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大学专业网络教育8篇

时间:2023-06-28 10:01:1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大学专业网络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专业网络教育

篇1

 

一、项目目标及选择广告学专业试点原因

 

1.项目目标

 

中央电大与试点省级电大共同探索基于网络的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的模式和相应的运行机制,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高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服务的推广提供依据。

 

项目要实现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兼职网络辅导教师的聘请管理制度;探索以课程为单位的服务团队的建立及其运行方式;形成基于网络的个性化课程学习服务模式;形成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服务的管理模式。

 

2.选择广告学专业试点原因

 

保证一些生源零散、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地区的教学是“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指导与服务”项目试点要集中解决的关键问题。广告学专业生源分布比较分散,专业师资力量不够均衡,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二、广告学专业“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实施内容

 

广告学专业“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具体做法是:根据生源及教师分布情况,在保证原有日常教学进程和方式不变的同时,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性化教学班级,选拔优秀的广告学专业辅导教师,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课程辅导,如提问、答疑、讲解、课后讨论、询问学习状况、了解学习进程、交流学习方法与心得等,切实为学生的课程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持与保障。

 

1.课程实施范围

 

广告学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对象包括2008年秋季入学的广告学专业本科所有学生。地域范围是2008年秋季学生所在的北京、广州、内蒙古、大连西安、深圳、江西、湖北、山西、甘肃、山东、宁波、安徽等19个地方电大。课程范围包括开放教育入学指南、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广告策划、广告创意与表现、广告心理学、中外广告史、广告法规与管理、网络广告实务、品牌竞争策略、计算机三维设计等课程。

 

2.教师的分配及教学任务

 

教师分为主持教师和辅导教师,主持教师利用电大在线平台做课程辅导,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讨论和指导实践等。辅导方式是通过网络和其他通信媒体,集中辅导或个别辅导,可以是实时或非实时、专题讨论、网上形成性考核辅导,或围绕教学的心理辅导。辅导的内容可以是课程内容,也可以是教学方式方法的指导。辅导老师与主持教师之间通过及时沟通辅导情况和学生学习效果,针对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相应调整。

 

3.学生分布情况

 

全国电大开放教育本科广告学专业学生构成为,2008年秋季294人;2009年春季268人,共计562人。学生分布在19所省级电大及其36个教学点,20人以上的省电大有6家;10人(含10人)至20人的省电大有5家;10人以下的省电大有8家。

 

三、“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优势与劣势分析

 

1.优势

 

其一,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手段,以及其他辅电子信息技术手段,让电大学生在同一平台上获得教学信息、共享教学资源。

 

其二,增加了学习机会。部分地区学生数量少,无法组班,通过试点,这些学生能得到和其他地区学生一样的受教育机会。

 

其三,节约教学成本。统一的教学服务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又减少了教师聘用费用及教学资源重复建设费用,节省了地方电大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其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选择优秀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解决了部分地区师资不足的问题,保证了教学质量。

 

其五,实现真正意义的远程教学。电大教育依赖面授教学,无法真正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实现了真正意义的远程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学辅导的直接性、学生受教的主动性、教与学的互动性、教师辅导工作的可监督性,以及教学效率的可评判性等等。

 

2.劣势

 

在广告学专业个性化教学探索中所发现的问题和困难其产生的原因并不是远程教育模式本身的劣势,而是先进的理念与具体实施的不适应所导致,具体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其一,学生信息的搜集方面。广告学专业个性化教学共有36个教学点参加。学生信息搜集慢,导致学生开课时间较晚,形成性考核平台分班不及时,学生完成第一次形考时间仓促,影响教学进度。

 

其二,辅导教师的组织方面。由于个性化教学处于试点阶段,大部分课程辅导教师并未经过相关培训,对自己的工作任务不很清楚,对学生的指导及问题反馈不及时,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系。

 

其三,服务团队的监控、管理方面。教师对学生的辅导主要是通过论坛和QQ群进行。其辅导效果尚无量化的考核标准。

 

其四,不同课程的学生分班方面。学生选课信息的收集周期较长影响了学生分班、辅导教师安排、形考工作的正常开展。

 

其五,学生自主学习的控制力方面。对于完全网络教学而没有面授课的教学形式,学生是否能主动参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目前,大部分学生需要在教师反复督促下参与网络学习,并且是因完成形考作业的需要。

 

四、“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改进建议

 

1.建立学生管理人员的联络网,使学生管理得到有效落实

 

针对选课信息的收集周期较长、上传下达不及时、配合不默契等问题,需要建立有效的教务人员联络网,提供学生日常管理的非学术服务,配合个性化教学工作的开展。

 

2.培养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初衷是通过整合全国电大优秀教师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但是地方电大的部分广告学专业相关课程长期是由外聘教师承担,电大系统内专业教师资源严重不足。因此,需要培养稳定的电大兼职教师队伍,对电大教师资源进行有益补充。

 

3.推行教师工作标准化以及考核制度量化

 

辅导教师主要通过论坛、QQ群、电话、短信等方式辅导学生,其工作量很难准确统计,缺乏客观数据的支撑,教师考核就失去了客观性和公平性。因此应明确教师的辅导帖子数量、QQ群在线时间等的最低标准,并以此衡量教师工作质量,进行定期监督检查。

 

4.将班级划分由地域分班改为以课程分班

 

以课程进行分班,能够避免以地域分班带来的辅导教师同时负责若干班级论坛、QQ群的问题,从而大大减轻辅导教师工作量。

 

5.设立学生网上学习的监督性考核标准

 

将学生的网上学习情况纳入考核标准,并通过网络后台技术支持,实现在作业考核前必须有一定量的网上在线学习时间、论坛讨论帖子数、下载课程资料的数量,督促学生参与网上学习。

 

6.完善网上自主学习资源

 

网上学习的前提是必须有丰富的学习资源,而现有电大教学平台的资源无法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需要加强教学辅导、期末复习指导、往届试题、学习方式、考核方式、平台使用等方面的资源建设。

 

7.加强网络技术后台建设

 

远程教育需要建立良好的网络学习条件。建立学生网上个人学习界面,让学生从选课、选班级的过程中解放出来,方便学生完成课程的学习和考试。

篇2

关键词:大学英语网络考试;反拨效应;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95(2012)09-0072-0005

1.引言

语言测试对教和学的影响在测试领域里被称为测试的后效作用或反拨作用(Alderson&Wall,1993:115-129)。纵观语言测试影响研究的历史,国外研究重点从探讨“测试对教与学的影响(Hughes,1989)逐步发展到全面探讨后效作用的性质(Alderson&Wall,1993:120-121),他们提出了测试的十五个反拨效应假设,並在语言教育界开了先河。这些假说和Bailey(1996:262)的“反拨效应基本模式”对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研究框架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内外语界对语言测试研究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研究重点逐步从“提高测试信度(reliability)和改进测试效度(validity)发展到关注测试的后效”(杨惠中、桂诗春,2007:368-374)。近二十年来,语言测试的后效作用研究备受关注。如:Cheng et al.(2004);黄大勇等(2002:288-293);亓鲁霞(2006:29-32);金艳(2006:65-73);蔡基刚(2009:3-8)。关于英语作为大规模高风险测试(high-stakes examination)的反拨作用,国内外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和理论方面的研究(如:亓鲁霞,2011;黄大勇,2011;Andrews,1995;Cheng,1997,1998;Andrews et al,2002;Shohamy et al,1996等)。近年来,在高等教育领域两大主要国际英语语言测试雅思(IELTS)和托福(TOEFL)的反拨效应也备受关注。相比较而言,从教师专业反展的角度来研究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目前尚显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应用,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改革考试方式,利用计算机进行语言测试,这是语言测试的发展趋势。世界大规模的语言水平考试,包括TOEFL、IELTS等先后实施机考,加速了语言测试网络化的趋势。我国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目前也正在积极加紧网络化测试步伐。以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为代表的大学英语网络考试,是结合现代语言测试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实施的全国性的大规模标准化网络考试。大学英语网络考试作为我国本土化的计算机化语言测试自2008年12月试点以来,已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热门话题,它对语言学习者和教师产生了巨大影响。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在教学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Hoyle,1980)。肖丽萍(2002:56-57)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是增进教师专业化以及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过程,强调教师从个人发展角度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作出设想,通过学习、进修等途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充实、更新知识的过程,也是逐渐形成教育实践经验和智慧的过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和大学英语考试改革的源动力。我国目前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大规模网考是大型标准化常模参照考试(norln referenced examination),这类考试主要用来检测学生的语言水平,通常不管是怎么教或怎么学的,但这类考试反过来对教师产生一定的后效作用。因此,关注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探索大学英语网络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对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和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意义重大。

