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 09:32:0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生态园林设计规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生态景观学;园林规划;设计策略
景观生态学知识体系完备,对于当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有较强的指导性。景观生态规划可以用于指导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全面提高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实现园林景观达到多样化发展目标。
1景观生态学对园林规划设计的主要影响
1.1提高园林规划设计的整体性
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引入生态学基本理念,可以提高园林规划设计的整体性,有助于满足城市未来发展需要,对于促进城市园林快速发展、消除环境污染、优化环境有重要意义。在生态学的视角下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可以实现美化城市,构建和谐的城市景观体系,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长远需要。在自然环境与社会因素协调发展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规划更有优势,可以有效节约设计成本,保证园林景观更好地符合地方环境现实需求,这对于解决园林景观建设施工难题有重要意义。基于生态学的园林景观,实现了园林工程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1.2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科学性
现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观赏需要,而且还要符合城市生态体系建设需要。只有在生态学的视角下,审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才能满足城市绿化内在需求,做到在满足审美需要的基础上,实现园林景观设计人性化。运用生态学方法可以科学分析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理性标准,有助于加强对园林景观规划的科学指导。同时,运用生态学方法,可以实现地方绿化元素的有效运用,做到对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合理统筹,更好地发挥地方植物元素的应用价值。另外,在生态学视角下,可以进一步根据城市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排放的有毒物质情况,发挥园林景观改善环境作用,对于解决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侵蚀问题有重要作用。
1.3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实用性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目标在于合理运用园林植物,发挥不同园林植物的应用价值。基于生态学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实现了从单一景观向综合性景观设计的转变,可以结合植物的生态习性与生物学特征,实现树木的优化配置。首先,现代景观生态学充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测绘、全球定位技术,收集可以用于园林景观规划的数据,这对于解决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结构布局问题有重要意义。其次,园林景观规划在生态学的关注下,实现了由平面到立体设计的转变,园林景观规划更注重垂直结构的植物配置设计,对于资源的循环利用,营建符合长远需要的生态发展模式有重要价值。最后,生态学理论还可用来检测园林景观规划方案的可行性,有利于对园林规划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指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不足,完善设计方案。
2景观生态学指导下园林设计规划原则
2.1自然优先原则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应当遵循自然优先原则,注重实现自然条件与园林规划的有机结合,在充分保留自然环境要素的基础上,发挥园林规划的实际价值。例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必须从地方自然环境气候与现有园林资源出发,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进行园林景观规划。从地方植物特点与土壤环境特征出发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可以实现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充分运用。只有充分尊重地方自然环境,从当地的河流湖泊、山地树木等条件出发,才能更好地发挥现有生态资源的应用价值,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符合生态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园林景观植物的美学价值。景观生态知识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完整的知识体系更有利于实现详细、合理、全面综合的设计目标。
2.2生态协调原则
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的园林规划设计应当实现人与环境的有机协调,做到人的审美需要与园林自然属性的有机结合。强调在满足人们园林使用需求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全面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综合性与有效性。园林景观设计应当在人与自然协调的基础上,实现园林景观规划的多样性目标,能够结合不同的生态知识,满足人对园林景观的多样性需求。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的园林景观应当注重自然景观与城市发展的平衡。只有做到既注重园林景观的社会效益,又注重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才能达到城市建设与园林景观协调发展的目标,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应在生态学知识的体系下,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形成完善的园林景观设计体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3融合发展原则
生态学视角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应当注重整体平衡和满足园林发展持久需求。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应当保持工业生产、城市交通、园林景观的整体协调。做到在了解城市生态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自然景观是由多种生态系统共同打造,需要提高各方面资源协调性,使整体效益得到最大化。与此同时,在生态效益的视角下,运用生态学知识,审视现有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生态漏洞,从而实现各种生态元素的有效融合。
3景观生态学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1美化园林景观
一方面,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的美学设计上,应当结合人们的内在需求,科学合理的设计,满足人们美学需要;另一方面,运用理论标准衡量园林景观设计,从园林生态学角度审视设计中的不合理因素,从而更好地达到人文性与自然性的统一。例如,云南倘甸湿地公园建设规划全面借鉴了生态园林设计规划思想,主要结合转龙镇区位优势,借助转龙镇树木林立和水系纵横的特征,发挥东川红土地资源价值,以大山的情怀和红土的厚重为基本设计理念,重点营造以湿地漫步、休闲水岸为主题的景观设计。以保留原有植物为方法,搭配常绿树种,达到展示纸马古道观景的目标。
3.2优化景观要素
生态学原理视角下的园林景观规划应当把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在合理利用自然材料的基础上,提高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质量。首先,应充分了解园林景观要素的多样性、复杂性。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应当维护园林的多样性特征,凸显园林景观的个性,同时,合理运用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元素。其次,将多样性与其它非生物因素有机结合,在重构生态体系的基础上,满足地方生态系统发展需要。最后,在城市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方面进行有效的协调统一,在发挥生态效益最大潜能的基础上,使生态环境建设趋于全面合理化。例如,为了提高园林景观绿化的有效性,2015年昆明市公布了城市绿线,重点加强了对龟龙湖公园、洛龙公园、入城公园绿化植物的规划保护工作。
3.3完善绿化植物建设
