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中学生学前教育8篇

时间:2023-06-30 09:23:1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学生学前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学生学前教育

篇1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习;音阶;琶音;技巧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010-2.5

钢琴是集音域、音色、表现力丰富于一身的乐器,同时它也对演奏技巧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音阶与琶音的练习又是每位钢琴演奏者必修内容,而且也是摸清键盘以及循序渐进地为演奏水平的提高而打下坚实有力的基本功基础的重要训练方法。在音乐领域里钢琴教学是技能课程里一门必不可少的教育。对于一个钢琴学习者尤其是对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只是初来乍到接触钢琴,所以在这一阶段正确掌握音阶、琶音演练方式,那就意味着钢琴演练技术的精髓将为你敞开,反之,则只能限制在钢琴艺术殿堂的人口处。由于音阶和琶音这两大基本功是学好钢琴的前提,所以音阶和琶音弹奏的好坏,既影响到学生今后在整个弹奏技巧过程中的稳定性,又关系学生钢琴弹奏技术水平的高低。现行的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的钢琴专业课程,它所教学的是怎样让学生运用这门技能能够充分有效的对幼儿园的实际音乐教学的投入。因此,在钢琴教学中要注重音阶和琶音的练习,将是我们教师把握全局的关键,而且也是考虑两者的实用性,所以在钢琴教学的两个环节中我们要注意以下练习的几个方面问题。

一、音阶的练习

(一)训练音阶的方法

音阶练习是将十个手指均衡的进行力量训练,由于所有手指在音阶上都能运用到。在训练音阶上教师教学要遵循三个原则:先分后合、先慢后快、先易后难,并进行细致、有序的多次练习。当学前教育的学生第一次接触音阶时,教师要做好教学步骤,首先要分手弹,其次在掌握指法,先重点培养左手的灵活性与独立性练习,再进行双手的合成练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的练习方法来指导学生的音阶练习:第一种是先从双手同一方向练习着手。这便于学生巩固加深对音阶的印象,最好应该用连音的弹奏练习方法限制在一个八度内,弹的次数应逐次增多不应予以过度强加过快。第二种是从双手反方向的音阶练习入手。由于反向练习的左右手指法都一样,因此就学前教育的学生更有利于掌握其方法,当然这两种的教学方法难易度不同,因就学生的当时掌握程度进行合理安排。教师当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应给予适当的口令,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在教学时应先慢后快,尽可能将手指抬高进行慢速训练,使弹奏出的声音均匀顺畅,确保指法稳定的同时,再进行逐步加快弹奏的速度。当然也要注意近键弹,应保持先易后难的对调弹奏,再继续扩大到24个大调、小调以及先从简单的一个八度,渐渐过度到四个八度,从双手同向的平行八度再进行到反向的平行八度,再到同反向双手平行的三度、六度、十度音阶练习。音阶的弹奏要求均衡有力、环环相扣、连贯有序,十个手指的力量需要进行有条不紊转移,弹奏动作应顺滑连贯依次相随,用力均匀规范,再者练习时要懂得力度的自然放松,有的学生刚接触钢琴手指会硬邦邦,这将无法对力度的掌控。上移时应均匀流畅的渐强,下移时应细致地渐弱,避免弹奏出的音的力度平淡无奇,弹奏僵硬将阻碍音阶连贯流畅感。

(二)影响中专学前教育学生音阶弹奏效果的因素

大拇指灵活性较笨拙。由于大拇指受制于生理因素的影响,并且它稍短于其他四根手指,再加上左右手的五根手指力量不均衡,因此手指力量均衡性训练就将成为手指技巧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大拇指灵活性较差,动作熟练度较迟缓。所以教师必须在学生弹奏时,需要仔细认真地在旁边观察辅导,有助于学生动作规范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快速提高学生水平。由于大拇指的特殊性,其间的间隔性较大,它是以斜向为触键方向而不是跟其它四指一样纵向触键,所以灵活性与其它手指还有差别。在让学生弹奏前,教师可以教学生各种熟练手指移动的练习。笔者认为哈农《钢琴练指法》的第32-37首对学生练习的成长性最有效。其中第32首是1指从第2指下移过,第33-35首分别是1指从3指、4指、5指下移过,第37首比较特殊,需要多练习。要练好这个技巧学生必须每天勤加练习直到练到熟能生巧。穿指时,1指要有准备,手指略向内弯曲,主动向手掌内移动,大拇指在触键之前要到达该键的上方,弹奏时是向下的独立动作,不能带动手掌和手腕向下压或砸,否则会出现重音,触键点在指尖的外侧,保证弹奏音色和其它手指的统一均匀;跨指时,大拇指弹奏后,其它手指从1指上越过,此时彷佛以1指为支点,通过虎口的收缩带动手掌的移动,大拇指应在上越的手指弹下时才能离键。

手腕关节与臂关节动作的不协调。在练习中,为了避免手腕和手臂的动作出现变形,腕部稍向弹奏方向倾斜,积极有效地促使手指的移位;当进行换指时手腕幅度尽量不要太大要保持平稳,不能出现上下有抖动的动作出现,这会让流畅性大打折扣;手臂应松弛有度,手臂应与手指方向保持同步同向,在加快音阶的弹奏过程中,手臂的动作可以说是“一扫而过”。教师在教学过程要言简意赅,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牢记注意音阶的问题,应“音阶轻盈又流畅,大拇指主动最重要,穿指、跨指需腕带,避免手掌上下跳,五指均匀又有力,双手指法要牢记”的练习口诀。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要有科学性的练习方法,练习中应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同时还要理论转化实际的重要过程。

(三)教师应从两方面对学生音阶指法进行教学

教学中教师应讲解示范让学生能够建立大致印象,培养善于动脑。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音阶的指法进行归类。譬如,这里以C大调为例,要区分左右手键,左边是54321 321 4321 321 4321,右边是123 1234 123 1234,只要牢记左右健位置加之练习对今后的提速练习是大有帮助。其次,半音阶的练习也需跟进补上。半音阶在音阶练习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应给予侧重点练习就是大拇指,大拇指熟练程度应达到能够顺利流畅过度到第二、三指,这就对大拇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今最为常用的有两种指法:第一种是以大拇指、食指、中指的三指弹奏最为常用。第二种是“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大拇指、食指、中指”两组,这两组在浪漫曲较为常见,因大拇指的用的频率较少,而无名指运用相对较弱,第二种是在提速练习过程运用频繁,但与第一种指法相比还应加强。

二、琶音学习的技巧

在百度百科中琶音(arpeggio)的定义为:指一串和弦音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依次连续奏出,可视为分解和弦的一种。通常作为一种专门的技巧训练用于练习曲中,有时作为短小的连接句或经过句出现在乐曲旋律声部中,也有密集和弦前面加一竖着的波浪线。琶音分为主三和弦,减七和弦和属七和弦。琶音是构成音乐作品的一个基本要素,是初学者、熟练者乃至大师级人物的必修课程,是构成各种不同钢琴音乐作品的不同组合。钢琴家玛格丽特.朗说:练习音阶和琶音必须坚持不懈,这些技巧都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钢琴技巧。可见,练习好琶音对将来能够全面、准确、清晰地演奏钢琴音乐作品,提高学生演奏技巧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学生要掌握学习琶音的方法。

