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 09:32:0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文化的四大特征,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电力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出发,由于电力企业文化存大四大结构性要素,即电力企业精神文化要素、电力企业制度文化要素、电力企业行为文化要素、电力企业物质文化要素,那么相应地,一般认为电力企业文化是由电力企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构成的一个同心圆(或椭圆)。其各个层面的含义分别是:
(l)精神文化,即蕴涵心灵深处的意识形态,也称之为电力企业之魂,包括电力企业精神、电力企业宗旨、经营理念、价值观念、管理哲学、道德谁则、电力企业口号等。电力企业精神文化集中反映着电力企业的精神气质和性情特点,是电力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一经形成,就产生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2)电力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又叫电力企业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各种组织活动中,形成的文件化的文化表述内容,涉及电力企业体制、运作、管理、人际关系、激励机制等多个方面。
(3)行为文化是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包括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员工职业活动、电力企业公共关系、电力企业成员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文化现象,折射出一个电力企业的电力企业精神、电力企业价值观、经营作风、员工群体综合素质水平。
(4)物质文化是指由电力企业或电力企业员工提供、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包括电力企业标识、工作环境、技术装备以及电力企业向社会提供的物质财富等。
二、网络经济时代构建电力企业文化的措施
(l)着力开展好企业教育活动。企业教育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企业文化的非常重要的路径之一,为此,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促使不断加强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着力提升员工的整体文化素质,有利于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2)着力加强企业精神的培育。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只有拥有良好企业精神的企业,才是拥有活力和生机的企业。企业和人一样,是具有企业的“人格特征”的,就像人无果没有精神,就会丧失生机和创造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企业精神解决企业发展的精神内核的问题,是企业活力、创造力的源泉。
对农村商业银行而言,企业文化是快速前行的强大引擎,是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所在。近年来,金融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村商业银行通过自身的改革提升以及准确的市场定位,服务三农、助力国民经济的作用日益凸显,无论是发展模式、经营理念都和过去了有了明显的不同。商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使得原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经营观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新型试下的新任务、新困难,农村商业银行要想和四大银行、众多商业银行鼎足而立,企业文化建设堪称一条捷径。
二、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现状
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已经使农村商业银行逐步意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就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发展现状而言,依旧不容乐观。事实上,企业文化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挖掘。1.认识存在局限性。很多农村商业银行认为企业文化可有可无,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还仅仅停留在银行的建筑、装潢、设施等表层的硬文化,没有从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管理层文化以及企业精神这一核心层面去深入理解企业文化。2.管理存在局限性。受制于对企业文化认识不深刻这一不利因素,部分农村商业银行简单地把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认为只要开会传达会议精神、印发有关书面材料就是宣传了企业文化,只要抓好企业精神文明就是管理好了企业文化。3.措施存在局限性。企业文化的实施,既要求员工遵守企业规定的各种工作守则、规章制度等,又要求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与传承。当前一些农村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体时,实施路径还有待完善和加强,存在缺乏必要的约束制度、重视程度远远不能匹配以及考核方式传统落伍等问题。
三、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积极作用
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支撑和推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向:1.企业文化是农村商业银行对外形象展示的平台和介质。企业文化构建的是否完备充分,直接影响到农村商业印象在市场领域、经济环境和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银行外部形象的塑造与提升。银行从打造企业文化入手,通过银行理财产品、一线柜员服务、网点形象以及各类广告媒体,充分展示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管理风格和员工精神风貌,既可以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客户的肯定,又塑造了良好的外部形象。2.企业文化是凝聚共识、汇集认识的抓手。