生态学涉及动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观赏学等领域,这些具体的生态学知识都可以用于园林绿化植物建设。因此,在园林景观绿化过程中,应当合理运用不同生态学原理,全面提高生态工程建设的综合性效果,切实发挥园林绿化植物的应用价值。例如,昆明“十三五”时期规划新建74个重点公园,围绕滇池草海环湖湿地、风景林地为设计主线,按照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现有格局,实现一心、二轴、三环、四横、五纵的综合布局规划思路。以“碧鸡秋色、金马朝辉、滇池夜月”为主题,重点种植常绿开花乔木,从而形成完善的生态系统。
关键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城市生态园林是应用生态学原理及现代的科学技术,从构成园林绿地的山石、水体、建筑、植物四要素出发,结合园林设计理念对城市的各类园林绿地进行生态建设,建成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态园林绿地。生态园林绿地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城市生态系统通过能量与物质交换,具有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量高效利用、生态效益最高,与城市生态系统高度和谐的高级人工系统。其对改善城市日益恶化的环境,为城市中的人类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工作环境,实现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工程概况
天香园二期位于现有的山东省菏泽市天香园的东侧,面积约130亩,基地内大部分为农田,有几个鱼塘,植物较少。项目规划除了依据国家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外,和根据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山东省菏泽市城市绿地水系规划、国家颁布的相关规范,规定以及项目所在地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等相关资料等进行规划设计。(图一二)
2生态园林功能设计
2.1规划指导思想
在研究当地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布置功能分区,以为鸟类提供栖息地及对候鸟进行观察和研究为主旨,结合现有的鱼塘,重点处理若干节点,使天香园二期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湿地景观。
2.2设计原则
积极保护原则:强调对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最小干预;同时又强调合理利用,利用现存的基础条件和生态条件,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完成生态修复。
有机更新原则:吸取城市更新理念,避免推倒重来的行为。尽可能利用现有道路基础,不做全面变更。
以人为本原则:周全考虑游客的身心要求,合理安排道路交通和游览服务设施。强调交通可达性和可利用性。
2.3功能设计
城市中各种各样的绿化品种丰富着我们的环境,植物的不同造型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植物的四季轮换着形象,给城市赋予了不同的容貌和性格。然而涉及土地规划领域的许多人士仅仅把植物当作一种配置在建筑周围的园艺附属品,而建筑则是完全独立的,这实在荒谬。事实上,植物和现有地被是大多数场地选择和规划的基本考虑之一。他们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御风沙,而且经常用于规定土地利用形态。
植物建造功能是植物在景观中限制和组织空间,涉及植物大小、形态、封闭性和通透性。植物的建造功能体现在可以用于空间中的任何一个平面,形成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覆盖空间、完全封闭空间及垂直空间。环境功能是指植物能影响空气质量,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观赏功能是因植物的大小、形态、色彩和质地等特征能充当景观中的视线焦点,即植物因外表特征而发挥其观赏功能。植物的三大功能中建造功能对总体布局和室外空间的形成非常重要。
3生态园林设计在天香园二期设计实例
天香园二期可分为四个功能区:鸟类栖息保护区、鸟类观赏区、湿地核心生态区、入口景区。
3.1鸟类栖息景观设计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的程度。一种鸟就是人类的一个独特的朋友,保护鸟类,从大的方面讲就是保护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地建立起各种形式、各种类型的鸟类自然保护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起各种鸟类栖息地是保护鸟类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景观设计师应该在设计人类居住环境的同时,也为鸟类留出一份空间,保留一定的栖息地,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天香园二期鸟类栖息保护区位于天香园二期西侧与天香园一期相邻,以密林为主,园路尽可能避开,大量种杉木、榔榆、柏树、构骨等乔木,形成草、灌、乔相结合的半天然、半人工的植物群落,并为鸟类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天香园二期鸟类观赏区位于天香园二期的南侧,由大草坪、密林区、疏林草地等组成,提供游人和鸟类在此区域活动,可采用供应鸟食、定时招鸟的方式,地形微微起伏,缓缓地伸向水面,园路弯弯在此通过,构成一幅自然的人间天堂。
3.2生态湿地核心区
生态湿地规划定位:即以湿地生态为基础,结合湿地利用和湿地游憩,确定了三大主题,即"湿地生态、湿地利用、湿地旅游"。功能分区为"鸟类核心保护区、生态湿地观赏区、水禽养殖区等。
天香园二期生态湿地核心区位于天香园二期的北侧,由水面和陆地形成,主是恢复湿地的景观,同时给鸟类提供丰富的水资源,并且还能起到净化水的功能,通过和外面河的连接,使园内的水有了更新和补充。
3.3入口景观区
位于公园的东侧,主要有入口大厅,服务设施和入口广场及停车场组成。入口广场和大厅主要是提供游人集散场所,服务设施根据业主的业态分布而立。建筑形成采用传统形式,材料采用钢筋砼仿木。(图三放在此处 是个彩图1108)
3.4交通规划
交通道路是森林公园为游客提供旅游线路、组织旅游景点、增加游乐内容等服务活动的重要手段,交通道路规划要服从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旅游景观资源,在满足游人的各种必需的旅游服务需求的同时,注意保持森林公园的环境优美、生态健全。植物园道路设计与普通公园中的道路设计相比,要求具有更强的导游功能,因此需要借助于地形、水体和少量的建筑物等来加强分区效果。
天香园二期公园的园路分成三级,一级园路为4米,为公园的主环路,可通行小型汽车。二级园路为2米,是各功能区的主环路,三级园路为1.5米小径,为林间小径供游人观察和研究鸟类之用。水上游路设3~4游船码头,所用的自划船不装动力装置。(图四放在此处 是个总平竖向图)
3.5绿化设计
3.5.1设计思想
植物配置应以绿地的自然状况为前提,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习性合理选择搭配树种,配置成乔、灌、草、藤复层植物群落,并遵循植物群落生长规律,进行良性人工干扰,形成一个合理、稳定、能进行自我更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植物群落系统。
园林绿化树种可选择以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乡土植物为主,大大减少由引种、迁移、运输而成活率低造成的不必要损失,且不选择有飞絮、有毒、有异味、易过敏的植物,还要防止恶性杂草入侵。
植物配置应考虑一年四季营造不同的优美的生态园林景观,对于冬季寒冷时,阔叶树要进行落叶休眠,在植物配置时要注意阔叶树与针叶树搭配的比例,使植物群落在一年四季都高效发挥生态效益。
在园林绿地中营建开放性耐践踏草坪,以提供避灾避难场地,同时可以让人们近距离感触到绿地,从而达到人与生态园林绿地的和谐共生,满足人们对绿地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对生态园林植物群落中爆发的病虫害,避免或尽量不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药剂,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也可以采用生物学方法对绿地进行生态维护。
3.5.2设计考虑
根据规划原则,景区是以植物造景为主体的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景区,因此在绿化配置上通过南昌地区常用植物的优化选用以群落型成片成群种植为主,临湖区域从观赏视线出发,以疏林草地为主,只在游者活动较多的局部地带作纯草坪布置。采用乔木、灌木、花卉,草坪、攀援植物的多层次组合,做到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搭配合理。
此在树种的选择上以乡土树种为主,尽可能的考虑深根树种,考虑抗污、保健性强的树种,有香樟、银杏、榉树、枫香、湿地松、马尾松、水杉、桂花、玉兰类等等。更有一批湿生花卉和药用植物可种植作地被。而在配置上首先根据空间功能及视觉效果的不同,确定郁闭和开敞的程度,根据观姿、观花、观果、观叶、观干等区别,充分发挥植物的自然物性,以林植、群植、丛植、孤植作为配置的基本手法,从平面和竖向上组合成丰富多彩的人工植物群落景观,以体现其自然生态习性。并重视林相变化和季相变化,在确定基调树种(香樟、银杏、广玉兰、榉树、枫香、湿地松、女贞、水杉、落羽杉、桂花等)的基础上,各区域根据活动空间差异选择主调树种,强调不同空间的植物配置特色。
