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家校沟通中的策略和艺术8篇

时间:2023-07-02 08:23:4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家校沟通中的策略和艺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家校沟通中的策略和艺术

篇1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管理艺术 强化策施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同时,班主任是推进学校文化、提升教学质量的主体力量。一个和谐、健康、向上的班级离不开班主任的组织管理和悉心照料。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需要从学习成绩、思想理念上关心学生,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班主任管理艺术的价值含义

在教育行业有这样一种说法:“没有当过班主任的教师是不完整的教师。”这句话再一次说明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班主任作为校园班级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学生发展水平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因为小学生的生理年龄大多在7岁~12岁之间,处于自我意识逐渐萌发的阶段,因此他们的性格较活泼多动,难以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小学班级的管理者要在管理措施上下足工夫,通过爱心、诚心、真心,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进取精神、学习意识,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项发展策略,引导小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因其工作特质中蕴含的多样性,班主任开展的各项教学策略被称为“特殊的管理艺术”。

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在开展管理工作的同时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在管理态度上,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仍然保留“师道至上”的理念,在教育学生的态度上难免严厉,试图建立教师的威信。这样虽然取得一定的教育成果,但是使小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隔阂,使小学生过于畏惧班主任。

其次,在教学策略上,小学生的性格活泼好动,教师班主任要在管理模式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管束。但是很多教师都面临“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的教学现状,导致对小学生缺乏科学的管理引导。除此以外,因为很多班主任工作者还担当着班级其他专业学科的教学任务,还要负责管理学生课间操、午饭、休息等多个方面,事务繁杂下难免力不从心。

三、强化班级管理艺术的具体策略

根据心理学家对小学生的分析表明,在小学适龄儿童中,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照顾、关怀决定了具体的发展成效。因此在班级管理艺术上,班主任要从不同的方面实现班级管理艺术的优化,具体分析如下:

1.以生为本,深化沟通艺术。

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弯下腰”的教育姿态,转变为“蹲下去”的教学态度。班主任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完善的教学关系,在管理过程中融入沟通艺术,深入了解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如何学会转换角度,理解学生的诉求和需要。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路人,除了要做到“教学相长”外,还要对各项沟通教育手法有所创新。只有学会和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才能倾听学生的唠叨,了解他们的困惑、问题、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亲和力,实现心和心的交流。

2.加强领导,增进组织艺术。

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核心所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得益于班主任的正确领导。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改变“一人独挡”的班级局面,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更融洽。班主任教师要采取不同的联合,挑选有组织能力、有领导能力、有沟通能力的优秀学生组成班级小干部,培养一支优秀的班级队伍。在举行活动、实施策划等过程中,鼓励学生享有荣誉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翁”,积极发挥他们的学习动能,在提高班级凝聚力的同时,克服自身的弱点。也要让小学生成为班主任的小助手,帮助班主任处理班级各项事务。

例如,五一劳动节到来之际,利用这一契机,开展“谁是最美劳动者”系列板报评比。笔者在开展班级活动时将班级36名学生以6人为一组,分成不同的策划小组。在课堂上抽出10分组的时间,请学生自己分配活动内容,并在利用课间活动小组的时间,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形成属于自己的板报,增进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配合能力。

3.知根知底,融入情感艺术。

在小学生中,既有发展共性又有发展差异。因此,班主任要积极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建立强大的情感支撑。首先,班主任要以饱满的热心融入教学工作,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心。然后以“致家长的一封信”、“学期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然后组织家长和学校形成合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通过激励措施,对于一些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鼓励,用耐心细致的工作感染学生,使他们了解知识的重要性和进步的价值含义。通过人际关系的调整、班级制度的管理,确保小学教育事业进行得更加顺利。在班级内板建立一个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确保班主任管理工作更见成效。

四、结语

在班主任管理艺术中,沟通艺术、组织艺术、情感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广大班主任教师要立足于当前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通过小组教学、校园家庭联合等实践类教育模式,突破教学瓶颈,增强班主任工作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广大教育工作者还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站立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使小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分享、善于沟通、勤于思考。

参考文献:

[1]杨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班主任工作探析[J].大众科技,2010,(02).

篇2

【关键词】中职教育 班主任工作 沟通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39-01

中职学校的学生处于心理走向成熟的前期,渴望独立、自我意识较强,而且极易产生逆反心理。多数中职学校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面对学生的不听话、叛逆等行为常采用“高压”政策或“置之不理”政策,最后往往都得不到较好的效果。严厉的说教和批评容易导致学生的反感与抵触,放任的策略最后往往使许多学生自暴自弃,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发现,在班级管理中合理运用沟通艺术,长期坚持后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所谓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要求班主任作为班级事务的组织与管理者,应当重视有效的沟通对于班级事务的管理作用。沟通如果顺畅必然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与指导,服从班主任老师的管理方法,纠正班级中存在的不良风气和不良习惯[1]。

一、中职班主任应当具备的沟通素质

班主任管理着班级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和生活,因此,班主任与本班学生的关系是最广泛、最密切的。中职班主任要进行有效的沟通首先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是学校教学任务的完成者,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德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中坚力量,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体。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对于学生的政治性、思想性有重大的影响,班主任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政治水平,能够区分政治问题,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

班主任工作中的沟通素质还要求班主任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中国教育家一贯主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就是强调教育工作者的亲身示范作用。班主任为人师表,必须坚持奉献精神,同时应当具备心胸开阔、坦荡无私、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道德素养。良好的道德水平是班主任与学生建立沟通的基础。再次,班主任应当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沟通水平,言谈举止大方得体,能够倾听他人意见,也能够合理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沟通的意义。

