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8 10:01:2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创新技能培训,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直以来受到教育体制的限制,我国的学生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生存在着动手实践能力差、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欠缺的问题。这一问题很长时间成为教育界甚至全民的关注,与教育相关的各层次的研究者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其中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是提高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主要对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影响从理论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专业技能培训;科技竞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1 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教育问题。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无论是软实力还是硬件的提升都要良好的教育打基础,在教育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又是重中之重。但是,受到我国固有的课堂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差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多方面的研究者们都对其改进措施进行了研究、探讨和分析。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主要体现着以下几点: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无论是物质领域还是精神领域,人的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愈加重要,成为了一个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的发达程度的标志。2)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科技知识、设备以及概念层出不穷,不断地被改革和更新,如果没有具备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学生很难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不能在社会上体现自身的价值,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3)对于未来社会生产的特点来说,以前的生产活动都需要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如果学生不加强对这方面的学习就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4)创新实践能力是其他一切能力发展的基础。从哲学上说,劳动创造了一切,人类是靠双手来开发大脑的,可见创新实践能力对于其他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2 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的相关知识阐述
2.1 专业技能培训的概念
对于当前的学生来说,专业技能培训一般是指按照一定的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要求,对在校的学生进行从事某种职业和做好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等的培训工作。
专业技能培训是社会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学生就业的需要。学生如果想从事任何一种职业,进行生产劳动,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的操作技能,所以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外,学生还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和训练来培养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操作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掌握专业技能,还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
2.2 科技竞赛的概念
对于学生来说,科技竞赛是一种与科技课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在教导老师的带领下,参与的某项校级、地区级、国家级甚至国际级的针对某种项目或某个研究范围的各类科技竞赛,一般可单人参加也可学生自由组队参与。例如较为常见的“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中国青少年数学论坛、数奥等。这些科技竞赛大多都是基于对学生理出学科知识(包括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生物等)、动手技能和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考察和培养。
2.3 创新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创新能力是除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等以外的最为重要的一项能力,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等诸多要素。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点是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之在主观上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并怀有极大的兴趣对现有的知识开展探索创新。
3 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力分析
3.1 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人学习、生活和工作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那种想要创造崭新的、尚未出现的新的事物或观念的某种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关意向、想法和设想。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创新能力的基点和出发点,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才会进一步的产生出创新能力。
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的相关概念和内容决定了其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在这两项活动中,学生都需要接触新鲜的事物和知识,为了很好地完成这两项活动,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想法,要有钻研的精神,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这两项活动,学生对新鲜事物和知识的探索兴趣被激发出来,从而产生了探求心理,进一步引导出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产生出创新行动。
3.2 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
当创新意识的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索的层面上才产生出了创新思维,这个升华过程就是创新活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实现飞跃的过程。在长期的校园学习中,受到旧有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容易形成某些惯用的、格式化、大众化的思维模式。一旦面对外界的新鲜事物或者某些从未经历过的现实问题时,他们会一贯地、不加考虑地应用这些固定化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并处理问题。这在处理问题方面往往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针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就是要打破这种固有的思维定势、思维惯性,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思维成果。
针对学生开展的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和开发的途径。在专业技能培训中,通过认识、操作、摸索到熟练应用;在科技竞赛中,通过选题、分析、到设计完成作品,无不对学生的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起到帮助作用,此外,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多样性创意,训练其思维的发散性,通过缜密的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3 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有利于学生创新技能的掌握
对于创新能力而言,创新技能同样居于创新素质的核心地位。只有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技能才能得以表现和确认的(的字不要)。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活动就是一项技能的实践环节,在这两项活动中能够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自身学习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这个过程能够最大程度地对创新技能起到锻炼的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专业技能培训、科技竞赛和创新能力的概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了重点阐述。这两项活动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这三个方面的作用来对创新能力施加影响。
【参考文献】
[1]周雪梅,何昆鹏,许德新,等.基于科技竞赛的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184-185
[2]孔丽英,梁汉昌.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创新型人才[J].肇庆学院学报,2011(5):8-10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工;技能培训;软技能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4-014-02
一、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现状
