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普通高校职业教育8篇

时间:2023-06-27 15:25:2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普通高校职业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普通高校职业教育

篇1

职业化教育是指在普通高校的教育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趋势,理性地区分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并考虑到应用性人才占毕业生比例较大的实际情况,组织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培养,努力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其能较快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建设者。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国家近年来一直在加大职业教育的力度,也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制订一系列措施来保障职业教育,但对一般普通高校内部的职业化教育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指导,更缺少必要的扶持,因而,使得我国的许多普通高校在职业化教育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职业化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不足

在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简单地将高校的育人工作囿于科研和教学的范围之内,没有真正将社会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同学校的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盲目地设置热门专业和扩招,而忽略了社会的真正需求和学生可能的就业趋向和岗位。譬如说,近年非常热门的金融、MBA等专业,随着规模的不断盲目扩大,必然会造成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浪费。

2.对职业化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

从硬件方面说,在外部,缺乏足够的实训基地和协作单位,无法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培训场所和机会;在内部,缺乏能够辅助职业化教育教学的教材、工具和设施。从软件方面来说,很多学校在机构设置上没有专门负责这项工作的部门,没有相应的规章和制度,缺少如心理咨询、就业指导方面的专职老师,没有建立起较为健全的软环境。

3.没有形成相应的保障体制

虽然国家早在2002年就已经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但对一般高校内部的职业化教育问题,还未引起高校领导的重视,也没有制定出有足够力度的政策进行引导。在高校内部,很多领导仍把工作的重心一直放在师资队伍、学科建设、体制优化、科学研究等方面,没有将职业化教育的理念与自身的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更谈不上建立相应保障机制来进行职业化教育了。

二、职业化教育的对策分析

在一般普通高等学校内开展职业化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和规划:

1.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形成教育体系

从国家层面上,要进一步认清进行职业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将进行职业化教育提升到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并致力于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

职业化教育既是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政府应制定出相应政策,建立运行的保障机制,形成自身教育体系,鼓励各高校在自愿的基础上加强职业化教育。普通高校应视其自身实际条件和潜能,依据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当地经济的需求,走出一条“明确优势,紧抓重点,务实为主,促进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普通高校才能更有效地实现为社会服务的职能。

2.各高校要确定适合自身的职业化教育思路

由于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各校的具体情况更是千差万别,所以在职业化教育的思路上,各校也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笔者认为,目前我们开展的职业化教育应考虑以下内容:

(1)职业道德的培养。近几年,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整体口碑有所下降。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属于一种正常的转型期阵痛,只要我们因势利导,严格规范,问题一定会得到妥善的解决。职业道德是职业素质的基础,只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避免诸如浮躁、眼高手低等频频见诸报端的问题出现。只有进行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就具有基本符合职业要求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

转贴于

(2)职业心理的塑造。职业心理是个体在职场中的立身之本。结合学校的特点,对学生职业心理的塑造应该主要引导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上进的动力。具有良好的职业心理,才能适应工作岗位要求,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报效国家。师范类院校和工科院校中专业性相对较强的学校更要注重这方面的教育。

(3)职业技能的训练。职业技能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如一般的礼仪知识、沟通交流技巧、时间管理能力等,都是属于基本的职业技术范围。由于这些知识的相对特殊性和抽象性,学校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训练,譬如实习、讲座、校际交流等。学生掌握了必要的职业技能,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

(4)就业能力的提高。目前对许多学生来说,毕业等同于失业。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和学校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引导,通过一系列激励乃至优惠政策,鼓励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另一方面,要在平时更多地进行就业方面的指导。虽然目前有许多高校都为毕业生开设了就业指导课或就业指导的讲座,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尽早、更多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才能使他们在面临就业的时候,就能做到心中有数,较从容地去选择自己的未来。

(5)开展成人教育和其他形式的专业教育。努力满足成人再教育的需求,一方面能为学校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是学校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其他形式的专业教育,也是学校整合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途径,譬如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可以把“应用”、“复合”、“实践”为显性特征的教育理念引入教学当中,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以教授为主的培养模式。工程硕士在与普通研究生一起学习和科研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激发普通研究生的科研热情和积极性,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3.建立一整套高校内部操作体系

要把职业化教育当做增强学校实力、带动地方经济、实现自身优化、促进良性循环的重要手段,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职业化教育。为此,要建立起一套合理、完善、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体系,把职业化教育贯穿到高校教育内部的运行过程中,使之成为整个教育体系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从而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质量。还要把职业化教育融入到社会的经济发展中去,让这项工作的成果真正能够做到福泽一方,反过来,又可以为学校争取到更多的社会资源,促进学校自身的发展。

总的来说,普通高校开展职业化教育,要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同心协力,运用各种可能的形式与方法,促进职业化教育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蓝燕.周济:政府未提教育产业化高校毕业生总量供不应求[N].中国青年报:2004-01-07.