主要树种列表如下: 针叶林:雪松、水杉、落羽杉等;阔叶林:广玉兰、香樟、鹅掌楸、合欢、枫香、乌桕、无患子、女贞、含笑、石榴、茶梅、栀子花、结香、杜鹃、樱花、紫叶李、连翘、黄馨、火棘、木芙蓉、碧桃、鸡爪槭、垂丝海棠、垂柳等:竹类植物:孝顺竹、毛竹、刚竹等;地被草坪植物:百慕大、石蒜、络石、玉簪等;水生植物:睡莲、荷花、鸢尾、菖蒲、水葱、千屈菜等。(图五放在此处 是个总平面绿化图)
3.6经济技术指标分析
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走节约型园林绿化之路已成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要按照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循环与合理利用的原则,走勤俭节约、因地制宜、科技兴绿、生态环保的道路。在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养护管理、健康持续发展等各个环节中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从而获取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4 结束语
一个优秀的景观,不仅要有优美的建筑作为主体骨架,更要有合理的植物与之相匹配,体现出景观之中的自然美、和谐美。园林植物配置在遵循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同时,还应遵循美学原理。但应遵循先生态,后景观的原则,换句话,师法自然是前提,胜于自然是从属。另外园林植物配置还可以根据需要结合经济性、文化性、知识性等内容,扩大园林植物功能的内涵和外延,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服务于人类。
参考文献:
[1] 郑晓冬. 论生态园林植物配置[J]. 现代商贸工业, 2010,(16) .
[2] 康冉. 如何发挥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J]. 河北林业科技, 2010,(04) .
[3] 刘立杰,蒿丽文. 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的配置方法与步骤[J]. 民营科技, 2010,(02) .
关键词:生态园林;规划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4-0054-02
1 引 言
城市生态环境已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加强城市绿化是城市环境美化和生态优化的根本策略,注重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生态园林已成为现代城市空间的优化者和城市自然空间的缔造者,是城市环境美化和生态优化的根本策略,是我国现代园林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园林是把生态学理论与园林景观艺术相结合,建立结构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同时配置适度的园林小品,完善的园林设施,形成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生态园林的设计不仅要注重其观赏性和艺术美,更要注重增强生态服务功能,进一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环境。笔者认为在城市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2 生态功能优先原则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应将人工要素和自然要素整合,构建多样化的植物景观,从市民生存空间和自然过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出发,重视绿地的镶嵌性和廊道的贯通性,不仅要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发展绿地,同时还要大力发展郊区的公园绿地风景区和生态林地,要十分重视道路林网、水系绿化等生态廊道建设,形成林路相连、林水相映、林园相依、城郊一体的点、线、面结合的城市生态网络体系。
另外,因为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结构复杂的植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的叶面积指数高,光合能力增强,稳定性强,防风、防尘、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气体也明显增强,所以乔灌草结合的群落产生生态效益远远高于草坪。因此,生态园林建设不仅要提高绿地率,还要通过乔、灌、草和藤的复合群落结构,在有限的城市绿地中建立尽可能多的植物群落来增强园林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 人性化设计原则
园林绿化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和特色的重要方面,缺乏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的唯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接受的。所以在设计中应继承中国园林的文化传统,融合自然规律和人文传统,综合园林的生态、审美功能、创造意境,丰富和提升生态园林的文化内涵和功能。
生态园林的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各园林要素之间的关系,在保证绿量的同时,通过合理的种植设计,将园林植物的寓意和韵律予以表达,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园林绿地中,使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提供充足合理的游憩设施和多样性的空间场所,满足人们活动的需求。
4 植物景观多样性原则
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表现出植物群落丰富的美感,体现出自然与艺术的和谐,提高园林的观赏价值。这需要我们进行植物配置时,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并对整个群落的植物配置效果整体把握。
生态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植,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如色彩太浓重、体量太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盛的植物种类,会给人沉重的感觉;相反,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减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
在树木配置中,常绿树和落叶树、阔叶树和针叶树、以及乔灌草要比例适当、合理搭配,同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的近自然风光,使游人感到自然的生机及其变化。
5 植物配置的生态位原则
在城市园林绿地的植物配置中应遵循生态位原则,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物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于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如常绿与落叶树种分隔栽植能有效地阻止病虫害的蔓延,林下植草比单一林地或草地更能有效利用光能及保持水土,耐阴灌木树种与喜光乔木树种配植,在增加土地利用率的同时,显著提高园林绿化的综合效益。城市中空气污染、土壤理化性能差等因素不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所以在植物选择上应以适应性较强的乡土树为主,乡土树种生命力和适应性强,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暴发,能较快地产生生态效益,体现地方特色。
同时园林植物选择还要根据绿地性质和地域环境要求形成不同的植物群落类型,如在污染严重的工厂应选择抗性强,对污染物吸收强的植物种类;在医院、疗养院应选择具有杀菌和保健功能的种类作为重点;街道绿化要选择易成活,对水、土、肥要求不高,耐修剪、抗烟尘、树干挺直、枝叶茂盛、生长迅速而健壮的树;水体边绿化要选择耐水湿的植物,要与水景协调等。
6 结 语
园林设计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许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生态园林设计不能是绿色植物的简单堆积,而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因此,要继承和发扬中国园林的艺术手法,把生态学理论与园林景观艺术相结合,形成具有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的城市绿地景观,创造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的游憩空间,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丰富和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 陈金印,王强.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探讨[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6,12(4):70~72.