1 “技工荒”与“用工荒”并存。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阶段,即从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低成本和高耗能的粗放增长模式,向以技术进步和资本聚集为特点的内涵式扩大再生产模式转变。“技工荒”与“用工荒”(简称“两荒”)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两荒”表面上属于劳动力供给短缺,企业用工需求无法满足,实质上是劳动力的技能储备不足,无法满足新兴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技工荒”现象,不是普通技术工的短缺,而是指能解决关键问题的高技能一线人才的缺乏。“技工荒”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先进制造业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2 农民工代际分层明显。目前,活跃在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主要是“新生代农民工”,即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农民工群体。和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在年龄、教育水平、外出动因、生活期望等方面有较大优势,思维更为活跃,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价值观更合理,人生观更正确,他们渴望利用公共资源提升自己,实现自我价值。资料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接受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要高于年长的农民工,而年长的农民工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的比例要高于青年农民工,而且年龄层次越低,接受非农业技术培训的比例也越高。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正在逐渐提高从事非农产业的生产技能,是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的有生力量。
3 技能单一,提升空间狭小。我国农民工技能单一、且水平不高。他们主要从事一些重复、枯燥的甚至是繁重的简单技能操作,只能学到所从事工作的较为简单的操作本领,无法完成由“民工”到“高(级技)工”的蜕变,很难在打工期间学到真正的实用技术,进入高端行业的非常少,只能在相关行业的底层流动。其择业能力弱,反过来又制约了农民工纵向技能的发展,导致其晋升空间较小。
4 农民工缺乏社会参与权。社会参与权的缺乏,导致农民工的社会、企业及其他参与行为受到限制,制约了农民工的工作热情和技能提升的愿望。一方面,农民工很少能进入企业管理层,在企业发展决策中没有发言权,尤其缺乏与自身利益相关的薪水涨幅、技能提升、晋升空间等方面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农民工在企业中往往被当作会简单操作的“机器工具”。只要熟练操作工作程序,多出工作业绩即可,企业很少邀请他们参与企业发展大计制定。无法实现社会参与权,导致农民工盲目流动,难以提升技能。
二、我国农民工培训市场凸显的困境
1 培训方式与手段落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培训方法和手段较为落后,主要以讲授为主,缺乏图文并茂的实践案例,缺少互动的启发式教学;灌输基本知识较多,传授技能技巧较少,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更不能因人而异。虽然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人数正在逐步增加,培训市场已经形成,但培训质量不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2 企业参与动力不足。面对产业转型升级,大部分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在追逐利润和经营成本的压力下,他们以农民工缺乏稳定性为由,不愿对其职业技能培训进行投入,认为投入的培训费用得不到人力资本的有效回报。经常发生的收益外溢现象,导致企业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投资与收益不平衡,导致企业对培训投资不足。
3 培训内容滞后于市场需求。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要求培训内容根据新兴产业的需求及时调整,实现与新兴产业的技能需求无缝对接。然而,由于不能对新兴产业市场的真正需求做细致分析,导致新的培训内容流于形式,培训深度不够,农民工的整体科技素质并未显著地提高,难以适应新兴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4 缺乏完善的培训服务支持体系。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多、时间短”,需要理解和消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单靠短期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培训后仔细琢磨,融会贯通,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但我国的现状是,培训机构在培训结束后就与农民工失去了联系,农民工得不到培训的“售后服务”,以致面对新兴产业中的设备更新、工艺改进、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等束手无策。
三、产业升级驱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新途径
1 增强职业技能培训的吸引力。缺少吸引力已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发展与壮大的瓶颈,必须从根本上重新审视技能培训的内涵,切实提高培训实效,增强吸引力。一是打通“技能培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之间的鸿沟,构建“培-职-高”一体的多元化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等值。在满足产业升级基础上注重个人职业发展需求,通过职业需求指导职业教育,使其培训学习成果得到社会认可,打开向上发展的通道。二是加强青少年及弱势群体的职业培训,以新生代年轻农民工及失业弱势群体的培训为重点和优先对象,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最需要和最能创造市场效益的社会人群,通过政策倾斜,营造“好钢用在刀刃上”的良好局面,既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资源的利用率,又能激起农民工强烈的培训热,情。三是建立灵活的资格认证模式。基于农民工流动性强、工作转换快的特点,可灵活安排其培训进程并实行学分制培训。全国互认培训学分,只要累计完成相应的全部培训学分即可获得相应的全国通用的资格认证。
2 提升农民工软技能。产业转型升级使得用人单位的人力需求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对人才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劳动者除了要具有与职业岗位专业技能相关的“硬技能”,还要具备“创新能力,沟通表达,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学习能力”等专业技能之外的“软技能”。“软技能是指劳动者为完成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任务而应具备的跨专业、多功能和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以及不断克服知识老化而终身持续学习的能力,是纯粹的、专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以外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通用能力”。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员工的“硬技能”与“软技能”要平衡,因此,积极推动农民工“软技能”的提升。拥有“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既有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优势,又具备开拓更大发展空间的后劲,能通过应用“软技能”释放自身的“硬技能”,为个人和企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软技能”的高低决定了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的综合能力。“软技能”与“硬技能”兼备的劳动者,不会因为原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老化而束手无策,能在变化的职业和环境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技能;创造;培养
中国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2-0215-02
当今,人们在世界各地都能轻而易举地买到“中国制造”的产品,因此世人纷纷惊呼“中国是世界工厂”!
在看到大好形势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制造”的产品虽多,但真正“中国创造”的产品所占的比例少之又少。大批“中国制造”的产品销售出去往往只能赚取微量的加工费,主要利润大都落人洋人的腰包。某些“中国制造”的产品,也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因此“中国制造”的商品往往因科技含量不高、工艺欠精或其他原因成了“低档品”的代名词。要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让“中国制造”如同“德国制造”那样被世人认可,要做的工作很多很多,其中培养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能工巧匠是我们职业学校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教会学生掌握一些传统的生产或加工技能,如学车工的就只要求学生学习加工端面、内外圆、锥度、台阶、螺纹;学钳工的就只要求学生学习錾、锉、锯、铆、攻套螺纹等。由于在技能学习或训练的过程中,没有或很少融入创新、改革、改造等项目的学习与训练机会,因此学生毕业后创新意识欠缺,工作适应性还不强,这显然与能工巧匠的要求还有相当长的距离。教会学生使用工具、设备、掌握前述的基本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但还有必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这些设备和工具的潜在性能,努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根据生产需要对设备进行合理的小改动或制作一些小部件,并利用这些小部件与现有设备的配套,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对现有设备功能的拓展,提高加工生产效率,变不能为可能。下面举两个实例。
1 改装板牙架夹具
在维修设备时,或在小改小革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一些特殊螺纹(螺杆),而这些螺纹(螺杆)往往身边没有,一时又难以买到,所以钳工通常要自己动手制造。制造螺杆通常的做法是选用符合要求的金属杆再在其身上用板牙套出螺纹,此外有时也会用车床车出螺纹。后者要先磨好车刀,调好转速及进刀量等经多次加工方能车出符合要求的螺纹。这种方法效率低,成本高、有一定技术难度,一般不用。用板牙套螺纹可以一次完成,但却有如下几个明显的缺点;其一是耗费体力,而且螺杆(纹)的直径越大加工者越费力;其二是速度慢,这种靠体力用人手的办法是无法做到又快又好的;其三是加工后螺杆会变形,因为扳动板牙架的两个手柄时,不可能时时保持双手用力相等,所以套出螺纹后,螺杆会出现蛇状,还会出现螺纹深浅不一的现象。
针对人工套螺纹的缺陷,笔者在实习课时采用自制没有手柄的板牙架,并把它焊接在钻头套的端面上(焊接时钻头套孔与板牙架孔保持同心)。套螺纹时,把板牙用螺钉固定在板牙架中,板牙架装在车床的尾座上,待套螺纹的金属杆固定在车床的卡盘上,即可通过车床进行套削加工。用这样的方法与传统手工套螺纹相比,既省却了繁重的体力消耗,又消除蛇状形变及螺纹深浅不一的现象,并大大提高了加工质量和加工速度。如图所示:
2 自造车削成形面夹具
