认为公司的市场价值被低估,所以在有新项目需要资金,而企业内部资金不能满足融资需求时,他们常常会通过债务融资的方式达到融资目的,进而导致负债率升高,企业的资本结构偏离最佳资本结构。同时,由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倾向于高估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低估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因此对于债务融资的期限结构,他们更愿意选择成本较低且与回收期相匹配的短期负债。由此可见,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程度越大,企业的短期负债比率就越高。当然,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在影响公司融资行为的同时也会对公司价值产生影响。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常常选择较高的负债水平,虽然这有可能延缓公司投资,但同时高负债水平也限制了他们挪用资金的行为,从而降低了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提升公司价值。(3)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股利政策。公司在股利政策选择过程中也将受到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的影响。由于在融资时偏好于内部资金,为了提供公司内部资金的可获得性,相对于理性的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可能采取减少股利支付政策。另外,管理者过度自信还会通过影响市场投资者对公司的判断进而影响公司的市场价值。由于投资者不能明确地区分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与理性的管理者,当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根据他们高估的公司未来盈利水平状况而股利支付政策后,他们的股票收益将会高于理性管理者股利宣告后的股票收益。(4)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并购行为。收购方的管理者过度自信是很多并购价格过高且没有给收购方带来收益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倾向于低估并购任务的难度,他们会频繁地实施并购,甚至倾向于多次并购和跨行业并购。其次,他们有可能过高估计并购活动所能带来的协同效应,因此相对于理性的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有更高的积极性去进行并购活动。而事实证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进行并购实现的公告收益比理性管理者的低。

四、建议

(1)利用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积极效应。首先,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可以将自己乐观的信念传递给员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从而是他们完成一些貌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第二,相对于厌恶风险的管理者,适度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可以克服风险厌恶,从而将管理者偏好与股东的要求较好地结合起来。第三,过度自信会使管理者果断决策。在现代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下,过度自信管理者的这种行为有助于企业迅速将产品或者服务投入到市场中,抢占有利商机,增加企业价值。第四,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工作更加努力,因为相对于努力成本他们会高估努力的价值。适当利用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积极效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首先,在企业发展困难的初创阶段可选拔任用具有过度自信行为的管理者。其次,在企业处于经营困境时可聘用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最后,在选拔企业高管人员时,应适当配备具有过度自信心理特征的人员。适度过度自信的管理者能够积极承担风险,果断进行决策,有助于企业抓住商机,为企业创造价值。(2)防范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消极效应。尽管管理者过度自信有其积极的方面,但由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在进行财务决策时,高估自己的能力和信息的精确性,低估风险,将决策建立在不合理的设想基础上,因而做出的决策常常不是最优的,导致企业财务行为扭曲,企业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因此,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必须采取措施来防范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的不良影响。首先,要加强管理者对行为决策和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学习。第二,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建立集体、民主决策制度。第三,加快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健全经理人市场竞争机制。第四,完善公司治理。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不仅能抑制人的自利行为,降低成本,而且能够约束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的产生。

参考文献

[1]伍如昕,黄健柏.管理者认知偏差只能带来消极影响吗?[J].经济管理.2010(9)

篇5

关键词:企业金融;投资管理;财务管理;决策;体系

21世纪的经济发展无疑是围绕金融体系所展开的,因为其不仅作为整体经济体系的核心进行循环,而且还起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国际化交流程度加深,企业间交流活动频繁的同时,企业的财务风险也逐渐增多,包括汇率波动、利率变化和物价膨胀在内的问题,不仅仅对企业的预期价值进行了改变,更让企业的实际现金流入问题造成了影响,不断诱发企业的财务风险,甚至国外市场毫不相关的波动也会对国内的企业产生蝴蝶效应,引发连锁性的财务风险。因此,积极制定相应的管理决策体系,对于企业有效控制投融资所带来的决策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金融投资管理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

