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初中音乐教学大纲8篇

时间:2023-06-29 09:31:5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音乐教学大纲

篇1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85-02

一、引言

初中音乐教学注重音乐基础与鉴赏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牵引式”音乐教唱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课改的需求。因此,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之下,急需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进而更好的迎合课改的需求。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也可以借鉴诸如数学、物理等科目的成熟模式,再结合音乐课的特点,就可以从本质上对音乐课堂教学起到优化处理的效果。

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性途径

初中音乐的教学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并且围绕该原则进行创新教学模式的建立。与此同时,在创新模式之中,需要更加明确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和地位。

1.基于多元化的教学理念,进行多变的教学过程设计。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上,教师对于音乐见解的传输比较缺乏,以至于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处于被动的疲劳学习状态。那么,音乐教师就需要基于初中生的个性发展特点,进行有效而多变的教学组织,通过诙谐而严谨的音乐术语,把音乐中的重要音乐元素传输学生,进而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音乐的内涵。而且,在现代音乐的潮流之下,对于传统的音乐教学带来较大的冲击,学生厌倦或讨厌传统音乐。对于这一点,教师更加需要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把不同风格的音乐元素有效的融于一体。

2.基于良好的角色定位,进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新课改特别强调学生的地位,尤其是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人格的培养非常的重视。对于教学而言,音乐教学在本质上具有其特殊性,也就是说音乐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自我鉴赏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因而,在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发展中,需要特别重视师生的角色定位,进而为音乐教学营造更好的教学模式。而且,对于音乐的学习而言,学生对于音乐本质的领悟能力的培养也非常的重要。对于这一点的培养,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充分的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音乐的元素内涵,让学生在大脑之中,对音乐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这一点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而做到“用心”、“用情感”、“用大脑”去进行音乐的学习。

3.基于良好的情景设置,进行教学氛围的营造。音乐的在其创作的过程中,都具有其一定的历史沉淀,以及作者当时的心境。这就要求在音乐课堂上,需要整合音乐元素的文化背景,进行教学情境的设置,进而使得音乐教学的过程,显得更加的流畅和自然。与此同时,音乐中的元素,使用语言是无法诠释,这就需要教师在情境的设置中,需要借助多媒体或其他信息技术,进而使得教学的情境更加的丰富多彩。

4.基于现代信息多媒体技术,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将逐渐的成为初中音乐教育的主流。基于良好的多媒体平台,可以有效的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尤其是对于教学情境的设置,多媒体技术有着其独到的优势。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结合音乐的历史背景,进而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在对贝多芬《月光》片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当时的创作背景,创设出基于音乐本质的情景。同时,基于多媒体的视听平台,教师可以自如的进行音乐教学的转变,以及可以进行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的教学模式开展。

5.尊重学生对音乐元素理解。音乐本身就具有多样化,因而在进行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音乐思维范式。尤其是对于音乐元素的挖掘上,学生需要更多的自主空间,也就是说,在尊重学生的情感的同时,还需要为学生保留足够的自主空间。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情感与音乐内涵的碰撞,来发现音乐本身的内涵和价值。这一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塑造了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与此同时,音乐课堂的教学气氛更加地融洽。

6.基于学生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教学。该点主要是针对学生的音乐爱好,以及音乐知识的积累,进行分组式的教学。在进行分组时,可以进行“交叉”分组的方式。也就是说,通过“差优生”搭配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之间自主的学习,在学习中相互的帮助,相互的促进。这种方式的教学,从本质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同时给同学们预留了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三、在创新音乐教学模式的开展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在创新性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其存在诸多的环节值得注意。尤其是对于教学情境、现代信息技术等的运用。

1.情境的创新性设计需要紧紧地依托于课程大纲。在华丽的情景设计,其根本还是基于教学大纲的实际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情境的设计中,要特别重视情境的“有效性”,也就是,情境的内容需要贴切实际,紧密教学大纲,切勿一味的追求华丽,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实质。

2.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要衔接有序。基于初级教育的不断改革,尤其是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使用,简便了教学的过程。然而,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黑板与多媒体之间流畅的衔接,这样不仅可以保持教学的紧凑性,而且便于学生流畅性思维的培养。

3.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角色转变要自然。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的地位不同于其他科目,其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教师严谨的指导。基于教师的良好指导,学生才可以更加自然进行音乐元素的学习与鉴赏能力的培养。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分清教学的轻重点,把角色转换的更加的自然,进而可以很好的避免转换“生涩”而造成教学的中断。

四、结语

良好的音乐教学,可以很好的陶冶学生的情操。基于新课改的教学需求,当今的初中音乐教学逐渐的朝着创新性的模式发展,进而更好地迎合课改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紫玲.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艺术探析[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1,(27).