二、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沟通艺术

1.尊重学生是提高中职班主任沟通效果的法宝

中职学生学习成绩偏差、自律性差、学习习惯不好,然而即便如此,班主任也决不能因此给他们贴上“差生”的标签,相反应当更加爱护学生的自尊心,更加尊重学生,恢复学生的学习信心与学习兴趣。长期以来,我们的班级管理普遍采取高压政策,班主任往往在班级管理中树立了绝对的、不容侵犯的权威。尽管这种高压政策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但这种绝对权威式的沟通行为扼杀了学生的个性,阻碍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甚至让学生在心理造成恐惧学校、恐惧老师的阴影,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创造能力的养成。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尊重学生是教育的基本道德,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需求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才能向班主任或教师敞开内心世界[2]”。因此,良好的沟通技巧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班主任要经常跟学生打交道,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对手机、Ipad等上网工具兴趣浓厚,且运用自如,在网络平台中,学生不但愉悦了心情,还从中找到了自信和骄傲。班主任对此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借助网络平台中的QQ、微信、微博等媒介加强与班级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如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开通班级微博等。班主任应该把学生的人格、自尊心和正当的要求等摆到正确的位置上,真正尊重学生,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和意愿,通过让一部分学生分担班级工作的形式建立“信任”关系,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活动中建立的“尊重”关系,学生通过这个过程对师生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得到尊重和信任的学生才会乐于与班主任进行交流与沟通。

2.合理运用语言交谈艺术是提高中职班主任沟通的捷径

语言交谈艺术在社会的沟通、谈判、对话、磋商等活动中有广泛应用,语言艺术运用得当不仅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在班主任班级管理中,语言交谈的艺术对于沟通同样重要。认真倾听是师生沟通的桥梁,也是班主任老师在教育和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想法和思想动态的最有效的渠道。例如在同学生谈话时眼神注视学生,不时点头赞许以示对学生谈话的认可,并可以适时发问,引导学生继续话题,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倾听,从而提高沟通的效率和效果。此外,班主任要想取得良好的师生沟通效果,还要学会赞美学生。赞美必须发自内心,应注意赞美学生的具体的行为和变化,而不要笼统地夸某个人好。适当的赞美与表扬会使学生更加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往积极的方向努力,反之则会使学生产生消极、堕落的心态,甚至“破罐子破摔”,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理智与学生进行沟通,避免情绪化沟通是谈话沟通艺术性的组成之一,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要讲求正确的批评教育方式,不能情绪化。学生犯了错误,适时、恰当的批评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使错误及时得到改正。班主任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有效沟通不仅仅是一句空话。避免情绪化带来的班主任收集信息断裂,沟通障碍,难以对学生的问题做出适当的处理等不良后果[3]。

三、结语

中职学校班主任在工作中除了应当具备以上沟通素质和沟通技巧外,还应当根据班级管理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管理素养,从而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并做好班级管理与引导工作。

参考文献:

[1]卞友江,张勇.谈教师如何更好地与学生沟通[J].职业技术,2008,(95).

篇3

【关键词】班主任;家访;策略

时下,学校在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作用及影响在逐渐弱化,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常常严重冲击学校教育,用形象的公式比喻就是“5+2=0”,就是说,学生在校5天的教育常常被家庭社会的2天影响所抵消。班主任家访是沟通家校之间联系的桥梁,通过班主任有效的家访,能够引导家长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促进家校合作,避免“5+2=0”现象的产生。

笔者认为正确的家访策略家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式要多样

有效的家访并非单指班主任登门拜访,可以包括登门走访、家校联系卡、电话访问等多种形式。

1、登门走访,制造惊喜,创造奇迹。

登门走访,可以让学生和家长获得一种尊重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关怀的温暖:教师放弃休息时间,不辞辛苦来到家里是为了让自己及时改正缺点,督促自己进步,而且教师对自己在学校的表现有如此全面的了解,也体现了一直以来对自己的重视。

2、家校联系卡,沟通你我他。

家校联系卡制度可以保持家长和教师之间经常性的交流,及时准确地掌握孩子动向,把握孩子成长的脉搏。小小的联系卡辗转于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仿佛一条感情的纽带,架起了一座家校共同关心孩子成长的桥梁。

3、电话家访,使家校的距离更近了。

学生病了,打个电话询问询问病情,可以让学生与家长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温暖;对于急需解决问题又迟迟不肯露面的家长,可以通过电话联系,告知家长急需配合的地方,并给出具体措施……电话家访,省工省力,小小电话机可以拉近学校和家长的距离。

二、方法要灵活

班主任家访不能只图形式,要有丰富的内容。班主任家访或是为了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或是为了发现学生问题,或是为了向学生报喜,或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家庭困难。家访的目的不同、对象不同,采用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1、根据不同家长对象,因人而访。

(1)对于有教养的家庭,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

(2)对溺爱型家庭,交谈时,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适当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

(3)对放任不管型家庭,班主任在家访时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期望心理,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2、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因材相访。

(1)班主任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要一分为二。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既要肯定优点,又要提出不足,使家长不放松教育,并通过家访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2)对待学习效果较差或某方面表现较差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唤起家长关心学生的热情,然后与家长就事论事地指出学生工作、学习中的不当之处,提出切实的改进意见;绝对不要一味指责缺点,要善于发现闪光点。

(3)我们的教育往往可以做到“促两头”,却往往会忽视了中间这群不惹眼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加强对这部分人的教育。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既肯定其好的一面,也要指出他不够的地方,唤起家长的教育热情,并共同努力促使孩子下阶段好好努力。

