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8 10:01:1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青年教师课题研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微课题研究具有范围微观、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等特点,便于灵活、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的小问题。为此,学校在2012年11月开始动员高学历(硕士及以上)青年教师开展微课题研究,也想借此机会让这部分教师带动更多的教师认识课题研究、参与课题研究。我校希望通过微课题研究,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连串有关问题,以达到对教育问题的追问,促使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去解决问题,以此提高青年教师的研究能力,逐渐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
微课题研究的实施保障
1.“专业导师”,为“微课题研究”保驾护航
我校微课题负责人虽然学历高、研究能力强,但是在中学里面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与研究生期间的课题研究还不完全相同,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指导,在选题和研究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因此,为了保证微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率,我校专门为每位课题负责人配备了专门的导师,通过导师的专业指导为微课题研究保驾护航。
2.专家引领,为“微课题研究”指点迷津
我校非常看重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专家引领作用,因此在微课题研究的不同阶段,多次通过专家引领,有效解决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如在选题阶段,要求我们具有整合“小问题”的意识,微课题研究并非“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讲究“小问题”之间的整合。通过专家的指导,微课题研究教师知道这种整合可以沿着两个方向:一是整合形成更大的研究课题,推动课题的“滚雪球”式发展;二是连接产生更多的“小问题”,让课题“顺藤摸瓜”式发展。在课题研究深入阶段,对问题解决设计的要求比较高,要做到精、巧、细。“精”指问题解决讲究简明精练,“巧”体现在问题解决要巧妙和有新意,“细”要求问题解决要细致深入,所以“小问题”的解决设计要把“精、巧、细”有机结合起来。
3.课题管理,从“放任”走向“规范”
微课题研究虽然时间短,但还要遵循常规课题管理的基本思路。为了加强微型课题的管理,突出微型课题研究的规范性、实效性,我校出台了《北京五中微型课题研究制度》,对微型课题的申报立项、过程管理、结题鉴定、成果推广等方面都作了详尽的规定。
课题申报必须经过导师、学校科研处的审批方可立项。课题研究的过程,以关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小问题”为出发点,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原则,按照“发现问题,确立课题分析问题,寻找策略解决问题,开展研究总结经验,交流成果”的思路,积极进行微型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方法:行动研究――在做中思,在思中做。通过定期召开微课题推进会来促进微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微课题的研究过程
在开展微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通过校本培训让教师了解了什么是微课题研究,怎么开展微课题研究,微课题研究对自己专业成长有什么意义等方面的问题。我校青年教师通过发现问题,梳理问题,聚焦问题,然后提出课题申请。学校从教师上交的20多份申请表中,经过教科研室的严格审查,最后立项的有13项,参与人员达40多人,涉及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心理、教学辅助等方面。学校行政干部主动担当课题指导教师,每位干部负责一项课题,为课题负责人的研究进行专业指导。
为了提高微课题研究的规范性,加强微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学校精心挑选了四个课题进行示范开题论证会,这四个课题包括:《优化生物作业设计,减轻学生生物学科作业负担措施初探》《高中生语文阅读规律探究及对策设计》《学生作弊行为与心理的案例研究》和《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开发应用研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为了加强对微课题研究的管理,突出微课题研究的规范性、实效性,除了课题指导教师的日常监督、指导之外,我校还定期召开微课题研究工作会,围绕“前一阶段完成了哪些研究任务”“遇到哪些困难”“下一步的研究计划是什么?”等方面进行深度交流和探讨。会后,学校教科研负责人把会上没有解决的、各课题组研究过程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整理。针对教师们在微课题研究中的困惑,我校多次邀请专家对“如何深化课题研究”进行专门指导,通过“再解读课题,审视研究内容的合理性”“开展调查研究采集必要的数据”“深入学习微课题研究寻找理论依据”“注意总结经验和积累研究成果”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培训。专家的引领赋予了教师们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各课题下一阶段的研究更有针对性。
微课题研究成效
1.促进教师“问题聚焦”能力提升
通过微课题研究,教师们由原先面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困难”束手无策,到目前能够将它们变成“问题”,然后经过科学分析,将“问题”变成“课题”。如杨帆老师面对“教学中如何减负增效”的问题,从“作业布置”的角度确定了“优化生物作业设计,减轻学生生物学科作业负担措施”的研究课题。礼东老师作为班主任,从一个“问题学生”入手,与心理教师联手,探讨如何对待学生青春期逆反心理。通过微课题研究,教师可以从日常的矛盾冲突、教学情境、教学反思、理论学习、生活细节中挖掘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并分析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归纳梳理,将最突出的问题或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为微课题。在确定课题的过程中,教师的问题发现能力、问题聚焦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2.促进教师能力结构发生变化
通过微课题研究,教师们的能力结构发生了以下变化:由于做课题研究,教师需要经常查阅资料、文献,至此提高了理论和知识水平;为了解决课题研究的问题,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分析问题、寻找策略,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前,需要制定研究方案,并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调整研究方案,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3.突出个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微课题研究内容开放,选题自由,表达多样,以个人立项研究为主,能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适应教师的需要。相对于规划课题而言,微课题提倡研究自己该研究的问题,研究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研究对自己有实效的问题,这更符合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
微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
为了及时总结微课题研究经验、展示成果、查找不足,使微课题研究工作向更深的层次发展,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学校采取丰富多样的展示微课题研究成果的平台。
1.微课题结题及经验交流会
微课题研究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积累经验、提高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给青年教师们创造一个交流、合作、探索的平台,我校在2013年7月份举办了微课题结题及经验交流会。通过交流会,为青年教师今后如何更好地开展微课题研究提供了思路,使教师们研究的目标更务实、方法更科学、思路更清晰,让教师们在理论、实践的层面都得到了提升,也促进了教师们对教育教学研究的深入思考。