2.研究方法

笔者使用了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深度访谈三种方法采集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进行研究。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对比纸考和网考两种不同考试形式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对考试改革的看法、态度、了解程度;其次,对比大学英语四级网考和纸考的成绩,随机观察了三所高校三名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並就相关问题对他们进行了访谈。观察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情况、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教师角色的重构、教师课堂教学评估方式等方面来对比考试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最后通过深度访谈进一步了解大学英语网考对大学英语教师自身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评估方式等方面的影响。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广东一所地方高校和两所一类院校的50名大学英语教师(女教师35人,男教师15人),地方高校和一类院校中31-40岁拥有3年以上教龄的中青年教师分别占47.0%和57.1%,3年以上教龄並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分别占62.3%和80.3%,6年以上教龄具有讲师和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分别占75.3%和84.3%。50名教师均填写了问卷,之后研究者观摩了其中3位教师的读写课堂,並对4名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问题的设计参考了Alderson&Wall(1993:120-121)及Alderson&Hamp-Lyonfi(1996:280-297)的反拨效应假设和Bailey(1996:257-279)的反拨效应研究基本模式。

2.2.1调查问巷

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教师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教龄、职称等;第二部分有20道题目,涉及5个维度:①教师对于大学英语网考的了解程度,使用了包括“非常了解”、“了解”、“中立”、“不了解”、“完全不了解”等选项的Likert五级量表来调查教师的态度;②教师对测试改革的态度、角色的转变;③网考对教师自身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的影响;④网络课程教学设计;⑤教师课堂教学评估方式。通过社会统计软件SPSS17.0对所得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2.2深度访谈问题

访谈为半结构式的深度访谈,访谈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大学英语网络考试改革的了解和态度;二是网考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3.结果与分析

3.1教师对大学英语网考情况的了解程度

通过问卷,调查了大学英语教师对考试题型、分值的分配、评分标准等的了解。

由图1~图4可见,对于实施大学英语网考的一类院校,59.8%的教师对网考题型分布、分值和评分标准很了解,根据教学和测试不可分割的影响作用,39.8%的教师预计学生网考成绩会略高于纸考成绩;而对于没有实施网考的学校,47.2%的教师不主动了解考试改革,对网考不了解,74.3%的教师预测学生纸考成绩会高于网考成绩。教师以什么态度对待考试,将决定其会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去准备相应的课堂。

3.2网考促进教师创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及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课堂观摩发现,两所已实施大学英语网考的学校,其大学英语课堂均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平台相结合的多元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对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给学生提供大量自主学习材料(如教案、课件、参考书等),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研究和学习。针对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和课后思考题。学生通过做预习题,能在课前对相关内容进行自主思考,因而在课堂上能更快、更深刻地理解讲解内容,並能更好地进行课堂互动与反馈。课后思考题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加深印象,巩固知识,从而引导学生课后自我思考和自主学习。教师还提供大量课外网络学习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方向和指导。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开展单元测试和学期测试,电脑自动记录和统计成绩,此举既可以强化课后学习,又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式、研究式、体验式学习。网络课程引进Web2.0应用,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加强交互的引导。强化网络课程学习的互动性,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网络课程及时引入国际最新成果和优秀案例,充实教学内容(包括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使课程内容能面向世界,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新的教学模式的引入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和教师均能从中受益。

为了对两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做一直观分析,笔者随机抽取了于大二第一学期参加大学英语四级纸考和网考的学生各100名,对其考试成绩进行对比。纸考四级试题各项包括:听力、阅读、综合、写作与翻译。网考试题各项分包括:听力、阅读、口语和写作。通过对比纸考和网考单项相同的三部分,包括:听力、阅读和总分。如表1所示,利用SPSS(17.0)统计成绩与相关性分析表明如下:

表1是大学英语四级纸考和网考成绩中的相同单项的方差分析。两种考试形式在“听力”、“阅读”两部分的p

3.3网考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师自身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

大学英语网络考试,全部依托网络和计算机来完成,注重对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通过问卷调查,19%的大学英语教师计算机技术熟练,38%的大学英语教师主动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操作知识和技能,熟练相关操作,包括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进行课程建设、与学生在线交流、布置作业、检测学生自学的进度和效果等。图5显示了“网考改革促进大学英语教师自身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的提高”的调查结果,33%的被调查教师同意或完全同意该陈述,17%的教师保持中立,没有教师持负面意见。可见,测试的改革能够促进教师逐渐提高自身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从而增强其在信息时代的竞争力,也为进一步指导学生和提高学生的相应技能打下基础。

3.4网考促进大学英语教师评估能力的提高

图6显示了“大学英语四级网考改革促进教师评估学生成绩的能力”的调查结果。38%的教师认为新的考试形式能够促进他们评估和测试学生学习的成绩能力,但选择“完全同意”的比例(10%)明显较少,24位被调查教师保持“中立”,占48%,另有4%的教师不认为网考改革能促进教师评估和检查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网考改革促进教师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被调查教师对测试改革促进教师教学评估的能力的看法上略显犹豫,个别教师持反对意见,这可能和部分教师对网考题型陌生、对评估成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关。对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来说,对学生学习的评估是相当重要的,是教学主题中心的重要环节。事实上,教学设计的每一步都与评估紧密相连。从课题的选择到标准的制定再到教学的内容都是如此。好的教学计划里包含或暗示着评估的策略。任何课程设计的第一步都是提出两个问题,“在讲授课程之后,我希望学生能够学会些什么?”,“我怎样才知道学生是否可以达到课程目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学生、教师都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英语教师对评估感到困惑,一个原因可能是,他们自己在受教育的经历中,对考试和成绩报告形成了一种同样的看法,认为考试是教师作为权威对学生进行的评估。如果教师在评估的过程中,把重点从“对学生做评判”转移到“信息收集”上来,也许能消除学生和老师对考试的负面情绪。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收集到的信息可以用来使教师看清学生的进步,认识到哪些方面需要更加努力,了解学生的熟练水平,从而更好地安排课程和教授课程。

3.5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角色差异

为了就大学英语网考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拨作用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课题组成员于2011年3月到5月上旬分别观摩了三所高校的三位大学英语教师(以下简称甲、乙、丙)的课堂教学。甲有18年的教龄、乙有8年的教龄,均第二次教参加大学英语四级网考的学生,丙有2年的教龄,第一次教参加大学英语四级纸考的学生。

通过观摩课堂教学,我们发现实施大学英语网络考试的两所学校都是网络学习平台结合传统的课堂教学加小班口语授课。教师甲和乙课堂教学目标明确,都采取了交际教学法,以目的语为主,以多种课堂活动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出勤率高,学生英语学习欲望高。而教师丙的课堂教学从内容和形式都不如教师甲和乙,课堂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因为部分同学提前通过了四级考试,学生出勤率低,剩下的学生缺少学习动力,导致课堂气氛差。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课堂评估方面也欠缺,机械地讲解大量的语法、词汇,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缺乏使用语言的机会。教师丙在讲解课文时,主要介绍文章的文化背景知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通过造句子掌握单词,她不时地叫学生起来造句,然后把课文中的几个复杂句翻译成中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段落,接着讲解课后练习题。教师控制着整个课堂,而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

教师甲和乙的课堂引入了计算机和网络学习平台,创造了一种新的学习环境,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讲口语,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课堂角色和理念都发生了变化,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课前借助了网络学习平台组织教学资源,要求学生提前自学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包括词汇、语法和篇章分析。课上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资源搜索和加工,引导协作讨论,课堂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创设真实情景,师生交流互动次数多。两位教师都适时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提交小组作品,重新构建课堂知识。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高,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教师及时纠正偏离,总结课堂教学得失,提高教学效果。

