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人生观的思考8篇

时间:2023-06-29 09:31:4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人生观的思考,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生观的思考

篇1

1 要密切注意社会经济体制转型中青年学生理念和认识的变化。在社会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必然引起新旧理论的碰撞和新旧观念的撞击,进而导致学生理论上、观念上的除旧布新。然而,在除旧布新的过程中,学生也难免会产生一些疑虑、困惑和迷惘,甚至还会产生一些似是而非的理念和认识。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体察和发现青年学生理念和认识的变化,及时帮助,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切实保证学生头脑清醒,保持他们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

2 要密切联系深化改革中引起利益关系调整的热点问题。新形势下青年学生的思想问题,虽然不一定都与利益相关,但由于利益关系调整而产生的现实思想问题确实增多了,如学习、择业的态度以及今后工作地域的选择,就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这表明利益关系的调整导致的现实思想问题,对青年学生情绪的影响是直接而强烈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洞观利益关系调整背后掩盖着的学生的思想变化,紧紧抓住热点问题开展教学,保证青年学生从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整体利益方面来看待个人得失,以党和人民的需要为己任,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3 要注重解决腐朽思想文化侵蚀带来的倾向性问题。新形势下青年学生的现实思想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诱因,就是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与封建残余思想文化以及市场经济固有属性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交织在一起,学校也难免受到浸染和影响。反映到青年学生身上,有几种倾向值得引起重视:学习目的不明,动力不足;艰苦奋斗意识淡化,畸形消费现象出现;金钱意识滋长,享乐主义思想蔓延;人际关系庸俗,师生关系出现物化现象;等等。这些倾向性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可能有新的变化,但归根结底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倾斜。这就要求我们在人生观、价值观的教学中,要注意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增强学生对美与丑、真与假、是与非的辨别力,从根本上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觉悟,增强其对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抵制力。

二、在人生观、价值观教学中要注意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只有将科学理论的运用贯穿于解决学生现实思想问题的实践中,才能入脑入心、可亲可信。

青年学生在新形势下的现实思想问题,背后大都有一个根底浅薄的问题。比如,一些学生在对待现行政策、利益调整上反映出来的现实思想问题,一般是由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不清楚所导致的。同样地,在对待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生活态度以及金钱物欲、择业标准等问题上,也都有个理论认识问题。事实表明,离开了理论的指导,就无法解决新形势下的许多现实思想问题。但是,以科学理论指导人生观、价值观教学,并不是把一些现成的理论搬来就能奏效的,而是要经过与实际的结合转化为教育者自己的认识,再讲出生动活泼、实实在在的道理来。不然。空谈道理是很难收到效果的。而且还要注意找到讲道理的合适“载体”,这种“载体”要有利于青年学生通过对照、比较进行鉴别,作出判断;并具有典型性,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反思,增强讲道理的愉悦性以及道理的说服力、感染力。

篇2

裔昭印指出,“性别观念受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制约”,并对人的“自我评价、行为方式和成就动机有巨大影响”。自我评价在衡量自我与个人存在价值的同时,参与个体人生目的的成型,并对此起到调整和改善的功能。可以说,性别观念、自我认识与人生目的三者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别观念对人们的自我认识有潜在的影响,人们的自我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人生目的的思考和追求。但是本研究的统计结果显示:除了个别项目,重庆市女大学生人生目的、性别观念与自我特质认识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与我们之前的假设相反,与以往的经验不符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本次调查中,重庆女大学生的样本相对较小,也可能是大学生群体(不只在重庆市)在性别观念、人生目的与自我认知的联系上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总体而言,这次调查为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人生观教育及生涯教育的重要性

当代大学生对人生目的的思考缺乏明确性,提醒我们应正视对大学生人生观的教育与我国现行的职业生涯教育。价值选择的多元化允许人生目的选择更趋于个性化,家庭、学校和社会理应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培育给予适时适度的引导。在功利主义势风日涨的今天,对大学生人生目的的教育尤为迫切,要使他们认清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与权力至上等人生观的本质,培育他们树立科学合理,又适合个体发展的人生目的。

1971年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MarLand博士正式提出了“生涯教育”观念,我国台湾地区也在1998年将职业生涯的概念引入基础教育领域,而大陆地区还处于探索阶段。尽管目前多数高校都设有职业生涯规划这一类的选修课程,但实际达到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我们的大学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学生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特质等尽早对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做打算,这样,他们才会形成相对成熟的人生观,即便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也可以看清方向,有所把握。

二、引导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性别观

关于性别的认知从小就向我们昭示了性别的不同,而且还严格地规范着两性各自的行为。社会文化与学校教育的长期熏染已经将传统性别观念注入女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她们也不自觉的陷入“男权话语”的窠臼之中。女大学生在认知层面认可男女之间应遵循平等与和谐发展,但在潜意识和实际行为中则表露出对传统性别观念的认同。现实生活中的碰壁,使女大学生对男女平等观念产生疑虑,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女大学生性别观念向传统的复归。如80%以上的应届毕业女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过性别歧视(中国青年报,2008-3-21),择偶时以“男高女低”为标准等现象屡见不鲜。

上海市妇联2008年对青年女性价值取向的调查显示,在“如何看待全职太太”的问题上,近半女性的首选是“很正常”(新民晚报,2008-4-22),2008年初,重庆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几位学生完成了一份“女大学生就业调查”发现,在面对“职业和婚育”关系问题上,有三成女生害怕激烈的竞争,如有条件想做全职太太(重庆晚报,2008-2-28)。全球金融危机带来了就业的压力,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年轻女性亦已出现此类状况。这一方面表明女大学生独立意识渐弱,自信自强精神不足,开始倾向于躲回家庭堡垒,重温“相夫教子”的旧梦;另一方面也印证了她们对男性强势地位及自我弱势的潜在认同。