关键词: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建议
1 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伴随着国家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张以及高校教师师资的不断优化,全国各高校尤其是地方性新升格的本科院校新进了大批年轻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或者正逐渐成为这些新升格的地方性本科院校中教师队伍的一支生力军。教师是高校办学的主体,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的直接承担者。高校要肩负起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使命,发挥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文明传承的社会服务功能,必须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相对稳定、精干高效、专兼结合和富有创新精神与活力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并且随着国家对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规模与质量的提高,势必会对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首先,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需要。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普遍比不上综合性的重点高校,在队伍的结构、 队伍的水平和能力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科研素质和能力与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差距较大。因此,提升教师的科研素质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应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次,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教育教学改革是目前高等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而言,实行教育教学改革更是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招生规模以及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方式,而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素质结构中是否具备较高的科研素质,将成为教育教学改革成败的基本条件之一。再次,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最近教育部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全国高等院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而言,教育教学质量更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必须将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中,以科研能力的提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后,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也是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较高的科研能力不仅使青年教师能将自己的所学和研究应用于社会实践,不但可以提高自己服务社会的能力,还能有助于青年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中更上一层楼。
2 地方性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现状
2.1 科研意识不强,科研氛围不高
近些年来,地方性本科院校新引进的青年教师绝大部分是国内著名高校的博士、硕士毕业研究生,他们虽然在年龄上占优势,并且学历层次普遍较高,在大都普遍认为搞科研、做项目是教授、副教授这种层次才能做的事情,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搞好教学就可以了,再加上目前地方性本科院校大都十分强调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就业工作,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更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科研意识,进而整个青年教师团体也就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
2.2 教学任务重,科研经费不足
目前,许多地方性高校的师生比都很大,加上青年教师体力旺盛,又无太多的家庭牵绊,许多青年教师每周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有时甚至达到每周二十几节课,另外加上学生管理工作等,青年教师普遍感觉时间有限,无暇顾及科研。另外地方性本科院校本身科研经费的不足也是牵制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原因之一。
2.3 缺乏团队建设,科研层次不高
很多地方性本科院校由于自身经费的有限,许多青年教师很少甚至从来没有外出参加过学术研讨会,并且缺乏重量级的学术领军人才,既无法获取最新的科研信息,也无法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学术团队,即使从事一些科研工作,普遍层次不高,质量欠佳,这些都限制了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2.4 科研指导缺位,没有科研长远规划
地方性本科院校近年来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大批青年教师充实到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第一线,青年教师已逐渐成为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但是引进之后的科研指导工作并没有及时跟上,许多地方性本科院校没有真正培养好、利用好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缺乏必要的宏观指导和长期规划,随意性较强,加上科研评价体系不完善,奖励制度和约束机制不到位,更是阻碍了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3 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3.1 培养科研意识,营造科研氛围
地方性本科院校要不断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这是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土壤。一方面学校要把青年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科研工作,另一方面学校要经常开展一系列科研活动,如举办科研长廊,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来作学术报告等,及时传递科研信息,传授科研方法。不同的地方性本科院校之间也可以进行科研交流,拓宽青年教师的科研视野,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兴趣。
3.2 不断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形成科研激励机制
在科研经费方面,地方性本科院校应逐步增加青年教师科研课题的经费,在校级课题的申报上要多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些机会,让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锻炼,在省部级课题的申报上要逐步取消论资排辈,鼓励青年教师去多参与,鼓励青年教师申报创新型课题。地方性本科院校学校要建立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对一些有潜力的科研项目提供启动资金,同时制定科学、合理、公平的科研绩效机制和奖励机制,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热情,鼓励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调动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3.3 注重科研团队建设,多出高层次精品