[2]徐良芳.在激情引思中提升学生的音乐兴趣[J].学生之友,2011,(10).

篇2

关键词:正视现实; 积极引进; 拓展渠道; 初中音乐教学; 流行音乐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050-001

19世纪末,美国黑人的布鲁斯(BLUES)音乐,逐渐发展成为以电子手段为表现特点、商业化运作、为年轻人喜爱的流行音乐。充分发挥流行音乐的积极作用,使我们的初中音乐课教学更加有声有色,以利于学生的成长,这是中学音乐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现状

流行音乐对学生的影响之大,是显而易见的:他们耳机里听的是流行音乐、争论的是流行音乐,许多人成为流行音乐歌手的追星族。

2012年,我校音乐教研组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态度。106名学生接受了调查,其中回答喜欢流行音乐的64名,占60%;喜欢西方古典音乐的24名,占22.6%;喜欢民族音乐的4名,占3.7%;选择喜欢其他音乐的14名,占13.2%。当问到“你听流行音乐吗?”选择“常常听流行音乐”的学生70人,占66%,选择“偶尔”听的34人,占32%;选择从不听流行音乐的2人,占1.8%。问卷调查的结果真实地显示了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态度。

二、流行音乐对初中生成长作用分析

作为教师,我们要看到流行音乐的一些负面影响,更要看到流行音乐有着激励学生成长的有利因素。

1.流行音乐的多元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流行音乐能激发学生学习器乐的积极性。流行音乐有表现古典音乐的管弦乐器、有表现民族音乐的民族乐器等等。很多学生为了表现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开始学习吉他、钢琴。同学们对能自弹自唱的学生会投来羡慕、崇拜的眼光。我校学习口琴的八年级学生,具备吹奏乐曲的能力后,每当有人用口琴吹奏流行歌曲时,总能赢得如雷掌声。强烈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励着学生学习乐器的积极性。

流行音乐能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流行音乐里,从斯瓦西里语充满节奏感的民歌,到韩语注重包装的情歌;从日文的抒情民谣到英语乡村音乐,有许多种语言。很多孩子为了演唱流行歌曲而学习外语。我班有两个初二女生,非常喜欢日本动漫音乐,相约一起学习日语。一年不到,日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能流利地进行日语对话,演唱自己原创的日文歌曲。更多的学生因为喜欢英文歌曲,成了英语的佼佼者。

流行音乐的数字化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流行音乐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很多学生因为热爱流行音乐,利用假期参加培训,掌握技能,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手,成为流行音乐的“制作人”。在许多数码音乐制作推介会、系列音乐软件展销会上,经常看到初中生的身影。可以设想,计算机音乐制作者一定能触类旁通地拓展学习领域。

2.流行音乐的民族化,有利于激励学生传承民族传统

流行音乐的中国文化元素,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近些年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流行音乐作品层出不穷,比如王力宏的《龙的传人》、刘德华的《中国人》、萧煌奇的《你是我的眼》、韩红的《天亮了》、伊能静的《萤火虫》等等。欣赏和演唱这些歌曲,无形中使爱国主义教育入耳、入脑,潜移默化、深入骨髓。

流行音乐的中国戏曲元素激发学生对于国粹的热爱。可以看到,不少学生们是因为喜爱带有中国戏曲元素的流行音乐作品,而开始了解、学习中国戏曲,成为戏剧迷的。王力宏创作的《在梅边》,运用学生R0P来介绍《牡丹亭》,学生们听后,自然迫不及待地想了解昆曲《牡丹亭》,对昆曲少了隔阂多了兴趣。还有陶的《SUSAN说》,不仅介绍了京剧苏三起解,还使用了京剧伴奏乐器。当然还有后弦的《西厢》、摇滚乐信乐团的《北京一夜》、歌手李纹的《刀马旦》等等,从欣赏带有京腔京韵的流行歌曲而喜欢中国国粹,真是何等的好事啊!