三、女性价值观的转变与矛盾

现代高等教育无疑使女大学生较普通女性更具有理性思辩精神。面对社会变革与文化动荡,女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加大,价值观发生变化,使她们在心理上产生了现代意识与传统观念的冲撞,影响着她们对自我的认知。女大学生优先选择了“自立、自尊和平淡”来描述自我特质,表明具有现代意识的女大学生追求生存独立性的同时要求人格的尊严与完整,这暗示了她们渴求自我认同,希望得到社会肯定与他人尊重。而对“平淡”的选择则是她们内心传统观念的体现,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中庸思想,使人们追求自然平和、安逸淡泊,同时不喜欢用激烈的词语自我标榜。此次调查中没有人选择“自强”一词,这是否向我们发出了这样的讯息:当前女大学生思想心理状态极其复杂矛盾,她们心灵的幽闭处依然存在着对个人能力或性别方面的不自信。

目前,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趋于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社会环境潜在压力的影响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危机感的加重,使女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也偏爱较稳定、风险小的工作,不愿问津竞争性强、挑战性大的职业,甚至出现“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行为

导向。然而,女大学生要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向传统角色的回归是不可取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才是可取之道,这不仅需要社会观念的再次变革,关键还要靠女大学生自身不懈的努力。因此在现阶段改变观念、重识自我、提高自我竞争意识和独立意识对年轻女性来说仍十分关键。

四、正视外部因素对人生观的影响

依据调查统计,重庆高校女大学生对人生的迷茫与性别观念和自我特质认识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充分表明了目前大学生群体的人生观念与自身内部环境关联性不高,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把目光聚焦于社会外部环境。

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说:“文化总是煞费苦心、千方百计地在错综复杂的条件下,使一个新生儿按既定的文化形象成长。”中国传统文化从孩童时就开始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行为轨迹。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与普及传统文化,以期达到发扬中华文化的目的,然而人们的接受也可能出现偏差,譬如既吸纳“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观点,同时又接受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

篇3

关键词:路遥 《人生》 人物分析 思想探讨

如果流下眼泪的,会有一颗暗合的心,要么就是一场戏剧的观众,随着帷幕的告终,留下的不过是沾湿衣襟的感动,不管怎样的惊涛骇浪、暴风雨后,到底还是风平浪静。

青春的岁月里,神气的冲动,不可避免地将久缚的爱情萌种从心牢里放出,原本是有理性这一层保护膜的,结果也许和人的出生一样。高加林读过几年书,有着知识分子自命不凡的高贵,巧珍的出现也许只是一个过客,在暗淡的光景里,不过是满足了他某种心理上的需要,如果把这当情的基础,只能脆弱地埋下了危险的种子。高加林开始时自己的心里也是明白的,始终明白,他和巧珍之间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心灵上的交流――共同语言。当时的他勉强自己的理由是,他是农民的儿子,眼前的实际,他也要当农民了,尽管自己有千万个不愿意,在时代的现实面前,不得不低下奋斗的不服输的头颅,这也是不得不拿来进行自我欺骗、自我安慰、自我麻醉的理由,所以才“纡尊降贵”,走到田野里,满手的血污是在控诉自己心中的愤懑不平,干旱的季节,正逢一股甘霖浇灌饥渴的灵魂,最让他动心的不过是巧珍的不离不弃,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感动最容易揪心的痛,却看不出他的心思。

生活是不可预料的,今天的流落街头,谁晓得明天的你是否会飞黄腾达,跃上枝头,只要一有机会,加上一颗久有准备的心,机遇终会降临。做下属的,最大的聪明就是关键的事情不要领导说明,办妥所有事情。作为群体性的动物人类,关系的属性总是存在的,不论在什么地方,所以不管高加林的二叔有意没意,这是一次轮回的机遇。当新的力量来临时,旧的门户自然会被冲破,加林是一个积极向上、有抱负的年轻人,况且如果没有仰望和追求,人就不叫做人了,与植物没什么区别,不管有或者没有人性的私欲,有一句话说,两个人是要相互搀扶的,看得明白,巧珍带来的是一个服侍者的角色。当黎明的曙光初现,第一缕的光辉伴随着朝阳的脚步,为他敲响幸运之门的是黄亚萍,一直以来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对于迈出新步伐的高加林,和亚萍才是门当户对的天作之合,她带给他的才是他向往的生活,对方的父母都是显贵,南京那边省报记者的身份有着更加值得期待的前景。

上帝为你打开一扇窗的同时,会无情地为你关上一扇门。巧珍第一次跑到城里来探望时,加林的凝滞已说明了许多的问题,但巧珍还是想得那么天真。抉择的痛苦是不愿背上负心的名声,出于良心上的承诺,也不想看到别人的苦楚,需要面对的生活就这样地捉弄着他,让人啼笑皆非。他以为和黄亚萍在一起才会幸福,巧珍注定只能是他沿途风景中的一位过客。曲折起伏,天空的风雨无期,难以预料,谁晓得下一秒降临到自己头上的是泰山还是鸿毛?走下车站的那一刻,志得意满,满眼看到的是对不久的将来光辉灿烂的憧憬,但生活再一次欺骗了他。

对于黄亚萍到底爱或者不爱高加林,我是不敢肯定的,毕竟在现实面前,他们还是分开了。不知道为什么,比较而言,巧珍带给我的才是更多的悲悯与感动。如果他们是相爱的,或许可以这么说,相爱的人是不一定要走到一起的。在这里,巧珍的归宿,万分中或许有一丝其中的滋味。这一点,除了高加林的自矜,我想更多的还有他的虚荣心。许多人讲究门第,即使在今天这个标榜文明的时代,私欲在客观的现实面前是那样的滑稽,包括高加林在内,他也讲求,更多的是出于一种酸腐文人的骨气。这是时代的悲剧,一个人的价值实现离不开社会的客观环境支持,这是前提条件,可是对于高加林来说,这是幸抑或不幸确实很难说,因为他的性格是不健全的,当农民时想着老师的职位,占尽便宜当上县里的通讯员后又垂涎省报记者的身份。对于有志之士来说,会认为这是上进的表现,年轻人,就要敢闯敢干,有雄心斗志,有追求,才是可造之材,必成大器,然而从侧面看,不免暴露出人性的弱点――欲壑难平,更准确地说是一种扭曲的价值观。机遇的舞台,留给君子的是普照宇内的阳光,也会为树下客人提供阴凉。