优秀的企业文化展示了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用人策略,可以提升员工对农村商业银行忠诚度和荣誉感,促使员工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从而将个人的聪明才智充分用于银行发展的目标上,调动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合力,能够振奋人心、凝聚力量,提升效益、进而推动员工和企业的共同进步,产生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3.企业文化是农村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涵。金融行业,专业性、技术性很强,因而人才的重要性值得高度重视,而培养人才恰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唯有将优秀的企业文化传承发展下去,才能够构建起银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石,迸发出强劲的竞争力。农村商业银行一旦拥有了更好更强大的企业文化,就有资格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强化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1.全面认识、充分了解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作用,从根本上理解企业文化对商业银行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从表层的硬文化到中层的制度文化,再到内层的企业精神这三个层面详细理解企业文化,深刻领会企业文化的内涵。2.不断完善、逐步扩宽企业文化的涵盖范围。农村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同样是文化制度、发展理念不断完善提升的过程。要制定一套严谨的行为规范,包括制度制定、管理办法、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诸多方面,不断完善企业文化的内容。同时,结合金融行业特色和服务三农的定位,打造行业特征鲜明的企业文化。3.全面宣传、大力渲染企业文化的发展氛围。农村商业银行要不断加强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通过会议、培训、宣传栏、内刊、板报、微信、微博等多种渠道,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达到宣传企业文化的目的。
五、结束语
关键词:工会 企业文化 共赢
发展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企业的活动力,使每一个企业员工都能感受到一种文化的氛围,一种精神支柱的存在和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持。工会作为企业的重要组织之一,由于其得天独厚的群众基础条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不可逾越的重要作用。如何将企业这两个不可缺少的“元素”进行有机结合,让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企业管理者经常思考的问题。
一、企业文化内涵及意义
1.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一种以人为本,以文化为特征,以激发和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的的经营思想和模式。是一个企业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背景下,为实现企业目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建设中形成的、被广大员工接受的共同的行为准则,以及企业形象、经营理念、道德规范、企业精神等。
2.企业文化的意义
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文化,是一种强大的凝聚力,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资产,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助推动力。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精神财富总和。一个好的企业文化,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而且有利于形成一种好的运行环境,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工会与企业文化的相互作用
1.工会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增强企业文化的普及和渗透力
企业文化是一种软环境,工会作为群众组织是一种硬环境,要想让企业文化发挥更好的作用,必须有硬环境的支撑。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才能有力地促进企业文化的普及和渗透,不断提升企业文化的品位和质量。
(2)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文化,它靠人去提炼、传播、渗透和实施。工会作为职工活动的组织者,能根据企业内部的需要,把广大职工的兴趣、目标、需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凝聚职工力量,形成建工立业的团队力,从而推动企业文化发展。
(3)是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宿感和向心力
工会工作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工会以“职工之家”为载体,提倡以人为本,注重价值取向,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展现职工的聪敏才智,实现自我价值,让职工在企业中能够感到被尊重、被关心、被理解、被爱护。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宿感和向心力,使职工的人生价值得到肯定和实现,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2.企业文化在促进工会工作中的作用
(1)企业文化建设是工会工作中的重要动力,是工会工作的灵魂所在
企业文化建设明确企业内部共同的精神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凝聚企业每个成员的思想和行动力量。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形成的企业精神,是加强企业管理,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特色的企业文化能加强职工之间的感情沟通,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职工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工作的热情。因此,在工作中,企业工会要对职工进行积极有效的思想引导,激励职工奋发向上,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形成符合企业发展目标要求,适应企业管理需要和时代科学发展需要和时代科学发展需要的生产经营意识。