用流行音乐手法吟唱诵中国古诗词,为学生学习民族文化开辟新的途径。老一辈的流行音乐大家谷建芬把中国古诗词加入到流行音乐作品中,还出了专辑。学生们最熟悉的,是周杰伦的搭档方文山所创作的《台》《青花瓷》等等,学唱这类歌曲无疑为学生学习民族文化开辟了新的途径。

三、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大力引进流行音乐的途径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大力引进流行音乐元素,有着非常宽广的途径。

1.根据教学大纲的需要,引入优秀流行音乐作品

初中音乐教育要根据音乐教学大纲完成,所以围绕大纲规定的每个教学环节,分别引入相应的流行音乐作品很有意义的。比如六年级的爱国主义歌曲介绍,可以引用许多优秀的爱国主义流行音乐作品。七年级学习校园歌曲作品,可以听听台湾的校园民谣,每一个阶段都可以运用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组合成一个个新的教学情境,放大流行音乐的有利因素和积极作用。

2.根据教学拓展的需要,引进流行音乐的制作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不但能制作流行音乐,并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紧密相连,学生对新的计算机软件或是电子设备等都充满兴趣,怀有强烈的学习冲动。音乐教师要多接触些新的教育技术,如用IPAD里音乐制作软件上课,为初中生拓展视野,为音乐教学打开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

3.根据师生互动的需要,引进流行音乐的新特点、新发展

篇3

一、对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对丰富人的精神内涵、提高人的素质、开发人的智力、培养人的能力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但目前师生普遍没能上升到这样一种认识,没能从思想观念上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致教师、学生均无压力,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考试也就若无其事。

二、音乐考试内容贫乏、方法简单

长期以来,初中音乐课考试基本上处于简单地唱一首歌或者发下一份乐理试卷让学生笔试的状况。这种考试方法下教师不能全面了解每个学生认识音乐、理解音乐、感受音乐、鉴赏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学生的音乐素质也得不到充分的提高。

三、音乐考试要求不严,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初中音乐教学是遵照国家教育法规开设的,属于九年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但事实上在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时均不列入考试范围,有关部门也少有人到校检查评估。这种现象造成了学生对音乐课漠不关心,造成了升入初中的学生尽管在小学上了6年的音乐课,但绝大部分学生离规定的教学要求相差甚远。那么,如何改进我们的音乐教学,有效把握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基本环节,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变传统考试模式为现代考试模式呢?这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初中音乐课所具有的基础性、操作性、欣赏性特点,决定了其考试方法的独特性。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大纲和国内外的测试理论,提出初中音乐考试的新路子,与同行们共同探索。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我们不妨借鉴英语听力测验的办法,笔试时播放音乐带试题。如让学生听听是什么拍子?用什么乐器演奏?写出几条学过的节奏练习,等等。

如今音乐教学提倡器乐进入课堂,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了他们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活跃和调节了课堂教学气氛,这是深化音乐美感教育、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既然我们把器乐作为一种学具,就得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学具。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检验学生掌握的情况,故应把器乐演奏列入考试内容。老师可根据所教的内容,规定考试的范围。实践证明:通过面试,教师逐个观看学生的指法,辨别他们每个人演奏的音高与音色,这就减少了教学中主观因素的影响,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也更加客观准确。

期末考试增设加试内容是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个性的一种有效手段。考完器乐、视唱、唱歌等内容后,老师应主动问学生还会演奏哪些乐器?是否还有舞蹈特长?是否准备了曲艺节目?(每个项目可另加10分)通过加试,当有的同学获悉自己得了120分时,高兴地跳起来。因为他们觉得“战胜”了分数,有一种成功感和胜利感。

加试有如下几个好处:其一,可以得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励、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二,对学生课外文艺特长给予充分肯定、鼓励。提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音乐生活,多学一门艺术技艺。其三,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各种素质,注意学生课外的全面发展。把那些被发掘出的人才吸纳为校艺术团团员,有的亦可为日后报考艺术院校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4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音乐;欣赏能力

