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30 09:23:0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美丽生态前景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沼气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建设模式
1加强农村沼气建设,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发展农村沼气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建设,它是能源生态和能源环保建设的重要纽带,是农业生态循环的核心。因此,发展农村沼气建设,对促进农业生态循环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2充分认识沼气建设的重要性
沼气建设多年来,提高了农业的综合利用率,畜禽粪便、污水、废弃物等基本全部流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解决了生活燃能。最后,沼肥成为高效有机肥和绿色农药。沼气的建设实现了农业生产的低消耗、高产出、污染低排放的良性循环模式。
2.1促进农民节支增收沼气是1种优质燃料,燃烧后可产生高达1400℃的温度。据测算,建1个8~10m3沼气池,基本可满足1户3~5口农家的生活燃料,每年至少可节约原煤1.2t或12瓶煤气,约1200多元燃料费。此外,每年可为0.33hm2农田提供肥料,可节省农药、化肥开支420元左右。
2.2保护生态环境
以沼气建设为能源,能有效解决农村因烧柴而毁树伐木割草的问题,从而起到保护森林资源、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长期使用沼肥,能有效地改善土壤质地结构,提高地力,减轻化肥对土壤有机质的破坏,对保护耕地土质起重要作用。据实际测试,连续施用沼肥2~3a,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39%,全氮增加0.05%,土壤容重减少0.2g/cm3,孔隙度增加6.6%,土壤微生物活跃,保水抗旱性能提高;沼渣中的纤维素、木质素可以松土,腐殖酸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团粒结构的形成。
2.3提供了大量优质沼肥
沼肥是人蓄粪便、生活污水、农业废弃物等有机物质在厌痒条件下经微生物发酵后的剩余物,即沼液、沼渣。沼渣中含有有机质30%~50%、腐殖酸10%~20%、氮0.8%~2.0%、磷0.4%~1.2%、钾0.6%~20%;每667m2地施用1t湿沼渣,可给土壤补充氮3~4㎏、磷1.5~2.5㎏、钾2~4㎏。沼液和沼渣是优质、高效、无污染的有机肥料、饲料添加剂或营养饵料,可用作基肥、追肥、叶面肥和浸种,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和抗病能力。
2.4优化生活环境质量
沼气建设收纳了人畜粪便、生活污水与畜禽粪便等废弃污染物作原料,解决了养殖场的环境污染问题,解决了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消灭了蚊蝇的滋生生源地,减少了有害病菌的传播途径,净化了环境,避免了对地下水源的污染等。因此,沼气建设对改善农村环境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意义
生态循环农业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它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农业的一种重要模式,它使农业活动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一性运营转变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式运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了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推进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农业无害化生产,实现了养殖业和种植业的有机结合,,从而使果、疏、粮等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得以提高,是建设生态家园,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简单地说,生态循环农业就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所从事的“3高农业(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它追求的是3个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把人类梦想的“青山、绿水、蓝天以及生产出来的都是绿色食品”变为现实,建设美丽乡村。
4贵州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情况
4.1沼气建设模式
多年来,贵州沼气建设模式主要有户用型和大中型。目前,结合我州实际情况,今年,已全部转型建设大中型沼气,即,依托有一定规模的一体式的种、养殖场结合为载体,建大中型沼气池,集中供气,建设有规模的、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
4.2利用原则
坚持以“农林牧副渔并举,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为原则,因地制宜推广多类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地开发利用。
4.3合理地科学地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利用效率
结合种、养情况,在基地建设点安装水泵,建贮水池、沼液过滤池、沼液贮存池、埋设输送管道等。即将过滤好的沼液输送到贮存池,利用输送管道直接将沼液输送到地里浇灌作物,既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又避免了由于对沼液的使用操作不当而造成不必要的直接污染,从而提高了利用率。
4.4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以户用叙述为主):
4.4.1猪-沼-菜户建1口8m³沼气池,养2只以上的猪,配套667m2左右的露地菜地,猪粪入池,沼肥用来种植辣椒、姜、蒜、菜豆等,沼渣作底肥,沼液作追肥,并用作叶面喷施来抑虫防病,品质提高了,而且增产幅度可提高11%~17%。
4.4.2猪-沼-果(茶)户建1口8m3沼气池,年出栏3~5只猪,种0.06~0.13hm2果树,用沼渣、液作为速效有机肥用于果树追肥,能使果品品质提高1~2个等级,增产幅度可达15%以上,生产成本下降50%左右。
4.4.3猪-沼-稻(鱼)该模式主要适用于稻田养鱼户,户建1口8m³沼气池,种植0.2~0.33hm2稻田,每667m2投放100~150尾鱼,人畜粪便入池发酵后,沼液作追肥,沼渣作基肥和喂鱼,既减少化肥施用量,又降低饵料成本,控制鱼类疾病,起到多业并举的作用。4.4.4“生物链”模式建1口8m3沼气池,饲养100只鸡,3~5只猪,种0.2~0.33hm2农田,投放0.06~0.2hm2水田的鱼,以沼气为中间环节,连接鸡、猪、鱼和农作物,使之形成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具体内容:饲料养鸡(喂猪)鸡粪(猪粪尿)进沼气池,沼肥喂鱼鱼塘泥和部分沼渣肥田。这种模式具有多业并举和互补的特点。
5找准问题,完善措施,健康发展
加强“三沼”综合利用试验示范,提高合理利用效益;加强培训和宣传,普及“三沼”综合利用,提高应用规范。大力发展具有较大规模性的种、养殖场,建设大型沼气池,相互依托,达到开发利用的目的。提高户用沼气池的正常使用率。经调查,由于多种原因,有许多停滞使用的病池、废弃池、漏池、闲置池等,需要提倡重新修复,恢复使用。采取多种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含道路及其他生产设备建设)。
6结语
发展沼气是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2015年6月16~18日,在贵州调研时发表了重要讲话:“贵州要坚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说明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曹群芳.浦江县利用沼气综合技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J].中国沼气,2005,23(2):43-45.
[2]刘玉凤,樊鸿章等.渭北旱塬户用沼气生态系统效益分析[J].中国沼气,2005,23(2).
[3]李艳春等,“奶牛-沼气-牧草”循环型农业系统的能值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0,26(2):120-125.
[4]吕纪增.沼肥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J].北京农业,2005(09).
[5]胡仁华.能源农业发展的意义及前景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8).