(一)练习钢琴身体姿势的掌握

在弹奏、练习钢琴之前,身体保持放松姿势坐着,两脚不能并步、叠加,要前后分开,脚尖着地,腿要放在琴凳里面,两手臂放松、自然地放在琴键上,腕部的位置向琶音隐性额方向倾斜,以便带动手指能够主动、快速的完成穿跨动作。

(二)琶音触键、音色的掌握

学生初学阶段时可以先五指张开,使得掌关节处于打开状态,手指抬高,下落要快,离键也要快,重心要放在指尖,利用掌关节来支撑,转指快速,要手臂带动手腕来增加手指游动的速度。穿指时,1指要用头脑控制预先做准备,手指略微向内弯曲,积极主动地向手掌内移动。

(三)速度和力度的掌握

循序渐进的练习。这个练习技巧是指从慢到快的一个过程。先是慢的练习,这会加强学生正确的动作掌握,使练习逐步从有意识状态向无意识方向过渡。最后使得每个手指的动作,如抬起、下落、站稳和移动都能够做到位,进而使每一个声音都结实、饱满、连贯。在此基础上逐步加快手指下落和手指离键的速度。

先分后合的练习。先采用两手分开的练习,使得每只手可以得到单独的练习,特别是左手的练习,这样可以让左、右手的每一个手指得到相应的锻炼。最后两手合起来练习。跨指时在1指弹奏后,其它手指要从1指上方越过,以1指为支点,通过掌关节带动手掌的移动,手指应在完成弹奏以后迅速离开键盘,锻炼4、5指的独立性。只有这样才能让琶音的演奏水平达到均匀,避免每个音的力度没有变化。

提高自身兴趣的练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有强大的推进力量,也能培养自身终身习练的意识。首先是寻找自身练习的各种需要,如变换速度练习、变化力度的练习、按照节拍组织方法来练习。特别是按照节拍组织方法来练习,使得琶音的练习有节拍的感觉。能让自己体会到琶音练习中音乐的节律,使琶音一样具有音乐性。这样不但消除了练习的枯燥和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也提高了琶音练习的控制能力。其次,适当展开竞争,积极组织合作。在练习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互相学习,纠正自身的不足,互相共享本身的练习经验,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最后,获得更多的成就动机体验,提高钢琴琶音的掌握。

三、音阶练习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

学生在音阶练习中,拇指独立性差。在弹奏过程中常出现拇指穿越不到位,使得手腕和手臂的动作较大,拇指的动作连续性受到影响,在快速弹奏时就更难保持拇指的衔接性,会出现冲击琴健。此外,拇指横向运行主动性差,有时候用指尖的外侧触键,造成力量失控,音色生硬,声音不均匀。

弹音阶五指力度控制不稳定,指法较乱。因为五指的差异性,学生还不能灵活和正确的控制弹奏的力度和速度,在练习过程中的,弹奏的较枯燥乏味,指法容易出现混乱。一指比较灵活,但容易出现过强,声音听起来重,4,5指又比较弱,弹奏起来声音较虚,除此,4指天生能力弱,会被3指和5指连在一起带下去,导致练习时音阶旋律不均匀,弹奏不流畅。同时手指的控制能力影响了指法的协调性,出现混乱现象。所以,五指稳定有力,对弹出均匀有力的声音非常重要,要不断提高手和手指的机能,同时在大脑上建立正确的节奏,流畅的音阶来调整自己的触键动作,加于完善控制才能起到较好的练习效果。当掌握了合理的弹奏方法之后,练习的量就是关键了,并且在练习的过程中学会用心听节奏,保持音阶的流畅性。

四、琶音练习经常出现的问题和改正方法

(一)第一个音不是“落下”,而是直接“压下”

在弹后面的音时却没有提前作好触键准备.指端与键面距离过短,一个音与另一个音要达到多大,脑子里完全不知道,甚至距离感也没有,在位置的不断转移中,很容易忽略手指主动触键的积极性,于是逐音按压下去。这一压,就会带来一定的紧张感,至少要影响到弹下一个音的手指也失去些灵活感。应该注意手指的灵活性和独立性,消除心理上对琶音的某种消极情绪。先用表象训练,在听觉中想象出完整、均匀、带有美好感的“琶音形象”,再灵活、机智地调动身体的机能去实现出来;充分发挥掌关节张开指间距离的能力,同时确保腕关节在变换位置的高度积极性,在运动之中不忘手指主动积极。

(二)手腕、手臂是要跟着手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在换指的时候有时肘部动作幅度过大,会造成肘部外翻,取代了腕部的一些主动性。在弹奏过程中,是肩关节带动手臂、腕部、手掌自然协调的移动着,不是单单靠手臂来拖着手掌练习的。因此,只要掌、腕、肘三个关节有了联合协调行动、相辅相成、一气呵成的感觉,就一定能在弹奏琶音中克服困难,达到较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约瑟夫·迦特.钢琴演奏技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篇2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学生;课堂

学前教育中对学生声乐的培养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最基本的审美能力为前提,帮助学生掌握声乐知识和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和水准,并逐渐培养情操,最终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强学前教育声乐课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 注重情感教学

1.1 创建愉快的教学氛围

学前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拉近距离地交流和沟通,减少学生无形的压力,教学首先必须注重教学氛围的引导,力争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得到音乐的熏陶,使得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处在一个较好的水平。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是高效的,同时教师也会更加容易和学生交流。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和沟通中也加强了彼此的理解,对于今后的教学也起到了很大的正面影响。所以教师必须注重自己行为模式的传达,尽最大的努力去营造友好而又平等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放下一切心理负担去感受音乐,升华音乐情感。

1.2 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

教师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基本的音乐鉴赏能力,不得偏向资质好的学生,这样会导致音乐欣赏水平稍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落差。另一方面教师也必须充当学生朋友的角色,深入学生的内心深处去了解和把握学生最深层的渴望和需求,与学生真正成为朋友。

1.3 良好的师生情感激发

教师要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流通渠道,把自己的情感渗透于实例。在讲授呼吸方法时,许多教师备课、课堂教学中,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倾注自用闻花香的感觉让学生体会胸腹式呼吸的状态。教师通过满腔的热情和真挚的爱,焕发学生声乐激情。教会学生认真体会,用心感受,终得要领。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都会传达一定的情感信息。教师以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学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

1.4 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习兴趣

声乐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情感心理过程,在教学中善于运用有利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感是声乐教学的核心,声乐课集知识性、趣味性、情绪性、情景性为一体,声乐教学应该在一种温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一堂成功的课,不仅取决于教师深厚的基本功,更主要的是要上好开放式的轻松愉快的声乐课。

2 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2.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教学模式构建必须注意的事项