一、初中音乐教学目标和内容

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教学大纲规定,初中音乐教学,要求初中三年内,在唱歌方面每年都要学习一些不同风格的歌曲,要学会轮唱、二声部合唱,领会指挥的意图;学会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断音演唱方法,要学会保护变声期的嗓音;能够独立、自信、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还要了解音调、音阶和歌曲结构常识。在音乐欣赏方面,要学会欣赏我国的民歌、民族舞蹈、说唱、民族器乐,戏曲,重点是了解民族音乐的一般常识;还要学会欣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了解常见的音乐体裁,以及中外著名的歌剧、舞剧片段,了解歌剧、舞剧的基本常识,认识中外著名的音乐家,知道他们的成名作品;要了解人声演唱的分类,演唱形式,能够辨别器乐的音色,感受音乐不同的表现手段在不同音乐中的作用;能够聆听音乐,记住主要旋律。在器乐方面,要能利用自己所选的乐器,学会演奏方法,争取每个学年能演奏三四首曲子,同时能提高合奏、伴奏、启奏的能力。在识谱方面,要巩固小学学会的简谱知识,同时还要学会保持音、切分音、三连音、装饰音等符号,认识调号,知道唱名在键盘上的位置,进一步提高识谱能力,并能编写节奏和旋律短句。从教学目标可以看出,初中音乐教学的重点在于掌握音乐常识,学会欣赏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同时奠定学习音乐知识的基础。

二、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优势

音乐教学和其他科目不同,必须要有音响设备,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各种声音。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出现,弥补了传统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它不仅有丰富的音乐资料,还有大量的视频资料,甚至各种文献,这些图文音像都是音乐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材料。这些材料被用在教学中,可以使教学立体化,学生更容易接受,能更快地增强音乐第一印象,为以后学习音乐打下良好开端。多媒体另一个优势是在教学民间歌曲、舞蹈和戏曲时,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音乐的民族特色,同样,世界著名的歌剧和舞剧也能直观感受,包括各种乐器,都可以在多媒体上认识它们,感受它们不同的音色。在认识和了解外国音乐家方面,多媒体的直观性也能使学生很快将作者与他们的代表作联系在一起。在学习乐器方面,多媒体可以通过视频将正确的手法传输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演奏要领。

三、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使用原则

目前,多媒体教学工具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被广泛使用,但有些教师用它代替了粉笔和黑板,用课件代替了备课,少了自己的个性和创新,在课堂上就成为多媒体的使用者。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可取,教出来的学生也是千人一面。因此使用多媒体,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辅原则。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和学生主动学习的功能。因为只有教师传授,才能使音乐知识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影响学生。而多媒体工具只有在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音乐知识时,才能作为工具播放相关内容。像民歌演唱、乐器演奏,它们的声音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只能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亲自感受。

(二)视听统一原则。音乐教学和语文教学不同,在语文教学中,一些美好的画面,可以通过文字的描述,让人产生联想,在头脑中勾勒。但音乐的每一个音准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是其他声音不能替代的,也无法描摹。例如在教学我国的民族乐器时,不仅要让学生用耳朵分辨这些乐器的音质,还要认识这些乐器的形状,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做到视听统一。教师正好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使学生很快记住民族乐器各自的特征。

(三)信息适度原则。在多媒体教学中,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工具,在课堂上反复播放音乐视频,缺少讲解,学生虽看得眼花缭乱,但没有吸收到音乐知识。因此,多媒体工具在教学中要遵循信息适度原则,要针对教学内容,适当播放音乐资料,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张秋 单位: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铁厂乡孔抗小学

参考文献:

[1]杨秀丽.略论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篇5

从2000年开始研制的国家音乐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到2012年1月正式出版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这一教学理念开始有所转变。两个版本都将音乐实践置于音乐教学的重要位置,提出了“重视音乐实践”,甚至出现“强调”音乐实践的用词。⑤

然而,无论从新课改实施十年以来的实际情况看,还是从2011版课标的课程内容设置规定来看,]奏乐器尤其是]奏中西管弦乐队乐器几乎还只是停留在文本概念上。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关于中西乐队乐器的知识,主要靠课堂讲解来传授。而作为教学主体内容的中西器乐作品的音响体验,主要通过聆听欣赏来进行。除极少数学校外,中西管弦乐队乐器的实践教学基本与音乐课无缘,器乐教学实际上仍处于弱势或缺失状况。2011年版课标虽强调]唱]奏的重要性,但在课程教学内容中,有关器乐]奏教学内容的表述却并非如此。其主要表现在:1—2年级的]奏教学是“学习常见的课堂打击乐器”,不学习其它类别的乐器;3—6年级的]奏教学是“学习竖笛、口琴、口风琴以及其他课堂乐器的]奏方法”;7—9年级(初中)“能够选择某种乐器,运用适当的]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力求用优美的音色进行]奏。”⑥由此,意味着整个小学阶段的乐器“]奏”都不接触中西管弦乐队乐器。初中阶段的器乐学习规定也相当“暧昧”,“能够选择某种乐器”和“运用适当的]奏方法”的表述,基本将器乐教学定位在模糊不清、可有可无的状态之中,缺乏对教学的实际指导意义。如此规定,中小学音乐课程器乐教学的现状和前景便可想而知了。