用普通车床车削成形面(零件表面不是平直的,而是由曲面组成)正常情况下是难以加工的,如果进行成形面加工先靠人工走刀车削毛坯,再用成形刀进行人工走刀精加工。这样的加工方法效率很低且难以保证加工的精度要求。如何用现有的普通的车床又好又快的加工出符合要求的成形面?我带领学生进行了这方面的探讨,并自制了一个加工成形面的夹具。如图6所示。
用成形面夹具进行车削内弧的加工步骤如下:
(1)夹具固定在刀架上,并将对应的刀具装在夹具上固定。
(2)通过大刀架或横刀架把刀具调整在即将加工的弧线中心点上。
(3)每次的进刀量均由横刀架或小刀架来控制。
(4)弧面的直径大小通过刀具伸出的长度控制,并用R规检测。
[关键词] 临床教学;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9-0117-02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教育要求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扎实过硬的临床实践技能。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病房医疗活动,以患者作为直接实践对象培养学生基本临床技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1]。但随着医学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医疗体制的改革与《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的实施及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资源出现相对短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已逐渐成为医学院校教育的薄弱环节[2,3]。
1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现状与挑战
1.1临床实践教学资源的相对短缺导致临床实践整体水平下滑
由于医疗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医政管理的日益规范以及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的局限性、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日渐提高,当前传统的临床教学方法受到严重冲击,医学生实践的机会逐年减少。医学生在有限的见习、实习时间内难以全面接触到需要学习的病例,更难在临床实践中完成相应的操作训练,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的实际价值也在逐年减少。医学生因为过多地依靠讲课、观摩而无法真正获得与临床各项操作有关的技能,相当部分实践教学活动浮于走形式、走过场[3],临床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适应临床工作,成为典型高理论低实践的人[4],使得临床实践呈现弱化和下降的趋势,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造成的负面影响日渐显露。
1.2 临床技能训练体系的不完整
首先是高校的扩招与临床实习基地建设滞后所带来的影响[5]。在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尚未受到妥善解决时,过度扩招将会造成教学质量的滑坡,尤其是实践性很强的高等医学教育。学校不得不降低要求选择临床实习教学基地,新增设的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多且散,不管从硬件上还是软件上暂时都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从而也不能保证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其次是目前缺乏临床阶段实践技能培训综合体系,缺乏临床技能实践每一个环节质量的标准化。教育部成立了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连续举办了五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通过举办竞赛促进了各医学院校临床技能中心的基础建设,但是临床技能中心的建设始终缺少规范和标准,临床技能训练和考核也缺乏统一的标准[6]。
1.3 国家大力推行医保与新农合政策,医院的业务量激增,造成临床一线教师严重不足
绝大部分新入行的青年临床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学训练,教学技能贫乏、职业素质和技能缺乏[7]。虽然高校对新入职的教师都进行了相关的培训,但这种培训一是内容与实际教学工作脱节,二是流于形式,基本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1.4 建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建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技能的有效手段,是培训在职人员临床技能的有效途径,是引发新一轮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载体,是临床医学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8,9]。
2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因素造成的临床技能教学的矛盾,我院从1999年开始以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和教育部卫生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为标准,以国家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基地为基础,整合已有资源,引进系列医学模型和培训设备,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对临床医学生进行临床技能的训练。
2.1建设过程
第一阶段(1999~2009年,启动建设期)。1999年卫生部正式执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我院被批准为首批国家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开始接受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任务。为此,医院改造办公楼10楼作为考试场地,总面积600 m2,投入20万元购置各种模型与操作器材,满足国家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需要。在非考试时间里,将考场作为临床技能训练中心,提供见习生、实习生、研究生、住院医师的临床技能训练。
第二阶段(2009~2012年,规模建设期)。我院2009年新院区正式启用,院领导高瞻远瞩,决定行政楼13~14楼(每层楼面积1086 m2)作为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新的考场,同时为满足见习生、实习生、研究生、住院医师的临床技能训练教学的需要,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医院从2009年开始每年投入50万元,按照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要求改造考场。同时整合原来隶属于护理部的护理技能培训室、隶属于教学科研部的麻醉技能训练室、口腔技能训练室、眼耳鼻喉技能训练室,按照满足见习生、实习生、研究生、住院医师的临床技能训练的要求设计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现在中心有临床护理基本技能训练、专科基本技能训练两层楼,有临床与护理基本技能训练室、模拟手术室、模拟门诊、各专科技能训练室;不同功能的标准模拟病房4间,模拟治疗室1间,病房完全按照实际病房要求设计,有中心供氧、中心吸引、无创监护仪等,在模拟病房能够实现医师、护士从查房检查、开医嘱、执行医嘱治疗的全过程。
2.2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我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由两个临床技能教学平台组成:一是临床基本技能培训平台,二是专科综合技能培训平台。①临床基本技能培训平台,涵盖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大纲要求的全部内容和基础护理技能,包括体格检查训练室、基础护理技能训练室、四大穿刺技能训练室、急救技能训练室、外科基本技能训练室,主要承担的训练课程涵盖诊断学、外科手术学、临床技能学、基础护理学等。②专科综合技能培训平台,包括模拟门诊、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儿科技能训练室、妇科技能训练室、产科技能训练室、眼耳鼻喉科技能训练室、麻醉科技能训练室、口腔科技能训练室,主要承担的训练课程涵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耳鼻喉科、麻醉科、口腔科等专科基本技能。
2.3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特色和创新点
“理论培训临床技能中心培训实际操作”临床实践教学新模式。由于《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的限制,医学生不能独立进行医疗操作,无法在临床进行技能训练。招生量的扩大,各院校临床资源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医学生临床操作的需要。为了克服上述困难,我们对医学生先进行理论培训,让医学生熟练知晓操作适应证、流程、相关注意事项后,然后在临床教师的指导下在医学模型上进行规范化模拟训练,考核合格后才能回到病房在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先做助手,在病房实际体验。教师对学生操作技能进行全面评估,合格后才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随着各种新型模拟训练器材、设备的飞速发展, 医学生临床技能训练的手段和方法从本质上得到改变[10],以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为导向[11,12],通过临床技能中心的规范化、系统化的训练,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明显提高。根据国家医学考试中心《2011年医师资格考试学科成绩分析报告(南华大学,临床执业医师)》提供的权威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考生实践通过率为90.78%,本校考生实践通过率为96.97%;全国考生笔试通过率为63.86%,本校考生笔试通过率为80.93%;全国考生总通过率为57.60%,本校考生总通过率为78.202%。笔试通过率本校在全国医学院校排位19名,总通过率15名。
3 建立临床实践指导老师专家库
借助我院国家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官队伍,建立临床实践指导老师专家库。从1999年以来,我院承担了17年实践技能考试任务。我们严格按照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的要求,培训了60多名实践技能考官,这一批考官基本上涵盖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神经科、麻醉科等学科,全部是副高以上职称,满足我院临床技能教学的需要。
4 建立临床实践考核体系
以国家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大纲为标准,建立临床实践考核体系。我院从2009年开始建立临床实践考核体系,按照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多站式形式,组织专家建立考试题库。除了临床、护理专业学生日常培训以外,每年研究生招生复试考核、研究生中期考核、本科生实习生出科考试、本科生毕业临床技能考核、住院医师培训考核等,均严格进行多站式考试。
[参考文献]
[1] 朱飞燕,熊梦辉,周增恒,等. 临床技能训练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探讨[J]. 中国医学装备,2010,7(7):59-61.