(2)企业文化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有效途径,为工会工作打开了新思路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企业工会工作的核心同样是以人为本。实践证明,当企业文化建设服从、服务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标上来,这无疑为工会工作打开了一条新思路。企业文化建设在具体管理上,具有很大的宽容度和操作性,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对范围内对企业的管理机制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调节,并能直接与管理的各个具体环节相衔接。这既为工会工作进一步延伸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更好滴发挥处于宏观层次上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提供一个很好的立足点。思想政治工作是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丰富思想工作的方法、内容,从而提高人的素质,发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
三、如何实现工会工作与文化建设共赢
1.加强企业文化自身建设,促进与工会工作共赢
企业文化要有自己特色且切合实际。公司的狠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我们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特征不只是在自己的产品上、企业的外在形象上,而更多的是在自己企业文化的特色上。要结合公司实际,不断加强文化创新。
2.做好工会自身工作,推动与企业文化建设共赢
工会具有“建设、维护、参与、教育”四大职能,积极开展适合企业特点和有益于员工身心健康的活动,多途径、多方式、多角度地调动和激发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对实现与企业文化建设共赢有推动作用。
3.融合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实现两者共赢
工会要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工会组织要充分运用各种载体,广泛宣传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宣传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提高人的认识、统一人的思想、规范人的行为、塑造人的精神、凝聚人的力量,使企业文化在员工身上深植、升华,使员工自觉投身企业文化建设,真正发挥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工会组织要加强培训工作。教育是工会四项基本只能之一,要通过培训,讲解企业文化的意义与内涵,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引导企业和员工,大力培养、努力实践企业精神,提高队伍素质,加快企业发展。
工会要加强激励。评选先进、表彰劳模,开展劳动竞赛,对员工工作进行认可,在员工中产生“见贤思齐”的激励作用,激发的创新意识和工作热情,通过观念、体制、机制、技术等的不断创新,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企业;工作满意度;用人机制;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9-0024-03
改革开放以来,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发展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得到了蓬勃快速的发展,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建筑企业必须努力吸引并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创造性,才可以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从提高职工满意度入手来吸引和留住人才,成为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日益凸显的问题。
一、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
1.相关理论
1935年,Hoppock在《Job Satisfaction》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工作满意度的概念。他认为,工作满意度是工作者对工作本身及工作心理与生理方面对环境因素的一种态度或情绪反应或满足感受,即工作者对工作情景的一种主观反应。此后,工作满意度成为组织行为学中最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学者冉斌[1]指出,职工满意度指标与客户满意度指标、公司财务数据指标、品牌忠实度指标并称为企业生态系统的四大指标。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影响职工满意度的因素。Locke(1976)提出了与工作满意度有密切联系的九个因素,他认为价值观、感知及重要性是工作满意感的三个构成要素。他把不满意的来源划分为人格特征、任务角色、上级监督者与同事、工资与福利等六个方面引起的。Amold和Feldman[2]指出,工作满意度的结构因素包括工作本身、上司、经济报酬、升迁、工作环境和工作团体六大因素。Robbins(1997)认为,决定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包括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公平的报酬、支持性的工作环境、融洽的同事关系和人格与工作的合理匹配五个方面。Smith,Kendall & Hulin(1969)把工作满意度划分为薪酬、晋升、管理者、工作本身、工作伙伴五个维度。
中国学者也对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了本土化研究。俞文钊 [3] 发现影响员工总体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七个:个人因素、领导因素、工作特性、工作条件、福利待遇、报酬工资、同事关系。卢嘉和时勘[4]认为,中国企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的评价结构具体包括五个方面:企业形象(管理制度、客户服务、质量管理、参与管理)、领导(管理者、工作认可)、工作回报(报酬、福利、培训与发展、工作环境)、工作协作(同事、沟通、尊重)、工作本身(工作胜任感、成就感、安全感)。邢占军[5]通过对中国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的研究表明,工作满意度主要由物资满意度、社会关系满意度、自身状况满意度、家庭生活满意度、社会变革满意度等五个维度构成。
综合上述,学者们都认为,工作满意度与企业用人机制、激励机制、职业生涯规划、企业文化有显著性的相关关系。因此,本文从这些因素着手,探讨某建设集团公司山东分公司的职工满意度状况。
