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 09:31:5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生物探究方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效果差别很大,这就需要我们对探究性学习方法的现状、困境及实践效果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在反复的思考、实践中寻找探究性学习方法应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中生学习效率低的最大原因就是学习死板,不会想着学,要么跟着老师学、要么跟着课本学,在教学参与中没有自己的想法和学习行为,很多时候学习是“被逼无奈”.这就需要先培养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影响下对知识进行探究,从而掌握知识、应用知识.
一、探究性学习方法应用思想上的困境与对策
高中生物教学先要突破探究性学习方法思想上的困境,才能使学习有意外的收获.例如,《分子与细胞》教学中,每一个模块的学习都充满了趣味性、神秘性,若学生具有知识探究的意识,教学内容不仅会很简单,而且知识也会很丰富.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欠缺探究性学习的思想.第一,不去想.在《分子与细胞》的预习、课堂和复习中,学生的思想都是跟着老师走,被迫接受知识、记忆知识,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参与状态.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去想,纠正学生在生物教学中的思维惰性.第二,不会想.在该模块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只停留在知识的表面,思维方式不够灵活、不开阔.针对学生思维的这一困境,解决的最好方式就是应用任务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入研究.第三,想得乱.如一个学生这样想:既然生命是由分子和细胞构成的,那么是不是可以分解成分子和细胞进行传输,这样人就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瞬间到达另一个空间.想的虽不错,但太空虚,这就证明了学生在教学中的想缺乏方向和实际意义,对探究性学习并没有多大意义.教学中老师应该客观看待学生的思维模式,利用好的一面(如学生想象能力强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学习,构建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思维模式.
二、探究性学习方法应用实践的困境与对策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通常通过留作业、讨论问题等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尝试,但往往由于方法不对而产生很多困境和难点.第一,通过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在课堂提问时,学生往往用“沉默”来应付老师,课堂讨论比讲课时还安静.在这种形式下如何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效率?在实践教学中总结、反思教学行为能够获得有效的对策.又如,《物质的跨膜运输》中的《渗透作用》教学中,由于半透膜学生难以得到,所以渗透实验难以预习,这时教师可用任务布置法先给学生指明预习的方向,学生在课前会对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思考,即使不做实验也会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相关信息、资料,同样可以达到预习效果.第二,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探究式学习效果的提高.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学生也可向教师提问,对教师给出的答案提出质疑,师生共同探讨知识的难点及应用等,这对提高教学效率很有帮助.如教学中,教师可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学相关的问题,如其他学生和教师都答得不好,而该生又能给出合理、精彩的答案,可以免去其部分生物作业,或给予其他方式的鼓励,这既是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使其学习生物的眼界更开阔、思维更敏捷.第三,利用生物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例如,老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方向加入很多有趣的知识,如基因、对于生命的最新研究、科幻故事中涉及分子与细胞问题讨论等,这样学生的生物学认知面将会非常的开阔,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也不会很吃力.又如,在《走进细胞》教学中,先由具体的生命体讲到生命的构造,再由生命的构造引出细胞,如同先将一个美丽的湖泊展现给学生,可应用多媒体、图片等,让学生了解奇异的生命存在的形式,然后在让学生看到生命的源头,了解到“细胞”,这时,“引领式”的教学突然中断.再结合教材、科学研究、科幻故事等,将微观世界的生命展示给学生,逐渐的激发学生探究其中联系的渠道,即便是凭空想象,他也有其根据和道理,以这样的方式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渐的减少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更为开阔,学生探究的方向和领域才能更为广阔,其探究学习的兴趣才能养成.
三、探究性学习方法应用学生参与的困境与对策
在生物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挥汗如雨”地讲,学生“昏昏欲睡”地听,这充分证明了学生的参与不足.例如《生态环境的保护》教学中,这节内容简单,但覆盖较广,通过学生探究式的自学完全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第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例如,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示细胞及细胞结构,再演绎细胞组成的生命,然后再将生命的形式丰富化,引出生态环境和人的生活等,通过多彩的生命世界的展示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使其向着老师引导的方向进行知识的探究学习,再通过“快镜头”展示,让学生对环境生态产生研究兴趣,从而对污染、环保等有更深的了解.第二,翻转课堂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的深度.例如,教学前让学生围绕环境、生态等问题自选话题,准备课堂上的讨论和辩论,这样学生自身、小组成员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认真的进行研究性学习.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先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再引导其对知识点进行探究性的学习,通过课堂引导等方式完善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和模式,然后再在总结、评价的影响下使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持续保持,从而不断的优化生物教学过程.
