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8 10:01:2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产科护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产房隐私 护理 相应措施
1 产房隐私内涵
隐私通常被人们理解为身体的隐蔽部位,而据资料记载隐私的标准定义最先是由美国法学家沃伦(Ssmtiel D.Warren)和布兰德斯(LouisD.Brandeis)于1890年提出的,后来逐渐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隐私是指患者不妨碍他人及社会利益的个人心中不愿告诉他人的秘密,它主要包括个人身体秘密、身世及历史秘密、有关家庭生活秘密、财产方面的秘密等。妇产科是个特殊的环境,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病史采集、体检和护理操作中,常涉及患者方面的隐私问题,如生殖器官的暴露、未婚先孕、性传播疾病、异常婚育史、婚外、生殖器畸形、不孕不育等,多患者对此存在不同的情绪反应和心理变化。所以,注重产房个人隐私保护显得格外重要。
2 产房隐私被暴露的原因分析
在分析隐私被暴露的原因之前,我们很有必要先研究一下患者对隐私的认识。
在进行妇科检查时,需暴露隐私部位,很多女性患者,特别是年轻未婚女性,怕被男性看到,怕男医生检查,不愿有男实习生在场,觉得在男性面前暴露生殖器很难为情,同时也存在怕被家属不理解的顾虑。有某些隐私的女性患者,例如:生殖器畸形、有性传播疾病、未婚先孕等,在接受妇科体检和询问病史时,是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怕隐私被暴露而受到歧视或影响夫妻感情和正常生活,造成夫妻家庭不和,心里充满矛盾和不安。
2.1 病房、妇科检查室的布局因素
病房、妇科检查室的布局不当会导致患者的隐私暴露。如病房较大,设施不齐全,病室环境差,个房间住7~9位患者甚至更多,中间没有隔帘;某些常用无菌物品放置在妇科检查室内,以至于患者在做妇科检查时,常有医护人员闯入检查室取物。
2.2 医护人员素质因素
医护人员直接面对、接触患者隐私,医护人员认识隐私意识淡薄、观念不正确、素质低下等也会直接导致患者隐私被暴露。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意识淡薄。没有真正理解隐私和隐私权的含义,以及保护患者隐私是医务人员的主要义务之一等,也就无法从根本上重视保护患者隐私,并从言语和行为中反映出来。
(2)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尽管医学模式也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阶段转变到了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中心的阶段,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着你是患者,我是医生,我只要医好你的病,而你只要配合我的检查治疗就行了的思想,从而忽略了患者的心理感受。
(3)服务意识较差,对患者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不了解,或不能很快适应。不能主动为患者服务,而是按照操作规程机械地进行着每一次操作,单纯地用手和用脑做事,而没有用心去做。
(4)不尊重患者。如让进修、实习医生、护士查看患者时,不事先做好解释工作,或未征得患者同意就执行操作,或检查时不分时间、地点等。
(5)职业素质较低。如在办公室、走廊等地方,随便谈论患者病情、隐私,进出病室不随手关门,在进行操作时接操作前要评估环境,符合保护患者隐私的要求,但实际上,为了省时间或怕麻烦或自认为没有必要等而被忽视听电话、接待同事或来访者等。
(6)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现在很多诊疗操作都明确规定操作前要评估环境,符合保护患者隐私的要求,但实际上,为了省时间或怕麻烦或自认为没有必要等而被忽视。
2.3 医院管理方面因素
医院管理不当也是导致患者隐私暴露的原因之一。如诊室秩序混乱,表现为患者、陪人多,甚至妇产科诊室里有男陪人等。探视制度不严格,探视人数多和探视时间长,有的病床24小时都有陪护,有时甚至有多人陪伴的现象。一览表上写明疾病诊断,来人通过查找便可知道该患者到底得了什么病。病历资料管理不善,病、陪人趁机私自翻阅等。
3 对象与方法
3.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2009~58月份产科患者116人(其中包括大月份引产15人),发放问卷116份,回收有效问卷110份,有效回收率94.8%。110例患者年龄18~36岁;97例已婚,13例未婚;文化程度,小学22例,初中38例,高中29例,大专及以上21例。
3.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隐私认知、个人隐私有无被泄露、主要由哪些途径泄露、泄露后的心理状况。答案可多项,由患者自己填写或口述。
4 结果
患者对隐私的认识:56例(50.9%)认为病情属于个人隐私;69例(62.7%)认为身体某些部位属于个人隐私;32例(29.1%)认为婚育史属于个人隐私;27例(24.5%)认为其他如心理活动属于个人隐私。
5 提高产房隐私护理的相应措施
3.1加强医护人员隐私保护意识
由于产科患者有别于其他科室,入住产科,都无可避免的要面对医护人员对婚育史、孕产史的询问,以及身体隐私部位的暴露,如会备皮,腹部监测胎心音,分娩时的截石位、不可缺少的肛检与阴查、哺乳时的暴露等,针对产科患者的特殊情况,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隐私教育,加强其法律意识,注重患者隐私保护。
3.2 改善就医环境