知足者常乐,宽心者长寿。巧珍是不聪明的,你认识道只有高加林变成农民时,她才有机会和他在一起,没有看到有些鸟是困不住的,因为它的羽翼太光辉,这让人有些无奈,是她傻吗?不,是可爱,因此悲情。也许她的归宿是对的,纵然她和高加林走到了一起,也不一定会幸福。真正的幸福其实并不远,回过头来看,也许就在身边,潜藏在角落里静候许久,直道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原来就在那里,不论你经历了什么,最终还会给你带来安慰。和高加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拴,马栓勤劳善良,才是与巧珍相合的人。人应该按照自己的实际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他虽然不像加林那么激进,没那么讲求,甚至不懂得浪漫的享受,但不是不知上进,这是两回事,他顺应生活,正确地对待生活,享受生活的乐趣,实实在在,如果说这就是生活的本质,他抓住了,尽管或许是无意的。

德顺爷爷是一个启明星式的人物,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升起,黑夜里照亮一条路径,让迷失道路的人走出困境。虽然他只是一个光棍,却从不失一颗善良的心,他也有过爱情,真正的用过心,用一生去守住这片坚贞的赤诚。因为曾经走过,有着更多的人生沧桑的感悟,才会对过往后来懂得珍惜,才会对年轻人谆谆教诲。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拥有的感觉上不如已经失去的,因为曾经年轻稚嫩的心不懂得珍惜,高加林最后的那一声呼唤饱含深意。

爱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本性,人在虚弱时受到的温暖,需要用一生铭记,所以用情很深。而一开始的“社会”一隅的丑陋形象,造成了“愤恨”的心理,形成了不服现状的意志,萌芽了不屈不挠的努力,或许在高明楼下了他民办教师的岗位后渐渐培养了雏形。现实的压抑,自卑而脆弱的心理,让一颗觉而不醒的心变得对屈辱敏感。进行与人性的斗争,所以要坚强自己,站立起来进行报复性的反抗,力图挣脱这种压抑自己的束缚、捉弄人的命运――势力和环境的不平的待遇。加上知识分子的进取尊严,不得不显得近乎钻营的势利,却也不敢说这究竟是社会变革的原动力,还是悲壮的挣扎力。没有人生下来就是负心汉,甚至是冷血的人,没有激情地安于现状,或者说没有发光的人生,抑或是斗争意识的觉醒。有一种孤独不被外人所能理解,更没有让人理解的内心,通过冷血无情来最终实现自己一生的志愿,除了自己,谁还能理解?由于某种原因,奔跑再快的骐骥也会力不从心,英雄末路施无计,美人迟暮梳妆泪――当孔明在五丈原感慨恨不能再复讨贼的时候,谁曾经怆然流涕?

幸福的生活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命运注定有些人的脚步不能歇停,他们的心理或许最为脆弱,然而他们的头颅也最坚硬,不肯轻易屈服。试想,一生平凡、朦胧无知的人,怎会有自扰的命运?偏偏知识分子有了那一份觉醒,悟得还不通透,终于走了弯路。高加林是一个读书人,生活选中了他进行挣扎的努力,作为捉弄的游戏,还是毫无还手的表现,再小的鱼儿在太平洋里也可以激荡起属于自己的涟漪,尽管对于整片瀚海来说一切都不值一提。其中,社会的时势就是那无尽的海洋,而匆匆过客的我们不过是里面游荡过的一只小鱼,但只要自己乐在其中,真正参透人生的道理,自然别有天地。

这是一种选择的矛盾,在无形中,或许有这样的设置,天平的两端都没有选择的余地,却都要无可奈何地面对,意味着,在这种悲剧的美学中有一种深深的境遇挣扎的叹息。而传统的悲剧美学,让人常常忍不住同情失败的弱者,而这种人性的和结局的鲜明对比,更加增强了读者的直接感觉上的共鸣。殊不知,一切都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站在另一个角度,如果可以这样理解,高加林的悲剧在于迷失了自己,以为衣被锦绣,在荣华富贵的山海中攀爬滚打,为自己所谓的理想奋斗就是幸福、是一生的追求,还是闪耀金辉的光芒,事实上,也许他错了。欲壑难填,胸腔里装的是无尽的空虚,真正的幸福应该是在自己那个不大的心房里满满装载着的甜蜜与温馨。那个时候,一心扑朔迷离,回过头来,明白的那一刻,却已为时已晚,人生总是在表演着一场接着一场的戏剧,细心想,导演其实就是自己,可里面有多少喜剧?许多的人生会由无数的遗憾堆砌而成,不论其中的对与错,却不曾将那颗心安定,至于以后,谁也说不准,回首往事,但要无愧于心,在消逝的那一刻,做到一生无悔,轻轻地来,了无牵挂地离开……

从深层次来说,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经济基础的作用息息相关,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胎动时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各种思想的交汇和激流,不说先富的人是否很好地带动了后富,在此过程中的利益分配,必然会让一部分人的利益有得有失,就是公平问题的处置。从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史来看,改革开放以后,一部分人凭借着自身的或抓住了客观环境的特殊机遇,先发展了起来,而另一些人相对地却没有那么幸运,于是心中难免会生出抱怨的不满情绪,而这种加诸于身的力量,产生的反弹就是不服气的好胜心理,更加渴望自身的变化,以至于在利益选择的道路上,渐行渐远,甚至是迷失自我而醉心于物质的追逐;而以高明楼为代表的一群人,则是直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人在文化知识的积累下,开始有了意识上的觉醒,懂得了争取和主动,但是在扭曲的极端观点的刺激下,会有一种病态的进取心理,又容易误入歧途,做出激烈的行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效率与公平的处理,对人的终极价值的探索和人文关怀,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应,文学来源于现实,却又是对现实的一种艺术的再现。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就像一个人的人格特质虽然有遗传因素,但是社会大环境却扮演着胚胎孕育的角色,起着可能是终其一生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塑造作用。赫拉克里特斯认为,人并不缺乏普遍的理性,但是在实际的活动中,人们都按照自己的理性行事。或许我们缺乏一种换位式的反省思维。不也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实事求是嘛?这也是一个民族思维成熟的体现。应该像小孩子对好人与坏人的区别那样,随着时间的沉淀,能不断有所改观。虽然管中窥豹,不得全貌,但是滴水穿石,也还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道理。一个时期的哲学是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的最精华的部分,而文学则承担了对它的通俗演义。