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严峻的气候变化使得人类生存面临着巨大的威胁,为此,我国出台了多项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包括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造林绿化的新要求,兑现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承诺,实现“双增”目标(即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目标),国家林业局和全国绿化委员会编制了《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了2011年至2020年10年间的绿化基本原则、指导思想、建设重点、目标任务及保障措施。《纲要》的提出,体现了国家对绿化造林的重视和决心,也为云杉苗的种植推广提供了宏观市场环境。云杉作为常绿乔木,不仅适用于荒坡造林,也可适用于园林绿化,其市场前景广阔。
二、云杉苗市场分析
㈠生产状况
近几年,受绿化市场的影响及西部地区生态工程关注度的提高,苗木生产发展迅速,市场对云杉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因此农民对云杉的种植热情空前高涨,生产面积也随之扩大。然而,由于盲目跟风,所生产的云杉在品种和规格上过于集中,缺少栽培管理经验,云杉苗很快就出现了产销过剩的问题。粗放的苗圃育苗技术和管理模式,过大的种植密度及较低成活率等问题困扰着云杉苗的销售,目前,少数具前瞻性的苗木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传统的种植经营理念也逐渐在改变,精细化培育苗木理念也渐入人心。
㈡市场现状
据天天花木网云杉数据分析:目前,云杉种植户相对较少,排名前五位的云杉供应省份为甘肃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及青海省;云杉采购量也相对较少,求购省份前5名为山东省、辽宁省、河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根据数据分析,云杉产品供小于求,有种植前景。然而,不同产地,不同规格的云杉苗其市场价格不尽相同。例如,市场上,以生产地宁夏为例,各种规格的苗木都能满足市场需求,规格在0.3~2米的云杉,甚至供大于求。2015年秋季,宁夏的3年生留床苗,价格在0.1元左右;3+3的苗木,即生长3年的留床苗移栽后又生长3年,苗高0.3~0.45米,价格在1元左右;1~1.5米的价格在10~25元之间;1.5~2米的价格在30~50元之间;2.5米的价格在100元左右;3米的价格在180~200元。以前,苗木种植主要由集体林场和国有林场来完成,种植品种单一,市场行情把握滞后。在地方,政府鼓励农民建立合作社,专门经营苗木种植和买卖,没有参加合作社的农民自己也种,这些因素导致了苗木的大量积压。㈢苗木市场前景分析目前,全国绿化苗木总量过剩,大规格苗木供应不足,区域性种植品种不尽合理,国内苗木市场的阶段性、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已经出现。现有苗木市场总体上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竞争环境已经形成,如果依然凭着老观念种植苗木,缺乏竞争意识,对市场反应迟钝,不重视精细管理,不关注品种选择,那么不仅生产出来的苗木卖不出去,赚不到钱,甚至还会亏本。因此,根据市场变动随时调整经营思路和发展方向,才是出路。总的来说,苗木产业是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为一体的朝阳产业,随着城镇化建设、生态修复、环境整治,“美丽中国”等利好政策的陆续出台,未来苗木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三、云杉苗市场投资策略
㈠创新思维,加强产销管理
苗木市场发展迅速,一些幼苗的经营周期较短,回笼资金也快。然而,不少苗木的供应商缺乏对市场信息的了解,不能完全把控市场走向,盲目地专注于培育幼苗,忽视市场需求,而导致产品积压,从而导致经济损失。要获得预期收益,云杉苗圃经营者应该创新思维,树立“市场第一,产品第二”的新理念,紧跟市场步伐,做到信息对称,积极寻找目标客户,进行市场分析,根据市场变动随时调整发展方向和经营思路,根据市场需求重视云杉品种的选择,并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云杉苗质量。
㈡调整结构,产品差异化发展
跟其他大多数农作物一样,由于盲目跟风,造成严重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批量种植,同一时段集中投放市场,短期的投机取巧行为,形成了恶劣的竞争氛围;二是产品市场供给品种单一,哪个赚钱就大力种植哪个品种,缺乏对市场的预测和分析,导致产品的滞销;三是多为技术含量低的低端产品。为了实现云杉的良好的销售预期,要选择差异化的发展道路,通过培育精品云杉实现产品差异化,求质不求量,全方位、多品种、差异化的发展苗木生产,形成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才能最终提高自云杉的竞争优势。
㈢解放思想,积极开拓市场
苗木的购销是一项特殊的交易行为,其要求的技术标准高,然后由于买卖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受地域、时间、空间、设施、管理等多种条件的限制,苗木购销过程总会发生各种各样问题而导致销售的失败,不仅影响了企业形象,也阻碍了以后合作的机会。投资理念远比苗木本身更重要,要服务好客户,在给客户提供优质云杉苗的同时,并为客户提供技术上的咨询服务,如苗木后期的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细致、周到的服务,更能获得客户的认可,从而创造源源不断的商机。
四、小结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苗木市场也因市政工程量减少、房地产市场低迷以及苗农盲目跟风等种种原因,呈现出不容乐观的景象。虽然部分苗木企业保持稳健且略有增长的经济回报,但大多数情况极不理想。短期来看,苗木从业者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打理好圃地苗木。利用苗市低迷期淘汰株形差的劣质苗,精心养护圃地,提高苗木质量,等到有市场需求的时候,才不至于因为不符合市场要求而难以出货;二是做好产品差异化,除了选择新优品种外,现有的常规品种也可以从外形等方面加以改进,以提高其附加值。苗木行业要走出市场低谷,需要3~4年时间,虽然现在一线大城市的绿化慢慢趋于饱和,但是二线、三线城市还有巨大的绿化空间,因此苗木市场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马骋,窦学城.康乐县云杉育苗产业发展刍议[J].甘肃农业科技,2013,(04).
关键词 核桃;林下经济;综合效益;贵州毕节
中图分类号 S7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2-0131-01
Abstract Five kinds of walnut forest economic culture model of Bijie City(forest vegetables and chicken understory,Pinellia ternata,understory dangshen,forest understory seed potato and soybean)were researched from artificial investment,technology investment,capital investment,market prospect and economic benefi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cropping pattern under walnut forest in Bijie City was Pinellia ternata.