地方性本科院校由于成立时间短,经费缺乏等原因,缺少某一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使得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十分困难。地方性本科院校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引进一批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学术带头人,迅速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学术团队,另外一方面要有目的地培养学术和科研方面的带头人、小组负责人,建设一个强有力的科研团队,进行科研攻关,增强集体科研、团队攻坚能力。学校要有意识地树立一种团队攻关意识,在课题研究中培养团队,要尽快培养出在某个方面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研究团队,同时要积极创造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的条件。
3.4 实行科研导师制,制定长远科研规划
地方性本科院校要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学术造诣深厚、科研能力突出的学者,指导青年教师如何搞好科研,如何申报项目,如何获取第一手的科研信息等,无论是从科研论文的选题和撰写、课题的申报,还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都需要对青年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指导。一方面,学校科研处的工作人员可以针对青年教师开展专项课题申报、开题指导,另一方面学校通过邀请一些国内知名专家为青年教师进行科研专题知识讲座、学术报告会,从而提高青年教师们在课题申报、成果申报、论文撰写方面的水平。另外一方面指导青年教师做好自身科研生涯的规划,比如在职称申报方面需要申请哪些课题项目,在一年中某些特定时间段应该申报哪些项目等等。
4 小结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学历、高水平、高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而高等院校的教师是传授知识的重要角色,是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高等院校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高, 需求的专业领域也不断扩大, 高等教育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众多高校尤其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应该牢牢把握住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积极融入到当地经济建设中去,而搞好科学研究是对每一个青年教师的基本要求,广大青年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科研能力的不足,地方性本科院校也要不断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科研氛围,使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得到提升,进而以科研能力的提升带动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庞海燕.基于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J].大众科技,2011(04).
[2] 周慧.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现状及科研能力的提高[J].黑河学刊,2012(10).
[3] 伍玉凤.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素质和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术论坛,2011(05).
[4] 魏若男.高校青年教师科研中的问题及提高科研能力的探讨[J].科研管理,2007(05).
[5] 冯莉.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发展对策探析[J].企业导报,2012(22).
[6] 彭军,习运群.地方高校教学型学科教师科研现状思考[J].科技广场,2012(12).
[关键词]课题研究教师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068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青年政治教师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专业水平的途径有很多,但最根本的还是需要教师自己积极参与,投身到教学改革和教育研究中去。课题研究是当前研究教育改革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青年政治教师要积极地参加教学研究,针对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找出研究课题,并积极进行探索。实践证明,如果青年政治教师对课题研究有热情,那么研究也会让他们有自信、有成果、有目标、有发展,从而实现双赢。在此,笔者就如何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促进青年政治教师专业成长,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研究,让青年教师有自信
近年来,我校新进了不少青年政治教师,他们有热情、有干劲,但由于缺乏工作经验,缺少工作方法,往往不够自信。特别是上竞赛课或展示课时,他们表现得不够从容、自信。而一些参加过比赛得到过锻炼的青年教师,情况则截然不同。随着获奖机会的增多,他们自信心增强了、专业水平也提升了。另外,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缺乏自信的教师,课堂上不敢管理,学生不太喜欢,教学质量上不去,家长不太认可,领导也不太欣赏。针对这种情况,我校政治教研组申报了一个省级课题――“新课改背景下以专业成长培养青年教师自信心理的研究”。我校多数青年教师参与其中,承担了不同的研究任务。研究引导着青年教师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探寻出一种增强自信的方法。实践证明,青年政治教师自信心的树立与其专业成长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课题研究能激发青年政治教师的研究热情,促使其业务能力快速提升,真正达到“一年入门,两年合格,三年成才”的目标。
二、研究,让青年教师有目标
如今,各校都非常重视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但是,我校各学科教研组在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还很欠缺,于是我校政治教研组便申报了一个省级课题――“新课改背景下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并进行研究。期间,我们积极组建研究队伍,成立了以教研组长为组长,组内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团队。大家广泛搜集资料,整理研究材料,拟定实施方案,启动课题研究。课题组定期总结研究成果,并对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每学期写出一份过程性研究小结。在研究中大家立足实际,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并把研究成果上升到一定高度,为课题结题提供成果支撑。在研究课题“新课改背景下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的过程中,教研组组织青年政治教师完成了系列校本教材的开发,共开发了校本教材二十余本。特色校本教材的开发运用,不但为课题结题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学校教育增添了亮色,而且为青年政治教师增添了干劲,让他们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三、研究,让青年教师有成果
