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小学音乐教育叙事8篇

时间:2023-06-29 09:31:4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音乐教育叙事,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音乐教育叙事

篇1

接到参加培训的通知是在开学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一上午,颇感意外。一是才刚开学,我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才刚开了个头;二是上学期四月刚参加过市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总结里的中小学骨干音乐教师培训,才时隔不久。15日,真的要感谢学校领导又给了我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

9月14日上午8:30分,开化音乐教师一行8人来到了衢州中专教育培训中心,大家都期盼着这次培训能给自己带来收获。果然,一来到教室里,黑板上大大的几个字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总结范文“欢迎乌克兰专家光临指导!”就让我们激动不已。难道是有国外的专家来?是给我们授课还是讲座呢?带着猜测我们静静的期盼着。不一会儿,市教研员祝老师领着三位“老外”走进了教室。原来是尼娜,浙师大的合唱指挥教授,在今年的青歌赛上我就在电视上见过她,钢琴伴奏是她的女儿,还有一位是她的学生兼翻译。尼娜一进教室,就用她那并不熟练的中文告诉参加培训的老师,按照高、中、低三个声部重新排位,并用很快的速度听了每一位男老师的音色,分了男高和男低。尼娜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劲十足。接下来就开始练声了,一条接着一条,不留一点空隙的练习着,让人不来劲都不行。pxzj/(培训总结)尼娜告诉我们练声曲虽然小但也是音乐,要把它当成是最美的音乐去唱,是啊音乐不分大小,只要你有一颗热爱音乐的心。尼娜给我的第二印象——热爱音乐。王洛宾的《掀起你的盖头来》和舒伯特的《小夜曲》是尼娜为大家挑选的两首合唱曲,令我敬佩的是尼娜能够把一首纯粹的中国民族风格的歌曲演绎的如此到位,做为一位中国人特别是一位音乐教师我们都自愧不如。在尼娜身上我深深的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不分国籍不分民族,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都能用音乐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下午是尼娜女儿的钢琴讲座,这位漂亮的俄罗斯姑娘已经在中国工作了四年,有着精湛的钢琴技艺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她给我们介绍了在日常的钢琴教学中经常遇见的问题,怎样选择练习曲、复调曲和乐曲,怎样通过了解作曲家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生活阅历来把握音乐的风格,以及在教学中要学会一节课抓住一个重点来练习等等,仿佛又让我回到了大学时代在专心的聆听着自己最喜爱的专业。几位胆大点的音乐老师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马上向她拜了师,当场演奏起来。参加工作以来,这是第一次有回到课堂学习专业体会当学生的感觉。从新课程标准下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的界定来看,音乐教育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综合能力等。音乐教师只有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勤学多练,才能让所学专业为教育教学工作添彩。

第二天上午,大家观摩了常山的胡胜春老师和衢一中的黄日新老师的两堂音乐欣赏课。胡胜春老师的歌声和黄日新老师的琴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见音乐课堂中教师善用专业特长不仅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展示教师的个人魅力。下午我们又见到了杭州胜利小学副校长、浙江省特技教师吴瑶香老师。吴老师是我们衢州音乐教师崇拜的偶像,她的音乐课堂不仅让孩子们流连忘返,同时也能深深的吸引着每一位听课的老师。今年8月,吴老师带着一堂课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用她充满音乐魅力和个人魅力的音乐课堂征服了来自世界的同行们。吴老师是个对音乐教育充满热情的人,正是那份热情那份追求,让她走出衢州走出浙江走出国门。她给我们全体音乐老师提了几点要求,素质教育需要音乐教师的不懈努力,在音乐课堂中重视学生音乐基本技能的培养才能拉近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距离。

带着收获我们踏上了归程,反思自己的专业学习和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投入去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也深刻的意识到肩上的责任和使命。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我愿意迎接各种挑战,不断充实完善自我,热爱音乐、热爱教育,为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质,改进音乐教学出一份力。