[2]吕建国,孟慧.职业心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吴起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融入职业设计指导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5(2).

[4]欧晓东.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4).

[5]吴志伦,方祯云.工程硕士培养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6]刘卫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4(9).

[7]国家统计局.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篇2

关键词:公外英语教师;职业发展;自主发展意识;外部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012—01



一、普通高校公外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

(一)职前教育不完善。

每年都会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加入高校公外英语教师的队伍。传统看法认为,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就能胜任于教学工作。然而,“学得好”并不等同于“教得好”,职业教育教师不仅应具有专业知识,还需具备从教育学角度将这些知识融入到实际教学的能力。普通高校的岗前培训只是对这些年轻教师进行一些浅显的教育教学知识,没有教学实践活动,缺乏系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训练。

(二)教学负担沉重,工资低,待遇差。

各大高校的连年扩招,使公外英语教师面临着沉重的教学负担,很多教师周工作量高达16—20学时,然而极差的工资待遇又迫使很多教师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外面去兼职。备课,制作课件,兼任班导师,教学等超负荷量的工作使得很多公外英语教师精疲力竭,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或从事科研活动。生活水平低、工作环境单调、教学任务繁重这些原因综合起来,使得很多高校公外英语教师已经产生了职业倦怠心理。

(三)教学理念落后,理论素养有待提高。

虽然由教育部发起的英语教学改革正在迅速普及到全国各大普通高等院校,很多教师在讲起新课改理论和理念来头头是道,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教学理念却仍然在束缚着教学活动。还有很多老师旧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对教改活动存在着“积极”抵触情绪,没有适应自身角色的转变,还是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很显然,落后的教学理念及有待提高的理论素养正严重地妨碍着公外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

(四)教科研意识与能力薄弱。

高校教师是广大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高等学校的教育者,其职业发展内涵应包括: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精神。普通高校公外英语教师也不例外,其专业发展内涵主要包括英语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三个方面。

(五)进修资源不足,培训亟待加强。

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师在从事教师职业之前大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师职业培训,从业之后接受过类似培训的人也仅在少数。在高校中,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普通高等院校,进修的机会一般是首先考虑专业课老师的,而且即便是专业课老师与公外英语教师平等竞争,胜出的也常常是前者,因为其职称更高,发表的文章更具权威性。虽然也有学校专门划拨名额给公外英语教师,然而名额实在有限,至少也得等三五年之久才能轮到一次。

(六)团队合作意识缺乏。

许多大学公外英语教师职业发展长期处于隔离状态,独自备课、撰写教案、制作课件、撰写论文、从事科研等活动。他们虽然掌握了一定有效的教研方法,但缺乏合作发展意识,很少和同事讨论与交流对教材或教学计划的见解,没有合作上课,也不欢迎同事来听课——担心会涉及对自己的教学评价。教学问题讨论、评课,交换教案、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也很少有人参加。科研课题的很多工作也主要是由负责人自己独立完成,其他参与者也只是做一些辅工作。大部分公外英语教师没有机会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班,对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根本不了解,更谈不上互相帮助、共享资源、共同进步。

二、普通高校公外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出路

(一)提升高校公外英语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

1、高校公外英语教师要认清其职业发展的内涵,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带教学,实现教学、科研能力的同步发展,并承担横向科研项目,以引领和指导地方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服务能力,从而来平衡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这三方面的关系;2、高校公外英语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以迎接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新要求:除了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背景文化知识外,还要更新其陈旧的外语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能够掌握语言学及二语习得的基本规律,了解学生的外语学习心理,还要具备应用多媒体等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可以说,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贯穿其职业生涯的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3、高校公外英语教师要注重教学实践,实施教学反思,即要积极地、主动地、不断地收集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对语言教学的认识,学生的态度,学习情况等各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公外英语教师要不断地对自身教学经验进行思考和评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二)相关部门为高校公外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外部保障。

