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30 09:23:1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幼儿园数字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民间艺术;幼儿教育;学习课程;实施方法
民间艺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教育也越来越早龄化,幼儿教育受到许多家长的重视。是否接受过良好的幼儿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把民间艺术和幼儿教育结合起来,不单单可以提高幼儿教育的水平,还可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可谓一举两得。
一、为什么将民间艺术应用于幼儿教育
首先,民间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时代在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中华文化,不可否认的是其中包含着糟粕,但这并不代表优秀文化不应得到学习与发扬。中华上下五千年,其中的文化宝库不是一个人一生就可以参悟的,不早点应用于孩子的教育恐怕日后更会被新鲜的事物所淡忘。其次,民间艺术的存在是多个地区的特色文化共同的。一个地区的民间艺术也是这个地区文化的体现,是一个民族智慧的象征,这是不可拒绝、不可替代的。将民间艺术运用到幼儿教育中,让该地的人们更早地接触到这些民间艺术,受到浓郁的艺术熏陶,有利于提高本地区的幼儿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这对于该地艺术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的作用是巨大的。其中,民间艺术教育不仅能够陶冶幼儿的情操,简单了解本地的民间艺术,在他们心中种了一棵中华优秀文化的种子,让这些优秀文化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一起发芽。同时,也使孩子们对于其他民族、种族文化有包容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比如,在新疆地区的幼儿园,可以在幼儿教育中加入热瓦甫演奏、新疆传统舞蹈等,可以使孩子们增加对地区文化的兴趣,也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这些文化的学习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在今后的社交中有一个良好的修养。
二、如何将民间艺术应用于幼儿教育
我国虽然已经开始意识到将民间艺术应用于幼儿教育中,但是还是存在很多不足,相信随着时间会慢慢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幼儿教育的道路。民间艺术应用到幼儿教育中首先是由教师来进行传播,而教师的民间艺术修养却存在欠缺,也没有一个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课程安排以及民间艺术能不能和其他领域融合也是一个未知数。
(一)加强教师的培训
对于民间艺术的应用来说,幼儿教师不仅是艺术题材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还要从诸多体裁中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选择一种合适的艺术形式以一种科学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这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因为这是把幼儿教育与民间艺术融合在一起的关键。对幼儿教师开展严格的培训来提高教师的民间艺术修养,可以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专业培训,一个是实践活动。专业培训应该找民间艺术的专家以讲座的形式使教师对本地的民间艺术有深刻的了解和运用,提高其业务水平。实践活动就是邀请专家和本院的教师幼儿们一起参加民间艺术活动,由专家亲自指导幼儿进行学习,不仅使教师学习到传授知识的技巧,也使幼儿得到新的知识。
(二)严格选材安排课程
民间艺术内容丰富多样,教师不能盲目选择一些不适合幼儿学习的,应该从一些具有简单教育意义的开始,根幼儿的年龄段和他们的心理特点以及接受能力来进行严格选择。这样,幼儿既能接受民间艺术,对它们产生兴趣,也能促使他们继续学习民间艺术,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态度,优秀的涵养。
(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
教学不应过于单一,不能死板的口口相传,应采用多角度多方位全面的教育方式。丰富的教育方法,不仅使幼儿深刻了解民间艺术,也可以培养他们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参与多种多样的民间活动,使他们对课本古籍里边的文化有所了解,知道是什么样子、源头、方式等等。参与活动的同时,也要让幼儿注意安全,不要乱跑,也不要破坏这些古老文化遗留下来的物质遗产。
三、民间艺术应用于幼儿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民间艺术应用于幼儿教育不仅是培养幼儿良好的民族精神修养,但实际上更是对我们优秀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如今许多非常著名的民间艺术已经失传,不是我们不想学而是我们不知道这种艺术形式的存在。民间艺术教育资源应用到幼儿教育中去,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质也是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发扬。只是目前这种形式刚刚开始,存在问题的同时也让大家看到了不可估量的前景,这不能用金钱来计算,文化在何时都是无形资产,沁入骨髓方知伟大。
幼儿教育与民间艺术的融合,也丰富了教育的内容,让幼儿能够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的艺术嗅觉。参加各类的民间艺术活动,了解丰富的文化宝库,学习优秀的民间艺术等,这些对于幼儿的成长会起到点睛的作用。
民间艺术是一座无法预测的宝藏,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幼儿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与修养,为将民间艺术与幼儿教育的结合做出一定的贡献。
我闭上眼睛,细细地在脑海中想:我应该如何做一个好老师呢?