篇2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继续教育 有效性 实效性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投入力度,是因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也不断深入,这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模式的转变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是完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提升音乐师资队伍素质和更新教育模式、观念等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随着继续教育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不断开展,一方面继续教育促进了我国教育模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另一方面,继续教育从某些程度上不断变得越来越形式化,继续教育的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着中小学音乐继续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发展。其有效性、实效性问题也越来越令人担忧。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不断完善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制度,不断提高质量,将教师的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加大支持力度,对中小学教师实行至少每五年进行一周期的全员培训,这不仅仅保障了中小学音乐继续教育从制度层面和经费层面上得到了保证,同时也说明了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繁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文化对中小学音乐教育,音乐教师素质的提高。

一、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

我国在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在许多方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第一,音乐教师、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部分音乐教师对参加中小学音乐继续教育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在继续教育期间缺课、旷课冒名顶替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说明存在一部分音乐教师对音乐的继续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没有形成完全正确的认识。第二,许多中小学音乐教育管理者对音乐继续教育的认识也存在着许多的偏见,比如认为音乐继续教育对教师的提升作用不大,继续教育的教师也认为自己对培训并没有完全的考核能力从而松懈了自己的教学。同时,许多教师认为音乐的继续教育在时间安排、考核等方面的做法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实效性。第三,很多组织实施继续教育的机构或院校,每次都实施同样的课程和派出同样的授课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没有形成统一性的继续教育体系,一些教育主管部门也没有对音乐继续教育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核。从整体上看,我国再继续教育尤其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出现了以上的众多问题。

二、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继续教育作为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技能、提高职业素质和道德的交流方式,首先要不断改进各地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时间等管理性观念。让继续教育在合理安排好的时间中得到质的飞跃,因为时间的安排涉及到音乐教师个人生活、课程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加强自学提高音乐技能的能力,还要提高对音乐继续教育的认识。这就要求除了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引导,音乐教师也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音乐知识文化,树立重视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另一方面,中小学音乐教师以及承担着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基础课题的研究和课程的开发,只有不断通过科研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三、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对策

(一)转变工作方式,树立服务意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培训涉及到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培训教师、教课老师四方面,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做好统筹工作,树立服务的意识。继续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育主管部门的安排所决定。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树立重视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的意识。继续教育要使得音乐教师所学的内容能真正改变中小学生思想和完善他们知识结构,使的音乐教师和中小学生自身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学校要大力支持中小音乐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力度,合理安排音乐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教师是学校的命脉,学校以及教育主管方面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学校领导不仅要在人力、财力上要给予大力支持,而且要认识到继续教育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同时,教育主管机构还要建立音乐继续教育的监督检查机制,不断完善对音乐教师参加继续教育进行有效的考核。其次,合理安排音乐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时的阶段性任务。不仅要安排好教师外出学习时做好本校的音乐课程交接工作,同时尽量安排在假期,根据教师的意愿分批次进行培训。

(三)转变继续教育的教学方式,加强研究性的培训课程,为音乐教师提供灵活多样的参与方式。首先,在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到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充分抓住继续教育培训时间短、见效快的特点,从征集音乐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方面,不断完善继续音乐教育。同时还要结合当前国内国际的基础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开设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热点问题与前沿问题课程,比如中小学流行音乐的当下处境以及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等,从而使课程的内容不断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中国民族教育,2010,(7—8).

[2]章树茂.关于农村初中教师培训有效性的若干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05).

[3]连伟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几点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0,(05).

[4]余新.影响教师培训有效性的五个基本环节[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06).

[5]赵庆云.新课改视野中的中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与对策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6,(05).

[6]林春艳,任屹立.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0,(11).

