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语文教师的角色8篇

时间:2023-06-28 10:01:2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语文教师的角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教师的角色

篇1

一、融洽与共的同学角色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实质性效果的前提。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进而,才能乐其学。教师爱其生,也才能敬其业。教师和学生由于身份、年龄、心理等方面的差异而存在着差别。差别就是距离。差别越小,距离越近,反之亦然。怎样减少差别,缩短距离,建立起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呢?有人提出原点角色效应。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适当地保持一些学生般的情感、兴趣、思维,我看颇有道理,教师放下“尊严”,常与学生以同学关系相处,自己也会变得年轻,再用年轻的眼睛去观察同学,观察他们的心理变化;用年轻的语言跟他们明理论是非,说心里话;用年轻的思维去分析他们、理解他们,对待他们。发现困惑,想所想,急所急,因势利导,帮助解决。这样的教师,学生会把他当作知心朋友,认为他可信、可亲、可敬,主动接近他,跟他比“高低”,推心置腹,说长论短。学生会把真事、真话、真情以至内心秘密道出来讲给教师听,作为同学角色的教师和他们同学关系如比融洽,教学难道还用发愁吗?

二、课堂调控的导演角色

关于语文教师的地位及其教法,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早就有过科学的论述。他在认真分析了我国现代语文教学的发展概况后,把我国的语文教学分为从教师的主讲到主问,再从主问到主导三个阶段。他说:“教师地位的变化,必然引起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即由‘讲读’模式,变为‘导读’模式”。这就说明了语文教师的角色——导读角色。但我认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扮演导读角色是不够的。课堂教学出现的新情况表明:一堂课要取得成功,不仅仅在于导读,还在于课堂气氛、课堂纪律、课堂结构等的调整控制。如课堂气氛低沉或者过浓,导读效果肯定不佳,这就需要调控,有时还得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学生进入最佳状态。因此,语文教师的角色应为课堂调控的导演角色。调控和导演不是各自独立的,导演是一种调控,而调控也是一种导演。导演,关键在导。导的内容有,1.导标: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大纲要求,从教材和班情出发,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目标明确集中,是高效教学的重要标志。2.导趣:引导学生求乐求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语)。3.导法:指导学法。“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语)。知识无限,方法有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好比交给了学生自学的“钥匙”,“钥匙”掌握了,学生一辈子受用无穷。4.导练:以练为主线是技能技巧形成的唯一途径。“要把语文课上成训练课,教师的讲所占时间尽可能地要少,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训练场”’(叶圣陶语)。5.导评:评价是保证教学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手段。学法是否掌握,目标是否达成等,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评价。

三、教材读讲的演员角色

篇2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角色 示范者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基础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的这一角色,在目前似乎很不合时宜,甚至有谁再敢这样提,马上遭到一堆攻击,这一说法的确是够古老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发展了,便去否定曾经的真理,正是因其古老,流传至今足见其颠扑不破,例如我们教给学生“一”这个字的读法、意思和用法,这就需要以教师活动为主,泛读、领读、解说、造句举例等。教师就是教学的主人,在这里这时教师就是知识的传授者。抑或有人会说:我可以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动手查字典、词典,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请问:一个连最简单的汉字都不认识的孩童凭什么能力去查字典?再退一步说,即使能查,查字典的能力又岂是天生自通的吗?所以说,在学习一项新知识的起始,教师必然是教学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不过这种角色随着教学的深入发展和学生知识的丰富而渐呈淡化趋势,曾经听同事一节作文课,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议论文要素,论点的确立,论据的选择,论证方法的使用等。将学生“主体”地位凸现得非常明确,但是当学生自选范文阅读加深感知体会时,有个学生向老师提问:“玉汝于成”是什么意思?同事很潇洒地告诉学生自己想办法动手解决,没想到那学生又说:“我已经查过班内所有的工具书,根本找不到”。查过所有的工具书,这说明什么?说明学生是个有着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他有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这又说明他为了这一个词已经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是能准确告诉学生,什么是“玉汝于成”该会收到什么样的效果呢?可惜,我的同事太注重“学生主体”的作用,也想多授之以“渔”,又补了一句:回家继续查!那一刻我分明看到好多学生一脸的困惑。将问题留给学生是正确的,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但不知那位学生为了这个词语又要花费多少精力,如果再弄不明白,该会怎么想,怎么看老师。