近几年,政治教研组开展的课题研究,不但激发了青年教师的发展意识,而且提升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影响。为践行课题研究,青年教师把校本课程选修模块下发给学生,供学生选择,实行走班制教学。这样不但使校本教学落到实处,而且学生真正成了课堂主体,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以课题研究为契机,青年教师所开发的校本教材《贵溪少数民族之畲族风情》荣获省级优秀校本教材(校本精品课程)一等奖;《学生文明礼仪》荣获省级优秀校本教材二等奖。青年教师在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中撰写的与本课题相关论文共有45篇,其中,获省级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4篇,市级一等奖10篇、二等奖16篇、三等奖7篇。课题研究的开展,不仅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平台,而且有利于其自信心的树立。
四、研究,让青年教师有发展
关键词:本科;教育;科研
中国民办高校已有30年的发展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民办本科院校越来越重视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注重自身办学特色突出,提高育人质量。《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公平教育问题,新晋民办本科院校重视内涵发展,加强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相关的科研工作得到重视,办学水平才能迅速提高。学校要想在本科院校中能站稳脚跟,获得快速的发展,具备一定的双师型人才和若干个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科研团队是一个重要基础,因此青年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被很多高校所重视。[1]
1.新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科研水平提高意义
1.1对社会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良好发展。
可以解决企业中存在多年但未能得到很好处理的问题。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还能减低企业的不必要的支出,对企业而言是一个福音。另外,当地政府为了提高本地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也希望高校能给企业以智力的支撑,促进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学院有一定的高素质人才,也有为当地企业服务的良好愿望,只需要处理好与企业和政府的关系,就能将三方的利益在一个完美的结合点进行交会。
1.2对学校满足服务地方企业的需求,促进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
通过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可以提高学校的整体实力,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可以解决现在学院的科研水平相对比较低,科研团队经验欠缺问题。为满足学校服务社会,提高学校知名度,为学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参与一定数量的科研工作,可以为学校未来面临井喷式评副高职称的情况打下良好的基础,满足学校对双师队伍和科研团队的迫切需要。
1.3对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由于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参与科研,青年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对于教师的人生规划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1.4对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有很大帮助。
由于教师的科研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可以直接的丰富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内容,打破以前教师呆板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更加活泼,对于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新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科研水平现状[2]
2.1科研意识不强。青年教师大多是刚毕业的研究生,无高级职称,教学和科研经验少,很难独立开展科研。同时由于经济压力大,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比较重,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教学中,科研意识不强。
2.2科研经费不足。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本科高校缺乏政府投入,办学经费主要靠学生的学费,科研经费相对较少。
2.3学校名气不够大。由于学校的“名牌效应”,新晋的民办本科高校在申请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处于劣势,很难投身于大的科研项目,直接制约了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
2.4实验条件落后。新晋的民办本科院校大多是供学生实训的简单设备,实验设备落后,更没有满足科研的实验条件。
2.5 配套科研政策滞后。民办高校更多的是注重向社会提供动手能力比较强的一线员工,因此学校的科研政策一般比较滞后。要想提高青年教师科研水平,必须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所以要及时出台与科研向配套的科研政策来给科研主题以正激励。
3.新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科研水平提高途径
青年教师作为学校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理应在科研水平上有所建树,针对以上制约科研水平提高的因素,特提出以下几条提高途径:[3]
3.1转换教学角色,提高科研意识。学校在升本成功后,需要教师快速转换教学角色,本科教学需要的是扎实的理论基础,较高的动手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这样的综合人才才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目标。教师需要在教与学的工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寻找课题的切入点,经常参与科研工作中才能迅速提高科研意识。
3.2积极与企业和当地政府联系。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得不到科学合理的解决,同时企业由于缺乏大量高素质人才,所以企业对于与高校合作来解决实际问题有迫切需求。
3.3提高整体师资水平。目前而言,新晋民办本科的科研师资队伍基础薄弱,科研经验缺乏,为了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提高师资水平迫在眉睫。科研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和沉淀,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立足实际,从点滴做起,从小课题做起,从与企业的合作做起。
3.4成立特色鲜明的科研团队。科研要有特色,科研团队建设也是如此,只有科研有特色,在某方面才会研究的很深入,才能在本领域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起到以点带面的促进作用。这个过程中,团队的所有成员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不断提高团队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团队的战斗力。
3.5科研配套政策及时跟上。一个科研政策的好坏,关键看是否能把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最大的调动起来。
4.结语
新晋民办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科研水平现阶段还处在起点低,基础差的阶段,只有学校重视,教师积极努力,通过一段时间参与科研、浸在科研,才能最终成与科研。青年教师要在提高科研水平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创新,最终必然会为学校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2011.11
[2]张志娟.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J].时代经贸,2011.11
较比发达地区,我市尚属于发展地区,社会各方面尤其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究其原因,除了地域等因素以外,经济以及各类人才的匮乏是制约发展的瓶颈。