Key words walnut;under forest economy;comprehensive benefit;Bijie Guizhou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包括林下产业、林中产业、林上产业[1]。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复合高效的林业生产模式,投入少、见效快[2]。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发展和生态h境保护协同推进。对毕节市5种核桃林下种养殖业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对毕节市发展林下经济提出对策建议,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财神镇倮布嘎村的核桃林下,试验林为2003年造林,品种为香铃核桃,造林密度5 m×6 m,树高约3.5 m,土壤属紫色土,地理位置东经104°35′51″,北纬26°13′31″,海拔1 812 m,平均气温13 ℃,平均年降雨量835 mm,年无霜期为275 d,属温带气候。
1.2 试验方法
本试验的时间为2015年1―12月,包括核桃林下种菜养鸡、种植半夏、党参、脱毒马铃薯、大豆5种模式,林下种菜养鸡采用圈养的方式进行。林下种半夏采用分厢起垄的方式进行,林下种植党参采用育苗移栽、分厢起垄的方式进行,林下种植脱毒马铃薯和大豆按常规的种植方式进行[3-4]。每种模式的种植面积667 m2,每种试验重复3次,计算5种种养模式的投入产出,通过单因素的方差分析比较各种林下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
2 结果与分析
2.1 5种种养模式的人工投入分析
林下种菜养鸡包括整地、种菜、养鸡,需投入540个工/hm2,林下种植半夏需投入900个工/hm2,林下种植党参需投入750个工/hm2,林下种植脱毒马铃薯需投入315个工/hm2,林下种植大豆需180个工/hm2。从人工投入的方面看,从大到小依次为林下种植半夏、林下种植党参、林下种菜养鸡、林下种植脱毒马铃薯、林下种植大豆。
2.2 5种种养模式所需的技术投入分析
林下种菜养鸡所需的技术包括大白菜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鸡苗防疫治病。林下种植半夏所需的技术包括整地、分厢起垄、种植季节的掌握、肥料的合理施用、除草、病虫害防治。林下种植半夏所需的技术包括整地、育苗、移栽、肥料的合理使用、除草、病虫害防治。林下种植脱毒马铃薯和大豆所需的技术包括整地、栽植、除草、病虫害防治。林下种菜养鸡的技术难点在于鸡苗的防疫治病,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容易造成鸡苗生病、死亡。林下种植半夏和党参的技术难点在于适生地的选择、种植地块排水、种植时间的合理确定、肥料的合理施用[5-6]。林下种植脱毒马铃薯和大豆是常规的农业生产,种植农户都能掌握。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5种模式的技术难易程度依次是林下种菜养鸡、林下种植半夏和党参、林下种植脱毒马铃薯和大豆。
2.3 5种种养模式所需的资金投入分析
林下种菜养鸡所需资金投入包括购买疏菜种子、鸡苗、鸡饲料、防疫治病药品、人工费用,需138 150元/hm2。林下种植半夏所需资金投入包括购买半夏种子、人工费用、肥料、农药,需19.2万元/hm2。林下种植党参所需投入包括购买党参种子、人工费用、肥料、农药,需84 150元/hm2。林下种植脱毒马铃薯所需投入包括脱毒马铃薯种子、人工费用、肥料,需4.05万元/hm2。林下种植大豆所需投入包括大豆种花、人工费用、肥料,需15 975元/hm2。按投入从高到低依次为林下种植半夏、林下种菜养鸡、林下种植党参、林下种植脱毒马铃薯、林下种植大豆。
2.4 5种种养模式产品的市场前景分析
林下种菜养鸡所生产的肉鸡属大宗消费品,市场前景广阔,但由于技术要求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低,市场竞争大,限制老百姓发展的积极性。林下种植半夏所生产的半夏产品属大宗药材,市场需求量大,并且半夏的生产受地域的限制,单位面积经济效益高,老百姓种植的积极性高。林下种植党参所生产的产品,属于滋补中药材,市场需求量有限,价格波动较大,且生产费工费时,老百姓种植的积极性不高。林下种植的脱毒马铃薯,属于粮食大宗商品,市场容量大,价格相对较低,生产费工费时,经济效益不高。林下种植的大豆,也属于粮食大宗商品,市场容量大,价格一般,生产没有马铃薯费工费时,经济效益比马铃薯稍高。综合市场前景、用工投入、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5种种养殖模式相比较,发展前景较好的是林下种植半夏。
2.5 5种种养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由表1可知,核桃林下种植半夏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其他4种种养殖模式,而林下种植大豆、党参、马铃薯和养鸡之间无显著差异。其余4种种养殖模式按经济效益从大到小依次为林下种大豆、党参、马铃薯、林下养鸡。核桃林下种植半夏的经济效益分别是种植大豆的13.3倍、种植党参的15.8倍、种植马铃薯的15.9倍、林下养鸡的17.1倍。
3 结论与讨论
林下经济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受很多因素影响。从生产的角度,任何一种林下经济产品的生产都需要资金、土地、技术、人力。这几个因素缺一不可,而且是这几个因素的有机结合。在生产实践中,往往是资金、土地、人力都具备,但缺技术,结果项目实施后效果不理想甚至失败。或者是技术、土地、人力都具备,但缺资金,导致项目粗放经营,实施后效果不理想或者失败。从销售角度看,林下经济产品和其他市场经济产品一样,其销售受到市场容量的大小、产品质量、产品成本、价格变化、产品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在生产实践中,有时是一哄而上,对该产品市场容量的大小、产品成本、价格的变化等因素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而导致项目失败。林下经济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经济,大部分资金是政府投入,因此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决策十分重要,政府决策过程中不但要考虑产品的生产,包括资金、土地、技术、人力,还要考虑产品的销售,包括该产品市场容量的大小、产品质量、产品成本、产品价格的变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只有综合分析产品生产、销售的各种因素而做出的决策才是正确的决策。
4 参考文献
[1] 饶晋辉.广东大埔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园艺文摘,2016(5):223-224.
[2] 陈富美.丽江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浅析[J].绿色科技,2016(1):42-44.
[3] 杜德鱼.陕西省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5):264-268.
[4] 顾晓君,曹黎明,叶正文,等.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J].上海农业学报,2008(3):21-24.