2、解读文本的示范者

随学生知识的提高,教师的主体作用越来越不明显,这是教学的健康发展,只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指示示范作用已经成为目前影响语文教学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即尊重学生主体个性,又不能“退隐江湖”,让学生自由“独霸课堂舞台”,必须重视和充分发挥好指导示范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在读、诵、理解、鉴赏、研究探讨、作文、口语交际、人格品质等多方面做出表率,示以学生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合理的步骤;学生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才能收到更快、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读课文,教师应为其示范朗读让学生体会朗读的技巧、要领;学生背诵,教师应以准确熟练的背诵给学生以目标和鼓舞;学生回答问题,各抒己见,这需要老师引导梳理,概括成完整、正确的认识;学生百思不解,欲罢不能、难以逾越时,教师应生动、流畅地讲述,让学生豁然开朗。要想让学生学会批注评点,教师就要对所教文章或学生作出示范性的批注评点,教师用直接的指导给出批注的角度和方法,让学生顺着示范这根“绳”走下去。例如评点《藤野先生》“我拿下来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示范:是受宠若惊,是心存感激,与前文相比,作者何其感动。不安是自责,不安更是激动,不安是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和怀念,我的不安尽显先生的崇高!

评点“……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示范“是自豪,亦有悲酸,是感激先生,也是回应上文,还是下文伏笔。”

有了这样的例子,学生方有样可依,在“依葫芦画瓢”的过程中渐渐就能把握要领画出像模像样的“葫芦”来。

鉴赏描写的特点和作用是解读文本的要点,也是考试中的命题热点,教师解读评析文章时就要用具体的例子指出“描写特点”一般指什么,其作用应从哪些角度考虑分析,鉴赏的语言应怎样组织,有什么风格或是“模式”等等,使学生从教师的示范中感到赏析文本、感知文本不是空泛的,而是有很具体的方法的。例如赏析《白毛女》中第二场开头的舞台提示,示范:此处用细节描写方法,取典型代表器物、动作、神态,显示人物身份,暗示其剥削本质;细节描写有动有静,有形有声,有神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地主阶级的“幸福”是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的。与前文对比深刻揭示出剧作的矛盾冲突实质。

但是目前的教改似乎有点左了,学生不但是主体,几乎成了主宰,教师几乎不涉足学生的学习,让学生读,让学生背。理解分析,就是把“教参”转述给学生;随便确立个专题就让学生讨论,一阵七嘴八舌就结束了事;鉴赏诗文,只拿“专家”的评价标准衡量学生的理解;写个题目就让学生做文,未了只写几句“官话”般的批语;什么问题都由学生回答,甚至把学生的提问还转嫁给学生,不管回答怎样,一律“很好”“座下”,不少教师在学生似是而非的发言后,不做明确的小结就结束发言,结果是问题不了了之,课学完了,讨论结束了,学生依然是一头雾水。鉴于此,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示范作用必须“旧事重提”。

3、教材文本和“课标”的知情者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凭借,是实现教学目的主要载体。所以说那种淡化教材文本,一味追求“拓展创新”的教师想实现教学目的,必然会事倍而功半。当然传统的“教教材”更是一种不科学的教学思路,我认为“用教材教”,才是一种较为理性、成熟的教学思路。

“文本”大可不必理解为“范本”。虽然教材文本是落实课程标准的主要依据之一,但它的内容绝对不等值对应于教学内容。教材只是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内容应还包括除了文本以外的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各自活动和互动。尤其是最新的教材,版本多,选文广,赏析评价更是百家百言,我们当教师的不必——也不能把文本当做范本而僵化于其中。

篇3

关键词:语文新课程;语文教师;角色

有人说:“21世纪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无论科技也好,人才也好,最终都是教育的竞争,这无疑对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此时代背景下,教育就必须与时具进,教育的与时具进就是教育的改革,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课程改革,而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性措施就是全面推进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当《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这两个新课标的颁布,对传统的语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理念、语文课程结构等方面做了彻底的颠覆,传统的语文课程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在走进新课程的历程中,每一位关注自我可持续发展的语文教师都在不断的检视自我、叩问自我:语文教师的作用是什么,我追寻的理想角色是什么?其实,面对新形势,处于教育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可以从新课程和时展的需要入手,来转变自我的角色。

