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8篇

时间:2023-06-29 09:31:5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篇1

【关键词】 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问题;对策

90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教学在高校蓬勃发展。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图文声像并茂,信息量大等优势。然而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开展和深入,其弊端也逐渐凸显。教师在黑板上的字越写越少,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下降,教学内容呈现太快,学生难以记笔记,师生互动减少等等,致使课堂教学效果下降。部分校领导也开始对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提出质疑。下面笔者针对当前多媒体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求能对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滥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是借助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和图文声像并茂的媒体特点,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和优势,体现出它的价值。但有些课堂教学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无论什么课堂,什么内容,统统都用多媒体,把多媒体当投影、幻灯使用,降低了它的存在价值和使用意义。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多媒体课件无所不能,完全抛开了常规教学的备、讲、辅、批四个环节,以往方便实用的教辅手段一概不要,一味迎合多媒体教学。事实上,多媒体技术不是万能的,学生有时忙于看新奇鲜艳的动画,而忘记了内在所表达的教学内容,随意滥用多媒体教学,结果适得其反,达不到优化教学的效果。

2、青年教师忽视传统板书教学

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的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但是大部分青年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高等教育理论学习,尤其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许多青年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引入将会冲淡传统的教学媒体和板书的功能,因而忽视传统板书教学的作用,在黑板上很少写字,甚至出现“零板书”的现象。认为有多媒体,就有教学内容,无需备课,把所讲内容文字都敲在幻灯片上,照着幻灯片念,语言表达缺乏艺术性,学生坐在昏暗的教室里,昏昏欲睡,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不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课堂的应变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一旦学校临时停电,多媒体无法启用,某些年轻教师就不会讲课了的怪现象。[1]

3、降低教学主体的参与性

教学工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教师虽然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但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精髓是师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形成一种有助于认知活动的教学环境。而有些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中却出现如下情况:教师一堂课离不开电脑,手拿鼠标,一味地按着课件的顺序播放,无暇观察学生的反应,无论课堂上学生出现什么问题,也不会改变授课思路和方法,被课件的顺序框住,成为课件的“俘虏”。而学生则眼睛盯着屏幕,与教师之间缺乏眼光的交流,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屏幕每一屏教学信息保留有限,学生忙于记笔记,没有反思的时间,教师机械的讲,学生被动的听,课堂气氛死板,一堂课看似热闹非凡,学生下课什么内容也没记住。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忽视了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性和思维的主动性;这样的教学仍未脱离教师“一言堂”的形式,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放”。

二、对策和建议

针对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

1、多媒体教学使用要适度

多媒体教学的使用不要牵强附会,要有的放矢。多媒体课件的选题,既要表现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又要注意到所选内容能充分发挥出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特长。把握好课件使用的时机,力求恰到好处地表现授课内容。如形态学内容,微观、宏观的教学内容,机理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实习教学内容,实验技能训练课内容,使有限的制作能力用在关键的地方,好钢用在刀刃上。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取不同形式教学方法,如:自学,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

2、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多媒体教学也是一把双刃剑,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导致教学节奏加快,屏幕保留时间有限,学生来不及做笔记,思考时间不足,重点问题来不及思考就过去了,造成讲课质量下降。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写板书的过程中就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有利于学生做笔记,促进师生互动,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教师对课堂的监控。精心设计的板书是一份“微型教案”,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体现了教学难点和重点,学生在注视板书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对重点知识的了解。但是,如果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不过关,板书书写时间过长,字迹潦草,也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和上课质量的好坏。因此,在现代教学中要找到二者的结合点,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例如,新课的导入和问题的情景创设,抽象内容的理解都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而数学公式的推导,重点教学内容的归纳、概括和总结都可以应用板书教学,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临时举例和即兴发挥离不开板书的补充[2]。因此,青年教师要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例如,本校规定青年教师必须写板书,开课前多媒体课件要经过系部检查,确保多媒体课件中,只包含图片、流程图、动画、声音、视频多媒体元素,而杜绝出现板书性文字。

3、加强师生间的课堂互动

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的,它不能取代教师的指导、启发、讲解和必要的板书,尤其是师生间的课堂互动。师生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的火花,提高教学主体的参与性。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随时离开电脑观察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情况,及时修正课堂教学中的缺陷。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利用多媒体特点,加强师生互动环节。比如,用紧扣教学内容的图片、案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多媒体素材进行问题情境创设,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学习讨论和思考。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不仅是知识的交流,也包括情感的交流。古训:“亲其师,信其道”,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任何多媒体设备都无法替代的,教师应利用生动而丰富的表情、抑扬顿挫的声音和肢体语言,表现出对学生的热情、关注和爱护的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和参与课堂讨论,为了避免多媒体操作台的束缚,教师可利用无线翻页笔、无线鼠标、无线麦克等移动设备教学,以便于学生近距离沟通和交流。[3]

总之,针对多媒体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加大研究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在使用中要扬长避短,不断探索优化教学的新措施,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

【注 释】

[1] 柴亚军.多媒体教学中不能忽视传统板书的功能 [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 (8)35-36.

[2] 甘甜,孙俊永.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J].广东化工,2012 (2)231-232.

篇2

摘 要:随着科技进步,时展,乒乓球运动逐渐受到更对人的喜爱,对于高校乒乓球课堂的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教育需求,教育者务必改善教学环境,提高体育教师教学素养,实施创新式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顺应社会发展。本文对以往体育乒乓球教育的教学状况进行总结分析,然后通过结合乒乓球运动的理论基础,针对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师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多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总结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 乒乓球教学 存在问题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000-00

高校体育课的开设是为了通过科学合理的基础体育活动加强学生体质,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锻炼学生的体育能力。在使学生真正认清体育存在的意义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带领学生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锻炼学生的身心素质。而乒乓球作为较为普遍的球类运动深受学生的青睐,以下文章将描述现如今高校乒乓球的发展状况。

1 课堂教学的发展现状

近期学生体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自从2012年10月我国北京学生与俄罗斯少年举行的运动友谊赛,我国失败告终比赛。这一消息在网上引起轰动,我国虽然在身高上占有一定优势,但体质远远不如对手。随后我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多个组织对中国国民进行体质检测,结果显示我国初中生的身体素质相对过去的结果明显下降,肥胖情况已高达50%,近视率也上升了11%。

出现这一系列不乐观的现象,各专家针对高校的体育教育进行调查,其主要原因由于以下几点原因:

1.1 师资力量不完善

我国体育教学中缺乏教师,导致教学质量不高。现如今我国体育专业教师严重缺乏,使教学不能正常开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初中教育的教师总体在编24100多万,其中体育教师缺少30多万。对于体育教育,始终得不到学校的重视,对于体育培训经费也不能及时给与,使体育教师的教学素质不能提高,从而教学质量也就不能有所进步。