2.调研方法
本研究从2011年8月开始进行问卷调查,选择国内某大型建设集团公司山东分公司2011年6月底在册的项目组职工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开展调查问卷调查,以了解该企业职工满意度状况。该调查共发放问卷290份,回收问卷275份。问卷回收后对问卷进行了筛选,只要问卷的有关问题有25%或25%以上的题目(即5题或者5题以上)没有回答,均作为无效问卷剔除,此类问卷有25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剩余的有效问卷共有250份,有效回收率86.2%。本次调查采用李克特量表,从用人机制、激励机制、职业生涯规划、企业文化四个因素来探讨该企业的职工满意度状况。下页表1是本次职工满意度调查的基本情况问题情况。
二、调查数据分析
1.被调查对象的描述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首先对被调查职工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涉及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子女状况、职位和月平均收入等方面。在接受调查的250名职工中,其性别结构为:其中女性77人,占30.8%,男性为173人,占69.2%。可以看出该建筑施工企业的员工中男性占大多数,完全符合其行业特征。
年龄具体分布情况为:47.6%(119人)为25岁以下,48.8%(122人)为26~30岁,3.6%(9人)为31~35岁。年龄层次分布较为年轻化,26~30岁占大多数,完全符合建筑行业的行业特征。其学历状况为10.8%(27人)为大专及以下学历,12.8%(32人)为硕士学历,76.4%(191人)为本科学历。学历层次分布较为集中,本科占大多数,也完全符合一般建筑行业的特征。婚姻状况为18%(45人)为已婚,82%(205人)为未婚。未婚占大多数,这与参与调查者的年龄层次较为年轻化相吻合,也完全符合建筑行业的行业特征。其子女状况为其中有7.6%(19人)为有子女,92.4%(231人)为无子女。无子女的人员占大多数,这与参与调查者的年龄层次较为年轻化、大部分为未婚相吻合,也完全符合建筑行业的行业特征。职位具体分布情况为:72.8%(182人)为普通技术人员,14.4%(36人)为项目经理,4.4%(11人)为高级技术人员,8.4%(21人)为其他人员。职位分布较为集中,普通技术人员占大多数,其次是项目经理。
一、物业管理的前提是如何构建企业文化的精神建设
必须结合物业管理的实际情况,用简洁明了的文字提出企业精神的内涵。这是企业的奋斗目标,也是全体员工必须为之服务的目标。如某物业管理总公司提出的――“经营者的靠山,顾客的保护神,高楼的好保姆,大厦的总管理。”并为之提出了企业的四大精神:“科学管理的开拓精神,与困难作斗争的创业精神,实干苦干的拼搏精神,以楼为家的雷锋精神。”又如江苏某置业公司提出的――“全心全意,业主第一说到做到,讲究实效;诚信服务,追求完美。”这两家物业管理企业,由于重视了企业内隐文化――企业精神的建设,因此,在整个行业中是处于领先位置的。
二、物业管理的前提是如何构建企业文化核心观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哲学、价值取向、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等要素的综合体现。企业文化是企业之魂,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对推动企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它决定了一个企业能走多远,它明确应该怎样对待顾客,怎样正确回报股东,怎样正确激励员工,怎样正确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经营策略,怎样正确维护与合作伙伴的关系。企业文化是企业长寿之本,要真正成为中国物业管理企业的领跑者,就要借助于企业文化力。企业文化的力量来源于它的人本思想――对内以员工为本,对社会以合作伙伴为本,对客户以满足需要为本。
三、物业管理的前提是如何做好企业企业文化建设
创建创新性文化。由于物业管理产品的均质化及市场竞争激烈化决定了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首要特征――创新文化。物业管理公司要做出良好业绩,靠得是过硬的管理服务,这是物业管理企业生存的基础。然而,由于各个物业管理公司,无论是在物业管理的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差异都是细微的。无论你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知名企业还是非知名企业,就物业管理服务而言,内容上是日复一 日,物业管理服务在各个岗位中的绿化、清洁、维修、保安,工作内容也趋于一致。就这样,在物业管理产品质地无差别化的前提下,一个物业管理企业要想从众多同质企业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在物业管理从内容到方式各个环节上不断创新进而形成个性化的管理服务,适应个性化市场需要,创造个性化物业管理品牌。倡导物业管理服务创新精神、创新物业管理理念与模式,成为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涵。
创建服务性文化。物业管理行业性质决定了物业管理企业文化是服务文化。众所周知物业管理企业属于第三产业,是服务性行业。物业管理说“管理”,其对象指的是“物”,即物业;说“服务”,其对象是“人”,即业主。所谓“管理”,实质上是“服务”的内容。归根到底,是为业主去管理物业。因此,提倡以业主为服务中心,强调服务理念、服务意识成为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
创建微利性文化。物业管理企业所处行业属微利行业,企业经营的目标不是获取暴利。所以物业管理企业的经营策略不同于一般企业。物业管理企业经营要做到“开源节流”。一方面,造就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理念的“规模经济 、多元化和智能化”三种价值取向。这三种价值取向,旨在“开源”。其中,规模经济重在提高物业市场占有率,多元化重在挖掘既得市场经济潜力,智能化则重在提高物业管理科技含量以期提高获利能力。另一方面,物业管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不能不强调“节流”,追求人员精干化,工作流程简约化 ,工作方式效率化。而且也由于物业管理企业在与业主的角色关系中兼有管家的角色定位,因而其文化内涵不能不包含一些由此而决定的精神特色,如节约节俭精神等等。
创建细节文化。细节文化是指企业以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努力创造一种超越一般行业标准,超常规的个性化服务理念和服务体系,以求获得更高的顾客满意度和更好的市场宣传效果的一种企业文化。物业管理企业属于服务性行业。物业管理的对象是人,即业主。因此提倡以业主为服务中心,强调服务理念、服务意识成为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这个特征又决定了其细节文化。物业管理中的细节是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的代表,细节最富有表现力,最容易形成口碑宣传和新闻效应,细节在势均力敌的竞争中,往往能够起到一种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