[2] 宁文锋,邓宏军,张琍,等. 地方院校附属医院临床见习的现状分析[J]. 基础医学教育,2011,3(13):278-280.
[3] 孟卫东,杜庆锋,谭剑,等.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实践的总结[J].基础医学教育,2010,2(12):196-199.
[4] 杨晖,杨玉萍,杨凌,等. 毕业实习前开设临床技能强化培训的实践与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9:24-26.
[5] 任佰玲,周新发,蚁敏. 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滑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西部医学,2004,16(3):270-271,274.
[6] 廖苏芳,胡汝云.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工作开展中的困惑与管理对策[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21-22.
[7] 邓宏军,罗志刚,,等. 标准化外科学临床见习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96-97.
[8] 唐继志. 对医学院校建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几点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3):88-89,95.
[9] 李云芳,姚珊珊,邱玉贞,等.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在实习医生临床技能培训中的作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79-80,89.
[10] 程传苗,罗旭. 关于医学院建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思考[J]. 医学教育探索,2006,5(8):751-753.
[11] 习正. 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临床医学本科教学改革初探[J]. 西北医学教育,2009,17(6):1086.
Abstract: The coal industry is a high-risk industry. The quality of enterprise employees becomes the key to the safety in produ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grasp the principle of "effect, reality, practicability" to innovate the training content, teaching form, management mode and how to formulate the new training model with "counterpart, appropriate professional, suitable position" and "come with problems and go with solutions" in the safety training courses.
关键词: 煤炭行业;安全培训创新;技能素质提升
Key words: coal industry;safety training innovation;skill quality improvement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6-0016-02
0 引言
2013年以来,在全国、全省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煤炭产业收入、利润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企业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可持续发展压力越来越大,部分矿井已经处于亏损临界状态。“变则通,通则久”。为了积极应对危机,集团公司高瞻远瞩提出了深入开展以“优化两个结构”、“深化六种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内涵深化年”活动,其中第一个机制是内部市场化运营机制,第二个机制是精用工管控机制。市场化的核心就是用市场化机制激活企业的每一个细胞,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精用工的关键就是突出在“队伍精干、组织精练、素质精良”上做文章。因此,集团公司举办技能素质提升培训班的根本目的就是“适应社会形势发展,提素质、保安全,提效率、保效益”。主要培训对象是特定专业的专业人员,聘请的是本专业的佼佼者,突出关键岗位、关键人员,讲真经,传真功,推动“轻资产、精用工、市场化、均量高”发展模式的创新落实。
作为承载集团公司安全培训任务的具有国家二级安全培训资质的培训处,以集团公司要求为使命,在局领导及安监局相关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群策群力、上下一心、大胆创新、开拓思路,彻底打破了传统培训模式瓶颈,走出了一条崭新的技能素质素养提升成功之路,打造出了一流培训品牌!受到了集团公司领导、各送培单位及受培学员的一致好评。具体做法如下文所述。
1 严把“师生”关,切实做到“对口、对专业、对岗位”三原则
1.1 要保证授课教师的“质量”,确保专业、岗位对口
每期培训专业课题确定后,从集团公司领导到安监局领导,从培训中心的各级领导到具体工作人员都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从选聘授课教师到与其多方面交流,从最初课件的成型到试讲、评判都严格把关。从而确保选聘教师是本专业的佼佼者;确保授课过程的一次成型。
1.2 要保证每期学员必须是“特定专业的专业人员”,以确保培训效果
每期培训班的通知下发都由集团公司调度室下发传真,根据每个下属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实际需要派发参培名额,再由各下属单位经过筛选,领导把关,最后确定参培学员名单及相关资料信息,对于不按规定选派学员的单位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时改正。
2 坚决走“实用、实际、实效”路线,真正做到“带着问题来,带着办法走”
2.1 “紧张有序,严谨务实”是培训成功的基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重视是抓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技能素质素养提升培训,从集团公司领导、培训中心领导及具体工作人员都高度重视。集团公司领导在每期的开学典礼上都要做一次总动员,就当前集团公司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让学员们增强了对企业的热爱和忠诚,感到了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调动了学员们的激情和动力,奠定了整个培训班的总基调,引导了整个培训班的总方向。领导全程参与更体现出对本次培训的重视程度。正如唐口煤业开拓二队队长徐学勇在总结上说的:“从矿上来的时候,心里想这次培训就是走过场,只要时间有就行了,可是从一开始报到就感到了不一样的气氛,集团公司领导和学院领导全程共同学习交流,这是我看到的一次新的培训方式”。
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培训成功的关键
技能素质素养提升培训打破了以往培训模式的传统习惯,遵循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新思路,采取先让学员进行实地现场参观,然后进行理论授课、座谈交流等培训新模式。使学员真正做到了“带着问题来,带着办法走”,切实做到了 “实用、实际、实效”的三原则,达到了很好的培训效果。许厂煤矿的赵书生写到:“参观葛亭煤矿2323大倾角综采工作面,让我有三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这么大的倾角工作面,站都站不稳,职工还能熟练的干活,并且还干的这么好,二是没想到在这么大的倾角下能把运输机、割煤机以及支架、转载机布置得如此完好、搭接合理,三是没想到在这种条件下管理的这么好,不仅是管理水平,让我看到的是一种管理理念”。
2.3 座谈交流是培训成功的充要条件
为提高培训实效性和针对性,每期都要进行座谈交流,学员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真正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热烈局面;学员们都积极主动,互动交流热烈活跃,都纷纷拿出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以及观摩现场感受展开讨论,达到问题相互交流、成果相互共享、水平相互促进的目的。通过学员培训情况调查,学员一致认为大有收获,纷纷表示,一定要把好的经验和方法带回去,扬长避短,实现自身的新突破!根据统计,每期培训学员平均提出并讨论交流问题多达400多条!为下一步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达到了“带着问题来,带着办法走”的预期目标。亭南煤业巷修队技术员黄庆波在学习体会中说到:“座谈会上,同志们的积极发言,让我学会了很多现场中的经验。郑队长为我解答了巷道成型的细节问题,我感觉很好。同时我认为这样的座谈会可以在本矿内搞,让各个区队的高手、技术大拿传授好方法、好经验,促进各区队的发展”。
3 “五大考核并举”、“学员培训情况反馈”两大措施,是增强培训效果的重要推力