篇4

一、给予大学生人本关怀必要性的分析

(一)给予大学生人本关怀是历史的回归,是时代的呼唤孔子《论语•乡党》中有述: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意思是:马厩失火。孔子从朝廷回来后说:“伤人了吗?”没有,再问马。人永远是第一位的。上述这个例子是重视人的例子,这种重视人文因素的做法,放到教育中,正体现着一种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人本主义的教育。这种人本主义模式引用到教育中,可以简单地用两句话概括:教师是人,学生是人。只有两者相互结合才能为师生的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才能进一步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学校要发展、要提升,必须有先进的办学理念,这样才能构建起科学的管理体制,而先进的办学理念的内涵就是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根本。

(二)给与大学生人本关怀是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需要“人本主义”的教育方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它倡导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鼓励学生多提建议,对于好的建议要给予肯定、奖励和合理的采纳,使学生真正体会和增强主光荣感和责任感。在科学教学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挖掘出人的内在潜能,确信每一位学生都有不断发展的动机和潜能,能主动性地学习和创造性地工作。“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崇尚以人为本,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二、给予大学生人文关怀的几点思考

(一)以人为本,给与学生切身关怀,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是学校宏观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是人对人的活动,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的客体也是人。因此,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要把眼光放到人的身上,察好人、管好人、用好人、培养好人。其次,还要从人的情感和情绪上下工夫。因此,辅导员和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心学生、依靠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将理性与情感有机结合的人文精神。只有健康的情感与向善的道德相通、与人格的魅力配合,学生才有天天向上的良好愿望,才有勤勉向前的健康心态。

(二)给与大学生人本关怀,要营造一个互相尊重的环境群体作为社会心理的主体,具有社会促进效应、凝聚性、模仿和暗示性、人际关系、心理氛围、合作与竞争、个人在群体中的身份和地位对他的影响等作用。它对人行为的影响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在这个基础上营造一个平等、团结、尊重的组织氛围,对于主体意识较突出的教师,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学校的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做到关心每一个人,关注每一个人的价值和奉献,如学业上的需要、生活上的需要、情感上的需要等。管理学生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人性化。要善于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相结合,既“管”且“理”,重“管”更重“理”。学校在建立制度、规范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发挥,要坚持“人本主义”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到制度本身不是为了束缚人,而是为了倡导人的发展,尊重人的权利需求。要主动与学生交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同时要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内心世界,彼此沟通理解,成为知音。

(三)给与大学生人本关怀,要积淀深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人本主义”教育是一种软教育,强调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注重对学校文化、心理氛围、人际关系的研究,强调对人的重视,强调管理的“感情投资”,信奉“教育要教人,教人要教人心”等。在现实中,一个经常令人们困惑的问题是,相同的教育方式在不同的地方会有明显不同的效果。要摒弃“一味让学生埋头苦读,用青春换分数”的管理思想,积极开展校园文体活动,包括拔河、跳绳、球赛、书画展、征文、读书、演讲等,力求为各个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身才艺的机会和舞台。通过营造人性化的校园人际环境,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得人文体验,感悟人文精神,真正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四)辅导员将角色定位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将教育方式由教育教导向影响引导转变,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导师、生活中的朋友、思想上的楷模辅导员要言传,也要身教;从管理者转变为指导者。大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维,相对完整的价值观,他们需要能理解、帮助他们,与他们说知心话,能为他们指明人生道路的良师益友。做学生学习上的导师。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大学的学习以自学为主,掌握良好的方法和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对于大学生更加重要。辅导员作为学生学习动向的宏观把握者,可以有目的、有计划的开设讲座,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学风校风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提高兴趣。做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当代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人生态度、思维方式、性格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塑造出来的,仅仅凭借硬性的管理和刻板的规章制度是远远达不到效果的,甚至容易起反作用。通过“动之以情,晓知以理”的言语指导,反复多次有针对性地深入交谈,严厉的约束,集体力量的影响等多种复杂的方式更容易走进学生,发挥作用。做学生思想上的楷模。古语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辅导员每天被无数双眼睛注视,效仿,“为人师表”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辅导员要善于用心、观察细心、把自己从单纯的管理者上升到复杂的人生教育高度,把自己不仅仅看成是教育者,而且是育人的艺术家,是学生“命运工程”的奠基人。

三、给予大学生人本关怀应该注意的问题

篇5

徐泽

人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再穷也要穿上一双新鞋,以便走好地狱和天堂的路。

鞋的产生与自然环境,与人类的智慧密不可分。远古时代,土地高低不平,气候严寒酷暑,人类本能地要保护自己的双脚,简单包扎脚的兽皮、树叶等,便成为了人类最早的鞋。古人以草为屐,皮为履,后唐马周始以麻为之,即鞋也。鞋最基本的定义,就是穿在脚上走路的东西。

人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再穷也要穿上一双新鞋,以便走好地狱和天堂的路。

人生下来就必须穿鞋,但穿什么样的鞋,人一生能穿多少双鞋活多大岁数,都是有定数的。不管伟人还是平民,谁的一生又能离得开鞋呢?就是在云朵中行走的仙人也总要回归大地;鞋不伟大也不卑微,但只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谁就一生也离不开它。.