例如,据有关人士报道,安阳市的体育教学中,王老师在体育课中一面讲解篮球投篮方法,一面教导学生打乒乓球。经课下了解,得知王老师在大学期间主修乒乓球,对篮球并不了解,但对于学校的要求,教师不得不现学现卖。

1.2 体育课程不充足

相对于文化课,体育教学得不到家庭与学校的关注。如今,无论学校还是家庭都追求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关注升学率。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学生选择较多的补习班,占用学生的业余时间,使学生得不到体育训练;学校为了获取较高的升学率,为学生安排较少的体育课程,甚至利用体育课为学生安排习题。因为学校家长的带领,是学生失去了对体育项目的兴趣,体育教师也不能为学生展示体育的精彩。

经过对学校的实地考察发现,许多学校课表上的体育课并没有在操场上发现学生运动,反而在教室里认真复习功课,原因竟然因为接下来又一次考试,学生学习压力大,导致自己主动减少了课外活动。

1.3 运动器材不完好

如同文化课的教学,体育教学同样需要完善的教学设备,但现如今学校中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并不能满足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学校应该针对性的对体育场地进行改善,使得体育教学正常开展。

在安阳市第八中学的乒乓球课上,体育教师在课上为学生讲解操作技术,安排学生自行分组练习。同学们手中的乒乓球拍已经破旧不堪,有的手柄已经弯了,乒乓球拍也没有一个完整的,而乒乓球的质量更是不忍直视,同学们一直用这种破旧的球拍在练习着。

1.4 安全指数不达标

体育课堂不能保证人身安全体育课堂本身是一项危险系数较大的课程,时刻需要教师的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讲解一些危险动作,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教导学生进行自我保护,在减少危险系数的过程中增添乐趣。

据报道,在安阳三十二中发生一起体育教学事故,兵乓球简单轻便,在运行过程中路程短、运行方向多变,需要学生不断训练技巧能。因此乒乓球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教师在教导过程中没有及时纠正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误解,在课前引导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筋络活动,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大幅度运动,使腿部肌肉拉伤。

2 完善乒乓球教学策略

通过上文对乒乓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对其进行分析,并组织讨论会,研究教学策略,为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策略,教师制定了多种教学方案,并有目的的采取行动。其中制定的教学方法包括几下几大部分:

2.1 教学言语幽默化

制定方案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前,组织通顺语言,在讲解体育的基本概念的同时,加入一些体育运动的技巧和安全常识,使同学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在教学中尽量避免“满堂灌”的现象,在讲授动作时,巧妙结合动作试验。并设计平易近人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其富有哲理且不缺乏幽默感。例如乒乓球的教学言语中,教师在讲解有关乒乓球理论知识时,借用我国邓亚萍的事迹,讲述邓亚萍训练的艰辛,而取得今天的成就,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提高意志力,增加学生对乒乓球的爱好。

2.2 增加课堂提问

体育运动中,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难免会出现错误动作,此时需要学生向教师提问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在解决学生问题时,提高学生注意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体育思维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例如乒乓球的发球要点,站姿手势等,教师在观察学生训练时,及时给与纠正,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回答问题时,用简练易懂的语言,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2.3 提供课堂讨论机会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可通过课前提问的方式引入课堂所学知识,供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最终进行概括总结。在学习体育知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渲染学习气氛。尤其对于乒乓器双打的练习,格外需要双方的默契配合,教师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情况,针对学生的体质特点为学生分组,具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增加学生之间的讨论,快速领悟基本动作要点。

2.4 动作示范详细

体育活动是一项对学生动手动脚能力要求较高的一门学科,教师在讲解新技术活动时,首先为学生做示范动作,使学生对其有基本的了解,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在示范动作时,要选取正确的时间,方便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要选取正确的位置,根据学生的人数,教学时间等多方面因素,尽量使每一位同学都能了解动作基本要领;示范次数要根据动作的难易程度进行更改,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对于学生普遍出现的错误再一次进行纠正示范;必要的时候可观察学生学习情况,请学生进行示范,并随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言语,跟随学生的教学思维,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3 结语

通过对初中乒乓球教学的充分研究,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实施了更种方案,对教学方法做进一步更改,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提问机会,设计更多的讨论话题,对学生进行示范,最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好习惯。然而这一系列教学方法不仅仅适用于高校乒乓球的教学,对于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教师都可引用,希望在日后的体育教学中,融入更多的教学策略,从而对学生的健康负责,提高学生的社体素质,使体育教学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 Barbara L・Me Combs,James E.pope 著,伍新春等译.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1-23.

[2] 毛振明,于素梅,杜晓红.初中体育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5-105.

篇3

【关键词】高校篮球教学 基本功 心理素质 团队意识

篮球作为一项安全、健康、大众化的体育运动,被很多人所喜爱。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忽视基本功练习就是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只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确保技术的过关,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篮球教育更多的重视“运球、传球、投篮”,而非是扎实的基本功练习,这就使得篮球教育中出现了相当的漏洞。例如:运动员动作不规范、动作华而不实、心理素质差、团队合作意识差等等。这些现象都表明:运动员迫切的需要规范的基本功训练。

一、夯实基本功

中国有一句老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勤学苦练。但是当代大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缺乏相应的体育锻炼,身体素质普遍偏低,这就使得有相当一些学生体能不足,耐力、爆发力、反应能力均不理想,动作不到位,即使有相当的技术实力也无法正常发挥,导致训练结果十分不理想。而且有些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差,在实际运动中极易发生受伤的情况,这就需要大学教师注重学生体能训练。同时,学生的基础技术不到位使得学生在实际运动中无法将教师所讲授的理论技术无法融会贯通,使得教育效果相当不理想。例如学生由于缺少专业训练,动作不协调,经常出现所谓的“低级失误”,如:动作不协调、反应速度慢、视野调整不及时等等。由于这些基本问题被忽略,导致学生经常在实际运动中犯“低级失误”。在篮球赛场上的争夺十分激烈,攻防转换速度快,对抗性强,往往在训练中的技战术水平不能百分百的发挥到实战应用中去,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好的掌握基础性训练。

篮球作为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体育运动,它的技术分类相对繁杂比如有传接球、运球、突破、防守、扣篮、抢篮板等,而且这些技术还可以进行细分,篮球的基础技术训练就是运动员对球的控制配合脚步移动来实现各种攻守动作。而在训练中,要特别重视体力、体能练习,多做球性训练、脚步移动训练、传接球训练等基本功训练,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高水平”的训练。人们常说忽视基本练习的运动队,必是正在走向衰退之途,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更要重视基本体能与基本技术训练。大学教师应当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例如:进行“任务型训练”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难度不大而又锻炼体能和基础技术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训练,学生之间相互砥砺切磋,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基本技术。