(1)知识进行融合。幼儿教育的特点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新鲜的事物。声乐教学中也要将多所种知识进行融合,比如在声乐教学中可以结合儿歌及乐理知识等内容。这样不但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声乐相关知识,还可以增强声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之间的双边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与艺术表现力的提高是在实践中,声乐教学新模式要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2.2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一个合格的声乐课教师,在课堂上的一笑一颦都要极富表现力,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思维。这种教学模式很自然的把课堂的主人变成了学生,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课堂中以学生表演为中心,教师是导演。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学生的课堂学生来演。教师要时刻注意是学生的心理变化、情感波动。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一切问题的发现与解决由学生自己完成。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学生会唱,还要会教,掌握声乐艺术规律,掌握声乐教学规律,以适应幼儿园音乐的实际需要。所以,要采取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以优带良,实践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声乐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有教与学的机会,这样可以激励学生求知欲望。

2.3 教学手段的不断创新

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帮助儿童获得初步欣赏美的能力,要求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可以尝试把声乐欣赏贯穿在平时的声乐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视频等现代教学设备,将声乐欣赏教学常规化,以此提高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

3 教学内容的合理取舍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前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艺术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日渐提高,学前音乐教育教学也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的巨大挑战。从素质教育出发,对学前教育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课时又作了大幅削减,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的教育要求与现行教学体系间矛盾空前尖锐。

(1)重新建立新的教材体系。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打破现行教材体系,重新确立新的教材体系,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保持学生学习热情。由于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音乐素质较差,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材上要以古今中外的声乐作品为主体,要结合声乐发声原理进行授课。同时做到力求在尽量少的时间里求得尽量多的容量、尽量好的效果。让学生既掌握了知识理论、训练了技能技巧,又大量熟悉了作品、提高了音乐素质。有了这样一个教学方向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应更具体的考虑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才能更有效更实际地提高学生的学时热情。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靠近社会靠近时代。首先需要了解幼儿园音乐课的授课内容及方式,既能做到结合专业特点、考虑教学效果,激发学习兴趣,为就业打下一个交好的基础。

(2)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资料,观看声像资料,作为教与学的有力补充。从内容上来调动学生学习声乐的热情,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再通过知识和能力的不断升华,使其自身素质得以提高,最终成为适应这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3)教材内容的合理编排。针对学前师范教育声乐课程应用性不强的现状,要加强对不同学制的学生进行幼儿歌曲教学和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四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第一学年是声乐基础训练,此阶段主要以美声方法训练为主,为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打下坚实基础;第二学年进行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结合训练;第三学年加强幼儿歌曲演唱与表演,结合舞蹈表现、朗诵等综合进行。

参考文献:

[1]王玲艳.建国以来我国幼儿教育重要文献关注的若干重大话题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8(03).

篇3

[关键词]中专院校;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教学策略

声乐课是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基础学科,也是学前教育专业中非常重要的课程。在中专院校,学生的能力高低将会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因此,学前教育的学生必须要学好声乐知识。教师通过特殊的培养计划,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为学生营造一个完善的声乐学习系统,使得他们符合职业的要求,从而更好的适应未来工作。

一、声乐教学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

中专院校的学生都要求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而声乐知识又是学前教育专业必需用到的科目,这也是他们未来从事幼儿教育需要教学的重点内容。幼儿对于声乐的认知浅显,需要专业的声乐教师进行引导和开发,而这就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声乐教学,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声乐功底,学好声乐技巧,学生只有声乐水平高,自身能力强,才可以成长为专业性能高的综合性人才。所以说,声乐教学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非常重要。

二、有效提高声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优质发展

1.有针对性解决学生水平差异化问题

中专学校往往都是成绩一般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参差不齐,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尤其对于声乐知识的学习更是会产生较大的差距,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为此,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课前培训,让每一位学前教育的学生都可以掌握扎实的声乐基础,培养他们对于声乐的兴趣,进而运用兴趣来带动学生主动学习.使得他们的声乐水平逐渐提高。

2.创设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

声乐课堂的气氛决定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一改往日死板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塑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声乐课堂。教师要尊重学生,积极的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帮助学生解决心中疑惑。声乐课本身就是艺术课程,它不局限于人群,不苛求学生的能力,教师只要做好引导,学生就可以自然而然的投入到声乐知识学习中。运用气氛调节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确保学生可以更加热爱声乐,喜欢学习声乐。

3.由浅入深的开展声乐教学

声乐教学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在课堂中,教师要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不能忽简忽难。同时,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学生,不能放弃学习声乐,在一个阶段学习完毕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整合,运用表演的方式,考量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成果演示,教师可以很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而制订下一步的教学计划,运用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声乐知识更为牢固,能力逐步增强。

三、紧抓学前教育宗旨、落实学生学习要点

1.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多数是幼师,他们接触的人群都是幼儿,这就固定了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都是以幼儿学习为主的知识,让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对幼儿学习声乐的各类要求了如指掌。同时,也可以通过知识的具体学习,更好的掌握幼儿的心理需求,使得他们毕业后可以更轻松的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2.实施符合幼儿成长的教学模式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分别实行集体声乐教学和小组声乐教学。在集体课中,教师可以教育学生基本的唱、听、发音等基础知识,要求每一名学生都具备基本的声乐表演能力。而在小组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组学生的整体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取长补短,优化学生的个人能力。借助于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获取声乐技能,更好的提高自身的声乐水平。

3.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带动学生能力实践

中专学生的能力决定他们毕业后的工作水平,所以,培养具备优秀声乐能力的学生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讲理论,不讲实践,要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经常实践,学会运用声乐知识来表演不同类型的曲目,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修正自己的错误,使得他们的声乐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声乐能力培养,即让学生的声乐成为一种优势,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为幼儿的声乐教育提供一份安稳的保障。综上所述,在中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服务对象。学前教育往往面对的都是幼儿,所以教师必须要为学生制定符合幼儿学习的声乐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基本功。学生只有基础能力强,才能胜任毕业后的工作,才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幼儿教育中,使得中专学生开启更好的人生规划。

[参考文献]

[1]曾杰.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

篇4

关键词:中学生 养成教育 德育

德育是各育的灵魂。加强德育有助于推动学生各育的发展,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点。而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是使学生得到主动、活泼、健康、全面的发展,这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好时期,抓住机遇,把握时机,研究技能,形成能力,是他们人生黄金时期的重要课题。而养成教育是他们成人成才必不可少的规范内容,是他们成人成才必备的坚实基础。作为学校基础教育范畴,是必须实施的一项教育内容,在引导学生具备优秀综合素质方面也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所以养成教育在初中阶段是非常关键的。

我认为落实养成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深认识,才能贯彻好、实施好这一项内容。

一、养成良好习惯是中学生毅力的标志。

对中学生来说,好习惯的养成是要经过一个时期的。如果把学前教育算在内,至少有时间的养成阶段,这恐怕还未把幼儿1至4岁算在内。这样长的时间里,经过幼儿教师的细心引领、学前阶段的规范、小学阶段的栽培,到初中阶段已基本成型,应该说是没问题,但在整个基础教育过程中,有个别的例子,就是差生的问题,有思想道德,学业却较差,同时各方面的习惯养成也参差不齐,这就是基础教育在初中阶段存在的问题。有时可以看到,养成良好的习惯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它必须有长期的引导、训练以至精心呵护,经受反复、有耐心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养成教育要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要讲明道理、为人和善,本着这样一个决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因此,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这个素质才行。