鞋的式样和款式有很多,单从材料做成的鞋就有好几种,有皮鞋、胶鞋、布鞋、麻鞋、草鞋等等。而我最熟悉的就是布鞋了,它的手工制作过程我清清楚楚。鞋子有鞋底和鞋帮两部分,最重要的还是鞋底,鞋底不厚扎得不牢穿的时间就不长。要有好的鞋底,就必须先糊浆纸,这里所说的浆纸就不是纸了,而是一种破布。家里的衣服破得不能再补了,就用剪刀把衣服沿缝口剪开,好的结实的布留下做补钉,实在烂得没法用的布才用来糊浆纸。糊浆纸必须在一个上好的晴天,将门板卸下来平放在地上能晒到阳光的地方,再烧一锅开水放人干面调成面糊。一层碎布一层面糊贴在门板上,一般要贴三四层,也有贴七八层的。一般要在太阳下晒八九天,直到干透了为止。晚上关门门板照样上起来,上面五颜六色的布只当是一道风景或屏风,家家户户都这样,一点也不会让人笑话。

做鞋必须先有鞋样子,千层底要一针一线纳起来,那细细的钢针全凭手劲穿过千层底往往很困难,还必须用顶针,没有顶针时就要在中指上缠一块布。当一双鞋底纳下来,那粗硬的布条上就全是针眼儿。每当针扎进鞋底有些涩时还必须将针头放在头发上光一光,这样才会轻松快捷。每扎一针,都必须把线捏紧,一天扎几百针,拉线的手都被捏成血印儿,时间一长,长成老茧就不疼了。鞋底的针脚线眼就像田野的秧苗,横竖成行,又像将军排兵布阵,整整齐齐,也像一位古典诗人,每一行里都溶进了人间温馨与慈爱。

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穿的都是布鞋,是方口的,黑色的。有一根带,有嵌纽。穿起来很舒服。但时间长了才知道土。后来外婆又给我做了松紧口的布鞋,才感到洋气一点。但松紧口的布鞋有些热不透气,在夏天穿时间长了就臭脚,但还是比城里卖的球鞋(运动鞋)要好得多。

看到父母和哥哥妹妹夏天都穿上了塑料凉鞋,我也提出要买一双,父亲要我语文算术两门都必须考98分的成绩才给我买。

从此我好好学习,为的就是一双塑料凉鞋,甚至在城里的“东风商场”都选好了款式。那时塑料凉鞋很金贵,放在玻璃柜台里,

不付钱是不能抚摸的。价格是3元8毛9分。那是30年前了,一斤猪肉才卖5毛6分钱,父亲一个月的工资才32元,母亲27元,在当时应该是很高的价格了。

我期末考完试,成绩单子出来了,算术99分,语文97分,两门加起来正好是每门98分,由于当初有约定,父亲也不好反悔耍赖,只有给我买塑料凉鞋。塑料凉鞋买回来了,由于有些大,前面需垫了棉花才能穿,每当脱了鞋,脚指头上就沾满了棉絮,需用手扯掉。穿了两年后,脚长大了,才将棉花拿掉,那个舒服劲啊,是今天的小孩无法理解的。那时解放军也穿塑料凉鞋,且款式还跟我是一模一样的,你说我该不该高兴。我曾穿着这样的凉鞋跳忠字舞,我有一根宽皮带,为了好看,我就系在黄衣服外边,跳舞跳得忘形时,裤子也掉了下来,但我不为所动,一直将舞跳完。为此老师还表扬了我。

那时家家都穷,我对来之不易的塑料凉鞋是十分爱惜的。记得有一次放学时正好下雨了,我又没带伞,就在雨中奔跑,想早一点到家,我怕弄坏了塑料凉鞋,就把它脱下来,高高举过头顶,光着脚巴在水中奔跑着,路边的积水溅起一米多高的水花,在雨水中奔跑,别提有多高兴了。到家时才知脚板被碎玻璃划破了一道一寸多长的小口子,母亲把我的脚抱在怀里,心疼地哭了,我却像没事儿一样。

但有一次,这双塑料凉鞋又让我经历一次失而复得的恐惧与惊喜。记得我看完乡村电影回来,天已全黑透了,在经过一条灌溉渠时,我的一只塑料凉鞋深陷在泥水里再也找不到了,我只好将剩下的一只塑料凉鞋藏在衣服里,光着脚提心吊胆地走回了家。第二天早晨还是被父亲发现了,父亲二话没说,用自行车载着我就奔向灌溉渠,卷起裤筒,不管不顾就下到一米多深的水里探寻着,父亲的衣服全湿透了,秋水也有些凉了,父亲的白发和芦苇在飘扬,一只水鸟贴着水面飞向了远方。大约摸了半个多小时,凉鞋终于被父亲摸到了,美中不足是断了一根带子。但父亲说用橡皮筋连着,还照样好穿,我就是穿着这双断了一根带子的塑料凉鞋上完了小学,渡过了我艰辛苦涩美好温馨的童年时光。

我长大参加工作后,日子好过了,不知穿过多少双皮鞋运动鞋,但都没有外婆做的布鞋“养脚”,再也没有了那无忧无虑的幸福时光,有时幻想,如果让我重回故土,还能穿着布鞋在洒满阳光的乡间泥土路上走一走,那该多好。它让我如见到慈祥的外婆和清贫油灯下温暖的光辉。每当想着心里就暖暖的,忘却了许多人生的痛苦和忧伤。

进了城有了钱,我许多鞋只穿了一半时辰就因为不时尚而被抛弃掉了,也有的被放在窗台上风吹雨淋,和无边的岁月一起苍老。

有一次父亲来城里看我,见那么多双还能穿的鞋被丢弃就有些心疼,就从中挑了一双白色的旅游鞋坚持要留着自己穿。鞋有些大,父亲穿着不太合脚,就将鞋头填上棉花,鞋带紧了又紧才勉强能穿。但终归不太跟脚,有一次上楼时不小心摔倒在水泥楼梯台阶上,膝盖上的皮都摔破了。

篇6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影响因素;对策

1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和谐关系的主要因素

1.1个体因素

学生个体的差异是产生宿舍关系不和谐的前提,首先是大学生成长经历的缺失。大学生群体中人际交往质量不高往往表现出“嫌弃型”个性特征。一种具有攻击性特征,如好强争胜,自我中心,嫉妒心重,报复心强,不懂得尊重别人等。这种个性会挫伤别人的自尊心,让人没有安全感,造成交往的压抑、紧张,使他人敬而远之;另一种具有退缩性特征,如害羞胆怯,敏感多疑,孤僻狭隘,自我封闭,依赖性强等。与这种人交往会使人感到负担重,气氛沉闷,需谨小慎微对待他们,让人觉得累。因此,改善人际交往,应努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哲学家斯宾诺莎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在特定的环境下又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性格与习惯。