由此看来,大学英语网络考试改革对教师的课堂角色的转变也带来一定影响。

篇3

[关键词] 网络教学 课程适应 专业发展 教育观念 教师角色

教师的课程适应实质上是指教师对于新课程情境的适应能力。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是一种全新的课程情境,对于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素质以及课程知识更新等带来了一系列挑战。本文主要对大学英语改革情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师如何适应课程以及专业发展进行研究。

一、大学英语教师课程适应问题的提出

适应,原本是一个生物学术语,指生物屈从于环境而做出的与环境保持协调的改变。后被心理学借用过来,我们这里所说的适应是指个体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对自身进行调节,以满足环境和自身的需要,从而达成个体与环境的和谐关系。

所谓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是指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使自身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

二、教师专业化的含义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的教育专业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塑造和完善教育职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和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既包括学科专业性的发展,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发展。它既要求教师有深厚和广阔的学术功底和学术视野,又要求教师了解教育的基本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同时具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负责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三、大学英语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实现专业发展

1.转变教育观念,积极面对挑战

面临着21世纪的挑战。为了使英语教学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思想,确立正确的教学目的。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还必须摆正自己的心态,从“要我改”变成“我要改”,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

2.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加快专业成长

随着21世纪的现代文明和科技的发展,我们对于教与学的理念发生改变,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也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已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重新定位于理论者角色、创新者角色、激发者角色、筛选者角色、咨询者角色、职业角色等六种角色。在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环境下,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应当将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进一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理论者角色,创新者角色”,“第二阶段:激发者角色,筛选者角色”,“第三阶段:咨询者角色”,以及贯穿始终的角色定位――职业角色,教师角色定位的三个阶段是一个不断进行循环的过程。

3.提高专业素质,增强课程适应能力

专业素质指的是大学英语教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教师作为学生英语输入的主要来源,在课堂上起示范性作用,需要练就扎实的英语专业基本功。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外,还须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外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教学对象掌握语言表达方式,而且要掌握每一语言单位所内涵的准确语义,尤其要掌握那些与本国国情不一致的他国事物和现象的概念,从而提高外语习得者的文化敏感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质,英语教师应成为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中介者和解释者,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差异进行比较,并将文化渗透到语言教学中。这就需要英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洞察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学科长远发展的关键。提高教师素质不能泛泛而谈,必须针对自己的特点有的放矢,为自己量身定做发展计划,才能取得最好效果;否则就会事倍功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对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其次,是要对自己目前的现状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就是自己提高的基点,然后通过对比,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使自己的欠缺素质得以弥补。英语教师必须成为智慧型教师,具有课程与教学的实践智慧,从而增强课程适应能力。

4.加强科研能力,提高创新意识

大学英语教师日常教学任务繁重,高强度的教学工作加上缺乏学科研究方法,科研能力普遍不高。然而,科学研究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素质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因此,作为大学外语教师,应该潜心研究,努力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经常参加研讨活动,开展教材教法研究;结合社会语言学、话语分析、语用学、心理语言学等学科进行语言学和文学方面的研究或者结合所教学生专业进行综合研究。只要有创新意识,找到学科交叉点,就能不断有新的观点、新的课题。以科研促进教学,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和自身进步,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教学质量,可谓“一箭多雕”,真正做到科研教学一体化。如果教师缺乏科研意识和能力,那么他就无法在实践中对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再创造。21 世纪需要的不仅“教书匠”型的教师,还需要更多“学者型”的教师。教师只有经过艰苦的科研,才能更好地加强对学科知识的全面深刻的认识,给予学生最鲜活的知识。

5.进行反思性教学,实现专业自主

新课程呼唤反思型教师,要求教师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即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指教师凭其有实际教学经验的优势,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深入的思考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期达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目的。Poser (1989) 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 反思= 成长。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而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自己教学经验的解释,来增进其对教学现实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反思活动,例如,问题探讨、专业日志、在线作业、观察与面谈以及专业成长袋等。教师的专业成长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教师的自我觉醒和专业自主,“ 自主发展不仅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教师发展的方式”。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教师必须意识到自己的成长需求,并不断地完善。教师专业自觉对于教师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贯穿整个职业生涯过程的,教师只有坚持积极的自我反思,以主体身份参与、投人其中,逐步养成教育反思的习惯,掌握一定的反思策略,才能实现自我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素真.课程改革中大学英语教师素质探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2):141-143.

[2]操太圣,卢乃桂.抗拒与合作:课程改革情境下的教师改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3,(1):71-75.

篇4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英语教师;发展性教师评价;专业素质;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8-0067-03

一、引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促使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发生了改变,而且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与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对教师专业发展开展评价是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显著手段[1],评价的有效实施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促进他们自身的专业发展。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师承担着繁重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任务,现行的高校教师评价体制不利于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2]。《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指出,各高校要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办法,充分考虑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晋升与奖励制度[3]。

发展性教师评价作为教育评价领域最新的一种评价制度,摈弃了传统奖惩性教师评价的弊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根本目的。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基本理念是:强化教师评价促进与发展的功能、促进全体教师共同进步,关注教师在现有基础上的未来发展,强调纵向、动态的过程性评价,突出多元评价主体,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平等协商[4]。其主要原则是发展性原则、诊断性原则、反馈性原则、民主性原则[4]。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是一项非常复杂、要求极高的活动,所以有必要探索基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二、评价体系

为了促进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这一根本目的,本研究主要是以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为指导,主要是从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方法与评价结果的解析与运用等四个维度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

1.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主要解决评什么的问题,主要是评价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状况是否达到了预期的专业素质发展目标,评价目标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目标是根本一致的。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主要包含认识与态度、工具与应用、资源与管理、教学与设计、绩效与发展五个维度[5],根据评价目标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目标一致性的原则,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评价目标也是以上五个维度。在认识与态度上,主要是评价大学英语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与科研上重要性的认识与态度。在工具与应用上,主要是评价大学英语教师操作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相关工具的能力。在资源与管理上,主要是评价大学英语教师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进行教科研资源获取、利用及管理的能力。在教学与设计上,主要是评价大学英语教师对大学英语教学规划、设计与实践的能力。在绩效与发展上,主要评价大学英语教师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对自己的教科研与专业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与反思以及支持专业发展与不断创新的能力。在这五个维度基础上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具体评价指标,每个评价维度包括更加详细具体的评价指标,从而使整个评价目标具有系统性与可操作性。

2.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主要解决谁来评的问题。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评价强调教师自己、学生、同行、专家等多元主体参与,具体包括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与专家评价。

(1) 自我评价

发展性教师评价特别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就是以教师本人作为评价的主体,对自己的教学、科研、专业发展状况开展评价,从而实现教师的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提高、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4]。教师的自我评价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与科研实践的反思,能够突出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个性化的评价,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是教师自主发展与提高的动力源泉。自我评价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可以分为前期准备、自我评价、征求意见、总结经验四个阶段[4]。需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供教师自我评价时参照,自我评价的工具主要包括根据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自我评价量表与教师的自我反思日志,两种工具都可以通过计算机与网络实现,在线填写自我评价量表,通过撰写网络日志实现自我反思,两种工具实现质化与量化评价的有机结合。

(2) 学生评价

学生是评价教师专业素质最直接、最有力、最客观的评价主体。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专业素质的直接体现,教学行为表现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评价。与传统的学生评教方式相比,学生通过计算机与网络对教师进行评价,能够使评价及时、客观与准确。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等维度编制适合学生使用的网上评教指标体系,主要采用结构化的量化评价与半结构化的质化评价两种方式。在结构化的量化评价中,学生根据具体的评价指标客观打分,在半结构化的质化评价中,学生通过书面形式指出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定的建议。教师还可以通过评价系统查阅自己的评教成绩、定性评语以及相关建议。同时,教务部门、教研室可以采用“面对面”评教的方式,随机抽取部分学生通过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评价。

(3) 同行评价

同行评价是指以一个教学单位的教师同行或以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为基础而实施的、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评价方式。因为同行评价的双方处在同一个工作与发展的教学环境,具有类似的教学与科研经历,面对着类似的学习群体,他们之间能够更好地相互理解、学习、交流与反思,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因此这种评价方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获得许多有价值的评价信息。开展同行评价时,需要成立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同行评价专门小组,按照系统的评价目标,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能够使评价信息相互补充。同行评价的主要方法包括听课评课、教研小组交流评价、教科研成果展示(教学微视频、教学课件、教科研著作与论文)评价等,可以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