养成良好习惯是中学生必须不断强化、反复加强的训练内容,也是学生坚强意志的明显标志。在言谈举止、文明礼貌、卫生安全、勤劳节俭、学业刻苦、尊老爱幼等方面都要形成习惯,安然无变。如此,才能为养成教育的坚实、为学生坚强毅力的形成找到依据,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良好习惯是基础教育大厦的基石。

中学生的良好习惯不仅仅牵涉到个人行为的事,更是未来社会公民素质的标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综合素质也是国家发展的一个方面。目前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而不是来临了再说。基于这种责任观念,基础教育大厦才能建设更好,必须有质量做保证,而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是基础教育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决不能掉以轻心,从长远的培养人才的战略眼光来看,不抓紧不行,不落实不行,时刻体现出教育科学的前瞻性。养成教育要分步实施,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确定养成教育的训练目标、内容、方法。这样才能使养成教育收到实效、落到实处。

首先是宣传动员,营造氛围。比如,在师生必经的过道口设置“轻声细语,言语文明”,“礼貌待人,爱护公物”、“与文明握手,与陋习告别”、“在家做个好儿女,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等警句,以及激励语“能主动拾起身边的杂物,不愧是一个环保小卫士”、“你能在走廊里轻声慢步,不愧是一名文明好少年”;在走廊、教室内外墙壁张帖科学家、伟人画像以及名言;在教学楼、实验楼等醒目的地方制作以校训、教风、学风、办学宗旨为内容的标语或灯箱,使学生从中接受高尚道德情操的渗透和感染。

其次是强化训练,自我养成。如强化自觉习惯的养成,要求做到:教师在与不在一个样,作业布置与不布置一个样。还有检查反馈、走向自律。通过教师考核监督、学生值周检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监督岗,以及文明学生评选等措施,及时检查指导,及时反馈矫正,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热情,提高自律能力。

三、良好习惯是中学生实现远大理想的航船。

谚语有云: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篇5

关键词:互动;交流;声乐;教学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的互动关系是课堂教学能够进行的必要前提,师生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声乐课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低年级的声乐教学一般都是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由于人数多,基础差,学生的声乐知识几乎是空白的。而要使学生对声乐知识的理解、接受变得容易,并解决学习中的困惑,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习声乐的自信心,就必须在声乐教学中有效地更好地采用多种“互动与交流”的方式。笔者借此谈谈个人的教学体会。

一、“互动交流”——来自课前热身运动课前是课堂的前奏,自由性和体验性是它的两大特点。

课前的互动和交流是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学生可以自由地和教师交流,没有紧张的心理,教师也可以随机地在交流和互动中进行自由提问,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因此,课前的交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学习空间,教师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有限的时间里精心设置互动和交流的内容及实施的方案,利用富有趣味性故事、谈话或借助于现代话的电子、音响设备及课堂环境的布置,调动学生的中各种感官感受音乐。例如:弹奏一首学生们在小学、初中最喜欢唱的歌曲,让他们回忆起童年时的美好时光,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中外世界名曲,熏染课前学习气氛,还可以请敢于表现的同学演唱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或交流课后的歌唱练习体会。

总之,课前的交流和互动具有极大的灵活性,这种自由、欢乐的歌唱前“热身运动”,为课间的歌唱教学奏响了一段很好的前奏。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在互动与交流中,能体现个性,明白了自己要唱好一首歌的不易和距离,增强了学习的欲望,并带着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走进声乐课堂的学习中。

二、“互动交流”——来自相互倾听声乐教学是师生共同创造声乐艺术表现力的双向活动,教师在讲授发声方法和歌曲演唱的过程中,相互倾听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手段。师生间相互倾听,互为主体,缺一不可。

教师如何教、如何指导,学生首先都是通过倾听教师的讲解、示范、演唱进入声乐学习的初步认识阶段,学生在倾听中辨别声乐发声的方法,在倾听中模仿和学习正确的歌唱,在倾听中辨别音高、节奏、位置、共鸣、情感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是通过倾听学生的练习和歌唱,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困惑和错误。教师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如:“倾听中的比较”——正误之间的比较。“倾听中的思考”——学习的要领及方法。“倾听中的探索”——通过录音的方式倾听自己歌唱,确立自己歌唱的努力方向。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等音像资料倾听歌唱家们的演唱,开拓艺术视野。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我爱你,塞北的雪》这首歌曲,借用多媒体的教学工具展示塞北风光,为课堂营造了一种音乐气氛,学生们在倾听中产生了一种入情入境的感受,使得学生迅速而自觉地进入学习活动中。在练习歌曲的过程中,重难点之处也是通过多次的倾听教师的示范,学生的练习、模仿等,来解决歌唱的各类问题。通过倾听,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做到学生与教师实质性的知识互动。这是声乐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

三、“互动交流”——来自平等和信任声乐教学是建立在平等、信任与合作的基础上,这是先决条件,一旦违背了这一先决条件,所有的教学努力都是徒劳的,尤其是对刚刚入学的新生,由于自身的声音条件差,对声乐课的不理解,缺乏信心,自暴自弃,产生自卑心理,这些现象都是直接影响声乐教学的不良因素。

要使不良的因素转变为积极的因素,教学中的互动与交流是实现良好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寻找他们的个性特点,扬长避短,对条件差的学生以鼓励为主不嫌弃,并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每班只有2到3位男生,在上课时他们总是低着头坐在课堂的最后面,为了消除他们不平等的心理压力,笔者将他们调整到自己的身边(钢琴旁),上课时总是给他们送去鼓励的眼神,在教学的内容上也选择了适合男女声演唱的歌曲,在课堂个别抽查的过程中,选择适合的调让他们演唱。对五音不全,连张口的勇气都没有的学生,教师不是用眼神去斥责学生,用动作去制止学生,而是要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让他们知道害怕就是自己的敌人,只有战胜自己才能调整好心态,每个人的学习都是从不会开始的,只要努力就会获得好成绩,就能获得美好的歌唱。

在课堂提问的环节里,让学生知道提问、抽查不是为了让他们出丑,而是针对每位同学对知识理解的程度进行教学反馈或把他们存在的不同问题和错误进行纠正。以点带面使没机会被问到的同学也能进行自我更正。

在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多用表扬、赞许的语言,哪怕是一个眼神和会心的微笑,也会让他们对教师产生真正的信任,以便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消除过于紧张的心理状态,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低年级学生的声乐基础训练过程由于声乐理论比较抽象,技术性又很强,初级练声曲也比较单调,又要不段反复地练习,因此就需要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目的、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与教师积极配合,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计划。