运用以上介绍的模型简单分析中国移动的企业文化。首先简单的介绍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的情况。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通信”)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注册资本为518亿元人民币,现资产规模超过5000亿元。根据福布斯的资料显示,中国移动有限公司是在香港注册的公司中市值最高的一家。
中国移动取得之所以如此骄人的成绩,与他的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根基。接下来我们运用丹尼森模型的各个维度来分析中国移动通信的企业文化。
中国移动通信注意对员工技能的培训,发挥员工主人翁精神,让员工积极主动的参与公司决策,员工有权在职责范围内自主决策,及时应对服务中间出现的各种问题。
中国移动通信的核心价值观是“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既体现了中国移动独有的特质,又阐释了中国移动历来的信仰。“正德厚生臻于至善”就是要求以人为本打造以“正身之德”承担责任的团队,就是要求我们成为以“厚民之生”兼济天下、承担社会责任的优秀企业公民,就是要求培养精益求精,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要求大家互为支持,互为客户,对内合作,对外谦和,微笑服务。协调和整合,实行矩阵式管理,各部门相互协调 ,资源共享。
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要求我们提高自身的适应性。创新变革是一种状态,是一种不断完善、不断超越的状态。中国移动“臻于至善”的进程,是一个不断进取、上下求索、开拓创新的提升过程。中国移动始终坚持客户至上的原则,成为为客户提供卓越品质的信息专家。中国移动以创造卓越品质的产品与服务为永恒目标,以客户导向为经营原则。未来用户需求的重心将由“通信产品”延伸到“信息服务”,这不仅意味着需求的领域得到拓展,更意味着需求的层次得到深化。组织学习,中国移动通过各种培训活动,提高组织内部的学习能力,构建员工之间的互动学习氛围。
中国移动通信的使命是“创无限通信世界 ,做信息社会栋梁”。“做信息社会栋梁”则体现了中国移动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将承担发挥行业优势、勇为社会发展中流砥柱的任务。中国移动不仅要保持自身优良的业绩,还将力促行业的健康和谐发展。中国移动不寻求对产业价值链的独家寡占,而是追求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通过高效的组织掌控,协调研发、制造、应用、消费、服务支撑等各方力量,共同推进行业进步。中国移动将以开放的姿态,凝聚全行业的力量,去将开创新世界的梦想变成现实。
愿景是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理想,是企业在实践核心价值观、使命过程中的一种体现。中国移动的愿景“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是中国移动在新环境下,适应市场需求、保持价值增长,实现新跨越的着力点。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运营商只有在产品的功能性、服务的系统性等诸多方面不断创新才能形成长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将2G优势延续到3G时代,最终实现新的发展跨越。
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企业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引言
近年来,企业文化一直是管理实践和管理学研究的热点。中职教育向社会培养一线技能人才,随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为增强中职毕业生竞争力,需要建立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融入会计专业。
一、企业文化的概述
企业文化学是一门新学科,也是一个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是指全体员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循的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通常表现为企业的哲学、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经营特色、管理风格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的总和等。这一概念的提出和企业文化学说的形成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传入中国之后,便得到了迅速而广泛地发展,企业界争先恐后地引进,学术界的有关论著纷至沓来,在我国涌现出海尔文化救活“休克鱼”、蒙牛速度的文化推动、南方动力的人与企业共振、科龙的万龙耕心、广汽集团的“同心同行”工程、华为的“华为基本法”、玉柴的“文化经营”、三一集团的“品质改变世界”等一批企业文化典型案例。
对于中职学校,通过研究企业文化,掌握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现象、内涵、结构、发挥作用的机理、影响因素等),拓展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日益激烈
的人才市场竞争的需要。学生通过学习企业文化建设工程的基本要素和技能(设计原则、程 序、切入点、体系、实施艺术等), 培养应用企业文化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为自我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二、提高企业文化的认识
美国知名管理行为和领导权威约翰.科特教授与其研究小组,用了11年时间,对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力进行研究,结果证明:凡是重视企业文化因素特征(消费者、股东、员工)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公司。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这些一流公司的企业文化同普通公司的企业文化有着显著的不同,他们最注重四点:一是团队协作精神;二是以客户为中心;三是平等对待员工;四是激励与创新。凭着这四大支柱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力,使这些一流公司保持百年不衰。在大多数企业里,实际的企业文化同公司希望形成的企业文化出入很大,但对那些杰出的公司来说,实际情况同理想的企业文化之间的关联却很强,他们对公司的核心准则、企业价值观遵循始终如一,这一理念可以说是世界最受推崇的公司得以成功的一大基石。
长期以来,会计专业普遍专注会计、核算技能的学习,学校领导和老师对校企文化对接的意义认识不够深刻。对企业文化重视不足,缺乏营造会计企业文化氛围,忽视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训。作为中职教育,在重视校企对接的同时,还应深刻认识到校企文化对接的意义,增强学生对企业的适应能力,提高就业率。
三、营造浓厚的会计企业文化氛围