要更新和转变语文教学理念,具体是“转变一个中心,强化两种意识,整合三个目标,实现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转变一个中心”是指在语文教学中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师不仅仅要“用教科书教”,而且要和学生一起共同探索“学生正在经验到的一切”,互教互学,平等对话,教学相长。

2、“强化两种意识”是指语文教师要强化民主意识和人本意识,发扬教学民主,以学生为本,强调个性发展。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也不是一个“容器”,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显示人,有探求未知的强烈欲望,有张扬个性的自然需求。现代教育要求以人为本,发扬人文精神,这是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角色转变和创新的首要任务。

3、“整合三个目标”是指通过语文教学时间,重组和中和语文教学的三大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他度与价值观),实现知识型、智能型、教育型目标(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完美整合。

4、“实现全面发展”是指通过语文新课程的改革时间,转变教师角色,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在树立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后,就要实现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为主,信息交流的方式是单向传输,即教师主要是讲,学生主要是听。教师是知识的权威代表。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将自己所储藏的“一桶水”的知识一滴不漏的倒进学生的“碗”里,学生似乎只是一个装水的容器了、这样倒水的一个过程,可以说知识一个量变的过程,结果也可能是学生得到的比那一通水还要少,所有的过程只是一个机械搬运的过程,根本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学生得到一“碗”一“碗”的水,但是学生并没有完全吸收这些水。教师的一桶水,如果没有定期更新,那一通水将不新鲜,还有可能变质,那么,学生也就得不到新鲜的活水了。传统观念上,语文教师就实行着将水输送到学生那里的行为。语文教师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全面的讲述给学生,只要是自己知道的,统统灌输给学生,不容学生费心,整个课堂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这种传统的、机械化的教学方式抹杀了语文学科的生命力,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

语文课程课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一新的标准,要求语文教师摒弃陈旧的观念,要求语文教师不再采取输出――输入的教学活动,教师不再是单方向的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知识,组织学生研究问题,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旁听者,而成为一个参与者和主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教师应该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课题的讨论,谁先占有知识和学问,谁就首先有发言权。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组织学生讨论研究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难以理解的专业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相关语文知识的兴趣。

语文教材上还存在着很多“空白”,仅有教师的讲解是无法填充这些“空白”的,需要教师和血红色互相补充共同完成。例如在教授小说《项链》一文时,大多数教授就针对马蹄尔德的虚荣心,项链对马蹄尔德命运的影响进行提问讨论。然而,有些学生就挖掘了这样一些问题:马蹄尔德与路瓦裁心智正常,他们为什么从来没有换衣项链是假的呢?项链的主任弗莱斯接夫人为什么不告诉马蹄尔德项链是假的呢?其实,细读本文,我们就会发现,确实存在这些问题,我们也可以从文中找到答案,学生的主动出击,学时的质疑,找出来文本的“空白”,而后在学时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商讨互动中填补了“空白”。教学重要落实的情节、人物、主题等,也会在学生这样的体验和思辨中完成。这样,变“死”的课堂为“活”的课堂,变“静”的课堂为“动”的课堂,变“无趣味”的课堂为“有生命”的课堂。

无论语文怎么改革,作为语文教师的“传道”的使命并不会终结,也不会被淘汰,而是不断丰富和拓展着新的内涵。但是,新时代需要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变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角,这样语文教师才能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改革的任务。

篇4

语文教师心中要有大爱。爱自然、爱社会、爱国家、爱民族、爱生活、爱生命、爱教师这个职业。如此才能进一步去爱语文、爱学生。大爱才能无私,无私才能无畏。爱一切才能承受一切。有人把语文教学比喻为“戴着镣铐跳舞”。语文教学最吃工夫、最难见效。教语文,备课难、写教案难、上课难。语文课好像谁都可以听,谁都可以说三道四,谁都可以指手画脚;即使很优秀的课堂教学,听者也能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所以语文教师要学会承受,而承受力就来自对这个职业的热爱,对语文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

二 语文教师应该是学生父母的组合体

父母们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其实,比起家长,教师更渴望自己的学生成才。这一点,不当教师,一辈子都不会理解。现在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方面,除了教师,其他人(包括家长)是做不到的。一个语文教师,既要像父亲一样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像母亲一样用心呵护学生。