1、进一步完善大学教师培养制度。一方面,优化设置师范院校的专业学科,教育科学及交叉学科之间的课程比例关系,以克服大学教师教育培养方面的学术性和师范性分离的弊端。另一方面,各高校可以通过设置模拟教学、教育见习实习和课堂情境体验等活动来努力优化公外英语教师的职前教育培训。此外,各高校要加强公外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为其进修和培训提供条件、创造机会。例如,举办学术研讨会、教学经验交流会、师资培训班,并轮流选送英语教师去国内外著名大学进行观摩访问或接受职业培训,以不断促进其职业发展;2、重视公共外语学科建设,为公外英语教师科研活动提供物质保障。各大高校,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普通高校需加强对公共英语的重视程度,并进一步完善英语学科的考试模式与相关制,优化公外英语教师的相关的激励、评价和监督机制,鼓励公外英语教师的科研活动并帮助他们解决科研经费、科研条件等方面的困难,改善公共英语的教学环境、提升公外英语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

三、结语

普通高校公外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动态的过程,它既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人事等职能部门为其提供外部保障,也同样需要教师个体的自主发展意识和不懈努力。总之,期待在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高校公外英语教师能尽快从其职业发展的困境中得以突围,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普通高校 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现状 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逐步走向“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日益凸显,这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现有的产业岗位无法满足毕业生的需求,鉴于这样的就业形势,高校开始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个体和群体,创业教育随之产生。

一、创业教育的含义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培养学生创业素质的教育活动,最早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发展趋势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之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

对于创业教育的含义和内涵,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有些学者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创业意识、优秀的创业品质、良好的创业心理、很强的创业能力和扎实的创业知识的教育。有的学者认为创业教育就是结合经管专业知识和人文素质的综合教育,有些学者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创业能力加创业方法的教育。综合不同的创业学者的研究观点,可以总结出创业教育在内容体系上就是培养学生具备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综合教育。

二、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

中国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相对外国来说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是借鉴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成果,而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行创业教育的高校比较少。中国最早的创业教育始于1998年,清华大学在管理学院中率先为MBA开设了“创新与创业管理方向”,其中包括8门课程,即“创业管理”、“创业投资”、“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企业家精神与创新”、“技术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还为全校本科生开设了“高新技术创业管理”课。紧随其后,一些国内著名的高校也陆续开设了创业方面的课程。2002年,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等9所高校成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伴随创业理论教学的实践活动,是“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1998年,由清华大学举办第一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开始,团中央开始每年组织全国性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和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在竞赛中,有些团队脱颖而出,陆续拍卖了学术成果,有的创建了企业,个别甚至吸引到了创业投资,加速了学术产业化进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需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运而生,并迅速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创业型人才。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略晚于普通高校,但是其后来发展之势甚至有赶超普通高校的势头,特别是近几年,在高职院校里演得轰轰烈烈。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理念上秉承普通高校的创业教育理念,都是为了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广泛的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

(一)共同点

1.创业教育的理论基本相同。

创业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最早是根据各个不同国家的创业理论总结出的,再经过发展,结合自身的特色,有了中国的一些特色。创业教育理论基本定义在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培养、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及创业心理品质等方面,各高校的创业教育相关课程也是围绕这几个方面开设的,基本理论是相同的。

2.创业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面还比较窄。

学校在很大程度上更注重就业教育,特别是近几年开始开设就业指导相关方面的课程,但是在就业教育过程中却忽视了对学生创造职业、创造岗位的引导,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在就业认识上局限于适应岗位而非创造岗位。这是整个社会上的大学生缺乏创业想法,全社会没有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的原因之一。另外,高校的创业教育很多还是停留在开讲座或者选修的阶段,这就造成了宣传力度、覆盖程度还不足以让在校学生了解它的存在,继而接受它。虽然一些高校开始了KAB、SYB等方面的一些培训,但这些培训的覆盖面比较窄,导致了接受教育的学生数还是相对较少的。

3.创业成效不高,还有待提高。

中国高校在近一二十年的创业教育中,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涌现出了时代的一些创业成功者,但是这还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学生通过接受创业教育后,在社会中运作率还是比较低,而社会虽然给了很多的舆论支持,但可能更多的还是一种新闻造势,没有更多的实质性的一些支持和有效模式运作,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创业教育。

(二)不同点

1.普通高校创业环境相对较好,创业研究理论较深厚。

从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在中国北京提出创业教育的概念后,中国的普通高校就开始了相继的创业教育的研究和教学,特别是以清华大学为首,开始了相关的理论课程教学,并且配套开始在1999年率先在校园里举行校园的挑战杯大赛,然后是由团中央举行每年一次的创业大赛,可以说普通高校里面的创业环境还是比较好的,而且普通高校更注重理论研究,集中了一大批专家学者,他们都致力于做学术,搞研究,所以,创业教育在我国兴起后,激发了一部分专家学者和教授的兴趣,他们开始投入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中,故而近二十年来,关于普通高校的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还是比较多的。