1.可以实现企业的利益回报

当企业运用适合市场的方式来进行投资时,就可以通过这项投资过程实现企业的利益,或是让企业获得有效的融资。企业利用金融投资可以为自身带来利润,保障经营和发展,提供各项经济活动以资金基础。

2.可以企业的运行机制

金融投资不仅关系当下企业经营效益,也是对企业未来经济发展的推动,因此完善的投资管理机制,可以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然而,在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为了实现目标往往需要冒一定的风险,而且决策的收益越大,风险就越大,风险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失败的投资往往会制约公司发展,导致亏损,甚至破产。因此,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提供对于风险的认识程度,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选出正确且适合的投资方式,这样才能实现金融投资管理的作用,促进企业的发展。

3.可以为企业创造发展空间

当企业加强各方面工作管理力度时,企业的发展空间也会随之得到优化,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比如说企业如果对投资管理人才进行培养,就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有利因素,所培养的人才能为企业选择更合理、更有效的方案,提高企业投资的效率,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实现企业投资决策体系的构建

1.决策方法的基础

优质的决策方式除了需要自身的科学性和知识性指导之外,更根本的还是需要进行调查和研究工作,保障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然而,良好的调查研究就需要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的控制:第一,以清晰的调查管理目标,合理的调查物质投入和时间投入;第二,科学的制定数据收集和信息分析模式,就算是简单的调查问卷也需要经过严密的制定。在整个调查实际开展的过程中,调查工作者需要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不仅仅是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更包括了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对相关数据进行简单的甄别、分类、整合以及分析;第三,完整的调查报告书。除了完成本身的调查之外,还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保障后续调查的进行,并就当前的政策、经济形势及市场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的整理。

2.预测方法的体系

要相对于未来的情况进行有效的预测,必须是对当下的情况进行整合,再通过建立在定性与定量的预测体系。虽然这两种方法存在不同,而且各有优劣,但两者却可以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有效的互补,保障信息的完全性。定性分析以经验为基础,综合各界因素进行未来的推测。定量分析以数据为支撑,以变量之间的转换关系进行市场规律的确定,实现对于未来变化的推测。但由于数据的缺失和不及时性,往往定量分析缺乏数据支撑,大多情况更适合进行定性分析。

3.决策指标体系

投资决策管理的目标体系需要对多个指标进行手机和分析,但选用的标准却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来进行,但选择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国的企业应当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国外和同行的投资评价指标仅仅职能作为参考的意见,尤其需要对该企业投资项目所涉及的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来进行分析,所构建的管理决策体系也应当能够反映该项目各方面的特点,尽可能与企业的发展实际情况相适应;另一方面需要对企业项目投资所呈现的多个目标进行通盘考虑,经济效益只是一个方面,还需要考虑社会效益和品牌形象等,因此,在对项目收益进行衡量时,除了一部分涉及经济效益的指标和要素之外,还需要对社会效益的指标进行收纳,作为项目评价的依据。

三、结束语

企业处于市场环境之中,不得不对自身的管理方式做出转变,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转变,与企业的经营相关的财务活动,例如:资金凑集、外汇流转以及证券交易等。货币资金作为商品价值的直接体现,同时也关系到企业经营效果,而货币资金的管理过程则是对金融本质特征的突出体现。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无不涉及到金融投资管理,构建并完善对于财务管理决策的体系对于保障企业的金融投资甚至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孔飞.浅谈金融投资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J].新经济,2015,Z2:82-83.

[2]刘雅新,丁再印.企业金融投资财务管理决策的体系构建[J].华人时刊旬刊,2015.