(4) 专家评价

专家评价是指外语教学与研究领域的专家对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状况开展的评价。这些专家学者具有高超的专业素质水平、丰富的外语教科研经历、深厚的学术造诣,因此他们的评价具有权威性、专业性与指导性。专家通过远程登录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平台,在线审阅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电子档案袋,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做出定量与定性评价,并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3.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主要解决怎么评的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教师档案袋评价法、课堂听课评价法、微格教学评价法、校长-同事评价法、目标合同评级法、自我评价法等[4]。不同的评价主体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在采用网上评价量表、网上反思日志、课堂观察、访谈与交流等评价手段基础上采用教师电子档案袋综合评价法。教师电子档案袋综合评价法是以网络为载体,依托计算机技术与网络平台,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师的个人专业素质发展状况,并通过教师在制作电子档案袋过程中对自己的教科研实践与专业发展进行反思与分析,实现教师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的综合评价方法[6]。以网络为载体的电子档案袋综合评价法能够记录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轨迹,是教师开展自我反思的重要途径,能够促进教师自我激励,促进教师专业意识的觉醒与专业能力的提高,同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成长环境,也为教师同行间的交流、专家评价与指导提供了一个开放平台。

通过设置内容模块、制定电子档案袋的操作流程与创建教师电子档案袋评价的网络平台,实施教师电子档案袋综合评价。教师电子档案袋综合评价平台主要包括表1中的内容模块。

4.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主要涉及到教师评价结果的解析与运用。解析教师评价结果及其成因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改善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对评价结果解析过程中,通常采用归因理论和因素分析法[4]。对教师评价结果做出实事求是的归因分析,然后对症下药,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同时,评价结果的运用涉及评价结果的用户,根据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评价结果的主要用户应该是教师本人,其次包括教学管理人员、专家。教师通过对评价结果的了解发现自己专业素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采取措施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提供决策依据。

三、结束语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教师评价的整个过程,要研究评价的方方面面对教师的影响。教师专业素质的评价是一种立足于常态、关注专业素质发展的过程、强调质性、指向专业发展的评价,它使评价活动实现了三个转变:由治病转向把脉,由发现问题转向寻找解决问题的契机,由异中求同转向同中求异,通过三个转变使教师能够在维持中创新,在秩序中求变,在常态中提升[7],这样的评价过程能够使教师真实有效地全面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促进专业素质可持续发展,最终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坤亮.何为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十四份“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列表”的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 2014,(1):39-46.

[2]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 中国外语,2011 (9): 4-11,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王斌华.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5]孟丽华,武书敬.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篇5

关键词:多模态;学习环境;音体美专业;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95(2013)05-0071-0005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多元文化的相互渗透,交流与传播领域正发生着一场变革,一种全新的多模态表达形式已经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曾庆敏,2012:134)。语篇的多模态化要求在语言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符号资源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基于网络的多模态学习环境在有效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1 研究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的日益发展,高等教育机构应承担培养既熟悉专业知识又能灵活使用英语的跨学科人才。音体美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较低,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情况影响了改革发展及国际交流合作的进程。显然,对这三个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需要进一步改革,以满足社会、经济、技术及文化发展的需要。

笔者从事音体美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多年,深知这三个专业英语教学的问题及难度。大部分音体美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很难进行课堂活动,学生不愿意学,老师上课没有激情。这种教学状态需要立即改变。

音体美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比较特殊的历史性特点(郭建辉,2005:130-131),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考形式特殊,即先参加专业课的考试后是文化课的考试。一般来讲,他们不重视后者的考试,英语成绩更低。

(2)英语水平普遍较低,语法知识薄弱,词汇量较少。

(3)三个专业的大部分学生英语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方法不正确;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之外,几乎不把时间和精力投在英语学习上,而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课后预习复习现象很少;部分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不佳,如看课外书籍等。

(4)大部分英语教材与之专业联系较少,且较统一的专门适合音体美专业学生的教材也相对较少。

然而,我们应该注意到艺术类学生有其积极的性格特点。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感官经验丰富,视野开阔,敢于冲破常规,大胆创造并易于接受新的艺术形式。这些优秀的性格品质决定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将会有效推动音体美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

2 多模态英语教学

2.1 多模态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多模态化指在一个交流成品或交流活动中不同符号模态的混合体(Theo van Leeuwen,2005:160),人们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总是运用多种多样的符号资源完成意义建构,这些符号资源就构成了多模态。多模态化教学理论认为通过使用网络、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来充分调动学习者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张芸,2012:65),利用语言及非语言媒介,为学习者提供相对真实的交际语境;作为辅助方式,声音,图像等符号资源能够激发学习者参与交际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黄建清,2011:161)。

多模态学习环境在音体美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有以下三个方面:

2.1.1 学习环境及网络学习环境

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外语教学中更是如此。它不仅决定教学目标的实现,还制约着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模态的使用(张德禄,2010:53)。网络多模态的存在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学习环境的设计领域有所创新。

学习环境是促进发展的各种支持性条件的统合;各种支持性条件包括各种资源、工具、人、活动、师生关系等要件(钟志贤,2011:30);学习环境的总体定位倾向于建构主义理念,很自然地将学习者放在中心位置;学习者可以在环境的支持下,进行各种自主学习活动。网络学习环境的特点包括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组织超文本化、信息检索超媒体化、信息传递即时性、信息资源开放性以及计算机交互性。网络学习环境提供了人和电脑间一个极为自然的学习、沟通方式,它可以形成人机互动,互相交流的操作环境以及身临其境的场景。众多丰富的网络平台可以充分满足多模态教学上的技术支持,为学习者提供可选择的多种符号资源。

2.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四个要素影响学习过程,(齐志宏,2008:17):①“以学习者为中心”: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以及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从控制者转变成学习者意义建构的辅助者;②“情境”的重要性:情境可以激发学习者的联想,把新知识通过内在的理解,并利用以往经验使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建构新知识的特定意义;③“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从整理分析学习资料,提出并验证假设,评价学习效果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④学习环境的设计:建构主义者视学习环境为学习者“发现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的根本,通过使用多样的学习工具和信息资源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多模态化要求学习者调动各种声音图像等符号资源,参与文本符号资源共同建构意义。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多种资源相互补充,通过多元符号信息建构学习者对意义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者参与交际的积极性与热情。

2.1.3 人本主义心理学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Maslow与Rogers认为,学习行为是学习者本能的自我实现的一种表现。人本主义心理学高度强调优质的学习环境对于学习者理解客观世界,自我实现的重要作用。Rogers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并在Study Freely,一书中详细解释了基于“自由”论的学习原则。例如:“每个人生来都有学习的潜能”,“教材的意义不在于教材本身的内容,而是在于学习者对于教材的认知能力”,“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会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学习结果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的养成”,“除知识外,学生还需掌握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Anita Woolfolk,2003:329-330)。总结来看,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实现“全面发展”的学习者的养成提供了较多启示及途径。多模态化的教学理念同样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认识客观世界,自主选择最佳的符号资源组合,促进学习者的积极思维,完成“自我实现”。

2.2 博客与多模态英语教学

博客,作为网络的新生事物所呈现的多模态正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作为一种网络日志,博客本身的特点决定其必定成为英语教学中交流与合作的工具。博客具有如下优势:简单易用、资源共享、灵活互动、零技术、零成本、即时更新、不断积累、个人性和公共性相结合等(邓红,2008:88)。此外,博客所呈现的技术支持,例如,声音、图像、视频、音乐等各种主题,其平台设计充分符合多模态化的教学要求。

作为个人知识、协作交流、探索式学习以及评估与反思的认知教学工具,博客与多模态学习环境理论高度统一。在使用博客作为多模态教学辅助工具的过程中,我们应遵循下列原则:以学习者为中心;培养学习者合作学习、探索性学习能力;以反思性知识建构为主要目标(邓红,2008:89)。

