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效课堂教学方法8篇

时间:2023-07-02 08:23:3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高效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迫切需要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在消耗相同的时间与精力的情况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数学是小学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工具学科。不管是在中考中还是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数学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正是笔者在研究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背景下,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做了简要总结与分析。

一、实现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的关键

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直是近年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近年来,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都在实际教学中不断进行改进创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也有不少。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思维与逻辑结合较为紧密的学科,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阶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探索,以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较差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依赖或被动状态。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不假思索的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比较少,思维长期僵化不活跃,学生还没有形成与同伴合作探究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与习惯。

(二)教师教学思想陈旧

许多数学教师对于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动机并不清楚,单纯的认为自己长期以来都是优秀的数学教师, 学生在考试中成绩斐然, 也深受学校、家长与学生的欢迎,就可以保持现状,不必进行改革。尤其是一些示范性小学的许多数学教师, 更是如此。在这些教师眼里,这是不合理也是不可理喻的要求,这些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好不透彻,教学思想也有待改进。

(三)对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认识欠缺

传统“灌输式”教学思想根深蒂固,教师已经习惯了“讲授法”教学,一时之间难以改变。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对小学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需要放开双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独自探索。另一方面,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在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指导。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很难打破,要想实现传统课堂向高效课堂的转变,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改变现状。

(四)学生思考能力欠缺

想要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独立思考总结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方程求解这一模块中,学生会接触到求解方程的多种方法,每一种证明方法都有自己的限定条件和公式,不同的方法既有类似又有不同,如果学生不主动总结,进行对比记忆,很容易混淆。

面对这种状况,数学教师不能听之任之,而是要积极引导独立思考与总结,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正确思路与方法,积极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适当给予帮助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总结学习技巧的习惯。

三、改变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措施

(一)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在教师上课之前进行预习,学生能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概括的认识,也能在课堂学习中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要想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首先,要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其次,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水平,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最后,预习能力的培养贵在坚持,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才能把预习当成一种习惯。小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还较为欠缺,在预习过程中仍然需要教师的帮助与引导。例如教师第二天要讲鸡兔同笼的典型习题,教师就可以在前一天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根据例题理顺思路,并额外做十道相同类型的题目。第二天上课前与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见解,为教师课堂讲授奠定基础。

(二)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与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大部分小学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高效的课堂不仅可以让教师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讲解几何体时,只能在黑板上给大家呈现出立体几何的某一个侧面,这样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黑板上的平面图形不够形象直观,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维空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三)实现小学数学的阶段性学习

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高低不一、参差不齐,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兼顾大部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必要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内部互帮互助,在课堂上开设讨论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自己的疑问。除此之外,学案设计和作业布置也可以有所差异,基础较差的同学只需完成学案上的基础题目,基础较好的同学则可以继续完成拓展题目。分层次、分阶段教学,不仅能让每个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深刻的认知,而且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营造趣味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好奇心和反叛心里较强的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对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让枯燥的数学题目变得生动起来;还要不断加强数学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抽象的数学题目变得更加具体化,加深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2

【关键词】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有效策略

高中物理属于一门自然科学,其在整个学校教学中难度较大,同时它也是高考理科中一个重要考试部分,由此可见,只有采用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一、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特征

高效课堂重点强调“高效”,它不是通过一两节课就能够反映出来的,而是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实现最优。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方法要求高中物理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根据每一个同学的学习程度和接受能力,合理的安排和制定教学内容和方案,以此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必须符合教学大纲、具有明确的目的。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熟练掌握高中物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制定教学方案的时候应该分清主次,同时还需要因材施教。另一方面,高中物理高校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扮演教育者的身份,因此其必需发挥自身的教学主体作用,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清楚的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是被教育者,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1]。

二、实施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的有效策略

(一)课堂提问、情景再现实现物理高效教学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因此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将物理教学和生活实际二者有机结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物理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等方式导入课程,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信心。例如:在学习《力与运动》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提出力的单位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利用二力平衡,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通过提出这些问题,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教师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按照老师的提问,重点记忆这些知识,从而得出力的单位是牛顿、力的作用效果就是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等问题。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二)合理安排、制定方案实现物理高效教学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但是高中物理教学涉及的知识点众多,不可能一次都在课堂上讲完,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的学习到更多的物理知识,因此只有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才能减少一些无效学习的行为。例如:在学习《功和功率》这一课程的时候,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就是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物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功的计算问题、以及功率公式、区分功和功率的方法等内容,而其他的定义和举例可以简单了解即可,对于一些例题,选择经典题目、有代表性的题目来讲就可以,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讲解超出考试大纲的题目,由此可见,只有分清教学的主次,才能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和内容,从而提高高中物理科学教学效率。