门诊设分诊台、诊疗室改造成“一医一患一室”,并请家属或亲友在诊室外等候,避免了患者尴尬解除心理顾忌,以便能详述病情。病房改装成单人或双人房。
3.3 提高医护人员服务意识及水平
(1)急诊入院时,先把孕产妇安置人诊疗室,查看产前检查情况。避免当着家属或亲友的面询问病史及既往史,特别是孕产史,以防揭穿孕妇的隐私而引起家庭和社会问题。如果是未婚先孕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阴道出血、外阴裂伤或性病引起的生殖器官炎症患者护士应做到一视同仁,不冷漠轻视。
(2)检查、治疗及护理操作时,特别是在做肛检、阴查及会阴冲洗时,应该关上房门或用屏风遮挡。操作时尽量避免与患者面对面,可采用侧卧位导尿法。对手术患者,应做好隐私部位的遮挡,避免不必要的暴露,操作期间不谈论患者隐私,操作结束后应该帮助擦净血污,穿好衣服,适当遮盖后送回病区休息。
(3)由于目前产时服务模式的改变,提倡导乐分娩及家庭式分娩,大部分孕妇分娩时都有家属或丈夫陪伴,因此,在做检查时应特别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技巧,并告知家属不得乱窜产房,以免泄露和侵犯其他孕产妇的隐私。孕妇待产及检查时,适当遮挡腹部及会阴,特别注意防止接产过程中不慎泄露产妇隐私。
(4)对于妊娠合并性病或者其他传染病的患者,直接安排住单人房间,做好保密和消毒隔离。一览表及床头卡上只写姓名及床号,不写诊断。现在很多医院的护士站均为开放式的,医嘱的录入转抄与病历书写完善都在这里完成。因此,对病历资料的管理显得更为重要,应防止无关人员随意翻阅病历及治疗本,以免泄漏隐私,电子病书写后随时退出界面或予以加密。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隐私保护也不是无条件压倒一切的,当患者隐私和诊疗信息的保密会损害第三者生命健康利益及社会公共安全利益时,这时的保密必须让步。
4 结论
护理工作性质决定了护士在工作中与患者的特殊关系。而产科患者诊疗及护理的特殊性,更容易导致患者隐私不慎的泄漏。因此,如何提高服务技巧和水平,强化法律意识,做好孕产妇隐私保护是每个产科护理人员应尽的法律义务和责任,我们应持慎重的态度,自觉维护患者的隐私权,避免无意的侵权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王湘,邓瑞姣,保护患者隐私在护理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61:88-89。
[2]戴慧萍,妇产科患者隐私保护的调查分析冲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A(20):1846。
[3]潘孟昭,护理学导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38。
[4]秦美珍,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18):1693。
[5]张新宝主编,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第1版,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6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产科2008年3月—2010年11月发生的34件问题,其中护理安全隐患25件和护理投诉9件。
1.2方法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对已经发生的安全问题,当班护理人员要做出详细的书面报告,全院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并结合本科室的具体情况拟定相关的防范措施。
2结果
2.1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巡视病房不及时,未发现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病情发生变化共8例;助产护士观察产程不细心,责任心不强,导致孕妇急产4例;治疗护士未认真执行“三查八对”,致使病人用药错误1例及给孕产妇使用过期药品1例;处理产后大出血病人的抢救后,因不能及时记录,回顾性记录的内容和时间与医生记录不相符,字迹不清楚,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5例;发现孕产妇及新生儿病情变化但未及时向值班医生反应5例;由于专业业务能力缺陷导致母婴意外1例。2.2护理投诉事件对住院环境及医疗设备不满意者3例;输液时未能做到一针见血2例;对孕产妇及家属所提出的疑问态度生硬、解释不当、沟通不畅1例;对住院收费标准不满意和乱收费2例;予病人使用贵重药品而病人事先不知情者1例。
3讨论
3.1产科工作中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因素
3.1.1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医护人员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慎独”的精神,由于医护人员在观察病情及监测产程时不细致、出现问题处理不及时、机械的执行医嘱、未按要求巡视病房、交接班时口头交班和书面交班不全面导致产程异常、急产或新生儿分娩于待产室等特殊情况未能尽早发现,不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从而直接威胁到母婴的生命安全。