三、沟通要讲艺术

1、要主动预约。

进行家访尽可能与家长有预约。这样做的好处在于:(1)加强了家访工作的计划性、目的性;(2)家长有所准备,谈话易入正题,双方容易达成一致意见。预约家访做好了,联系密切了,还可以发展应邀家访和电话往来,达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预约家访制度形成后,并不排除一些偶然性的家访。

2、要尊重家长。

在与家长的交往过程中,班主任应做到文明礼貌、尊重家长。特别是学生在学校犯了错误的时候,班主任仍不应该忘记在谈话时给对方以尊重,更不能当着学生的面训斥家长。否则,家长有可能将这种羞愤之情转嫁于学生,极易形成学生与班主任的对立。当教师与家长的看法有分歧时,应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做到以礼待人,以理服人。

3、要客观评价学生。

客观评价指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班主任向家长介绍情况时,要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这样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切不可毫无根据地对学生做出能力和行为等方面的评价。班主任对学生任何不慎重的评价,都会伤害学生和家长的感情。班主任家访时要注意斟酌语言,措词要有分寸,千万不可因失言导致失礼。

4、要委婉巧妙批评。

篇4

关键词:沟通;类型;对策;合作;统一 家长和老师之间并不缺乏沟通的机会,但是沟通的有效性值得我们追问。教师与家长之间如何有效沟通,增进了解,共同承担起教育之责,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那么,现在的家长具有哪些特点?老师又该如何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呢?

一、现在的家长和以往的不同

1.要求极高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对学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上往往是不惜代价,但是在投入的同时,也自然要求高回报。这个回报就是孩子的优异表现,当这个目标不能达到时,家长就会找原因。这个时候,学校工作中的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就会被无条件地放大。

2.关注面广

家长从以往的关心孩子在校的日常生活,扩展到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能力发展、知识发展、社会关系发展等,可以说是面面俱到。

3.性格各异

热情的家长对学校的任何事物都要过问,内向的家长不大主动和老师交流,这两种类型的家长都容易对老师、对学校产生误会。

4.工作繁忙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许多家长工作繁忙,对孩子在校表现不闻不问,老师很难有机会与他们沟通,容易产生隔阂。

二、不同类型PK不同攻略

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策略,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

1.金口难开

对策:主动

对于这类家长,老师应该主动与他们建立朋友关系。刚开始老师可以和家长拉拉家常,谈一些与教育无关的事。老师还可以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与他们谈谈彼此共同关心的事情,使家长觉得与老师交流很轻松,逐渐建立朋友般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慢慢与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由于家长和老师建立了朋友般的关系,在交流孩子的问题上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变得主动了。

2.工作繁忙

对策:巧用现代化手段

工作繁忙的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较少,他们对孩子信息的了解都是间接的,不是内容不详,就是内容不符,甚至都不知道。因此,一些现代化的联系方式就派上用场了。

(1)短信。以短信的形式向家长发通知,不仅能够让家长及时、细致地了解学校及班里的情况,还可以防止家长遗忘通知上的重要内容。

(2)QQ群聊。老师可以给自己班里的家长建立QQ群,聊聊孩子在校、在家的情况,促进老师和家长间的沟通。同时,家长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育儿经验。

(3)微信。对于难得上网、工作又确实忙得不得了的家长,老师可以定期向家长发微信,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

通过有效利用博客、微博、微信等交流手段,让碎片化的信息准确、高效传达。

3.过度热情

对策:请他做家委会成员

老师可以请这些家长来做家委会的成员,让他们来为班级的环境创设、学校活动等出谋划策。当教师与其他家长沟通遇到麻烦时,也可借助这些家长来做家校工作的桥梁,请他们代表老师跟其他家长沟通,帮助老师做好其他家长的思想工作。因为有时候家长间的交流比老师的苦口婆心还要有效,所以,老师要珍惜这些不可多得的帮手。

4.喜欢挑剔

对策:主动+热情+真诚

欢欢(化名)妈妈不满意老师给欢欢安排的座位,多次找老师提要求,一会儿说窗边空气好,要坐窗边;一会儿说周围学生好动,影响孩子。对此,老师跟家长解释,随着家长对孩子教育期望值的提高,要求学生座位应当作为一项公平的教育资源来分配的呼声越来越高,近年来,学生座位轮换制在我国不少城市的学校推行,我们也是如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欢欢妈妈再也没有向老师提出调换座位了。

5.溺爱孩子

对策:谈心聊天+真心关怀

对于这类家长,老师要充分利用接送时间,通过与他们聊天,把自己对孩子的关心表现出来,让这些家长放心。

教育孩子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家校必须合作,育理念,达成教育共识,实现教育同步,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家校沟通,采用不同的艺术,但愿能开出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王怀玉.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2]李文霁.孩子,这就是我给你的爱[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篇5

一、选择合适的沟通场合

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沟通效果有3个要素:场合、气氛和情绪。其中,场合是排在影响沟通效果的第一位的,这说明场合在沟通效果当中的重要性。

前段时间听过这么一个案例,说是在期中考试之后,校长在一个教师办公室坐了下来,对一个物理教师说,你教的这两个班级的物理成绩怎么比其他班级低了好几分啊。这个物理教师非常尴尬,因为当时办公室还有几个其他的教师在场,校长的这句话极大地刺激了这个教师。当时,这个女教师就没有给校长好脸色看。之后,她对自己的丈夫说起了这件事情。第二天中午,这个“仗义”的丈夫在外面喝了点酒,然后开车去学校“讨说法”。当时,校长正好在校门口值班,这个丈夫把汽车开进来之后,朝校长走过去就骂,说电动门开得不够宽,并有想动手的架势。这时,这个校长后退了几步,并说:“你可能喝多了一点,有什么事情我们到校长室去慢慢谈。”这句话给了校长下台阶的机会,那个丈夫没有出现更过激的行为,而是骂骂咧咧地走开了。