三 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位演说家

语文教师不仅普通话要达到等级要求,说话讲课还要口齿伶俐、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不打官腔,不带口头语,要有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甚至要达到艺术的水准。让学生不仅想听,还特别喜欢听。要让学生听教师讲话是一种享受。所以,语文教师还应像戏曲演员一样天天早起练声,还要像相声演员一样练一些绕口令,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口齿表达能力。

四 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位作家

中学语文教师多是大学中文系毕业,具有较深厚的文学功底,写几篇文章不在话下。如果能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学生会“高山仰止”,将其看得很神圣。此外,语文教师平时需要指导学生写作,如果语文教师自己不喜欢写文章,不能写文章,又如何去指导学生呢?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教师要写“下水作文”,教师拿出自己的文章与学生交流,与学生谈写作的体会,比单纯要求要强百倍。何况新教学理念强调师生互动,只让学生写学生动,而教师不写不动,这也不符合互动的要求。

五 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位书画家

《语文课程标准》对1~6年级的学生提出了“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要求,对7~9年级的学生提出了“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的要求,并且要求学生能“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这其实也是对语文教师提出了要求。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语文教师写得一手好字,自然能带动学生把字写好。学生还会因为教师的字写得好而对教师倍加崇拜,无形之中提高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所以,语文教师要像书法家一样写出一手好字。另外,如果语文教师能有一定的绘画功底,对语文教学也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很多古诗文都是可以入画的,如果教师边讲边画,效果也会更好。例如,笔者在教授蒲松龄的《狼》的时候,在黑板上画了一幅连环画,学生看着画,竟然当堂把课文背了出来。学生也学会了“画画”的记忆方法。

六 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位好导演和出色的演员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由学习,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这里,教师就扮演了导演的角色。教师如何在文本和学生之间架设对话的桥梁,学生如何较好地完成学习的任务,需要教师进行细致的科学的规划。同时,讲台又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课堂是教师“表演”的场所,一堂课就是一出戏,教师要把这出戏演好。因此,教师还应是一位出色的演员。

七 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位思想家

语文教师不应只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不能只是传递知识的教书匠,还应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对人生的态度,对事件的思考和见解不人云亦云。语文教师有了这种个性的思考并把这种思考方式传递给学生,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独立思考习惯。

八 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家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人的灵魂。学生可塑性极强,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为巨大,所以要塑造高素质的学生,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位高明的技艺高超的雕塑家。

九 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位学者和永远的学生

语文教师应是学者型教师,一定要有渊博的学识。语文知识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东西南北纵横八万里。语文教师对各方面知识都要懂一点。但仅仅有知识还不够,还要能在某个领域展开研究,向知识的深度进军。现在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尤其是电脑网络,已经把世界变成一个小小的村落,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就呈现在人们眼前。语文教师依靠吃老本显然不能满足世界发展变化的需要,所以还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用心学习,及时跟进,这样才能将教学的“一桶水”永远变成活水。

篇5

高效课堂的实质是“以学定教,以生为本”。它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相信学生、解放学生、激发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真正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知识观、学生观、评价观的变革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

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我们必须结合初中语文学科特点与语文学科教学现状,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准确认识与全面把握教师新角色,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真正实现课堂高效。以下就语文教师角色问题作探讨。

一、导演说

自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来,传统的教学方法方式已被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代替。老师由“知识的传递者”向“教学过程的指导者”转变,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即“导演”与“演员”的关系。这就是“导演说”的“由来”。

“导演说”要求教师当出色的导演。要当好出色的“导演”,我们就要对教学内容(“剧本”)了如指掌,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读、说、演,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课堂上主要作引导和点拨作用。

二、主持说

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体现在指导学生“自主”管理上,帮助学生形成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创造性自学能力。这样老师的角色在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又产生了新的变化。例如:语文课中的一场辩论会,老师的角色就可以是主持人、裁判员(评论员)。一堂朗读或诵读课,老师同样要担当起主持人和评论员的角色。若教师能出色扮演这些角色,就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记者说

如今,学生作文的内容和体裁都呈现开放的状态。话题作文是近几年中考的主要考试形式。平时在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老师可就某一话题让学生说开去。这时,老师的角色就可以是记者,就话题有目的性地进行现场采访。例如:关于“理想”的话题,老师可以从“理想是什么”、“你的理想是什么”、“怎样实现理想”等方面采访学生。再如“树”的话题,老师采访学生的角度就更多:各种各样的树;有形的树,无形的树;有人栽树,有人毁树,毁树容易栽树难。人们为树而礼赞,又为树而叹息。树,寄托着人类热切的希望;树,蕴涵着人类丰富的感悟。提起树,会有说不完的话语,会有自由飞翔的遐想。记者角色的扮演还可运用在课堂的点拨式、讨论式等教学中。