然而,很多人对“基本功”一词有误解,认为说的只是身体素质,其实不然。篮球训练的基本功除了包括“体能与技术”外,还包括“心理素质”和“团队意识”等。只有这些基本功都到位了,才能大幅提高篮球教学成果。

二、提高心理素质

传统的体育课程中的教学内容都是经过精细加工后灌输给学生的,例如:教学生们打篮球,就直接从运球、传球开始教,而运球的教法早已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所熟悉,即先教原地高运球,再教原地低运球;学生学会了右手运球,再学左手运球;学会了原地运球,再学行进间运球等等。在这样的程序化教学中,教师从来不会去理会学生的感受,从来不去考虑学生的需求。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合理的,我们只有了解了学生们对篮球的感受和需求,才能一步步的去引导学生掌握其中的技巧,更好的教会他们。

那么,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什么是学生的感受呢?用学生的语言来说,这样的学法枯燥,不好玩。因为,大部分学生现在不是运动员,将来也不想成为运动员,他们并不需要运用如此正规的技术动作来打篮球,他们最基本的需求就是通过打篮球来疏散自己的筋骨,调节一下紧张的情绪。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这一点,其实也就反朴归真到了篮球运动的初衷,篮球运动的产生不就是为了娱乐嘛。因此,篮球学习的最初阶段应该是学生体验,而不是将经验传授给学生。

我经常放开手脚给学生一些篮球,给他们一片场地,难道学生会看不懂这个高高挂在上面的篮圈是干什么用的吗?不要说是篮球,就是再换上一种学生完全陌生的体育运动,学生照样会去玩,只不过此时学生的技术是不熟练的。因此,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应让学生尽情地体验,在体验性学习篮球中,更能从这种学习篮球的初始活动中获得身心方面的益处。例如,我在课上教大家投篮的方法,不必大谈投篮的分类,不必先教双手胸前投篮、双手头上投篮,再教单手肩上投篮、单手头上投篮等等,而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选择一种适合的投篮方式,投篮的姿势不一定要象教科书般标准,只要实用就行,我认为在教受投篮的时候,要认清一点,那就是教受投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把球投进篮筐。当然我也鼓励同学们在投篮有了一定的准度之后,改进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不再害怕失败。通过实践一步一步地提高,使学生更深一层的体会到篮球带给他们的快乐、满足和成就感。

三、增强团队意识

篮球是一项体育竞技项目,它并不是简单的“个人秀”,它更多的是团队的合作。团队意识一直都是体育运动的基本功,我们经常说“没有团队意识就没法融入社会,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生存就成问题”,在篮球运动中也是如此。在篮球赛场上,经常会出现学生因为缺乏团队意识而失利甚至因此而落败,功亏一篑的现象。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受到基础的团队合作教育,更多的学生只是以个人为中心,由于较强的表现欲而忽视团队合作,例如陷入困境时不是积极传球给己方队友,而是希望自己能凭借个人力量脱困,而结果可想而知。

教练在实际训练中,要随时注意以下几点:培养团队亲和力,让学生有整体意识;提高整个队伍的整体效率;及时调节学生队伍之内的矛盾,从而让学生在团队中有高昂的斗志,使团队中有着一个整体意识,而不是凸显个人英雄主义。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布置一些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让学生能够在平常的训练中接受相应的团队意识培养,也可以在任务完成以后由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得以多角度的认识自己,从而加强团队意识。还要加强传接球训练,传接球是球队在比赛中组织进攻、进行战术配合的衔接手段。准确流畅的传接球让球子在进攻球队手里流畅轮转,为组织进攻创造出良好的机会教师可以适当的给队员之间支持和建议,从而使他们愿意接受其他具有专长、信息或经验和当前的任务或决策相关人员的领导和影响,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提高队员的技术能力。从而对学生进行精神与体能的双重教育,继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大学体育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事业,大学体育教师要随时把握学生的素质与能力,注意训练的方向与实践能力,应该更多的重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让学生做好基础练习,在提高体能素质和规范相应动作的同时,提高个人心理素质和团队意识,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篮球队伍的战术水平。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作为服务于对外开放的先导力量和与世界沟通的桥梁,翻译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也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翻译人才的主要阵地,大学英语教学担负着培养翻译人才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当前的英语翻译教学中还暴露出很多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对翻译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充分认识高校翻译教学的重要性,正视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问题,并积极探析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升翻译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翻译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英语翻译人才。

一、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

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翻译运用能力,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具体而言:一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翻译能力与听、说、读、写能力是紧密关联,相辅相成的,学生通过大量的英汉互译学习和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不仅更加熟悉了汉语思维,还能够有效运用英语思维,这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二是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语言的修养。要做好翻译只对字面意思进行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更加需要拥有广泛的知识面和一定量的词汇,这样才能在完全理解文章的前提下做到准确的翻译;三是有利于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就翻译而言,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之间的转换,还包含了大量的不同民族文化信息,这就需要我们在翻译中尽量做到把语言反映的一种文化传递到另一种文化中去。这样能够促使学生在教学中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加强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而高校作为翻译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英语翻译教学对培养更多高质量的英语翻译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重视高校英语翻译教学。

二、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英语专业知识欠缺

作为英语翻译教学者,我们自身的英语专业知识能力、对翻译教学的理解和所用的教学方法都会影响到翻译教学的质量。在当前的英语教学实践中,英语翻译专业的教师数量不足,有些教师对翻译知识的理解不够,缺乏有效的翻译技能,并且在英语翻译教学中,不能够为学生传授和讲解良好的翻译技能和方法。与此同时,教师在进入教学工作以后,因多种因素影响继续深造的机会特别少,其英语专业能力和素质也很难再次提高。这种情况,不仅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对翻译学习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还不能有效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和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学生对英语翻译的认知肤浅

当前,一些学生认为把中文和英语学好,就会提高翻译水平,不需要另外开设专门的翻译课程,这种错误的认识大大影响了英语翻译教学的顺利开展。还有的学生认为扩大词汇量、背诵句型和文章就能够提升英语翻译技能,而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对英语翻译的这些错误认知很不利于自身翻译水平的提高。

3、英语教材存在的不足

教材是保证英语翻译教学质量和顺利开展重要因素。然而,当前英语教材的开发和建设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如:现有的教材缺乏实用性和科学性,缺乏对翻译基础理论和技巧的系统介绍等,这些教材内容的不合理配置严重制约了英语翻译教学质量的提高。