曾记得有这样一位和蔼可亲的幼儿园老师。白发苍苍的她,在这所幼儿园干了几十年。从一位年少气盛的小女孩,慢慢地变成了一位老态龙钟的老阿姨。尽管岁月的痕迹在她的脸上清晰可见,尽管她已经不再年轻,可是不变的,始终是挂在她脸上那个灿烂的笑容。清晨,她笑脸相迎;黄昏,她笑脸相送。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好老师,从不发脾气。那时的我很调皮,经常和几个男孩,把教室搞得人仰马翻、鸡犬不宁,可她总是用她的笑容感化我,不知疲倦地替我收拾残局,然后用她那双枯瘦的手,抚摸我的头,轻轻地说:“你怎么一点都不像个女孩子呢?”我听了总是似懂非懂地看着她,不好意思地笑起来。她很辛苦,每天从早忙到晚,有时还要为一些小小孩端屎端尿,可她却总是笑容满面地做完每一件事情。是的,老师的笑容多亲切啊!它如缕缕春风,滋润了我们这些犯错孩子幼小的心灵。“累并快乐着”,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怀着那颗真挚的爱心,她包容了所有犯错的孩子。尽管工作很辛苦,可她却永远快乐,永葆青春。
还记得有这样一位小学老师,瘦瘦的、高高的。每次,他都早早地来到学校,和我们一起早读。虽然他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可是他却坚持三年如此,资料大全《“四有”教师征文:累并快乐者》。有时候,我们班会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对他的“锡普” 实在忍无可忍了,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地指出他的发音错误,他也不发脾气,欣然接受,还笑盈盈地说:“谢谢你,你的小耳朵真灵。我就是要向你们学普通话。”质朴的语言,坦荡的胸襟,透露了这位男老师“教学相长”的品质。不光如此,他还饱读诗书。他最擅长的,就是把语文课上成评书课。每次新课文的第一课时完了之后,他的结束语都会是:“要知故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课堂中都会传来“哈哈哈哈……”的笑声。他严谨治学,对于补差也毫不含糊,总是把那几个“宝贝蛋”拉在身边,背课文、默词语,花了不少心思和时间。可是,他也有一个不好的毛病,就是抽烟很厉害。小学毕业,我和几个同学相约回母校看望小学老师,从别的老师口中得知他因病住院了。我们心急火燎地赶到病房,看着病床上已经被病魔折磨得枯瘦如柴的他,回想起上他课时,他每次讲课讲到兴奋的时候,那猛烈的咳嗽和涨红的脸,心中隐隐作痛,如今他再也回不了讲台了。是的,老师的工作很辛苦,粉尘的污染,学生的捣蛋,无不摧残着为师人的身心,可是,我从恩师脸上感受到了他心中那份“累并快乐着”的无怨无悔。秉着这样的诚心,才会有那么多平凡的老师,耕耘在教育第一线,培育着幼苗。他们真正做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关键词:挖掘;本土教育资源;拓展;幼儿美术
国家重视教育,推动其进行改革,那么对于幼儿园阶段来说,强调通过音乐和美术来活跃幼儿的思维,达到开发、促进头脑发展的要求,那么对于美术学科来说,主要进行的方法就是各类活动,包括绘画、手工作品等,而幼儿园美术学科大纲中强调要适当地拓展学科的内容,不能全部按照教科书来讲解,适当地运用“本土教资”可以起到理想结果,虽然“本土教资”正在被运用,但是当前还存在一些问题,相应人员要仔细思考。
一、幼儿美术学科活动中使用“本土教资”的正面作用
“本土教资”就是本地区文化、方言、自然资源、标志性的物质等,比如,山西黑陶、苗族竹林、内蒙古的草原等,而这些内容中,大部分都可以用于拓展教学的内容,对于幼儿美术学科来说,开展活动的时候,加入“本土教资”,可以起到重要的正面作用:一是可以大幅度增加美术学科的内容,比如,陕西的剪纸、北京的泥人等,而且不仅是具体的美术类别,在花纹、颜色方面也有区别,比如南方地区的山和水、高原地区的黄土、内蒙古畜牧的景象等,都可以让幼儿观赏和模仿又或者是自己随意创作等,因为是本地区自由的资源,幼儿会有对其有“熟悉”的感觉,更愿意去参加。二是“本土教资”的类别非常多,对于美术学科来说,可以绘画、制作泥塑、制作陶器、剪贴画、手工制作等,这些类别都需要幼儿去实际操作,对于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予以一定的推动。三是幼儿园运用“本土教资”来进行美术学科活动,必然也有赏析的内容,通过具有代表作用的“本土教资”,可以让幼儿们从小就对家乡的文化有一个理解。