四、裁判说

篇6

角色 设计师 心理医师

每日疲惫于分数决定教师一切的评价制度下,紧张于众多家长和学校领导的期待中,越来越感觉这样的教育令人窒息。难道教师的责任似乎只有一个----- "交"出高分的学子?尤其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如果缺失了语文的韵味,缺乏了过程的趣味,抹杀了育人的情味,那语文课简直味同嚼蜡。我们只有是容多种角色于一体的集大成者,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才能真正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怀。

一、教师要成为教学内容的"优秀设计师"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的内容没有多大变化,最关键的应是教师如何在有效时间内教出最优化的高效。这就犹如一位优秀的设计师,面对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质地的布块,能根据不同身份的人设计出不同款式、不同风格的衣服。而我们的教材基本没多大变化,比布料简单得多,学生就犹如不同身份的顾客,各具特色,各有需求。教师要学会在教材上下工夫,这是成功的第一步。我们要根据不同文体、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文本内容制定相宜的教学流程,才会受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课题的引入,应考虑怎样在最短时间内攫住学生的眼球;问题的提出,应斟酌在什么时候最有效;需要讨论探究的东西,应拟定以何种方式实现学生的整体最优化;内容的延伸拓展,应思索怎样做到既帖题又有效;还有教法和学法如何实现突破进展,教学过程中怎样做到资源的整合等。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的前提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才能实现学生整体最优发展。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有内涵,既有效又有趣,既有启迪性又有持久的热情。最优设计是教师智慧的最佳反映,也是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责任心和创新能力的最佳展示。

二、教师要当好学生情绪的"心理医师"

学生的情绪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虽然它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知识基础、不同的学习体验、不同的学习目标等,都在不同程度的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情绪,甚至一次小小的测试、一次同伴间的小矛盾都在制约着他们敏感脆弱的心灵,而或多或少、或长或短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情绪。所以,我们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情绪的"摄像机",需要透过学生的眼神、行为、动态等去观察并透视学生的真实心理。这就需要我们成为学生的"心理医师",应透过"患者"的表面"症状","诊断"、分析问题的本质根源,才能有效的指导他们迅速的回到健康的状态。尤其是发现症状明显的问题学生,更需要厚重的心理学知识做后盾,透过表象挖本质,通过浅层寻根源,为真正解决问题做好铺垫。昂扬向上、乐观进取、激情澎湃的积极情绪才是学生的健康表现,也才能高效的投身学习,体现当代中学生的蓬勃朝气。及时发现情绪问题,并引导学生成为情绪的主人,促进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也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最信赖的"评委老师"

努力了,期待老师的肯定;进步了,期待老师的认可;成功了,期待老师的赞赏,这是每个学生最真诚的呼喊。相反,懈怠了,需要老师的警醒;退步了,需要老师的指导;失败了,需要老师的激励,这更是大多数学生心灵深处最急切的呼救和呐喊。当然,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细节决不是上面的几种情况可以囊括,这就意味着我们点评学生绝不能只关注进步和成功者,只要是在"行军"路上奋力向前的跋涉者,都应该摄入我们的视线。事实表明,中肯、真诚的评价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尤其是激励式评价能让学生始终有一种强大的内驱力,以最好的姿态迎接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难题。做好评委老师还表现在尊重个体的差异上,事实证明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只有站在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评价语言才是最科学最优化的,才能最好地促进每位学生的成长。这就需要我们站在每个个体的角度,关注他们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因为细节的关注更能开启学生的心灵。尤其是关注课堂中的学生表现,如胆怯的学生是否敢回答问题了?慢慢改进的学生是否有恢复的征兆了?积极上进的学生是否心绪不佳了?成绩优秀的学生是否有退步了?・・・・・・总之,评价意识的更新决定着评价行为的改进,从只关注个体向关注全体转型,从只关注结果向关注过程迈进,可以说是所有学生共同的心声,也是新课标对我们提出的评价要求。

四、教师要成为学生情感教育的"引路天使"