关键词:旅游标准化、乡村旅游、休闲旅游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046-2
1 国外发达国家乡村旅游状况、特征
西方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兴起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中期后,伴随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快速发展,富庶了的人们追求休闲度假生活方式,促使了现代乡村旅游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普及。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旅游业的重要部分,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也是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主要有如下四个发展特征:
1.1 多样的参与体验式休闲项目为核心
从需求上满足都市人对参与体验式休闲项目的追求,对乡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渴求、探索、感受、挑战。在乡村可以感受与城市生活不一样的文化习俗、感受真山真水带来的惬意,可以实现休闲度假、健康锻炼、自然山水、文化体验等紧密结合。
1.2 丰富的休闲学习型活动内容为主流
去乡村旅游的都市人大都较富有且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对精神文化的学习有相当高的要求。这些旅游者内心渴望在旅游过程中学习到自然地理、传统文化、民俗历史、传统手工艺技术知识,加强相互交流和沟通等成为主流需求。
1.3 低碳的环保教育活动内容为趋势
西方乡村旅游多年来一直倡导环境保护,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低碳旅游深入人心。让旅游者在真山真水环境中感受到环境保护的意义,认知不同的环境特征,增强游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使游客对自身的人生价值和自然的生态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提升游客的心理满意度。
1.4 细分的中高端市场为方向
不能将乡村旅游主要方向仅仅放在发展“农家乐”,而应提供综合多元的乡村旅游服务品种,满足不同层次都市人的旅游需求。旅游者的需求层次表现出成熟多样化的特征,乡村旅游已经形成了旅游市场的中高端细分市场。
2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国家旅游局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将1998年旅游活动主题确定为“华夏城乡游”;2006年旅游活动主题定为“乡村旅游年”;2007年旅游活动主题是“中国和谐城乡游”。
近年来物质生活的极端化使缺少信仰的都市人感到生活的虚幻空洞,前工业化的城市发展带来的强大精神压力和环境污染,促使都市人寻找精神和感情的补偿方式,而乡村旅游可以暂时满足人们摆脱羁绊、寻求对休闲、轻松、满足、自然、等多方面的情感需求,在乡村优美的山水环境中满足都市人“返璞归真”的追求。现代都市庞大的城市中产阶级,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讲究理性消费,拥有较强的自我克制能力,定期去乡村进行短暂旅游,构成乡村旅游的主要消费群体。
3 苏州乡村旅游发展分析
3.1 苏州乡村旅游的发展背景
“十一五”期间,苏州市的商务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乡村生态旅游、园林文化旅游、水乡古镇旅游等板块都取得快速增长,在苏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服务业在GDP中比重作出巨大贡献。这既是苏州不断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增强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具体实践的重要成果,也为苏州继续实行旅游标准化积累了重要的经验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苏州到2012年力争创建成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以低碳旅游经济为主导促进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直接关系到苏州“十二五”战略部署的实施效果。
3.2 苏州乡村旅游是标准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旅游发展包括乡村旅游业的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服务,是规范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产品质量,提高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创建旅游标准化城市可以巩固“天堂苏州、东方水城”旅游特色新优势,打造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培育更多旅游服务品牌、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苏州“三区三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从旅游标准化与规范管理的角度看,旅游行业良好的标准体系可以有效促进管理的效果,成为评价服务质量的依据;从发展模式上看,旅游业建立良好的标准体系,是加快旅游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3.3 苏州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
苏州两千多年沉淀的吴文化,其历史传承性和文化独特性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要素。境内星罗棋布着密密麻麻的经过整治的湖泊和水道,鱼类物产和湿地资源非常丰富,可规模化发展美食品尝和体验式捕渔乡村旅游项目。遍布有深刻文化和历史内涵的灵岩山、天平、七子、穹窿山等丘陵山头,环如障列,是建设美丽、原生态乡村的重要支撑;依山广泛种植名茶碧螺春和亚热带水果枇杷等,可大力发展采摘旅游活动。
苏州境内山水相连、湿地与乡村一体。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和湿润,土壤肥沃。环湖、沿山的历史文化古镇、古村落,构筑以太湖为背景,山、水绿色环抱,具有山水、种植农业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集群。沿湖、环山资源的“自然、生态、野趣”是其最大卖点,吴文化长期发展中形成的自然山水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水融,可规划发展成现代水上田园的自然生态景观和湖滨、山间现代农业生产相依支撑的格局。形成以乡村自然生态景观、乡村田园风光、乡村遗产与建筑景观、乡村产品与工艺、乡村人文活动与民俗文化、乡村景观意境六大主类融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特色区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满足都市人的内心需求。
3.4 苏州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截至到2010年,苏州市已经拥有30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初步形成了生态休闲、参与体验、科技教育、民俗体验、文化休闲、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类型,形成越溪旺山、树山、金庭明月湾、东山三山岛等一批“农家乐”特色旅游村和太湖亚热带水果采摘活动、太湖淡水渔捕捞等体验旅游项目。“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一种模式,已成为深受游客青睐的特色旅游产品。
3.5 苏州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标准化、多元化仍不足。对于现存的乡村旅游经营方式简单粗放,内容单一,项目雷同,布局不合理,特色不鲜明等,是无法适应“大旅游”形势下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的需求,不能适应2012年要力争创建成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的要求。
其次,基础建设、服务设施较为滞后。大部分乡村旅游区在交通、餐饮服务、乡村住宿、民俗娱乐、绿色环保食品等方面不能真正适应都市旅游者的心理需求,缺少足够的体验和文化学习式旅游品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第三,从业人员素质、服务水平急需提高。目前的乡村旅游地点分散,经营实体规模普遍较小且多为市场主体经营,再加上多年来市场竞争无序导致信誉低下,低端恶性竞争导致服务质量低下,非常不利于苏州乡村旅游品牌的建设。
第四,对乡村原生态环境保护不足、产业政策支持不够完善。很多乡村旅游已经完全脱离了农、林、牧、副、渔业的基础,农业的原有生产形式受到破坏。对于原有古村落、古民居、古习俗的开发和保护仍缺乏科学论证和系统保护,产业扶持力度不够,过分追求短期利益。
4 对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旅游业的标准化建设是一个具有长期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应立足于未来行业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分析,关注后工业化时代都市人旅游消费兴趣,借鉴西方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深入分析并系统性整合苏州的旅游资源要素,遵循低碳时期旅游市场经济规律,高标准、高起点地规划和开展这项工作。要树立“标准就是市场、标准就是竞争力、标准就是效益”的意识,通过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全面提升城市旅游服务质量。以标准化推动文化旅游城市建设,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创建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实现苏州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4.1 保持并开发原有基础资源
乡村旅游应以苏州现有的优势农业资源为基础,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展现苏州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方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它和农村、农业、农民紧密相关。适度开发现有乡村资源的经济价值和增设必要的休闲娱乐设施。避免为追求短期利益而强行推广乡村旅游标准化,破坏原有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失去其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
4.2 开展特色旅游项目
要实现乡村旅游服务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就必须立足于对优势资源禀赋进行细分,发展众多的特色旅游品种,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乡村旅游,满足都市消费者的体验和学习需要,以绿色和环保为主题开发更多的消费农产品,促进农、林、牧、副、渔产地吸引旅游者在此长住或增加回头率。
4.3 增强游客体验感受
都市旅游者来乡村旅游主要目的是利用闲暇时光来体验新的生活方式,如果不能突出分配体验式休闲功能,使游客的参与度不够,就无法吸引都市旅游者。目前全世界乡村旅游中体验式休闲旅游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向。苏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的旺山村和树山村,目前就是以观光旅游及农家乐为主发展起来,没有足够多的让旅游者参与和体验的项目,不符合乡村旅游发展的主流方向。
4.4 协调统筹,促进乡村旅游大发展
建立以旅游、农业部门为主,各部门共同参与的乡村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加大乡村旅游服务与规范指导力度;加强乡村旅游产业政策扶持,进一步细化任务和部署,推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加速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对乡村旅游安全、卫生、生态环境进行清理整治,提高游客接待能力和旅游服务质量;强化乡村旅游规范指导,推广更多乡村旅游典型区域或类型,营造苏州“大旅游”格局下乡村旅游的全面提升,把乡村旅游打造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的增长点。
4.5 紧扣山水湖泊和独特历史文化习俗两个主题
应从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和本质特征入手,发挥苏州优势旅游资源要素,将现有乡村资源细分为乡村古镇游、乡村太湖休闲游、乡村渔业捕捞游、农业采摘游、水产湖鲜品尝游、乡村古村落游、乡村明清民居游、乡村手工艺游等特色旅游,开展规模更大可参与体验式休闲项目。研究乡村旅游与各特色旅游之间的关联度,在“大旅游”的原则下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有强烈吸引力的品牌,实现“十二五”苏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4.6 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要求,加快完善政府、企业、协会等共同推进的旅游标准化工作机制,引导各类资金,加大乡村旅游投入;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旅游服务标准宣传培训、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等;推动建立一批具有浓厚苏州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规范其在运营、游客服务、接待设施、内外部环境、安全和卫生等方面的行为,保障了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通过政府专项预算扩大乡村旅游的对外宣传促销力度,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者的免费创业培训,规划各区域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为2012年创建成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 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02,28(5).