作者:周婧 单位:江苏省睢宁县李集中学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比起其他任何学科都理应具有更为突出的鲜活性、生命性和动态性。它能使学生从生命现象中更多地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运用生物学的有关原理解释或解决生物界存在的问题,自主选择、探究学习。因此,探究式教学日益成为高中生物课堂改革的重要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把握时机,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探究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讲为主,而在现代的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特别是在探究式教学中,更要以学生为主体,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要更好的开展探究,合理的把握时机也是至关重要的,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和知识点的适当视角作为提问的切入点,是合理把握问题探究时机的关键,一般情况下是以知识的重点、难点和新旧知识更新和衔接处提出问题,问题要具有一定开放性和思维容量。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转变观念, 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造最适宜的课内外学习条件。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自主参与。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向,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适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愿望。在教学中,要注重善于引导学生参与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教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除了指导学生读书、预习、看书、提问外,还要指导学生领悟每堂生物课的教学目标,学会区分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去分析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使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培养自学的能力。
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回答每一个问题,因此提问要做到分层,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发言、讨论中,这样不仅能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有所获。
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 可以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 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学习的心理倾向, 激发学习的动机。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感知问题,让其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掌握新知识。因此教学中,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恰当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和问题意识就尤为重要。例如新课的导入以“探究”为起点,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植物的矿质营养”教学中,实施“情景―问题”驱动式自主探究过程:①由旧知识导入: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哪些?②铺设情景:这些化学元素为什么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③展开探究:讨论的最终答案是运用溶液培养法,确定具体的矿质元素。
利用学生凭借原有知识解决不了的问题设置问题情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内容介绍一些生物现象或有关生物学问题,要求学生用原有知识解答。如在学习“基因连锁互换规律”时,教师可先介绍果蝇的2对相对性状,要求学生试计算测交后代表现型和比例。学生会利用已学过的“自由组合规律”得出4种表现型。这时,如果教师向学生出示不同的实验结果,学生就会受到启发――必须学习新知识才能解释。这样设置问题情景,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实施探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一、把握时机,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探究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讲为主,而在现代的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特别是在探究式教学中,更要以学生为主体,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要更好的开展探究,合理的把握时机也是至关重要的,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和知识点的适当视角作为提问的切入点,是合理把握问题探究时机的关键,一般情况下是以知识的重点、难点和新旧知识更新和衔接处提出问题,问题要具有一定开放性和思维容量。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转变观念, 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造最适宜的课内外学习条件。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自主参与。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向,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适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愿望。在教学中,要注重善于引导学生参与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教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除了指导学生读书、预习、看书、提问外,还要指导学生领悟每堂生物课的教学目标,学会区分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去分析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使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培养自学的能力。
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回答每一个问题,因此提问要做到分层,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发言、讨论中,这样不仅能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有所获。
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 可以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 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学习的心理倾向, 激发学习的动机。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感知问题,让其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掌握新知识。因此教学中,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恰当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和问题意识就尤为重要。例如新课的导入以“探究”为起点,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植物的矿质营养”教学中,实施“情景―问题”驱动式自主探究过程:①由旧知识导入: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哪些?②铺设情景:这些化学元素为什么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③展开探究:讨论的最终答案是运用溶液培养法,确定具体的矿质元素。