3 实验过程

3.1 研究目的和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齐齐哈尔大学10级艺术设计101班45人为实验组和艺术设计102班46人为对照组,共91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为18-21岁。所有研究对象均参加高考并根据意愿随机分到两个专业班级。他们入学后第一个学期的期末成绩作为前测。通过前测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英语水平相当。同时,两组的授课教师相同,教学大纲,教材及后测的条件均相同。因此两组等质。笔者对实验组采用基于多媒体网络的多模态教学手段及模式进行教学,即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进行授课,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及博客平台;而对照组仍然接受传统的授课方式。通过期末考试成绩以及调查问卷,访谈,教师观察等定量、定性方法进行研究,旨在验证基于多媒体网络的多模态的学习环境及新的教学模式是否能够激发音体美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特别是听说能力的提高;并能帮助促进音体美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3.2 实验过程

3.2.1 准备阶段

设置“春语的博客”(Berlinda’s classroom)。正如上文所述,网络学习环境中的博客作为网络的新生事物所呈现的多模态被广大教师所青睐;其简单易用、资源共享、灵活互动、个人性和公共性相结合等特点决定其可以有效实现教师英语教学水平及学习者学习兴趣提高的目标。笔者为进行本教学实验,特建立“春语的博客”;整个界面以中文呈现以便学生使用。博客共设置8个模块以适用不同的教学过程及目标。主体窗口用来教学设计;“视频课堂”用来播放相关的教学材料,例如与教材某一单元主题相关的短片;“文化视角”用来介绍与本单元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大学体验英语第二册Unit 6为例,PassageA涉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内容,笔者向学生提供有关奥运会的材料,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详尽资料以加深学生对于主题的理解,同时提供相关的学习网站,学生只要点击超链接即可看到大量的背景知识;在“同步导学”模块中,笔者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展现本篇文章的语言点,学习的重难点;“课外扩展”会向学生详细讲解文中重要的语法知识;“专题讲堂”中主要向学生介绍英语听说读写译方面的学习策略;在“互动交流”区,教师要求学生提出学习的意见或建议,以及时在课堂中向学生解答。实际上模块是根据不同的主题来设置的,可以不断丰富其内容。整个教学设计及上传的信息资料都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及专业性质。

此外,在进行新的教学实践的前两次课,笔者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此博客来进行自主学习,熟悉新的学习环境,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3.2.2 具体教学步骤

下面将以大学英语精读课为例阐释基于网络的多模态学习环境及教学模式在音体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提供真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信息;理解文章的主题大意;掌握重要的语言点及难点;教会学生如何从网络中获得有用的信息;重点掌握阅读策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在网络中搜寻并交流信息;扩展语言知识及语言应用能力;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合作式的小组学习模式。

教学活动:以大学体验英语第二册Unit 6,Passage A Never Give Up为例,全部的教学设计都已编写到“春语的博客”主体窗口当中,共分为情境导人(situation lead-in)、课前准备(before-class preparation)、课堂活动(classroom activities)以及课后强化(after-class reinforce ment)四部分,各部分的任务也已分给不同的学习小组。

在情景导人部分,教师播放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乐曲及展示图片(2008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曲以及吉祥物福娃等图片),借以吸引学生兴趣及理解主题内容;在课前准备中,教师把全班共分成六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7-8人不等;前三个小组收集资料包括奥运会的由来,北京奥运会的相关资料以及文章中主人公的背景介绍;第四组以及第五组学生从现有的英语水平出发,在教学参考资料的帮助下列出课文中的语言知识点,难点以及课文结构分析;第六小组总结学到的新知识。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准备的材料中有些是教师在Blog中上去的,教师会给网站的链接;在学生进行相关活动的同时,教师会及时给予补充修正;考虑到音体美专业的学生水平,对于语言点及语法的讲解主要由教师完成。在课后强化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总结,播放课文主人公Paul Wylie花样滑冰表演的视频,以深化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升华主题。最后安排下一单元的内容。

3.2.3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进行一个学期,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同一套期末试卷;期末考试成绩通过SPSS13.0进行分析,测试结果如下表:

从表1可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英语水平在实验之前相当,均值分别为64.244和65.543。实验后,实验组均值为72.111,而对照组为66.891,其标准差分别为7.1294为最低和7.5018,说明实验组学生成绩高于对照组。

此外,图1,图2说明实验组在实验前后成绩差异较大。实验前,30-60分值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18%,70分以上的学生占30%;实验后,30,40分段的学生数为0,而70分以上的学生数占到64%,充分表明实验组学生成绩总体提高。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后的英语学习水平呈显著性差异,证明基于多媒体网络的多模态学习环境是可取的。在精读课堂上,教师利用带有丰富文字,视频,音频,图像的Blog平台配合黑板进行授课,为学生提供了轻松、真实的学习环境和模态多样的学习资料;下课后,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准备教师分配的任务,通过网上论坛,电子邮件等进行提问,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此外,笔者鼓励学生自建博客,通过此项操作以熟悉博客平台的学习环境,共享资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从课堂上延伸到了课外,突破了传统的交流范围。

此外,在实验结束一星期后,笔者向实验对象发放调查问卷45份,收回有效问卷45份;问卷内容涉及学生对新的学习环境的态度,学习信心是否增加,学习主动性,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等几个方面。结果如下:喜欢并对新环境感兴趣的有37人,占82%,可见绝大部分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持肯定态度;认为“可以接触更多语言资料,有效帮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有32人,占71%,可见新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自信心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对于“使用多媒体网络使自己更愿意提前预习”,“使用多媒体网络会更好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成为更加独立的学习者”,“喜欢和小组成员一起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等几项问题,学生肯定回答分别占到50.2%,65.6%,67.8%,可见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学习主动性以及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在问卷调查后,笔者对班级部分同学进行了面对面访谈。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访谈中提及的问题均为开放形式,例如:在新的教学模式或新的学习环境中,你学到了什么?在新的教学模式或新的学习环境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或问题?你对新的教学模式有什么改进意见或建议?每位受访者的回答均作出详实的书面记录。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认为新的学习环境对其重拾自信尤为重要;通过图像与声音等符号信息,他们认为英语课堂不再枯燥乏味、了无生趣。在新环境中,他们可以更加自由地、创造性地学习,自主学习意识也显著提高,并懂得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看到了合作学习能力对将来走进社会的积极作用。

4 实验结果讨论

4.1 基于多媒体网络的多模态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音体美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基于测试结果,实验组后测成绩均值是72.111为最高,而标准差7.1294为最低;独立样本t值也清楚表明在网络多模态的学习环境中,实验组的成绩高于对照组。其次,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也清晰地看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为增加,学习态度更加积极,大部分学生相信在新的教学模式中他们会坚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培养自信心,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多模态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更加和谐地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新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习者的兴趣与自信。

4.2 基于多媒体网络的多模态的学习环境能有效促进音体美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针对问卷调查数据及访谈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乐于接受新的教学模式。他们认为在新的学习环境中自由度更大。学生被赋予更多的独立性与责任。开放的学习环境,大量的信息资源使他们成为信息处理者与意义的建构者。大部分学生更喜欢合作学习,通过完成挑战性的任务,他们很享受成功带来的成就感。

然而,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的反馈。这部分学生深感有些任务很难完成,例如总结知识点等。尽管他们承认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很具有吸引力,生动有趣,但是依然认为教师的讲解很重要,并希望某些教学环节可以将两者有机结合,说明一方面他们喜欢新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在例如语法等知识点能给予讲解。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音体美专业的学生来说,半自主的学习方式是适宜的。

5 结语

篇6

【关键词】网络教育;印第安纳大学;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0―0090―04

我国目前进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高校,大都属于优秀的研究型大学,且网络教育的组织模式比较单一。而美国涉足网络教育的院校众多,包括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型大学、社区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多种类型;不同院校的网络教育组织模式也不尽相同,具有多样性。本文选取一所公立大学―印第安纳大学作为案例,试图窥视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网络教育开展的一斑,以期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发展网络教育提供启示和借鉴。

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是印第安纳大学系统的旗舰校区,在教育、商学、音乐等专业领域有较强实力。在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中,布卢明顿校区属于“研究活跃度非常高”的研究型大学。国内提到印第安纳大学一般指的就是该校区,方便起见,下文中的印第安纳大学也主要指布卢明顿校区。文中所述相关信息,基于对印第安纳大学网站内容的分析及对教育学院、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图书馆等部门相关项目负责人的访谈得到。