这个案例说明了要在合适场合沟通的重要性。一开始,这个校长没有选择合适的沟通场合,在办公室当着其他教师的面来批评女教师,使得这个女教师下不了台。后来,当这个校长面对女教师丈夫的威胁时,要求到校长办公室去解决问题,而没有在校门口直接继续冲突,避免了更大的尴尬。

二、注意沟通的肢体动作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高贵与尊严、自卑和好强、精明和机敏、傲慢和粗鲁,都能从静止或者运动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上反映出来。”心理学家也指出,肢体动作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中,会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某所学校的一次期末工作会议上,校长像以往的期末工作会议一样,传达了教育局召开的期末工作会议精神,回顾了学校一学期以来的各项工作。校长在主席台上讲得唾沫横飞,而有些教师对于某些会议内容并不是很感兴趣,在下面窃窃私语。这时,让人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校长当时可能心情不大好,用食指对准了一个正在下面讲话的老年教师。这个老年教师发现之后当时就跳了起来,拿过自己旁边还有茶水的杯子,把杯子里面的水连同茶叶一起泼向了主席台上的校长,引起了台下教师的一片唏嘘声。

不管怎样,用食指对准别人说话是不礼貌的。很显然,这个老教师也还是有点老资格的,他对校长这样的肢体动作很反感,也做出了过激反应。在这一事件中,不管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校长肯定会吃亏。有些校长由于当校长的年头多了,难免会有一种优越感,在与教师沟通的过程当中也会有一些高高在上的气势,如果在这样的情形下校长还有一些不大妥当的肢体动作的话,那有些教师就可能会不买账,从而产生不良后果。

校长当然要尽量避免一些不妥的肢体动作,但是也不能对所有的肢体动作退避三舍,而应该恰当地运用一些比较合适的肢体动作。比如说,校长在倾听教师说话的时候,可以身体微微向前倾、目光对视教师,表现出一种很专心的样子。在当教师讲到重点或者比较合理的地方时,校长应该点头微笑。这样的肢体动作会让教师感觉自己得到了尊重或受到了重视,校长在用这样的肢体动作与教师沟通时,沟通效果就会加分。

三、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心理学家指出,情绪状态对信息的传递影响很大,如果双方都处在激情状态或心境不佳的时刻,就难以沟通意见,甚至会歪曲对方的信息。

听说本区有位校长在与教师沟通的过程中很有技巧,不管多么怒气冲冲的教师走进他的办公室,他都能让来者心平气和地离去。笔者一直很敬仰这位校长,也很想知道他与教师沟通的秘诀。后来,有机会和他一起上研究生课程,在闲暇之余与他聊起了坊间对他在沟通技巧方面的评价。他微微一笑,说这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只是当有怒气的教师走进他的办公室的时候,他就让教师尽情发泄情绪,自己只是充当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在倾听的过程中有时还会附和几声。等教师说得差不多的时候,他经常会说这样的话:“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你有这样的想法是正常的。”这时,教师一般都会缓和一下情绪,觉得校长是理解自己的。如果教师还带有一些情绪的话,这个校长还会与他慢慢地聊,把教师的心情处理好。等教师的心情处理好了之后,教师在看事情的时候就会更加客观一些。然后,这个校长就会开始摆事实、讲道理,着手解决教师的事情,让教师心平气和地走出校长办公室。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抗拒的人,只有抗拒的心情。校长在给教师安排工作的时候,有些教师会有一些抗拒的情绪。这时,校长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教师,而是要静下心来,用自己的智慧来先处理一下教师抗拒的心情,让教师放下包袱,接下来的事情就会迎刃而解了。

四、巧用几种沟通策略

校长在与教师的沟通过程中,不妨运用几种沟通策略,让自己与教师的沟通更加顺畅。

翻译员策略。校长在与教师的沟通的时候,不妨用“你的意思是……”作开场,这会使得校长与教师的沟通有一个好的开头。

太极拳策略。校长在与教师沟通一些比较复杂的事情时,不妨像打太极一样,慢慢地说开去,用比较曲折的方式说明自己的真正用意,让教师有一个缓冲的过程,然后能够接受校长的观点。

“因为”策略。很多家长在说服孩子的时候,都会用一些比较让孩子接受的理由来说服他们。其实,成人也是一样的。校长在与教师的沟通过程中,不妨用几个“因为”,这些“因为”后面可以是一些白纸黑字上写的一些政策性的东西,也可以是一些大家显而易见的事实。校长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与教师沟通,教师就不会无理取闹,而是心服口服。

一致性说服策略。有时候,我们无法说服某个人会请一些救兵过来,一致性去说服他。有时候校长的说服力也是有限的,在与教师沟通的时候不妨借用一些其他的力量,比如说教师信得过的朋友、副校长等,几种思想汇在一起,几张嘴巴联合起来,这样去说服教师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一些。

当然,校长与教师沟通的策略是不止这些的,校长平时要多学习、多总结,对待不同的教师和不同的事情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让沟通变成一种艺术。