2.国家政策比较倾向于普通高校,特别是试点院校。

在发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国家的政策比较倾向普通高校,特别是像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等试点院校,他们都享受国家拨发的创业扶持专门款项。尤其是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理念后,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在创业教育上,普通的高校就有足够多的财力保障学生的创业实践,为学生搭建创业的实践平台。

3.高职院校相对普通高校来说,创业氛围和创业教育理论深度都较欠缺。

由于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在创业教育的理论上还是沿用普通高校的创业教育理论做指导,还没有开发出很适合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途径,另外,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的素质要比普通高校的学生差,在接受创业教育上也会有一定的差距,加上学校缺乏创业氛围,导致高职院校推行创业教育的难度更大。教育氛围的缺失,教育形式的僵化,教学内容的片面,都是直接导致教育实效大打折扣的原因。

4.高职院校的性质决定其更适合开展创业教育。

与普通高校相比,不管是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还是服务面向来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都具有其不同于其他高校的优势和特点,这决定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必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构建高职特色创业教育模式,而不抄照搬普通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在职业技术教育中要求的职业素质和能力都接近市场需求,这决定了高职学生更适合创业。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在教育教学中与本地企业密切合作,采取定向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为将来创业提供了学习锻炼的平台。另外,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具有较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更适合指导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因此,高职院校更适合开展创业教育。

三、创业教育对策

基于上述的现状分析,高校在创业教育上要想有更大的收获,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改变。

(一)转变对创业教育的观念

目前,在高校创业教育中,最常见的观念之一是来自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为创业教育只是极少数精英的教育,更多的学生不需要接受创业教育,因为他们不走创业的道路,更多的是走就业道路,这一观念同样为很多学生认同,他们认为创业教育跟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将来自己是要去就业的而非创办企业的,在观念上有一定的误区。根据学者给创业教育下的不同定义,可以看出创业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而非仅仅是为了建立企业组织。不管是普通高校还是高职院校,都要转变思想观念。

(二)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创业教育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校师资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开放性和创新性,教育观念较落后,实践能力缺乏,等等。教师受自身素质的限制,导致教育学生的过程受到影响。重视创业师资的培养有利于开展创业教育,教师在创业教育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创业师资的培养,学校应该加大力度。

首先是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除学校的专职讲授创业理论的教师外,还应该聘请专家名师和真正具有实际创业经验的优秀企业家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熏陶,同时聘请各界成功人士到学校进行座谈、演讲,可以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进行授课。通过这样的一些教育,让学生和成功人士近距离接触,不仅在创业品质和精神上更好地引导他们,而且在创业的实践过程中,更好更有效地进行指导。只有将各行业的跟创业相关的人员充实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才能使创业教育有声有色地开展。

其次是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培养实践能力。高校大多授课教师多是从事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普通教师,他们从整体上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所以,为培训创业教育师资,我们应积极鼓励教师去创业一线,从事教学和研究,积累有实际操作价值的创业经验。另外,应该聘请社会上的企业家、技术创新专家,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和交流,通过综合利用,努力培养构建一支实战性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还比较单一,不够系统化,特别是跟专业的结合较少,更多的是停留在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上。所有教育都是跟学生的专业教育不能分割的,因此,开展创业教育首先必须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有效地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之中,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

另外,在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中,需要增加模拟创业的实践环节和打造仿真的实训平台,或者是创造真正创业环境,让学生真正在项目中获益,感受创业的实际过程,提高学生对创业内容的整体认识和感受。

(四)优化高校校创业教育的内外部环境

首先是在校园内部环境上,大力营造创业氛围,提高学生创业的积极性。设置相关的专门的创业教育和政策实施的办公室,专门落实创业的相关工作。学校要重视创业的实践操作,努力提供给学生创业的实践操作平台,比如创业园、创业营销中心等。

其次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政府、社会相关机构都应该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扶持大学生创业,政府应该在其项目论证和决策上提供必要的服务措施,将国家对创业支持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区的经济状况,降低准入门槛,制定鼓励扶持措施,从源头上给予支持。另外,鼓励号召校企合作企业,对合作院校主动积极地提供创业教育方面的帮助。

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特色,大力推进创业教育,对于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春意.创业教育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J].科技创业月刊,2005(6).

[2]李家华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状况[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

[3]王贤国.浅析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4).