[2] 李伟,武友德.乡村旅游的文化特性与开发研究[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C].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3] 邢夫敏.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研究[J].唯实•现代管理,
2010.12.
[4] 王琼英,冯学钢.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关键词:沼气;建设; 农村;环保
【分类号】:X832
沼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可再生生物能源,是一种优质、卫生、廉价的气体燃料,开展农村当沼气建设,推广“三沼”综合利用,能扒动农村经济发燕尾服,使农民得到实惠,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发展沼气很重要,不仅可以方便农民的生活,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以沼气为纽带开展综合利用,加快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人,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 我国能源矛盾日益突出, 而解决我国能源矛盾的根本出路只能是建设节约型社会.我国农村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浪费严重.沼气产业实现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循环发展, 极大地节约了农村能源.发展农村沼气产业,是解决我国农村能源问题和建设节约型新农村的有效途径。沼气工程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沼气的应用能有效缓解农村生活用能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国家要生态、农民要致富的目标。本文客观分析了大庆市实施农村沼气工程的可行性,指出要以沼气建设为纽带推动农村富民工程, 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产气、积肥同步,养殖、种植并举,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城镇化的目标。
1 加强农村沼气建设,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发展农村沼气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建设,它是能源生态和能源环保建设的重要纽带,是农业生态循环的核心。因此,发展农村沼气建设,对促进农业生态循环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2 充分认识沼气建设的重要性沼气建设多年来,提高了农业的综合利用率,畜禽粪便、污水、废弃物等基本全部流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解决了生活燃能。最后,沼肥成为高效有机肥和绿色农药。沼气的建设实现了农业生产的低消耗、高产出、污染低排放的良性循环模式。
2.1 促进农民节支增收
沼气是 1 种优质燃料,燃烧后可产生高达 1400℃的温度。据测算,建 1 个 8 ~ 10m3沼气池,基本可满足 1户 3 ~ 5 口农家的生活燃料,每年至少可节约原煤 1.2t或12瓶煤气,约1200多元燃料费。此外,每年可为0.33hm2农田提供肥料,可节省农药、化肥开支 420 元左右。
2.2 保护生态环境
以沼气建设为能源,能有效解决农村因烧柴而毁树伐木割草的问题,从而起到保护森林资源、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长期使用沼肥,能有效地改善土壤质地结构,提高地力,减轻化肥对土壤有机质的破坏,对保护耕地土质起重要作用。据实际测试,连续施用沼肥 2 ~ 3a,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0.39%,全氮增加 0.05%,土壤容重减少 0.2g/cm3,孔隙度增加 6.6%,土壤微生物活跃,保水抗旱性能提高;沼渣中的纤维素、木质素可以松土,腐殖酸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团粒结构的形成。
2.3 提供了大量优质沼肥沼肥是人蓄粪便、生活污水、农业废弃物等有机物质在厌痒条件下经微生物发酵后的剩余物,即沼液、沼渣。沼渣中含有有机质 30% ~ 50%、腐殖酸 10% ~ 20%、氮 0.8% ~ 2.0%、磷 0.4% ~ 1.2%、钾 0.6% ~ 20 %;每667m2地施用 1t 湿沼渣,可给土壤补充氮 3 ~ 4 K、磷1.5 ~ 2.5 K、钾 2 ~ 4 K。沼液和沼渣是优质、高效、无污染的有机肥料、饲料添加剂或营养饵料,可用作基肥、追肥、叶面肥和浸种,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和抗病能力。
2.4 优化生活环境质量
沼气建设收纳了人畜粪便、生活污水与畜禽粪便等废弃污染物作原料,解决了养殖场的环境污染问题,解决了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消灭了蚊蝇的滋生生源地,减少了有害病菌的传播途径,净化了环境,避免了对地下水源的污染等。因此,沼气建设对改善农
村环境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 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意义
生态循环农业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 ,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 , 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它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农业的一种重要模式 , 它使农业活动由传统的“资源 - 产品 - 废弃物”的单一性运营转变成一个“资源 - 产品 - 再生资源”的循环式运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了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推进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农业无害化生产,实现了养殖业和种植业的有机结合,,从而使果、疏、粮等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得以提高,是建设生态家园 , 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简单地说,生态循环农业就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所从事的“3 高农业 ( 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 )”,它追求的是 3 个效益 ( 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 的高度统一 , 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把人类梦想的“青山、绿水、蓝天以及生产出来的都是绿色食品”变为现实,建设美丽乡村。
4 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情况
4.1 沼气建设模式
多年来,沼气建设模式主要有户用型和大中型。目前,结合实际情况,今年,已全部转型建设大中型沼气,即,依托有一定规模的一体式的种、养殖场结合为载体,建大中型沼气池,集中供气,建设有规模的、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
4.2 利用原则
坚持以“农林牧副渔并举,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为原则,因地制宜推广多类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地开发利用。
4.3 合理地科学地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利用效率结合种、养情况,在基地建设点安装水泵,建贮水池、沼液过滤池、沼液贮存池、埋设输送管道等。即将过滤好的沼液输送到贮存池,利用输送管道直接将沼液输送到地里浇灌作物,既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又避免了由于对沼液的使用操作不当而造成不必要的直接污染,从而提高了利用率。
5 找准问题,完善措施,健康发展
加强“三沼”综合利用试验示范,提高合理利用效益;加强培训和宣传,普及“三沼”综合利用,提高应用规范。大力发展具有较大规模性的种、养殖场,建设大型沼气池,相互依托,达到开发利用的目的。提高户用沼气池的正常使用率。经调查,由于多种原因,有许多停滞使用的病池、废弃池、漏池、闲置池等,需要提倡重新修复,恢复使用。采取多种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含道路及其他生产设备建设)。
6 结 语
总之,建设农村沼气,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是国家推进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政府在开展农村沼气工程的建设中颁布了多种政策和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沼气建设的发展。在今后的几年里,农村沼气的建设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加快农村服务网点建设,做好沼气建设的后续服务,促进农村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群芳 . 浦江县利用沼气综合技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J]. 中国沼气,2005,23(2):43-45.
[2] 刘玉凤,樊鸿章等 . 渭北旱塬户用沼气生态系统效益分析 [J]. 中国沼气,2005,23(2).