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虽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对于指引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却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始终是我们教师尤其是一位语文教师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完成情感天使的重任:1要充分利用文本,进行渗透教育。如学习余秋雨的《老王》,就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中的小人物,关心弱势群体,体恤他们生活的疾苦,做一个有爱心、懂得珍惜生活的人。学习了流沙河的《理想》,就是要学生在吟咏品悟诗句的同时,认识到理想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价值,并链接名人为理想拼搏到底的事例,积极引导每名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学习了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就要让学生思考并认识到在金钱和亲情的天平上孰轻孰重的道理,引导学生在心灵深处植根亲情的种子,并让它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发芽开花。2 生活中引导教育。针对班级中出现的问题(生活、学习),适时进行情感教育是最根本最直接的手段,也易于学生接受。如对于班级里出现的丢东西事件,教师就要针对问题利用因偷窃成失足少年的事例,给这样的同学敲响警钟;同学因小事情出现打架事件,教师就可以讲讲很多人到中年甚至老年后,还组织同学聚会重温友情的事实,让学生认识到同学情谊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要用宽容、真诚、理解去诠释友谊的真谛。总之,教师要利用各种契机探寻他们的情感体验,摸清内心的真实想法,以便及时引导教育他们分清是非,用一颗包容、感恩、善解人意的心去看待社会中的万事万物。

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只有集各种角色于一身的语文教师才是真正的智者,才能出色地完成课改赋予的种种使命。在这条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篇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传统的维持性学习方式正在向创新性学习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吹响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号角,《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新教材的问世,给我们带来了新课程课堂改革的生机。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未清除的遗留问题:一是还未彻底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二是“灌输式”教学方式仍然存在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新课标的实施中能自觉地更新教学理念,适时调整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使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教学组织者、指导者和欣赏者。本文针对当前的现状,对小学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做了初步的探讨,希望能够使我们小学的语文教师更好的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和新变化。

一、教师角色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一)教师“满堂灌”

传统的教学模式,单方面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成为知识传授者和权威的形象。教学的老路一一教师包讲,学生包听,教师把持课堂的语言权,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在教学思想上存在以下想法:教师讲得清,学生就听得懂;教师觉得简单,学生就学得容易;教师讲得越多越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所学知识就掌握了。这样的课堂,台上教师讲得大彻大悟,台下学生听得稀里糊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师当“看客”

现行的课堂教学评价,有一种片面的观点,错误理解新课程理念,盲目反对教师的讲授,讲得越少就越好,讲得越少就越体现教育理念的先进,似乎是在下决心把“讲”字赶出课堂,赶出教学过程。有的老师上课该讲的不敢讲,本来老师一句话就可以点明的问题,非要跟学生“兜圈子”、“捉迷藏”,还美其名曰“自主式语文教学法”,课堂也就成了难闻教师声音的自学式课堂了。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少的课堂看似展现学生合作探究,但也只是一种表面上的、程序化的合作,整堂课“一帆风顺”。问题只要一提出,教师“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在教室来回巡视。几分钟后,各学习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作小组陈词,最后,教师“合掌而笑”:“同学们,这位同学说得怎么样?”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好!”教师顺理成章的说道:“嗯,非常好!”于是,教室里掌声一片。这样的课堂也违背了语文教学规律,成为一种盲目的教学形式。

二、语文教学的新原则

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以下教学原则:

(一)民主教学原则

课堂上学生规规矩矩坐着,面无表情地听着,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显然,这种课堂气氛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火花,为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有安全感,学生才能自由地,敏捷地去探索,创造火花才会迸发。

(二)激励原则

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精神,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着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回答,对学困生不能回答时应耐心鼓励,使不同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喜悦和自身价值,对学生消极情绪,思想顾虑,精神负担和学生困难要给予耐心指导帮助。

(三)主体参与原则

传统教学目标死板,教学形式单一,学生思维自始至终在教师语言轨道上运行,这样课堂教学不能给学生创造主动学习机会,也谈不上创造力的培养。我们必须使教与学两类活动真正形成多向相互的有利条件。这就要求由“学生”决定“教法”,使教师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教学内容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三、教师角色的正确转变

(一)创建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

在新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以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和权威的形象出现,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由传统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