作者简介:

篇3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1 声乐教学模式的概念

声乐教学模式是在声乐艺术理论和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声乐教学活动框架,是从宏观上把握声乐教学活动的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联系的功能活动程序。声乐艺术作为一门与人类文明共同起步的古老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在世界各地各民族中形成了浩繁的风格流派,与之相适应形成了形形的声乐教学模式与方法,如果我们按形成的时间顺序排序,会对我们在声乐教学模式的认知方面有很大的启示。

2 对声乐教学模式发展的历史回顾

(1)口传心授型的声乐教学模式在世界各民族文明诞生的曙光中,诗与歌的诞生与繁荣成了各民族在文字产生前和文字产生初期的一种共同的文化特征,诗与歌的主要传承方式是口传心授。弹着竖琴吟唱着《伊利亚特》的荷马,是最早期声乐文化的一个缩影。口传心授的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直到近代以前在全世界都是主要的声乐教学模式。直到今天这种教学模式仍在运用,而且还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绵延数千年,它反映了人类在游牧和农耕时代缓慢进步的时代特征。

口传心授模式是教师向学生传授声乐技巧、演唱风格和方法,学生模仿教师学唱声乐作品;教师对学生纠错解惑,经反复练习形成固定的表演风格和技巧方式,并承袭声乐表演的传统内容。从古到今还有一个更为流行的声乐教学模式――模仿。模仿比较易会,从来都是声乐爱好者学习声乐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在大众传媒发达的今天,这种非教育模式在声乐文化的传播上所起的作用日益显著。

(2)行为控制型声乐教学模式。经过长期积累,到了中世纪晚期,人类的知识有了巨大的进步,科学的进步极大地增加了社会财富,这就使得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信奉宗教改为崇尚科学,试图用科学解决一切问题。在这种社会氛围中,西欧的学者摸清了发声器官的生理结构,并进一步揭示了气息、发声部位、共鸣等因素是如何影响音高、音量、音色的,为现在流行全球的美声唱法奠定了声乐理论基础。但是行为控制型声乐教学模式像那个时代许多科学的特征一样,过多的注重机械性的扩展和技巧性学习,而对声乐艺术的人类意识和情感属性注重得不够。欧洲十九世纪的四大声乐流派:以兰佩尔蒂为代表的传统教学法,以加尔西亚为代表的“声门冲击学说”,以杜普雷为代表的“掩盖唱法”,以雷其克为代表的“面罩唱法”,都重重地印上了偏重声乐技巧的痕迹。

(3)情感体验声乐教学模式。从19世纪开始,科学的进步促使人类更关注自身的思维和情感,心理学和人类情感的探究从那个时代到今天一直是热门。在这期间,声乐艺术的发展也经过了类似于绘画和雕刻艺术所走过的道路。文艺复兴及以后的大师们似乎已把唯美和写实的绘画和雕刻艺术发展到了极致,这使得后辈艺术家们在大师走过的艺术道路面前望而却步,希望能开辟出新的艺术道路,于是印象主义、立体主义等诸多现代美术流派诞生了。类似的,在声乐艺术领域,人们对单纯追求技巧的声乐艺术提出了疑议,开始着意人类情感在声乐艺术中的表达、舞蹈等姐妹艺术与声乐的渊源等方面的探索,于是诞生了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等诸多音乐教育体系。

模式原则情感体验声乐教学模式是现代声乐教学的基本模式,情感环境、动机性、审美情趣是其模式的主要原则。情感环境原则就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教学因素,创造一种与所教授声乐课程格调一致的极为动人的教学环境。动机性声乐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对声乐作品及其时代背景的介绍,对歌曲词曲含义及艺术形象的生动阐述,激发学生对所学作品的热爱。审美情趣声乐教学原则是指声乐教学的目的不是仅为学习复杂的声乐技巧,而是注重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创造力。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构建的教学环境,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真挚坦诚的情感交流,唤起学生的情感意识。在声乐作品美妙旋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鉴赏,一起交流,一起为情所动,一起为美所陶醉,使学生的情感深处与声乐作品产生共鸣,达到用声乐作品使学生体验到美感,丰富了情感,提高了创造力的教学目的。