[3] 李艳春等,“奶牛 - 沼气 - 牧草”循环型农业系统的能值分析 [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0,26(2):120-125.
[4] 吕纪增 . 沼肥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J]. 北京农业,2005(09).
1粮改饲发展草食畜牧业背景
1.1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草食畜牧业是现代畜牧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区草食畜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但是生产总量和生产方式仍然明显滞后,尤其是饲草料供需缺口巨大,严重阻碍了草食畜牧业乃至整个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步伐。
1.2农牧结合的需要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一连增”,但是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的巨大约束,“调结构、转方式”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当务之急,迫切需要加快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
1.3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推行“粮改饲”种植结构调整,变粮、经二元种植结构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增加青贮玉米、青贮甘蔗和优质牧草的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通过粮食过腹转化增值,加大农家肥和有机肥的施用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才能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农业之路。
1.4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
据统计,从1990年到2012年,我国人均口粮消费下降了16%,肉蛋奶消费上升了226%。未来的粮食问题不是口粮短缺,而是饲料粮保障问题。大家普遍认为小麦、玉米、稻米是人们俗称的粮食,其实,畜产品实际上也是粮食。从这个角度来讲,发展食草型畜牧业也是为了改善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选择。
1.5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国家更加严厉的环保法规相断出台,特别是我区“美丽广西”建设活动的全面深入推进,对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处理排放提出了更高要求。发展粮改饲,可以将养殖粪污施肥还田,很好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符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符合国际畜牧业的发展方向。
2发展前景分析
2.1粮草资源丰富
广西气候温暖、降水充足,适宜鲜草生长,目前天然草地有1688万亩,可利用面积1266万亩,年鲜草总产量900万吨。另外,玉米是广西第二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94万亩,玉米籽粒产量269万吨,秸秆产量540万吨,秸秆饲料化利用48万吨;甘蔗是广西最大宗经济作物(广西是全国产糖第一大省),种植面积1620万亩,原料蔗产量7630万吨,秸秆产量2290万吨,秸秆饲料化利用120万吨。丰富的粮草资源为广西推进“粮改饲”,发展草食畜牧业奠定了有利基础。
2.2草食畜牧业基础好
“十二五”期间,我区畜牧业稳步发展,主要畜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2015年末,我区牛存栏445.94万头,出栏149.28万头;羊存栏202.64万只,出栏205.33万只;奶水牛存栏8.98万头,鹅出栏1082.4万只,兔出栏757.1万只。良好的草食畜牧业基础,对牧草饲料需求量非常大,发展“粮改饲”有可靠市场。
2.3产生效益可观
2.3.1经济效益
我区种植青贮玉米亩产量大约为6吨/年(全株),按照目前我区收贮公司对全株青贮玉米收购价350元/吨计算,亩产值2100元。而种植普通玉米亩产玉米大约0.9吨/年,按收购价2000元/吨计算,亩产值1800元。种植青贮玉米比普通玉米每亩增收300元/年,提高16.67%。以试点项目计算,种植青贮玉米饲草料2万亩,产量12万吨,产值4200万元,助农增收600万元。而据资料可查,全株青贮玉米的可消化率可以比秸秆加玉米高30%以上,一般每3~3.5千克全株青贮玉米中约含0.5千克玉米籽粒。如育肥牛每天喂青贮玉米20千克或喂玉米秸秆加玉米粒26千克(24.5千克秸秆+1.5千克玉米粒),同样获得日增重0.6千克;按市场青贮玉米青贮料600元/吨、一般玉米秸秆青贮料400元/吨计算,每天喂青贮玉米成本为12元,而喂一般玉米秸秆加玉米粒的成本12.8元(玉米粒2.0元/千克),喂青贮玉米比喂玉米秸秆加玉米粒减少饲料成本0.8元,饲料成本降低6.25%。
2.3.2社会效益
规模发展“粮改饲”草食畜牧业,既可以增加农民就业机会,还可以对稳定肉制品、奶制品市场供应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还可拉动家畜屠宰业、餐饮业的蓬勃发展,增加税收。全株青贮玉米收割时省去了脱粒、晾晒、处理秸秆等环节,能够有效缓解收割时农村缺青壮年劳动力的问题。另外,规模种植青贮饲草料,也需要一定的劳动力,按人均可种植5亩计,每种植1万亩可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同时,大规模推广粮改饲,可以拉动肉牛、肉羊等草食家畜养殖业的发展,并可带动辐射周边农户,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生态乡村”建设。
2.3.3生态效益
“粮改饲”的前提是一定要种养结合,草食家畜养殖产生的粪便经过处理后,就近消纳利用,既可以培肥地力,又可改善耕地结构。“粮改饲”还可以带动秸秆循环利用和转化增值,通过全株青贮养殖,不仅不用考虑秸秆的二次收贮问题,而且还避免了秸秆焚烧引起的环境问题。也就是通过收集家畜粪尿,推广“家畜-有机肥料-粮食(牧草)”生态养殖模式,促进生态能源开发建设。同时,利用家畜粪尿或沼渣,起到了改土肥土的作用,解决因化肥用量越来越多所造成的土壤理化性状日益劣化的问题,同时减少了化肥用量及有害物残留,这既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又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3存在的问题
3.1种养加工生产规模小
种植业各家各户小地块分散种植,养殖场和饲草加工厂规模也小且分散,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导致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益低。
3.2“粮改饲”尚未形成产业
由于“粮改饲”刚起步,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种植、加工、销售和养殖产业链还没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形成,没有形成一体化,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3.3机械装备和科技支撑不强
没有适合南方坡地小块地作业的饲草收获机械,人工收获成本高;青贮微贮加工储存一些关键性技术难题尚未突破;缺乏适合广西的优质高产青贮玉米品种。
4建议