篇6

【关键词】小微企业 互联网金融 决策优化

网络信息技术在商业活动中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促进了传统商业模式的改变。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在社会经济中不断普及,小微企业逐渐建立起适应自身的信贷模式,为小微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提供了一条路径,并对传统金融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与此同时,这种全新的、尚待完善的金融模式也存在不少风险,小微企业必须找出对策来应对这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及融资难原因分析

(一)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

金融危机和接踵而至的欧债危机给小微企业带来严峻的挑战,很多小微企业在客观及主观原因的双重打击下举步维艰甚至宣告破产。同时,随着人工、原材料、房租等价格的升高,又使得幸存下来的小微企业面临成本快速增长的困境,小微企业的发展前景显得很不明朗,这些因素导致很多金融机构不愿贷款给他们。难以解决融资问题,小微企业就无法扩大经营规模和进行有效的改革创新,迫使其只能原地踏步。因此,解决融资问题是小微企业面临的首要任务[1]。

(二)融资难原因分析

小微企业之所以面临这样的局面,有其自身的原因,也与金融机构和相关政府政策有着诸多关联。

1.自身的局限性。小微企业自身有很多难以突破的局限性。首先,小微企业规模小,层次不高,市场竞争能力弱,在不稳定的市场环境中缺乏足够的抵抗力。其次,小微企业有限的管理水平,不健全的管理机制(如在财务范畴,普遍存在不规范的操作,易滋生逃税漏税现象),又加大了小微企业在申请贷款时的难度。此外,小微企业没有太多的固定资产可以拿去抵押,使它们在申请贷款时常常难以获得审核通过。

2.金融机构的无奈之选。金融机构愿意选择大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是因为大企业有较高的信用度,雄厚的物质资金实力。而对于小微企业,金融机构提供贷款不仅得不到较高的收益,复杂的程序也加大了办理贷款时的成本。同时,小微企业在信用度和发展性上的不稳定性,使得金融机构在考虑风险性时,尽量排除与小微企业的合作。这些因素导致小微企业在融资大环境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劣势地位。

3.相关政策的缺失。一段时期,国家很多的税收优惠政策都是针对大企业的,而没有切实地为小微企业谋到福利。扶持政策的缺乏,使小微企业一直面临着税收的沉重负担,发展受到限制。目前,我国对促进小微企业发展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体系,也缺乏特殊的扶持政策和真正面向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政策优惠方面处于劣势的小微企业难以难找到更好的发展出路[2]。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意义及创新

(一)互联网金融对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意义

互联网金融的诞生,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注入了血液,激发了活力。目前,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小微企业的灵活性和易塑性使其在经济转型中大有可为,潜力巨大,是国民经济的潜力股。首先,小微企业能够积极调动全民创业的积极性,发挥市场经济更大的优势。其次,小微企业的发展使民生问题得到了改善,为剩余劳动力创造了就业机会,减轻了社会的负担。此外,小微企业也为大众提供了更为丰富商品和服务,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创新

1.网络联保模式。网络联保是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常见模式,它由三个或者更多的小微企业组成。这些小微企业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有牢固的信任关系,他们之间的融资联盟完全出于自愿,并愿意为彼此担保,然后以电商平台的方式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融资额度由几个企业以联盟的需要进行协商,每个企业都对联盟可能产生的债务负连带责任,每个企业根据自身的资产能力还清贷款。电商平台的作用是为小微企业的联盟和贷款提供平台帮助,同时也增加了小微企业本身的信用度[3]。

2.网络信用池信贷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小微企业的网络信用度要好,电商平台不仅是借款人,同样也是贷款人。电商平台将很多信用好的小微企业放在网络信用池里,按照他们的需求,电商平台可以以其自己的名义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在这种模式下,小微企业是独立的,一旦出现信用问题或违约情况,就要对电商平台偿还贷款,而电商平台有连带责任,对偿还商业银行的债务负责。

3.善融商务平台。与阿里巴巴相似,建设银行通过平台的建立为客户服务。个人商城与企业商城是其主要项目,除了向个人提供服务以外,还向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方面的服务。它是小微企业之间的循环贷款,有抵押物作保证。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小微企业进行贷款申请,也可以在企业网银的支持下使用。

4.人人贷。缺少资金且信用度低的小微企业可以运用人人贷这种模式,其以第三方电商平台为依托,将银行与需要借贷的小微企业创建联系。这种模式下,不需要抵押物,只需提供企业信息、银行的信用报告等,电商平台对相关信息进行汇总后,整理给资金提供方,保证程序上的完整。