[4]储常连.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篇4

【关键词】普通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一、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职业生涯目标的确立

对初涉教坛的青年教师,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是最初的选择,绝大多数人有正确的心理准备,也有极个别人是迫不得已才从事这份工作的,这种心理状态和不正确的认识,容易造成工作上的失误。此外,客观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也是影响体育教师成长的不可忽略的因素。制约体育教师成长的因素有很多,有隐性的也有显性的,但主要体现在:一是相对偏低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是影响体育教师发展的主要原因,而该原因在其成长过程中,在评定职称等方面与其他专业相比处于劣势,这就必然制约着体育教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二是科研力量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教师的发展,体育教师科研整体水平不高,学校相关的资料欠缺,教学科研方面前沿信息少,使得体育教师没有科研方向,科研成果少,其发展就愈加艰难。因此,青年体育教师要立志本职工作,并根据工作的需求,确立职业生涯目标,从而适应社会对人的要求的不断变化和个体的最全面和谐的发展。

首先,正确分析认识“自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青年体育教师基本上都是从体育院系毕业的,受过较系统的专业训练和教育,这在思想上、精力上与心理上为他们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是青年教师成才目标的依据。任何人的职业理想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社会现实的制约。社会需求既是青年教师选择成才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它的落脚点和归宿。青年教师在选择目标时,应先考虑自己生存的社会现实,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把个人成才之追求与社会需要紧密联系,成为社会需求的人才。

再次,注意适时地、有计划地对成才目标的动态调节。选择成才目标的期望要从实际出发,通过权衡希望达到的目标高度与目标实现可能性之间的制约关系,分解目标、分段实施、逐步提高。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要经过一个适应阶段,然后进入继续教育与学习提高阶级,逐步进入积极思索与创新阶段。

二、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成长途径的选择

1.终身学习是青年体育教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终身学习,强调个体的发展,激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让教师从自身的发展需求出发参加学习,以适应社会对人的要求的不断变化和个体的最全面和谐发展。“按需施教”是继续教育的特点,它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帮助教师不断成长。这种终身教育观,极大地拓宽了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培养的思路和途径,并对它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青年体育教师的培养不再仅仅是师资部门的事,而是关系到体育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大事;二是青年体育教师的培养工作应立足于面向 21 世纪体育教学,从指导思想到方针政策,从培养规划到具体实施,都应有超前和长远观念,防止短期行为和“短视症”。

2.加强理论学习研究,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现代体育科技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结果是新兴科学、边缘科学、中间学科、交叉学科等大量涌现,这些新产生的、边缘的、交叉的学科知识对当今和未来的体育教师是必不可少的,各种知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能动关系。

3.理论与实施相结合的过程是获得职业经验的有效途径

青年体育教师的成才过程实质上是德、智、体、心、技的积累过程。教师首先应该是道德的先师,学识的专家。心,是指心理品质,没有健康的心理品质是不可能胜任体育教师工作的。技,是指运动技术与技能,包括教育技能与技巧。即使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如没有运用技术和教育技能,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工作实质上就是一个德、智、体、心、技的释放过程。

4.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是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素质和能力都是可成长的发展元素,教师的个体素质和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对象的成长质量,职业要求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始终保持一种先进的、发展的基本态势,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核心。全面培养观是对以往把师资培养看作是一种业务培训的观念的矫正。全面培养观主要是针对培养目的和培养内容,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水平,这也是青年体育教师培养工作中的本质内容和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宝元.职业生涯管理:原理·方法·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出版社,2007.

篇5

【关键词】医学生;就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R647.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487-01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难成为高等院校的一个最大难题。解决此项问题,是高等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一名就业指导教师,笔者认为要想解决这个难题,应该从根本做起,从新生刚跨入大学时抓起,做好对入学新生的职业规划教育,首要任务应该让学生认清社会形势,了解最新就业状况,并就目前高等医学院新生就业规划这个问题,分析当前医学界就业前景,结合政府、社会、本学校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探讨出一条为毕业生走向社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挥自身优势的、体现自己价值的工作的捷径。近几年高校扩大招生,从而导致高校毕业生人数呈递增趋势。同样,医学高等教育出现质的飞跃。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优胜劣汰现象更加明显,满足社会对医学界高端人才的需求,同样产生新的问题――医科毕业生就业难