3.1.2缺乏护患沟通技巧缺乏沟通是诱发护患纠纷的高危因素,不要因为工作的忙碌而失去耐心和细心,有时虽然工作的很努力,但也很难满足整个服务对象多方面的需求,导致护士所提供的护理服务与服务对象的期望值存在一定的差距,以及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对于产妇的恐惧和紧张心理未及时进行解释和心理疏导,从而容易造成护患纠纷。因此,在临床上应特别重视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适当自我调节缓解压力,主动查找并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以避免护患纠纷。
3.1.3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缺陷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缺陷造成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差,对于病情缺乏判断力,对产前的评估不准确和对难产儿的处理能力较差,给产妇人工破膜时划破新生儿的头皮、保护会阴不当等,给产妇和新生儿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等意外的发生。
3.1.4医护人员的不安全因素医院是一个社会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复杂体系,它带来的许多强刺激既影响病人又影响医护人员,随着护理队伍的年轻化、护理工作的高负荷、频繁的倒班、持续紧张的情绪刺激、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多变的人际冲突、高风险的工作、高期望的个人价值和不相称的社会地位等构成了护理工作者的压力源[3],欠缺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在沟通协调方面和处理应急事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从而使事情得不到适当的处理。
3.1.5孕产妇的不安全因素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要经历难以忍受的疼痛、痛苦和家属对新生儿性别歧视所带来的失落感,以及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助产人员心不在焉、打电话、与同事聊天、助娩时动作生硬等,让产妇觉得助产人员的工作态度不认真,缺乏亲和力,使其没有安全感。
3.1.6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医护人员对于病历书写不重视,随意涂改,治疗记录和特殊情况记录不及时,医疗记录和护理记录内容不一致。部分医护人员存在法律意识淡薄和缺乏孕产妇隐私的保护以及轻视护理文书书写等现象[4]。
3.2产科工作中潜在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3.2.1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责任心是每个医护人员最基本的素质,加强责任心对于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产科规章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各类查对制度是护理工作经验教训的总结,更是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制度保证,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规范和工作制度是产科护理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5]。医护人员积极参加责任心和医德医风教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挽救,使伤害度最小化,达到安全护理的目的。
3.2.2加强沟通技巧,耐心倾听和交流沟通不仅是一门技能,更是一门艺术。良好的沟通和耐心的倾听可以使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与信任,使其能调整心态,放松心情,积极配合。并根据不同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情况,制订个性化护理计划和健康教育,从而降低护患纠纷。
3.2.3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积极参加院内院外的业务学习,熟练掌握“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操作)和精通“三专”(专科理论、专科知识、专科操作),熟悉每个个案,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降低和避免差错的发生。
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方案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1急救护理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较高病死率,重在对病因预防,需早期诊治高危因素,如死胎、妊高症、软产道裂伤、羊水栓塞、宫缩乏力、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祛除病因,对休克积极抢救,并迅速补充血容量、辅助医生行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早期适时对子宫切除,保护各器管功能,以抢救生命,降低病死率。