三、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决策优化

(一)小微企业层面的决策优化

网络联保模式中,小微企业要注意融资联盟成员的信誉度、数量和效益。当融资额度过大或过小的时候,要尽量减少或者增加额度,各成员之间的风险等级应该大体相当,以此来进行相互监督。

(二)电商平台层面的决策优化

电商平台的网络信用体系要不断完善和发展,清楚各小微企业的信用度,并对此进行分析,以降低小微企业的违约风险,在还款能力有保证的情况下,实现企业的效益。

(三)商业银行层面的决策优化

商业银行要有风险预警机制,贷款前,商业银行要对电子商务和小微企业进行相应记录,避免出现虚假情况。一旦有违约现象的产生,要把该企业拉入黑名单并及时进行曝光。

四、结束语

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微企业发展的诸多矛盾中,融资问题是主要的矛盾。互联网金融模式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路径,电商平台、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发挥了其应有的价值,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同时,应当看到,互联网金融模式会衍生出的一定的风险问题,需优化决策、合理规避。

参考文献

[1]晏妮娜,孙宝文.面向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与决策优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7):74-78.

[2]李晓宇,陆昕.探讨面向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与决策优化[J].时代金融(中旬),2014,3(9):35-36.

篇7

关键词:金融危机    中小企业    融资

        在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改善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无疑对拉动内需,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中小企业如何跨越金融危机这道坎,关键是缓解或最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历史性难题,因此需要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与思考。

        1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中小企业对市场感知灵敏、机制灵活,在技术进步、机制创新、创造就业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然而,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在当前严重的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更加凸显,纷纷陷入资金流转的恶性循环之中。国家发改委的分析报告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多万家中小型企业倒闭,倒闭的企业中一是银行资金依赖度较高的企业,二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是一系列融资难负面因素叠加效应的结果。国际方面,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导致外部需求萎缩;国内方面,从紧的货币政策、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都压缩了企业的生存盈利空间,此时,银行更倾向于支持安全边际较高的大企业,中小企业贷款难现象更为突出。

        2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2.1企业开工普遍不足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市场需求大幅下降,很多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的业绩受到影响。与往年同期企业产销两旺的形势形成较鲜明对比,企业普遍开工不足,部分中等偏小的企业几乎处于半停产状态。由于市场总体需求下降,同业竞争情况越来越激烈,一部分企业生存状况堪忧。据行业内人员预计,以出口导向为主的中小企业,产能不足现状十分明显。我国多数外贸加工企业受到较大的影响,主要市场萎缩、价格下滑、汇兑退税损失较大。

        2.2企业的盈利能力下滑

        中小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受到人民币不断升值、原辅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攀升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原本利润空间极其狭小的中小企业未来的生产效益不容乐观。当前钢、铜、铝等原材料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对部分中小企业应该是利好,但原材料价格的涨跌无序同样增加了部分企业主的担忧。如铜价的下降使一些电缆企业受损严重,如航天电缆集团1个月的时间因铜材料库存而导致直接经济损失180万元。华星化工在国际原油价格为100美元/桶时购进了一批原料,可保证2个多月的生产,但目前国际油价持续下跌,造成生产必然产生巨额亏损的尴尬境地。

        2.3银行惜贷现象严重

        金融危机形势下,需求下降、成本上升,将同时诱导经济、金融资源向垄断企业或大型企业倾斜和配给,通过替代效应的形式,相对削减中小企业的可贷资金渠道。此外,在随后进入的宏观经济衰退或紧缩阶段,随着中小企业经营风险与信用风险水平的大幅度上升,信贷配给现象将趋于更加严重,可贷资金又可能发生绝对性的削减。

        3我国中小企业克服融资难关的对策思考

        3.1积极落实国家支持中小企业信贷政策

        对因金融危机影响暂时面临经营困难,但基本面较好、信用记录较好、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的中小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坚持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加快调整中小企业结、付汇管理标准,从2009年开始,一般企业预收货款结汇比例要增加,对单笔金额较小出口预收货款,不纳入结汇额度管理范围;调整企业延期付款年度发生额规模,为涉外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创造有利条件。