(三)互动交流、提高素质实现物理高效教学

篇3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高效课堂 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一直强调减轻学生负担,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做法显然不再适合现代的课程。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老师应积极探索和思考,不断追求高效课堂。

一、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标准

高效课堂教学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得最高教学效率的活动,它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标准。第一,初中生学习必须有意义。在一节化学课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要提高他们的能力,不仅是针对少数学生,而且是针对绝大多数学生,让他们大多数人都要有所提高。第二,组织有效的课堂合作。合作不仅是学生之间的合作,而且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调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每个人之间的互补,促使他们进步与发展。[1]

二、构建初中化学课堂高效教学的方法

1.基于高效课堂背景下,采用趣味教学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从而能够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游戏有极高的兴趣,因此,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调动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老师要针对不同的上课内容开展不同的实验探究活动,同时老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有意义,这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同的游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初中化学实验中有一个是关于氧气如何制作的,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首先将学生分成8个组,每组有4个人,老师分配出若干仪器,让他们组装实验室制作二氧化碳的装置,而且等待他们组装结束以后,再接着组装氧气的实验装置。通过这样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组装所需的实践最少,并且仪器链接得最精确。最后老师给予点评,通过这种游戏竞赛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而且能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2]

2.强化实验环节可以推进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初中化学是一门源自于生活的学科,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从人们吃的食品到穿的衣服到人们居住的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材料,等等,可以说化学已经真正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这些都离不开反反复复的化学实验,因此实验对于化学来说是无法替代的,化学实验的水平直接影响化学发展。只有从基础教育开始强化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才能使学生更能深刻地认识到化学学科的重要性,才能构建高效课堂。当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后,开始慢慢接触实验仪器和操作步骤。这时,他们会亲自动手操作,这样才能使原理在实践中得到验证。老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对于一些典型的实验,一定要先进行演示,然后纠正,最后提高,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

例如:在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制作氯气时,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然而水的沸点又不是很高,所以氯气很有可能带有水蒸气,因此,不能用水,代替用饱和的氯化钠进行洗涤。老师可以接着这个实例向学生讲解有关氯气与水、氯化钠与氯化氢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如何避免化学反应产品被污染的防备工作,等等。通过这样一个严格的操作过程,让学生再次进行演练时,可以避免再犯错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

3.老师精心备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和能力,这是教师授课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保证一节课顺利地进行。老师要精心备课,让一节课能够轻松愉快地进行,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这样才能达到目的。初中生刚接触化学时会对化学产生兴趣,当学到一些化学用语,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抽象难懂,有可能丧失学习化学的兴趣,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一直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基础知识,能够掌握更多知识,这就需要老师精心备课,如果老师上课的语言无味,思维不活跃,内容简单,没有深度就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想要上好一堂课,老师就必须精心备课,同时要研究学生的特点,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设计正确的教学过程,从而为上课做好充分准备。

例如:结合化学的历史过程,讲解书本中化学的形成与发展,如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说,居里夫人荣获两次诺贝尔奖,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从而能够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这样使他们感受到学好化学的重要性,主动地学习。又如:对于教材中元素符号的记忆,老师可以将这些符合分批次地布置给学生,对于元素的化合价,老师可以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将重点知识化为简单的,易于学生记忆,这样让学生能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增而不减。[4]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全方位、多渠道地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马慧.高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标准与实现[J].基础教育,2013(4):56-57.