4、学校的支持不够

当前,还存在一些行政决策部门对翻译教学不够重视,对相关翻译教学的研讨开展不力,导致教师的进修机会减少,教学能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从而也难以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从师资力量而言还很薄弱,且授课多以教师为主导进行“满堂灌”;多媒体教室数量不足,很难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大大影响了翻译教学的效果。

三、解决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重视英语翻译教学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日益密切,以及英语翻译人才发挥的积极桥梁作用。不论学校还是教师,都要转变传统观念和态度,加强对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视。当前,社会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会读会写上了,更加注重了翻译人才的综合英语水平。因为在实践中更加看重的是学生运用自己所学英语知识和技能与他人进行顺利交流。因此,必须重视英语翻译教学,并以此来影响学生,进而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翻译知识和技能。

2、丰富教师专业知识,提高翻译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方法

从学校角度而言,要重视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定期选派一些英语教师出校进修或者邀请翻译专家来学校举办翻译教学方面讲座、研讨会,不断促进教师翻译教学能力的提升;从教师自身角度而言,要与时俱进,主动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及时更新知识库存,增加新的知识信息,并积极探索出适合翻译教学的新方法。在翻译教学实践中结合现代多媒体资源并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师生之间互动和交流的开放式民主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直观的翻译环境,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翻译实践中去,激发他们对翻译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英语翻译水平。

3、合理设置英语教材与课程

英语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内容直接决定了英语课程教学的方向。因此,在合理设置英语教材与课程内容时,要结合英语翻译教学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将英语翻译的基础理论、翻译技巧和实践作为教材的重点内容。同时,还要增加一些与学生自身专业知识相关的内容,促使学生在翻译教学中能够有效结合自己的专业课知识,提高两门课程的教学效率,提升对英语翻译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4、正确引导学生对英语翻译教学的认知

让学生清楚学习英语翻译的目的是什么;选用恰当的应用翻译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翻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对英语翻译词汇的正确理解和记忆;进一步增强和巩固学生的语法知识和分析能力,促使学生对原文的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能力;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英语翻译教学活动,让其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参考文献】

[1] 边丽君.浅谈大学英语课堂中的翻译教学[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2.

[2] 吴洪军、董志宇.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探索[J].吉林教育,2015.12.

篇5

关键词: 高校 武术教学 优化对策 存在问题

武术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身健体、防身自卫,更可以培养学生道德情操、修身养性,促进学生心智的成熟、脑力的增强,是德育、智育与体育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浓厚的社会性及民族性。高校是对学生进行武术教育的主阵地,在全国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高校的武术教学正发生着变化,虽取得了部分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我们应继续研究高校武术教学的有效方法,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学生体质的教育方法,达到武术教学的目的。

1.武术教学的意义

1.1培养品格。

个人品格的形成一部分是遗传基因的决定作用,另一部分是后天教育的培养,而武术教育作为后天体育教育的一种,对个人品格的形成具有现实的积极作用。在校大学生可以在学校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方式下接受现代信息与知识的教育,武术作为主要的身心教育课程之一,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积极的态度,有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时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文化特质,长期参与,容易形成与之相关的文化品格[1]。

1.2塑造品质。

学习武术的过程中难免对同一个招式进行反复练习,这不仅考验学习者的领悟能力,更是对学习者耐心的培养,而很多时候耐心是成功的必备品质。加上武术竞技必有成败输赢,考验学习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够正视成败、进行反思的学习者,才会真正从竞技中获益,不仅能够吸取他人所长,还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学习者自我矫正,形成刚强坚毅的品格,为日后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1.3修心养德。

作为悠久的民族文化遗产,武术与我国灿烂的精神文明共同成长,相互影响、共同进步,所以武术教学过程也是对祖国精神文明的渗透,是对传统道德、文化理念及哲学、医学等其他精神文明的学习,是修身养性的学习过程,使得学生体会到学武修身、习艺养德的乐趣,使得学生折服于武术的丰富内涵,自愿自觉地刻苦学习,不但能改变学生的体质,而且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心理素质,改变对世界及人生的看法。

虽然我国武术流派众多,但都认可武德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强调武德修养,重视武德的约束作用,认为武德不仅可以保持习武者头脑清晰、思维清楚、感知敏锐,还可以让习武者心胸坦荡、端重大方,成为光明磊落、虚怀若谷的强者[2],推崇养德先于学艺。同时因为武术的技击实用性,所以自古以来的武术传承都讲究传于有德心善之人,不仅希望自家的武术技能能够发扬光大,更是一种对社会的尽责表现,希望武术用于助人除害的人道精神反映了历代习武者的宽广胸怀。

1.4健身美体。

武术最初的功用便是健身强体,是对修习者体魄的强化,拥有力量美、韵律美及姿态美,今天的大学武术教学更强调对大学生体魄的塑造,提升其审美水平。

武术套路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学习过程中会对学习者的身体协调性及柔韧性进行锻造,加上武术本身多跳跃、闪挪及各种肢体活动,不知不觉间,学习者便会有健康的体魄,拥有动作的力量美及艺术的形体美。

1.5益智活脑。

武术要求学习者四肢协调,对自身重心进行调整,要求修习者该快时能够对招式迅速反应,该慢时能够感受力量的变化、重心的转移,加上习武过程中会对同一个招式进行多次演练,需要学习者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能够从看似重复的训练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对武术学习有进一步的认识,更对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有进一步的体会,是一项会刺激大脑思考、帮助个人成长的体育项目。

2.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硬件条件不过关。

当前高校武术教学面临少器材、没场地的尴尬境地,有些院校真的是财力不允许,没有资金购进教学器材,而有些院校则是不想在武术教学方面进行投资,导致武术教学普遍器材陈旧、场地狭小甚或没有资金,使得武术教学流于形式,难有发展。

2.2师资条件跟不上。

目前很多院校的武术教师都处于紧缺状态,满足不了教学需要,教师疲惫不堪,学生也没有兴趣学习;还有便是教师的学历虽高,但是教学水平却很低,即便解决了师资紧缺的问题,对武术教学也没有帮助。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近年来为了达到国家对院校的评估标准,招聘教师时看重教师的学历,导致一些真正的武术教学人才得不到岗位,得到职位的又不会教,使得武术教学难有成果。