五、推倒一堵墙,建起一座桥

记得有一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有这样一个节目,每次牛群说一句话的时候,对方都会很开心,但接着,牛群又会用“但是”把话题一转,令对方感到很不舒服。有一个教师曾经跟笔者讲过他们学校的校长,说他们学校的校长就很喜欢说“但是”一词。有一次,校长对他说,他班级的卫生包干区打扫得很干净,他听后非常高兴,认为校长在说他这个班主任带班有方。但是,这个校长又用了一个“但是”,说但是他班上学生出来打扫包干区的时间稍微晚了一些。这时,他心里自然有点不高兴,觉得这个校长有点吹毛求疵。

在校长与教师的沟通过程中,“但是”是横亘在校长与教师之间的一堵墙,成为教师心中的一个心结。所以,校长不妨把“但是”这堵墙给推倒掉,用“同时”或者“而且”来建起一座校长与教师沟通的桥来。

篇6

关键词:家校互动; 策略; 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065-001

所谓“家校互动”,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力的两个社会单元――家庭和学校,在育人实践中,相互沟通、相互配合,以达到育人目的的一种教育模式。这里讲的“互动”,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更多地得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更多地得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使学校与家庭在育人这一共同目标上达到“无缝衔接”,并最终创造出使育人对象个性发展的学校与家庭和谐育人环境。

一、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变“客体”为“主体”

1.成立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是学生家长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工作的群众性组织。一般来说,学校设立两级家长委员会,按班级设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年级家长委员会”,在“年级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设立“校级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的成员由家长自愿申报,竞选产生。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之后,制订家长委员会章程,使家校双方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通过会议,一方面使家长委员全面了解学校或班级的办学情况、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共同探讨学校、家庭教育方面的有关问题,并请家委会的委员们为学校或班级的发展出谋划策。

2.建立家校互通的长效机制,解答家长的疑问,接受家长的监督

学校应通过设立意见箱、公开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联系电话、校长接待日、网上交流平台等方式方法,及时解答家长对学校或班级办学方面的疑惑;此外,定期开展调查问卷和家长评教活动。每学年,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任教情况、学校办学情况等向学生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咨询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3.建立家校互联的合育方式,积极引领家长,结成家校同盟

家长是学校教育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共存者,其存在是显性的,其蕴涵教育力量是隐性的。如果能让家长参与到活动开展、学生管理中来,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寻找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家长聘为校外辅导老师,定期邀请家长来校授课,开辟各种有益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新课程资源;招募一批热心教育、关心学生的家长为家长志愿者,开展“爱心家长护学岗”、“爱心家长环保岗”等活动,让更多的家长走进校园,全面了解学生生活和学习,并以公益的形式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邀请家长参与学生品行评价,在学生素质评价体系中,增加了“家长评”这一环节,让家长成为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主体。这样一来,不仅使评价全面、客观,更主要的是让家长与学校一起来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二、活化家校互动形式,变“单一”为“多元”

1.尝试多种沟通方式,加强信息互通

首先,用好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家访是最传统的家校沟通形式,电访、短信、邮件对传统家访是有利的补充,由于及时联系,使家校沟通更方便、更快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推广与应用,班级QQ群、微信群、朋友圈、班级博客等现代信息平台,进一步畅通了交流渠道,使家校互动性更强。如通过班级博客,教师可以将本班班级动态、学生表现情况、家教观点以及教育教学方面的要求,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及时传递给家长,还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心得、展现自我风采的空间,实现了家校“零距离”。

2.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促进家校共育

家长非常渴望了解学校、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表现,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和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亲身体会孩子在校园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亲身感受学校对孩子辛勤的培育,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沟通方式。一是活动开放。尽可能组织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如艺术节、体育节、社团活动及重大庆典等,使家长更直接地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有利于及时沟通交流。二是课堂开放。学校每学期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学生家长来校听课,让家长了解学校素质教育情况,了解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情况。

三、加强引领和培训,变“要求”为“指导”

1.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家教水平

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教师,家长是否掌握科学教育方法,对营造培养孩子良好心态、健全人格和道德修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家教水平,是家校互动共育质量的保障。在培训的方式方法上,一是开办家长学校,聘请学校校长、优秀教师、心理咨询师、NLP导师,或者在育儿方面有心得的家长作为家长学校的指导教师,按年级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及年龄特征,为学生家长作专题讲座,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讲解,让家长们从中受到启发,掌握一定的科学教养知识。二是编辑或查找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材料,供家长阅读参考。三是充分利用校园网,建立“家教园地”,家长可以将自己在家教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投放到网上,由学校家教指导小组成员及时地进行解答。

2.召开专题家长会,解决问题

篇7

关键词:教育; 精细化; 家校沟通; 策略

中图分类号:D52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038-002

一、“家校沟通精细化”管理策略的形成背景

“精细”一词,源远流长,有极强的生命力。老子曰:“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精辟地论述了宏大与细微之间的逻辑联系。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我国开始较为广泛地推行精细化管理,随着基础教育的普及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目前,精细化管理已成为教育管理领域的新理念、新策略。

从2007年开始,我校在实施精细化管理基本策略的宏观背景下,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研讨学校德育教育管理精细化课题:

一是行政班子(中层)层面展开研讨,提出的中心议题是“学校德育精细化”,得出的结论是“德育管理必须与学生家长充分合作,实现双向交流,双管齐下”。

二是以年级组层面的研讨,中心议题是“如何与家长进行双向沟通,使学生的习惯向优性发展”,得出的结论是“家校沟通必须常态化、精细化”。

三是学生家长的研讨,学校利用家长会的时机要求全体家长与班主任、学科教师作常态化沟通,得出的结论是绝大部分家长认为“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家校沟通,共同管理的重中之重。