[2]高莉霞.浅谈高效课堂背景下初中化学趣味教学方法[J].教学研究,2012(19):352-352.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学习效率;学习质量

一、引言

教师在具体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能够充分尊重班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自身要能够做好学生学习引导者的角色;其次教师要能够尊重学生的反馈意见,并结合之进行已有课堂教学环节的合理优化;此外,教师也需要注重课堂和谐学习氛围的构建,积极做好和学生的互动沟通工作;最后教师则需要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重视。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够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愿望,班级学生也才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并能够充分夯实自身的数学基础,从而能够在今后的数学道路上走的扎实并走得远。

二、教师要能够重视班级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展现

在提升自身课堂高效性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树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只有如此,班级学生的学习欲望才能够获得明显的提升,也才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教师完成相应的课堂教学任务,从而为教师提升自身课堂的高效性做出一份贡献。为了有效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并认真做好教学引导者的角色,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自主探究的方法。由此,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逐步培养自身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且能够通过自主探究来完成绝大部分的学习任务。例如,我在自身班级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来提升班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借此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以“平行线性质”这一部分内容的讲解为例: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我首先询问学生,两条无限延长的线在空间中有哪些特征?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够给出结论,平行或者相交。在此基础上,我又询问学生,你能够通过观察了解到平行线的哪些独有特征呢?并给学生提示:可以借助第三条线、可以思考距离、角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我的提示以及学生的自主探索,学生很快就能够把握平行线的全部性质。由此,我的课堂高效教学目的就能够达成,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能够得以体现。

三、重视课堂良好教学氛围的构建

在提升自身课堂高效性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重视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构建。在氛围的促使下,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受到氛围和其他同学的影响,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有效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则需要重视在课堂中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工作,同时也可以在讲解相应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给学生讲述知识背后的故事,除此以外,教师也需要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从而充分展示出自身学科的魅力。通过上述工作的完成,教师的课堂氛围就会变得富有趣味且自然和谐,教师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自然能够得以保证。例如,我在带领班级学生学习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相关的内容时候,为了做好课堂氛围构建的工作,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思路:首先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我首先询问学生,如何利用八个圆组成三个方向看都有四个圆的图形。学生经过思考并不能够得到答案,此时我告诉学生将两个圆相互重叠放在中心就能够解决。学生认为我是耍赖,此时课堂氛围已经变得和谐,借此机会我再进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相关内容的介绍,学生的听课欲望以及互动讨论的情绪都能够十分高涨。在课堂结束的时候,我再就学生的疑问点进行认真的回答。由此,整个课堂氛围就能够变得和谐,每一位学生的课堂表现都能够相较以往更进一步,教师提升课堂高效性的目的自然能够轻松达成。

四、教师要能够认真做好课堂总结与评价工作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容易忽视的教学环节就是课堂总结与评价环节。然而此环节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画龙点睛功效,使每一位教师都需要认真对待的环节。在此环节中,教师需要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认真细致的总结,给学生的复习留有清晰明确的思路,同时对于班级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教师也需要进行认真点评。由此,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教师的互动点评了解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优劣势,从而能够针对性的提升自身学习上的缺陷,并为之后高效课堂的构建做出一份贡献。例如,我在带领班级学生学习完“一元二次方程”相关内容以后,首先我针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几类典型解题思路进行了总结讲解,让学生能够了解此类知识点的具体学习路径。其次我就班级学生的课堂表现采用了如下的方式进行了认真的点评:针对表现积极优异的这部分学生,我采用的思路是,对学生进行真诚的感谢,并勉励学生能够继续保持,而对于班级内表现较为消极的这部分学生,我则会认真地进行鼓励,并明确表示相信这部分学生能够在接下来的课堂中有更好的表现。由此,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受到鼓舞,我的教学目的自然能够得以达成。

五、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提升自身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至关重要,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认真对待。在具体讲课过程中,教师既需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需要注重课堂趣味性元素的融入,并要能够及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反馈。只有如此,自身班级的学生才能够真正在初中阶段夯实自身的数学基础,并为自身今后的数学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郭建刚.桂玉静,成就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探讨[J].中小学生教育教学论坛,2016.(15).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一、确保备课的有效性