1.2家庭因素

高校学生都来自五湖四海,拥有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调查显示,生活习惯差异是引起的宿舍矛盾的主要原因。例如,作息时间不同、问题、宿舍个人卫生问题等都会引起学生之间的冲突。此外,来自城镇的学生由于生活条件较为优越,大多骄傲、自负,与人相处时不懂得忍让、宽容。在生活各方面可能会表现的比较挑剔,不懂得尊重他人,也是引起不良宿舍关系的因素之一。同时,来自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家庭的学生大都容易表现出一种自卑、缺乏安全感的特性,他们往往非常在乎别人无意中的言语,总是感觉别人是在针对自己,久而久之,就会回避与人交往,严重者甚至会导致人际交往障碍。

1.3学校因素

从高校管理层面来说,首先,我国目前高校宿舍的安排很难根据宿舍成员的个性特征、民族习惯及志趣理想等来合理安排宿舍,大部分高校是在新生入学时,以随机组合来为其分配宿舍,有的宿舍成员甚至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学院。其次,高校在学生宿舍的管理上仍然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方法,对于像宿舍内部人际关系这样的微观事务则不够重视,思想工作做的不细致,缺乏对学生宿舍尤其是女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关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寝室内的人际紧张。

1.4社会因素

当前,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科技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经济发展非常迅猛,各种利益格局瞬息万变,这些都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导致的当前大学生社会思想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也是非常明显的,并且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也日益表现出复杂化的一面。大学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很容易淡化集体主义意识,同时也很容易使自己的个人主义滋生,在与同学交往的时候就会总觉得自己是对的,总想着别人的思想必须要围绕自己转,不愿意听取老师和别的同学的建议,容易产生自私、偏激及势利的个性,这必然会严重地影响到个人与他人的正常人际交往。

2构建和谐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对策

2.1大学生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

宿舍成员要认识到彼此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人生观、价值观,要能理解与接受他人的生活方式、思想。如果别人的生活方式、作息时间安排等影响到你的学习,可以适当的、委婉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考虑自我调整。要与舍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学会、学会包容别人,对待他人要宽容,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也不要想着改变别人、控制别人,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的去融入到宿舍这个小集体中。大学生舍友之间有意见分歧是正常的,只要彼此坦诚的把内心的想法或苦恼说出来,积极地进行沟通,就会加深彼此的理解、加深感情。要学会“换位思考”,当你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也许你就能理解别人的想法。换位思考对建立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很重要。要善于说谢谢,要学会感恩。因此,大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感恩,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2.2加强人际交往技巧及心理素质教育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明白该如何去处理人际交往中所遇到的障碍。将人际交往技巧的学习带进大学生通识教育的课堂,供学生自主选择。学校也可借助第二课堂的宿舍文化活动来帮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建立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同时,双管齐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鼓励学生适当的接触心理学知识,提高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此外,高校应开设高水平的心理咨询中心,加强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宿舍人际关系的指导,随时为学生解决人际交往中所遇到的问题。

2.3营造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

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宿舍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宿舍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的整体功能是育人,具体体现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守法观念、道德观念、审美意识和人格修养等方面。学校应努力营造优美的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把学生宿舍办成文明、卫生、优雅、舒适的大学生之家。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活动,如“寝室文化大展赛”、各类文娱体育比赛等,既能活跃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能增强相互之间的感情沟通和团结协作意识。通过创建“文明宿舍”“、优胜宿舍”等活动,潜移默化地使宿舍的人际关系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2.4改善寝室管理方式

一个称职的寝室长对于构建高校和谐宿舍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寝室长往往就是这个寝室的“核心人物”,在室友之间发生争端矛盾时进行调节,防止室友之间关系僵化,同时也可以有效制止室友形成小帮派小团体,增强寝室关系和谐。而寝室长向层长负责,层长向楼长负责,楼长向班主任(辅导员)负责的链条管理,既可以规范寝室管理,也可减轻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学校要进一步重视和发挥寝室学生党员和干部的作用,将其纳入党员、干部考核评定体系之中,以加强其权利义务意识。

3结语

高校宿舍作为学生学习、生活和休息的场所,对于健全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交际能力,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预防和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冲突,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以更好的姿态步入社会,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宁.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探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46.

篇7

关键字:中等;职业;开展

一、班级人本化管理

所谓人本化管理,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它的特征是,以尊重他人人格为基点,以人与人之间情感为纽带,造就相互理解、团结合作的管理环境。人本化管理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被管理者的个人感受,发挥被管理者的自身优势,在轻松、自愿、协调的氛围中达到管理的目的。

中职学校的班级人本化管理是指以中职学校的生源实际及其形成的教育根源为出发点,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发挥学生的自身优势,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丰富班级的评价机制,以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标准,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良好的素质和健全的个性。所以,了解学生的需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育人,是“以人为本”的重点内容。

二、学生现状调查和分析

职校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不能说不严格,对学生的教育不能说不尽心。看看老师们对学生中发生的每一个事件的“围追堵截”就能说明一切。但是,为什么“迷途的羔羊”执迷依旧?教育者的呼唤和被教育者的回应究竟错位在哪里?那么,为什么他们的表现却不如人意呢?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中职学校的师生关系有待改善。

学生十分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有82%的学生希望老师能关注自己,只有25%的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注。这说明,我们老师还应加大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改变老师为学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而学生并不领情的状态。

2、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有待改善。

职校的学生自尊心已很强,犯了错,希望老师以提醒和个别批评的方式给予教育的学生占到总人数的96%,而且还有一个情况出乎我们意料,那就是犯了错误希望老师“不管”的学生数为“0”。这表明,中职学生并不讨厌老师的教育,教育效果不理想,说明我们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还应注意方式方法,力争变“管、卡、压”为学生的自我“内化”和自我教育。

3、班级生活有待改进。

无论男女学生对目前的班会课都不够满意,反映其内容单调的男生有69.53%,女生有58.31%,只有7.23%的男生和8.12%的女生认为其内容是有趣的。对班会主题决定权问题有80%以上的学生认为应由学生决定,有68.56%的男生和87.15%的女生要求对班会进行改革,要求班会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4、班级的评价机制有待丰富。