一 网络教育层次

1 硕士学历项目

开展硕士学历层次网络教育的有教育学院、体育与保健学院、商学院等。其中教育学院提供“教学技术系统”和“语言教育”两个专业,体育与保健学院提供“运动休闲治疗”专业,商学院提供MBA项目及其它三个硕士学历项目。

2 副学士和学士学历项目

继续教育学院开展有副学士和学士层次的“通识”教育(General Studies)项目,为学习者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目前可以通过网络形式完成项目中所有课程的学习。

3 网络学分课程

网络教育项目中的网络课程除了面向本项目的远程学生,也允许校内外各类学生选修。有些没有提供网络学历教育的院系或项目也开设有部分网络学分课程,如没有提供网络学历教育的教育心理学、特殊教育学等专业都有网络学分课程可供选修。

4 非学历项目与无学分课程

开展网络学历教育项目的院系有时也提供非学历教育项目。以商学院为例,除提供MBA和三个硕士学历项目外,还提供两个证书项目(Certificate Program),以及两个无学分(Non-credit)证书项目。前者中的课程为学分课程,可获得与校园课程同样的学分,而选修后者中的课程不获得任何学分。这两种证书教育项目都不以获得硕士学历为目的。

5 网络辅助课程

网络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不同的形式和程度,除以网络教学为主要形式的网络课程外,印第安纳大学还有许多以课堂面授教学为主、网络教学为辅的网络辅助课程,或网络教学和面授教学两种形式相结合的混合模式课程。

二 主要院系网络教育的开展状况与模式

1 教育学院

基于学生和教师对网络教育形式的需求,以及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学院积极开展网络教育实践,主要提供硕士学历教育项目和网络学分课程。两个硕士学历项目开始采用网络教育形式的时间都较早,其中教学系统技术专业从2000年开始提供网络教育项目。在整个项目网络化之前,该专业先开发了两个示范性的、基于因特网的网络课程,面向校园学生开设,为网络项目的开展积累经验。网络教育并不独立运行,而是与校园教育有一定整合。在教学方面,网络课程的模式不尽相同,但以异步教学为主;一般采取教师引导式教学,参照校园教学日历安排教学进度,对学生与教师及同学之间的网络交流有一定的要求。不同课程还设定有不同的人数上限,之所以设定上限与课程采取的教学模式有关,很多课程基于小组学习、团队作业的模式进行;另一方面,设定上限是为了保证研究型大学的教学品质,确保师生之间有足够的互动和信息反馈。在教师配置方面,网络课程教师的组成也是多样化的,包括全职教员、兼职教员和研究生助教。如果兼职人员或研究生进行网络课程教学,则在全职教员建设的课程基础上进行教学,并接受全职教师的指导和监管;如果要对课程有大的改动,需与全职教员商量后进行。在学生支持服务方面,学院配置了专门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各类学生注册网络课程和申请网络教育项目的信息咨询和支持。

2 体育与保健学院

体育与保健学院开展远程教育已有超过20年的历史,在教学模式上经历了:基于卫星电视系统的同步教学模式、双向视频同步教学模式和同步教学与异步教学相结合的模式等三个阶段。在同步教学部分,教师和校园学生在布卢明顿校区的教学现场通过视频系统同步传播到邻近的印第安纳波利斯等学习点,并将课堂进行实况录制,即时地制作成DVD寄送到其他远程学习者或者转为流媒体在网上。每次课堂录像分别寄送或,而不是一次把一门课程所有的录像都事先录制好。在异步教学部分,主要采用学校的Oncourse网络教学系统。每门课程的学生数量约为12~20名,远程学生和校园学生共享同一名任课教师,完成相同的学习任务,且有明确的任务完成期限。该学院也没有设置专门的远程教育部门,网络教育与校园教育整合在一起运行。

3 商学院

商学院在布卢明顿校区和印第安纳波利斯校区实行合并式管理,由同一院长负责。与其他学院不同的是,商学院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相对独立地运行网络教育。这一专门的机构也是跨两个校区的,分别安置有一些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支持服务人员,招生工作通过印第安纳波利斯校区进行。在08~0年大约有1500名网络学生,其中约600名是从社会分散录取来的MBA学生,另有约600名为来自合作企业的MBA学生。商学院提供网络教育的主要动机在于解决“夜校”项目中产生的问题。以往夜校项目中的学生往往需要灵活的迁徙,因此无法在同一地点完成历时3年的项目。为了解决这种因学员迁徙产生的问题,商学院开始提供部分网络课程,继而扩展为提供整个项目,并推广至州内外和国际。虽然设立有专门的网络教育机构,但网络课程的教师大部分来自两个校区的校园项目。课程以异步教学模式为主,教师对网络学生采取与校园学生相同的评价标准,对网络学生有相同的“期望”。

4 继续教育学院

印第安纳大学的继续教育学院是一个跨所有校区的、相对独立运行的机构。继续教育学院提供有副学士和学士层次的通识教育项目和大量的非学历项目和无学分课程。其中,通识教育项目与一般的专业教育项目有很大不同。该项目制定的是一个跨学科的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必须从人文艺术、社会与行为科学和数学与自然科学三大领域分别选修一定数量的课程。在必修的课程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修一些特定专业方向的课程。该项目约从2005年开始提供网络课程,最初以学生独立学习模式为主,后来交互式网络课程越来越多,教师通过网络对学习进行更多的引导。除了自己提供课程外,该项目还承认学习者从其他地方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的学分,包括校园课程、函授、通过考试获取等,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大部分学生分散在各地的学习中心学习,接受面授、网络等多种形式的课程。项目中的课程一般由继续教育学院自己聘请兼职人员承担,所提供的课程接受普通院系的“审查和批准”,但普通院系的参与并不多。

三 网络教育管理、服务及支持机构的参与

1 分布式教育分委员会

教授参与学校治理是印第安纳大学的重要传统之一,教授委员会就是体现这一点的重要机构。教授委员会下设多个分委员会,其中就包括“分布式教育”分委员会,专门关注网络教育技术在校园教育和远程教育中应用的相关问题。印第安纳大学在学校层面并没有专门的网络教育管理机构,网络教育主要由院系自主开展,方式也具有多样性。分布式教育分委员会主要就一些具有共性的、影响全校的问题进行决策和监管,其中涉及最多的就是网络教育的收费问题。作为州立的公立大学,分布式教育分委员会认为远程教育的收费不能损害公共利益,或者间接造成将公共的投资用来补助州外学生的情况。但如果学费收取过高,势必降低网络教育的吸引力。因此该分委员会建议由各院系自主决定学费,但州外和国际学生的网络教育学费不能低于州内校园教育标准,且需经学校批准;而非学分课程的学费标准则完全由各院系确定。

2 技术服务部门

印第安纳大学十分重视校园的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中心为全校提供信息技术服务,负责网络教学平台Oncourse的运行和维护,以及平台使用方面的咨询和培训。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开展网络课程和网络辅助教学,普通院系不需要自己搭建网络技术平台就可以直接开展网络教育,不需要自己解决技术上的问题。教育学院、体育与保健学院等院系都将这种以异步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平台纳入了自己的网络教育项目中。信息技术中心还提供基于H.323技术的视频会议系统,可实现同步教学。此外,学校的广播电视服务部门提供基于卫星通信技术的视频会议技术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体育与保健学院就与该部门合作面向一些远程学习点同步授课。

3 教学咨询与服务部门

印第安纳大学里的教学咨询和服务部门并不唯一,他们提供与教学、课程和教师发展相关的咨询和服务,一般均涉及网络技术的课堂应用。其中,“教与学的技术中心”尤其针对信息技术在各类课程中的应用提供咨询和开发服务,服务的方式包括:展示、培训、一对一的支持等。一些大的学院,如教育学院、商学院、体育与保健学院均有教学服务机构,以服务所在学院的教师为主,但同时也面向其它院系的教师。这些教学服务机构都由学校财政资助设立。可见,印第安纳大学教学咨询和服务的提供十分多样化和分散化,而且同时面向校园课程和网络课程。

4 图书馆远程教育服务

图书馆也提供有远程教育服务,面向远程学生、在外地访问或学习的师生、选修印第安纳大学课程的外校学生,以及做论文的博士研究生等。该服务由专人负责,通过协调图书馆的各部门来实现。学生只需选修有印第安纳大学的某门课程就可以申请该服务。图书馆为学生申请和办理远程教育服务提供了详细的引导页面,学生可以通过该服务申请借阅可出借的任何材料,或获得电子资源使用的帮助,图书馆员们也往往会建议申请者先通过当地就近的图书馆或机构获取资料。总体上,目前申请这种服务的师生并不多,一方面与很多师生并不知道这项服务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图书馆提供有较方便的电子资料服务有关。