利用学生凭借原有知识解决不了的问题设置问题情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内容介绍一些生物现象或有关生物学问题,要求学生用原有知识解答。如在学习“基因连锁互换规律”时,教师可先介绍果蝇的2对相对性状,要求学生试计算测交后代表现型和比例。学生会利用已学过的“自由组合规律”得出4种表现型。这时,如果教师向学生出示不同的实验结果,学生就会受到启发――必须学习新知识才能解释。这样设置问题情景,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实施探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在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可围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合理假设,并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可以说这一环节是整个探究过程的核心环节,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合作精神。具体实施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启发。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盲目设计方案,运用教师的知识和经验缩小学生的探索范围,节省时间。同时要注意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例如,在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时,如何设置单一的光照变量?根据什么预测实验结果?各小组进行讨论,从理论上论证是否可行。方案确定后,各组进行实验论证。由于所设计方案是学生自己的拟定的,学生的兴趣很高,学生更加认真地完成有关的实验论证过程,认真地记录实验结果。在学生对实验的讨论过程中,教师不需要任何引导和启发,以免阻碍学生思维,只要求学生一边讨论一边改进。教师也可以参与讨论,但对学生所提方案可先不作评价,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这样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很快得到问题的答案,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探究能力也得到培养。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教师的理念以及由此理念而产生的各种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探究式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基础、关键和保证。“自主探究”教学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图式,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钻研和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生物 探究性学习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忽视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技能,因而出现了所谓的“高分低能”和书呆子现象。探究性学习正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而推出的有力措施和新的学习模式。探究性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模式,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教师、课本、教室三中心”教学观念,改变传授型的教学方式,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
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除了在生物课堂上实施探究性学习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之外,近年来,为适应探究性活动的需要,我在生物课外科技活动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上也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1、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拓宽探究思路
探究学习的开展源于“探究”契机的出现,即问题情境的创设。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从而激发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究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学习活动。生物教师创设的生物问题探究情境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生物教师应该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创设出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真实新颖的探究情境,开阔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将课改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
(1)、利用生物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各种生物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利用实验内容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探究化学现象的内在规律。
(2)、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应该自始至终将解决学生从不知到知,从错误、片面、肤浅的认识到正确、全面、本质的认识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这条主线离不开师生之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双边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构建目的明确、价值率高的问题,通过找出教材内容中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激发学习兴趣来构建问题情境,学生情绪高涨,参与意识非常强烈,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训练,让学生在思维的偏差中自找反思,逐渐产生顿悟,顺利完成对知识的意义构建。
2、塑造鲜明的探究个性
没有个性就没有探究,探究过程往往表现出鲜明的个性。教师应该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同时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及特长。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教育,引导学生发展具有探究性的人格特性,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发挥特长,给学生留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和自由发展空间,塑造鲜明的探究个性。
(1)、注重科学方法
生物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生物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经历科学、体验科学、理解科学”去做一个个有典型意义的探究活动。为此,许多的教学方法相继推出,如启发式教学、发现式教学、探索法教学等。在这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探究性学习正被人们愈加重视。它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显现学生的学,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创新。其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问题意识、人际交往能力、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以及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而不是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掌握。但是,生物学科方面的探究式教学和实验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将两者相结合进行生物探究式实验教学者更少。教材的改革中相继出现一些“培养学生探究素养”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探究式教学”。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
创新是人类现代社会发展的前提,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标志和根本任务,而在创新过程中直接影响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动手能力,才能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尝试.
第一、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和把握,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从思想上到教学中都要更新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统的单一接受式教育,难以让学生获得体验、研究和发现的机会,因此,新课改提倡由单一化的个体学习向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转变.
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实现的.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使之具体化,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科学地确立教学目标和操作实施过程,使课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主体参与与多层次进行探究活动,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目标.