2.3内容陈旧,方法单一。

大部分院校的武术教学仍然延续多年的初级长拳及简化的二十四式太极拳,对其他拳脚功夫或器械武术根本没有涉及,不仅与学生身体素质不相适宜,对发扬我国武术的博大精深也根本没有帮助;在教学方法方面,仍采用以班级为主的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方便了教授,却难以收到效果,因为教师几乎不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无法决定其是否适合学习武术及适合哪类武术学习,导致一部分学生难以学出成绩,产生犯难畏惧心理,做不到因材施教的武术课根本不是武术教学,难以让学生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

2.4缺少技击格斗性。

武术本身除了防身健体等功用外,还有技击格斗的实效,不仅因为武术曾在军事战争中得到成长,更因为只有打出武术本身的进击气质,才能真正发挥活血行气、强身健体的作用。而在现实的武术教学中,教师没能很好地示范武术的进击性,导致学生只看到了武术的形式与套路,学起来是花拳绣腿,缺少力度,使武术教学变成了“舞”术教学,制约了武术的发扬光大。

2.5教材资源匮乏。

知识的学习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武术学习也一样,但是目前高校中武术教材过于专业,不适合没有基础或基础很差的大学生,为了避免纯技术教材的不适用,各个高校开始自编教材、讲义,不乏有的教师简单摘抄,而有的院校干脆取消了教材,将武术教学变成只有教师示范的体育课,这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2.6成绩计算方法不正确。

学生的体育成绩不仅要纳入到总成绩的计算中,还要制定正确的成绩计算方法,不能单单依据学生期末竞技成绩计算体育成绩,还应考虑受先天身体素质及接受能力的影响[3],有些学生的体育敏感度很低,但是他们比别的同学付出了更多努力,此时成绩若是单单依据最后的技能确定,难免会抹杀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放弃对武术的热爱,而武术的发展不仅依靠技能的丰富,更需要理论的完善,而这些学生就是那些可能在武术理论方面有所成就的人才,是值得教师培养的。

3.优化对策

3.1提高重视度。

一直以来,我国教育都重文轻武,注重对文笔知识的教授,轻视学生体育知识的获得、身体素质的提高,武术教学因此长期不受人重视。随着高校的教育改革,体育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高校领导对武术教学的认识也应该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只有认识上有所改观,提高重视度,武术教学才会受到应得的重视,拥有先进匹配的教学器材,在激发师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表明学校对武术教学的立场,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武术教学中,武术教学与研究现状自然会得到改观。

3.2改善师资水平。

高校不仅要保证足够多的教师,还要保证教师的业务水平。只有拥有足够多的教师,才能保证武术教学规模,充分发挥器材与场地的作用;只有教师文化水平及专业水平都较突出,才能真正教有所成,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武术学习的好处,才能真正推动武术教学的发展[4]。

为了保证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高校应该在校内不定期举办教师间的武艺切磋、校内武术教学方法研讨会等,发现学科的专业人才,并给予其展现的舞台,同时要组织武术教师定期进修,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保证教学能力与时俱进。

3.3丰富内容,改变方法。

目前高校教学很难真正实现一对一的单独辅导,所以应该在课堂授课的基础上,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强化对个体的指导,发现学生自身的特点,尽量通过分组分类的办法因材施教,同时要鼓励学生间相互切磋与交流,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在碰撞中自我矫正,还能增进学生间的感情,营造良好的氛围;或者引进视频教学方式,结合教师的讲解与示范,鼓励学生自我练习,相互较量。

教学内容方面,可以增加一些新鲜的武术形式,如剑术、散打等广受学生关注与喜欢的项目,充分利用我国悠久深厚的文化资源,丰富课堂内容。

3.4注重武术中的力量。

武术练习或是使用都应该体现出演练者的力量,针对目前武术学习只停留在招式与形式层面的特点,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武术比赛,让学生从实战中认识到武术的技击性、力量性,自主加强武术技能与能力的训练,发现藏在武术中的美感,自发地想学习,愿意为武术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3.5融入思想理论教育。

面对高校武术教材不合格的困境,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有关武术学习的指导性书籍,不仅有利于学生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可以深化学生对中华武术的认识。

加强武术教学中的德育,改变武术仅仅是一项体育项目的认识。“技击乃末技”,足以说明武术在我国文化体系中的作用从来就不是为了战争与格斗,武术像其他文化遗产一样有自己的思想理论系统,深入讲解武术中蕴含的宇宙哲理、人世道理,注重武术之“道”的讲授,将会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学习武术的必要性及好处,激发学习兴趣。

4.结语

武术起源于健身保健,发展于格斗技击,冷兵器时代曾在战场上大放异彩,却衰落于现代文明的繁荣之中,转而成为全民健身的首选,只是经过千年岁月的打磨,已经不复当年的光辉,残存下来的已远不及当年全盛期的精华,成了一种式微的传统文化,需要大众的保护。而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古老文明,无疑是现代大学生的重担,但是由于长久以来积压的问题,导致武术教学面临着备受轻视、师资不济的尴尬境地,不仅影响高校武术教学水平,更影响大学生对武术的认识与评价,不利于文化的承继[5]。本文从提高校方重视度,从而提高师资水平,进而改变课堂内容与教学形式等角度针对当前武术教学困境提出解决办法,希望能够对推进高校武术教学改革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丽娜.解析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2014(02):16-18.

[2]李岳.浅析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科技体育,2013(10):35-36.

[3]孟云鹏.我国高等院校武术教学研究现状[J].黑河学院学报,2013,19(10):79-81.

篇6

关键词:高校 古筝教学 问题 对策

古筝是一件伴随中国悠久文化、在这片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它形态优美,声色动听,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和追捧,很多人加入到了古筝学习中来。现如今,高校古筝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需要,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针对性的提出新的对策和意见,才能更有效地推广和发展。

一、高校古筝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学习古筝的学生很多,大多是选修的,由于是选修,这就导致了对古筝的片面化学习,只了解了大概,并不能了解古筝的历史意义。对于主修的学生,往往有一定的艺术基础,对于古筝的基础理论课和历史都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集体协作意识较差

在高校古筝教学中,往往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果却并不理想。这种模式并不适合高校的多人教学,由于学生的能力和天赋不同,导致演奏水平不一,同学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彼此之间配合不默契,没有良好的集体协作意识,使得在集体演奏中出现手忙脚乱或是紧张出错等,不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与发挥。

(二)学生缺乏发挥空间

在古筝的教学中,依然沿用老师教―学生学―学生上课―教师辅导的流程。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老师处于主宰地位,学生只能跟着老师的思想走,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造成应有的水平得不到发挥。

(三)注重技巧,忽视综合素质的提高

高校古筝教学中,通常教的是技术性的知识,比如指法的练习,演奏的技巧,对于我国古典乐器的艺术魅力呈现涉及较少。因此,造成了学生只会演奏,对其艺术内涵知之甚少,对其历史文化底蕴也没有了解,那么,学生只能成为技术者而不是艺术者。这种只重标,不重本的教学目的并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四)实践环节较差