在我国现行中小学音乐教育体制中,如果说器乐学习还有所存在,也主要被划归在学校的课外活动中,由学校组织各类乐团或课外器乐兴趣小组来进行。然而,课外活动显然不在现行课程标准的研制和实施范畴之内。更普遍的情况是,无论课内外,绝大多数学校基本看不到乐器的影子。长期以来,少年儿童器乐学习的重任主要由社会音乐教育来承担,构成了一种十分独特、耐人寻味的基础音乐教育长期“景观”——一方面,学校音乐教育缺失器乐教学;另一方面,器乐教学在社会上办得红红火火,长盛不衰,甚至成为一种高收益行业。

应当看到的是,在课标的内容要求和现行中小学音乐教材里,无论其教学内容是音乐要素的讲解,还是音乐作品的聆听欣赏,中外经典器乐作品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从这一规定中可以发现,课标一方面在“感受与欣赏”中要求3—6年级学生能够认识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能够听辨其音色;另一方面,却在3—6年级的“表现”中排除中西乐队乐器的学习。那么,这种纯粹通过语言介绍和音色听辨来了解认识常见的中西乐器,教学的实际效果如何呢?

笔者做过一个测量。在2011年北京某大学音乐学院本科专业招生时,录音艺术专业复试考试科目为:聆听一段管弦乐片段,模唱主旋律并辨别指出担任主旋律]奏的乐器音色。测量的统计结果为:1.乐器音色判断:完全正确率为40.91%;模棱两可、不能做出肯定回答的占45.6%;完全错误的占13.6%;2.主旋律模唱:根据评分标准,完全准确(90分以上)、基本准确(70—90分)、误差较大(50—70分)及完全错误(50分以下)”四个等级尺度进行统计,结果为:完全准确的占15.9%;基本准确占27.27%;误差较大占43.18%;完全错误的占13.6%。⑦

如前所述,在现行中小学音乐教材中,中小学课本都有器乐基本常识内容。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器乐作品的聆听和欣赏更是主要内容。按教学目标,经过这一贯制的音乐课堂教学,学生理应至少从书本上基本掌握管弦乐队乐器常识并能够辨别乐器音色,更何况这些报考音乐院校的考生应该是其中音乐学习方面的佼佼者,不辨常见乐器音色、不懂基本器乐常识本不应该成为普遍现象。根据长期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状况的调查,中小学生在器乐常识、识读乐谱、音响辨别和体验能力等方面的欠缺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一现象引发出如下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1.器乐教学对于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有何价值和意义?

2.为什么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不重视或缺失器乐教学?教育发达国家中小学是如何看待和实施器乐教学的?

3.缺失了器乐教学的音乐课在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能够达到国家音乐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吗?

4.课堂讲解传授音乐知识与通过器乐学习实践掌握音乐知识,哪种效果更好?

5.如何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有效开展器乐教学?

篇6

【关键词】初中音乐;师生互动;课堂

音乐教学的课堂形式较为灵活,音乐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音乐艺术作为教学载体,以审美情趣作为教学核心。音乐原本是充满艺术灵动性的学科,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却感受不到音乐之美,反而觉得音乐课枯燥乏味,这是因为缺乏了教与学的完美结合与互动。怎样做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呢?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互动的教学模式。

一、引入弹性教学机制

教与学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差异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课堂中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出现变化,除了需要教师按照事先预设的教学大纲控制好课堂教学进度外,还需要引入一定的弹性教学机制。因为初中生已经具备“成人感”的心理特征了,循规蹈矩的一板一眼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宜初中阶段的教学工作。