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备课是一项基本工作,而且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有效的备课有利于学生巧妙地教,促进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那么,怎样才能确保备课的有效性?首先,明确教学目标,要弄清每节课所要教授的知识,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其次,合理规划教学步骤,把知识点进行合理串联;最后,要思考如何进行创新型教学,将各种教学方法融于教学中,力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快乐等与知觉联系起来的温和、愉悦、宽松的情绪,对认知具有组织作用。[1]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一言堂”的严肃的教学模式,进而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们能够非常自然的融入到教学中去,与老师进行思维的互动。这样,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生也乐在其中,这是学习别需要的,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力保障。要打造这样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们多多努力。教师要在教学中尊重每个学生,关爱每个学生,要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动机,积极引导学生去大胆的猜想,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由地想、大胆地说、积极地问,教师自身一定要有意识的训练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要让自己显得轻松愉悦,从而感染学生们,让学生们能够融入到教师的教学中去。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抽象知识具体化

初中数学知识属于数学基础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单调的,特别是各种概念、公理、公式既枯燥又无味。因此,要想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感兴趣,一定要使这些抽象知识变得更加具体、易懂。数学这门科学是与生活简密相关的,而且是来源于生活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素材,把基础知识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指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去发现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满足学生求胜心理

初中学生都会有强烈的求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应该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三)拓展数学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数学方面的一些课外知识,来增添学生学习的乐趣,譬如,讲述数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发现,著名数学家的有趣轶事,某些数学定理的来历,数学应用在科技发展中的贡献。通过拓展课外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这门科学的魅力所在,学生们通过对数学历史的了解,通过对数学领域前辈们所作的创新之举,来学习如何去进行创新。

四、培养学生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的知识内容和所使用方法的本质的认识,它是从某些具体数学知识中提炼出来的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是辨证统一的,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应该是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思想是数学的灵魂。不管是数学概念的建立,数学规律的发现,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核心问题在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和建立。[2]在初中数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助于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乃至有助于学生一生的成长。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3]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打破三大障碍。第一,打破思维定势;第二,要打破思维惯性;第三,打破思维封闭。如何来打破这三大障碍呢?这就需要我们取多向思维方法。通常我们都是用顺向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其实还有逆向思维,也叫反向思维。除了逆向思维以外,还有转向思维,转向思维包括前向思维,后向思维,由上而下的思维,由下而上的思维,这些都是创新思维。

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4]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能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和发表创造性见解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他们主动创新的能力。如何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需要讲究策略。教学中遇到的疑点或难点,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解疑,在探索讨论中有所发现和创新。所以,平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学习,提出自己的见解,形成质疑争辩之学风。如:在学生回答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时,教师要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他的方法正确吗?”“谁还有不同的意见?”等语言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

七、积极的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5]这是新课标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合理有效的的激励性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教师也不能为了激励而激励,评价一定要建立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之上,再进行鼓励引导,这样才是最富有价值的评价。

八、认真的反思教学活动

反思能使教师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也能成为自身教师专业发展的工具和桥梁。[6]教师一定要具有批判性的眼光,善于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积极反思,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更具有效性。反思无处不在,例如:每次上完课进行本节课堂教学的反思,不足的要及时批注,下次改正,需要再加强的,下节课强化;每次测试,教师要进行试卷分析,反思教学漏洞并及时修正教学策略。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把打造高效课堂作为一个长期研究的课题,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总结吸收优秀教学经验和方法,然后将其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能够在高效的课堂教学中轻松的学习、快乐的学习,并且能够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最终提高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李丹.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考试(教研).2011(08)

[2]胡龙胜.浅析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2010(09)

[3]冯月勤.数学学习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魅力中国.2009(33)

[4]张发先.刍议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09(07)

[5]张秀兰.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科技信息.2010(11)

[6]陈巧云.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培养初探[J].科技风.2010(18)