[2] 冀凤全,姚崇怀.生态园林建设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104~2124.
[3] 孔祥海.城市生态园林规划与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与对策[J].龙岩学院学报,2006,24(3):62~65.
【关键词】:绿色生态;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前言】: 城市的建设当中,绿色生态园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对生态系统的能量进行交换,更让生态效益也得到了提升,绿色生态园林规划设计,对城市的环境有着极大的改善作用,从而给人类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让城市生态系统能够可持续发展,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生态园林景观的作用
1.1观赏性和艺术性
在城市中进行绿色生态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不仅能够对人们居住的环境起到美化的作用,更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空间,从而让社会能够和谐的发展。
1.2改善生态环境
城市的生态环境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对于生态园林景观的建设,不仅能够让植物实现光合作用,从而有效的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而且植物能够给城市的空气起到净化的作用,从而提高空气质量。
2、 城市绿色生态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方法
2.1城市G色生态生态环境的园林景观设计
对于现代城市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其实,最终的目的就是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和保护,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文化发展环境,更让人们居住的舒服,所以,在对城市景观园林规划时,应该以城市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可以说,对于城市景观园林的设计,其发展有着跨越性的特点,由以往的重视景观规划和建设,到如今注重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往由于没有认识到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导致破坏城市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而现代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都是建立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结合景观的美观性与实用性而进行的。
在进行绿色生态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时,应该对绿化植物进行合理的选择,最好是运用本地的原生植物,然后进行绿色生态园林景观的建设。其实,在进行绿色生态园林景观建设时,运用本土的植物,更是对当地生态的保护,从而达到生态平衡的状态,避免外来引入植物度本地植物造成不利影响,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发展。同时本地植物的景观设计,一定程度上为打造城市特有植物景观奠定基础,为城市综合文化建设创造条件。例如,哈尔滨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以丁香花作为主要植物进行景观规划与设计,促进城市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同时,极大的提升哈尔滨“丁香之城”的美誉与城市形象。
2.2结合园林文化主题的景观规划设计
在对绿色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时,一般以园林主题为出发点,通过不同的形式,对规划设计进行展现,并往往以此为园林命名,如苏州皇家园林。由于城市规划和历史变迁等原因,城市园林建设往往包括了原有场地改建和新建两种方式。城市园林原有场地的规划设计,园林设计的整体风格往往由原有基础建筑风格决定,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必须以原有建筑风格为基础。在景观规划设计之前,设计人员必须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原有建筑历史与故事、分析原有建筑风格,为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和奠定基础。新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主要围绕园林主题,综合分析园林场地地形、城市气候环境、本地植物生长及形态特点,确定景观主题思想以开展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2.3利用立体绿化打造城市园林景观
城市化转型,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城市生活,使得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从而,造成城市土地急剧的紧缺,由于土地的紧张,在进行城市园林的设计时,多为小型园林,想要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中,进行园林的设计,从而加入更多的景观,这是目前园林设计人员必须考虑的难题。立体绿化园林景观设计是在遵循多年生植物用原则,分析植物生长特点,打造持续性的绿化立体景观。立体绿化园林景观在提高园林绿化面积的同时,合理布局景观规划和设计,如充分利用园林景观中的墙体、灯柱、高架绿棚、栅栏、凉亭等建筑,打造独特的观赏性强的立体绿化景观。
3、生态园林设计原则
3.1 整体优化原则
景观是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在进行城市景观规划时,应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考虑和管理。
3.2多样性原则
景观要突出多样性,其实就是在进行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时,其生态镶嵌式结构拼块突出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由于每个自然环境有着极大的不同,所以,造成植物种类也非常的多。景观的多样性还包括垂直空间环境差异而形成的景观镶嵌的复杂程度。这种多样性,往往通过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植物配置来实现。还可通过多种风格的水景园、专类园的营造来实现。
3.3综合性原则
其实,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时,自然和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对不同学科的知识,以及多种因素的综合,从而满足人类的需求。例如水生植物景观不仅要具有观赏和美化环境的功能,其丰富的种类和用途可作为科学普及、增长知识的活教材。
4、生态园林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日益明显。城市的转型,让人们集中在一起进行生活、工作。城市绿色生态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目的是对自然的改造,让人们生活的环境更加的舒适。随着人类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就必然包含有人工重建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使城市人群更贴近自然而生活。 如何才能将与自然分离的城市通过人为的手段有机地融汇到大自然中,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大课题,而这一课题的实施,有赖于园林规划设计的再创造。在城市中营造园林,将自然景观融入到人造环境中,使之成为一个自由、合理、平衡的新的生活空间,这种自然回归力一直在有力地抗衡着城市与自然彼此疏离的倾向。这样,园林已不仅仅是提高人们休憩、 娱乐、 观赏的场所,而是同时考虑到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及对社会功能的满足和实现。
结束语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和倡导生态保护的大形势下,现代城市景观园林规划建设越来越受重视,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既要遵循人性化、本土化、实用性的原则,又要符合生态性与美观性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依纪.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J].现代园艺.2017(06).