首先,教学大纲设计不再是一呈不变的,而是动态的、活跃的,根据时事、环境、学生情绪等因素随时进行调整。如北京奥运会期间,主题曲《我和你》北京流行,但教学大纲中没有这首曲子,教师在考查歌曲的词典风格后,将曲子引入课堂教学,使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其次,运用因势利导的教学方针,营造课堂教学的气氛。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对于音乐这样对教学互动要求较高的学科,更需要时时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如上面的案例,正是教师充分利用时事环境,在学生中间引起共鸣的教学创意的结果。

二、增加互动交流

音乐是交流的艺术,音乐跨越了地域限制、语言限制,是人类最好的沟通交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接受程度,以便安排下一环节教学工作。学生对于一首歌曲或一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而盲目进入一环节的学习,只会使问题越积越多,最后使学生丧失了音乐学习的兴趣。

首先,因材施教,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展开教学工作。初中生已经脱离了模仿学习阶段,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表达方式,拥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照顾到各层次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接触不同音乐种类与艺术门类的机会。

其次,转换角色,调整教师自身的本位主义。音乐课教学中,有很多学唱、跟唱的环节,教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乐感,另一方面便于教师把握总体学习进度。但这样的方式很容易使教师陷入本位主义,对学生的跟唱水平刻板地品评,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三、平等沟通相互包容

体育界有一句名言:“好球员未必是好教练”。音乐教学也是如此。一些教师拥有很高的艺术水准,过分苛求学生的学习领悟力,反而造成教学效果不佳。而普通学校的学生并非像音乐专修学校的学生那样拥有超凡的音乐天赋,领悟力良莠不齐,音乐学习仅仅作为她们提升审美情趣的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包容学习的错误,站在师生平等的角度上,本着教学相长的宗旨,开展教学工作,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心理学家盖耶说过:“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少于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课堂中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动态的资源。音乐课对学生的动口能力要求较高,尤其对于一些内向的学生来讲,在大庭广众之下开口唱歌,需要鼓起很多的勇气,而出现错误时,教师的一句责问,也许会令学生再也不敢开口唱歌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本着与学生沟通的心态,容纳学生的错误,变“错”为金。

四、创设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被广泛应用于多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对于互动性要求较高的音乐课来说,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更是必不可少的。如要《黄河颂》一类的经典曲目教学中,可适当加入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讲解曲目创作的背景、作者资料以及时代背景,便于学生融入到曲子所表现的情感世界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音乐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课堂上或课余时间里,搞一些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在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提升审美情趣,完善自我人格。通过音乐活动,学生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主体地位,以及音乐创作的乐趣。如在活动中以每位学生演唱一句的歌曲接力形式,提升性格内向的学生开口演唱的勇气,教师在适当时候领掌,用掌声给内向的学生以激励。

互动式教学方法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除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外,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从传统的授业者向引导者的角色转变,是音乐教学发展的必然之势,而弹性教学方式、互动交流方式、平等包容方式和创设情境方式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加速了初中音乐教学与新课标标准的接轨,充分展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

篇7

关键词:初中 音乐教学 智力 审美

音乐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了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时代变迁以及人们的情感抒发、生活感悟、美好愿望的寄托。音乐是一门具有丰富艺术特色的学科,是充满艺术的声音,通过赏析而产生的一系列的听觉效应和心理情感体验。初中开设音乐教学课程旨在发挥审美内涵的教育作用,培养初中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以独特的方式激发着人们的情感,以美的形象激励着学生,提高着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欣赏和感悟的过程中产生联想,延伸想象力、开发智力。那么,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如何以心赏美、启迪智慧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教学感想。

一、提升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初中音乐教学大纲重点指出以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情感能力和认知能力,实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综合素质型人才培养,要实现这一能力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厌倦上音乐课,那么又何谈以积极的心态学习音乐知识,欣赏音乐美呢?

首先应该和学生有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美好的师爱感染学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老师用魅力吸引学生,学生自然就会喜欢上音乐课。老师的魅力怎么来的呢?我认为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用好各种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广博的综合知识以及艺术的授课方式,来满足学生的求知、道德和精神需求。我平时常跟学生们讲,音乐教室的讲台更是每一位学生的舞台,凡是健康向上的内容,都可以自由展示。因此初中音乐老师除了传授音乐课本基本知识外,在完成课本知识教学的空余时间,可以让学生自主择课,选取当下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曲目,满足初中生的求知欲。