二、幼儿美术学科用“本土教资”进行活动存在的问题
因为幼儿园运用“本土教资”的内容进行美术学科互动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很多幼儿园负责人也重视了这个问题,要求幼儿老师在活动中必须加入“本土教资”内容,但是因为老师的能力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使得当前运用“本土教资”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的表现一是幼儿老师只是将一些比较普通的“本土教资”加入到课堂中,比如,讲解本地哪些美术类的“特产”,具体讲解的内容没有专业性,二是老师将“本土教资”加入到美术学科活动中的时候,没有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或者只讲解教科书中“本土教资”的内容,没有注意幼儿的注意方向,或者只讲解自己擅长讲解的“本土教资”内容,教科书中的任务不能良好完成,而且运用的“本土教资”与幼儿的实际情况还不适合,比如将敦煌莫高窟壁画讲解给幼儿,幼儿并不能理解。
三、关于幼儿美术学科活动如何挖掘“本土教资”的思考
明确当前幼儿美术学科活动中运用“本土教资”的问题可以发现,最主要的缘由就是挖掘的“本土教资”不合适,同时老师也不会讲解,所以想要良好运用“本土教资”,必须从这两个方面予以改进,主要包括:
(一)幼儿老师按照教科书的内容,挖掘适合的“本土教资”
一方面,幼儿老师要全面把握教科书的内容和具体要求,做好整合工作,然后制定每一节课讲解哪些内容,形成具体方案,保证按照正确的方向来选择“本土教资”的内容;另一方面,根据方案的条框,挖掘与之相对应的“本土教资”,比如,手工课就要选择“本土教资”中与制作有关的美术类别,包括木雕、拓版雕刻、制作瓷器等,而如果是欣赏课,就可以选择一些幼儿能够理解的内容,以让他们对于“美”有基本的认识,那么具体来讲,“本土教资”包括本地的文化和本地的物品,一是对于本地的文化方面,是本地独有的,包括旅游景观、历史事件、人们生活的习惯等,将这些内容加入到学科活动中,可以讲解本地区祖先的生活情况、特点等,比如,杭州的西湖、刺绣,陕西的黄土高坡、窑洞,东北满族的习惯、清朝的历史等,可以在欣赏课中讲解,也可以让他们根据某一个内容进行绘画,二是对于本地的物品来说,包括本地服饰布料、特有植物等,这样避免一提到幼儿的美术课,就想到铅笔、彩色铅笔、油彩等,将本地特有的“本土教资”物品加入到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发现”,如河南地区幼儿园,老师可以去牡丹园中收集掉落的花瓣,让学生制作花瓣贴画等作品。
(二)幼儿老师对教学的方法和能力予以提升和创新
那么想要使“本土教资”得到理想的结果,幼儿老师必须对教学的方法和能力予以创新,各个老师一定要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方法,比如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以使用游戏方法为主,而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可以使用情景方法、合作方法等,同时老师一定要注意以正面语言为主,多做表扬,并且要做好评价工作。
总之,幼儿阶段美术学科对于提升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活跃头脑、基本审美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正面作用,而在学科活动中,加入“本土教资”的内容,更能得到理想结果,相应人员一定要仔细思考。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在运用“本土教资”的时候,一定要注重于学生的安全,比如剪纸内容要使用@头手工剪刀,不能割伤皮肉等。
参考文献:
[1]郑益乐.创新能力从幼儿抓起:谈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民族教育,2010(6):6-8.