当前,我国高校古筝教学实践机会较少,对于培养学生的演奏技巧比较注重,学生只了解了古筝的基础演奏,却未能进入到实际中进行演奏,往往会造成进入演艺场所不能良好适应,因为没有经验而紧张和不安,还有的面临突发问题不知所措等。实践机会对于培养学生独立能力和操作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对高校古筝教学突出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在学生刚刚接触古筝的时候,常常有好奇心,许多人把好奇心当成了兴趣,但是当深入接触才发现自己并不是很喜欢。这时候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可选取经典且优美的古筝乐曲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学生的想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古筝,而不是被动的承受理论知识,这样在教学质量上能够更上一层楼。

(二)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良创新

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的满足教学需求,因此教学模式需要改良和创新。摒弃单调呆板的教学形式,加入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比如说,情境教学法,采用代入式教学,将学生置入具体的情境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排除室外教学。当然,也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不足,采取多重激励,以促进学生的能动性发挥。

(三)重视课程排练,争取实践演出机会

高校古筝教学一般都是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法的传授,很少有学生能够有机会参加演出,所以高校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演出机会,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技术手法,也能够适应集体演奏的场面,增加团体协助能力,不仅锻炼自己的水平,也能够在实践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四)教材建设与时俱进

随着时展,古筝教学也应该有一个系统化的科学化的教材建设。许多学校在教材建设上,沿用以前的标准,选择了落后的教材,导致学生学到的技术知识跟不上潮流,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不能培养出创新性人才。因此,学校可结合实际编写教学大纲,制定规范化的课程题目,从学生个性出发,编制一套具有广泛性与逻辑性的教材,以促进古筝教学的创造性发展。

(五)提升师资力量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古筝教师整体素养并不是很高。由于古筝能够细微深入描述内心情感,因此,更需要整体素养来驾驭。高校老师在重视技巧的同时,也要加深对古筝这一民族乐器的特性加以了解,将自己融入到音乐的背景和情感中,进一步领路其中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学校可以组织古筝老师定期培训,学习当前流行的演绎技巧,许多老师一起交流学习,对古筝文化进行探索和考究,以促进师资力量整体上升。

三、结语

古筝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乐器,也是最具表现力的民族乐器,所以又被喻为是中国的钢琴。它是地地道道的华夏文化,自古就被视为传统的文人音乐,它不仅是一件娱乐身心的“器”,在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艺”,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韵和人文内涵。历代都有数不清的关于筝的诗、词、赋都深刻的说明了古老的中华古筝文化。但是现如今高校的古筝教学还存在很多弊端和缺陷,高校应该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从改变教学模式出发,逐步培养老师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切实培养人文素养,最终使得中华民族的古典音乐得以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浦凤.古筝集体课教学初探[J].教育探究,2007,(01).

篇7

关键词:翻转教学;教学模式;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7-0021-03 

在2015年的国际教育领域中,翻转教学是一个炙手可热的术语,作为一种创新的混合教学模式,它是复杂的、系统的、整体的改革,而不是局部的变革,它不是仅仅有了微课、平板电脑就可以实现的。翻转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慕课,它是基于各学科具体应用的学习平台,以“微课”为载体,通过学生看课、练习、交流、分组评价、邮件反馈五个环节,创设“一对一”课堂,真正实现“小课堂,大教学”。 

一、翻转教学的应用现状 

1.国外翻转教学的发展 

美国K12市场研究发现,2014年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超过60%,在美国高中,63%的学区至少在部分教室执行翻转学习模式,60%的学区使用灵活的混合模式,让学生在线上学习全部或多数课程,如果需要教师或辅导员可以面对面教学。与此同时,韩国公共教育机构也导入了Flipped Learning(翻转教学)基本设备,进行新一种方式的教育模式。从在线教育关注“老师怎么教”到关注利用教育技术手段支持“学生怎么学”,这个过程的变化,韩国相关人士称之为从E-learning到U-learning的转变。在韩国中小学课堂,Flipped Learning正在流行,韩国中小学在推行翻转教学过程中研究发现,学生单纯地通过听、读音在24小时后记忆剩下的比例在10%内,然而,与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后对知识的掌握记忆比例占50%,教其他同学时占90%。 

2.国内翻转教学的发展 

国内翻转教学的研究和实验刚刚起步,仍处于引进、介绍的阶段,有些学校开展了翻转教学的实验研究,同时,也有一些研究学者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但较多的是进行概念植入和理论分析,缺少实践应用。在教改实践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马秀麟教授团队基于实证研究,从调研翻转教学的概念和应用入手,尝试把翻转教学应用于大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并基于这一模式构建了有效的学习支持体系。最后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成绩考核与个人素质差异性检验,对翻转教学模式的应用方式、作用范围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和谈论。 

二、翻转教学的积极意义 

1.翻转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 

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可以自己控制节奏,不断地、反复地看,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有的学生原有知识储备较好,在课堂上运用传统的模式进行知识内容的教授,教师需要学进度与要求,所以,就会忽略学生的不同,因而不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用视频形式在课前观看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缺点,充分起到积极预习、学习的效果,是一种有效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翻转教学使课堂的内容得到永久存档,可用于复习或补课。它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 

2.翻转教学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可以使教师针对学习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同时,教师创设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充分的互动交流,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结果的整理和交流。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实际是一种助教和助导的角色,而不是像传统的课堂是教学的主导者和知识的灌输者。在课程进行中,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其中,不再是知识的被灌输者,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进而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有可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翻转教学是一种手段,它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它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它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它是学生课堂缺席,但不被甩在后面的教学模式。 

3.翻转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学生的学习既具有自主性又具有探索性,不适合采用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方式,而翻转教学可以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在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中,在资源丰富的课外学习中,得到较好的发展,无论是访谈还是问卷调查,都反映出使用翻转教学,学生认为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更清楚,学科能力有所增强,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支持度和满意度较高。相比中小学生,大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时间,更有利于翻转教学的开展,同时,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具有移动学习的设备,也具备开展移动学习的技能,从学生的角度,在大学中开展翻转教学不存在任何的障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将课堂内的宝贵时间用来开展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如何应对本地化或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学生能够随时访问在线工具和资源。 

三、翻转教学应用在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翻转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改进高等教育的教学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然而,在高校进行翻转教学,是否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实验反思、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的确使教师得以从重复的讲解和示范中解脱出来,并节省有限的课堂时间?是否显著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效率?笔者针对大连市的高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翻转教学在高校教学中存在如下的问题。 