3 兼容并蓄的声乐教学模式

从声乐教学模式发展史中获得的启示从前文中我们对声乐教学模式发展的历史回顾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下面的事实:一是口传心授的传统声乐教学模式虽然陈旧,但迄今因其有效性还广泛应用于声乐教学中。虽然此种模式不利于个性发展和声乐艺术的创新,但在继承传统的声乐艺术方面却是不可丢弃的法宝,所以这种模式本身就有我们必须继承的精华因素。二是注重声乐技巧的行为控制声乐教学模式,由于依据人体生理机能、声学物理学等科学知识指示指导声乐演唱,科学地揭示了气息、姿势、发声部位与音乐、音量的关系,使声乐学科向科学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虽然这种模式存在着对声乐的人类情感表达重视不够,过多的重视声乐技巧的倾向,但这种教学模式中还包含着今天声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科学理性因素。三是现代声乐教学的各种模式注重音乐要素,注重音乐要素的人类心理情感表达,充分体现了由于社会的进步使人类更多的把精力投入与自身的精神发展上,而不像过去仅偏重于自身的物质环境,所以现代声乐教学的各种模式的成果也从它特定的视角为声乐教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推动力。

从传统到现代的各种声乐教学模式都包含着科学成分,然而也都存在着种种不足。如果我们对各种声乐教学模式的合理部分进行采纳,就会形成既有口传心授模式的优点,又有声学物理支撑的声乐技巧,又注重声乐的情感因素的兼容并蓄的新声乐教学模式,这种声乐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将优于以往的任何一种声乐教学模式。我们如果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采用这种综合的声乐教学模式,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是它们现有知识水平所能达到的最佳水平。

4 集各家之长的声乐教学方法

篇4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 新体系

从2012年开始,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始试点推行一种新的音乐教学法――音乐教育新体系。

一、什么是音乐教育新体系?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是在国际较有影响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雅克・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卡尔・奥尔夫―节奏核心思想、柯达伊―多声部教学三大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改变现有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将世界上先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结合,使这些国际先进的音乐教学法在中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得以实践。

二、新体系它新在哪里?

音乐教育新体系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源自生活,而且是从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入手进行教学,教学形式丰富,有歌唱、有律动、有节奏游戏的联系、即兴创作等,由浅入深,学生在这样立体的教学模式下,对音乐的体验、感受是主动的,可以在体验中抓住音乐最本质的东西。比如音乐的节奏元素、力度、速度等表现手段。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参与中自己体验获得知识。

简单的说,新体系就是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能让他们在音乐中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

三、国外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与中国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异同

1.都是大众性的音乐教育而非专业性的音乐教育。

2.都是遵循以人为本而开展的音乐教育,而非以乐为本的音乐教育。

3.都是以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系统的体验音乐为基本的教学目标。

两者的不同就在于新体系具有中国特色,更加突出中国音乐教育实际。

四、新体系在高中音乐教学中

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新体系,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高中阶段的音乐课一般以音乐鉴赏为主要形式和内容,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属于高级阶段。学生在之前的教学活动中,获得了音乐情感体验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曲目的积累,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经典的音乐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鉴赏。使学生理解时代背景、风俗文化等对音乐形式与表现内容产生的影响。在第七期“国培计划”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培训班学习时,观摩课《嘎达梅林》教学设计印象深刻。教师将叙事诗《嘎达梅林》分发给全班学生,在悠扬深沉的蒙古音乐背景下,学生根据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分段朗读诗歌,这种别出心裁极具感染力的音乐鉴赏教学模式,颇具鉴赏和启发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联想和想象。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幅蒙古民族立体的、动态的宏伟画面,音乐与历史,人文与自然结合,避免了教师的空泛说教。达到了新体系提出的将音乐实践活动作为重要的教学途径的目标。在鉴赏西北花儿《下四川》时,从“语境”出发,用方言朗读歌词,情趣盎然,再用方言进行演唱,采用领唱、合唱多种演唱形式,参与性强,气氛活跃,引导学生充分体会作品的音乐风格。这些声乐作品歌词能很好的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学生容易理解,教学中最容易产生感情共鸣。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民歌,反应了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生活和自然环境,有着鲜明的少数民族音乐风格。在欣赏器乐作品时,先从标题音乐开始,发挥其形象生动性。如《动物狂欢节》、《瑶族舞曲》等,学生通过听辨乐器音色、感受调性变化,体验意境,感受旋律的情感。