3.1 实施“五大考核并举”考核方式,激发学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增强培训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强化培训实效性,技能素质素养提升培训班在考核上分成五大块,即:专业理论考核(30分)+座谈交流考核(20分)+岗位描述考核(20分)+团队协作考核(10分)+个人总结考核(20分)=个人最后成绩。对全体学员进行全面素质考核,不及格学员必须重新补考,否则不予出具学习合格和出勤证明。体现出“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培训风气,确保了培训质量,达到了培训的目的要求。
3.2 及时进行“学员培训情况反馈”,使培训效果达到最大化
培训班结束后,及时以书面形式(加盖集团公司安监局公章)将学员的培训情况(包括出勤、各种考核成绩、总成绩、班主任评语等)反馈到各送培单位,并由单位主要领导审阅后签字收回存档。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送培单位及参培学员的重视程度,切实为下一步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 创建QQ交流平台,建立培训效果跟踪机制,
每期培训班都建立QQ群,并要求授课教师及学员都及时加入,在老师和学员之间搭建起桥梁,便于在日后工作中或业余时间随时交流。同时,对学员的建议意见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为下一步培训工作的改进发展提供经验。
加强跟踪问效,密切与基层单位联系。要对短训班的学员建立档案,加强管理,强化跟踪问效。对每名学员进行学习评价,分出层次高低,写出书面评语,切实营造出上下关心人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培养人才、提升人才的浓厚氛围,让学员感到参加培训是一种荣耀、是一种进步、是一个新的开始;让学员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实现真正意义的“我要学习”“我要培训”。
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严格落实培训班各个教学环节的要求,技能素质提升培训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
4.1 提高了培训学员的思想素质
通过培训,学员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差距,明确了改进方向,实现了由知不足到学习知识技能不知足的转变,消除了对培训就是熬时间混日头、培训不培训一个样的认识。
4.2 转变了培训学员的工作作风
通过培训,切实改变了培训学员的观念和作风,他们回到工作岗位后,履职尽责,积极肯干,无私奉献,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其他的职工,养成了开拓进取、奋勇拼搏的优良工作作风。
4.3 提升了培训学员的技能水平
通过培训班授课,学员学到了以前没有学到的知识,学到了以前没有学到的经验,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4 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能素质提升培训班举办以来,参加培训的学员技能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现场处理问题的能力有了显著增强,为企业解决大量生产实际问题,节省了大量成本。例如:许厂煤矿学员张家乾正带领几名职工对一台刮板运输机链轮进行维修。“以前这种刮板运输机链轮坏了全部都是靠厂家委派人员来维修,一台就得花费8万多元,如今我们通过培训和技术攻关,自己掌握了修理技术,每台可比厂家来修节约2万多元”。
5 结束语
由于创新了培训方式方法,严格落实培训要求,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培训取得明显效果。下一步,我们要结合实际,对创新技能素质提升培训进行提炼和总结,不断完善“教、学、练、用、创”五步培训法。“教”就是进一步完善备课、授课、实操、班级、教师聘任等各项管理制度,达到教学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化。“学”就是进一步完善学员报到、出勤、考试、信息反馈、座谈交流等制度,达到对学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管理。“练”就是进一步完善学员实际操作训练制度,强化训练,达到熟悉、熟练、迅速解决问题。“用”就是建立健全学员跟踪反馈制度,定期下厂矿对学员工作情况进行调研,记录学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找出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在以后的培训中加以改正,确保学员能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创”就是进一步完善创新制度,激发职工创新热情,创新培训模式、创新培训方法、创新培训内容,积极打造能人施教创新工作法品牌,争取在通风、运搬、洗选、机电等专业推广,使能人施教创新工作法真正成为职工实现人生价值的导航仪、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催化剂、促进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刘玉林.企业创新培训基本要素和原则浅析[J].成人教育, 2006(11).
关键词:监狱;刑释人员;就业技能培训;回归社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3-0134-02
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后,多数人首先面临生活出路问题。在当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情况下,他们由于自身文化偏低、职业技能有限、经济基础差,加上社会歧视存在,在自主择业、自谋出路上遇到诸多困难,有些刑释人员长期生活无着落,便重新走上违法犯罪道路。2008年6月,中央政法委书记同志强调指出:监管场所要把改造人放在第一位。要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确保教育改造工作取得实效。“首要标准”的提出,不仅凸显我国改造罪犯的最终目标,也强调法律赋予刑罚执行机关的职能要求,同时对做好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工作提出更加具体的要求。2010年,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5号文件,就刑释人员回归工作涉及的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任务做出分工。毋庸置疑,落实“首要标准”是监狱机关的神圣职责,而加强罪犯就业技能培训则是做好回归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应当针对刑释人员回归社会中遇到的就业观念错误、谋生能力低下、就业服务机制尚未形成等问题,采取相应对策,促进他们顺利回归融入社会生活,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一、以塑造心理健康为引领,培育正确的就业观念
观念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为。刑释人员就业难与他们错误的就业观念密切相关,它直接导致难以适应社会环境,无法立足于正常生活,甚至误导其重新走上犯罪歧途。因而,监狱对即将刑释的罪犯实施就业心理指导,加强就业观念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培训内容。
1.加强心理辅导,夯实回归基础。刑释人员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和服刑经历,容易产生“监狱化人格”的心理特征。这种特征容易诱发消极的社会心理,表现出自卑、容易走极端等不良行为。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趋加快和短期内难以消除的社会歧视现象,刑释人员必然在就业、人际交往等方面遭遇烦恼、痛苦,甚至面临难以忍受的处境。倘若缺乏对抗挫折的能力,服刑期间培养起来的“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意识就容易发生反复和动摇。因此,监狱在对他们开展培训时,应当把心理健康纳入教育内容,发挥狱内心理矫治力量,运用认知治疗、焦点短程治疗等方法,普遍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帮助他们树立社会信心,提升自立自强的勇气,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增强抵御挫折的能力,设定合适的择业期望值,确保以健康的心态,积极主动去选择自己所期盼的岗位,坦然接受社会对自己的选择,为顺利回归社会奠定心理基础。
2.消除犯罪欲望,顺利融入社会生活。绝大多数服刑人员均不同程度存在着犯罪心理沉积,由此导致人生观、价值观的偏离,并阻碍着正常生活观的确立。他们经过一定时间的服刑改造,虽然犯罪心理沉积逐渐淡化以致消失,但是对刑期较短的服刑人员人而言,其犯罪欲望不会随着刑罚结束而彻底消除。当他们回归社会后,仍会遗留一些诸如好逸恶劳、需求无度等不良习惯,当劳动收入不能满足其消费需求时,可能萌发新的犯罪念头。所以,对即将刑释的人员仍然需要进行根除犯罪欲望的“再加工”,可采用计算“损失帐”的方法,引导他们仔细盘算自己犯罪给个人发展、政治前途、经济利益、感情关系、家庭完整等方面造成的重大损失。通过这种切肤之痛的“算账法”教育,促其根除犯罪欲望,起到警钟长鸣,防止重蹈覆辙。同时,充分利用典型引路方法,邀请那些刑释后再次就业或自主创业方面的成功人士回到监狱,介绍重新就业、诚实劳动、守法经营、自食其力的经验,大力宣扬脱胎换骨、浪子回头的光明前途,引导即将刑释的人员走回归社会的正确道路。