要引领企业文化渗入学校,就要充分校园的条件,布局和规划良好的校园环境,布局合理、绿化到位、美化合适,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交流的机会,吸收优秀的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并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突出会计专业特色。通过办黑板报、张贴宣传栏、校园广播等现有条件,宣传优秀的企业文化,如海尔的成功的企业文化,中国著名企业家张瑞敏在《财富》论坛前夕对媒体记者分析海尔经验时说:“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价值观。”至于张瑞敏个人在海尔充当的角色,他认为“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增强学生的企业文化认同感。
四、渗入优秀企业文化精神,丰富校园企业文化
每个企业的文化不同,学校应该选择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校园,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精神,教导学生团队合作、严守规定的品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企业文化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需要制定一个长期的规划,如第一学期利用军训期间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利用检查卫生制度培养学生的讲究卫生的习惯;在第二三学期,通过会计技能的训练、企业家讲座、课外活动、技能竞赛、素质拓展训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风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在第四学期,通过岗前培训、优秀企业讲座、职业生涯设计等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第五六学期,通过校企合作给学生创造实习机会,实现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让学生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责任感。
五、强化会计职业道德素养教育,对接企业文化制度
学校在建设企业文化时还应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对会计专业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企业法律法规的教育,深入学生的自身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通过网络资源、正反面典型事例,熟悉各项财务教育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
六、小结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常常忽视企业文化的研究,对学生的职业教育不够重视。只有转变教学观念,重视企业文化的教学,有计划的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让企业文化渗入人心,提高中职会计专业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曾佳.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13(06).
[2]杨前君.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2012(05).
为了更深入了解闽籍商人的精神内核,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曾在福建省多家大型民营企业集团高层管理岗位任职、对福建省企业历史、现状与发展有着深入研究的方池雄先生。
记者(以下简称“记”):企业家无疑是社会最稀缺的资源之一,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区域经济圈的逐步形成(如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城市经济圈等),中国也已形成一大批企业家群体。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方池雄(以下简称“方”):“企业家才能”是新古典经济学“生产四要素”之一。它对其他三个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进行“组织”,以形成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所以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总体上,可将中国目前企业家群体分布状况概括为“四四四”,即三个“四”。第一个“四”指得是具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四大流派的企业家群体。具体而言,我认为目前中国已形成四类比较成熟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家群体:一、燕赵派。以联想的柳传志、方正的王选、四通的段永基等为代表的企业家群体。其基本特征为颇具古代“燕赵”之风,“皇城根子”味较浓,善于从理念层面演绎日常的企业管理经验。如柳传志提出的管理三要素——“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等。二、川蜀派。以长虹倪润峰、希望的刘氏四兄弟等为代表的企业家群体。其基本特征为颇具“一代枭雄”之风,霸气十足,企业管理风格极为细腻,宛如三国时的诸葛亮,事无巨细。三、齐鲁派。以海尔的张瑞敏、海信的周厚健等为代表的企业家群体。其基本特征以儒家、道家哲学理念为根基,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独成一派,善于从古代哲学的视野高屋建瓴概括企业基本管理经验。如张瑞敏的“海尔是海”、“日日清、日日毕”、“激活休克鱼”、“赛马不相马”等。四、岭南派。以TCL的李东生、华为的任正非等为代表的企业家群体。其基本特征以“岭南商业文化”为底蕴,大量借鉴港澳华人企业经营中形成的“华企文化”优势,刚柔相济,进退自如,不愠不火、静中有动,独具一格。
记:那另外两个“四”呢?
方:第二个“四”指得是代表中国四大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企业家群体。一、珠江模式。其典型代表如创维的黄宏生,格兰仕的梁庆德、华帝的黄启均等。二、苏南模式。其典型代表如万向的鲁冠球、红豆的周耀庭、华西的吴仁宝等。三、温州模式。其典型代表如正泰的南存辉、均瑶的王均瑶等。四、晋江模式。其典型代表如恒安的许连捷、安踏的丁志忠、七匹狼的周少雄等。第三个“四”指得是代表中国四大区域经济圈的企业家群体,即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和闽东南经济圈企业家群体。其中我们所熟悉的建发的王宪榕、万利达的吴惠天、金鹿的张华安、惠泉的程汉川都是闽东南经济圈企业家群体的代表。
记:您的“四四四”架构非常清晰完整的描述了中国目前企业家的群体状况。那么这些不同地域、不同模式下的企业家群体有着哪些普遍的共性呢?