这也就决定了平等与信任在声乐学习的重要性。

四、“互动交流”——来自情感的体验情感互动是师生互动中的高层需求,是知识互动中的另一种高级形式。

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不容忽视,尤其在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声乐基础差使得教学组织显得重要而艰难。因此,建立亲密的师生情感互动与交流是教学过程的动力。教师用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保持温和热情的教学态度,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用鼓励的眼神、甜美的微笑,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使学生获得全身心的放松,乐意与教师进行沟通,主动参与课堂的讨论,积极的动脑、动口、动手,从中体验和感受歌曲的演唱及作品的表现方式。

要达到真切的情感体验,教学就必须设计丰富的内容,采用多种手段,创造多彩多姿的情境,例如: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歌唱水准,教学内容可以从幼儿歌曲着手,如:《小乌鸦爱妈妈》、《摇篮》、《大鞋与小鞋》等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歌曲进行歌唱训练。这些歌曲短小、精练,音域也不宽,对刚学歌唱的同学来说容易接受,从中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还可以增加一些他们喜欢的流行歌曲和艺术实践。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预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自我展示、相互评价、挑战自我。在活动中得到情感和心理的满足,师生可以根据歌唱作品的内容一起进入教学内容所规定的角色,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由此可见,情感的体验与投入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要让学生都能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教师语言的情感成分和教学环节的情感把握与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例如在学习《绣红旗》这一课时,教师预先让学生上网查阅歌剧《江姐》的有关资料和片段,课堂上让学生参与情景剧的表演,将情感体验与创作表演融为一体,在身临其境中体验歌曲的美妙,深刻地感受革命先辈们对党的热爱和高尚的情怀。这就象人们常说的“上课如演戏”,“戏”的好坏离不开导演(即教师)的教学设计与编导,演员就是教师(也可以换位为学生),观众就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一场戏的好坏来自于台上与台下的共鸣。演员的好坏来至观众(学生或教师)认可和肯定。因此师生情感的互动从多个角度入手,了解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这就是较好的一块敲门砖。

五、“互动交流”——来自课后的知识巩固课后的互动交流来自于学生的课后反馈作业和课后辅导。教师要求学生把课堂上的感受、收获、难点、困惑及要求写成书面作业交给老师。

这是检测课堂教学互动的第一关,这种反馈形式让教师能更具体更全面地了解每位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要求。了解学生群体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对后面的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具体到可以将每一首歌曲的难点集中、汇册。还可以使教师发现班级中的学习薄弱群体,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同时也是对课堂互动的补充和弥补。

课后辅导就是将这些在声乐学习中的薄弱群体组织起来,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疏忽了班级中的薄弱群体,容易导致这个群体的增大和教学负面因素加大。因为课堂教学是面对整个集体,而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毕竟是少数,由于他们有心理负担,不敢开口歌唱,往往容易被忽视,因此,在课后的辅导中教师辅导的不仅仅是歌唱的技能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明白学习的理念,增加他们的信心,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交流与互动的方案和要求。真正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如:音准、咬字、头腔共鸣、位置等。

总之,学生课堂互动与交流需要的满足远比纯粹的知识、技能的学习来得重要的多,学生的课堂交流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和学生是否能共同创建健康的课堂交往环境、有效地师生互动。

参考文献:

[1]刘何仙.对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5,(2).

[2]杨方.谈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参与[J],音乐天地,2006,(1).

[3]严凤.声乐演唱与教学指南[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1.

篇6

关键词:提高 学前教育专业 学生 弹唱 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223-02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对幼教师资水平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幼儿歌曲的弹唱能力作为幼儿园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在幼儿园工作岗位上经常用到它。尤其在幼儿园教师招聘中,已将幼儿歌曲弹唱列为必考科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更应该将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幼儿歌曲的弹唱能力作为重点。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对幼儿歌曲的弹唱能力差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在教育实习中学生不敢上音乐课,因为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幼儿园歌曲弹唱的准备。弹跟唱两者结合到一起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不是唱歌状态不积极,面无表情,就是钢琴伴奏声音响而噪,衬托不出歌曲的气氛和效果,达不到幼儿园课堂教学的目的。另外,中职的新生,一般都是没有接触过钢琴和正规唱歌的,是进入高中以后才开始学习的。课程多,学生练习时间很有限,那么如何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既完成钢琴和唱歌的基础学习,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儿歌曲的弹唱能力呢?对此做了初步的探究。

1 正确认识弹唱的概念

弹唱能力是音乐教学多学科的综合体现,具体来说它是歌唱、弹奏有机结合的产物。幼儿园教师幼儿歌曲弹唱能力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幼儿园音乐教学的质量。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只有正确认识弹唱的概念和重要性,才能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弹唱教学和训练。作为学生,只有正确认识弹唱的概念和重要性,才能进行有目的,有重点的学习和练习弹唱。

弹:是根据幼儿歌曲的旋律在键盘上即兴弹奏,这需要学生融作品分析、和声编配、伴奏音型及钢琴技巧应用为一体。即兴伴奏不仅仅是作为歌声的配村,更重要的是对歌曲作积极的配合,从情绪、背景、意境等方面,加强歌曲的表现力,使歌曲的音乐形象更加丰满,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唱:是指为自己伴奏独唱,它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唱歌能力,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学会体会和挖掘各种歌曲作品内涵,根据内涵进行有表情的、自如的、富有表现力的演唱。

幼儿教师在课堂上充满情趣、熟练地弹唱。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学唱歌曲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幼儿对音乐审美的渴望,又可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交流。

2 重视弹唱基础的学习

中职的学生都是未接触过钢琴弹奏和歌唱学习的,只有抓好基础学习,才能为以后的自弹自唱打好坚实的基础。

2.1 即兴伴奏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音乐学科

需要先学习基本弹奏知识、基本弹奏技巧、基本乐理知识、和声基础知识,并能掌握和运用和弦连接的一般规则,熟练大、小调正三和弦的原位、转位等等。这些都是为即兴伴奏做准备。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钢琴教学中,我们都注重弹奏姿势、弹奏手型、非连音奏法、连音奏法等的训练,因为错误的姿势和弹奏技巧,将会增加弹奏的难度,影响到学生的弹奏,一旦将错误的姿势和演奏技巧弹熟练,再重新改的话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所以基础教学是不能马虎的,必须落到实处。然后在第二学期针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多,练琴时间少的情况,教师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练琴特点,选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曲和乐曲,将个别教学和集体教学结合起来,有针对性的使学生有步骤有目的地不断克服困难,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这样既能缩短乐曲学习的时间,同时又能帮助提高乐曲的弹奏质量,为伴奏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弹奏技巧。另外,常用大、小调的音阶、琶音、和弦的弹奏,车尔尼599里的弹奏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熟悉各种调试可以为移调打基础,车尔尼599有好多的伴奏音型和和弦连接,在弹奏教学时可以有意识的在分析乐曲的过程中加入伴奏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在弹奏过程中,熟悉各种调式,并对伴奏音型、和弦连接等有初步的认识。

2.2 优美的歌声,能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并能激起学生歌唱的兴趣,反之,空白无力的歌声,缺乏感染力