3.开展形势教育,确立恰当就业目标。许多刑释人员之所以长期无业可就,与其过高的就业希望目标有关。突出表现为:一是误判就业的形势,未能意识到社会就业的巨大压力和谋求劳动岗位的难度;二是要求过高,一味坚持非“自己满意”的工作不干,以致找不到“理想”的就业岗位。这种情况说明,对即将刑释人员进行再社会化训练仍是重要任务。应当让他们了解社会现实情况,并围绕他们出狱后的实际生活需要进行指导,深入开展就业前景、择业思想、劳动报酬预期等方面的针对性教育。可在确定教育目的之后,邀请当地“安帮办”、劳动保障、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同志进监,专题介绍就业形势、劳动报酬、回归安置、税收保险等方面的情况,引导他们确立恰当的就业择业目标,珍惜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二、以构建培训体系为重点,提升个体的谋生技能
人的谋生技能高低决定就业成功与否,刑满释放人员亦同。让刑释人员学习掌握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技能,并尽可能做到一专多能,无疑对顺利就业大有益处。监狱技能培训应当结合生产实际和刑释人员的就业需要,形成一个融“岗位技能、职业技术、创业能力”三种培训为一体的教育体系,为服刑人员提供一个学习劳动技能的大舞台。
1.重视岗位培训,组织技能鉴定。《监狱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必须参加劳动。监狱组织服刑人员劳动不仅仅是监狱生产经营需要,更是劳动技能培训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监狱企业顺应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罪犯劳动的生产项目,让服刑人员在劳动中学习劳动技能,这种技能本身贴近社会用工需要。监狱机关应当坚持劳动的教育功能,在劳动中培养服刑人员的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矫正其恶习,把监狱企业办成服刑人员岗位技能培训的基地,让他们在生产中学习劳动技艺,在劳动中提高操作能力。为此,监狱应当与当地劳动部门合作,把实践性岗位培训与课堂化岗位知识教育结合起来,鼓励罪犯积极学习相关技术知识,定期开展岗位技能等级鉴定。经过考试合格的由国家劳动部门发给技能等级证书,为回归社会后的劳动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2.实行联合办学,开展职业技术培训。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发生重大变革,各类大、中专院校在大浪淘沙式的激烈竞争中,为了生存和发展,纷纷面向就业市场需求,提升教育档次,开设热门专业,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监狱通过与有关院校联合办学的途径,借助正规的教育力量,对服刑人员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对提高刑释人员的就业率具有现实意义。司法部等多部门关于做好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的下发,给监狱机关与地方院校合作,联合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难得机遇。当前,应当抓住良机,积极争取地方劳动和教育部门的支持,把服刑人员的职业技术教育纳入社会总体培训计划,解决相关的师资力量、教育经费等诸多难题。根据服刑人员文化素质,选择若干就业前景广阔、又属于“短平快”专业、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的大、中专院校,开辟联合办学渠道。发动服刑人员踊跃报名参读,把教室设到监内,把刑期变成“学期”,使完成学业者取得正规文凭。通过正规化教学,显著提高刑释人员的谋生技能,实现监狱职业技术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顺畅回归社会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
3.利用出监教育,实施创业培训。利用所学技能和资金自主创业,是刑释人员的一种就业形式。为帮助他们成功创业,走合法经营道路,利用出监教育之机开展创业培训,学习创办小公司、小企业方面的基本知识,是一项重要内容。鉴于此类培训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应当聘请专家授课。培训内容以提高创业者的心理和经营素质为重点,以培养参与合法竞争和驾驭市场能力为基础,着重对营销过程控制、物流管理方法等方面给予具体指导,掌握自主创业能力。目前,当务之急是健全出监培训机构,落实管理力量,解决培训场所,健全培训制度。同时,要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舍得资金投入,用多媒体技术武装出监培训阵地,改进教育手段,提高培训效率。
三、以就业推介为延伸,搭起通往回归的桥梁
做好就业推荐工作,为刑释人员搭起一座通往社会就业之路的金色桥梁,是监狱管理工作的向外延伸,也是减少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的重要举措。
1.建立服务平台,强化就业推介工作。一要依托出监教育机构,建立监狱就业指导中心。有计划地开展刑释人员的就业推介活动。二要建立刑释人员就业“信息库”。利用网络技术,将临近刑释的人员的年龄、技能特长、取证种类、就业意向、联系方式等资料,集中录入电脑信息系统,向社会公布,方便用工单位选择;将社会用工需求信息导入监狱信息库,向刑释人员公布,方便他们就业选择。三要广泛收集信息,扩大求职者的眼界。就业指导中心应派人参加各类用工和人才招聘会,经常深入用人单位和劳动部门,有针对性地采集用工信息,扩大信息量,形成“用工需求对接”关系,提高就业推荐成功率。还可利用互联网资源,及时了解就业市场最新用工动态,为做好就业推荐提供第一手资料。
2.拓宽就业推荐渠道,巩固就业培训成果。一是“请进来”,密切关系。有计划地邀请用工单位、劳动部门的领导前来监狱,参观出监教育培训情况,介绍服刑人员的改造表现和技能学习取证情况,与即将刑释人员座谈交流,提供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签订就业“意向书”,为刑满就业做好前期准备。二是“走出去”,推销人力。可利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大力宣传服刑人员改过自新、刻苦钻研技术、发明创造等正面典型事例,消除社会对招聘刑释人员的顾虑和恐惧,以增加信任度。亦可根据用工需求方向,组织人员深入用人公司企业,带上临近刑满人员的《就业推介表》,进行现场就业推介。还可组织一贯表现较好的服刑人员到社会用工单位参观,为供需双方提供相互了解的机会。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应用实践;策略途径
1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1.1提高节目播放的自动化程度
随着信息化电子网络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自动化设备应运而生,因其具有使用成本低、工作效率高的优点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同时也为电视节目制作自动化技术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比如,运用自动化检测设备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与顺序进行调整和控制,能够保障电视节目顺利、有序地播出,如果自动化检测设备在广播电视节目播放过程中发现播放程序出现问题时,就可以提前对节目内容和播放过程进行预处理,保障电视节目流畅性和精准性。另外,工作人员可以运用信息化电子网络技术构建局域网,并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从而简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流程,提升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工作效率和节目质量。
1.2实现节目的远程播出和现场编辑
将网络技术运用到广播电视节目播放时,能够降低节目播放和编辑中对时间和空间的要求,程序开发者可以按照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放的要求,运用网络传输将相关资料下载到节目编辑系统中,然后再合并至编辑中心,完成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因为广播电视节目的播放对时间和地点都有具体的要求,因此很多电视节目在录制中因为受到时间和地点的影响不能够及时的向公众传播,导致节目的播放出现滞后性,影响广播电视节目的播放效率。为了解决广播电视节目中存在的播放不及时问题,工作人员可以运用网络技术,改变传统的线性编辑系统,采用非线性编辑系统来下载和收集相关信息,根据广播节目播出的最优时间和地点来完成节目内容的最终编辑工作。这种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同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过程相比,信息收集流程更加简化,同时也大大节约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时间成本,而且也显著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远程播放效率。1.3促进信息传播与共享网络技术应用到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推动了行业内网络资源共享和优化利用的整体目标,而且显著提高了信息和资源共享的速度和效率。因为广播电视台功能区域很多,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缺乏统一的系统规范,导致信息传输的效率不高,各个工作室与计算机之间相互写作的效率有待提升。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解决信息传输效率问题带来了新的机遇,将网络信息传输技术应用到每个工作室的节目制作过程中,能够提高工作室之间的资源整合与共享水平。另外,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电视广播节目播放中的应用,人们寻找和获取自己需要的电视资源更加简单和便捷。