二、“家校沟通精细化”的具体内涵

家校沟通精细化的内容是学校教育工作精细化的内容之一,其具体涵义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学校领导层与学生家长委员会的沟通要精细。二是班主任(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沟通要精细。大家也知道有一个公式叫“5+2=0”,也就是说5天的学校教育加上2天(双休日)家长对子女的放任使学校教育效果成为零。因此,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与家长进行常态信息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及时而有效的沟通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行为情况,通过教育能向最优化发展。

三、“家校沟通精细化”的具体操作

1.家校联系的手段技术化

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能了解学生(或子女)在校内外的表现,也容易掌握部分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能改变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完全依赖学校、依赖教师的心理状态。但对教师而言,教学任务重,学生面广,工作费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家访成为时尚,电子家访方便迅捷,有些内容可以群发,时效性极其高。

2.家校联系方式的逐步制度化

为充分发挥其作用,我们建立了以下制度以保障家校联系的有效进行。

2.1家委会例会制度。学校家长委员会每学期举行1至2次例会,听取学校校长关于学校工作情况的通报,研究本学期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定计划。

2.2家委会对口联系制度。家长委员会成员可根据学校工作实际,分成德育、教学、后勤、家庭教育指导等若干小组,平时对口联系学校相关部门进行经常性的工作沟通,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2.3家委会办公制度。学校家长委员会实行机动办公制度,由家长委员会成员轮流来校办公。驻校办公内容有巡视校园、巡视课堂,与相关部门研究工作,接待家长来访等,并作好工作记录。

2.4家长义工制度。本着自愿与量力的原则,由学校家长委员会发动,组织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

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案例:我校家长委员会工作报告(摘录)

新组建的家长委员会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学校三个年级家长代表共同构成一个广大家长参与教育工作的工作网络。第二,新组建的家长委员会的主任,由在校学生家长代表担任,体现了家长在家长委员会中的主体地位。第三,家长委员会工作的内涵深广。有参与教育教学、参与教育督导评价、参与学校管理和参与学校涉及学生利益的重大决策的权利。

从这个《家长委员会工作报告》中选录的这些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家校联系的方式制度化的同时,家校联系的功能也已经多元化。

3.家校联系功能的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学生德育管理功能以外,家校联系又增添了很多新的功能:

3.1整合校外教育资源。社区资源、家长的人际资源等成为学校的教育资源开发源泉。家长队伍中蕴藏着无穷丰富的教育资源,作为学校既应积极主动不断地开采,挖掘,为班级、为学校所利用,又要根据家长的兴趣、爱好组合,成立了综合实践小组,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

3.2实现学校品牌战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使家长对教育的理解与学校设定的教育目标和手段达成一致,也使家长更加了解、支持学校的特色教育和对学生的个性培养。

建立透明的良好的家校关系,能更好地完善学校的管理体系,保证学校教育对市场和家长的强吸引力,并培育更大的生源市场,正确引导家长的择校方向,这是关系到学校生存的重大问题。因为有时家长的口碑比很多的广告要有效得多。学校形象宣传,通过家长的口碑传播,虽然受众面比较有限,但效果比较实在。

3.3监督学校民主管理。家长是最为挑剔的义务监督员。制度经济学表明,一个共同体内各成员的协作程度越高,共同体的进步程度就越高,而且交易成本会大大降低。增强家长行使自己对子女的教育权以及在学校中的权利的意识,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学校管理工作者、教师携手共建学校,一起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所面临的、特有的各种问题,共同承担对下一代的正规教育的结果。家长的参与,完善了学校的教育管理,在教师、家长和学校管理工作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崭新的协作关系。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家长为子女选择了学校,是教育的消费者,接受培训,增进对学校的了解,也是将家长对自己所受教育的知情权还给家长。

3.4提升教师教学品质。随着家校联系的密度和深度,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监督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有效,这就把教师的工作压力源从学校行政部分地转向了社会上的家长,使得教师与学校管理层共同面对社会压力,有利于形成学校管理层与教师的“利益共同体”,减少管理层级上的矛盾对立情绪,提高教师提升教学品质的自觉性。

3.5强化教工服务意识。教育要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长,这种理念在今天早已不再新鲜。但真正落实起来却并非易事。家校联系可以增强教工为学生家长服务的自觉性。这可以从以下这个案例可以看出:

案例:为到学校见老师而改变发型的家长

有一位做生意的家长,由于生意上的需要,要让客户在众多生意合作者中比较容易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他的原先发型比较夸张。在一次家访过程中,老师了解到,他为了到学校去见孩子的老师,把自己的发型改成了比较普通的平头。老师见后非常感动,回校后常对同事说,对这样真心诚意配合学校教育的家长,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竭尽全力帮助他教育好他的孩子呢?

3.6深化学校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社会实践、动手实践能力,所有这些教育目标的实现都可以借助家校联系来开发活动内容和教育平台。

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对人的发展评价及其他新的教育理念的确立,使得原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固有格局被打破,而新的格局正在形成的过程之中尚未完善。再加上网络通讯,新课程改革,各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整合的内容、方式、方法上发生碰撞。新课程改革理念在学校和家庭的认识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差距:

①在大多数家长眼里,升入重点中学、大学才是子女的唯一出路,传统的就业观决定了父母们的子女成才观。在教育途径上:他们把书本作为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丰富多彩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被排除在人的培养途径之外。在教育行为上:他们重结果,轻过程。在教育目标上:重成才,轻成人。而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着变化。重学历已向重能力转化。学校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发展能力,而成绩的好坏只是学生能力中的一个方面。