1.2密切观察病情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如呼吸、脉搏、心率、血压等,并对皮肤颜色加强观察,一旦有咯血、呼吸困难、紫绀等表现,需持续心电监护,立即向医生报告,以积极实施抢救工作。加强意识状态观察,患者多以嗜睡、躁动不安甚至昏迷为主要表现,多提示循环血量不足,脑血流灌注量不足,需及时纠正。
1.3休克护理头偏向一侧,取休克,呼吸道保持通畅,行至少2条静脉通道建立,以做好凝血因子及血容量补充,保证快速用药。微循环障碍争取在1-4h改善,以防出现不可逆的器质性破坏。同时,患者因大量失血,机体缺氧,表现为程度不等的呼吸急促,个别有潮式呼吸现象,需对缺氧状态加以改善,鼻塞吸氧,保持2-4L/min氧流量。滴速依据病情调整,并加强动脉血压监测,以防出现意外。
1.4出血及尿量护理护理操作需轻柔,尽量减少创伤治疗及检查,止血带在静脉注射时不宜过紧,防止鼻出血。准确计算出血量,以为临床提供依据。加强尿量
1.5心理护理及其它因病情危重、大量出血,患者多由焦虑、恐惧、紧张心理,护理人员需行健康宣教,就疾病基础知识、救治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介绍同类型成功案例,并取得家属配合,给予患者更多关爱,使其保持乐观情绪,提高遵医依从性。饮食以易消化、高热量的流质或半流质为主,需严格无菌操作,做好会阴、皮肤、口腔护理,预防感染及褥疮形成。
2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观察组无死亡事件发生,均治愈,对照组因>3个器官衰竭死亡2例,占10%。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褥疮、感染等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4讨论
1.1医院条件与管理的欠缺
(1)医院人力资源有限。很多基层医院妇科与产科没有能力分开,妇科与产科合为妇产科,治疗与护理也是同一班医生与护士,工作量大,长期疲劳应战,影响工作质量。
(2)医院条件有限。大多数基层医院住院病房没有电梯,这样增加了转运病人的难度系数,担架转移过程中术后病人容易出现如头痛、低血压等并发症,家属也有很多意见。而且病房配套设施欠缺,病房里没有安装热水器,不能满足病员的需求。此外,产床、检查器具、设备老化,影响医护人员操作,病人容易坠床、摔伤等。病人较多,床位少,病床周转快,迁床机会大,稍有不慎极易出现差错。
(3)管理缺少激励机制。对护士工作缺乏赞同与认可,奖罚不分明,激励机制不健全,不利于调动护士积极性。
(4)院内感染控制管理欠缺。由于基层医院基础设施差,产科布局不合理,产房(隔离产房)及病区无先进的空气消毒设施和先进的洗涤清洁设施。少数护士不严格按照产科消毒技术规范、流程操作,出现产房空气、氧气湿化瓶、浸泡器械的消毒液、手等细菌指数超标。自身职业风险防范意识不够,在操作中被针、剪刺伤或羊水溅到眼、脸、嘴部位,大多数自行处理,很少有人登记、上报,医护人员院内感染可能性大。不注意值班室卫生,经常挂带血迹的工作服。
1.2护理人员问题
(1)护士流动性大。目前各医院在编护士越来越少,招聘护士越来越多,而招聘护士流动性大,又因工资待遇不高,不利于安定人心,稳定专业技术队伍,这势必影响护理质量。
(2)专业知识缺乏及实际操作能力差。由于妇产科护士大多不是妇幼、助产专业而是普通护校毕业的,专科理论知识缺乏,临床经验不足,产程观察水平不高,应变能力较差,不能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和处理问题。而且对产科常用药理机制不熟悉,对妊娠合并心脏病、胎盘植入产后大出血等不能很好配合抢救。
(3)工作压力影响护理质量。产科工作繁琐,周转率极高,产妇与新生儿均需观察与护理。而观察产程进展本来就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再加上待产妇因宫缩痛而不配合,某些家属的不理解,都给工作人员无形的压力。特别是夜班护士一个人当班时更为紧张,这势必影响工作效率与护理质量。
(4)护患沟通技术欠缺。说话语气生硬而无表情,缺乏耐心,敷衍了事,使产妇及家属认为护士缺乏医德,服务态度差,无同情心。各项护理操作前未作充分解释,暴露操作前未作任何遮掩工作,任意谈论患有性病、梅毒等病症的产妇,使产妇认为工作人员不尊重他人隐私权。
(5)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对2002年9月1日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2008年实施的《护士管理条例》以及配套文件中明确的护士的职责,患者的权益以及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活动要求,掌握不够熟悉。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没有意识到产妇的生命健康权、知情权、隐私权均应受法律保护,在履行告知义务或对孕产妇及家属交谈时,特别是在抢救患者时,忽略患者及家属的感受,谈论与治疗无关的话题或说话不严谨,留下举证不利的语言。
(6)护理文书质量不过关。护理记录与医疗记录不相符,记录不真实、不整洁、不及时,将孕产妇的孕产次写错;产程处理记录简单,实际处理时间与记录时间不符,写错新生儿性别、体重、出生时间,新生儿脚印不清晰等。
(7)健康教育力度不够。由于专业知识缺乏,对产妇及家属提出的问题,不能正确作出回答与解释。由于接生、打针、输液、换床、大量的护理记录、新生儿洗浴等占去大量时间,无充分的时间做健康教育。基层医院产科病房中母乳喂养指导、新生儿喂养指导不到位,新生儿水疗、新生儿抚触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些不利于医院发展。
1.3医护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
医护人员向病人及家属交待的病情与解释不一致,导致患者及陪伴人员不信任医院。由于医生与护士技术上的差别以及询问病史地点时间不一致,导致医疗文件书写不一致。
1.4产妇及家属的原因