[2]朱保全.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探析[J].绿色科技.2015(12).
【关键字】园林景观设计;生态设计;城市规划
一、园林景观生态思想及发展
1.生态环境意识的产生
人类和所有动物相同,他们在宇宙中出现时,只是作为自然中一个普通的组成部分。可是,发展到当下,人类自己的生存空间,和与自然环境的矛盾都已经岌岌可危。由于人类已经不满足于大自然带给他们的资源,渴望的物质越来越丰富,智慧与本领越来越大,再加上地球上的人数与日俱增,便开始无视其他生命的自然规律,把自然环境异想天开的进行自我改造,以至于全球各个角落都变得面目全非。现在,人们开始慢慢意识到,地球不是自己的,人类不可能在地球上单独存在,他们与其他生命有着千丝万缕的微妙联系,不能破坏以任何一种生物的环境为代价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至此,一个备受关注的词语呼之欲出,那就是“生态”。只要人类想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生态”一词所衍生出来的其他问题也开始受到重视。首先,“环境问题”在世界成为研究的焦点,而环境意识是改善环境的基础。人类从心理,意志,情感,知识等方面对人和环境的关系把握的总和就是环境意识。它是以和谐发展为前提,生态平衡作为基础和核心,全面且具体的把握人和自然关系的一种意识形态。
2.园林景观的发展
在30-40年代间最早提出了“景观生态”一词。但从1980年之后,景观生态学自己的规律性才真正被研究和总结出来,一门有别于生态学和地理学的科学应运而生―景观生态学。研究设计过程与景观结构的关系变化是它的特色。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充裕已不再成为是人们的梦想时,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环境与能源的危机,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开始在景观设计中表现出来,这是对自然和文化的一种全新认识。
园林格局是园林元素的空间布局,园林元素一般是指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等。园林景观的格局或者发展过程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演变,所以,景观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其过程和格局及其演变的科学。
二、城市景观
城市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形成的,是居民在适应周围环境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具有自己独特的要素,例如生物、非生物和社会经济等。这些要素通过人类与自然的循环演变等过程,相互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拥有人类生活特征的统一体。不同的城市都有各自的特点也具有共同的性质,并且典型地和重复地出现在一定区域内,这就是城市景观。城市园林景观在区域尺度上具有重复性和规律性,尤其体现在它的镶嵌性和格局中。
三、城市生态平衡和城市绿化
1.城市生态的发展
人类的生活伴随城市进步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给环境造成了大量有害物质,人类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受到严重危害。抛弃污染源和建立应用新的生态平衡系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唯一办法,现实证实抛弃污染源是不可能的了,建立新生态系统便成为了必行之路。生态学,从人类的角度来说,实质上是自然环境-城市环境-人之间的关系。虽然大自然生态环境循环系统表现更加充分,但人类的城市环境循环系统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在城市环境循环中,植物在城市绿化中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最直接、最有成效的作用。植物通过其生理的能量流动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是城市中其他生物所不能代替的。对于人类所需要的生活环境条件来说,植物的覆盖率是人类城市绿化的当务之急。
2.城市绿化的发展
现在,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也发生着巨大的转化。在人类与生存环境关系已经面目全非时,人类意识到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后,城市绿化已经是以环境保护,维持人类生态、身心平衡为目的进行发展,而不再单纯停留在休闲游览的基础上。
谈到环境,“风景园林”在我国已经是由古传今。而在日本它称为“造园”,在西方国家又称为“园林景观”。对于自然环境的修复,风景园林的改造占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发展到今天,城市绿化从“风景园林”逐渐转变成“园林景观”。
随着人类对生态学研究的深入,逐渐使园林景观设计的形象发生了改变,它的思想和方法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园林景观设计不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庭花园式设计,而是寻求大自然与人类之间的一种生态平衡设计,从“小我”意识转变到“大我”观念。
四、生态学理论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主要应用
1.保护利用场地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进行园林景观改造前,生态平衡的要求在重中之重。保护现有自然环境,使它们尽最大可能少受到或避免不必要的破坏,因为在改造后想要形成新的生态系统还需要很长时间。根据生态平衡原理,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要尊重场地原有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特征,进行充分的保护利用,尽可能将原有的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并加以利用。
2.根据生态平衡原理,改善利用现有环境
循环再生是生态平衡理论的核心,所谓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就是能够使能源与物质进行循环利用,杜绝一切污染,不必要的破坏,在循环利用原有环境资源的同时,减少新材料的使用需求,同时也减少了对材料生产的能源索取,其他材料也要达到环保要求。
3. 土壤的设计
土壤是植物生命的源泉,生态设计中,植物是主力军,土壤是否适合植物的生产就显得尤为重要。选择土壤主要考察两个方面,一是是否肥沃,二是保水性能如何。如果说土壤是植物的载体,那么现在该分析植物的主体了。根据植物不同的生活习性,选择适合该植物的生长土质。在生态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土壤是基础,在改造首先就要对现有的土质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再根据现场和设计需要进行相应的对策。如果整体土质都不适合植物生长,通常做法是将其替换,把旧土挖出换走,或者有必要可以进行技术处理,如果只是一部分土质不合适,那么就可以直接在旧土上覆盖种植土。
4.水的循环设计
在生态的园林景观设计中,为了对自然环境建设有优越的改善,水设计的合理利用也尤为可观。比如在这几方面:水质清洁、地表水循环、雨水收集、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水的动态流动以及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并且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湿地植物对水资源的作用也非常大,它不仅能够对自己的自然环境进行净化,也可以净化污水的同时对植物生长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增加绿化面积和野生动物栖息地,有利于良性生态环境的建设。
结束语:
【关键词】 园林景观;园林生态设计;生态设计规划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人口激增给环境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的发展已经消耗了大量的森林、土地、水等资源。但这还不是全部,最重要的是人类为了经济的发展,大肆破坏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严重失调,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石油泄漏等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并且还没有有效的解决措施,人类的生存已经遭遇威胁。可持续发展被各国提上日程,生态可持续的发展被越来越多的讨论,生态设计这一行业的产生,标志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设计涉及的方面很多,工业、农业、森林等都可以进行生态设计。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问题,引发人们对城市环境的思考,清楚的认识现状,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使人类真正的做到和自然和谐相处。