关键词:乡土资源;幼儿园;美术;教育
幼儿美术的教育不应该只拘泥于课堂的学习和书本的翻阅,更要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来探索大自然中的美。俗话说:“这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更要培养孩子善于发现自然中美的习惯,培养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
一、乡土资源概述
乡土资源就是学校所在地的各种自然资源和社区教育资源,包括自然中的各种花草树木之类的植物和动物,以及各种社区周围的文化宣传活动设施等。城乡的幼儿园学校应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乡土资源,从实际出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如何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幼儿园美术教育
1.亲近自然,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热情
一个伟人说过:“只有热爱自己的家乡,才能真正热爱自己的祖国。”幼儿正处于认识各种事物的初级阶段,亲近自然,用孩子特殊的好奇心去发现自然界中存在的美感,然后再用自己的理解,用美术的方式表达出来。
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等都是美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植物的静态、动物的动态都有自己独特的美。著名的美术作品梵高的《向日葵》的创作灵感便是来自大自然中静态的植物。亲近自然,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美术的创作热情。
2.开展主题活动,培养美术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雪花是白色的,在幼儿学习《七彩雪花》时,教师可以开展以“雪花”为主题的班级活动,让幼儿自主讨论探索雪花的构成,幼儿的思维没有被自然的现象禁锢,因此,幼儿画出的雪花有可能是紫色的、红色的、黄色的等等,还有的把雪花涂成五颜六色的。这样自由的创作,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创作的创新意识。体会到创作的乐趣后,以后幼儿便能随时随地取材创作,为幼儿一生的美术兴趣奠定了一生的基础。
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幼儿园美术教育,能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生活处处是美术,从生活中体验接触大自然的乐趣,才能使幼儿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利用乡土资源,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体会创作的乐趣,还可以教育幼儿随时随地取材,因材施教,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更能使幼儿产生对生活的认识。美术时时刻刻都围绕在我们的周围,只要你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2001 年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见,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共育是当下学前教育的趋势。社区资源与幼儿园教育的整合,学者有何研究、有何成果、哪些问题还需深入研究?以此为背景,笔者查阅了关于幼儿园整合社区资源的文献并归纳梳理,期望能为后续研究提供帮助。
一、基本情况概述
1.论文数量与分布
笔者在中国知网输入“社区资源”“幼儿园”,检索2000年至今的文献,发现2000 年时关于社区资源的研究成果很少,2009年起剧增;指向幼儿园对社区资源整合的研究不多,期刊论文寥寥无几,但总体呈上升趋势;这凸显出幼儿园与社区资源整合研究的学术单薄,也反映此类问题越来越成为研究热点。此外,用
关键词 “社区”“社区资源”“幼儿园与社区”在当当网、卓越亚马逊网上书店检索,结果中仅李生兰的《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2003 年、2013 年修订版)等少有的几本书,表明在幼儿园整合社区资源方面具有学术影响的专著很不够,在理论、实践层面都需进一步通过研究积累成果。
2.研究者身份
归纳所阅文献的研究者身份,大致分三类:第一类为高校教师,他们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学术前瞻性,又能深入到幼儿园一线,其研究成果深入浅出、以专著为主;但这类研究者不多。第二类为硕博士研究生,他们大多以旁观者身份,选择部分幼儿园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访谈、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撰写成硕博毕业论文。第三类为幼儿园教师,多为园长或其他管理人员,多从自己所在园的实情出发,实践探讨了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的具体做法与经验,其研究成果以期刊论文为主。她们的研究实践性强,但学术理论性有待加强。
3.研究视角与方法
不同类别的研究者所采取的视角与方法不同。高校教师通常有强大、多样的理论支撑,研究视角更显多元与独到。如李生兰教授以生物生态学理论、自我概念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理论基础展开研究。高校硕博士毕业生通常选取几种理论作为研究理论支撑,如孙姝婷以社会互动理论、生物生态学视角开展研究,她们多以局外人的角色,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实物分析法进行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的探讨。幼儿园教师多以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通过实践案例归纳观点,无太多高深理论基础。
二、研究内容概述
分析现有文献,研究的内容涉及以下几方面。
1.社区及社区资源的概念界定