1 目前医科毕业生就业的不利因素如下

1.1 毕业生数目剧增,考研的毕业生更是稳增不减。社会竞争激烈,中心城市大医院所要求的学历高,一般都要求硕士、博士以上学历。

1.2 毕业生择业观陈旧,就业期望值过高。中心城市需求过饱和,而偏远地区急需医学本科生,所以造成急剧的不平衡。

1.3 医学生供给结构矛盾,专业供需不平衡。预防、影像学、麻醉学、检验需求旺盛但毕业生少,临床等毕业生多但需求不旺,从而就业率不同,而且差异很大。总体来说就业率下降。

针对以上种种不利因素,我们就从新生开始抓起,同样也需要学校、学生、老师等多方面配合。不仅提高了就业率,也为每一位学生规划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在大学也算是学生最先接触的小社会,所以先从学校做起,建立一套健全的体系来规划医学生的职业生涯。

2 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新生职业规划建议

2.1 学校应该合理设置专业。符合今后就业的发展前景,冷热专业相协调,不能因其耗资巨大就将错就错。

2.2 加强对医学生的就业指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同时需提高教育质量,以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做到老师学生共同进步。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就业的实现,大学生的就业牵涉大学生本人和千家万户的利益,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2.3 加强学校与政府及用人单位的合作,珠联璧合,让大学生顺利的走进职业生活。

2.4 为让新生更好的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并成功的迈入社会,必须将具体措施落实于实践,诸如从大一开始填写职业生涯规划书,从思想变主动。想大学生广泛宣传有关基业政策与规定,分析就业形势,邀请有关专家来介绍我国的卫生国情,帮助毕业生准确定位。定期开展一次就业前景分析会,紧跟社会前沿,时刻了解最新动态。开设就业指导课,不仅介绍就业方向,同时还需培养求职能力,例如如何写简历,如何应对面试时诸多的问题等。定期开展毕业生就业咨询服务,加强每位学生就业素质及对就业的重视。除了开展主题活动,就业引导外,还要注意平时能力的锻炼,为人处世的方法原则,对将来步入社会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3 我院职业规划实践情况

篇6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6-0271-02

一、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现状

自2009年被确认为高校必修课程以来,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视,目前国内高校都基本上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但因为它在中国是一门新兴课程,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教学模式可以借鉴,因此该课程的教学还处于摸索和探讨的阶段,现阶段课程的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褚必海对江苏省16所普通高等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作了调查分析,教学模式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上,照本宣读、解读概念等单向理论讲解。教学内容上集中在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政策法规、求职技巧等方面[1]。

2.胡媛媛,袁忠霞对江苏、河南两省近60所高校的就业指导人员和近千名学生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57.1%的高校已经实行了全程职业指导[2]。

3.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对北京地区的14 所高校调查显示只有21.4%的学校是面向全校学生授课(有的只是对大三授课,有的只是对大四授课、有的是对大一至大四授课)[3]。

二、当前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担任该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曾对我校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500名学生和该课程的授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同时收集其他作者对其他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的调查情况,主要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方面反馈的问题:一是我校有51.3% 的学生认为该课程是流于形式,对大学生求职就业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没有起到排忧解惑的作用,有35%的学生反映教学方法单一,没有达到师生互动、理论与实践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马洪亮、王静对上海政法学院45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仅有14.8%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能满足学生的需要,70%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学生在职业发展的需要[4]。三是郑纯联合广东省内12 所综合类院校,通过“大学生就业在线”问卷方式,对 5 000 名大学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指导系列课程意见反馈调查,有超过55%的学生认为目前就业指导系列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知识量的不足:(1)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如何正确探索自我,自我决策);(2)职场实际岗位胜任力培养;(3)实践教学环节[5]。

2.高校教师反馈的问题:课程教学定位上存在边缘化倾向,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虽然已被列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但在学分设置、课程安排、考核方式和教学管理上,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导致学生在认识上出现偏差,教师授课求简求快,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的培养。

3.用人单位的反馈的问题:就业指导系列课程应该弱化对“应对技巧”类的内容传授,需要加强对学生五个方面素质的训练:一是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二是组织管理协调能力,三是工作的主动性和团队合作能力,四是道德品质和实干精神,五是调研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笔者经过近几年的教学研究和探讨,认为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课程设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进。

(一)教学模式采用抛锚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了一样。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关于此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景性教学”。

(二)教学方法

在抛锚式教学模式框架下,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教学方法是:

1.情景教学法:是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当各种角色,通过预先设定的角色和故事,让学生完成各类训练,培养学生的工作态度、管理理念、服务意识、吃苦耐劳意识以及职业角色,具体模拟的地点可以在课堂上、校园内、就业实践基地。比如在面试技巧的教学内容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教学法让学生体验面试的程序和方法、文明礼仪、语言表达、应变技巧及心理承受力等,并修正他们在模拟面试过程中的一些不良行为,让学生掌握面试技能和技巧的目的。