四 网络教育发展的总体特征

1 以硕士层次的网络教育为主

从教育层次来看,网络教育的开展以硕士层次为主。虽然继续教育学院等部门提供有副学士和学士层次的学历项目和学分课程,但并不是方向明确的专业教育,而是普通教学院系没有的通识教育项目。教育学院、体育与保健学院等都仅提供硕士层次网络学历教育,文理学院明确不允许本科学生通过网络课程获取学分。总体而言,印第安纳大学更多在硕士层次采纳网络教育,普通院系则在学士教育阶段保持传统的校园教育形式。

2 分散的网络教育开展格局

对于网络教育的发展,印第安纳大学在学校层面并没有统一的规划,而是形成不同院系“各自为政”的局面。作为大型的综合性大学,要想统一各部门、各院系对网络教育的认识十分困难。分散式的管理模式,使得那些比较适合,且有能力、有兴趣开展网络教育的院系能够自主决策,以便在网络教育“市场”中抢得先机。这些院系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和优势,选取适合自己的网络教育组织模式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新性,而不被固定的模式所局限。学校的分布式教育委员会仅对某些关乎整体利益的问题进行政策引导,并不过多干涉具体的运行。

3 网络教育与校园教育的整合

尽管开展网络教育的出发点和具体组织方式不尽相同,但普通院系大都十分重视在网络教育开展中与校园教育进行不同程度的整合,具体体现在师资、课程、教学等方面。承担网络教育的老师大部分来自校园教育项目,他们同时承担校园课程和网络课程,对两种教育形式的学生有基本一致的要求,希望他们有基本相同的学习体验。有些教师还在课程教学中将网络学生和校园学生混合分组,让他们参与共同的团队作业,进行合作交流。校园学生也可以选修部分网络课程来获取学分,或者转为网络学生继续完成自己的学业。校园教育中网络辅助教学和混合模式课堂也在不断增多,淡化着网络教育与校园教育的界线。

4 完善的技术支持和教学咨询服务

虽然在网络教育开展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机构设置,但学校提供有充分的技术支持和教师、教学服务,且同时面向校园课堂和网络课堂,不做形式区分。信息技术部门负责网络教学平台的运行和维护,为网络辅助教学和网络课程的开设提供支持。学校还有多样化的教学咨询和服务体系,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提供支持。

5 面向国际的网络教育发展

印第安纳大学的网络教育不仅已经推广至州外,而且还不断向国外拓展,呈现出国际化特征。凭借高水平的师资、声誉和口碑,教育学院、体育与保健学院的网络教育吸引了很多国际学生。商学院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已将网络教育项目推广到印度、泰国等国家,在2008年还招收了十几名来自中国企业的学生。在这些企业合作项目开展中,还吸纳国外大学的优秀师资进行合作教学。

五 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发展网络教育的启示

1 支持研究型大学普通院系开展硕士层次的网络教育

目前我国硕士层次的网络教育还没有发展起来,个别院校提供有网络教育形式的研究生课程班。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基本上都属于国内优秀的大学,完全有实力开展硕士层次的网络教育项目,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培养高层次专业人员。试点高校均通过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网络教育,这些学院大部分基于原有的成人教育或继续教育学院组建而来,以本专科层次教育为主,没有提供研究生层次教育的经验和基础。硕士层次网络教育可由研究生院来协调各教学院系来组织运行,以专业硕士教育为主,在提供更多、更灵活教育机会的同时,有效地保障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2 鼓励硕士层次网络学分课程的开设

网络课程的建设在网络教育发展中十分重要。从印第安纳大学的实践来看,许多院系网络教育的开展从部分网络课程的开设开始,然后才实现整个项目的网络化。对于一些没有任何远程教育经验的院系,可以沿着网络辅助教学、网络课程、网络学历项目的路径,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进,逐步发展网络教育。一些课程和培养环节并不适合以网络教育的形式开展,因此有些专业无法在整体上实施网络教育。仅提供部分网络学分课程也很有意义:网络课程在时间和地点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生和教师均带来很多便利;网络学分课程还可面向校外学生,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扩大院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此外,随着网络时代和终身教育时代的到来,对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提供部分网络学分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3 构建完善的信息化教学支持和服务体系

美国许多大学即使不开展网络学历教育或网络学分课程,也构建有专业性的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平台开展网络辅助教学或者混合模式课程,对校园教学起到促进作用,也给师生带来很多便利。各个院系可以借助这些平台开展网络教育,而不需要再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除了技术方面的支持,印第安纳大学的教学咨询服务也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利于保障网络教学的质量。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主要体现在图书馆系统和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等方面,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以及信息化教学服务支持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4 协调好继续教育部门与普通院系发展网络教育的关系

篇7

1.系统管理。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由于受到网络运行状况、计算机性能等因素影响,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有与它契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鉴于西南大学网络学院已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用户管理和安全管理,我们重在研究为有效指导与监督教学过程的系统制度化管理,制定了《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管理办法》和《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师管理制度》,成立了“化学化工学院继续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和管理。

2.教务管理。教务管理包括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材管理(学籍管理已由网络学院完成)。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学院在2001年开始开设网络教育《化学》专业,2008年在对培养方案做出调整和修订后,专业更名为《化学教育》专业,同时新增《应用化学》专业。两个专业在培养方案、教学内容等方面都采取不同于全日制本科的方式,突出网络教育的继续教育特色。教学计划是根据网络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学习年限和教学对象而制定,没有盲目照搬普通教育计划。网上教学组织严格遵守教学计划,作为考核、验收教学质量的标准。两个专业教学计划各自包含不同的11门专业课程、各有特色的6门选修课程、教育实习或工业见习以及毕业论文。《化学教育》遵循当前中学化学教学的改革模式和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教有所依、学有所用;由于大多数学员都是来自基层教学单位,因此依托基层教学单位完成教育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并设计合理的与学员从事教学相关性强的毕业论文题目,精心进行指导。而《应用化学》则遵循当前经济改革浪潮中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来自工矿化工企业的学生实践优势,依托企业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化学网络教育教材包括文字类(一般使用统编教材制作为电子课件、题库和案例库)、图形(像)类、音(视)频类,动画类等教材,各类自成体系,独立使用。

3.教师管理。教师管理主要从资格审查、培训管理、责任管理和考核评价上进行管理。学院规定从事网络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并且有一定网络教育经验。教师任课前均需经过岗前专门培训,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和实践技能,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能够主导学生的在线讨论活动,准确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客观评价和指导。教师一旦承担网络教学,需认真学习管理办法,熟知各项规章制度,并与学院签订“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教师教学工作责任书”,并建立化学网络教育教师档案。教学队伍建设:网络教育师资队伍的学科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均有相应要求,按照“化学化工学院关于成立网络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决定”,针对学院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利用不够,缺乏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情况,通过外聘请内培养构建合理的教学队伍。目前已形成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力军的多个课程教学团队。教学研究:为了提高网络教学质量,有效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内容涉及网络课程内容的组织、网络资源的利用、网络教学方式的探究、高校网络教学的设计原则、高校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化运用、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等。鼓励教师总结自己进行网络教育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想,按照科学论文的规范格式撰文投稿,给予相应奖励,推动网络教育管理的理论研究。

4.学生管理。学生管理包括学生自我管理和学习评价管理。网络教育具有“师生分离”和“教管分离”性质,教师角色淡化,教学管理弱化,而学生的自我管理凸显。我们在每个年级实行班组管理,自选班长,定期轮换,让每一位同学充分参与管理,锻炼自主能力,加强自我服务,同时重视对学生自治的引导。学生学习评价管理由自我性评价和客观性评价组成。自我性评价:学生先完成自测题目和思考题目,提交后与标准答案比较而做出自我评价。客观性评价:根据学生平时作业完成质量、设计实验的完成情况等给出具体的分数,通过提供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使学生感受到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教学秘书定期分析学生学习评价,相关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做相应教学调整。