“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Communis,意即伴侣或共同的关系和感情;后由德国学者滕尼斯译成德语Geneinschaft,译为社区、团体、共同体、公社;再由美国学者查尔斯.罗密斯将其译成英语Community,拥有了更多的地域含义;我国学者在20 世纪30 年代将其译为中文“社区”。至今,国内外教育界和学术界对“社区”的定义尚无一致认可,对社区概念的理解和诠释多种多样。
美国的戴维.波普在《社会学》专著中指出:社区是在一个地理区域里围绕着日常交往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群人;我国学者认为: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在生活上互相关联的大集体。李生兰(2013)认为,社区是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社区与学前教育之间的关系应为共建共享共发,幼儿园要密切与社区的关系,就必须遵循优势发展、互益发展、整体发展、平衡发展等原则。
台湾的林振春(2000)认为广义的社区资源也称为生活资源、经验资源,是指本地区社区中可利用于充实社区发展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及组织的资源,包括了社区中的每一件事物,每一个情景和每一个经验。王雷(2007)将可为学校教育活动利用的一切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分为五类:设施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文献资源、组织资源。综合不同学者的理解,笔者认为社区资源指幼儿园所在社区周边环境中蕴含的一切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包含可能对孩子产生教育功能的人、事、物等,可分为四类:自然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
2.社区资源与幼儿园领域教育的融合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已有研究通常把利用社区资源的落脚点放在某一个领域的教育,其中关注与社会、艺术、科学领域教育融合的相对较多,而融合到健康、语言领域的较少。幼儿的健康应该成为幼儿园工作的首位,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社区资源与幼儿园教育的整合不能忽视与健康、语言领域。
3.社区资源与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展
胡艳艳(2010)结合案例,探讨开发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有效策略。蔡蔚文(2006)从促进主题活动的生成、深化主题活动、支持幼儿表征等方面为怎样利用社区资源做了说明。总体看,关注社区资源与主题活动整合的研究较少。目前诸多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中都有不同主题,若使主题活动更生动,必需与社区资源整合。
4.社区资源与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利用
沈丽华(2010)认为可让一切有利的社区资源转化为幼儿园课程资源,为幼儿园课程服务,最终形成幼儿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合力。吴秀婷与郭月霞(2012)认为利用社区资源构建园本课程是幼儿园实现与社区融合的有效途径。已有研究中,关于整合社区资源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相对较多,因为有了“一日生活皆课程”的大课程观,所有对社区资源的整合都可称之为课程开发与利用。但利用社区资源构建园本课程还存在缺乏系统性、目的性不强等问题,开发的水平还只是经验水平,需要进一步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形成有体系的规划。
5.社区资源利用的方法与策略
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利用,多数研究者都提到“请进来”“走出去”两种方法。Neal Hazel(2005)研究认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的模式是多样的,教师可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也可对家长进行家庭指导,还可让家长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幼儿园的日常事务与教育活动。许晓蓉(2006)提到通过普查、管理来建立资源库,为资源整合提供基础;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两种方式用活资源,为资源整合提供平台;教师要树立“资源创造者”的观念,不对家长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应明确幼儿园与社区两者要密切交流与互动,才能有效实现社区教育资源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刘慧(2012)提出可在社区相关行业中物色合适的人员聘为幼儿园社区辅导教师。笔者认为有些策略体现了不错的理念,值得其他幼儿园借鉴。
6.社区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杨志仙、万小懿(2010)针对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中存在的安全、时间和精力、选择适宜的社区资源、社区不支持等问题提出了思考。刘慧(2012)认为幼儿园不应是关起门来而应实施开放式教育,而角色意识缺位、教师沟通技能不足、幼儿园自身职能局限等诸多因素制约着幼儿园实施开放式教育的效果。这些分析比较准确到位,安全、支持等问题既要通过教师前期的精心准备、过程中的无微不至,更需要从管理上提供相应支持,解决问题。
诸多学者的研究紧密结合幼儿园所处的环境、地域特色和社区资源的特点呈现出研究内容的园本化;在方法、思路上对后续研究有借鉴价值。
三、研究启示与展望
1.研究要提升理论性、加强影响力。
研究者多是一些高校研究生和幼儿园教师,缺乏有影响力的专家,期待更多高校教师、科研机构人员如同华东师大李生兰教授一样多年坚持对家庭社区与幼儿园合作共育的研究。
2.研究要关注管理所发挥的作用
可从管理学理论出发,站在管理的高度研究在幼儿园整合社区资源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探讨幼儿园管理上如何策划、保障、支持教师整合社区资源?如何管理人、财、物、事?