4.1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粮改饲”工作的顺利实施,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对新常态下发展现代畜牧业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畜牧业工作的领导。要高度重视“粮改饲”工程推进,形成从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机制,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围绕发展中遇到的,如金融协调、土地流转等问题和困难,不断优化完善扶持推进粮改饲发展的政策,营造出有利于粮改饲发展的政策环境。
4.2推广试点经验及时总结
兴宾区、武宣县作为我区2016年“粮改饲”试点县的好做法好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并加以推广,遵循政策引导、农户自愿、市场拉动、因地制宜、合理改种、种养结合、为养而种的原则,根据草食家畜养殖规模和发展潜力和当地土地、水资源、气候等自然因素,结合种植条件,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合理选择“粮改饲”作物种植品种,发挥耕地产出最大效益。
4.3加大资金投入
通过中央财政资金的补助引导,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群众投入的积极性,特别是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尽可能吸引社会力量和资金来参与“粮改饲”项目实施,积极协助项目承担主体通过贷款或引进民间资本,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融资机制,确保饲草料种植和收贮工作任务按时完成。
4.4提供技术支撑
成立“粮改饲”技术指导小组,由县(区)农业、水产畜牧兽医部门分管领导担任正副组长,县(区)农业、水产畜牧兽医部门二层有关单位负责人和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水产畜牧兽医站站长为成员,并以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畜牧总站等相关科研院校为依托,解决种植、青贮和加工环节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在种植加工等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开展技术指导,加强协作攻关,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组织学习培训与技术交流,提高技术支撑水平。
4.5加大宣传力度
关键词:城市路灯;节能照明;节能措施
中图分类号:TD625 文献标识码:A
一、在城市路灯照明中实行节能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各种能源消耗加大,对于电力资源的消耗尤为突出,节省电力已经成为最主要的途径了,因此城市路灯节能照明是很有必要的。城市路灯节能照明是有利于减低电力能源的消耗,有利于推动绿色环保的实施,有利于减低政府和电力公司的财政负担。城市路灯节能照明不但对能源节约有着重要的作用,还对城市环境的美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城市路灯的电力节约有利于减低发电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缓解电力能源紧缺的问题。城市路灯节能照明有利于避免由于路灯太亮而造成的光污染;炫光等问题。
二、现今我国城市路灯实行节能照明的现状
1、城市路灯照明设计不合理。当前我国城市路灯照明设计中,仍然以卤素灯和高压钠灯为主,这种利用气体放电照明的电灯具有高能耗的特点,比一般的节能灯要有更高的耗电量,而且城市中的路灯都是从晚上6点到早上6点一天12个小时工作的,这种的工作方式大大缩短了电灯的寿命,同时还浪费了大量的电力资源,增加地方财政和电力公司的负担。虽然近年来,LED灯具逐步得到推广使用,但是由于LED照明灯具在露天照明环境下仍旧不完善,因此,LED照明仍然只是一个实验阶段,还不更得到广泛的推广使用。
2、城市路灯照明线路改造不合理。城市路灯线路改造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线路输压低,电力负荷低,在晚上前半夜时分行人和车流量较多的时候,城市供电负荷过大,电压小,就会造成路灯亮度低,而在下半夜,城市供电负荷减低,电压增加时,路灯就会变得光亮,这种逆常规的路灯照明,严重浪费电力资源,而且使得路灯照明寿命下降。传统的方式中升压降压方式也是对电路的负荷加大,降低线路的使用寿命。
3、城市路灯照明间距,亮度不合理。在城市规划中,对于城市路灯的间距照明欠缺科学的规划,在一些中心地段,路灯间距密集,亮度高,使得中心额外刺眼,这种过分的照明会使得行人和车辆造成麻烦的,会让人的眼睛出现眩光,使得该亮起来的地方没有亮,不该亮的地方就非常亮。这些只是做表面功夫的事情在城市规划中有着很多这样的规划,对于路灯的实用性设计也是非常欠缺科学,真正意义上的照明路灯只是路灯设计的1/3,其余的都是用来装饰的,这样的路灯设计严重浪费电力资源。破坏生态环境。
三、城市路灯节约照明的措施
1、选择合理的灯具,加快LED照明的试验推广
由于灯具是路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光线照射到每一个黑暗的地方,以此来防止眩光现象的发生。由于一些高效率的灯具通常都是采用技术比较先进的工艺和反射率较高的材料,例如透光性较好的防护罩、高纯铝板等。另外,还要注意灯具的密封性和防水防尘等性能,减少因为尘埃和雨水的侵入导致灯具照明度下降或者损坏。还要对灯具进行及时的清洁,污染会使得照明强度下降的,适可确保灯具的反光板和透明板的干净。在选择灯具时要选择高效节能的灯具,在保证照明强度的情况下节省更多的电力,可以采用高光高压钠灯。还有就是加快LED节能灯具的推广使用,完善LED节能灯的缺陷。
2、在城市规划纲要中设定合理的照明标准
合理的照明标准的设立是有利于电力资源的节约的,有利于保证夜间道路安全的重要保障制度,在夜间道路上灯具过亮或者过暗都会有可能引起交通事故的,还有灯具的间距,间距过长就会容易引起驾驶者眩光,间距过于短就会使得光照重叠,浪费电力资源。在此相关部门应该切实制定出有关的照明规划准则,在主干道,次干道和小路中设置怎样的照明度都应该有详细的说明,不能因为一些面子工程而浪费电能,一切照明只要能满足使用就应经足够了,切记不能只要面子而浪费资源。还有对灯具的功率和节能效果也要有相当严格的要求,从各种渠道上进行节约用电。
3、利用科学变电压降低电能的消耗
在早期城市路灯节约照明中主要是利用隔灯关闭的办法,也就是在县半夜行人车辆少的路面上实行相隔一盏灯就关闭一盏灯,这是最早节约电能的方法,但是由于是相隔照明,所以很容易因为照明不均匀而造成眩光,并且这一方法并不能减低电灯的损耗和延长电灯的寿命。如今人们就采用了降压的方式来讲的电能的消耗,也就是通过调压器对电路中的电压进行调节,在下半夜人车稀少的时候就降低电压,减低电力消耗,在现今最常用的变压方式就是自动降压调控法和晶闸管斩波型节能法,这两种方法都各有优点,晶闸管斩波型节能法在可以调压的同时还可以稳压,这种方法会在上半夜城市用电负荷过大,电压低的时候通过调压器对线路进行稳压,确保灯具的照明性能达到最佳,这样既可以节约用电,又可以延长灯具的寿命,这种自能系统变压方法所产生的成本小,能效高,比以前的相隔关闭路灯的方法所产生的节约用电量要高,而且不产生污染,对于节能没污染是非常合适的。
4、优化路灯照明线路
在电力资源的输送中,事实上有一部分的电能是消耗在线路上的,电线路的老化,电线的介质电阻大都会对电能进行损耗的,因此必须要完善电路建设,改造已经老化的线路,更换成铜芯线,从输送过程中就降低电能的损耗,做好路灯照明的管理,不仅要在表面上进行管理控制,还有从电线中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样从源头;细节上进行节能照明。
总而言之,城市路灯节约照明是我们节约能源开始的第一步,除了路灯上的电能节约,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节约的资源的,城市路灯节能照明只是节能中的一小步,以后还应当有更多节能项目,这只是节能的一个参考例子。城市路灯节能不仅使得城市环境得到美化,还为人们晚上出行提供照明的保障,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城市路灯节能的规划;建设和实施,为以后节能设计提供一个有力的参考依据,为建设更加美丽的城市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
参考文献:
关键词:涂鸦;环境美化;创意;色彩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183-0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全人类越来越关注我们周边的环境质量和生存品质。我国“十一五”以来,国家提倡“环保、低碳、可持续、和谐”等生态发展的目标,且杭州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创建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和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在这样的形式下有利于本项目的实行和推广,并且通过我们的专业优势发挥专业特长。
通过对城市绿化树干的涂鸦,积极响应“环保,低碳,可持续,和谐”的绿色生态口号,从而为环保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本项目的开展首先是在涂鸦树干表面添加色彩和花纹,使树干有了美的视觉效果,同时起到美化城市整体环境的作用。其次,建立合理的色彩体系,让涂鸦色彩与城市园林建筑环境融合;再次,通过涂鸦材料和涂鸦形式的改变,使资源合理利用,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
一、树干绿化保护的现状
(一)存在的问题
杭城的树干绿化保护,整体显现出枯燥单调,毫无新意,无法创意的体现杭城的艺术文化,宣扬杭城的传统文化。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会对周边草地造成污染,破坏环境,不美观。故本项目立志于改良树干的涂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立合理的色彩体系。
(二)同类项目的借鉴
杭城的变电箱经过涂鸦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点,这也有力印证了本项目的可实施性。树干绿化涂鸦有应用范围广,参与性强,效果显著的特点。故适合在任何场地,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绘制。
二、项目进程安排
(一)项目进程安排
1、开展前期调研工作。
通过咨询园林部门及学校后勤处意见,得到其指导建议。制定调查问卷,通过网络传播和纸张传播的方式,有效的节省资源,达到了预期效果。
2、资料收集,材料准备。
查阅书籍,制定初步图形方案,收集材料。
3、实施方案。
草绳系列:铁丝箍出形状使草绳缠绕成形,达到自然美与形式美相结合。涂鸦系列:制作石灰涂料,刷于树干上,选取设计完的图形进行绘制。麻布系列:将麻布裁剪拼贴、折叠、捆扎等方式来组合成形状各异的图形,将其固定在树上。
4、总结整理研究成果。
对成功绘制的图形,进行拍照、录像、编辑,记录制作过程。
5、成果展示并撰写成果报告及论文。
三、材料的选取
项目组对树上的涂鸦材料进行筛选,通过对各种涂料的力学性能和环保性能等进行考虑,最终决定用丙烯颜料做上树涂鸦的主材料,以下是对丙烯颜料的调查结果。
1、广泛性:丙烯颜料最常见的是用做油画颜料,后被广泛地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壁画、垃圾桶、配电箱、服饰、窨井盖等都有它的身影。
2、环保性:从丙烯颜料的广泛性并可知道丙烯对环境的污染的很小的。同时对丙烯颜料的化学性能进行分析,丙烯是碱性物质,树的表皮与碱性物质不会造成冲突,因此不会对树的表皮造成伤害。
3、稳定性:丙烯颜料色彩鲜艳、纯正,表面略有光泽。颜料附着牢固,无干裂或剥落现象。色层间隔离、稳定性好,减少了色层之间的相互渗透所造成的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
四、树干涂鸦的适用范围
(一)道路两旁
道路两旁主要以交通标志为主。如今交通事故频频发生,人们越来越重视交通安全,国家也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如禁止醉酒驾驶、违规扣分罚款等措施来提高警惕,故交通是值得推广的。本项目组把交通标志涂在石灰层上,不仅可以起到交通警示的作用,同时也具有趣味性,愉悦司机的心情。
在步行街或街道两旁,可以采用节约、安全、创意的环保标语等。既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也可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醒人们注意环保。
(二)校园
校园中,本项目组采用符合年轻人和当代精神为主的图案和色彩。在形式上更加注重色彩的活泼和样式的种类,在主题上会更加贴合学生的生活色彩。在不同的学生段中也会有不同的形式区别,在对树木起到防寒防潮的作用同时也能够为校园增添色彩、美化校园。
(三)小区
小区中的绿化面积相对比较集中,本项目组希望可以在这一环境中用涂鸦的方式来展现和睦、安宁的气氛。小区的涂鸦也可以用于环保标语、安全警示、户外广告等方面。
(四)特定活动
根据不同的场景,如景区等,配合不同的图案,体现涂鸦的价值。
五、设计方案
(一)方案一
设计涂鸦的合理色彩体系。
项目组主要采用了两种色相配色:类似色相的配色和对比色相配色。
(二)方案二
设计涂鸦的图案模板。
涂鸦的图形设计:通过手绘、喷绘等方式将涂鸦嫁接到大树身上,采用创意图形、传统(校园)文化、交通警示、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三)方案三
设计捆绑材料的材质和造型,草绳和布料做造型设计。
六、成果展现
(一)涂鸦创意图形
我们将通过一系列公益活动规范街头涂鸦,提供一个大众交流平台,用规范化的涂鸦艺术打动身边的人,让更多人了解平民艺术的魅力,用公益融合时尚与现实,让城市更美好。(如图1-1)
(二)涂鸦传统图案
在小区或者在校园,可以运用传统元素。传统图案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传统图案的运用,体现人文气息,传扬中华传统文化。(如图1-2)
(三)涂鸦交通警示
如今交通事故普遍发生,人们越来越重视交通安全,国家也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如禁止醉酒驾驶、违规扣分罚款等措施来提高警惕,故交通是值得推广的。(如图1-3)
(四)草绳编织
对草绳的造型编织,使树干有了新的造型,立体美的展现,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为环境增添一道风景,适合在特定的活动中是使用。(如图1-4)
(五)草绳上的涂鸦
在采用草绳圈捆树木来做保温作用的同时,可以在草绳上做一些涂鸦图案,装饰了树木,美化了环境,让每个冬天充满色彩。(如图1-5)
(六)布料的造型设计
运用不同材质的布料,不同形式的缠绕,体现质感纹理色彩。 由于时效性差,适合在特点的活动中运用。(如图1-6)
七、市场前景分析和后续完善
项目组将与艺术学院团委协商成立“树干涂鸦志愿者协会”,每年义务去帮助园林部门进行树干创意涂鸦活动。让环保接力棒在浙江树人大学艺术学院届届传承。
项目组会提供一套涂鸦的色彩体系,作为以后园林部门树干保暖防护色彩的参考。这个色彩体系将成为杭州市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设计的宗旨是让色彩与环境相融合。
项目组会设计图形模具,采用喷绘的手法。通过模具的运用,操作便捷,加快工作效率,同时适合园艺工人操作。
八、结论
本项目在杭城树干绿化改良中起到积极影响,从以上论据论证中,得出涂鸦形式的可行性,灵活性,环保性。草绳编织和麻布缠绕有强烈的形式感,但综合考虑性价比不高,实施过程也较困难。该项目积极促进了杭城树干绿化改良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徐舫.装饰图形创意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9.1.
[2]张柏萌,宁凝凝.新色彩构成.湖北美术出版社.2010.3.1.
[3]陈颖.图形创意 教学案例.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9.1.
[4]成朝晖.二维设计基础--色彩构成.北京大学.2012.01.01.
[5]王雪青.图形语言与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4.1.
[6]靳埭强.中国平面设计4.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7.1.
[7]邱蔚丽,高小伟,龚世俊.设计色彩快速表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