家属对医疗护理与医疗环境期望太高,对产妇及新生儿发生的一些问题(包括生理现象)过于紧张。个别家属及产妇素质较低,缺乏社会公德,不尊重医护人员,甚至乱骂、污辱。又因就医者多为农民病人,经济困难,护士催费常会有争吵发生。
2整改措施
2.1改善医院软、硬条件
除职工积极创收外,管理者还应积极争取政府投资,改善环境,改善病房配置设施,满足病人需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可把妇产科分为两小组,由两名骨干人员任小组长,分管产科与妇科。
2.2提高护理质量
(1)提高护士福利,尽量解决招聘护士的编制,稳定人心,稳定专业技术队伍,提高护理质量。加强专科业务培训,进行系统产科理论知识及常用药物药理机制和使用方法的学习。强化训练产科的专科操作,如婴儿沐浴、胎心监护、阴道检查、新生儿ABC复苏等操作;定期考核产科危重症如新生儿窒息、产后大出血等急救技术和护理措施,达到熟悉掌握,人人过关。杜绝新生儿烫伤、摔伤、抱错,遗失。
(2)实行弹性排班。当病人多、工作繁忙时适当增添班次,使护士做到忙而不乱,急而不躁,夜班护士工作忙时,可抽一名实习护士跟班。推广实行整体护理模式,把握有利沟通时机,按操作流程操作,操作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态度和蔼,同情关心病人意见,与病人交流时语言通俗易懂。
(3)增强产科护士法律意识,避免护患纠纷发生。建议将法律法规教育纳入护士继续教育的规范化培训范围。要求护士加强与护理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护士长要利用晨会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条例》、《护理工作制度》等。不断地从护理投诉的发生原因及存在的隐患中吸取经验教训,并主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防止发生护患纠纷。
(4)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与管理。医疗文件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要求记录及时、准确、完整、真实,禁止漏记、错记。如产前检查、产程图、产时记录、婴儿记录等必须按时、如实填写,护士在工作中应养成及时、规范、客观、完整记录的良好习惯,认真按照《病例书写规范》、《四川省护理文件书写规范》的护理要求进行书写。护士长要严格检查,把好书写关。
(5)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可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能力,提高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依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提高病员满意度[2]。鼓励自学,积累丰富的保健知识、科学育儿知识与技巧,为产妇及其家属提供所需的知识。积极开展新生儿水疗、新生儿抚触等项目。
(6)加强医护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工作为前提,顾全大局,相互谅解,相互配合,管理者分配奖金时兼顾医护利益,减少冲突。
(7)协调护患关系。护士要“以人为本”,尊重产妇隐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耐心解释。开展“导乐分娩”等,尽量减轻产妇分娩痛。
2.3实行“人性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关心护士,对优秀事迹、优秀个人加以适当奖励,以提高护士积极性。对节假日、周末、交接班、夜班、中午班要重点防范纠纷发生;对新上岗护士、生活中干扰因素大的护士、带病上班的护士予以帮助。
1.1观察指标①产妇出院后4周随访发放干预后护理知识技能掌握调查问卷[4],包括抚触、脐部护理、臀部护理、母乳喂养、沐浴及产后营养等,每项总分10分,>9分判定为掌握;②心理状态评价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评分和自评焦虑量表(SAS)评分[5];③睡眠质量评价采用及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评分[6];④产妇出院时发放我科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临床护理满意度评价,采用选项法即由产妇自行勾选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任一项。
1.2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数据录入分析软件采用Epidata3.07和SPSS18.0;统计学方法选择t检验和χ2检验;P<0.05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护理知识技能掌握率比较观察组产妇抚触、脐部护理、臀部护理、母乳喂养、沐浴及产后营养等护理知识机能掌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产妇治疗前后SDS评分,SAS评分及PSQ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DS评分,SAS评分及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产妇各项指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产妇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妇临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1.18%(69/85),100.00%(85/85);观察组产妇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随着传统医学模式向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单纯产科健康宣教护理干预已无法满足临床需要。