以上成功的教学案例,由于采用了以体验为主的学习方式,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而不是我们传统的分析、讨论式的用语言解说音乐的方式,学生在音乐课上既学的轻松,又不脱离音乐的本质。这才是真正地大众化音乐教育。

篇5

一、欣赏乐曲,体验音乐的韵律之美

乐曲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聆听音乐作品,获取音乐旋律美的享受,从而使学生产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这种艺术通过旋律和节奏反映其突出的时间性和动态性。音乐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音乐节奏和旋律感的培养,通过大量的活动对其进行节奏和旋律训练,发展其音乐才能,使其感受音乐旋律、节奏的美妙并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小学低段,教师可以大大发挥音乐课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强烈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动作与律动音乐音色、力度、音高、节奏的协调配合,去认识美、发现美、感受美,并通过鼓励学生的自编自演,让其学习表现美、塑造美。

二、体味歌词,欣赏音乐的文学之美

歌词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歌词教学是帮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基础。现行的人教版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易于小学生感知的音乐形象,歌曲的个性生动鲜明,有很强的文学美,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进行有效的歌词教学,通过细致分析,让学生体味、吟诵和演唱歌词,体味歌词的文字之美,进入音乐想象的空间。如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词内容丰富生动,既有叙事又有抒情,感染力强。在进行这首歌的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在脑海中勾画这个悲壮动人的故事,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让学生去想象当时的场景,以进一步加强对歌曲的理解。

三、情境教学,体会音乐的情感之美

篇6

关键词:初中音乐;培养;素质教育;策略

《音乐课程标准》展示的是一种新颖的教育理念,体现出全新的设计思路,着重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觉的事有所感觉,使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为可能。”音乐是能启发人想象力的特殊艺术。在当前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初中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对音乐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音乐教育是引导学生审美发现的过程,是培养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是推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从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出发,以达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自创自娱的开拓境界,从而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音乐教学对发展初中学生素质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思想和陈旧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在我们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数额较大,是城市及发达地区的若干倍,应为音乐素质教育的重点。音乐教育是提高农村初中孩子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古人把音乐中的“五音”与人的性情教育联系在一起,可见古人尚知道音乐、艺术对陶冶人们思想情操的特殊作用,我们就更应该认识到音乐对学生提高素质,培养人,塑造心理的重要意义了。所以,重视音乐教育,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发展学生素质的具体措施

1.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在视听中使学生充分兴奋起来

音乐欣赏是学生聆听、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的最好途径,这对提高学生的感受美、鉴赏美、创作美的能力能走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而利用好课前的5-10分钟时间,让学生细细地品味老师精心备下的各种经典名曲是十分必要的,尽管在一学期不足20节音乐课的限制下,不可能欣赏到全部名曲。尤其象初中音乐教材上有许多要记忆的。如作者、代表作、乐曲自体裁及音乐专有名词等直接关系刨一个人音乐素养的形成,光靠课本上提提是不够的,必须聆听其作品,在欣赏感受其美妙意境中能够借助感性掌握得实在,这比死记硬背要强多了。虽然中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相对不成熟。但他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有很强的表现欲望。

2.在音乐教学中寓品德素质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初中音乐教学目标明确指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例如,在教学《国歌》时,我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再如,《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学时,我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教师辛苦了,教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一首好的歌(乐)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作用于他的一生。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鼓舞了多少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走上抗日最前线。今天,一曲《爱的奉献》又促使多少人慷慨解囊支援灾区,帮助素不相识的失学儿童……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能受到更深刻的思想教育。这样,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音乐艺术形象、音乐的内在感情来感染学生,使心灵美的花朵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音乐深人了学生的生活,深入了学生的心灵,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与道德认识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参与教学中发展素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音乐课也应当注意凋动一切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每教一首新歌或聆听一段乐曲之后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在欣赏之余提提对这个作品的看法与意见,我认为这既是对学生的尊重又是让学生充分地在发挥自己的音乐才智,真正地做到了“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上有提高,就必须有让学生表露自己观点的场所”,这样,教师起到了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事实证明长此以往,课上学生会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表现为主动回答问题,勤思考、爱提问、乐于配合等。因此我们教者要善于因势利导,尽可能制造更多的饥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多记、多试、多唱的“三多”实践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在浓浓的兴趣中提升学生素养。