人才匮乏的主要原因,除了缺少吸引人才的优势以外,最主要的是我们自己的毕业生返乡建设的热情有待提高。据统计,我市每年向国家著名院校(清华、北大、北师大、人大、复旦等)输送的人才与年递增,但这些院校的毕业生返乡建设者却寥寥无几。
表面上看,是因为我市经济与沿海地区有较大差距;但实质上,是由于很多同学缺乏对家乡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
缺乏对家乡的感情,其责任不在于学生。因为一个学生从进入幼儿园到考上大学,几乎就是完全的两点一线(家——学校),很少(也没有机会)真正接触家乡。因此,虽然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但是对于家乡的印象、对于家乡的认识说不清也道不明。对于家乡不了解,就很难谈得上热爱;不热爱就很难谈得上有为之奋斗为之奉献的热情。
由此可见,对我市在校生普及吉林史地教育是非常需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它既是吉林未来发展的需要,也是吉林未来发展的希望寄托,更是在教育领域为了吉林未来以实际行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
过去,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一些学校也开设过乡土史地的校本课程。但是,由于乡土历史或地理课本都是以学校为单位编写,力量和条件有限,所以,难免在具体内容中会出现科学性、正确性、可读性等问题,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须将之纳入研究工程,集中我市史地教育方面的专家和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完成此项工作。
二、研究设想
1、研究目标:
普及吉林史地教育,提高吉林青少年热爱家乡的情怀,从小打下将来为建设家乡作出积极奉献的思想基础,为吉林未来发展服务。
2、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实验法:根据新课改要求,编辑适宜于中小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并列入史地课表,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将之融入史地课教学 ,将值得吉林人民骄傲的吉林的秀美山川、历史人物、重大事件、传统文化……等,通过教学,潜移默化的地融入学生的身心,使之产生对家乡的眷恋与热爱之情,进而形成为家乡的进步与发展奉献的情感。
3、教材内容:
1、小学:
一年级:《可爱的吉林(吉林风光)》吉林著名风光介绍(以图为主)。
二年级:《可爱的吉林(吉林人物)》介绍为吉林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吉林人物(以图为主)。
三年级:《可爱的吉林(吉林物产)》介绍吉林著名的产品(以图为主)。
四年级:《可爱的吉林(吉林文化)》介绍吉林文化、教育、艺术等。
五年级:《吉林史地(上、下册)》综合介绍吉林。
六年级:学习任务重,不开设。
2、中学:
初中一年:《吉林历史(上、下册)》
初中二年:《吉林地理(上、下册)》
初中三年:学习任务重,不开设。
3、高中:
高中一年:《今日吉林》近期吉林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介绍。
高中二年:《吉林的明天》吉林待开发领域与项目,吉林的未来展望。
高中三年:学习任务重,不开设。
每册学习量确定在10课时以内。
4、实施措施:
在全市分别在市直和各县(市)区小学、初中、高中、职业学校建立1—2所实验学校,先行实验研究,总结理论和经验。
以上教材的设置目的、教学目标、课时、具体内容等另定。
5、课题组织:(待定)
6、研究时间:(待定)
五年。
三、保障措施
1、建立吉林市吉林史地教育研究领导组和课题组,统一领导此项研究工作的实施:
领导组
组长:(待定)
副组长:(待定)
成员:(待定)
2、聘请专家编撰组,负责教材的编写指导。
专家组
组长:(待定)
成员:(待定)
3、做好教材使用的跟踪研究指导和修订工作。
关键词:教学团队;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020-03
目前在高校许多中青年教师中存在:参加工作初期,教学能力发展较快,过几年之后,教学技能提高长进缓慢,有部分中青年教师由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甚至出现教学水平“滑坡”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1)某些错误教学思想的自发形成;(2)受周围不良环境影响;(3)对提高教学水平的愿望不够强烈,工作热情不高,有应付之嫌;(4)重科研、轻教学,教学与科研失衡;(5)教学更多的是教师个体行为;(6)教学管理的偏颇,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尚未形成等,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拟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平台对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提升的研究中[1-3],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逻辑路线,对目前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主要问题结合具体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以期在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基于教学团队平台优势对中青年教师能力发展的方法途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并将研究成果用于实践,为促进高校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出了一套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培养模式。
一、依托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平台实现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优秀教学团队是由不同年龄与职称的教师组成,他们的知识素质技能互相补充、借鉴,学科有交叉,实现对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教学团队目标就是要提高教师素质。一方面,引导教师树立“以本科教学为基本职责”的观念,保证团队中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爱岗敬业、形成自己特色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的教授为本科生讲授基础课,以身作责,积极投入本科教学。安排青年教师,特别是那些有发展潜力、热爱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为教学经验丰富、课堂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担任助教,学习领会教学名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内容组织和设计及爱岗敬业精神,尽最大限度积累教学经验,全面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的管理能力、驾驭学科内容的能力、课堂教学的操作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等。另一方面,发挥老教师在师德师风和治学态度方面的带头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师德教育,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培养环境,让他们立足现实,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科学研究活动,充分展现他们的才华。同时,规范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以老带新实行新任教师导师制,建立科学培养体系。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传、帮、带”,使教学团队成为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健康成长、课堂教学能力快速提升的最佳平台。
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