1.翻转教学的应用过多地强调教学视频的制作 

翻转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求教师创建视频,这对教师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是一大考验,很多高校教师并不具备数字化媒体的素养和能力,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技术和理论学习,同时,很多院系无法做到前期设备的投入和后期课程的非线性编辑等工作,导致了视频的制作成为了教师的个人工作,加重了教师的负担,进而影响了教师开展翻转教学的积极性。“我做一个视频至少要花2个小时,后期的剪辑又要花费几个小时”有教师在调查中表示,做视频对老师来说是一件十分耗费精力的事情。从调查结果看教师制作手段简单,技术层次较低,暴露出视频画面不够清晰、镜头对象单一等问题。从内容看,教学环节缺少提示,缺少字幕,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加了难度。翻转课堂除了教学视频外,还有面对面的互动时间,与同学和教师一起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它不是视频取代教师。它不是在线课程。它不是学生无序学习。它不是让整个班的学生都盯着计算机屏幕。它也不是学生在孤立地学习。 2.高校教师在翻转教学中角色转化不足 

从教师的角度看,高校教师是否具备引导学生的职业素质?翻转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答疑来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在翻转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是被淡化了,而是从另一个侧面有所加强,它要求教师能够设计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完成作业、项目的情况来分析和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教师的教学形式从主动变为被动,从主导者变成引导者,这对职业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但通过调查发现在把学生放开后,教师活动指导不明确、不具体,茫然不知所措、独立于学习群体之外,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小组对话流于形式,没有评价、没有实质交流。在翻转课堂下,教师要发展、学习、研究自主学习的调控技能。把学生放开的课堂调控策略与教师讲授的课堂策略是不一样的。而高校教师长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自身的转变。 

3.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的效果难以把握 

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学习新的知识点,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是翻转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课则不讲新课而是直接讨论,翻转教学将教学由“教-学”模式置换为“学-教”模式,这对大学课堂来说,是绝对的“本末倒置”,因此,很多高校教师提出疑问。目前,在高校中很多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很差,教师上课讲解教学内容,学生还能有所收获,学生完成一定的作业可以有书面的显示,教师容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看教学视频需要学生利用自己的时间自觉地进行,教师无法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在观看过程中如果有问题也无法及时交互,会影响学习的效果。从学生的角度,学生认为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在视频观看上,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四、翻转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对策研究 

1.对教师进行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理论和技术的培训 

在翻转教学中,教师是辅导员、助学者、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需要掌握如下教学技能:微课程设计、学习单设计、根据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讨论式课堂教学组织技巧。教师在微课程制作中时刻注意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一个微课程只讲一个知识点;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有提示性的信息;微课程是整体教学中的一个元素,注意整体的设计;有恰当的提问;结束时,有一个总结;用字幕的方式做适当的补充;让学生养成在学习单的指导下看视频的习惯;在学习单上,将微课程与相关的信息资源联系起来;开始一门课程时,清楚地告知学生课程的学习方式、评价方式;让学生了解主讲老师的信息,激起对老师的好感;借鉴可汗学院的教学方法、理念、策略;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对高校教师开展针对翻转教学所需的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可以增强教师的自信心,让他们游刃有余地开展翻转教学。 

2.有效控制学生的课前学习 

开展翻转教学的教学内容往往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习难度较大,合理有效地导入学习及高质量的教学视频制作是必不可少的。学生课前的学习活动是自主的,但并非是自由散漫的。可以有效地利用信息平台,统计学生观看视频的时间和情况,从而很好地了解学习情况。教师必须对学生课前的学习采取有效的管理,比如:可以针对课前学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以及学习问题,并记入到课程考核的指标体系中去,使课前的视频学习不流于形式,使部分学习动力较差的学生也能保证视频学习的效果,有利于课堂讨论教学的开展。对于学生在课前视频学习中的问题,应建立一个能及时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疑问的机制,例如:将问题记录在网络学习平台上,或者学习平台中嵌入及时应答辅导工具,规定在固定的时间可以相互交流,或者邀请专家答疑。 

3.认真设计课堂内的教学过程 

翻转教学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包括“知识传递”与“知识吸收”两个部分。“知识传递”部分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的,“知识吸收”部分则以教师指导下的课堂交流,学生探究为主。课堂上教师如何利用“多出来”的时间将极大地影响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教师通过交流平台中学生的疑问、课前评测结果、学习单,总结出有针对性的探究题目,对课堂学生的活动(独立探究、协作学习、成果交流汇报、评价)进行设计。在翻转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有效地设计交流,解决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真正在教学中做到自主、个性化学习,那么,一段时间后,各层次的学生的成绩皆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在翻转教学课堂中,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时要鼓励学生在踊跃发言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想法与同学分享,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综合评价是翻转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对学生记忆理解阶段和应用分析阶段的评价,从中可以发现教学准备阶段的不足,综合评价强调将学生课下的学习和思考组合成一个整体,拟定一项操作计划或者概括一套抽象关系,综合评价强调创造力,需要产生新的模式或结构,教师根据综合评价和学生反馈对课外教学设计进行完善。认真设计课堂内的教学,才能够保证学生做到知识的充分内化。 

五、结束语 

国内已经积极地开展翻转教学这一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应用和研究,一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翻转教学非常适用于高等教育,重新调整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在大型导论课上有更多参与课程以及与同学交互的机会,教师也能通过关注教学内容,尤其那些对学生有挑战的内容,从而更加有效地利用时间;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很多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在高等院校运用翻转教学,更新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高校教师都要研究的课题。翻转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创新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伍大清,阳小华,刘志明.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实战化教学模式构 建[J].计算机教育,2015,(05). 

[2] 张文,马秀芳.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信息技 术,2015,(03). 

[3] 杨斌,王以宁,任建.美国大学IPSP课程混合式翻转课堂分析与 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5,(02). 

[4] 刘艳斐,乜勇.“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 (02). 

[5] 吴鹏泽.基于视频公开课的翻转课堂教师培训模式[J].中国电化 教育,2015,(01). 

[6] 叶青,李明.高校传统教学与翻转课堂对比的实证分析[J].现代教 育技术,2015,(01). 

[7] 陈倩,李娇娇,汤才梅.翻转课堂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研究[J].软件导刊,2015,(01). 

[8] 刘小晶,钟琦,张剑平.翻转课堂模式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的 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8). 

[9] 黄琰,蒋玲,黄磊.翻转课堂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4). 

[10] 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J].现代教育技术,2014,(04). 