职校生中渴望受人注目,向往成功(受表扬、奖励)的学生占抽查比例的97%,但由于学业成绩的不理想,只有38%的学生曾享此殊荣,而有62%的学生则无缘获得表扬或奖励之类的成功体验。可以说,学生中较普遍存在的自卑、消极等现象与此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作为班主任,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要有目的地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地丰富班级评价机制,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成良性循环。

三、教育对策

1、由表及里,改善师生关系。

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在中职学生班级管理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是最重要的。

(1)、转变关注焦点。

有教育人士指出:与其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训斥他,不如在学生安安静静的时候表扬他。在学生的违纪时,班主任往往做着“消防员”的工作,找这个违纪学生批评,找那个出事学生谈话,搞得焦头烂额,身心俱乏;如果班级“太平盛世”,班主任就觉得这是好不容易盼来的喘气机会,哪还顾得上去发掘此时的教育资源?这种工作重心和教育契机的颠倒,也造成了师生关系的隔膜。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我们应该实现自我对学生关注焦点的转变,具体表现为从关注学生的有状况时刻转向关注他们的没状况时刻,从关注有状况的学生转向关注没状况的学生。这一转变不仅可以改变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对老师的亲近度。

(2)、增加接触机会。

作为班主任应该多去教室,多下寝室,首先从时间上保证增加和学生的接触,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愿意和他们在一起;其次,通过谈心、周记沟通、QQ联系等多种方法,长期保持与学生个体的交流与接触,让学生觉得老师在关注着他;另外,通过家长会、与家长电话联系、家访,与学生的任课老师联系等方式,保持与学生的接触,更多地获取学生的有关情况,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对他关注。这样,一方面改善了师生关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更有的放矢的开展教育。

(3)、重视心理引导。

中职学生中自卑、消极的心理普遍存在,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问题,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因为,即使是同一件事也能“横看成岭侧成峰”。中职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引导学生养成乐观的心态,特别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甚至还会让他受益终生。为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如:优点轰炸、认知调整——如何正确归因等,而老师在心理辅导中倾听、接纳等原则的运用,对改善师生关系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改变方式,提高教育效果。

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是人的性格、情感、道德品质等形成和定型的时期,很多学生不愿接受老师的严格管理,管的太严,他们会产生厌烦心理。调查发现,职校的学生犯了错,希望老师以提醒和个别批评的方式给予教育的学生占到总人数的96%。所以,要使教育收到理想的效果,老师除了主动设法改善师生关系外,还得改变以往对学生出现错误就“穷追猛打”的教育方式。一方面,适当地留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反省和总结,把教师外在的教育内化为学生自我的认识;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努力创设良好的自我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民主开放和自我约束中不断提高。

(1)、注意批评方式。

中职学校的学生,不可避免的会犯一些错误。假如班主任一碰到问题,就在班里公开批评;或把学生找来,给予一番的说教,效果未必好,甚至还会使有的学生“破罐子破摔”;有些学生则口服心不服,认为当众受批评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会产生抵触情绪,这对于教育十分不利。因此,在批评学生时,应该十分讲究艺术性,把批评寓于尊重之中,尽量做到委婉含蓄,就事论事,这样的批评更能为学生接受,教育效果也会更好。

(2)、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处于良好的成长氛围之中,他就会发现他真正的自我,实现他的全部创造性与潜能。所以,作为班主任应该十分重视班级氛围的建设,努力形成一种自主、平等、积极、温馨的班级氛围。比如,班主任老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自己管自己;由学生自己讨论设定了切合实际的班级奋斗目标;也可以采用“论坛”式班级日志,充分运用舆论力量,实现学生的自我监督。一旦形成了良好的班级氛围,学生就能在其中自然地健康成长。

(3)、民主建设班干部队伍。

当班干部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应该给所有的学生均等的机会,在班级工作中锻炼学生的能力,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达到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的目的。比如,班级可以通过自我推荐,实行竞争上岗。也可以把班上工作分解成若干个岗位,使人人都能得到一个相对固定的岗位,形成班上的事,事事有人干;班上的人,人人有事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位学生在班集体中找到满意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形成强大合力的班集体组织,为班级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尔基说:“美化人,赞美人,是非常有益的,它可以提高人的自尊心,有助于发展人对自己的创造力的信心。”所以,班主任对学生持正面肯定,甚至带有激励的评价也是中职班级管理以人为本的一个重要表现:

(1)、不只以分数的高低论“英雄”。

其实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许多的闪光点,就看你用什么尺子去衡量。职校的学生也依然有他们的光彩之处。比如: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有的学生对计算机钻劲很足,有的学生表演能力出色,有的学生做事严谨踏实,有的学生十分善于交际。如果以这样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肯定唤起学生积极向上的信心。

(2)、开展多侧面、多层次的评优活动。

班主任工作应从中职学生实际出发,突出“从某个方面评”和“与自己的过去比”,以个体荣誉和集体荣誉来肯定学生的哪怕最为微小的进步。通过立足于“多侧面”、“多层次”评优,唤醒学生的上进心。

(3)、强调过程评价。

许多中职学生因为自信心低,意志脆弱,做事往往容易有头无尾。过程评价能不断鼓舞学生的士气,助他坚持到底。同时,过程评价还能避免表扬、奖励只集中在少数几个领先者身上的状态,让每位学生体验到成功带来的愉悦。因此,班主任在多种评价机制中,应该特别重视对学生过程评价的运用,对班中的学生,无论是学习过程,还是参加各类活动,都给予及时的评价,在这些以肯定为主的评价中,逐步地激活学生的心灵。

四、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

学生们往往很在乎老师的评价,在意老师能否公平、公正,实事求是,一视同仁。有鉴于此,班主任必须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

1、是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从学生所处的角度、位置、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领悟学生的所思所感所为,给与学生同等的关注。

2、是学会欣赏和信任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发现,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与鼓励和热切的期待。