2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实践应用
2.1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自动化制播系统中的运用
广播电视节目需要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统筹管理,在其自动化播放管理方面,主要涉及管理广告库、节目库与网络权限等。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下,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往往能够更加顺利,可将意外控制在范围之内。具体来说,因为采用了网络技术,保证了节目的编审与播出,所以后期的管理压力就会骤然减少。除此之外,采用网络技术后,工作站工作人员可以按照预期的节目串联单,对节目进行调整,以此使得播放形式更加灵活,不仅能够保证节目正常播出,还能够提升整体的安全性。
2.2计算机技术在计算方面的应用纵观近些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状况,计算机系统编
1技能大赛培训教育实践培训教学过程的动手能力培养技能大赛培育教育指的是围绕教育教学目标,以举办比赛活动的形式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由此达到一种寓教于乐的目的。如今该教育模式已经在我国各高职院校中广泛推广应用,成为高校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方法[1]。《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教程》《光伏电子工程与实施》以及《风力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技能培训的兴趣课程,一共计设了10个实践教学项目,其中校内4个、校外3个。校内的“电力拖动技术实训”“S7-200PLC编程实训”“光伏电子工程与实施实训”“风力发电系统技术实训”,通过实施使学生的系统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能动性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2技能大赛培训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技能大赛培训教育涉及范围较广,不仅包含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方法的应用,还涉及教学活动的组织、比赛主题的制定等。相比较日常专业课程教学,在流程上更为繁复,并非是简单通过一两门课程的开设就能够实现的。专业培训教育能力的获得是建立在学生日常专业课程知识积累、创新思维及能力的日常锻炼,以及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取等基础之上的。因此,高职院校在对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育的过程中,必须将专业技能培育贯穿于日常专业课程教学整个流程当中,着力开展创新教育,通过技能大赛活动的举办,在高校中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在优化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专业育人目标的顺利实现。《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教程》《光伏电子工程与实施》以及《风力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的技能培训兴趣小组,将15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工作内容全部聚集在了“理实一体化”、“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实施。通过对各专业课程教学资源的重新拆分,最终整合为5~8个教学项目。并且每个项目都包含有1到2个极具启发意蕴的教学问题,以1到2个课时的时间完成。在讲授环节,首先以教师对课程教学主体内容的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在进行到1/4课时,属于学生动手操作时间,由学生围绕教学问题自行设计方案,最后利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间,由教师组织学生对每个方案进行逐个评价、讨论、总结。整个课堂教学流程较为紧凑,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思维活跃、有条不紊地逐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思维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培育。
3技能大赛培训教育开展技能小组活动,提升创新能力培养
技能大赛培训教育能够为日常专业教学起到良好的辅助效应,可以作为第二课堂的形式,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为充分发挥技能大赛人才培育教育积极效应,高校管理者要对相关活动的组织、布设、参与给予高度的关注,一方面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活动资源支持,另一方面更要对参赛的学生予以积极鼓励。由此可以使学生在不断摄取新知识、培养新能力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专业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其今后在就业过程中展现出超强的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教程》《光伏电子工程与实施》及《风力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专业课程,共成立了4个不同的技能兴趣小组,分别为光伏电子工程与实施兴趣技能小组风力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兴趣技能小组、风光互补电站系统技能兴趣小组和智能微电网系统技能兴趣技能小组。
4组织技能大赛,激发学习创新热情
对于学生而言,技能大赛形式、内容的多样化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多元化需求,同时还可以为其个人专业技能的提升和展示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技能大赛的举办以及师生的参赛结果,都可以作为评判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高职院校教学实力的集中表现。每年各高职院校都会在教育部门的倡导下,依托校内各种兴趣小组选拔表现优异、能力突出、素质较高的学生代表以组队的形式进行参赛集训,并代表高职院校参加国内各种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江西能源科技职业学院从技能培训兴趣小组中先后选取多名表现突出的学生,参加了由各行业协会组织筹办的各种校级、省级、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这些赛事包括了“光伏电子工程与实施”(校级、省级)、“全国风力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大赛”(省级、国家级)“全国风光互补电站系统装调与维修技能大赛”、“全国智能微电网系统装调与维修技能大赛”(行业)及“世界可再生资源省技能大赛”(行业)等多个赛事,并屡次在赛事上荣获团体及个人大奖。在对该校育人成果进行集中展示的同时,更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认可。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良好平台,更为高职院校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5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助力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条件。我校建设了校内技能大赛实训基地,并每年给予220多万元的项目资金支持。经过多年的不断积累和坚持,如今江西能源科技职业院校已经建成了价值千万元的实训基地,为大量学生就业梦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硬件支持,在很大程度上辅助其成功规避创业风险,促进创业成功率的提升。
6结语
综上所述,技能大赛培训教育作为一项系统性人才培育工程存在,无论是对于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提升,还是思维素养的培育都是极为有益的。在未来的发展中,高校要积极做好对技能大赛培训教育工作的研讨工作,充分发挥“以赛促教”的导向价值,以此来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心萍.技能大培训就业更充分[J].中国就业,2020(11):24-25.