二、化学网络教学管理模式特点

西南大学校是教育部批准开展远程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化学化工学院是学校较早开展网络教育的传统学科,拥有具有学术理论基础的高层次的师资队伍,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为网络教学管理的实施提供智力、人才,结合网络教育学院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教务管理,形成较好的资源共享,为化学网络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点。

1.制度管人。学院制定了《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管理办法》、《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师管理制度》。从教师选派、教材选用、网络课件建设、具体教学(直播、录播、网上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命题和答辩等)一一做出相应规定,使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制度管人。

2.责任到人。教师一旦承担网络教学,需认真学习学校和学院的管理办法,熟知各项规章制度,并与学院签订《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教师教学工作责任书》,责任到人。

篇8

    网络教育是一个崭新的、广阔的学习领域,它为任何愿意获取知识的人提供了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它突破传统学校教学方式的时空束缚,与课堂教育、广播教育、电视教育共同构成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任何人只要具备上网条件既可以在任何时间,任意地点进入互联网,并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进行学习。与传统教育相比,网络教育具有更加独特的特点。

    1.1网络教育的特点

    1.1.1学习的自主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围绕着教师,课堂,教科书进行从而使学生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受到限制,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不再为那仅有的学习源(教师,教科书)牵着走。他们可以从网络世界广泛的信息中选择自己所需的资源,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自主的选择学习时间和空间来安排学习,使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体。

    1.1.2网络教育打破了学习时空的限制网络教育使学习者可以不受条件的限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能连接到网络,就可以点击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内容。

    1.1.3网络教育改变了师生之间的关系网络带动了教育由被动教育由主动教育的转换,,凭借网络可实现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教师—教师等多种等多中不同的互动教学模式。

    1.1.4网络教育传递信息具有实时性与交互性网络传递的实时性与交互性保证了网络教育中信息的双向和多向交流.学生可通过网络将作业和联系以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发给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交谈,提出问题并得到教师的回答.网络使教师能够更方便的接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更合理的调整教学进程。

    1.1.5教育资源的共享性网络教育突破了教育教学信息传播形式上的单一性,使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现实,从而提高了教育效率和效益。而传统的教育模式,由于信息交流的手段落后,优秀教师,资源只能被少数人占有和利用,通过因特网就可以更多地实时或非实时获得高水平的教育,听到一流专家的演讲,听到最优秀的教师授课,获得最好的资料!

    1.1.6网络教育的开放性网络教育的开放性是指网络学院普遍采用的“宽进严出”的方式,使不同年龄段,不同知识层次的学习者提供学习机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真正做到“人人享有受教育权利”的全民教育理念。至此,依据网络教育的作用以及特点我们就很容易的给出”什么是网络教育”这个问题初步的回答了。1.2网络教育的定义网络教育是主要通过多媒体网络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正面授教育方式。所谓网络教育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和学的环境,传递数字化内容,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

    2.网络教育的发展现状

    湖南大学1998年10月面向全省招收了第一批网上大学生,2000年,新增至七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法学、电子商务、金融学、会计学),面向全国招收新生3500人。清华大学已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企业管理两个专业的网上硕士研究生班,计160人。据悉清华大学网上大学将主要开展研究生教育、第二学士教育和培训类教育。北京大学1999年10月在8个省(市)设立的9个远程教育校外中心开始招生,974名学员现正在各教学中心刻苦学习。2000年秋季新开设两个专业研究生课程班,为社会各类在职人员创造了更高层次的求学深造机会。由此可见,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极为重视网络教育的发展,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网络教育事业的建设。

    3.我国网络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3.1我国网络教育存在的问题网络教育作为现代通信技术和教育结合的,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种种优势,在以后的教育中必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知识蓬勃发展的21世纪,人们的自我知识的更新与发展必将成为终身化,当然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随着网络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其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但也不例外的存在着不足。现在我国的网络教育依然处在初级阶段,理论和实践的积累还有待加深,再加上起步晚,质量问题也值得关心.网络教育教学模式的实施顺应了当前我国大众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也大大提高当前的教学效率,教学容量和教学质量.但也应该看到,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新教学模式的应运,在我国还刚刚起步,网络教育也不是无所不能的教育方式,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3.1.1教学资源不足,课件大量低水平重复开发,共享程度很低这主要表现在软件平台和支持工具以及优质课件的着作等方面标准化程度低,符合教学实际需要,能满足用户网上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要求的多媒体课减少,而且由于不同学校的合作叫少,即使有好一点的课件相互也很少共享.

    3.1.2网络教育经营者参差不齐,规模发展太快,缺乏一定的信誉,似的人们不能完全相信网络教育网络可见的制作缺乏专业性,在远程系统中讲授的许多课程,大多是播放主讲教师的课堂录像在配以由多媒体制作人员制作的课件,供学生学习使用.根本没有实现网络教育.最多网上开辟一些讨论,学习交流平台和个别课程的讲义,有些高校甚至连这一点也没有做到,而是定期集中面授,变成了传统意义上的函授教育.很多网络课程开发人员,并不是很懂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加上对课程也不是很了解.这样即使网络课程开发出来了也不是很专业.发展规模过快尤其是有些学校利用获得网络教育招生权这一“令箭”招生规模极度扩张,在全国各地设立学习中心致使鱼目混珠,技术和管理远远跟不上规模发展的需求,一味追求学生数量,质量难以保证!

    3.1.3网络自身存在很多不足,比如传输速率低等带宽不能宽到足以传输多媒体课件,这就造成了目前中国的现代远程教育还不能作到在“任何地点都能够提供学习”,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发展,虽然高速的网络连接手段,如有线电视网连接,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但由于资金的问题,短时间内还不可能大范围普及。

    3.1.4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在课程设计和课程开发方面还很不够,而既教育有懂得技术的专业人才更是缺乏首先是大师级教师为现代远程教育讲得少,制作成课件的更是不多,其次是课件制作技术落后,优秀的,引人注意的可见不多见,再次是有许多课件内容教陈旧,且更新慢.这些都使人感到在网上学习的效果要比课堂或面授教育要差,这对课件制作和开发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1.5学习评估体系不健全由于没有科学严密的网上学习评价和监控系统,只凭期末的传统试卷评定学习结果可能偏差较大,难以保证平时作业和网上考试成绩的真实性。

    3.2我国网络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的几点建议网络教育是构件社会公民终生学习和继续教育体系的主要途径,发展之势不可挡.但是也不能“粗放型管理”,一哄而上。

    3.2.1严格把握网络教育的入关口尽快出台网络教育的评估体系,比如网络教学,学习平台,管理平台,网络课程等评价体系.把网络教育学校的工作重心从招生转移到网站和资源建设上来。

    3.2.2加强教育师资教育技术的培训,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在网络教育当中,教师的角色虽然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教学中的主导着转变为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协调者,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仍然很重要,并且需要教师除了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和授课艺术外,还必须具有熟练使用网络,驾驭网络的技能,善于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制作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资源,具备通过网络进行视频直播的教学技能,具有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与故障的能力并能承担编写脚本,导演,摄像,编辑等工作。

    3.2.3加强网络教育的监督,规范网络教育的发展.应该成立网络教育监督机构经常性的对网络学校包裹分支机构进行监督检查。

    3.2.4加强媒体的宣传力度通过媒体的宣传让社会对网络教育这种新的教育形式有全面的深入的和正确的理解杜绝盲目性。完善网络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传统课程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是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才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对于网络教育这一新的教育方式,其质量评价体系与传统教育相比,评价内容和指标会更复杂我国应该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网络教育规律的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促使我过网络教育的完善发展。

    4.网络教育的发展前景

    网络教育强大的教育功能,还可以带来思想观念的改变与提高,例如使人们树立全球理念、创新理念、效率理念、自由与平等以及合作精神,交往方式也会发生变化。

    4.1政府对网络教育的政策支持网络教育不论是在我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国家,其发展的历史都是非常短暂的,国家借助于网络发展教育,必须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较之传统教育,网络教育的发展在政策上的优势有。

    4.1.1收取学费网络教育可以实行成本收费,收费标准和办法有学校按国家有关规定报学校所在地物价管理部门批准和实行。

    4.1.2颁发证书和文凭举办网络教育的高校可以对达到毕业要求的本,专科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其具体形式有高校自主决定。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