一、什么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1.生态设计的涵义
生态设计的概念目前没有很统一的定义,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这是一种设计形式,并且这种设计在进行的过程中不能对环境产生破坏,要把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其实就是把人类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统筹规划。
其实,人们的活动从来没有离开过生态,早在原始时期,人类就为了生存对周围的环境做出了改变,这种改变虽然微小,却也在生态工作范围内。现在我们把生态设计的概念外延,覆盖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2.景观生态设计的涵义
我们在探讨景观生态设计的概念时一般分为两个层次,在狭义和广义的层面
上分开研究。广义的方面是这样解释的,在对一种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要运用生态学方面的原理和知识,基于这样的景观生态设计,就可以被认为是对景观的生态设计了。而狭义的层面上理解的话,就是用生态学进行景观设计,期间要应用各种生态学知识,它注重的是细节方面的东西,比如景观的空间格局,以及这种格局的构成元素。
彼得·沃克是国际知名的景观设计师,他的极简主义给景观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并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我们一贯秉承的原则是把景观设计当成一门艺术,如同绘画和雕塑。……所有的设计首先要满足功能的需要。即使在最具艺术气息的设计中还是要秉承功能第一的理念,然后才是实现它的形式。例如:柏林的索尼总部首先是一个公共广场,它的设计十分别致,令人难忘。但是它的设计与形象是在相互依赖中并存的。彼得的设计的生态景观是需要不停维护的,植物要不断修剪,这是他理解的景观生态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设计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内容,景观生态设计也在不断的革新,景观生态设计的一个基本要点就是要可持续的发展,景观是为了服务周围的群众的生活,在这个前提下,景观生态设计要尽可能的减少基区面积,而且作为景观设计,就提倡融入更多的美学因素。
二、现阶段的景观生态设计
常规设计还是很常见的,常规设计的前提是人的需求,各种功能和属性都要以满足人类的需要为原则,这种设计被叫做常规设计。在人的需要层次上,常规设计是必须存在的,但是在生存环境的严峻形势下,我们不得不顾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可持续的发展也是子孙后代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常规设计很难在满足需求,生态设计应运而生。目前我们的社会发展程度还不高,对生态设计的理解也不深刻,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满足不了进行生态设计的要求,常规设计在一段时间内还不会被生态设计代替,更多的可能是两者相互结合,把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输入常规的设计中,使常规设计重新整合,使设计出的园林景观适合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提升设计水平。
三、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特点和要求
1.以节约为本
近些年来我们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牺牲了生态坏境,发电厂、交通工具等使用的能源燃烧后不断破坏大气环境,连水利工程都在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园林景观的设计中需要大量的原材料,这些树木、花草、石头全部来自大自然,取材时必定会对大自然产生伤害,因此我们在进行生态设计时,应该减少使用这些自然资源,要注重资源节约。还可以采取作景观预案的方式,不断修改设计方案,增加景观设计的合理性,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尊重现有的生态环境
无论是常规设计还是生态设计,都要对地表进行改造,这种改造不可避免的要影响到附近的生态坏境,我们应该通过合理的措施降低或者避免这种影响,让我们的景观设计更加符合生态系统的需要。让生态系统保持自身的能力,这样才能降低环境恶化。
园林景观是包含在整个的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不能局限于场地内的景观设计,要在宏观上把握,整体设计。根据不同的生态系统因地制宜设计不同的景观,各种生态要素都要考虑,不能破坏原有的生态。
3.园林景观要尽量延长使用
很多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不是简单的工程建设,这样复杂的设计应该得到更好的利用,但是现在我们却很少能做到。修理、精炼、重新设计、再思考是生态设计的四个阶段,利用效率是我们一再需要考虑的问题,这方面日本做得很好。景观材料在选择时应考虑到回收利用性和耐用性,这样在景观废弃或改建的时候,大量的材料可以回收,不至于造成浪费和污染。要尽量的提高景观的使用寿命,对景观不断维护、修理非常必要。
4.尊重生命,保护文化
在生态学的角度上,人类和世界上的其他动物都是平等的,没有谁高谁低,要求我们要和自然界其他的生物和谐共处,以前由于城市的出现,大量的动物被迫离开城区寻找新的领域,我们应该对生物的多样性予以保护,这样更多的生物就可以重新回到城市,这也让我们的城市生态系统更加完善。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保护生物多样性最好的国家之一,袋鼠、考拉在街上可见。但是城市化的进程也给动物带来了相当大的威胁,于是园林景观的设计师们在可能利用的各种地点建立动物保护区,建设尽可能多的园林和绿地保护动物。
各个地方也尤其不同于别地的风俗文化,一些环境也被打上了文化的烙印,这些文化是需要我们长期保护的,园林景观的建设不能以牺牲这些文化为代价,要尊重当地的风俗,这样也可以使景观设计更容易得到认同。
四、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
我们也在上文提到过常规设计,现阶段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不成熟,需要在常规设计的模式下开展。要先确定总的目标和规划,之后进行具体的分析、测量,确定地域和范围,在进行更为具体的细节设计,设计多个方案以备选择。
园林的景观生态设计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它是以人类的需求为主的,忽视人的需求设计也将不复存在。所以在做设计的时候,要以常规设计为依托。把生态设计和常规设计两者结合才能完成整个的园林景观设计。
结束语
不论是我国还是国外,在园林景观设计领域内还没有很成熟的体系,理论和方法还不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不能完全适用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我们要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贯彻到底,在设计的细节方面体现出来。积极进行创新,学会和自然和平共处。
参考文献
[1] 顾忠好.城市绿地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的要求与方法[J]. 农技服务. 2010(08)
[2] 王小克,张公保.浅议园林景观生态设计[J]. 山东林业科技. 2007(06)
[3] 张钢,赵晶.对生态设计的再思考[J]. 现代农业科学. 2008(11)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园林规划设计;关系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不断关注以及我国城市园林建设的大力发展,建设“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大部分城市规划的主要方向,这也使得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而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也成为业界人士不断争论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文章就景观生态学以及园林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概述,并就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更好的促进景观生态学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发展。
一、景观生态学的概述
1、景观生态学的含义