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校教育;问题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

案例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以“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老三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让学生扮演具体的角色,动员学生的参与热情,唤起潜藏在学生身上的无限的思维和能力。与此同时,通过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的互相交锋和彼此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案例教学能力与效果却不容乐观,常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一、正确选取教学对象

通常情况下,案例教学的对象应当是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应用型专业本科大三、大四学生或硕士研究生。而在具体的实践中,很多高等院校比较普遍的将案例教学应用到普通本科生的课程教学中,特别是用于大一、大二学生的相关课程教学当中,这是一大误区。

在课堂实践教学中我发现,高等院校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全面性、准确性、完整性是与理论基础的掌握程度和实践经验的多少呈正相关关系。而对于普通本科生,在没有较为全面地掌握学科理论基础知识和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大多数只能停留在一片主观臆断或凭空想象的层面,这完全与案例教学的初衷是相背离的。

所以,在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当中,要尽量避免以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学生为对象,同时也要注意所选案例的内容与学生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一致性和关联性,并且要尽量将有着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以使案例教学有效引发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信息处理与分析方法、不同结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二、案例教学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案例教学的目的不应是简单地以教师为主传授知识,也不应是进行过多的理论诠释或政策解读,更不应将教学重点简单地放在老师对学生的“教”上,而应该着眼于老师和学生、特别是学生和学生相互之间彼此互动的“学”上,以及由学生创造性思维而产生的各种观点与思路。由此,要想成功地实践案例教学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必须更新原有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转变原有的角色。教师不再是单向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应由原来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主动意识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应该走到学生中间,主动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环境氛围,强调全员参与性和主动性,并应亲自参与到案例的讨论中去,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转变,让学生感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与此同时,教师应在案例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要有效地组织和控制课堂教学秩序,引导学生案例的认识、理解、思考与分析,开拓他们的视野,逐步克服学习上的依赖心理,努力加强学生各主要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只有注重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和教师作用的主导性,才能体现教学的和谐性,由此才能保证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三、不可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案例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的确发挥了传统教学法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但是如果一味地使用案例教学法,而排斥传统教学法,忽视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方面的重要性,就会陷入认知上的误区。

案例教学是不能孤立于传统的理论教学而存在的,它的实施必须以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为基础。学生只有在掌握一定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情况下才能展开富有成效的案例分析与讨论,从而保证对案例分析的科学性,而不易偏离教学目的。并且,案例教学在知识系统性传授方面本身也有其局限性。一般情况下,案例所反映出来的知识是零散的、不全面的甚至是隐晦的,对于没有掌握相关理论的学生而言,要能从案例中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课程知识,可想而知难度是比较大的。如果单纯运用案例教学,则很可能是就事论事、以偏概全、以单一现象解释普遍原理,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忽视理论的先决条件,生搬硬套,歪曲理论本身的内涵,由此导致案例教学法与其实施的目的产生偏差。所以,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都是知识传授的一种方法与模式,在共同服务于学生能力培养这一大的目标前提下二者具有殊途同归的估值追求。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须注重传统教学方法对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这是案例教学的基础,不可忽视。

四、选取适当的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都是为特定的教学目的而编写,所以在对于不同专业的同一课程、不同的教学目的的案例进行选择时,必须慎重,否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导致案例教学的失败。在选择案例时,要综合考虑案例编写者的出发点、着重点和意图。对于诸如以方案选择、过程推理、人物线索、故事情节等不同的着眼点的案例,其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的,也会相应地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案例的选择必须以课程的教学大纲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在选择案例时,需注意所选案例的问题意识、理论背景、写作风格及篇幅长短。案例教学的目标是启发学生对现实存在问题和现象的思考、争论及进一步探索,其核心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所选案例中所包涵的各种鲜明的、强烈的和错综复杂的问题则是引发学生争论与思考的出发点。不同主题的案例强调不同的背景,也体现不同的课程理论方面的要求与目的,故要分清案例的出发点和案例教学的目标。对于诸如应用某些理论观点用于决策或判断的、阐发某些理论的应用估值的、质疑某些理论并引导学生发散性反思的、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思考的、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各种不同的案例,在教学中的适用性有着很大差别,这也是需要加以注意的。

五、教学场所的特殊要求

案例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来说,教学场所也有不同的要求。案例教学法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可能还需要实施诸如分组讨论、辩论等具体的教学方法,所以案例教学对课室及其各个教学要件布局等是有特殊要求的。首先,实施案例教学的课室不宜过大,课室过大或人数太多则会影响讨论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教室以可容纳30-40人左右为佳,教室的形状最好是四方形或半圆形,无台阶。其次,课室的布局应该是开放式的,而非传统的讲台和课桌布局。课室布局应能支持诸如大班听讲、个人学习、小组协同学习、学生演示、辩论等不同的教学模式,最好是可移动的桌椅,便于变换布局以配合不同的学习活动,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例如,讲台最好摆放在中心位置,课桌围绕讲台呈发散状分布,注意分组排列,教师和学生最好在同一个平台且能在教室内自由移动,以消除隔膜。再次,课室必须配备多个黑板、软板、投影、幻灯机、活动挂布等各种辅助设施,便于学生个人或小组发表和分享对案例的看法和见解。课室应配有获取在线信息的设备,便于学生获取所需的数据,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应用课外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加强了学生对案例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六、重视教学质量评估

案例教学质量评估是与课堂教学相联结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设计的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案例教学中不可缺少关键部分。在案例教学中,有些教师在案例的选择、案例教学的课堂实施等方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而忽视了对案例教学效果评估的重要性,这是案例教学的一大误区。

在案例教学的质量评估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估,也要重视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估。在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时,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采取评估主体应多元化的评估体系。要一改过去评估主要由专家、管理人员和同行教师评估的传统评价方法,重视学生评估的作用,把学生对教师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和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估纳入整体得评估体系中来;在教学质量评估方面,应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从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目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方法的应用、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以及教学效果和发展教学的创新能力等方面综合考察。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方面,要改变原有的以传统试卷和考试成绩为主要工具的考核方法。应重视进展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原则,在评估指标体系中既要有反映过程因素的指标,还要有反映效果因素的指标,从而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动态的、全面的考量。在考核方式方面,应采取诸如口头考试、文章、报告、实验、工作现场评估、作品选集、自我评估等能够反映学生不同层次学习效果的评估方法,综合反映学生在学习中所体现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从而实现对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不同层次的学习成果的整体评价。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提高高等院校课程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要使案例教学法能更加有效地应用于高校教育,应尽可能地避免出现一些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方能使得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秀芝.案例教学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6(12).

[2]赵园.案例教学的误区及矫正[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

[3]苏立峰.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金融教育研究,2015(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