方:共性是很明显的:他们普遍都具有中国企业家精神所需要的特质,那就是要(“要”字请删除)敢于冒风险但又不是盲目冒风险,勇于创新,对事业执著追求,对外部反应非常敏捷、深刻的忧患意识等。我记得前几年华为任正非先生深刻反映忧患意识的名篇《华为的冬天》曾经是那样深深感染着我周围的每一个企业家。从更广义的中国大文化的角度看,以儒家伦理为正统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精神及行为层面上均能为企业家精神提供其所需要的文化源泉。如儒家伦理中蕴涵的崇德重义、修身自律、勤俭节制等精神品格都是孕育以苦为乐、甘冒风险、积极进取、追求成就的企业家精神取之不尽的宝藏,它与市场经济伦理相融合,可以在更高的层面上找到与企业家精神一致的契合点。历史上著名的“晋商”和“徽商”便是所谓“儒商”早期的代表。
记: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同当地的地域文化、环境等因素更应该是息息相关的。
方:的确是这样。严格来讲,我所阐述的“四四四”架构下的企业家群体有着很多不同的地方。你比如:代表中国四大企业文化流派的企业家群体总体的学历水平较高,富有科学远见;从事的一般都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公司总部一般设在北京、深圳等大都市;所领导的企业规模都比较大等。而中国四大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企业家群体总体的出身很苦,学历水平较低;从事的一般都是传统性的行业;公司总部一般设在中国三、四线地县市;所领导的企业虽然很多是行业老大,但企业总体规模一般都较小等。从深层次的角度看,不同地域企业家群体体现的更多是个性。你比如就算地域比较靠近的“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企业家群体,差异也是很大的。
记:请您具体展开谈一下。
方:这里面内容就很多啦!你比如它们在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方面的差异。“苏南模式”的文化背景是吴文化,“温州模式”的文化渊源是浙东文化,前者精巧纤细,温柔敦厚,而后者则开拓解放,豪迈大气;前者强调均衡集体、等级制度,而后者则强调个性、能力。显然,吴文化有利于工厂制度的产生。目前,大量的加工制造业产业群积聚苏州、昆山一带便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浙东文化则更利于企业家精神的成长,因为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说到底是一种个人主义精神。民间所谓的“吴中多管家”、“绍兴出师爷”指得就是这个意思。此外,还有很多别的方面的差异,如自然地理环境、工商业历史传统和农村工业化的历史起点等。这里就不展开谈了。
记:我注意到您前面所谈的“四四四”架构所提到的企业家群体有两处涉及“闽籍商人”,一处是“晋江模式”,另一处是“闽东南模式”。那么同其他企业家群体相比,“闽籍商人”的成长具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呢?
方:“闽籍商人”可分为海外“闽籍商人”和国内“闽籍商人”。海外“闽籍商人”主要是由于历史上各种各样的原因,移民到海外“求生存,谋发展”所形成的企业家群体。如遍布全球的近4000万的闽南人(包括台湾、南洋等地)和460多万客家人中所产生的企业家群体。海外“闽籍商人”典型代表如祖籍福清的印尼林绍良、林文镜兄弟,祖籍泉州的新加坡黄亦聪、黄鸿年父子,祖籍永定的胡文虎、胡仙父女,祖籍安溪的香港施子清等,他们对世界经济尤其是东南亚经济圈的崛起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这里重点探讨国内的“闽籍商人”。国内闽籍企业家群体的成长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这里有两种主要发展途径。其一,依靠自己的人力资本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依靠敢冒风险的企业家精神,通过从事贸易、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慢慢完成资本积累的同时形成企业家能力。这一过程中,农民出身的很多。如恒安的许连捷、柒牌的洪肇设、浔兴的施能坑等。其二,在承包或同国有企业、乡镇集体企业合作过程中,积累经验的同时,完成资本的积累。如才子蔡宗美,福耀的曹德旺等。
第二阶段: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以后,开始投资办企业,进行工厂制或公司制运作。这一阶段,大部分“闽籍商人”主要靠的是经验来选择拟进入的行业。因此他们的知识结构、资金实力及历史惯性决定他们只能进入一些传统产业。如“闽籍晋江商人”长期发展所形成的纺织服装、陶瓷建材、制鞋业、塑料玩具、食品饮料、电子机械六大传统产业。
第三阶段:在实业投资以后,“闽籍商人”又进一步积累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真正能力强的一批企业家逐渐冒出来,他们具有比较强的市场经济运作能力,同时又有能力实施行业上的整合,甚至进行跨国资本运作。如世茂的许荣茂、灿坤的吴灿坤、金源的黄如论、侨兴的吴瑞林、新大陆的胡钢、利嘉的陈隆基、超大的郭浩等。