现在,高中的孩子都追求流行音乐,对于正确的声音,一点概念都没有。我曾让参加高职考的高三学生给高一新生表演唱歌曲,当高一新生听到她们的歌声,觉得挺不可思议的,觉得就教教幼儿园还要学这种唱法,有种不屑一顾的感觉。其实优美的歌声是需要正确的歌唱方法去支持的。所以专业教师要给学生讲授歌唱的重要性,演唱姿势、演唱技巧、呼吸方法、咬字吐字等很多基础的知识和如何掌握演唱技巧方面的知识,并要多给学生示范和多听一些优秀的歌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然后通过平时不间断的练习,让学生体会和学会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以后才能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展示完整流畅、生动优美的歌曲艺术形象。

3 先易后难、由浅入深

任何知识的获得都是遵循循序渐进、从简单到难的规律。我们中职的学生都是在初升高考试中失败的学生,对待困难总是采取逃避、放弃的态度,一旦对某样事情失去信心,他们都是放弃对待。但是一旦她们有所收获,喜欢某一样,她们就会付出努力。而且对幼儿歌曲弹唱的学习,是一个漫长,枯燥的过程,需要学生慢慢积累,不断从中吸取各种知识,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得马虎,所以在弹唱教学中,应该从最基础的开始,从最简单的开始,从学生的兴趣开始,在不同教学阶段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重难点,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加学习的信心,喜欢上弹琴、唱歌,乐于学习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

4 敏锐的听觉能力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一门听觉艺术”。弹唱的效果需要用耳朵来聆听。所以学生必须建立良好的听觉和分辨音乐的能力。如,在和弦的进行、和弦的连接教学中,多采用弹出歌中不同和声配置的音响效果,让学生去比较优劣,决定取舍。逐步使他们建立起敏锐的和声分辨力和和声进行的基本框架,培养他们的内心听觉和对和声色彩的想象力。另外,在伴奏音型的选择中也为学生介绍各种伴奏音型在伴奏实例中应用的效果,让他们产生听觉上的感受,然后启发他们对具体音乐形象的想象,并将其逐步融入到自己的伴奏之中。还有弹奏效果,可以通过听,改进触键效果,促进歌曲感情更好的发挥。当然,唱,也离不开听觉,莎士比亚说:“只有倾听,嗓音才能获得正确的机制”。通过听可以辨别音准、音色、节奏、速度、强弱、演唱声音的好坏等等。

5 提高表现力

音乐是情感艺术。通过音乐,我们可以感受到对方的喜怒哀乐,感受到音乐的美。正确理解和表现幼儿歌曲的情感,有理解、有感情的弹唱幼儿歌曲,才能使课堂更具生动活泼和艺术性。这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的。每一首幼儿歌曲,应该使小朋友享受到艺术的美和艺术的快乐。学前教育专业的一切钢琴和演唱学习,都是为了能充分展示歌曲服务的,为了能胜任幼儿园音乐教学而服务的。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会发掘歌曲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内涵,并从“语言、演唱、演奏、表情、情感”等各方面充分地展示幼儿歌曲的特点,淋漓尽致的弹唱幼儿歌曲,做到以声、以琴感人,以声、以琴抒情,吸引幼儿园小朋友的注意,激发小朋友的学习兴趣,使小朋友感受音乐的美,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达到美育的效果。

6 强化实践练习

弹唱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熟能生巧,如和弦的编配、歌曲的演奏、歌曲的演唱、及弹唱能力的综合都是在不断的实践练习当中获得的。尽管在课堂讲授中需要讲述大量的关于伴奏的理论知识,但学生的编配、演奏训练和弹唱训练无疑也是我们课程的主题内容。把很多编配知识的传授纳入到训练当中,并结合学生在弹奏中出现的问题,和通过各种形式结合伴奏实例来讲授,使学生学而致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钢琴和唱歌的学习,只有多实践,才能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弹奏和演唱技巧,才能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才能将弹和唱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另外,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勇于在不断的配弹、演唱的练习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弹唱能力。只有做到多弹、多配、多听、多想、多唱,才能不断地提高弹、唱的技能和质量。

7 良好的心理素质

弹唱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提高的过程。中职的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也有可能是技术不够硬。像有些学生平时的练习中,这方面的能力还不错,但每当有旁人在场时就会顿时惊慌失措,手也发抖,声音也发抖,表情变得呆板,以致不能完整地弹唱一首歌曲。因此,教师应多提供她们当众表演的机会,如举办音乐会,让学生采用即兴伴奏、自弹自唱、给人伴奏、或者他人伴奏自己演唱等不同形式进行当众表演,从而锻炼学生们的胆量,丰富演唱、演奏的经验。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多给自己寻找“表现”的机会,抓住一切可以表现的机会,逐步克服自己的怯场心理。

幼儿歌曲的弹唱能力,体现了幼儿园教师的音乐水平。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儿歌曲的弹唱能力,是我们专业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教学任务,应作为重点去抓,去落实。

参考文献

[1] 马拉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弹自唱能力培养的探索[J].北方音乐,2012(4):96-97.

篇7

【关键词】单亲;中学生;班主任教育;家庭教育

一、单亲中学生的现状

单亲家庭是指不完整的家庭,包括离婚、配偶死亡、甚至未婚先孕等等。而离异家庭占大多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与开放一脉相承,甚至成为一种时尚。据统计,目前我国离婚率已上升到13%左右,约为改革开放初期的4倍,且67%的离异家庭有子女,其中在40岁左右,孩子在15岁上下的中年夫妻离异的占82%。这就是说,离异家庭的子女大都正值受义务教育时期,更是集中在初中教育阶段。我班上有75人,单亲中学生有31人,其中有23人属父母离异的家庭,8人的父母死亡。且学习有困难的20人,行为表现差的有9人。再从家庭教育看,属放任不管或粗暴型教育的家庭学生有9人,占单亲家庭学生的29%。通过跟他们的接触发现,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子女,他们面临着单亲残缺或教养失衡的问题。同时由于孩子突遇家庭变故,加之家长的心情和素质的局限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孩子的行为习惯得不得正确的引导和培养,这给班主任教育和管理带来严峻的挑战。

二、班主任在管理和教育单亲中学生中面临的问题

通过三年的工作实践,可以将单亲中学生的问题行为分为以下三种:一是敌对型:他们将所有的不满都发泄于别人,或者陷入忧郁、沮丧、悲观和苦闷的状态,整天抱怨自己的遭遇,并且会拿同龄人作对比,心理极不平衡。相当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明知故犯。对于老师、学校、家庭的教育置之不理。二是脆弱型:尤其是单亲女学生,从小倍受溺爱,家庭变故后,生活不能自理,没有原来的优越感,一旦有什么不顺心,不能得到满足,便会觉得自己可怜,被人欺负。在学习上没有毅力,遭挫折后便一蹶不振。三是行为不良型:在残缺的家庭里,由于父母没有精力和时间来正确引导孩子,必定会使孩子养成不良习惯,比如上网,早恋,沉迷游戏等。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对于这类学生管理难度相当大。