第二、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或简化复杂事物、过程,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学习相关的操作技能,新教材增加了一种新的探究活动——“模型建构”。建构模型的方法,是科学方法和探究能力的要求,模型建构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使他们从实践的成功中获得喜悦,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各种技能。
第三、初中生物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生物教学课标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作了笼统的规定,即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有关生物实验的技能和能力达到初步学会和学会两个层次.教师可结合具体实验,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然后让他们主动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这样,就可使学生加深对实验全过程的认识,提高实验课的效率,也可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关键词】初中生物 活力 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20-02
在新课改内容的具体要求下,各个学科都在进行着一场空前的教学改革,为了将教育改革落到实处,就必须从实践教学抓起,尤其是课堂教学首当其冲。单一的教学模式发生转变,使课堂教学环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将学生的学习态度被动变主动,既是教育改革的目的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情境创设法在课堂教学当中所起的作用,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是使初中生物课堂充满活力的有效方法。
一、情境创设法教学的作用
情景创设法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创设的真是环境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力,使学生们能够在贴近生活的情境当中互相帮助,快乐的学习,同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创设的特定情境,可以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情境创设法在教学环节的实施中,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情境创设法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方法,从中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使初中生物课堂充满活力。
二、情境创设法教学的实施
情境创设法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实施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达到即在活动当中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将教学内容穿插其中,实现高效教学。情境创设法的实施要在现有教学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时间,引导学生进入创设的情境,营造舒适的、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情境创设法一般包括欣赏图片、观看视频、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了解人物故事和分角色扮演等方式将教学内容与情境完美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将情境创设法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努力打造充满活力的初中生物课堂。
1.图片创设情境
大自然中的万物无时无刻不是千姿百态,而往往这些自然界的奇观最能吸引人们的眼球,激发起人类探索的欲望,所以,搜集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并且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在上课之前进行放映或者穿插在课堂教学当中,都会起到调节学生学习状态,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比如说,在讲解“花的结构”的有关内容时,就可以查找各种与教学有关的图片,以独特、另类的花为搜集的重点,例如生长习性怪异的食人花、雌雄同体的两性花小麦、致命的罂粟花、世界上最小的开花植物无根萍、世界上最大的大王花等,通过对特殊花朵的鉴赏,除了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了花的结构,加深印象的同时实现了高效学习,使初中生物的课堂充满了活力。
2.视频创设情境
要想让创设一个系统性的情境,视频创设情境就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切合课本知识点的视频并不容易查找。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注意力呈高度集中的状态,更有利于学习,所以,要搜集适合的视频是视频创设情境的关键。比如说在讲有关“食品安全”的有关知识点时,可以选择更具说服力,更加官方的视频,新闻报道,公益广告,系列讲坛都是不错的视频资源,《焦点访谈》一直都是影响力最大的节目,报道的时间更具真实性,所以也就更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孔雀石绿、苏丹红鸭蛋、三鹿“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事件、瘦肉精事件等诸多报道视频当中选取一个事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放映,让学生在视频当中了解食品安全在人们生活当中的重要性,并且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杜绝食品安全问题再现。通过视频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构建充满活力的初中生物课堂。
3.人物故事创设情境
生物学史中不少的名人趣事都可以拿到课堂教学中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可以通过故事的讲解吸引学生,让学生带着趣味学习,也能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的氛围。在讲“物种起源”的有关内容时,必不可少的就是达尔文的故事,达尔文是伟大的科学家和生物学家,他从小就对花草、昆虫、鸟兽非常感兴趣,他会观察母鸟孵小鸟,把钓到的鱼养起来观察,他还会捕捉蝴蝶、蜻蜓等做标本,有一次,达尔文为了观察小鸟,就一动不动地站在树下,很长时间过去了,一只松鼠把他当成木桩,竟然顺着爬上了他的肩膀。他不懈的观察和研究,获得了大量的材料,为他提出的“进化论”和“物种起源”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达尔文的故事,老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物种起源”学说,还要让学生学习达尔文善于观察细节,善于总结,大胆推理的精神,探究精神是生物学习过程中的关键,通过故事既使学生知道了“物种起源”学说提出的背景,又阐述了生物学习的重要精神,使初中生物的课堂多姿多彩,充满活力。
4.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课堂教学当中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设计课堂小活动,鼓励学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在适当的课堂教学内容当中穿插角色扮演的互动环节,可以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舒适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培养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增进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初中生物的课堂充满活力。
情境创设法是使生物课堂充满活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只有将情境创设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有效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利用有限的教学设备,运用图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生物史上的名人传记,通过分派角色,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角色扮演进行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初中的生物课堂充满活力,实现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汪京芳.学好初中生物的策略[J].生物技术世界.2013(11)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分析与探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在强调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对高中各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提出了更新的要求。生物教学也同样受到课程改革的影响而面临着不断创新的挑战。教学改革是一个要不断变化、不断进步的系统过程,教学理念的形成也需要长时间的分析和综合,要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的基本目标,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的主体观念和地位的改变等多方面去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但高考指挥棒一直在无形中指挥着高中教育教学的方向,控制着学科的地位和发展。高中生物课程的处境同样不容乐观,受教师和学生对生物课程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方式和方法的应用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问题,主要有:
1.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
因学生在年龄、兴趣、性格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影响了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以致于基础薄弱。学生从初中升学到高中,生物课程内容往往缺乏有效的衔接,造成学生知识面的脱节,无法使学生对生物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2.教师知识更新慢,教学理念陈旧
教师在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运用以及学生生物能力培养与教学空间拓展等方面的积极性不高,探索不够。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注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只强调和重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而忽略了生物实验的教学环节。而且,教学案例陈旧老套,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3.实验条件不完善
受学校综合条件的影响,很多学校存在着生物教学实验条件不完善的现象,实验设备陈旧,教学配套设施跟不上教学的需要。有的学校甚至不配备实验教程和实验器材,根本无法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操作实验,学生无法进行动手操作,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无法通过实验操作来深刻理解,加深印象,影响了教学质量。
4.教师和学生对生物课程重视不够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目的非常明确。相对于高中阶段的各个科目,生物科目在高考中的分值远远不及数、理、化及英语课程。即使在强调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生物课程也没有达到与数、理、化及英语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教师特别是学生的意识中,对生物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以至于教师投入的精力有限,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兴趣偏低,生物教学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
二、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改进高中生物教学的方法和理念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高中生物教师已基本适应了以高考为衡量标准的传统教学模式,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素质水平、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生物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任务的确定、教学课时的分配、教学活动的安排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有效地尝试。
1.生物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
交流
一个教学过程的完成,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过程的结合,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处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思维观念,要让自己置身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善于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允许教师与学生之间、本班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同年级、不同班组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样,同学们在讨论中互相学习,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地位上互相交流,能够消除课堂的紧张气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发散思维。
2.生物教师应重视自我培训,提升素质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高中生物教师必须重视知识的更新和学习,以适应新课程的标准和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对教师来说,素质的提升不仅仅是对生物课程相关内容的准确把握,同时也包括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运用。在生物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不断更新的知识,面对的是年龄增长、对知识需求越来越多的学生。要组织好具体的教学活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就需要教师树立学习意
识,讲究新方法,掌握新知识。因为,教师的主要职责不仅仅在于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进行对与错的判断,而且更多地在于及时发现学生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更加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因此,作为高中生物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学习和更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能力。
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注重教学效果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对理论、概念及结论进行分析,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简单灌输,而忽略对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往往使学生受“结论式”的教学模式的影响,被动地接受教师对知识的传授,教师传授什么就是什么,使学生难以在学习中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不适应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必须重视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自主性学习是一个不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过程,教师要抓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轻松、开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注重实验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则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学校应重视生物实验课程的建设和投入,包括建立实验室、提供实验器材、配备专门实验管理员、保证经费支持等。在生物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学校要做好具体的组织工作,要求生物理论课教师和实验课教师共同配合,精心设计,指导学生进行同步实验,并要求学生对实验所得的结论写成实验报告,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阔学生视野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中课程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要求,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学媒体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教学工具,成为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形象地展示微观世界,弥补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董骁.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研究[J].新课程,2011(5).
[2]薛冬云.对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成效的探究[J].科教导刊,2010(6).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学方法
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生物则让人了解自然万物。一直以来,初中生物学由于不参加中考,通常不被学校领导、教师及学生重视,甚至没有专门的生物老师,往往由其它老师代替,处于副科的尴尬位置。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初中生物的内容广泛,不仅研究所有的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还与生命轨迹周边的环境紧密相连,为医疗、农牧业、环境保护等奠定理论基础。良好的生物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主要手段,可让学生学有所乐,乐而能学,从而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生物课本知识,其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一、生物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