篇7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国内外专家都在积极研究如何建立教学评价体系从而改善教学质量。本研究主要是对我国目前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中存在的不足全进行全面剖析的基础上,运用教学质量评估理论和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加以研究,针对目前的评估体系都是普遍适用于各个专业,而对于美术这一特殊专业没有独立的评估体系,针对美术专业教学质量的规律和美术教师的独特教学方式以及美术作品没有一个标准的衡量尺度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系统地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并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开展专题研究,从而达到完善教学监管力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研究意义

    科学地构建高等院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开展高等院校教学质量评估,对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将教育部对高校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基本方针落到实处具有重要意义:

    (1)可以与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接轨,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打下良好基础,从根本上促使本科教学评估趋向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2)通过研究制定评估标准,提出科学的管理目标,有利于学校对全校教学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3)有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以评估结果为重要依据,建立教学管理工作动力机制,将奖励和扶持力度挂钩,使高校管理工作走向良性循环。

    (4)能明确了解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应程度,从而增强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改革,通过教学质量评估,教师可以获取教学反馈信息,针对性的采取改革措施,提高教学水平。

    本课题的实施,必将促进教师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从而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研究设计

    课题组通过搜集很多与该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并查阅了许多高校开展教学质量评价的评价量表,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根据美术这一特殊专业的专业特征以及教学目标,构建了美术专业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量表。

    (1)学生评教是最传统也是最直观反映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师的教态、教学水平的好坏、学生对知识的受用程度都是通过学生最直接反映出来的,因此学生评教是构建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本研究通过向班级综合测评前10名的优秀学生代表发放学生评价表或进行网上评教,选择优秀学生代表而不是全班同学主要是考虑可以最大限度的做到尺度一致,避免了部分后进生对要求严格的教师的不理解行为,且优秀学生更能对老师负责对自己负责,对课堂要求也较高,学生评价占总分值的40%。

    (2)听课评课是一种行之有效地研究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既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也能对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识。建立院(系)级督导组,主要是由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高职称且德高望重的教师组成,配合校督导组对每位教师进行听课,通过校级和院(系)级督导组听课评课确定专家评价结果占总分值的30%。

    (3)美术专业的学生往往比较散漫因此对老师的课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教学过程管理包括教学材料的检查和正常课堂秩序的检查在美术专业的评估体系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教学材料包括备课本、听课本、教学进度表、作业等。教师课堂秩序检查包括学生到课率和课堂态度,因此教学常规检查部分占总分值的20%。

    (4)高校教师除了教书育人外还肩负着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的责任,且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是科研创新教学内容,二是科研深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因此教师的科研水平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基于此我们也把这一部分纳入美术专业教师质量评估体系中,该部分占总分值的10%。

篇8

【摘要】 目的建立不同方法制酒萸肉饮片以及山茱萸饮片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比较。方法高效液相法建立指纹图谱;指纹图谱处理软件计算相似度,并进行图谱比较。结果分别建立了加压蒸酒萸肉饮片和常用蒸酒萸肉饮片高效液相指纹图谱。不同产地、不同批次、同一炮制方法和工艺的山茱萸饮片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山萸肉生品和酒萸肉饮片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有一定差异。结论 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可用于不同方法制酒萸肉饮片和山茱萸饮片的鉴别和质量控制。

【关键词】 山茱萸; 高效液相; 指纹图谱

山茱萸系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为临床常用名贵中药。目前对山茱萸饮片的质量控制上,多是采用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的检测,而这样的质量控制方法并不能反映其完整的真实质量。采用中药指纹图谱来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中药材及其饮片所含成分的真实情况,进而用于中药的鉴别和质量控制。为此我们对不同方法炮制的酒萸肉饮片建立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

1 仪器和试药

1.1 仪器 LC20AT(SHIMADZU);Thermo hypersil gold(4.6 mm×250 mm)高效液相色谱柱;工作站:CSLight ;检测器:SPD20A;METTER AE240电子天平(瑞士);BS210S型电子天平。

1.2 试剂与样品

1.2.1 试剂 色谱乙腈;色谱醇;娃哈哈纯净水;其余均为分析纯。马钱素、莫诺苷、熊果酸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供指纹图谱参照用。

1 .2.2 样品及制备 山茱萸采自河南的巩义、白云山、郏县、南召、西峡、南阳、宛西及实验室陈品共10批样品,经河南中医学院生药学科陈随清教授鉴定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干燥果肉。