这种师生的平等首先要有教师爱心的付出。语文教学是真、善、美的教学,需要我们师生在情感上有爱心的交流,毫无真情投入的课堂肯定是乏味的。语文教师应当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人,要做一名“爱心使者”,努力做到爱学生、爱生活、爱文本以及营造一个和谐的爱的教学氛围。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定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我们常说,要以我心去交换学生之心,换句话说,我们应以自己崇高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用爱心去培养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美好情感,使他们成为高尚的人,成为主流社会接受的人。

其次要建立民主的课堂气氛。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而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讨论式、对话式教学。语文课的授课对象是学生,所以要以学生为本。语文教师的任务,不是控制学生为主,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学生,采取一些具体方式来做到民主,如提问的启发性与平等性,教学方式使用座谈式、研究式、辩论式等,并尊重学生保留不同的看法与争鸣,做一个串线人为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服务,创设“畅所欲言、自由讨论”的教学氛围,以“学生”的身份参与争鸣,使学生们丰富多彩的个性、卓越的才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课堂教学才能进入一种教学相长的境界。

(二)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不管教育理念如何变化,教学过程的这一特点都是客观存在,都必须承认,所以教学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的关系。

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用,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过程的组织,调控,及时的评价、反馈等。教师的这些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导向性、支持性,激励性等方面的作用,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以落实教师的主导地位为前提,教师首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如果课堂缺乏教师有效的组织管理,由于学生的组织应变能力有限,无法顾及其他个体的反应,必然导致课堂上的无序和失控,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篇8

传授者。语文教师首先是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授者。他们不仅需要拥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还应具备传授能力。合格的教师应该精通教学业务,了悟学生心理发展变化规律,会运用科学的策略和方法,依据学生现有水平和文化知识对语文的影响,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特点,做到因人、因材施教。要善于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理解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培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同时,还应注意用一定的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掌控者。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以师生双边互动活动为特征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的。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合格的掌控者,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在初始阶段,一定要很好地把握知识的难易度,尤其教授文言文,在要求学生字、词、音等基础知识上要严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积极主动地进行调控。

组织者。课堂活动的组织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教师应当具备很强的组织能力。许多课堂活动的成功,依赖于良好的组织、明确的活动目标和积极的活动反馈。教学过程要紧凑、生动,各个环节紧密联系,做到讲练结合,全班操练与个别操练相结合,口头操练与笔头操练相结合。练习要有易有难,难易结合。在组织每一次活动前都应制订一个较详细的计划,做到心中有数。

激励者。激励是隋绪教学的关键。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行为会变得更具有活力。在认知水平相对平衡的隋况下,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态度、个性、心理状态等,对语文学习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以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充分的信心和喻快的心境。要注意了解学生在情感方面的个性差异,对症下药。以肯定评价为主,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语言表达。当然,这种激励也不能过于极端,以防止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隋绪。

创造者。教师应是创造者。要创造一个良好的适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气氛,使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要因人因材创造一个有助于学生愉快接受的教学方法,并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和环境的变化,运用学生最适宜、收效最好的教学技巧。语言是一种交际技能,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和使用才能形成,这体现在语言应用和大量阅读上,在课堂上讲解语言知识是必要的,但“讲”不能代替“练”,知识不等于技能,记忆不等于学生的思考,学生的练习应该是思考与规律的总结。

参加者。教师除了组织教学活动外,还应同时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通过教师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也可以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师生间的民主和平等。这有利于解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要注意的是教师的参与应该具有指导性和方向性。

评估者。教师作为评估者,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估。通过参与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和反馈,及时掌握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的进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对于学生在回答问胚和活动中出现的偏差,教师不应打断,而要在活动结束后,以不伤害学生自尊的方式,给予纠正和指导,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进行重点的讲解和说明,然后针对问题进行下一步的提高训练,切忌充当好好先生。

话题提供者。教师必须是优秀的话题提供者。他们应有渊博的知识、广泛的兴趣和应变表达的能力。他们应成为学生需要时的语料信息的提供者。在诸如写作训练、一对一练习、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中,当学生需要某些语言或信息时,教师要积极提供,提供的语料信息不应是单方面的,应该是能辩证思考的语料信息。

监控者。所谓监控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监控、反馈、评估和调整。教师应坚持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路,时刻注意自我调控,监控自我确定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监控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学习习惯以及策略方法,做到自我检查、自我调整、自我升华。教学活动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根据教学活动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做自我调整的过程。应该始终把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这一基本理念。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