生物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包括教师教学的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由于生物课是一门涉及观察、实验、理论和思维相结合的学科,由大量图片和文字组成,较之其它学科,缺乏故事性和趣味性,较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良好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生物教学方法是实现生物教学内容、完成生物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
2)是连接教师、学生以及生物教材的纽带;
3)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二、初中生物教学的几种方法
1)注意新课的导入技巧。由于生物是副科,不被重视,老师通常是照本宣科,从头至尾照读一遍了事,甚至安排学生自由学习,根本毫无教学技巧可言,容易让学生忽视生物课的存在。教学实践证明,注意生物新课的导入技巧,是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发现问题的重要方法。如在下一堂课将讲述《花的结构》时,先提出“花儿为什么这么红”、“花有几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等问题,然后在正式讲课时要学生举手回答,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或者在正式课堂开始时,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通过图像直接了解花的结构、种类等;或者利用实物进行讲授,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个好的导入技巧,往往会加深他们的学习印象和了解程度,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
2)加强实验的动手能力。伽利略曾说过:“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通过加强课堂实验的动手能力,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好生物教材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水平。生物课是一门实验性颇强的学科,既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共同做好课堂实验的演示,由老师讲解实验的具体内容、目的、流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并加强学生的配合能力;二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上台自主实验演示,教师则在一边稍加指导和讲解,培养学生的亲自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动手中掌握课本知识,在实验中提高学习兴趣。如《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即可进行这样的课堂互动,通过对整个实验过程的探究、分析和归纳,可以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3)提倡课堂的质疑精神。孔子曾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意思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怀疑精神,只有懂得质疑,才会思考,才会学习。只有出现学生不断地质疑,才说明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体现地是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蜕变过程。孟子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完全的相信教师授课和课本知识,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水平。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有学生所知的生物,也有学生完全陌生的生物,只有在不断地思考和质疑中,才能让学生学习思维的不断深入和学习思路的不断拓展。生物教师则要倡导这种质疑氛围,阐述质疑在学习中的重要,并提供一个和谐、自由的交流平台,对善于提问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对初次提问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对提出的问题,要认真仔细地回答,让学生在质疑和思考中掌握知识的多面性,在鼓励和表扬中享受学习的成就感。
4)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萨迪曾说:“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生物教师利用课堂时间开展课外活动,跟实验教学一样,都是提倡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动手和思考,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和巩固课堂知识。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把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理解课本知识,让学生中课本知识中观察生活现象。如在学习《叶的形状》这一节时,可以带领学生进入校园附近的树林,让学生根据实物认识叶片、叶柄、叶托及叶脉等组成部分,并教会学生如何制作叶片的标本;在学生《光合作用》一章时,把学生带出校园,让学生在空气新鲜的环境中体会光合作用对动植物及人类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结束语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教学方法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但“教无定法”,只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生物学与化学、物理和数学渊源颇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注意各学科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 关键词 ] : 引发、探究、方法
探究性教学是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形成新的师生关系,即改变过去传道“为导航”,灌输知识为“问题探究”。在探究中,使学生亲自经历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引发学生科学探究呢?
一、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于中学生来说,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要依赖于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料要具有指向性和探究的可能性。特别是现实的背景资料最容易引起学生的认识心理冲突,动摇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嫁接”一课,在课本的实践活动中却有一草本植物的嫁接(以蟹爪兰的嫁接为例)的方案,学生对此提出了疑问:蟹爪兰是草本植物,没有形成层,怎么可以嫁接呢?嫁接后是怎样成活的呢?是不是教材出错了?又如:在“生物的遗传”课前,让学生调查自己的父母的一些特征,如眼皮的单、双,有无耳垂等,并试着加以解释。上课伊始,学生汇报了自己的调查结果。但谁都无法正确解释,学习的积极性因而空前高涨。科学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应用学过的生物知识分析解决现实中的一系列问题,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提出问题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养成动脑的习惯。
二、指导性分组实验,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以获得探究的基本方法。
1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
启发学生自行获取知识,不能把实验变成“一讲、二看、三示范,按着课本做实验。”这种冲徒式实验而应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教师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精心设问,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如:《呼吸》一课,要求学生用实验研究吸入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设计实验。
( 1 )教师可先提出启发性问题:要研究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现在我们没有这两种气体,该怎样做?然后启发学生用化学上的知识来收集呼出的气体。
( 2 )启发学生回忆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让学生根据它们的特性,观察桌上的实验材料,进行小组讨论,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 3 )汇报实验方法:
A 、向两瓶气体中倒入同样多的石灰水,然后摇晃,观察两瓶中的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B 、向两瓶气体中各放入点燃的蜡烛一只。观察哪支蜡烛熄灭。
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加强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发现视野下有一较大的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图,但在图像上有一污点,影响了观察。
( 1 )在不调换目镜和物镜的情况下,如何判断污物在何处?写出判断的操作步骤。
( 2 )如果污物在装片内部,在既不允许重新制作装片,又不能揭开盖玻片的情况下,如何清除污物?
( 3 )在显微镜不易找到细胞膜,要想看到细胞膜该怎样做?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探索实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总结规律,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