三、班主任对单亲中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方法

单亲家庭的学生有的问题行为不仅只存在他(她)们身上,正常家庭的学生也会出现这或那的问题行为,只是单亲家庭的学生容易出现,且较为典型。我认为要做有效的教育转化工作, 要区别对待这些单亲家庭的学生的不同的问题行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手段,并且需要家校合作才能顺利完成。

(一)敌对型管理和教育方法

在单亲家庭中,由于其父亲或者母亲忙于生活,从而忽略了孩子的教育或家长本人品行就有待提高。让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致使他们对周围很不满。要教育好他们,光学校教育收效甚微。因此,在对单亲学生的教育中,要密切与他们的家庭取得联系与交流、沟通。努力营造“爱”的氛围。

家长在工作之余应该多和孩子接触,比如聊聊天,谈谈心,逛逛街,关心孩子在学校生活。再忙也可以留个字条、打个电话,言语中充满关切。这样孩子会认为即使他们生活在单亲家庭里仍然很愉快。因为他们可以感受到亲人的支持、鼓励,认为他们和同龄人一样有父母的关爱,他们的不平衡感会渐渐消失,能够敞开心怀去感受生活的愉快。

作为班主任老师要营造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尽可能使单亲学生在家庭中得到满足外,还有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情和慈爱,具体包括尊重他们的人格,充分接受他们信任他们,积极对他们的行为作出反应,表达对他们的关爱。为此,班主任老师必须关心、爱护这类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重视他们的点滴进步,帮助他们学习。在方式上可以采用倾听、赞赏、或者及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使他们感受到班级的温暖。为此,我总是在班级大力的渲染这种气氛,教育学生彼此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消除他们与其他同学间的焦虑、自卑以及惶恐心理,帮助他们在同伴中树立威信和形象。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私底下教育其他学生不能嘲笑和歧视他们。同时也经常组织班级活动,如文体活动和各种竞赛,让同学们多沟通交流,建立融洽的同伴关系,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里,享受充满阳光的生活。

(二)脆弱型的教育和管理方法

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极其脆弱,情绪消沉低落,承受不了丁点挫折和失败,作为班主任有责任树立他们的自信,坚强的面对家庭的事实。班主任老师要试着把他(她)当成一个很坚强的学生来看,派些工作给他(她)做,言语要经常鼓励其勇气,让学生逐渐产生一个错觉,他(她) 是一个很勇敢的人。比如可以通过一些自强不息人士的背景材料做对比 ,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不幸于他们相比微不足道,从而消除心理困惑,重新树立起生活学习的信心。逐渐的,这类型的学生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可怜虫,处处受人欺负。生活自理能力也会加强。

对脆弱型的学生,父母还可以安慰、开导孩子,消除孩子心中的疑虑,让他们以坚强的意志去面对今后人生道路上的大小挫折,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性,增强其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家长可以规定孩子做些家务活, 要求他们学会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 比如尽量让孩子住校,经济上给一定的生活开支费,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这对于孩子的养成教育也大有益处。犯错误时一定要予以严格批评,正确引导孩子。但注意要让孩子觉得这样做是爱护,而不是冷漠辱骂的。不当之处也要予以适当的惩罚。

(三)行为不良型的教育和管理方法

家庭是子女最早的教育场所,子女在父母的抚育下成长,从父母那里接受教诲,了解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懂得怎么生活,怎么做人。然而,离亲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是残缺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学校的教育工作不是万能的,这就势必导致单亲中学生行为习惯不良,如:上网,早恋,抽烟,打牌,没礼貌等。这对于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有巨大挑战。

在班级工作中,首先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孩子明白青春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一旦错过学习的黄金时间就可能是会留下终身的遗憾。其次,公平、公正对待这类学生。只有班主任切实具有民主平等的思想,把学生真正看作具有独立意识和思想的人,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才会得到学生的理解、尊重和配合。不能因为他们是“特殊学生”而善意放任,“善意放任”不但不会使他们领“情”,反而会使他们觉得老师看不起我。“在家父母不管,在校老师也不管”,这样会强化他们的自卑心理。所以,老师要“管”,要用心与心的交流去感化, 比如学生生病,及时询问病情;学生请假,及时与家长联系;学生取得成绩,多加表扬;学生有违纪,委婉提出,及时改正……第三,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作为班主任,表扬、批评学生时一定要尊重学生,切不可有侮辱学生、歧视学生甚至体罚这类学生的行为和说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做到表扬有"度",批评也有"度"。第四,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提高行为修养。班主任要经常与学生加强沟通,进行正确的引导。最好的谈话场合不要在办公室,就老师学生两人,双方面对面地坐着。老师不要用教育者的口吻来说话,用学生们说话的方式、 口吻来进行。这样一来,学生放松警戒,放下敌意,很多真实的话就会说出来,老师就可以了解很多学生的想法从而采取有效的方法来纠正不良行为。此外,班主任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经常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让单亲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制力,以便收拢他们的玩心。

父母应作好表率作用,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在孩子面前做不好的示范,比如打牌,抽烟,酗酒,夜不归宿等。应该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及时地给孩子导航,比如加强他们的自控力训练,家长可说服孩子控制上网时间、达成协议规定上网应遵守的规则。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时刻关注孩子,给予他们充足的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早恋。

总之,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解决这一问题还要靠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面对那些不幸家庭的孩子们,只要用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爱,渗透到孩子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让他们在爱心中感受真情和温暖,肯定能重塑他们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从而走出心理的误区,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郑义风、王戎:《为师之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第一版。

[2] 吴建芳、赵正:《我国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探究》,《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4期。

[3] 张向葵:《教育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

篇8

关键词:后进生;群体教育;转变

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后进生群体,他们有着比常人更为敏感和脆弱的一面。虽然他们在学校中只是一小部分,但如果不注意对他们的教育,日后对社会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要成功的转化他们就必须了解他们的表现、出现的原因,这样就能有针对性的教育,感化他们,使教育教学工作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下面我就浅谈自己这方面的工作体会:

一、后进生群体的表现

根据多年来本人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细注观察、分析总结、分类归纳,中学生的后进生群体大概表现如下:①思想素质比较差。这类学生突出表现为:不尊重老师,占小便宜。随便拿同学东西,参与社会不法行为,沾污,与同学不和睦,参与打架,甚至谩骂老师、家长等。②政治素质低下。此类群体经常表现为:不关心国家大事和学校一切事情,老师讲话当作耳边风,不理睬领导的教导。在课堂上,不管老师讲得津津有味、解惑排难、苦口婆心地教育,可他却是干着与课堂无关的事,不把上课当一回事。在家里,父母及亲人的教诲好像没有触及他,以个人为中心、听不进别人的忠言。③学习困难,成绩较差。这类群体由于智力开发不够,认真听课,可独立思考完成学习任务很困难,考试成绩总是提不高,通常被称为“学困生”。④生活学习懒惰、纪律散漫。这些群体在学校很难按作息时间工作,上课迟到早退,午休晚睡不按时休息,课堂上随便讲话、走动等等。