3.研究内容可拓展到幼儿园对社区的“服务”
只有在共赢互利的情况下,社区才会更接纳、支持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目前的研究重点在探寻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利用”“索取”,该反向思考幼儿园对社区的“服务”“付出”。幼儿园有何资源让社区利用?如何向社区服务?值得大力研究。
4.研究的落脚点可关注幼儿的学习与多方面发展
不管整合了怎样的社区资源,运用了怎样的途径,构建了怎样的课程,实施了怎样的教育,最终落脚点都应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已有研究成果中,尽管有一些关于幼儿学习与多方面发展的表述,但稍显零散,可更有系统地研究、更有侧重地表述。
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在思想上对开展民族地区游戏引起足够重视,增加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利用有限条件为游戏开发与利用提供便利。比如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对幼儿园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增强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树立“尊重民族多元、强化民族认同、形成国家一体”的基本理念,尤其要从思想上纠正教师对地区游戏的错误观念。同时,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的引导和大力支持下,部分幼儿园可以将游戏作为特色课程加以开发和利用。
为了使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地方游戏资源,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幼儿园都应努力创造必要的条件。尤其是物质环境,它是开展游戏必要的引发和支持条件,主要包括游戏的时间、场地、玩具材料等。在美工区可以增加泥塑、剪纸、编织、棒针十字绣、蜡染等材料。这些美工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细心和耐心,同时也可以激励幼儿大胆实践,积极创新。在音乐表演区可以投放彩绸、绸扇、民间表演头饰、服装等。幼儿穿上本民族的漂亮服装,载歌载舞,感受着优美的韵律和富有变化的节奏,体验着民间艺术的美,可以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陶冶幼儿的情操。在体育区可以投放高跷、沙包、皮筋、跳绳等,使幼儿在快乐游戏中增强体质。此外,幼儿园还可以建立游戏玩具展示区,在展示区里摆放一些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玩具材料,这样既可以方便幼儿认识地方游戏,又可以方便幼儿取用,自由开展游戏活动。
经典、传统的地方游戏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都有各自的地方游戏,反映了民族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精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在服饰、节庆、婚嫁、丧葬、娱乐、礼节、禁忌、饮食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幼儿园开展地方游戏,理应体现、利用和开发这些文化资源,凸显地方游戏的民族性与地方性。引导幼儿了解本民族丰富的民族歌舞文化,感受本民族艺术的美。
在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利用上,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比如军事教育是苗族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角斗、骑射、刀剑、武术等传统教育在苗族社会中极为普遍。幼儿园在体育游戏中引入这些传统的民间文化,有利于幼儿体验苗族人民坚韧不拔和机智勇敢的民族精神,但如果一成不变地将这些文化引入游戏中,则很可能强化幼儿的攻击。因此,幼儿园在组织这类游戏时,应对其进行教育性改造,在吸收和保留其坚韧不拔、机智勇敢的民族精神内核的基础上,注入和谐、合作、公正、竞争的时念。
在我国,不同地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幼儿民间游戏,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所配的多是当地的方言,这就使得民间游戏具有相当明显的地方特色。如四川的民间游戏《蝗蛳蚂蚂》中的儿歌:“蝗蛳蚂蚂,来抬嘎嘎;蝗蛳孃孃,来喝汤汤; 坐的是轿子,骑的是马;大的不来小的来,热热闹闹一起来。”“蝗蛳蝗蛳蚂蚂,请你家(读作:ga) 公家 (读作:ga)婆来吃嘎嘎(肉的意思),坐的坐的轿轿,骑的骑的马马。”浓郁的地方特色,用地方方言来表现,更具游戏性,更深入地方乡土文化的内核以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使儿童乐在其中。
地方游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它们来源于民间,来源于生活,人们将日常生活中劳动的情节、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融入到民间游戏中,让游戏更容易贴近幼儿的生活,使游戏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帮助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过程中丰富和拓展生活经验、获得知识、增长能力。如在重庆江津地区流行的民间游戏《老鹰捉小鸡》中,老鹰让母鸡做挑水、砍柴、做饭、扫地等动作,这些动作与农村儿童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呈现出儿童生活中熟悉的生活场景;而母鸡为了不让老鹰吃掉自己的孩子,认真地做着老鹰要求的事情,从中可以折射出中华民族伟大的母爱之情;最后当小鸡的伙伴被老鹰抓走以后,又会开动脑筋去解救自己的同伴,体现出一种团结的氛围。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既感受民族精神、享受劳动的快乐,又乐在其中、悟在其中,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许多地方游戏都有着浓厚的趣味性,内容生动、具体,形式活泼、轻松且伴有节奏,许多游戏还配有儿歌、口令,幼儿边游戏边吟唱,情趣盎然,始终沉浸在欢乐中。如顶牛、老鹰捉小鸡等游戏,充满了新奇、期盼的等待和追逐动作,幼儿能从游戏中体验到快乐。幼儿在游戏中,又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活动之中,他们自己选择游戏,准备玩具材料、协商角色、构思情节、控制游戏环境,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游戏才能,成为幼儿快乐的源泉。
地方游戏开展具有随机性。游戏的开展,一般不受人数、时间、空间等条件的约束,不要求严格的整段时间,也不苛求场地的规范和豪华。不管在何时何地,只要幼儿有兴趣、愿意玩,哪怕只是闲暇的一小段时间,在简陋的场地上,他们亦可三五成群地自由玩耍。因此,游戏的随机性提供幼儿一个宽松的游戏氛围,使幼儿能随时随地尽兴地玩自己喜欢的游戏。