有体育方面的《篮球火》;有生活中音乐广告的《步步高音乐手机广告歌曲赏析》,有电视剧插曲《仙剑奇侠传三配乐赏析》;其中《仙剑奇侠传三配乐赏析》是在学生们喜爱的网络游戏音乐的基础上,理性地与学生们交流了网络游戏中音乐的制作过程及其吸引人之处等。关注学生感兴趣的音乐话题,倾听学生的声音,老师引导学生赏析,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热爱音乐,并喜欢上音乐课,有利于初中音乐老师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在发挥音乐兴趣的基础上慢慢领悟音乐的艺术美。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个缺乏想象力的人是愚昧的人,一个缺乏想象力的民族是落后的民族,一个缺乏想象力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国家。”想象能给学生插上灵感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音乐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美的特征,是构成审美功能的客观前提,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打动人的心灵,愉悦人的精神,净化和陶冶人的心灵,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使人获得审美的享受。雕塑大师罗丹:“生活中到处存在美,就靠我们去发现。”音乐艺术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引起听众的同感、激动,产生联想、想象,在音乐艺术的赏析中舒缓情绪、陶冶情操。教师有效的创新教学可以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不像小学生那样在课堂上那么“自由”,“要面子,不好意思”,约束了他们放心大胆地歌唱。我觉得将课堂生活化,融入学生的大胆想象。自主学习、彼此交流、师生互动让每位学生参与进来,可以让音乐课成为真正的生命化课堂。同时将学生们非常喜欢的iPad、多媒体视频播放等电子产品恰当地引入音乐课,就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想象力,这些电子产品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形象,寓教于乐,诱发学生展开联想,感悟音乐的艺术美。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见解

“探究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是新课程标准对音乐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个人觉得尊重学生的见解就是相信学生生来就是有创造天赋的,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和自主探究,更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得学生的行为更富有个性。

初中音乐教学主要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顿悟等情感层面上。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用肯定的言语去尊重学生的见解,不要过早地作简单评判,以免扼杀学生的创造潜能。初中音乐老师要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有机结合起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真正地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展现学生的灵动性,而不是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音乐知识,变“被动”为“主动”,变“灌输”为“发现”。如在《渴望春天》一课中,通过音乐赏析,让学生描绘每个人心中不一样的春天景象,通过融入自己的观察和感悟,说出学习这一课的体会。

初中生正处于智力加强开发阶段,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审美艺术,不同的初中生对于同一音乐的感受不一样,在初中音乐课堂上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老师应给予关注、引导、鼓励,而不是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让初中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课程的赏析中,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个性,去欣赏音乐作品,发表创新性见解。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提升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尊重学生的个性见解,在这个过程中,启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用心感悟音乐艺术,以心赏美、启迪智慧。从学习音乐课程中拓宽视野,激发联想,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不断提升自我的鉴赏力、赏析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士存.改进音乐教学.提高审美能力.[J].中小学电教(下). 2011(05).

篇8

一、有效教学目标的原则和要求

1.实施有效教学目标的原则。音乐课作为一门兼具人文性和艺术性的课程,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体验感悟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更加需要有效的教学目标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初中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遵循“具体”、“明确”、“科学”、“多元”、“可测”等原则。所谓“具体”、“明确”,就是要求教学目标设置的每一个步骤,这些步骤如何调整,以及每个步骤所要达到的要求都是具体的、确定的。所谓“科学”,就是要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紧扣教材、突出重点、攻克难点、保持特点、发现亮点。让学生既要学得会,也要学得好。所谓“多元”,就是要求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忠于教材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要善于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来丰富音乐课程的内容。并且善于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丰富教学方法,使初中音乐课程多姿多彩。所谓“可测”,就是要求教学目标所达到的效果是经得起学生认可和课后考查的。2.实施有效教学目标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音乐教学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音乐创造力,这就对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从教学主体的角度来讲,初中音乐教学目标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表现形式。由于不同学生之间的主体差异,教学目标在设计时应具有层次性和明确性,不能一概而论。另一方面,从教学目标本身的角度来讲,一个有效的教学目标应当是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渐进的。既能体现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音乐课程的要求,又能体现当代音乐的发展水平。各章节、单元的教学目标之间相互联系、循序渐进又自称体系,整个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另外,初中音乐课程的艺术性和体验性要求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一定要是具体的、可操作的。音乐教师作为教学目标的制定者和引导者,在具体教学实践时可根据学生特点向学生示范相关的目标行为,从而使学生在音乐学习时有章可循,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

二、初中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策略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