1.2.2.1 常压酒蒸品 将山茱萸药材除杂后加黄酒闷润,蒸制5h,干燥,粉碎过2号筛备用。

1.2.2.2 加压酒蒸品 将山茱萸药材除杂后加黄酒闷润,置高压容器中加压蒸制,干燥,粉碎过2号筛备用。

2 不同方法制酒萸肉饮片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1] 精密称取样品粉末(过40目筛)0.5 g,加甲醇20 ml,水浴加热回流1 h,滤过,药渣再同法提取两次,滤过,合并3次滤液,低温挥去溶剂后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25 ml,摇匀,经0.45 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弃去初滤液约5 ml,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莫诺苷、马钱素适量,加甲醇配制成浓度为50 μg/ml的溶液,即得。

2.3 流动相梯度的选择 经实验比较,0.1%磷酸水溶液与0.1%磷酸乙腈梯度洗脱,能较好地使样品中各色谱峰分离且出峰较多;分析时间70 min,70 min后无特征峰出现。

2.4 色谱条件 色谱柱: Thermo hypersil gold(4.6 mm×250 mm)高效液相色谱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40 nm;分析时间:70 min;进样量;供试品和参照物各10 μl。

2.5 精密度实验 精密吸取各供试品溶液10μl各连续进样5次,均以马钱素峰作为参照峰,分别计算其它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结果显示不同制品山茱萸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RSD小于3%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小于5%,表明在此方法下精密度良好。

2.6 重现性实验 分别精密称取常压酒蒸山萸肉、加压酒蒸山萸肉5份各0.5 g,按照制备供试品溶液的方法处理,分别进样5次,均以马钱素作为参照峰,分别计算其它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结果显示不同制品山茱萸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RSD小于3%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小于5%,表明在此方法下重现性良好。

2.7 不同方法制酒萸肉饮片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以总峰面积中所占比重均较大且相对稳定的马钱素峰作为参照峰,山茱萸常压酒蒸品选取共有峰10个,山茱萸加压酒蒸品选取共有峰9个,分别算得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结果见图1~2及表1~4。

图1 常压酒蒸 山萸肉饮片10批样品二维图(略)

图2 加压酒蒸 山萸肉饮片10批样品二维图(略)

从表1~2中可以得出,常压酒蒸山萸肉饮片指纹图谱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基本一致,共有峰相对峰面积差异较大。表明不同产地常压酒蒸山萸肉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

表1 常压酒蒸山萸肉饮片指纹图谱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略)

表2 常压酒蒸山萸肉饮片指纹图谱共有峰相对峰面积(略)

表3 加压酒蒸山萸肉饮片指纹图谱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略)

表4 加压酒蒸山萸肉饮片指纹图谱共有峰相对峰面积(略)

样品编号前两位“01~10”分别代表产地为巩义、白云山、郏县、南召A、西峡、南阳、南召B、实验室、宛西A、宛西B的样品,样品编号后两位为“02”代表常压酒蒸山萸肉饮片,样品编号后两位为“03”代表加压酒蒸山萸肉饮片。

从表3~4中可以得出,加压酒蒸山萸肉饮片指纹图谱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基本一致,共有峰相对峰面积差异较大。表明不同产地加压酒蒸山萸肉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

2.8 不同方法制酒萸肉饮片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 采用指纹图谱处理软件对不同方法炮制的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处理, 结果见表5~6。

结果表明不同制品山萸肉饮片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

2.9 不同方法制酒萸肉饮片指纹图谱镜像相关图谱见图3~5。

3 讨论

不同产地,相同炮制工艺的山茱萸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相对保留时间较稳定,但相对峰面积变异较大。说明随产地不同,其所含化学成分含量也会产生差异,甚至于同一产地但因气候、生长环境不同等因素也会造成一定的差异。

表5 山茱萸常压酒蒸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结果(略)

表6 山茱萸加压酒蒸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结果(略)

图3 山萸肉与常压酒蒸山萸肉饮片镜像图谱比较(略)

图4 山萸肉与加压酒蒸山萸肉饮片镜像图谱比较(略)

图5 常压酒蒸山萸肉饮片与加压酒蒸山萸肉饮片镜像图谱比较(略)

山茱萸常压酒蒸品和加压酒蒸品的共有峰和特征峰完全相同,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差异均不明显,说明二者化学成分基本一致,常压酒蒸炮制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而加压酒制炮制工艺明显缩短时间。

推荐期刊