景观生态学,即landscape ecology,是新兴起的一种交叉类学科。它是由德国地理学家C.特洛尔于1939年提出的,其主要含义是指在生态学和地理学理论指导基础上,以自然景观为载体,运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方法等,将信息流、能量流、价值流以及物质流等通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生物与人类之间的相互转化和作用,在地球表层进行交换和传输,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即:
1)从个体属性上来说,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即为地表形态、岩石河流、土壤结构以及植物群落等。
2)从直观景象上来说,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即为树木花卉、自然风景以及景观建筑等。
3)从复合生态系统上来讲,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即为涉及自然生态系统的一切事物,包括生物、非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等。
3、景观生态学的基本任务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任务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具体表现为:
1)对景观生态系统在功能和结构上的研究;
2)对景观生态系统在规划和设计上的研究;
3)对景观生态系统在区域范围内预警和监测上的研究;
4)对景观生态系统在管理和保护上的研究。
二、园林规划设计的概述
1、园林规划设计的含义
所谓园林规划设计,就是指设计人员以相关园林建设理论为指导,从地形、植物、建筑、文学以及美学等多个方面对自然环境进行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改造,从而更好的提高自然景观的美观度,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优美的休息、游玩、放松的自然环境。
2、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目前,现代园林景观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具体表现为:
1)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即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时,其主体应该是植物造景,减少人工造景。
2)因地制宜、适地适景的原则。即园林植物在选择、设计以及布局时应该根据园林所在地的实际环境进行恰当的配置,避免出现不合时宜的突兀景观。
3)整体协调与地方特色想结合的原则,即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要在确保整体景观协调性、统一性的同时,注重突出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如多使用当地特有的树种、花卉、植物等。
4)景观效果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即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注重景观效果,还要对园区内的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考虑和注重,避免对该区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注重生态环境系统的长效发展。
5)文化建园与生态建园相结合的原则,即园林景观设计时必须要同时加强对自然生态与人文气息的规划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具体表现为:
1、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之间的必然性
景观生态学和园林规划设计的主体都是自然风景,这就使得两者在关联性上存在一种客观的必然性。园林规划在设计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内容,使得其与景观生态学之间产生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园林规划设计在树木花卉的选择、种植、分布等方面也需要以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便规划设计方案更加符合自然规律,提高园林树木花卉在种植时的成活率。
2、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之间的迫切性
目前,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工业、生活等对自然环境污染的加重,导致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失调、濒危生物灭绝、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土壤沙漠化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而环境问题有进一步反作用于人类自身,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社会发展。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时需要加入景观生态学,这也是目前“绿色环保、低碳生活”这一社会大环境的迫切要求。例如,2008年时北京奥运会提出“绿色奥运”、“三道绿色屏障”、“三大体系”等口号,这使得在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了“园林城市”、“山水城市”、“花园城市”等生态规划建设,而这也更加体现了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之间的迫切性。
3、景观生态学对园林规划设计的指导提升作用
园林规划设计主要是进行自然植物的配置,强调垂直生态过程以及某一单元中的生态关系。而这就需要在自然生态学的指导下,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科学技术,对整个园林景观结构进行空间分析和构建,在确保垂直生态系统平衡的同时,还要注重水平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更好的提高园林植物间的优化配置,增强园林景观中多个生态系统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互动配合,从而更好的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舒适性,达到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4、园林规划设计中景观生态学的应用原则
园林景观在规划设计中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时,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具体包括有:
1)整体性原则,即是指在园林景观设计时要保持园区内生态景观的统一规划。
2)生态安全性原则,即是指将水风流动、物种空间运动、城市扩张等景观过程作为能够克服的空间阻力,以此来实现景观的覆盖和控制。
3)干扰性原则,即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适当运用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干扰性,以便于更好的提高园林景观的异质性。
4)可持续性原则,即是指园林景观设计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指导,实现景观在空间、时间上的可持续性发展。
结语:
以景观生态学作为园林规划设计的基础理论指导,是现代园林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也是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以及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园林景观在规划设计时,要始终将景观生态学贯穿到设计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中去,遵循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建设原则,提高园林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自然性和可行性,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环境优美、舒适、安详的园林景观环境,更好的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 赵华萍,戴少伟,鄢蓉.景观生态学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应用进展[J].绿色科技,2014(09):144-147.