近年来母婴床旁护理干预模式开始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床旁护理干预模式一方面可有效促进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提高自我保健及产后相关护理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强对于新生儿护理服务,通过制定个性化方案保证新生儿健康发育;同时作为一种独立性社会化干预模式,床旁护理干预还能够在护理过程中积极消除产妇及家属疑虑,显著提高产妇对于护理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并加快产后康复进程。
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产妇抚触、脐部护理、臀部护理、母乳喂养、沐浴及产后营养等护理知识机能掌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用母婴床旁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产妇对于产后护理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两组患者治疗后SDS评分、SAS评分及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产妇各项指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床旁护理干预用于产科护理在改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及延长睡眠时间方面优势明显;而观察组产妇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说明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母婴床旁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产妇对于护理服务满意程度,在改善护理质量的同时拉近护患关系。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7月收治的100例分娩产妇,年龄21~35岁,平均(27.08±4.21)岁;孕1~4次,平均(1.40±0.30)次;产次0~3次,平均(0.69±0.17)次;均为健康产妇,排除有高危因素的产妇;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2013年4~7月)与对照组(2013年1~3月),每组5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孕次、产次及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应在充分了解产妇各次产检情况下,积极与其沟通,了解其心理和性格特征,并对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产妇心理问题主要集中于对分娩是否顺利的担忧、对因婴儿出生而造成的生活压力及对其自身角色转变所造成的不适应,应充分向产妇介绍分娩过程,必要时可邀请其参观产室,消除其对分娩的恐惧感;应结合健康教育项目,向产妇介绍母婴保健知识,提高其对母婴保障的认识和执行力;保持良好的产科环境是综合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产科病房应保持舒适的温度与湿度,限制陪护家属活动,尽量不影响产妇休息;在产科病房中放置婴幼儿保健知识能收到较好效果,产科病房应要求每日定时熄灯,对于次日预产期但未有分娩征兆者,可置于单独产室待产,对有陪护要求的产妇,应尽量满足。
1.3观察指标
两组产妇待产期生活质量,包括睡眠质量、精神状态、躯体症状和社会情感四个维度,采用《孕产期妇女生活质量调查量表》,每项满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结果越积极。两组产妇分娩时应激水平指标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浓度。出院时观察两组产妇的主观幸福感和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待产期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产妇待产期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产妇分娩时应激水平的比较
观察组产妇分娩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产妇主观幸福感和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产妇主观幸福感和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人住我院产科分娩的342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71例,年龄21一37岁,平均年龄(27.5士2.5)岁,孕周37一41周;对照组171例,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8.5士2.5)岁,孕周36~41周;所以产妇均为初产妇,无妊娠合并症及其他精神或躯体疾病;两组患者年龄、孕周、产次、分娩方式等方面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1.2.1传统护理模式:包括每日对新生儿进行沐浴、脐带消毒、新生儿抚触等;并集中对产妇进行哺乳及新生儿护理知识宣教;将新生儿带到治疗室预防接种。