1.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升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探索学生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以“生”代“师”,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能力,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全面提升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下面通过两个具体实例加以说明。(1)青年教师采用设问式教学法讲授课程内容。采用设问式教学法青年教师首先要深刻领会设问式教学法的内涵及功能。设问式讲授最重要的是巧妙设问,引导学生思维,启发和引导学生善思、敢想、有创见。具体地说就是:①精心设问活化课堂教学。问题设置是引导教学“互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如在讲授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时,设计四个问题:为什么高原煮不熟食物?为什么高压锅容易煮熟食物?为什么要在蒸汽从气孔开始排出后,再将限压阀扣上?高压锅内的压力为3个大气压,那么锅内温度是多少度?以上问题的回答,会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形成比较系统而深刻的印象,也增强了学习兴趣。看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会带给中青年教师成就感、责任感和信心,对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起着积极作用。②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学会解决设问的方法。青年教师在课堂上就是要分析设问的性质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分解难点,也就是怎样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简单的问题。化解难点的过程,也是逐步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解决设问的方法。③结论和讨论。青年教师在课堂上讨论要给学生留出空间。也就是说,一堂课的最后有“句号”同时还有“问号”。青年教师采用设问式教学法讲授课程内容,通过以上环节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有效地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2)培养中青年教师要学会引导优秀学生实现“以生代师”。青年教师要学会引导优秀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参考书等,对某些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设计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使学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聪明才智,并对其他同学给予辅导,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培养和锻炼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指导他人能力,实现“以生代师”。青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利用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乐趣,能够激发青年教师的热情,进一步加大对课堂教学的投入。通过“以生代师”培养未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人才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创业和团队合作精神,即培养他们具备卓越创新人才的优秀品质,使学生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为他们日后成为卓越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同时也实现了“备课、学习―课堂教学实践―再备课、学习―再课堂教学实践……”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模式。
2.通过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的实践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要求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在内容、体系上要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的特点,不仅要讲清课程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而且更要让学生懂得建立这些概念和理论的背景和思维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要求青年教师主动投入教材建设。教材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媒介,是联系师生的纽带。从现有教材来看,内容比较陈旧,最新研究成果与学术前言内容没有进教材、进课堂,教材内容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因此,教学团队引领中青年教师要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要利用团队优势,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知识新,接受新事物快的特点,修订教材,使教材富有特色,满足学生实际需要,跟上时代步伐,做到教育真正为学生服务。在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教材建设及教材研究的实践过程中,使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大幅度提升。
3.培养和促进青年教师建立新的评价观念和手段。目前对学生的评价仍停留在一张试题,并没有注意学生的文字表述、信息利用、撰写技能、利用知识对社会和生活中问题的评论、思考以及合作效率方面能力的考核,而这些对学生个性的激励,走上社会适应性的锻炼极为重要。因此,很有必要培养和促进青年教师建立新的评价观念和手段,实现学生科学考核体系的创新建设。长期以来,笔试依然是大学校园中最流行的考试方式,限于纸笔测试的考试,会影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的发展,误导学生在平时过程中只过分注重知识的记忆、背诵、再现,忽视对上述能力的发展,不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评定。相反会使学生急功近利,忽视平时学习以及实验技能的训练,只靠期末突击。结合现今大学生特点采用多维考核,强调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考核,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既体现了对整个学习过程中综合能力的公正评价,又有利于激发基础良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了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多维考核已成为物理化学优秀教学团队中全体教师完善课堂教学管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高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有效手段。
基于省级教学团队平台,通过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建立新的评价观念和手段,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加强对有潜力、热爱教学的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着眼于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为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提供保障。这些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内涵的深化认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理论的持续发展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新视角具有其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玮.高职教学团队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3,(30):22.
[2]朱新武.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2,(6):124-126.
[3]徐玲.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11):29-30.