一、通过音乐节奏的即兴创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断能力
学生音乐思维的流畅、独特,可以使学生的头脑变得更加灵活。节奏的即兴创作的训练,是从模仿节奏开始,在学生对节奏的掌握能力提高后,在进行变化排击节奏等训练,可以这么说,模仿节奏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首先示范拍打节奏,学生通过模仿,潜移默化地感知音乐的能力。当学生学会了基本的节奏型时,我们可以加入拍手、拍脸、跺脚、捻指等律动,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接着,我们就可以进行变化拍击节奏的练习。在变化拍击节奏时,要求学生在原基本节奏的基础上进行变化。比如有的学生把比较平稳的连续几个八分音符的乐句改成切分节奏,就为乐曲增添了几分活泼的情绪。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锻炼了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求异的思维能力。
在完成了以上两个步骤后,我们就可以进行音乐节奏的即兴创作训练了。即兴问答是较好的方式,即兴问答是由两人表演,一先一后,形成问答,后表演者根据前者表演的音型即兴答出下句。表演的双方可以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独立地即兴应答。对答式表演具有游戏性,学生很喜欢这种活动,尤其是不同表演方式的对答。例如,一个学生不断即兴演唱上句,全体学生始终用手和跺脚表演一个固定节奏型,作为答句。又如,一学生用竖笛吹奏上句,教师用钢琴演奏下句,通过在不同音区的回声模仿、经过句、摸进等技法,有效地陪衬并激发学生不断演奏出新的乐句。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通过即兴作曲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即兴作曲,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很新鲜的课题。有的教师可能会问,小学生也会作曲?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我们一定要改变旧的观念,摆脱认为即兴创作神秘、艰深的束缚。达尔克罗兹曾在文章中谈到:“优秀教师的作用应该是使儿童从墨守成规的人加在我们身上的所有心理障碍中解脱出来,根除周围世界灌输给我们的偏见。”
在进行即兴作曲训练前,我们需要进行一些铺垫的练习。如练习常用的节奏型、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等。然后教师根据歌词即兴创作一首小曲,然后用钢琴边弹边唱,使学生在所觉上对教师所创作的乐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大胆地去创作。比如,我曾在六年级上过这么一堂即兴作曲课。我写的歌词内容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开始创作之前,我让学生讨论歌词的意思。因为他们学过了这首诗,所以很快就说出了答案。我要求他们有感情地把诗句读三遍。接着我即兴创作了一首小曲,然后用钢琴边弹边唱。那柔情的旋律和富有磁性的歌声回荡在教室里,学生都说太美了,他们还说他们也要创作出这么美的歌。学生的创作热情很高,嘴里呼着旋律,纸上沙沙沙地写着,热闹极了。我把他们所创作的作品,逐一用钢琴边弹边唱,他们兴奋极了。他们当中很多人都说想不到自己的作品在我的手指下是如此动听。接着我分析几个有代表性的作品,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的地方。最后,我要求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画一幅画,他们当中大多数都画得很好,画面上有蔚蓝的天,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当然还有牛和羊。
这种练习可以锻炼学生的表现力和根据歌词组织音乐语言的能力,并能训练学生综合运用音乐知识的能力。在这种练习中,学生把自己和音乐结合起来,融为一体,而最重要的,通过这种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通过即兴指挥与表演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即兴指挥与表演是指不经过事先的准各,由个别学生即兴指挥,其他学生跟随表演的活动。这种练习,对于指挥者来说,是培养独立理解和处理音乐的能力,即兴创造的能力,以及用手势表情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对于表演者来说,是培养迅速服随指挥者表现音乐情感要素(如力度、速度、自由速度和艺术性处理等)的能力、快速反应能力以及即兴合奏能力。即兴表演与指挥包括以下几种练习方式。
1.教师弹一首乐曲,学生用心记住主要的节奏型和旋律,然后请全班学生用某种动作表现节奏型或旋律,要求用手势表现力度、速度的变化,或是请一位学生出来当场指挥,其他学生跟着指挥者的力度、速度的变化进行演唱。
2.一个学生指挥,请另一个学生即兴演奏键盘乐器或竖笛、口风琴以及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在这个练习当中,即兴演奏的学生要根据指挥者的速度、力度等变化进行表现音乐;另一方面,指挥者也受即兴演奏者的启发。他们之间进行的是艺术上的情感交流,是互动的。
3.放一首乐曲,在学生欣赏完后,请他们将感受到的乐曲结构用线条或图形表现出来。如《小熊过河)这一课,曲式结构是ABACA,学生们有的用三角形、圈形、正方形等来表示;有的用长短不一的线条来表示;有的还用了不同的颜色。
4.放一首乐曲,学生欣赏完后,请一个学生或小组或全班出来即兴表演律动,可以用手势等身体语言,也可以即兴跳舞,用舞蹈来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