        3.2不断创新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服务机制

        实行中小企业贷款专项考核,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应高于本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新增中小企业贷款同比要实现多增;城市商业银行力争实现全年大部分新增贷款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农村信用社农村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应高于除农户贷款以外其他贷款增速。积极开展中小企业股权质押贷款,推广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供应链融资、票据融资等贷款品种,积极发展信托融资、租赁融资和有特色的理财产品。缩短贷款审批周期,中小企业贷款审批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

        3.3大力推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

        要是符合相关法规、政策的优质中小企业就可以进入资本市场,挑选一批成长性较好、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中小企业作为发行集合债和公司债的后备资源,及时做好初审与推荐工作,抓紧组织上报。这样不仅给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新鲜血液,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得到体现。与此同时国家还应该积极为中小企业在二板市场上市创造条件,为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舞台。

篇8

关键词:自由现金流量 可持续发展 债务融资比率 利息保障倍数

一、研究目的与思路

根据供电行业“十二五”规划,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投资总额将达2.55万亿元,比“十一五”期间投资增加1.15万亿元。为满足电网建设的资金需求,在现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发行债券、银行贷款等债务融资方式成为解决电网建设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之一。

债务融资的税盾效应及杠杆效应可让有限的资本金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但同时,本息固定支付的硬约束性质也会带来财务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等。要平衡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需根据电网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债务规模,以保证企业拥有充足但不过剩的现金流量用于投资、经营与支付本息等。

由于自由现金流量充足与否,决定着负债经营的企业是否既能按既定规划的发展速度实现企业增长、又能按期偿还债务和利息,因此,本文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思想,研究电网企业适用的债务融资决策模型,通过分析债务融资比率的变化对相关财务管理指标的影响,测算理想的债务融资结构,并将决策模型应用于电网企业相关财务数据的分析中。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一)自由现金流量定义

(二)自由现金流量计算公式

(2)资本性支出指企业为维持正常经营或扩大经营规模,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及其他资产上的新增支出;

(3)折旧及摊销包括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的摊销费等;

(4)营运资本指流动资产减去无息流动负债的差额,营运资本的增加即为期末营运资本与期初营运资本的差额。

(三)自由现金流量分类

由于股权自由现金流量计算方法体现了企业所有者权利要求,并考虑了偿债因素,下文采用股权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四)自由现金流量理论的应用意义

比起通常意义的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量的理念考虑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因素,且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思想一致。因此,考虑融资规模时,比起用传统意义现金流量指标分析财务风险,运用自由现金流量理论进行融资分析更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债务融资决策模型设计

(一)电网企业融资环境分析

首先分析行业特点。供电行业属资金、技术密集行业,电网建设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期长等特点。另一方面,我国电力市场现处成长型阶段,投资回报率相对稳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融资风险。

其次分析政策环境。由于电网企业的资金流出主要用于电网工程建设等资本性投资,电网基础设施扩建和升级关系国计民生,其资金需求刚性较强,一般按中长期规划及年度预算开支。同时,受政策影响,股权融资方式在电网企业运用较少,债务融资运用较普遍。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这里首先探讨一个术语的含义:理想的债务融资比率,指在既满足偿还本金与支付利息的前提、又能提供充足的现金流量以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企业债务融资额占总资产的比重。

此时企业所有者的自由现金流量比债务融资比率合理时要少,现金流入不能保证企业按预计速度发展,偿债风险也相应增加。

由此可见,债务融资比率定为多少对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充足与否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探讨债务融资决策模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定位在如何测算理想的债务融资比率上。

(三)模型设计思路与假设

要判断怎样才是理想的债务融资比率下,需借助相关财务管理指标进行评价,比较典型的有:一是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收益/利息),该指标值越大,偿债能力越有保障;该指标通常不应小于1,否则企业将面临无法按时支付利息的偿债风险;二是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回收率(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平均总资产),该指标剔除了企业规模大小的影响,使模型结论具有可比性;该指标通常应大于0。