我国地大物博,地域差异大,个别地方的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每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本土文化和本土游戏,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交流的增多,地方游戏却日益被人忽视。现在的孩子居住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被动画片、电动玩具包围,失去了童年的纯真、乐趣。挖掘、整理、推广适合孩子的地方游戏,能够愉悦身心、丰富生活、传承文化。
地方游戏不但是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的重要教学资源,对幼儿的成长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而且是一个地方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缩影,通过游戏,幼儿可以获得关于家乡的历史、社会、文化等信息。
地方游戏能有促进幼儿身体健康,能满足幼儿身体器官的发展需要,游戏能丰富想象,提高反应能力,可使幼儿的耐力和抵抗力增强,游戏中有很多机能性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发展。
1.在美术领域中幼儿生理发展特点
幼儿美术表现能力的发展经历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和写实期四个阶段。在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从涂鸦期,经过象征期到写实期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是他们开始真正地用美术活动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再现周围事物和表现自己的经验的时期,也是儿童美术活动最富有想象、最充满活力的时期。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和非常关心的部分刻画得非常认真仔细。
2.幼儿认知思维特点
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划分,幼儿园的幼儿正处于直觉思维时期。儿童的认识主要靠直觉发展,儿童依靠直觉把握物象的基本特征。他们观察物象时眼睛最先接触到的并不是可度量的现象,而是接受视觉刺激后得到的直接的、原初的感染力,他们把吸引了他们注意力的东西加以选择和强调,从而表现出对象的特征。从审美的角度看,被感知的意象就是感知物的本质。儿童依靠直觉能够把握物象的基本特征,能够创造性地表现视觉意象,能够体现美的自然法则。
由以上幼儿发展特征和教育理论表明,利用农村幼儿耳濡目染的农村乡土资源进行幼儿美术教育,提高幼儿美术创作能力是完全可行和必要的。
二、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
(1)亲近自然,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热情。山野风光、自然美景是农村的优势,是城市所无法比拟的。当春回大地、百花齐放时,我们将孩子们带出幼儿园,走向大自然,那碧绿的麦苗,金黄的油菜花,紫、白相间的蚕豆花及田埂、小溪边不知名的野花,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孩子们如同走进了画里,不自觉地发出“哇噻”“好漂亮呀”的赞美之声。我们的孩子得到了亲身体验的知觉材料,有了表达自己情感的热情,这时让他们创作“春天的景色”就会水到渠成,创作出来的作品自然也充满灵气。
(2)家园互动,收集各类自然材料。拥有丰富的资源,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采用群策群力、家园互动的形式,调动教师、幼儿和家长的收集热情,使幼儿园的资源材料品种繁多,源源不断。那么如何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呢?我们开设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向家长展示我园幼儿美术教育的特色;举行家长与教师的联欢和聚餐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感情,同时把利用农村资源提高幼儿美术创作能力的想法与家长交流,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发动家长,为我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
(3)开展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表现美。幼儿园利用主题活动,充分运用各种农村资源,作为幼儿理解融入各种主题的操作材料。真正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真正地实现了幼儿在做中玩,玩中学。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运动,也是最容易获得知识的活动。利用农村资源进行美术教育活动,在美术教学中从重知识的创收变为重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从重讲解演示法变为重幼儿动手操作,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审美能力,表现美。
(4)充分利用丰富的农村乡土资源,创设环境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创设环境不仅仅指美化活动室,它应该是孩子自我表现与展示的舞台,也是信息与经验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造的天地。为幼儿创设一个时时、处处可感受、可触摸、可欣赏的特色环境,使幼儿真正置身于民间特色化的氛围中,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从民族特色、24个节气、12属相等墙饰、种植园的特色种植、利用民间材料手工制作欣赏作品,给孩子们创设了赏心悦目的环境,不断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调动幼儿喜欢、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三、存在的问题与几点建议
1.存在问题
(1)幼儿园教师对农村乡土资源开发的意识和能力不足,仍有大量资源被埋没、闲置和浪费。
(2)幼儿园教师们开发的乡土资源由于没有及时深入研讨,在美术教育中的有效性及教育价值不够高。开发农村资源大多只停留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并未由此对资源在导入途径、利用方法、利用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探讨和总结,因此在利用上存在着短时性和肤浅性,不能很好地体现农村资源利用的价值。
(3)教师没有形成开发与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操作策略系统,开发与利用美术课程资源的过程显得杂乱无章,不成体系。
2.建议
(1)要将开发乡土资源与美术课程建构相结合。有目的、有计划地构建出明确的目标、规划出引入的途径、选择好适合的操作方式,并在实施后进行有效地反思和评价,才能系统、全面地组织开发,而不造成资源浪费。