姓名 赵华星

篇6

一、明确预习目标,自主学习教材

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第一步,但是有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总是为自己寻找各种借口而省略了这一步,能够做到预习的学生仅仅是少数。有的学生花费时间预习,但只是走马观花,把教材知识浏览了一遍,没有达到预习的目的。很多教师因为课堂时间紧张,也只是随口问学生有没有预习,并没有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有效的预习,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之所以学生预习效果不佳,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以及没有形成督促预习的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是有惰性的,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就不会像无头苍蝇那般抓不住预习的重点。明确的预习目标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关于线段和角画法的章节,要理解相应的线段、角的概念,也要尝试用尺规工具画出图形,还要理解线段、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另一方面,要形成学习督促小组。学习督促小组不仅仅是督促学生及时在课前完成预习任务,而且要整理组员的疑难并及时反馈给教师。预习需要学生长期坚持,并形成习惯,学生在相互督促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课堂中检查,应该以小组为单位,及时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讨论解决疑问,精讲重点知识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是高效课堂的要求与目的。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预习中存在的疑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良好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讨论提出解决的方法。这样一是有利于丰富课堂的生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二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讨论中互相解决问题。有的教师并不给学生预留学习讨论时间,这样容易减少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也不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次,教师充分利用教学工具讲解重难点。学生通过讨论,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解决疑难、讲解难点。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数学逻辑思维。学习数学并不是依靠练习题量的累加,数学思维能力同样很重要。数学逻辑思维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解题方法,也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的基础概念。

三、及时巩固复习,调整改进教学

课堂知识的讲解需要学生及时巩固复习,有的学生会通过大量地做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也有的学生会仔细钻研课本上的例题,但也有的学生并没有做到及时复习。

第一,学生应该以小组为单位,反馈学习情况。先是需要整理预习时所存在问题的解决情况,哪些问题已经完全解决,哪些问题仍旧存在疑问。再者需要整理课堂笔记,抓住课堂的重难点,及时复习。最后需要整理习题练习情况,有的学生对于基础概念已经掌握,但是一做题就容易出错。

第二,教师应该进行教学总结与归纳。先分析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方面说存在的差距。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而且也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从而缩小课堂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差距。再者,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都应该及时了解预习、课堂、复习方方面面,有的教师往往自认为讲解清楚了,可是学生的做题效果却不容乐观。

篇7

关键词:高效课堂 教学方法 拓展知识 相关学科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148-01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与贯彻,一线教学的活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在高考等一系列的改革中也体现了能力与价值观等新课标的要求与目标。因此无论从学的角度还是从考查或是检测的角度,我们一线的教学都不能固守陈规,无所变化与创新了,应该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去探讨适合新课标下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课堂的高效性,为此要想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高效性,就应在教学活动中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这种调整和改革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注重知识面的拓展

知识面的开拓,就是指要对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知识作出适当的延伸和补充。古语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因此我们在对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知识充分利用的基础上,也要注意相关历史知识的开拓,这不仅是当前新课标所要求的,同时也是实现实现新课标能力目标与价值观与情感教育的前提,试想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学生,或者说对一件事物一无所知的人,怎么对这个事物进行认知,更不要谈什么情感体验了。另外从考试的角度看,由于学的指导思想是新课标,考查的方式与内容也就必然要体现着新课标,这是一贯的原则。因此对原有知识进行适当的补充与开拓是势在必行的内在要求。不仅是“学”的要求,也是“考”的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时必须针对具体情况对相关联的历史知识予以补充和更新。对高中历史教材知识范围的拓宽主要是补充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相关史实、史料的补充。例如: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体系来看,《中国古代史》基本上是初中内容的压缩,具有范围广,但大都是点到为止,在初中没有深入学习的地方在高中同样的存在着简略的特点,用另一句话说就是深度不够,层次不高,这对完善学生的知识面试非常不利的,同时由于知识的匮乏也必然会引起学生在某些方面逻辑上的思维盲点。会影响学生的思考与思维能力。再如《中国近代现代史》是新近编写的,无论是从体例还是从内容上看都遵循着新的体系――按专题体系,因此很多的知识点在按专题的前提下就出现了同一专题下重复,同一知识点在初中、高中重复,为避免这种重复,许多知识点甚至是重要知识点不得已一笔带过,这些特点都给我们教师留下了发挥的余地与空间。

(2)相关学科知识渗透与思维的支撑。众所周知,所有学科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渗透的,不仅体现在知识上的相互支撑、相互渗透与相互联系上,也体现在知识里面的学科逻辑、学科的研究与学习方法技巧上。而且随着高考命题思维的开阔,跨学科的知识渗透也在近年的江苏高考屡见不鲜。因此我们平时教学时就要重视将相关学科知识,特别是语文、政治、地理等人文学科知识引入和渗透进历史教学之中,俗话说政史地不分家或是文史哲不分家,我想不是没有道理的。