[2] 于冰沁,田舒,车生泉.从麦克哈格到斯坦尼兹――基于景观生态学的风景园林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嬗变[J].中国园林,2013(04):67-72.
[3] 杜永梅,张瑞琴.浅谈景观生态学与景观规划设计的关系[J].内蒙古林业,2012(06):26-27.
[关键词]生态学 风景园林 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U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219-01
在我国,风景园林的设计和建设逐渐成为了城市规划和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城市的发展使得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不断的兴盛,这样一来就对环境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所以在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也融入了生态学,使得园林建设更符合生态发展的需要。
1、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相关的主要生态学理论
1.1 生物多样性原理
生物多样性理论实际上反映的不仅仅是群落和环境中物种的丰度和均匀度等重要的指标,同时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结构稳定性,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质量在不断的下降,环境资源的丰富程度也相对较为匮乏,所以物种会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调整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样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种多样性越强,其就越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景观生态学中比较强调物种之间共存的可能性,所以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应该坚持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1.2 生态位原理
生态位理论当前已经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是就生态的概念而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在本文当中,我们主要介绍国内研究人员给出的概念,它通常就是指一个物种在某一个生态系统当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功能,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实际上和生态位是有着非常大的关联性的,这也会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地系统本身的综合功能。
1.3 互惠共生原理
互惠共生通常又被人们叫做互利共生,它通常就是指两个物种是相互依赖的,它们只有异同生活的时候才能显示出良好的生存状态,二者是相互获利的,根据这一特性,我们可以在园林中种植一些二者之间有着非常强依赖关系的植物,这样就可以充分的保证种群自身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4 生态平衡原理
生态学当中,生态平衡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原则,这一过程中的具体含义就是指生态系统在极其稳定的状态下,系统内部的结构是协调的,在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上也基本上没有非常大的悬殊,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出非常高的综合效益。在园林生态建设的过程中也一定要合理的去规划和布局,要从整体上去控制,同时还要将自然生态引入到城市当中,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保证城市当中的生态平衡。
2、生态学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结合
2.1 应用生态学原理,保护利用场地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2.1.1 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
相乡土植物通常就是指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物种之间的交替以后对一个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生态系统的一个总成。这些植物对环境和气候有着非常强的适应性,同时使用乡土植物可以有效的降低物种管理和维护的整体成本,同时也能体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还能完成自我养护,物种的消失成为了当前园林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对物种的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要求予以高度的重视。
2.1.2 尊重场所自然演进过程
当代人的需要和不同时期的人可能会有非常大的差异,所以在设计的时候,一定不要受到传统设计模式的限制,不过从当前生态学理论的角度上来说,新的设计形式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场所的自然过程,也就是说在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实际上就是要将这些有自己特征的因素充分的体现在设计当中,从而更好的保证场所的健康和环境的质量,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最大程度的保留当地原有的一些自然特征,这样既是对自然的尊重,也可以十分有效的降低设计和建设的成本。
2.2 基于生态调控原理,利用并再生场地现有的材料和资源
生态调控原理中的循环再生,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贯穿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始终,生态的风景园林设计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和资源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新材料的需求,减少了对生产材料所需的能源的索取。
2.3 基于生态学的土壤设计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因而在设计中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就显得很重要。主要考虑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分析植物的生态学习性,选择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特别是在风景园林的生态恢复设计模式中,土壤因子很重要,一般都需要对当地的土壤情况进行分析测试,选择相应的对策。常规做法是将不适合或者污染的土壤换走,或在上面直接覆盖好土以利于植被生长,或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全面技术处理。采用生物疗法,处理污染土壤,增加土壤的腐殖质,增加微生物的活动,种植能吸收有毒物质的植被,使土壤情况逐步改善。如在西雅图油库公园,旧炼油厂的土壤毒性很高,以至于几乎不适宜作为任何用途。设计师没有采用简单且常用的用无毒土壤置换有毒土壤的方法,而是利用细菌来净化土壤表面现存的烃类物质,这样既改良了土壤,又减少了投资。
2.4 以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为理论的植物配置的设计
2.4.1 植物材料的选择
根据生态位理论,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择配置植物种类,避免各个物种对空间和营养的争夺,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生长良好,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又能形成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园林景观。根据各种植地不同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选择植物种类,尤其是高大乔木优势种的选配,直接决定了园林生态效益的发挥程度。园林生态设计中要求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配置植物,充分利用空间、营养,各个种才能协调共生。
2.4.2 运用具有生态效益的植物
不同的树种其生态作用和效益也不相同,有的相差很大。因此,为了提高植物造景的生态效益就必须选择那些与各种污染气体相对应的抗性树种和生态效益较高的树种。
2.4.3 遵从生物多样性原理,模拟自然群落的植物配置
物种多样性主要反映了群落和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群落的动态与稳定性,和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生态学家认为,群落结构愈复杂,系统也就愈稳定。因此,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设计多个种组成的植物群落,比单物种中群落更能有效利用资源,具有更大稳定性,即保持各物种多样性如动植物种资源多样性、各种文化特质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深远的生态环境意义。
3、结语
当前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都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同时在技术上也有了非常显著的发展,生态学理论和观念已经越来越多的得到了普及,生态学理论对园林设计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这也将会成为生态发展和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会推动我国园林规划和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