篇8

新生工作往往要求对其日常管理和基础教育(包括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和政治教育等)细致入微和严格把关。具体而言就是:把工作做到每个学生中去,真正把教育思想工作落到实处。一般而言,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由既承担教学任务,又承担科研任务的班主任和专、兼职辅导员来承担,他们时间和精力有限,也就很难使班级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基于以上情况,笔者所在的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在新生管理工作中实施新生副班主任聘任制,即选拔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来担任新生班主任的助理工作,以协助新生班主任做好对新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指导工作。实践证明,副班主任这一特殊的学生干部群体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高校实行新生副班主任的重要意义

新生从军训、入学教育和专业教育到后来的早操、晚自习和寝室卫生,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的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许多困惑都需要指导。[1]在这一系列的指导过程中,新生副班主任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1.新生副班主任能积极引导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为使新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关键在于引导新生拥有正确的人生态度,树立可以实现的学习目标,更加积极和乐观地生活。为此,新生副班主任至少要做两方面工作。

(1)新生副班主任对新生进行思想政治引导工作

第一,新生副班主任都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在大学已生活和学习了一年或两年,对学校的情况、管理制度比较熟悉,对于新生在生活、学习、情感及人际交往等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较为理解。第二,新生副班主任大多是党员或学生干部,思想政治素质较好,思想也相对成熟,且有一定特长,有较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易与新生拉近距离,形成较为宽松的德育氛围。第三,新生副班主任的学生身份,更容易让新生,特别是贫困生倾吐心声,这样就能更加准确、及时地掌握新生的基本情况、思想动态和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放矢地帮助新生及时调整心态,迅速适应大学生活。

(2)新生副班主任对新生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易产生影响

新生刚入学,对大学充满好奇,对自己的专业及课程设置不太了解,只能从高年级学生那里获得相关信息,而且获得的信息不一定正确,仅凭“听说”来决定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很大的片面性。此时,新生副班主任就能为新生答疑解惑,并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生活经验传授给新生。既能深化新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又可加深新生对学校的进一步了解,还能及时纠正部分新生和家长对专业以及学校的片面看法,对新生的学习和生活起到极大的稳定和促进作用,为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2.新生副班主任的工作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通过学校搭建的工作平台,新生副班主任可以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能,遇到困难能够及时同班主任及学校领导沟通,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工作的开展。此外,新生副班主任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及对大学生活的体验与新生进行交流,用自己的事例影响和教育新生,对良好学风的树立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新生副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生副班主任在高校新生工作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1.部分高校对新生副班主任的职能规定不明确

部分高校对新生副班主任的工作职能规定不明确,导致其工作形式和效果的五花八门。据调查,新生副班主任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大学体验,将所带班级的学生往自己的大学成才之路上指引。例如,有些新生副班主任学习成绩好,就经常关注所带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会陪同新生上晚自习,答疑解惑,等等。又如,有些新生副班主任特别关心新生的生活,他们会走访新生宿舍,了解新生适应的情况,等等。还如,有些新生副班主任关注人际交往或是担任学生干部之类的事情,等等。总之,工作职能的不明确,导致新生副班主任工作的多样性,对新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引导不足。

2.新生副班主任缺乏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经验

新生副班主任较新生来说,是榜样和领路人,然而他们毕竟是学生,他们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经验都比较欠缺,他们在认识问题和处理事情时,还存在思考方式简单、说话较随便等问题,有时甚至会对新生产生误导。例如,目前高校提倡创建和谐校园,安全稳定是第一要务,个别新生副班主任就仅从班级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促进班集体的利益,扩大班集体影响,而忽视了学校整体工作的进展。又如,对于大多数新生副班主任来说,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不足,这不仅是新生副班主任会遇到的问题,高校的一些专职辅导员、班主任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也感到颇为棘手,究其深层的原因,就是理论知识和社会经验的不足。

3.新生副班主任工作的延续性和长远性尚缺乏

新生副班主任的工作通常要求贯穿一年或更长的时间,它应该是一个吸收、培养和锻炼的过程,需要有好的机制,中途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必然影响到新生副班主任工作的整体性和延续性。例如,选好了新生副班主任,经过一段时间,发现了问题。又如,新生班级还需继续带领,可是新生副班主任该毕业了。还如,大多数新生副班主任都只注重新生入校后的前一两个月,在整体工作上表现为前紧后松,缺乏一个长效机制。总之,新生副班主任工作的延续性和长远性尚缺乏。

三、建议和措施

1.逐步完善选拔机制,明确条件,严格选拔

为确保质量,对应聘者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素质考评,包括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人际沟通能力、对规章制度的了解和对工作的积极性等各个方面。规定应聘条件,采用公开选拔、笔试和综合面试等方式,聘请条件出色、威信较高的学生来担任新生副班主任,真正确保其胜任新生副班主任的职务。

2.完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2]

用制度约束保证管理质量,完善新生副班主任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详细说明新生副班主任所要完成的任务,建立新生副班主任考核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新生副班主任的行为。严格考核机制,采用个人述职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新生副班主班的工作进行考核,参与人包括新生、班主任和辅导员等。对表现突出的新生副班主任颁发聘书,并给予表扬和奖励,在评奖、评优方面优先考虑,甚至在推荐工作时,可以单独推荐。对正面的典型事例,要通过海报和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的感召作用和教育激励作用。

3.积极开展新生副班主任的培训工作

培训是提高新生副班主任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3]新生副班主任对工作往往是既新鲜又陌生,既有很高的积极性,又欠缺相关的经验。因此,在新生副班主任上岗前,应先进行集中培训,让他们尽快熟悉新生的特点以及新生经常遇到的问题,熟悉新生副班主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等等。此外,可以聘请上一届优秀的新生副班主任进行指导和培训,使新的新生副班主任在明确职责后,工作开展得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4.指导新生副班主任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关系

作为班主任应考虑到新生副班主任的学生身份,学习是其主要任务,不要给其安排过多的工作任务,要正确指导和帮助他们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坚持“学习第一”的原则。[4]另外,辅导员和班主任要从关心、培养和爱护的角度,指导新生副班主任搞好学习,做好工作。

参考文献:

[1]杨仕勇.高校班主任助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4).

[2]黄俐丽.加强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班主任助理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6(2).

[3]付章丽.浅议高校管理队伍素质建设[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4(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