2 注重历史基本理论素养的培养与塑造

《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是指导中学历史教学两个最权威的文件,大家可以从很长时间内的《教学大纲》与《考试说明》来看,都明确的提出了对学生要求掌握和运 用历史基本理论的要求,而我们同时发现这两个文件所要求的历史基本理论的具体内容又是中学历史教材没有明确的列出,这就要我们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掌握本学科的最基本的历史理论,或是历史哲学,因此 高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具体史实给学生介绍和补充。以给学历史的学生在无形中培养他们最基本的专业素养与基本的历史理论素养。

3 深挖与深化,提高与提升并重

深挖与深化就是深入挖掘历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通过讲解让学生深化对历史知识理解和认识的深度。提高与提升就是在深挖与深入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自我提高与提升。这是学生是否真正懂得与掌握的关键,也是体现高效课堂的根本性目标。要想做深挖与深化,提高与提升并重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注重事件的因果关系

众所周知任何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出现都是必然与偶然的统一,都有他们共同的原因也有其各自不同的原因,因此要想分清就必须注重事件的因果关系,而因果关系的原因获得要从纷繁复杂的众多现象中去寻找,采用去伪存真等手段才有可能获得。这里的现象就包括事件的背景、目的等等因素。我们要教会学生善于背景、过程事件的蛛丝马迹中找出真正的因果逻辑,从而揭开历史之谜。

篇8

一、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特点,掌握学生共性与个性差异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前,应全面调查研究学生当前的思想实际状况,日常行为习惯,弄清一个班几十名学生的普遍思想情况、内心需求、价值取向以及有个体差异的学生个别思想状况、性格特点等。每个学生家庭环境、社会关系、居住位置以及父母职业、经济收入、文化教育程度不同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必然形成学生不同的行为习惯、道德意识、精神品质、性格特征等。教师掌握了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针对学生进行教学,进而达到教育目的。每期开学、中期时,自己便设计一些调查学生思想状况的问卷,让学生进行回答,然后根据问卷情况进行分析,掌握学生思想现状,为教学积累了资料,从而优化以学定教的方案。

二、把握文本内容,产生情感共鸣

思想品德课的文本内容往往是一个事故,教师应钻研教材,掌握故事内容,与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借助语言,以及表情动作、神态等身体语言将人物的心境、情感表达出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角色和文中人物的心想在一起,体会出文中人物的情感,从中受到感染,明白事理。

三、利用插图,提高教学效果

插图是思想品德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思想品德课中课课均有插图等图片资料,插图形象直观,中小学生十分喜爱。教学中应抓住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插图因素巧妙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或运用插图提示道理,或激发学生道德情感,或指导学生行动等,从而帮助学生明理动情、深化道德认识,形成良好道德观念。当然怎样利用插图进行教学要根据课的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刺激学生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为枯燥,加之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抽象、概括力差,对具体、直观的事物感兴趣。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如电子白板、投影、语音、录像CD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丰富学生感性认识,调动学生各感官协同参与学习活动,增强情感体验。比如教学《注意交通安全》一课,播放一学生横穿马路,突然开来一辆小汽车,将这位学生撞伤的录像片断,学习视听结合,图像、声音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产生强烈情感体验,认识到必须遵守交通规则。

五、寓教于活动,形成情感体验

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道德认识后,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在课堂开展小活动,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强化巩固道德认识,形成道德行为。如教学《交往有艺术》一课时,结合学生道德认识的现状,设计小节目让学生参加表演:两学生上台进行文明语言交流,让两学生面对面,一学生面对对方说:请、你好、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然后让另一学生聆听并说出听到对方的礼貌用语后的感受。通过学生自己的参与感受,明白谦虚恭敬、文明高雅的语言不仅反映了个人的优秀品质,还可以熏陶他人影响社会,傲慢无礼、粗野低俗的语言既说明个人缺少教养,又容易成为惹是生非的祸端。学生从活动中受到教育。

六、指导学生实践、调查,形成道德行为

巩固、强化道德认识、观点,要把道德行为要求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落实到行动上,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教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课时,在学生明白道理后,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实践活动――洗手绢比赛。检查学生是否将自己手绢洗干净,自己的事是否做好。每学完一课后应指导、安排学生进行调查、联系社会实际,用所学观点、道理判断正误、是非、善恶等。

七、辨析争论,提高道德行为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