总之,在音乐教材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应是所有音乐老师着力追求的,艺术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就必须充分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艺术实践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真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美学修养。

参考文献:

篇7

一、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但如何在这浩翰的乐海中掬起闪烁爱国思想的浪花,并根据我国国情,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音乐作品呢?须注意两点:一是作品要思想性、艺术性俱佳;二是教师要精心挖掘教材的内涵,并充分揭示作品中丰富的内容及艺术形象。

初中音乐教材第一课《苏武牧羊》就是一首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歌曲。多少年来它一直在人民群众中传唱,经久不衰。这首歌作于民国初年,当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发生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外交事件,广大爱国群众义愤填膺,纷纷要求“富国强兵”以抵御外侮。歌中苏武“留胡节不辱”,“大节定不亏”的精神形象正是当时群众爱国激情的反映。

歌曲的旋律由五声间阶构成,有浓厚的中国民歌特色,古朴苍劲,通俗感人。具有深沉,悲壮的音乐气质。节奏庄重、坚定、平稳,调式的交替运用使音乐既统一又富于变化。所有这些对培养学生用宽厚舒展的歌声、悲壮激昂的情绪来表达苏武的爱国主义的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象这样适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是很多的。除了革命历史歌曲外,还有大量的近现代创作歌曲、民歌以及器乐曲等。通过再现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从心灵深处来教育学生,使他们不断地感受、理解,从而达到陶冶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目的。

二、在音乐教学中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时,应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教师辛苦了,教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三、在音乐教学中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

篇8

关键词:声乐教学;合格人才;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230-01

一、中职开设声乐课的必要性

(一)学校课堂声乐教学及课外活动的需要

中职声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出真正符合幼师、小学教学的有用人才及社会团体的演艺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的完成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能够胜任音乐课堂的教学能力。2.具备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的组织能力和课外艺术教学能力。3.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4.具备中演艺人才的专业素质及思想素质等。

(二)社会音乐活动及教学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繁荣稳定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精神生活不断丰富,许多人希望能学到一些声乐知识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为。这种热潮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音乐人才和音乐爱好者,为我们的音乐事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它使音乐艺术走出了象牙塔,成为了普通劳动者家庭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声乐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指导,往往会误入歧途,所以中职毕业的学生也可考虑担当一些课外学习班的辅导等工作,进行声乐教学,从就业的方面来讲为学生开辟了一条可以多渠道发展的道路。

(三)进行多元民族音乐文化教育

音乐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文化遗产宝贵中智慧的结晶。声乐表演的思想性及艺术性都比较高。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同,他们的声乐作品的风格及表现也不同。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乐曲的了解,感受不同国家及不同民族的文化。反之,我们也可以通过文化去真正体验音乐。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其民族文化广博,独树一帜,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乐,它们记载着民族的文化,国家的历史。通过教学中对一些民乐的学习,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及审美素质。我们无可韦言,通过对民族优秀歌曲的学习,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演唱技能,还能够理解民族音乐精神和了解世界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为以后的音乐教育及演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中职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声乐教育专业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虽然多数中职类学校,开设了声乐主修及选修课,但是并未受到重视,开了选修课也只不过部分弥补了这些学生本应在中小学阶段就应该受到的教育。这样的课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热爱音乐,渴望在不同基础上全面而大幅度提高音乐素质的愿望。因为选修课通常为一、二个学期,教学内容各校不一,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统一的教材,且同学们希望在此课程中获得知识的侧重面又不同,所以造成了虽然开设了选修课,但却因“众口难调”而收获甚微,并没有切实有效地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音乐修养及演唱水平。