债务融资比率的变化,将对上述两个指标指标产生影响,因此,假设以债务融资比率作为自变量,利息保障倍数、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回收率为因变量。而选取不受债务融资比率影响的量作为非变化量,包括:

(1)总资产报酬率,与企业经营成果直接相关,非直接受融资政策影响,可通过预测数据计算得出;

(2)由于资本性支出需求的刚性较强,折旧政策具有固定性,且营运资本增加量受融资结构变化的影响不具明显性,本文假设资本性支出比率、折旧及摊销比率、营运资本增加比率为非变量,可通过预测数据计算得出;

(3)本文暂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物价指数变化及递延所得税的增减等因素影响。

(四)模型建立

上述函数模型中,函数⑦为单调递增函数,因变量越大、对应的自变量值越理想,即债务融资比率越大、产生的可供企业所有者支配的自由现金流量越多。

但债务融资比率不能无限增大,因债务的增加将加大偿债风险,体现在递减函数⑧中,即利息保障倍数随着债务融资比率的增加而减少。

要考察函数增减变化的速率,通过对函数求导可反映出。通过对变化速率的比较,可选择自由现金流量回收率及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增加得快、减少得慢的自变量取值区间,并结合行业标准等口径,寻求的理想债务融资比率。

四、电网企业应用举例

(一)模型应用分析

(二)模型应用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在2009-2011年间的理想债务融资比率分别取x(2009)∈(57.10%,65.22%)、x(2010)∈(69.69%,97.12%)及x(2011)∈(62.95%,79.23%) 较为合适,因为在这个区间既能较充分地利用负债提高自由现金流量、又较好地保证偿债能力。

2009-2011年间,中国南方电网的实际债务融资比率分别为42.18%、45.52%及46.52%。结合上述对函数模型及图像含义的分析,得出结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09-2011年间债务融资决策较为保守和谨慎,体现在债务融资比率较模型应用结论偏低,利息保障倍数偏高。

一方面,由于低债务融资比率的决策可能导致其经营产生的自由现金流量较低,低于债务融资比率处于结论区间时能产生的自由现金流量,可能影响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另一方面,中国南方电网属大型国有企业,比一般企业需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因而其对偿债相关风险的规避意愿比一般企业更为明显。

如果中国南方电网在未来债务融资结构预测与方案决策时,预测数据与其历史数据相差不大,笔者建议,可按适当提高债务融资比率,至模型应用的结论区间内。考虑到电网企业规避风险的责任较大,将债务融资比率提高至结论区间的下限处附近为最佳。

五、模型实用性评价

本模型作为对未来数据的预测手段与决策参考工具,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过程中体现了实用性:首先,模型中假设的非变量,在电网企业可通过中长期规划、中短期预算及计划等数据中选取,在取数来源上具备了可行性及操作的可实现性。其次,该债务融资模型权衡了债务融资比率对电网企业的偿债能力及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模型的设计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理论、体现了充分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再次,本模型运用常用财务管理指标进行多方分析,计算过程简单易行。

本模型的局限性在于,由于篇幅限制而简化了债务融资考虑的因素,只取自由现金流量回收率、利息保障倍数两个财务指标作为因变量,在实际运用中,企业可按需选取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另一方面,本模型为简化计算而按照自由现金流量回收率、利息保障倍数两个财务指标同等重要的前提进行分析,由于企业实际情况和管理者风险偏好程度不同,实际运用中可对因变量按重视程度乘以加权系数,以适应不同的决策需要。

参考文献:

[1]Michael C. Jensen,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 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s [Z].U.S.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1986

[2]Larry H.P. Lang (郎咸平),A Test of the Free Cash Flow Hypothesis: The Case of Bidder Returns. New York.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9 (1991) [J]:315-335

[3]哈佛商学院管理全书(第二册)[M].北京:致公出版社.2001.329-34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