二、后进生出现的原因

后进生群体岀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挖掘其原因可以概括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其内部原因是:有的人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推敲能力等不比别人差,就是因为自已努力不够,要求不严,没有理想目标,得过且过,丧志等导致自己在同龄中落伍了。美国科学家爱迪生曾说:“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可见,在各方面要取得优弃的成绩与个人的努力奋斗、顽强拼搏,付出代价分不开。外部原因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良好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对一个小孩成长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塑造良好的适宜青少年学习生活成长的环境非常重要。譬如,由于教育资源短缺,生长在边避的乡村的小孩在七岁前都没有接受到学前教育,在起步上就已经相对比较落后,从而可能形成了基础差、纪律散漫、没有约束力的局面。随着社会进步,科技日新月异,基础教育比较落后的地区,教师整体素质也影响到中小学生智力的开发、思维的拓展、潜能的发挥等;社会环境是中小学生成长的温床。社会风气的好坏都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身心健康。目前,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不少农民工涌入城市,把小孩落在家里上学,这些小孩成了“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引导不够,管理不周,也会使这些孩子成为后进生。

三、对后进生群体转变的尝试

上述分析了后进生群体的表现及其原因。其实,后进生并不是天生就后进,实际上,人的天赋素质并没有多大区别,一个人的成就如何并不取决于先天赋予的才能,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是否刻苦努力、认真读书、勇于攀登、严于律已、善于修养、不断以良好的思想薰陶的结果。对于后进学生只要我们耐心细致的教育转化,是完全可以转变为好学生的。俗话说得好:“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了一些尝试。

1.贯穿爱这条主线,关心体贴后进生群体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爱。学生希望得到家长、社会、学校的爱,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爱,尤其是后进生更需要爱心。鲁迅曾说“教育植根于爱,爱是教育的前提”。作为老师应该主动去关心体贴后进生群体,只有用爱心和耐心搭起我们老师和他们心灵沟通的桥梁,才能走近他们,了解他们,与他们交朋友,从而转变他们。例如,我教的95届3班蓝柏同学平时上课不是伏桌子睡觉,就是和别的同学讲话,不听老师讲课,影响同学们听课,课后经常和同学追拉打闹,在宿舍里拿别人的牙膏、洗衣秎等作自已用,还衍上了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他的所作所为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琢磨着如何转变这位同学,寻找突破口。恰巧有一天晚上我当值周员,天空下着毛毛细雨,寒冷的空气凄凄袭来。夜深了,万簌俱静。突然,“嘣嘣!嘣嘣……”一阵突如急来的敲门声惊醒了我,我急忙起来拉开值班室的灯,打开房门一看,原来是蓝柏,他披着一床棉被,身抖得象刚落水的小鸡一样。我问个究竟后,让他坐在沙发上,摸了摸他的额头,烫得好厉害,他的手和脚却是冷冰冰的,我倒杯开水替给他说:“先喝水…你内热外寒,必须去医院打针,不然病加重就难医治了”。他说:“我沒有钱,不去了。”“不要紧,老师先帮你垫上。”他流泪了,不说话,也不肯走。这时我知道他心里是多么沉重、痛苦、难过。“蓝柏,我送你去医院打针,病会好的。”天亮了,他的病渐好,可是起来不得。我轻声问他:“告诉你爸爸的电话号码。”他说:“老师,不用联系我爸了,你先帮我出医疗费,我再想办法还给你。”下午打完针,我用车搭他回学校后,我煮了蛋粥给他吃。第二、第三天照常去打针,病愈后我帮他结了帐。通过与他谈心知道:三年前父母离弃,家里剩下两个妹妹,父亲常岀外打工。我把这些情况告诉了其他科任老师,老师们对他的家境也很同情,大家共同对他进行耐心教育,做他的转化工作。经过这些他深深体会到老师真诚关心他,爱护他。从那以后,他学习认真了,思想行为也改变了,各科成绩明显提高了,毕业后考上了重点高中,后来上了大学,现在是一名教师。他工作第一年给我写了明片:你是最关心最爱护我的老师!是我值得崇拜和敬佩的老师!

2.多宽容少惩罚,让师生心心相逢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教书肓人是老师的天职,教师要学会宽容,给后进生多一点微笑,少一点严厉;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责怪;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批评。043班有一个同学性情暴燥、容易冲动,遇不顺心事,就翻脸瞪眼,大喊大叫,有时甚至大打出手。在学校里搞哥儿们义气,拉帮结派,自己充当老大,班上好多同学惧怕他,不敢与他交往。我发现后,并没有简单粗暴地批评他,而是多次找他谈心,我告诉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但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学会讲道理,学会宽容别人,理解别人。别人不喜欢自己,可以想办法让别人喜欢,而不是谁与自己意见不合,就对谁发脾气,施怨气。发脾气,只会让别人以同样对待你,最后问题更严重。我相信你一定学会控制自己,成为出色的学生。这些坦诚的、心贴心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他。多次的熟悉谈心,他终于改变了自已不良的行为和性格。

3.发挥后进生的闪光点,关注学困生

古人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后进生也有他们积极进步的一面,也有他们的闪光点,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并且抓住哪些哪怕是微弱细小的闪光点,我们都可以借题发挥,小题大作,也许星火燎原,成为生命旅途的曙光,照亮着他们的锦绣前程。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某届某班一位同学人高马大、身体强壮、四肢发达,可头脑简单,学习成绩很差,每科考试很少得到及格。但他有特点:遵守学校和班级纪律、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劳动积极,工作肯干,任劳任怨。我推荐给同学们选他当班上的劳动委员,他也很乐意接受了这个任务。我找他谈心,了解学习差的原因。他告诉我:书看不下,老师讲课有的听不懂,也不会做笔记。我说:“这是基础差的。”他说:“是啊,我在小学去学校读书要走近一个小时的山路,往往九点左右才到学校,下午四点半钟放学了,学不到什么东西。”我安慰他说:“不要紧,只要你勤奋,人家看一遍,你多看两三遍,课后多问老师,学习会好起来的,勤能补掘嘛”。他听了我的话,坚持不懈,刻苦努力,期考时,政治、历史考得及格,可数学、语文、英语等主要科目没有超过50分。新学期开学他辍学了。我想:一定要帮助他,不能让他荒废学业。于是,我驱车50多公里进行家访:知道他父亲疾病卧床近20年,家里还有一个小弟,小时候要带小弟弟,并且经常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他妈妈从地里劳动回来后,我对他们全家人做了一番思想动员,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家里人支持他再回学校上课,他妈妈表示,只要你认真读书我再苦再累也要送你。每次期考后,他都有放弃学业的思想,针对他的动态,我先后四次到他家进行家访,后来他毕业了,考上职业中专,现在是某汽车制造厂的技术人员。他春节回来见我说:“没有你的引导,就没有我今天的日子。”

4.言传身教,转变后进生思想观念

常言道“言传不如身教”“行动给人入木三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过“教师的职务是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其实,有些情况,老师千言万语的说教,不如一个行动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影响,教育意义更大。因此,对学生要求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不必要强加给学生,特别一个班主任做得好不好,学生这一关是最好的反映。只有学生认为跟着你能学到东西的时候,他们就紧跟你,听从你教导,他们一直都在注意着老师、观察着老师。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