(二)近年来,社会上多种器乐考级活动,培养了一批有多年专业训练的器乐考生,给中职的音乐教育提供了大量的生源,但声乐考生却未受重视。以二胡学生为例:有些学生进入学校就能演奏《豫北叙事曲》、《兰花花叙事曲》甚至《第一二胡狂想曲》等这类难度较大的作品。对待这样的学生,中职学校考虑到毕业、就业等问题,自然会以器乐学生为重,一些学校开设了民乐队、管乐队,故而声乐学生渐受冷落。

(三)社会的不断发展,使越来越多的职业逐渐进入专业领域,专业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21世纪的音乐教育,应紧跟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实现教师、演艺人才的专业化。音乐教师应当像医生和律师一样,不但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艺,还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在具体的音乐教育中实现教师的专业化。音乐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才可能造就高质量,有效的音乐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音乐教师。

(四)教材不足。例:从目前声乐教学的发展来看,练习曲的体系化有了进展,但仍然没有解决好,伴随着演唱技术的难度加大,教材的出版却没有及时跟上。从低到高纵观整个声乐演唱曲目便可发现,适合中职声乐教学,从初学到中级教程这一阶段的系列教材以及高级教程的教材一直不够系统化。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教师素质的提高,能够促进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1、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就需要教师定期的进修

中职学校要定期对教师的业务能力进行考核。教师要走在本学科的前沿,了解本学科的国际国内的发展状况。经常与各学校进行业务交流,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2、教师文化素养的培养

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有较高的技艺更应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教师的文化素养应该是极高的,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等的音乐作品的理解及在演唱时的处理,都应该是恰如其分的,符合时代及风格的特点。所以教师要多读一些文学、历史、美学的书籍,开阔自己的视野,结合所学知识勇于实践,大胆创新。

3、教师敬业精神的培养

教师应该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本专业的执着,对学生的关心以及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当做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用满腔的热情和关爱来对待我们的音乐教育事业。对教学一丝不苟的精神,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职业道德,它直接影响教学的成功与失败。

(二)在教材的使用上

1、对初学者所选用的教材,各调的音阶练习,用流行音乐或中外民歌改编的小型声乐作品。

2、对有基础的学生应选用的教材,在教材的使用上应本着有音阶练习,练习曲(有针对性的),有传统曲目与新曲目及流行音乐(中外民歌改编)的演唱,使学生能够大量接触各种练习曲有重点的学习几首乐曲,达到质与量的统一。

(三)在课堂教学上,教学法的改变,在课程的安排上可大课与小课相结合

第一、合理的分组。学习声乐的学生,由于入校时相互间的专业程度差异较大,故按学生的专业情况合理分组。

1、入学前未受过声乐训练的学生,可根据选修人数的多少分为5—8人一组。

2、入学前受过训练的学生,程度在中下等的学生,可分为3—4人一组。

3、入学前受过训练的学生,程度在中等左右的学生,可分为2人一组。

4、入学前受过良好训练的学生,程度在上等的学生,可作为主修,一人一节课。

第二,课程安排。中职声乐专业的学生主修课为两年,选修课为一年。

1、对待选修器乐的情况

第一学期:以器乐基本演奏法训练为主,学习所学乐器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选练中外简易小曲及练习曲。

第二学期:巩固基础知识,加强基本功的训练,选练中外乐曲及练习曲,(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加大练习曲及中小型乐曲的学习)。

2、对待主修课程的情况

可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授课。对程度较好的学生,除了加强基本功训练外,还应加大练习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的作品,使学生走出校门还能很好的发展自己的专业并能够很快进行教学。

3、加强合唱演奏的学习,每周可开设两次课(每次两到三节),在曲目的选择上:可选一些小型的中外音乐作品,也可选用学生自己创作或改编的作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及实践能力,合唱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合唱的编排及合唱的训练。使学生走出校门进入到学校及社会中能够进行合唱的辅导及普及音乐教学工作。

综上所诉,在中职进行声乐教学的研究,使它能够与幼师教学及社会的需求相联系,培养出合格的综合型音乐教学人才,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如何让教师在教学实际中更深层次的去研究和讨论这方面的经验和理论,是今后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话题。只有深入的研究教学,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学校音乐教育及社会需求的音乐人才。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