关键词:音乐学科 青年教师 评价体系 高校
随着国家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与实施,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音乐学科的青年教师已经我国高校音乐教师队伍中的重要力量,广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关系着我国高校教育的质量。新一轮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要建立促进师生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课程改革起着导向以及监控的功能,可以说课程评价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高校青年教师发展评价体系应当满足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需要,同时还要能够体现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我国高校音乐学科课程的评价是根据一定的课程标准及目标来判断课程在改进教学方面价值的活动。
一.高校青年教师现状调查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趋向于年轻化。本文以广东省的三所高校为例,通过调查数据发现,35岁以下的教师在所有在岗教师人数中所占比例达45.25%(见表1)。
表1广东省三所高校青年教师人数所占在岗教师总人数比例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艺术综合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高校艺术专业的扩招,造成艺术师资队伍人才短缺的现象。目前我国高校音乐学科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教学的主要力量。根据我们调查数据显示,三十五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所开设的科目比例达到38.22%(见表2)。
表2广东省三所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工作表
高校音乐教育具有专业性、实践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教师的教学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我国高校音乐学科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急需提高。
二.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理念
教育理念是对教育实践的理性构建,立足于实践而又经过了人们思想的加工,是一种理性认识。通常来讲,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会成为教育行动的思想先导。
1.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
发展性评价要面向学生,尊重每位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课程开发的前提。课程评价的技术手段应当是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在评价过程中,应当由过去的偏重知识的评价向着注重全面素质评价转变。
2.促使课程不断提高和改进的理念
评价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渗透到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当中。评价不应当只是作为判断课程优劣的存在,更应该重视过程评价。评价不是课程的终点,而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3.面向多元化的理念
发展评价体系的理念强调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多元的评价主体可以进行平等的对话磋商,通过对话决定最终评价。开放的评价方法可以吸纳各方的观点,评价者以开放的心态在评价过程中同评价主体或者被评价者进行信息、意见以及观点的交换沟通,让评价活动不断完善。
三.l展性评价体系的原则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音乐学科青年教师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应当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遵循音乐学科的教学规律。
1.过程性原则
关注结果的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评价是面向未来的评价。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一位被评价的对象都是拥有自主思维能力的人,是具有能动作用的对象,应当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2.平等性原则
评价应当是在体现音乐学科特点的基础上,符合音乐学科教学的规律,并以此为依据体现音乐课程的价值以及性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差异。在差异中寻找适合个人发展的教学方法,力求促进每一位被评价者在各方面的平等。
3.实践性原则
音乐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过程可以体现每位被评价者的水平,可以对其进行多方面内容的测试,而且测试结果相对更加准确。通过实践可以有效而又科学的对他们进行评价,因此音乐学科课程评价应注重实践性。
4.综合性原则
评价应当是多方面综合性的评价,既要对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评价,也要包括教师的教学方面,应当对所有参与音乐课程的主体在每个领域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当重视学生全面素质能力,不可从单方面进行评价。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整体素质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所以评价应当从整体出发,不可只看片面性,除了单方面的专业能力之外,交往能力、教育教学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都应在评价标准里面。
四.评价体系的作用
1.积极导向作用
音乐教学过程中进行课程评价的目的是引导教学工作向着对的方向发展,进行课程评价的意义在于其具有的积极导向作用。完整的音乐教学课程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音乐老师的教学工作以及课程管理者工作者的参与。最终的课程的定制是通过接收每一位参与者反馈的信息来进行调整和制定相应的策略。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产生的思想会贯穿到课程改革的每一个环节。
2.调节、反馈作用
评价可以根据各环节人员的反馈发现每个课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各方意见进行调整。评价主体根据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相应的修正,从而更加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评价可以准确的获取音乐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的相关信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诊断,可以使用有效的手段对问题加以解决。发展评价体系应当主张评价者要把评价结果以有效的方式传达给被评者,不可把结果一直留存在评价者一方。
3.激励、教育的作用
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其目的是培养他们的全方面发展,不是为了让其知道自己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评价应当是教学和课程的组成部分,是一种让老师和学生都能获得发展的教育手段。进行评价是给了被评价者更多展示自己各方面能力的一些机会,在评价中正确认识自己,在自我教育中获得长足的进步。通过评价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评定和自我反思,让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够有所提升,激发自身的潜力,建立自信。
4.记录成长作用
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不是传统单一的评价内容,倡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和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尤其重视质性评价方法。质性评价主张定量和定性结合,利用多种方法,将有利于准确、清晰地描述被评者的发展状态。注重的是评价的日常化,音乐教师把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各种进步记录下来,可以有效的加强师生彼此之间的沟通了解,从而形成公正、客观、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
五.评价体系的构建
构建评价体系要综合考虑评价的对象,应当结合音乐学科的青年教师的特点,针对性的构建评价体系。因此,评价体系的构建要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促进教师不断发展。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既要包括音乐学科的学习目标,还要包括一般性发展目标。关注学生专业成绩的同时,还要开发学生多方面的音乐潜能。把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只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关注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评价应当承认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根据不同的个性特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评价的习惯,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进行评价是允许学生针对评价者对自己做出的评价结果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2.促进教师不断发展
摒弃传统评价方法中把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工作唯一标准的方式,构建可以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除了教学结果以外,在教学方法、教学态度、I务素质以及教学思想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可以结合“反思”和“自评”的方式来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鼓励教师通过自评发现自身的不足,通过反思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经验、改进方式并不断提高。
六.总结
我国高校音乐学科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能力的提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受教育政策和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制度的影响,也受社会报偿和文化氛围的制约。要提高高校音乐教学质量,在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必须足够重视。音乐学科青少年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师评价方式中注重结果的评价方式,应当注重评价对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重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斯萌,王永航.论发展性教师评价与高校青年教师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6(45):29-30.
[2]赵秀芝.音乐教育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探究[J].中国音乐教育,2003(11):32-34.