②新时期的教育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其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已深入学校教育的每个角落,课堂不再是一言堂,你看到的课堂可能是学生积极、尖锐的提问,也可能是同学间言词犀利的争论,不再是“一人说,大家听”,而是“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许多家长会对此提出疑义,这是一个什么课堂?学生还怎么能学好书本知识?其实,不仅这样,老师们常把学生的课堂搬到田野、郊外,搬到了工厂,搬到了树林里,这就是我们的综合实践课。

从以下摘录的我校家长委员会工作章程可以看出,家校联系的多元化内容也正在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

案例:我校家长委员会工作章程(摘录)

第七条 本会的任务是:与学校紧密协作,指导学生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协同学校提高、改善办学质量、分析、归纳家长们所反映的问题,定期了解学校工作,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4.班主任与家长之间沟通的常态化

班主任与家长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教育好学生(子女),现在的学生不是以往60、70年代出生的人,有较高的责任意识和纪律观念。作为90后一代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许多人围在他的周围,宠着、惯着,从小就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另外,具我所作的一份问卷调查,离异子女在班级当中的比例较高,这一部分学生的家教存在很大问题,在班级中的行为表现为情绪波动大、逆反严重、随意迟到旷课,多次教育很难取得实效。因此,在新形势下的班级管理,尤其是城镇初中学生的管理任务较重。针对这一情况,作为班主任必须要多与家长加强沟通和交流,学校在班级管理中要求在年级组的管理下,班主任必须做好家长会、家访和日常信息沟通交流工作,工作要“精细运作、记录到位”。

4.1利用家长会进行信息沟通。家庭、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两个最重要的场所。作为家长,很想知道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同样,班主任也想知道学生在家里的某些情况。学校要求班主任在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情况时,要认真选择内容,要充分考虑到某些内容反馈给家长后可能会产生的一些副作用,教师在面对家长时,心里一定要“装着”学生。教师心里一定要明白,家长会不是告状会,家长会的主要目的是家长和班主任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应以表扬为主,从而使学生取得更大进步。因此每次家长会前我校班主任都会进行认真的备课,在家长会上让家长们更多地了解我们的学校、班级以及孩子们的在校情况,然后班主任要征求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解答疑问;最后还要和个别家长进行交流。家长会后,有意识收集广泛的家长反映,并向学生介绍。另外,通过家长会,班主任必须了解并记录如下情况:

班主任必须对学生的家庭成员、经济状况、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处世态度进行了解,然后分析梳理,使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4.2利用家访进行信息沟通。有些学生家长认为:孩子上学了,孩子的教育就全交给学校了。还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把自己的思想完全地强加于孩子。教师是孩子学校生活的教育者,而父母是孩子家庭生活的教育者,为了孩子,教师要与家长相互沟通思想,工作中,我们在共同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

方法一:选择有效的家访形式。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教师挨家挨户的上门访问已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选择适当的形式进行家访,如登门家访、电话家访、书信家访等,如某班一学生,父母离异,在校表现极差,逆反情绪严重,父母不关心。通过一次家访沟通,使该生感受到了父母虽然离异但仍然关心自己,教师也不因为自己差而放弃对自己的教育,后来该生有了很大的进步。

方法二:注重家访的实效。教师家访的目的,是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教师也通过与家长的交谈,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但是,教师家访时更要抓住时机,讲究交谈的艺术性。

4.3利用短信平台进行信息沟通。我校从2007学年起就开通了手机短信与家长的联系,建立定时汇报制度加强学生信息的交流与沟通。第一,实行刷卡制度。学校规定学生到校、离校必须刷卡,使家长知道子女到离校情况。

第二,实行成绩汇报制度。学校要求班主任把学生的成绩按时发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子女学习情况。

第三,对于班级工作需家长配合的,也通过信息平台进行传达。建立短信平台进行信息交流之后,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近了很多,许多家长也会与班主任主动联系,相互沟通和交流,从而加强了合作,达到了共同教育的目的。

汪中求在《细节决定成败》中说: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其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尤其在德育教育工作中,何尝不是这样的呢?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需要教育合力的。“家校沟通精细化”管理策略研究,练成了我们自己的“绝招”:一方面多元交流对于了解学生、了解家长,对于开展教育工作是不无裨益的;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拓宽家校互动渠道,有效地整合教育资源,从而构建起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网络。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Ⅱ,新华出版社,2007.5

[2]汪中求.精细化管理,新华出版社,2007.2

[3]熊川武.学校管理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

篇8

关键词:班主任;家访;策略

中学生正处于潜意学习的最佳时期、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父母和子女固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经济关系,决定了家庭在中学生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显然,家长的教育意识、教育取向是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时下,学校在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作用及影响在逐渐弱化,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常常严重冲击学校教育,用形象的公式比喻就是“5+2=0”,就是说,学生在校5天的教育常常被家庭社会的2天影响所抵消。班主任家访是沟通家校之间联系的桥梁,通过班主任有效的家访,能够引导家长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促进家校合作,避免“5+2=0”现象的产生。

班主任有效的家访,要求班主任运用正确的策略,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的基础上,对学生家庭进行访问,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笔者认为正确的家访策略家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式要多样

有效的家访并非单指班主任登门拜访,可以包括登门走访、家校联系卡、电话访问等多种形式。

1.登门走访,制造惊喜,创造奇迹

登门走访,可以让学生和家长获得一种尊重感。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处在同一空间,谈论的焦点与重点集中在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思想动态上,这样的机会并不太多,班主任登门家访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关怀的温暖:教师放弃休息时间,不辞辛苦来到家里是为了让自己及时改正缺点,督促自己进步,而且教师对自己在学校的表现有如此全面的了解,也体现了一直以来对自己的重视。