1.2.2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妇人住母婴同室病房,在产床旁边设新生儿床,便于产妇随时哺乳和观察新生儿;保持室温在22一24e,相对湿度50%一60%,在病房内为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抚触时,将室温调高至26~28e;对产妇进行一对一的哺乳及新生儿护理知识教育,并现场操作示范,讲解内容包括新生儿哺乳方式及次数,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抚触护理的注意事项,新生儿预防接种,产妇护理方法、产后营养及产褥期常见疾病的处理等,并详细介绍新生儿的保暖方法、辅食添加、吐奶打隔护理、晚间哭闹的护理。对产妇进行强化训练,直至其基本掌握。
1.3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所有产妇进行调查,包括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知识宣讲等方面,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º母乳喂养率。根据新生儿是否吮吸母乳来判断,分为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包括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臀部护理、抚触护理等的掌握情况,分为掌握,部分掌握,不掌握。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临床资料输人计算机,采用SPSS17.O统计分析软件包。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的采用(贡士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呱2检验,尸<位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125例,较满意39例,不满意7例,满意率为95.9%;对照组满意117例,较满意犯例,不满意22例,满意率为87.1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比较
观察组母乳喂养158例,占924%;对照组母乳喂养144例,占84.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掌握139例,部分掌握22例,不掌握10例,掌握率94.巧%;对照组掌握1巧例,部分掌握31例,不掌握25例,掌握率85.3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产科护理的一种新型模式
符合广大产妇及新生儿的生理心理需求,是回归自然的家庭温馨护理,优势明显。母婴床旁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母婴床旁护理将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全面了解产妇及新生儿的各项情况,增强以人为本的观念,实施优质服务;将传统的母婴分开护理模式变为母婴床旁护理,减少了护患沟通的隔阂,使护理更具连贯性,使产妇可以直接感受到护理人员对母婴的重视和爱护,体现人性化服务特点,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和依赖,融洽了护患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9%,对照组为87.1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º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可提高医疗护理安全。母婴床旁护理,减少了因新生儿带离护理的差错事故,从而减少了医患纠纷,保证了医疗护理的安全。»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母乳喂养率。母婴床旁护理由护理人员一对一进行喂养知识及方法的培训,使产妇能够更快学会和适应母乳喂养,提高了母乳喂养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为924%,对照组为84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母婴床旁护理有利于产妇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母婴床旁护理不仅重视知识的宣教,还强调各项护理技能的掌握,通过一对一当面的讲解及演示,将所需物品和过程清晰地呈现在产妇面前,并亲自示范,便于护患间交流,及时解决疑问,强化产妇的理论基础,合理进行产褥期的卫生保健。床旁护理通过分阶段、有计划的健康教育,避免产妇一次性宣教太多而无法接受,从而提升宣教效果。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掌握率94.巧%,对照组为85.3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母婴床旁护理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产科;护理纠纷;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213-02由于妊娠分娩的特殊性、复杂性,已经成为发生纠纷的高发学科,认真分析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防范对策,对提高医院整体水平和防止护理纠纷发生都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1.选取我科近年发生的护理纠纷事件来分析,常见的原因有:
1.1 违反查对制度及交接班制度;
护理人员缺乏职业责任心,违反查对制度,如打错针,发错药,将病人张冠李戴等;违反交接班制度,对交接班事宜交接不清晰,如对孕妇孕产史及产程情况交接不清,产程进展异常报告不及时,从而导致新生儿窒息等。
1.2 服务态度不佳与病人缺乏沟通;
在孕妇在生产过程中,情况多变,有时难以预测及防范,如出现产程进展不理想,胎心音慢等情况,未能及时告知家属,或在与病人及家属沟通过程中,说话态度生硬,不谨慎,解释不清楚,不耐烦等都可引起病人及其家属的不满。
1.3 护理文书填写不当;
护理文书书写过于简单或填写错误,特殊情况未能及时记录,都会容易造成护患纠纷。
1.4 社会因素。
2.防范纠纷的措施:
2.1 增强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落实护理核心制度。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病人进行护理操作时,遵守执行查对制度,执行医嘱时严肃细致做到双人核对。正常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病人等特殊情况除外。护理过程中,交接班应做到清楚,细致。工作中如出现失误,不论问题大小,都不能隐瞒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以得到有效解决。对高危孕产妇要进行床头交接班,特殊药物要按医嘱给药,控制滴速。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向孕妇口头讲解相关护理操作的作用、目的,需要其注意和配合的地方,特殊治疗及各项侵入性操作,如人工破膜、灌肠、导尿、使用约束带等,则需书面告知,签署书面同意书,注意保护孕妇的隐私,防止纠纷.
2.2 护理人员应注重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护士的专业素质是维护安全护理的重要基础,临床实践证明,护士专业素质的高低与护理差错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产科是多学科相联系的专业,产科护士不但要掌握专科知识,还要掌握其他相关专科知识,如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等,不断进行后续学习,增强专业技术水平,提高自身的专业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护理质量,以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注重沟通技巧,提高与孕妇及家属的沟通能力。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根据有关调查,60%以上的护患纠纷是由于"护患信息不称" [1],缺乏有效的沟通而引起的。如孕妇待产时宫口开张情况,每隔一段时间,应告知家属,视如家人,理解家属焦急的心情,或生产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尽快结束产程等,也应及时告知并安慰孕妇及家属,交待病情时切不可讲话生硬随便,表情淡漠,注意事项交代不清楚等,避免造成病患及家属的极度不满,从而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和纠纷。
2.3 护理文书是反映住院病患病情发展过程和护理人员临床实践的原始记录,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写自己所做,做自己所写",这是对护理文书真实、客观准确的反映,及时完整的是护理文书的基本要求,用护理文书反映护理质量,使护理质量证据化,规范化。对于抢救过程的,时间记录要具体到分钟,同时还应注意医护记录的一致性。防止疏忽和遗漏[2],引发纠纷。
2.4 部分医疗机构重医疗轻护理,随意减少护士职位数,医护比例来严重失调,基础护理工作不到位,在护理过程中患者提出的要求,护士无法满足,患者就迁怒于护理人员,加之社会部分言论与媒体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特殊宣传不够,存在不良影响对医疗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负面报导,有的患者及家属稍有不满即引发纠纷,以达到减免医疗护理费用和索要巨额赔款的目的。
3.小结
要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就必须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树立主动学习意识及服务意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记录,做到有效的护患沟通,保证患者的心理需要。从而使患者感受到被理解与尊重,增进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3]
参考文献
[1]滕秀蓉.从护患纠纷看护理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j].护士进修杂志,2006.3(21):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