(2)关注农村幼儿心理成长变化,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丰富、适宜的美术活动。根据农村幼儿和家长对美术的认识与理解,确定美术教育内容。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幼儿园;数学领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数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因此,在数学领域中应重视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
一、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优化课堂教学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幼儿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幼儿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幼儿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
(1)交互式电子白板,激发兴趣。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帮助下,教师能够呈现出的教学信息是幼儿所喜欢的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这样能大大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在数学活动“找小鸭”中,教师创设了“找小鸭”的游戏情境;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行过程中,幼儿饶有趣味地帮助鸭妈妈找小鸭、数小鸭。这样既让幼儿体验了游戏的快乐,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数数的能力。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到了“小鸭”,并通过自己手口一致的数数帮助鸭妈妈数“小鸭”,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提高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交互式电子白板,发散思维。数学需要幼儿有比较强的发散思维及空间感,而交互式电子白板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在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对称图形”中,需要幼儿用两根火柴棒不断重复拼出一个对称图形,并能将火柴棒正放、反放来进行,而白板中的拖曳、旋转功能恰好实现了在其他地方不方便实施的内容,能很好地帮助幼儿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思考,从而解决问题。
二、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简化课堂教学
由于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在幼儿涉及到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不宜理解的问题时,交互式电子白板能使这些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情境,这样大大降低了幼儿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
(1)交互式电子白板,变繁为简。在一些数学活动中,要用到一些较为复杂且数量较多的实物时,教师可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重复拖曳功能进行操作,将实物的图片放置在白板中,这样就可重复拖曳使用多次。如在大班数学活动“豆宝宝排队”中,我在活动前事先将蚕豆、芸豆、黄豆的图片放置于白板中,在进行活动时我只要将白板中的实物拖移多次就可获得较多的实物。在幼儿进行操作时,也能很快得心应手。运用这一多媒体技术可将原本复杂烦琐的数学操作活动变得简单方便,并能进行规律性的排列。
(2)交互式电子白板,变难为易。在小班数学活动中,“裤子比一比”这个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比较难以理解,对两个事物以上的比较比较困难。在白板中,教师可以利用白板中的“拉幕”功能,让幼儿集中地进行事物的观察,然后运用白板中的“笔”将最长的裤子圈出来,让幼儿进行仔细的观察。随后教师利用“聚光灯”的功能将不需要的地方变成黑屏,只突显出需要的地方,让幼儿能进行比较,随后教师将裤子由短到长进行排列,这样比较的结果就一目了然了。在幼儿眼中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在白板的帮助下变得异常简单了。这种既有步骤又有过程的展示,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兴趣,并让孩子更好地掌握比较的方法。
三、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细化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所要学习的知识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创设虚拟化场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
(1)交互式电子白板,直观展示。如在大班数学“看电影”活动中,教师将整个看电影的过程创设成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情景:选电影――吃点心――找座位――看电影。这样,能让幼儿在一步一步中学习数学知识。在选电影的过程中,教师事先将几部电影的名称和场次放置在白板中,并采用聚光灯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其充满神秘感,从而让幼儿产生了好奇心。在吃点心的过程中,教师在制作白板课件时将日常生活中幼儿所喜欢的点心加入其中,并形象生动地将其放在货架上,当幼儿卖完这个点心时,点心就没有了,从而让幼儿知道数学是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找座位的过程中,教师将幼儿的座位与白板中电影院的座位相匹配,让幼儿更直观形象地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并通过语音的提示提醒幼儿自己的位置找对了还是找错了。
(2)交互式电子白板,动态展示。时间是较为抽象的,对于幼儿来说不易理解。如在大班数学“认识时钟”中,教师运用白板中的“时钟”功能将其搬出来,让幼儿能更直接更形象地认识时钟的运行过程,并采取视、听、讲结合的方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而在幼儿重点了解整点和半点时,教师将两个时钟(一个调在整点,一个调在半点)同时出现在幼儿面前,使其能进行观察比较。
总之,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乐观学习。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掘这个新交互平台中蕴含的教学策略,使这一技术真正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突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丁兴富,蒋国珍.白板终将替代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技术
[J].电化教育研究,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