2.校联系卡,沟通你我他

家校联系卡制度可以保持家长和教师之间经常性的交流,及时准确地掌握孩子动向,把握孩子成长的脉搏。每次联系卡收回后,班主任可以从家长反馈的意见中及时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一些合理化建议,可以促进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完善教育教学工作。小小的联系卡辗转于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仿佛一条感情的纽带,架起了一座家校共同关心孩子成长的桥梁。

3.电话家访,使家校的距离更近了

学生病了,打个电话询问询问病情,可以让学生与家长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温暖;对于急需解决问题又迟迟不肯露面的家长,可以通过电话联系,告知家长急需配合的地方,并给出具体措施;对于好玩游戏的学生,周末可以借助电话联系随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并提醒家长注意……电话家访,省工省力,小小电话机可以拉近学校和家长的距离。

二、方法要灵活

班主任家访不能只图形式,要有丰富的内容。班主任家访或是为了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或是为了发现学生问题,或是为了向学生报喜,或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家庭困难。家访的目的不同、对象不同,采用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1.根据不同家长对象,因人而访

(1)对于有教养的家庭,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2)对溺爱型家庭,交谈时,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适当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

(3)对放任不管型家庭,班主任在家访时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期望心理,改变对孩子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提出放任不管孩子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2.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因材相访

(1)班主任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要一分为二。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既要肯定优点,又要提出不足,使家长不放松教育,并通过家访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2)对待学习效果较差或某方面表现较差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唤起家长关心学生的热情,然后与家长就事论事地指出学生工作、学习中的不当之处,提出切实的改进意见;绝对不要一味指责缺点,要善于发现闪光点。通过坚持不懈的“苦心经营”,加强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经常“合力教育”,学习效果会有明显的提高,班级违纪现象会得到有效遏制。

(3)我们的教育往往可以做到“促两头”,却往往会忽视了中间这群不惹眼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加强对这部分人的教育,这部分人是班级的中流砥柱,是班级坚强的后备力量。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既肯定其好的一面,也要指出他不够的地方,唤起家长的教育热情,并共同努力促使孩子下阶段好好努力。

3.要根据不同事件背景,因事随访

(1)当学生取得一定成绩后而沾沾自喜时,家长也容易被学生的情绪感染,觉得自己的子女真的具备这样的水平,而跟着子女得意忘形。这时需要教师适时给他浇浇冷水,并激励他能再接再厉。

(2)当学生遇到挫折而悲观失望时,虽说失败并不可怕,但一旦一蹶不振往往会破罐子破摔,丧失进取心,从而无心向学,造成更糟的后果。此时学生更需要教师的悉心呵护与鼓励。

(3)当学生受到较强的刺激而出现严重后果时,学生受到挫折时是心理最脆弱的时候,这时班主任予以家访,有助于家长及时了解子女的心理,并配合班主任及时疏导,帮助子女走出困境,这时予以帮助可以让学生感动一辈子。

三、沟通要讲艺术

1.要主动预约

班主任应把家长视为教育活动的合作者,积极与家长联系,而不应出于偶然的动机或迫使家长对学生采取强硬措施而进行家访,这样会使家长害怕教师家访。进行家访尽可能与家长有预约。预约时把访问的内容、时间等告诉家长,这样做的好处在于:(1)加强了家访工作的计划性、目的性,有利于克服教师的急躁情绪,避免对问题的简单处理,也不会出现见不到家长而白跑一趟的现象;(2)家长有所准备,谈话易入正题,双方容易达成一致意见。预约家访做好了,联系密切了,还可以发展应邀家访和电话往来,达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预约家访制度形成后,并不排除一些偶然性的家访。

2.要尊重家长

在与家长的交往过程中,班主任应做到文明礼貌、尊重家长。班主任通常比家长熟悉教育知识和教育手段,懂得教育规律,切忌以懂得教育而自居,不愿倾听学生家长的意见,交往中应仔细寻找家长意见中的合理成分,不能以教训的口吻与家长谈话,特别是学生在学校犯了错误的时候,班主任仍不应该忘记在谈话时给对方以尊重,更不能当着学生的面训斥家长。否则,家长有可能将这种羞愤之情转嫁于学生,极易形成学生与班主任的对立。当教师与家长的看法有分歧时,应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做到以礼待人,以理服人。

3.要客观评价学生

客观评价指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班主任向家长介绍情况时,要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这样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切不可毫无根据地对学生做出能力和行为等方面的评价。班主任对学生任何不慎重的评价,都会伤害学生和家长的感情。班主任家访时要注意斟酌语言,措词要有分寸,千万不可因失言导致失礼。班主任把学生性格上的弱点说成是人性上的“污点”,这就是用词不当;或把学生行为上的缺点说成是品行上的“缺陷”,这就是词不达意;或是把学生鸡毛蒜皮的小错误,“陈谷子烂芝麻”向家长“告状”,这就是小题大做……

4.要委婉巧妙批评

教师应当是家长的教育顾问,可以对家长提出要求。有些家长比较通情达理,对教师的提议能主动接受,积极配合。也有一些家长“护短”,往往把孩子的不良行为与自己的“面子”相联,明知孩子有错,也不愿意让别人说。班主任与这类家长对话时应避开其他教师及学生本人。谈话中避免直接接触“敏感区”,应采取迂回战术,还应机智地帮助这类学生家长提高教育素养。

家访是一门艺术,运用正确的策略进行富有艺术的家访,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心希望通过班主任家访这座沟通家校之间联系的桥梁,能够达到“5+2=7”甚至是“5+2>7”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方法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