记:能否举一个详细的例子让我们感受一下。
方:那我就谈谈大家都熟悉的恒安许连捷的创业史和发展史吧。许连捷的创业史和发展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65年——1985年。和许多贫苦的农村孩子一样,许连捷在12岁时就开始了创业的征程。在晋江他拎着篮子叫卖自家产的鸡蛋,从货郎倌做起,为此还进过“学习班”。逐渐的手头上有了一些原始积累,1979年,他联合几个乡亲在老家办起了“后林”服装厂。1983年,在服装加工厂的基础上,头脑灵活的许连捷又搞起了尼龙拉链。
第二阶段:1985年——1998年。1985年许连捷挣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个50万元。挖掘到“第一桶金”后,一般商人也就“小富即安”了,但许连捷却信奉“人生难得几回搏”,顶着市场和别人讥笑的双重压力,决定正式上马。女卫生巾项目。刚开始,做得很苦,一个月的产量要花一年去销售。但到了1986年,企业就有了转机,产销在上半年就平衡了,到下半年就开始供不应求。应该说从1989年以后,恒安就是中国最大的妇女卫生巾、婴儿纸尿裤供应商了。
第三阶段:1998年——现在。1998年12月8日,这是许连捷永远难以忘记的日子——“恒安国际”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恒安为什么去上市,而且到香港?一句话:为了建立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要造就百年不衰的企业,靠什么?技术、设备、人才至关重要,但体制创新是企业保持不衰的法宝。许连捷逐步实现了由普通商人向企业家的转变。1999年上半年,许连捷开始实施变革计划,对整个集团厂长以上的管理人员大调整;2001年9月,美国咨询公司汤姆斯集团携手恒安倾心打造“恒安TCT行动”;2004年“恒安国际”全资收购非上市产业——恒安纸业,“恒安国际”朝“蓝筹股”目标推进;同年,恒安控股收购“香港威信药业公司”,不仅延伸了企业多元经营的触角,并为恒安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建立了通道,预示着恒安朝世界级企业稳步迈进。
许连捷创业史和发展史无疑是“闽籍商人”的一个典型范例。
记:无论是海外的“闽籍商人”还是国内的“闽籍商人”,他们的成长过程都是相当艰辛的,而其中所折射出来的企业家精神更让人钦佩。您能否总结一下“闽籍商人”企业家精神的主要特征?
方:可以。同其它地方的企业家群体和企业家精神内涵相比,“闽籍商人”具有很强的个性特色,我认为主要有三条:
一、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经济的浓厚的企业家意识。由于闽籍企业大部分为个私经济体,因而“闽籍商人”“求生存,谋发展”的市场意识比其他地方的商人更早,也更为强烈。如改革开放初期,侨乡晋江商人利用“三闲”(闲房、闲资、闲散劳动力多)优势,选择股份合作制的形式联户集资兴办乡镇企业,闯出一条以市场经济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共同发展的独具特色的“晋江模式”经济发展道路。
二、以朱熹“理学”为文化导向的企业家文化精神。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角度来看,“闽籍商人”同中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如新儒学中的濂、洛、关、闽四大派中,闽学的代表就是朱熹;而新儒学即为理学,其主要精神在修身养性和爱人爱国。“闽籍商人”深受此理学的影响与传承,养成节俭、勤劳、守信、尚义等理性行为,这对于“闽籍商人”均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闽籍商人”又与时俱进,发扬“爱拼才会赢”的拼搏精神,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如前面所提到的遍布全球的闽南人和客家人对东南亚经济圈崛起所作的巨大贡献就是这种精神的明证。
三、以“坚持福建本地优势,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为导向的企业家发展战略思路。如以曹德旺为代表的福耀集团所走的国际化道路便是一个典型范例。福耀集团早期国际化所走的“生产基地福清化,营销渠道直销化、品牌模式国际化”,同海尔的“国际化就是本土化”的思路有着较大差异,具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而近来媒体所报道的“福建企业群体出走”的现象,如果从积极的角度来讲,应该把它看成是“闽籍商人”为在更大地域范围内谋求企业发展的一种表现。
记:外界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福建省企业长不大;而且其根源在于福建地方文化的封闭性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您怎么看待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