[3]李琪.发展性评价体系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黄河之声,2015(2):65-65.
[4]王浩.地方高校音乐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当代音乐,2016(24):26-27.
关键词:校企联盟;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一、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内涵
1.广义上的实践教学能力。广义上,把实践视为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属于部分包容的关系。实践教学能力就是一种将教学观念、教学思想渗透到教学工作中的能力。
2.狭义上的实践教学能力。狭义上,把实践视为与理论相对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设计、实习与社会调查等活动。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能力。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具体包括与实践教学相关的设计能力、组织能力、质量监控能力以及研究反思能力。
本文所阐述的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特指狭义上的实践教学能力。
二、校企联盟背景下,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必要性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求青年教师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李培根院士曾多次指出,未来的高等教育应该把首要目标放在学生的主体意识上,教师在实践环节中应该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的潜力。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充分了解企业的前沿技术,运用不断更新的技术知识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依据企业对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明确学生对自己毕业时实践能力的预期,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要求青年教师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据2013年教育部数据,80%以上的教师很少研究改变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大多会采用一些简单科学原理的验证和应用,而学生只是通过书本上的实验程序操作得出相关数据。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要求青年教师破除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应用翻转课堂或项目教学法等新式教学方法。这就需要青年教师及时掌握企业信息,并将前沿科学知识与行业发展动态相结合,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融会贯通。
3.自身的发展要求青年教师以校企合作为契机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我国高校的青年教师大多毕业于各大高校,然后直接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学工作。他们尽管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但缺乏行业企业的实践经验与专业技能。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考虑,实践经验的匮乏将严重阻碍青年教师自身的发展。
三、校企联盟背景下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面临的问题
1.青年教师主动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意识薄弱。长期以来的应用型高等教育形式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践教学为辅,加之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的束缚,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意识淡薄。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青年教师较多关注对知识本身的传授,而缺少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甚至以培养学术型人才的目标来培养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青年教师虽然经常带学生进驻企业实习,却不能以此为契机来实现自我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2.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缺乏实质性要求。一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入职资格门槛较低。在我国,几乎所有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新进专任教师的实践经验没有实质性的要求。二是,我国高校实行校企联盟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在校生实习场地与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校企合作过程中更多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往往会忽视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
3.企业培养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参与度较低。当前的校企合作普遍存在学校“一头热”的现象。校企合作的本质是合作双方通过建立契约关系而展开的一种逐利性行为。毋庸置疑,企业强调经济利益,以盈利为目的,而高校以育人为目标,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相比,企业对社会效益的追求度较低。企业参加合作的意愿度、合作中企业的投入力度以及选择的战略组合的情况,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
四、校企联盟背景下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途径
1.更新青年教师教学理念。与学术型院校相比,应用型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应用与技术。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主动结合专业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丰富实践经验,以学生毕业能力要求达成为导向,不断提高自身实践教学的设计能力与组织能力,随时进行教学反思,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加强院校对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视度。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可适当提高青年教师的入职资格。国外应用型院校对教师聘任资格要求较高,如: 美国聘任教师的必要条件是同时具备教师资格证书和实践经验,德国则需要同时具备博士毕业资格与五年工作经历才能应聘应用科学大学的教师。参考国外的要求,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可以对新入职的教师的实践经验做出相应的要求。其次,应用型本科院校需加强对青年教师思想意识的引导。最后,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青年教师创造更多的深入企业开展实践活动的机会。在加拿大,应用型院校注重通过业务进修的方式实现教师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为更新技术知识,教师每3年须返回到相关企业进行深度实践,或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或定期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青年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学习企业最前沿的生产技术与参与企业产品开发等,以此提高青年教师自身的实际动手能力。
3.增强企业合作以培养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积极性。研究表明: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收益越大,企业参与的意愿度就越高。首先,建议政府实施主导作用,积极为校企双方创造有利于合作发生的制度环境,通过信息指导、税收补偿等在行业中引导企业参与,促使企业增大与高校合作的投入,从而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其次,建议本科院校依据与企业共同的科研技术需求,成立企业建设项目小组,选派经验丰富的资深专业教师进驻企业,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科学研究与技术攻关,积极发挥智库和科研的优势,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企业生产经营出谋划策,提供发展策略,以此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促使企业积极配合提高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4.采用多种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不应拘于单纯的某一种形式,而是需要采用多种方式。①观摩与调研。这是提高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最基本的形式。②指导实践。青年教师带学生进驻企业实习,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的同时,与企业技术人员深入沟通,以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③挂职或兼职。根据教学需要,聚焦实践内容,选取合适的岗位,有针对性地参与企业的技术管理与产品研发等实际工作,依托企业平台强化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④科学研究。青年教师进驻企业,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的同时加强科学研究。⑤培训。学校利用校企联动机制,聘请相关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及资深专家作为兼职导师,为青年教师开展生产经营实践培训,以提高青年教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